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04 17:08:03

端午节对联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1篇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贺新郎(端午)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线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 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 显 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节对联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端午节灯谜

1、过二天是端午(品牌名):人头马(人头马就是)

因为:过:失去 [lose]。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失去“二”的“天”剩下“人”

端即头

午扣马:用传统的十二生肖与它对应的十二地支相扣合,在灯谜中叫“假借法”,马恰好对午。

2、埋头搞改革,旧貌变了样(传统节日):重阳节

因为:意思是重头来过~

3、心无二用。 (射成语一句):一心一意

因为:顾名思义~

4、夏天穿棉袄(城市名):武汉

因为:看读音~

5、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育活动):圣火传递

6、六月飞雪。 (射中药名一):夏冰

因为:的确有这一味药的~

7、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粽子~

8、南阳诸葛亮,坐在将军帐,排成八卦阵,要捉飞来将。(动物):蜘蛛。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2篇

一、对联知识型

这种题型通常设置一些简单的试题来检测考生,以考查学生对对联常识的掌握程度。

【名题精选】为春联的上联“冬尽梅花点点”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万户春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解题技巧】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对、内容相关。基于结构这一点就可排除A、B,因为A中的“万户”和B中的“千家”与上联中的“冬尽”在词性以及构词方式上都不相同;而D中的“缕缕”与上联中的“点点”平仄不相对,“点点”是仄仄,“缕缕”还是仄仄,不符合对联的规律。只有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所以,答案应为C。

【参考答案】C

二、自由组合型

这种题型通常提供一些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从备选的词语或句子中挑选一定数量的词语组合成一副或多副对联。

【名题精选】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解题技巧】首先,依据对联的特点对上述短语进行分类,从字数上,我们把四字短语看作一类,把三字词语看作另一类。再从词性和结构上,把每一类各分成两个组别,这样就可以把所给的八个短语分成了四组。“门上桃符”“江边柳线”“碧波竞舟”“青艾驱瘴”和“迎春绿”和“耀眼红”“十里欢”和“千家乐”。然后根据春节与端午节的节日特点厘定类别,划龙舟、插艾草是端午节的活动,所以“碧波竞舟”“青艾驱瘴”属端午节。“桃符”是春节所特有的风俗,“江边柳线”也合乎早春的景物特点,此属春节。由此,大体上可以推导出两副对联的基本框架,春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端午节:碧波竞舟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最后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题中“欢”与“红”是平声字,其所属的句子即属下联。

【参考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三、确定归属型

这种题型通常提供几副现成的对联,考查学生根据预设要求对给定的对联进行分类或筛选的能力。

【名题精选】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解题技巧】这道题其实是以对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在选择对联时一定要找到对联与相应社团的一致点。如①中“现面目”“留旧神”有还原事物真面目的意思,表现了摄影的特点,所以应为摄影小组的对联;③中由“寻妙句”“入毫端”可以推知与写作有关,所以应为文学社的对联;⑤形象地写出了演员的特点,所以应为戏剧社的对联;②写学术研究,适合图书馆;④是说书信的。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3篇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一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那姓陈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节令的对联,联云:“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端午节这天民间有包粽子、悬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中午时分,户户过节,家家热闹。上联正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立春”以后,春回大地,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下联正描述了民间此时游春的情景。同时,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兴趣盎然。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4篇

在沁源,则与纪念介子推也有关系,伏贵舞的龙灯就是为纪念介神而设,当地传说,介子推也是神龙所化。人们相传介子推墓畔时有白龙出没。

《初学记》记曰:“龙歌会节,蛟食芳辰,按5月5日介子推作出蛇之歌,以感重耳,又屈原死汨罗,故云。”

李德裕《寒食侍宴奉进诗》有“婉转龙歌节,参差燕羽高”之句。

“日逢重午,节序天中。”唐宋以来,以农历五月初五为“天中节”,民间称“端午节”,本名”端五”。有关端午民俗的对联很多: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民俗端午节这天要喝雄黄酒,据说可以消灾祛毒,爱国诗人屈原五月五日沉汨罗江,后人以划龙舟竞赛为祭祀活动,故称“锦标夺紫”。还有联曰:

“龙舟竞渡,不忘楚风遗韵;诗苑抒情,更忆屈子先贤。”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偷斩千妖。”

民间端午节将草蒲和艾叶这两种野生植物结扎成束,插于门窗之上,可以杀虫祛毒。

“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民间风俗。粽子的学名叫“角黍”,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四》载:“角黍,俗作棕。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抗战时期,还有人提议将端午节设为“诗人节”,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端午时正是草绿花红、禾苗青翠之时,沁源这天时兴“跑山”,认为这天登山玩水,可消百病,所以一到此时,倾城出动,满山人影,遍地笑语,有的人甚至到灵空山去拜神龙。可见也是为祭祀龙的。

《襄阳风俗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上祭之。屈通梦告妻,所祭之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意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曰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五色丝粽”,端午节前一两日,各家的女人们都要制作“五色丝粽”。即用硬纸作大拇指甲盖大小的粽子样,内放几粒软黄米,四角粘金纸,后用赤橙黄绿蓝等各色丝线缠绕,但忌白、黑线,遂成“五色丝粽”。“五色丝粽”上有彩色丝绸作带,下有彩色丝线作穗,四角金光闪闪,是端午节给儿童的礼品。后来女人们仿“五色丝粽”缝制成各式香包。香包内装朱砂、雄黄、丁香、细辛等药物和香料,香包向外飘溢着芬芳。孩子们端午节佩戴着香包到处玩耍,香包一般佩戴五天,表示时间已经进入了农历五月。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5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端,即开始之意,“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就是午月,所以初五也叫端午。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相传是为纪念我国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主张抗秦救国,遭奸佞谗言陷害而被削职逐放。秦国攻陷楚都郢城,屈原忧愤交加,是年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因为怕鱼龙咬食屈原遗体,人们包粽子抛入江中,以喂鱼龙,又在江面赛龙舟,使鱼龙乐而忘食诗人之尸。

然而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则也是纪念介子推的节日。山西省沁源县属太岳山脉,西北与绵山相接。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从臣介子推,就是背母烧死在绵山。介子推跟随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历尽艰辛,割股啖君。晋文公当上国君后,重赏从之的大臣,介子推秉性清高,不愿邀功图赏,背着母亲上绵山隐居。晋升文公三请不就,便举火烧山,意欲迫使介子推母子下山。介子推不改初衷,竟被烧死,晋文公追悔莫及,哀痛之余,下令每年的此时进行纪念活动,沿习至今。介子推堪称我国忠孝的典范,绵山也就成为我国忠孝文化的发源地。元帅在关于介子推的论述中,将介子推和屈原相提并论,提出“南有屈原,北有介子”的基调。《初学记》也记曰:“按五月五日介子推作出蛇之歌,以感重耳,又屈原死汩罗,故云。”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也载,端午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不管端午节来源如何,在我国吃粽子、划龙舟、饮酒的风习,始终不衰。

沁源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山清水秀,由于地处山区,相对闭塞,民风淳朴,民间仍传承着一些古朴的传统。端午时正是草绿花红、禾苗青翠之时,沁源在这天时兴“跑山”,无论乡村,还是县城,人们早早起来,登山采艾,到河边洗脸,认为这样可消百病,也有“丢灾”一说。有的还要用禾苗上的露水洗眼,认为这样可以眼明。所以一到此时,野外到处是人影,遍地笑语。出嫁的姑娘端午这天都必须要回家,意为躲灾。吃粽子,用雄黄酒、五色线消灾祛毒避邪的习俗也一直沿袭着。

按民俗端午节这天饮酒莫过于要喝雄黄酒,据说可以消灾祛毒。有对联曰:“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间”。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现时已没有喝雄黄酒的了,但在我们这里有些农村山庄,这天,老人们还是要配制雄黄酒,用于避邪。先取小块雄黄研碎,放入碗底,加白酒搅拌,待雄黄溶解,雄黄酒就制成了。一手端着倒满雄黄酒的酒盅,一手拿一根竹筷蘸酒依次给儿童点画。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先是脸蛋,一边一点,再是额头,连两个耳朵眼旁也不放过,要各点一点。男孩子还得往肚脐上点。点上这雄黄酒毒虫就远远躲开了,毒气就不能近身了,娃娃们就不会生病了。用不完的雄黄酒就洒到庭院里,以逼邪毒。神话故事《白蛇传》中许仙设雄黄酒与爱妻白娘子饮宴,共度端午节,结果使白娘子现出蛇身原形,许仙被吓得魂不附体。就是一个雄黄酒“杀精魅、祛恶鬼”的生动故事。

