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时间:2023-12-01 02:17:49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1

一、实验管理措施到位

课题启动后我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以全体4~6年级数学教师为成员的《数学分层测试卡》使用管理课题组,制定了《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研究》课题管理制度,制定了《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研究》课题研究实验计划。我们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分数学层测试卡来增强我们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课堂优质高效”及“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评价”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开始在教学中实践。

二、在困惑中不断实践

9月份,我们召开课题会,制定本期实验工作计划,使每一位教师明确本期研究的重点、主要的工作、开展的方式、应达成的目标,使教师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备课中认真考虑《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的使用,要将每节课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方式方法在备课中体现出来。

在测试卡没有到来的前两周,组织教师学习《分层评价为师生搭建成功阶梯》和《百问解答》两本书,但由于开学初工作都很忙乱,我们的教师都是班主任,同时兼任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有其他一些小科教学,教学任务很重,所以学习时间很少,对这两本书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先读了这两本书,把觉得对教学有用的内容告诉大家,让大家有选择的读书。课题组每周召开例会,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实录,让自己先在教学中摸索实践,10月份要求每人上一节研讨课,课中要将分层评价的理念贯彻进去。课后,课题组教师集体进行研讨,交流得失,一个月下来大家的“困惑”很多。如测试卡和我们平时的练习册使用有什么区别;测试卡的内容有时候跟我们的教材要求不一致;我们如何处理教科书与测试卡使用的关系;测试卡的评价方式与我们平时的测试卷有不同,但最终上级评价的时候还是用测试卷我们该怎么处理;有的题型学生感到很难,教师该怎样引导等等问题挫伤了教师研究的信心。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及时召开了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交流研讨会,在研讨中交流心得,总结反思,积累案例。课题负责人要求大家一定要转变思想,克服为难情绪,这是成熟的经验,我们充分研究,合理使用一定能都好的效果。正在大家困惑多多的时候,柳河县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杨主任、数学教研员梁老师来校调研,听课的同时跟大家交流,告诉大家一定要有信心,问题会慢慢解决的。之后,我们又参加了柳河县三源浦明德小学《提升明德教育教学质量项目研究》现场会,与会人员有进一步沟通,实验教师的思想有了转变。

三、在转变中努力提升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实验教师的态度顾虑逐渐转变,大家都决心努力利用好测试卡这个研究平台,争取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1. 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要灵活。如果教学内容及学生基础与分层测试卡相匹配,我们可以直接按测试卡上的层次使用;如果有较大差距我们可以各层有选择地使用或修改后使用;在有的课时中,分层测试卡上没有相关的练习时,我们也可以自己尝试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

2. 使用的时机要把握好。我们可以课堂上使用,也可以课后使用;可以随学随测,也可以课后总测。但每节课最好能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试评价。

3. 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评价。《数学分层测试卡》只是一个平台,关键是利用好教师的语言激励与评价。只使用不评价,则与做普通练习没什么两样,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自身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可自评、互评、小组评,也可教师评;对后进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对优等生多采用竞争性评价;评价以鼓励加表扬为主,辅以说理与引导。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2

论文摘要:中小学英语测试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本文鉴于中小学英语测试不衔接的现象,就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英语测试的类别及与教学的发展过程和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目的在于减少中小学测试不衔接的负面作用,发挥其正面的、最佳的效应。

引言

英语测试主要用于英语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选拔人才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适用于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测试是衡量英语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对学生而言,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检测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情况,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长期以来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如何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如何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我们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呼吁教育专家和学者予以解决。

1. 国内外对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1.1英语测试基本理论、功能及对教学的影响.

1.1.1 基本理论

根据教育评价与测量学的定义,测试是由一定数量的题目所组成,用于测定被试者的心理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王景英,2000)英语语言测试就是设计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或学习的状况。它是一种教育评价方法、一种测量方法,也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外语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出现而出现的。(李筱菊,2001)语言测试在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获取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获得科学手段,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测试体系、理论、方法日臻完善——语言测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1.2 功能

选拔功能

是指利用测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例如中考、高考等。这些测试是用来衡量考生能力的测试手段,用于选拔那些可以继续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因此这样的测试发挥的是一种人才选拔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本应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对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的进步测试或诊断测试,与高考这种选拔功能的水平测试有着根本不同。"

信息反馈功能

测试的信息反馈功能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分析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了解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能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使教学有的放矢。测试的反馈功能通常是通过学期内的形成性学绩测试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能不顾教学规律过度频繁使用测试的反馈功能,把测试反馈的信息真正落实到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测试的作用。

评价功能

测试的评价功能是指通过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这种功能是根据测试的不同类型有所不同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进步测试和诊断测试是衡量学习者对某一特定课程或短期教学计划中所学内容的掌握已达到何种程度的测试。这些测试的设计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测试结果是对某一段时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中考、高考属于水平测试,它一般不考虑被试者学习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而只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它评价的是语言能力。教师设计测试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功能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

1.1.3 测试对教学的影响

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单独一个领域进行工作而不涉及其它两个领域都是不可能的。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延伸,为教师、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测试有助于教师的认识和自我提升。试卷反馈的信息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测试、评卷,教师可分析掌握学生暴露出的较普遍的错误与缺陷,以便有的放矢地弥补和解决。测试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竞争力。在测试中,学习者的独立应变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受到激发。参加测试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练习时,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压力,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型、作文或阅读的速度相对随意。但是在测试中,他们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作完一定数量的题,这对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提出了挑战。在测试中学生不能和别人讨论也不能向别人请教,必须独立思考解答试题,这对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对提高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好处。

负面影响(negative effect)

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测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信息来源,对于测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却有所保留。实际上缺乏质量的测试和现有的测试模式也难以改进教学决策。有些教师围绕高测试题将教学与测试密切挂起钩来,测试形式怎样,教学就采用怎样的形式。将英语教育完全应试化。更有甚者,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是以猜题、押题为教学目标,以解题技巧为核心教学和培训内容,完全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孙平华,2005)

2 当前有关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分析现有的测试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⑴目前英语评价还是以书面测试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是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评价不仅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通过评价应帮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要激励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千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文秋芳,1995)⑵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由于小学一二年级英语测试普遍存在“学的难,考的易”的现象,导致小学英语到四年级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以至73%的七年级新生还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蒋建华,2005)⑶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由于教师缺乏测试理论的系统知识使目前中学英语测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测试目的性不强(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比例失衡、分班测试与诊断测试流于形式、测试题型与考分解释模式化);试题设计、选用欠妥;主观/写作试题的评分标准不统一;测试策略指导不当等。(马德容,2005)⑷影响中小学测试衔接的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各阶段老师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情,班情,校情和教情。小学的老师要研究初中的教材,初中的老师要研究高中的教材,高中的老师要研究中小学整个教材,也要研究大学教材。弄清每一个阶段衔接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才能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achman,1996.)"

