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本范文

时间:2023-09-28 08:59:02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篇1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的工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福利费等。直接人工费是指支付给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的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由于生产工人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工费用的发生能够判明应由哪种产品负担。因此,这些费用发生后直接归集到各产品成本中去。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直接成本篇2

【关键词】民用飞机;全寿命周期;直接维修成本;费用;运营

俄罗斯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国家标准于2012年完成编制,经联邦工业与贸易部航空工业产品标准化组批准,于2013年7月1日。该标准对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详细介绍了运营期间直接维修成本计算方法。目前,该标准广泛应用于俄罗斯各大航空设计局、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和航空公司。

1 定义

直接维修成本(DMC)在正常情况下是从航空器投入运营开始直到退役所花费的费用,包括人工劳务成本、消耗材料采购成本、无法修复的配套产品采购成本和可修复配套产品修理成本。在DMC中不考虑与组织机构、运营计划和保障流程及航空器修理(一次性的初始费用)有关的费用。而对初始维修成本的要求,需要客户和主制造商相互协调并达成一致,在技术任务书中规定。

DMC的大小可说明航空器结构及其设备的优越性。这个参数可以在整机级给出,也可以在各个功能系统和子系统中规定。在民用飞机技术任务书编制阶段,根据俄罗斯该份标准要求,必须确定DMC或该指标各影响项的种类和数值。在航空器寿命周期后续各阶段对这个指标参数进行确认。此外,主制造商可以就这个参数对供应商提出要求,在供应商合同中规定DMC的保C值。在民用飞机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必须采用统一的DMC指标分析、计算、确认和比较方法。

2 与直接维修成本有关的指标

民用航空器设计研发项目中,采用的DMC典型指标是每飞行小时的平均直接维修成本值,一般通过以下指标对其进行分析:

―平均计划维修成本;

―平均产品恢复使用成本;

―平均非计划维修成本;

―完成维修工作的平均人工劳务成本;

―采购消耗材料、采购不可修复配套产品和维修可修复配套产品平均成本。

其中,如图1所示,DMC包括以下成本项:

―计划维修人工劳务成本;

―产品恢复使用人工劳务成本(按照产品所需要的使用期限更换);

―非计划维修人工劳务成本;

―计划维修中,修复配套产品和采购消耗材料的成本;

―采购不可修复配套产品及其所需的指定配件和消耗材料的成本;

―非计划维修中,修复配套产品和采购消耗材料的成本。

3 直接维修成本计算方法

4 小结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该份民用飞机直接维修成本国标,并在其基础上研究俄罗斯民用飞机常用的直接维修成本计算方法,为开展民用飞机维修性设计研究工作提供指标基础,从而为我国民用航空直接维修成本研究取长补短,提供维修性水平,保证民用飞机的经济性和商业成功,并且也为后续开展中俄民用航空项目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ОСТ 1 02799-2012民用航空器运营直接维修成本计算方法,俄罗斯联邦航空标准.

[2]俄罗斯量表航空准则,联邦条款(1997.03.19)№60-技术任务书.

直接成本篇3

关键词:成本控制直接费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劳务费控制

(一)劳务承包方式

根据“工序分离、工费承包”的原则,确定各分部分部分项工程劳务承包方式。

(二)劳务单价的确定、编制依据和控制原则

1、劳务单价的确定

劳务单价根据企业内部指导价和当地信息价编制,在满足地铁施工要求的资质和施工能力的条件下选择最优价承包。

2、编制依据:

①施组及施工方案。

②单价组成内容。

③企业指导价。

④物资材料单价。

3、劳务单价控制原则

①单价上限封顶原则:劳务单价控制在指导价合理范围内。

②总费用控制原则:各分部分项劳务单价可内部平衡,但劳务承包总费用不能突破评估费用。

二、材料费控制

1、根据施工图数量考虑合理损耗做出材料采购计划,根据责任成本预算核定各种材料采购价格的最高上限,自购材料应采用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

2、施工现场人员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施工情况作细致的分析,正确确定各种材料合理的进场时间及堆放地点和数量,尽量避免材料二次搬运费用的发生。

