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09 17:27:07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1

【关键词】 企业融资 信用评级 企业投资 财务弹性

一、前言

企业投资融资是企业经营运作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目的都是通过投资融资活动,壮大企业实力,获取企业更大效益的方式。在我国的传统企业中,投资与融资活动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一般地,投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属于重大事项,因而其责任归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如总经理。而融资行为往往等同于跑贷款,主要是与政府、银行打交道,因此,多由会计部门来完成。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积极寻求变革的企业中出现了投融资经理这一新兴职位。这些企业已经认识到,资金是企业的生命链,有效的资金投入、可靠的融资渠道、快速的资金周转,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家对个别行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这就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投融资人员的职责和地位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指派专门的人员或设立单独的部门来负责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并予以实施,正是顺应了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资金募集和融通的经济活动,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对未来经营与发展需要的科学预测,通过一定的渠道与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外部的资金盈余者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对外融资来获取资金,用于支持日常的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的规模扩张。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一般包括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通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留存盈利和折旧等资金储蓄又重新投入生产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内源融资来源于企业的内部资金积累,自主性强,是企业获得资金来源中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渠道;外源融资则是指具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这两种融资方式中,内源融资应当是企业的首选方式。事实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也主要依赖内源方式进行融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仅仅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在迅速壮大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需求,外援融资也随之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最重要的方式。

在外源融资方式中,根据融资活动是否有金融媒介介入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没有金融中介介入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金融产品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资金供给方直接与资金需求方达成协议,或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方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使用。在直接融资行为中,金融中介的作用仅仅是协助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商业票据,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资金借贷等均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资金供需双方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间接实现的资金融通行为。在间接融资的过程中,资金的供需双方之间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我们所熟识的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存单等均属间接融资的工具。人类自发的直接融资活动起源于人们实物与货币等值交换过程所产生的资金需求,从时间上要远远早于间接融资。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融资主要采用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行为受到严格管制,信贷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宏观环境。例如,在银根收紧的形势下,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和成本都将显著增加,而通过发行债务融资产品进行直接债务融资,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企业融资行为的灵活性和资金筹措的总体效率。直接融资的成本相对于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要低,特别是具备较高信用级别(一般认为是AA级及以上级别)的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对融资成本的节约效应更加明显。直接融资与银行贷款等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相比,无论是融资规模、效率、成本,还是在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化程度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2005―2012年共有19个行业的1035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行业范围及涵盖了工业制造、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行业,也包括生物医药、计算机、媒体等新兴行业;既包括了了市场化程度较高、资金周转较快的消费品行业,也包括了投资回收期较长、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基建行业。从企业类型上来说,既有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集体企业和基建企业,甚至包括部分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因此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企业直接债券融资最主要的市场。

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产品,需要有具备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对发行人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等级越高的债券,越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发行。

从表1中可以直观的显示信用评级对利率的影响。一般而言,有信誉卓著的第三方担保或以企业自己或第三方拥有的财产作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可以增强债券的信用级别,有助于降低发行利率。

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有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以及中小企业私募债权等。自从2011年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推出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以来,“企业累计发债规模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天花板”限制已经逐步得到突破,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的债务融资产品,如资产支持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发行规模均不受净资产40%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国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在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的功能也作用凸显。2012年,民营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了1.854.5亿元。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反过来推动着债务融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创新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创新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三、企业投资

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投资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公司财富创造的驱动力。

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一般是把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环节中,主要为企业设立、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以期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获取投资收益。这种企业经营性直接投资,在总的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间接投资又称金融投资或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证券等金融性资产,以期获愿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多渠道筹资的形成,企业的间接投资会越来越广泛。

