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10-27 15:26:41

冬天的诗句

冬天的诗句篇1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3、《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4、《江雪》,唐代枊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代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冬至夜怀湘灵》,唐代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8、《子夜冬歌》,唐代崔国辅。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9、《塞下曲》,唐代卢纶。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冬夕》,唐代岑参。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冬天的诗句篇2

赵员外

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相对于小说、戏剧、散文来说具有较突出的独特性,它高度概括生活,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分行排列,凝语言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由于诗歌写作的特殊性,普通的习作者对于诗歌的构思特点、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人视诗歌写作为难事,甚至产生惧怕心理。

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对指导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探索出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就是巧用比喻句。方法是课堂上布置一个主题,先让学生围绕着该主题写一句比喻句,然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诗歌构思规则扩展成一首抒情短诗。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形象,从而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构思的方式有许多种,而作为写作入们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恰当的诗句,找准诗歌抒发的意象,诗歌创作常常是从捕捉“意象”入手,围绕着“意象”的安排和经营完成全过程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有了意象,诗歌构思也就有了骨架,诗歌才可以依此进行展开,或深入开掘意象的意蕴,或层层递进诗句的外延,或反复咏唱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诗歌作者有一个想法(即获得诗歌的主题思想)后,必须借助物象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呈现出来。

而意象是通过比喻完成的,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人们使用比喻的原因之一是比喻以较少的言词表达了较多的内容。(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常常用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而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就具有意象的某种相似的特点,找到了比喻句就很容易引发意象的生发,因此韦勒克和沃伦又称之为“比喻性的意象”。(2)

所以,意象如果不通过一种以抽象的感觉相似性为基础的比喻作用,难以投射到诗境界的层次。构思过程中诗歌意象比较是难以恰如其分地生发的,这就需要借助比喻句进入诗歌的想象天地。

我们试着来分析两首诗歌,看看比喻在诗歌构思上奇妙的作用。

第一首是比如汪国真的诗歌《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诗篇其实就是运用一个排比句,按照反复的抒情方式安排段落,简单的构思和布局却带来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再如艾青的诗歌《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冬天的池沼》这首诗写得深沉悲凉。诗人面对冬天的池沼,内心深处在焦灼地期待着,期待着这种景象的改变。全诗采用一种比喻的写法,以生动传神的比喻,来刻划“冬天的池沼”的形象。这四组比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也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首诗的构思。

运用比喻句巧妙进行诗歌构思的方式,可以运用到诗歌写作的课堂训练中。比如,笔者给了学生“爱”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写了不少比喻句。

(一)爱如转角的你总会不期而遇;(二)爱如璀璨的宝石总会让你怦然心动。

笔者根据这两个比喻句扩展诗歌:

爱/在转角/不期而遇//有一颗宝石/璀璨在/你和我的梦里。

又如:(三)爱如冬日里的阳光,能将所有的冰雪融化。

笔者扩展成诗歌:

给我一缕阳光/融化/你冰雪的目光//在冬日里/温暖/漫长的等待。

又如:(四)你是黑夜里照亮我前行的灯火,让我恐惧的心趋于平静,让我有勇气穿过黑夜。

笔者扩展成诗歌:

你举着灯火/照亮我前行/在黑夜里/我恐惧的心趋于平静/感谢你啊,举火的爱人/就在这一刻/我充满勇气/穿过未知的黎明。

又如:(五)爱像一杯酒,越久越醇

这个比喻句比较老套,但也可以扩展成一首不错的短诗:

放置一杯酒/沉淀/365个日夜/苦酿/那一度香醇。

又如:(六)爱似一双眼睛,用温柔的目光凝视着你

笔者扩展成诗歌:

凝视你的双眸/你的温柔/一寸一寸融化/我的卑微。

又如一个排比句:(七)爱就像一杯咖啡,苦涩又甜蜜;爱如一捧清泉,哺育时代佳人;爱就像阿尔卑斯山融化的水。

笔者扩展成诗歌:

我和你喝一杯咖啡/让心飞越阿尔卑斯之巅/在心灵的那片荒漠/捧一泓清泉/浇灌彼此的饥渴。

以上几句比喻句,也可以运用反复的手法,合成一首诗歌:

