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范文

时间:2023-10-15 08:28:30

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篇1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结尾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段落组成:“过去时空”的“团聚”;“现在时空”的“分离”。两个段落的结果互为相反,一个是喜剧的,一个是悲剧的。值得寻味的是:这两个相距年代遥远的故事的结局,它们发生的地点居然是一个共同的地方。

过去时空“团聚”的主要故事是:

查尔斯失去萨拉三年以后,一天,他突然接到来自温得米尔的萨拉的消息。查尔斯来到温得米尔萨拉的住处。它是在湖边,一座美丽的白色的房子里。查尔斯走进白色房子宽阔的大厅,大厅内阳光明媚。与分离前被黑衣包裹不同,此时的萨拉一身白衣,她向查尔斯缓缓走来。饱受爱情煎熬的查尔斯向萨拉发了一通怒火之后,他把萨拉揽到了自己的怀里。因为他们毕竟深深相爱。最后,查尔斯、萨拉二人幸福地泛舟湖上。

“过去时空”的“相聚”段落的叙事比较正常。它的视听处理主要是:用光(阳光明媚的宽阔大厅)渲染主人公美好的爱情结局,用色彩(白色的房间和萨拉白色的衣裙)刻划主人公此时的心境。

现在时空“分离”的主要故事是:

电影拍摄结束。晚上,摄制组在白色房子下面的院子里举行舞会,庆祝关机。舞会上,迈克频频暗示安娜,想与她幽会。安娜看到暗示后,她独自走进白色房子。安娜走进房子后,她来到巨大的梳妆镜前打算稍饰容颜。可是,无意中,安娜看到镜中自己尴尬、慌张的神态。安娜停止了梳妆,她凝视着镜中自己的脸……迈克按照安娜的暗示,匆匆赶来。不料,安娜已经离去。迈克冲向大厅的窗户,他向夜暮中离去的安娜的背影叫了一声:“萨拉!”安娜依然离去。迈克独自坐在大厅的黑影中。

“现在时空”的“分离”段落的叙事,制作者是深思熟虑、独具匠心的。主要处理如下:

1、大厅

前面我们提示过,“过去时空”故事和“现在时空”故事结束的地点是一个:都是这座白色房子内的宽敞大厅。这里,“现在时空”的大厅显然是在呼应“过去时空”的大厅。“物是人非”,几多感慨。地方还是那个地方,结局却截然相反。一个是幸福美满的团圆;一个却是伤感凄凉的分离。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使我们倍感“现在时空”故事结局的苦涩。

2、镜子

镜子是整部电影剧作上的考虑。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影片开头的第一个镜头,镜头①的构图是近景,它的作用是交待安娜这个人物。年轻的女演员安娜,手举一把小镜子,她心不在焉、同时又似乎有点挑剔地打量着镜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萨拉”的脸。介绍人物之外,镜头①中的小镜子还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的剧作因素。影片起于一面“小镜子”,影片的结尾收于一面“大镜子”。“小镜子到大镜子”是作者深思熟虑的剧作上的首尾呼应。(关于镜子,后面我们还有论述。)

3、光影

前面我们介绍了,“过去时空”故事结束在白天,结束在阳光明媚的宽敞大厅。与“过去时空”相反,“现在时空”故事结束在黑夜。开始,摄制组在院子里面举行舞会,此时的时间是夜晚。之后,安娜、迈克相继走进白色房子。房子里面灯光昏暗。房子内的大厅根本没有开灯。大厅的光线是窗外射进的月光和星光。最后,安娜消失在夜色里。迈克则是坐在大厅窗下的黑影中。此时此刻,迈克心中的苦痛和迈克尴尬的处境,被黑色光影刻划得淋漓尽致。

4、人物

迈克接到安娜的暗示,他从院子匆匆走向白色房子的时候,导演还特意安排几个女人迎着迈克走来。其中一个就是电影中扮演查尔斯未婚妻欧内斯蒂娜的那个女演员。此时,现实中的“她”穿了一身洁白的长裙。迈克礼貌地拥抱了这个女演员一下后,他匆匆走进房子。女演员轻轻摇了摇头,然后,她表情怅然地迎着镜头走来。的确,对于迈克(一个明星)来说,现实中的异性是这样地唾手可得。可是,迈克却偏偏走向那个扮演“萨拉”的谜一样的安娜。

5、语言

整个段落没有一句人物对话,特别是在迈克与安娜这一对即将分离的情侣之间。正是因为如此,影片最后,迈克的一句“萨拉!”的呼喊,才显得格外地醒目。这也是《法国中尉的女人》整个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其实,它岂止是醒目。“萨拉!”──迈克最后喊出来的这两个字,它的魅力和内涵,几乎凝聚了整部《法国中尉的女人》的魅力和内涵。

6、关于“突转”

从剧作叙事的角度讲,本片“现在时空”故事结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结局的“突转”,或者说是结局的非预期性。即故事的结尾不是按照我们正常的思路结束的,故事的结尾突然之间发生了“逆转”。

就像我们的生活往往是不可预期的一样,我实在是欣赏这种“不可预期”的处理。当然,作为创作者来讲,仅仅欣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这种“突转”的操作,或者说是学习掌握故事“突转”的“契机”设置。

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突转”尽管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它却有它内在的依据,所以,它又是应该发生的。即所谓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表面上的信手捻来,背后却得有它内在的“契机”和依据。

还有,一般电影结局中的“突转”,它们往往是一些突发的冲突或者事件。可是,《法国中尉的女人》结尾的“突转”,却不是突发的冲突和事件。“突转”是在安娜照镜子的时候,“不经意”地发生的。

在镜子的前面,安娜在看自己脸的过程中改变了主意。于是,安娜离开了房间,离开了迈克。人物和故事也从此改变了方向。

我们经常讲“神来之笔”。所谓“神来之笔”就是它不是轻易得来的,它是有如神助的。它是我们这些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法国中尉的女人》结尾的处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神来之笔”。它使我们意外,它使我们喜欢,它使我们震撼。

八、其它

㈠关于镜子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数次出现镜子。镜子不是一件普通的道具,镜子在影片中有它重要的剧作作用。

第一次:

影片开头的第一个镜头,扮演萨拉的演员安娜在照镜子。

1场、海边长堤晨(现代、1979年)

镜头①:近景―全景(拉)扮演萨拉的女演员安娜手举着一面小镜子,她在打量着自己的脸。之后,安娜起身走向表演区。

镜头①开始构图的景别是近景。这个景别的作用主要是交待安娜这个人物。年轻的女演员安娜手举一面小镜子,她有些心不在焉、同时又有点挑剔地打量着小镜子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萨拉”的脸。

这里,镜子的表面作用也是介绍安娜这个人物。

透过镜子的表面作用,我们还应该看到镜子内在剧作上的考虑。

①首尾呼应

整部影片的开头起于一面小镜子,影片的结尾收于一面大镜子。“从小镜子到大镜子”,这是作者深思熟虑的剧作上的首尾呼应。

②一种观照

镜子是一种观照。在影片开始的“小镜子”中,“现在”的(安娜)看到了“过去”的(萨拉)。在影片结束的“大镜子”中,“现在”的(安娜)看到了“现在”的(安娜)。

第二次:

迈克站在窗前,玻璃窗中映现出迈克的形象。

这是发生在段落19,时间是“现在时空”。旅馆中的深夜,迈克突然醒来。他的身边睡着身体的安娜。仿佛有神灵的指引,迈克下床,缓缓来到窗前。他眺望远处的大海。白天,他曾经作为“查尔斯”,在惊涛裂岸的海堤上,与美丽迷人的萨拉相遇。这时,优雅、忧伤的“萨拉的音乐”响起。

身边就是一个身体的热血女人。那么远方的那个女人呢?

她屹立在劲吹的海风中。她用黑色、用衣服将自己的身体紧紧包裹。可是,她的魅力却深入骨髓。

作为一个男人的查尔斯来讲,他到底更喜欢哪一个女人呢?!

