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配画范文

时间:2023-11-07 21:12:53

端午节诗配画

端午节诗配画篇1

2017年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范文一

一、活动目的:

为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按照省、市、区文明办相关要求,现制定xx区教育局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方案,教育引导师生在活动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我们的美好未来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端午

微信公众号,手机触屏版。,

三、活动对象:各中小学师生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9日6月9日

五、活动内容:

(一)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各学校要充分发掘我们的节日端午的爱国精神内涵,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组织中小学生、青年团员精选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和历代经典爱国主义诗篇,以赛诗会、朗诵会、诗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区中小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师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走访慰问活动

积极组织师生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开展端午慰问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为主要慰问对象,为他们送慰问金、送粽子、送生活用品等,帮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谈心,一起共度端午佳节。也可以组织走访慰问各级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并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学习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道德模范送去节日的问候。

(三)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各类富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猜谜、包粽子、制香囊、悬白艾、挂菖蒲等节日活动,丰富节日生活。班级内开展多样的庆端午主题班队会活动,号召学生多途径了解端午文化,创作端午主题征文、主题手抄报、电子小报、主题黑板报、主题书法作品展,并在校园内展评。

(四)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日小报创评活动。

20xx年端午节小报主题端午习俗我来画。通过创作节日小报,了解端午习俗和传统文化,展示节日风俗和学生爱国之情。作品可以采用传统手抄节日小报的形式,也可采取电脑作画形式进行创作,报送作品可以以个人名义,也可以以小组、班级、家庭名义。节日小报推荐报送要求:纸质小报原件、小报电子扫描件或照片、纸质作品推荐表。每个学校推荐5份作品。小报报送时间:20xx年5月25日前,过期不能选送市上参评。

(五)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校园内外、教师宿舍院落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秩序整治活动,增强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端午节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和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我们的节日端午是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xx综合文明指数测评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制定活动方案、周密安排部署,确保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校内开辟主题黑板报、专栏,利用led屏幕等宣传报道端午知识和端午节日活动,营造良好节日氛围,不断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报送资料。1.端午小报报送时间:20xx年5月25日前。2.各学校于5月13日前将本单位拟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报区教育局宣教科。3.活动结束后,请各校在6月12日前将活动总结、简报、图片、音像等资料报送区教育局宣教科。

2017年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范文二

一、活动主题:

粽叶飘香,自包米粽,欢度佳节,互赠祝福。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是类似的:没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其中吃粽子是最为普遍的活动,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自己动手包粽子,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能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活动目的:

1. 通过亲手包粽子,让公司同仁能够更真切的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

的美食制作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以及配料等等,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享受过程。

2. 在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公司同仁一起过节,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也互

相送上节日的问候。

3. 体验劳动的乐趣,分享劳动成果,感受节日的气息。

三、活动时间:20**年6月21日12:30~15:00

四、活动地点:公司大厅会议室

五、活动流程:

1. 前期准备:

提出方案,讨论具体事宜,如准备自制的数量(或人均准备多少数量),预计

煮熟的数量,活动过程控制等。

搜索相关资料,如制作方法,制作注意事项等。

确定本次活动的费用预算。

材料准备负责人,含所有自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器具等。

2. 包粽子阶段:

组织公司同仁积极参与活动。

鉴于公司同仁对包粽子的过程或了解或不了解,提供相应的视频或者说明文档

供包粽子过程中学习借鉴。

公司同仁可以给自己所包的粽子贴上标签,画上喜欢的logo,互相赠与。

3. 活动后期:

由负责人将大家包好的粽子集中存放并帮助煮熟分发至各部门品尝。

由人事行政部负责清理剩余的材料以及打扫会议室。

六、包粽子的步骤:

若粽叶太小就用两片放一起,把粽叶左上右下并列成一个大的,用剪刀把根部

剪齐,折成漏斗状,注意捏紧漏斗交界处。

先在漏斗中放上一层糯米,然后加上一层馅,最后在加上一层糯米。

漏斗放满米后,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以不漏米为原则把粽子包严实。 ? 用准备好的棉线把粽子绕圈扎紧,这样粽子就包好了。

七、粽的烹煮:

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才放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后再用旺火煮3小时左右。 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

后勤工作总结 。煮好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八、粽子配茶的学问:

端午节诗配画篇2

拍“立春”节气图受追捧

2010年2月4日上午,杭州市西溪湿地。走近时,青简嗅到了梅花的香气,是那种淡淡的香,高贵、典雅。枝丫上,一朵朵梅花悄然开着,不声张、不显眼,粉红的、雪白的,花蕊处留着一抹红,上面还沾着露珠。举起相机,她把这一组梅花傲雪图拍摄了下来。

这组照片,她取名“立春”,是专为记录“二十四节气”拍摄的。

青简是她的网名,她是上海瑞金医院的一名医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小时候,当美术老师的父亲作画,她在一边看。画面里,一条小径,蜿蜒着伸向山里……画完了,青简嘴里冒出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闻听,父亲一脸惊讶:“咋看出来的?”

说对了,青简开心地笑了。诗是从小读的,意境是诗里写的,当然说得出。

工作后,她喜欢上了摄影。开始是按自己的感觉拍摄,后来是随“驴友”边走边摄,边关的雪,江畔的渔火,都在她心中留存着。现在,春姑娘来了,是从西园走来的,迈着轻盈的脚步,衣襟上还沾着露水。她要把这个画面拍摄下来……

在西溪拍的照片,被青简贴在了自己的微博上。枝头上的梅,屋檐上的雪,树丛中的老屋,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一派清新。照片一贴出,立即赢得网友一片好评。

受此鼓舞,紧接着,她又在清明、立夏、夏至时节分别去了浙江的余杭、富阳、郭庄等地,连续拍摄了几组照片。并为之写下了六七首“忆江南”词:“杭州好,雨后深山碧,千树烟云千笔画,九弯溪水九张琴,宣做梦中吟……”

9月初时,青简来到了福建霞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张白露图,成为网友们最喜欢的图片。画面上,白色如银的滩涂间,点缀着3个渔人,脚印、弯曲的河道、桅杆……构成一幅水墨画卷,既体现了白露的节气特点,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般渡入江溪。”这画面,配得上杜甫的诗……

