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9 13:41:50

欣赏作文

欣赏作文篇1

欣赏和品评实际上是两码事,但欣赏总要涉及到评论,评论又有助于欣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好割裂而谈。我们这里所论,是从欣赏者接受、反映、评价的过程而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然,有内容美而形式不美的,有形式美而内容不美的,有内容美形式也美的,也有内容形式都不美的。我们所追求的境界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当面对一幅书法作品百看不厌且值得回味时,就说明人的视觉已对客观事物有美的感受。书法有其客观的内容和主观的形式,赏评一幅书法作品,大多是根据作品所给的印象去直观地评说,如果只说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却无从论述,这也是不能称之为欣赏与品评的。那么,到底怎样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呢?

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需要一个步骤,是对书法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审美过程。欣赏与品评书法的内容很多,无外乎点画、用笔、结构、章法、布局、行气、形质、神采、意境、风格、墨法等方面。刚开始,欣赏者面对作品,要保持一定距离,从宏观上得到关于作品的整体印象,这一最初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欣赏者并不都是书法专家,他们对书法的评价很可能会局限在直观上。这样看来,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是很重要的,要让人见到作品就能感到书法作品和谐的外在的形式美,得到愉悦和满足。这种最初的形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否进一步品评的基础。远看以后,欣赏者就要近距离仔细观察探究每一点画、用笔与结体,评价书法作品外在形式的细微之处,再从点画回到章法中。实际上,这种具体分析的进一步深化是再一次地回到直观,而对于第一次的直观来说,是具备了理性分析的抽象直观。

我们对美的欣赏和领略,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也必须从多方面去领悟,并把其与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若欣赏者也是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从专业角度去窥视,采用隔段时间去欣赏品评一次的方法,则会有新的感觉和收获,甚至会同作品显现出的人格化的物质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说与作品的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书者意欲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这时便会传给了欣赏者。这样,作品已不再是与欣赏者对立的东西,而进入了欣赏者的情感世界

书法艺术在我国,在世界上都享有很崇高的声誉,要欣赏和评论古今书法佳作,必须对历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简要的认识。书法以汉字为创作素材,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了不同形态的汉字,众多的书法家又对这些文字进行了不同的艺术创作。这样,则形成了各具风貌的书体和流派,书法作品也就因时代、作者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生命力的百花争艳的书法大观园。如唐楷中欧阳询的险劲,柳公权的劲挺,颜真卿的雄健,虞世南的圆浑,褚遂良的娟秀,都是由于作者本人受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精神的影响,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倾向、美学意识、习书溯源等不同所形成的。换句话说,书法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书写者的气质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点。而欣赏者对书写者习书经历、所学碑帖、审美意趣、创作背景、意图以及社会风尚等有所了解,则能更深入地把握其作品。

当然,要能够真正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达到较高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并非易事。这里面,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众多的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中,重技巧轻理论或重理论轻技巧者仍有很多。有的只会写而不会讲,有的只会讲而不会写。古人的“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之说(善于书写的人不一定是鉴赏行家,善于鉴赏的人又不一定擅长书写)似乎有一定道理。笔者看,二者都要兼顾,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欣赏品评书法,不仅要多看,多分析玩味,还要更多地习书,与书法产生息息相关、脉脉相连的关系,才能对中国书法内在的美有更深的理解。当然,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深浅,还往往取决于他个人的学问及其各方面的素质状况,赏评水平也是随着这些方面的提高而提高的。

在品评一幅书法作品时,由于书法本身的流派风格不同,欣赏者眼光、观点、意识、立场、爱好的不同,对这幅书作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欣赏书法作品,甚至同一件作品,欣赏结果也会不同,这里就不多列举了。而赏评界也有一些不良风气。在书法历史上,有勤一生之学而名不见经传者,有学后一经名人表彰而得书坛之誉者,也有一些人专门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更有为压倒或诋毁他人而大加评论者。这无不和书法的品评有关。现在,书法赏评、书法争鸣、书法批评很多,但是有些人不看作品本身,先看书写者落款、钤印,视其是名人、有地位的人,与自己是一个“路”的人,就阿谀奉承,否则就诋毁轻视,实为庸俗的市侩作风。历史地看,每一位书家基本都是从传统入手,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承上启下,才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个作者的书法作品,尽管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经过书法实践和辛勤的劳动孕育出来的,饱含着作者的甘苦。因此对当今出现的富有新意的作品,我们在欣赏品评时不要轻易否定,应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尊重作者的劳动,体会其甘苦,本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兼顾作者的年龄、地域、性别差异,进行观察、对比、研究,也就能分辨出优劣,给出切合实际的、较中肯的评价。这无论对于书法交流还是书法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欣赏与品评是书法艺术乃至其他艺术中一门深邃的学问。一个人的审美意识、观点、方法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不但要看其内涵本身的美,而且还要寻求之所以这样美的原因。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品评水平,同时,对作品章法的创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内容摘要:赏评一幅书法作品,如果根据作品所给的印象直观地评说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却无从论述,这是不能称之为欣赏与品评的。文章就如何欣赏与品评书法艺术的问题作了初步阐述。

