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15 13:28:08

小学生观察作文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1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

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 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利用多媒体组合的优势,使观察作文的训练系统化,科学化。多媒体组合的优势体现在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既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 分,又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互为补充,构成教学信息的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几篇象样的观察作文,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步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观察能力 学生培养 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3

其实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教学也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很多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时出现许多问题,或者碰到那样的学生,就是不写作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学生,或者是整篇文章都是蛮只空谈不知道作文的中心思想是想表达一个什么东西,言之无物,大多数的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十分低。那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就写得这么难呢?为什么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困难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有许多,他们有的作文是想表达并不明确;有的做文空谈;有的作文就是记录生活中的琐事;一些无意义的东西也被记录下来。因为他们脑中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情感;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表达;他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我有东西当然无法表达了。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吸收东西,那么作文表达也就是吸收东西之后才会有的东西。

其实小学生都缺少素材写作的时候中心思想缺乏,作文杂乱无章,主要表现就是了因为他们缺少素材没有进行大量的越多,而且他们不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就比方说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没有素材他们就会乱编一些素材这就造成了作文进行空谈,谈一些没有的东西,就是因为没有素材所造成的。第二就是他们写作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因为他们在这之前不知道怎么写作文教室门也没有给他们交过多的技巧,所以他们写作文的训练十分少,所以写出来的作文词不达意,才会造成文章杂乱无章,让教师读起来也不畅通,这是因为他们基本的语文组织能力或者是说作文写作能力都不具备所造成的。还有一些方面就是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他们所描写的事物他们没有仔细的观察,所以在写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写些什么,也没有掌握正确地描述这些食物的方法,所以造成了作文中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几个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学生们不会观察不会积累所造成的,没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作为写作文的首要要素就是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一切的东西学会积累有了积累才能有写的好的作文。那么这就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解决的办法

(一)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与思想意思

写作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培养项目,观察能力是作为主要的方面,在小学的作文中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意识到观察能力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好的观察能力与与素材的积累人力小学生才可能写好作文要让他们有这种思想意识,然后再重新去入手,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中保持热情,诱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做到以趣引趣。

(二)在作文教学中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效果。观察目的明确,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物体上。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动物界里的鸟兽虫鱼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跑、有的爬、有的游。指导学生观察,就要注意发现特征,抓住特点。如观察动物的眼睛,猫的眼珠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线。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能着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且能看清事物的整体和各个细节。所以观察动物,就要明确观察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观察植物就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特点;观察活动,就要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开头、经过、结果;观察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总之,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提出不同的观察目标。

(三)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观察,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有意的知觉过程。根据儿童随意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重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顺序。任何事物,无论是动还是静,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顺序。一般的观察顺序有:整体D部分D整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等等,如: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就可以选用“整体―部分―整体”、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整个活动场面的活动气氛,再观察每一个角落的活动情况,最后回到整体上。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观察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有序的说话、作文。

在观察时要善于比较。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笼统、粗略的。他们不善于将对象与对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进行比较。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掌握其特点。

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事物。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层层深入地探究,使认识不断深化而达到对事物有个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由此物此景此情联想到彼物彼景彼情;由眼前想到过去或将来,使思维更加活跃,认识更加广阔。

我们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把握事物,然后才能够表达事物。就像画画一样,你要胸有成竹才能画得出来好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要从最基础的观察能力抓起,学生心无点墨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好的东西呢!所以观察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积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积累一些有用的素材以后运用于写作表达上面,这样的作文才会是精彩的作文。

参考文献

[1]万卓阳.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下对于能力培养的改变[J].吉林语文教育报,2015(34).79-80.