感受雪乡的“大雪”

2010年12月5日,大雪节气的前一天,青简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镇北凤凰山一侧的“中国雪谷”。

当天气温为-25℃。人下车了,脚也冻麻了,寒风吹在脸上,像针扎……跺着脚、呵着手,一双眼睛却不够使了。虽然冷,可她心里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来东北。眼前,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一眼看不到尽头。树枝上、屋檐上、山野里,到处是积雪。踩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用手攥一把,冰凉刺骨。

外面很冷,屋里很暖和,桌上更是热气腾腾,是主人端上来的小鸡炖蘑菇,典型的东北菜。鸡是家里养的,蘑菇是山上采的,主人很热情:“多吃点儿,明早要走山路呢!”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青简和驴友们出发了,目标是15公里外的羊草山。山谷里,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着。一行人登上了山顶,是海拔1200多米的羊草山。此时,一轮太阳正从山下升上来,慢慢地与她的肩持平。天气寒,空气清,一望无垠,这才是古人记述的大雪节气。迎着寒风,青简端起相机,把这张大雪节气的照片拍了下来。

2011年7月初,青简走进了最艰险的川藏线。她和几位驴友早约好了,走天路,去。

小心行进了3个多小时,直到天快黑时,车子才到了色达。猛然间,车子撞上了前方的一块石头,“蹭”的一下蹿了出去。司机大喊:“快,把住了!”青简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手下意识地抓紧了扶手。不远处就是湍急的那曲河。人在车里,眼看着滚滚浊浪,正向眼前冲卷过来,越来越近了。想喊,来不及了,电光石火间,车子一下子冲进河堤,又“咣”的一声撞到了水边的一处土堆上……

停了好一会儿,车内有人说:“大伙没事吧?”是同行的一位驴友。闻听,她的眼泪流了下来,是庆幸。逃过一劫,车里有人问:“还往前走吗?”是指去林芝,从那里到拉萨是必经之路。沉默一会儿,青简坚决地说:“往前走!”7月7日上午,太阳在林芝雪山上升起时,青简拍下了小暑节气的图片……

12月13日,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的图片选定后,青简把这组图片结集到自己的博客上,标明为“二十四节气图”。

24个节气,不同的拍摄地点,不同的风情画面。行程上万公里,历时两年。使用的是《康熙字典》字体,图片上分别标注着冬至、立春、白露等节气名称。从图上看节气,各地风俗一目了然。下面是诗配画:“露重霜轻古道斜,秋山爱看暂停车……”

这组图片获得了网友追捧,被誉为年内最美组照。几天之内,被转载了十几万次。

给孩子送一份“免费午餐”

二十四节气图火了,青简的名字也在摄友中相传着。一天上午,一位媒体记者找上门,问:“哪位是青简?”

原来,在报上,青简看到了一个公益项目“免费午餐”,是给孩子们吃的,在筹款。当即,她打电话给对方:“我想把二十四节气图的使用权免费送给孩子们!”想法获得了回应。对方开始操作。一个月后,二十四节气图印出来了,在各地举行的义卖会上销售一空。

500套图片,每套标价100元,一份免费午餐是3元钱。也就是说,她的二十四节气图义卖所得5万元,可以让1.6万个孩子吃上一顿可口的免费午餐。电话里,主办方感激地说:“替孩子们谢谢你!”闻听,青简开心地笑了,能为孩子们做点儿事,值了!

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松岭村。2014年2月3日,农历大年初四,青简来到了这里。在网友们的鼓励下,她决定去拍摄第二季的二十四节气图,再去走24个不同的地域……

“牛爬犁”在雪地上行进着,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两边是山峦,越往上走,牛越是吃力。到后来,青简索性跳下来,呵着双手,跟着爬犁走。这里地处长白山腹地,海拔1200米。山里气温低,大约在-28℃左右,呵出的气息瞬间化成一缕白烟,飘散在雪野里。是网友推荐她来的,“来这里拍节气吧,能拍到白雪公主”。

傍晚时分,牛爬犁停在一户农家的院门前,是宿营地。这一晚,她胃口大开,坐在炕头上,每样都品尝了一点儿。看得乡亲直摇头:“吃那么少,咋有力气爬山呀?”青简笑了,不少了,这一餐都快撑破肚皮了。

2月4日早6点,穿戴整齐,青简走到一处小山坡上。这里可以俯瞰到人家,端起相机,她拍摄了第一幅照片。今天是立春,山上是雪,房檐上是雪,地上是寒霜。悄然走来的春姑娘,就是她自己……

5月初的一天上午,微博上有人留言:“听说过大港头镇吗?”她知道那地方,800里瓯江,风情集于一地,有好多摄影师在那拍摄呢!

从上海到丽水市大港头镇,400公里的路,她坐船走了一天一夜。 “立夏”时节,她想拍一个牧归的画面。这个画面在江对岸的小村里,在船上时,她看到了……

郊外,一位耕作回来的老者,戴着草帽,手中牵着一头水牛,正慢悠悠地向这边走来。青简赶上前,端起相机,咔嚓一声,把这个场面拍了下来。拍后,她心中涌过一阵欣喜。无意中,她拍到了一幅最想要的照片。见有人在给自己拍照,老者不好意思了,说:“脚上沾着泥巴,能好看?”她忙点头说:“好看!这才是最美的!”

回到上海时,一个精装的日记本摆在了她的书桌前。青简见了,急忙拆开,一页页地翻着看:立春、雨水、惊蛰……二十四节气图,一幅不少,是她拍摄的,现在印出来了……

原来,青简拍摄的二十四节气图后,受到了北京某出版公司的青睐,双方商定出一本日记本式的书,可以欣赏,可以写字,也可以作为收藏。

8月7日。一大早,闲不住的青简又出发了,目标是苏州。她要去拍摄一组风情照片,题名为“情调苏州”。她喜欢这里,老街、憩园、古寺,门口喝茶的老人。这一天是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端午节诗配画篇3

五味草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栀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粽子和赛龙舟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2008年的端午

当我们步入2008年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期盼。我们将迎来奥运盛会,我们伟大的祖国将迎来八方来客。可是,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级特大地震灾难,数以万计的同胞在灾难中遇难。但是,很快地所有的中国人都站起来:解放军队进入灾区救援,志愿者们也赶来帮忙,四面八方的人都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2008年的端午,我们将不再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将记住所有在灾难中遇难的同胞;我们将采更多的“五味草”,分给灾区的朋友们;我们将包更多的粽子,献给那些勇敢救人的叔叔阿姨们;我们将把龙舟赛得更为生动精彩——我们中国人是勇敢无畏热情好客无私奉献的!我们将以勇者的姿态迎来奥运,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说:中国人,好样的!

