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感受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10 12:09:19

开学感受作文

开学感受作文篇1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完美的秋天。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如同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校园,即将开始新的征途。

在上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曾遇到过困难,也有开心,但这都已成为过去,我会把它当成我这个学期的学习动力,摆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我理解到了,上学期的不足。在新的学期要如老师在评语中对我所说的要掌握好,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态度,我也明白了,由于现实的残酷,我们将不能在学习当中有一点点的马虎,因为上学期的数学给我带来了遗憾,我会抹掉胸口上的创伤,拿上我的武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早已在我脑海排。

长远的目标是考上自我理想的大学,最近的目标是尽快跟上五年级的学习节奏,其实我的目标还有很多,也许不能一一实现,但我会尽自我最大潜力去做。当然我明白这一路不会是一帆风顺,但它总会给我期望让我黯然欣喜的时候,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对待校规,班规,坚决不做有损学生身份的事。

我这个学期必须要努力,不要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开学感受作文篇2

开学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上学我特别得高兴因为可以见到我最爱的马老师我的心情就特别得激动。我特别盼望着开学虽然我学习很差但是今年我做好了打算,今年一定好好学,可是,今年老师没让我们写新学期打算我特别的失落,因为我想告诉马老师今年我的打算。去年我没考好今年我要努力坚持下去争取考前十名。

马老师您要是看到了请您一定要相信我,我会努力给您看的,是您说的我们是准初中生了我会努力的,加油!加油!加油!

六年级:王艺纯

开学感受作文篇3

初入高中,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有感而发:题记:记取过去,把握现在,掌握未来。

几度潮起潮落,几番春去春来,不知不觉中我已步入高中的神圣殿堂。

昨天我还在家里和父母有说有笑,今天却要与他们分别;昨天我还在母校听老师讲课,今天却要与他们道别;昨天我还在操场和同学嬉戏玩耍,今天却要与他们离别。

当我与过去的一切挥手告别时,心中有几分不舍,有几分留念,有几分眷恋。不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亲情;留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生情;眷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

当我与现在的一切亲密接触时,心里有几分不适,有几分陌生,有几分烦躁。不适这里的新的环境;对这里新的同学感到陌生;烦躁这里老师新的讲课形式。

现在的我有的只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然涕下;有的只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的万千思绪;有的只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无限感慨。朋友告诉我:”在世上有很多东西我们不能留下,但至少我们还有记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松开双手时,你会发现你拥有的是整个世界。“

是啊,既然找不到”花柳繁华地“,何不寻一方”明月松间照“的故土;既然看不到”明月共潮生“的佳景,何不听一听”此夜曲中闻折柳"的佳音。

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一些;我告诫自己要自信一点;我警示自己要努力去拼搏。于是,我已找回往日的壮志凌云,并不再失落,;我已找到过去的踌躇满志,并不再迷茫;我已寻得以前的信心百倍,并不再彷徨。我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铭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再回首,曾经的我辉煌过,曾经的我也迷茫过。面对困难与挫折,我曾一次次地克服;面对实践与考验,我曾一次次地坚持;面对感情的认知,我曾一次次地彷徨;面对人生的悲离,我曾一次次地徘徊。。。。。。此刻,所有的愁思,所有的不快,所有的寂寞都随风吹过;所有的快乐,所有的喜悦,所有的甜蜜都随雨飘来。狂风中,我一遍一遍地朗诵:有志者,事竟成,我的未来不是梦。暴雨中,我一次一次地吟咏:把握生命里的没一分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暴雪中,我一回一回地高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对,尽管我们失去了很多,但至少我们还有梦。我们不能自卑,不能失落,不能做空想者,不能做庸碌人。趁着这大好时光,让我们朝着梦想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吧!

