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范文

时间:2023-10-09 08:38:05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篇1

《品课·小学数学卷001》书中的“品课”注重的是听课者“游学”后而生发的不受拘束的所思、所想,犹如古人王九思所言“春光细品题”之品的境界。好课生佳境,听课者在精彩纷至的课境下的静思细品往往是自主的。另外,品亦含辨别之意,即可以持多种视角,关注细枝末节,是一种更具个性化的研究课案的方式。教师们可以通过“品课”这个平台,不断丰富品课的含义。

书中先以“课堂再现”的方式推出了十几位享誉全国的名师和新秀的精品课案,并续以名师自述的“磨课花絮”,为品课者提供了立体的“备课、思课、上课”过程。而每课必设的“品课精华”、“赏课心得”、“辨课观点”则展现了各地教师、教研员的品课心得,可视为“品课”示范。

书中按教学理念或特征将15个课案略分为生本、研究、超越、轻松、思辨、特色、创意、新锐八个类型。既有名师名课,亦有新秀新课。各课案均特色十足,各具代表性、典型性,客观反映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些课案中,隐约可辨有若干潜在的教学流派正处于形成期。可以设想,这些流派的带动效应将会十分巨大,并且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事业成熟的标志。

对书中各课案,我之“粗品”心得是:授课者都注重了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其中,吴正宪老师的课拨人心弦、动人魂魄、影响深远;刘德武老师的课重数学思考、问题设计精巧有度;贲友林老师的课长于组织交流,讲究铺路搭桥;夏青峰老师的课重难点突破、纲举目张;张齐华老师的课重让学生先想、先说、先议,设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刘松老师的课趣味性强,学生喜欢;徐斌老师的课重提炼数学事物之间的关系,将应用题用足了;郑大明老师的课组织或调控课堂活动热烈有序、张弛有度;蔡宏圣老师的课精心于题组设计,教运算重讲道理,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许卫兵老师的课重视概念间的内在关系,值得提倡;华应龙老师的课对数学知识有独具魅力的教学处理,令学生准确领悟了不易理解的概念;钱守旺老师帮助学生看到了运算的“底牌”,是智慧的教学创新……

通过“品课”,感觉现在的数学课容量大,环节多,活动多。数学学习讲究“想”(思考),而“想”是需要宽松环境的,忌讳紧逼。通过学数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讲道理的习惯。教学中,能让学生“悟”出道理来固然好,但主要还是通过深明道理的教师讲理来影响学生,因此数学教师要善讲道理。

“品课”是学习者的天地,是创新者的机遇,是有志者的机会。《品课》系列书的出版正是在尽责推动教数学、学数学这一古老而又伟大的教育事业,我们期望众人共同参与,用更大的心力续编《品课》002、003……

(本文是《品课·小学数学卷001》的序,本刊有删节)

(作者单位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名师课堂篇2

我觉得于老师的课如其人,亲切自然,真实质朴,他的课堂深入浅出,游刃而有余,他的课堂正是他多年积淀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的真实写照。

大家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教学非常重视知识传授。到了70年代,人们发现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于是又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口号。而今,人们又认识到还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老师正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步入小学语文教坛的,细细品味他的课,恰恰综合了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学的重点,真有着穿过历史的成熟与丰厚。

他的课堂知识传授扎实,能力培养得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更是匠心独运。不管是情节波折的《月光曲》,还是描绘细腻的《荷花》,不管教学任务多么繁琐,时间多么紧迫,他总是那么自信,那么从容地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有反复的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还有画龙点睛的示范读,从学生自主体验,到个别交流,再到集体整合,从整体感知,到细读品味,再到美读表演,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引人入胜。他不放过一个读错的音节,不忘提醒生字的起笔收笔,不厌弃一个读书或发言结结巴巴的孩子,甚至不会错过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教学《荷花》一文时,课题下正常的作者署名却成了他培养学生“读书要有选择”习惯的资源。课堂上他是老师,又像是一位大朋友,更活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和学生一起读词解句,一起手舞足蹈,同喜同悲。他总是通过他竖起的大拇指,通过他期待的眼神,通过他亲切的微笑,通过他关爱的抚摸,伴随着带点夸张的表扬,把他的理解与信任,把他的关爱和智慧传递给学生。他用他独特的体验、成熟的智慧,轻松驾驭着课堂,驱使着学生不断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大胆想象、探究,让学生不断品尝到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快乐。难怪学生都说上于老师的课DD不累,即使是学习一些抽象的写作方法,即使是枯燥的一向令学生头疼的课堂练笔,学生也兴致盎然。如在《月光曲》的课堂上,当学生分辨出事物和联想时,于老师及时出示了描写荷花的片断,要求学生加上适当联想,使文章更美。于老师通过不断激励,点评,引导学生在补充阅读中领悟写作方法,在拓展写作时消化写作方法,使读写有机结合,学生的补充联想一个比一个丰富,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写作知识进行练笔,这是阅读教学中作文训练的重要方法。但于老师这样的训练决不是简单的迁移,也不是简单的移植,他总能巧妙把握住读与写的结合点,把读与写的训练融合于一体,从而才能水到渠成地变知识为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真令人叹服。