欣赏作文篇2

一直在留意观察着你的表现,我发现你也一直在侧耳聆听着她的回答。当她的答案被老师否定时,你又踊跃地举起了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欣赏一个人作文锦集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欣赏一个人作文锦集一

我与太多的人相遇,在曾经或眼下。可是,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故事,有对事情不同的态度……而你,是我最欣赏的人。

如果说当今是个看颜值的社会,我想,你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样子,很难被人们关注吧。你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大而圆的眼睛似乎是你所有智慧的储存地,但却被厚厚的眼镜盖住了。你整天梳着胡乱的马尾辫,大头大脑的,有时甚至惹人发笑。

要说我欣赏你,可当然不是因为你的一般样貌。我坦白来说,我欣赏你的才思敏捷,欣赏你对学习的态度。

一天英语课堂上,老师在讲习题的过程中向我们提出问题说:“同学们,你们判断一下此刻由‘when’引导的从句是时间状语从句还是其他从句?”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突然鸦雀无声。平日里爱说话的学生安静下来了;平日成绩不错的学生,也把头低下来了;平日里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虑得焦头烂额。

整个班级,只有你举着孤傲的右手。我听见了你同桌小心提醒你的声音,可就是没听到你的回答,也许是在这太安静的情况下,不适宜说话。从你端正的坐姿中,我看出了你的自信,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你的期待。但,老师并没有找你回答,而是找了另一位女生,那个女生结结巴巴地说着自己想出的结果和理由。我在边听她的回答的同时,一直在留意观察着你的表现,我发现你也一直在侧耳聆听着她的回答。当她的答案被老师否定时,你又踊跃地举起了手。老师点了你的名字后,你站起来条理清楚地说出早已在心里准备好的答案,从容不迫。我想,学霸应该都是如此。

你不仅学习拔尖,而且积极参加班级或校园活动,团结同学,有着领导作用。

感谢时光,让我遇见了你,并开始欣赏你;感谢你,激励我开始努力学习,努力完成心中那一份梦想。

你,感染着我;我,欣赏着你!

欣赏一个人作文锦集二

欣赏一个人大都是因为此人的成绩好,相貌佳,才能棒。而我欣赏的这个人没有以上的优点,但他的幽默,宽容和不计较让我佩服。

从后面看,他的身材很大块。宽厚的背,直耸的头发,皮肤黑黑的,走路大步大步的,昂着头,向前走。用一个字形容他,那就是“壮”。

他喜欢历史,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自称自己为“朕”,他把同学都当成自己的“爱卿”。记得一次,语文课代表叫他发作业,他望着课代表说:“你竟敢叫朕去发作业,你的小命是不是不想要了?”语文课代表欲与他对峙下去,见老师正从他身后走了进来,代表不再出声,只是捂着嘴笑。

当他意识到老师的出现时,老师发话了:“荣X,你是朕,那为师是什么呀?”只见荣X面不改色心不跳镇静的说:“您当然是朕的老师了”,转身对课代表“大度”的说:“今儿看在朕的老师在,就屈尊为你发次作业。”全班顿时冷静三秒。随后,爆出一阵的哄堂大笑……

他的幽默不仅局限于开玩笑,他更会用他的幽默去安慰,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班里有个同学平时性格还好,但她一旦生气起来,脸色就会变得让人感到冰冷。一次她与她的`朋友吵起架来,之后,一节课下来,她一直坐在座位上,就不说一句话,动也不动一下,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

荣知道后,坐到她同桌的座位上,低声的说:“呀,我告诉你哦,从前有个剑客,他的人很冷,他的剑很冷,他的眼神也很冷,最后——你知道他怎么样了吗?”正在气头上的她用一记不屑的眼光瞪他。荣不管这么多,自顾自的说到:“我告诉你,他呀,最后冷死了“。“你看你,人冷,眼冷,表情冷,就差一把剑了,你也想把自己冷死吗?”我们强忍着笑盯着那位生气的同学的面色,幽默的话语,加上在几个女生的挠痒攻势配合,生气的同学终于招架不住了,脸色阴转晴了。

荣以他的幽默好口才,和热心,大度赢得自己的好人缘,我非常的欣赏他!

