浣溪沙李清照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4:03

浣溪沙李清照篇1

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宋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宋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宋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5、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宋 · 杜耒《寒夜》。

6、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宋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宋 · 陆游《幽居初夏》。

浣溪沙李清照篇2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采莲曲》 唐·白居易

5、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 唐·李商隐

6、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 唐·李商隐

7、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 唐·杜甫

8、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西洲曲》 南北朝·佚名

9、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1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1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12、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夏歌》 唐·李白

13、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 唐·李白

1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李璟

15、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宋·秦观

16、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 唐·李白

17、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18、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唐·李白

19、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折荷有赠》 唐·李白

20、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2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 唐·王维

2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宋·辛弃疾

23、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唐·李白

2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2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唐·王昌龄

26、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南北朝·谢灵运

27、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采莲曲》 南北朝·萧纲

28、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为农》 唐·杜甫

29、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江神子·江景》 宋·苏轼

30、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祝英台近·荷花》 宋·高观国

31、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五代·阎选

32、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浣溪沙·红桥》 清·王士祯

33、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宿赞公房》 唐·杜甫

34、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菩萨蛮·题画》 清·龚翔麟

35、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36、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五代·尹鹗

37、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3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39、晚来妆面胜荷花。《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晏殊

40、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刘辰翁

41、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五代·顾敻

42、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踏莎行·晚景》 明·陈霆

43、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宋·吴文英

44、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雨中荷花》 宋·杜衍

45、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唐·皇甫松

46、荷花芳草垂杨渡。《踏莎行·闲游》 宋·刘将孙

47、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逊

48、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鹧鸪天·赏荷》 宋·蔡松年

49、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其一》 唐·白居易

50、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唐·皇甫松

51、却是池荷跳雨。《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52、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东林寺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53、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洞仙歌·荷花》 宋·刘光祖

54、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昔昔盐》 南北朝·薛道衡

55、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清·高鹗

5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唐·白居易

57、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莲叶》 唐·郑谷

58、莫把碧筒弯,恐带荷心苦。《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宋·葛立方

59、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宋·崔复初

60、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宋·刘攽

浣溪沙李清照篇3

有关风的古诗(一):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2、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5、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7、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8、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10、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日夜渡海》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1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13、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4、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15、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七日望湖楼醉书》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8、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9、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1、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2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26、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27、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0、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3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32、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听弹琴》

3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38、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3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4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4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4、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4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6、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4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5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5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53、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54、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55、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5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5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59、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6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佚名《风雨》

6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3、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64、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6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6、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6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6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6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7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7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7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73、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7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7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76、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佚名《敕勒歌》

7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79、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8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8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8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84、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8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8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87、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88、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89、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9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9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9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93、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94、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95、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9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9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98、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99、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10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有关风的古诗(二):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

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5、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刘长卿《别严士元》

6、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7、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8、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10、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2、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13、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14、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15、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16、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17、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王昌龄《青楼怨》

18、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19、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20、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21、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22、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5、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26、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序》

27、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28、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29、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浣溪沙·渔父》

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曹雪芹《咏白海棠》

3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32、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33、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34、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35、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卢纶《长安春望》

3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37、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听雨》

38、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9、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40、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1、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42、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4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4、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45、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46、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47、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48、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49、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50、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5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53、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5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5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碣石篇》

56、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57、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58、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佚名《北风》

59、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60、东风恶,欢情薄。——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6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62、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63、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64、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65、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何逊《相送》

66、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67、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68、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杜甫《江汉》

69、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70、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71、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72、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73、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74、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75、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立春偶成》

76、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77、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78、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79、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苏庠《浣溪沙·书虞元翁书》

80、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8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82、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83、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84、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魏禧《登雨花台》

85、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86、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8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88、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89、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90、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91、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9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93、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南陵道中寄远》

9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95、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李颀《琴歌》

96、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9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98、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大风歌》

100、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刘基《北风行》

有关风的古诗(三):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3、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4、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5、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6、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8、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9、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11、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12、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5、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16、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17、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张乔《书边事》

