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5 10:23:30

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篇1

(一)版权设计权的概念。版式设计是包括对图书和期刊等刊物的版面内容的创作,包括对版心、行距、排式、标题以及符号等版面安排的综合布局。版式设计权是我国《著作权法》赋予出版者的重要的权利之一,且属于著作权中的邻接权。根据《著作权法》第36条规定,“出版者有权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由于《著作权法》并没有具体对版权设计内容和保护范围的具体规定,所以在其他法律概念中,还存在容易与版式设计权相混淆的其他概念。(二)版式设计与装帧设计。版式设计的概念在此不再赘述,而装帧设计是指对图书期刊的外表的装潢创作,包括刊物的封面、书脊、和扉页等印刷作品直观外表的设计。二者在客观上所包含的内容就不尽相同。再从版式设计和装帧设计的法律性质方面分析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法律概念。因此,二者在著作权法中保护的体现也是完全不同的。版式设计对于出版者而言,无论在该图书期刊是否构成作品,被著作权保护和认可,都会单独被著作权法保护,明确赋予给出版者版式设计权。而装帧设计不是著作产权法中一项被独立保护的权利,只有其依附的图书期刊的印刷物在构成作品时,才能够被当作作品的一部分被著作权法认定,否则只能作为外封装来对待,不能直接被著作权法加以认定。综上所述,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分析,版式设计权是明确被著作权保护的权利,而装帧设计不是被著作权独立保护的权利内容。(三)版式设计权与外观设计权。二者法律性质及保护的范围不同,版式设计权属于著作权中的邻接权,而外观设计权属于专利权法中的专利权。保护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是指,出版者有权赋予或禁止除权利人外的他人应用其版式设计作品的权利。而专利法的规定外观设计权的保护的内容包括,一是设计者在图片图书等知识产权类上的外观设计作品。二是专利申请人在申请其专利时在其专利产品上使用的独特外观设计作品,该外观设计会被当作专利的一部分进行保护。此外,这两种权利在某些情况会存在重合现象。当出现这种的情况时,根据二者权利所属法律各自保护对象的范围和特点,专利权保障的范围和强度明显高于版式设计权所设计的范围,所以当两项权利内容和性质发生竟合时,一般会通过专利法中的外观设计权来加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二、我国版式设计权制度的缺陷

(一)侵犯版式设计权的维权具有依附性。版式设计权是在作品传播中被产生的权利,也是从著作权中派生出的邻接权。因此,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是伴随著作权享有人的著作权利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著作权人创作作品,也不会存在作品传播的过程,当然版式设计权也不会出现。因此,得到著作权人的允许是版式设计权在行使过程中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说会被其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所约束。通过司法实践也可知,因单纯侵犯版式设计权而的案件很少存在,都应该当依附于著作权的侵犯而一起,因此,独立且全面的保护版式设计权在目前理论和实践中都很困难。(二)版式设计权的内容缺乏明晰的界定。首先,《著作权法》对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相关规定非常笼统模糊,并没有对版式设计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作出规定。同时,仅仅明确了禁止“使用”出版社、期刊的版式设计,但没有界定“使用”的内涵和外延,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是复制的行为。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激增,致使出版社的版式设计的作品高速传播,被合法以及非法“使用”的机率增加,在开放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互联网领域中,如何界定版式设计内容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使用”版权设计的认定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三)版式设计权的侵权责任追究困难。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7条第9款规定,侵犯版式设计权的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首先,针对停止侵害,一般来说,版式设计部分在整部图书期刊中只占较小的比例。当侵犯版式设计发生在出版物实际出版发行过程时,如果单纯因为侵犯了版式设计权就贸然不再发行该出版物,并召回已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加以销毁,这不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保护该图书期刊的著作权者的利益。其次,关于精神赔偿方式。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还没有规定精神赔偿进行。因此如果被侵权人向法院提出由请求侵权人向自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精神赔偿的请求时,法院很难给予权利人支持,这也是极为矛盾的一点。最后,关于赔偿的计算标准,包括被侵害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非法所得以及其他相关法定赔偿部分。实践中,版式设计权实际损失一般只包括出版刊物的设计费用,但无奈的是,在刊物出版过程中不会独立计算版式设计的费用,因此想具计算出侵犯版式设计权的赔偿额度是较为困难的,版式设计权人想要得到经济赔偿或者补偿也很难落实。综上,侵犯版式设计权的后,权利人的追责是存在很多困难,根据现有侵权责任追究制度,出版人的版式设计权在受到侵害时很难得到相应的经济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失的赔偿。