3、施工现场可用余料和结构件、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回收和核算。建立健全余料回收和周转材料摊销的核算,及时将余料集中回收、清点,避免材料浪费。

4、建立健全材料的收、发、领、退料制度和核算,做到日清月结,严格出入库手续实行限额领料,防止大量赊入的材料不办入库手续而直接进入施工工地,使财务消耗与实际成本不实。

三、机械使用费控制

各分部提供的机械设备由各分部物资设备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工程项目将根据不同的工程施工情况实施设备租赁,做到及时租赁和退还,在保证正常施工生产的情况下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使用设备实行派工制度,以确保正常施工。 四、大小临工程费用控制

大小临时工程按项目工程部编制的实施性方案确定发生项目,编制详细的计划用工数量和单价,确定总费用,确保安全生产,保障正常施工,有效控制大小临工程成本。

五、验工计价控制

(一)计价依据

1、以项目部与各分部签订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为依据。

2、以项目部方案工程量调控中心月末签核数量作为验工计量依据。

3、严格执行责任状中确定的综合单价。

4、验工计价控制在责任状工程总额范围内。

(二)复核工程量及其他项目费用的确定

1、对合同约定工程项目和合同外事项必须经由现场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分管副经理、三总师、项目经理签认后进行计量。

2、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不予计量。

3、工程必须检验合格方可计量。

4、设计变更工程在变更批复并报请批准调整后予以计量。

(三)验工计价具体要求

1、时间要求

每月22日上午8:00前各分部计划统计员必须把截止当月20日完成的工程量按规定形式以书面形式(含电子版形式)报项目部工程部和成本合同部各1份。

2、末次验工计价

(1)工程完工时,要全面清理,按核定的工程数量、合同单价进行末次验工计价,扣除各项费用后形成最终支付,在经算单中注明保留金总额,并附有末次验工计价说明,以阐明有关问题及处理方法,由双方负责人签字,报项目经理审批。

(四)不予验工计价的项目

1、工程质量不合格,已明确须返工或已返工但未重验的工程项目。

2、隐蔽工程缺少检查签证及未经检查签证。

3、砼或其他材料未进行试验、测试,或无试验、测试证明,或试验、测试不合格。

4、各分部自购材料无出厂证明、材料合格证明、材质证明以及抽样试验报告或抽样试验不合格的。

5、由于施工不当或处理质量事故而增加的工程量。

6、超出设计图纸范围和技术交底范围的工程量。

7、现场负责人及三总师未签字确认的工程量。

8、验工计价所需技术资料不齐全的,不予以计量。

六、现场完成工程数量控制

(一)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

1、计划部门做好投标工程量清单,按投标清单对上进行计量;

2、工程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并建立施工图台账,做为对下计量工程量清单。

3、分部对施工图进行复核,并进行实地量测,建立施工图复核工程量台账;发现施工图数量节超时及时提出变更;

4、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等措施,现场专业工程师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实际施工工程量台账,做为对施工队计量依据。

(二)工程计量管理

1、工程计量的组织和实施:

⑴工程计量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牵头,工程部实施,工程部专业工

程师组织各分部工程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具体落实;

⑵分部总工落实分部工程量的上报和复核;

⑶计量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施工队统计工程量,负责人:分部旁站员、专业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第二阶段为分部汇总并审核上报计量资料,负责人:分部技术科长、分部总工;第三阶段为项目部档案室查资料是否齐全、专业工程师审核资料,负责人:项目部档案室 资料负责人、专业工程师;第四阶段为现场复核,负责人: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在不同阶段相关责任人对相应的工程计量负责。

⑷工程计量工程部签字程序专业工程师、工程部长。

2、工程计量的具体时间:

每月20日-24日,分别为各分部在现场计量。

3、工程计量的依据:

⑴项目部与各分部签订的《项目经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⑵设计施工图工程量;

⑶按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的方案实施的其它工程;

⑷当月完成工程量;

⑸项目部下达的工程进度计划。

4、工程计量的要求:

⑴项目分部将计量资料在现场计量前两天报送到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审核;

⑵报送的计量资料由分部总工及经理签字认可;

⑶计量资料要求真实可靠;