端午是一个美丽而纯兵装集团简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重要战略性威慑力量……

端午节诗配画篇4

››我们的理想永远鲜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国旗下讲话››让简单的常规不简单,让平凡的小事不平凡 国旗下讲...››竭尽全力——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 学习英烈,从我做起››高三年级成人仪式上学生家长发言稿 前言: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然而,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这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从2008年起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炎黄子孙的你知道吗——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一、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1、纪念屈原说。农历五月初五,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 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3、纪念曹娥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秋瑾说。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军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二、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三、端午节诗文: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 律.端午(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端午快乐》任春来 之一: 【 端】来一盘大粽子,【午】阳高照普天庆。 【快】请剥苇啖黄米,【乐】向此中寻真趣。 之二: 【端】杯递盏庆佳节,【午】月艾粽有奇香。 【快】将闲愁都抛却,【乐】而谈笑享天伦。 现代诗文: 《献给屈原先生》先生你 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 一定会想到楚国的天地 还有那些鄙琐的小人 对你来说 天地下已无生存的根土和阳光 先生 你 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 一定会看到楚国的鱼儿 穿过水火的地界 浮露心灵的水面 吸允你那内心的离骚和香草 先生 你 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 一定会听到楚国的人民 正踩着木舟顺江而下 历史的火把召唤着你那 不沉的国魂 先生 你是我心中 五月的墓碑和沉淀出的骨头 《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端午思>>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端午》 一个节日:端午 像一柄青铜剑穿越千年 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那剑气时刻在指尖氤氲风雨 我们的双手拨开一片片苇叶 汨罗江便荡起一层层波浪 仿佛顺着喉管流入愁肠的烈酒 在黑暗里膨胀和奔流 尖锐而孤独的目光像鸟一样 忧愤地俯瞰大地 在我们的骨髓中疾行 让扭曲和媚笑无处藏身 一个节日:有竞赛的龙舟 和鼓声,更有北去的江水在沉思 每一句染血的离骚里 都蘸着一个活生生的屈子魂 《端午抒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节日,更是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宫商角徽羽,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又清丽的韵律。伴着那一排排青铜质地的编钟,在遥远的历史尽头,某一个时刻敲响,浑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韵,由远至近穿越沧桑的纤尘,在一脉脉古音的涟漪层层叠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战火纷争的楚地,夜空有飞鸟掠过的痕迹,细碎的月光随着一颗闪亮的星辰陨落,风陈肆无忌惮地一浪浪袭来,眼前的画面在沙漏的渐远声里一幕幕切换,一缕揉碎的清香拂过我滚烫的脸颊,在这断续的栀子花的暗香里,我终于望见了你。在汩罗河摇动的水波里,早汩罗河吐蕾的睡莲里,在汩罗河一桨一桨的渔歌声里。那是你吗?带长狭陆斋,冠切云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长剑,离开浑浊的朝堂,放逐在祖国的山水件,一人独醒。那是你吗? 朝饮栏坠露,夕餐秋菊落黄,自顾高驰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间,只因为心之所善,而虽九死其犹未悔。 那是你吗? 质问天地万象只理,寻觅存之兴废之端,不屑贤凶善恶之报,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说,用沙哑的喉咙,追求一个人神共知的真理。 那是你吗? 问天,黑了吗?涉讲,累了吗?你宽大的衣衫可沾满了荆棘,你高抬的双脚可泥泞难提,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 不! 虽然你曾长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曾叹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吴戈,被犀甲,带长剑携秦弓,虽然你也曾恐惧美人迟暮,呐喊无人旁听,但你依然在车马交错中奋勇争先,即使身首相离,也要让魂魄为鬼雄。 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著的你,一个愤怨的你,一个上下求索的你,一个坚贞不屈的你,正是这样的你,是支离破碎的祖国,是饥寒交错的百姓所必须的你啊! 屈大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然而,你终于没有机会在旌旗蔽日的战场,在枪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热血最后的喷溅,当国家被践踏,当生灵被涂炭,无助的你无奈地选择的纵身一跃。 是的! 就是这样震撼世人,撼动朝纲的纵身一跃,就这样被定格成所有中国人两万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动,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为了历史长册最孤独的一带风景。 两千多年了,棕香飘遍了大江南北,两千多年了,龙舟的蒿子也震彻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带,在这伟大复兴的号角声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长剑,凌空一指,让剑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闪电,屈大夫,让你的真诚和执著给龙舟上的鼓点增添力量吧。让你的爱国和爱民给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让你的激愤和无奈门头的苦艾增添灵光吧。同为我们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你而满腔豪气。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我们也记住了端午。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里最惹眼的突起!四、端午节短信: (一)温馨类:1、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2、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你一个蛋糕;中秋的时候,我会送你一盒月饼;端午节来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种下去,用心呵护,等待收获我的祝福吧。3、今天是五月五,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份: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友情=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4、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梦中有我,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5、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6、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由手机送达。保质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请按存储键。7、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让我驾一叶龙舟,满载祝福驶向你;让我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让我为你斟一杯雄黄酒,盼你安康。8、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端午时光。9、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愿天下老父老母平安!(二)搞笑类:1、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无奈,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端午节快乐! 2、秘诀:将手机用粽叶包好,放在锅里煮60分钟,手机续电能力将延长两倍,信号增强,且能闻到粽子香味。祝端午节快乐,多吃粽子。3、喜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4、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学,学什么像什么,我记得那天你学刘德华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节来了,我想你也应该给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杀,如何?5、我绝望了,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太唠叨,牛魔王欠的钱又不还,好不容易买下水帘洞又被菩萨恶意收购,只剩下一毛钱发条短信祝二师弟端午快乐6、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 五、端午节对联:1、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2、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3、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4、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5、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6、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继承传统 传承文化”—— “端午节”资料汇总》