投资现实中,企业能否抓住有力投资机会创造价值,会受到资本市场融资约束的影响,为减少这种影响,企业的应对之策是主动保持财务弹性,以求抓住投资给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财务弹性”,是指企业调动其财务资源以便采取预防或投机性措施,及时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财务弹性的目标是能降低成本及时筹集资金,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和丧失投资机会。财务弹性最主要的来源是内部现金和借债。企业现金持有与现金流动性及投资机会正相关。资本市场摩擦越大,企业持有现金越多;多元化经营企业现金流波动性越小,所持现金越少。企业持有充分的现金储备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当企业面临外部负面冲击时,充分的现金储备可有效减少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企业持有现金可有效节约融资成本、应对财务危机、抓住投资机遇的益处。2008年金融危机,许多企业应声倒地;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引发了多起所谓的“老板跑路”事件,均为缺乏财务弹性,在危机来临时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信贷歧视,资本市场不发达,为数众多的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国有及大型企业却可以轻易融到资金。一方面,民营及中小型企业应注意保持财务弹性,以求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应关注国有及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弹性,防治内部人假借财务弹性之名,行过度投资、奢侈消费之实。任何财务弹性都是有成本的,甚至很高的成本,因此应适度减少其财务弹性,适当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增加“内部人”财务约束,最终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环境具有构成复杂、变化较快等特点。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熟知投资环境的要素、性质,认清投资环境的特点,预知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重视投资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根据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投、融资是现代企业资金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由此,投融资决策就构成了企业的两项基本财务活动,融资决策拟解决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投资决策则强调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休戚相关。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融资能力,在融资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融通资金的有偿使用性,要求企业融资必须以投资的有效需求为依据。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已成为各企业在当今的经济热潮中进行理财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与投资既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方面,又是息息相关的一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当中,人们并没有过多关注融资和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更多的关注于它们各自的独立面。而在目前的企业理财中,融资与投资的关系是决策者们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必考虑的重要方面。在企业的投、融资关系这一领域西方学者已做了相当多的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但是他们都是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前提下进行研究的,其理论成果是否适用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投资行为,还需要实证的检验。国外的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中,负债融资不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支出,而在成长性较低的企业中,负债融资对管理者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则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内的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投融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大多与国外学者们一致。那么基于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中融资与投资具有怎样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培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操作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 白远: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2

【关键词】间接融资方式;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各种直接融资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折旧以及留存资金来解决资金来源。而外部融资则是通过向企业以外的对象来筹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金融市场来筹集的。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债务融资和发行股票融资。而债务融资又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分,这里我主要就我国企业根据间接融资方式的结构演进来进行的对间接融资融资方式的选择说明一点自己的观点。

间接融资是相对于直接融资的一个概念,是没有通过金融中介涉入的融资方式,其中以银行借贷为主要的间接融资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失去了国民收入的主导地位,而此时银行存款和国有银行贷款开始迅猛增长。国有银行控制的金融资源远远超过了国家财政,国有银行贷款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融资目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模式。这是因为我国企业也受到各种金融管制,经济政策,信息传递效率,市场竞争结构以及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的影响,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成为我国主要的融资方式,从而对银行贷款越来越依赖,促使企业管理者偏好于选择国有银行借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间接融资有很多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优点主要表现在:

一、银行等的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比较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闲散资金,积少成多,形成巨额资金。

二、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这样一来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相比直接融资的风险由债权人独自承担来说,安全性较高。

三、有效的降低了融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的出现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结果,它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特征,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但是间接融资因为金融机构的介入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不能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这也是我国在选择间接融资方式时遇到的一大障碍。

总结一下,我国企业间接融资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与银行信贷比重主导型的债务资本结构特征。在这突出表现出了承受着高负债、高风险的非国有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方面相对于国企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信贷市场上资金“逆配置”导致金融市场内在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金融市场内部资源配置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对金融市场的服务要求就越高,伴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在资源的配置必须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

三、体制内银行危机的积累。国企与国有银行是作为资金供求的两大主体,银行信用贷款成为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共同财产”,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化,国有企业越来越依赖于银行资金的支持,也使我国银行资金配置格局存在严重缺陷。

产生这些问题的实质原因,一方面是银行本身在内部积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资产流动性减弱造成的超借现象以及银行现有资本不足以支撑未来资产的损失,不利于形成健全的银行借贷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国家转轨时期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支持在经济转轨中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目前长期存在的投资储蓄差异使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性货币金融支持对体制内的产出的平稳增长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国有银行信贷以及维持垄断性国有金融制度方式实施金融支持,既稳定了体制内的产出增长,又推进了金融市场化改革。

我国企业债券的出现是在1984年下半年以后,1986年开始正式批准发行企业债券,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稳步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间接融资属于整个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其内在一致的演进逻辑。无论企业间接融资体制如何演进,现有的金融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制度安排都将沿着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储蓄动员水平的轨迹变迁,有利于国家实施转轨时期的金融支持,稳定体制内的经济增长和促进体制外的经济增长。尽管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但是,从长远来看,为了加强社会盈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参考文献:

[1]张艳.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策[J].财会信报,2009-11-30(D02)

[2]彭琦,岳喜伟.对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间接融资模式发展的探讨[J].财经论丛,2005,(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3