18、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日夜渡海》

19、楼前柳,憔悴几秋风。——贺铸《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20、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24、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2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6、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2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30、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31、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33、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34、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3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36、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37、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38、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李白《豫章行》

39、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40、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41、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4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43、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44、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陈亮《水龙吟·春恨》

45、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46、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47、楼前柳,憔悴几秋风。——贺铸《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48、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50、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苏颋《汾上惊秋》

51、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52、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陈羽《从军行》

53、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李白《长歌行》

54、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元好问《秋怀》

5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56、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57、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听弹琴》

58、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5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60、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61、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

6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64、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65、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66、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67、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8、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刘基《北风行》

69、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70、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71、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72、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73、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7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6、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77、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7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79、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吕渭老《选冠子·雨湿花房》

80、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王冕《墨萱图·其一》

81、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82、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83、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王冕《墨萱图·其一》

8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85、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

86、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87、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88、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89、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90、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元好问《秋怀》

91、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92、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李白《久别离》

93、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94、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95、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李白《久别离》

96、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大须《暮雪》

97、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袁枚《春风》

98、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99、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10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01、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102、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103、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袁枚《春风》

104、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05、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106、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葛立方《卜算子·席间再作》

107、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08、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109、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110、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11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12、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查慎行《晓过鸳湖》

113、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114、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115、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李贺《开愁歌》

116、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17、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18、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白居易《长恨歌》

119、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蒲松龄《山市》

12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1、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王安石《江上》

122、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123、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李商隐《日射》

124、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125、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大须《暮雪》

126、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127、蕙风如薰,甘露如醴。——左思《三都赋》

1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129、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李白《长干行二首》

130、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131、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李白《北风行》

132、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曹雪芹《咏白海棠》

133、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134、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3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36、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137、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江淹《别赋》

13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13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140、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141、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田锡《塞上曲》

142、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43、东风恶,欢情薄。——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44、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145、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46、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李白《豫章行》

147、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14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149、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田锡《塞上曲》

150、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有关风的古诗(四):

《送杜少府之任蜀2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绝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 ·

· ·

· ·

· ·

· ·

· ·

· ·

· ·

浣溪沙李清照篇4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怨坐泣西风,秋窗月华满。(陆龟蒙《赠远》)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浣溪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凤栖梧》)

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冯延巳《采桑子》)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晏几道《蝶恋花》)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周邦彦《齐天乐》)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姜夔《八归》)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姜夔《惜红衣》)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琐窗寒》)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李清照《忆秦娥》)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辛弃疾《浪淘沙》)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纳兰性德《浣溪沙》)

关于“悲秋”意识,古人早已有之。较早出现、且有记载的是《楚辞》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但是,在表示相似的意思时,为何古人多用“西风”替代“秋风”呢?

首先,从造字方法上看。秋,大篆的写法为,左边是秋天的禾苗,沉甸甸的麦穗已经压弯了腰;右边是“火”字。许慎《说文解字》云:“秋,禾谷熟也。”可以推断,“秋”,从禾从火,会意,所以“秋”有“庄稼成熟”之意,表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如民间谚语“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秋收”,成语有“春华秋实”。总之,“秋”象征着一种成熟的状态,更多地是让人联想起一片欣欣向荣和丰收时的欢天喜地、喜悦之情。

其次,我国古代四季常与“方位”(东西南北中)、“五行”(水金火木土)、“五色”(青赤白黑黄)等联系在一起。

秋在方位上所对应的是“西”,因此,“西风”即秋风,它们在意义上是相通的。况且,从方位上讲,古代中国有“天圆地方”的思想,中央(中原)为正,在先秦时期,西方是西戎,而汉朝西方为西域,总之,遥远的西方给人的感觉是茫茫大漠,黄沙漫漫、飞沙走石,一种荒芜、凄凉、肃杀、了无生气的景象。同时,西,在方向上,也是太阳落下的一边,具有黄昏的意味,凄清、悲伤、萧瑟。我们甚至还可以联想到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冷风,有种“西风来了,寒冷的冬天就快要来临了”的感觉。

