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范文

时间:2023-11-02 21:16:21

品味人生篇1

-----题记

­

不知是什么时候染上了喝茶的毛病,也许是和爸爸和爷爷一样吧.小的时候,爸爸和爷爷就特爱喝茶.在爷爷家住的时候,爷爷会常常泡茶给我喝,将少许茶叶放在杯中,先到一些水,涮一下杯,然后在将茶叶全部冲开.那时候的我就和看魔术一样,看着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着,慢慢的沉淀在杯低.然后慢慢的拿起杯子,学着爷爷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品着,爷爷常会问我品出了什么味道来,我没什么感觉,只说是有点苦涩.回来回到家中住,爸爸也会把我当客人一样,每当他要泡茶的时候总会笑着问我要不要也喝一杯.虽然我不怎么喜欢喝,但我还是点头了.有些时候,从外面玩回来,渴了,就直接一口气把凉的茶都喝掉,也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蛮解渴的.那时候还小,老是忘记爸爸和爷爷告我的,茶是用来品的.真正喜欢上喝茶是上了初中后.初中的作业每天都很多,每天都做的很晚.无聊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为自己泡一杯茶,然后边写作业边喝茶.尝试着一小口一小口的品着,刚入口的时候,总是很苦涩的,但一会就会好起来,变的很有味.经常品茶,渐渐学会了让自己安静下来,只要泡一杯茶,慢慢的品着,仿佛什么都和静止了一样,世界好象只有我一个人存在,安静的想着自己的事情,感觉真的很好.品茶,其实是在品生活,笑对人间世事,安静的面对各种情感波折,真的很好~品茶,品出的是幸福的人生.

第一次开始喝咖啡的时候是在新加坡的亲戚回来的时候,喝着外国的咖啡,也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咖啡好苦,好难喝.后来和朋友去吃西餐,习惯在开餐前先喝一杯咖啡,我这个人也许很奇怪吧,咖啡不加糖,什么也不加,就是一杯,单纯的咖啡而已.品味着苦的感觉,仿佛恍若隔世.咖啡,品出的是世间的苦,更是对自己每天过的行尸走肉的生活悲哀.

以前,我从不认为酒也是要品的.一提起就,我就会联想到醉汉的样子.教我喝酒的是我的好兄弟马泽宇.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小学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吃饭时,他非要喝酒.记得联欢会的时候,我们不但喝酒,还比谁能喝,瓶子垒起来老高老高,直到被老师发现,那时他已经喝醉了,连站都站不稳,想想我们那时还是太幼稚,太可笑了.喝的最多的一次喝了一瓶白酒,一瓶啤酒,我都快忘了自己是怎么回家的了,从车上下来头重脚轻的,最后还是大牛把我送回家的.酒,喝到肚里很烧心.喝酒,品出的,只有人生的烈!

­

品味人生篇2

阿Q

他是一面镜子,站在镜子前,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自己的影子。在他面前自信被无限制的放大,大的有些忘乎所以。人们总是在谈论他的“精神胜利法”时津津乐道,却不能找到他的人生坐标。阿Q的一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也自得其乐。但我认为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可悲。一味的自信,将阿Q的生活调剂的那么可笑,人们至今要是说起阿Q,也许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他和王胡在冬日的墙角比赛捉虱子的情形。

孔已己

一个善于辩解的末落文人在鲁镇酒店的曲尺舞台上,排出的几文铜钱里演绎着他最后的一点阔绰。后来,消失在所有人嘲笑声中的仅是那个腿断用手爬行的影子了。钱没了,人也矮了。想极力维护的文人形象,也只留在了他自己的世界里。“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矣”和他那件早已破烂不堪的长衫已随尘风渐渐褪去了原有的文色。而鲁镇酒店帐牌上他的名字夹着老板的叹息声却成为了永恒。