一、传统融资路径

与现代融资路径相比,传统融资路径是指这些融资路径为广大融资者所熟知、出现时间较早、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融资路径。主要包括内源与外源融资路径、直接与间接融资路径及股权和债权融资路径等。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创业者的个人储蓄或企业的经营成果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即企业内部资金的融通活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之时,往往是通过内源性融资进行资金的筹措,且内源性融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的重要途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投资者的初始投资、亲朋好友的借款及企业内部积累等。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内源融资路径下企业获得的资金具有“自主性强、成本低、风险低、限制性小”等特点,但具有明显的不可复制性和持续性。外源融资主要是依靠企业外部的各个资金投资者而形成的融资路径,这些投资者不受地域限制,分布世界各地,其形式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与股票等。外源融资路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采用的融资路径,与内源融资路径相比,此路径下企业获得的资金具有“流动性大、效率高、成本高、风险高”等特点,但融资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通过自销、包销或代销等方式直接向社会公众出售公司股票和债券而取得资金的融资路径。此路径获得的资金具有“直接性、长期性、流动性、不可逆性”等特点。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等金融中介,把社会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金融机构以商业贷款等形式借给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获取资金的一种重要途径。当然,能否获得银行贷款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而这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与直接融资路径相比,此路径获得的资金具有“间接性、短期性、非流通性、可逆性”等特点。

(三)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企业以增资或扩股等方式向其股东或新的投资者直接进行融资的路径。通过股权融资路径获得的资金,企业可以长期使用,不需还本付息,但新老股东同样享受企业的权益,这也是股权融资企业必需付出的代价。通过此路径获得的资金就是企业的股本和股本溢价,只要企业存在,一直可以使用。

债权融资则是以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债权人融资的路径。通过债权融资筹集的资金称为企业的负债,它代表着对企业的债权,企业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使用,到期需要还本付息,企业资金中所有权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之为企业的资金结构或资本结构。

二、现代融资路径

现代融资路径是近几年新出现的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要求的新型融资路径,是适应金融创新和时展等新要求而出现的融资路径。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融资、风险投资、非正式金融融资、担保投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

(一)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融资是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在我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过程很复杂,但对消除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起着很大作用,证券市场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融资形式。若科技型中小企业能顺利上市并进入证券市场,也就摆脱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具体来说,就是支持那些具有高成长性和收益而暂时不符合主板市场的要求但又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二)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大多发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种子期,周期大约5年左右。风投一直都在高风险中运营并以排除风险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为目标,金融精英们将风险资本投向未上市企业的、有大潜力的、正在迅速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股权资本,最终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上市,通过企业上市后的股票收益或将股权转让而退出投資。

(三)非正式金融融资

非正式金融融资是指非正式组织的民间金融活动,游离于监管当局之外的民间融资。非正式融资活动尽管未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但生命力旺盛且十分活跃,其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大量资金的需求。而非正式融资活动中大部分是服务于民营经济、弥补了资金需求市场中的不足。当然,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非正式金融融资活动的优势,正确引导、培养其成为专业公司,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四)担保投资

担保投资是有条件的担保机构将保费(部分或全部保费)作为风险投资转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认股权、期权、分红权、可转换债权等方式投向企业,担保投资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投资,也可以看作担保机构的一种风险投资。与风投相似,担保机构可通过公开上市、偿付协议、收购和兼并等方法实现投资收益。选择担保投资,投资者的投资所赚取的利息会根据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或与市场挂钩的公式计算。

(五)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双重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获得必需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等)和流转资金,形式灵活多样。租赁双方在租赁期间转让的仅仅是其使用权,承租人只能使用设备而不得改变设备的形态和性质,但可与企业的其他固定资产一样计提折旧,出租人通过租赁资产并在保证其完整无损的前提下实现收益。融资租赁手续简便易行,较适合资本薄弱、资金需求量小但需求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一条重要路径。

(六)知识产权质押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的一种融资路径。它突破了传统有形资产抵押贷款单一模式,但质押贷款的额度低,只占发明专利权评估值的25%(实用新型专利权更低,只占评估值的15%),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科技型中小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融资需求,企业应该选择不同的融资路径,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如: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选择内源融资(个人储蓄等)、天使投资与民间借贷等的融资路径;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选择以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创新基金等融资路径;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选择债券融资、风险投资与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路径;进入成熟期后,可以选择股权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等融资路径。要想充分发挥各种融资路径的优势,还需要依托政府的引导、扶持及其服务职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营造一个健康有效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4

随着新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国初具雏形的金融市场渐进缓慢发展的时期,而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较大影响,还没从经济风暴中缓过神来,去年的全民性股灾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恐慌,经济不景气已经成了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阴影,然而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讲,是充满挑战的。本文主要从金融投资的概述、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以加深对金融投资的了解。