在山西沁源县民间也讲究端午节要给儿童扎“五色线”,“五色线”也称“百线”,是用五色丝线合股拧成,但忌白线和黑线。一般是五月初一早上天不明,或者头一天晚上,要给孩子在手腕、脚腕、脖颈扎上五色丝线,到初五这天早早起来,要把五色线摘下,挂在树杈上,挂的越高越好,寓意孩子们一是个子能长高,二是健康成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百线”扎于手腕,如翡翠手镯,扎于脚腕,似彩玉脚镯,扎于脖颈,像五彩项链。天真活泼的儿童戴上美丽漂亮的“五色丝粽”,挂香气扑鼻的香包,扎花花绿绿的“百线”,连童年也是彩色的了。据古籍记载,早在明代就有端午节时在脖子上扎彩带的风俗流传,人们称这彩带为“端午索”。沁源本地方言中“百线”与“辟邪”谐音。在有的农村,人们早上还要采五种树枝,五种草。但五种草里面必须要有艾。有的村民还要用百草加雄黄熬制“百草膏”,用于治疗蚊蝇叮咬。女人们要仿制粽子的样子缝制三角形的香包,内装朱砂、雄黄、丁香、细辛等药物和香料,香包向外飘溢着芬芳。孩子们端午节佩戴着香包到处玩耍,香包一般也是佩戴五天。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6篇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传统节日;儿童立场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小学品德课中,“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是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在各册教材中的。纳入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旨在加强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普及,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节日往往以成人为主角,儿童特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于这样的课程性质,它所倡导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真”“童趣”。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始终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亲近传统节日、进而爱上传统节日。

一、立足儿童,为传统节日创设新“趣味”

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中国的节日过于传统、死板,不如“洋节”的热闹、新颖。如果孩子参加了一些节日活动,也只是停留在吃喝的层面上。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儿童立场,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打造“有趣”的品德课堂。

在教学《过新年》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新年物品,主动参与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观念,训练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升华感情。

新年,作为中国人一个盛大的节日,其背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依托。让孩子感受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体会新年给人们带来的新气象和美好祝福,只是最浅层的目标。让孩子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了解春节的一些习俗,了解过新年各地各国不同的习俗及其变化,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让孩子因知而爱,爱上这个节日,爱上这些习俗,爱上家乡和祖国,发自内心地去喜欢,才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上课伊始,我用音乐渲染过年气氛,很快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过年”的氛围中。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春联、年画、灯笼、窗花等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我让他们自己贴对联、贴福、贴窗花等,学生一边贴年画,一边听老师讲解年画的来历,从而知道了秦叔宝和尉迟恭等门神的故事;有两个学生为了对联的读法争论起来,也因此知道了对联从右到左的读法,以及其中丰富的祝福含义……过年当然少不了吃饺子,瞧,在学生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老师的帮助下,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学生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并且都希望自己能吃到那个有硬币的饺子,说是会有好运降临。然后从吃饺子引开,说说你知道的过年习俗还有哪些。以吃、玩、活动等一一细讲,由家乡习俗到各地习俗,用图片、影像等让孩子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让孩子在《新年好》的声声传唱中,细品新年的快乐!

从儿童立场开始,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让传统节日变得“有趣”“好玩”,才能受到儿童的喜爱,才会收获精彩的品德课堂。

二、自主探究,为传统节日设计新“衣裳”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别强烈。“传统节日”的教学过程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行为,为“传统节日”设计新“衣裳”。也许,我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新品德课堂。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享誉国内外的赛龙舟活动,特别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自己民族这些传统的东西怎么能一无所知呢?所以,我决定要让学生好好研究研究端午节。

孩子们跃跃欲试,大家都来为“今年我们如何过一个‘新端午’”献计献策,师生群策群力,很快形成了如下研究方案:(1)搜集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等有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最后设计出一张或几张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2)学做香囊、学包粽子。(3)搜集、摘抄、吟诵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文,感受端午节文化。(4)设计、制作“龙舟”吉祥物,写清设计意图送给屈原家乡的小朋友。(5)观看或阅读与屈原有关的电影、小说,举办“屈原在我心中”的论坛。

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案实践,并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随着活动的蓬勃展开,学生感悟着“端午”的文化,享受着查寻的乐趣!