西在五行中对应的是“金”。金有兵戈之象,这是种借代手法,如“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化干戈为玉帛”“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它让人联想到兵荒马乱。一旦战争发生,便会有灾难,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是一片萧条、凄冷之惨象。

西,在五色中对应的是“白”,而“白”可能会联想到“白虎”,《协纪辨方》卷三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即俗语所云“丧门白虎”;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云:“秦末有白虎现于东海,黄公为虎所杀。”由此可见白虎为凶暴之兽,给人的感觉是荒凉、肃杀,甚至还会联想到植物的枯黄以致变白的荒芜、惆怅之感。如“白日依山尽”之“白日”,即表示“日薄西山”的黄昏。

实际上,用“西风”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从拟声的词态上讲,“西”还让人联想起“悉悉索索”的动态感,想到秋风飒飒、呼啸而来的悲凉态势。

浣溪沙李清照篇5

[关键词]苏轼作品 乐观旷达 壮志难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2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当下,不少中学生遭遇挫折后无所适从,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诗歌具有强大的熏陶感染功能,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并从中思考、领悟。语文教材中,作家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积极态度,为学生模仿榜样提供了可能性。榜样应充满生命感,不能只讲其优点,而对其缺点只字不提。

苏轼,是中学生的榜样。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上奏苏轼任职湖州后所进的谢上表,其用语暗讽朝政。接着御史李定等王安石一派的官员,从苏轼的诗文中寻找罪证,指控他有谋反之心。后苏轼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也称“乌台”,因御史台内柏树上多乌鸦筑巢栖息。这起文字狱被称为“乌台诗案”,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笔者查阅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发现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作品共有七篇。这些作品分别为元丰四年(1081)作散文《方山子传》,元丰五年(1082)作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赋《赤壁赋》、散文《游沙湖》,元丰六年(1083)作散文《记承天寺夜游》。而《游沙湖》中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所作的词即《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一、乐观旷达的精神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履险如夷,尽显其乐观旷达。

《游沙湖》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病愈后,与主治医生庞安常同游蕲水清泉寺。苏轼看见寺边兰溪的水往西流,作词《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告诉我们,纵使时光流逝,我们仍应老当益壮,奋发有为;“休将白发唱黄鸡”,即不要因人老就唱起“黄鸡催晓”等消极悲观的歌曲。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苏轼去沙湖看田。他在归途中遇雨,便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行皆狼狈,而苏轼却持竹杖,穿芒鞋,一边吟诗长啸,一边逍遥前行。他不怕,只需一件“蓑衣”就可以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程中的风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他对天气变化毫不介意,实际上是他不为人生忧患而动摇的修养。

元丰五年(1082),苏轼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所游为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之地。由于当地传说赤鼻矶就是周郎赤壁,苏轼也不妨把它当成真的赤壁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壮美的大江,引发了苏轼对主帅周瑜的赞赏。周瑜年轻有为,在赤壁之战中从容指挥,最终打败曹操。而此时的苏轼,功业未成,早生华发,便感喟“人生如梦”。这种感触并非颓废和悲观,他最后还是做出了举杯邀月,酒酹于江的壮举。这一举动,与词中所写的壮丽江山、千古英雄融合在一起,营造了深沉、雄浑的意境。

元丰五年(1082)农历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游玩,并进行了一段精彩的主客间的对话。月下的主客问答,是苏轼人生态度的两个层面。作为“主人”的苏轼,表现了他的乐观旷达;而作为“客”的苏轼,表现了他的消极悲观。先分析作为“主人”的苏轼。面对“客”所发出的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主人”苏轼解释到,就像水会流逝,月有盈虚,生命就个体而言,是如此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万物与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既然这样,我们不如享受大自然,随遇而安,拂江上清风,赏山间明月。

元丰六年(1083),苏轼作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与好友在承天寺悠闲地观赏柔和的月景,庭中的月色如水般澄澈明净,“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微风吹拂,竹子和松柏在月光的照耀下舞弄着自己的影子。

二、壮志难酬的慨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苏轼被贬谪后,偶尔慨叹壮志难酬,也是可以理解的。

试分析《赤壁赋》中作为“客”的苏轼,他从眼前的赤壁壮景,想起了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了,他便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