洒脱、随便的迈克,在扮演查尔斯的过程中,他终于变得“深沉”了起来。

第三次:

萨拉面对镜子画自画像。

这是发生在段落23,萨拉在烛光中的镜子前,为自己画像。

这时的萨拉,她去掉了自己身上的黑色斗篷。她面对镜子,镜子中展示的是现实中真实的萨拉。

实际上,面对镜子和为自己画像,这是萨拉对自己的一种观照和审视。与欧内斯蒂娜不同,萨拉是一个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女人。她经常对自己的灵魂作观照。灵魂观照,体现在可视的景象上,就是照镜子。萨拉看着镜中的自己,萨拉关注着自己的灵魂。萨拉渴望过一种有质量的生活,萨拉时刻提醒自己:萨拉就是萨拉,不要在世俗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

在镜子前面,萨拉为自己画了两张像。第二张画像中的萨拉比第一张画像中的萨拉显得更美丽。因为,此时此刻,萨拉遇到了查尔斯,萨拉遇到了一个能够欣赏她、理解她、爱她的男人……

第四次:

影片结尾,安娜在镜子面前改变了自己。

前面在分析镜子的第一次出现时,我曾经指出了镜子的内在意义。首先,“从小镜子到大镜子”这是作者深思熟虑的剧作上的首尾的呼应。

其次,镜子是一种观照。其实,影片开始的时候,这种观照是漫不经心的。安娜(现在)身穿萨拉的服装,她手举一面小镜子,漫不经心地打量着镜子中的萨拉(过去)的脸。她仿佛在问:“喂,萨拉,你是谁?”应该说,在影片开始的小镜子中,是“现在”的(安娜)在看“过去”的(萨拉)。

影片结束的时候,安娜(现在)来到化妆室,她坐在化妆室的大镜子前。安娜似乎无意间,突然看到了自己的脸,或者说安娜看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张面容。安娜惊愕了。安娜凝视着镜中自己的脸(现在)。她仿佛在问:“喂,安娜,你是谁?!”所以,影片结尾的镜子是“现在”看到了“现在”。安娜终于怀疑起了自己,并且似乎否定了自己。她似乎告别了安娜走向了萨拉。于是,她站起身,她离开了镜子,同时她也离开了迈克。

㈡海与湖

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两个重要的外景环境:海与湖。

海:

萨拉的形象始终是和海联系在一起的。萨拉在室外活动的时候,背景处总会出现辽阔的大海。而每当萨拉要离开一个雇主到另一个雇主家去工作时,她询问的不是生活条件和工资报酬如何,而是问:“那里能看见海么?”

“海边相遇”段落中,男主人公查尔斯第一次见到萨拉。此时此刻,萨拉站在惊涛拍岸的海边长堤上。查尔斯走向萨拉,萨拉回过了头。萨拉的背后是辽阔奔腾的大海……

从此,查尔斯的爱情和生活发生了逆转。

这是萨拉的魅力么?还是这是海的魅力?

神秘、不安、美丽、莫测、遥远……这些都是用来形容海的。我们能用这些来形容萨拉吗?

应该说:海的魅力与萨拉的魅力是浑然一体的。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湖: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最后,影片出现了湖。与海不同,湖代表着宁静和安详。萨拉后来来到了宁静的湖边,她住下了。并且,影片最后,萨拉与查尔斯泛舟湖上。

㈢关于萨拉

读解《法国中尉的女人》,无论是分析影片的视听处理还是影片的精神实质,我们都无法回避影片的主人公──那个“谜”一样的萨拉。

讨论萨拉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话题。因为,这实际上是在讨论女人的魅力。

到底什么才是女人的魅力?

这是一个我们一直在探求而又根本无法探求清楚的问题。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就事论事地讨论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如何表现萨拉的魅力的吧。

一部影片中表现一个电影人物的魅力,它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剧作安排,二是电影视听语言处理。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1、电影剧作安排

①自然之美

萨拉是自然的女儿,萨拉的魅力首先源于她与自然的融为一体。与未婚妻欧内斯蒂娜经常处在人工的环境中(房间,花园等)不同,萨拉经常出现在自然环境中:山坡,草地,林中,海边。萨拉是自然的,萨拉不是“人工”的。大自然的美,其实,也就是萨拉的美。

②孤傲的性格

同样与未婚妻欧内斯蒂娜不同,萨拉的性格是孤傲的。萨拉是清高的,萨拉永远鄙视世俗和“传统”。所以,在莱姆镇那个海边小城,萨拉显得如此鹤立鸡群。

③独立的人格

与未婚妻欧内斯蒂娜不同,萨拉的人格是独立的。萨拉永远只是她自己的主人。即使萨拉找到了自己心爱的查尔斯之后,为了个人的独立,她依然离开查尔斯。显然,对于萨拉来讲,“独立”比爱情更重要!

④萨拉的“神秘”

萨拉还是一个神秘的女人。与未婚妻欧内斯蒂娜的实实在在、一览无余不同,对于查尔斯,包括对电影观众来讲,萨拉简直就像一个“谜”。

萨拉永远是那样的神秘和不可琢磨。

有时候,你会觉得她很近:近到你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她……

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的遥远:她是天边的一片云,她是水中的一弯月,她是空中的一缕风……

记不清了,哪位文豪曾经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女人的魅力:

“到底什么是女人的魅力?女人的魅力不是女人的容颜、女人的身姿、女人的风韵。对于男人来讲:女人的魅力是女人的‘不可知’。男人只有掉在女人的‘谜’中,才忘记了归途。”

2、电影视听语言处理

①景物(海)

前面我们介绍过,影片中的萨拉总是和海联系在一起的。海的魅力其实就是萨拉的魅力。

②光影

前面我们提示过:与“过去时空”的欧内斯蒂娜和“现在时空”的安娜始终处在明亮的照明环境中不同,萨拉基本是在阴天、雾中、雨中出现。应该说,低照度的照明方案,营造了萨拉神秘、不可琢磨的形象效果。

③色彩

与安娜的斑斓的彩色和欧内斯蒂娜的紫色不同,创作者赋予了萨拉单纯的黑色。黑色帽子、黑色上衣、黑色斗篷、黑色手套、黑色裙子,黑色鞋等等。黑色是萨拉扭曲、压抑的心境的体现,黑色更是萨拉迷人的灵魂的写照。

④镜头的固定与运动

萨拉镜头运动方案的设置主要有两方面:

A、动、静对比

萨拉是大地的精灵。如何表现好这一点。导演使用的是动、静对比。

即:萨拉在房间中的时候,摄影机机位以固定不变为主。导演用摄影机的固定不变,来表现萨拉的压抑。

然而,当萨拉离开了房间,来到了大自然中的时候,摄影机立刻出现了丰富的运动。充分表现了萨拉与大地的关系。萨拉是大地的女儿。

B、静、动变化

影片“过去时空”萨拉故事的叙述过程,也是萨拉这个人物的内心、个性不断变化、伸展的过程,即由封闭变得开放,由压抑变得舒展。为了表现好这个过程,摄影机的运动方案也由开始的摄影机静止固定向摄影机运动变化。

⑤台词

前面我们已经专门分析了萨拉的台词。萨拉的台词充满了魅力。这是编剧为萨拉精心设计的。

⑥角度

影片为表现好萨拉,在摄影机角度上异常讲究。

A、采用富于形式美感的摄影机角度,表现萨拉的美丽。

B、采用180度的背面角度,使人们看不清楚萨拉的脸,来表现萨拉的神秘的魅力。

⑦音乐

就是我们多次提到的,影片中为萨拉专门设置的“萨拉的音乐”。

在一些关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评论中,评论者很爱追究影片中萨拉种种行为的真实成分,追究萨拉这些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萨拉的目的何在。他们似乎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一定要对萨拉作出一个道德上的评判。

这里,我们不对道德标准是否正确作出评判。我们只想说:世界上的事情,实在是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美学老人朱光潜在他的《谈美书简》中,曾经这样异常动情地提醒我们:

“当我们来到了天边,当我们走到了海角,当我们来到了大自然的青山绿水间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对我们的心,轻轻地说一声:“慢点走,欣赏呀!”

“慢点走,欣赏呀!”──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态度来看《法国中尉的女人》,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态度来看萨拉,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享受。艺术的享受,电影的享受,美的享受,对美的女人的享受。

九、结束语:《法国中尉的女

人》与爱因斯坦

从十多年前第一次看《法国中尉的女人》到今天,我就一直在想:怎么评价《法国中尉的女人》才是恰如其分的。

思来想去,总是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了爱因斯坦,想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才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相对论的核心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速度超过光速,事物便会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变。

爱因斯坦生怕我们这些庸碌之辈理解不了他伟大的相对论,就通俗地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喻:同样一段时间,如果我们和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太在一起,我们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反之,如果我们是在一个温馨的夜晚,和一个漂亮女孩儿在一起,我们就会觉得时间很短暂。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确是充满了相对论的。

1、关于剪辑

从镜头剪辑方面看:我们平常讲的剪辑是处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它是发生在两个镜头之间,它的前提是两个镜头。可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剪辑却发生在一个镜头之中了。例如前面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影片开始的第二个镜头,就是在这个镜头中,“现在时空”的身穿萨拉服装的女演员安娜,“走进”了“过去时空”的故事,她变成了萨拉。

2、关于爱情

查尔斯与他的未婚妻欧内斯蒂娜的婚姻,本来应该像被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所认可的上流社会的婚姻一样,门当户对,并经历如下过程:相识(经人介绍),相处,求婚,结婚,生育……就像在影片“海边相遇”一场中,查尔斯与欧内斯蒂娜二人手牵着手在海边漫步,或者说在他们正常的婚姻轨迹上行走。

谁知,倏然,查尔斯看到了萨拉……

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在茫茫夜空中突现,在一片惊涛裂岸的大海的背景之下的萨拉的回眸一瞥,查尔斯的灵魂飘然而去。

查尔斯改变了自己的婚姻轨迹。此时此刻,一切“正常”的时空、一切“正常”的规范、一切“正常”的、规定的轨迹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查尔斯对萨拉的爱情。就像我们常说的“天黄地老,地老天黄”。

3、关于“戏”

就整个影片来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一个摄制组拍“戏”的过程。那么,最后我想问的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电影中,到底哪里是“戏”?哪里是“非戏”?

