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23-10-15 11:04:10

硕士论文格式

硕士论文格式篇1

1.端正学风学风是研究问题、构建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学风的根本问题是认识和把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一要实事求是。在选题阶段,要量力而行,面对紧迫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在材料积累阶段,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在立论阶段,将结论建立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在论文表达阶段, 行文、引文均应按规行事。二要反对唯心主义。务必做到它是什么就说它是什么,不搞盲目崇拜,也不搞封建迷信。三要反对虚美。虚美的实质是造假,形式上又是善意的和正面的,是在说不真实的好话,其动机多半受名利之心驱使。四是不搞学术上的霸权主义。学术上的 霸权主义,执着于好恶之情和壁垒分明的本位立场,搞盲目崇拜,不允许他人提出任何异议。要有证伪的勇气。五要一切让事实来说话。科学研究是人们发现或证明某些事实的过程。事实胜于雄辩,可以驳倒诡辩,也胜过自己的申辩。面对怀疑、非难和攻击,奋起反击不如埋头实验。如伽利略、邓小平等。

2.抓准问题研究活动从发现问题开始。

问题,是指观察的客观事实与以往了解的有关理论、相关规定之间的不和谐甚至相矛盾的现象,即不该发生的发生了, 该发生的却没有发生。发现问题是科研活动的动机。思考是观察与发现问题之间的中介。问题并不是产生于观察,而是产生于所观察到的内容(事实或理论体系的矛盾)与所了解的现存理论或规定之间的矛盾。而发现此类矛盾,就必须经历理性思维过程,别无他法。寻找问题中的问题。即寻找导致本问题的原因以及更深层原因,才会一步一步接近客观事实, 否则只会一声叹息而已。

3.提炼论点成功的研究活动必然会形成一系列的观点,其中包括基本观点和从属观点。

基本观点是论文的精髓。在研究过程中,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一旦形成,研究活动就应适时转入提炼论文的基本观点。提炼过程就是对观点的有关属性的审查过程。一看全面性如何。提炼论点的过程首先是自省的过程,要反复自问论点全面吗?更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审视论点全面与否不宜采用例证法,因为科学的结论不在于能够被证实,而在于能否被证伪。在全面性方面一旦发现漏洞即可进行修补,方法就是限定。例如,把天下乌鸦一般黑修补为天下乌鸦大部分是黑色的。二看深刻性如何。全面的论点未必深刻,深刻的思想又容易带上片面性。处理全面性与深刻性矛盾的原则是:研究阶段越全面越好,但在最后确定论点的时候宁可要深刻,而不去追求平庸的全面。

硕士论文格式篇2

2)理论概述

3)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

6)结论

2、论文形式

1)语言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引文形式

4)字数要求

5)定义

6)图表

3、排版格式

1)封面

2)格式

三、附录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引文范例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封面范例

前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排版格式

1)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格式

(1)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NewRoman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 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__)、“PublicationManual,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Proposal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By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1Introduction

Theintentionofthisstudyistoexplorepoibleadvantages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asinitsalicationintralationpracticeandtralationanalysis.

Sinceearly20thcentury,tralationstudiesgraduallybrokeawayfromthemarginalstatuswithinotherrelateddisciplinesandestablisheditselfasanempiricalscience.Fromthenon,schoolsofthoughthavekeptcomingoutandeachclaimsitslegitimacyforexistence.Amongtheseschoolsis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DTS).

DTSaroachestralationfromanempiricalperective.Tralationisviewedtobeasocialactivityhavingsignificantimportanceinthereceivingcultureandforthetargetcommunity.Therefore,tralationisdealtwithbeyondthelinguisticrealizationandlanguagecomparison,andisincorporatedinsocialandculturalcontext.

MyattentionwasfirstdirectedtoDTSby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ofoervation,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Thesubjectiswhateverhaeintralationpractice,fromthedeterminationofproectivefunctionoftralationtotheproceoftralator’schoiceofstrategies,braitormingandtherevision,tothefinalproductmakingaearanceinthetargetcommunity.

ThemethodofDTSisbasicallydescriptive.Theprescriptivetendencyandtheproblem-solutionpatternisabandoned.Tralationphenomenaarenoteddown.Withaccumulateddata,someunderlyingtruthsabouttralationwillcomeoutwhichwillprovetobeitructivenotonlyfortheoreticalprobebutalsoforaliedtralationpractice.Iwillalythisdescriptivemethodinthecasestudyofthisthesis.