⑷临时工程等需要在施工前由项目部工程部确认工程量的,必需

提前报工程部由专业工程师到现场认可工程量;

⑸计量项目的竣工资料已完成、签字手续齐全并上报项目部存档;

⑹设计外增加的工程量必需报项目部工程部和总工程师签字确认后再施工,验收合格;

⑺报送的计量资料按项目部工程部要求的统一格式、内容要求上

报;

⑻计量需要配合的人员、仪器、设备、车辆等由分部提供配合。

5、不予计量的工程量:

⑴没有按项目部总工批准的方案施工的项目;

⑵需要在施工前由工程部确认工程量,没有及时报请认可而施工

的项目;

⑶工程质量出现缺陷需要返工或维修的项目;

⑷档案室、专业工程师确认技术资料不全的项目;

⑸分部经理和总工没有签字的项目。

6、延迟计量的项目:

⑴分部不按项目部要求报送各类技术资料,不按要求参加项目部组织的技术活动,项目部工程部将视情节申请项目部领导后延迟计量时间。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分部总工承担。

⑵项目分部不能及时将计量资料在现场计量提前两天报送到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审核的,当月不予计量。

(四)工程数量控制措施

1、工程数量的节超通过工程数量台账反映,分部现场专业工程师应在每月20日前复核工程数量台账,并通过给施工队计量来实现;

2、计划部门依据计量工程数量资料及工程数量台账计算出节余经济情况。

3、计量资料要求真实可靠,工程部审核发现弄虚作假的资料,经报请项目部领导批准,除扣减虚量外,在实际工程量中按虚量相应的比例扣减。

七、结语

以上管理办法及控制措施是本着公平、公正、简明适用的原则,以控制项目直接费用支出,降低项目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准确掌握工程进度和完成投资额情况为目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所编制的实施性办法。通过南京地铁某项目的具体实施,在造价控制管理方面有易操作性、可控性和可预见性,可在日常项目管理过程中推行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晓渡 如何有效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 [J] 工程造价管理 2012年5月刊

直接成本篇4

继中国独立董事调查之后,上证报今日再度出击,推出中国资本市场系列调查报告之二——保险公司直接入市意向调查。调查显示,保险公司表现出强烈的直接入市意愿,在投资理念上偏好大盘蓝筹股,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

在本次调查中,100%的保险公司认为直接入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大部分保险公司表示,已经做好直接入市的人才储备和制度设定等准备工作。而在具体的入市规模和入市节奏上,保险公司表现出了适当的谨慎。70%的公司对直接入市资金占总资金的期望比例低于5%;50%的公司并不急于建仓,表示要视市场情况而定;80%的公司预期直接入市资金年收益率在5%至10%之间。

调查还显示,保险公司更偏好发展稳健、成长性好的产业和行业龙头。70%的公司对大盘蓝筹股最感兴趣,60%的公司在操作策略上选择长期持有。

本次抽样问卷调查的对象来自于10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4家、财险公司5家、再保险公司1家,总资产规模从几十亿到几百亿不等。填写问卷的人员均为资金运用部门副总以上级别。

直接成本篇5

关键词:直接成本归集 科室成本分摊 全成本归集

一.直接成本的归集

根据医院会计报表的医疗成本明细表对应相关科室,进行直接成本归集。

(一).直接计入:

1.人员经费:按核算科室对全院人员进行定位,以各科室为单位,将员工发生的各项工资、福利性支出直接进入该科室核算的成本。

2.药品费:月末,以医院药剂科上报的药品销售成本汇总表,按药品进价计入核算科室的药品成本。

3.卫生材料费:月底,按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部门上报的当月各科室材料领用报表,按各核算科室领用消耗的材料费用直接计入其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在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下,按会计核算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中,房屋类按科室实际占用的面积计提折旧;设备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5.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当月取得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期平均摊销,按受益科室确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6.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照各临床科室医疗收入比例进行分摊。二是由医院自行确定医疗风险系数进行分摊。以临床、医技科室收入的2‰计提,核算科室医疗风险基金余额不应超过当年该核算医疗收入的3‰.

