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时间:2023-11-01 05:41:38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1

【关键词】  素问 按 推拿 冬不按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对整个中医学而言,是开山扛鼎之大作,历代各科均奉为圭臬,推拿按摩之学也不例外。《内经》中所论述的推拿按摩之事甚多,有讲医理的,有讲手法的,有讲作用的,当然也有讲禁忌的。而前人所论及《内经》中有关谈推拿禁忌证的,基本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的“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一条,从唐·王冰注解《素问》开始,“冬不按”中的“不”字就理解为否定副词。所以 现代 研究 者往往引出此条作为讲述推拿禁忌症的意思。但这个“不”字是否真是作否定副词解释呢?本文依据古代汉语语法和虚词的有关 内容 ,和前人有关注解《素问》观点,并略附己意,从词义、上下文环境、医理三个方面对这句话作辨正。

    问题 的提出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1]

    引文中“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一句常常被视作讲述推拿禁忌症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释,唐代的王冰也是这么理解的:“然扰动筋骨,则阳气不藏,春阳气上升,重热熏肺,肺通于鼻,病则形之,故冬不按,春不鼽衄。”[1]

    一些现代学者在研究《内经》对推拿按摩的指导和贡献时,也都这么认为。如“推拿在时节的运用方面,《内经》认为冬季最好不要进行扰动阳气的活动……”[2]“《内经》还提出了推拿的注意事项。《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告诫人们,冬天易伤阳气,在冬季不要作过度的活动。”[3]“《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告诫人们冬季冬天阳气伏藏于阴,此时不宜过度的活动。”[4]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日本学者森立之就认为“冬不按”中的“不”为无意义的虚词,到底孰是孰非,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 分析 。

    从字义分析

    “不”的本义,从甲骨文上看,为“花蒂”的意思,引申为“开始”,“最大”之意。数字最大的是“一”,所以下加一横为“丕”,形成“坯、胚”等字,其义都是最早、最原始的。而依照“花蒂”的样子,象形而成“杯”等字[5]。

    虚字所出,本是实字,例如“之”字象形为“到达”,“亦”字象形为“腋窝”,“於”字象形为“旌旗飘扬”,所以“不”字也不例外。

    世人所熟悉的“不”字,常为否定副词,这一用法,起源很早,例如:《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礼记·中庸》:“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但上古汉语,“不”也作无意思的虚词,等同于“丕”字,“丕”字作无意义的词,在句首的例如:《尚书·酒诰》:“丕若有夏历年。”《逸周书·皇门》:“丕承万子孙。”在句中的例如:《尚书·酒诰》:“女丕远惟商考成人,宅心知训。”《尚书·召诰》:“其丕能于小民。”“不”通假“丕”,在上古之文中很常见,例如:《诗经·大雅·文王》:“帝命不时”,郑玄笺云:“不时,时也。”《尚书·多方》:“尔尚不忌凶德。”《礼记·射义》:“幼壮孝帝,耄耋好礼……不在此位也。”[6]

    综上所述,“不”字作无意义之词解释不仅是可能,而且在上古之文中并不少见。《黄帝内经》虽成书秦汉,但承袭甚远,文多古奥。

    从语境分析

    分析文句字词,总不能离开上下文的环境。断章取义地研究,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分析了“不”可作无意义虚字,并不表示在本篇《素问·金匮真言论》中一定是这个含义,考察本篇的全文,主要讨论的是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阴阳学说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五行学说的,都和本文讨论的主旨无关。而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四时之病的。这一节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引用文中本身的有一句话:“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这是五个季节的疾病的病位和症状,而“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也是五季的疾病症状。如果我们作个推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如果不病呢,如同“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一样的句式,则可以得出“春不病鼽衄,仲夏不病胸胁……”四时之气相续,把“春”接在“冬”之后,也就是“冬不病痹厥,春不病鼽衄”。

    那么冬天如何才能不病“痹厥”呢?痹厥在古代 治疗 的最佳 方法 是什么呢?引用一段《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关于推拿按摩治疗的名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