三、版式设计权保护的完善

(一)完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范围。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版式设计权并不包括在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规定的范围内。但随着我国艺术文化作品在网络传播数量的激增和速度的加快,目前大多数图书期刊已经推出了数字版,因此通过网络传播侵犯版式设计等信息的侵权行为也大量涌现,如果我国立法还认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中不包括版式设计权,侵权人可以通过法律漏洞畅通无阻且无后顾之忧的侵犯网络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主流思想,将版式设计权纳入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内势在必行。(二)完善版式设计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联系。由于传统出版刊物的版式设计独创性要求较低,所以法律只给予了版式设计权邻接权性质的保护。但是,版式设计受保护的条件之一是需具备独创性,但我国法律未规定其判断标准,在侵权案件中出版社也面临着取证难的问题。而通过公法性质的《反不当竞争法》可以对私法性质的《知识产权法》起到兜底性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法》关于出版者版式设计权的保护存在空白的地方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寻求救济和正当权利利益的维护,填补漏洞,以体现公法的维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秩序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将著作权法与反不当竞争法更有效地衔接起来,保护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甚至能够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三)完善版式设计权的追责机制。现有的法律规定对于侵犯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责任追究规定较为笼统,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很难得到应有的救济和赔偿。版式设计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虽然其独创性程度的认定仍存在歧义,但此已表明版式设计汇集了版式设计人的精神以及脑力劳动和艺术创作,应当被一视同仁给予应有额保护。相信每一位创作者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投入热情和精力,也会表达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著作权法是否引入精神赔偿也值得商榷。与此同时,在其他民事责任的赔偿也应当更加符合实际,尤其在经济赔偿上,应当更细出更有针对性的赔偿标准,更好地保护出版者的合法权利,以此促进我国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蓬勃发展。

版式设计篇2

关键词:书籍版式设计 秩序感 审美心理

引言

自然界中的事物,无论是结构、形态还是运动规律,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有序的形式,这种“秩序”既是静态的也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的。与纷扰的自然界一样,艺术领域同样体现着变化多样的秩序。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其著作中有一段关于艺术的秩序化体现的论述:“艺术产品中有本质美、人类创造美和体系美:本质美在于秩序;人类创造美在于艺术家依赖而又灵活地运用法则……体系美产生于观察。”英国著名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家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机体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发展了一种秩序感,这不仅因为它们的环境在总体上是有序的,而且因为知觉活动需要一个框架,以作为从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由此可见,艺术的各种形态具有秩序化的特点,它体现于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解读艺术的秩序感的过程正是我们感知和创造艺术形式美的过程。

秩序感既是客观存在于世间万物中,也是人们主观视知觉经验的积淀。作为视觉传达方式之一的书籍版式设计,即在有限的版面上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传达理性思维、个性化风格的艺术特点。版式设计追求的是逻辑性的视觉表达,是艺术形态中的一种,具有规律性的形式美。本文通过研究版式设计中“秩序感”的产生、表征以及设计方法,试图寻找一条探究形式规律的新思路。

一、书籍版式设计“秩序感”的产生

既然秩序感是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知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那么研究书籍版式设计过程中“秩序感”的产生,必然要涉及到视知觉的特性分析以及视知觉的感知对书籍版式审美过程的影响。

1.书籍版式审美过程中视知觉的基本特性

视知觉具有主观性。由于视觉心理以及生活体验的不同,人们对视觉的反应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寻找什么以及我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定向。一个偏离寻常排版规律的版式设计可能会让一些人感觉混乱无序,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视觉体验。只有当视觉感受与人们的心理取向相一致,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籍版式设计是装帧设计中的一环,对于塑造整体的装帧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视知觉的特性对版式审美过程的影响体现在对版式设计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上。通过分析读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结构,推敲版式设计元素的各个细节,包括文字的精心编排、色彩的合理选择、图形的灵活运用以及空间的巧妙组构,在有限的版面上使得各个设计元素之间得以融合,引导读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射,促进读者与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深化书籍的内涵。

2.书籍版式设计“秩序感”的产生

文字、图形、色彩是书籍版式设计的基本元素。每种字体和色彩都具备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信息,据此灵活运用图形并与文字一道,组构合理的编排空间,使得整个版面呈现出某种可延续的规律性,这样在视觉上就有了“秩序感”。

