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范文

时间:2023-03-15 03:25:47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银行借贷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近年直接融资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债券市场为例,2015年交易所债券市场异军突起,全年共发行公司债券2.16万亿元,发行资产支持证券20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当被问及发债用途时,很多企业都表示,用于偿还资金,补充流动性。而这背后,公司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进行债务置换并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发行公司债,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企业其他融资方式的议价话语权,有效降低了公司的总体融资成本。

发展直接融资,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较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现金流压力,降低其融资成本。央行某部门专业人士介绍,债券发行利率一般低于贷款利率,股票融资不需要利息支出,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不仅是债券,2015年的股权融资同样增势良好。全年共有220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融资1578.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36%;399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8931.96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2015年12月,企业融资成本为5.38%,比2014年下降169个基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直接融资比重加大,社会融资结构不断优化。

然而,尽管增幅不算小,但总体看,我国直接融资仍然偏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难以完全适应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需求。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不仅明显低于成熟市场,也低于不少新兴市场。进一步显著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也是较迫切的任务。

有“亲和力”才有市场活力――较高的直接融资门槛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直接融资不仅能降财务成本,也有利于投融资双方直接对接,更好更快地将资金“血液”输送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创业企业,推动经济转型。长期以来,企业对直接融资也抱有很大热情。但是,实际情况中,直接融资显得“亲和力”不足,较高的门槛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主板市场处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顶端,能进入其中的是少数“幸运儿”。以创业板为例,主要是服务于创业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处于快速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较紧迫,对发行上市效率要求较高。与海外市场平均三四个月的发行周期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一至两年的周期显得较漫长,部分企业甚至超过三年。在申请上市期间,企业为保证业务、财务的稳定性,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并购重组等,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

主板的高难度,让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了新三板。然而,尽管新三板更“接地气”,挂牌相对容易,但与巨大需求相比,仍然显得不够,还有大量企业在等待进场。而且,挂牌公司中,能够成功融资的只是少数,其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融资特色有待进一步体现。

适当降门槛,能够激发出巨大市场活力。这一点,在2015年的公司债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2015年1月,修改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发行主体由主要是上市公司“扩容”到所有公司制法人。这一改变不仅吸引了大量公司通过公司债融资,发行方式也更丰富,形成了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大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小公募”以及面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其中,私募发行不设任何硬性财务指标,资信评级上也不做强制要求,更加便利了企业。

打造更强资本“快车”――加快机制创新,解决“钱从哪儿来,投向哪里去”

如何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其在金融体系中有更多担当?关键是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建立一个市场化、广覆盖、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严监管的直接融资体系。

近几年,直接融资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效率提高。在上市条件上,2014年5月,创业板准入条件做了适度调整,取消了持续增长的要求,更加适应创新型企业业绩波动的特点。但是,现有门槛仍要求发行人盈利,导致很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企业无法进入。2015年6月,国家已明确要求,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研究解决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

新三板是目前多层次股权市场的一大亮点。在经过规模的迅速扩大后,新三板已进入完善市场化制度的关键阶段。如果新三板能尽快完善核心制度,完全有希望成长为一个真正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市场。

有相关媒体称,2016年新三板将优化挂牌审查业务,进一步细化挂牌准入标准,完善发行机制,鼓励挂牌同时向合格投资者发行股票;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融资路演服务,优化发行定价机制,丰富市场融资品种。

长期以来,直接融资中“股债失衡”“股票大、债券小”现象一直存在。债券市场加快发力,是提高直接融资的关键一环。2016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研究发展绿色债券、可续期债券、高收益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增加债券品种,发展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等股债结合品种,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

对于想要发行债券的企业来说,也有不少期待。目前私募公司债在发行门槛上不设任何硬性财务指标,资信评级上不做强制要求,筹资规模也不受净资产40%红线限制。但是,公开发行公司债仍无法跨越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40%的限制。很多企业反映,这一规定的初衷在于保证发债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保护债券投资者的利益。然而,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也需要适时做一些修改。

直接融资范文第2篇

10月30日,万科集团公告,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万科置业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H股首次公开发行,预计最大认购金额为34.3亿港币。认购完成后,万科将持股8%,成为徽商银行最大单一股东。

一直以来,房地产业融资都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此次行业龙头入股银行,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元融资尝试

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地产做到最后其实就是做金融。

自2003年第一轮房地产调控以来,内地地产商在各种限制性政策的狙击之下,不断突破创新寻找新的融资通道。其中万科更遍尝各种融资方式,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和调控下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翻开万科历年年报和公告便会发现,风靡国内房企的海外IPO(类红筹融资)始自万科。

2004年,万科和德国的国际房地产投资银行(Hypo Real Estate Bank Internatinal,简称HI)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中山城市风景”项目。鉴于利用外资的政策限制,万科采用了海外上市的融资架构来完成HI的2740万美元贷款。该模式出炉以后的近10年时间里,碧桂园、SOHO中国、恒大、龙湖等境内房企的海外融资,也主要是在该模式基础上进行调整,以符合政策要求。