“过去时空”中萨拉和查尔斯波澜曲折的爱情故事显然是“戏”了。那么,“现在时空”中,扮演角色的两个演员安娜与迈克的情感关系,难道就不是“戏”了吗?

还有关于角色。“过去时空”中的萨拉和查尔斯,他们无疑是由“现在时空”中的演员安娜和迈克所扮演的角色。那么,“现在时空”中的安娜和迈克,他们难道不是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杰里米・艾恩斯扮演的角色么?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电脑制作的拉升镜头。为此,我久久沉醉迷恋其中。

这个拉升镜头的主要内容如下(注意:整个内容是用一个长镜头完成的):

镜头的开始是雪白的餐布上的红红绿绿、色彩迷人的水果和蔬菜;

镜头往上拉升,我们看到一对白人青年男女坐在青青草地上野餐;

镜头继续拉升,这对白人青年是坐在一个城中花园里;

镜头继续拉升,我们看到一个美国城市;

镜头继续拉升,我们看到美洲大陆;

镜头继续拉升,我们看到我们可爱的蓝色的地球;

镜头继续拉升,我们看到茫茫银河系;

镜头继续拉升……

这里我想套用上面那个镜头的处理,来形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戏”与“非戏”的关系。

现在,我们的拉升镜头开始:

镜头最初的取景范围是影片“过去时空”中萨拉与查尔斯的爱情故事。

“过去时空”的故事明显是“戏”,“现在时空”中安娜与迈克的情感关系则是现实。大家可能还记得影片开始的时候,镜头①结束镜头②开始,“现在时空”的那个小小的“场记板”。正是这个小小“场记板”的一声响亮的敲击声,它分明是在告诉人们:下面出现的是“戏”。它就像舞台上的报幕员用她清亮的声音向我们宣布:“演出开始了!”……

我们的镜头开始往上拉升。现在我们镜头的取景范围是《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电影。

作为整部电影,它既包括“过去时空”的萨拉与查尔斯的故事,也包括“现在时空”的安娜与迈克故事。那么,作为一个观众,我们来观看这部名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电影,除了“过去时空”中萨拉与查尔斯的故事是“戏”以外,“现在时空”中安娜与迈克的故事难道不也是“戏”吗?

我们的镜头继续往上拉升。镜头离开了《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电影,镜头冉冉上升,镜头升过我们的头顶,镜头升过我们的城市,镜头升过我们的大气层,镜头升过我们的时空……

那么,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作为一个人,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我们生活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刻,难道,你就能够保证:你永远生活在“真实”之中么?难道,你就能够保证:你不会成为整个人类社会这部“人间喜剧”中的一个小小的角色么?

──这是作者的一种“大”,这是作者的一种超脱,这是作者的一种浑然,这是作者的一种深刻。

拉萨的天空篇2

这是一个黑雾弥漫的早晨,因为月亮奇异得吃掉了太阳,所有的老百姓都认为是“天狗吞月”觉得今天是特别倒霉的一天,所有曾经想起过的坏事都会是将会实现的寓言,守护小天使从小就想学魔法,认为世界上真的有通向魔法道路的魔法门,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动,果真危险从这一天将领,拉萨听了不但不着急,还想兴高采烈的去找魔法门,因为很有可能这个倒霉的愿望会成为将会实现的寓言,谁也阻止不了她,当她消失在黑雾里的时候,叮咚泉凝固了,它终于要实现寓言了,天狗将也会是黑暗魔法的陷阱,连叮咚泉也预料到了,当拉萨无意中走在悬崖边上时,突然!天上的天狗发射出了一道闪电劈断了悬崖角,拉萨也掉了下去,就在这一瞬间,一道光圈打开了,这就是魔法时空穿越之门……

当拉萨醒来,已经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魔法镇]:魔法占领之地,极其危险。

[魔法镇中央]:[魔法阁楼]、[流星森林]、[彩泡湿地]、[迷雾沼泽]、[仙香果园]

所在地:[流星森林]拉萨看看周围美丽的流星一闪一闪的找亮了黑暗的方向拉萨不禁赞叹:“不亏是魔法之地,真美呀!”拉萨慢慢的爬了起来,没想到没有她自己的指示翅膀也没有动,自己的身体就飞了起来,怎么回事呢?一看有一位粉色飘飘衣裳的仙女姐姐微笑停留在了她的面前,她说:“你好!你也是不幸掉进来的吗?我叫赤香,是来自魔法阁楼的仙女,这里是整个魔法镇最危险的地方我是来调查是不是有人,这里的泥水大量被敌人污染了,有许多毒,连仙香果园的水果我们也要用魔法保护啊,这里大多被我施了漂浮魔法,所以你才……”从她口里拉萨知道了许多魔法镇的危机是使她最担心的,也是最想解除的,因为仙女姐姐说了,现在只教拉萨战斗型的魔法遇到困难或敌人可以自我保护,等帮赤香消灭敌人重复森林危机的时候,就教她其它的魔法,赤香给拉萨在魔法阁楼给她了一间很豪华的魔法睡房。

第二天,赤香急急忙忙赶来说:“不好!敌人知道我们使用了漂浮魔法,准备把空气抽光,和我们同归于尽,而漂浮魔法就是利用空气让我们自动漂浮的,希望你马上和我一起去找铁心团长,进行殊死搏斗,保卫我们的家园!”拉萨马上带上了魔法棒跟随赤香找到了团长的老巢。

所在地:[迷雾沼泽]团长老巢在所地。

团长正守护着他精心发明出来的抽气机,他的手下正在使劲拉动按扭,按扭实在太大了,部下一个接一个按着,这时赤香带领着她的姐妹灵乡、梦香、萌香和拉萨来了,团长一看惊慌失措,“坏了我的好事,你们这几个丫头!”铁心团长也不甘视落,拿起黑巫仗向仙女发起了空中黑旋涡,大家没有时间施展魔法解除,因为大家如果把牵着的手放开施展魔法就回被黑旋涡吸进去,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紧紧缠着手,但是最终还是连铁心团长吸了进去。

大家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在叮当泉上,而叮当泉还在凝固,“哈哈哈哈!我已经在这个谷上洒满了黑雾气!老百姓已经昏迷而去,唯一的解药就是你们的叮当泉的泉水,可惜现在它已凝固,看来你们是没有希望咯!”随之着铁心团长已经也昏迷死去,大家都在叮当泉上果然没事,灵乡说:“可是怎么才能让它不再凝固呢?”赤香说:“我在书上看到过,只有让叮当泉的主人用自己的能量形成蒸汽,才可以化掉叮当泉的冰气,使它不再凝固。”拉萨说:“可是这样会让铁心团长也复活吗?”“不要担心,叮当泉只赞成正义,没有这个能量让铁心团长也复活,可是还说…如果此主人用了自己的能量让叮当泉复活的话就再也不能回来了,也会随着蒸汽消失”拉萨斩钉截铁的说:“没关系,这也是我造成的,我愿意牺牲,为了月霞谷的每个人好。”大家都恋恋不舍得流泪了。

一股蒸汽涌在空气中,带着拉萨一起消失了。

月霞谷又恢复了宁静生机勃勃,有一位农夫来看望拉萨的时候,才从仙女口中得知拉萨的情况,农夫回去告诉了家人,她们又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告诉了子孙儿女一代传一代的传开了。

有一位小姑娘在叮当泉边上听起了奶奶讲了这个故事,小姑娘非常同情她可怜她编了一首童谣:

美丽叮当泉,有个小天使。

因为太贪玩,掉进魔法门。

遇到小仙女,口知危险来。

跟随学魔法,打起殊死仗。

卷进黑旋涡,回到叮咚泉。

为了救人们,牺牲空气中……

拉萨的天空篇3

神奇的日光夜雨

拉萨,是太阳特别惠顾的神奇之地,因日照时间长,被誉为“日光城”。资料显示,这里全年的日照时间达300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8个小时以上,为同纬度成都的2.4倍,上海的1.5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全年辐射达到195千卡/平方厘米,为成都的2.1倍,上海的1.7倍。与之相匹配,则有“拉萨夜雨”之说。资料显示,拉萨的年降雨量是453.9毫米,年雨日为87.8天。雨量并不少,但拉萨的下雨时间80%以上是在夜间,一般在晚上20时至早上8时之间。经常的情况是,下午还是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雨水就淅淅沥沥从天而降,扫白天尘埃,全城一片光洁。翌日清晨,又是阳光满城,天空和大地都像是被清洗过一样洁净、清新。

在1956年至1972年的长达17年的时间里,我都在新华社分社工作,除少部分时间离开拉萨深入广大农村牧区采访外,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拉萨。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饱享了拉萨阳光的恩惠,令我终生难以释怀。

满城艳丽的拉萨之夏

不知疲倦的拉萨阳光,赐给了夏天的拉萨满城艳丽。那高大葱茏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地、鲜艳欲滴的又大又壮的奇异花卉,随处可见。但这种美景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在那众多的林卡(园林)里。因此,夏季逛林卡成了拉萨人享受阳光和观赏美景的首选之地。一有空闲,人们就会迎着初升的朝阳,带着酥油茶、青稞酒、奶酪、风干牛肉、点心等食品,甚至帐篷,奔各个林卡而去。他们坐在林卡的草地上,沐浴着阳光,一边聊天一边品尝美食,悠闲自在,其乐无穷。

我去的次数最多的林卡是龙王潭林卡。究其原因,一是,我所在的单位离这里很近,大约两华里左右;二是,这个林卡游人较少,比较安静;三是,也是最主要的,这里的地势、建筑、景色和游玩项目,有别于大多数林卡,很有特点,令我神往。人称龙王潭林卡小巧玲珑、青柳依依,甚是确切。龙王潭位于布达拉宫后面,系五世达赖喇嘛修建布达拉宫时,从山脚下大量取土而形成的大水潭。它的藏名为“宗角禄康”,意思是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庙。龙王潭东西长270米,南北宽112米,呈长方形状。潭水中有一小岛,不规则圆形,直径约42米。岛上建有楼阁,共3层,面积3700平方米,系佛堂和沿廊。连接小岛和陆地的是一座五孔石拱桥,桥长24.6米,宽3.5米。岛上及潭水四周林木茂盛,垂柳成行,一派翠绿。岛上和潭水四周均可见布达拉宫和垂柳的倒影。潭水中可以划船。我每次来到龙王潭,首选项目就是在潭水中划牛皮船(用几张牦牛皮缝制、以粗柳条作骨架撑成的船)。我们披着无时不在的灿烂阳光,坐在船上,漫漫漂游,往水下看,可见被阳光染成金黄色的潭水下面飘着布达拉宫和垂柳的倒影;抬头看,可见近在咫尺的布达拉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再往上看,则是无垠的蓝天白云。

1956年,中央决定六年之内不进行民主改革,的工作进入大收缩时期。当时我们新华社分社只留下了五个人,并且还经常无事可做。于是,我们常常早早地吃完晚饭,就四处闲逛。一天,我和袁定乾、郭超人、任用昭等逛到拉萨东郊一个占地面积大约只有10多亩的小林卡。我们一看,这里的人个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经了解,他们都是在这里栖身的流浪者和乞丐。但是大自然并没有亏待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阳光照样洒满了这个林卡的每个角落,在阳光的照耀下,林卡的树木和花草也同样茂盛葱茏。这时我不禁想起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同一的阳光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开我们的草屋。”我们把随身带的藏银(当时的通用货币)都给了他们。我们问,你们为什么不到大林卡去呢?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说,那可不敢,那些林卡是老爷们玩乐的地方,不过这里也同样有阳光、树林和草地。有趣的是,在我们返回住地走到这个林卡边缘的一条小溪时,看到一群藏族老乡在小溪里嘻嘻笑笑地洗澡。我们没太在意。忽然,这些人一同上了岸,个个全身,男女老幼都有,并且妇女居多。他们有人朝我们喊道:来!来!快来同我们一起洗澡。有的人还朝我们走来,似欲拉我们去洗澡。我们几个人连忙一边说不洗,一边快步离开了这条小溪。我们身后传来一阵大笑。很显然,这些人是在同我们开玩笑,逗我们玩。

1960年藏历5月15日,一年一度的拉萨林卡节开始了。我迎着初升的太阳,随着人流,早早就来到拉萨罗布林卡。放目远眺,清晨的拉萨,山谷间萦绕着漫漫的云雾,明媚的阳光越过山峰,透过薄雾,洒向大地。整个拉萨就像一个披着薄纱轻盈舞蹈的圣洁而曼妙的仙女。罗布林卡就像是仙女手上攥着的一朵十分艳丽的鲜花,在灿烂的阳光里分外迷人。

罗布林卡是拉萨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宫殿和楼阁最多最富丽,并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的林卡。它曾是达赖喇嘛夏秋季节办公和居住之地。在民主改革前,的贫民和农奴是不能涉足的。这年的林卡节,是民主改革后的第一个林卡节,我看到了从不曾有过的热闹,上层贵族和比较富有的市民来了,翻了身的平民、工匠和农奴、奴隶也来了,搭在林卡里的各色各样的帐篷也更多了。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迎着灿烂的阳光,有的游玩,有的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喝茶饮酒,到处是歌声、弦声和欢笑声。说来也巧,我在一顶白色帐篷旁边,看到我认识的小女孩格桑和她的父母一起坐在草地上聊天。小格桑是拉萨小学的学生,她家同我们单位在一条小巷内,她上学和放学回家都要经过我们单位门口。我经常碰到她。每次见到她,我都要同她说说话,时间久了,也就很熟了。我多次去过她家,她父亲叫土登,是织氆氇的工匠,性格豪爽。民主改革前,她家只有一间又暗又湿的房子,民主改革时又分得一间向阳而宽敞的房子。我叫了一声小格桑。她听出了我的声音,连忙站起来,拉着我的手亲切地说,刘叔叔,您来啦!快坐下,同我们一起喝茶吧!她父亲也连忙说,我们能在一起过节,真是太好了,欢迎欢迎!她母亲连忙给我斟酥油茶和青稞酒,向我递送牛肉干和奶酪。土登豪放的性格,今天更显得热腾和欢畅。我刚一坐下,他就端起酒杯要同杯,并说,今天要为两个太阳干杯。我不解地问,什么意思?他说,是太阳,给我们雪域高原带来了幸福吉祥,使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做了主人,我们也才能来到这往日只供贵族老爷享乐的罗布林卡休闲娱乐;拉萨天上还有个太阳,有了这个太阳,拉萨才能有这么好的阳光,我们也才能有罗布林卡这样的美景可以享受。小格桑说,爸爸说得太好了!刘叔叔,你就干了这杯吧!土登说,今天不是干一杯,要按照我们藏族的习俗,连干三杯。我照办了。小格桑和她妈妈为我们一再鼓掌。接着,小格桑又请她爸爸弹弦、妈妈起舞伴奏,演唱了当时在拉萨甚为流行的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在这满地的阳光里,我看着听着他们那愉快而优美动人的表演,身心倍感温暖。

惬意的冬季暖阳

拉萨,由于其地处青藏高原,很多人似条件反射地认为,拉萨的冬季,一定是冰天雪地,大风呼啸。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拉萨是日光城,而冬季的晴天几率又多于一年中的任何季节。由于阳光每天不停地照射在这里,致使在拉萨人的感觉里,冬天拉萨的气温并不特别低。

如果说,夏天拉萨的阳光,有时还使人感到有些火辣辣,拉萨冬日的阳光则异常地温柔,使人感到暖洋洋的。冬日晒太阳,成了拉萨人的一大享受。拉萨人除在自家的屋前屋后和窗前、屋顶的平台晒太阳外,还有集中晒太阳的地方,主要是大昭寺旁边的广场,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和拉萨河畔。

拉萨河水从东北方的冰川雪源上奔流而来,穿峡谷,越村野,绕过拉萨古城,向南注入闻名的雅鲁藏布江,流淌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上。

天空的蓝色令人心醉,如果有一条河流把天空的蓝色带到了地上,成为一条蓝色的河流,岂不同样令人心醉!拉萨河正是这样。那来自高山融化的雪水,洁净透明,了无纤尘,浩浩荡荡,仿佛偌大的蓝色绸带在飘动,即使在江弯水深处,也犹如厚厚墩墩的蓝色玻璃砖,清晰地映照出天光云影。