“秩序感”的产生与视知觉的建构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先后关系。视知觉经验指导我们感受“秩序感”,同时“秩序感”又让我们联想到某种视觉经验或生活体验。当版式设计所呈现出来的“秩序感”与以往的视知觉经验以及心理取向一致时,我们获得了某种审美乐趣,并认为这种“秩序感”是美妙的。既然“秩序感”的产生有赖于视知觉经验,那么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书籍版式的设计原则。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单调和杂乱没有美感,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组合——有序的变化则为我们所喜闻乐见。例如,曲线兼有统一与变化的特性,因而是美的;在变化中重复的音乐节奏是动听的……在进行版式设计时,应当遵循统一中寻求变化的设计原则,才能够给读者以秩序美的感受。例如,四季更迭给我们直观上的感受是透过色彩的次序变化进行的,在设计相关内容的书籍版式时,通过色彩变化营造有秩序的版面风格,比较容易与读者达成心灵交流。

二、书籍版式设计中“秩序感”的特性分析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这段话表明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秩序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人类具有天生适应和感知秩序的本能,并通过对秩序的感受来表达认知的喜悦。前者表明“秩序感”具有自然的属性,后者则强调“秩序感”的意义在于人为地适应和选择。书籍版式的“秩序感”就是人为地适应和选择某种有机秩序的结果,根据书籍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版式设计的“秩序感”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的美感表征。

1.书籍版式“秩序感”的规律性

书籍版式“秩序感”的规律性体现于文字、图形、色彩以及空间的排列组合,它既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有序的规律,也可以是不断变化的运动的规律。从文字的审美角度看,印刷体和书法体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印刷体严谨、规范,具有理性的秩序;书法体既遵循一定的笔画规则又富于变化,具有自由奔放的秩序。图形本身也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写实的摄影图形体现的是“秩序感”的自然性,装饰图案的内在规律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抽象图形则表现为机械的规则化。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特征,使得版式的“秩序感”与情感联想密不可分——连续、大面积使用冷色调或暖色调能够营造整体氛围,引导读者产生各种情感反应。文字、图形、色彩的排列组合形成了版面的设计风格,表现为有规律的“秩序感”。 在任何一个时期的印刷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寻到规律性的“秩序感”。较为典型的代表有同为后现代主义阵营的包豪斯式和波普式版式设计。包豪斯风格的版式设计追求机械的几何秩序,对文字、色彩、图形的处理均体现了理性的原则,在编排上具有严谨的骨骼特征。波普风格的版式设计与理性的包豪斯风格截然不同,它强调个性的宣泄,看似无序的编排实则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在版面上寻求适度变化的规律性,是每个版式设计师必修的功课。

2.书籍版式“秩序感”的平衡性

秩序感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平衡感。我们的审美经验表明了一个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对介于极度规范化和动荡之间的图案的欣赏。单调的图案难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动荡不平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它们进行欣赏。对此,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从书籍版式的审美角度看,理性排列的平衡感较为明显,它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的相互匹配而体现的,具有一定的视觉舒适度,使得读者能够很快获取信息。随意、自由的版式设计的平衡感体现在适度地颠覆视觉元素,在破坏规则的同时又建造新的规则,因而是运动中的平衡,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应。

三、“秩序感”对书籍版式设计的启示

1.书籍版式设计的秩序化方法有规律可循

基于“秩序感”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理论,可以推导出“秩序感”是先于设计之前就客观存在于人们的视觉经验里的,因此,艺术设计也就有了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样,版式设计的手法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变,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简单来说就是要表现出版式设计的秩序美感。而这种秩序美感既是先行于版式设计之前的又是共存于版式设计之中的,对此可以理解为:与我们的视知觉经验吻合的而且能满足我们的某种心理需求的设计具有秩序美感,同时秩序美感既是设计的内容也是设计的目的。常用的版式设计秩序化方法主要有简化、归纳、装饰化等手法——简化就是删减细节、突出基本形,归纳是保留特征使之程序化,装饰化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按照规则化的方法做适度改变和创新。将文字按某种规律排列,将图形、色彩与某种形式配合,秩序化的结果简洁明了。

