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翻译范文

时间:2023-11-30 00:49:18

江南春翻译

江南春翻译篇1

腊梅的诗句(一):

1、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郭沫若卜算子咏梅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3、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宋朱敦儒卜算子咏梅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凌作成泥辗作尘,仅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腊梅的诗句(二):

《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翻译】

梅树花谢花开,却不知为谁而开为谁而谢,年复一年,不见旁人相惜,唯有春风拂过,每年归来相探。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鲍照。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必须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望海潮·梅英疏淡》作者为宋代文学家秦观。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翻译】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交加。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腊梅的诗句(三):

《初雪赏梅》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无名氏。其全文诗句如下:

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

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

【翻译】

正当惆怅深秋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一片肃杀,花圃中最能耐寒的菊花也经不住秋霜的摧折,显得憔悴不堪。没想到整个夜晚北风刮起,漫天飞雪在空中尽情欢舞向腊梅发出热情邀请,梅花应邀而开。

《留春令·咏梅花》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史达祖。其全文诗句如下: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雪里梅花诗》作者为魏晋文学家阴铿。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咏落梅》作者为魏晋文学家谢朓。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宴,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早梅·迎春故早发》作者为魏晋文学家谢燮。其全文诗句如下: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异常注意地观赏它了。

腊梅的诗句(四):

《定风波·红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旭。其全文诗句如下: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梅花》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其全文诗句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踏莎行·雪似梅花》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吕本中。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翻译】

吕本中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终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腊梅的诗句(五):

《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亮。其全文诗句如下: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翻译】

稀稀落落地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了,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样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山路梅花》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冯山。其全文诗句如下: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翻译】

听人说山下有几株梅花,途中走过忍不住把车旁的帷帐打开去观赏。试着亲手去折林梢上开的梅花,早早感到春天已经接近了。若能在路上不时见到,最好能让东风将它们逐枝吹开。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西江月·梅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样的红色根本不会褪去。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去和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腊梅的诗句(六):

《岭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道洽。其全文诗句如下: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翻译】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全文诗句如下: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梅花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庭梅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腊梅的诗句(七):

《梦江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松。其全文诗句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翻译】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最终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正所谓:“五月水乡梅雨夜,驿桥船笛伴人声。缠绵幽怨江南梦,词调蕴浓易共鸣。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审言。其全文诗句如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翻译】

仅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异常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黄鹤楼闻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

这是李白干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忆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句如下: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翻译】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腊梅的诗句(八):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喜韩少府见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胡令能。其全文诗句如下: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翻译】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仅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腊梅的诗句(九):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齐己。其全文诗句如下: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翻译】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我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雪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梅坡。其全文诗句如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谓。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翻译】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杂诗三首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必须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约客》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赵师秀。其全文诗句如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翻译】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腊梅的诗句(十):

《梅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明白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墨梅》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诗句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翻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诗句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翻译】

听说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绽开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的在整山遍野开放;我很喜欢梅花,真不明白有什么方法,能够化作千亿个我,在每一棵梅花树下欣赏梅花。

《白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冕。其全文诗句如下: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翻译】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腊梅的诗句(十一):

1、《次韵中玉早梅》

宋·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3、《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4、《新栽梅》

唐·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5、《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6、《红梅》

宋·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7、《梅花绝句之一》

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8、《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一样。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9、《梅花绝句之二》

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10、《岭上红梅》

宋·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11、《梅花绝句之三》

宋·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12、《题梅花图》

宋·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13、《探梅》

宋·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14、《圣恩寺看梅》

当代·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15、《雪梅之一》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6、《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17、《雪梅之二》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8、《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19、《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仅有香如故。

20、《观梅有感》

元·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21、《咏红梅花(花字)》

清·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2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3、《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4、《赠范晔》

三国·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腊梅的诗句(十二):

1、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3、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4、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6、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7、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薛昂夫《蟾宫曲·雪》

8、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吴文英《天香·蜡梅》

9、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0、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11、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2、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3、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黄升《南乡子·冬夜》

14、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吕渭老《选冠子·雨湿花房》

15、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6、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吴文英《天香·蜡梅》

17、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德元《玄墓看梅》

18、小莲风韵出瑶池。——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19、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20、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1、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2、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23、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24、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25、悲痛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26、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27、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28、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29、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30、梅花韵似才人面。——周纯《菩萨蛮·题梅扇》

31、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吴文英《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

32、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33、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4、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35、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36、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杜甫《梅雨》

37、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38、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9、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40、枫林凋翠作文网WWwZUowEn,寒雁声悲。——赵长卿《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41、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思母》

4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43、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王沂孙《花犯·苔梅》

44、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45、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

46、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吴翌凤《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47、更重重龙绡衬著。——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8、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辛弃疾《念奴娇·梅》

49、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50、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2、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清照《临江仙·梅》

5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4、斜横花树小,浸愁漪。——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55、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56、坐张天觉党,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7、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58、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59、梦十里梅花霁雪。——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60、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61、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王沂孙《花犯·苔梅》

62、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63、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6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65、手挼梅蕊寻香径。——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

· ·

· ·

· ·

· ·

· ·

· ·

· ·

· ·

· ·

江南春翻译篇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白话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2、《听张立本女吟》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白话翻译: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3、《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

白话翻译: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4、《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白话翻译: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江南春翻译篇3

学生在初中时候就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该词下半阙有“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句子,如果按照散文的语序翻译起来应该是先看到茅店,再看到社林,然后路转,见到溪桥,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说这种翻译方法是“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诗家语’了”①,“旧时茅店”置于句子开头是因为词人对茅店有深厚的感情,为了强调它而为之,故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在溪桥处路转,舍林边上忽见一座旧时茅店。学生还学习过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其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之句,学生初读比较费解,仔细探究会发现,如果在竹喧和归浣女之间加入一个“因”字便会明了许多,可以翻译为竹林中喧闹起来因为浣女回来,莲花浮动,那是因为渔船顺流而归了。而将“竹喧”“莲动”置于句首,也符合人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先听到竹喧,看到莲动,才会想到去探究其原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该词最后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同样面临翻译上的调序问题,应将“多情”与“应笑我”调序,翻译为应该嘲笑我太多情,因而早早生出了白发。词人这样写,主要还是基于声律上的考虑。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在古诗词阅读中,调序与补充的方法使用是非常常见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掌握这两个方法,将很难理解古诗词。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使用这两个方法呢?笔者认为应满足以下两个原则,第一,使用时必须符合逻辑常理。比如学生在阅读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古人期。