AconvenienttoolhasbeensetuptoconductDTS.“Norm”isoperativeateverystageof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Function,proceandproductandtheirrelatiohipaswellareskeletalstructureofwhatcotitutedescriptivestudies.Tralationphenomenaareaccountedforwiththehelpofnorm.

ThecasetakeninthisthesisistheChineseclaicTheDreamofRedMaio.TwoEnglishversiotralatedreectivelybyYangHsien-yiandDavidHawksarecomparedandoervatioaremadeinregardtotheirtralationaroaches.

Inthisregard,myoervatioarelimitedtoseveralaects,Ihopein-depthoervationandexplanationwilldoneinlightofDTS.

2Outline

2.1DevelopmentandmajorconceptsofDTS

InthispartIwilldescribeHolms’basicmapofDTSandtherelatiohipbetweenfunction,proceandproduct.Iwillalsodiscusomeimportantconceptssuchaseudo-tralation,multipletralation,tralationese,normetc.

2.2Methodolgy

IwillinthispartdiscuthemethodologyofDTSbeforeIalythesametothecasestudyinthisthesiswithemphasistobeplacedonsemioticaroachandtheconceptnorm.

2.3DTSincontrasttoothertheories

AcontraststudywillbeconductedherewiththeobjectivetofindthedifferenceofDTSfromothertheoriessuchasequivalencetheoryandtheChineseXinDaYacriteria.Someadvantagewillpoiblybeshowninthisstudy.

2.4Casestudy

Inthispart,tralationofTheDreamofRedMaio(alsotralatedasTheStoryofTheStone)willbeunderinvestigationinlightofDTS.Tralationsamplestobequotedherewillbeselectedatrandom.

2.5Conclusion

BasedontheaboveelaborationofDTSandthecasestudy,poibleconclusionwillbeontheadvantageofDTSinecificstudyoftralation.Suggestioonfurtherresearcheffortswillbemadealso.

(Note:Whilethetopicwillremainthesame,theabovearrangementofcontentsissubjecttochangeintheproceofwriting.)

000

附录2-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istherefo repointletotrytomakeTCmorescientificthanisseibleinviewofitscomplexsubject-matterandavailablemethods.Tralatingisamental,multi-factorialactivitywhichcaotexhaustivelybeinvestigatedwithinalinguisticframeworkignoringthepersonofthetralator.”(Wil,1982: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Wolfram.TheScienceofTralation–ProblemsandMethods.GunterNarrVerlagTubingen,1982.

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lation.NewYork:PrenticeHall,1988.

Delabastita,Dirk.TralatingPu:AfalseOositioninTralationStudies.Target,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王尔德戏剧选.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__(5).

附录4-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业:

研究方向:

作者:

导师:

写作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PragmaticStrategies

inAdvertising:Implicatures

WangYing

Athesissubmittedto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of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

硕士论文格式篇3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

    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

    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

    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

    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

硕士论文格式篇4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几点意见》(学位[20*]19号),以及《关于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军队学位委员会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11号)精神,自20*年起,由省学位委员会开展对本省区域内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军事学科除外)的定期评估工作。现就有关20*年定期评估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范围与组织

本次评估的范围是*年以前(含*年)获得授权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包括已获博士学位授权或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内的硕士点)(具体名单见附件一)。评估范围内的所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均应参加本次评估,不参加者视为自动放弃授权。

省学位委员会负责组织对本省区域内(含部委、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定期评估工作。

二、评估内容与方式

本次评估主要针对被评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以来,学术队伍的变化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要求见附件二。

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基本状态评价和硕士学位论文抽查三个环节,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由省学位委员会确定评估结果,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一)单位自我评估

各有关单位要在认真开展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交本单位自评总结和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单位自评总结应扼要反映本单位自评工作的主要做法,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各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提交的自评报告,要围绕自评结果,客观全面地反映本学位点在导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质量保证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包括学风建设、培养机制改革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优秀导师和毕业研究生的典型情况介绍,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方案。单位的自评总结和每个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自评报告,均不超过2000字。

各单位在自评工作结束后,要对每个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给出自评结果。被评为基本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专项整改方案;被评为不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可申请暂停招生,两年后重新评估,对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硕士学位授权点,鼓励主动申请放弃其学位授予权。