3.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衔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小学生在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测试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在六、七年级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与测试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难学难考:进入初中后,学生又从ABC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势必浪费时间,缺少新鲜感,而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收效不大,甚至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整体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学英语考试较小学而言更加正规标准,更加贴合教学难度,让一部分学习后进生无法适应。二是老师难教:由于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小学阶段早已出现,初一英语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广度、深度及难易度;又由于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和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中学英语教师难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结语

综合上述的观点,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后继英语的学习,还由于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必然,对学生良好学习策略、习惯的培养是外语组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所以,我们的衔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平华.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5).

[5]马德容.中学英语测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蒋建华.行动研究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4).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孔德惠.英语测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Bachman,Lyle F.and Palmer,Adrian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1]Bachman,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3

关键词:教学问题;测试检验;针对性;教学方法

一、针对性数学测试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一开始并没有数学基础,数学思维也没有,老师往往只负责教授知识,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没有针对性地跟进每一个学生,使得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不高,到了四年级之后学习更加吃力,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学生逐渐厌恶数学学习。测试检验是最好的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所以根据目前的教学问题,我们可以让考试具有针对性,测试更加模块化,在平时的数学测验中有两个针对:一是针对题型,二是针对学生。平时测试的一些卷子所有的题型都有,但是在同学们的成绩中很难看出具体的优势和劣势。针对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针对题型进行模块测试,只有在进行模块测试时,才能找出学生在这一题型上的优势和劣势,找出问题,使每个人能更加清楚自己的数学优势和劣势在哪,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强化学生的优势,来建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在模块测试中凸显的优势,就会成为数学学习的动力,就会使学生树立信心,甚至开始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数学知识内容都是有关联性的,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从掌握基础运算开始一步步地学习数学,一旦学生确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优势,数学教学将会更加容易。针对学生的数学劣势,老师可以实时跟进,在平时教学上,在作业的布置上,甚至平时测试时都可以不断锻炼其弱项,而且学生能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学习和锻炼,老师的教学步伐也可以得到调整。

二、针对不同学生设立测试难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对不同的题型和涉及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状况是不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看不出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只有通过具体的测试和检验,老师才能够去指导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去进行强化训练。测试的难度要求从基础难度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以此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平时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出题,这样可以使其学习更加有信心,同时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立测试难度,还可以使其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具体测试检验方法

测试检验划分要针对具体题型,如计算题、图形题、应用题,同时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情况设立,特点是针对性强,让学生在这一阶段进行专项测试和锻炼,要在课上和课下实时跟踪,跟踪可通过课上学生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课下老师与家长根据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即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和作业完成时间等。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优势,掌握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进度和阶段。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清楚每一名学生的掌握状况,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测验或作业的布置。

以计算题模块检验为例。在小学数学中,计算题以加减乘除的运算为主,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以运算为主的学科,许多学生之所以成绩差,大多原因是计算马虎,计算方法技巧掌握得不熟练,通过计算题的模块检验,可以迅速知道学生成绩不高的原因,并进行相的特训。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不仅仅体现其学习的强项,还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对于学生的不足,可以在家长的监督、老师的针对性教学、学生的自身努力三方的作用下,很好地加以完善。

小学数学教育现如今有很多问题,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教学内容不再仅仅以书本基础为主,又衍生了很多数学难题,小学测试卷上的题目都很难,往往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和数学教学范围,学生总是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但通过针对性的测试,能了解学生在某一题型上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状况,并且暴露出老师教学上的不足,也可以反映学生的优势和劣势。

参考文献:

[1]张伟.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6(9):35-37.

[2]谢淑美.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复习课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4(10):47-49.

[3]黄一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教学实践,2015(8):14-16.

[4]韩梅.对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5(4):25-27.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4

关键词:网络架构;自主学习;网络化考试;学习中心;试卷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634-02

1 概述

1.1大学英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作用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随着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2005 年5月,, 我校语言学习中心正式成立,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相关的项目;硬件方面中心共180 台机器,2009 年7 月新增200 台机器,目前共有专用服务器七台,客户端机器500台,软件方面引进了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系统、新理念大学英语系统、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根据自己学院实际教学需求而开发的外语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中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全面引领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个性化的教学管理与自主学习,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优良的软硬件环境[2]。

1.2 老师的任务

自主学习并未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反而要体现教师角色的关键性和综合性[3],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掌握辅的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快捷有效的与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从海量学习资源中选择并提供适当且有效的学习资源,加强效果监控与评估。

1.3 面临的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可以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及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化作业,老师在主控端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等, 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管理平台进行答疑、辅导、与学生互动,实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 教师通过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和使用各种学习策略。

在现阶段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如何测试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是现自主学习模式的一大难题,从2008 年开始,全国陆续有50 多所高校进行了网络考试的试点,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听说领先的理念真正贯彻到实处[4],到2012年,全国大部分高校都进行该模式的测试,利用网络化测试是现行的自主学习测试效果的方向。

2 自主学习中心网络化测试的网络架构

基于C/S、B/S两种架构下的测试优缺点,由于现在这两种模式的开发技术都很成熟,开放成本相对都可以投入比较小,充分应用这两种网络架构有优势,在进行自主学习测试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过程需要,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进行不同监控性测试的应用。