然而限于A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万科并未享受上述融资模式带来的更多红利,其综合融资成本甚至高于中海外、华润、龙湖等H股房企。

而对于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再融资放开,万科也未有太多期待。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表示,万科2007年推行再融资,保持每年4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那时向股东融资是有利于公司发展和他们自身利益的。而万科现在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期,没有迫切的股权融资需求。

万科迫切需要打通海外低成本融资通道。从去年收购港股房企南联地产,到成立海外事业部,再到今年正在推进的B股转H股,万科的国际化战略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紧随其后的国际融资之路也已打通。多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一旦万科的B转H实施成功,其境外融资渠道进一步趋于多元化,融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比之房企目前多用的海外发行票据、信托、私募融资,入股银行更为高明。不仅仅是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借款,而是将地产与金融业务打通了,无论是社区金融还是供应链金融,其产业链条均向上延伸。

“有了自己的控股银行,房企的境遇将大为改善。对于购买本企业产品的客户,完全可以让其通过自己入股的银行来办理按揭贷款,在房贷额度收紧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打造企业销售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来自CRIC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表示。

调控十年,即是一部房地产金融的进化史,直接融资渐渐成为主流。随着房地产行业业务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领域细分,其与金融的融合趋势也进一步加强,产融结合呼之欲出。

直接融资时代

实际上,持股银行的房企并非万科一家,绿地集团、合生创展等地产商早已入股商业银行。就在万科此次公告前不久的10月26日,越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越秀地产对外宣布向创兴银行全体股东提出部分要约收购,以每股35.69港币现金收购最多不超过75%股份,所涉及金额约为港币116.44亿元。

“当前受政策影响,银行渠道融资不易,信托、发债等融资成本高昂,入股银行可以大大降低其融资成本,为企业主营业务筹集资金。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入股银行来实现房地产金融业务拓展,或者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说道。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与高和资本日前联合的《2013年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直接融资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30%上升至2012年的40.5%,直接融资资金总额在八年间增长了6.5倍,房地产进入直接融资时代。

“房企高度依赖银行贷单一格局在未来将很难持续,房地产市场融资必然将逐步呈现成熟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格局,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不断加码的地产调控让宽松的、低成本的、易于获得的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环境很难再现。

过去十年,房地产与银行的关系就像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指出的,“没有银行,就没有房地产”,银行与地产生死相依。然而梳理近十年房地产融资格局,一个清晰可见的趋势是,房地产公司正在逐渐摆脱对银行的依赖,借道海外融资、信托、基金、券商资管等工具,走上一条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之路。

“总的趋势是往直接融资发展,除传统的银行贷款、证券融资外,目前还出现了信托融资、房地产私募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在逐步试水互联网领域,做网上金融。”全国房地产商会理事李骁说道。

直接融资范文第3篇

接近金融高层的人士透露,决策层希望今年的社会融资总量能够保持平稳,大致与过去两年14万亿元规模相当。

某央行人士解读称,这表示贷款规模要下压一点,直接融资要上一些,要不断调整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现在银行信贷与非信贷融资的比例是56∶44,未来这一比例可以更加优化。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4.27万亿元,其中银行新增贷款7.95万亿元,占比由2002年的92%下降至56%,同期直接融资占比大幅上升,企业债、股票分别提升6.8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中国融资结构已发生实质性变化。一位有多年金融监管背景的人士表示,首先,货币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改变,资产形态更加丰富,这使得政策目标不再那么单一;其次,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对信贷体系带来冲击。信贷规模的控制以及资金价格管制下的调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在降低。

2011年春节前夕,央行在《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3月《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尽管央行多次表态,社会融资总量目前只是作为监测指标和中间变量,但业界对于其隐含的新调控思路依然感到不安。多位金融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担忧,直接融资市场本已面临行政干预过重、多头监管等问题,央行此举是否会成为市场化改革障碍。

“直融”双轮驱动

一季度,央行数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已现效果,新增信贷规模同比明显收缩。多家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约为2.2万亿元,明显低于去年同期2.6万亿元的规模。

与之相对应的是,直接融资市场依旧火爆。一季度,A股市场新股发行保持顺畅,首次公开发行(IPO)公司88家,合计融资959.91亿元。根据Wind统计,同期发行了5691亿元非金融企业债。二者规模之和相当于同期新增贷款的三成,此外,一季度还发行了6123亿元金融债和3260亿元国债。

市场人士预期,股市、债市主导的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在提速。

一位接近证监会发行部人士介绍,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相关领导强调,发行部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证监会有关IPO和再融资修改完善工作,有望在年内完成。整体修改方向是更加市场化,特别是已上市公司再融资,其发行审核监管具备进一步简化与提高审核效率的条件。

除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层在上市公司数量上也有新规划。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介绍,“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有50家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计划在三年内让符合创业板上市标准的近千家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一位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层透露,随着多层次市场的建立,私募股权基金将获得长足发展。证监会拟成立基金二部,专司监管私募基金,以适应私募纳入《基金法》的新形势。