送你一缕阳光/在冬日/温暖你的寂寞//送你一捧清泉/在干枯竭的季节/温润你的芬芳//送你一眸刚强/在你失去勇气的时候/去收割属你的/甘甜。

又如:(八)爱是阳光中的一棵树。

笔者扩展成诗歌:

站在阳光里/如一棵树/你的爱如潮水/涌来/在你的汪洋中/容纳所有//一树绿叶/渐趋深红。

又如:(九)爱是孤岛上的一盏明灯。

笔者扩展成诗歌:

潮起潮落/点一盏明灯/在你的孤岛/照亮浪花的足迹/路的尽头/是你的目光/凝眸一瞥/我用一生阅读。

又如:(十)爱在心中不平凡老去。

笔者扩展成诗歌:

爱/在心中/在平凡与不平凡之间/在信与不信之间/在痛苦与快乐之间/……./老去/重逢//爱在心中。

再如,笔者给了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写了比喻句:

(十一)生活如一面镜子照亮苦和涩。(十二)生活是一味调味剂,充满苦和涩。

笔者扩展成诗歌:

竖起一面镜子/在路的那一头/照着你/蹒跚的脚步//倒一些调味剂/在你的菜肴中/增添苦和涩的滋味//让香甜更香甜/让美满更溢满。

总之,这种方法容易化复杂为简单,使多变的诗歌构思方式变得有迹可循,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逐步窥得诗歌写作的门径。尤其适合学生课堂训练写作。甚至开发儿童诗歌写作等类似的校本课程。

当然,在扩展诗句的过程中,要符合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语言首先是分行分行是意义的需要,是情感韵律节奏的变化,同时语言内涵富有弹性,富有言外之意的张力和跳跃感。

【注释】

(1)【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小菊,周宪译,1987

冬天的诗句篇3

低年级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书面表达。教学中,如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儿童写话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利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学写诗歌亦是如此,他们需要优秀的童诗做拐杖,从中汲取“写”的形式、方法和视角,在“仿”中,他们习得语言图式,摸索童诗写作的路径,感悟独特写作视角带来的新奇。仿写童诗,满足了儿童对认识世界的表达需求,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话语表现体验。

一、仿童诗的基本句式

很多经典的童诗,从形式排列看,是一行一行的,但是,把它连起来,是一句完整的富有童趣和诗意的话语,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经典句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是《四季》。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自然、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时,教师不必多讲,只须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儿童就能自己发现:每一节诗歌写了一个季节;每一节诗歌句式都基本相同,都是“谁怎么样,他对谁说或他怎么说,他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草芽说他是春天,荷叶说他是夏天,谷穗说他是秋天,雪人说他是冬天呢?”再次诵读,再次发现:诗歌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他又会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学生开启生活经验之门,再让学生学着课文中诗歌的基本句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把学生仿写的诗句串烧一下,又是一首首新的《四季》。

柳枝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小鱼说:“我是夏天。”

黄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北风呼呼,他对大树说:“我就是冬天。”

桃花粉粉,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蝉儿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枫叶红红,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腊梅黄黄,他对人们说:“我就是冬天。”

儿童在仿写中,不但习得了书面语言的基本句式,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写话的兴趣被诱发了,一句句活泼泼的充满儿童气息的语言,就像泉眼里的泡泡,不断地涌出来、涌出来。

二、仿童诗的语言结构

儿童诗虽然短小、简练,却也有自己的结构章法:有的层层渲染,引人入境;有的首尾照应,引发共鸣;有的循环往复,趣味盎然……多样化的诗歌语言结构,为儿童搭建起一座座具有魔力的语言宫殿,吸引着他们去探秘、解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首篇课文是《柳树醒了》,题目就散发出浓浓的诗意。这首儿童诗,恰似从一个好奇孩童的视角,在窥探柳树醒了的前后变化,语言结构颇具特色: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春风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啊,飞了。

柳树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柳树醒了》把“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这四个柳树在春天变化的主要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描摹出来,诗歌弥漫着逗人的童趣。儿童读这样的童诗,就如沉醉在美妙的音乐里,欢快而愉悦,仿佛能看到文字从纸上蹦着跳着走出来。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如果能像课文那样一步一步讲清楚它的变化那就更了不起了!”把儿童的语言表达指向语言结构的迁移运用。