(二)基本状态评价

参评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要按照规定填写《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表一,表格样式见附件三)。

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过通讯评议和会议评审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同行专家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状态进行评价。

(三)硕士学位论文抽查

本次评估要抽查每个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的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抽查的论文连同填写的《硕士学位论文简况表》(表二,表格样式见附件四)送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抽查论文清单及报送要求另文通知。

专家评估意见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专家组如认为有必要,可对参评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实地考察。

三、评估结果与处理

省学位委员会最后确定评估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行使学位授权,其中,对在某些单项指标存在有一定问题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要就存在的问题提交整改报告,省学位委员会将据此对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整改情况进行重点跟踪;对不合格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将作如下处理:

(一)对于存在影响学位授予或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和现象的,暂停招生并限期整改,二年后重新申请评估。

(二)对于学位授予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撤销其硕士学位授予权。

评估结果需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四、评估材料与报送

各学位授予单位须将《硕士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报告》、《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简况表》(表一)、《硕士学位论文简况表》(表二)各一式十五份及其电子文档,单位自评总结和各参评点评估结果电子文档(格式见附件五),被抽查的论文(原件复印)一式四本,答辩委员会决议(原件复印)及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原件复印)一式四份,以及表一、表二中填报的导师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证明、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证明(原件或复印件),于20*年5月10日前送达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五、评估项目收费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0]545号)文精神,本次评估实行收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定期评估,按每评估一个硕士点1200元的标准收费。

有关单位需将上述收费于20*年5月10日以前按下列帐号汇至省教育厅学位办公室。汇款用途请注明“学位点申请评估费”。逾期未缴费的单位,按自行放弃其相应学位授予权处理,所报送的材料将不再送审。

各有关单位要从构建有上有下的动态学位授权审核机制,调整优化学位点的结构布局,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度出发,真正重视并认真做好首次硕士点定期评估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要着眼于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大局,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填报材料的准确和真实可靠性,维护硕士点定期评估工作的公平公正。

硕士论文格式篇5

关键词:医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19-02

硕士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三年的总结性成果,它不仅是评判研究生学习和学术研究工作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最重要的科学标准。川北医学院自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截至2012年12月已有3届毕业生,其中有很多毕业论文被广泛参考引用,有的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对正处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的我校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我校应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力争以此为特色创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本文以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分析当前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监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一、此次参与调查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创新能力较差

创新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灵魂。但我们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创新性在几项得分中偏低,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设计等方面缺少新见解和新思路。

2.论文写作能力欠缺

论文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论文中图表的规范性、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性、论文格式的统一性,以及论文中数字、计量单位、外文字母、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等方面。此次参加对外盲评调查的10篇论文,均存在计量单位、插图制表、文字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3.文献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不强

以10篇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时间、外文文献比重等方面做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总体文献引用数量和外文文献引用比重均较高。但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一些研究生没有能力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因而对自己研究领域在国外的研究状况了解甚少,不能及时跟踪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4.科研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设计是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和计划安排,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比如在调查设计中抽样误差大小和样本含量直接相关,不少同学对样本含量的把握还不十分准确,这样就造成样本过大而造成调查不够细致,或样本过小而造成指标不够稳定、检验效能低等问题。

5.论文格式不规范

我校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出台了《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但由于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性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疏忽等多种原因,造成已经出台的文件不能按要求落到实处,60%以上的论文存在图表应用不当、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误、论文各部分顺序错乱等论文写作规范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指导教师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我校仍有少部分新聘用不久的指导教师,尤其是校外的兼职指导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保证有效指导。

2.毕业生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生们在最后一年除了要撰写毕业论文外,还要应对来自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导师科研课题多、临床工作繁忙,还要帮助导师完成导师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因此时间紧、任务重。

3.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校尚存在开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走过场等问题。目前我校除了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是评阅人由学校单方面联系,其他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等均是学生自己联系专家。这就造成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往往是学生指导教师的熟人、朋友,使得论文评阅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提高我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位论文的具体指导者,是影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等对论文指导效果有重要影响。我校现有硕士生导师21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62人。目前,我校已出台的《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川北医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暂行办法》等导师考核管理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须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内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考虑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考评作为单独的硬指标纳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系中去。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指导