    冬属水,而痹厥往往由风寒湿三邪引起。由此可知,按治疗痹厥类的病症,自古有之,奉为佳法,至今犹然。再从刚才的字义辨析汇通起来讲,“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所以说,冬天按,也就是治疗痹厥,则春天春不鼽衄,所以“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顺理成章,文意晓畅,明白无误。

    本篇主要论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的四时五季外感疾病,和“按”本身没什么关系。如果“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中解释为否定副词,则“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岂不是由“按”引起的吗?这样说和本篇的主旨与上文均无关,不但显得唐突,而且令人费解。所以“不”解释为无意义的虚字,才比较符合原文环境。

    从医理 分析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作为推拿禁忌症的说法,在两千年中医学术 历史 上并不流传,且仅此一例,别无旁证。在推拿按摩的 治疗 实践上,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提法和做法。冬日做了推拿按摩治疗的,也多无异样,反而有益身体。如果把“不”字理解为否定副词,则不仅 现代 应多有临床报道,而古籍中也多有记载。古今一些文章说冬日不能推拿按摩的理由,也多是同前文所引的王冰注中讲的一样,例如张介宾在《类经》中注释道:“按跷,谓按摩肢节以行导引也。三冬元气伏藏在阴,当伏藏之时而扰动筋骨,则精气泄越,以致春夏秋冬各生其病。”[7]而没有其他的 理论 和临床的进展。

    笔者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禀五常而合四时也,冬日的确为阳气伏藏在内,人也不喜欢活动,但古人常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在冬季反而应多活动筋骨。鼽衄之为病,历览各家论述,均可见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常见[8],总之有内火。冬日阳气伏于内,久积必化郁为内火,故春天发为鼽衄之病。如果在冬天进行“按”之类的活动,能让阳气在体内分布平衡,内外舒达,而不化为内火,从而避免鼽衄之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句的意思可能恰恰是“冬必按,春不鼽衄”之意。

    笔者所云,并非一家之言,新起之说,反倒暗合中日两位中医学者的论述,一位是日本学者丹波元简在《素问识》中引李冶《古今注》所云:“春夏秋冬,无论启闭,政宜随时导引,以开通利导之,但勿发泄使至于汗出耳。窃疑本经当云冬不按跷,春必鼽衄,或病颈项;春不按跷,仲夏必病胸胁,长夏必病洞泄寒中;夏不按跷,秋必风疟;秋不按跷,冬必痹厥。”[7]另一位是日本学者森立之先生所说:“不按为按之讹,不字古人语助。不按者,按也。冬时禁按,未见他书。”[1]

    综上所述,冬天按从医理上讲,无论古今都是有依据的。而冬天是按的禁忌时间,仅在此见,后世历代按推拿学说或流派,均不引此为据。现代推拿临床更不见因冬天而停诊关门的,而遍览古代病案和著作、现代各类报刊杂志的报道,也未见冬日推拿而出 问题 的案例。

    小  结

    上古之汉语,如同人一般,也是处于“婴孩”时期,一些语法和词汇现象比较特别,句式和词意的肯否并不能以后人的“语感”臆断。和“故冬不按,春不鼽衄”相同的例子也可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天明则日月不明”,天气“明”怎么会导致“日月不明”呢,王冰作了“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的煞费苦心的解释,其实此处的第一个“明”通假“萌”,“蒙”,是“暗”的意思。所以这个“明”恰恰是“不明”的意思,天气“不明”,那么日月也就不能“明“了,这样解释,不就豁然开朗了?[1]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讲:“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 研究 古典 文献 ,文字训诂不清楚,也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从道理上理解,固然重要,但文字意思不明,甚至臆断,则强作的“理论”理解,真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所云。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中的“不”可谓是个常用字,古今相同的是,都作否定副词解释,但古今不同的是,上古“不”还有无意义的虚字的用法。从王冰开始,就不解此意,强作臆解,今人失察,以讹传讹,虽无大害,但积微成巨,终碍医理。虽然小小一字,也应谨慎研究,结合各个方面来考察。笔者相信,“冬必按,春不鼽衄”方才是《内经》本意,这样的表述,对祖国医学中推拿的理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也能更新人们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活动。

【 参考 文献】

  1 郭蔼春主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8~61,178,28.

2 周运峰.论《黄帝内经》对推拿学的贡献[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22:54.