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作散文《方山子传》,作品赞扬了他的好友方山子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远离尘嚣的价值观。方山子出身世代功勋之家,家在洛阳,有富丽堂皇的园林宅院,在河北有田,每年可得上千匹布帛,他却放弃了这一切,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他对北宋政权极端不满,宁愿与世隔绝,也不愿向权贵“低眉折腰”。苏轼表面上是为方山子打抱不平,实际上是委婉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的痛斥。

浣溪沙李清照篇6

张之洞对联真与假

谈拓本之前,想先谈谈两副署款“张之洞”的对联。

张之洞不似其族兄张之万擅长绘事,但书法颇具功力,在晚清习苏字的书家中堪称佼佼,又受政治业绩和诗文成就的烘托,故而近十多年来墨迹在拍场上屡屡出现。只是圊于藏家的眼力和文化底蕴,举牌竞价之际,时而让人拍手称善,时而又令人哑然失笑。即以2009年各大拍卖会的成交结果而论,张之洞有两副对联表现不俗,然而不看图录则已,看了网上图录,却发现拍品真一假,假货竟比真货拍出了更高价位!

在9月刚结束的保利仲夏拍卖会上,一副张氏1906年八都前自题抱冰堂的七言联,估价仅5DOO至8000元,成交价乃达60480元。这一结果令我赞叹,同时不禁为抱冰堂感到惋惜。这是一副行楷七言联,甸为,“不嫌老圃秋容淡:顿觉皇州春意回。”落款“丙午入都前张之洞撰并书”。钤印“0孝达”,“张之洞印”。联语之间,有一段跋文――

余心白如玉,洁如冰,一尘不染,故名其堂日“抱冰”抱冰堂前点缀之山石玲珑,花禾茂美,而秋菊眷桃,尤争一时之胜因题一联云:“不嫌老圃秋容淡:顿觉皇州春意回。”以志余心终不忘抱冰之意云耳

这是张之洞逝世前三年的手书。无论联语还是跋文,取势、用笔皆潇洒遒逸,有明显的习苏痕迹,又自成风貌,而尤为珍贵的是其内容。盖武昌原有两座纪念张之洞的建筑,一为奥略楼,一为抱冰堂。前者已在修建长江第桥时拆除,后者位于蛇山南坡,至今尚存,前几年经修缮后,以文字、图片、绘画、雕塑、浮雕等多种形式展示张之洞在湖北的业绩。不足的是,在各种陈列中独缺张之洞本人的手迹,更谈不上与抱冰堂直接相关的遗墨。而上述楹联不仅道出抱冰堂起名因由,且有外景描写,还透露出张氏离鄂赴京(皇州)前的心境。倘若抱冰堂管理者能参加这次竞拍,并将楹联购回,悬于堂内,那将多么有意义当然,跋文中复述一遍联语,显得有点累赘,其实以张之洞的文才,句子应可简化为“因题是联,以志余心终不忘抱冰之意云耳”。这是我对该联的存疑之处。

比上述楹联拍得更高价的对联出现在3月嘉德四季第17期拍卖会上,句为,“和平养性方;万事尽嘉祥。”落款“张之洞敬书”。钤印“臣之洞印”。估价25000至35000元,成交价76160元(图1)。这副对联破绽甚多:1 上下联的用词和语法结构都不成对仗。2 平仄失对,尤其是上联末字出现平声,犯了低级错误。其实这两句诗出自民间流传的一首格言五律・“清慎为官本,和平养性方。存真福自广,积德寿而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若能遵此旨,万事尽嘉祥。”由于书者的不通,竟将第二句和第八句凑成一联,闹了大笑话。3 既无上款,所写又不过是两句普通格言,下款“敬书”二字就显得莫名其妙。4 字不像张之洞的书法。5 钤印只一方,不符合包括张之洞在内的多数人习惯。图录中还说明”附入境单”。可能正是这句说明,使缺乏鉴赏力、一味迷信境外回流之物的买家盲目竞拍,遂使一件赝品拍出了高价。

苏迹今何在?