2作文

新的学期,新的学校环境和事物,新的同学和老师,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每天繁忙的学习生活,紧凑的生活时间,紧张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同学们,这些都使我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

回想起以前,在cc中学的日子,每天浑浑噩噩的熬日子,知识也只是大概的,模模糊糊的掌握,并没有真正的领略到其中的道理,那时候的我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什么事都蛮不在乎,无关紧要的样子。现在看到我们纪中的学子们个个都那么的积极努力,热爱学习,谦虚请教。我才突然感觉到我以前是那么的不自觉,不自主,不过从开学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以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态度去对待学习。这样才不愧成为一个高中生。

即使现在我在平行班,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自卑,因为我知道学校是根据我们的情况而分班的,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分配。不然没有能力而硬要进入不适合自己的重点班,综合班反而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我要用未来一年的时间好好去努力,去追赶。我的目标是进入适合自己的文科班或理科班,但是现在的我还未确定所以我现在要均衡的对待每一科,不能落下。

说说这一个星期吧!老师们的讲课速度很快,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会强调完再强调,更多的需要自主学习。起初还不适应,但是我会尽最大能力去追赶,去适应。现在我基本已经适应了在纪中的生活了。我还记得刚进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我是认识的,路也不认得,感到很无助。不过很快我就认识了第一个朋友,她很友好,热情,也跟我很合得来。这让我找回了一些自信心。很高兴的是,现在我可以喊出三十多个同学的名字了,很开心。还有我感觉自己现在积极了,每次新学期老师挑选班干部我一定不会自荐的,因为我认为我没有这个能力胜任,而且我很没有责任心。但是这次不同,我争取到了英语科代表这个职位。因为我觉得自己英语还算是可以的,当时相当想担任这个职位,所以就毛遂自荐了。而且能够培养自信心,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以前我很害怕站在众人面前说话的,但是身为科代表很自然就要带领全班同学读书,所以我必须鼓足勇气站上讲台去,所以经过几天的锻炼我已经不害怕了,所以我的决定是没错的!

而我最开心的是我发现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息,我的记忆力明显增强了,背诵课文更轻松了。

开学感受作文篇4

[关键词]高年级 习作教学 生活化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1

写作是一种将语言与思想表达于文字的方式。在语文学习及社会人际交流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是重要的习作水平发展的阶段,学好作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集体忽略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以生活化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传授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

一、以感受、体验生活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素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不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是无效的,教育与生活不可分割。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习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获取更多的生活素材,并应用于写作当中,自由发挥个性与才华。比如,让学生投入各种公益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或是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投入到保护母亲河,预防污染的队伍中,并在参与活动时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将生活化场景与联想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任务中,以获取更多的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针对环保的题材,有的学生以生活中的塑料袋污染为例,阐述其对土壤与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破坏;有的学生从市民随地吐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展开写作。如:“塑料袋对土壤与地下水都有很大的污染,经过一百多年也不会自然降解,燃烧时还会排出有毒气体,以后我会注意塑料袋的使用。”

这些从生活中获取,并付诸于生活实践的事例都能应用于作文中,以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表达总结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使学生将作文写作中引发的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以感受自然、开阔眼界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情感

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为写作提供了不少自然题材,而自然题材的获取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中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感悟与思考的过程中发挥个性与灵感。比如,在开展郊游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当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开发区,感受工厂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旅游经历展开探讨与交流,与教师和同学分享各地的美景。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自然感受能力后,教师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习作5》的教学,针对例文《银杏》展开对家乡的一种自然的生活化产物的描写,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展开调查、进行咨询、收集资料等途径,充分运用自身的表达能力进行写作。

学生走入自然与生活,在感受与调查的过程中弥补了自身生活经验与阅历上的缺陷,提高了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意识地进行观察的能力与资料搜集的能力,养成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以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的写作感受

素材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些要素要从生活中的观察与感受中获取。具体到小学语文的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角色化地带入到生活情境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与热情。例如,在开展写作教学前,教师要有意识地通知学生晚上回家后留心观察母亲用肥皂洗衣服的情形,仔细观察肥皂在揉搓以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应用到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多种吹管及肥皂水,组织学生进入操场进行吹泡泡比赛,赛后再引导学生对气泡场景以及比赛过程进行描述。学生置身于五颜六色的气泡中,感受到气泡如珍珠般折射太阳的光芒,又如葡萄串一样颗颗相连,在空中飞舞。在观察、想象与追逐打闹间,一堂普通的作文教学课以一种更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了出来。而在娱乐玩耍过后,学生往往对教师创设的情境印象深刻,并能用所学知识将所见、所闻、所想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此以前,或许很多学生都没有留心过生活中如肥皂等常见实物的乐趣与用途,教师将其引入作文教学中,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对生活常见实物的叙述,寓教于乐,大幅度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总之,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到处是美丽的风景。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应局限于狭小的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并引入各种生活情境与元素开展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生活观察与生活感受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力,真正将内心的生活感悟与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作热情,最终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真正的价值。