进入冬季,拉萨河水急剧下降,那河水也无丝毫夏日雨季的浑浊,静静地呈透明的瓦蓝色缓缓向前流淌,那一颗颗往日深藏在河底而难以见到的小石头,也泛着青白色的亮光,清晰可见。一到冬天,聚集到拉萨河畔晒太阳的人群,就构成一道道风景线。他们有的成行地坐在岸边,有的围坐或躺在岸边的草地上,有的则漫步在原来河床的边缘、进入冬季后已干涸的河滩上。他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阳光和欣赏着阳光照耀下的拉萨河的美景。当然,拉萨冬季的夜晚还是比较冷的。记得当年我们深夜加班写稿时,就不得不用报纸引燃柴禾烤火御寒,但早晨太阳一出来,气温很快上升,寒意就悄然离去。

阳光下的奇迹

拉萨的阳光是公平的。这里由于地处雪域高原,蔬菜生长较慢。千百年来,拉萨人极少种植蔬菜。上世纪50年代,由于拉萨市场上没有蔬菜销售,进藏干部和进藏部队指战员只得以干菜代替蔬菜,吃一次蔬菜就像打牙祭似的,蔬菜汤都要吃光。后来,干部和指战员就自己垦荒种菜。由于这里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好,我们竟在这里创造了蔬菜的高产奇迹:收获的白萝卜,一个个又圆又大,一般都是5-6斤一个,大的超过10斤,莲花白(包菜),一般一个有10多斤,大的超过20斤。

这里的阳光紫外线强,人们在夏季的烈日下晒得太久,皮肤容易变黑,有时甚至感到有些疼痛。但是它又有补偿。人的身上如有小的伤口,不用吃药打针,阳光就会将它治愈。在拉萨大昭寺的石墙内,有一块当年清朝驻藏大臣立的名为“劝人种牛痘”的石碑。历史学家解释,藏地因强烈阳光普照,细菌难以存活,但一旦藏人从高原进入内地,便容易感染天花。所以驻藏大臣立此石碑,劝藏人种牛痘,以免引起天花。

更令人兴奋的是,充足的阳光,使拉萨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拉萨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拉萨和整个,都是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严重短缺区。这种情况,既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使全市生活用燃料,主要只能依靠畜粪、草皮和薪柴,造成人们整天在烟熏火燎中度日,并使敏感、脆弱而又难以恢复的高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民主改革后,拉萨就把广泛开发太阳能资源提上日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如今的拉萨,四处可见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沼气池、太阳能暖房、太阳能浴室、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灯、太阳能牛羊暖圈,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等等。太阳能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填补传统石化能源的短缺。群众誉称这些设施是“沐浴在阳光下的新希望”

拉萨的天空篇4

2、歌词:耸入云天的路

连着记忆的湖

金光闪闪的殿堂

护佑虔诚的脚步

朵朵莲花盛开的佛前

感念着仁慈的光

祈祷思念的青藤

慢慢爬上牵梦的窗

拉萨午夜的细雨

淋响了心的铃铛

踏着晨钟暮鼓的召唤

在离你最近的路上

拉萨午夜的细雨

润泽了心的禅房

望着青灯古佛的身影

在想你面庞的夜晚

月光如水的夜

天空洒落着雨

青烟袅袅的梵唱

抚慰别离的惆怅

片片羽翼零落的霓裳

滴落着无言的伤

祈求三生的情缘

静静长在无忧的天堂

拉萨午夜的细雨

淋响了心的铃铛

踏着晨钟暮鼓的召唤

在离你最近的路上

拉萨午夜的细雨

润泽了心的禅房

望着青灯古佛的身影

在想你面庞的夜晚

月光如水的夜

天空洒落着雨

青烟袅袅的梵唱

抚慰别离的惆怅

片片羽翼零落的霓裳

滴落着无言的伤

祈求三生的情缘

静静长在无忧的天堂

拉萨午夜的细雨

淋响了心的铃铛

踏着晨钟暮鼓的召唤

在离你最近的路上

拉萨午夜的细雨

润泽了心的禅房

望着青灯古佛的身影

在想你面庞的夜晚

拉萨午夜的细雨

淋响了心的铃铛

踏着晨钟暮鼓的召唤

在离你最近的路上

拉萨午夜的细雨

润泽了心的禅房

望着青灯古佛的身影

在想你面庞的夜晚

拉萨的天空篇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饭店业也在不断地蓬勃向上。饭店的空间布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饭店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拉萨市星级饭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拉萨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现状特征,分析当前拉萨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建议,希望能对拉萨市饭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方法

1. 图像配准。

2. 建立属性数据库。

3. 利用“地图”菜单中的专题制图功能,制作各种空间分析图件。

4. 进行各种SQL查询分析,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二、拉萨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特征分析

(1)拉萨市星级饭店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呈明显的纺锤形结构

图1 拉萨市星级饭店等级规模结构

图2 布达拉宫周围星级饭店分布图

拉萨市共拥有星级饭店95家,其中五星级5家:瑞吉度假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元拉萨饭店、岷山饭店、呈祥东馆饭店。四星级11家、三星级44家、二星级27家、一星级8家,分别占5.3%、11.6%、46.3%、28.4%、8.4%。从图1可知:星级饭店等级规模结构呈纺锤形,“中间大、两头小”。高级饭店(四星、五星)共19家,占17%;中低档(三星、二星及一星)饭店共76家,占6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萨市星级饭店的需求市场已经进入中端市场。高星级饭店尤其是五星级饭店数量较少,以后可能高星级饭店的比例会逐年上升,最后纺锤形模式将变成倒三角模式。

(2)以布达拉宫为中心,呈带状分布

从百度浏览器中搜索到四星级酒店主要集中于布达拉宫西南面(如图2),呈明显的带状分布。从图中看出:1.拉萨世纪酒店 2.拉萨世纪宾馆 3.拉萨饭店 4.湿地花园酒店 5.拉萨华夏大酒店 6.四川宾馆天冠楼 7.拉萨太阳岛大酒店 8.拉萨金鼎大酒店 9拉萨江苏生态园大酒店。另外拉萨市的三星级宾馆有44家,二星级宾馆27家,一星级宾馆8家。加上藏族人开的星级家庭旅馆15家以及拉萨市的家庭客栈和旅馆400多家(拉萨的家庭客栈主要集中在仙足岛生态住宅小区、琅赛花园小区、团结新村)。

(3)集中于布达拉宫附近商贸发达区

核心区(布达拉宫)是拉萨市商贸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拉萨市星级饭店密集区,两区集中了拉萨市星级饭店总数的69%。在核心区内,向主要商贸发达地区集聚的态势更为明显。拉萨市的商业分布为三大区域,即以太阳岛为中心的商业区、以布达拉宫广场为主体的商业区和以温州商贸城为核心的商业区。其中以布达拉宫为中心的商业区的星级饭店占总拉萨市星级饭店的比例为50.5%,由此可见,拉萨市星级饭店主要集中于布达拉宫附近商贸发达区。

(4)向主要交通干线与交通枢纽集聚

交通便利程度是星级饭店选址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失去交通线路的依托,饭店的发展就不会长远。在拉萨市的星级饭店中,位于城市干道两侧的星级饭店较多,占总数90%以上。其中,以主要交通枢纽拉萨市西郊客运站为中心,东西向(北京路、江苏路)与南北向(娘热路、色拉路)两侧,凭借其发达的交通网吸引了拉萨市大多数的星级饭店。随着拉萨市交通干线与交通枢纽的日益完善与发达,拉萨市的星级饭店将日益增多,同时各种国际性的高星级饭店也在拉萨市建立起来。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加强宣传力度,也为了提高饭店的知名度与便利度,它们所选择饭店地址最主要的区位条件之一就是交通通达度。

(5)集聚于主要旅游风景区(点)周围

在拉萨市,星级饭店也出现了向主要旅游风景区(点)集聚的态势。拉萨市的星级饭店分布中,环绕布达拉宫等景区呈带状形式分布。其中大昭寺、罗布林卡等著名旅游风景区周围的星级饭店也较为集中。拉萨市星级饭店的分布也在于这些旅游风景区(点),其中的原因在于增强了旅游者观赏旅游景点的便利度以及满足了旅游者对观赏旅游景点急切的心情。同时也给旅行社提供了缩短行程距离、加强游客管理的方便,减少了游客的不满与抱怨。