张之洞摹习苏体,是稍懂书法的人都能看出的,而张之洞是否鉴藏过苏轼(1037―1101)真迹,则仅见于《汪穰卿笔记》的一段记载――

在张丈襄幕,见苏文忠手书《浣溪沙五首》,“雪林初下瓦跳珠”,“林”作“床”注:京师俚语,霰为“雪床”

汪康年(1860―1911,字穰卿)曾于1890至1895年入张之洞(谥号文襄)幕,为张的两个孙子授课,又在自强书院任编辑事,并任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习。他获睹《浣溪沙五首》墨迹,应当也在这几年中。他是在怎样的情境中观赏,现已无从详悉;这一珍贵文物是否尚存世间,也不得而知。但可确定的是,它后来曾归汉阳吴传荣(字筱珊)收藏。吴系光绪戊子科举人、曾任武昌府兴国州训导,本人也擅楷书,汉阳归元寺《藏经阁记》即由他书丹。1903年(光绪癸9口),吴氏将苏轼手迹连同元代揭侯斯(1274―1344)的跋文钩摹上石,以若干拓本分赠同好。其中一本配上樟木夹板,于1927年赠给我岳父的祖父、收藏家张仁芬(字桂荪),目前由我保存。(图2、3)

原迹钤有多方鉴藏印,分别为宋代朝廷的方形朱文“内府书画”印、元明之际顾德辉(1356―1369)的朱文“金粟道人”别号印、明代朝廷的葫芦形朱文“内府宝玩”印、祝允明外祖徐有贞(1407―1472)的朱文“南州武功伯家藏之宝”印以及“黄小园曾观”、“吴氏传荣”、“筱珊永宝”等印。徐有贞是在明英宗复辟后被封武功伯,苏轼原迹可能正是此时由英宗赏赐给他。至于原迹后来的流传情形以及黄小园为何许人,尚待考证。

在赠送张仁芬的拓本上有吴传荣的题签和题跋。签条写的是:“苏文忠公浣溪沙词墨拓,桂荪宝玩,传荣赠。”(钤印吴传荣印)跋文为――

苏文忠公《浣溪沙词五首》,用硬黄笺所书,现藏敝庐 宜都杨惺吾先生题跋,称为“诗书均妙”光绪癸卯春钩摹上石,俾广流传。坊本苏集无小注,“雪床”作“雪林”以此证之,足征坊本之误与词句之妙。其他出入处亦多,用特标出,以俟鉴赏家之审定焉

民国十有六年汉阳吴传荣志(钤印:传荣之印,筱珊父)

跋中提及的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是近代鉴赏碑帖的权威学者,著有《学书迩言》、《评碑评帖记》。拓本未将他的题跋一并钩摹上石,殊为遗憾。

苏轼书法在宋代书坛乃至整个书法史上享有盛誉。尽管苏本人对长他25岁的蔡襄十分推崇,然而黄庭坚认为“本朝善书,自当推公(指轼)第一”,(《山谷题跋》)后世也都习惯以“苏黄米蔡”的顺序把他列在宋四家之首。苏早年临习《兰亭序》,兼师徐浩、柳公权,中岁喜学颜真卿、杨凝式,对李邕也有所借鉴,可以说是在转益多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尤其可贵的是,作为一代文豪,他善于把学司和诗情融入书中,从而在鲜明的个人风格中蕴含无穷的机轴、高超的意境,这就不是光凭功力、不重读书者所能企及的了。

苏书包括碑、帖两部分。一般认为,他的碑书如《表忠观碑》、《罗池庙碑》等在唐碑基础上有所创新,为宋代其他书家所不及:但成就更突出、影响更深远的是他的行书帖。前文提到的那种变化之美、诗文之气,主要也体现在他中年以后的行书帖中。《浣溪沙五首》作于贬谪黄州期间,正是他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时期的作品。从现存拓本来看,尽管双钩摹刻较之原件总会有所失真,但基本的笔势、结体、章法、行气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苏书的若干重要特点如用笔直锋多变、结体取横势、外貌丰润内含骨力(所谓“纯绵裹铁”)等,在这一拓本中均有鲜明体现。苏书布白多以字字紧逼为特征,而此拓较为疏朗,则又正好显示了东坡不拘格、所谓“无穷机轴出清新”(刘墉《论书绝句》)的一面。