端午节诗配画篇5

1. 主持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浴兰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避邪说等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过节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主要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浴兰汤、配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等,当然最多最普及的是吃粽子了。)

今天我们在汉文化景区,在这个美丽的狮子潭岸边举办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弘扬我们的民族节日文化,主要安排了汉服展示、浴兰汤、辟五毒、包粽子比赛等节目内容。

2.汉服展示,汉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以华丽飘逸、婀娜多姿著称,持续了3000多年的历史。【播放背景音乐:重回汉唐(诗朗诵《记得吗,你的祖先叫炎黄》), 3.浴兰汤

(1)主持人介绍浴兰汤的含义(端午节,按照习俗,人们要举行一系列的医药保健活动,借以预防疾病,草药浴就是这种习俗的一个内容。屈原的浴兰汤兮沐芳华曾在民间十分盛行,端午传统的草药浴除了用香草外还用鲜艾草、菖蒲、野、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中医认为草药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清洁皮肤、增强皮肤的血液循环,还可预防和治疗痱子、各种皮肤骚痒、汗斑、狐臭、皮炎等皮肤病,并有增白增香等作用。

今天我们举行的浴兰汤活动主要是用艾叶浸泡潭水,给我们的受礼人员以及在场的各位嘉宾沐浴祈福,以达到祛病防病消灾避邪的目的,寄托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

(2)汉服参礼人员5名跪坐在洁净的白布上

(3)主礼者兰汤净手,白巾拭干,手持艾叶沾取兰汤向受礼人员逐一拂洒,从头至脚依次进行

(4)助手四名(汉服模特)也手持柳枝蘸取艾叶水浸剂撒向现场的观礼人员。(穿插介绍艾之作用:艾,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端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节,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认为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用为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从端午节的许多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防病、治病、消炎的。

(5) 礼毕,参礼人员起身同主礼人员及助手一起向在场观礼人员行鞠躬礼

4.辟五毒

(1)主持人介绍辟五毒的含义(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所以有民俗专家指出,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我们今天的辟五毒是把五毒画在气球上,呆会释放的时候在场的所有朋友都可以把它捉住了放在脚下踩破,这样疾病就不敢招惹你了。

(2)汉服参礼人员5名,每人手持5只气球,同时释放

(3)现场观礼人员及游客捉气球踩破,寓意刺五毒。

5.包粽子

(1)主持人介绍吃粽子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不知道家长们是否都想到了这一点。

(2)宣布包粽子比赛规则

(3)参赛人员分成两组依次坐好(按照比赛规则,分为普通组和花样组,时间为5分钟,普通组包一只粽子记1分,要求每只粽子重二至三两,大小匀称,出现撒漏一只扣0.5分,大小不均扣2到5分。花样组包一只粽子记2分,要求每只粽子大小匀称,花样新颖,出现撒漏扣1分,大小不均扣2到5分。)

(4)主持人宣布开始,裁判员掐表计分

(5)第一组开始 穿插古筝演奏

由炫儒雅集管理咨询公司推送的马一鸣小朋友带来的古筝曲,下面请炫儒雅集总经理介绍一下曲目和演奏者。

(6)宣布比赛结果

(7) 第二组开始 穿插古筝演奏

由炫儒雅集管理咨询公司推送的马一鸣小朋友带来的古筝曲,下面请炫儒雅集总经理介绍一下曲目和演奏者。

(8) 宣布比赛结果

端午节诗配画篇6

1.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理解“境由心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金庸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有人略作统计,说汪曾祺在其作品中提到的美食不下于300种。更有一类“直接点题”的作品,譬如《汪曾祺谈吃》《吃食和文学》《四方饮食》《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美食各具特色,但令他最难忘怀的,恐怕仍是故乡高邮的美食。说到高邮特产,大家最熟悉的是什么呢?

说说名满天下的高邮红心咸鸭蛋。

二、渐进

这篇散文写的就是汪曾祺故乡高邮的咸鸭蛋。如果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咸鸭蛋”或者“高邮的鸭蛋”,如何呢?

明确:“咸鸭蛋”适合做说明文的标题,无法与作者关于故乡的一切回忆自然交融,听起来生硬干涩;“高邮的鸭蛋”,虽与故乡有了关联,听起来却像是在为故乡的特产做广告,缺少了一种民俗氛围做背景,少了许多怀旧的色彩和人情的味道。

“端午的鸭蛋”这个标题,却有主角有背景,有时间有空间,有风土人情,有文化底蕴。丰富许多,生动许多,是个有画面感、有吸引力的标题。

三、深入

1.家乡的端午(第1自然段)

既然作者是以端午为背景来写鸭蛋,那么,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又是一种怎样的氛围呢?

齐读第1自然段,讨论交流:

①系百索子。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的风俗,古已有之: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小重山・端午(上阕)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②做香角子。香角子是端午节时用丝线缠成小粽子等状,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家里用来辟邪的东西。

③贴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④贴符。从文中来看,人们认为贴符有什么作用呢?

辟邪。

作者心里是这样认为的吗?

不是。因为用的是反问句:“这就能辟邪么?”表达的是怀疑和否定的意思。而且,作者对符的描写“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颇有些“童言无忌”式的颠覆与嘲讽,一句初生牛犊的懵懂发问,将大人们庄之重之奉若神明的东西,如同纸老虎一样轻轻戳破。

⑤喝雄黄酒。关于端午节喝雄黄酒,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呢?