3 刘智斌,郭小青.《内经》推拿疗法探析[j].陕西中医,2001,22(9):558.

4 王道全,于世良.《内经》推拿疗法探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1):28.

5 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2.

6 杨树达.词诠[m].北京:中华书局,2004.13~15.

7 何清平.《内经》“冬不按跷”理论的养生学意义[j].陕西中医, 2004,25(10):947.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2

【全拼】: 【 tiān níng dì bì 】

【释义】: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成语】 冰天雪窖

【全拼】: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释义】: 形容极为寒冷。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成语大全

【成语】 冰雪严寒

【全拼】: 【 bīng xuě yán hán 】

【释义】: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近义词】: 冰雪严寒

【反义词】: 冰雪严寒

【成语】 春寒料峭

【全拼】: 【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释义】: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例子】: 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风雨凄凄。(何为《春夜的沉思和回忆》)

成语故事

【成语】 滴水成冰

【全拼】: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释义】: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子】: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

【成语】 风刀霜剑

【全拼】: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释义】: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成语词典

【成语】 寒冬腊月

【全拼】: 【 hán dōng là yuè 】

【释义】: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 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例子】: ~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成语】 寒风侵肌

【全拼】: 【 hán fēng qīn jī 】

【释义】: 形容天气寒冷。

【例子】: 冷锋过境,~,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四字成语

【成语】 料峭春寒

【全拼】: 【 liào qiào chūn hán 】

【释义】: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例子】: ~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宋·吴文英《风入松》词)

【成语】 欺霜傲雪

【全拼】: 【 qī shuāng ào xuě 】

【释义】: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例子】: 俺端的~志清高,看岩前斗巧,不比蓬蒿。

四字成语大全

【成语】 岁暮天寒

【全拼】: 【 suì mù tiān hán 】

【释义】: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成语】 缩手缩脚

【全拼】: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释义】: 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3

一、立足生活启思,试一试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说写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心灵,开掘源头,积累丰厚的语言,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苏教版词串形式的教材,有的以公园景物为中心,有的以野外生活情景为中心,有的以海边情景为中心,有的以夏夜生活为中心……这些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富含童心、童趣,容易唤醒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和存储于脑海中的经验,与之产生共鸣,进而打开思路。当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这些词语映入孩子们眼帘的时候,以往存储于内心的“公园游玩情景图”等相似感受与经验喷涌而出,一串串词语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孩子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幸福的回忆……我相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大家情趣盎然,语言生动,一下子将生活、书本、词串联系了起来,学得轻松、扎实而富有情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二、妙语连珠巧说,议一议

词串语言凝练、紧凑,中间的“留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苏教版二上语文识字一、二、五、六都是词串形式的看图识字。在教学中,我运用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他们按一定顺序说话的习惯。(先整体后局部;从空间特性上说,或从上至下,或从远至近,或从景至人等)。说话要抓特点(事物的形状、颜色、特点;数量、色彩、质地等变化),说话要细致(不仅着眼于大的轮廓和方面,还要关注细微的地方和具体的细节),努力做到“言之有序”。

如二上识字六中,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十二个词语分为四组,介绍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其中塞北风光、江南春色、海岛夏景、高原冰雪到底是什么样,文中没有细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议,想出画面扩展情境,让景物、动物、场景在头脑中“活”起来。“明像”才能入境,“入境”才能悟情。按照“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画面说出来”的方法,词境结合,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在议论中,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妙语连珠,巧补“留白”,一串串词语变成一句句动听的语言,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实践证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议出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一串串灵动的词语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圈圈思维的波纹就是一句句优美的语言,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巧思妙想连篇,写一写

宋陆游云:“论文有脉络,千古著不诬。”人身脉络是人的命脉,文章脉络是文章的生命线。若学生能抓住文章脉络,对于表达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二上识字五,从冬天气候特点、不畏严寒的植物、安然过冬的动物、适合冬季锻炼的运动项目四个方面写出了冬天特征。整篇词串情景交融、形影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展现出冬天的立体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引领学生走进冬天,在欣赏冬景的同时,适时朗读,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结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各抒己见,把学过的词语组织到自己的语言中,恰当运用。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寒流袭来,北风呼呼地吹着,我们迎来了新年第一场大雪。大地披上银装,翠竹依然挺立,腊梅竞相开放,好像一张张笑脸,开心地迎接着“雪姑娘”的到来。一棵棵挺立的苍松,好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守卫着我们的校园。蚂蚁在洞里享受着美食,蟒蛇和刺猬正静静地做着美梦呢!我们最勇敢了。瞧,我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还有的在打雪仗呢……呵呵,雪地成了我们欢乐的世界,冬天真开心!这样一写,孩子们把画面内容想象得更丰富,语言更传神了。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4

