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04 13:11:22

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理念篇1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其潜能,发挥其特长,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及成功的喜悦。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特别重视角色变换,由“管理者”到“指导者”、由“领导者”到“服务者”,主动把教育的“主角”――学生推向前台。通过实践,我认为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中需把握几个环节。

1 强化自我教育责任感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大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责任感,自我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强化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结合自身实践、反思,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加强理想、前途教育。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空洞、也很难实施的套话。而学生往往很现实,只注重今天的舒适,难以预料未来的艰辛。通过理想、前途教育,可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努力是为了自我今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是在为理想的大厦添砖加瓦。

1.2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才能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权利,也是义务。增强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才能真正打动其学习之心,在思想上筑起“我要学习”的坚固防线,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3 推行民主选举制。自我教育需要有民主制作支撑,它可以为有能力且愿意尝试的同学提供机会,提供舞台。每个新学期开始,我都将班干部聘任的要求、条件和职责告知学生,在学生竞选的基础上民主选举班干部。选出来的班干部,定期由学生评议。这样既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责任心,又增强了学生对班干部的认同感,增进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2 帮助落后生找回信心

那么落后生为什么一直落后呢?作为教师是有责任的。因为我们往往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落后生投入的关怀少,方法陈旧。在失去外界积极、有效帮助的情况下,原本习惯、态度就不佳的他们,被人为的推向对立面,他们转变自己的信心已经没有。因此,我们急需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2.1 加强师生心理沟通,协调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落后生的生活之中,了解他们,掌握落后生的情感情绪变化,积极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健康成长。同时,需要对落后生给予特殊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老师是在帮助自己,自己没有被老师所抛弃,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一席之地,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实践来看,落后生都希望与比较亲近的老师交往,而且该老师所教课程,他们学的相对都比较好。积极的引导和无私的关爱是转变落后生的良药。

2.2 抓住差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和其他同学相比,落后生更需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因此,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落后生的进步,也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提醒班干部和其他同学关注他们的进步。

2.3 给落后生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及时发现并给予落后生表现的机会,是增强他们自信的有效途径。比如有的落后生胆子较大,敢想敢为,不妨让他们担任值日班长。也有的落后生比较勤快,让他们担任课代表、小组长。充分发挥落后进生的一技之长,让他们在关注中重拾信心,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3 尊重班干部的决定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要尊重班干部的决定。对于班委的合理、积极建议、决定,班主任都可以给予支持,并给予点拨,提出建议等。既有利于给班委自由发挥的空间,又有利于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改变操行评语的格式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着力构建学生自评、亲密伙伴间互评、班小组评和班主任参与指导的综合性操行评语评价体系。让操行评语成为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亲朋好友的一个忠告,是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呐喊的一声号子,是班主任教师点头赞赏、鼓励的一抹微笑。

5 改变班会课的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所以必须打破班会课的班主任个人包办格局,将班会交给学生自己承办,这样有利于将班级目标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有利于学生个性才华展示,有利于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让班会成为学生演绎生活、人生的舞台,让班会成为学生自主教育的阵地,让班会课成为学生智慧碰撞的战场。

班级管理理念篇2

关键词:班级风气;班规班纪;心理状态

一、班级风气很重要

对于管理任何阶段的班级来说,良好风气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班级发展前进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师在制订相关的班级管理计划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来说,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风气更是意义非凡。一个班级的风气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班级的精神气质,对于班级内部学生的状态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拥有积极向上风气的班级也会比风气低沉的班级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教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着重注意,仔细思考应该如何在班级中带领学生共同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弄清楚要培养什么样的风气。良好的风气可以使学生团结集体,并且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说心系班级,关心同学,有问题大家共同面对等。这样的风气一旦在学生中形成,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也会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学生。其次,明白如何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更为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带领学生共同塑造班级积极向上的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作为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在行为和思想上对学生的引导也是非常深刻的。同时,还可以在集体活动或集体劳动中逐渐培养班级的良好风气。比如说拔河比赛、运动会等都会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加油呐喊等,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回馈集体,为集体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想法,那么班级的风气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并且学生也能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班规班纪要遵守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预料的状况,也一定会出现一些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所以班主任教师在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可能性。实际上不论是对于听话的孩子还是比较调皮的孩子,都应该让班规班纪看守班级,这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那么对于一个管理成熟的班级来说,都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班规班纪呢?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务实学习是最基本的准则。学生在任何阶段的最主要任务都应该是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学习知识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要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玩耍的时候可以尽兴,但是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认真。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其次,赏罚分明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原则。不论是什么样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好事或追求上进的事,就应该进行表扬或奖励。比如,学生成绩提高,为班级争得荣誉,或者帮助老人、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都是值得称赞的。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错误,以及违背原则的事,则必须要指正并督促其改正。比如说,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或考试中抄袭,与同学打架等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并且批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转变观念,改正错误。由此可见,班规班纪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规章制度做成书面报告,张贴于班级公示板上,并且经常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以规范学生行为。