端午节到了,那真是一个“新端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手抄报最引人注目!它介绍了端午节传说、赛龙舟起源、发展及比赛规则、粽子种类、屈原生平等。大大小小、花色各异的香囊,挂在了每个孩子的胸前。“奇形怪状”的粽子,虽然让人忍俊不禁,但却别有风味。诵读吟唱《和端午》《五月五日》《端午节悼屈原》等诗词、吟诵者感情真挚,使听者入情入境;我们班的才女更是创作了诗歌《追寻屈原》,让人感受到了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

孩子们用自己的“儿童心性”对传统节日习俗作出了独特的诠释和演绎,带我们走进了不一样的品德课堂。在这里,孩子们的生命获得如风般的舒展,体味着传统节日的美好,更感受着美好的生活。

三、科学认识,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理念”

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传统节日中多蕴含着积极健康的文化内涵:春节举家团圆、辞旧迎新;元宵节赏灯猜谜、共叙天伦;清明节家庭团聚、缅怀先人;重阳节登高望远、尊老敬老……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其中既有民族精神的精华,又有非科学的、落后的因素。因此,在“传统节日”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理念,使传统文化星火相传。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已经与包饺子、贴春联、看春晚等活动一起成了中国人民迎新春、庆新年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不光污染空气,而且危险,所以,在学习《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笔者就“春节要不要放鞭炮?”这一话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正方同学说放鞭炮很热闹,可以增加节日气氛,他们小孩子特别喜欢放鞭炮。而且放鞭炮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反方的观点是放鞭炮太吵闹了,现在人们居住的都很近,很多住在大楼里边,一放鞭炮,声音很大,人们都没办法休息,说话都听不清,特别是老人小孩都受不了。放鞭炮还有危险,经常有人把手炸伤。而且放鞭炮污染空气,现在空气中经常出现雾霾,我们不能再污染空气了。双方争执不下,只好由笔者出面协调: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一大习俗,但从燃放鞭炮的安全性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两方面考虑,“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春节习俗在如今已是弊大于利。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节日气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营造,如,文艺活动、游园、体育竞赛等。接着,学生合作撰写了一份“春节不放鞭炮,过健康环保绿色年”的倡议书,印刷后在村子里进行发放宣传。“虽然鞭炮声少了,但我们的春节依然喜庆红火”,是孩子们对这一年过春节的最深感受。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8篇

一,新闻通稿.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我们习惯在这一天举家欢宴,庆祝节日。然而我们发现,每年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敬老院里的一些失去亲人关怀的孤残老人就显得特别凄清,没有亲人的问候,他们的节日已经失去了任何喜庆的色彩。令我们惊喜的是,社会没有忘记这些最需要温暖和关怀的老人们.今年,端午节这天,一些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奔走起来,为孤残老人切实地做一些事情.。

今天是6月22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台别开生面而又让人倍感温情的聚会——“百名老人端午团圆酒会”在位于羊西线泰怡酒店三楼的“鼎品轩”酒楼隆重举行。来自黄忠、人民北路和茶店子街道办事处辖区的敬老院里的100多位孤残老人被专车接来这座豪华的酒楼,和辖区领导、各界人士一起欢度端午佳节。专门为老人准备的美酒佳肴摆满餐桌,粽子等代表吉祥祝福的礼物也将送到每一位老人的手中。“尊老爱幼、长幼亲情一向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存在着“尊老爱幼一头沉”的现象,可以说是爱幼有余、尊老不足甚至根本不尊,这一社会现象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鼎品轩酒楼负责人全总经理的口中,我们得知,筹办这次酒会的全部费用由酒楼无偿提供,费用高达一万余元。端午节是餐厅酒楼赚钱的大好时机,但是鼎品轩酒楼却为承办这样一台公益活动放弃了赚钱的机会,还倒贴出钱来,作为商家,又是怎么想的呢?