【关键词】

金融投资;衍生金融工具;发展;风险管理

一、金融投资概述

金融投资是一个商品经济的概念,它是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投资概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基于实物投资而形成的,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追捧的投资行为。它是对虚拟资本的一种融资手段,并不与实物等价,它是运基于实物产生,运用杠杆效应,放大数十倍的虚拟资本,它主要是通过信用机构的间接投资的资金供应者。它不会带来社会总财富的增加,而金融投资是为了实现金融资产的增值,是一个资金流动和炒作的环节,有人增值,就一定有人亏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一)直接投资形式直接投资是一个获利相当直观的投资方式,它是指投资者将现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对外投资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它资本。直接投资有多种分类方式,按投资者投资的参与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投资者开办独资企业,直接开店等,并独资经营。②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营企业的权利,并派人进行管理或参与管理。③投资者参加资本,不参与经营,必要时可派人员任顾问或指导。④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买入现有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通过股权获得全部或相当部分的经营权,从而达到收购该企业的目的。例如,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都属于直接投资,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

(二)间接投资形式间接投资(FII)也是属于金融化的投资形式之一,它是指投资者通过金融渠道投入资金,以获取利益的经济活动。投资者不参与对拥有股份或债权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无控制权。所获利润由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构成。企业对外间接投资途径常见的有国债、基金、股票、认购新股、联营、特种存款等几种方式。

(三)直接投资于间接投资的区别与联系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同属于金融投资,是预期能带来收益的资产的购买行为,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①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本质区别是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有无控制权,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有控制权,而间接投资则没有;②从资本形式上来看,直接投资涉及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的转移,而间接投资一般只涉及资金的转移;③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大、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较小。除了区别,二者也有紧密的联系,通过间接投资,为直接投资筹集所需资本,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如果仅从直接投资来筹集资金,很难为企业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而利用间接投资,集中我国小型散户的小额闲散资金,积少成多,成为稳定的初始资金,是生产经营和利润再分配的重要途径,而再进行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收益保障了间接投资的收益,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金融投资现状

我国金融行业较西方来说兴起落后,且发展缓慢,金融又是一个集技术与眼光于一身的行业。我国的经济波动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经济价值观密不可分,体制的不完善,包括国家公务员的谋取私利、利率的降低、舆论误导经济前景、以及熔断机制的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出台,实行前期总会损耗自己原有的力量,人们对中国的经济持有怀疑之心,转而把目光投向国外,根据羊群效应的原理,越是对中国经济没有信心,越是资本外逃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为中国经济的恢复增加了壁垒,原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市场慢慢建立起来,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经济价值体系,在金融局面中显得比较被动,一出现较大经济动荡,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能站住脚跟。

(一)金融创新业务的突破性进展世界金融发展史上,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头戏。金融业务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创新,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取得并实现其经营成果的活动。金融业务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与金融市场创新等内容。目前,金融创新主要是融入了互联网,多在网上交易,尤为突出的是网络借贷,去年的余额宝以及借贷宝,都对传统银行业务起到了一定的冲击。

(二)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随着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数十年来,外汇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交易都经试验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都被取消了,虽然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上郑州、大连和上海三个商品期货市场在经历了1994年和1998年两次整顿和规范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慢慢步入正轨,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策略如下:①深化改革,形成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②扩大现货市场规模③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④加强风险防范的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度⑤提高金融衍生工具参与者素质普遍不高。

三、金融投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业发展尚未成熟,存在许多的漏洞,要了解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要清楚金融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加以改进,使我国金融慢慢步入正轨。

(一)投资原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是投资,而投资的原动力是消费。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是促进投资的源头。而近几年来,钢铁、煤炭、房地产等行业过热,以至于大家一拥而上,炒的越来越热,而最终由产能过剩这个大问题带来的经济危机,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集聚泡沫越大,其所运用的杠杆比例越高,而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变,没有新的东西来刺激消费,那么经济停滞不前,随后爆发后的经济危机也越大。然而,中央说要去产能化,消除泡沫,所以投资的原动力目前不足,但慢慢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外部投资条件不成熟经济的发展除了内因,还离不开外因的推动,从外部投资条件来看,其条件也不成熟:①投资产品五花八门,选择投资时抉择困难。②我国主要投资主体是中国散户,规模小,实力较弱,不具有规模优势。③暗箱操作难以预测,风险厌恶者不愿冒险。④缺乏专业指导,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导致股市在遇到经济风波时更容易陷入更大的危机。外部投资条件的不成熟,对我国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问题的存在,也正是需要我国亟待改善。