三、拉萨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1)CBD(地价)对星级饭店布局的影响

饭店业作为商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的好坏与区域商业的繁荣程度息息相关。一方面,区域商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另一方面,商业的发展可以提高该地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间接促进了饭店业的发展。在拉萨市,CBD的发展,也为拉萨市的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来拉萨旅游、观光、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饭店业的迅速发展。CBD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拉萨市土地价格飞速提高,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入住以及当地居民的关注,星级饭店地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CBD发达区。由此可以推断,随着土地级别的提高,星级饭店的数量也相应

增加。

(2)交通区位对星级饭店布局的影响

交通是联系酒店与顾客的纽带,优越的交通条件不仅增加了可达性,而且为消费者节约了出行成本。拉萨市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亦表现出了对交通便捷程度的高度认同,其集聚的区域多是交通网络较发达、道路等级较高的区域。在拉萨市星级酒店布局中最明显的就是分布在江苏路、北京路以及金珠路等主要的交通干线上。这是拉萨市最主要的两条交通干线,它不仅连通着拉萨市火车站而且也连接着西郊客运站,是拉萨市通往各个地方的交通枢纽,为拉萨市的旅游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连接着拉萨市各个商业街,为游客旅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重要的是它是拉萨市星级饭店的集聚中心,在这三条街上分布着拉萨市不同星级的饭店,为旅游者食宿提供了选择。

(3)政府行为对星级饭店布局的影响

在拉萨市,旅游业是拉萨市经济发展与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它关系着拉萨市的全方位发展。拉萨市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是拉萨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必然选择。在星级饭店建设中,政府主导体现在宏观调控、制定规划、市场监管等方面。拉萨市的星级饭店已经成为城市旅游业、商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交通网络建设的日益规范化,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强以及市场监控的完善而日益科学化。在拉萨市星级饭店的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星级饭店等级、规模及空间分布等方面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例如,与全国普遍水准相比较,拉萨市的星级饭店目前仍以中、低档饭店为主体,规模小、数量少、星级低,不能很好地发挥旅游服务设施的支撑作用。同时吸引外资的能力与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所以拉萨市星级饭店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与管理。

(4)旅游资源对星级饭店布局的影响

旅游吸引物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文化吸引物、自然吸引物、节事活动、休闲运动和娱乐吸引物。旅游吸引物对星级饭店的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旅游吸引物等级越高,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越强。拉萨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有许多的部级以及自治区级的旅游文化和自然资源,其中以宗教旅游资源最为丰富。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宗教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附近往往有较多的星级饭店,比如罗布林卡附近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拉萨饭店、宾馆、雅汀舍利等星级饭店,又比如大昭寺附近的雪域宾馆、亚宾馆等。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对星级饭店布局有着重大的

影响。

四、建议及对策

1.对拉萨市星级饭店实行总量控制,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但不意味着盲目建设,做到量少质高。优化拉萨市饭店业整体布局,使之达到地尽其用的目的。

2.调整拉萨市星级饭店的结构,增加高星级饭店数量,控制与调整低星级饭店的数量。拉萨市三星级以下的饭店数量占整个星级饭店的绝大多数比例,为了提高整个拉萨市星级饭店的质量,要适当控制中低星级饭店的数量。

3.对拉萨市星级饭店进行布局调整,充分利用拉萨市现有的土地资源,合理布局星级饭店,使它的地理位置得到最优的利用与最大化的开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星级饭店地理位置的调整,避免无序竞争带来的混乱。

4.拉萨市星级饭店应当向集团化、规模化趋势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更好的规模效益,给饭店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拉萨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完善行业组织在管理层面的监督协调机制,促使拉萨市星级饭店朝着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让饭店业的发展规范化。只有有序的竞争,才能为拉萨市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创造收益提供良好的环境。

6.拉萨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要与的政策相呼应,以便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政策上的优惠,使饭店的发展空间得到更好的发挥,优势得到更大的展现。同时为了尽早实现创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目标,拉萨市饭店空间布局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拉萨的天空篇6

这是大马士革一个普通的星期五傍晚,街头的小铺门前摆着烤炉,炉上设一个备有铁扦的铁制托盘,羊肉插在扦子上炙烤着,发出阵阵的香味,提醒人们,晚饭时间又要来临,安妮萨赫让下人准备着晚餐,她则在大马士革的黄昏里,等待着家人的到来与团聚。

 

这个看似普通富裕人家的聚餐,背后却暗藏着玄机,餐桌上谈话的内容,往往会变成一道道施政的策略,很多重要的政治决定都是在这个时间做出的。接着,它们从这户人家的餐桌出发,从大马士革发送到叙利亚的各个地方。安妮萨赫,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下文简称阿萨德)的妻子,现总统巴沙尔的母亲。在阿萨德去世以后,她成为了阿萨德家族的掌门人,在她的威严之下,这个家庭内部成员表现得很团结,并将家族势力渗透到对叙利亚政治的影响之中……

 

空战英雄

阿萨德少年时,村中建起了第一所小学,这使阿萨德有幸成为村中的第一批“知识分子”。随后,阿萨德顺利考上了拉塔基亚的国立中学。在这里,他遇见了他的数学老师,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简称复兴党)的创始人之一。

 

这位数学老师的观点让当时的阿萨德深受启发,在他的影响之下,阿萨德于1946年加入复兴党,成为该党最早的成员之一。在二战之后,叙利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建立了飞行学院。1955年阿萨德从飞行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大马士革南部的梅扎机场。

 

1955年到1956年间,叙利亚的飞行员在埃及接受初期培训,他们的课程同埃及飞行学员一样。这些飞行员回国后,就开始驾驶叙利亚自制的“流星”战机进行空中值勤,阿萨德正是其中一员。

 

阿萨德回到叙利亚时,正好赶上埃及总统纳赛尔执意收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并积极向苏联靠拢,与英法等国矛盾激化。敢于向老牌帝国主义挑战的纳赛尔赢得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支持,1956年,英、法、以三国秘密达成协议,对埃及发动攻击。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此前,因为叙利亚与埃及签订了一个防卫协定,结果,叙利亚也成为了英、法、以三国的敌人。

 

在战争中,英国皇家空军并不打算拿自己人的性命开玩笑,皇家空军第58中队派出“堪培拉”PR-7飞机进行航空侦察,范围不仅包括埃及本土,也包括对埃及持同情态度的叙利亚、外约旦等国,任务是确认埃及空军所有飞机是否遭英法联军的摧毁和有没有转移到其他阿拉伯国家。

 

而在叙利亚方面,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恳求苏联进行军事干预,但苏联领导层态度坚决,他们不愿冒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可随着战争的延续,有一则政治谣言开始在英国皇家空军之中蔓延,据说有“超过123架米格战机”的苏联援助已抵达叙利亚,这件事加剧了英法侦察机在叙利亚领空活动的频率。

 

战争期间,阿萨德从梅扎调到了阿勒颇市郊的奈拉布基地,多次驾驶“流星”F-8战机起飞,但没有一次见到敌机的踪影。11月6日,也就是苏伊士战争的最后一天的上午,幼发拉底河河畔的一个叙利亚边境哨所打电话通知说有一架英国的侦察机正从塞浦路斯出发,试图对伊拉克、黎巴嫩以及叙利亚的机场进行侦察照相。阿萨德随即接令追击,最终击落了一架“堪培拉”侦察机。有意思的是,当时英国方面认为这架飞机是被来自苏联或捷克的飞行教官驾驶的米格-15击落的,他们认为叙利亚空军飞行员不可能击落一架英军飞机。

 

苏伊士战争后,空战英雄阿萨德少校被派到波兰学习如何驾驶米格战机,学成归来后,他成为了叙利亚空军所有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

随后的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1958年-1961年,叙利亚和埃及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萨德作为一名军人被派驻埃及,并在埃及发起成立了“复兴党军事委员会”。1963年政变,复兴党上台执政,这个组织发挥了关键作用。1966年,阿萨德开始担任叙利亚国防部长,并最终在1970年通过政变并在次年成为叙利亚总统。

 

儿子与权杖

阿萨德有五个孩子,他一直着力培养长子巴塞尔即位。而对于政治没有什么兴趣的次子巴沙尔,则在大马士革大学医学院就读。1992年,巴沙尔到伦敦一家医学院进修,并在那里结识了他的现任妻子阿斯玛·阿赫拉斯。如果没有特殊的变故,巴沙尔很可能成为一个富裕的眼科医生。但冥冥之中,却有股力量在将巴沙尔推向更高的位置:1994年,阿萨德的钦定接班人巴塞尔车祸遇难。

 

阿萨德和妻子安妮萨赫因为接班人问题产生了分歧,随后,整个阿萨德家族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安妮萨赫更倾向于有军事背景、为人严酷的三子马希尔。