事实证明,儿童的诗情诗意足以让教师自豪。

小芽醒了

春雷跟种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种子呀,发芽了。

春雨给小芽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芽芽呀,长高了。

春风给小芽梳头了,梳着梳着,小芽上的子叶呀,掉了。

春燕跟小芽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芽啊,长出绿叶了。

(胡宇翔)

胡宇翔小朋友的诗歌编写非常有逻辑,看得出,他平时很善于观察自然,把种子发芽、长高、掉子叶、长绿叶的过程清晰地记在脑海里,所以,写话要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提取运用。

而郑馨蕊小朋友对冬天的梅花感触特别深,换一个视角,写得也很有韵味。

梅花开了

冬风跟梅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梅花呀,醒了。

冬雨给梅花洗澡了,洗着洗着,梅花哟,开了。

冬雪帮梅花染发了,染着染着,梅花哟,白了。

梅花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强壮了……

(郑馨蕊)

童诗仿写,让儿童和生活贴得更近了。简短有趣的儿童诗仿写,让他们在“诗兴大发”的过程中,感受到仿写诗歌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仿童诗的独特视角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优秀的儿童诗,读着会有眼前灿然一亮的感觉,仿佛那些语句是你寻寻觅觅了很久,而今突然跳到眼前,令人欣喜万分。这种独特的视角某种程度上就是儿童的视角,这样的审美就是儿童的审美。就如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在《奇怪的事》中所写: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乌云里落下的雨,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吃的是绿色的桑叶,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在成人眼中熟视无睹、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儿童眼里,却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不可思议!当儿童用清澈的目光抚摸世界的时候,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心灵与事物对话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进了迷人的诗境中,亦真亦幻,情思在瞬间“陌生化”,缤纷的诗意就会恣情洋溢。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圆圆的蛋里,怎么会爬出长长的小蛇?

我奇怪得不得了,明明没有脖子的向日葵,怎么会自己扭转方向?

我奇怪得不得了,没有人告诉太阳时间,他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独特的视角,美妙的想象,儿童会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当他们的童真童趣倾泻于笔尖时,一行行清新的小诗便诞生了。

冬天的诗句篇4

1.下列各项中的词语书写和黑体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外(fèn) (sāo)

B.折腰(zhē) 妖娆(ráo)

C.今朝(zhāo) 一代天娇(jiāo)

D.逊色(sùn) 成吉思汗(hán)

2.下列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河上下(黄河) 原驰蜡象(奔跑)

B.须晴日(等到) 折腰(折断腰)

C.略输文采(差、失) 稍逊(差、失)

D.俱往矣(都) 分外(特别)

3.根据要求填写相关语句。

(1)词中描写静景的句子是: ,

;化静为动写景的句子是:

, ;描绘想象中美景的句子是: , , 。

(2)由写景引出议论的诗句是:

;体现主旨的诗句是:

, 。

4.雪是名著中经常描写的对象。请你阅读选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选段一:A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

选段二:B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

语段精练

5.阅读《沁园春 雪》下阕,回答问题。

(1)请你根据下阕的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赏雪景抒爱国豪情

下联:

(2)“江山如此多娇”一句中的“娇”这个词有何妙处?

(3)作者评论古代英雄人物,对具体人物的评价又各有不同,分别用了“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这些词的使用说明了什么?(提示:从对评论对象批评的程度来看,从评论对象的历史功绩来看)

(4)请你说说文中的“风流人物”应具有的才华是什么。

(5)请你写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风流人物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拓展训练

6.阅读《冬云》,回答问题。

冬 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解]这首诗作于1962年12月26日。1962年冬,在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特大灾荒;在国外,极为猖獗。诗中的“虎豹”“熊罴”象征国际上的各种邪恶势力,“梅花”象征以诗人为代表的革命者及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苍蝇”象征经受不住考验的人。

(1)诗歌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刻含义?

(2)诗歌颈联中的“独”用得好,请你简析其有何妙处。

(3)诗歌的尾联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冬天的诗句篇5

冬天是漫长的,每个时间段的冬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写过《立冬》这首诗,字里行间,“小资情调”极为鲜明地显露了出来。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诗仙”李白,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写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冬至是冬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意味着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让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

冬天最冷的节气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最冷的节气在古人笔下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大寒时节的早上,陆大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虽然太阳无光,风大温低,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且这时候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他却没有感到悲凉,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境界的人生旷达啊!宋代诗人文同,虽然名气不怎么大,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掩卷难忘!

