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8 17:35:16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1

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后,家长心理失衡导致单亲家庭子女情绪不正常,情感冷漠,孤独烦躁,存在自卑逆反心理,单亲家庭子女学习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品德行为异常,多数有不良习惯,表现差的占70%左右。从上述情况可以知道,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向社会亮起红灯,单亲家庭是残缺的家庭,对子女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无原则地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往往更加怜悯孩子,什么事都依孩子,结果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

(二)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倔强等不良品质,容易走上歧途。

(三)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

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孩子的行动,结果使孩子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对单亲家庭父母教育教育子女的引导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虽然夫妻双方离婚,但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解决好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教育对策。

(一)教师要做单亲父母真诚的朋友,帮助有针对性地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一些离异的父母总体感觉他们对于离异这样的事情不好意思和教师沟通,认为离异不是一件好事,面对教师难以启齿,担心知道孩子父母离异,教师会另眼看待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另外作为离异的父母,也不愿意真诚而坦率地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因此,教师知道学生父母离异以后,可以恰当地介入,以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建议家长:

1.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自己很多创痛的人合作,可能极不情愿,但不能把夫妻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

2.谨慎对待子女的教育,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1)注意不要过度保护。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一切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变得脆弱、依赖,缺乏主见,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2)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的家长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拳脚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说出伤害孩子的话。(4)教育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与单亲孩子平等相处,营造和谐温馨的学校教育环境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学校教育非常关键。教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要用爱心和师生亲情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一)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教师要告诉学生,父母的离异虽使自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份完整的爱,但对父母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既然父母彼此之间已经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与其在一起经常吵闹,还不如给彼此放一条生路,分开重新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幸福。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大人的选择。

(二)鼓励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群体环境中成长

单亲家庭的学生都有猜忌和孤独的心理,他们会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而关闭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窗户,这时,班主任应怎样做呢?

1.密切关注,爱心抚慰。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学生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学生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多体贴。

2.平等尊重,鼓励交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交往环境,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家庭成员的残缺,使这些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因此,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帮助他们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四、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教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那么,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通过媒体宣传,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我坚信: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以温暖和帮助,单亲家庭会和双亲家庭一样温暖,单翼天使一样可以茁壮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2

所谓单亲家庭。是相对双亲家庭而言。即父母一方早逝或者父母离异的家庭。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畸形人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必须了解他们的具体特点,从而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曾多次提出要求:“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近几年,小学教育阶段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加强对小学阶段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离婚子女的研究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因此,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今年全校总人数434人,其中外省市农民工子女309人占全校人数的71.2%;单亲家庭学生1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2%。可见单亲家庭的学生占着多莫大的比重。

一、单亲家庭的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分析

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者,多年来,接触到许多形形的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反思与工作实践,我现在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体会及做法。

1.沉默不语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通过调查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在一次学校接种风疹疫苗结束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头疼又联系不到家长。于是我送他回家,才知道是单亲家庭。但父亲为了养家晚上还要工作。从学生的言语中明显感觉到他想父亲陪着他。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会特别的有进步,但是也会突然一落千丈,这和他家长有一定的关系。

2.脆弱型

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学校五年一班有个学生是跟父亲生活的,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信箱中,她以书面的形式向我述说了一切,但最后写道:“我要报复父亲,理由是父亲对我不够关心”。长而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通过调查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二、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问题行为应采取的措施与手段

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问题行为不是仅仅是他(她)们身上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或那的问题行为,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存在种种问题行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对认为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手段。

1.对沉默不语型的学生

这类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这首先要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和相依为命的孩子终日处于苦闷抑郁的心态是扼杀生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孩子的压力过大,他们的自信心不够足,成功感会减少,抑郁又会袭击他们。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学校、老师也要像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是父母选择的生活,不是他们的过错造成的结局。作为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最重要的是将来自己生活的路自己要走好。

2.对脆弱型的学生

学校与家长配合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而不是冷漠辱骂的。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试着把他(她)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她)做,言语要经常鼓励其勇气,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强者是不屑哭鼻子的,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这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处处受人欺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也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性格、情感开始坚强了,挫折感会减弱,学习的毅力会开始加强,学习成绩就会比过去稳定。这种种变化自然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力强化,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父亲(母亲)和同学、老师,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腾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3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 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 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 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 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2、家长调整思想认识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变化的正确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矛盾才发生的,离异后出现的新问题--孩子教育成长的问题。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努力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要正确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离异,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怨恨父母,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随之突飞猛进,使社会变得更为多元化的同时也出现许多恶劣影响,比如中国人离婚率的逐年增长,使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为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事业、文化、心理学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学校加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孩子心理的关注,使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因此目前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曾有一项关于对单亲家庭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90%以上的单亲家庭中都存在许多教育子女的问题,一下几点尤为普遍。