三、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指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在5~8岁,处于少年阶段的开端。不同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孩子叛逆心理还比较弱,往往会听老师的话,所以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作为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状态。管理班级的时候也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学习知识的欲望也充足,只是对“苦”和“累”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抵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也不够成熟,因此对批评和挫折的抵御能力也不够。老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学生可能会“反应过度”,从而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班主任教师着重注意,多多引导。

总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理念及方法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考虑。首先要塑造并管理好班级的风气,这是一个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要树立班规班纪,用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学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慎独的操守。最后,还要注意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会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1.

[2]李晓贝.中小学中层干部绦幸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班级管理理念篇3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班级氛围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随之开展起来。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和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是教学理念的革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新课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班级管理改革正是这一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础,学校的特色也在每一个班级中体

现,学校课改的实施也是通过班级教学来实施的。班级管理的成绩也决定了学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要想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以使其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必须要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是管理中的客体。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学生没有了自主性,学生评价成了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对学生的发展作出的结论,进而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正在被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在逐渐被新的办理理念所取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管理的中心和主导。班主任是班级权力的中心,班级的所有事情都是由教师决定。班级的规章制度、集体活动的展开则是由班主任决定的。学生之间的纠纷、冲突也是由班主任做评判。这种管理制度下,班级的活动,管理都是硬性的执行,学生没有任何实质的自力。

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以完成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为最终目的。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是以学校中心,学生就成为完成任务的工具,进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成绩是评判管理好坏的唯一标准,严重的时候甚至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判管理的标准。这就使得班级管理的单一化,进而导致学生学校生活的单一,违背了人性培养的多元化规律。这也造成了班级管理硬化。因此,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也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随着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的颁布和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迅速传播到中小学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新课改强调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这种理念,新课改下的初中班级管理改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班级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就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也不能将学生整齐划一地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换言之学校就是给人犯错误的地方,这一点对于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认识和选择,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作为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指出错误,并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重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念。班主任必须把学生当作完整的生命存在来尊重,允许学生有犯错误的体验,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善于发现他们的价值。

二、管理要制度化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在班级管理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定。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过程中,侵犯学生基本权利,乃至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的事件可谓屡见不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法规制度的完善,人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要提高自己的法律观念。同时在班级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将各种管理制度化,所谓制度化就是不因班主任的感情变化而变化。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作出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学校要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文本基础;其次,要加强对班级管理的监督,对于任何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三、营造民主的现代化的班级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孩子已经远非以往可以相比的。由于网络的介入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出现了“早熟”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班级管理是非常有利的,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而民主、和谐、自由的环境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形成学生的心理自由提供了基础,而这些正是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逐渐地淡化班主任的权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的进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决定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想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我要以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以新的理念组织班级管理。在组织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决杜绝班主任一言堂和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培征,窦连佩,刘桂梧.班集体活动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白中军,赵大霞.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3.

班级管理理念篇4

关键词: 人人参与 民主管理 和谐发展 注重合作 环境育人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想。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回归主流”运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们对教育民主化不懈追求的结果,其产生之初是为了解决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实践的不断探索,现在全纳教育被看作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正不断地渗透到各类教育中,已发展成为一种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的持续的教育过程。

当前的中国职业教育常常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无奈选择,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长期感受到压抑,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学习积极性低下,精神状态不振,不少人厌学逃学、滋事斗殴。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在职业学校中,实施全纳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确立“全纳教育”的理念,构建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关注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广泛参与,创设一种全新的人文环境,以确保每个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是民主、平等、合作与对话的。我结合对全纳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认识和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人人参与”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现实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很难满足全班几十个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相互合作和分享班级管理的责任,构建新型的班集体。

尽管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需要,更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集体中,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其自主意识,逐步引导其参与管理。因此,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班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细则》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班委会在全班征集“金点子意见”后,形成班规草案,然后在学生中分组讨论、征求意见和修改,通过反复修改、讨论,逐步完善班规班纪,制定出全体学生都能认可的班规班纪,在班会课上由班长宣读,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后,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