欣赏一个人作文锦集三

我之所以欣赏他,是,因为他,帮我找到满满的自信,脱离“独行侠”称号。

他是班上一位男生。物理成绩总位居最高位。

他的外貌并不咋样,没有学习成绩那么出众。引人注目就是他的脑袋特别的圆。那应该是聪明智慧的象征。

他的性格很友善,表面不太合群,骨子里是个极有爱心的人。常常帮助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难题。

他跑起步来极快,可所谓健步如飞,真令我大吃一惊!他总爱呆一边默默无闻的做自己的事。凑近一看,画面充满激情,那才叫惊天动地!让我感慨万千!这就是我欣赏的,我心目中很完美的一个同学!

我跟他关系“十分密切”,是从一次美术课时开始的。我跟他在画一些恐龙机甲装备等等。由于天真时代已去,又加上对生活毫无情趣,所以很难下笔。

而他呢,很自信,有思想有自信的他,胸有成竹地嗖嗖地画着,人物的惟妙惟肖,机甲车的精密线条,都让人叹为观止。

这时,我感到十分惊奇,请教他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妙的构思与笔法,他给我讲了一些画画的技巧,并且,他讲了一些关于对生活的事,比如教我一些对人生充满信心,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唯有想象,才能完美自己等等。

这时,我愣住了,觉得自己太无知了。从那以后,因为他,我为对生活充满信心,有了许多想象力,我喜欢他那懂于思考,善于观察的性格,也新欢他那关爱同学、帮助同学的好品质。

还有一次,是上劳技课时,他想把一些影像给老师,我说这样的话,其他同学看到我们恶心的表现,会被他们笑的!而他却说,事情,并没有想得那么恶心,俗话说得好,不是你想不到,而是你做不到,他这句话震撼了我,我感到,他是一个敢于做事,十分勇敢的同学。

困难时的一个援手,失望时的一个鼓励,他是一个敢于做事、懂得思考、善于观察的同学。你说,这样好的同学怎能不让人欣赏呢?

欣赏一个人作文锦集四

范彦希是我所欣赏的人。

你是我的同桌,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无论是历奇活动的初遇还是今天,你的外表都是冷冰冰的,令人敬而远之,觉得你不好相处。其实啊,你只是外表高冷,你有着一颗炽热的心。

你成绩很好,特长也多,长得还漂亮,但是你从来不骄傲。我在你身边,有时很羡慕,有时很佩服,有时还有点自卑。你那么优秀,像发着光一样,我在你身旁显得渺小……可是你从来没有嘲笑过我成绩不好,还在我考好时表达真诚的赞美。放学后我们一起写作业,你会直接地指出我的错误,也会耐心地替我讲解。现在,我身为范彦希大学霸的同桌和朋友,我感到很幸运。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话,我觉得“真诚”最合适了。你对人坦诚相待,实事求是。作业从来都按时完成,也从来没有说过谎(除了开玩笑)。以我举例,常常会为了避免尴尬而说一些不真实的话,比如,明明分数很低却对别人说一个稍高一点的分数,明明觉得自己这次考得挺好还偏偏要说自己很差。虽然这都不是恶意的谎言,可每每想起都会有些愧疚感。而你,从不这样随波逐流。是什么就说什么,不说违心的话。这是我佩服你的原因之一。

身为你的同桌,你常常都是无声的警钟。数学课有时走神,瞥见你认真的侧脸,我就会又打起精神;手写酸了,开始“龙飞凤舞”了,看见你整洁的字迹,我就会把字写好;写作业想偷懒,想起你每个认真的作业,我就会收起自己龌龊的想法……我其实向来都不是一个勤快,自觉的人。可是有你的存在,我就会对自己说“看!学霸是这样做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每一个优秀的成绩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你,无疑是我身边最好的榜样。

你奔赴前程,我紧紧相随。我会继续向你学习,我们一起变得更好!