7.其他费用: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其他交通工具运行费、培训费、公共接待费、劳务费、工会经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其他日常公用支出能明确科室消耗的按实际消耗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二).公摊直接成本的分摊:

对照医疗业务成本表扣除上述可以直接归集的直接成本,剩下的就属于公摊直接成本了。当然,医疗业务成本表中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主体的支出(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应当扣除。公摊直接成本按以下方法进行分摊。

1.按人员分摊:人员经费中包含的社会保障费及其他无法直接归集的费用,如水费、办公费、卫生材料费、其他费用按此标准进行分摊。

其中,水费的分摊中有用水记录的水费直接归集,无用水记录的水费归集与分摊分两步骤进行:①无用水记录的科室的水费之和=医院水费总计-有用水记录的科室水费之和。②某无水记录的科室的水费=(该科室的人员数/无水记录的科室人员之和)*无用水记录的科室的水费之和。

其中,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人员经费、办公费、卫生材料、其他费用、办公费的分摊公式如下:某科室人费用=无法直接计入科室的费用之和×(该科室的人员/全院科室人员之和)

2.按房屋面积分摊:电费、取暖费、房屋维修费按此标准进行分摊。

其中,电费的分摊中有用电记录的电费直接归集,无用电记录的电费归集与分摊分两步骤进行:①无用电记录的科室的电费之和=医院电费总计-有用电记录的科室电水费之和。②某无电记录的科室的电费=(该科室的房屋面积数数/无电记录的科室面积数之和)*无用电记录的科室的电费之和。

其中,取暖费及房屋维修费的分摊按以下方法归集: ①某科室取暖费用=全院取暖费×(该科室的房屋面积/医院取暖科室房屋面积之和。)②某科室房屋维修费用=该科室所在楼宇维修费×(该科室的房屋面积/所在楼宇房屋面积之和。)

3.编制科室直接成本汇总表,各科室直接成本表是以临床、医技、医辅三大类的各科室为单位,运用下列表头方式做表,进行直接成本的归集。

其中,直接成本合计项中小计数应与医疗业务成本报表(减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的扣除项)金额相等。

4.编制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成本医01表)

根据科室直接成本汇总表编制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成本医01表),表中各直接成本数据要由会计核算系统及成本核算系统各科室成本直接汇总生成。

表中第(8)列医疗成本合计金额应与医疗业务成本报表(减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的扣除项)金额相等,第(8)列本月合计数应是医疗业务成本与管理费用(减不计入成本核算范围的扣除项)合计数金额。

二.科室成本的分摊

各科室的成本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性及重要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部结转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

(一)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分摊

1.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

2.编制科室一级成本明细表 ,其公式为科室一级成本=科室直接成本+管理费用分摊。以临床、医技、医辅三大类的各科室为单位,以下列表头做表,进行一级直接成本的归集。

(二)第二级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的分摊。

医疗辅助类科室主要有物业管理处、消毒供应室、病案室、材料库房、门诊挂号收费处、住院结算处等。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方法很多,分摊参数可采用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占用面积比重、内部服务量比重等。通过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不同项采用以下参数比较合适。

1.分摊方法

本表直接成本项目按医院各科室直接成本表(成本医01表)填列,全成本项目按医疗技术成本三级分摊明细表小计数填列,间接成本就是各项全成本减去直接成本数了。最后临床服务类的全成本合计数与直接成本表第8项最后合计数应相等,也就是应与医院会计报表医疗业务成本表(减应扣除项)与管理费用明细表(减应扣除项目)合计数额相等。

四.医院临床服务类全成本构成分析表(成本医03表)

根据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表(成本医02表)可以编制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成本医03表)

医院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

结束语:以上的分析就是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核算的主要流程及核心内容。笔者只是

自己的工作经验,寻找比较合理的途径来计算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当然,不同医院由于条件、环境不同,分配标准也不尽相同。但笔者认为,只有针对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本院的特点,把成本核算做细、做好、做对,就是笔者写此文的初衷,在此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培训教材 东北大学出版社 黄志强 李盛军 等

(2) 辽宁省医院财务干部培训班课程讲义 辽宁省医院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

直接成本篇6

关键词:资本形成;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41-02

外商直接投资在地方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的一个主要研究目的就是从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特征出发,对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哈尔滨市更好地利用外资,促进哈尔滨市经济增长做出一定理论和经验贡献。