学生在阅读此诗的难点集中在“云霞生薜帷”一句,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将翻译成云霞生出了薜帷,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就要考虑是否用调序和补充的方法可以解决,“生”可译作升起,在“生”之后加一个介词“于”字,写出云霞是从薜帷之后升起,薜荔叶厚实,蔓状丛生,常覆盖在岩石上,所以如帷幕一般,云霞就从薜帷背后蒸腾而起,这是一幅非常壮丽的景色。

这首诗歌的颔联是写景的句子,同样是翻译的难点,如果调换语序成“新雨后竹怜,夕阳时山爱”将会更好理解,可以翻译为新雨后的竹子、夕阳下的小山很可爱。因为诗人要强调的意象为竹子和小山,所以将其置于句首。自然环境的清新可人,恬静怡然,最后诗人顺理成章地写道自己昨日与故人有一个约会,愉快期待的心情跃然纸上。

第二,翻译必须基于诗词思想情感主旨。先来看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垂低。

这首诗的颔联是杜诗中的名句,以语序倒装为人所称道,初读让人费解,“香稻”怎么可能发出“啄”的动作,“碧梧”也不可能“栖”,要是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就不难理解了,即香稻粒是鹦鹉啄剩下的,突出香稻之多;庄子书中记载凤凰非梧桐不栖,所以此句用凤凰栖息于梧桐终老体现梧桐之美,而凤凰非时不至,也可以用来颂扬开元时期的太平治世。那为什么要倒装呢?叶嘉莹先生在《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中解释得很清楚:“此联原以写陂附近之香稻、碧梧为主,而鹦鹉之啄余、梧桐之栖老,不过以之形容稻、梧之美盛耳,并非实有之物也。如此,则香稻、碧梧自当置之句首,而啄余鹦鹉、栖老凤凰不过为稻、梧之形容子句耳。”②也就是说,诗人在这句话中为了突出开元盛世的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的主旨,将要突出之事物置于句首,所以叶嘉莹先生接着说“诗歌原以所表现之情感意象为主,情感意象既得之,则文法,句法之为我所用,自可左右逢源。”③所以诗歌词语的调换是和思想情感紧密相连的,诗人都是在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统摄之下安排每一个字句。

诗词靠形象说话,语言表达常是意象与意象的连接,有时甚至连必要的动词、副词、形容词都可以省略。比如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王直方诗话》中记载:“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然而正是这句奇语,成了学生阅读的障碍,学生在初中时候就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见过这种通句无一动词,只有名词加以配合叠加的句子,因此不难看出这句话的特别之处,然而怎么翻译呢?“桃李春风”与“一杯酒”是什么关系,“灯”为什么可以用十年来形容。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得不回到这首诗歌的思想主旨的源头。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山东)德平镇,黄几复时任广州四会县令。少年好友,如今分隔天涯各一端,而黄几复任官的岭南旧传为边远蛮荒、多瘴气之所,这首诗也正是表达了黄庭坚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担忧之情。理解了情感主旨之后,再来观照这句诗,诗人将少年时期春风得意的光景与漂泊伶仃的现状进行了对比,为了展现这种比较,诗人选取了桃李春风这样明媚宜人的意象来表现少年时光,江湖夜雨这样阴冷昏昧的意象表现现状,一杯酒的短暂快意和十年灯的漫长孤苦形成对比,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所以翻译起来应该是在桃李春风(之下)(我们共饮)一杯酒,在江湖夜雨(之中)十年(各自)(苦守)一盏灯。

通过以上示例,不难看出调序和补充两个方法在翻译诗词过程中的重要性。虽然说诗歌一旦翻译可能就失去了原味,但是高中生在做古诗词鉴赏题的时候,跳过翻译就直接做题是不可能的,这也影响了学生对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古诗词的翻译不仅是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而掌握这两个方法,将会帮助他们更好翻译古诗。

江南春翻译篇4

【关键词】音韵对等 江西民歌 英译

民歌翻译,既受限于一般歌曲翻译的“可唱”性要求,又因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需要实现其“可欣赏”、“可传承”的深层艺术特点,因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需要将以上三个层面融汇贯通,实现民歌英译的合理化、自然化表达,从而达到原曲和译配曲目形式和动态对等。这不仅对译者的语言、音乐、文化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丰富翻译理论,尤其是歌曲翻译这一具体领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在不断的演变,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变化。要使江西民歌的艺术生命国际化,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笔者,希望基于翻译对等理论,尝试对江西民歌的英译做一些初探研究,重新挖掘和提炼江西经典民歌的艺术魅力。

一、理论简述:翻译对等理论

本文所探讨的“对等”,主要是基于奈达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的二重划分[1]。一方面,使译配的作品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音韵意象;另一方面,使其最大可能地满足听众和演唱者的语言文化期待。但须注意的是,在实现“形式对等”中常使用的“注释翻译”,由于歌曲演奏的特殊要求,无法得以施行和应用。因而,在民歌英译过程中践行的“对等”主要是由“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为指导,达到“完全自然的表达”,具体地说,即英译后的歌曲“可唱”、“可欣赏”、“可传承”。

二、选曲依据

本次译配着重选取了两首歌曲:《斑鸠调》(the Ode to Turtledoves)和《江西是个好地方》(Jiangxi is a Paradise)进行翻译探究。作为江西赣南民歌代表的《斑鸠调》,曲调清新欢快,节奏跳跃,地方特色十分浓厚。而音乐家田信国改编的《江西是个好地方》旋律十分优美,富有民族特点。同时,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意在分析这两首歌曲中的音韵对等翻译,旨在拓宽江西民歌英译的思路并探寻其方法。

三、音韵对等:押韵

作为一首老百姓传唱度高的民歌,不仅要有生动灵活的音乐旋律,还需要和谐的声韵来搭配。歌词中的语音特色在曲调中完美的发挥使歌曲能到达最佳的表达效果。江西民歌一般句式整齐、押韵、 平仄不严。[2]在翻译时,译者考虑到中英差别和歌曲的可唱性,不可能完全做到原文与译文韵脚严格的对等。但是在弃其形而译其意的过程中,译者在歌词翻译时可以通过换韵或者其它方式尽量保持其音韵可唱性,这对译配者的语言能力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如《江西是个好地方》,采用在句尾押“ang”韵的形式,一韵到底而朗朗上口。整曲中用韵最为严格的即第一个歌段:“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呀么,山清水秀么好风光。八一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是井冈,红都瑞金闪金光,红色的土地万年长。”连续六个“ang”韵结尾音,使整段韵律性极强。“ang”是中文歌曲中典型“十八韵”之一,在英文诗歌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用韵,因而在译配时一方面可以借助n,?等鼻音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可借助英诗“abab”、“aabb”等形式灵活转换(具体翻译见下)。

江西是个好地方,Jiangxi is a paradise,[ais]

好呀么好地方, Beautiful place for you to like, [ai]

山青水秀好风光。Mountain charming and water clean.[i:n]

八一起义在南昌,Red flag rising in Nanchang, [ang]

革命摇篮是井冈,Regime rooted in Jinggang,[ang]

红都瑞金闪金光,Long march started in Ruijin,[in]

红色的土地万年长。Revolution value lasts forever long.[?]