B/S 模式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开放的、松耦合性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所确定的而非单一厂商所制定,保证了在其应用的规范性、通用性、跨平台性、安全性,其客户端相对容易实现,但服务器压力相对较大[5]。C/S功能强大,可以减轻总服务器端压力,对于保密度相对较高、操作过程较复杂的期中或期末等重要考试,用C/S比较合适。

3 自主学习测试系统的整体模块设计

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正式或非正规测试、规模大或规模小的测试、信息量大的多媒体音视频性测试和信息量相对小的文本选择性测试等不同情况,这就要结合上面所介绍两种网络架构的特点,如果是规模大、正规则的保密性测试,其组卷复杂、信息量大、服务器流量不能太大,就用C/S架构的子系统;如果是临时性、非正规的小规模摸底性测试,需要出卷快、快、操作简便,就用B/S架构的子系统。具体主要体在如下几个模块。

3.1 试卷管理

如何组合卷是网络测试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主要包括出卷模式、题型、题量、考试时间、试卷类型(如A、B、C、D卷),出完卷后的保密程度。组卷方式包括电脑自动组卷(按照组流程)、人工整体导入试卷,或作业性测试组卷等,这要根据测试的安全程度和规则大小等实际教学流程来完成。

具体组卷方式,可以有套卷方式,该方式快捷化、简单化,主要分成三部分,即卷面提示文本信息、音视频信息和答案信息。如果是大规则正式考试,因为题量大,试卷份数多,可以先进入题库选题,然后电脑自动组合生成多套试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同一考场学生作弊行为。

3.2 题库管理

题库是测试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核心,结合本校实际应用涉及的外语教材比较多,题库总体结构是按进行第一大类进行分级,然后,按题型进行第二类设置,主要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正误判断和复合式听写等题型,另外,同一教材内,主要相关的参数包括难度系数、知识点、预计答题时间、相关题型等。

题库管理主要涉及录入小题方式(包括题干、音视材料、选项、正确答案等)、查询已录入题库、修改已录入题库、删除已录入题库、统计相同类型的题库。题库能否很好的建设成功,关键是题库信息表参数的设置,工作人员(相关教师或管理员)题库操作的难易程度。

3.3 考务管理

考务是具体考试的实施过程,如果是一般性测试,可以用B/S架构下的系统快速完成,因为其客户端轻便快捷,可以用作业性测试为主;如果是大规则模正规性测试,为减轻总服务器的负担,可以用C/S模式子系统完成,具体过程中由四个层次对应三个角色参与完成,总服务器端、主控端(管理员端)、监考教师端、学生端,总服务器端完成最后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主控端是整场考试的最高权限,所有考试命令均由主控端发出,主控端可以是连接到校园网的任何一台机器,主控端不承担任何试卷下发、上传等工作。鉴于考试可能遇到的突况,建议由一台系统稳定的中高配置机器作为主控端;教师端进行考场试卷下放与上传、考试过程中实时信息收集;客户端即考试过程中的学生端,完成试卷的接收与答题过程中信息实时上传等工作。

3.4 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各类用户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用户信息指各级用户,例如:超级管理员、一般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资源信息主要包括试卷信息(一般性试卷或保密性试卷信息)、考试成绩信息题库统计信息和历史记录信息等。

4 测试化评估的效果

网络化测试作为较新的考试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与完善过程中,而且对语言中心的硬件环境和实验人员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与学生互动或答疑等网络化教学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其优势突出,主要体现考试形式灵活,知识范围广泛,测试结果统计快,能及时反映教学中的不足。

网络化测试将听、说、写紧密结合,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具有实用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中,其独立能和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则要在教学中,改变侧重点,从原来的以教授知识点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过渡到以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和综合概括等自主能力为主导的实用性教学模式上;通过问卷调查得知90%的学生对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自主学习英语的状况和测试模式感到满意,以我校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通过率比纸考模式明显要高。

5 小结

随着自主学习中心教学和网络化测试模式的逐步完善,以及教师们的一致努力,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大学英语教学倡导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加上时实的测试和评估方式,及时快捷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志伟, 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科学管理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2).

[3]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16.

[4] 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设计原则[J].外语界,2009,27(4).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5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78-02

心理测试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原理,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向被测人提问,继而形成心理刺激引发被测人的心理生物反应,通过专用心理生理测试系统对其心里生物反应进行采集,记录和显示,从而评断和推断被测人与案、事件关系的心理检测技术。

心理测试通过设计并向被试提问与案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自变量),从而引起被试心理活动、心理指标的变化(因变量),其中相关环境因素(额外变量)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心理测试技术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反复的心理实验来证明其科学性,要想遵循客观规律,证明其科学性,就必须依靠实验心理学来保证其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心理实验是实验心理学用来研究心理学原理、规律及相关问题的主要方法。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心理学实验中包含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三大主要变量。这种变量可以通过刺激反应理论很好的呈现。

一、心理测试在心理实验中的科学应用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心理测试遵循客观规律,要想实现心理测试的科学公正有效,必须严格进行实验设计,对变量的考虑尤其需慎重,且对实验要进行定性定量确定。心理测试中,要科学准确的确定自变量,保证自变量的有效性;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正确认识和评判因变量。

1.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控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在心理测试中,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即为自变量的体现,它能够引起被试相应的反应,即引起因变量的反应,要保证自变量刺激是唯一的,要想使实验效果好,要保持问题的纯净性和唯一性。

(1)不同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心理实验中,不同特性的刺激因素会引起被试产生不同的反应。在心理测试实验中,主试对被试提问与案件有关的问题或无关的问题,被试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涉案人员皮电指标会呈现明显反应,而无辜人员的皮电反应大多趋于平稳。这就属于不同刺激特点的自变量。在心理测试中,体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重复提问,无辜者在测试中反应值会有所下降趋,情绪也逐步有所放松;而涉案人一直到第三遍在目标问题上反应还是比较强的,情绪一般放松不下来。作为实验者,我们要想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有效准确,保持变量的恒定,至关重要。