素质教育之路漫长修远,比照名师,反省自己,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让我们深入研究名师的课堂,研究名师的教学思想,学习名师做人、做事的态度,博览群书,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日臻成熟,使我们的教育更科学、更和谐。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名师课堂篇3

名师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课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处显示智慧。新生代语文名师们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活动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就是一种课堂实践智慧。学习和研究诸多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为己所用,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实践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实践智慧的获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对于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我们不仅要学习、研究,更要实践、反思,而后再实践,再反思,如此往复,让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催生我们的课堂实践智慧,提升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为此,我校组织广大语文教师走近名师,研究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探索小学语文新生代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感悟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领会他们的教育追求;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关注、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生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学习积淀

名师之所以成名,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闪动着智慧的灵性,最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学习,潜心感悟,长期积淀的。

研究中,我们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新生代语文名师的专著,关注教育教学杂志上介绍他们的文章,研究这些名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特征,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感受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课堂实践智慧。其次组织成员广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进行研读学习,把名师们课堂教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其中的神提炼出来,用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时处处以名师文化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工作。在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教学。

1.观摩录像。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新生代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以名师的一节录像课为研究载体,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我们要求老师们在观摩中不仅要“听”,还要“看”――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互动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学生学习的收获;观察名师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气氛调节、问题处理方式等等,并进行记录和思考,感悟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机智,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观摩其课堂教学录像时,就要求教师们观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的具体表现,感受他情智语文的魅力。通过观摩学习这种途径,加深了对这些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和内省。

2.研究课例。

研究名师的课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的专业平台。课例研究是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借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不同名师同一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如将王崧舟和孙双金两人所执教的《二泉映月》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体会不同名师教学设计的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智慧。二是将名师课例与自己的课例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课例研究,让教师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生成课堂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3.赏析案例。

赏析案例也是学习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手段。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课堂中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案例赏析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不同于课例研究,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而是围绕教学中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等,从而给人以启迪。开展案例赏析,有利于我们教师从中发现这些名师在把握教材、处理教学细节上的智慧和艺术,丰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二泉映月》时,引导学生抓住“坎坷”一词,披文人情,品词析句,涵咏意蕴,使课堂上真情流淌,生命涌动,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就以这个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师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积淀。我们又从“新课导入”“朗读指导”“语言品味”“读写结合”等方面品读名师,感受名师,深深领略名师的风采: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活力四射;引导巧妙自然,浑然天成……他们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关注语感培养,有的追求诗意,有的注重情智发展,有的提倡简约,等等。他们的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于文字中指点江山的大气和教学智慧,让我们叹服。通过学习,我们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教学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实践生成

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情景化的教师精神与教育智慧的传递。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课堂实践智慧的生成,完全来自于教学实践。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最根本的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1.模仿感悟。

模仿是创造、生成的基础。学习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从模仿开始,从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研究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名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拿过来,针对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为我所用,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切身感受名师设计的巧妙;还可以借鉴名师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中的精妙之处,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如我们在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堂教学录像《天鹅的故事》时,感到教学中他有三次“写”的训

练设计得非常巧妙,研究品析后,我们要求四年级的教师在教学时尝试着模仿运用;观摩了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教学实录后,其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开头,多层面的观察指导,情趣盎然的评点赏析以及对学生精神的关注等环节,触动着每个语文教师的心,于是有几位老师纷纷“借砖生玉”,进行教学模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我们要求各位老师认真写下自己在运用中的得失,进行反思,这样在体会名师智慧的同时,能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有时,一些有机会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听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展示课,回校后我们便开展“模拟课堂”活动,即要他们模仿所听名师之课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汇报课,既加深听课者对名师课堂实践智慧的认识,也可以让其他教师间接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课堂,而是分步推进,渐入佳境。我们既要学习他们的“形”,也要学习他们内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备了,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如名师课堂一样精彩纷呈,灵性飞扬。