闰土

月光下那张稚嫩的脸在封建礼教的洗涤下布满了沧桑,唯唯诺诺,恭恭敬敬成了他唯一的做人信条。他将所有的希望倾注在儿子和神灵上,而自己所能做的就只有从迅哥家拿回一个近乎无用的香炉。生活在他那里变得虚幻了,那张冷漠的面孔,让人们很难辨得那个手拿一柄钢叉的敏捷身影了。

品味人生篇3

苦尽甘来

如今,经常出差的志强,随身必带咖啡豆,几乎形影不离,而真正使志强爱上咖啡豆,还是缘于在靠近云南的一个寨子。志强在那邂逅了一咖啡馆老板,豪爽的老板有着一套超过广东潮汕人功夫茶的咖啡程序,深深打动了志强。

伴着咖啡在酒精炉里的滋滋作响和咖啡飘香, 志强忽然有了新的感受,云南小粒咖啡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点儿果味的独特风味。世界一流咖啡专家评价,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栽培技术属世界一流。

自此,云南小粒咖啡成了志强的咖啡首选。志强说:“我们可能知道很多舶来品咖啡的故事,从哥伦比亚到爱尔兰,从蓝山到曼可宁,荷兰传教士也在咖啡传播上推波助澜。而我了解咖啡完全是用眼、嘴、鼻,我会调动全部器官来感受它,我能品出相同咖啡豆不同制作方法烹制出来的味道,也能甄别出不同咖啡豆相同烹制方法制造出来的味道。咖啡同品不同质,同质不同形,无论粉还是豆,无论机器研磨、酒精炉蒸馏还是快冲快泡,所有这些我都有一套‘旁门左道’,可以知味知道,识粉识豆”。

志强自诩能够在咖啡的苦味中品出甘甜的滋味。咖啡炉里蒸馏出的白色泡沫,令人油然生出一种小资的感觉,也能得到一种安慰,况且咖啡不仅带来了苦涩香甜,也带来诸多朋友。

休闲咖啡能让人忘却身份地位自由交流,有思想有追求的人谈起兴趣爱好和彼此关心的事物,能“话更投机”。星巴克正是借着人们平等交往的意愿开创了不同于办公室和家庭的“第三空间”。一杯价格适宜的咖啡,大企业的CEO买得起,普通职员也买得起,他们以平等价格和地位进行交流,只有在此时,人与人的沟通才无拘无束,互吐心声。咖啡文化打破了沟通障碍,消除彼此戒备,让交流顺畅。

红酒为媒

回国后, 志强恋上了红酒。他认为红酒不仅可解压,且是种知识文化。

志强爱恋红酒不为赶时髦,硬充“绅士”,而是红酒能给他带来“似景非景”的感觉。志强最为享受的时刻,是一人独处,边听音乐边品红酒,爱书在手,乐意无穷。志强说:“面对压力,面对浮躁,我们需要的是静谧的氛围,一个人静静读书深深思考,此时思绪万千,灵感无限。”

红酒是友谊和交流的催化剂。红酒的特点, 是能培养和烘托出一种气氛:或者独坐静思,或与三五朋友小酌,每人一杯红酒,促谈交心,敞开肺腑,毫无保留。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再浮躁,无需做作,有问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彼此启发。

志强讲到:“我有个忘年交,一个大我十来岁的大哥,一次我们品着价格不菲的红酒聊天,他和我讲红酒文化:法国红酒与西班牙红酒的不同、干红干白的区别、年份不同的葡萄产出的不同味道……我就是在这种知识交流和头脑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的爱好。这和打球唱歌不同,不受水平高低的限制,交流起来没有障碍,而在品酒过程中,哪怕面对一个不懂酒的人,第一次探讨红酒文化的人,只要他认真倾听,愿意参与,那么他就能进入你讲述的情境,红酒就像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书中黄金