2.秩序化的版式设计传达书籍整体美

书籍的整体美是通过设计、材料、印刷工艺以及书籍内容来共同体现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到位会影响书籍的整体美感,就好比是一部机器的运转容不得某个零件的失误,而设计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版式设计作为书籍内容信息最直接的载体而显得犹为重要。根据不同的书籍内容设计美的版式,能够传达书籍信息、提高书籍内涵、促进人与书的交流。秩序化的版式设计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的视觉特点,因此而具有美感。

结语

信息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书籍的形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电子媒体以新兴的姿态出现,以具有传统书籍无法具备的互动性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大有取代传统书籍的趋势。人们对书籍的审美观念在悄然地变化着。面对新媒介的挑战,探寻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是设计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对“秩序感”的认同和欣赏以及适应和选择进行书籍设计,不失为一条发展书籍设计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书籍设计发展中,唯有做到书籍的内容与形式、视知觉经验与心理定向的统一,才能促进人与书的情感交流,体现书籍的整体美。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版式设计篇3

期刊版式设计是美术编辑工作者对期刊内容的又一次升华。对少儿期刊来说,板式设计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图片与文字结合在一起,而是针对儿童的需要,通过美术语言将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儿童期刊的版式设计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儿童期刊 版式设计 设计原则 可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改革开放至今,期刊事业蓬勃发展,期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期刊种类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其中,少儿期刊是整个期刊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少儿期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少儿期刊伴随着儿童的成长,是儿童学习知识和提高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期刊的内容决定期刊的质量,但首先吸引儿童的是期刊的整体视觉设计。我们都会有这种感受,当琳琅满目的杂志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来判断对哪些是感兴趣的、哪些是不感兴趣的,儿童的感官是比成年人更加敏感的,更容易通过视觉的直观感受来选择喜爱的期刊。

一、目标群体分析

儿童是社会重要保护和培养的对象,这一群体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和发展,父母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主流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行为模式和习惯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其生理、心理、兴趣、行为、接受能力都是有所不同的。

1.儿童的生理心理变化和成长需要

我们大致根据有能力阅读期刊的儿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3-6岁的儿童早期;7-10岁的儿童中期;11-13的儿童后期。在这三个阶段中,随着儿童生理年龄的变化,心理的成熟程度等一系列的变化,所需求的期刊形式和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在儿童早期,儿童身体机能不成熟,对事物刚有认知,同时又对一切充满好奇,这就要求期刊的内容要以图形为主,色彩需要艳丽,这样才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内容产生兴趣。等孩子到了儿童中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再单纯的只是看一些图片,对文字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这时就需要文字与图画相互之间的融合来培养孩子阅读文字的能力。当进入儿童后期,可以阅读大量文字,对图画的要求降低,但儿童对期刊审美品位的要求更高一些,这一时期正是审美品味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如何提高期刊的品味,对儿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期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在儿童观察事物的构成中,较低年纪的儿童不能够完整地感知事物特征,只能通过鲜明的颜色、形状来概括事物,对事物的记忆没有条理,不全面。随着年纪的增长,儿童能慢慢体会到事物之间相互的联系,可以分析简单的关系,接受信息的能力提高,记忆事物更加完整。儿童的创造力在不同阶段呈不同的上升趋势,应针对不同时期的特性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二、儿童期刊版式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设计原则

版式设计是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所谓版式设计,就是指在固定的版面中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有序排列,将信息有规律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使感官上产生美的享受。优秀的版式设计不仅是对元素的排列组合,而是对文章的升华,更是对刊物的品位提升,是刊物办刊宗旨的外在体现。

对于期刊版式设计来说,它作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在追求形式感的同时必须要体现刊物整体编辑思想,必须与刊物的内容相协调,与刊物的性质相符。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设计不同于纯艺,设计更多注重的是它的服务功能。功能性也是版式设计的首要原则。版面的设计与内容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其次是整体性原则,一本期刊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其中各个栏目之间要相互关联,有期刊整体的设计规划,虽然各个栏目不相同,但要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刊物,使其整体统一。而且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的刊物,更要有整体的规划,让读者能感受到期刊的整体连续性。再次是审美性原则,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期刊的版式设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当代的美学观点,不断发展创新。

1.少儿期刊版式设计基本原则、形式法则

一份少儿期刊,从给人第一印象的封面封底到里面的内文,都是需要进行版式设计的。

由于儿童是少儿期刊的受众群体,这就要求美术编辑工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儿童的需求和喜好为出发点。运用丰富的色彩、图形和文字的相互组合排列,图文并茂地诠释内容,生动活泼的版式设计是吸引儿童的重要因素,符合儿童活泼、好奇、简单的天性。