阿萨德在宗教问题上手段“铁血”,他的弟弟里法特更是如此:1982年2月,穆兄会强硬派在城市哈马发动叛变,杀死250名复兴党成员,阿萨德派弟弟里法特指挥军队对哈马进行地毯式轰炸。有数据显示,3周之内,约4万人因此死亡,80万人流亡国外。

 

如果说阿萨德家族的少壮一代里谁的行事最像这个叔父的话,那么非马希尔莫属:2011年春天叙利亚发生动荡之初,马希尔统领的第四装甲师曾开到德拉,对骚乱进行镇压。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还指责第四装甲师炮击了平民区,不过叙利亚政府对此否认,称打击的是武装恐怖分子。

 

在决定继承人的时候,阿萨德就没有选择崇尚武力的马希尔,而选择了巴沙尔。除了巴沙尔更为冷静、谦和之外,其酷似父亲阿萨德的外貌也为他得分不少。

不过即便如此,马希尔对家庭的忠诚依然没有变化,他如今是军方的最高掌权者,目前掌控叙利亚著名的第四装甲旅、总统卫队和共和国卫队,同时是叙利亚情报部门的实际管家。有媒体认为,在叙利亚的军队里,马希尔说话比巴沙尔更有分量。一些老将领都认为巴沙尔是一个军事上的弱者,可马希尔则完全继承了他父亲阿萨德的军事才能——阿萨德的威望在叙利亚无人匹敌。

 

古代的国王安排儿子即位时,往往要剪除旧臣,在阿萨德的权利交接给巴沙尔的时候,情况也依然如此。

1998年,与巴沙尔不和的任副总统的叔父里法特的职务被阿萨德解除,并让其流亡欧洲;同时,同属阿拉维派(阿萨德家族都属于阿拉维派别,他们占叙利亚少数人口比例,却统治着占国民大多数的逊尼派民众),与巴沙尔关系密切的阿里·阿斯兰被提升为军队总参谋长,在巴沙尔周围形成了效忠于他的队伍。

而巴沙尔也借着反腐斗争为自己树立了清廉的形象。1995年,在巴沙尔的直接指挥下,从事奔驰车走私活动的军队情报局局长的儿子被捕,巴沙尔威信大振。

2000年3月的一次内阁改组中,执政十多年的叙利亚前总理组阿比也因腐败而被解职;两个月后,组阿比畏罪自杀,但紧接一个月后,阿萨德也随之而去。

当时叙利亚宪法规定总统必须年满40岁,而巴沙尔当时只有34岁。议会迅速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最低年龄改为34岁。

拉萨的天空篇7

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时,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待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

“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

“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都靠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

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

“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

“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

“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战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挺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着。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坡到她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拉萨的天空篇8

金鹿,离不开芳草地;布谷鸟,依恋着杨树林。对逛林卡(林卡,藏语词汇,汉语译为园林)情有独钟的拉萨人,又怎能割舍掉对绿树的爱意呢?

然而,在昔日的拉萨,却流传着一个关于绿色的“黑色幽默”:到了冬天,拉萨唯一的绿色就只剩下十字路口的绿灯了。

幽默中透着无奈,但却几乎没有指责。“拉萨的天然植被稀疏是很正常的事情。”六十出头的拉萨市民巴桑次仁可以列出一系列客观原因,把拉萨的“缺绿”解释得顺理成章――“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降雨稀少、植物蒸腾量大……”

但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有一天,巴桑次仁欣喜地发现,即便到了冬天,拉萨也不再“缺绿”了;而夏季的拉萨市区,更是满眼皆绿。他把这样的转变主要归功于南山的变化,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样的变化――“以前的南山是光秃秃的山,现在是绿意盎然,大片的树苗正茁壮成长。”

拉萨市林业绿化局向《小康》杂志提供的“拉萨南山造林绿化工程项目简介”,证实了市民眼中的“南山之变”:南山造林绿化自2012年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年底,南山山体造林保存面积已达1000余亩,成活苗木17万余株;2015年3月又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南山再次推进实施造林1023余亩,栽植各类苗木20万余株(栽植品种24种)。

绿色不仅被播撒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在拉萨市的街道两旁,更是绿色尽染。截至目前,拉萨城市绿化覆盖率已从2007年的31.46%提高到4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91平方米提高到10.26平方米。正如拉萨市林业绿化局总结近十年的工作时所描述的那样:全市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城市道路绿化新面貌。

绿色的拉萨,再加上醉人的蓝天白云,这座古老、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城市,又怎能不撞击人的心灵、令人魂牵梦绕呢?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

今年8月初,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拉萨,当被誉为“帝王之声”的著名歌手韩磊用那带着历史叙述感的声线从低音转向高音时,布达拉宫前群鸽飞起,人们纷纷起立,将心声唱响。

此时的自治区首府拉萨,正举城欢庆,为成立50周年的自治区踏歌起舞、献上祝福。

树上山、河变湖、暖入户,美了拉萨人

回望50年前,还基本上处于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状态,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综合能力薄弱,人民根本无法认识和掌握生态环境的客观规律,更谈不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

直到1965年9月,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隆重召开,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才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而纳入议事日程。

5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揭开青藏高原的奥秘,促进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对的土地、森林、草场和矿产等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科学认识、保护、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进程随之开启。

而作为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变化,无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缩影。

拉萨市民巴桑次仁描述中的“南山之变”,实际上正是拉萨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中一个超前的谋略,这个被形象地称为“树上山”的谋略,在实施的最初阶段,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一种悲观的情绪甚至在许多人的心中蔓延――“拉萨海拔高,山体又以沙石为主,在山上种树,应该活不成吧?”

这样的猜测并非毫无依据。历史上,拉萨周围山上的确是光秃秃、没有树的。不过,另一个历史事实是,高原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绿色的追求与探索,虽然高寒缺氧、土质贫瘠、风沙肆虐,但世世代代的人,以及从全国各地前往工作、生活的人们,都会在有条件的地方垦荒植树。

那么,能否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绿树不能“上山”的历史能否被改变?自治区林业厅造林绿化处专家发出了科学且专业的声音,“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通过人工干预,在山上种树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专家们也指出,树要上山,必须解决土、水、苗“三大难题”,在专家们看来,在高原,尤其是在山上栽树,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最重要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依据科技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不断作出新的调整,避免因植树造林人为破坏原有植被。

怀揣着“树上山”的梦想和决心,2008年,拉萨总投资1547.9万元,开始实施创园第一林项目,探索山体造林经验;2012年,拉萨决定对南山山体进行绿化实验,并首次大规模实施秋季栽植,当年2月26日,南山山体绿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规模1000亩,预计总投资2.9亿元;此后,与布达拉宫隔河相望的南山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热潮。

如今,3年多过去了,绿树真的被种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正如巴桑次仁“发现”的那样,“即便到了冬天,拉萨也不再‘缺绿’了。”

“树上山”的同时,人民的“母亲河”――拉萨河,也变了模样:宽阔的水面与群山相连,鸟儿时而在浅滩上逗留,时而又振翅而起,留下翩翩身影。不要以为这样的景象只会出现在主汛期,现在即便是在枯水季节,拉萨河也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向往。而在许多市民的记忆中,枯水期的拉萨河让人避之惟恐不及,因为河床、杂草丛生,一旦遇到大风天气,河床上便会卷起沙尘。

“拉萨河之变”同“树上山”一样,源自拉萨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中的超前谋略之一,在拉萨规划建设展览馆,讲解人员向《小康》记者介绍了这个被称为“河变湖”的谋略。近年来,拉萨市积极实施的拉萨河“河变湖”工程,是一项涵盖水利、交通、景观、绿化、环境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通过建造6座拦河闸坝,形成宽阔水面,有利于缓解拉萨河部分流域沙漠化现象,有利于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含氧量和湿度,还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6座闸坝中,其中3号闸于2013年初动工,2014年10月投入使用并正式蓄水,水域面积达1500亩,仅这一座闸坝的建成蓄水,就极大地改善了拉萨河的面貌。

树上山、河变湖,拉萨城的面貌更美了。但拉萨人的心里是否有“美滋滋”的感觉呢?一项调查结果最能说明问题,在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七年荣膺“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曾对拉萨市民感觉幸福的原因进行过分析解读,除了最本质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外,齐扎拉书记认为,拉萨市民的幸福感得益于近几年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有关民生的多项政策。与“树上山”、“河变湖”一样, 近年来,“暖入户”工程也在拉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是拉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惠民工程之一,初衷是希望市民们在严寒的冬季里不再用牛粪、柴火取暖。

