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3 11:43:30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1

作者:李寒潇

在当今社会的教育对象中,面临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造成单亲子女的原因主要有父母离异和父母双方有一方亡故。在校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的比例相当大。单亲孩子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不断增多,给未来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许多孩子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难以愈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或邻居看到、听到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以前,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4.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Z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2

另一种情况则是溺爱过分,什么事都要包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儿子呀,全世界上只有妈妈最爱你了!”一些父母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把无限的爱都倾在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放任孩子,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犯错误时舍不得批评,孩子不肯上进时总振振有词:“谁叫他没有能干的爸爸,没有靠得着的大树呢?”天真、幼小和“一张白纸”的孩子,最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但是溺爱却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导孩子的障碍。孩子常常在不知道对错的心理状态下,凭自己的意愿行事,很难成为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有部分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我累死了,你还成天缠着干啥?自己该干啥干啥吧,不要烦人了!”这样的声音时常在单亲家庭中出现。这一类父母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他们也努力想证实自己爱孩子,可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爱。既没有与孩子共同体验忧乐,也谈不上过问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坚信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能自己克服所有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包办走向相反的极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孩子的自控力,意志和责任心相当较弱,需要加以培养,毕竟孩子年幼,有很多困难需要家长帮助才能解决。

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女性,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并当作生活的惟一重心“儿呀,你是妈妈惟一的依靠了!妈妈以后就全靠你了!”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会悲悲戚戚的说:“你怎么这么不用功啊?如果你考不出好成绩怎么对得起我啊?”“你可要给妈妈争口气啊,给你那死鬼老爸看看!”有些妈妈离婚前就缺乏独立自主、职业目标和社会生活,离婚后,陡然失去重要生活支点,会把孩子变成生活的惟一。这样会使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影响正常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普遍的心态。离异的家长更希望通过孩子的成材以证明自己:瞧,我一个人也能把孩子带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态度简单、粗暴和生硬。而态度生硬,批评过多,会导致孩子产生情感障碍及逆反心理、恐惧心理。甚至拒绝家长任何合理要求。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会恶性循环,影响孩子正常的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

还有一种误区:将孩子扔给自己的父母:离异后的男女要独自承担事业、家庭的重担,很自然地将教养孩子的任务转移给自己的父母。而隔代教育最常见的弊端是:老人会将爱意调浓而造成溺爱。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父母、学校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阻碍独立意识形成和独立行为发展。

有些离异方阻止另一方与孩子往来,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既然你爸爸不要我们了,你也不能再见他。乖女儿呀,以后我们相依为命,没有你妈妈会照样过得好,甚至比以前更好,记住,坚决不能见她”。千方百计阻止另一方与孩子往来,不断愤怒声讨对方,时常在孩子跟前痛陈对方不是,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须知,父母双方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功能不可相互替代。特别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孩子往往通过父母认同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一方角色长期缺失,会对孩子的双性气质平衡、各种不同兴趣、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切记:不能教孩子憎恨对方“你爸爸是个坏人,世界上最坏的人”“我们现在这么可怜,都是你那个坏爸爸造成的!”时下,很多离婚是因一方伤害了另一方的感情,被伤害方难免会鄙视、憎恨对方,也会仇视所谓第三者。他(她)们往往会把这种仇恨带给孩子。从小就有仇恨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变得自暴自弃,充满仇恨情绪、自我封闭和不信任他人。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未来。

离异双方都应在孩子面前保持至少表面上的和谐,父母离婚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应该说双方都有错,但,孩子没错,没必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感情破裂的敌意。既然离婚战已结束,硝烟也该散去,该好好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的很多孩子,根本不了解离婚是什么,但如果长期见不到爸爸或妈妈,他会有被抛弃的伤害感,这对今后人生观的形成,性格的塑造都是极其不利的,这时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情感上的安慰。离异双方应该持有平和心态,化干戈为玉帛,做不成夫妻就做朋友吧。如果双方感情伤害太深,连朋友也做不成,那看在孩子份上,虚伪一把充当临时的假朋友。