欣赏作文篇3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起促进作用,而有的起误导作用;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可以影响鉴赏者,有的能陶冶情操,而有的则腐蚀心灵。因此进一步地认识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对于培养提高鉴赏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发掘人的潜在的创造力,以及发展繁荣文学创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文学欣赏的主体条件对文学创作的再创造

所谓的文学欣赏,是根据读者的审美标准,在以对文学作品有所理解的前提下,对作品引发的想像、联想,对作品产生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思维和再创造等一系列心理机制形成的审美过程,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目的在于对作品的可读性与趣味性的追求。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期待,这种期待客观存在于读者的思维意识之中,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体现出来,唤醒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使之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出现某种阅读的期待。

其次,鉴赏者要对形象有具体感受,并通过形象与作者进行交流。

三是意蕴体味,是读者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探寻作品蕴含的深厚意味,获得思想营养。

四是对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情态度,审美获得满足。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这看似不相干的两个环节,实际是密切统一在整个文学系统活动中的。在文学欣赏过程中,当读者面对文学作品,如同和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形象的理解,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了人际的沟通,读者不自觉地接受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或者意蕴,把自己审美观点呈现出来,这样才可以说文学的社会效果实现了。由此,文学实际上是一个以创作为中心的系统,生活、作家、作品、读者是其相互关联的的四个要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只有经过作家的文学创作才能有作品的诞生;作品必须经过读者的文学欣赏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实现对生活的反作用。

2文学创作的文本质量影响文学欣赏的阅读体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不能凭空产生,必须首先是对文学创作文本即语言文字的字面含义和更深层次意旨的理解过程。在欣赏过程中,鉴赏主体首先接触到的不是可以直观的形象,而是写作者表达其意蕴指向努力“堆砌”的语言符号,鉴赏者必须经过把文字转换成可以感受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这个转化并不是写作者的意志可以决定的,而是依赖于鉴赏者的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学都会产生预期的鉴赏效果。当然,文学欣赏的发生与否的先决条件是文学作品的质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写作者不断寻求最贴切、最恰当的语言文字来塑造具体感性的、引人入胜的、鲜明的文学形象,表达自己的旨趣,鉴赏者也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和情感体验,文学创作的社会作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社会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文学形象的认同程度。认同程度越高,读者会进入作品中的人生体验状态,或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生体验的参照,进入一种对现实人生体验的解构状态。例如,阅读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人们通常通过面对邪恶势力神通广大、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实现人们理想中正义力量的胜利,从而体现人类灵魂深处对善的认同,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3文学欣赏推动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

正如前面所说,文学欣赏是对文学创作的再创造,实质上是读者通过文学作品创造的人生意象的参照,解构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自身独特的审美满足。读者的阅读意识并不是一张白纸,在阅读前,读者的不同人生经验、文化水平、审美意识决定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亦不同。当然这种文学欣赏的再创造,有的是自觉的,而大部分读者则是不自觉的。

无论鉴赏者的再创造自觉与否,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会缺少对作品问世后应该出现的读者的考虑,文学创作的动机、题材、思想内涵都会受到作者预设的“隐含的读者”的影响。也就是说,广大读者的欣赏实践是检验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作者的文学创作不能不认真考虑读者的欣赏要求、欣赏趣味、欣赏习惯和社会效果。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优秀的文学创作总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审美愿望,也就是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一些格调不高的创作虽然一定时期或范围内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却最终通不过历史的考验。

4结语

欣赏作文篇4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关系

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53-01

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二者的关系

文学欣赏不是文学阅读。所谓的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即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制的活跃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欣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在接受作品过程中,对形象有具体感受,并通过形象与作者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二是通过这种交流,正确领略作品的意蕴,获得思想营养。三是通过这种交流,对作品形成一定的感情态度,即对作品描绘的人或事,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满足。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似乎是互不相干的事,文学欣赏是读者的事,文学创作是作者的事,其实它们是文学活动这个系统中的两个环节,密切联系的。在文学鉴赏过程中,当读者面对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感情随着作品的展开波澜起伏,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读者又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作品所讲的道理,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这个时候,才可以说文学的社会作用实现了。从文学的这一中介作用看到,文学实际上是一个以创作为中心的流动的活动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生活、作家、作品、读者是相互关联的的四个要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源泉只有经过作家的反映才能创造出作品;而作品必须经过读者的欣赏才能进而实现生活的反作用。