开学感受作文篇5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写作素质;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89-001

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或照猫画虎,凭学生的记性和灵性完成小学语文阶段的作文教学。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兴趣,为初、高中的作文教学埋下了祸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等进行的感官活动。观察力是一种能动的发现客观事物特点的变化能力,作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观察力。提高观察能力的方法有二:

一是要集中注意力,活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扩大生活的领域。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即我们的五官是死的,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不会对生活产生共鸣,就缺少发现。同时,在观察中还要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这样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方位的观察,从而全面把握所观察的事物。另外,扩大生活的领域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面有限,就会视野狭窄孤陋寡闻,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要耐心细致,捕捉特征。一个好的小学教师,不仅应该从形态、色彩、质地、味道、声音等方面把握和了解事物,而且还应该从远、近、高、低多方观察,发现所观察的事物与其它事物不同的地方,从而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语文老师要用自己的实践来亲自感受事物

感受能力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能力,它有浓厚的主观感彩。在感受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中,既可以包含特定的情感体验因素,也可以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即着眼于表现写作体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化。人的感觉器官受到外界各种现象的刺激,就产生相应的感觉,但感觉并非感受的全部,而是反映现实最初始、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受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对感觉的各种待征的综合。可以说感受是由单一的感觉向综合的知觉发展的结果。人的感受总是和特定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当外界客观事物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引起刺激和反映时,总是和人的需要、信念、习惯、观点、态度等发生关系,伴随着喜爱厌恶、快乐或忧愁、肯定或否定等情感活动。什么样的感受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有了感受就会引发写作动机,就会产生写作意图,也就自然而然地奠定了情感基础。

人的感受力是作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能力。强烈的感受力是在作者的情绪、情感的强烈作用下产生的,离开了情绪、情感就没有强烈的感受力。在作文活动中,有些人觉得作文难,难于无话可说,关键是对生活没有感受。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培养想象力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所以,小学教师也应培养自己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力地指导学生作文。而感性认识离不开想象,因此,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做法如下:

1.寻找相似事物,展开想象

进入人脑中的信息,可以通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产生一种新的形象。如由眼前别人的母亲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或者中国的母亲乃至自己的祖国。简单的联想是在两种事物或表象之间寻找相似点、对应点。复杂的联想,可以扩展到一系列事物之间,形成多层的、曲折的联想链。

2.超越时空,进行表象组合

想象意味着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意味着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在这一点上,想象功能和理性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理性思考意味着用现实的态度考虑问题,意味着排斥情感和愿望,意味着遵守客观规律和逻辑法则。但想象者能移山倒海,呼风唤雨,凭借心理调遣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新安排一个新的世界。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3.运用想象帮助加工、提炼形象

在写作中,想象的成分很多,并不是说所有的想象是艺术形象。未经加工提炼的现象是粗糙的,甚至是残缺的,是不能进入文章的,只有经过加工提炼以后的想象才能进入文章,才能有力表现文章的主题。

四、创造新形象,调动思维力

写作是各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着重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创造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它以具体的感性材料和事物的表象为基础,通过对其选择与组合、改造与重组、虚构与想象创造一种艺术典型,这里面就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应避开自己已有的成年人的理性思维,用儿童的心理和目光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才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成功、有效。

五、注重人性,注入情商,培养情感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情感能力往往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成败。如果在写作中没有强烈的情感,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明的形象,从而打动读者。在写作中,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从感知开始,如果写作对象是熟悉的,感知就会撞击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的大门,使作者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反过来支配感知的趋向。如果对象是陌生的、新颖的,新奇感和期待感便会增加写作主体的注意力,使主体进入“神采飞扬”的情态,一系列审美意象便由此产生。