单身爸妈遇到合适的人当然会再婚,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有产,他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做出再婚决定时,一定要先顾及孩子的感受。再婚当然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但千万不要因投入新的感情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怀。否则,孩子就会产生父母都不要我的想法,容易自暴自弃。父母在组建新家庭的同时,更应该帮助孩子接受新环境,让其慢慢接受新的生活、新的家庭成员,这对健康成长大有帮助。据有关调查显示:少年犯中,一半以上由于家庭教育失误造成,而这些教育失误的家庭,又有约40%为单身家庭。如何让单身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沉重、严肃话题。

从另一个角度,直面对日益增长的离婚率,不少社会学家不得不承认,离婚率增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父母离婚是否就对孩子造成伤害?有专家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其实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严重,而现代社会的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离异父母的不同社交圈、幼儿园、学校都会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比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还大。所以,引导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参加健康向上的社会活动,会对其成长有很大帮助。

有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个性的塑造场”,父母是子女个性形成的首任和最重要的教师。无父的家庭,子女往往缺乏安全感,家庭活动空间较小,子女尤其是男孩子更易被社会不良诱因所吸引染上恶习。无母的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如果一个人幼年就生活在无母的家庭,会造成情感能力退化。由于血缘关系和女性的本能,子女与母亲在出生、哺乳、抚养、教育等交流过程中极易产生情感依赖,并在此情感基础上,发展和完善情感能力。一个母亲的良好影响可以促使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可能造成孩子情感障碍,形成自我封闭,或产生其他负面的心理倾向。

当下,老师和社会学者对单亲孩子的担忧不绝于耳,他们认为,许多单亲孩子聪明伶俐,却堪称前程未卜。现实生活中,父母残缺或畸形的爱,同学、朋友的歧视,来自社会过度的警惕,成为了他们前进路上无形的压力和障碍。

感情不和的夫妻劳燕分飞,对自身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就是极大的伤害了。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孩子往往缺少父爱(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严重影响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

事实上,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单亲孩子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社会学家调查表明:非常态的家庭并不意味家庭教育必然存在困难或不利;而正常完好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

单亲子女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由家庭、社会周边环境决定,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同样可以塑造出色的单亲人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切,接触多,对子女影响也最大。因此,家庭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线。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3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教育方式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流。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雅的现象――离婚,农村许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根据多年我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观察和接触,我就粗浅地谈谈此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方式。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孩子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心灵发生了扭曲,心情变得烦躁,逆反心理特别强。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学生的在校表现为:上课不听讲,不善言谈,下课要么捣乱,要么和学生打架,屡教不改。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2)自卑狭隘。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我班有一个女生名叫王某同学,学习比较刻苦,但是她既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还要做家务事。上课时,她好像很疲惫,打不起精神。下课后别的女生也不和她玩,慢慢地,她变得自卑,脸上少了昔日的欢笑。

(3)心理偏位。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亲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了。于是孩子学会了撒谎,打架,偷东西等。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如王某同学,原来在文成小学读书,他是全校出了名的“刺儿头”,四年级时转到了我所在的农村小学。转来一周后,他就成了我们班乃至全校的“名人”,没有他不敢干的事。经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等,无恶不作。

(4)厌学严重。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如徐磊同学,他妈在的时候,学习上也算积极上进。他爸妈离婚后,在学校的表现一天不如一天,懒得要命,布置的作业从来不写,讲道理说好话也不听,由中上的学生变成了差生。

二、单亲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1)家长专制。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农村家庭尤为明显,由于大人文化素质低下,考虑问题很片面,多数以家长的意见为主,成了典型的专制式家庭。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权利,不管对错都要服从。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霸道的性格。

(2)放任自流。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孩子在校表现是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家庭的残缺导致学生心灵受损,家长为了弥补学生精神上的缺憾,对孩子放任自流。学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事实上却害了孩子,误认为一切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为自己服务。

(3)溺爱娇惯。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成长出现了片面性。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极大,自高自大,无视他人的存在,只想自己,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三、农村单亲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1)农村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向孩子耐心解释。孩子不知道父母为啥离婚,但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想这些不属于自己想的问题。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自信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

(2)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3)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4

一、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

(一)单亲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首任老师,同时是影响终身的老师。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家庭,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对于单亲家庭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父爱或者母爱,容易导致单亲家庭子女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偏差,呈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单亲子女容易出现孤僻、冷淡等不良的情绪,需要单亲家长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针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单亲家长要加强自身教育意识,选用合理的教育形式引导子女,同时,单亲家长自己也要迈出阴影,积极地应对生活,为子女树立一个好榜样。