―――《江西是个好地方》

从以上民歌的配译,我们不难发现,在英译歌曲时不仅要保留或体现原歌词的韵脚,同时还必须注意的是,由于任何歌曲配译都必须以能够“入唱”为第一法则,因而在译配时必须首先考虑将原曲音节数与译配曲的音节数完全对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音韵和修辞的对应。简言之,即需要在便于理解和演唱的原则下,完整地传递出歌曲所具有的“歌诗美”。

四、音韵对等:拟声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拟声词来表达各种来自大自然界的声音。比如动物的叫声,发出动作的声音等等。歌曲当中也经常运用拟声词来烘托气氛,显示意境和传达情感。民歌中的山歌、号子、小调和灯歌中就有很多拟声词的使用,比如江西民歌《斑鸠调》中运用“叽里咕噜、咕噜叽里”和“咕咕咕咕”来模仿斑鸠和杜鹃的叫声表达春天的勃勃生机。

由于英汉拟声词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对于歌曲中汉语拟声词的翻译需要依据具体语境中的拟声词特点来进行译配。考虑到对原词的忠实和便于演唱,笔者认为,可将译成英语对应的拟声词和直接标注为拼音的两种方式相结合:比如《斑鸠调》第一段中,欢快的斑鸠叫声“叽里咕噜,咕噜叽里”直接翻译成汉语拼音“ji li gu lu,gu lu ji li”更为妥当。这是因为,原曲中对斑鸠的声音有四种不同质的拟声,其丰富性难以在英文对应拟声词中的再现;而相对来说,第二段杜鹃的啼鸣“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只有一种拟声,翻译成英语拟声词“coo coo coo coo,coo coo coo coo”即可表达出杜鹃与斑鸠不同的叫声特点。

综上所述,拟声词的对等在歌曲英译中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由于英汉拟声词的表达方式略不相同,部分汉语中出现的拟声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所以在英译歌曲中汉语拟声词时,译者们不妨首先考虑对原词的忠实和便于歌手演唱,可采用英文对应拟声词或汉语拼音标注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试译。

五、结语

本文结合“对等”原则,从音韵学的押韵、拟声方面探讨了江西民歌英译的若干具体原则和方法。但必须承认的是,一方面,受译配者个人能力限制,本文所提出的民歌英译准则和方法并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歌曲英译体系,其适用范围、实践效果有待后来研究进一步检验、深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正如贝克[3]所说:因受众多语言因素和语外知识的制约,“对等”是一个相对概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因而本文中所期冀实现的“形式”和“动态”对等,也只是在译配者能力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的实现,需要通过翻译评估进行二次反拨。

虽然在我国歌曲翻译来源已久,在上世纪中期还出现了一定的繁荣景象。但目前,新译歌曲翻译数目极少,译作水平良莠不齐、少有佳作,译配者队伍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4]。民歌的翻译绝不等同于一般的歌曲翻译,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艺术形式活灵活现,意义深远流长,希望能有更多外文功底扎实、精通乐理的译者深入歌曲译配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中来,翻译江西民歌,传播江西文化,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了解江西。

参考文献:

[1]张伟平.图解翻译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2]范凌云,高鹏.论江西民歌的发掘与保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

[3]Baker, M.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2004.

[4]何高大,陈水平.中国歌曲翻译之百年回眸[J].文艺论坛,2009.

江南春翻译篇5

关键词:对偶 ;翻译;语用功能

1 对偶的定义和分类

对偶指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平仄相对的两组平行语句组合而成为有机整体的方式。也就是说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1。

对偶虽然人在维吾尔语言实践中存在,但未单独列出维吾尔语辞格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偶不是一种辞格,而是诸多诗体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维吾尔语中对偶叫做“paralilizm”或是“antitizim”。使用相对的词、词语或短语,加强语言的功能。

对偶按上句和下局的语义关系等,可分正对,反对,串对、当句对、互文对、倒装对、借对、合掌对等几种2。

正对:上下两联在语义上内容相同,意思相近,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反对:上下两联在语义内容上正好相反,形成强烈对照。例如: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辛延年《羽林郎》)

串对:上下两联在语义内容上,或者时间、空间等方面有先后之分,或者具有因果、条件、假设、递进关系。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互文对:起句对句是互文,语义互相补充,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意思。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倒装对:就是对偶同倒装句结合,对偶句子内部的次序是倒装的的。例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借对:借用同音词来构成的对偶。例如: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对偶是中国书籍名称,常用的,也是章回体小说回目常用的手法,也是现代报纸杂志稳重标题常用的手法。对偶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思维和集体意识。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了对偶的训练。对偶在中国常常是开玩笑,做游戏的一种手段。

2 语共同的对偶模式

1.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等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εlgε kirsε? eli??ε,su?a kirsε? bili??ε.(《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例子 中的汉语对偶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都由六个字组成。例子中的维吾尔语对偶也同样字数相等。汉语对偶的字数要求必须是相等的,但是维吾尔语的“paralilizm”有时不局限字数的。

2.结构相同或相似

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远望》)

ta? ?rylsimu ??mεjdi?an,bomba partilsimu tεwrεnmεjdi?an.(刘珉《修辞格概要》)

例子 的词性相同,结构一样。语气一致,意义紧密相关。名词“弯弓”对“匕首”。例子名词“ta?”对“bomba”,动词“??mεjdi?an”对“tεwrεnmεjdi?an”,冻冰结构。虽然“paralilizm”的对仗不一定工整,但末尾一般都是押韵的。所以汉语对偶和维吾尔语“paralilizm”的语法结构大致相同。

3.上下两联语义上必须具有相关、相对、相应关系。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杜甫《咏怀古迹》)

?myr be?i? bεxittin puraq ?a?ar tεr t?ksε?,

Dili?diki armanlar ?i?εk a?ar tεr t?ksε?.(εnwεr ablεt《ikki ?εzεl》)