“语文”、“论文写作基础”、“信息文献检索”是为撰写论文奠定写作基础的三大基本课程。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授课时间短(仅有半学期课程学习时间)、学生临床实习任务重的特点,建议我校在研一下学期和研二阶段灵活开设一些“论文写作基础”和“研究生语文”等讲座,并将讲座视频投放在学校相关网站上,以供我校校外联合培养点的学生下载学习。另外,还可请相关领域专家编印一些语文知识、论文写作指导、信息检索指导等方面的小册子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学习。

3.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应加强研究生处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建立论文评阅和答辩专家库。由研究生处牵头联系校内外专家,对专家的科研水平、学术诚信、工作态度等做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专家资格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专家坚决从专家库中予以剔除,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以壮大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宋国建,王倩飞,崔斌,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初探[J].教育广角,2009,(6):87-88.

[2]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等.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2,(6):14-17.

[3]刘存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校管理,2012,(5):259.

[4]党传升,罗梅娟,等.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5):71-74.

[5]李安萍.地方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18-22.

[6]朱陶,李健,等.某海上石油海上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8):383-385.

[7]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10):46-48.

硕士论文格式篇6

1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1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1.2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相近题目较多,有的相关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这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很多工程硕士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同一部门,他们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内容十分相似,所开发使用的系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相似之处。

1.3论文对国内外现状不了解,先进性不足

工程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有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旧;一些学生在论文中很少提相关研究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工程硕士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所做论文先进性不足,创新少或基本没有创新。

1.4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各培养单位都给出了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提交上的论文来看,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英文摘要翻译错误较多,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标出,论文内容格式不一致,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有的工程硕士论文中不区分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为一谈,不突出重点。

2原因分析

2.1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考取工程硕士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学成后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出贡献。但是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为了评职称、或为了涨工资、或为了升职,只想拿一个文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在做论文过程中不认真做论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论文的现象。

2.2导师指导不到位

工程硕士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毕业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指导体制,可以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方优势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这种体制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校外导师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临时找一个校外导师。在整个论文阶段,工程硕士和导师联系很少。

2.3培养单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导单位,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过程管理体制,以利于对每个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要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硕士办成一个产业,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益,而忽视了质量。

2.4企事业单位应重视

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硕士的实际使用方,对高层次人才有需求。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单位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尽早为工程硕士配备校外导师等。

2.5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派遣相关员工到高校参加工程硕士学习,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纽带,给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只有双方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工程硕士。但实际工作中,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3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导师(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学生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3.1学生自身

选题时,多阅读相关文献,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已到达何种水平。多思考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改进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别人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加以拓展,别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改进我们的工作。尽量做一些带有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研究工作。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别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开,首先阐述别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不同和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规范意识,按照培养单位要求的规范格式来写,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标出,参考文献引用位置要与引文内容一致。英文翻译一定要合乎语法规则,专业名词一定要使用恰当。

3.2导师职责

指导老师负责工程硕士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导师的指导、监管和治学作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工程硕士在职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内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和校外导师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各自优势,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是双导师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单位在选拔工程硕士导师时应当注重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选时使用不同的遴选条件,在工程硕士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项目经验并重,尽量选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为工程硕士导师。不要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加遴选直接作为工程硕士导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程硕士是不合适的,但指导高校教师可以。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遴选现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一起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遴选标准。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企事业和培养单位都是有利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单位可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选择企事业单位中实际参加项目的高级技术负责人,由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共同遴选,发放聘任证书并给予较好的待遇。

工程硕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意见,共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虽然身处异地,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异地在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电子邮件、飞信等为异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培养单位应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规范培养流程,对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1)开题答辩

开题是论文工作的开始,是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的工作,开题工作目的是对学生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难度、工作量、先进性等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题目。

开题工作应由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开题小组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列席旁听,可以参与讨论。开题工作要召开专门的会议,学生先对自己选题的内容做阐述,然后开题小组的校内、企事业单位专家提问,提出意见和建议。选题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开题工作要当场形成集体评议,开题小组专家、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要在集体评议书上签字确认。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的集体评议书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2)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完成。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阶段性的进展、在论文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见面交流,可以共同通过网络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论文进展、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都要存档,作为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考核的依据。