(二)掌握教育重点

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单亲家长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更要注重抓好教育的重点。目前单亲家长掌握好教育的重点,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增强子女的自信心;尊重及关爱孩子;激励孩子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

首先,单亲家长要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子女,在某种程度上容易感到自卑。单亲家长要想慢慢消除子女的自卑感,务必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当孩子表现好时,单亲家长要及时鼓励。此外,单亲家长还要督促孩子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与此同时,单亲家长需与学校教师经常联系,悉知孩子在校园的具体状况。

其次,尊重关心孩子。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家长不但要在生活方面关爱孩子,在学习方面也要关心子女,尤其是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知道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常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当然,关心要讲究适度性,不能太溺爱孩子,重视帮助孩子树立独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孩子的多方面发展。

最后,家长还要激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据调查,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喜欢交朋友。因此,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这点,鼓励孩子进行交友。家长可以结合子女的性格特征,培养孩子的爱好,进而使孩子的特长得以发展,同时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沟通交友,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家校合作,提高育人科学性

(一)学校举行单亲家庭主题活动

在促进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学校开展多项针对性活动。例如,创建单亲家长辅导学习班,组织单亲家长参与学习,并通过学校与家长间的相互交流,结合实际状况为不同的单亲家庭提出指导性意见,还可以邀请部分单亲家长,来将自身的教育心得分享,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还有,学校可以组织其他家庭来一起关爱与帮助单亲孩子。另外,对于班主任来说,学校要加强其做好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与培训工作。班主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对非正式群体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特殊性,学校还可以邀请有关教育者或心理专家来开展培训活动,并组织班主任参加学习,优化他们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结构。

(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对于异常个案来说,学校要及时做出指导与干预,避免因心理危机产生恶劣性事件。在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中,坚持以学生是主体的原则,使心理联络员起到相应的作用。此外,还应建立多级预防系统,将学校组织、学生工作以及医务机构归纳到预防体系,通过大家的努力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创建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

强化专业技术团队建设,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还有专业化技术团队建设,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学校要重视不断完善该类机构,如设置专业机构,由专员任职。此外,学校还要进行课题探究,学校可创建课题小组,设计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主题。通过促进同级学校沟通交流进行扬长避短,还可以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力求支持。此外,有运用现代化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力量,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加强理论探究工作并逐步实施。

社会应重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为此,在教育工作中学校要重视,单亲家长也要重视。特别是学校要拓宽专业化机构,建设专业化队伍,来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单亲家庭;幼儿;幼儿教育

所谓单亲家庭幼儿教育,是指在离婚、分居或丧偶等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由幼儿的家长———如法定监护人、养护人或其亲属等承担。其主要特点是:在家庭中进行、非定时性、个别性、随意性、偶然性和无定规性等。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社会教育有所不同,幼儿社会教育主要在收托3岁以上幼儿的幼儿园里进行,其主要特点是:由教师承担,集体性、定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表现〔1〕。

一、单亲家庭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教育环境是由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和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共同构成,而在单亲家庭中,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给一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致使一些幼儿的性格容易产生偏差。

(一)幼儿的性格出现缺陷

在单亲家庭中,因为家庭角色的不完整,所以很难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的人因为草率结婚而没有家庭责任感,孩子尚且年幼却要离婚,甚至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经常争吵,给孩子的幼小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案例1:瑶瑶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无法一起生活下去了,离婚前不断争吵瑶瑶的抚养权问题。妈妈想瑶瑶跟在自己的身边。而爸爸想瑶瑶跟着奶奶,奶奶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她。有一次放学,妈妈和奶奶同时来接瑶瑶,两个人都要抢着接瑶瑶回家,把瑶瑶一个人拉扯在中间,瑶瑶满脸的委屈和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见状,连忙走过去抱住瑶瑶,并告诉瑶瑶的奶奶和妈妈不要当着瑶瑶的面吵架,有什么事情私底下好好地商量,说完老师便带着瑶瑶去玩游戏。如此反复争吵,最后商议的结果是瑶瑶一段时间跟着妈妈,一段时间跟着爸爸。在我国,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这无疑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便感到闷闷不乐,无所适从,最终导致孩子变得自卑,孤僻,甚至可能变得自闭。一些人在离婚之前总是不停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成天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没有安全感。还有的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容易给自己设限,认为父母婚姻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将一切的不如意都归因于自己的不好,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内疚、自责、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二)幼儿的问题行为愈发突出