例子 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通过整齐的语言形式,内容上互相补充,“东北”与“西南”相对。例子前后两句内容是平行的,“be?i?”与“?i?εk ”相关,意念上相补相衬,能够形成一个具有机整体。

4.上下两联平仄相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nesihεt a?i?iq ,miwisi tatli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对偶除了字数相同、词类相当、结构对称之外, 还讲究平仄。两个例子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上联和下联的平仄相对,都表达相互对成的内容。

3 对偶的语用功能

1.强有力的说理效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put jygriki a?qa ,e?iz jygriki ba?qa

无论是汉语对偶还是维吾尔语的“paralilizm”,两个平行语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说明深刻的道理, 增加了思想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以丰富而又深刻的寓意给人们以启迪。

2.节律感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kylyp baqti ?rlεp gyzεl qiz jyzi,

Jorudi ?ahanni? hεr ikki jyz.(《qutad?ubilik》)

对偶读起来有起有落,整齐匀称的形式美感和铿锵有致的节奏感受,具有视觉和听觉上的整齐均衡和谐的形式美感特征, 给人以美的享受。

3.体现语言的艺术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长歌行》)

jax?i atqa bir qam?a, jaman atqa mi? qam?a .(《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对偶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对偶文字匀称、整齐, 语句凝练、集中,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而且容易感知, 易于记诵,往往蕴含妙言隽语,因而行文美观。对偶在两种语言的书法中常见,因为对偶书写本身早就了语言的艺术美。

4.体现民族特色

对偶体现了汉民族对对称美、平衡美的追求

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sεllε jo?an eman joq,dastixhan jo?an bir nan jo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生活环境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对偶在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显著地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例子的“竹叶”代表汉民族的“酒文化”,例子中的“sεllε”、“nan”都反映出维吾尔族的生活方式。

4 对偶修辞手法的翻译

1.直译法

当对偶词句的结构与意义在两种语言中能够找出对应的表达时, 应尽可能地使用直译方法, 为了减少翻译中的损失,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去, 尽可能保留汉语中的对偶形式。如:

顺天者存, 逆天者亡

Masla?qanlar ja?ajdu,Masli?ami?anlar ?allindu.

t?gini ?amal jiqitsa,??kini asmanda k?r.(《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假若风能刮倒骆驼,山羊便会刮上天。

例子的汉语对偶句, 不论是形式、意义还是句法关系, 在维译文中都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同样,例子在翻译中得到了完美再现。

2 .意译法

对于对偶来说, 对语义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 对偶翻译中词义与句义的翻译是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在汉语的对偶表达中, 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它的表层形式有极大的距离。作为译者要特别注意句中对应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 以便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言内意义。例如: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Oz ojun?ni? xo?liqi put qolu?ni? bo?liqi.(《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吃一堑, 长一智。

Buni?a su kirmigi?ε,aqil tapmas.(《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例子和中汉语表达的思想内容和维吾尔语的一样,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意象。维吾尔语也如此。译文完全按照词语的原有意义进行的翻译,并且译文的翻译达到了语言意义和语境意义的的一致。

3.弥补法

有些修辞在翻译时需要综合分析, 解析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写作特点,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采用最优的翻译方法。另外还有一些对偶是不可译的,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不对等性,无法通过直译或意译在译入语中找到相同的文本,就需要采用弥补法,通过增译、重写等手段,对原文的形式进行弥补,使其不失原文的感染力。从而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有些对偶的翻译需要综合分析, 解析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写作特点,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采用最优的翻译方法。例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erikmεj ?gyndi?anlar jax?i oqu?u?i bolidu,erinmεj ?gytidi?anlar jax?i oqutqu?i.

arman bar,dεrman jo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有心愿无力气, 力不从心。

译文采用了增字译法, 准确地表达了原句的含义。这两句话如果采用直译法,要么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 要么使译文牵强附会。上文的翻译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原文。

4.换译法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翻译都要尊重民族文化特征, 尊重各自的语言习惯, 尊重各自的逻辑思维习惯。翻译等值只能是相对的( 最接近的)不可能绝对的 , 由于文化差异, 许多语言形式是复制不出来的, 那只好背离形式而将内容信息保留下来, 这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例如:

Aptapni? ?iqi?i?a baq, suni? eqi?i?a(baq).(《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风驶舵, 顺水推舟

Asman jiraq ,jεr qattiq

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走投无路)

例子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样的美感很难在翻译中表达出来,我们不排除一部分对偶可以找到很恰当的对应,但也不得不承认该辞格的难译。用补充优化的方法来翻译这些句子同样能达到原文的美感。

5.阐释法

有一部分对偶句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 在两种语言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形式。这时,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 用阐释的方法来翻译,会起到达意的效果, 这样会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Pijazni? posti tola ,εxmεqnin? dosti tola.(《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愚蠢的人交的朋友多

司冯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志》

Qara nijiti o?uq a?kara.

例子中的“Pijaz”是新疆特有的蔬菜,没有呆过新疆的人一般不知道“Pijaz”是什么东西,所以在译文尽量用解释的方式体现出原文的内容。例子中的“司冯昭”是来源于汉民族的寓言故事或神话传说,对维吾尔族来说是陌生的人物,用阐释的方法来翻译,读者易于理解。

6.淡化法

汉民族的美学观念别强调平衡对称美, 在前后两部分有并列关系的对偶句中, 前后词语对称, 意义重复, 后一部分只是前一部分的补充和强调, 而维语一般没有相应的表达形式。例如:

jal?uz atni? ?i?i ?iqmas, ?i?i ?iqsimu di?i.< ?iqmas>(《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独守难遮天上月,独狗难猎万中山。

hali??a beqip hal tart,xalta??a beqip un.(《uj?ur xεliq maqal tεmsiliri 》)

吃饭穿衣量当家。

由于维吾尔语忌词语和意义的重复, 以上对偶句译成汉语时, 同义并列的现象都消失了。例子和分别局部省略了重复词“tart” 与“ ?iqmas”。这样翻译, 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文在意义和用词上忌重复的行文习惯。

5 有关对偶辞格的几点认识

对偶在汉文化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更是汉民族写作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在汉语修辞中对偶的地位往往比其他修辞格重要。 两种语言都广泛运用对偶, 而且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维语对偶的范围较诸汉语对偶要窄得多,不若汉语对偶那样比比皆是,可信手拈来。有的内容上相对,但形式上不相对,不像汉诗那般严密;有些形式上相对,在内容上却毫无对偶之意。对偶虽然人在维吾尔语言实践中存在,但未单独列出维吾尔语辞格中。在维吾尔语中的不是一种辞格,而是诸多诗体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叫做qapijε。这种格式不仅在维吾尔语诗歌中存在,而且在谚语、熟语和其他语体中也大量存在,所以是否把对偶列出为维吾尔语修辞格中是语言学家和修辞家门值得探讨的问题。

parallelizm 和对偶, 除了共性之外, 更表现出各自的鲜明个性:

1.语法上的区别

汉语对偶通常是并列对举的两个词组, 其间用逗号或者分号, 但不用任何连接成分。然而, parallelizm用逗号或者分号外, 更经常运用并列连词。用连词和介词的语法手段连接平衡对称的两个语言单位。Parallelizm的音节类型或节奏有时不完全统一。对偶的语言单位数量较 parallelizm 有所局限。

2.形式上的区别

在维吾尔语的 parallelizm 中允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和短语作语言单位。 parallelizm 在语言单位的数量和种类上比对偶更灵活。而汉语的对偶此类形式并不多见。对偶的语言单位必须是成双成对的。对偶的语言单位数量较 parallelizm 有所局限。

3.重复和省略

parallelizm有时借助字词的重复来突出重点,达到增强文势的效果, 并不强求回避平衡结构间字词的重复。这与对偶须尽量避免使用重复字词的限制亦不相当。此外, 以突出表达思想观点的对立为目的的 parallelizm, 为了保证句子重点的突出, 使句子简洁有力, 往往会省略平行结构中的重复词语以达成这一效果, 这在对偶句中也是不允许的。

对偶形式是语言艺术的瑰宝,是民族共同乐于运用的辞格之一,相比之下,汉语里使用的范围更为普及。

注释

1.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上哪.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第41页

2.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上哪.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第41页

参考文献

[1]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年.

[2]袁森,于艳英.中英文习语中的几个共同特点和修辞技巧[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第 2期总第31期

[3]王德春.修辞学词典[M].上海: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

[4]亚里斯多德.修辞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6月.

[5]黄民裕.辞格汇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6月.

[6]沈卢旭.修辞学散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江南春翻译篇6

关键词:《唐诗绝句演歌》 双向 回流 民族化

翻开任何一本论及中国和越南关系史的著作,我们都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中越之间有着绵长悠久的交流历史和传统。唐朝盛世--不仅是中国各方面繁荣的见证,也是中越文学交流史上辉煌的有力见证,而作为盛唐标志的唐诗,则更无可取代地成为了中越交流的主要内容。可以说,越南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唐诗的学习、翻译和介绍,但《唐诗绝句演歌》一书的出版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为展开后文论述的方便,下面先对《唐诗绝句演歌》作一介绍。

《唐诗绝句演歌》是一百多年前由越南无名氏从唐诗中选取56首而成的,原文为汉喃文对照,诗歌体式为六八体,巴黎法国图书馆有抄本,此抄本有26页,所选诗皆为七言唐诗,书中题有"后学东山居士校"字样。所选的56首诗为:《蜀中九日》(王勃)、《铜雀台》(刘廷琦)、《送梁六》(张说)、《凉州词》(王翰)、《清平调三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苏台览古》(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殿前曲(春宫曲)》(王昌龄)、《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秋怨》(王昌龄)、《长信春词》(王昌龄)、《闺怨》(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庐溪别人》(王昌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春思》(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苜蓿峰寄家人》(岑参)、《逢人京使》(岑参)、《山房春事》(岑参)、《赠花卿》(杜甫)、《绝句》(杜甫)、《送宇文六》(常建)、《别董大》(高适)、《凉州词》(王之涣)、《桃花溪》(张旭)、《寒食》(韩枭)、《枫桥夜泊》(张继)、《江村即事》(司空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宫怨》(张益)、《石头城》(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十五夜望月》(王建)、《汉苑行》(张仲素)、《登楼》(羊士谔)、《闻白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雨淋铃》(张祜)、《渡桑乾》(贾岛)、《夜雨寄托》(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杨柳枝》(温庭筠)、《江楼书怀》(赵瑕)、《客有卜居不遂薄游天陇因题》(许浑)、《宫怨》(司马礼)、《华清官》(崔鲁)、《边词》(张敬忠)、《西施石》(楼颖)、《淮上别友人》(郑谷)、《无题》(崔护)。

看完《唐诗绝句演歌》的内容,我们不免会产生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其只选这56首而不是更多?为什么只选取了七言绝句?为什么将之译为六八体?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并结合《唐诗绝句演歌》内容的特点及越南诗歌发展的特点,来对中越文学交流加以简要地探讨。

首先,中越文学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汉至隋唐,越南一直处在中国封建统治之下,是古代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原的文人也多到越南旅居并进行文学交流活动,唐诗对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尽管968年越南独立前,这种一国境内的文学之间的往来或许还谈不上"交流"二字,但毋庸置疑,那一段历史为之后的中越文学交流开启了一个良好的传统,这一点至少可以解释越南无名氏为何选取唐诗的疑问。

其次,越南人对中国文学的态度是有选择的吸收。《全唐诗》录有唐诗四万多首,而越南无名氏仅选取其中56首,且尽心选取了七言绝句,从中我们便可对这种选择性吸收略见一斑。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背、耳熟能详的诗句却被抛弃,反而选取了一些即使是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也不一定会熟知的诗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唐诗绝句演歌》却选取了其《蜀中九日》,诸如此种情况还有很多,如选李白的《苏台览古》、王昌龄的《西宫春愁》等,更有一些诗人及作品是我们在文学史当中所根本没见过的,如羊士谔的《登楼》、楼颖《西施石》。

第三,强烈的民族化倾向。一方面,开头已提到说《唐诗绝句演歌》原文是汉喃对照的。首先我们来略为了解一下越南喃字。喃字是一种模范汉字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方法,用汉字字形来拼写越语语音的文字,也称作"字喃"。由此可见,喃字也属于汉字体系,汉字与越南俗语乡语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唐诗绝句演歌》中已把七言绝句的唐诗译成了六八体式,六八体是一种富有越南民族特色的韵文题材,讲究格律和平仄变换,以六言八、言相间为主要句式,有"六八六八"和"七七六八"两种,无论哪种句式,都只有28个字,这与唐诗七绝的字数是一致的。

第四,文学交流总是双向的,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意义上的双向是指一国文学流传至他国,同时,他国文学也流传至本国。从传播过程上看,《唐诗绝句演歌》仍符合这一路线。《唐诗绝句演歌》原文为汉喃对照,新出版的则是中文、喃字、现行越语三种语言的对照,而且每首诗都增加了注释,由此我们便可对中越语言文化的交流有所了解。

第五,翻译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越南无名氏选译唐诗与中国学者注译《唐诗绝句演歌》的目的不同。《唐诗绝句演歌》是由北京大学颜保教授在巴黎法国图书馆发现的,他精通越南文和喃字,这使得他能比别人更好地翻译此书,并且还为每首诗作了注释。译者及其自身的素质在文学翻译交流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第六,中越两国的交流集中在文化方面,文学交流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对推动两国的政治、经济及其他方面的交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今年正值中越建交62周年,中越两国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一番成就,在工农业方面都有广泛的技术合作;文化方面,两国也进行了一系列广泛的的交流,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都是现实的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李未醉:《简论近代中越文学交流》,贵州社会科学

李未醉、余罗玉:《略论古代中越文学作品交流及其影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江南春翻译篇7

从地上来的,从地上打回去!