3)论文查重

剽窃别人论文、科技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止。为防止剽窃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一些部门开发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查重软件。培养单位应当购买相应软件,学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后要求学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并使用防剽窃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查重。发现抄袭行为,不允许答辩,培养单位和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情况对学生和校内导师、企事业单位导师予以处罚。

4)论文盲评

论文写作完成后,答辩前培养单位要组织学生论文盲评,盲评一般要两份论文,为了盲评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好两份都校外盲评。盲评两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辩,根据盲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盲评两份都合格,可以参加答辩。盲评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评,第三份盲评不合格,不能答辩,第三份盲评合格,可以参加答辩。所有盲评意见反馈给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备案存档。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论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首先由学生针对论文内容陈述,然后专家提问,学生回答,最后专家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答辩情况、培养单位提供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集体评议书、论文定期工作报告,综合后给学生论文成绩。论文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论文和答辩给出。论文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结合论文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论文成绩,这样才更加合理。从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论文工作的整个轨迹,才能发现学生写出的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学生本人的创新。答辩形成集体决议,由答辩专家集体签字。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6)加强考核制度

对导师的考核。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合对校内、校外导师考核,对指导认真,水平高的导师应予以奖励,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不认真负责,水平较差的导师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对学生的考核。对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论文质量高,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论文有抄袭,找别人做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的学生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学籍。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总结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借鉴优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先进经验。把现有工程硕士教育办好,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工程硕士真正得到企事业和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伟,吴信岚.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环境工程硕士的文献需求[J].情报探索,2010(10):79-82.

[2]郑林华,袁继兵,向良军,等.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44-46.

[3]王霁,杜璟.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86-89.

[4]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5):7-14.

[5]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6]徐玲芳.社会服务视角下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53-54.

[7]李博.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79-82.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22期

硕士论文格式篇7

[关键词]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评估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061-04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Education of Master of Publishing Degree

Zhang Zhiqiang Tang Kaiq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ublishing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

(Nanguang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Nanjing,211172)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master of publishing program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ways to ens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ster of publishing educ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ster of publishing program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below contents: the mission , the admission, resource input,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hesis, quality assurance, training output, etc. Building of thi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ll be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of publishing progra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aster of Publishing Progra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10年,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11年,南京大学等14所高校获得了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4年,又有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获得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开辟了新的出版研究生教育模式[1]。

1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经过5年多的建设发展,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学位授权点逐渐开始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根据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2015年,首批获得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授权点进行了学位授权点的专项评估,除北京大学未参加评估外,其余13个参与评估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继续授权,说明全国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质量合格,通过了考验。

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的总体要求是以评促建,注重实效,为将来的专业学位教育提供经验,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水平。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而言,要求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能服务于出版实践,为出版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出版专门人才[2]。

除现有的19个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外,我国还有40余所高校在相关学科开展出版学方向的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要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区分,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有助于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因此,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对出版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2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要注意的问题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离不开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合理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要符合出版硕士教育的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与个人的成长与成才相关,又与出版产业的发展密切相连。因此,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要贯穿整个出版教育的始终,反映出版硕士教育的特点,体现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独特性。通过设置合理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细分的测评项目,反映出版硕士教育的特点。同时,指标体系要具备可操作性,便于进行合理化的定量处理,以便通过科学的数学计算和分析,从而获得科学的评估结果[3] 。

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而言,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兼顾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方面,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水平层次的教育,既要符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高端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出版硕士面向出版行业领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不同高校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办学特点不同、教学优势各异,评估指标体系应能测量出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共性要求与各授权点特色办学的个性特征。

2.2 侧重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评估目标

出版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为了满足国家对于出版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单位应将实践性技能的训练融入到教学之中。考核学术型学位教育的标准和办法不能直接移植到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评估中。要注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相异的指标的选择。如专业实践是出版硕士的特性之一,要加大实践环节测评指标的设计比重。并可将这些实践项目进行合理分解,贯穿于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如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测评项目、业界导师的实践指导考核、毕业环节学位授予标准的实践性考核等。

2.3 指标要繁简适度,操作性强,导向明确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的指标设计应注意把握宏观和微观的关系,指标的包含关系要清晰准确,每一级指标的测评项目指向明确,代表性指标的提炼精准,表达言简意赅,项目细化工作到位,繁简适度,既便于评估者理解,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性,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引导出版硕士专业教育的发展。

3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重点内容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主要是检查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因此,评估指标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特点。根据5年多来的出版硕士专业教育培养情况,评估指标必须考虑下列问题。