二、“民主管理”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民主管理。班主任应改变管理方式,淡出管理前台,淡化权威角色,由“控制主管”走向“激励引导”。班主任应自始至终用全纳的班级管理理念影响、推动班级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通过例会、座谈会、专题研讨、班级论坛、主题班会、网上论坛、家庭访谈等对话形式,倾听各方的心声,吸纳各方的智慧,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的策略。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树立起学生的民主意识,给学生民主的权利,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首先,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创设各种表现机会,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的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让学生感到班级生活的愉悦,成为班级、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主人。

其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推进自主管理。我们要把学生看成班级建设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这一直是我们所提倡,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对班级事务作出规划和决策,独立承担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让他们在自我定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自主管理中体验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成就感、归宿感、荣耀感,领悟到尊重、平等、民主及合作的意义与真谛。如在我班,学生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每个人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生活琐事。尤其在卫生方面,学生自己提出:每个人管好自己周围一平方米的卫生,管好自己前后的一个小圈子。我班的刘某平时较为邋遢,他的座位下边经常有碎纸屑,但随着自主管理意识的加深,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这不仅关系到自己,而且关系到全班的荣誉。进行自主管理,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他们管理的积极性,锻炼其管理能力,提高素质。

三、“和谐发展”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有全局观念,立足全班,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和谐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力,都应该得到充分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应该放弃任何学生,而应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学生的各个方面总会存在差异,学习存在困难的“学困生”和行为习惯不足的“问题生”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班主任应该转变观念,承认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每个星期我都会利用课外的时间,比如早读、午休、放晚学后的时间等找一些学生谈心,谈心时尽量抓住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正面引导。

另一方面,对于个体而言,“和谐发展”就是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班主任必须非常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以“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管理班级,促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习惯的要培养从小事抓起,比如坐姿正确,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在学习上,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要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注重合作”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中、高级技能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现代企业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现今社会是开放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共事。每个人都要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完善起来。

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教育学生学会善于与人协作,注意发挥群体效益。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比较纯真,但同学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如有些学生有好嫉妒、多疑、敏感、冲动等不良性格习惯,有着心高气盛、目空一切等不良的个人心态,有着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不良的价值观……这样的学生在一起,就可能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班集体的融洽与团结。如果这些不良的性格习惯及心态得不到纠正并伴随他们走向社会,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各种形式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改变学生错误的价值观,纠正学生偏激的个人心态等,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理顺个人与集体、普通学生与学生干部的关系,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精诚协作、艰苦奋斗的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在社会中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这是一个人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五、“环境育人”的理念

全纳教育主张在班级中创建一种自由、平等、和谐、合作的全纳环境氛围。这种氛围的建立,首先要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渗透这种文化,并在各类活动中加以引导,使之逐步成为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能容忍任何凌驾于个人尊严之上的行为,要尊重和包容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要进行个别的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学校要使每个班级的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机会,如均等地获得教师个别辅导的机会、均等地获得课堂实践的机会、均等地获得优秀师资的机会、均等地获得教学资源的机会等。学生在班级中彼此都能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主体性得到自主发挥。在班级的人际环境上,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无障碍,疏密均等,彼此悦纳,关系融洽。

其次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让集体活动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并通过活动交往、交流,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况且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元旦“迎新”晚会、三月“学雷锋”竞赛、清明节“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国庆节“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一二・九”征文比赛、借助实习开展“技能”竞赛、“法制教育”,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总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思潮,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更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职业教育全纳性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生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班主任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以达到教育、转化、培养的目的,逐步构建一个向上、民主、团结和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汪放.全纳教育初探――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文教资料,2006,(1).

[2]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1,(2).

[3]钱丽霞等.发展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想.教育科学研究,2003,(7-8).

班级管理理念篇5

关键词:分层管理;高中生;班级管理

高中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选择还不够理性。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管理方式多是“一言堂”,忽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得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分层管理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分层管理理念的内涵

分层管理理念之于高中班级管理即为以高中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个体差异包括性格差异、成长过程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及知识水平的差异等。班级管理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管理,而分层管理理念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实施分层管理的依据有很多,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分层,根据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强弱来分层等[1]。将分层管理理念应用到高中班级管理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运用的重要体现。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引进分层管理理念的原因

分层管理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这既是由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决定的,也是班级管理本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如果班级管理的模式依旧沿袭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就无法真正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速度都很快,要想班级管理井然有序,首先就必须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怀和帮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只有准确地分清需求层次,才能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乐于接受班级的管理和帮助,从而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2]。