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问题行为可称为“不正常行为”。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致使一些幼儿的问题行为愈发突出,并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的幼儿缺乏父母完整的爱,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正确指导,容易产生盲目性的行为。据调查,幼儿的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问题:表现为好打架,爱争吵,扰乱别人,嫉妒,不能与别的幼儿友好相处,好炫耀,爱吹牛,有破坏等。

2.个性和情绪问题:表现为任性、自私、固执、娇气等,且女孩多于男孩。

3.生活卫生习惯问题:表现为睡眠、吃饭困难以及不讲卫生、不准时入园等。

4.学习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言语障碍,学习无信心,阅读困难等〔2〕。单亲家庭幼儿的问题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不良的家庭氛围所引起。父母离异或者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将使幼儿变得脆弱而敏感,单亲父母由于自身的烦恼易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为了弥补孩子,便溺爱孩子,从而易诱导幼儿问题行为产生。而家庭的不良心理与生活氛围是造成幼儿攻击、多动不安、孤僻焦虑等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的性别角色出现混淆

单亲家庭中的幼儿由于长期与父亲或者母亲生活在一起,其性格慢慢地便会倾向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性格。父亲往往呈现勇敢、坚强、果断的形象,喜欢带着孩子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而母亲则往往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性格温柔。男孩如果没有父亲的影响,而完全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往往缺乏阳刚之气,在会表现出懦弱、胆小、依赖性强等性格特征。女孩如果缺少母亲的爱护,在生活中处处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容易养成大大咧咧的性格,缺乏女性的细腻、温柔之美。

(四)幼儿的学习出现障碍

幼儿学习障碍指幼儿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及算术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困难,与幼儿的智力发育、遗传因素、脑器质性损伤、躯体疾病、精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3〕。在单亲家庭中,除了部分幼儿可能是由于先天疾病造成智力等其他方面的障碍以外,大部分幼儿出现学习障碍同样是由于单亲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或者是幼儿缺乏母亲或者父亲的关心与爱护。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更容易出现极端,有些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便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抗情绪,而有些单亲父母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幼儿变得愈加任性顽劣,以至我行我素。单亲家庭的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幼儿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使学习出现障碍。

(五)父母溺爱幼儿

溺爱指过度的宠爱、迁就、姑息子女的态度,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4〕。在单亲家庭中,为了弥补婚姻失败带给孩子的伤害,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往往更加疼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因为宠爱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事事包办代替,结果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丧失自信。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过分注意孩子,处处以孩子为中心,给予孩子特殊照顾。还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母轻易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以至使孩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它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任务,它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应该关注三个主题:一是关注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强调对幼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了自豪感、兴趣与喜悦三个方面;二是关注幼儿的正向人格特质,强调培养幼儿“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格特质,这一层面包含了责任、乐观和毅力三个方面;三是关注幼儿的积极他人关系,强调培养幼儿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组织系统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关怀、合作与感恩三个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保障单亲家庭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积极的组织系统既包括建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积极的社会大系统,也包括健康美满的家庭、和谐的社区、高效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小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它们的建立将有利于幼儿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形成〔6〕。因此,国家应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父母责任,为单亲家庭孩子从小接受正常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个别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物质上的保障,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再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失学、犯罪。同时,社会也要高度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解决单亲家庭无能力管教子女的问题,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2.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家园共育。良好的园内氛围有助于单亲家庭的幼儿与环境对话;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悦,为幼儿树立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幼儿园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单亲家庭的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求单亲父母以身作则,远离不良言行,实行积极的教育教养方式,为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幼儿园应为孩子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园内环境,帮助幼儿尽快摆脱心理阴影,让幼儿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从而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