3.1 培养定位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出版领域高层次应用型的复合人才,这与以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截然不同。“培养定位”这一指标考察培养单位的指导思想是否到位,能否体现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目的。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培养规划。主要指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特色定位,培养单位需要有明确的出版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目标、方法,并制定出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在专业建设上突出一定的特色,能够体现当前出版行业建设与转型发展的独特需求,反映出培养单位自身的特色以及教师队伍的学科优势。二是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培养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主要考察各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学分学时、实践训练环节等方面是否依据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公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开展,是否符合完备、规范的要求。

3.2 招生选拔

招生选拔是保障出版硕士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从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出发,国家已对专业学位的招生方式及培养规模做出了部署与规划[4]。在顺应国家招生政策的同时,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招生选拔方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招生计划。各授权点要保持每年招生指标的稳定性,同时该招生指标既要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又能满足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生源质量。主要指报考与录取的学生情况,考生生源结构合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报考与录取比例和考生质量不断提高。如果报考与录取比例在2∶1以上,则说明招生具有一定的质量。

3.3 资源投入

专业学位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位类型,从国家到地方到各培养单位,需要有独立、完整的资金支撑体系,为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必要的保证。教育资源投入是否充足可以表现为两个指标:第一是经费投入,包括培养经费与奖助贷体系。培养经费应较充足,尤其要有专项实践教育经费投入;有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门的奖助贷体系。第二是辅助资源,主要是为出版硕士教育教学服务的固定设施和资产是否齐全,如有较丰富的、满足教学需要的中外文专业图书资料和数字化资源、相关的教学实验设施及专用教室等。

3.4 师资队伍

高层次的师资队伍是出版硕士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支撑条件。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需配备充足的校内优质教师资源外,还要外聘出版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以满足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性的需求。

师资队伍要考察3个方面指标:首先是校内教师基本情况,即校内教师及导师的数量与结构。出版硕士授权点要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内师资稳定,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专业导师力量;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专业方向等分布合理,方可满足出版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课程教学、论文指导、实践训练等培养环节的需要。其次是校外导师基本情况,出版硕士授权点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出版实务部门的校外导师,且这些校外导师的业务技能能覆盖出版全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是校内外教师的专业能力,校内外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与业务实践能力,能主讲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胜任对学生科研及实习实践的指导工作[5]。

3.5 课堂与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这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同样适用。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课堂教学是基础,实践应用教学是导向。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题教学,要突破传统的思路,要在各教学环节的配合与保障下,将出版职业需求的目标,融入综合素养、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中。课堂教学主要衡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专题讲座等。课程设置应符合“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考核内容和方式合理,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大纲编写完整规范,执行效果良好;根据教学需求,要聘请出版行业领域中的专家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教学,要有数量充足且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作为保障。根据国外出版教育的经验,各授权点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卓有成效,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实际的出版项目,满足实践教学要求[6]。

3.6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都要提交论文。出版硕士专业研究生同样如此。根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学位论文须与出版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出版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及解决业界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出版设计等[7]。出版硕士的论文选题要与出版领域密切相关,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学术水平;80%以上的选题有应用价值;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要全程参与,指导过程规范、严谨、有效,开题、评审、答辩等环节工作落实、程序规范。这些都要贯穿在学位论文的选}与指导过程之中。另外,论文有原创价值、无抄袭等违反学术规范的现象则是出版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基本标准。

3.7 质量保障

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是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教学、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保障出版硕士的培养质量。质量保障体现在制度建设、过程管理、科研质量管理3个方面。

制度建设是指具有完整健全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和章程完备,设立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规章制度齐备。

过程管理是指在课堂与实践教学、学位与成绩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教学档案完整、真实;建立系统的学位授予流程,学生成绩管理客观、科学。

科研质量管理主要侧重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管理,有完整严格的科研道德规范教育流程,建立了明确的学位论文质量规定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制度。

3.8 培养效果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为出版业提供高层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否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一是看学生成果与用人单位反馈,包括学生实践成果、优秀毕业生情况、用人单位反馈等。较好的培养效果表现为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好、较丰富的实践成果;获得全国性竞赛的奖励;毕业后无违反行业操守、职业道德行为,在行业中取得较好的工作成就,获得用人单位良好评价反馈。同时,培养单位出版硕士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二是看就业状况与质量,即就业率与就业去向。学生就业率较高;学生就业去向符合行业人才需求,与出版行业相关率高,均说明了学位授权点较好地完成了出版硕士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