1、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是成语)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句: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

2、地冻天寒:形容天气极为寒冷。(是词语,成语字典里是"天寒地冻")

(出自宋·王十朋《南州春一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例句:即使是地冻天寒的寒冬蜡月,我们的边防战士依然驻守在边防线上.

3、鹅一毛一大雪:像鹅一毛一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是成语)

例句:漫天的鹅一毛一大雪,让我体会到了冬天也可以拥有浪漫.

4、雪兆丰年: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是成语)

例句:雪兆丰年,看来明年小麦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5、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是成语)

(出自清·蒋士铨《鸡一毛一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例句:你就在这儿住下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

6、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是成语)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例句:远隔千山,山寒水冷,依然无法减退我重返家乡的热情.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   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7、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9、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10、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1、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2、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3、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5

1、空中排队飞行,组织纪律严明,冬天无影无踪,归来已经是春。(猜一动物)【谜底】青蛙

2、来人来春天天来。(猜一动漫人物)【谜底】一休非主流火星文网名

3、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每年二三月,出土笑嘻嘻。(植物)【谜底】:春笋

4、音书两地隔,盼君一相逢。(猜一节气)【谜底】立春中式婚礼主持词

5、春天不下种,四季不开花,吃起来有味儿,嚼起来无渣。(调料)【谜底】:盐

6、春天来了变了样。(猜一国名)【谜底】日本

7、后长叶子先开花,花像小小金喇叭,喇叭吹起嘀嘀哒,吹得冰雪全融化。(猜一动物)【谜底】大雁

8、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对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动物)【谜底】:蝴蝶

9、双双又去觅春天。(猜一西藏市县名)【谜底】桑日

10、沙沙沙沙下雨啦,街上开满五彩花。红黄绿蓝多美丽,每人一朵手中拿。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花?(常用物)【谜底】:伞