四、我国金融投资发展趋势

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当它的发展处于一个稳定的阶段,代表已经处于一个较完善的金融体系,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行业还尚需完善,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金融投资的发展趋势。

(一)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对外投资的发展,存在着几个优化如下:优化投资主体结构: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仍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应采取个体分散投资与联合集团投资相结合的策略,是对外投资的主体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不高,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比例尚小,但不容忽视,一旦优化投资主体结构,中小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形成规模化可能在带动我国出口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优化投资地区结构:我国各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北上广人山人海,经济也引领前沿,而有的省市经济落后,这与地区有关,对于沿海的城市,投资力度大,对于贫穷的地区,投资力度越小,形成两个严重的两极分化,虽然一直在强调地区均衡发展,但是富和贫的两个趋势也代表了商机和机会,所以优化投资地区结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优化投资行业结构:我国对外投资的行业主要是贸易性行业,而目前我们减小效贸易型投资的比例,对已建设生产基地为主的非贸易型行业扩大投资,并且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应加大投资,国家不能封闭,应该多学习世界的先进科学,学以致用,再对我国技术性行业加大投资,还有一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特色源远流长,我们也要加大对我国特色产业的投资,使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更加流传。

(二)对内投资发展趋势对内投资发展也从以下几点分析:从环境上:第一点,过去的中国人,环保意识非常薄弱,环保类的法律也不甚健全,我国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北京雾霾严重的人都不能正常的出门了。讲投资,讲经济,必须是在可持续下发展,所以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在中美合作中,我们承诺减碳排量,这在外交中明显为中国加了分。第二点,从国内来看,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为“新常态”中重要的一步,早就说过,“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由此可见环境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所以投资更趋向于与环保有关的,例如绿色新能源。从政策上:地方政府变化很大,打击“反腐”导致“官不聊生”,基础建设也很难单独发展,目前的经济构架下,“地方官员不作为”对经济影响很大,财政资金的下滑,导致计件的资金来源更吃紧,而基础建设项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且为中长期,而现在我们面临的经济问题时债务风险,所以,这也会直接制约未来的基础建设,并且我国经济更加不景气,也会影响对国内的投资。

五、完善金融法规建设

金融投资对投资者来讲是一种理财手段,对投机者来讲是一种盈利手段,然而我国金融法规的不健全,会使金融行业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一旦爆发,不可收拾。之前有争议的一个议题,“关于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采取混业经营还是分开经营”,如果一旦采取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不再有界限,现有的金融法规将有更多的漏洞,我国金融界将混乱不堪。金融业就像一个大的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更要充分利用信用信息优势,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危机处理机制,引导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懿.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1)

[2]杨朔.探析我国金融投资的现状与发展.中国集体经济,2014(5)

[2]范建民.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探讨.中国经贸,2015(21)

[2]张贵有.企业理财的七种金融创新业务.安徽财会,2002(9)

[2]颜成东.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

[2]廖文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智富时代,2015(3)

[2]郭庆平.新时期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中国金融,2015(1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债务融资风险 风险因素 防范策略

一、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与特点

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性质和来源渠道的不同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直接性融资、间接性融资和非正式性融资。其中直接性融资的方式是指中小企业直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间接性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贷款的形式为企业筹集到资金。中小企业能够直接从自身发行债券等渠道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那么就不得不从间接渠道进行筹集资金。其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的风险较高,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一)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

直接融资主要有股票和证券融资,对企业减少银行贷款的依赖,增强企业资金使用的灵活性等都有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然处在起步状态,资本市场还待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也未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虽然发行股票和债券还带着明显的制度缺陷性和局限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融资方式。

(二)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中小企业想要从这些渠道获得资金,就必须要满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条件,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可用来抵押的资产有限等原因,同时银行贷款的融资门槛较高,手续也相对烦琐,大大限制了企业想要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数量。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银行贷款仍是资金融集的重要渠道。

(三)非正式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非正式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集资、民间借贷和私募股本等。这种非正式的融资方式拥有组织成本低、效率高和机制灵活的特点,同时由于该方式容易筹集到资金,部分中小企业也选择该方式为其主要融资渠道。但是非正式渠道在法律上的定位较模糊,监督不当易发展为非法集资,其蕴含的风险较高。

二、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过程中,一方面是获得了所筹集到的资金,能够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运作,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也伴随着会出现相应的债务融资风险。

一是银行借款融资风险。如果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获得借款融资,除了要达到银行所要求的良好企业信用度以外,中小企业更直接的会受到市场的利率变动和汇率浮动等相关风险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在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借款资金的同时,不仅企业的资金成本会相应的增加,甚至会产生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和不可规避的银行借款融资风险。