提起冬天,人们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词。古诗词中描写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却十分空旷明净。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一开始先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却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提起冬天,还有一种花是绕不过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诗词当中,赞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笔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发着幽香,在冬天里凌寒开放。这首梅花诗,不加雕饰,语句十分朴素自然,虽简短,却很有味道,让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洁。写梅花给人深刻记忆的,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树报春的红梅缀满琼枝,半开香脸,娇态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妆初罢,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渔家傲》,温婉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写得真是令人心醉。

漫长的冬天,人们心中也有很多期待,也许正是这些期待,让人们看到了春天,也感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有人冬天里期待饮酒,你看白居易是多么悠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在小火炉上烫上一壶小酒,和朋友尽情对饮。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在这狭小的房间中,始终有一股炙人的热情温暖着你的心胸。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有人冬天里期待归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雪花飘舞的阴沉黄昏,当思念已久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还有房中那份浑厚的温暖哪!

冬天的诗句篇6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前言】

《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时幻化出的一片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翻译】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赏析】

《春雪》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真正的春*(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冬天的诗句篇7

赏雪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对健康亦大有裨益。雪有四美,美得安静不张扬,美得纯洁有灵气。雪之美,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映辉,明也。

全国各地,赏雪的绝佳处数不胜数,且各有特点。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北山巅,有一美景叫“南山积雪”,在绚丽的阳光照耀下闪着晶莹的银光,乾隆皇帝曾写诗咏道:“芙蓉十二列峰容,最喜寒英缀古松。此景只宜诗想象,留观直待到深冬。”北京的“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每当雪日初晴,座座山峰白雪皑皑,美不胜收。杭州的“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因《白蛇传》的故事而闻名遐迩。在云南大理,洱海与西岸苍山积雪交相辉映,构成“银山玉洱”,在当地的风花雪月四景之中,惟雪景与月景最为引人入胜。台湾终年高温,长夏无冬,但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还可以看到皑皑积雪,著名的“玉山积雪”就是台湾八景之一,因山上常年积雪,故有“玉山”之称。在隆冬季节,一座座银装素裹的山峰,与苍翠的林木相互辉映,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一时间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每当看到飘飘的雪花,总会联想起各种各样的咏雪诗。

咏雪诗中的千古绝唱,当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大风大雪,处处银装素裹,一片晶莹世界;琼枝玉叶,宛如千树怒放的梨花。这一比喻,传神地描绘出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飞动,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富有神韵。

咏雪诗中最俚俗的,当首推唐朝张打油的那首《咏雪》了:“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因为雪大,才有了“江上一笼统”这种大全景式的远景;还有三个特写镜头式的近景:井口成了黑窟窿,黄狗因下雪而成了白的,白狗则因浑身披雪而显得臃肿。此诗虽粗放却准确,虽俚俗却传神,当然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此诗不着一个“雪”字,却尽扣“雪”字,可谓含而不露。民间多以此诗作谜面,可见此诗极具诱人的娱乐性,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咏雪诗中也有极雅致的,如元代吴澄《咏雪》诗的后四句:“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由雪景联想到仙人吹笛、琼花落地,果然雅极美极。

咏雪诗中最有气魄的句子,当数宋人张元的那句“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诗人将漫天飞雪说成是五丁(传说中的五力士)与玉龙在天上决战,雪片则是败鳞残甲,粗犷直率,一下子就突出了满天飞雪的宏大气势。尤其令人赞赏的是,此句经同志“点化”后,立刻变得生机勃勃:“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瞧!在笔下,“败鳞残甲”已“搅得周天寒彻”了,这就突出了“莽莽昆仑”的寒威之烈!而且,即使昆仑如此多雪,共产党人却照样可以“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又是多么高大的形象!