11、松柏春天有点变。(猜一树名)【谜底】臭椿

12、春天。(猜一成语)【谜底】万象更新

13、春天约会。(猜一称谓)【谜底】交际花

14、为人要一日三省。(猜一字)【谜底】春

15、渭北春天树。(猜一专栏作家)【谜底】秦绿枝

16、春天来了。(猜一视目二)【谜底】苍生绿风

17、春天一到困境脱(词曲牌名)【谜底】:大椿

18、春天的故事(字谜)【谜底】:枯

19、冬天里的春天(中药名)【谜底】:四季青

20、渭北春天树。(猜一字谜)【谜底】淋

21、小时一身黑衣裳,长大穿着绿锦袍,走起路来蹦又跳,大雨一过呱呱叫。(猜一动物)【谜底】杨树柳树椿树枣树

22、春天的故事。(猜一字谜)【谜底】枯

23、红彤彤的春天。(猜一美术名词)【谜底】丹青

24、一再找寻意中人。(猜一字)【谜底】春

25、头上长着千万辫,爱在水旁舞翩跹。生性安家无着落,插在哪里哪生根。(植物)【谜底】:垂柳

26、身边的春天。(猜一医学名词)【谜底】体温

27、遇春天转暖。(猜一物理名词)【谜底】常温

28、每到春天点点雨。(猜一广东名胜)【谜底】梅关

29、人到河东是春天。(猜一演员)【谜底】何晴

30、来日是春天(字谜)【谜底】:奏

31、春天的云。(猜一金庸小说人物)【谜底】温有道

32、春天半雨半晴。(猜一字谜)【谜底】查

33、春天的故事。(猜一词牌)【谜底】夏初临

34、半堤柳动春天近。(猜一清诗人)【谜底】王大椿

35、再有一日是春天(字谜)【谜底】:奏

36、北京的春天。(猜一泊名)【谜底】燕青

37、春天来了。(猜一字谜)【谜底】晴

38、少有春天的地方。(猜一元书法家)【谜底】鲜于枢

39、新春天氣變深秋。(猜一詩經)【谜底】正月繁霜

40、春天一到困境脱。(猜一词曲牌)【谜底】大椿

41、大哥开花毛毛虫,二哥开花卖丝绒,三哥开花像金牌,四哥开花结铜铃。(猜一植物)【谜底】迎春花

42、春天悄息。(猜一成语)【谜底】杳无音信

43、布谷声催春天绿(聊斋志异篇目二)【谜底】:鸟使,苗生

44、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遇见盗贼用枪扎。(猜一昆虫)【谜底】蜜蜂

45、勤劳又勇敢。飞在百花园。采遍千朵花,酿成蜜更甜。(动物)【谜底】:蜜蜂

46、春天一到返前方(字谜)【谜底】:檀

47、万物茁壮春天里。(猜一六字口语)【谜底】没什么大不了

48、风催花信季春天(曲牌)【谜底】:快活三

49、风催花信季春天。(猜一曲牌)【谜底】快活三

50、春天里百花香。(猜一影员)【谜底】齐芳

51、春天里。(猜一三字常言)【谜底】一时刻

52、夏前它来到,秋后没处找。催人快播种,年年来一遭。(动物)【谜底】:布谷鸟

53、春天一同上三中。(猜一字)【谜底】桓

54、春天常在。(猜一《新三字经》句)【谜底】三人行

55、三个春天(林业词语)【谜底】:果林

56、秋天撒下粒粒种,冬天幼芽雪里藏,春天还青节节高,夏天成熟一片黄。(庄稼)【谜底】:小麦

57、春天的期望。(猜一字)【谜底】杷

58、黑褂子,白前襟,站在技头报喜讯。(动物)【谜底】:喜鹊

59、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自然物)【谜底】:雨

60、春天一去变了样。(猜一字)【谜底】替

61、赛似春天。(猜一字)【谜底】棍

62、小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了春天回,房子造在屋檐下,带着剪刀满天飞。(猜一动物)【谜底】燕子

63、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捉害虫,保庄稼,还是一只报春鸟。(动物)【谜底】:燕子

64、旭日东升春天到。(猜一六画单字)【谜底】杂

65、爱上春天垂杨柳。(猜一字)【谜底】彩

66、年年春天来那里。(猜二个水浒人物)【谜底】燕顺时迁

67、春天的期盼。(猜一笔字)【谜底】杷

68、李花飘香春天来。(猜一干果)【谜底】榛子

69、春天大结盟。(猜一中国古代史名词)【谜底】东林党

70、春天里的阳光。(猜一字)【谜底】奏

71、一对好兄弟,天天在一齐。雨天出门去,晴天在家里。(物品)【谜底】:雨鞋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6

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昭示不同的季节,尤为重要。

古代皇帝号称“天子”,不仅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同时也身负沟通天、人的使命。所以,每当“四立”来临,传统上都要求天子率满朝文武,去郊外迎接。比如,立冬前三天,太史(司马迁父子就做过这个职务)要禀告天子:今年某日某时立冬。于是,天子乃齐。齐,顾名思义,就是整齐。整齐的目的是为了让身心达到一种清洁虔敬的状态,为此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食荤,更严格的,还要求不能同妻妾共寝。

到了立冬那一天,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立冬是在北郊迎接,立春、立夏、立秋则是在东、西、南郊迎接。

在郊外举行迎接仪式回来之后,照例,天子还要对臣下进行赏赐。比如,立冬的时候,天子还朝,要“赏死事,恤孤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诸如烈士遗属、孤寡老人等困难户给予抚恤。其余,像立春,立夏、立秋,也无不进行封赏:立春是对公卿诸侯大夫行赏,立夏是封诸侯,立秋是赏军帅武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当然是显示天子的宽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造一种人人都喜乐(无不欣悦)的和谐局面。

立冬在古代中国有多重要">从立冬之“礼”到脑白金之“礼”