情感能力的培养靠的是积累,其最根本的方法是,注意情感的培养和调节,做生活的有心人。

开学感受作文篇6

一、感知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的强弱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既要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介入,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其实现语感的积累。一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们交流图书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采用多种“读”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感。在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中渗透语感训练。在读中咬文嚼字、体味文章的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在读中推敲、揣摩、品味文本语言,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三是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每个学段的阅读量都有切合实际的规定,同时要求“在阅读中积累名言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基本方法。

二、唤情入文,体验情感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总目标中指出“注重情感体验”,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具体化,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经典美文,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唤情入文,指导学生体验情感时要注意:1.阅读前指导。阅读前应注意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置导语、介绍时代背景、运用多媒体播放声像等渲染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准备。2.阅读中指导。在阅读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融情共鸣的状态。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本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感受,这是体会情感的基本策略。其具体方法有: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品味意境,体验情感;②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情感;③抓住重点词句段,体验情感;④读文章想象画面,通过联想体验情感;⑤在读的过程中联系实际,体验情感;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验情感;⑦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思想感情;⑧借助课件等现代教学设备,体验情感。3.阅读后指导。比如阅读后的反思、交流、延伸、拓展以及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

三、读思结合,加深理解

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书面信息符号的心理活动。阅读时,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掌握信息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而离开针对信息符号的思维活动,阅读的感知过程就会受阻,就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符号进行有效的分析。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读思结合的方法主要有:一是要训练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要“让琅琅书声走进课堂”,确保每一节课让学生把书读熟读好,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学生口诵心悟,才能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阅读能力才能得以提高。二是要鼓励个性化阅读。阅读课关注的焦点是“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学生可以对问题作出不同的解读。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确保了学生充分自主的个性化阅读实践的展开,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引发审美,激发创造

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审美体验。语文阅读“接受的不仅是符号系统,而且是价值系统、意义系统……是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的涵养与创造素质的培育”。阅读教学通过吟诵朗读、体验感悟、欣赏意境、意象分析等方式滋养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感受、审美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美读。美读是提高学生文学审美感受力的传统方法。其要义在于通过吟诵朗读,感受作品的韵律节奏、意境意蕴,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

2.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有了对文本的感知、吸收、积累的基础之后,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品味、感悟,并通过合理的想象,再造审美形象,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3.鉴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悟读,而且要指导学生赏读。好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比如从欣赏的角度阅读文本,并能品评优美的词、句、段、篇,对阅读材料进行体验玩味,从审美的角度体会其魅力等。

开学感受作文篇7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有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品味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指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而知觉是感官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语文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例如朱自清的《春》如果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的话,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创设的春雨之宁静,春风之柔媚,春花之瑰丽,春草之嫩绿,更感受不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塑造的美之存在。阅读文本时通过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唤起相应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触觉表象综合成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感知。进入到文本创设的意境氛围之中,充分感受意境中美之存在,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素养。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在丰富积累自己内在的情感经验的同时丰富积累自己的审美素养。随着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去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积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不断激发自己的审美情感需要,又进一步进入的新的审美阅读之中去丰富积累美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进入到一个感受美,接受美育的良性循环过程中。

另外,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品评阅读文本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之中课堂之中拓展开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品味美之存在。文学形象与文学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处处有美的存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更利于学生对美的感受经验的积累。以此来丰富学生美的素养,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在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感知。脱离了生活的语文阅读中的美育,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语文阅读中美育实施要千万注意的东西。

第二,感悟阅读,丰富学生的美的情感阅历。

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心灵态度体验。

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它始终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相结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喜欢、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例如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感悟对祖国热爱之情;阅读《藤野先生》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阅读《祭妹文》品味骨肉间的血肉亲情;阅读《梅花岭记》感受对国家事业的正义之情;阅读《最后一课》品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此等等。这样的阅读引导就自然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发现美选择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提高。

另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能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文字中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体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的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经历苦难曲折,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领略无限的意境风光。那种美的享受,那种美的情感阅历,就如小草沐浴在细雨如丝的春风中一样。学生在享受文本塑造出的美的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享受向深处发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些严肃的而又不是唾手可得的问题:生活道路如何选择,人生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然如此等等,把学生的美的情感感悟引入学生灵魂上市的更高层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更高目标。