用“拉萨速度”耕耘净土

在推进“环境立市”战略的过程中,拉萨不仅赢得了民心,更向外界展示了不一般的“拉萨速度”。

以“暖入户”为例。拉萨地处雪域高原,平均海拔3650米,冬季夜间寒冷,受经济基础薄弱、能源缺乏等因素影响、制约,自治区多年来一直未实现城市供暖,首府拉萨自然也不例外。

春风送暖入拉萨。2012年4月28日,拉萨市城市供暖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年底,便完成了中心城区燃气主干管网及沿线热源设施、供热管网、用户终端建设及跨河燃气管网建设,40%的拉萨市城区居民实现了通气供暖;2013年,随着中心城区、柳梧新区及东城片区部分供气管网建设及终端用户改造的进行,拉萨城市供暖全覆盖顺利实现。两年内完成拉萨市建成区供暖工程建设任务,无论在全自治区还是在全中国,这样的速度都堪称新的奇迹。

如今,中国人已不再惊讶于东部地区的“深圳速度”,而提起西部地区的“拉萨速度”却还显得陌生且不适应。不走进拉萨,还以为从古至今这座城市的骨子里流淌着的生活方式只有千年不变的“慢生活”。其实不然,一旦融入拉萨,便能感受到,这座将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也从不拒绝在“慢生活”中享受“快节奏”带来的淋漓与畅快、成就与荣耀。尤其是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拉萨速度”已融入引领拉萨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战略”这一“城市血脉”之中,“党建统市”、“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依法治市”,一切都显得时不我待。

谈文化,《文成公主》实景剧打造的“拉萨速度”让人惊叹不已。从2012年底正式启动,到2013年8月正式首演,只用8个月就完成了实景剧场的建设和演出的创作排练。

论民生,教育城崛起的“拉萨速度”让人难以置信。2012年以来,拉萨用空前的重视、投入以及建设速度,启动了以集中办学为重点的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鲜为外界所知的是,那一年,拉萨历史上还第一次将教育列入一号文件,而那一年才开工建设的拉萨教育城,正是为提高办学效益、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而推行的一项重要工程。短短3年,存在于规划图纸上的高原现代教育基地的宏大画面,能成为现实世界里的美丽校园吗?从拉萨市中心向东,驾车沿纳金大桥一路行驶,大约十五分钟后,心中的疑问便有了答案:在原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的农田上,万丈高楼平地起,拉萨教育城主体已基本建成,10多家教育机构陆续进驻,投入教学,目前最大的一处现代教育集中区和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充满藏式风情的校园让人眼前一亮,校长张大力以亲身经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速度:“去年6月30日,我从北京来到这里时,校园里还是一片工地,虽然主体建筑有了,但校舍还没有经过装修,真是着急。不过整整忙了两个月后,9月1日还是如期开学了。”而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学后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已经有2600余名学生在这里学习了,学校管理团队则系统梳理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并新设了教学监控中心,保障所有制度得到精细化执行。

拼产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拉萨,还敢亮出“拉萨速度”吗?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特色产品有名无牌,始终处于“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状态,导致产品质高价低,没有走上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轨道。直到2011年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的一句话,给拉萨市主政者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与灵感,他说:“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如果也被污染的话,世界将无净土。”

此后,在拉萨,源于佛学术语、意指清净功德所在的庄严处所的“净土”一词,被赋予了新的注解。人间净土,无疑就在人的脚下。2013年,净土健康产业在拉萨吹响了号角,拉萨人以超乎寻常的工作力度,迅速铺开了相关工作,短短一年多时间,便实现了从品牌概念确立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初现。据拉萨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周晋介绍,2013年9月以来,拉萨市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水、土壤、空气、人文环境“四不污染”的特色资源优势,开创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净土健康产业,积极推进净土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现已确定了天然饮用水、奶业、生猪、藏香鸡、食用菌、经济林木、藏药材、特色园艺、斑头雁发展九大主导产业。一年多来的发展等表明,净土健康产业不仅是“产业强市”战略的生动实践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而且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由拉萨市委政研室提供给《小康》记者的“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情况”显示:2014年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企业达89家,实现产值2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奶业等种养业实现产值7.9亿元,其中奶业实现产值3.1亿元、高原特色设施园艺产业2.4亿元、生猪产业7000多万元、特色经济林木产业6358万元,藏香鸡产业4560万元。

净土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拉萨经济的进步,一组数据足以论证:今年上半年,拉萨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7.9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0.6%。在新常态的赛道上,拉萨市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符合发展预期。

曾经,拉萨人普遍认为,发展慢一点不要紧,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现在的拉萨人,赢得环境的同时也不肯输掉经济。保持着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拉萨为何越来越“时不我待”?从齐扎拉书记于2012年写作的“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体会”一文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今后的8年对拉萨来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为重要、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8年,是确保稳定、提升发展的8年,是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高潮的8年。

离天最近,离人也越来越近

说起拉萨,哪能不触及旅行的话题?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青稞酒忘不了,去过的地方都忘记了,只有拉萨忘不了。”歌手朱哲琴在《拉萨谣》里唱道。

净土拉萨一直让人难忘。1936年随英国使团访问拉萨的斯潘塞・查普曼写了一本叫做《圣城拉萨》的书,他写道:“拉萨城本身很小,真令人感到惊异,建筑物前的小广场周长只有2英里……大昭寺是全藏朝圣的最圣洁之地”,在这座聚集着僧侣、信徒、贵族、乞丐的小城里,“当一缕阳光在布达拉宫金色屋顶上闪烁时,你会激动不已。”

如今,将近80年过去了,圣城拉萨发生了巨变,29518平方公里的面积,比当年长大了许多倍。在拉萨规划建设展览馆的展板上,拉萨城在不同版本的“总体规划”上把脉着自己的性质、找寻着自己的定位。

看拉萨的城市性质,1980版总体规划的表述为,“拉萨市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拉萨的建设要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认真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传统的园林绿化,新建建筑要与原有的建筑相协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1995版总体规划的表述为,“自治区首府,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独具民族地方特色的高原城市。”2009年至2020年版总体规划方案的表述为,“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不同历史时期拉萨对于城市性质的把脉中展露着城市自信的增强:历史文化名城,是拉萨从未改变过的符号,在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不断挖掘过程中,拉萨这份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自信已不仅仅局限于自治区内,而是在不断影响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旅游城市的载体一步步走向国际。

2009年开始,拉萨在城市规划中逐步找寻着自己的定位。2009年至2020年版总体规划方案中,拉萨将城市定位为,“特色拉萨――景观独特风光大美的国际旅游胜地;人文拉萨――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拉萨――山清水碧天蓝城靓的高原生态绿城;现代拉萨――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现代繁荣都市。”2013年至2030年版总体规划方案中,拉萨的城市定位表述又有了新的变化,“现代拉萨――国际旅游名城;人文拉萨――宗教文化圣城;首善拉萨――雪域高原首邑;开放拉萨――南亚开放门户。”

现代、人文、首善、开放;名城、圣城、首邑、门户。16个关键字,展现的是拉萨站在世界之巅的信仰与梦想。

几乎没有人会不相信终有一日,拉萨真的会站在世界之巅,因为这里还保有净土,因为这里有快速发展的决心,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因为这里有发自人内心深处的满满幸福感,因为这里有千年不变的虔诚与信仰,还因为这里一直被称为“离天最近的地方”。

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茶马古道兴盛,使得民间贸易经绵延至南亚、中亚、西亚等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当前,“一带一路”这个惠及全球半数人口的战略,则再一次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期。

自治区首府拉萨,也在抢抓“一带一路”送到家门口的新机遇。今年5月起,为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愿景,助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和开放型经济新发展,拉萨海关“一带一路”新政启动,通关一体化模式可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20%到30%;8月初,“2015商业转型升级和投资机遇发展论坛”举办,本土企业家和内地商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家、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云集拉萨,共商“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拉萨商业转型大计,力图为拉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拉萨,无疑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距离人也越来越近,“到拉萨去”,不仅仅是旅行者的梦想,也是越来越多的有理想、有信仰、有抱负的人的追求。

曾经,“离天最近”的拉萨很遥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说过,“洁白的仙鹤,请把翅膀借我一飞”。如今,300年前的“飞翔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平原地区有的,地处高原地区的拉萨也全都拥有。交通给拉萨带来的活力不容忽视。2006年青藏铁路的开通,彻底结束了无火车的历史,如今川藏线、滇藏线,以及刚刚通车运营满一周年的拉日铁路,无不深深地影响着的民生和经济,带动着拉萨及其他地区的发展和腾飞。

这样的发展和腾飞,拉近了人与拉萨的距离。

上一篇:北京高考作文范文 下一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