债权融资方面,上市公司债和企业债的主管部门证监会、发改委也在筹备改革债券的发行体制。证监会专门为此成立了债券工作领导小组,2月18日,证监会召集14家券商在京召开公司债券内部讨论会,简化发行程序,意在从今年6月起,全面推行新版公司债发行办法,将发行审核周期缩短至一个月。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发债的上限,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后,已开始面临瓶颈――“公司公开发行债券的累计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规定,限制了债券市场为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受此约束的债券市场也很难承担起填补贷款收缩空白的重任。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发行、创新上先行已久的银行间市场,正在积极推动债券私募发行,缓解债市的“天花板”限制。承销商与企业亦摩拳擦掌,期待相关部门尽快达成一致,对创新放行。

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之所以能用相当于中国80%的货币供应量,创造几乎三倍的GDP,原因就在于其强大的资本市场和机制,促使其以直接融资的方式满足了经济需求。

助推金融脱媒

今年3月初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时要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就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除了规模合理,还要做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要合理。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对合理分散信用风险,完善企业资本结构,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将助推中国金融脱媒的进程,把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目前中国的货币投放主要为各类贷款增加和外汇占款增加两大渠道。

曹彤称,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滞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包括应对金融危机,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的支撑,而银行贷款派生的漏出效应又必然导致货币存量大于实体经济总量,超量货币供给被动产生。

他认为,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出,可以理解为加速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并相应替代贷款融资。“方向是对的,只有保证贷款增长明显下降,才能实现M2总体增长率低于、甚至明显低于前一年的目标, 控制通胀预期中的货币多发因素。而直接融资的增加,能够代替信贷减少的缺口,以保证社会融资需求总量,稳定经济增长。”

自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改革等政策助推后,扩容节奏不断加快。

2010年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元,融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统计,2010年近500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约1.3万亿元债券,同比增长10.9%,发行品种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占企业全部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75.5%,成为替代贷款的主力。

2010年底,交易商协会推出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期限从7天至270天,企业可以自主选择融资时点和期限。在债市人士看来,这对企业短期信贷的分流效果尤为显著。

随着债券市场发展,大型企业纷纷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获得低成本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2010年《财经》年会上笑称,“一个好企业发完了债券就还贷款。”他表示,利差收缩和金融脱媒将是未来银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调控思变隐忧

尽管央行力陈社会融资总量对直接融资的积极作用,但在中国金融分业监管格局下,“社会融资总量”所隐含的调控体系,无疑会将所有的金融市场、监管参与者牵涉其中。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说,“社会融资总量是很敏感的事,具体怎么做还没有确定,各相关部委都在配合,涉及证监会的就是直接融资、发股、发债;而私募股权基金(PE)暂不纳入统计范围。但PE也属股权融资,融资规模越来越大,面临的监管并不统一,各个部委仍在争夺监管权。”

业界的普遍担忧在于,央行是否会再度启用规模限制?规模调控是否会掣肘直接融资市场的发行节奏?

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摆脱行政力量的干预。前述金融监管部门人士认为,无论是新股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等行为,行政力量无处不在。

以新股发行为例,尽管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改革,但证监会并未放弃上市阶段的实质性审核,仍控制着上市名额。上市资源的稀缺扭曲了一级市场定价,也使得股市配置资源的功能大打折扣。

2010年上半年,最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行快跑上市,背后亦不乏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与支持,而其他公司也被动为其预留时间窗口。

盛松成回应种种质疑称:“央行绝对不会搞具体指标的分割调控,而且未来一定是通过数量和价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调控。”

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担忧。一名金融监管官员表示,中国货币政策调控M2,但是M2看不见摸不着,各地方政府也没有什么概念,就只能落实到信贷规模,才能调控。现在提出社会融资总量,还是面临一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显然,坚持市场化改革是直接融资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唯一出路。否则,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又是一个牺牲质量、追求数量的“陷阱”。

直接融资范文第4篇

票据融资。此项融资限制条件较少,适用面较广,近三年来一直居于我省直接融资的第一位,去年达到500多亿元,今年有望600亿元。

公司债和企业债。此项融资条件要求较高,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近年来我省利用较好,2011年公司债获批135亿元,企业债获批103.5亿元;2012年公司债获批178亿元,企业债获批103亿元。今年两项债券融资有望达到200亿-300亿元。我省利用中小企业私募债进行债券融资的潜力也较大。

私募基金。这是最简便的一种“集资”行为,没有审批限制,符合金融改革方向和控制债务风险需求。2011年前,山西省只有十几家小型风司(VC),资金总数不到20亿元。近两年来开始发展私募股权基金(PE),今年上半年组建三只城镇化建设基金,总规模25亿元;如果下半年扩大到30个大县,可望增加150亿-200亿元的规模。规划中的旅游文化、医疗卫生、并购和农业四个基金如果成功组建,今年新增基金规模可以突破300亿元,可拉动投资1000亿-1500亿元。

企业上市、增发和挂牌融资。今年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可望达到100亿元;可望有100家以上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融资。如果适当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激活社保基金,还可为政府谋得更大规模的资本金。