据说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来历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上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这就是系百索子的来历了),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汪曾祺的家乡是“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意思是一样的。古诗有云:“唯有儿时不能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

⑥放黄烟子。这个习俗也与雄黄有关(“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功用也是用来对付“五毒”(“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但这只是它在大人们那里的功用;在小孩子那里,则另创造出一种充满了童趣的新的功用:“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⑦吃“十二红”。周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古代称夏季为“朱明”,意为阳光灿烂,一片通红。过去,在南京流传“端阳十二红”的说法,用红色(或近于红色的黄、橙色)的花卉、水果、菜肴作为在这一节日里人们欣赏、品味的物品,以烘托端阳的节日气氛,显示它的特色。“端阳十二红”是:雄黄酒、黄鱼、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烧鸭、苋菜、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

――筠村《端阳十二红与“五毒菜”》

对于“十二红”,汪曾祺记不清的是什么,记得牢的又是什么?

记不清到底是哪十二样了:“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记得牢的是:“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渲染色彩浓郁的节日氛围,突出印象最深的典型美食,引出关于鸭蛋的话题,顺利过渡到下文写家乡的鸭蛋。

如果要你用三个词来概括汪曾祺家乡的端午,你会用哪三个词呢?

讨论小结:趣、味、美(或好玩、好吃、好看),一幅色彩浓郁、温暖生动的风俗画。

2.家乡的鸭蛋(2-4自然段)

读2-4自然段。

①高邮的鸭蛋享誉古今,汪曾祺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一点的呢?

明确:全国著名(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历史悠久(引用清代袁枚的记录:“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肃然起敬”一词看起来大词小用,却表现了高邮咸蛋的鼎鼎有名。)

②高邮的鸭蛋为什么会享誉古今?它有哪些特点呢?

结合文中句子进行讨论,明确:

趣(好玩):“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神奇的蛋,双胞胎一样可喜可爱,国家的计划生育可管不着它们,呵呵)“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捣蛋”一词原来是这么个来历,呵呵。吃蛋的过程几乎就是一种游戏,一种钻井探索,红油冒出来的时刻,正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味(好吃):“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高邮咸鸭蛋,好吃又好看!)

美(好看):“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通红的咸蛋黄,正像高邮人红火的日子、炽热的心。颜色足,味道才足。)

③好玩,好吃,又好看,正因为如此,汪曾祺才对家乡的咸蛋情有独钟,并且有一种孩子气的自豪感和排他性在言语之间真切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你发现了吗?

体会并讨论下面的句子:

A.“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孩子式的矛盾心理:为什么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作者会不大高兴呢?

明确: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家乡的什么都好,不只是鸭蛋好。觉得别人没看到自己引以为荣的家乡真正的好、全部的好。

“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般用来说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大词小用呢?

明确:语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的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汪曾祺在这里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咸鸭蛋的情有独钟,看起来大词小用,实则是为了表达对家乡和家乡美食的排他式的浓浓深情。

B.“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对比高邮咸蛋黄的通红,汪老当然对色泽浅淡的北京咸鸭蛋全然看不上眼了。并且,汪老率直地表达了这种看不上眼。孩子式的直接与干脆。你甚至能够想象出他斜睨了一眼,就兴味索然地放下筷子的情景。家常话的口语风格,让人倍感亲切。

这是作者成年后见识了许多他乡咸鸭蛋之后,对家乡咸鸭蛋由衷的赞美。那么,对于儿时的作者,以及所有像儿时的作者一样的孩子们,端午的鸭蛋又意味着什么呢?

3.孩子・端午・鸭蛋(5-7自然段)

指名读5-7自然段。

如果仍旧让你用三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三个词呢?

美(好看):“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味(好吃):“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趣(好玩):“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这样的乐趣,甚至让作者联想到了囊萤映雪的典故,“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童趣盎然,呼应了文章开头所描写的孩子们在端午时其他的乐趣,从端午风俗之乐到端午鸭蛋之乐,孩子们的快乐童年与端午有关,也与鸭蛋有关。童年的快乐,有些是习俗和环境所给予的,譬如系百索子等等;有些是孩子们自己的创意实践,譬如用点了黄烟子的一头写“一笔虎”,用鸭蛋壳装萤火虫。

汪曾祺曾在《梦故乡》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想念家乡的雪。”

其实,他所想念的,何曾只是家乡的雪。

雪,抑或端午的鸭蛋,都不过是一个载体,承载了家乡一切温暖的记忆、童年的欢乐、美好的人情以及早已植入血肉的精神家园。

四、省思

在汪曾祺笔下,我们看见的只有三个字:趣、味、美,或者换个说法:好玩、好吃、好看。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改革开放等等,为什么他的文字却能如此温暖恬静、疏朗淡泊?

用他自己的话说:经常提到美,会让他的读者心软,心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

汪老的儿子汪朗说:“老头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未在文章中说过一句家乡的坏话。他的笔调总是充满了温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不是正面角色,却也非常可爱,不招人讨厌。”

命运真的不曾亏待他而令他怨尤吗?家乡真的没有一个招人讨厌的人吗?

在被打为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然而,他在《随遇而安》一文中写道:“我当了一回,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整个后半生,他一直蹭新华社(他爱人施松卿供职单位)分配的房子住,被妻儿戏称为“寄居蟹”。在妻儿的“威胁利诱”下,汪曾祺也曾颇不情愿地起草递交过一份请求分配住房的报告。他写道:“我工作几十年,至今没有分到一寸房子……”在去世前约一年又三个月,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却是出自儿子的孝敬―――汪朗供职单位的福利房。

汪老曾几次返乡。他尽己所能,为故乡做了不少事情。他希望政府能将闲置的几间汪家旧宅归还,改善弟妹们的生活条件,自己以后回乡小住,生活起居和写作亦将比较便利。1993年5月30日,汪曾祺致函高邮市长,略谓:“曾祺老矣,犹冀有机会回乡,写一点有关家乡的作品,希望能有一枝之栖。区区愿望,竟如此难偿乎?”情感洋溢,极为沉痛。但名满天下的“文章圣手”(贾平凹语)没能打动父母官。

汪老座师沈从文的遗言是:“对这个世界,我没什么好说的。”

汪老却对我们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两句诗是马一浮的,用在汪曾祺身上,再恰切不过。

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回过头来仍能因一棵草的新绿而欣喜,境由心生,汪老一生,活得好看。