除了咖啡,志强出差必带的还有书籍。“每次出差都要带上三两本书”,志强说他每个月至少要读六七本甚至十来本书。主要是三类书,第一类:名著小说,古今中外应有尽有,有莎士比亚经典,也有电视里热播电视剧原著;第二类:哲史类,从黑格尔到今天盛行的方法论及明清正史,志强说,要读就要读正史,而不是野史;第三类:专业书,前沿技术,好比物联网、云计算、还有信息化热潮中的相关书籍。

书是志强的老师,每每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生活上碰到困难,志强首先请教的是书籍。他认为,书中自有答案,就连一些技术难题,包括职场上的人生规划,他也会翻遍书籍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思维导图”是志强独有的读书记录方式,志强说这既不是一般人讲的读书笔记,也不是所谓的读后感,而是帮助梳理思维逻辑,记录书中的精彩片断 ……

对于志强来说,读书已成为他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每天无论多晚,他都要坚持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如果能有整块儿的时间当然更好。志强这种习惯已坚持了20余年。在他看来,如果哪天不读书,似乎就像有什么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一样别扭。

志强目前藏书已有十多万册,不算教科书和杂书,只正正经经被归为以上三类的书就这个数目。

是父亲影响志强喜爱读书的。父亲虽行伍,但对读书却情有独钟且一丝不苟。志强在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引导志强读书,只要时间允许,父亲还要与志强讨论书中读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父亲喜欢读历史书,尤喜关于战争的书。父亲的言传身教给了志强很好的习惯。父亲与志强情深意笃,父子俩如果不在一地,则要通过鸿雁传书,交流读书心得。志强对父亲恭敬有加,而且特别关心父亲的身体健康。从国外回来后,定居海南的志强发现,久住东北并患有心脏疾病的父亲更适应海南的气候,于是他干脆把父亲接到海南常住,自己也立志扎根海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志强说,读书在家里蔚然成风,就连自己尚属年幼的小儿也酷爱读书,经常可以看到祖孙三代各捧一书埋头阅读的独特风景。

志强从不排斥新生事物,对当今流行的电子阅读非常支持,他认为电子书籍能大大增加阅读量,能将阅读碎片化,零零碎碎的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Kindle、iPad让你走到哪里读到哪里:旅行中的飞机场、酒店大堂等也都是读书的地方。

志强说应当与时俱进,并找到在碎片化阅读基础上进行连贯思维的方法。志强出差时的三个必备:咖啡、书籍、iPad。iPad保证志强的阅读不限时空,满足了他“零敲碎打”读书的需求。对于志强来说,没有什么时间是可以浪费的,也没有什么时间是不能用来读书的。

与人沟通

志强喜欢的咖啡、红酒和读书三样,不仅能为他创造独自思考的氛围,也能为他打开广泛交友的大门。

志强说他喜欢结交各类朋友,咖啡、红酒、图书都是他与人交往的渠道,也是其交流的资本。志强健谈,也喜欢倾听。他认为,与人交流是他读书的延续,也是他获取知识和力量的另一种渠道。

如果说志强外向,他却可以通过一人独处时品酒和阅读来恢复精力;如果说志强内向,那又怎样解释他看重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尤其与志同道合者、与爱好相同者、与愿意深入探讨者的聚会聊天、共商共谋以获得智慧和精力呢?

志强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也不分职位高低。为此,他特意举了两个例子。

“我在CIO俱乐部结识了一位老姐,在我们很熟悉之后的一次见面,我对她说,‘这是我们的第四次见面’。这位老姐很诧异,难道我们见面次数如此之少吗?但我们的感情却很近,彼此之间无所不谈。从内心讲,两人都认为四次之少是不可能的,因为彼此信任,敢于吐露心声。基于这种感觉,人与人之间的防线自然就突破了。”