2.好课展评。

我们观摩名师教学,不在于纯粹地扮演名师上课,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及教学设计,而在于领悟、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及教学设计背后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学名师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要以扎实的课堂教学研究这种真实有效的方式,来习得名师们那些支撑教学理念的精髓。只有将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起来,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实践智慧的真谛。

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为此,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好课展示活动,以活动促发展,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如课题组教师优课赛、课题研究汇报课、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每一次好课展评,都是一次教学风采展示,都伴随着教学反思,同伴点评,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对话中创生智慧,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我们关注教师常态的课堂教学,通过听随堂课,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将学到的名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智慧有机、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在实践探索中,课堂实践智慧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写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他认为专业写作能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之所以将教师的写作称为专业写作,是因为这种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它应是我们对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一种记载或研究方式。对我们教师而言,专业写作首先是一种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思考。在写作中,教师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产生顿悟,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行为,激活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写作是课堂实践智慧生成的催化剂。

我们研究新生代名师的课堂实践智慧,也需要引领教师进行专业写作,及时总结点点滴滴,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对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提升、发展,形成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不仅是打造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队伍的需要,更是将这些名师的思想观念、实践智慧发扬光大、传承创新的时代需要。

专业写作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表达方式,写写对名师教学的感悟,写写学习名师的体会,写写模仿名师教学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等。通过专业写作对课题研究中所思、所闻、所想、所感、所悟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流淌的思想、灵感的顿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提炼和升华,揭示出内在的价值与蕴涵的教学思想,不断将实践经验内化为理性认识,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师的《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后,课题组的老师抓住了其中三次“写”的巧妙设计,撰写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听了窦桂梅老师的几节课后,觉得她的课大气而又不失精致,豪迈而又不失柔情,便撰写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孙双金老师《观察作文》的教学设计上了研究课后,写下了课堂教学反思《巧妙借“砖” 轻松作文》一文,等等。在写作中,我们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和实践智慧,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窦桂梅老师认为,“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出了精彩。一句话,写,改变了你生命的状态。”是的,智慧的光芒是美丽的,课堂实践智慧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而专业写作,鞭策着课题组成员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思考,让课堂实践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让其光芒更闪亮,照得更远,不仅能“改变我们的课堂”,而且更能实现智慧的共享。

名师课堂篇4

开始某学校宿舍楼下,一个女生正在往墙上贴一张红纸,红纸的开头写着三个显眼的大字“分手信”,这时好多人围了过来,开始起哄,都好奇女生到底在红纸上写了什么,好奇她要和谁分手。

第一幕一会儿,男主角出现了。他看着墙上的女生对他的控诉,他感觉欲哭无泪。女生说:“你不陪我听古典诗词与社会人生,不好好学习历史的智慧,你也不了解葡萄酒文化,不了解中国城市化与房地产投资方向,不关心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中国外交,就连网络社会问题你都不关,更不用说中国周边局势了,我要和你分手!”女生说完转身就走了。

第二幕女生走了之后,男生楞在原地,眉头紧皱,心里想着要怎么做才能挽回女生。他又往墙上看了看,发现在红纸旁边有一张宣传稿,上面显眼的“名师课堂”四个大字进入了他的视线。他茅塞顿开,自言自语说:“我要去上名师课堂,这样我就能学到她所说的那些东西了。”

第三幕  第二天,男生背着包就去学术报告厅听名师讲课去了。他听得特别认真,一边听一边做笔记。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连着听了很多天的名师课堂,那些不了解的、不懂得都清楚地学懂了。最后一天,他拿着笔记本就去找女生了,他说:“你说的那些,我都学了,原来听名师课堂真的能学到好多知识,真的能丰富生活。”

结尾女生和男生和好了,还每周都一起去听名师课堂。(视频结尾加一个名师课堂的介绍文,讲述一下名师课堂的作用和魅力)

名师课堂篇5

在每年的苏州市吴中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位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互相问候,这独特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庆,一位富有强烈事业心的实干型校长。也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开始了解他“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如今,他成为了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们幸运地深入走进他“灵动生成”的课堂,跟随着他开展 “灵动生成”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尽情地领略了他的教学风采,看到了他不凡的教学智慧,真正理解、领悟他的“灵动生成”教学。