(2)不同环境特点的自变量。当实验呈现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则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即为环境自变量。心理测试不是只在固定的实验室完成,它的随机性较大,所需的环境特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测试时有无噪音,湿度、温度、视觉干扰、气味等。

(3)不同被试特点的自变量。被试者的特征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性、动机、态度、内驱力等都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这些因素统称为被试者变量。

2.因变量。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也就是反应变量。心理测试实验中,被试生理指标的反应程度和反应变化是这项实验的因变量,同时也是实验得出结论的指标因素和客观依据。其中因变量的指标有以下几种,本文将重点做以陈述。

(1)反应速度。例如简单反应时间、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在心测实验中,被试对目标问题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对相关问题有情绪体验的被试者,皮电的反应速度会很强烈,在皮电上会呈现相应的斜率陡然增大现象,由此自变量的科学准确有效性得到了因变量较好地反映,当然,因为特异性等原因,实验过程中图谱会有对应较不明显等反应。

(2)反应的正确性。心理测试技术在实验中看目标问题的对应情况,目标问题对应率在60%-70% 以上,则定为涉案。一般呼吸、脉压同时反应,皮电次之,最后看得分对应率,评判反应的准确性。

(3)反应的难度。在心理测试中,不仅要看反应的正确性,研究其是否涉案,而且要通过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遵循顺时性与过渡性,通过导入题,压力题,自我认知题(时间、地点、性别等),SKY题,过程题,现实心态题等,根据问题对应的具体情况,分析判断与案件的关系程度及其在案件中的角色。

(4)反映的次数或几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者能做出某种反应的次数,在心理测试实验中,每套编题根据实验需要会反复进行两三次,这是因为在体能正常的情况下,无辜者在测试中反应值会有下降趋势,情绪也逐步有所放松;而涉案人一直到第三遍在目标上反应还是比较强的,情绪一般放松不下来。

(5)反映的强度。例如,情绪实验中的出汗量,皮肤电反射电阻变化的大小,等等。在心理测试中,当问题涉及到目标问题时,涉案人会表现出皮电陡然上升,斜率增大,且皮肤电反应持续时间长,经过反复测试,最终得到反应的正确性。

3.额外变量。额外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是除自变量之外的无关刺激和干扰因素。在心理测试中,如噪音、温度、湿度、视觉干扰、气味等都属于额外变量,要始终控制额外变量,才不会干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互关系,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在心理测试中,要保持室内的湿度适度,室内通风性应较好,测试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6度至28度之间。测试时,被试需吃饱,休息好,没有饮酒,没有因为服用药物原因而影响测试。额外变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测试的正常进行,在心理测试时需控制好。

二、心理测试的实验设计问题

实验设计,即进行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在心理测试中,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一) 刺激变量的确定及其呈现方式

刺激变量,即自变量,在心理测试中,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即为自变量的体现,它能够引起被试相应的反应,即引起因变量的反应。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即突出问题客观性、认知性,以案件有关要素、情节、特点及案犯心理活动问题为主,采用多种编题方法,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于案件有关的多个目标问题进行设计编题,以检测被测人对案件认识状况的一种编题技术。其具体体现在编题上,即是采用自我认知检测法,违法犯罪认知检测法,即时心理状态检测法,以及以案件有关要素问题,犯罪情节及其相应心理状态问题为主进行编题。编题要遵循心理活动规律,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要求及其心理实验的规定和控制。其编题需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客观性与认知性;顺时性与过渡性;情绪体验性与防止过敏性;唯一性与通俗易懂性;全面性与适宜性。在心理测试中,刺激变量的呈现方式是以语言刺激的方式来体现,在测试中,主试的语言,语速,语音,语调等,都会影响因变量的不同反应。

科学编题要注意研究把握各心理现象间关系的影响,要注意不同气质和类型的人的特点、差异。要注意研究可能影响测试的有关因素,从而排除干扰。保证其科学性。

(二)反应变量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心理测试中,反应变量的指标即图谱反应,一般以皮肤电反应为主,呼吸波次之,脉搏波次之。由于人的心理反应有所差别,对不同的对象,对其各项指标参数的侧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绝大多数人皮肤电明显,也有的人呼吸波或脉搏波上明显,还有百分之几的人皮肤电反应很弱,但呼吸波,脉搏波上反应很强。也有的个别人在极度慌乱时皮肤电反应反而减小。

认知综合测试法的测量方法是看目标问题的对应情况,目标问题对应率在60%-70%以上,为涉案,再根据问题对应的具体情况,分析判断与案件的关系程度及其在案件中的角色。

(三)对一切相关变量的控制措施

在心理测试中,如噪音、温度、湿度、视觉干扰、气味等都属于相关变量,要始控制相关变量,才不会干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互关系,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在心理测试中,要保持室内的湿度适度,室内通风性应较好,测试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6度至28度之间。测试时,被试需吃饱,休息好,没有饮酒,没有因为服用药物原因而影响测试。

(四)确定被试者人数和选择被试者的方法

在心理测试中,被试者人数一般是一人单独进行,双盲测试。被试者应具备基本的生理条件和基本的心理条件。基本的生理条件包括年龄,体能水平正常,大脑处于正常唤醒水平的被试,未有药物饮食影响的被试者。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智力水平正常,不同人格的被试,注意状态不同的被试,情绪状态不同的被试,对问题的言语理解不同的被试,动机强度水平不同的被试。

(五)拟定主试在测试开始前对被试的指导语

对于被试,往往用指示语来控制被试者的反应,指示语乃是心理实验中主试者给被试者交代任务时说的话,使用指示语,应注意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引起动机,激发兴趣。在可能的范围内,告诉他们实验目的与应用价值,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和合作的意义。如心理测试中的测前访谈技术,测后谈话和讯问技术等。