全总的回答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我是商人,但我也是有父母儿女的人,酒楼的生存是靠大家,顾客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要做生意,更要心存感激回报社会。想到这些孤残老人长期在节日里没有亲人的陪伴,我就很愧疚。趁着佳节接老人们来这儿吃饭欢聚是我的一番心意,希望大家在这儿找到欢乐,体会到社会的一份温暖,我想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是每个人的义务,我们的公益活动不是搞这一次,还要继续办下去,为更多的人贡献爱心。我们也借此次活动呼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孤残老人、失亲儿童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多做点事情。”

我们看到,中午时分,鼎品轩酒楼装扮得金碧辉煌,百余名孤苦无依的老人被辖区专车接到这里,他们许多人因为没有亲人的陪同,已经很久没有跨出过敬老院的大门,许多人几十年来还是头一回到这么豪华的酒楼用餐,面对各级领导,面对这么多关心他们的人群,老人们脸上浮现出真挚的感激之情。

举办此活动是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此表明“仁者爱人”的社会责任感。今天到场的除了黄忠、人民北路和茶店子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外,还有各新闻媒体的朋友,这些好心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来到这里的孤寡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活动现场布置

1,一楼门口贴对联“非亲非故一样亲一菜一酒儿女愿”,横幅“百名老人端午团圆酒会”

2,三楼出电梯、鼎品轩酒楼服务台前拉横幅“鼎品轩酒楼老百姓之家”

3,主持台拉横幅“鼎品轩百名老人共渡端午节酒会”

4,一楼门口和三楼门口安排多名有亲善性的服务员,对每个不方便的孤寡老人搀扶进酒楼

5,活动现场放具有中国特色的喜庆民族音乐,如“彩云追月”

6,发放礼物为棕子、盐蛋,用鼎品轩酒楼的袋子包装发放;发放礼物的时候建议4-5名服务员同时发放。

三,“百名老人端午团圆酒会”仪式主持程序。

(主持司仪:豆豆仪式时间:12:00~12:20)

1,主持人开场白:自我介绍、介绍活动主旨意义、主办者、承办单位,感谢嘉宾及媒体朋友光临;

2,有请相关领导讲话;

3,赞扬鼎品轩酒楼的这一公益举动,请酒楼全总致辞;

4,孤残老人代表讲话;

5,领导、酒楼总经理向老人敬酒,送端午节礼物;

6,节日祝福,宣布开餐。版权所有

四,新闻媒体安排情况一览。

1,四川电视台黄金十频道记者(2人);

2,成都电视台15频道民生新闻记者(2人);

3,成都经济电视台33频道新闻节目记者(2人);

4,成都有线电视台节目记者(2人)

5,四川有线新闻节目记者(2人);

6,四川日报社会新闻版记者(1人);

7,成都晚报餐饮版记者;

8,豆豆个人新闻人网站等成都各大网站发现场新闻报道帖子。

五,活动前期舆论宣传报道内容。

1,

“[报料]端午节,有酒楼不赚钱还赔钱请人免费吃饭!版权所有

逢年过节是各大酒楼赚钱的好时机,我却意外听到有一家酒楼正在策划请人来免费吃端午饭,究其初衷,实在很令人佩服。

位于羊西线泰怡酒店三楼的一家名叫“鼎品轩”的酒楼老总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生意人”,他说大家过节都会吃吃喝喝欢聚一堂,但是住在敬老院里的很多孤残老人们却经常被人遗忘在节日之外,今年端午节酒楼不赚钱了,还拿出10000多块钱来,请黄瓦寺、人民北路和茶店子街道办事处辖区的100多位孤残老人来酒楼吃顿团圆饭,感受一下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除了特别准备的适合老年人的美酒佳肴外,酒楼还为每一位老人另外准备了粽子、咸蛋等礼物。这家酒楼老总说,到时候酒楼还要张灯结彩,好好打扮一番,让老人们欢欢喜喜过个不寻常的节日。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9篇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而粽子对联则为联苑中的一朵奇葩。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端午节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的“端”和“午门南”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又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节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吃,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他文思敏捷,就随口说出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并声称对不出下联,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三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李调元很不高兴,刚要赌气离开,忽又见到厨房中有油糍粑,便伸手去抓,又遭三嫂阻拦,说:“这糍粑是我昨晚熬夜舂米到三更做成的,如果对不上,还是别吃。”李调元听三嫂这样一说,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字字对仗工稳,且用“偷”字报了“讨”字之仇。三嫂深感钦佩,但还佯装不满。李调元也觉语出不恭,两人相视而笑,各自更换一字云:“五月五日五弟厨房吃粽子;三更三点三嫂檐下舂糍耙。”最后李调元终于喜得香粽而食之。