 

(一)家长心态失衡

 

当家庭发生变故时,由原来完整的家庭变成单亲家庭后,导致独自抚养孩子的家长会增加大量负担。如,家庭经济来源、家庭琐事等都使家长压力增大,由于许多家长不会及时排解内心压力,导致家长心态失衡,不仅没办法对孩子灌输正确的家庭教育,甚至还向孩子发火,使孩子的心理及情绪都受到很多影响,降低了对家庭、家长的信任与依赖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单亲家庭子女未来的发展。

 

(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在变为单亲家庭后,有些家长对孩子存在很深的愧疚心理,就会想近办法补偿孩子,然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满足孩子各种需求,不敢对孩子要求过多,过分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性格过于自我,行为任性不尊重他人。

 

(三)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较少

 

单亲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一方家长,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生活质量与学校教育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投向在工作方面,这样就导致家长没有多余时间陪伴孩子,再加上单亲家庭的原因使孩子性格更加内向甚至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和同学、老师之间也缺少沟通,久之,导致孩子心理阴影逐渐加重,无法健康成长。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学校科学性教育

 

班主任需及时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因材施教对单亲家庭子女使用科学性教育。首先班主任应试着了解单亲家庭学生,通过加强与单亲家庭学生的沟通,对孩子的内心进行探索,及时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协调,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使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

 

(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单亲家庭子女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协助校方重视起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单亲家庭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其内心烦恼与原因。并成立校园心理咨询室,使单亲家庭学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面谈等方式倾诉苦恼,并且第一时间得到疏导,使其化解苦恼,积极面对成长。

 

(三)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对社会、家庭、父母、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培养单亲家庭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学生学会去感恩这个世界,感恩家长,会使学生重新认识对自身经历的一切,健康阳光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应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学会感恩,首先班主任应通过举例子的形式来感化学生,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教师不顾自身性命救出学生、母亲为护孩子周全,用身体为孩子撑起一片空间、消防队员废寝忘食的营救被困群众;晋朝初年王祥为救母亲卧冰求鲤等,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另外,教师也可围绕“感恩”的话题开展班会,让每一位学生讲解自己所知道关于感恩的故事,并谈谈自身对“感恩”的看法,来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对“感恩”的思考,为他们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学会感恩。

 

(四)班主任及时单亲家庭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为了给单亲家庭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班主任要及时与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沟通。由于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家长工作较忙,对孩子陪伴较少,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重视起学生的家庭教育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共同努力为孩子打造一个轻松温暖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性格。

 

结语:

 

总体而言,为了单亲家庭子女能够健康成长,班主任要结合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力量,来为单亲家庭子女打造轻松舒适的成长环境。但也要兼顾单亲家庭子女家长的想法,以公平的方式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使孩子与家长平衡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让单亲家庭子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5

一、总体情况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 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2、家长调整思想认识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变化的正确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矛盾才发生的,离异后出现的新问题--孩子教育成长的问题。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努力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要正确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离异,并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怨恨父母,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6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对策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个人们不大愿意看到的现实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人的离婚率正在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百万之多。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中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变得更敏感和棘手,这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独立生活能力差,不能自立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单亲父母们往往心怀愧疚,这使他们忽视了严格要求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则,一切都依着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更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的惟一希望,惟恐孩子不安全、过不好,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结果受这样过度保护的孩子即使已是貌似成熟的高中生,仍然是事事不能独立,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能力。

2.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到愤怒、恐惧、悲伤

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应对方式。父母离异前的吵闹、打架,已经破坏了家庭原本和谐温馨的气氛,而家庭的破碎,更使孩子必须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势必使得这些孩子在失落中惶恐不安,感到恐惧、悲伤,甚至会对自己身处这种境地愤怒不已。他们害怕被别人讥笑和排斥,害怕失败,对孤独和不明朗未来的恐惧渐增。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心理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3.智力和学业相对落后

单亲家庭子女常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难免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有些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比较差,除了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影响其学习动机、态度外,他们的情绪较差,也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学习成绩的低下又会阻碍他们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此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4.人际关系失调,自我封闭,主观偏见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又容易受到同学们有意无意的歧视,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很容易出现自我心理封闭、自卑、忧郁、冷漠,甚至厌恶与他人接触。同时,自卑感又往往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极具反抗性,一旦有人对自己有不利言行,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提出的建议,即使明知是正确的也不会执行,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主观偏见等心理。由于存在上述心理困扰,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难以与同学、老师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5.性格和性别异化