拓本对于研究苏词也很有意义。首先,有助于 确定《浣溪沙五首》的写作时间。学界对此原有两说傅藻《东坡纪年录》谓作于元丰四年(1081),傅斡《注坡词》残本谓序后原有“时元丰五年也”(1082)之句。从此墨拓看,则序后并无“元丰五年”的字样。其二,有助于纠正其他版本的错字,如“雪床”误作“雪林”、“冻吟”误作“冻冷”之类。(吴氏已在拓本上方将坊本之误摘出)其三,有助于考证本事。这是因为原迹中的夹注为其他版本所无,而离开了作者的自注,是不可能全面理解某些词句的背景和含意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客居北京东四12条,曾数度前往位于朝内大街的夏承焘先生家闲谈、请益。夏老代词宗,当他听说我家原有朱孝臧(1857―1931,字古微,号礓村)的楷书屏条,所写为四首《望江南》,分咏王船山、陈迦陵、朱竹姹、纳兰容若的词,而“”中被抄没时,连声叹道“可惜,可惜一”1981年春夏之交,《夏承焘词集》出版,夏老托人带口信,让我去他家取赠书。我顺便将上述《浣溪沙五首》墨拓带去请他鉴赏。他很感兴趣地看了又看,认为其价值无庸置疑,又问了一句,“勿晓得坡原稿还在不在?”的确,自1927年吴传荣于跋中说明“现藏敞庐”以来,80余年间,经过多次兵燹、运动乃至十年浩劫,原迹下落已不容乐观,甚至当年的拓本,恐亦散失殆尽,而我所庋藏的墨拓也许已成为海内孤本了。

曹碑叫拓稀

《浣溪沙五首》毕竟因墨拓保存完好而多少弥补了原迹下落不明的遗憾,而我手头的一本明拓《曹全碑》则没有这么幸运。笔者在《收藏・拍卖》杂志2009年12期拙文《相国丹青隐士签》末段提过李拙翁转让给张仁芬的若干藏品,其中一件是未断本《曹全碑》。该碑全称《邰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因字体秀美飞动,结构舒展,

向被视为汉隶的代表作而在书法史上享有盛名。只是碑拓的价值总是与所拓时间相联系。《曹全碑》于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邰阳旧城莘村被发掘后,随即移存邰阳县孔庙东门内。当时碑身完好,文字笔划清晰,一字不缺。但到清康熙十一年(1672),碑身断裂,后更有字缺灭,所以在该碑的各种拓本中,必然以碑身未断前的明拓最为珍稀,而李拙翁于宣统三年(1911)从书贾手中购得的正是完好的“明拓佳本”。该拓本原有题签为――

曹君全碑诵清署签(钤印:漱六藏)

据李拙翁考证,此收藏者应为湖南的袁漱六,但“不知确否”。(图4)自从购得这一拓本,作为书法家兼碑帖鉴赏家的拙翁,不由得“时时展玩,为之欣慰屡日”。从辛亥年(1911)至甲寅年(1914),他四次为拓本题跋,说明未断本的特点与价值――

近见刘铁云自跋明拓本云:此碑万历时出土后不久即断。断后“成日君哉”,“曰”字先泐作“白”次则“悉以薄官”,“悉”字泐。再次则“乾”字穿,“悉”字不泐。仅得此本,能不宝诸。翁氏《两汉金石记》云:得“乾”字未穿者,旧本也“成日君哉”,“成”字内“口”上一画,是弯曲倒折之笔,今石泐而其旁一小直画不可见,遂成二小横画一余往闻人云:国初“乾”字始穿。收藏家不但未断本稀如麟凤,即“乾”字未穿亦不易得。此本“悉”字未泐,“成”字倒折笔尚明显可见,刘本则已成二小横画一又末行“辰”字撇笔,“造”字右半,刘本已泐,此尚完好。确为明拓佳本无疑,数年来求之不获,常用为恨。今夏书估忽持此求售。购置案头,时时展玩,为之欣慰屡日。宣统三年初秋日拙翁记(钤印:曾经我目,拙翁,疏懒迂阔之士)