[2]史嘉卉.试论小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特点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2(34).57-58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3

关键词:观察;兴趣;积累;联想;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21-01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干脆抄袭,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不会观察。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对周围所有的新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有兴趣而乐于观察。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没啥写。去年冬天的雾天特别多,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舞色朦胧的早上,我向同学们提问:“今天你们感到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今天下雾了”。“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雾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下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转转,看看雾中校园那独特的美,好不好?”同学们在我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漫步,认真地观察着,伸出手去想抓住从身边飘过的雾,还不时地发出赞叹声:“太美了!像小精灵调皮地在我身边跑来跑去。”“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像走进仙境一般。”……我也被雾中的美景陶醉了。这是不知谁惊叫一声:“看,那时什么?”这不由地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顺着他的手指一望,啊!每个教室在雾的笼罩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琅琅的读书声由远而近,声声入耳。这美丽的景象没有哪位画家能够描绘出来。再看看同学们好像已经忘记自己身在何方,张大嘴巴。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欢,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视觉。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这段话概括出了作文与生活关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观察认识、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每天5分钟演讲,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显示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这就解决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数学生在活动之后,写的文章却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因此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观察常常常常的顺序,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可以定点观察,也可以异步换景;观察人物,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去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可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观察运动着的事物,则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注意时间上的变化。除此之外,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先要对事物的全貌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从诸多方面考虑什么才是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又能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展开联想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才思才会敏捷,学生作文时的思路就会越开阔。例如:在洛南新区参观时,学生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美如花园,回忆过去的荒凉,观察眼前的美竟,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位学生写道:“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要从开发区的怀抱中起飞,它飞向蓝天,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它要告诉天下所有人,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要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写作的源泉找到了,勤于动笔的写作激情也就产生了。

三、坚持写日记,让观察所得文字化

只观察不记录,许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人物、事件、生动的场面就会象天上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当用到的时侯再去回忆,就会觉得朦朦胧胧,很难提笔成文。如果把每天感动的事情写下来,写文章就会有丰厚的素材基础。另外,还应当看到,写观察日记,不单是锻炼观察能力的问题,也是一种对观察内容的思考,写多了,也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在日记中学生可以写下来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然事件不必惊天动地,语言不必华丽动人,但是这一件件小事成了学生作文的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思路,我们还举行了“评选优秀日记”的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渐渐地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4

关键词:写作;阅读;积累;方法;观察

小学作文最难,是一直困扰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探索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我结合问卷调查法,对本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又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观察积累与片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生写作文难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主要原因是:

(一)不善于观察――写作素材少

由于学生年龄小,亲身经历的事不多,再加上平时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或是胡编乱造,不合实际;或是空洞无味没有感染力,不能打动人。

(二)课外阅读――语言积累少

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调查人数450人,背诵优秀诗文最多的60篇(段),最少15篇(段),平均27篇(段)。课外阅读量最多80万字,平均不足8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6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此调查表明,小学生背诵诗文篇(段)数和课外阅读量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阅读总量达80万字的仅有一人。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设想,在50平方米的教室里反复去学习课本中的课文,教师一心只教教科书,学生一心只学教科书,哪里谈得上语言积累呢?

二、化解小学生作文难的对策

如何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指导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1.写作源于生活

社会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所以,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就要鼓励学生两耳广闻窗外事,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苦辣酸甜。

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孩子们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都想探究个明白,这正是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揣摩孩子的心理,抓住时机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方能取得好的观察效果。

3.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

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我们每次布置学生去观察事物时,都应把观察任务交代清楚,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

4.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因而影响了观察效果,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并教给他们一些观察方法。

(1)要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的观察习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观察时容易犯顺序混乱的毛病,观察顺序杂乱无章,观察点任意跳跃。这样观察,写出的作文,大都层次混乱,逻辑不清。因此,在观察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一定的观察方法。

(2)观察时要抓重点。事物都是纷繁复杂的,观察时不突出重点,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清,印象不深,不能突出重点,写出的文章也就不能突出中心。

(3)观察时要抓住特点。特点就是此事物与彼事物不等同的特征,每一种事物都有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这个特征观察时应充分注意。