(二)基于班级管理发展需要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既要负责常规的教学工作,还要兼顾处理班级各类大小事情,常常应接不暇,有时还会因为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而耽误了日常教学进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一切管理都变得被动,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在班级中实施分层管理,将管理的权限层层分配,不仅班主任可以从繁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分层管理理念应用于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措施

(一)管理权限的分层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分层管理,首先就是管理权限的分层,班主任要善于将班级管理权利分散到班集体中,建立有层次的班级管理体系。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级管理的主干力量,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选择具有能力的班干部。班长是在班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班主任要适当下放权力给班长来进行班级管理。在分权于班干部的同时,班主任也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带领班干部一起解决问题。同时,班委会的成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得班级的管理更加简单有效。

(二)学生水平的分层

对处于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学生进行划分,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3]。一个班级的成员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不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而实施有效管理。要积极鼓励优等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进步。对于后进生来说,可以将其视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个层次的学生通常是班级管理的挑战者,所以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硬碰硬,而应平等地对待和交流,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化解冲突对立的情绪。中等层次的学生在班级占比较大,他们是管理的主体,应予以重视。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地措施,才能真正做好高中班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引入分层管理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重视这一理念的应用,让它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波.探析如何创新高中班级管理策略[J].学周刊,2014(29):18.

[2]陈小洲.对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下工作模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12.

[3]陈建生,尹萍萍,蔺海征.谈高中班级管理与理念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35.

班级管理理念篇6

1.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

尊重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从人格上说,师生是平等的,因此,师生相互尊重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对“师道尊严”的误解常使学生的主体人格地位被漠视,教师以居高临下之势对待学生,忽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当教师以无可置疑的口吻对学生发号施令,当教师把双耳束之高阁不倾听、不理会学生的陈述,当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学生时,教师离学生的距离已愈来愈远了,班级管理又从何谈起?更遑论有效了。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放下身段,蹲下身来倾听、感受、理解学生的诉求,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畅通师生互动沟通渠道,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相互尊重关系,以此为出发点才会有生命质量的关注,才能做到“以生为本”。

2.信任学生的品行潜能

魏书生说:“如果没有学生的言行来帮我理解,我无法真正读懂教育学、心理学,更谈不上如何运用了。”教育相长的基础是师生的互信。学生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则“信其生,授其道”。相信学生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是因为人具有多元智能,是因为“教育是改变世界最有力的武器”。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人与人交往活动过程的缩影,学生在班级中需要互动依存,学生所发出和接收的讯息,在质和量方面都会影响彼此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应有的态度是信任学生的品行是可以影响和引导的,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可以启发的,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培养和维持互助互信的心态,以时间和精神去建立与学生足可信赖的互动模式。

3.乐见学生的暂时缺陷

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都具有相对未经发掘的潜能,教师、家长担心的许多困难、问题都可能是掩藏着的启发潜能机会。班主任面对学业、纪律、思想、言行等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应有的态度是正视学生暂时的缺陷,正如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并不意味着学生一无是处,抱怨、悲观只能说明我们没有擦亮眼睛,或是一叶障目,或是固化的思维异化了学生观。观念、情绪是有传染性的,班主任乐观的情绪态度、积极的肯定接纳都会让处于艰难、困惑、失败中的学生重燃希望的火种,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既是为师者职业操守的体现,更是持续传达促成学生实现奋斗目标意愿,让学生在达致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受的精神动力。学生不是产品,产品不及格可归入废品,教育的失败则是贻误学生的一生。教育是用心灵赢得心灵,班主任关怀学生健康成长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5.刻意安排让理念着陆

刻意安排是透过围绕方向目标,经刻意设计,目的在启发潜能的地方、政策、活动、流程和师生去实现目标和方向启发潜能教育实践理念。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利于教育实践的环境和氛围,班级管理的有效性重要的表现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班主任实践启发潜能教育理念,营造基于尊重、信任、乐观、关怀信念的班级文化氛围,围绕目标以人物、政策、地方、计划和过程为载体有意而为,让理念着陆、行走、看得见摸得着。