二、文学创作的质量影响文学欣赏的产生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的接受活动,只有在鉴赏客体的形象刺激鉴赏主体的感觉、知觉器官时,鉴赏主体的一系列相关的心理机制才能被调动起来,文学鉴赏才能完成。而在文学鉴赏中,不同于其它艺术鉴赏的重要特征是,鉴赏主体首先接触到的不是可以直观的形象,而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主体必须把那些文字符号转换成活生生的可以感受的艺术形象。所以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得到读者的欣赏。文学欣赏的发生取决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具体地说,就是具体感性的、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具有审美特质的文学形象。没有这样艺术形象,文学鉴赏活动就很难发生。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同样的道理,只有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唤醒人的文学感觉,才能昌盛文学鉴赏。那些肤浅的文学作品,辞藻用得再好,文采再美,如果它不能把读者带到特定的艺术境界之中,不能打动读者的感情并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不能凭借艺术形象、艺术典型的具体可感性,不能凭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强烈感染力,不能去吸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欣赏欲望,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会成为文学鉴赏的对象。

文学欣赏是富于感情的精神活动,它由欣赏对象引起,又受欣赏对象制约。如果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是欣欣向荣的,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积极向上的,那么欣赏者所受到的感染和影响也会同作品的思想内容大体一致;反之,如果文艺作品表现的生活是萧条冷落、凋敝破败的,而蕴藏的思想感情是孤寂消沉的,那么欣赏者由此激发起来的情调也往往是低沉落寞的其次,文学创作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读者在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另外,文学对人的影响进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文学都会立刻产生社会作用,也不是所有的文学都会产生预期的社会作用。

三、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无论自觉与否,作家在创作时心目中总是有鉴赏者的要求和希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大读者的欣赏实践也是检验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就不能不认真考虑群众的欣赏要求、欣赏趣味、欣赏习惯和社会效果。否则,就等于决心不让人们去欣赏他的作品了。从文学发展的历史看,任何一种进步的文学创作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需要,与人民大众的愿望相适应。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这样,文学鉴赏对文学创作的推动就是必然的了。在文学活动系统中,读者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文学鉴赏中形成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经由文学批评家的分析、鉴别、集中、深化之后,反馈到作家那里,使作家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找到了新的创作的生成点。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就像生产和消费一样,两者互为条件、互相影响。所以,要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以陶冶欣赏者的情操;同时也要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以促进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欣赏作文篇5

关键词:欣赏式 作文教学 阅读 习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40-02

作者简介:葛慧琼(1973―),女,浙江象山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象山县新港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如今的中学作文教学已经走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学生谈作文色变,老师说起作文唉声叹气,看着一个个学子面对数理化孜孜不倦,语文教师只能仰天长叹:给我一支魔法杖吧!笔者觉得,欣赏式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的“魔法杖”,它是建立在大量欣赏式阅读、欣赏式评价基础上的有效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一、欣赏优秀作品,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前提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中学生虽然阅读了大量作品,可是在作文上仍然收效甚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观和一定的审美感,阅读时不能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作品、欣赏作品,所以不能享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审美快乐,更谈不上有助于作文的任何积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带领学生审视艺术创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独立的审美观,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好文章” “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才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一)欣赏语言,在欣赏中领会创作手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阅读文学作品,例如中外古典名著、优秀期刊报纸,选择其中精要、精彩的部分,如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进行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

比如,笔者带领学生欣赏朱自清的《冬天》,通过对一系列动词的仔细推敲,对三处细节的仔细品味,使学生领略了细节描写与动词刻画的魅力所在。

《冬天》一文的出彩之处就是它的三个生活场景描写。第一个是描写父亲为孩子夹豆腐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留恋。你看,“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在这个细节里,父亲显得那么笨拙又那么可敬,我们从中体会到父亲浓浓的爱意。第二个生活场景写与朋友的交游之乐,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往往都不是如胶似漆的,你看,“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多么平和,多么温馨。第三个场景回忆一家人住在台州时的情形,其中有甜蜜的爱情,有圣洁的亲情,你看母子三人等着“一家之主”时的镜头:“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这好像一个特写镜头,多么温馨,多么甜蜜。也许,只有在季节的冬天或者人生的冬天,我们才会感到情谊的深挚。