(二)增加阅读量

要丰富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阅读空间。

教材的阅读量毕竟有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获得读书、写作的方法,不能把语文课只停留在教材上。我们要以语文课学到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来丰富、积累语言,拓宽思路。(1)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一种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曹文轩、杨红樱的系列作品等等,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种是范文,《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让学生在写作上受到启发。(2)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句或一段精彩语段,然后在课前利用2~3分钟相互交流,达到积累的目的。

通过大量的阅读、长期的积累,学生接触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也就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妙语连珠了。

在作文教学时,采取“观察、积累与片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众多学生学会了观察积累材料,从而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积累的素材丰富了,作文时自然就妙语连珠了,也就不再感到写作文难了。

参考文献:

黄照祥.小学生作文难的对策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2).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5

从教六年的经验告诉我,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之炊”。但是,生活中并不是真无“米”,主要因为小学生观察力差,还不善与通过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 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让学生写小动物时,我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在作文课上,我一开始就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讲台上,给学生一个惊喜,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十分浓烈,可是可爱的小花猫不可能静静的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我又以录象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之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 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培养学生观察目的。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的再现所需要得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纪小学生,在观察时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象。电脑等都有很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的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有目的的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秦冠树和红富士树时,就以电脑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枝,树,果的区别,在引导学生观察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两种树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的手段,让学生看清两种树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 利用现代媒体的再现力,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再现力,指媒体可 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事物的整体性,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象都具有极强的重视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例如,我校每年都举行元旦联欢会,学校进行了全程录音,在要求学生写活动作文时,我利用录音为媒体,再现活动全过程,这样学生又回到了现场那充满激情。热闹的场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四. 利用媒体组合的优势,使观察作文的训练系统化,科学化。

多媒体组合的优势体现在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要求,既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又引进现代现代教学媒体,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互为补充,构成教学信息的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几篇象样的观察作文,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步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6

一、指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

观察事物要全面,就是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如观察人物时,不仅要从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动作、语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体验,还要从不同阶段、时期、环境去观察,这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才能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观察景物,既要从景物的形、声、色、味及结构等各个方面去观察,也要从不同方位、角度、顺序去观察,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是认识、了解事物的基础。 苏教版第九册习作2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上课前我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听了这则小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我随即问道:“你们笑什么呢?”他们有的说:“大象怎么能像柱子呢?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啊。”有的说:“大象的尾巴才像一根香肠吗,怎么能说大象像一根香肠呢?”有的说:“他们说的都不对,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真不可理喻。”……我接着问:“这几个盲人心中的大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同学们都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我趁热打铁,出示了我准备的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孩子们都知道要将动物的样子说全面,具体,而且还能有一定的顺序。等大家说完动物的外形,我进行了小结,再问:“你们说清楚了吗?不会像盲人一样吧?”这时,再提出说说动物的生活习性,很多孩子便恍然大悟。再结合平时与小动物的相处以及对小动物的了解,甚至举出一两个生活中的事例,将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说清楚,说具体。长此以往,孩子们指导观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全面的,还要长时间的坚持,多方面深入地了解,并不断积累才行。

二、学会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有时候光用眼睛还不行,许多事物不是仅有颜色、形状的,还有声音、味道、软硬、冷热……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多应用感官,展开细致的观察。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能力感官去感知事物时,不但要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这就需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较好地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去听,去闻,去摸,去尝、去想。这样,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才能更多地掌握事物的属性,写出的文章才能绘声绘色,形象具体。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时候,我从家里带来了小乌龟,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逗一逗,再当中喂食给他们看。小乌龟坚硬的外壳,伸缩自如的脖子和四肢以及它的胆小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时候在提笔作文便有话可说,作文也就容易多了。再如:每年春天带领孩子们春游时,便是最好地观察时机。到了公园野外,让同学们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美丽的风景,有人的花香,清脆的鸟鸣,清新的空气,这些大自然的景物无疑是观察感知的对象。另外,欢快的同学,能工巧匠们的雕琢,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更是需要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有了深切的体验,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了。像这样的体验随处可见,家里的每一样摆设,每一位成员;校园里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个角落;上学路上的标志、广告,甚至是小商贩们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单调乏味。