父母离异的家庭,既剥夺了子女学习的楷模对象,又使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失去了平衡。单亲家庭的子女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与异性的相处之道。他们如果与父亲生活会对女性存有恨意,与母亲生活则对男性存有恨意。当男孩由母亲来抚养时,男孩可能会有女性性格;同样的,当女孩由父亲来抚育时,女儿可能会比较男性化。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子女只有父母单方面的模仿对象,因此对于自我概念比较模糊,对他们完整人格的形成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学校教育中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个对策

1.加强家校联系,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创伤

从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起就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各班单亲学生人数,并通过谈心、家访等多种渠道掌握其家庭状况。进而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来给以具体帮助。例如: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辅导员以及心理咨询师等可以组成一个辅助团体,各自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他们以帮助,尤其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创伤。教师要经常对帮扶对象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跟踪了解、详细记录,并做好保密工作,还要注意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动态和情况,以便进行教育方式的调整。

2.心理减负,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心理阴影,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旦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经常会有被遗弃感,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厌倦学习。一定要及时阻止、扭转孩子们的这种不良心态。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尽早与这些学生促膝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他们理解的范围内,聊聊关于感情婚姻的一些事,让他们知道父母虽然已经离婚,但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会随着家庭的解体而有所减少,更不会消失。帮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设氛围,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子女就犹如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暂时营养不良的花朵,心理非常脆弱。只有用爱心去浇灌,才能让这些花朵重新茁壮成长,绽放美丽。作为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们相互照顾支持,不要讽刺、取笑单亲家庭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动员热情、有同情心的学生主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往,用友情弥补亲情。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氛围,使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阳光,淡化亲情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大家淡忘和抛弃。

4.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超越自我,找到成就感

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和比赛,例如:演讲、歌咏,书法、作文、街舞、球类比赛等,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超越自我,找到成就感。对有一定特长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教师还可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另一方面来自学校和社会。因此,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现实中,很多家长更倾向于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和物质生活,忽视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也有的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心与孩子交朋友,进行精神上的平等交流,却方式生硬、方法不当,无从走入孩子的心灵,从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更多的心理问题。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方设法指导好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学习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必要技巧。同时,也要和社区、街道等部门沟通联系,了解单亲家庭子女在社会上的一些活动、交往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新形势下应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要对这些孩子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像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总而言之,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惟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7

关键词:单亲 教育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也因为教育面的扩大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不陌生的话题。离婚率增加必然导致单亲家庭增多,父母的离婚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会受到伤害。家庭、社会和学校都面临一个严峻的全新课题――怎样更好地教育单亲家庭孩子,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本校初三年级195名年龄在13~15岁的单亲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社会态度三方面的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交谈后分析发现,很多单亲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或母爱从而导致感情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如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上进心不强、自由散漫,不服管教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一遍遍被强化,就会对性格产生影响,严重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意志品质的形成。例如,2008级初一(5)班的青青,5岁时,妈妈突然离开了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自此,青青和爷爷、爸爸一起生活。青青的爸爸没有固定职业,脚部又有残疾,爷爷的退休金也不多,但或许是因为心疼孩子没有妈妈的缘故,爷爷和爸爸平时在物质上对青青都尽量有求必应,但对青青的其他方面却关注不多。在班级里,青青表现得特别胆小和孤僻,也没有要好的同学和朋友。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下课了,同学们闹成一团,她只是静静躲在一个角落,也不爱说话。一旦跟同学说话就结巴,而且,跟人说话的时候也不敢直视对方,而是头转来转去,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在躲避什么。青青这种“沉默型”性格,就是因为单亲孩子经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加上社会的片面看法,慢慢地不愿意和别人交际,逐渐地封闭自己所造成的。

二、单亲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1.“溺爱型”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母爱或父爱,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家长往往更加怜悯孩子,事事都依孩子。结果导致孩子以自己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好逸恶劳,挥金如土。浩浩的父母离婚5年了,浩浩一直随妈妈生活,妈妈把全部的心血和感情都投入到浩浩身上,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衣服妈妈穿,功课妈妈帮着做,不高兴时嚷嚷两声,妈妈准心痛。浩浩性格孤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只要自己喜欢的都想尽办法得到,而且对妈妈的依赖性极强,什么事都离不开妈妈,每每遇到困难就找妈妈解决。“孩子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我要把一切最好的都给他。孩子已经没有父爱了,我唯有竭尽所能补偿孩子失去的东西。”浩浩妈妈内疚地说。