资产证券化融资。这一工具山西省刚破题,今后有潜力扩大。主要是用好信托理财、券商理财两个工具,为一些轻资产、富现金流的项目提供融资。

初步估算,“十二五”山西省可望实现直接融资6500亿元以上,可拉动社会投资1.5万亿-2万亿元。

那么该如何利用好全国资本市场?一是要想多发股票,要加快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二是要想多发债券,功夫要下在项目质量上。三是要想企业融资便利,就要激励金融机构,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机制。四是要创新融资促进方法,让山西潜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市场转化到企业投资上来,如大力发展私募基金;以私募基金方式归集社会资金,定向购买山西省企业发行的各种债券;建立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发债增信,探索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等。五是加强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培训,完善国企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风险、稳定营销。

山西金融市场落后于东部地区、企业融资难,不能只怨金融机构。从内因看,反映了官员和企业家对金融重视不够,不善推动“资源资本化”和“经济金融化”,企业 “内功”不足。

直接融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融资结构;比例失调

资本形成是储蓄―投资转化的核心问题,其转化机制可分为直接转化机制和间接转化机制。从资金盈余方与资金短缺方的关系来考察,前者是投资者通过股票、债券等证券形式完成从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与资金需求方直接发生关系;后者只是储蓄主体将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以借贷等形式来间接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转化。从财政金融体制的角度看,上述两种转化机制就可以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关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哪种方式更好,在我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中一直存在着争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有利弊,不能片面地选择一种而放弃另一种;两者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都是非常巨大,应该解决的是两者配合的比例问题。谈所有的金融问题,其基础最终要落到企业头上。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两类,一类是股权类资金,一类是债务类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同时发展,并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是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

1.融资效率的比较。直接融资没有经过银行,是通过筹资者向储蓄者出售初始证券实现。按融资工具的不同,它又可分为股份融资、债券融资、消费融资、民间直接融资等。间接融资是筹资者通过金融机构实现的资金的融资,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可分为银行融资,非金融机构融资,民间间接融资等。融资效率,是指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转化,运用,增值和回偿,这可以作为评判一种融资方式效率高低的一个标准。

(1)在资金的筹集上。对于直接融资而言,股票债券的发行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设计、上级的审批、评级部门的评级等。在此过程中,就必然产生相应的成本:设计的费用、评级的费用以及发行的费用等。对于间接融资而言,筹资者面临的是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即寻找信息和签订合约的成本。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表现为项目的建立、论证、报批以及金融机构对筹资者的资信、经营能力、行业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审查的费用。信息、交易、监督和执行的成本在储蓄―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具有了外部化的特征,导致了交易成本的提高。

(2)在资金的转化上。筹资者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发行有价证券,可以直接一次性获得投资者的全部资金并立即把它转化成自有资本,然后将其存入到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在这种融资方式下,储蓄―投资转化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由于债券的投资者不能在债券到期之前向企业索取本金,股票投资者不能退股,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为活期存款,吸收的活期存款又要缴存存款准备金和留足自存准备,贷放能力有限。筹资者为了获得所需的全部资金,就必然会提高分批贷款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不足。对间接融资来说,由于的层级多,成本高,道德风险与你想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大。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大,企业可操纵风险的余地越大,间接融资成本就越高,利率越高,来借钱的人就不可靠。银行的专业化与抵押或担保就是用来减少这些风险的方式,直接融资则可减少债券融资的成本,投资者则要分享其收益,这自然会减弱企业经理努力经营的激励。债券融资又是明确的期限,但股权融资除非有合适退出机制,否则要遭受流动性损失。最为重要的事,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中,债券融资的定价是固定,投资者判断其价格信息要求低。对股权融资则不然,投资者可能观察到企业偿还贷款只能力,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远比这种观察要困难得多。

二、扩大直接融资的对策和建议

1.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主板市场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也是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只有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依法查处证券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惩治金融欺诈、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才能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显示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后,才能真正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激活直接金融市场。

2.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创业板市场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平台,能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一个渠道,能为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一个价格发现的场所。设置创业板能分流储蓄,能化解企业之忧、银行之急,能促进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现实而有效的路径选择。

3.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全球统计,一般债券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我国目前还不到30%。我国企业债工具利用的不充分,不仅使资本市场发生结构性失衡,也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政府也应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从政策导向上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2]陈共,周升业.证券与证券市场.[M]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6

直接融资范文第6篇

近几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资金短缺始终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论述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模式途径,能够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背景;文化创意;直接融资

所谓直接融资模式主要是指由项目投资者直接安排项目的融资,并且需要直接承担起融资安排中的责任和义务。直接融资模式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具有下列几个优点:一是融资方式非常灵活。发起人不需要在多种融资模式中选择融资方案;二是债务比较安排灵活。发起人可以根据自身创设项目的经济情况,合理安排债务比例;三是综合利用商业社会中的信誉。