从海上来的,从海上打回去!

从天上来的,从天上打回去!

这是咱们中国人的土地!

这是咱们中国人的海洋!

这是咱们中国人的天空!

——赵瑞蕻在《一九四零年春:昆明一画像——赠诗人穆旦》

关于西南联大的辉煌,已经光照历史。这所在战时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中国顶尖大学组成的超级学府落户云南昆明,实在是云南历史一大幸事。从1938——1946年间一待就是8年,这期间联大除了培养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联大学子还用青春与热血,踊跃参军。只是,联大学生在昆明的参军史长期无人所知,长期埋没……

西南联大的从军热潮有三次:第一次是抗战初期,在长沙时湘江涌动从军潮;第二次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联大学子应征翻译官;第三次是194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军运动中,联大学子参加青年军。

按注册统计,联大从军学子共834人,名字刻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背面。联大学子实际从军人数远远多于纪念碑背后的数字,在先后进入西南联大求学的8000多人,有1100多名学生参军,约占14%。有很多牺牲的、被人遗忘的无名英雄湮灭在时间深处。

西南联大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联大学子从军,是抗日战争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堪称绝代风流。

2010年,台湾女作家齐邦媛的回忆录《巨流河》,成为各大媒体评出的年度图书。在这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中,齐邦媛的恋人、空军飞行员张大飞在抗战胜利前夕牺牲,以身殉国。怀着保家卫国之志,飞上蓝天的张大飞战功卓著,然而,他没有看到抗战胜利的来临。1945年,张大飞自陕西安康出击河南信阳日本空军,与敌驱逐机遭遇,在空战中中弹阵亡,年仅28岁。张大飞,这位感动无数读者的空军,代表了抗日战争期间空军的形象。像张大飞这样的空军飞行员,西南联大也有不少。在西南联大众多投笔从戎的学子中,有的参加了空军,有的成为“飞虎队”的翻译官。

1938年9月13日,联大学子初次在美丽的春城,听到了空袭警报的凄厉声;9月28日,敌机九架对准昆明疯狂地投下了炸弹,联大租来作为教职员和学生宿舍的昆华师范学校被轰炸。正如联大诗人赵瑞蕻在《一九四零年春:昆明一画像》一诗描述的:

绮梦破碎了!轰炸!轰炸!

敌机飞临头上了!——

昆明在颤抖,在燃烧,不知从哪里冒出浓烟,乌黑的,仿佛末日幽灵;叫喊声,

哭声,血肉模糊——

轰炸!炸死脆弱的诗句吧!

联大诗人发出愤怒的呐喊,“从天上来的,从天上打回去!”于是,在1939年至1942年,西南联大有一股报考空军飞行员的热潮。当时,日寇占尽空军优势,我国空军飞行员牺牲者甚重,当局决定在大学生中招考飞行员。许多联大学生勇赴国难,踊跃报考,结果12人被录取。1941年录取戴荣钜等11人,1943年录取1人。他们走进昆明巫家坝空军航校大门。大门两侧的对联写道: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被录取的联大同学们清楚地意识到,这将是他们英勇报国的开始。

经过短期飞行训练后,联大出身的飞行员又先后到美国继续接受各种飞行训练,包括初、中、高级的教练机飞行训练,和毕业后的作战飞机训练,为期约为一年(学习七个月,见习三个月)。

戴荣钜等人在美国受训期间,他在美国写的一封家书,可以知道这批联大出身的空军飞行员的所思所想。“九日起开始飞P-40。一千二百马力之大飞机,我也能飞翔自如,我自己都不会想到。今生不虚。三个月见习完了,我希望能尽快回国。”飞行员在美国受训,花费不菲,“平均每人(不失事)之教育费约美金十万。如失事,赔偿照算。如此数万万美金的贷借需要多少桶桐油、钨砂、生丝、茶叶来抵还哪。”当时国民政府靠出口桐油、钨砂、生丝、茶叶来换取美金,此项协议是由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签订。戴荣钜觉得花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于心不忍,更加激发出责任感,“非努力奋发不可”。在美国,感受到工业的发达,意识到祖国的差距,受训的飞行员们更是“卧薪尝胆,闻鸡起舞”。从这封战时的家书中,可见联大出身的飞行员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他们经过国内外训练后分批回国参战,和美国盟军飞虎队一起痛击日寇陆空军。12人中牺牲者有5人。

戴荣钜 1939年考入地质物理气象系。受训归来编制在湖南芷江的空军第五大队。1944年6月在长沙与敌机作战时殉国。

王文 1941年考入机械系。受训归来编制在陕西安康的空军第三大队。1944年8月在保卫衡阳战役中与敌机作战时殉国。

吴 坚 1939年考大先修班,1940年入航空系。受训归来编制在陕西安康的空军第三大队。1945年初在陕西与日寇飞机作战时殉国。

崔明川 1941年考入机械系。1943年在美国受飞行训练时,失事撞山殉国。

李嘉禾 1940年转学入物理系二年级,1943年在美国受飞行训练时,不幸失事殉国。

据马豫《缅怀在抗日空战中牺牲的联大人》一文, 戴荣钜牺牲后,他所在的空军中队给其兄发来抚恤公函,大队长也给烈士家属写了慰问信。

抚恤函全文云:

荣钺先生伟鉴:

抗战军兴群情奋发,令弟荣钜爱国热忱,投效空军服务本大队,其志殊为可嘉。不幸于本年六月随队出发,在长沙空战,壮烈殉国,实属痛惜。除报请航委会从优抚恤外,特函唁慰。希转达令翁勿以过悲为盼。

戴荣钜、王文、吴坚三人的名字没有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从军学生名单中,但他们的姓名、出生年月和牺牲地点,则镌刻在张爱萍将军题名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纪念碑上。