(六)规定实验次数

心理测试遵循心理实验设计的可重复性原则,心理测试一般会根据测试的需要重复两到三遍测试,在体能正常的情况下,无辜者在测试中反应会有下降趋势,情绪也逐步有所放松;而涉案人一直到第三遍在目标上反应还是比较强的,情绪一般放松不下来。心理测试的实验设计和进行,都应保证能够多次重复,只有多次重复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是科学可靠,令人信服的。

(七)安排实验程序

心理测试实验程序步骤即: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技术,测前访谈技术,实测操作、观察和评图技术,图谱综合评断技术,测后谈话和讯问技术。这六大阶段技术构成了心理测试的实验程序。

(八)规定使用的仪器的型号,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6

论文摘要 由于舆论对于刑讯逼供的谴责以及国家对于其惩戒的措施加强,如何取代以刑讯的方式获取口供成为警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学界发出了利用测谎来发现线索、充当证据的声音。其主要依据来源于美国测谎历史的经验,但却忽视了美国学界对其仍有反对之声,也忽视了中美两国在测谎制度的差距;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仍不能将测谎意见作为证据使用。

论文关键词 测谎 刑事诉讼 证据 侦查

一、测谎的概念

测谎,是一种通过人的生理语言来判断其罪责的行为测试技术。它实质上是一种利用心理学方法来分析司法的活动。19世纪龙勃罗梭就曾利用犯罪嫌疑人脉搏的变化来识别谎言。现代意义的测谎则利用测谎仪进行,其首先诞生于1921年的美国。测谎仪又称之为“多道心理测试仪”,是一种机器,本身并不能判断真假,而只是记录人体生理指数的变化,本文为便于叙述,仍依习惯称其为测谎仪。

测谎仪使用,即测谎的过程分为三步。首先,进行测前谈话,测试人员会将测试尽可能的描述成一个中立、科学的过程,会缓和测试的氛围,减小被测试人员的压力;同时将测谎仪联接到被测试者身上。其次,进行正式的测试,即提出一些问题,让受测试者进行回答,并同步记录被测试者生理指数的变化。最后,测试后的审讯,即在测试后,根据测谎仪反映的结果提出测谎意见,说明其是否通过测试;主要目的是使得没通过测试的人员认识到其谎言已被识破,促使其尽快招供。

1993年美国的达伯特判例(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nticals.inc),联邦最高法院对科学证据的判断以“综合观察”标准取代了20年代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依新标准,对科学证据的采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新的科技是否得到了检验;(2)科技原理是否已经公开出版或已经由相关同行进行过评论;(3)新科技的错误率是否已经知晓,并且该科技方法是否有规范的操作标准;(4)新科技是否已经被普遍接受。新科技证据只要具备上述因素之一,则其可被陪审团自由裁量。本判例实际上认可了测谎意见作为证据的使用。这也是国内学界支持将测谎意见作为证据使用的理由之一,不过他们似乎忽视了美国仍有许多州对其持否定态度,美国学界对其的反思之声。

二、美国对测谎制度的反思

达伯特判例未能消除人们的反对。部分学者甚至称测谎技术为垃圾科学,认为其与所罗门之剑的科学性差不了多少。究其反对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学理论上,至今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人类说谎在生理上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即人类生理状况指数与是否说谎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对测谎意见产生的前提产生了疑问。认为说谎与生理指数变化有关联只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学说,而无科学的依据。现实中,不仅某些累犯、惯犯说谎时其生理指数变化不大,一些经过练习的受测试者也能顺利的通过测试。

其次,测谎技术仍有缺陷,不能准确区分谎言者与无辜者。目前美国主要的测谎技术分为四种:一是RIT技术(relevant-irrelevant test),即通过让被测试者回答与案件相关问题及与案件无关问题,并对其进行对比,若二者反映的生理变化不大,则认为其没有说谎,反之则认为其说慌;由于引起生理指数变化的原因很多,虽然很多有罪的人很难通过测试,但很多无辜者也很难通过此项测试。二是CQT技术(Control (comparison) Question),即不是与无关问题做对比,而是与那些容易说谎的问题即控制性问题进行比对,例如“你从小到大有没有干过坏事?”的问题,此类问题会使无辜者与有罪者都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虽二者均可能说谎,其具体的图谱可能会有一定的区别;但若二者都做肯定回答时,则不能区分。三、CQT的改进技术——DLT技术(Directed lie test)即诱导说谎术。是指出现上文所述情况后,测试人员会继续追问干过的坏事的具体情况,即认为说谎者为了保持回答的一致性,其后的回答多会显得更加小心,而测试人员可由此判断其在其他问题上是否说谎。四是GKT技术(Guilty Knowledge Tests)即非直接测真技术。它是通过测试被测试者是否知晓未被公开的案件信息来确定其是否为嫌疑人,即认为有罪者在有关案件细节信息的询问中,其心理的波动大;但是很多时候无辜者在审讯中已经接收到审讯者传来的有关案件的情况。因此上述四种技术都会产生不能辨别的情况。

再次,实践中缺乏可信的错误率。对其错误率的统计大多相差悬殊。例如: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认为CQT技术对于无罪情况的正确率在97%,针对有罪情况的准确率在98%;而在1998年,莱肯的研究中,测谎意见的准确率只有60-70%之间。探究其差距,大多因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有的测试统计是实验性的,有的则是在司法实践中的;二是进行测试的人员以及采用的测试技术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错误率的大小现今也没有权威的答案。

第四,与其说测谎意见是科学机器的测试结果,不如称其为一种人的经验产物。首先,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谈话水平能够影响测试的效果,例如是否能用恰当的语气对话,是否较好的编写了测试问题,测试环节是否有引诱的成分等;其次,测试结束之后,由于记录下的生理指数图谱本身并不能反映被测试者是否说谎,因此测试人员能否对其的变化进行恰当分析对测试的结果有重大的影响。

第五,反对者认为测试行为只是警察在经历因“三级审讯”导致的广泛批评之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试图以一种权威且神秘的方式来营造审讯的过程。现代科学技术使得测谎活动有理论的基石,并赋予其高度的可信性;神秘的测试方式也拉开其与公众的距离,隔绝了外界对其进行监督,使其审讯能在警方的控制下进行。而某些对于测试意见的故意隐瞒(对通过测试的人员说其没有通过测试,促使其“招供”)又说明使用测谎的目的不在于消除嫌疑人的作案嫌疑,而在于使嫌疑人形成一种心理的压力,以便更好的获取口供。