3.教师应积极主动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对待单亲家庭的幼儿,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正向的人格特质。通过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喜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应投入真挚的感情,进行角色替补,从而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特质。幼儿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慈爱的心,给予单亲家庭的幼儿以父亲或母亲般的呵护,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坚毅品格、责任意识和乐观活泼的人生态度,从而为幼儿树立起正向的人格特质。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单亲家庭幼儿融入团体,多与同伴一起游戏和交流,培养幼儿关心同伴,懂得感恩的品格,帮助幼儿建构起积极的他人关系。

4.家长应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到正确关爱幼儿。首先,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尽力弥补缺失,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单亲家庭既已形成,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应当在短期的抑郁、消沉、悲痛之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生活,以坚强和乐观的态度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一面,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阴影。其次,正确关爱孩子,做到不偏不倚,避免溺爱孩子〔7〕。家长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鼓励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为孩子树立自信。同时,爱孩子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迁就孩子,对于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绝”。最后,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正确引导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畸形教育的出现。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单亲父母应与家人和睦相处,避免争吵,并给予孩子充分的爱。

作者:林南强 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梁志燊,霍力岩.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9.

〔2〕邹娅,范文坚.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2(7).

〔3〕郑名.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10).

〔4〕魏燕.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3).

〔5〕(爱尔兰)AlanCarr.积极心理学〔M〕.丁丹,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6〕高延安.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1).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6

一、单亲家庭儿童存在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

根据调查研究,总的来说,单亲家庭子女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三个心理特征:

1.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老师相处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甚至反感,导致行为上的攻击等偏激行为。其实,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密切相关。

2.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孩子在幼儿期过后,自我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单亲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试图采取自主独立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动辄就想到自己家庭的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忧虑,对前途信心不足。

3.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的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无忧无虑,就能调动他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也易于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使原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学生若在烦恼,焦虑,担心,忧虑等情绪下学习,就会压抑他的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单亲家庭子女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子女正确面对家庭变故,减少他们的创伤,调整他们心理,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无论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而其现状更令人担忧,可谓是问题重重。就学校而言,面对突然而至的单亲学生群体确实有点措手不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并未把单亲家庭学生视为一个特殊群体来研究对其的教育方法,更没有与之相关的其他措施,但问题是看到了,而社会上给予单亲子女的关心,帮助的专门机构几乎为零,对其教育提供指导的机构也很缺乏,具体表现为:

(一)目前,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四种倾向

1.不问不管型,家长除了独自承担家庭重担,还要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子女,对管教孩子力不从心,,让孩子产生了孤独感。还有些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对孩子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对孩子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使孩子误入歧途,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2.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型。笔者实习的班上就有一个女生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她的母亲每天都会骑车将其送进教室,风雨无阻。(学校是不允许的)走时千叮咛万嘱咐仍不放心,还频频回头张望。现实中,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失去过多,就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受一点委曲,他们更重视的是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关心,在精神上的关怀和引导往往重视的不够。这容易导致孩子任性,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且也容易导致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3.简单粗暴型,有的单亲家长以自己为的心情好坏为转移,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打骂不断,使子女整是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极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寻求温暖,从他人身上寻找一种心灵慰籍,由此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甚至被坏人拉下水走上犯罪的道路。

4.期望过高型,许多单亲家长,把子女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处处出人头地,这种过高的期望值造成子女沉重的心理负担,有些子女则可能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三、改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单亲子女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单亲子女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这三者中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使单亲子女成长的天平失衡,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有效合力,共同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一)单亲家庭要把爱与科学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1.家庭是每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是社会的细胞,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 影响时间最长。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最大,所以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结构不完善的原因。如果是父母离异造成的,要技巧性的向孩子说明真相,让孩子接受这一客观事实。尤其我们要注意到,对于低龄段的孩子,由于其年龄小,并不能真正懂得父母离婚的原因或一时无法体会失去一方的痛苦,但是这时存在一种潜在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各方面的趋于成熟,潜在影响就慢慢浮现,他们也许会责怪,追究,出现一种行为偏差,因此,如何使低龄段孩子接受家庭结构转变的事实以及如何及时疏导孩子心理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的不好,不应将大人之间的对矛盾转移到孩子身上。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家长都要对孩子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不要因为大人的原因而对孩子有所缺失,要爱孩子,也要使孩子学会接受爱和付出爱。