12人中另外7人,他们的名字是:马豫、李经纶、黄雄畏、许鸿义、马启勋、祝宗权、李修能。

西南联大学子参加空军,报考飞行员,与“飞虎队”入驻有直接关系。1941年8月1日,05897号训令,宣告“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成立,陈纳德为上校指挥官,中国空军第五路军司令王叔铭上校兼志愿军大队参谋长,总部设在昆明。志愿队下辖三个战斗机中队,最初共有中空、地勤人员270名,飞行员84名。三个中队分别起名为:“亚当和夏娃”、“熊猫”和“地狱里的天使”,每个中队有自己的队标。在P—40B型战斗机上绘制具有象征意义的鲜明的图案,其标志是一只从代表胜利的“V”字中飞扑而出的孟加拉虎,有的机身上绘有鲨鱼头形图案,这成了“飞虎队”最鲜明的标志。

1941年12月20日志愿队首次对日作战,取得了将来犯的10架日机击落6架,重创3架,自己无伤亡的重大胜利。“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如猛虎下山,雄鹰展翅,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取得了辉煌战绩,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中国军民纷纷赋诗祝贺,赞扬他们是“飞虎队”。“飞虎队”从此扬名天下,在中国家喻户晓。

“飞虎队”入驻昆明,急需要配备翻译人员,教育部号召各大学外文系高年级男生参军一年,军事委员会在昆明成立了为期两个月的“战地服务团译员训练班”。联大动员学生担任翻译官,尤其是外文系学生。1941年10月4日这天,吴宓在日记里写道:“莫泮芹劝导外文系三四年级生往任美国航空员招待、翻译之职。”

1941年,黄维应征译员训练班时,他是外文系四年级学生,吴宓的得意门生,“石社”的重要成员。黄维是军委会战地团昆明译员训练班第二期的学员,由于成绩特别优秀,被授予“空军上尉”(大部分同学是中尉)。黄维结业后原被分配到美军机场,放弃了待遇较优、安全相对有保障的机会。1942年春天,他选择了另外一条充满了危险的道路,主动申请随远征军赴缅甸。选择即命运,黄维此刻绝对不会料到,他的这一次选择,将使他永别母校西南联大,永别敬爱的吴宓老师。1942年6月17日,黄维在随部队撤出缅甸强渡怒江时不幸落水。

联大应征翻译官的热潮中,西南联大一些同学到了美国志愿航空队总部所在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其中在机要秘书室担任翻译工作的许渊冲。

许渊冲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和同学们的回应。并按照哲学系教授冯友兰的“四境界”说给同学们贴上标签。有的同学囿于旧观念“好男不当兵”,宁肯休学也不愿意给美军当翻译官,这是自然境界;有的同学,比如吴琼,生活艰困早已在图书馆半工半读,参军既可练习英文,挣得比大学教授还要高,这是功利境界;而像罗宗明这样的同学,本来在英国领事馆兼任英文秘书,待遇优渥,如今毅然放弃高薪从军,这是道德境界。他自己则在前三种境界之间徘徊不前,既有好男不当兵的旧思想,又因高中军训的经历,对军队生活深恶痛绝。但想到中学的几位同学参加空军,有人已经为国捐躯,可说是进入了天地境界。(庄秋水《他们,分担了中国的命运》)

许渊冲的主要任务是每天将昆明行营的军事情报译成英文,送给指挥空军作战的陈纳德,陈纳德根据这些情报,为所属两个中队的P40飞机分配任务。有一次,许渊冲翻译的情报上说日本军舰何时到达海防,登陆士兵若干人,日本飞机若干架将进驻河内机场。这个情报引起他的警觉,立即送给机要秘书林文奎。

林文奎是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生,在战前投笔从戎参加空军。1941年奉命协助美国陈纳德将军创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任少校机要秘书兼情报作战主任,调度中国空军歼击日本空军。他接到许渊冲翻译的情报后,马上召集分管侦察、作战、轰炸、驱逐业务的参谋进行研究,认为日军很有可能对昆明进行空袭,要许渊冲火速把情报译成英文,并派专车送他去陈纳德指挥部。

陈纳德与中国空军总指挥毛邦初少将分析了许渊冲面呈的情报,认为日本空军很可能为配合这次行动对昆明实行行动,于是迅速采取对策。果然,第二天日机来袭,已有准备的飞虎队不等敌机飞入市区,就在滇池上空进行截击。由于许渊冲工作认真,功绩突出,陈纳德给他颁发了一枚镀金的“飞虎章”。(闻黎明《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由于从军的原因,不少联大的学子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梅贻琦在联大新校舍第一食堂讲话,曾明确表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不是参加政治活动。许渊冲在昆明美国空军机要秘书室做翻译时,梅校长来秘书室了解联大同学工作的情况,告诉许,要回校再读一年,才能毕业。许渊冲谨记梅贻琦的教导,求学治学不参加政治。“因为进步同学如彭国涛,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在时期受到迫害,解放后成了领导干部,‘反右’时因为执行校长职权,面了一个干部的职,结果打成。而我只走‘白专道路’,虽然受到批斗,却没有戴帽子,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1943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扩大了征兵范围,缩小了缓役者范围;鼓励青年学生参军,规定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使得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消除了学籍的顾虑。

同时,号召青年学生:“今日战争中最奋勇,最重要者,莫过于空军之飞行员,青年人人应立志为军人,为飞行员,乃可转移我国三百年来国民怯懦萎靡的风气,以恢复我五千年来民族固有的伟大精神,而建设现代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新伦理的基础,则独立自由国民之人格,乃能树立,而中华民国方得永久生存于世界,使不再为异族所奴役与灭亡。”

西南联大1944年应届毕业生被征调时,外文系彭国涛去美国十四航空队,经济系熊中煜去史迪威炮兵司令部,电机系孙永明去缅甸孙立人军中当翻译。中国航空公司(CNAC)招考飞行员,西南联大学生应考被录取者有11人,他们经过短期训练后,即参加举世闻名的飞越驼峰航线的运输任务,担任副驾驶员(co-pilot),穿梭来往于中印之间。中国航空公司的主驾驶员多为“飞虎队”的飞行员转过来的,所以中国航空公司被称为驼峰航线上的“飞虎队”。