张叔未云:潭溪谓“成曰君哉”,“成”字今石泐,而其旁一小直画不可见,遂成二小横画。此拓不旧而小直画尚存,岂先生偶见新拓为重煤所灭耶?刘铁云谓“悉”字先泐;余近见一新本,“乾”字已穿而“悉”字尚存,岂刘铁云亦偶见新拓为重煤所灭耶?辛亥十二月再记于石潭守拙斋拙翁(钤印:拙翁)

叔未又云:郑谷口专学是碑而习气太重,诚有如王虚舟给谏所评,比之赵寒山之篆也。(钤印:守拙,风高别号拙翁)

按朱竹姹于康熙庚戌跋尾,尚未断裂,越二年再至京师买此碑,已中断,完好者且漶漫矣。据此则刘氏所谓“明时出土不久即断”者为不确也。甲寅春日又记(钤印:钜庭,拙翁所藏)(图7)

李拙翁的题跋说明这拓本有四个特点:1 “秉乾之机”的“乾”字未穿;2 “悉以薄官”的“悉”字未损;3 “咸白君哉”的“咸”字完整,“白”字撇笔清晰(后来的拓本均作“曰“字):4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的“辰”字撇笔、“造”字右半均完好无损。(图5、6)以上特点也正是后世拓本的缺损之处。

张仁芬去世后,未断本《曹全碑》由其长孙即我岳父张世模收藏。“”中该拓本与许多字画图书一起被抄走,上世纪80年代始发还,惜已拓纸发脆,黑白难分,连上述四个特点也须在充足光照下才能辨认。而一旦拓纸进一步破碎,这些优点将不复存在。

忧心之余,我不禁忆起将近40年前的次经历。那时我在武汉文教部门任职,一天忽被分官政工、宣传的两位军代表邀去“查看”抄家图书。记得是一座破旧的平房,院子里搭着竹棚。房内棚内像堆垃圾般堆满了书,都是“”初期“破四旧”的“成果”,多数是平装书,也有一些精装书、线装书和碑帖。经过几年风吹曰烤,水蚀虫蛀,整个景象可谓惨不忍睹。两位军代表是“爱书”的,他们分别挑了十多本各自喜爱的书。其中位翻到本《拿破仑情书选》,很高兴地举起来向我晃了晃。我也当仁不让地挑了一些书,除几种辞典外,还拿了《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和周汝昌选注的《杨万里选集》。翻开这两本书,可以看到每页四围都有发黄的水渍印。据说,由于该处平房另有他用,我们走后剩下的图书将送往造纸厂。

浣溪沙李清照篇7

初读《醉花阴》,有种迷蒙清丽之感。虽说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收束,来显现词人的忧愁之深之重,但其所选取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却是华丽凄美的。作者选取了这样几个意象:“昼”“半夜”“玉枕”“纱厨”“黄昏”“酒”“黄花”“西风”等。白昼黑夜本是再平常不过的时间概念,但作者在“昼”前加上了“愁”字和“永”字,即让人不仅感受到时间的漫长无聊,还可感受到词人此时心情的抑郁。漫长的愁绪就像那金兽炉上燃烧的瑞脑香,烟雾袅袅,终日萦绕在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心头。是什么让她如此之愁?下句的“佳节又重阳”既点明了时令,也暗示了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之时本应该亲人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感受。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无奈之下,仍遵循重阳的风俗,独自“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虽然这般地借酒浇愁,的幽香却盛满了衣袖。怎不让人触景生情,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更是让人愁从中来。末尾三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说作者抑不住思恋之愁。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让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顿感人生不如之意,特别是“人比黄花瘦”,更渲染了这样一种愁情。不过,这样的愁情虽深虽浓,却是一个在华堂高屋之中、生活安稳、衣食无忧的闺中发出的感叹,无非是借眼前景物抒发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而己。所以词中见不到半点历经丧乱之苦的哀痛之感,故而可以断定:此词为词人早期之作即南渡前作品,表现贵妇闺中寂寞思亲之感。