欣赏的作品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情操高雅了,他们对阅读的要求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会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作品,用多情的心灵去感悟作品,这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长大了。

(二)表演故事,在表演中享受审美乐趣

故事是学生们所喜爱的,演故事的过程是发展语言的过程,它真正实现了文学性、实用性、审美需求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则故事或者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是自己的原创作品,通过想象与模仿,把它惟妙惟肖地讲出来或者像电影一样地演出来。其他学生作为观众与评委,做出自己的评价。点评的要求是:说美感,提建议。

学生喜欢的故事很多,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经典小说,《茶馆》《哈姆雷特》等经典话剧。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语言创造与发展的过程;每一次表演,就是心灵与智慧成长的过程;每一次评价,就是体验成功、获取经验的过程。

首先,这些活动让学生有了共同的讨论话题,故事的内容、人物形象的突出刻画、令人发笑的对话等,都会成为学生下次习作的模仿对象。其次,每天的上台演故事督促了学生课下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语言研究的主动性。因为只有读得多了,才会选出能吸引同学们的故事;研究透了,才能表演得出神入化,才会成为同学们公认的“天王”。最后,上台演故事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的训练,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再懒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日久天长,创作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对写作欲罢不能。

二、欣赏学生习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从班级的基础出发,敞开心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写作自信心,促使他们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每个学生的文章,只要是认真写的,都有可取之处。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仅仅是一个准确词语的使用,一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甚至是一种想象,都是值得教师肯定的。学生得到教师的欣赏,在内心深处会重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从而增加自信,产生创作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欣赏态度,是学生创作兴趣产生的关键。

(一)善用评语,表示欣赏,激发兴趣

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指导作用,要倾注自己的“爱心”。

如有充满关爱的:“你这次的作文,让我看到了温婉似水的你原来是如此坚韧不拔,我想,凭着这份执着,你定能收获彩虹。不过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你愿意与老师讨论讨论吗?”这样的评语在传递一个信息──你在关心着这颗小小的心灵。如一个幽默的学生写他野炊的经过,你不妨夸张地来一句“哎,你真是太会写了,都让我误以为是要做‘满汉全席’呢!”

学生读了这些评语,怎能不一遍又一遍地读啊看啊,在会心的微笑中受到启迪,在成功的陶醉中鼓起希望,从而受益无穷呢?

(二)巧立名目,彰显“亮点”,增强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只要经历一次成功的体验,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以“低标准”来评价学生,学生在习作中有创意的一个标点、一个好词、一句佳话都可即时给予热情的赞扬。同时在评价中不妨“巧立名目”,设立“精彩开头奖”“绝妙结尾奖”“精华细节奖”“精巧构思奖”“认真抒发奖”“茅盾创新奖”……

我们可以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句子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大声朗读句子和小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齐声朗读着他写的句子和他自己的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学生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有羡慕和期待,而每一份羡慕和期待,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了一粒“我要写出精彩”的种子,这个种子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欣赏作文篇6

当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的,而改写不失为将欣赏活动外化的有效途径。改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白话文改写成现代文、古典诗歌改成现代诗歌,小说改编成剧本,诗歌改写成散文、小说……改写不是对原作的翻译或简单的扩充、简略,而是对原作的丰富和再创造。从美学角度来看,改写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依照意象的再创造,它使欣赏文学作品中美成为一种情感体验。它要求学生将自我感悟、自身共鸣乃至自我创见融入作品,得其神韵,再造神奇。改写可以展示对原作的自我感悟。以诗歌为例,诗歌是含蓄凝练的艺术。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最典型而有最简约的形象中。正因为如此,让学生体会诗歌中那微妙的意境也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分析诗歌时,教师往往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学生心有所悟,但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传达,从形象到表述形象,从虚到实,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换成形象到再现形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用自己感悟的形象来再现原作中的形象的神韵,从虚到虚,虽不可言传却可意会。