清末民初,广东高流墟举行扒龙船比赛,河边照例搭台唱戏,热闹空前。有人请来当地文学家何淡如撰写楹联助兴,只见他挥笔如飞,一口气写下九个“扒”字,每写一个“扒”字,旁边围观热闹的人就跟着高声读一个“扒”字。写到第十个“扒”字时,何淡如笑着问围观的人们:“扒够了没有?”大家应道:“扒够了!”何淡如继续写道:“扒到龙门三级浪。”大家正喝彩间,只见何淡如挥笔疾书,又写出九个“唱”字,然后又写道:“唱出仙姬七姐词。”人们定睛再看时,只见这副妙联为“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这一奇特的联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中赛龙舟和台上唱戏的动人情景,众人看了,无不称绝妙。

端午节对联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动 ; 教师角色

几年前,围绕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的构建,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为突破口,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特点,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效益明显提升。现在自主合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动态的课程理念,确定了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性,给予教师课程设计的自。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就课程设计而言,在一次具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语文教师担负着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主题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方法的推荐、学习成果展示方法的拟定等前期工作。什么样的课程外部资源决定着能上什么样的课,我曾经设计了一节《走进传统端午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节日的资源,收集了大量的传说和故事,风俗习惯和来历。改变了资料单一的形式,还有的把资料改编成文章。填补了资源贫乏的状况。正因为形式特殊,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09年中考题现代文阅读题端午节风俗习惯有哪些时,学生回答的非常好。在2010年中考题根据端午节创作对联。上联给的是喜迎盛世龙舟竞渡,学生根据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对联创作很有个性,比如:五月端午粽子飘香。2010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端午节味道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学生把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迁移到作文里,经过加工整理,成为优秀作文。我根据实际情况,还设计了赏析歌词、走进名人、走进古诗词、我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等等,效果都很好。

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主题,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学习成果”往往会让老师惊喜。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首先要确定适合教学资源,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还要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做必要的铺垫,更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承担适当的任务。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就鼓励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或摄影的,就建议他们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学习成果,有的学生擅长演讲,就给他们演讲的机会等。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与学习困难的基础上引导。比如:在《歌颂母爱》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分成四组,指导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起名,确定小组内容,确定表演形式。更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母爱的伟大。尤其,在歌颂母爱中,歌咏小组的《妈妈的吻》、《母亲》更是让人体会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永恒。尤其,在声画并存的过程中,学生更对母爱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作文提供了一定资料。在写母爱的作文中,把自己置于情感之中,作文才能有真情实感。

三、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能自觉地学习,对部分学生而言,单调的说教往往无济于事。我们做老师的若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自然会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如:我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在课下,我把学生分成五组:分别是五彩缤纷组、妙趣横生组、五颜六色组、 心灵绿地组、群星灿烂组。我在课下促进学生,做好学生的好参谋。在综合性活动展示中,我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也找了一些资料。尤其在课件展示中,让学生折服,在敬佩教师的同时自然会努力表现自己了。比如:心灵绿地组创作的广告语:轻轻的走,别踩疼了小草。采用拟人化的手段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所以,教师的参与很重要。它能启动学生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更高热情。

四、评价的辅导者和激励者。

为了便于比较,方便管理,班级通常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具体做法是:先由老师发动讲解 ,然后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依次排列。班主任再根据小组成员的领导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心理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每个小组形成合作团队。其中小组设置一个德才兼备的组长。

初一年级使用的是黄绿牌评价制度,这一评价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它既突出对小组的捆绑式评价,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的作用。它把学生的行为表现划分为三个层次,积极行为用绿牌表扬,消极行为用黄牌警告,每种行为都有专人管理,每周周一总结。

上一篇:桥的对联范文 下一篇:春天的对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