一、教学智慧成就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是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教学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预设上的创新、课堂中的教学机智,以及与学生沟通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孟校长以他卓越的教学智慧,营造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数学课堂,自如地驾驭着课堂教学,使数学知识得到顺畅传授、学生得以有效发展,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践行新课程。

1.善于营造平等对话课堂

灵动的课堂,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源于真正的以人为本。孟校长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投入课堂,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处理互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对学生人格上尊重,地位上平等,态度上真诚,语言上亲切,用真爱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说想说。所以,他的学生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自由的意志,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能把最佳的自我呈现出来。在孟校长的课堂上,师生双方进行着平等的对话、互动,师生、生生的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张扬个性、生发灵性。因此,“以人为本,平等对话”是他“灵动生成”教学的基本态度。

2.善于创造性重组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的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我们的教材虽然也是图文并茂,但往往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的,不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利用于学生探究、应用意识的发展。为此,孟校长在尊重并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用、活用、深化教材,努力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动态资源,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因此,“重组教材”是他“灵动生成”教学的重要前提。

3.善于捕捉学生灵动思维

孟校长有着一双慧眼,课堂上关注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学生那灵动思想的产生。这灵动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疑问,二是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和感受。这灵动的思想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综合推理,也有时会是异想天开,其特征是与众不同。但孟校长总能做到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随时把握学生那灵动的思想,并做一个灵动生成的推进者,因势利导、巧妙点拨、随机应变,努力尝试着把灵动思想浓墨重彩地张扬,扩大这些思想以及有灵动思想的学生数,他的学生的进步是整体的、快速的,他的课堂也因为学生的灵动而体现着生命的灵动。因此,“捕捉灵动思维,演绎动态生成”是他“灵动生成”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灵动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灵动课堂是润泽生命的课堂。孟校长以他前瞻、富有灵气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灵活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慢慢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数学课堂也因此焕发生命活力!

1.“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娱乐场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于学习。孟校长讲究课堂“调温”艺术,他在学生兴趣冷淡处、思路冷僻处、答问冷场处、知识冷冻处……用及时巧妙的点拨、声情并茂的语言和生动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思维畅、情感浓、交流热的氛围之中。学生感受着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发现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建构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学生自由徜徉在思维的海洋中,如沐春风,如润春雨。

2.“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学生思维活跃的竞技场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孟校长的数学课始终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更允许学生质疑“出错”,他欣然面对学生的“发难”,小心呵护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他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在课堂的思维场中,每一个头脑都在不停地思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主动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以发展,睿智得以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着、成长着。

3.“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师生灵魂碰撞的训练场

朱永新教授提出理想的课堂应具有“三要素”,即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即是一种对话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高度互动,而不是一场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孟校长主张“把课堂教学的权利送给学生”,他的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生成……真正让学习的内容活起来了,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了,构建了一个思维碰撞、精彩生成的灵动课堂。

4.“灵动生成”变课堂为师生生命绽放的活力场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孟校长在课堂教学中从不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从不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主动捕捉学生的灵感之花,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绽放生命的场所,使课堂教学因灵动生成而焕发生命的活力。

名师课堂篇6

“激情是教师不可少的素质,一个不喜怒于色的教师是有缺陷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个特殊的群体――活泼可爱感情丰富又特别敏感的青少年学生,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激情。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美好心灵。”

2.赵朴初《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伍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3.宁鸿彬的“三个三原则”

“三个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个欢迎:欢迎课上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理解,欢迎反驳老师的观点。三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4.参与课堂减少“问题”

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会出现种种“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他们不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应对课堂中“问题学生”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教师既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在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注意分层分类的指导和推进;既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参与,又要不仅让学生“自己说”,还要让他们善于“听别人说”,以促进学生通过多途径互动来实现知识共享。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可能减少“问题”的出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

5.教师惩戒要把握度

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力,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相应的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我国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运用惩戒权,在于实施惩戒和体罚时“度”的把握。