2.“高压型”家庭教育

离婚后的家长通常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他(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希望孩子样样都要比其他人强,形成“高压型”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极易形成懦弱和反叛的性格,养成靠暴力处理事情的思想。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可能危害极大。初三(1)班小霞的妈妈是个高学历而且要强的女人,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女儿身上,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双休日安排学科辅导,不允许女儿和其他同学过多来往。女儿成绩退步,她就动手打女儿。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高压政策产生逆反心理,开始和妈妈顶嘴,拒绝参加辅导班,甚至吵着离家出走。

3.“包办型”家庭教育

有许多单亲孩子,他们的生活完全被父(母)包办,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父(母)还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他们的行动,结果就是造成这些孩子独立意识严重缺乏,任何事情都听从父(母)的安排,社会适应能力差。小陈是上海某高校的毕业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从高中开始他就有一句口头禅,“我妈妈说……”“我妈妈让我……”。毕业前他在上海一家知名咖啡店做实习店长助理,可是到了签约的时候,他却辞去了这份倾注了自己很多心血的工作。“虽然我喜欢这份工作,但妈妈想要我出国,我听她的。”小陈告诉大家,从小开始,他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好的,包括高考填报志愿等,他都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发表了看法也没有用,我只能听我妈妈的。”小陈尴尬地对大家说。

4.“放任型”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小李是初二分班后我才接触的新生,学习成绩中等,我们通常认为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应该也不会太差,但他并不让人省心。初二开学刚两周,作为寄宿生的他就伙同班上其他两名男生翻墙出去上网,彻夜未归。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严重的是他们居然编造谎言称晚上急病发作而外出就医,甚至到医院拿了一个病历本作为“证据”。事情败露后,我联系了家长来到学校。小李的妈妈一到办公室坐下,就首先向我言明她是后妈,摆出一副“孩子不是我亲生,不关我事”的态度。经过询问,我才知道小李的父母早已离异,之后孩子一直在乡下由奶奶抚养长大。父亲三年前再组织了家庭并生下一个弟弟。小李由于到城里读初中,便搬到父亲的新家生活。由于父亲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在后母身上。工作压力大、家务繁多的后母便让孩子寄宿,每月除了给生活费,极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而孩子由于自幼与奶奶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加上亲友的同情使孩子养成了贪婪自私及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由于性格问题,在新家庭中与后母及弟弟的相处也不融洽。后母对他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

三、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

1.缺乏专业理论指导

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对单亲学生的成长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单亲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往往得益于良好的学校教育。就学校而言,面对突然而至的单亲学生群体确实有点措手不及,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学校虽然问题是看到了,但并未把单亲学生视为特殊群体来研究,对其教育的方法,更没有与之相关的对策。

2.教育评价模式单一

在长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与教师名利挂钩,给教师增加了很多无形压力,教师又将这些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不能因材施教,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区别地对待他们。教学不分层次,使学生失去上进的信心,最终成为“双差生”。

3.重应试、轻法制

我国目前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和学校都很重视好学生,对于“差生”(单亲学生很多都是“双差生”),教师和学校都很讨厌。学校对“差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差生”变得更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四、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措施和方法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牢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1.单亲家长应提高思想认识,优化家教环境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人生的起点,影响着他一生的轨迹。单亲父母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增强认识,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注意,使爱和纪律有机组合,促使孩子快乐成长。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曾经被老师当作,被赶出学校,妈妈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教育他,最终爱迪生成为了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由此成为教育孩子的榜样。

2.学校应跟踪教育,分类管理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员罗德鹏先生说过:“没有想学坏的孩子,但却有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孩子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了解孩子的天赋特质是教养成功的第一步,扬长避短,取得成功。”教育好单亲家庭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要使单亲学生接受教育,健康快乐成长,要“爱和导”结合。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些爱,一些特殊的关爱,在爱的滋润下,他们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学校应建立单亲子女成长记录卡,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3.成立社会(社区)义工组织,专门对单亲家庭进行帮助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区工作人员可以为单亲家庭与正常家庭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或者成立“结亲”家庭,让有爱心懂教育的正常家庭跟有需要帮助的单亲家庭结成对子,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使单亲孩子感觉到社会的温暖。社区退休工人温森同街道的一户单亲家庭“结亲”,温森说:“我们街道办应该举办更多这种活动,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孩子更加渴望温暖,希望社会热心人士可以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于这些困难,社会上有很多在家庭教育上有经验的人完全可以办到。”退休教师黄伯“结亲”的单亲家庭是周姨家,周姨有一个儿子再过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黄伯利用自己多年担任高三教师的经验帮周姨的孩子辅导功课,解决学习困难,激励孩子提高学习信心。周姨的丈夫在多年前的一次台风中不幸去世,周姨独自把儿子拉扯大,一个人要打几份工,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她说,自从“结亲”后,黄伯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有形成学校教育为主,家庭、社会(社区)和学校三方通力协作的教育网络,号召社会相关教育慈善机构踊跃加入,单亲孩子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礼翠.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7(17).