三、中国测谎制度的不足

现行有效的1999年最高检对四川省检察院《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意见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认为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意见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意见不同,检察院办理案件,虽可以使用其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将其作为证据使用。近年来由于国内舆论对刑讯逼供进行谴责的压力,实务界又开始对测谎产生浓烈的兴趣。不过中国的测谎制度除上述美国学界对其怀疑之处外,还有很多自身的问题亟待处理。

其一,测谎还未形成如DNA检测一样统一的、标准化的技术操作规范。具体表现在:对于采用哪种测谎技术并没有形成统一,对各技术的缺陷也较少研究,对各技术相结合是否会产生新的矛盾及如何化解也未深入分析;同时,测试问题如何编写也无规范,目前多是抄袭他国模版,且因翻译问题,实践中易造成让被测试者不知所云,影响测谎的进程及效果。

其二,我国进行测谎没有相应的法律程序规则。美国测谎进行遵循自愿原则和严格限制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对测谎的是否进行由被测试者自行选择;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试者可以随时提出中止。测谎又被称之为“心理上的三级审讯”,因为它不可避免的会给被测试者带来心理的压力,可能使得被测试者在心理强制的作用下作出不利于己的供述,因而自愿原则有助于保障被测试者的权益。严格限制原则是指对被测试的对象、测试的内容有限制。前者是指测试不能对有心脏病、精神病或醉酒等人进行,以保障测试的准确性及被测试者的安全;后者是指询问的内容虽可无关案件事实,但不可涉及他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以保证有关信息不被泄露。相反我国的被测试人员无自愿选择权,在杜培武案件中,由于其不配合,测谎人员还打了他两个耳光,然后对其进行强制测试,其后错误的测谎意见也可能与被测试者的不自愿配合有关;同时我国目前对于测试的对象及内容也无相应的法律规范。

其三,正如前文所述,测谎实验中有“三分仪器、七分人”的说法,即测试人员对于测试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测谎实验本身横跨法学、心理学、生理学等领域,因此对于测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美国就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测慌人员也至少要接受6个月的专业培训,而且要在专家指导下实习150例测谎之后,才能获得测谎专业证书;而我国目前对其人员的行业资格、培训要求均无规范,虽然我国的心理测试技术研习班至今已开办12期,但每期也只是约10天左右的学习,因而测试人员很难达到较高水平,其测试水平也差次不齐。2001年曝光的安徽刘明和冤案中(1996年安徽省陶子玉被害,刘明和被控杀人,其后的五年中,刘明和两次被判无期徒刑,直到2001年4月安徽省高院才做出无罪的终审判决),期间对刘明和进行测谎的人员也恰是对杜培武测谎的人员,而测试结果也不成功。

另外现有的测谎人员多为公安、检察机关的人员,而非独立的第三方,而这些机关在诉讼中的地位也就决定其在测试中不可能完全中立、公正,反而会引诱被测试者回答或故意隐瞒测试结果。因此若将测谎意见作为证据使用,不利于被告人权利的保障。

最后,诚如前文所述由于测谎实验横跨多领域,而目前很少有人对其充分理解,跨领域的学术研究也不足,多为各领域专家各说各的话语。因而若将其作为证据在法庭使用,可能会导致测谎意见披着一张“科学”的威权外衣而很难受到辩方的充分质证,从而导致刑诉法证明体系的混乱。

四、测谎意见的未来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7

高中英语考试听力技巧:听力满分攻略!

听力测试安排在英语考试的开头,所以听力测试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听力题本身的得分,而且还对后面的解题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故做好听力测试题,首战告捷,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是获得英语高分的前提和关键。

一、高考听力测试题的特点

1. 测试目的和要求

高考听力测试以语篇(对话或独白)为测试载体,在语言使用的场景中测试学生使用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的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听力测试要点包括:1)理解主旨和大意。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3)简单推断谈话背景、人物关系等。4)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或态度。一般来讲, 说话人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被明确说出,有时则隐含在语篇的字里行间,需要我们去揣摩、推测。

2. 测试的形式和难度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约需20分钟左右,共20个小题,计分30分。设问全部是特殊疑问句,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疑问类型,如:what , who, when, where, why, how, what time, how many,how much, how long, how old, how soon, how often 等,选项为“3选1”。

听力测试共分两节:第一节是听五段简短对话,每段对话后仅有一个选择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主要考查考生对语音、数字(时间、日期、号码、价格等)、字母、句子结构及句意等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节包括5段对话或独白,共15小题,每段材料播放两遍。主要考查考生对较长对话或短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能力,及对细节的归纳综合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等。

在听力部分的两节中,第一节的材料内容较少,难度较小;第二节内容较多,难度稍大。录音文字材料的难度略低于阅读材料,全部采用口语体。听力材料的读速接近于英美人的正常语速。

3. 测试的话题和材料

高考听力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原则,语言材料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对话一般围绕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如:购物、买票、道别、感谢、打电话、约会、偏爱、祝愿和祝贺、提供帮助、请求、问路、看病、求救等。

二、高考听力测试的应试技巧

1. 培养良好心态

听力测试题不同于其它题型,不可能像其它书面题型一样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过头来看前面的材料或停下来自由地思考一下。听力测试的做题速度是由命题人统一掌握的,录音材料瞬息即逝,无“回听”的机会或自由思考的余地。考生临场心态对听力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考生必须培养良好的心态。

1)消除紧张心理。

听力测试时,要做到心情平静,心态放松,精力集中。如果感到测试前心情比较紧张,做几次深呼吸,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2)克服急躁心理。

有些同学在听力测试时,不是听材料大意,而是专注于听个别单词。有个别词没听懂,往往停下来去思索,随即产生急躁焦虑心理,头脑一片空白,等回过神来时,录音早已放完。因此要学会顾全大局,局部放弃而取整体,并借助“精神胜利法”给自已释压减负。