综合以上各点,并在多次征求全国出版业界与出版教育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指标与权重分值(见表1)。

4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特色

根据出版硕士培养过程特点构建的上述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完备性与独特性。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下列特色。

首先,注重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结合。该指标在宏观上顺应专业硕士教育的规律和出版学科的发展,微观上兼顾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各授权点的特色发展空间。

其次,体现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诉求。根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以及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该指标在业界师资、专题讲座、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论文选题要求、学生实践作品等方面,涉及多项实践应用性的考核内容,并将这一思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指标体系。

最后,体现了出版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备性。该指标体系从培养定位、招生选拔、资源投入、师资队伍、课堂与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培养效果,较好地处理了从宏观指导到微观实践、从教育起点到终点、从计划实施到效果反馈等一系列的关系,完整地反映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属性。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在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中进行了应用,并根据评估过程中的反馈情况进行了修改。该评估指标体系对了解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现状,科学、客观、公正地对各学位授权点的办学情况做出评估,为摸清当前积累的经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出版硕士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注 释

[1]张志强,左健.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271

[2]出版硕士设置方案[EB/OL]. [2010-04-22].http:///xwyyjsjyxx/gjjl/szfa/cbss/265002.shtml

[3]尹贞姬.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250-251

[4]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5]张志强,王鹏涛.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初探:南京大学出版硕士培养工作的回顾和展望[J].科技与出版,2013(11):4-7

[6]张志强,张瑶.国外出版研究生教育概述[J].中国编辑,2006(2):91-96

硕士论文格式篇8

关键词:分类培养模式 研究生 应用型 学术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29-0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明确并拓宽了新时期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内涵,其显著特征是[1]:“…将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与博士生培养目标相区别,更在硕士生内部进行培养目标的分类,转变硕士研究生教育格局――从目前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于2009年部署增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扩大应用型研究生的比例,并逐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改革招生选拔方式。2010年,教育部推行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实施高校[2]。该计划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出发点,旨在建立本科、硕士和博士三段制的工程师培养体系,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双向并行,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欠缺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问题。

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在教育发达的美英国家非常普遍,有着成熟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相对而言,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术型为主。但是,2007年以来,国内诸多高校参考英美高校的成熟做法,开始探索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为更大范围内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推广积累了丰富、可借鉴的经验。

1 美英等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经验

目前,国际上较为合理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是金字塔结构:研究生招生规模最大的是职业型研究生(至少占60%以上),中间为学术应用型研究生,顶层为从事科学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研究型研究生。其中,学术研究型研究生属于精英教育,比例最小[3-5]。从国外研究生培养类型看,美英等国家早就实施了分类培养研究生计划,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研究生教育,无论在培养规模还是培养质量上都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美国硕士研究生主要分职业类和学术类两大类。其中,职业类硕士学位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向一个具体职业,更多地指向知识的直接运用。职业类硕士学位大多数是“终端”学位,也就是说硕士学习阶段并不通向博士学位阶段。学术类硕士学位包含在博士学位的整体设计之中,课程体系贯穿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课程设计在内容上和层次上逐渐递进,整体规划。学术型硕士学位通常作为博士学位的一个阶段,无论是实践环节还是具体的研究工作,多体现出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特色。

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体制完善,在全球高等教育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分两类:修课式硕士(Taught Master)和研究式硕士(Research Master)。修课式硕士由专门的学术教员以讲大课、专题报告和辅导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般不需要完成毕业论文,也不进行答辩,只需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就可以毕业。研究式硕士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选定课题并展开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钻研的能力。英国研究生教育的传统是培养以研究为主的研究式硕士,课程学习相对不那么重要;但修课式硕士与之相反,更为重视课程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运用,研究反而相对处于次要地位。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修课式硕士很好地顺应了研究生规模发展的要求。对于大多数不以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学术工作为目标,而以专业性职业为目标的研究生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修课式培养模式。故而,目前修课式硕士在英国培养的硕士生数量上占有主导地位。澳大利亚、香港等受英国教育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也和英国基本类似。