2.单亲家长不只是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关心,还要重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要适当地进行心理调试,增强心灵防卫能力,要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使他们的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孩子的交往意识和能力,与伙伴,教师,其他亲友有意识的走动。营造和谐、友爱互助的气氛,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信的品质。

(二)学校要努力成为单亲子女第二个家

学校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预防和矫正不良品德和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爱是最好的调节剂。

1.加强沟通,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家长的帮手。单亲子女在动荡的环境中成长,家庭的缺陷使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在学校中与他们最贴进的便是班主任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个现象都能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老师要用爱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以博大的师爱公平对待他们。一般不要在公开场合指名道姓地批评,指责他们,更不应该采取体罚等过激方式,要用真心唤起单亲子女的爱,体会到教师的善良愿望。为了培养孩子的健全心理,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力,老师可以采用激励等多样的教育手段。比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和理想激励。尽量发掘生身上的优点,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培养其自尊,自强,自信的品格。我班有名学生叫李飞,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已离婚,长期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造成她性格倔强、孤僻,他在班上一直孤言寡语,我了解她的情况后,经常和她谈心,上课时也时常叫她回答问题,开始她会回答也不说,后来,在我的鼓励的眼神中开始慢慢地开了"金口",我趁机及时表扬,甚至还奖励她一个红五星,看到她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当然,教师还应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正确对待子女,并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学校要加强对单亲子女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了解,确立相应的教育措施。比如,对于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为什么会出现孩子表现间的差异。另外,我们也不能应将单亲子女的问题统统归结到行为表现上,有些孩子是学习差,有些只是表现差,还有些是学习表现均差。我们一定要分析每一个单亲子女的成长环境,把握不同孩子的不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学校可以不时的举办专家讲座或请成功的单亲家长现身说法。学校应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开展,定期召开必要的交流讨论会,备件成熟的学校还可以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实行专业人负责,职责到位,学校还应加强与兄弟学校等相关单位的交流,以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获知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最新信息,不断深化理论知识。

(三)社会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1.心理健康教育应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应相应增加

教育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中也包括心理素质这一块,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制约影响着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具有核心地位和重心作用的。作为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心理教育,就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单亲子女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心理更加脆弱,重视和关心单亲子女心理发展,依据客观性心理原则,从他们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落实。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的提升,如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治疗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手段,让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关心单亲子女的成长。社会一定要适时建立相应的机构,及时为单亲子女排忧解难。

2.全社会应更加关注对家庭结构,家庭问题及家庭教育的研究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7

关键词:单亲子女 完整家庭 心理问题特征 家庭教育

引 言

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个体发展的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开放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击,解体的家庭逐年增多,社会上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它意味着家庭的危机和一张新的贫困形式的产生。单亲家庭子女的培养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庭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离异或夫妻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于是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毫无疑问,在单亲状况下,父爱或母爱的缺损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容易使这些未成年子女形成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并且子女的年龄越小,这种不良影响的力度越大。

一、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存在着以下心理特点:

1.内向自卑,抑郁冷漠。

孩子也懂得比较,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出极为的冷淡,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

2.缺乏引导,生活渺茫。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凡事“大不了”当头,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3.充满憎恨,暴躁易怒。

父母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

4.胆小孤僻,多疑嫉妒。

当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对自己做出偏低的评价,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另外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和僧恨。

5.自私自利,唯我独尊。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管,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与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1.增强交流,沐浴温馨的友情。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通过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感受友情带来的幸福与温暖,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感受到人生不幸中的幸运。

2.克服自卑,扬起自信的风帆。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思想负担重,他们不愿意让老师、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对于这一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3.严字当头,剔除顽劣的陋习。

用爱心抚慰创伤,但也绝不能忘了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倾注爱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要求,丧失原则。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时期缺乏严格的家庭管教,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容易犯一些错误。当然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不可伤其自尊。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

4.保护自尊,撑起感情的蓝天。

现在课本上有关家庭生活的文章,大都是描写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遇到教师讲述这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时,感情脆弱的学生会触景伤怀,泪流满面。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当教师提问他时,却说不知道,不愿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尽量从感情上给这些孩子以照顾,避免让他们回答对他们来说敏感的问题,给学生留一片感情的蓝天,保护那颗受伤的心。

5.爱心永恒,抚慰心灵的创伤。

作为孩子第二父母的老师,首先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弥补孩子心中那份残缺的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经常更换教育方式。