“在我工作压力极大时,我所从事的SAP项目,每天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此时我打电话给这位老姐,她在认真倾听后说,‘弟弟你很棒的,这不正是一个项目经理存在的必要吗?这不就是一个CIO应当做的吗?你一定能做好,你也只能做好。’她的鼓励,其中的道理我不是不懂,因为我已近不惑之年,但听了她的话,我还是很受感动,这是真正的朋友能够给你的支持和力量。”

“还有一次去苏州,朋友听说我从海南来,相约一定要在南京见面。其中有朋友立即从北京乘高铁过来,我们心照不宣,知道彼此都有交流的需要。男人间用不上肉麻的词,但是彼此的思念是肯定的。”

志强认为,与人交流,始于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修身养性。真心待人,就能在交往中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与朋友相处就是以真心换真心。因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少,但真正聪明的人却少之又少,真正聪明的人,就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

“当你面对的朋友是真诚透明的,你在他的面前有什么不纯的想法都会让你自惭形秽。人与人心灵的交往,是出于干净的心境、出于纯洁的友谊的。在世间能够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才能让我们‘不枉此生’。”

品味人生篇4

含量;100%关心和爱护

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

保质期:一辈子

保存方法:珍惜

注意事项:应放置在柔软温暖的地方好好呵护,

记得做好后要与周围的人分享一下,否则味道会不好吃的,

品后感:爱的温度充满身心,甜蜜的味道溢满嘴巴,脸上露出快乐的微笑。

幸福在心里沉淀,他们无时无刻的存在。

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

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

有人珍惜的感情叫做挚爱,

有人分享的快乐就叫做幸福。

也许这叫做爱的体验!在有爱的世界里,我们没有孤独与冷漠,我们从不流泪与痛苦。我们的世界需要爱,需要温度。只要信仰,爱便能倾城。

最美好的故事没有结局,最幸福的情谊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彼此心灵的默契,只有彼此熟悉的问候语,所有的幸福与爱尽在不言中。

幸福是有许多的真情组成的,人生的大道上,我们每天都在收集着,直到有一天,我们真正的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试想,倘若没有那些真情,我们的人生该是怎么样的呢?

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

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

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幸福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咖啡一样香,如潭一样深。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幸福吧!

品味人生篇5

绘画是一种修行

王占武属于对绘画比较有天赋的那类人。从小就喜欢捏泥人、制作玩具等,看到小人书里的漫画人物,也喜欢将其模仿着画下来。上高中时,他加入了学校的美术组,便经常跟着老师一起画画。据王占武回忆,那时画画就是兴趣,根本不知道凭这个特长还能上艺术系。而且当时画画还得半遮半掩,因为怕父母说不务正业。考大学时,由于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1983年王占武被山西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录取。用王占武的话说,就像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找到了圣地一样,从此开始了系统地学习油画。

大学毕业后,王占武在大同日报社做美术编辑,工作虽与油画不沾边,但也算与艺术有缘。王占武认为,一支画笔,不仅仅代表一种技艺或是一种行当,更是代表着一种生活品质和精神素养。他总在业余时间画素描、画国画,他认为画油画应该有很好的国画功底。

真正的艺术家对绘画是虔诚的。王占武是属学院派的画家,但毕业后他一直重视素描、速写和写生的基本功练习,钻研色彩、色调的运用技巧, 并培养自己艺术构思和落实在画面上的构图能力。绘画对王占武来说,是一种探索,亦是一种修行。

黄土地,最好的素材

学院派的油画家,大多受俄罗斯画派的影响。喜欢画一些反映社会问题、历史事件、和美丽的大自然的油画。多年来,由于职业的关系,王占武经常到乡村采风,他发现,家乡黄土地的地形、地貌特色十分厚重,那是一种与颜料相匹配的色系。而村落里满面沧桑的马夫,田地里饱经风霜的农妇……这些最底层的人与黄土地紧紧相连。他们勤劳善良、踏实沉稳,都是最好的油画素材。