一、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原因

高风险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特征,也是导致其难以启动直接融资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文化创意产品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保护文化创业产业的知识产权方面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现象。政策环境和金融体制也是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因素。一方面当前我国政策侧重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是金融制度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导致民间资本难以合法进入到信贷市场;各大商业银行为了最大限度预防风险,促使信贷审批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逐渐完善担保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难度。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也导致了直接融资困难。由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内部管理部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及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忽视了信用建设的重要性,资信水平受到怀疑,从而导致投资方难以轻易的做出投资决策,造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直接融资难的现象。

二、解决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难的途径

(一)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渠道

所谓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主要是指将根据商标权、著作权和专利权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资产大多数无形的,如创意、文化、技术等。其物化的形式集中体现在品牌与知识产权两个方面。但就文化创意企业本身而言,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并未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尚未将知识产权转变为资产化,从而导致文化创意企业无法合理的将知识产权转变为有形的有价资产,也正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才亟欲得到保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合理综合量化为有价资产,从而最大限度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能力。

(二)打通股权融资途径

所谓股权融资,即文化创意企业的股权持有者将自己所有权中的一部分转让出来,以预期的收益吸引股东与资本的融资方式。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与产业投资的回报率之间有着最直接的关联,这也间接决定了产业投资风险的大小。因此,文化创意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控制企业财务,从企业的股权设置、资产状况、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预期收益等各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达到量化预期收益的目标,围绕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合理引进股权投资者,进而有效解决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难的问题。

(三)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而金融机构也根据形势发展创新了金融产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进而逐渐形成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府扶持资金为一体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从而保障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顺利进行直接融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水平。(四)保障企业融资模式的灵活性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直接融资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管理,逐步扩大融资规模,才能够保障直接融资模式的灵活性。因此,首先文化创意企业应该强化信用管理,保障文化创意企业财务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企业能有效避免因经营不当而产生的不良记录,维护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其次,应组织建设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团队,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中的直接融资决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直接融资的过程中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融资规模小、融资成本高和融资风险大等方面。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只有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融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融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瑾.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281-282

[2]王运生.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新思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6):109-111

[3]王远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调查研究[J].

直接融资范文第7篇

【关键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1.直接融资的概念

1.1 直接融资的定义

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1.2 直接融资的渠道

(1)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包括:1)主板上市,交易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最大股票筹资市场。2)创业板上市创业板是指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是主板市场的补充。3)私募股权融资,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共渠道(市场)的手段定向引人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主要对象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

(2)债劵融资,是指通过发行有一价债券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债券类型主要由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债券融资。

(3)融资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是当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直接融资方式

2.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的必然性

2.1 直接融资的优势

直接融资不受中间环节的影响,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给者处获取资金,改善了资金集中在银行的状况,实现了风险社会化;直接融资市场上信息透明,资金进出比较自由。

股权融资优势:(1)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2)加速资本积累,使企业以几何倍数扩张。(3)没有中间环节,融资成本低。(4)优化产权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债券融资优势:(1)债券融资的避税作用。税法规定债务利息要在税前扣除。(2)扩大股东收益。债券融资获得的资金资只偿付利息,并不分红。(3)强化股权控制。

可以明显看出,虽然目前其发展态势不如间接融资,但因直接融资有着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使得它必然将成为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

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间接融资远远高于直接融资,尽管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也在一直上升。虽然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已经从13:1下降到2.5:1,也说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过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3.2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协调

3.3 上市公司不分发股利

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真正目的是获得每股股票的股利,但我国大部上市公司每年分派股利都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公司几年都不分发股利。很多公司上司后,并没有把散户真正的当做是公司股东,只顾及大股东利益,发行股票融资金后,就自顾自己发展,不考虑小股东的利益。很多企业把股票当做无需还款的筹资的工具,拿小股东的钱发展自己的利益,致使我国股市的散户也被迫从投资者变成了投机者。

3.4 上市门槛高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资金短缺的现象,融资上市本应该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我国设立的上市门槛过高,要求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使很多企业被挡在外面。最近新成立的创业板本来给一些中小企业带了希望,但公布条件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很多人认为得这个市场的建立并未太大作用。创业板和主板的上市条件几乎没有拉开距离,门槛还是高的让人望而生畏,并没真正解决上市难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需求,如此高的门槛对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5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

(1)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且实施力度不够,这直接导致了直接融资过高的信息成本;(2)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并且披露内容的及时性与真实性都较差,也导致信息成本上升,使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降低;(3)是缺乏可信度较高的信用评级制度,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4)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容易出现道德风险。

4.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的方法建议

4.1 规范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是企业信息透明化

我国金融市场成立时间不长,有很多规则制定也不尽完善,这也给一些企业钻了空子,直接融资市场中,有时会出现信息作假,信息披露不及时状况,这是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已达缺陷,一定要尽快完善,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也使市场更健康发展。监管制度应从在的“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一来是信息透明,保护投资者,二来也可以企业扩大融资范围,帮助企业更容易融资。

4.2 改善我国低利率政策

低利率政策极大地阻碍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尤其是股权融资的发展。企业当然愿意低息或无息使用资金,即使无法贷到足额资金,也把银行贷款作为地选择,这样就极大地忽略了直接融资。而且低利率的偏向性政策已不适用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应该及时停止。