第三,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的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对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积累的基础之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品味、感悟最后通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象。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熏陶。怎样形成这种效果呢?教师不过是个引子,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心领神会的感悟。但教师的引子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文学文本中包含着美,(凡是在生活中最能体现出人的本性为人所宝贵的,富有社会意义与人生价值,从而易于唤起审美情感的,就是文学文本药塑造的美)但又不是俯首可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打开思维大门,感知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美;环境氛围美;社会风尚美;情节曲折美如此等等。例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对小石潭周边环境的描写,对潭中水、潭中鱼的描写虽然仅是廖廖数语,但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联想思维并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是能品味出作品塑造的环境凄清、潭水清澈、潭鱼闲适的意境美的。也会品味文本中作者多角度的描绘:绘声“如鸣佩环”,绘色“青树翠蔓”,绘形“参差披拂”,绘影“鱼影浮动”,绘神“游鱼闲适”。也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联想,才能从听觉上想象到潭水的清脆悦耳;从视觉上想象到潭周边竹木的青翠葱茏多姿多彩,潭水的清澈透明,鱼影的鲜活滋润。

审美想象力也是一种认知功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审美想象力是根据文本语言的表达或描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文本塑造形象的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想象来感知文本塑造的美的意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力。

拓展阅读,一是从内容上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针对课本文本的阅读,更是针对广阔的文学文本的阅读。从内容上拓展的原因是,能选入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毕竟是少数,还有大量的优美的文学作品散落于课外。因此不能把学生的审美眼光仅仅局限于课内的文本阅读之中。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的积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也由此延伸到课外。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如是否喜欢购书,是否喜欢阅读,喜欢阅读什么书,了解的目的是加强针对性引导。其次,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美育的精神粮食。使学生能不断丰富美育阅历积累审美素质。第三,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的审美眼光从书本引向社会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本作品中的美的形象均源于生活。学生能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养成发现美的习惯,更应把这种习惯引向社会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美的激情。

二是从理解上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更主要的是理解文本。理解文本就要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由此拓展开去,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学生想象意境与文本塑造意境对话;学生想象意境与作者心中意境对话。这些对话无论是联想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含有丰富的创造因素。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开发性预习作业:“走进朱自清”----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生活经历?他有哪些重要作品等等。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与作者展开对话。就会深入了解朱自清的身平经历、个人思想。了解到朱自清不接受美国救济粮而饿死就会被她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感染,从中受到教育。具体到文本阅读中,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背影》中所塑造的亲情是感人的,但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之中,还会体会到《背影》不仅写出了对父爱的突然感悟,更有深层的意境。从而体会到家庭亲情的纯真之美。更能深切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一种有家真美的真实体会油然而生。并由此引导学生拓展到具体生活中: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增进一种普遍需要的爱的良知。这也是拓展阅读的目的所在。

开学感受作文篇8

关键词:作文;社会生活;衔接;活动;体验

小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都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在写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把社会生活与自己的作文有机的衔接起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使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巧妙衔接起来,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人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教学生学会学生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架起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离开了对生活点滴的感受感悟,就很难做到有感而发。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

教师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条件,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精神饱满地参与生活――劳动、参观、游玩、采访、家庭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当学生们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那么写作的兴趣和冲动将自然而然地滋生于学生的内心。

二、教会学生走进生活,搭建作文与生活衔接的平台

在“生活与作文衔接”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xx”、“我佩服他”“他真行”等形式的活动,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配合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新闻报道”、“小导游”……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等,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懂得保护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成功的喜悦、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三、教学生学会及时积累,抒写个性是衔接的灵魂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随笔本,分社会见闻、热点透视、四季风景、校园之声、家庭生活、人物写真等专栏,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细心观察和真切描绘,以各自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里自由地驰骋想象,学生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把写日记、写读书笔记成为常态,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让日记成为写作的自由天地。只有流露真实情感的文字才是最好的语言,只有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了,用自己的笔墨真实地记录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自己的个性。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