在版式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主题突出。以儿童为主体的设计要选择适合儿童和吸引儿童的视觉元素。标题突出,让儿童直观地感受到主题,次要表达的内容依次放在后面的位置,通过字体、字号、颜色等元素区分,这种主次分明的版式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儿童捕捉信息,也对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有指导作用。第二是结构协调,关系合理。过于夸张的变化会破坏版面显得杂乱,但没有变化则会显得呆板无趣,不能吸引孩子。这就要求在排版过程中注意内容要有序,风格要统一。字体之间、字号之间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和谐,文字与图画之间的位置关系要经过精心设计。第三是布局要简洁明快。版式设计中要将图片和文字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根据栏目的内容、受众群体接受能力,有些强调文字内容,有些注重图片信息,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图文的搭配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如何做出符合要求的板式,使所强调的内容主次分明就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了。第四是色彩的合理运用。色彩直接影响儿童心理,不同色彩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儿童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可以根据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不同选择合适的冷暖色调进行表现,不同颜色的重叠也会给人的心理造成结实感和轻浮感,颜色的相互碰撞也会激绪的共鸣,通过这些手段的运用配合,可以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内容,加深印象,帮助记忆。用正确的色彩引导儿童成长。最后是空间的运用。空间是指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符号的前后叠加,对比、衬托等手段,产生不同于二维空间的视觉感受,吸引儿童,产生阅读兴趣。

2.少儿期刊中的符号设计

文字是儿童期刊板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本身是人们日常交流、学习的载体,对于儿童来说,文字不仅仅是载体,期刊中的文字阅读过程也是儿童对这一载体的认识过程。文字的选择要有美感,针对儿童这一年龄段的特性,大多选择一些形体可爱活泼的字体,再根据受众儿童年龄阶段的需要更进一步进行字体的选择和设计。标题字体突出,富有创意。图1中所示文字就是根据儿童特点,对文字进行形式、颜色和底纹上的变化,字体体态活泼,符合低幼年龄审美,字体颜色、大小相互进行搭配,通过变形和联想将文字进行图形化的处理,这种标题的设计更能吸引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内文字体不宜过度夸张,要与标题字体相匹配。由于栏目内容的不同,在字体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区别。

插图的编排是儿童期刊版式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设计是版式设计的一个亮点,尤其在少儿期刊中,插图能够使整个板式活泼,不呆板,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通过图片内容的示范,帮助儿童理解文字内容,对内容有更形象的认识。插图的大小、多少,怎么去编排构成,这些都就对版式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将插图与文字结合,做到文字与插图的融合,根据内容和图形的要求,字体的大小、形状、颜色都要进行改变。文字与插图的版式设计要符合美学的基本构成,不仅单独的文字与插图要形成对应,板式整体每个单元之间要相互协调,符合设计的整体审美需求。图2中运用圆形为设计元素,以每个圆形为一个单元,相互之间文字的格式统一,形状统一,但通过元素的大小变化,位置疏密关系的变化,构成相互的律动关系,形成了最终整个板式设计。运用简单的,与内容相协调的插图活泼整个版式。用孩子的笑脸、哭脸来表示答案的对错,让儿童对事情的对错有更直观的认识,印象更加深刻。

三、少儿期刊版式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增多,许多少儿期刊的版式设计发生巨大的改变,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强烈的对比,鲜明的色彩,夸张的插画,大量的图片出现在期刊板式中。然而,板式上的喧宾夺主导致读者轻内容重形式,使整体流于表面形式,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期刊原本的存在意义。期刊的创新性不是指大量夸张的变化的叠加,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群体的需要进行调整。表现形式一定要根据内容进行变化,加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元素,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精神文明需求不断上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普遍意义上注重功能和形式的版面设计,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重视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这方面的内容。版式设计如果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层面,忽略读者群体的需求,则将慢慢失去吸引力。期刊版式的设计应融入互动性和引导性。互动性可表现在内容的衔接部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儿童产生兴趣,被期刊吸引,持续性地将注意力放在阅读上,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引导性表现在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审美水平的培养等方面。板式要符合正确良好的阅读顺序,对儿童杂志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儿童处于对事物的认知和学习阶段,符合阅读顺序的板式在无形之中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顺序。儿童阶段对美丑的概念逐渐形成,注重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应被得到更多重视。