沈从文《长河》里的夭夭说:“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

汪老会和他的文字一起,长远存在。

端午节诗配画篇7

齐白石的诗集中,很少看到他喝酒做诗的记载,偶尔有的几个句子,不过是一种轻微的点缀,这说明他既不善饮,也没有因饮酒而诗思如潮,“酒”写入诗中,不过是增加一点情趣而已。如《夜吟》:“泼墨涂朱笔一支,衣裳柴米赖撑支。居然也作客,把酒持蟹夜咏诗。”

但他却常携“酒”入画。

翻阅他的画集。这类酒画。第一,是为人贺寿,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他喜欢画一坛酒,配上一竹篮,竹篮里盛两只大寿桃,题两个篆字:“寿酒”。或者,一坛酒上插一二枝,酒坛边再配上一篮,朱朱黄黄,题上“菊酒延年”的字样。鲜桃是祝寿的吉物;而傲耐风霜,是种健康的象征。为了增添喜庆气氛和勃勃生机。他往往在篮柄上画一只活灵活现的小昆虫。

第二类是对中华民俗文化的抒情性的阐释。齐白石来自生活的底层,后来又刻苦自学,素养日增。他能以一个平民的眼光,去发现这些民俗中的美感,将日常的器物撷入画中,表述热爱生活的真纯。他画《蟹酒》,一酒壶两酒杯,加上一碟中放置的两只熟蟹,写出秋高气爽,民间持蟹饮酒的欢欣。他画《菊酒》,一壶一盏,配以一只玻璃杯中插着的一枝红菊,让人想起这酒一定是酒了,想到重九登高,想到赏菊品酒的妙处。他画《鸭蛋杯酒》,正中央一碟中摆着切开的几瓣盐鸭蛋,再配以酒壶酒杯,便知这是端午节前后持的景象。

第三类是借史事中饮酒的故事,来曲折表述他的爱憎与寄托,比如毕卓盗酒。

晋代的毕卓少时好饮酒,官吏部郎后,不肯贪赃枉法,以致穷得无钱买酒。在一个夜里,酒瘾大发,便去偷邻家的酒喝,醉后被捉。天明一看,是毕吏部,因此传为千古佳话。

齐白石对这个题材十分酷好,一再地描画。他画《毕卓盗酒》:画的左边酒瓮斜置,瓮边弃着长柄酒杓;毕卓酒面醉红,倚瓮而睡,眼似睁似闭。更让人惊叹的是,毕卓的头部画的很大,占人体的三分之一,身子蜷缩着,把他的醉态和坦真表现得淋漓尽致。题款是一首小诗:“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宁肯为盗难逃,不肯食民脂膏。”这画作于旧时代,既歌颂毕卓,又是对当时贪官污吏的讽刺,何其尖刻。他还画过《盗瓮》、《开瓮图》等题材相同的画。《开瓮图》的题款是:“立功何为,有缺有杓。人谓是能文者东坡,我谓是为盗者毕卓。”

端午节诗配画篇8

开画学通史之先河

自二十世纪初以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学术思想广为流传。就中国美术史论著作而言,当时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史》、中村不折和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对中国绘画史研究有较大的影响。虽其后我国也有多人写过《中国绘画史》,但其结构基本上沿袭日本学者的结构,略加增减而已,因此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著作。

1929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可谓"独出心裁,自出手眼,纲举目张,本原俱在。虽其中不无可议,实开画学通史之先河,自是可传之作。"蔡元培也赞誉该书"中国有画史以来集大成之巨著"。

《中国画学全史》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画学的演进。从宏观上确定中国画史的地位,认为世界画系分东西两方,"东系渊源流沛于中国本部,渐纳西亚印度之灌溉,浪涌波翻,沿朝鲜而泛滥于日本。""言东画史者,以中国为祖地,此我国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之地位也。"在分期上,分为四期--实用时期(唐虞以前)、礼教时期(三代秦汉)、宗教化时期(自三国而两晋、而南北朝、隋、唐)、文学化时期(自五代迄清)。这是从绘画艺术演进"往往随当时思想、文艺、政教及其他环境而异其方向"的角度出发,所做的一种新的分期。"此四时期之划分并非绝对",其间也有相互渗透、出入、交叉。在体例上,"周秦以前,绘画幼稚,资料不充,另法叙述外,自汉迄清,则以代为章",每章分为概况、画迹、画家、画论四节,广征博引,条分缕析,"四者互可质证,互有发明"。如此俨然自成体系,而为后人效法。又于书后附录四则:历代画家著述目录、历代各地画家百分比例表、历代各画种盛衰比例表、现近画家传略。显得内容充实。更值一提的是,他将艺术风格的演进,置入社会、政治、历史变迁中去考察,实开了中国美术史著述的新风,对之后诸多中国美术史著作影响甚大。

郑午昌这部《中国画学全史》"有条不紊,类聚群分,众善皆备,为文之府"。"实为空前之巨作","这部中国人自行编著的第一部中国绘画通史""奠定了郑午昌于民初美术史著述之重要地位。"

郑午昌除了《中国画学全史》以外,还著有《中国美术史》、《画余百绝》、《石涛画语录释义》等书,其它有关美术史方面的论述还包括"中国名画观摩记序"、"宋人对于绘画学之真谛"、"中国壁画历史的研究"、"国画之认识"、"画论丛刊序"、"中国绘画思想到宋代"、"历代绘画展览会之意义与作用"、"中国的绘画"、"现代中国画家应负之责任"等等。这些论著与论述的焦点是,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美术领域同样受到猛烈冲击,郑午昌竭力提倡在崇尚西方文化的潮流中被冷落了的中国传统绘画,指出"国画为民族精神寄托亟宜发扬光大。""国画已受世界文化侵略之压迫,宜速自觉而奋起"。他告诫当代中国画家"一民族的绘画为一民族精神所结撰所寄托,其结扬气韵,皆有特殊的渊源。"现代中国画家不应"仅以画为自误自食之物品,而负有一种重要的文化建设或保存之使命"。郑午昌还参与中国画会会刊《国画月刊》和《国画》的编撰工作。由郑午昌组织的"中西山水画思想专号",别出心裁邀请西画家们共同讨论,并在国画专业期刊中。为当时有关中国画的承传与革新问题,创造了极佳的论辩条件,"而且由于刊物的专业性和大胆而又慎重的编辑方针,提高了这场论争的理论水准,使得这场半个多世纪前展开的论争至今仍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许多当时所提出的问题和论点现在看来仍具有现实性"。