驼峰航线分“南线”和“北线”。南线是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Dinjan)等机场起飞,中途经过密支那到昆明;北线从汀江中途飞越缅甸北端小镇葡萄(Putao)到昆明。南线地势平坦,飞行高度为正常的4000米以下;北线要飞越世界屋脊喜玛纳雅山脉的南麓,山脉海拔高度在3000—6000多米以上甚至更高,所以飞行高度必须在4500-6600米以上。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征缅甸失利时,密支那被日军占领,南线无法通航。驼峰航线的运输线只有北线可飞越。此项任务十分艰巨,沿线气候条件恶劣,并且为避开缅北日机的袭击,不得不在没有无线电导航台和明显地标的航线上进行夜间飞行,因此飞机常常失事。联大学生朱晦吾和沈宗进即因公牺牲。

朱晦吾 1940年考取西南联大外语系,但申请休学,1942年始入学。1944年征调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在“驼峰航线”上遇难牺牲。

沈宗进 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机械系,1944年征调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在“驼峰航线”上遇难牺牲。

除了牺牲的两位,据戈叔亚和王春琪撰写的《驼峰航线上的中国航空公司》文,并参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其他9位出身联大的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如下:

华人杰(1922-2001) 生于江苏省无锡,抗战时期在重庆南开中学就学,1944级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生。1945年,中国航空公司急需驾驶员,从事“驼峰空运”工作,在大学生中培养了一批驾驶员,华人杰加入中国航空公司,担任副驾驶,在“驼峰”上飞了96个来回。

周炳 1920年生人,籍贯湖南长沙。战争爆发后考入浙江大学,后转入昆明的西南联大政治系。1944年报考中航公司,担任运输机飞行员。在“驼峰航线”运输空中物资130多个来回。战后在中航开国际航线,后参加两航起义。

邓汤美(邓庆泉) 原来西南联大1944级外语系学生,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长期驾驶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两台活塞式双速坛压航空发动机的DC-2、DC-3客机和C-47货机,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1945年留美,1947年回国继续在中航公司飞行并参加“两航起义”。

萧福霈 抗战初期在省立杭州高中就读,然后考入西南联大化工系,1944年级,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

陈仁炱 原来西南联大1944级机械系学生,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

陈启蕃 原来西南联大1944级航空系学生,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

冯少才 原来西南联大1944级土木系学生,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

罗道生 原来西南联大1944级机械系学生,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

谭申禄 原来西南联大1944级机械系学生,后考入中航公司为副驾驶员,开始在“驼峰航线”担任空运飞行。

江南春翻译篇8

许渊冲・素描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了中、英、法文译著60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07年,许渊冲得了直肠癌, 医生说他最多还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医生说的那个生命的终点,许渊冲不但没有离开,还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素材club

少年才俊 崭露头角

许渊冲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绘画,因此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许渊冲的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使得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南昌二中上学时,英语成绩就已出类拔萃,并在1938年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在1937年9月成立,在8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优良,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他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了英文,并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历经坎坷 忍辱负重

1948年时,许渊冲到巴黎大学留学,深入研究法国文学。 在巴黎,他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他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许渊冲性格豪放,心直口快而胸无城府。俗话说树大招风,言多必失,他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早在50年代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的蓬勃朝气就被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前后做了7次检讨才勉强过关。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更加厉害,他由于在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差点被打成特务。于是他被停职反省,批判检讨,被软禁达半年之久。幸好组织在审查了一年之后,认为他“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膨胀”,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他才得以幸免。

1956年,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短暂日子里,许渊冲早年翻译的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得以出版。接着他又与鲍文蔚合作,把秦兆的《农村散记》译成法文,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可惜好景不长,鲍文蔚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而许渊冲在1958年的运动中也被批判为思想右倾,罪名是他主张学习外语要“少而精”,被认为是反对“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中,许渊冲经受了种种,还被扣上“漏网”的帽子。1971年,他被调到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在这期间,他完成了诗词的翻译。但直到“”后的1978年,他独自翻译的《诗词四十二首》的英法格律体译本才得以出版。

诗译英法 舍我其谁

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但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他在解放后的30年里只出了4本书。10年动乱结束时,他已近花甲之年,步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金秋季节。1983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从此笔耕不辍。他对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早有心理准备,而且有了翻译诗词的实践,翻译起古典诗词来自然驾轻就熟。

许渊冲的法文译著主要有《唐宋词选100首》《中国古诗词300首》。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诗经》《宋词300首》《楚辞》《中国古诗词600首》《汉魏六朝诗150首》《元明清诗150首》《唐诗300首》和《新编千家诗》等。他的30首译诗还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

许渊冲尽管在翻译古典诗词方面首屈一指,但也会为一词一句而绞尽脑汁,为此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他便会半夜起来,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他有许多文章谈到译诗的体会和甘苦,例如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的是诗人在喧闹的环境里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原因在于“心远地自偏”。有译者按字面译成:“心在远方,地上就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而许渊冲则认为,如果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是否“心远”就无所谓了。之所以强调“心远”,意思就是只要心高意远,即使是车马喧闹的地方也会变得和偏僻的地方一样宁静。因此他把这一句译成“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强调心静自静,显然更贴近原诗的神韵。

态度严谨 奋斗不息

在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外文的同时,许渊冲也把英国和法国的许多名著翻译成了中文。他在古稀之年参与翻译普鲁斯特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独自翻译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到78岁时他还出版了罗曼・罗兰篇幅浩繁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本着与人同乐的愿望,许渊冲重译古典名著,力求使译文达到神似和“三美”的境界,然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他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属首创,难免众说纷纭。他翻译的《红与黑》,在90年代中期的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中,几乎成为众矢之的。只有翻译家罗新璋支持他的观点,指出“现在是‘俗文化的狂欢节’”,认为“治史,才学识;治译,也要靠才学识。没有创造力的译文,总没有生命力。生命就是创造。创造,才是生命”。两位追求美的翻译家惺惺相惜,因此许渊冲视之为“一士之谔谔”,胜过“千夫之诺诺”多矣。正因为如此,当他翻译的《红与黑》出版之后,湖南文艺出版社经过研究,认为只有他的译文胜过傅雷,所以约他翻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当时75岁的许渊冲如逢知音,愿意尽心竭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许渊冲・译作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SONG OF THE GREATWIND

A great wind rises,oh!The clouds are driven away.

I come to my native land,oh!Now the world is under my sway.

Where can I find brave men,oh!To guard my four frontiers today!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西记》

那不是她吗――五百年前在我心中播下爱情种子的美人。

Who is there if not the beauty who has sown love seed in my heart for five hundred long years!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Truth can 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The brimming waves delight the eyes on sunny days.

The dimming hills present rare views in rainy haze.

West Lake may be compared to Beauty of the West.

上一篇:猫名字范文 下一篇:秋天的词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