2 国内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探索

早在2002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明确指出[1]:“…改进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模式就是要不断探索和发现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适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要求和培养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究生的需要,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从而形成符合国情,有利于研究生全面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在此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国内一些高校从2007年开始,对研究生分类培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6-10]。一些有代表性的探索和改革包括:

(1)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型和应用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2007年9月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尝试将硕士生按照学术型硕士和应用研究型硕士两个系列进行培养。两系列硕士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要求方面均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后者侧重应用基础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特别鼓励到企业进行学位论文相关的工作。

(2)南开大学课程类和研究类硕士的分类培养改革。南开大学从2008年开始试行在同一学科专业下按照课程类和研究类硕士进行分类培养。课程类硕士的培养致力于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类硕士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以便于从事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科学研究。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年统一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院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并完成专业方向主干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第二学期期末,对申请研究类硕士的学生进行考核筛选;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始双轨分类培养;第四学期结束后,研究类硕士生如果课程成绩合格,并表现出较好的学术研究的发展潜力,则正式获得博士研究生资格。

(3)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浙江理工大学基于不同的目标,着眼于从课程体系、培养环节、导师指导、学位论文评价等环节要素的不同特性来构建了两类学位互有区别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分类设置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分类搭建“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的培养平台:前者以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活动为载体,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按要求开展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活动,后者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等,开展有充分时间和质量保证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分类采取注重“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的导师指导方式;和分类应用突出“科研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以分类培养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4)大连理工、西南财经大学等学校的探索改革。2009年开始,更多的大学根据本校的实际开始对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改革。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并特别设计了应用型硕士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通道。西南财经大学从2009级硕士开始,对硕士生进行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在招生选拔的复试阶段明确告知考生分类培养的相关信息,征询考生意愿后根据考生的选择分类;并建立了严格的学术型硕士生的分流制,对不能胜任学术型培养要求的学生,建立退出机制,并允许其进入到应用型培养模式。

在各校有益探索的基础上,2013年底,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要求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分类制定学位论文标准等。在此《意见》指导下,可以预见硕士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将成为我国高校的趋势。

3 硕士分类培养对综合性军校改革的借鉴意义

教育部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第一批实施高校中,军队综合性院校国防科技大学入列。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思路相辅相成,明确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近年来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实践探索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而言,军队综合性院校尚很少开展类似的探索。例如,国防科技大学虽然招收并培养了专门的工程硕士,但是尚未对传统的占绝大部分比例的统招硕士研究生进行应用型和学术型分类培养,目前均统一按照学术型硕士培养。

长期以来,综合性军事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遵循单一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较少根据部队装备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差异化培养,也没有体现出部队用人单位所需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属性对培养环节的要求差异。培养模式的单一和培养人才的趋同,一方面导致部队科研院所的学术型人才岗位的饱和,另一方面导致一线部队对高科技武器装备懂使用、懂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缺乏。故而,综合性军事院校目前以学术型为主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部队的实际需要,需要在保证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所需人才储备的情况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变革,满足一线部队对高素质复合型实践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此形势下,应用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已经成为综合性军事院校研究生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10]。

应用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是指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按照应用型和学术型进行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军事院校中,应用型硕士主要是指为满足一线部队对各类高层次实用性人才需求而培养的,从事实践应用与开发性研究的硕士生,满足一线部队对装备使用、维护和二次开发的高级专业应用人才的需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针对有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继续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而培养的硕士生。学术型硕士教育注重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满足军事科技对科技前沿的内在需求。应用型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有利于缓解一线部队对高技术装备懂使用、懂维护和懂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能够满足部队科研院所对优秀创新性基础理论型研究人才的需要。但是如何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生源下实现合理的应用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是军队综合性院校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该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现状,并结合军队综合性军事院校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和趋同性论述了硕士分类培养对军队综合性院校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号,2010,6-13.

[3] 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1):82-85.

[4] 曾志伟,张桂华.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借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38-140.

[5] 仲晓天,王世伟.基于社会需求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5):88-92.

[6] 井辉.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探析-基于国内几所大学的探索和经验[J].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2011,3(3):23-25.

[7] 丁雪梅,甄良,宋平,等.以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优化硕士生培养方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13-16.

[8] 丁雪梅,甄良,宋平,等.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障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1-4.

[9] 张乐天.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90-94.

[10] 顾越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2(1):108-110.

上一篇:硕士论文答辩范文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