一、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先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继而蓬勃发展的过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变化情况,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全国对外经济发展正处于试验阶段,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而言,也主要集中在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并且投资数量有限。而哈尔滨市则属于内陆市份,没有享受这种特殊政策的机会,因此在此时期,哈尔滨市整体的对外投资为零。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1年,该阶段为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步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缓慢发展,平均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规模仅1 973万美元,但按当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仅为0.81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截至1991年仅占GDP的0.1%,而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为0.4%。但是我们从整个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对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该阶段为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发展阶段。自1991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规模以递减的速度增长,但平均增长速度仍然很高,为152.6%,平均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规模为33 363万美元,按当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达到26.25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虽然仍比较低,但较前一阶段平均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截至1991年占GDP的1.95%。从这一阶段上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力量较大,与我国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哈尔滨市投资环境优化有关。

第四阶段:从1997年到当前,该阶段为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发展阶段。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投资者的信心造成整体外商投资能力下降之外,本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以平均13.1%的速度增长,虽然增长速度远低于前一阶段,但是发展趋势平稳,按当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计算,平均每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72.27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这一平稳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同时在这一阶段还应注意到,当前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有所下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但归结起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其对资本形成、进出口贸易变化以及溢出效应三个方面。下面主要就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所具有的这些作用,通过相关分析进行一个考察。

作用一: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资本形成。促进资本形成是外商直接投资最直接最显著的作用之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投入的支持,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存在,往往导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内部投资形成不了一定规模,无法促进经济起飞。而外商直接投资则起到了弥补资金缺口,促进资本形成的作用。哈尔滨市FDI对资本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用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外贸进出口发展,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而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使得国内各经济部门,因外资流入而产生经济要素的变动和分工的加强,并由此促进出口的增长。哈尔滨市的进出口贸易规模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而迅速扩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哈尔滨市进一步扩大贸易的一个手段。

作用三:外商直接投资发挥溢出效应,有利提高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与传播,提高要素生产率。所谓溢出效应,主要是指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正的外部性。这里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形式是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资本聚集和技术变迁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而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的介入,可以把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转移到投资接受的地区,从而可以改善这一地区的生产效率和要素生产率。哈尔滨市要素生产率变化与对外直接投资变化有着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哈尔滨市经济增长外溢效果比较突出。

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基本特点:

特点一: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占资本形成总额比重逐年增大。

长期以来,投资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外资本流入,直接参与国内资本形成,通过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己成为哈尔滨市日益重要的资本来源。例如,1991年哈尔滨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仅占资本形成的0.4% ,但到了1996年就增至5.3%,1997年至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6.2%的平均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哈尔滨市资本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二: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哈尔滨市外部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部资金包括三个部分:对外借款(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以及外国商业银行贷款等)、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其他投资(国际租赁、补偿贸易等),从1985年到2004年,三部分所占哈尔滨市外部资金的比重平均为33.4%、57.4%、9.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外部资金的一半以上。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市引进外资主要靠国外贷款的形式,其他两种形式所占比例较低,而1992年以后,哈尔滨市引进外资的形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主体,国外贷款的比重较80年代大幅度降低,国外其他投资也几乎全身而退。1997年以后,哈尔滨市外部资金的形成只剩下国外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两种形式,国外贷款延续90年代的水平稳中递减,而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绝对高的份额。

特点三: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均衡,第二产业成为主要投资方向。

从项目个数来看,按三产划分,第一产业占6.79%,第二产业63.93%,其中制造业表现突出,占第二产业的90.5%,第三产业则占总投资项目个数的29.29%。从外商直接投资额来看,第一产业占1.21%,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为90.13%,第三产业为8.66%。从产业分布状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风险较小,资本回报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工业产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产出来源。在各产业的投入中,第二产业以制造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中,以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居多。

三、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就哈尔滨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结合1985年至2004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考察。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哈尔滨市外部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增长速度较快,在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的时间里,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7.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要素。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对我市资本形成、进出口贸易扩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三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内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第二位的生产要素。