2. 学会预测话题

考生可以根据每个小题的问题及选项的提示来预测和推测录音材料的内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获得主动。

3. 合理分配注意力

科学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测试成绩。掌握下列技巧:

1)学会听前抢读;

2)学会边听边记;

3)学会听关键词。

4. 拓宽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也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语言是一种工具,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听力材料必定涉及科普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考生的百科知识越广博,越有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广泛地阅读和收集各种信息,不但有助于扩大知识面,也有益于听力成绩的提高。

5. 熟悉交际用语

听力考试中常出现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What is the man’s profession?之类的问题,考生要通过对话的具体情节和背景判断对话发生的地点、人物职业、人物关系等。熟悉特定的场景用语和关键词,这一点很重要。记住下面一些常用的场景用语。

餐馆(restaurant )用语:menu, bill, order, tip, hamburger, sandwich, soup,dish, beer,softdrink等;

医院(hospital )用语:take medicine, temperature, pill , headache, fever, blood pressure 等;

宾馆(hotel )用语:luggage, single room, double room., room number 等;

邮局(post office)用语: mail, deliver, stamp envelope, telegram等;

机场(airport )用语:flight, take off, land, luggage 等;

车站(railway station)用语: round trip, single trip, sleeping car等;

商店(shop )用语: on sale, size, color, price, change等;

学校(school )用语: professor, exam, course, dining hall, playground 等。

6. 科学判断推理

听力测试对考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考生把握整体内容,概括总结对话的主旨和大意;要求考生根据听力内容或背景效果,推测相关的具体内容,如:时间、地点、

身份、人物关系等;要求考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推测说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在判断推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以偏概全;

2)防止断章取义;

3)防止似是而非

了解高考听力测试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复习备考,但关键还是要打好基础,强化训练,自觉运用听力应试技巧,诚如此,听力方能从容应对。

【典例分析】

【例1】 理解主旨、要义(Know about the main idea)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是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展开的。有时,主旨和要义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须我们自己去归纳、概括。

M: I hope it’ll be fine tomorrow. I’m going boating with Tom.

W: Oh, I think it will be fine.

M: Yes, I beard it on the radio.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

A.A fine boat.

B.Their friend, Tom.

C.The weather.

【例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Understand detailed factual information)

为了说明和解释主旨,对话或独白中需要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听力考查的重点项目。

M: Well, I wondered why the office is still not open.

W: But it’s not yet eight. In fact, it’s only a quarter to eitht.

At what time does the office open?

A.7:45

B. 8:15

C.8:00

【例3】 对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能作出简单的推断(Inferring the background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对话或独白发生的背景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对话语的含义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说话背景、说话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对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是听力考查的重点项目。

常提的问题是: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

M: Excuse me, Madam.

W: Yes?

M: Does this bus go to Zhongshan Road?

W: Yes, I think so.

M: Thank you.

W: You"re welcom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They are friends.

B.They are strangers.

C.They are pother and sister.

【例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Understand the speakers ’ intention, views and attitude )

一般说来,说话者总会有其意图,或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或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整个对话的理解。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句里行间,需听者去揣摩、推断。

常提的问题是:

What’s the most probabl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man( woman)?

W: Can I help you?

M: Yes, I bought this radio two days ago, but I’m afraid it doesn’t work. I’d like to change it for another one.

W: Oh, dear. Yes, of course. Have you got your receipt?

M: Yes, here it is.

W: Thank you. Just a moment, please.

What is the most probabl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got this radio repaired.

B. The man got a new receipt.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篇8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测试项目;测试标准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2002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标准》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在于令学校、广大学生及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标准》现正处于实践与摸索的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结合还存在着许多困惑与未尽完善的地方,如:《标准》所选取的测试指标能否真正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测试项目的选取在“全面性”方面具有哪些新的课题?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不但对贯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立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方法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广州市天河区部分省一级小学400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小学实施《标准》的情况具备初步了解,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范例性分析。采用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小学部分的测试指标

依据《标准》(试行方案),在小学实行的测试评价指标和得分情况见表1:

表1中,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它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台阶试验、50米X8往返跑,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50米跑测试的是人体的速度素质;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的项目;坐位体前屈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仰卧起坐测试则是评价腹肌力量和耐力的方法之一。

2.2 小学生对《标准》测试指标的评价

学生作为《标准》测试的具体参与者,他们对《标准》的每一项测试指标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我评价。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台阶试验和50米X8往返跑同为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却分别被学生列为好的指标与不太好的指标的首位,原因何在?在对学生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有49.33%的学生认为50米X8往返跑作为测试指标不适宜,在原因方面,74.30%的学生认为太累,19.30%的学生认为枯燥。有46.1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台阶实验指标好,原因是59.20%的学生认为新颖,36.50%的学生认为不累。台阶试验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和旧式达标测验的枯燥、乏味,给学生以新鲜感,而青少年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乐于接受。与长跑相比,台阶试验对学生生理上的刺激强度要低,只需按节拍3分钟上下一个40cm(女生用35cm)的台阶就完成测试,学生感觉不累,这种低强度的刺激也是促使学生接受台阶试验的原因。另外笔者在与部分体育教师的访谈中也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用台阶试验进行达标测试,学生的优良率很高;而再用50米X8往返跑测试,同一批学生的优良率下降明显。作为反映同一机能状况的两种测试指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测试结果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标准》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值得商榷。另外,被调查的学生将身高标准体重与坐位体前屈这两项《标准》的测试指标也列入了不太好的指标前三之列。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肥胖学生数量明显增多,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由5.90%上升为10.10%,城市女生由3.00%上升为4.90%。正是由于肥胖学生增多,造成一些肥胖学生在身高标准体重这项测试中得分低,有的甚至觉得测试项目伤了自尊,因此不喜欢这一测试指标。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身高、体重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没有很大的意义,与体育锻炼也无太大联系,认为没必要进行测试。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身高标准体重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而身体成分是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坐位体前屈是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指标,2000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此项水平指数平均下降1.8cm。可以说自身柔韧性下降是导致被调查学生认为坐位体前屈测试指标不太好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也反映出一些学生对身体柔韧性这一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认识不足。而50米跑和肺活量体重指数被学生选入好的测试指标的前三位之中,主要原因是50m 跑是体育课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之一,大家过去经常接触,并且也较易于掌握,跑起来也不太累(与50米X8往返跑相比),因此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它是好的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较简单,学生也乐于接受。通过被调查学生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的评价,表明被调查的小学生对于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等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这些重要评价指标,其认识和理解程度仍未十分清楚,说明小学体质健康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对《标准》部分测试指标选取的质疑