二、以启发潜能教育要素

落实班级管理行动学校和教师要落实启发潜能教育理念,创设和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学习、发展、成长的空间与氛围,必须透过5P(People人物、Policy政策、Place地方、Program计划及Process过程)的同时运作,互相配合,始能成效。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涉及班级的人、事、物及其关系,核心对象和目标取向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班级纽带上的校园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应以严爱相济、管放相融、堵导相成的策略建立师徒式、家庭式的师生关系;学生间的关系也是建立在班级脐带上的班级中最直接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目标一致、严己宽人、相互欣赏,形成朋辈式、兄弟姐妹式的同窗关系。人际关系状况的好坏,不仅带有明显的感彩,还取决于人们各自需要的满足程度。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班主任有效作为的需求均离不开良好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视班级仅是学习场地,班主任也不再把班级权当工作场所,师生融入班级大家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民主参与共建班规班纪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由此,班规班纪就是“班级师生、家长共同的约定”。启发潜能教育理念下的班规班纪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经过民主与集中,目的是约束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格、行为习惯。其一,班主任是制订目标方向、框架思路、主体内容的主导者。班规班纪草案经全体学生参与讨论、修改、表决,再通过家长会审议,这是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是让较多的人来参与决策过程,用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的理性不足。家长对规则制度的了解为今后班规班纪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班规班纪条款约定家长如何配合、参与、支持班级建设,这是家校合作的保证。其三,班规班纪的监督运行由班委会负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锻炼。

3.建设教育性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课堂教学,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殿堂、精神的家园、生活的港湾有利于凝聚向心力和增强归宿感。一是在课室的整洁上下功夫,整洁的环境本身就具有教育力量和约束效力。二是在课室的美化上做文章,选择适当位置选取合适内容让学生自主布置课室,如班级活动照片、温馨提示、祝福语等,建设积极乐观、关怀信任的环境,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学生。三是在文化的引导中求实效,适度张挂正面价值取向的内容,如各种奖状奖旗、学生作品、奋发图强的班呼班号、奋斗格言等,营造一个受人尊重、富有教育意义的氛围。有形的环境持续地对学生进行无形的良性刺激,促进理想的确立、精神的追求、文明的形成。班级环境的建设过程其实更是难得的教育过程,出自学生之手是一种收获,自然更懂得珍惜。

4.组织多类型的体验活动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达成班级建设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的管理实践活动。首先,班主任应坚持班级常规活动,达致班级管理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其次,充分借力学校的各类活动,如校运会、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春秋游、校庆、学雷锋等,在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塑造班级精神核心、展现学生才艺、锻炼学生能力,达致人人以班为荣、班级以学生为傲的局面。最后,积极组织富于班级个性特征的体验活动,如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参观探访、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班级归属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唯我独有”,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自己班级的独树一帜、精彩纷呈,其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5.公开班务张扬民主风气

班级管理过程是班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其过程是公平、公开、公正。公平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以校纪班规为依据;公开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加隐瞒;公正是处事公允正直。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务公开栏、班会课、手机短信、QQ群等方式公布除学生隐私之外的涉及班级管理的各项情况,让学生、家长及时、准确了解班级、学习、活动等状况。管理越是透明成效越是显著,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管理班级,不但可以公道处事,树立班主任“清官”的形象,而且可以简化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班级民主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科学、民主、法治精神。启发潜能教育通过刻意安排人物、政策、地方、计划和过程实践尊重、信任、乐观、关怀的理念,创设和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学习、发展、成长的空间与氛围,让班级管理思维回归教育应有的本真。有效班级管理诉求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是对教育和学生成长负责任的体现。

班级管理理念篇7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要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为所有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团体、个人展示幼儿素质教育的方向和途径。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教师中心的倾向,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二、实施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一)师生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我觉得幼儿园的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注重这种氛围的创设。我们知道,小年龄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心理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除了心理环境外,物质环境当然也很重要。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熟悉,也更加爱护。”因此,在创设物质环境时我让孩子积极参与,每个区角摆放些什么?怎样摆?墙面如何布置?都让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

(二)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管理行为是班级管理有效方法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身份。英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等。

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过去,教师是幼儿园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今教师们将幼儿园活动设计部分空间让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则只是从中撷取幼儿爱好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题生成新的课程,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等,再次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打破教师中心的倾向,让孩子带着问题、悬念采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体现对孩子的信任。

2.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它非常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的孕育,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索、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现在孩子的学习探索活动已从课堂拓展到了家庭、社区、社会,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生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自由安闲地表达表现,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孩子从平面的相对单调的课堂,走向立体的丰富、广阔的多元环境,从与学习环境单项的或多向接触、部分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到与学习环境放射型接触、所有器官参与活动。他们感受到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内容广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们对世界多纵的探索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幼儿园的班级治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 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熟悉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我们觉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得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治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在学期初开展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亲子活动等。