4.3 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发展缓慢,我国企业大部分最多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企业的信用,而且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工作非常不完善,也不具权威性,这一严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缺陷一定要克服,引进或发展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为市场内企业公平评级,增强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信心,是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前提。同时大力建设高流动性的债券二级市场,目前债券市场上除了国债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债券流动性较好以外,其它公司债券流动性都不强,这也是债券市场发展慢的一大原因。

4.4 降低股票市场上市的高门槛,创新融资渠道

降低股票市场上市的高门槛是真正打开直接融资市场大门的根本方式,给予需要资金的企业以支持。同时我国的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应该在降低,与主板上市拉开距离,适合不同的企业融资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的融资渠道明显不能满足需求,一定要进行不断创新,推出更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小湘.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应如何定位[J].西安金融,2007(04):20.

[2]周道坤.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经济分析[J].理论导刊,2004-12

[3]蒋晓杰.中国直接融资创新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12):1.

直接融资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扶持体系;中小银行;场外交易市场

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探索出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化路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果,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这些观点及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有一套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体系。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各有特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一是以日本为代表。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在建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系统时,应采用美国方式,侧重以市场为主导。原因如下:

1.我国正在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成份正在作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也正在实行转换,逐步从具体经济事务的管理退出,而着重于从法律完善、战略制定、宏观引导。如果我们以日本为学习标准,政府管理具体经济事务的职能必将加强,这与我国制定的体制改革路径是相逆的。

2.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攻关阶段,面临着社会保险、医疗保险、金融改革、教育投入、农村投入及大量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等各方面的资金压力,财政负担很重,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体系。而目前我国民间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截至2003年12月,我国居民存款达到11万亿元,如果按照“80%的人持有20%的资金,20%的人持有80%的资金”这个惯例推算,可动用的资金近90,000亿。建立类似美国的以市场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鼓励、扶持和督促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融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3.市场主导的效率一般而言要高于政府主导的效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2000年的坏账率约10%,这一比例高于民间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坏账率。

二、寄希望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现行体制、观念及信贷流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这一分析结果应该是较为现实的。但由此得出“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加大对全国性大银行的商业性改革”这一命题,便存在错配之可能。尤其是当大量的矛头直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时,错配便显得尤甚。

根据美国学者Berger的阐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成本,二是决策成本。所谓信息成本,是指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及对其作信用评估的成本。而信息成本又存在标准和非标准之分。所谓标准信息成本,是指获取企业标准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而非标准信息成本,则是指从企业经销渠道、所在地区、主要客户、差旅费规模、主要业主等非标准途径获取信息的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规范透明的财务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主要表现在非标准信息成本上。而非标准信息成本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与企业直接接触的便利程度。由于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

另一个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因素是所谓决策成本,即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可能影响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比如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内,存在两家当地金融机构,一家属于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另一家属于独立的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决策成本显然会不同。对大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而言,由于其决策权的有限性,因而需要在银行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关于中小企业的"非标准信息"。由于"非标准信息"的非标准特性,因此其传递成本较高,这就产生了较高的决策成本。相反,对一家独立的当地金融机构而言,则不存在决策成本。因此,从理论上说,由本地独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向本地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节约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优势。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寄希望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改革体制、观念及信贷流程等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极不现实的。尽管类似的改革(或改进)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决不是广大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最佳选择,也决非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经营策略的最优抉择。

因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最优选择应是:(1)加大对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重组、规范和改革,使其定位于本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01年,我国共有109家城市商业银行,1049家城市信用社,38057家农村信用社。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中小银行体系,只是现有的机构没能很好地承担起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2)尽快放开金融业对民营资本的禁入,发展独立的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典当行等县域金融机构。则不仅可以撬动巨大的民间闲置资金,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而且可以把制度外金融(或非正规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之中。至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所导致的风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使其控制在我们所能容忍的程度之内。(3)对于即将进行的邮政储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将改革后的所谓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地方性银行,或农村银行。如此,则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将是个极大利好。三、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尽早推出二板(或创业板)

该观点(或政策措施)确实有助于中小企业打通直接融资渠道,但很明显,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试想,对于全国上千万家中小企业而言,二板(创业板)的容量显得是那么的杯水车薪,能从二板市场退出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及能从二板市场上融到资金的中小企业都将极为有限。

就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二板(创业板)是仅次于主板的次高层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次高阶段。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最缺乏的也是最需要培育的却是资本市场的最低层次——场外交易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而这正是广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根本所在。