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

作文语文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地为学生创设一些作文素材,不能到了作文课时再去想去找。在语文课、品德课还有各种活动课上,我们都应该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以便积累。例如:一次大课间活动,我们带着凳子来到操场进行了抢凳子活动,三个人抢一个凳子,大家一起做下去,只准用屁股去挤,不能用手帮忙。同学们的兴致特别高,而且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亲自体验的机会,不仅看了别人的表现,更有自己的参与。但观察的事物要随时记录下来,所以在观察体验的同时指导学生记好观察日记,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在后来同学们的日记中,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写下了自己看到的,还写出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活动体验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当然,在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提出观察的要领,让孩子们能够清楚自己的每一次体验应该怎么去观察记录。所谓“千日积累一时用”,平时注重观察积累,作文时就不怕没有材料写了。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7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1.创设观察情境。心理学表明,有新异性的东西,学生会马上被吸引,他们会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全神贯注的去观察,并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因此,教师可创设一些有新异性的观察情境。

教学《我喜爱的一种植物》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东小院的小花坛旁,由于小花坛刚被修整过,而且里面新增了不少新品种,当同学们看到花坛新颖的造型和坛中各种各样竞相开放的的花儿,都情不自禁叫起来,有的同学还小心的用手摸一摸,凑近闻一闻,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马上提出了观察要求:选一种你最喜欢的花,认真观察它的茎、叶、花的颜色、形状、大小并抓住特点,把所观察到的记录在本上。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学生们看得更仔细了,有的独自一人蹲在花坛边专注的盯着一株花上下打量,有的两人一组小声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有的则三五成群的围作一团低着头在本上快速得记录着。第三节的交流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像鞭炮一样的串串红精神抖擞的绽放着,花儿虽小可是形状美观,每个红色的小花筒都张着嘴冲我微笑。”“我最喜欢金黄艳丽的野,它有一股淡淡的,香中带苦的气味,着气味直钻我的心底。”“我看见花丛中有几只蝴蝶在玩耍嬉戏,它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了……”有情有景,绘声绘色,有了观察的基础,习作可谓水到渠成,同学们不再愁眉苦脸,左顾右盼。看一看、记一记、说一说、写一写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了观察、习作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开展观察活动。小学生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比较好奇,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经常在班内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例如在班里开展种蒜苗活动,活动当天学生们都兴致勃勃的从家里带来了大蒜以及小盘子、空瓶子、花盆等用具,接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照所教的种蒜苗的方法亲手把剥好的蒜种在了水里、土里,并放在了班内的窗台上。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让学生每天观察,记录蒜苗的变化,蒜苗的生长,还可以画一画,也可以拍照片配文字记录,此项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每天一到校,各小组成员就会迫不及待的跑到窗台旁,伸着脖子仔细的瞧,拿出笔迅速的记,积极性特别高。学生们写道:“今天是种蒜苗的第五天了,我们有了欣喜的发现,大蒜的衣服被撑破了,露出了雪白的肌肤,头顶已经能隐约看到一点绿了,真希望它快快长。”“经过几天的疯长,蒜苗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我用尺子量了量,足足有8厘米高了,虽然不高大,但是很壮实,充满生机。”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课本与课外知识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观察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内心情感,让习作充满真情实感。

二、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小学生智能发展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粗略,条理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结合课文或利用实物,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

1.全方位观察。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时,当学生明白了只有向小燕子那样仔细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这一道理后,随即对学生进行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训练,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西红柿和黄瓜的实物,让学生像小燕子一样仔细观察,找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瞪圆了眼睛认真的看着,小手举得高高的:“西红柿是圆的,黄瓜是细长的。”西红柿是红色的,黄瓜是绿色的。”“西红柿的皮光光的,黄瓜的身上有小刺。”“西红柿是酸的,黄瓜甜丝丝的。”同学们调动各种感官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了观察方法: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还可以用嘴巴尝、鼻子闻,可以看事物的外面,也可以观察事物的里面。