[2]王祖侠.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3]吴友军.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四字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8(2).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篇8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一、个案陈述

王某,男,16岁,中专一年级,父母离异。其父无业,爱玩牌、打麻将,酗酒,很少过问孩子的教育。其父偶尔被老师请到学校,回家后对王某拳打脚踢、或伤心难过,唉声叹息。王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对王某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但是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迁就孩子。王某对学习缺乏自觉性,时常无故旷课,且爱与老师顶撞。孤僻不合群,敌视他人,和同学常为小事打架。受到教师教育、家长批评和学校处分但仍无悔改。对王某的心理问题,我采取了一些心理干预方法和辅导策略,在其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效果,不良行为有所改善。

二、分析评点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一般表现

1、性格情绪方面。由于父母离异,单亲子女心灵受创,觉得遭人离弃,自卑感强,性格孤僻,对人易产生敌对情绪,戒备心强,情绪不稳定,常常处理不好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

2、学习方面。原本成绩好的单亲子女,由于父母离异,难过焦虑,情绪没有及时疏导,良好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加上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成绩会下降,陷入恶性循环;原来成绩差的单亲子女,甚至会逃学和自暴自弃,以便引起父母的关注。

3、品行方面。单亲子女由于缺少双亲的协同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极有可能到社会上寻找安慰,或离家出走,或结交“大哥大”、“大姐大”,故意采取抽烟、打架、、偷窃等方式来报复和惩罚父母。

(二)对该类学生心理问题实施干预的方法

根据有心理问题的单亲子女的一般表现和原因分析,结合上述个案,对王某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实施辅导和干预。

1、加强家校联系,及时进行“家庭辅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另一方面来自学校和社会。因此,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引导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如针对王某的现状,及时家访,将其在校表现和原因告之家长,提醒家长多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并同家长认真仔细讨论如何真正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恳请家长配合教师教育工作。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教育孩子不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社会青年来往。

2、用慰学生的心灵创伤。

对于单亲子女,他们更需要亲情,对师爱更敏感。教师若能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他们将重获温情和信任,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们的戒备心理才会放松,才会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教师倾诉。教师应主动找他们谈心,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他们以帮助,尤其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创伤。教师要经常对帮扶对象的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跟踪了解、详细记录,并做好保密工作,

3、创设氛围,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非常脆弱。作为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们相互尊重支持,不要讽刺、取笑单亲家庭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动员热情、有同情心的学生主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往,用友情弥补亲情。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氛围,使单亲家庭学生感受到生活的阳光,淡化亲情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大家淡忘和抛弃。

4、搭建平台,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和比赛,例如:演讲、书法、球类比赛等,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超越自我,找到成就感。教师还可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运用一些简单心理治疗方法。

如“理性―情绪疗法”。首先让他接受该疗法中的A-B-C的观念;其次,告诉他“用打架、与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甚至逃学出走来惩罚家人、引起家人及教师的注意”这种想法实际上对自己不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长期让这种不合理想法支配自己,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帮助他建立起新的认知系统,肯定自我改变的责任和能力并付诸实践。这就有效改善了王某与家人关系,从思想上防止不良习惯的复发。

现实治疗法和行为契约法。首先,让其明白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他是必须负责任的,不许为自己找借口,任何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与其约定每周会谈次数。会谈内容包括:描述自己近期的行为表现;要求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不接受任何借口辩护,坚持自己负责;引导其作出承诺,制定改变不良行为的计划或契约;对行动计划加以评估。经过跟踪回访,效果显著。

6、进行心理咨询。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心理问题并不是经过一两次辅导就可以解决的,它有一个过程。我们要鼓励学生当内心有困扰时,及时去找心理辅导,寻求心理帮助,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

三、经验借鉴

现实中,很多家长更倾向于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和物质生活,忽视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也有的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心与孩子交朋友,进行精神上的平等交流,但是方式生硬、方法不当,无从走入孩子的心灵,从而造成单亲家庭子女更多的心理问题。

父母离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了单亲子女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也要对其特征施教,才能事半功倍。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方设法指导好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学习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必要技巧。同时,也要了解单亲家庭子女在社会上的一些活动、交往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网络安全处置应急预案方案范文 下一篇:怎么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