我们以美国资本市场为范例,全国性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区域性市场:太平洋交易所,中西交易所,波士顿交易所,费城交易所;未经注册的交易所:由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豁免办理注册的小型的地方证券交易所(OTC),主要交易地方性中小企业证券。至于NAS-DAQ,说起来则比较复杂。首先它是全国性的,其次它是场外交易的产物。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的英文缩写。全美证券商协会成立于1939年,代表当时场外交易市场上的4000名证券交易商,而自动报价系统正式应用于1971年。所以,NASDAQ本质上说是为场外交易的股票进行报价服务的。它使分布全美的6000个办事处的证券商有了直接联系。其起点是2500种场外股票。1975年,NASDAQ规定了上市标准,使NASDAQ证券与其他场外交易证券分离开来,自此有了NASDAQ上市公司这一高级市场。1982年,NASDAQ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按照更高的上市标准组成全美市场体系,其余的公司则组成小市场体系。于是公开交易市场分出两个层次。1990年,为便于交易并加强场外市场的透明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责成全美证券商协会于场外交易设立电子公告板,向投资者提供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信息,这就是场外公告板市场即OTCBB,而更低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则被称为粉红单市场。所以,完整含义的“NASDAQ”是包含有四个层次的多层次股票市场。四个层次都在全美证券商协会管理之下,都采用自动报价系统,当然都是“NASDAQ”。整个演进过程是从小到大,但并没有因大弃小。

直接融资范文第9篇

4月10日,贵州省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暨金政企融资项目推介会举行,推介会当天PPP现场签约总金额近528亿元,其中包括都匀市政府与北京首创环境投资有限公司2.77亿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正安县政府与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1.98亿元水处理PPP项目等。

本次推介会向社会推介PPP项目101个,计划总投资1628.44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1122.43亿元,涉及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水利等领域。在金政企融资方面,本次推介会推出2167个金政企融资项目,总投资15983.2亿元,拟融资总金额13317.1亿元。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平说:“本次推介会的举办,标志着贵州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全省推广PPP项目,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贵州PPP探索成效卓著

PPP模式在贵州各级政府层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尝试,随着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推广力度与政策安排都在不断加大。中信银行在贵州的PPP实践就是典型一例。

中信银行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其PPP联合体(项目)已经实现了包括国家体育场、汕头中信滨海新城、武汉市江夏清水江、贵阳南明河治理等多个项目落地。在贵阳南明河治理项目中,中信银行通过其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北控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和北控(安徽)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以TOT(移交―经营―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运行南明河治理一期、二期项目。

中信银行以自有资金、境外融资等渠道为项目融资。贵阳市城市管理局和筑信水务签订河道服务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以纳入财政预算的污水、污泥处理费以及河道建设服务费、河道运营服务费作为主要还款保障,同时将中央财政PPP专项建设补贴作为补充,将政府信用“实实在在转化成项目还款来源”。

中信集团、中信银行“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为PPP模式的市场运用积累实践经验”, 中信银行贵阳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杨洪说,中信银行贵阳分行是中国中信集团在贵州地区业务协同联席会议的主席单位,承担着中信集团各子公司投资展业的总协调职能,为中信联合体在当地推广PPP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贵州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水务股份)的PPP探索实践得到社会认同。据公司总经理路祖强介绍,水务股份是由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本身即是以PPP模式组建,水务股份又以PPP模式在全省各县市区合资合作,组建县级SPV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特殊目的公司),形成系统化、专业化、多结构、多层次的PPP合作模式,“成为可评价、可复制、可放大的示范模式”。

路祖强说,水务股份与全省各县市区政府合作,是把政府“沉没、沉淀、存量”的资产盘活,并突出增量,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水务股份与正安县政府合作成立SPV公司,就是其中典型案例。双方就正安县水务市场开展PPP模式合作,水务股份对原正安县自来水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形成合资公司。正安县政府经评估以30%的股权资产出资,水务股份以现金增资扩股,占合资 70%的股权。

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项目也采取了PPP运作模式建设和运营。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卫介绍说,贵阳市政府成立轨道交通PPP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开展PPP相关工作,通过授权PPP公司,负责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项目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移交轨道公司运营。

“合伙人看重的是股权投资收益,债权人看重的债权收益,均不参与具体的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PPP公司运作相对简单明晰,后期合同纠纷较少。”李红卫认为,其不足之处是现阶段一些配套的政策支撑不足,远期政策风险较大。

这种“风险”也体现在另一个PPP项目中。李红卫介绍,“贵阳市综合保税区至西南商贸城地下联络线道及配套工程”的PPP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展开,此项目前期主要面临的是意向性合伙人要求的投资回报、政府信用支持与项目经营效益不足,财政补差支撑能力与政策限制之间的存在矛盾,“PPP项目前期谈判工作量大,不定因素多”,但是预计在8月份能取得较大进展。

对于在本次推介会推出的PPP项目,贵州省发改委将在前期对接和跟踪服务上做大量工作,并与各地、各部门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促进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与信贷政策的有效衔接,及时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投资金融良性互动、合作共赢。

PPP凸显改革与创新

PPP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举措,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其中首次详细阐述建立健全PPP机制,提出要推广PPP模式、规范合作关系保障各方利益、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督机制、健全退出机制。11月30日,财政部《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保证PPP示范项目质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分别在各自官网上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分别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上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予以指导。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贵州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推广PPP模式。

在城镇化建设和基础投资带来巨量融资需求,而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PPP模式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随着国家战略转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PPP模式依然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的主流模式。”杨洪说。