6.家校联系,不留教育的真空。

孩子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单方努力,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密切的家校联系更是必不可少。通过家校联系,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对单亲父母作一些教育方法上的指导。不少单亲父母为了弥补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在家中对孩子几乎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殊不知溺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处在另一极端的冷淡、粗暴、放任不管同样也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缺陷的重要因素,而且家庭教育的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使学校教育成果付之东流。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篇8

关键词:单亲班主任品德教育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这是一个令人棘手的社会问题,且有随经济发展而愈发严重的趋势。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在品德缺陷孩子中,单亲家庭学生比重大,问题多。品德缺陷是指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有攻击、冲动行为,扰乱集体、说谎、逃学,学习上有困难等等。这些行为不是暂时的、偶然的,需要长期矫正。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调查研究所的调查,中学生有不良品德行为者占20%,从我对几位学生品德行为的调查发现,在品德缺陷儿童中,单亲家庭学生占有60%以上。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征有共性也有个性,据我对所教学生的分析大致有下述4种差异:

1.女孩跟母亲生活,家中缺少男性,许多本应由父亲承担的事情,都要由母女完成。因此,生长在这种环境的女孩子胆子大,行为无抵赖,厉害,并善于指挥别人。

2.男孩跟母亲生活,母亲一般视儿子为掌上明珠,尽全力保护。这类男孩子胆子小,貌似脾气大,不可一世,但外强中干,隐藏着怯懦,且不能吃苦,有小公子哥味道。

3.女孩子跟父亲生活,生活懒散,没规律,如果遇上父亲经济宽裕,便总想在经济上弥补孩子的遗憾,但久而久之,便使这类女孩子养成不拘小节,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4.男孩子跟父亲生活,个人卫生差,爱到室外活动,游手好闲,多数父亲忙着第二次组建家庭,顾不过来教育照顾孩子,也不回避孩子,这类孩子易早恋。

班主任在对待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班主任应重视情感在首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身上毛病多一些,受的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往往对周围人有一种对立情绪,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地对待老师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学生训斥或说教常常无济于事,情感教育则可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洞察能力,班主任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班主任,才能达到心理交融,完成教育任务。情感教育用得好可起到情通理达作用,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情感教育混同迁就学生错误,对学生的宽严都应智谋,宽是爱,严也是爱,关键是要用好“宽”“严”这个情感教育双刃剑。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不和家长讲实话,我带着真情实感反复对她进行多种方式的帮助教育,她不但讲了实话,还有了转变。另一单亲家庭男生劳动非常娇气,我想方设法严格要求他,使他从劳动中受锻炼,取得了进步。

二、主动请单亲家长配合工作

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品质是多方面环境影响,通过学生内心活动产生的,是外因起作用的结果。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不可忽视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认真做好每一次家访和来访,认真把握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每个契机。

单亲家长教育孩子困难多,他们既是父亲,又是母亲,两个人的事一人做。对这些家长,老师应同情、理解、关心他们,取得家长信任,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达到默契,促成家庭教育好的氛围形成。有一个学生,母亲因车祸去世,其父精神萎靡,对孩子很少关心,致使孩子自由散漫,花钱如流水,穿衣不适时令,基于过去我与家长关系融洽,当我提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这位家长受到震动,他打起精神立即行动,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有改变。总之学校主动与家庭协调配合工作,可以改善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环境,为他们健康成长多铺一条路。

三、在集体活动中温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

人怕孤独,单亲家庭学生,如水中行船少了一支桨,产生不平衡感,班主任应尽量在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坐上班集体这艘几十人划的大船,找到更大平衡。

集体活动不但可以使单亲家庭学生感到温暖,还可以在活动中矫正他们不良习惯。我在教学之余努力多搞集体活动比如“给贫困生送温暖”活动等。活动越多,活动越有趣,班集体凝聚力越强。那几个性格孤僻的单亲家庭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心暖了。集体活动为行为习惯有毛病的孩子提供了矫正错误的机会。集体活动给他们拼搏竞争的暗示,集体活动锻炼了弱者的意志,集体活动补偿了他们失去的许多东西……

上一篇:人与人之间关爱作文范文 下一篇:老师教师节快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