海派画坛的活跃人物

参与和发起组织绘画学术团体,也是郑午昌在海上画坛重要活动之一。20世纪以来,外来文化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倾注上海,在外来文化冲击下,"我画界零落之衰象,而使我人益觉来日责任之重大,不能迁延苟且以相退逶……"运用团体的力量,来力挽颓势已刻不容缓。其时,郑午昌供职上海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与海上画家关系密切,他先后参与和发起组织了蜜蜂画社、中国画会等有影响的美术研究团体。

1929年,郑午昌与黄蔼农、张善扦、谢公展、贺天健、陆丹林、许征白等创办《蜜蜂画社》,任主任干事。作为画会实际主持人郑午昌还主编社刊《蜜蜂画报》,此刊为旬刊,自1930年3月创刊共出版十四期,后改为《现象画报》而停刊。除刊登中国历代国画珍品及会员作品外,还发表了不少重要的理论文章,许多著名书画家及学者纷纷撰稿,其中有于右任、蔡元培、柳亚子、贺天健、陆丹林、俞剑华等。"蜜蜂画社"吸引了许多画界名人参加,首期有方介堪、吴青霞、王师子、钱瘦铁、俞剑华等四十四人,以后又有熊松泉、潘君诺、谢之光、王一亭、张大千、顾坤伯等入社,入社者共有八期,计一百四十二人,风行海内外。

1930年叶恭绰、黄宾虹、陆丹林与郑午昌多次商讨,如何更广泛地联合国画家,研究和发展中国画这一国粹艺术,决定进一步筹组更有权威性的国画团体。由陆丹林执笔撰文《国画家亟应联合》,在《蜜蜂画报》第十一、十二期上发表,试探美术界意见。1931年,现代画史上最大的中国画研究团体"中国画会"在蜜蜂画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郑午昌作为蜜蜂画社的主持人也自然成为"中国画会"的发起组织者,被推选为监委。入会者有贺天健、孙雪泥、马公愚、李秋君、张大千、张聿光、汪亚尘、吴湖帆、黄宾虹、熊松泉、商笙伯、王一亭、张善、钱瘦铁、谢公展、张君谋、姜丹书、应野萍、朱屺瞻、王师子、徐悲鸿等三百余人,南至粤港,北至平津,均有画人参加,"中国画会"不只是地方性团体,已是全国性画人集团。郑午昌为常务理事之一,参与了中国画会在1934年创刊的会刊《国画月刊》的编撰工作。该刊共出十二期,月刊设有论述、小评、著作、随谈、文苑等栏目,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美术期刊之一。"中国画会作为最重要的美术团体之一,以其明确的理念诉求、现代的组织结构和积极的参与态度,在本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三十年代,为保存和继承传统中国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与作为发起人和最重要的成员之一的郑午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郑午昌还参与"寒之友社"、"午社"、"上海美术协会"等艺术团体,探讨书画诗词艺术。上海解放后,又创建"新国画研究会",并率先创作《大西南进军图》、《抗美援朝雪夜进军图》、《水利图》、《东方红》等新国画。数十年来,兼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国立艺专等教授,又以鹿胎仙馆名义招集有志治艺的青年,研习国画。郑午昌在上海画坛的贡献,他对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开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画不让人应有我"

郑午昌的绘画实践是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挚着追求紧密相连的。郑午昌认为不能用西画来改造国画,主张改进中国画学必须在传统内部进行,不宜套用西画之法,他的绘画实践即依照他的理念,博学历代大家风格技法,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从四王入手,继而追求元代文人画气质,并上追宋人,下揽石僧,广采百家,故他的许多画作笔墨用色,各异其趣。

郑午昌擅画山水,兼画花卉、人物。山水以浅绛为主,善用墨青墨赭,时而松秀,时而苍郁,平生受子久、石涛、石溪影响最大,复取法于宋元诸家,笔墨精到,神韵悠扬。他不拘泥古人模式,而能自辟蹊径。他主张"画不让人应有我"、"师古法而立我法,才不为古人所囿",画要"深入物理,精察物态,取形用势,写生揣意"。如《溪山钓鱼》图,整幅画水墨淋漓,展现了"万壑千山倏雨风"的壮观,但在表现手法上他并不泥古,采用米氏皴与披麻皴相结合的手法,透过米点渲染出来的云雾、树从,窥见山峦起伏的脉络和山石的结构,如实地描绘了山色空氵蒙的意境。再如郑午昌画雪景,虽是宋人"状雪不粉"的手法,但他以运笔用墨的高度技巧烘托出千岩万壑之中的积雪,还在雪上轻皴微擦,画出雪中之山,使之与雪外之山气势贯通,浑然一体。这种自出新意的技法,不就是"师古法而立我法"吗?郑午昌作画,还常纵笔于"有意无意,有法无法"之中,画法随内容而异,变化多端。如《西岩夜泊》图,展现的是崇山密林,山涧月夜的幽静画面,占据画面一半的是茂密的松林。郑午昌虽采用了石涛的笔法画松,但他对树枝的随意皴擦,加之墨色烘染出的浓淡气韵,生动地画出了,夜间松林在朦胧月色下,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层次,表现手法又跳出了石涛笔法。又如《江城晚彩》图,郑午昌采用重彩法,较夸张地描写了白云、红树、青山,加上大块黑色的山石,又使这幅画不同于传统的青绿山水。

郑午昌又以善画婆娑起舞的长堤深柳而被冠以"郑杨柳"的美称。《深柳草堂》即是其中的一幅。他画柳长条细叶,婀娜多姿,先行杆后出枝,柳丝从最上端画起,由上而下密密层层,前后左右各尽其态,柳丝除用墨线以外,再用花青色加补,增加了柳丝的质感和层次,然后,再用花青色烘染,无不传神。所作花卉、人物也独具一格,花卉师法白阳、新罗,并吸收西洋画法,淡墨浅色,风格清新。所写白菜,笔墨淋漓,"意在似与不似之间,破笔乱扫,愈不经意则愈有味",朋辈戏以"郑白菜"呼之。人物兼有陈老莲的古拙和任伯年的巧趣,形象颇为生动,如《臣馗来也》、《梦里头陀》等。