直接成本篇7

【摘要】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及医院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通过对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必要性的说明,重点分析了项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不加重病人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成本控制以及医院运作效率的提高来增加服务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一、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提到,要“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在这一形势下,医院要始终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益,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占有成本优势,而针对医疗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则是控制成本和获得成本优势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

(二)探索减轻病患医疗负担的有效途径

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可直观发现是否存在收费标准比项目开展所耗成本过高的问题,从而为调整项目的收费标准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成本核算还可以为分析和优化项目的成本支出结构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避免医生为扩大收入而盲目开单、强迫病患接受不必要的检查等问题的发生。

(三)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可有效检验医院是否存在资源使用效率不足以及配置不合理(如医疗设备的重复、盲目购置以及医疗人员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从而为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四)有利于推动成本控制和挖掘效益增长点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医院经济管理的逐步细化,以科室为中心的全成本核算由于只能体现整个科室的创造力而无法反映某一科室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得科室在成本控制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上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医院采用更为细化的成本核算。

虽然医院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核算体系却一直未建立起来。一方面我国医疗项目的价格是由相关部门根据项目申报单位所提供的较简单的成本测算针对本区域内同等级医院的平均水平而制定的,属一种限价行为,因此,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并无相关会计和财务制度的严格规定,更无成熟的经验可循;另外,医疗项目所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其所体现的更多的是高技术含量,这就加大了成本归集的难度。同时,由于病患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作出诊断及检查等耗时差异较大,加之医疗项目种类的纷繁复杂等现实问题,都对成本核算所需大量的基础数据的获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可行性。

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一)成本的归集

医疗服务项目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其成本归集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既有类似又存在较大的差别。这里,按医疗项目的成本是否与成本计算对象直接有关或是否便于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将其分为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两大部分。

第一,医疗项目的直接计入成本除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外,还应包括直接设备成本,即项目执行所使用的专业医疗设备。其原因在于实行一项医疗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治疗或诊断结果,而该结果则直接依赖于所用专业医疗设备,即该设备的价值是直接体现在项目结果中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医疗项目的直接计入成本中加入直接设备成本,其核算内容包括该项目所用专业医疗设备的折旧以及维修、维护费用。

第二,直接人工成本不仅仅指检查检验人员,还应包括为促使该项目完整实现的所有相关人员,如问诊医生、检查检验人员、门诊收费人员以及直接辅助人员(如医生助理以及出报告人员等)的工资、津贴以及奖金等职工薪酬。因此应根据特定项目的具体流程来确定直接人工的组成。

第三,根据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很多项目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特别是卫生材料是在项目之外单独计费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单独收费的材料虽然对于患者而言是接受该项目的互补品,但对于医院而言则应根据该部分材料收入的归属来确定其是否应计入直接材料成本。

第四,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应计入特定医疗项目的间接成本包括该项目执行科室所发生的业务费(如水、电、气等消耗)、公务费(如办公费、差旅费等)、房屋折旧、一般设备折旧(含办公设备、通用设备和家具设备等)、一般设备维修费用以及该执行科室管理人员薪酬等

(二)成本的分配

医疗项目由于其成本核算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因此必须借助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不断更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首先,医院应组织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全面的资产清查与资源调查工作,以获取各具体项目所消耗及占用资源(如人力、材料、设备及房屋等)的基础信息。然后,建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数据库,并将上述基础信息按具体项目全部录入到数据库中,这是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的重点也是难点工作。最后,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确定需重点进行成本核算的项目,如医院主要创收项目、严重亏损项目以及大型医疗设备所开展的项目等。

1.直接人工成本:通过项目各实施人员的时均薪酬及完成单次服务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加以计算。这里应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病种,医生问诊的时间差异较大,故可区别病种分别统计其平均问诊时间。

2.直接材料成本:可直接计入材料成本的则直接计入,其余部分按各项目受益程度加以分摊。

3.直接设备成本:首先应按照医院会计与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专业医疗设备的折旧方法。因同一专业设备所开展的项目可能并非一种,因此应以不同项目的接受人次为权重确定分配到每一项目中的直接设备成本。专业设备小的日常维修可在当月计入,大的维修以及为大型专业设备所购买的保修合同支出则应按受益期限加以分摊。