立冬之时,天子去郊外举行迎接仪式,回来后又对臣下大肆封赏。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礼”。儒家一贯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教化人民,所以,说到“礼”,绕不开儒家。像前面引的这些话,就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

今天,“礼”字仍在汉语中使用,但在很多情况下却已被物品化了,意思变成了:可以送的东西。比如,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而“礼教”一词,则是大众非常陌生的一个词语。一旦提起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吃人的礼教。这个印象大概主要来源于以前中学课本所收的鲁迅小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记得在学《祝福》这篇课文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可怜的祥林嫂是被“吃人的封建礼教”吃掉的。

把“礼教”和“吃人”联系起来,这是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激烈反传统的一个产物。客观地说,“礼教”所受到的这种污名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礼教在历史上的扭曲有关。这种扭曲,集中体现为,礼教沦为维护君主、家长、男性绝对权威的一套工具。其中最典型的形式,就是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实,这些东西恰恰是历代大儒所唾弃的“臣妾之道”,是那些“小人儒”迎合世主、曲学阿世的伎俩,完全违背了礼教原意。

立冬在古代中国有多重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礼以别,乐以和”:礼乐之邦是有文化,不是穷讲究礼教的原意是什么呢?首先,准确地说,礼教是礼乐之教,礼和乐缺一不可。“礼以别,乐以和”,也就是说,“礼”确定一个社会的秩序原则,而“乐”则提供一个社会的和谐原则。礼乐固然有其形式,但礼乐并不仅仅就是那些用以区分等级的规章制度仪式。将“礼乐”等同于“礼仪”,是对“礼乐”的根本无知。

孔子曾吐槽:“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一个人在举行丧礼的时候,判断他懂不懂礼、有没有失礼,不是看他送了多少“礼”,也不是看他有没有佩黑纱,而是看他有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哀悼之情。又或者,当一个学生向老师执弟子礼时,态度轻慢,有口无心,缺乏真正的恭敬之心,孔子看了一定会大摇其头。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有心,就可以彻底不要形式。就以子女对父母尽孝这件事来说吧。年迈的父母,如果不和子女住在一起,那么经常去看望、问寒问暖、添衣送食——这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礼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某人花在宠物身上的时间、精力、金钱要远远超过他对年迈父母的付出,却声称自己把父母一直放在心上,恐怕没有多少人相信。

总之,有关礼乐的形式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形式不是一切,但没有形式,则什么都不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式的复杂、精致,能够反映礼乐的文明程度。在这些方面,是很值得“讲究”的。所谓文化,不正是体现在这上头吗?从世俗的角度看,孔子就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看看《论语·乡党篇》就知道了:他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以前我们那儿,遇到比较讲究的人,人们会有一句话送给他:“穷讲究什么呀?”诚然,不该讲究的时候讲究,是不对。但是,该讲究的时候不讲究,也不对啊。再者说,我们现在不是已经不穷了吗?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7

1、把下面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晃 荡 勺 慌

2、下面字谜后有两个答案,你认为哪个恰当,在序号上打“√”(2分)

千言万语。 ① 够 ② 话

大雨落在横山上 ① 雪 ② 雷

3、读拼音、写词语。(10分)

qī fù jiǎn chá huán rào yīnɡ ɡāi xiónɡ wěi

Shì jiè dù juān zhēn zhū fù jìn jiāo ào

3、我会组词。(8分)

密( ) 未 ( ) 雷( ) lè ( )

蜜( ) 末 ( ) 需( ) yuè( )

4、照样子,写一写。(8分)

岩——(石)(石头) 盛——( )( ) 鹅——( )( )

材——(财)(财产) 铃——( )( ) 红——( )( )

5、把下面的字归类。(6分)

迈 肥 厌 购 近 耐

半包围结构的字: 左右结构的字:

6、我能按要求写成语。(4分)

有关学习的成语: 其义自见

有关取长补短的成语: 博采众长

7、我会连 (5分)

温暖的 小岛 闪着 观察

清新的 春风 仔细 钻研

美丽的 空气 刻苦 光芒

8、照样子写词。(8分)

① 例:照相──照相机

洒水 ── ( ) 飞机── ( ) ( ) ── ( )

② 例:牙刷 ── 刷牙

山上 ── ( ) 奶牛──( ) ( ) ── ( )