在王占武眼里,晋北的田野、屋舍、山峦也都是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晋北人民在生存困境中展现出的更多的是刚强与乐观,这些人和物也是他着彩最多的。王占武以一种平和的心境,将晋北乡村的山水、人物之美加以捕捉、凝固,呈现在世人面前。

王占武是一个安静、低调而又真性情的画家。再看他的油画,弥漫着一种令人眩目的光感,明快响亮,不燥不俗。王占武说,自己十分注重自然对象和绘画材料的提炼与互融,并致力于找寻两者之间的和谐性,这样可增强绘画对象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王占武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倾注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并且也十分注重传统的艺趣,把绘画技法与自己的精神感受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他笔下的油画人物,大都以心理情感为基础,反映人物真实的精神层面。

王占武的画室里摆放着那幅刚刚参加完全省美展的《塞上春雷》。画面中是三个扛着锄头归家的农妇,她们形态神情各异,每个人头上头巾的系法也各不相同,他们便是晋北农村妇女形象的代表。从画作中三人的面部表情、服饰着装上可解读出每个人的生存背景,这样的画面就是鲜活的晋北人生活。王占武的作品中有不少聚焦农村人家生活题材的内容。

欣赏过王占武画作的画家评价说,他的作品中蕴含着雄浑朴厚,弥散着健拔爽迈的气势,表现出真诚的力量,折射出最为吸引人的一面,有一种传统文化审美浸透在其中。这是在岁月中沉淀出的自我风格的确立。

王占武说自己是幸运的,可以在无压力的状态中创作。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也为他的画作融入了内在的感染力。王占武说自己作画大都是在心灵激荡、情绪抑郁或情感奔放的那一刻所作,其作品大都是在灵感来临之际,迅速地将最新鲜的思想和感觉固定于画布之上。那种感觉有书法家书写狂草时的奔放。

绘画的品格

王占武认为,中国的油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更为婉约、优美、和矜持。中国的绘画品格,就是如何追求具有中国文化性和意味的品格。

采访中,王占武谈论更多的不是如何作画,而是如何做人。他认为,在艺术层次而言,人品的高下是决定其创作格调高下的关键。正如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所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传统画讲究的“笔墨随性”、“气韵生动”,是与艺术家的人品修养息息相关的。

绘画的品格,是绘画语言的内涵及精神品质的一种总体传达。王占武说每一次看国外艺术大师的油画展,不仅关注他们高超的写实技巧,更关注的是他们在技巧和画作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中国的文化是相通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体会到宁静、和谐地对待客观现实,宁静、和谐地对待艺术创作。王占武认为,画家除了要有信仰和追求外,还应该具备悲悯、博爱、宽容以及真诚等基本品格。

品味人生篇6

悲对哭

人总有七情六欲 人非植物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 避免不了欲望 因为人非圣贤 面对各种各样的打击 生活中各种坎坷与磨难 人们常常采取消极态度 是自己陷入悲痛之中 至亲的逝去 突如其来的失败 坎坷的经历使人无法接受 心中的苦涩涌上心头 这时的心情涌动 难于言表 于是 就有了范仲淹的“感极而悲者矣”细细品味 其实那只是宣泄的一种方式 一种表达心中所志的方式

离对酸

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 经历了离别 才知道感情的可贵 才会更懂得珍惜 也许离别并不代表感情的结束 而是给予自己时间去了解对方 认识彼此之间的感情 懂得如何维护情感 也就意味着新的开始 新的起点 但紧跟着离别的 是思念和牵挂 彼此心灵相通 那是一种酸涩的课程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道出了多少有情人的心声

合对甜

当尝遍了苦与酸后 两个人的心就会紧紧的靠在一起 感情更加亲密 所谓苦尽甘来 只有经历了之后 当两个人再次拥抱在一起的 才会了解什么才是至真至纯的情感 只有经历了失败的苦涩 才会真正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切含义 、