名师课堂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58-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深入应用以及世界大学城等信息共享云平台功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利用云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故近几年全国范围内职业院校围绕云平台教育信息化改革项目取得飞速的发展。[1][2]以X省教育厅响应教育部推行的名师课堂项目为例。为促进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从2014年开始X省教育厅在职业院校实施了名师空间课堂建设项目,到目前为止,共立项将近400门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主要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试题库等课程资源,也涉及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在线作业等互动性再生资源。经过近几年名师空间课堂建设,截至2015年5月在此平台上教学视频(微课、MOOC等)218万个、文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案例等)2980万篇,视频浏览数3624万次,文章点击率5.63亿次,师生交流互动1.5亿人次。从上述的数字可以看出,其教学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取得不少成效。尽管在资源建设之初,相关部门制定质量优先的资源建设原则,但仍然暴露出资源的质与量失衡、重建轻用、重教轻学等问题,如何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需着重解决的事情。[3]

二、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的内涵

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狭义上是指对全国职业院校而言,除了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需要的资源外,还包括可提供教学改革的资源。即除包括企业案例、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实训项目、教学视频、作业规范等常规资源外,又包含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教学资源。

三、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们对全国各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的调查与分析,重点调查X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发现其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率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出现质与量以及类型的失衡

经过国家教育部门多年努力建设名师空间课堂,其教学资源的数量已经基本达到一定规模。以X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为例说明,虽然其教学视频、文章资源的总量比较庞大,但可供共享的优质资源较少,让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可的资源仍然不多;从目前掌握的统计资料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还是解决资源的有无问题,未能真正形成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究其原因是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我们调查还发现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专业类型资源与公共基础类资源、静态资源与生成性资源、原创性与非原创性资源、实用性资源与其他所有资源所占比重不均衡。以X省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为例,其资源按专业类划分,主要分成电子信息类、制造类、财经类、医药卫生类、生物与药品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土建类、旅游类、公共事业类、文化教育类、法律类,其中资源70%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制造、财经三大专业类中,像公共事业、文化教育、法律类型的资源数量非常缺乏,约占1%,说明资源在专业分布中极度不平衡;教学视频、文章、图片、动画等静态性资源比较丰富,但论坛、常见问题解答等交互式的生成性资源偏少;原创性视频资源数量只约占全部视频的20%;行业、企业对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参与度不高,导致开发出的教学资源中,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相衔接的实用资源所占比例较少,完全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的需要。

2.资源重建轻用、重教轻学现象较为明显

重建轻用是指项目开发者很少关注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资源建成后,缺乏深入开展教学应用研究。大多数名师空间课堂建成验收后,项目验收前后的教学资源使用频率明显不同,如Z某名师空间课堂为例,在项目验收前使用资源人数达到1000人,但在项目验收后资源使用人数锐减至几十人甚至无人问津;资源更新和修改明显滞后教学实际,使其共享性、可用性大大降低,如教学视频、问题讨论等生成性资源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实践去逐步完善它,而大多数教学资源在生成后没人再去理会;教学资源使用过于简单,如某人在讲授某课程某一知识点、技能点过程中,利用储存在云空间的教学资源,简单展示某段视频、文章、图片等,没有为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现有教学资源。重教轻学是指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中面向教师“教”的资源偏多,而面向学生“学”的资源偏少。譬如微视频、问题集锦、在线研讨等资源在名师空间课堂资源中所占比例明显偏少,而恰恰这类资源能促进学生自学,进行主动学习。

3.资源评价方式单一

对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的评价,往往专家参与较多,学生参与较少,除了系统平台功能不完善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教学资源评价方式单一。专家对资源评价通常是从专业、技术、美学等角度评价资源的优劣程度,而学生对资源评价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性、便捷性等。基于考虑问题角度不同,容易造成资源不被学生认可、资源闲置不用等现象。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意识淡薄,最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没有掌握好资源优化的方法,其次是缺乏资源的引导、评价、管理等辅导性因素。

四、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优化的方法

深入探讨教学资源如何通过具体方法在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中实现优化,是我们需着力解决的问题。大家知道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并不是越多越好、越杂越好。面对名师空间课堂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熟知教W目标、学生特点、班级规模等先决条件下,可以通过筛选、转化、整合、调配等方式来优化教学资源。[4][5][6]

1.教学资源筛选

面对网络和日常教学中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选取出适合学生、专业和教学目标的资源来构建名师空间课堂的优质资源,成为教师在构建名师空间课堂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学资源需经过两次过滤和甄别才能筛选出具有开发和使用价值的资源。教师的教学哲学是首要的筛选原则。教学哲学是指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对教学活动形成的观点和看法,是教学信念和观念的融合,通俗讲就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其次,教学资源筛选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筛选出的资源应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教学资源转化