而《声声慢》结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则直接表明情感是悲苦的。抓住这一句,也就明确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这次第”是什么时候?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悲的?带着疑问,再读诗歌。词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词的运用,让人倍感悲凄,词人到底在寻找什么,为什么感到冷清,为什么如此凄惨悲戚?似乎这愁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体谅的愁苦,她愁什么呢?仅仅是孤单寂寞吗?再读下去,一系列表现悲苦的意象纷至沓来: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借酒浇愁本是古人常见消愁方式,却抵挡不住“晚来风急”,原来是酒力压不过心愁,才觉酒味之淡。无奈之下,仰头望天,却见旧时相识之过雁。雁曾传书寄相思,如今却只有低头伤心的份。难道她人生中遭有变故,以致连传信的大雁都不需要了?低头见满地堆积的黄花,如今自己也容颜憔悴,怎能有心摘得?由此断定此为晚年之作,应有可能。再到一个人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悲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点点滴滴,似乎都滴到人的心坎上,不由愁绪更添。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于是,我们可以断定此词为词人晚年历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伤痛之作。

同样的“黄花”,何以引发出作者愁情的程度不同?又何以产生《醉》愁《声》悲的不同意绪呢?那显然是生活境遇的改变,人生阅历的深浅造成的。李清照的作品在南渡前后风格有很大的改变,即南渡前描写少女、时期的生活,所抒之愁为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南渡后则描写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时期的生活,多表现思夫、思国、思乡之情,所抒之愁为浓愁、哀愁、悲愁,风格沉哀凄苦。一句话,李词前期侧重写愁,后期侧重抒悲。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醉花阴》乃前期作品,《声声慢》乃为南渡后之作。

鉴赏此类诗歌以什么为抓手,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意蕴呢?如前分析:抓住主要意象,结合诗词语境,深入探知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推知诗歌的风格所在。再一种方法,是抓关键词语,比如直抒胸臆的词,某些表现情态、动作的形容词、动词等。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扣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明确只有分离的人盼团圆,才会借雁和月吐露情思;《如梦令》中借对雨疏风骤之后海棠花的关心,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这问答争论之间,让人佩服作者观察自然界变化的细致之余,同时也明确了在闲适安稳的生活下才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借助对意象的把握、对词句意蕴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首同为南渡前所作。而《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中梅花意象在前后时期的心情对比,加上明显的“两鬓生华”,可以明确此词为晚年之作,即南渡之后的作品。而《武陵春》则扣住“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即可探知作者处于离乱伤痛之后的感受,应为南渡后所作。

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延伸到所有诗词的鉴赏中,至于有些典故句,当然要在了解典故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意蕴。

阅读下面的李词,试根据上文所述回答有关问题。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 《鹧鸪天》是李清照何时作品?( )

A.南渡前 B. 南渡后

2. 《鹧鸪天》中哪一句化用典故自况,来含蓄表达出自己此时的境遇与愁情的?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3. 《诉衷情》是李清照何时的作品?( )

A.南渡前 B. 南渡后

4. 《诉衷情》中的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作者此时的何种境遇?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5. 《浣溪沙》为李清照何时的作品?( )

A.南渡前 B. 南渡后

6. 《浣溪沙》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特点?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7. 《菩萨蛮》为李清照何时的作品?( )

A.南渡前 B. 南渡后

8. 《菩萨蛮》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什么情感?

1. B

2. “仲宣怀远更凄凉”句,借王粲写《登楼赋》的思乡愁绪表达了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

3. A

4. “卸妆”“梦断”“月依依”等词语写出作者在夜深人静时醉酒醒来不能与丈夫团圆的无奈,只能借用揉搓残梅来消磨难熬的时光。

5. A

6. 外貌美丽动人(绣面如芙蓉,一笑而生姿),性格大胆天真(写信给相恋之人,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心思细腻幽深(为与心上人相见而写信寄相思)。

7. B

浣溪沙李清照篇8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2、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宋代:李清照《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译文: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代:晏殊晏殊《浣溪沙》译文: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岗前培训心得范文 下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一段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