郑午昌作画千百幅,俱以诗、跋配画,他的作品能融诗、书、画于一炉。所题密切结合画意,或抒情感慨,或明以画理,或晓之伦理。并从通俗的言语里引出人生的哲理。郑午昌题在画上的书法,往往因画而异。如在一幅古雅的梅竹图上,题写了倪瓒一路的南齐体;在一幅仿吴昌硕的《牡丹图》上,即用缶翁当时的书法风格题记。在泼墨画法的白菜图上,往往用行草题书;在较工的《仿唐韩牛》这幅画上,用秀丽的瘦金体题记。纵观郑午昌的书法作品,时而似米芾、时而似欧阳询、时而似赵孟、时而似褚遂良,正草隶篆无所不能,表现了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书法功力。

郑午昌的山水作品,屡次参加英、德、日、比、美、俄等国际展览。1939年获得在纽约举行的世界艺术博览会金奖,在国际美术舞台上,获得了他应有的地位和声誉。

"诗如无物便非天"

郑午昌曾撰一联曰"画不让人应有我,诗如无物便非天"。可见其抱负之高,决不作人间第二流。他早年即以画鸣当世,世人徒知其艺精绝,而少知其诗才横溢。如1947年除夕,他所作一诗:"未能免俗又过年。卖画钱分压岁钱。低语诸孙休放爆,阿翁心已怯烽烟。"好--个"低语",一个"怯烽烟",把当时战乱不断,经济崩溃,民生艰困的社会现象深刻地揭露出来。又如联句:"治家于米盐以外,择友在直谅之间",说的是极为平常"的"治家"、"择友"的道理,可意境极高,极具哲理。

郑午昌的诗,体裁多,古风、诗、词、联语都写,题材也很广泛,许多诗是随感而发,记事、抒怀,意境高深,不愧为大家。

人品更比画品高

抗日战争时期,郑午昌蛰居上海"孤岛",常借诗画寄托感时忧国的无限深情,表现出他高尚的人品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挑起事端,日本官兵两人乘用军用车向虹桥飞机场冲击,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本帝国主义即以此为借口,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这个时候郑午昌在上海,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常思念星散在各地的挚友们,当时钱瘦铁在东京狱中,陈小蝶在滇南,张大千在北平,何香凝在武汉……郑午昌作诗怀念他们,集为《九怀》,盼望友人相聚的光明之日。"艰危历尽一心孤,热泪知缘国事枯,何当绿杨村雪夜,倚炉为补岁寒图。"这是其中怀念在武汉致力于抗日救亡工作的何香凝夫人的一首诗。

1939年4月,为唤起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支援抗战拯救灾民,郑午昌与刘海粟、吴湖帆、俞剑华、李健等书画家、收藏家组织举办了《中国历代书画展览会》,门券所得,悉数交与上海医师工会,作为医药救济之用。郑午昌还撰文《历代书画展览会之意义与作用》在文汇报上发表。

郑午昌喜欢画水墨白菜,人称"郑白菜"。抗战期间,他借菜抒情,画了不少白菜画,题了许多白菜诗,还开白菜画展览会。

1939年5月的一天,郑午昌邀马公愚、王师子、孙雪泥、杨清磬、应野平诸书画家在家小叙,这些彼此肝胆相照的朋友,恨透了日寇的残酷统治。席间,郑午昌出示了一白扇面,当即画了棵水墨白菜,并题诗一首:"闸北成焦土,浦东长野花,千钱市一叶,老圃已无家。"接着,小小扇面上就留下了书画家们的六棵白菜和五首诗。

这一棵棵白菜,一首首短诗,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统治,深深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画家心中的无限悲愤。

郑午昌所作白菜画,题款诗句甚妙,针贬时弊,道清画理,颇受人们喜爱。这些诗反映了敌占区人民的疾苦,深受当时各界人士的青睐。为支援抗日,救赈抗灾,郑午昌便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郑午昌白菜画展",画价以画中的菜数论价,一百幅展品一周内便销售一空。这个展览所得,悉数捐给赈灾单位。

1941年出版了《郑午昌山水十二幅》画册,这十二幅山水画,用笔精到,工而不刻,均是1938-1941年所作,其中有参加1939年在纽约世界艺术博览会并获金奖的作品。郑午昌全然不顾当时上海是沦陷区,在画上题了"乱离何处问乡关,梦逐烽烟日往还,闲福犹堪寻纸上,白云红树写青山。"等诗句。

1943年中秋,郑午昌与当时文化艺术界的著名人士孙伯绳、徐光济、汪亚尘、周信芳、吴湖帆、梅兰芳等20人结成《甲午同庚会》。因为他们20人都生于1894年(甲午年),而甲午年恰是中华民族奇耻大辱,海战败于日寇的一年,眼下又遭"国耻",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是年,都是五十岁,20人年龄相加,正好一千岁,故又名"甲午同庚千龄会",又都属马,亦称"千岁马会",郑午昌生日最早,被推为马首,周信芳生日最迟,谑称其为"马尾"。"千龄会"名扬海内,远在重庆的国画家徐悲鸿闻讯,题"马首是瞻"四字,托人送给郑午昌,以示祝贺。"千龄会"的宗旨是不为日伪服务,梅兰芳蓄须明志,周信芳置个人安危不顾,公演《徽钦二帝》、《明末遗恨》。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概,为国人所崇敬,也使日、伪不安和恼怒。

解放战争时期,郑午昌多次掩护被反动派追捕的原国立艺专的革命学生冯炎等人,帮助他们到解放区去。还资助党的地下组织营救狱中的革命志士。

1951年,在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郑午昌提出了题为《国画必须革新,怎样革新?画家今后应有的抱负》的学术报告,主张国画内容应有时代性,除利用固有形式外,须随时代创造或吸收其他艺术形式来补充,但不能脱离国画的趣味。缺乏艺术形式的绘画,无论政治内容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优秀作文范文 下一篇:清明节见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