此时,倘若细细品味一些嵌有“雪”字的对联,则更添几分情趣。

相传,宋代文豪坡任杭州知府时,曾到当地一寺院内游玩,并在寺院内的一亭中融雪煮茶,时人便将此亭取名为“东坡煮雪亭”,并撰一上联:“东塔寺东坡亭东坡煮雪,雪瑞年丰。”但一时难续下联。直至数百年之后的清代,西泠印社创办之后,有人以西泠印社构思,才续了下联:“西湖边西泠社西泠观书,书奇画异。”上下联得体工整,妙思巧成,耐人寻味。

宋代文豪坡常与黄山谷作对互娱。一次,两人外出游玩,不知不觉已晚霞满天,黄山谷便借景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坡不甘示弱,随口对出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话音一落,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原来上下联巧在各自嵌入词牌名《满江红》和《普天乐》,且与各自联句融于一体,让人击节称妙。

南宋进士李焘幼年时就能与人吟诗对句。一次,他的私塾老师路过池塘,触景生情吟道:“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跟随的李焘应声答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上联想象奇特,风使水“皱面”,下联对答巧妙,雪让山“白头”,纵观上下联,联语赋予绿水、青山以生命感,新意迭出,令人叫绝。

明代学者王j少年时才学过人。一年冬天,其父见雪过天晴,屋上的积雪融化,即景吟出上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水。”并要王j对出下联。王j不假思索地续了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上下联虽语出自然,却自然中见新意,读来极具情趣。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寻访浙东四位才子,一天路过一凉亭。遇凉亭中的四人谈吐不凡,便聊了起来,其中一位姓高的的才子吟出一上联:“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吟罢,拱手请纪晓岚续对,纪晓岚随即对道:“空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众才子听罢,不禁击掌赞叹,连夸纪学士才华出众。

清代进士王尔烈因家境困难,曾在一寺院打杂糊口。一次,大雪纷飞,积雪深深,王尔烈与几个小和尚乘兴堆了个雪观音,寺内方丈见状,随口吟道:“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并让王尔烈和小和尚们续对,正当小和尚们还在苦思冥想之时,王尔烈已出口不凡地对了下联:“云堆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全联想象奇特,构思奇巧,对仗工妙,不乏谐趣。

冬天的诗句篇8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曹操是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雅爱诗章”“登高必赋”“志深笔长,粳概多气”“颇有悲凉之句”,内容主要是反映汉末的战乱和百姓的苦难,有些作品也歌唱了开明政治和统一天下的理想,充满了积极进取的豪情,《对酒》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他击败中原黄巾军,率兵到洛阳迎汉献帝到许昌后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时,当时的曹操意气风发志满意得,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便提笔描绘了一副理想的太平盛世图景,情不自禁地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蓝图。

诗歌的前五句写诗人痛饮后放歌太平盛世,塑造理想政治中的统治阶级形象:贤能忠良,体恤关怀百姓。“吏不呼门”中的“吏”就是下层官员,本句是写小官不到百姓家里催逼赋税;“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此处代称得力的大臣和高官,这句是说帝王贤明,宰相等高级官员也都是得力辅佐之臣。前五句写出了统治阶级从下到上,是一支亲民而且贤能的队伍,这使百姓安居乐业有了前提和保障。

接下来的九句承前写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局面:百姓知礼而谦让,彼此没有诉讼和纠纷;人们勤劳又得天时,雨水滋润;粮食丰收,仓廪满盈;儿孙孝顺,头发花白的老人用不着亲自劳动;吃饱喝足后的人们不再四处奔波,都愿意呆在家里耕地。

诗歌余下的部分写统治阶级恤民政策及其效果:“公侯伯子男”是西周天子分封诸侯的五等爵位,此处代指各级诸侯。“黜”是贬谪的意思,“陟”是提拔的意思。各级诸侯像父兄对待子弟一样对待自己的子民,且能根据人们的善恶表现提拔或者贬谪官员。百姓如果违背礼法制度,则按情节轻重适当给予惩罚。在这种奖罚分明的制度约束下,终于形成“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的盛世效果:不仅路上没有捡拾遗物据为己有的人,而且牢狱里连冬天也没有一个囚犯。俗话说“饥寒起盗心”,人们认为寒冷的冬季往往是盗窃频发的季节。冬天的牢狱无囚犯,反映出世道的太平。人可以活到八九十岁,得以寿终正寝。诗歌的最后一句“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谈太平盛世的恩惠惠及自然。“草木昆虫”代指自然万物,就连大自然都受到恩惠,人受到的恩惠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这样写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上一篇:角的度量范文 下一篇:你的背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