比如将《长亭送别》中“一煞”改写成现代诗歌。要求: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尽量用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觉表现离别之情。原作: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有学生是这样改写的:远去了/你怎么忍心让我苦苦思念/连送别都隔着青山/就像我们的艰难的爱情/偏偏生存在悬殊的院墙/疏林/却不能再挽留一会夕阳/或许/你也如我一样的迟疑/旁人怎么知道/我们的害羞与执着/是淡烟与暮霭的融和/他走了/连呼吸也变的安静/夕阳下的古道竟没有人说话/只剩得这听不得马嘶/慢慢行吧/这里有他踏过的痕迹。这样的改写,既保留了原作的诗韵,再现了原作的意象,又结合了作者自己的审美情感,可以说,这样的改写完全体现了原作的审美意境,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水平也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改写可以实现与原作的自我共鸣。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鉴赏主体对鉴赏客体的理解也会不相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偏爱的作品,几乎每个人都会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不同角度去感悟同一部作品,学生也会在作品中汲取与自己情感相通的共鸣,和作者一起发千古之幽情。从这一点讲,学生就不可能对作品有相同的见解,当他们想各抒己见,却没有那么多课堂时间的时候,改写就当仁不让地发挥它的作用了例如:改写《山居秋暝》,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摹写自己心中的“空、静”境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示例: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间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遥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皆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学生在改写中合理想象了景物、人物,摹写了采莲女子、捕鱼汉子恬然自适的生活状态,这是王维与学生在隐居这一事件上的共鸣,尽管他们各自的原因并不一致:学生是“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王维是因为“悟禅”。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只能分析作者的心境,而不能对学生欣赏作品而产生的共鸣做出唯一评价,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阅历,他为己用,将对他人作品的欣赏融为自身观照,并通过改写展现这种自我观照。

改写可以表现对原作的自我创造。文学欣赏的最大成就在于再创造,就如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一样,文学欣赏亦可以源于作品又脱离作品。记得2002年高考某考生作品《谏屈原书》,借用屈原之口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弊端,获得众考官的击节叫好,将满分收入囊中。因此学生对作品的再创造可以用现代生活诠释古人行为,可以用旁征博引点化同一意象,也可以用人类的共性点评他人的个性。

欣赏作文篇7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各方面能力都相应提高,尤其是语言方面,无论在倾听、理解还是表达、交流方面都比在家更加积极投入,更愿意表达个人主见。下面我就谈谈进行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兴趣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丰富的文学活动,是幼儿关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点

平时,我们除了进行语言教学计划中的一些文学活动之外,我园还安排专门的视听时间,每天午睡前倾听20分钟,每周下午有一次30分钟的视听文学欣赏活动,幼儿每周会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图书和动画片,与自己的伙伴一起分享其中的快乐。下午的欣赏活动,我们会根据诗歌、散文的氛围配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实物背景图,使幼儿在美声美色中理解文学作品,并自发地朗诵,甚至仿编、创编。比如,在一次诗歌《春天》的欣赏会中,孩子们伴着悠扬的钢琴曲,自然而然地做起各种动作,并产生丰富的想象,最后大家一起酝酿出了新的诗歌“春天是一本温柔的书,白云悠悠飘,阳光柔柔照,春风轻轻吹,春雨悄悄落。”孩子们边自豪地念着自己编的美句,边享受着这小小的成就感,不亦悦乎。

“童星剧场”每次总让小朋友们着实过一把“瘾”,这个活动的目的旨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激发其主动寻求、接近童话读物,并渐渐热爱上它。在“演童话庆元旦”活动的那段日子,各个剧组都积极筹备,演员们忙得不亦乐乎,表演时虽欠精致但足够精彩。其中,一个二人组表演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虽然演员最少,但台词温馨、动人,表演稚趣,深深吸引了大家。后来,我常常听到班上的孩子们模仿故事里的对话:“ 明明,你这几天没来,知道我有多想你吗?”另一个很配合地说:“是吗?这我可猜不着呀!” “嗯――从你家到幼儿园,再回来――这么想!”

我们班级还定期开展“故事大王PK赛”,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活动。从主持人到评委都是由幼儿担当,每次参加角逐的选手都是由各小组事先自选产生。他们能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与知识,说出并坚持自己特有的看法与观点,这样,孩子今后更愿意主动接近文学作品,更乐意参与一些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比如,在前不久的一次PK中,有两名选手讲的故事相同,都讲《两只笨狗熊》,而且讲得都不错,但比赛规则是只能有一个冠军,大家都很为难,这时一位评委就站起来建议“干脆,你俩接着往下编,看谁讲得好!”孩子们立刻拍手支持,我也在心里悄悄为这位聪明大胆的小评委叫好。

二、巧妙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的添加剂

1.创设阅读区域,提供图画精美有趣的幼儿文学读物

班班有图书角也是我们幼儿园提出的要求,但要想让幼儿投入其中,这就与我们提供的读物大有关系。除了常规书外,我们专门挑选了一些比较幽默荒诞的、有创意的图画书,如梅子涵教授推荐的《雅诺什图画书系列》和《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孩子们每每捧起它们读着读着就哈哈大笑起来,正如梅教授说的那样“像这样的哲学和深度,写到给很小的小孩听讲和阅读的故事里,并且让它们开怀大笑爱不释手,是怎样的智慧和艺术!”