杨洪分析了PPP模式的三大优点:因为可促进地方政府举债规范化,并能提高地方债务的透明化,PPP有利于降低地方债务的系统风险;当前财政部力推PPP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通过PPP,可以缓解存量债务压力;PPP推行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契约精神,较高的信用度是采用PPP融资的必要条件,因此PPP将从一定程度上倒逼政府维持自身信用程度。

相较传统融资平台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PPP模式下,主要是以股权、新型债券品种为主的直接融资,PPP模式下的政府融资将“开启直接融资大时代”。杨洪认为,PPP模式凸显了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PPP融资模式可以吸引更多民营资本,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不仅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风险,也可以较好地保障政府、企业及各方利益。

其次是PPP模式一方面可为一些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因更多货币增量流入虚拟经济形成的资产泡沫。

第三是PPP模式将进一步助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PPP模式成功试水,给社会资本找到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也促进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在内的竞争性领域得到进一步开放。同时,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法治运行也有了新的保障措施。

直接融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直接融资市场扩容 通货膨胀 发展思路

一、近期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现状

继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这一要求引发市场各界对股市、债市主导的直接融资市场扩容提速的预期。而其实早在2010年初通货膨胀开始表现出明显势头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特别是自2010年六月至今,证券市场规模连续上涨,2010年底证券市场规模收于32,098.65亿元,较之09年增长24.22%。这一势头一直持续至今,截至2011年三月,中国证券市场总规模达32,620.33亿元。(在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一般就指证券市场,故用证券市场规模来衡量直接融资市场规模)

二、本轮通胀与直接融资市场的相互关系探讨

1.直接融资市场的长期发展滞后是本轮通胀的一个深层原因

首先,尽管本轮通胀成因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来自货币超发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目前中国的货币投放主要为各类贷款增加和外汇占款增加两个渠道。但是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长期发展的滞后,在间接融资结构与直接融资结构的失衡的格局下,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包括应对08年的金融危机,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的支持。而银行贷款派生的漏出效应又必然导致货币存量大于实体经济总量,超量货币供给被动产生。

同时,在居民财富增加的情况下,证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没有与之匹配的足够多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债券市场,导致投资渠道较窄。这使得这些多余的资金不能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转化为有效的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但在银行利率低,物价逐步升高的情况下,货币的天然趋利性决定这部分未能进入生产渠道的货币资金必将另寻出路,最终带来――投机资本泛滥。2010年民间资本对农产品价格的几番热炒的根源就在于此。

2.本轮通胀推动了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

第一,物价水平不断攀高,存款连续负利率,更多的储户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统计,2011年1月末各项存款比年初下降199.9亿。随着住户存款增长率的持续下降,2011年三月下旬部分银行甚至出现存款增长停滞。这种资金脱媒倾向直接刺激了居民在股市、债市的上的投资。

第二,今年政府采取各种限贷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准备金等措施收紧银根,力图控制通胀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挤出效应。社会可贷资金大幅下降,许多需要资金的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转向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欲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寻求资金。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统计,2010年近500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约1.3万亿元债券,同比增长10.9%,发行品种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占企业全部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75.5%,成为替代贷款的主力。此外,2011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是全国性限购,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房地产投资。加之不断调高的房产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导致一部分资金流向证券市场,推动了直接融资的规模扩张。

第三,政府在实施一系列政策控制社会融资总量的同时,有意识地推进社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从而代替信贷减少的缺口,以保证社会融资需求总量,稳定经济增长。故在此阶段,政府积极拓宽企业资金需求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证监会和发改委等部门积极修订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简化和提高公司债发行以及公司上市融资、再融资的审核效率。这为直接融资的扩容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3.此次直接融资市场扩容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虽然此次直接融资市场扩容成果显著,但是总体规模与间接融资规模相比较小,间接融资为主格局仍未打破。以直接融资规模最高的2010年为例,2010年直接融资市场全年融资额为2.76万亿,而间接融资光是新增信贷额度就超过9万亿。若以直接融资额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衡量,成熟的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大致在50%以上,就美国而言,其直接融资比重一直维持在80%―90%的水平。而我国2010年的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约25%,已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直接融资市场迅速扩容的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失衡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在盲目的股权融资偏好下,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为发行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量均较少,债券市场的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见,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论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尚存很多不足。

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什么呢?答案只能是市场。从直接融资市场与通胀关系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接融资市场能够在此轮通胀中得以扩容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资产价格的波动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传导更为顺畅。通货膨胀下,货币的对内贬值及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化能够影响到证券市场上金融产品的成本与收益,进而刺激了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因此,若要真正实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实现直接融资市场从扩容到保证质量的真正发展,必须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解除客观上存在的市场分割及规模限制等不利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因素,为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市场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璐 张曼 《直接融资体系扩容》[N] 《财经》 2011年第09期

[2]彭少玲 黄水池等 《中国社会融资模式变迁及模式选择》[J]《海南金融》 2009年第2期

上一篇:融资余额范文 下一篇:融资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