二、我能按要求写句子。(2分)

1、把句子中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在(优美 美丽)的乐曲声中,小同学们跳起了舞。

自从人们(发明 发现)了汽车,出行方便多了。

2、在下面的句子后加上标点,使它们成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2分)

① 你的雨伞没有白拿( )

② 你的雨伞没有白拿( )

3、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4分)

弟弟( )地盯着( )的汽车

( )里盛开着( )的月季花。

4、照样子,写句子(4分)

①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② 我们应该多参加体育活动。

应该 。

5、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4分)

例:蜜蜂采了蜜。 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会连。(4分)

白居易 《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杨万里 《望庐山瀑布》 春风吹又生

杜甫 《宿新市徐公店》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李白 《草》 树头花落未成阴

2、读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6分)

①、春风一拂 ,南燕双归 。

②、《丑小鸭》一文的作者是   的童话作家 。

③、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四、口语交际 (3分)

生活中像“守株待兔”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试一试,写下来。

五、 阅读 (10分)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辩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猾的老鼠逃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须像把尺,能测出各个洞的大小。猫的脚爪上有有锋利的爪子,能爬树、跳墙、追捕老鼠。

1、短文有( )句话。

2、短文写了猫的( )、( )、( )和( )。

3、用“ ”画出描写猫的耳朵的句子。用“ ~~~ ”画出画出描写胡须的耳朵的句子。

4、这篇文章主要写。(下面有三个答案,你在正确的说法上打“√”。)

①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 ( )

② 猫的样子很可爱。 ( )

③ 猫喜欢吃老鼠。 ( )

六、知识拓展

我的课内外知识很丰富。(5分)

1、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齐白石画 ,徐悲鸿画 ,

李苦禅画鹰。

2、下面两个句子中有一个“藏”字,读一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①我为祖国找宝藏

藏。 ②弟弟藏在了妈妈身后。 我发现两个句子中的“藏”字,读音 ,意思 。

3、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冬雪雪冬”是具体指的是 、

冬天的四字词语篇8

一、导入(学习“物”字)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动物过冬》,师板书课题。

2.老师板书“物”字:边写边强调左边“牛”字做了部首后横画变成提,右边是“勿”字。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学习“舞”字)

1.课题中的小动物都指谁呢?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贴图)

2.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快乐。学习“舞”字,“舞”中间有四个小竖,代表装饰物,左手两个,右手两个,底下是跳舞的双腿,一个直立,一个踢腿。用形象记忆法,吸引学生记住。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刮”“聚”“商量”四个字)

1.秋风刮起来了,你们听,秋风的威力可真大呀。出示课件:(秋风中飘落的树叶,并伴有风声,出示“刮”字,并和学生一起做刮的动作)怎样来记住“刮”这个生字,舌字加利刀旁。

2.秋风刮起来了,天气变凉了,你们看(出示课件:三个小动物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这就是“聚”)通过形象的动作认识“聚”字。

3.出示卡片:商量,齐读。强调:量读二声,在“商量”中读轻声。商量是什么意思?(几个人在一起互相说说,讨论一件事情,所以“商”里面有“八”张“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暖”字)

小燕子到南方过冬才有虫子吃,而且那儿还暖和。出示:“暖和”一词认读,强调“暖”的字形,因为有了太阳才暖和,所以用“日字旁”。

(四)学习第四至五自然段。(学习“哥”“钻”字)

1.小青蛙会捉害虫,本领大,小动物称青蛙哥哥。(贴字卡认识“哥哥”两个字)

2.青蛙钻到泥土里过冬,做个钻的动作,识记“钻”。(通过做动作来识记)

(五)学习第六至七自然段(学习“妹”“藏”字)

勤劳的小蜜蜂很胆小,小动物们称它为蜜蜂妹妹。(贴字卡认识“妹妹”两个字)

小蜜蜂真勤劳,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出示蜂巢,学习“藏”字。

(六)学习第八自然段(学习“第”字)

学习“第二年”的“第”。(编儿歌记忆:头戴竹字帽,身穿弓字衣,身子站得直,一脚向前踢,多有趣呀)

上一篇:认识自己范文 下一篇: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