二是发行债券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利用发行债券的渠道进行筹集资金,无论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企业都要面临债券固定的还本付息,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很容易使得企业的经营资金遭受损失,而陷入发行债券的财务风险。

三是融资租赁风险。中小企业使用融资租赁筹集资金,可以在很快时间内用较少的租金获得所需资产,租金可以在整个承租期内分摊,不用一次性归还大量资金,但一般来说,租金总额往往超过设备价值总额,特别是在资产的不断使用过程中,资产就会面临折旧或大量损耗,而企业仍然要不断偿付资金,承担融资租赁的债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防范策略

(一)规避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风险规避要求企业识别事前拟定的各种融资方案中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其风险大小,选择融资风险最小的方案,直接规避一些不确定性大又难以把握的融资活动。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关注利率、汇率变动对企业融资的影响,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风险因素,减少损失。风险规避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一般试用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某一融资项目风险很可能发生,且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的经营成果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是公司虽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降低某一融资风险,但成本太大,超过了可能实现的收益。

(二)转移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风险转移不同于风险规避,它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将自己不能或不愿承担或自身承受能力极限之外的风险损失转移他人承担,因此其并非放弃或终止融资项目,只是为间接降低自身利润损失而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使其生产经营免受影响。融资租赁也是债务融资的一种方式,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快捷方便。企业进行融资租赁,无须马上支付该设备的全款,就能够直接以租借的方式获得该设备使用权,节约时间获得先动优势。

二是限制较低。融资租赁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资产,主要注重融资项目的效益和现金流状况,这相较于其他一些债务融资方式所设置的要求较低。只要这两者达到机构设定的标准,融资租赁便能顺利进行,而企业的综合收益和历史信用则影响不大,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

(三)控制债务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在融资风险发生前,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是规避风险;如果债务融资风险已经发生,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某些操作渠道尽可能减轻后续经营成果将会遭受的损失程度。融资风险控制较之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而言,是一种积极的控制而非消极的回避与转移。正如前面提到的,融资租赁不仅能够使公司融资方式多元化,分散风险,而且也具有风险转移的功能。在引入长期借款时,考虑到利率风险等因素,公司还应该积极采取利率互换、债务互换等措施,使得利率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内。

(作者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焦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7).

[2] 秦媛.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

[3] 南楠.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J].科教文化,2007(10).

[4] 江红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6

[关键词]直接融资;汽贸行业;企业

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所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主要在于融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者与资金的供给者是否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在有金融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直接融资的标志在于该中介机构在这次融资行为中是否与资金的需求者与资金的供给者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若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则是间接融资,如果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仅仅是起到中介机构的作用,则是属于直接融资。

汽贸企业就是取得汽车厂家品牌授权进行汽车销售的企业,其股东结构多数为自然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模式上多数为租赁展厅或租赁土地后自己修建展厅,投资一个4S店的金额从几百万至上千万元不等,这主要取决于品牌的厂家要求,如果属于大众化的中低端品牌,投资运营一个4S店需要几百万元的投资,若投资运营一个高端国际知名品牌,则至少投资几千万元,甚至更高,如追星集团投资运营的保时捷中心,单店投资额都在1亿元以上。

尽管4S店业务属于资金密集型的重资产业务,但由于各汽贸企业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多数属于无证资产,如在租赁土地上建设的4S展厅就没有房产证和土地证,导致其投资形成的资产不具备从银行融资的可抵押属性,而4S店的存货(商品车)也由于属于承兑车辆,车辆合格证抵押给承兑银行,而导致其也无法进行抵押贷款,故汽贸企业从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通常情况下要通过企业互保或自有库存车辆合格证质押的方式才能获的银行的资金。

如何破解汽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摆在所有汽车人面前的一个难题,纵观近几年国内汽贸企业的融资之路,大家正在探索一条由银行取得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向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道路。

以上是截至目前中国汽贸企业在债券市场上(尤其是银行间市场)融资情况的简介。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从开始启动银行间市场的直接融资工作到最后的成功发行,大约需要经历6个月至1年左右的时间,相比股票融资而言,已经是较短的时间里程。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7

所谓社会融资结构,即社会融资的构成及其比例。社会融资主要由间接融资及直接融资两大类构成。间接融资,是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首先通过存款、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暂时将社会闲置资金归集,然后再通过贷款、贴现等形式将资金提供给需求方,主要指银行信贷。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融通的中介,资金闲置方与资金需求方通过直接协议实现资金转移,主要指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适当,才能形成合理的社会融资结构。