2.按顺序观察。在教学《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时,班里的一位同学把自己家的小白兔带到了教室,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开爱的小家伙。我让学生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先看整体观察小兔子的毛色个头,然后再观察头部、四肢、尾巴的特点,让学生把看到的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说一说。最后,让学生把了解到的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在班里说一说,并让学生按小组上讲台上和小白兔亲密接触一番,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小白兔吃食玩耍时的样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及喜爱之情写下来。有了观察方法的指导,有了直接的感受,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表达了真实情感。

三、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使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于写好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观察自己的亲身经历更为重要。平时教学中我常训练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另外,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如果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学生记下自己观察到的的趣事、有意义的事,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小学生观察作文篇8

一、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语文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大环境中观察、体验,积累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时做到下笔如有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观察,有意识地指导他们把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记下来。这种做法,学生们容易做到,而且觉得有趣。为了调动他们的观察积极性,我经常组织小组交流活动,特意安排小组长把同学们说的新鲜事记下来,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班上交流,推荐出最好的,把它当做当天的新闻,以班报、课前演讲等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后,个个眉开眼笑。有些学生为了收集到比别人更有趣的事,一回到家,就通过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等方法,挖掘有意义的事,渐渐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二、将观察方法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有时会有一部分条理不清,内容一团糟。这是因为教师在活动中没有有意识地渗透观察方法,学生不清楚观察目的、观察任务、观察顺序。因此,在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巧妙地在各环节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

有一次,应学校要求,我组织本班学生参加了“走进敬老院”的活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指出这次观察的重点:留心观察敬老院的建筑设施,用心感受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把你在活动过程中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明确了参观的目的和任务后,他们像记者一样边走边看,边走边问,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活动结束后,好多学生一气呵成,很快交上了作品。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走进敬老院,一座高楼映入我的眼帘,墙上贴着白瓷砖,显得庄重大方。院内专给老人娱乐的器材应有尽有。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无比快乐,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还有的在作文中写道:“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员,一个个比亲人还亲,来回穿梭为老人倒茶、按摩,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这次作文训练完成得这么顺利,主要得益于观察目的和任务的明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作文时就觉得有话可写,写得有声有色。

当然,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之后,教师还需要注意观察的顺序,特别是要注意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及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顺序。比如,观察景物时,可以采用空间顺序,也可以采用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的观察顺序;在人物方面,则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观察;观察物件、动植物等时,可以按事物构成的几个方面去观察;对运动着的事物,应注意运动的全过程、时间的变化;要抓住事物的特点,首先要对事物有个整体认识,突出重点,然后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就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作文时得心应手。我在教学生写《我的家乡》时,先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等写景课文,然后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按什么样的顺序写,让这些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文,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家乡的美景。学生们有的描绘了秋季美丽的田园风光,有的描述了家乡的特产,有的写出了春季百花盛开的场景,再现了家乡的美景。

三、引导学生通过日记巩固观察所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学生只观察而不作记录,许多新鲜事、印象以及场景就会被遗忘,需要用到时再回忆,则会感觉迷迷糊糊、朦朦胧胧,很难做到提笔成文。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每天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及时记下来,他们写作文时就不用愁没有内容可写了。同时,写观察日记,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观察内容进行思考,增强思维能力。学生坚持写日记,写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尽管所记事件是些繁琐小事,语言也并不生动感人,但这些小事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我班的王斌同学有一次看到部分同学在水龙头前玩水,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就写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日记,对同学浪费水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并向学校德育处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实践证明,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语文老师可以经常在班级内开展日记评选活动,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提高作文积极性。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有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了善思考的大脑,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感受生活,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上一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汤敦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