教学资源转化是对资源再加工与选择,将其转化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过程。教学资源转化首先考虑如何整体性、系统性地构建资源,而不是由零碎的、局部资源堆砌而成;其次对教学资源转化进行可行性识别,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课堂教学资源,教学主体既要考虑单位时间内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又要思考教学时机的把握和教学时序的调整。教学资源转化的核心是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课程向教学转化。即将课程中按课程标准构建的原材料,经过开发、加工、利用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资源。

3.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整合是对资源系统内闲置的教学资源或尚未得到最优配置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合并、转移、重组,达到最优配置,实现整体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即将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重组和优化。针对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应建立以知识点或技能点为中心的素材资源、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资源、以职业岗位为中心的专业资源的建设思路。具体包括:按照知识点或技能点组织、开发和利用微视频、动画、图片、文章等形式的素材资源;按照项目或任务组织、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试题、案例、实验项目等的课程资源;按照职业岗位与专业“多对一”原则,通过专家解析、重构出专业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等专业资源。

4.教学资源调配

教学资源调配是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置于不断互助、互动、互惠关系的更新中,始终保持教学资源的“新鲜”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资源调配不是简单叠加或拼凑,而是围绕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目标,在适度拓展教学文本资源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资源,关注生成性资源,挖掘隐性资源,使各种资源合适搭配一起,使资源功能达到最大化。

五、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优化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资源优化不仅仅是用几种方法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它还涉及资源应用实效、多元评价、资源管理服务等几个关键问题。

1.注重资源应用实效研究

教学资源优化目的是提高资源应用实效性,目前我们认为教学资源应用研究和日常教学实践是教学资源优化最佳途径。这两种行动研究方式能让我们反复地去尝试、再尝试,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优化了名师空间课堂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应用研究主要指立项课题、教研活动,如:公开课等,像这一类教学探讨有助于资源优化。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学资源优化的天然场所,教师在深刻认识教学资源基础上,不断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等方面不断尝试教学资源优化方式。

2.注重资源多元评价研究

对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的评价应采用专家、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和综合评价方法。[7]在项目立项前,通过成立专家、教师、学生的评价小组,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制定的教学资源评价指标,由评价小组对教学资源给出评价结果。在立项后,评价小组从教学资源使用过程、频率、效果、更新速度等方面动态进行评价。经过立项前、后的评价,充分考虑网络技术、系统平台功能、教学效果等因素,建立一套适合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3.完善教学资源管理服务机制

不论是高校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和维护等方面管理服务机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对教学资源管理实行动态的层级管理制度,项目验收前主要由立项部门主管,项目验收后主要由学校主管;二是完善资源管理绩效制度,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的资源更新频率等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六、总结

教学资源优化无疑对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只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特别对当前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来说,更应将教学资源优化放在重要位置,要从服务教师教学为出发点的教学资源优化,转变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为落脚点的教学资源优化,从而推动名师空间课堂教学资源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英.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57-59.

[2]方兵,杨成.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3(6):88-94.

[3]孙宁,卢春艳,孙晨.关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91-94.

[4]杨世鉴.远程教育过程中教学资源优化:一个分析框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4):44-48.

[5]李余才.论高职教学资源的优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5):59-61.

[6]汤志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优化问题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33-35.

名师课堂篇8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孙建锋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课堂上,没有比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声音更幸福的了。

——李镇西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作为教师,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

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如果有的学生说起来冗沓,教师就要提醒,甚至请其暂时停止发言。总之,要尽量多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程 翔

短波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万载县黄茅初中新设立的校园“百家讲坛”成为了该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载体。该讲坛每月举办一次,主讲者以本校教师为主,并邀请教育教研专家、名师开坛设讲,讲授主题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家校沟通、为师之道、历史人文、文化修养等内容。旨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龙志锋 周建邦)

2012年闽粤赣“三省十校”教学协作联谊会在会昌中学召开。在活动中,闽粤赣“三省十校”代表充分发挥联谊会的交流、合作、研究、示范功能,在关注教育前沿、挖掘教育资源、探究教育问题、沟通信息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而富有成效的探讨,进行了校长论坛、年级组(段)长经验交流、高三各学科备考研讨等联谊活动。闽粤赣“三省十校”包括福建省武平一中、上杭一中,广东省平远中学、龙川一中、蕉岭中学、梅县高级中学和江西省安远一中、寻乌中学、会昌中学、崇义中学。(刘南山 曾鹏扬 刘冬萍)

上一篇:在线课堂范文 下一篇:中学英语教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