不妨将中美整体社会融资结构做一比较。2011年,美国国内债券总额及股票市值合计42.0万亿美元,银行信贷总额为9.4万亿美元,直接融资规模是间接融资的近4.5倍;相比之下,中国2011年末全部债券市场规模与股票市值合计76.7万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54.8万亿,直接融资规模仅为间接融资的1.4倍。再将企业从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比例进行比较,美国约为75%:25%(2009年末数据),欧洲约为60%:40%(2009年末数据),而中国为22%:78%(2011年末数据)。因此不难看出,发达经济体以直接融资为主,自然是市场渠道发挥主要作用;而我国是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的利差观念、信用定价等行为模式会直接作用于市场,这些非市场化的因素会干扰市场机制发挥必要的作用。

平衡的社会融资结构是金融改革的题眼。第一,能够实现市场化融资渠道与银行信贷渠道的平衡。商业银行出于对坏账风险的严格控制,有提高客户门槛、倾向于服务金字塔中上层的内在冲动。而直接融资市场是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对各种信用质量和不同信用等级的主体统统敞开大门,使得金融金字塔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适得其所,从而实现整个社会金融资源的均衡分布、优化配比。

第二,能够从管制利率向集合化价格发现过渡。债券规模及占比的日益壮大,债券交易活跃度的日趋提升,有助于真实价格的发现,信用定价将会自然接轨SHIBOR等市场基准,丰富市场曲线。这必然改变商业银行对信用定价的管制利率模式,促使商业银行更多地以市场指标为定价要素反映发行企业的信用溢价,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三,能够以社会征信体制代替信用审批。银行贷款依赖于各家银行的内部信贷审批标准,时效性、公平性均缺乏透明度。而在直接融资市场中,投资方主动寻求的收益回报与融资方的信用资质高度平衡,这就必然要求社会征信体制的配套建设,以充分快速的信息共享确保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实现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

第四,能够让货币政策的市场传导和银行传导相辅相成。在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结构中,商业银行体系注定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环节。商业银行是“重资产负债表”,加上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的考核,利率管理必然让位于流动性和规模偏好,导致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总不尽如人意。而在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结构中,资金闲置方与需求方直接对接,市场对资金价格的极端敏感自然会令货币政策的传导变得通畅。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方式篇8

展开后形成了五方面内容:(1)我国金融结构特征的分析;(2)当前金融结构合理性判断;(3)金融结构调整的空间;(4)中国金融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的确认及未来演变趋势的预测;(5)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一、金融机构多元化:“全套金融机构”已经形成过去20年中,体现中国金融结构多元化发展成就的最重要事实是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全套的金融机构”,而“全套金融机构”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中国金融机构多元化的线索是:(1)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银行体系的建立。(2)80年代中后期,保险机构开始发展。(3)支撑证券市场运行的机构体系,大规模发展始于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是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组建。(4)2000年以后,信托机构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模式回归。信托机构的发展是金融机构多元化在近两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二、金融工具结构:间接金融工具为主,直接金融工具比例上升金融工具结构分析有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的差别。存量考察的是未清偿的金融工具数量,流量考察的是金融工具新发行额。分析中,间接金融工具计算银行贷款,直接金融工具计算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三类金融工具。1、金融工具结构:流量分析20世纪90年代,直接金融工具的新发行额稳定增长,其增长速度快于银行贷款的增加额。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31.85%的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6,2002)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金融工具结构:存量分析从存量角度考察,目前直接金融工具的比例略低于流量考察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股票存量可以累积增加,即使保持直接金融工具新增发行额的比例不变,直接金融工具的存量比例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过流量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6,2002)相关统计数据计算三、直接金融工具发展不平衡1、直接金融工具结构:流量分析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新发行中,国债所大多数年份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股票新增发行量的比例自1997年以后维持在20%左右;企业债券的比例从1992年57%的历史最高水平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6,2002)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直接金融工具结构:存量分析对直接金融工具结构进行存量分析,股票所占的比例显著上升,在三类直接金融工具的余额总量中,股票从1996年开始的各年份即已在直接金融工具余额总量中占到了40%以上的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1996,2002)相关统计数据计算数据说明:股票市值仅计算流通股市值四、非金融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融资结构分析1、非金融企业部门外源融资结构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外源融资结构有以下特点:(1)贷款所占比例呈现出了有波动的下降趋势;(2)国际资本所占比例高于大多数国家;(3)股票融资整体上保持了增长势头;(4)债券融资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签》(1994,1998,2002)中历年中国资金流量表计算2、政府部门融资结构随着我国财政体制和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政府部门融资结构显著变化,开始转向主要依靠国债发行。从1997年开始,国债发行几乎成为政府融资唯一的手段。