4.间接计入成本的分摊:对于能够直接统计到各项目的间接成本应首先直接统计,其余的间接成本再参照工业企业在成本核算中的一些原则及方法对项目成本进行分配和计算(参见图1)。如固定间接成本、科室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等的分摊可按照服务项目的当期收入或所耗用直接计入成本为比例进行分配;业务费可直接统计的则直接统计,其余纳入分摊范围的则可按照项目开展所用仪器设备的运转时间为比例进行分配。

三、医疗服务项目的效益分析与成本控制

对特定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后,通过对比单位项目实施所耗用的总成本与该项目的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可以考核项目创造效益的情况。

(一)效益显著的项目

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应区别其效益显著的原因是由于收费标准制定过高还是医院具备明显的技术或成本优势。若为后者,则说明医院在科研能力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若为前者,则应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以避免因项目收费降低对医院效益造成较大影响。

(二)效益不足的项目

效益不足的项目即业务收入完全无法抵补成本支出的服务项目。其原因主要有:

1.直接人工成本过高:可能的原因是相关人员的收入过高或工作效率不足。

2.直接材料成本过高:应重点考察是否存在浪费以及材料进货渠道欠佳的问题。

3.直接设备成本过高:因设备支出以固定成本为主,因此接受项目的患者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分摊到单位项目中的成本。而导致直接设备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很多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购置成本,更因技术垄断等原因使得维修维护变得极为昂贵。

4.间接成本过高:间接成本由相对固定和相对变动的间接成本构成。对于固定间接成本的分析可参考直接设备成本,而变动间接成本过高则表明科室管理效率不足,应缩减不必要的管理支出。

如果在不加大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已无力降低此类项目的成本,医院就应切合自身发展需要考虑是否将其淘汰,以推动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但是,医院毕竟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故还应考虑此类项目的公益性及社会效益。

(三)中间项目

中间项目即处于收支相抵边缘的项目。此类项目的收费标准一旦降低,则可能收不抵支,对医院效益产生重大影响,但若成本控制得力,也将有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因此,可将其与效益显著的项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成本构成的分解,查找出成本过高的症结所在,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人力成本过高的,可通过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或人员的重新配置等加以解决。

四、结语

直接成本篇8

中美两国的成本会计均建立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之上,因此中美两国对于能源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相同。如图1所示,企业投入能源,如果投入到生产部门,则能源成本作为生产成本核算;如果投入到管理部门,则能源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核算。投入到生产部门中的能源生产成本,再根据它是属于直接生产成本还是间接生产成本进行不同的归集和分配,能够直接追迹到某一特定产品的是直接生产成本,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不能直接追迹到某一产品而与多种产品相关的间接生产成本,需要根据该间接能源成本的成本动因计算出它的成本分配率,再将其分配到相关的几种产品成本之中。最后,企业将各种产品消耗的能源成本归集在一起,得出总体耗费的生产性能源成本,同时归集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所消耗的能源类期间费用,得出管理性能源成本。然而,经过同样的核算流程得出的能源成本信息,中美两国在其利用上却有所不同。美国企业的会计部门依据能源成本核算结果编制《能源成本报告》,向董事会报告,同时,根据图1所示的能源成本核算流程和结果编制下一期的能源预算。美国企业的能源预算包括生产性能源预算以及管理性能源预算两部分。生产性能源预算分为两种,即图1所示的直接能源和间接能源的预算,直接能源预算的编制依据图1所示的直接追迹到产品X的单位能源成本,将其按照当前能源市场价格和当前生产工艺下的单位耗费数量进行修正后,乘以下一期产品X的生产数量预算,得到下一期生产性直接能源预算;间接能源预算的编制依据图1所示的分配到产品A、B、C的单位间接能源成本,按照当前能源市场价格和耗费数量修正后,乘以下一期产品A、B、C的生产数量预算,得到下一期的生产性间接能源预算。管理型能源预算依据图1所示的能源类期间费用的核算结果,按照当前能源市场的形势进行修正,得出下一期的管理型能源预算。美国企业通过常态性地编制年度能源预算对能源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管理。在美国的能源密集型企业之中,能源预算是考核企业各部门节能降耗的依据。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选择上一会计年度的实际数据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但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由于多变的市场环境,上一期的实际数只能说明在上一年度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中企业的表现,新能源的利用、新节能工艺的推广都可能导致企业本年度的能源成本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导致上一期的实际数据失去可比性。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对能源成本信息的利用比我国更为科学和彻底,其能源成本信息不仅拓展到能源预算的编制,还可依据能源预算进行节能降耗方面的业绩考核。然而,美国企业的能源成本核算之中也并未区分能源耗费成本和能源损失成本,且并未对能源损失成本进行单独的会计计量。对于这一问题,德国基于能源流量的成本会计理论能较好解决。