本人对于《标准》在测试指标的选取问题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作为反映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台阶试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中已经被摒弃。如美国1988年青少年健康测试指标选取1英里跑或走来反映学生心肺功能;日本在1999年实行的新的体力测定指标中取消了原有的台阶试验,转而选择耐力跑(50米X8往返跑) 反映心血管功能,而取消台阶试验的依据是因为他们认为台阶试验指数反映心肺耐力的有效性低。

对此,本人也翻阅过国内有关运动生理学方面专家撰写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在实际测试中,测试者上下台阶易引起下肢肌肉的疲劳,这种疲劳有时会影响脉搏数,从而导致台阶试验指数的精确性降低,不能准确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另外,使用同一高度的台阶进行测定存在两个不公平因素: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腿长是不同的,较长的腿和较短的腿在上下固定高度台阶时所作的功不一样,也就是说这是在一个不完全公平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另一方面,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的腿长逐年增加,使用同一高度的台阶测定,与过去测量数据的可比性也相对较差。另据王健教授研究发现:应用台阶试验评价心血管功能具有“高误差和低相关”的现象、台阶试验指数与耐力跑成绩的相关性普遍较低且具有较大范围的差异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台阶试验指数不能有效反映以最大耗氧量、最大心输出量为代表的心脏功能增龄性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而且,目前学校普遍所使用的台阶试验测试仪耐用性较差,质量问题较大,部分仪器(立定跳远测试仪)设计不尽合理,厂家的售后服务也跟不上,间接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在《标准》中取消台阶试验。不管在城市或农村学校,宜统一用长距离跑测试来反映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并相应地把提高有氧代谢能的健身性长跑纳入各级学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另外,在《标准》测试指标中仍保留了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所规定的50米跑及立定跳远,且这两项内容在《标准》测试指标综合评分中的权重系数为0.30,所占权重为所有测试项目中的最高。按照《标准》研制课题组的说法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那些进行科学的锻炼可以明显改变其状况的项目予以较大的权重,适当提高它们在综合评价中的价值和地位。”但实际上,速度、爆发力等运动素质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如肌肉纤维类型),并不具有太大的后天可塑性。同时,《标准》既然提出体质健康理念,那么,哪些测试内容对青少年的健康最具影响?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其50年代的旧测试法提出疑问:身体素质包含了这么多内容,但是否每一项对青少年的健康来说都是必需的吗?通过争论,一种新的观念产生了:即把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和增进健康的素质分开,分别称为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下图)。

他们认为,运动素质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素质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差别还表现在:某些运动素质如速度、爆发力和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而健康素质则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正因为高水平的速度、爆发力对人体健康没有特别的直接关系,1980年美国青少年健康测试指标就取消了与之相关的项目。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普遍认为,身体成份、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是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人们学习和工作乃至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身体健康素质这一概念及评价指标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有关专家所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这些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评价之中。然而我国制订的《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由于身体素质是由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组成,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之间并不是划分得很清楚,但二者的区别又确实是存在的。显然,《标准》把有本质区别的两种素质揉在了一起,容易造成混淆,教育工作者难以向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真实评价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2.4《标准》测试的评价标准问题

评价标准的难易程度是影响达标率和优良率的重要因素。从被调查学生的情况看,他们认为偏难的测试标准前三位依次是50米X8往返跑、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

从表3 中可以看到,《标准》中运动素质的评价标准与原《国家体质锻炼标准》比较已降低许多,可学生为什么还会觉得标准定的偏难呢? 其实我们从全国几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就能找出答案。改革20多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几种常见疾病患病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体能素质却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素质均出现全面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2002年与2000 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可以说,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的持续下降是导致学生认为那些反映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测试项目标准偏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不应该以降低标准的方式来达到提高《标准》的达标率和优良率的目的。1)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即使测试标准再次降低,仍然会有很多学生感到难以完成达标测试。2)有些测试标准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如心肺耐力、柔韧性等,降低标准则会影响对青少年健康的真实评价,甚至导致他们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产生误区。3)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肥胖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包括时间和强度均不够) ,这当中既有学校场地不足、时间安排不当以及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不科学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问题。因此,单纯降低测试标准是对学生的纵容,容易产生不刻苦锻炼体能下降降低标准学生更加不锻炼的恶性循环,有悖我国制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目的和任务。

3、结论

(1)50米X8往返跑、台阶试验作为反映同一机能状况的两种测试指标在实际操作的测试结果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说明《标准》选测指标间的替代兼容程度较低。

(2)《标准》的测试项目指标中,台阶试验测试人体心肺功能的有效性值得研究,而测试指标中将运动素质和与健康有关的素质混淆在一起,将令广大教育工作者难以向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及真实评价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

(3)被调查的小学生对于影响人体健康水平主要因素的评价指标认识和理解并不充分,说明小学的体质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4)简单依靠降低评分标准的做法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客观评价,并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产生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贾志勇.日本体力测定项目的发展变化[J].中国学校体育,2001(6):64.

[3] 王健,树勋.台阶试验质疑[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61-63.

[4] 艾赫伯德.美国“青少年健康测试”的变革[J].体育译文,1985(4):50.

[5] 2002 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 http://,2003-11-17.

[6] 黄群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57-1259.

[7] 杨良兵.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问题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5(3):8.

上一篇: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英文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