五、居民户的金融资产选择结构的变化(1)储蓄存款在居民户金融投资组合中的比例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可以把握的显著趋势。(2)通货持有比例的下降趋势是可以确认的,下降可归因于支付结算体系的改变和支付结算效率的提高;(3)股票、保险(主要是人寿保险)持有比例呈上升势头;(4)债券(主要是国债)持有比例1999年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后开始大幅度下降。

六、证券市场的分层结构没有展开

过去的10余年中,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线是规模扩张和适度的多元化,纵向的分层化没有展开。90年代初,STAQ、NET的出现可以被理解为分层的尝试,但这两个市场最终都失败了。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即汉柜市场)、成都红庙子市场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性证券市场的出现,是分层化发展的表现,但这批市场最终在治理整顿中停业。金融结构调整路径关于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路径,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1)中国金融结构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是满足细化的储蓄投资转化需求、流动性增强需求以及风险管理需求,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2)在间接金融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且间接金融功能自身有限的条件下,上述目的的实现可依靠的主要手段是发展直接金融;(3)推进直接金融工具的多元化和金融市场的分层化,是构建功能更为强大,向实体经济渗透力更强的直接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主线;(4)纯粹服务于风险管理需求的衍生类金融工具及其市场目前也初步具备了被考虑的条件。一、银行体系发展银行体系的绝对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前20年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长情况,简单地以外推法进行预测,银行贷款绝对规模可以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幅。银行体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内部结构调整及其整体效率的提高;(2)通过金融创新,为直接金融发展提供多方面服务(如组织一些直接金融工具的场外交易市场,等等),并从中获取发展空间。报告认为,基于金融业务创新,银行可以获得多个向直接金融渗透的渠道,而传统意义上的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分界线也可能会因此模糊。二、直接金融的发展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主线是发展壮大直接金融。从直接金融工具的角度考察,发展将在以下几条线索上展开。1、“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国债市场稳步发展的空间

到2001年底,我国国债余额与GDP的比例不足10%。该比例与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意味着国债发行在国内还有很大的空间。即使这一比例限定在相对保守的40%的水平(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2002),国债市场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至于这一空间被开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报告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被使用,这意味着国债市场将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存量与增量空间股票市场不可能被“边缘化”,它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1)存量空间。如上所述,目前进入股票市场的国有资产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到6%的比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企业,提升国有资产流动性,为股票市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存量空间。(2)增量空间。对股票市场的增量需求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股权融资需求,以及企业自身壮大规模的需求。3、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出现目前我国已具备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1)20年的经济发展打造了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群体,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可利用的企业资源是令人乐观的;(2)在早期,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缺少一个在资金支持、市场流动性的保持、技术支持,以及市场交易组织、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能起中流砥柱作用的机构。而现在,无论是银行来主导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是券商来主导其发展,这些条件已经基本具备。4、短期内可开发的新的直接金融工具开发具备新的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工具,是提升直接金融向实体经济渗透能力的重要环节。报告认为,以下几类直接金融工具的创新值得关注。(1)新的股权类工具。股权工具的背后是企业的产权问题,而产权的可分解性和可灵活组合的特点正是开发更为灵活多样的新的股权类工具的基础。本报告没有提供新的股权类工具开发的具体方案,但认为这应该是我们解决国有股问题,以及满足股票市场投融资双方多种风险收益匹配偏好的思路之一。(2)新的集合投资工具。在集合投资工具中,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作为今后直接金融工具开发的一个方向。事实上,产业投资基金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已在国内出现(如山东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为了支持北京2008年奥运会,产业投资基金也被有关部门加以考虑。风险投资基金,也是一种产业投资基金。报告认为这类新的集合投资工具在今后的规范发展,以及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3)证券化产品。自1992年海南省三亚市进行了国内首次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尝试后,证券化这一发端于美国,经欧洲和日本发扬光大的金融技术就一直受到国内关注。整体上看,对一个缺乏信托传统的国家,证券化产品开发在国内还存在多方面的障碍,但其发展前景仍然是值得乐观的。三、金融市场的分层化直接金融是与间接金融对应的一个表述方式,直接金融发展另外一个表述方式是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分层可以满足投融资主体细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更清晰地进行风险揭示、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提高监管效率、提升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渗透的能力。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功能有限,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此,报告认为中国金融结构调整,或说推动中国直接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尽快形成沪深两大交易所的明确分工,以两大交易所为龙头,形成中国金融市场的分层体系。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

上一篇:小学体育篮球运球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海外市场品牌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