人生这碗五味汤 当你品位后 才发现 原来一切的安排都是有原因的。

品味人生篇7

我愿捧一本古书于绿阴之下,在虬枝茂叶的青葱之间,任树影斑斑点点,我自畅游于文字海洋中,感受五指触摸纸张的质朴真实,轻嗅文字散发出的淡淡墨香,体会百味人生。

品书香

品读唐诗宋词,走进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

我崇拜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我敬佩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我向往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静谧;我倾听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我静听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我聆听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点点愁思……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徜徉在唐诗宋词这座美的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书海中泛舟,不管是唯美雅致的诗词,还是形散神凝的散文,或是离奇曲折的小说故事,都能让我领略到随时间长河流逝仍不朽的文化光辉,如沐春光那样一般遥远的亲切。读人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读鲁迅的作品,在使我领略其辛辣尖刻、如匕首投枪般文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鲁迅在当时暗淡无光的社会中唤醒国民的强烈愿望。那是来自黑暗铁屋中刺破阴霾的呐喊,亦是引领人们反抗封建的一面旗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三国演义》,站在历史的出口回首,那方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舞台上有喜剧也有悲剧。英雄之于时代,犹如火种之于干柴。时势未必造英雄,英雄未必得时势,但那种英雄精神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读《居里夫人》,我读出了她的坚强,用生命的代价获取镭的发现,把丧夫之痛化为工作的动力,用顽强的斗志高昂地宣布:女人也是天!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被保尔顽强的生命意志深深折服;读张海迪的《绝顶》,我读出了她用精神筑起的生命长城,读出了她用毅力铺就的人生长廊……

品味书香一缕,阅读百味人生。

(指导教师:张杰)

唯有拥有灵动又敏感的心,才能在书香一缕中嗅得人生百味;唯有拥有诗意又浪漫的文思,才能将这体悟化为片片心语、点点文字。显然,作者做到了。书,在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暂时规避现实世界、畅游心灵花园的契机,更为我们的生命道路带来一份启示、一缕馨香。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立意新颖,更出彩的是作者选取了思考人生的独特视角——一读书。

品味人生篇8

一、品读古典名著,让我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一部部古典名著,就是一面面反映生活的镜子,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论语》用它简洁的语言反映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人们处事的态度,做人的原则。虽然我没有于丹横溢的才华,让《论语》的精髓凌空出世,但也是从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红楼梦》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的宝黛爱情,各个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以他们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而齐聚梁山泊,反映出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对生活的挑战。《三国演义》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是反应一代忠孝的伟大著作。《西游记》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唯美的爱情,每一部著作都有其让人们品读不尽的精华,都会让我们从中洞察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那些酸甜苦辣,那些悲欢离合,仿佛我们置身其中,又不得不置身其外,与我们的生活现状做一番对比,进行揣摩,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爱现在拥有的一切。普希金曾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我们尽情享受古人的智慧吧,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盛大的精神盛宴。

二、品读生活杂纸,让我了解世间百态,找到生活的真谛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面对形形的事,形形的人。真、善、美,假、恶、丑,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悲喜交加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时时刻刻明辨是非。我们人生观哪里来,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哪里来,都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积累。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而在现如今,生活步伐如此之快,人人为生活奔波,我们无暇细细品味社会生活,没有时间等待经历,从中总结经验。那么,就让我们从书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去感受那些家长里短,去品读那些生活五味,去整理那些杂乱的思绪,去了解那些奇闻妙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三、品读教育论著,让我提高自身修养,为工作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更为重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那么对于知识传播者的我们,更应该更多地汲取知识精华,来满足学生那求知的欲望。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专著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教育专著,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教育经验,使我们少走弯路,更好地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同志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巴罗也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读书可以明确生活方向,读书可以为自己疗伤,读书可以感知世界,读书可以使自己欢快地畅想。我们都来读书吧,畅游书海,尽情地品味人生。

上一篇:雨中漫步范文 下一篇:鸿门宴原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