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凭借各方面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时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那么我们就会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形势的。

【参考资料】

[1]张斌. 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 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班级管理理念篇8

    记得蔡元培曾说过:“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一个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很难想像他如何来履行使命。

    我们所处于的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之快使人感到学习起来感到力不从心,传统中知识型学习已非今天形势所适应。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当代来讲,除了传统的任务外,还要担负起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观。那么,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这个环境下,素质教育引进国门。何为素质教育呢?虽然各种关于素质教育的诠释歧义不少,但其基本内涵都包括以下三点:A、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B、发展学生的个性;C、学生的全面发展。似乎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一言以蔽之,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即今之所谓素质教育。

    无疑,要有效地实行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目前的研究和初步的实践探索,我觉得主要还是从“管理”开始着手,建立起一个民主班级体,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切实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管理班级体,这才为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做好铺垫。

    二、营造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班级体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同样,“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体”。每个班主任都有其带班理念。当然,工作侧重点不同,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每个学生

    都想成才,这就需要为他们设计好一个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离开了环境,任何的努力都是苍白的。那么,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是为他们创建好一个可以让他们成才的环境。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在教育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在教育管理中,也掺进了不少新元素。要适应当今教育形势发展,在新环境中培养学生各种综合技能,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从传统教育管理中跳出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这种理念要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更多的人文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该为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营造好一个大环境。

    那么,在具体的做法里面,班主任们应该更注意“软环境”的建设,充分启动学生内部活动,变学生“管理我”为“我管理”,从而达到学生人格管理,要每个学生按照班主任的思路进行考。作为一个班级体,没有潜力和创新是不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管理上人性化,使到学生都愿意为这个班贡献自己一份努力。那么,班主任们首先就要承认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有不同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不应该单纯地以学生犯错误来评价一个学生。有的班主任往往忽视了这点,把犯错误的学生看成“坏学生”。这样,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严重伤害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样何谈建立素质教育大舞台。

    三、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这方面学校每学年举行的文化艺术比赛,社会实践调查,学生专才大赛等等。这些都是很好提高学生素质的举措,也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这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是一些有益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益于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班主任也应该在具体问题

    上予以一定正确的引导。毕竟现在来说,家长对素质教育还不是十分了解,对这些比赛可能有抗拒情绪,认为学生学习好就行,不许搞太多活动影响学习,表现在家庭舆论上给学生一定压力,不允许学生参加这类型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积极鼓励我班上的同学参与这些活动;另一方面,我发动其他家长群体的力量,通过谈话,交流,事例论证等等争取不支持工作家长的支持。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使得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保证。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我们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也承认学生个性特长,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课外活动都能体现一种不同的气质,体现每个学生所特有的能力,班主任在这个时候要观察到,要放大这种气质,这种能力,这定会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带来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从当学生角度来看,当学生在不经意中发现原来班主任是默默地观察着他的时候并在不断为他们创造成功机会时,内心所产生的感动油然而生。我们可以想像带着这种感情学习的学生,效率能不高吗?

    四、以激励赏识性教育代替传统的班级体管理

    这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人性化”管理的班级体就其本身而言就是要求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鼓励,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飞跃。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这只是个观念问题,其具体操作就是以一种赏识性去看待每个学生,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放大。在学生角度来思考这就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建立起自信的一面,在更高层次中审视自己的学习能力,以一种成功者的心态去看待学习、生活和待人处事。

    当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的时候,其内心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将会在每个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自豪感,当这种自豪感升华成一种自我约束力的时候,那么班级管理就变成成一中互动过程,班

    主任和学生是一种和谐的统一。以前令班主任头疼的芝麻绿豆小事在这时已经由学生完全自主处理了,学生已经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闪光点去发扬光大,当他们习惯自强自律时,班主任就可以从纷繁而琐碎的小事跳出来,如斯反复,达到“双赢”,这正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所追求的境界。

    合理、正确运用赏识教育可使学生在轻松、自信、快乐的氛围中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学习的欲望,自觉钻研探讨各种学习问题,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事半功倍的获得大量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新知识。

    最好,要提一下的是:学我们必须做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而我们的赏识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我们的批评必须是建立在赏识的基础之上,在赏识的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用爱心、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面临的问题、最终又用平常的心态去面临结局;这样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更能经受挫折。

    结束语

上一篇:班级管理案例范文 下一篇:企业管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