二、德国基于能源流量的成本

会计理论上世纪90年代,德国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之上构建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理论,后来又扩大到能源会计领域形成了“物料和能源流量成本会计理论”(以下简称MEFCA)。MEFCA的特点在于,通过追踪企业投入的物料和能源的流动过程分别计算出企业耗费的数量和损失的数量,从而将传统成本会计中所忽略的、隐藏在物料和能源消耗之中的损失数量清晰化。

(一)MEFCA的实施

MEFCA一般包含三个步骤:构建物料和能源流动模型;测算流动的数量;计量流动的货币金额。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首先,在生产流程中跟踪物料和能源的流动,根据企业的生产工序流程设置若干个数量中心。一般在每道工序设置一个数量中心用于归集该工序中投入的物料和能源的数量。构成生产成本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即制造费用,包含间接材料、间接燃料和动力以及其他间接成本)均可按照生产工序划分数量中心,对数量中心的流入和流出数量进行跟踪计算。实线表示企业实际耗费的物料和能源的流动,虚线表示物料和损失的流动。企业实际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间接材料”、“间接燃料和动力”的数量最终转入产品之中。而上述每项成本在流入和流出数量中心之间的数量差额就是该项成本的损失数量。最后分别将物料和能量的耗费数量和损失数量乘以价格,进行单独的会计计量。以制造企业中较普遍的金属部件加工流程为例,金属部件的加工工序从金属原料开始,一般经历溶解、铸造、打磨和检查这几道工序后制成金属部件。根据MEFCA理论,将每道工序设置为一个数量中心。此处聚焦于第一个数量中心,即溶解工序。当金属原料流入溶解工序(即第一个数量中心)时,企业投入的能源为电力n千瓦,用来加热熔解金属原料,使之溶解成金属溶液。然后原材料流出第一个数量中心进入到第二个数量中心,即进入第二道工序铸造加工工序。这时,流出第一个数量时,在第一个数量中心内实际耗费的能源(即电力)数量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电力转换为热能=电力投入数量(KWh)×电力的热转换率(KJ/KWh);投入热能的数量(用于溶解金属原料)=单位热能(KJ/Kg)×金属配件重量(Kg)。所以当溶解工序完成、金属原料变为金属溶液流出第一数量中心时,流出第一数量中心的电力数量=金属溶液的重量(Kg)×溶解单位金属原料耗费的热能(KJ/Kg)÷电力的热转换率(KJ/KWh)。这样,在第一数量中心内电力能源的实际耗费数量=流出电力数量(KWh);而在第一数量中心内发生的电力实际损失数量=流入电力数量n(KWh)-流出电力数量(KWh)。那么,该企业在第一数量中心即溶解工序的电力耗费成本=电力耗费数量×电力单价;电力损失成本=电力损失数量×电力单价。以“直接燃料和动力”会计科目为例,企业可以进行如下会计处理:耗用能源(电力)时,借记“直接燃料和动力——电力投入”,贷记“直接燃料和动力——电力耗费”、“直接燃料和动力——电力损失”;支付电费时,借记“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电力耗费”、“直接燃料和动力费用——电力损失”,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可见,基于能源流量的MEFCA按照现行成本会计原则编制会计分录时只需分别贷记耗费成本和损失成本即可。MEFCA可与现行成本会计简单地融合,从而使企业总体投入的能源成本细化为能源耗费成本和损失成本。

(二)MEFCA与传统成本会计的互补

上一篇:小本创业范文 下一篇:变动成本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