2.开辟视听区,让幼儿在自娱自乐中亲近幼儿文学作品

我们提供VCD光碟和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在晨间、放学前活动时自己选择享受。我们一般准备讲述语速较慢的文学作品磁带及画面变换速度稍慢、动画形象体现特征又相对简单、叙述较为平缓的童话故事光碟。

3.墙面布置结合文学作品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萌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比如让幼儿为一些作品匹配相应的图画、手工作品,把它们布置在主题墙,根据年龄特征配上相应的汉字,并达到图文并茂。幼儿置身情境中,必然驻足流连。比如,在春意盎然之时,唐诗《春晓》、《咏柳》的大字卡便跃然壁上,幼儿编上柳条、绘上花儿、添上鸟儿,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个个都能随口吟上两句。

三、积极的鼓励支持,是幼儿投入欣赏文学作品的兴奋剂

在幼儿园,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对于孩子来说,则能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上有几个孩子看似羞于表达、不自信,而在私下交流中,发现他们是含而不露,于是,我让他们从家里选择几本好书带到班级与大家分享,并带领他们组织了一个“童话沙龙”,在宽松的气氛中,鼓励其大方自如地讲述、交流各自的“童话宝典”,这样不仅使其自信心倍增,并且带动了其他幼儿的加入,原本内向的孩子开始逐步变得大方起来。

四、温馨的亲子共读,是幼儿爱上欣赏文学作品的催化剂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已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知道创设环境和营造气氛,也注意言传身教带头阅读。但我们大力倡导的“亲子共读”往往被忽视。“亲子共读”应成为“共享悦读”,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并享受其中的快乐。那么什么样的读物才能达到如此双赢的境界呢,答案就是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因此,作为教师就有义务利用校信通、家长会各种渠道向家长推荐优秀的作品,让书香伴随着孩子成长。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是儿童精神生命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形式多样化,以其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孩子们从中体味到文学独有的无限乐趣,并且终身难忘、终生受益。

欣赏作文篇8

春天万物发芽,小草发出了油嫩嫩的芽,花丛上长出了一颗颗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小溪又开始欢乐的歌唱,到处都出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万物的色彩为春披上了一件华丽丽的礼服。

夏天骄阳似火,但是冲一个凉水澡却是极为舒服的。夏天是孩子的乐园,可以尽情的玩乐、嬉戏。夏天也同样为人们带来了一个欢乐的暑假,让人们品尝了西瓜的甘甜。

冬天是银装素裹的世界,给群山披上了一丛薄薄的纱,加上雾气的围绕,更显出了冬天的一种朦胧美。冬天是孩子们的又一个乐园,所有的玩具都可以就地取材,因为满地都是雪呢!

秋天,难道仅仅只为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吗?不,我不这样认为。秋天为人们带来了灵感,像一阵凉爽的风整理着我的秋天忆录。在我写作文没有灵感时,望着窗外飘零的枫叶,不得不说,真的很美,一时间竟就这么来了灵感。在做题时,遇到难题,我习惯性的往窗外观看,一片又一片的树叶飘飘洒洒落下来,像蚕儿在吐丝织布一样,而那一匹匹布,像是题中的图,指引着我找到做题的思路。秋天是金黄色的,那是热情似火的代表,从中我却读出了一丝寂寞的味道。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枫叶满天的树下,享受着这一瞬间雕刻的静谧时光,只能用安静美好来形容。我更喜欢秋风吹在脸上的感觉,痒痒的,却很舒服,我大概既享受这种感觉吧!

我喜欢一个人,但是我不希望秋天也和我一样孤独,因为我希望别人也可以从秋中获得新的感受,和我一样喜爱并且欣赏秋天。

上一篇:再见再也不见范文 下一篇:记叙文结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