版式设计篇4

当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就变得愈加重要。图片不再是版面设计中可有可无的原素,相反,它同文字一样,成为提升版面形象中最重要的原素之一。就报纸的信息传播形式而言,单靠文字无法产生视觉上的纵深感和立体感。但新闻图片的形象是直观的,画面靠景物大小的不同和灰度、色彩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景深的层次感、现场感甚至是时间感,从而一下子把读者拉进了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拉进了新闻现场。如果善加应用精彩的图片,将会给报纸的内容增光添彩,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2012年世界杯的报道,许多报纸都运用整版的图片来表现场景和人物,版面中图片的大量采用和夸张处理,给人以澎湃的运动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为版面增添色彩

传统观念认为,新闻报纸的版面就是黑白到底,彩版只适用于画报或是杂志。但随着电脑制版和印刷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从接受信息的单纯被动性,向审美和实用性转变。现代报纸渐渐意识到色彩绝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的手段,它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对版面形象产成影响。首先,在版面中合理应用色彩,可以方便读者阅读。比如,新闻版面主要以无彩色系的黑、白、灰为主打色,尤其是新闻大标题一般以黑色为主,关键词或副标题则可以配以其他色彩。因为黑、白、灰是无色彩倾向的中性色,它们无论与任何色彩搭配,都显得非常协调,而且醒目,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其次,色彩可以作为报纸的一种身份识别。善用色彩,已经渐渐成为报纸打造品牌形象的有力手段。如《经济观察报》,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主张,通版采用橙色新闻纸,整份报纸的版面在浅橙色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的新颖别致,让人过目不忘。此外,现代报纸在头版的报头设计上也纷纷重视对色彩的应用。如《南方周末》报头的红色,《经济导报》的蓝色,《南方都市报》的红、黄两色,都足以在报纸林立的当今凸显自己的品牌形象。再次,色彩可以传递出情感。色彩与新闻内容的相得益彰,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尤其像体育、娱乐这一类专、副刊,在色彩应用上较新闻版自由,往往可以推陈出新。《杭州日报》的副刊《都市周报》在色彩的应用上就善于打破常规,通过大胆用色,传递出蓬勃有朝气的都市时尚感,加深了信息内容传达的表现力。我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天,许多报纸在做专题报道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红色(有的甚至是整版),红色在中国人印象里象征着喜庆,象征着美好,也就使“奥运会”这个普天同庆的新闻更加深入人心。

三、版式设计的原则

报纸版面形象在设计上的创新,对各个形式要素的应用,并不能脱离设计本身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版面的易读性。报纸是用来被阅读的。报纸的版面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视觉习惯,通过合理的编排布局为读者营造舒畅的阅读感受。版式设计的合理,文字、图片和色彩安排的恰当,读者接受信息的程度就会越高,易读性就高;反之,易读性就低。报纸的版组规划、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等等,都是从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角度上去考虑的。以标题处理为例,横题的易读性往往比竖题好,长文一行标题往往比主、副分行的标题更易节省读者的时间;以版面编排方式而言,装饰平实、图片醒目、留白合理的版面常常比装饰花哨、图片暗淡、文字密密麻麻的版面易读性强。前者更能方便读者阅读,而后者则令读者很费劲,甚至引起读者的厌烦情绪。此外,易读性还体现在阅读过程中“以貌取文”的现象。即读者往往都不是按照版面的顺序,而是随机地根据视觉印象,从任意一版块进入阅读。这样,如何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成为阅读的“第一选择”,版面形象的设计——“貌”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报纸版面而言,编排布局是否以人为本,新闻的标题是否吸引人,图片是否具有冲击力,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读者的“第一选择”。报纸版面的品牌识别性。版面形象就好像报纸的脸面,它提供了一种可识别性,是报纸品牌的一种象征。现代报业的激烈竞争,导致原先“千报一面”的版面模式正在改变。各报纷纷通过版面设计来彰显品牌个性、品位和理念。如何将报纸的品牌理念融入到版式设计中,并通过版式形象将品牌内涵传达给读者,是很多报纸都在考虑的问题。2009年,《钱江晚报》不惜重金聘请名设计师对版面进行调整,改版之后的形象在许多地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新版字体调整上(除了报头保持原来“钱江晚报”的标识性字体外),普遍采用宋体新版——博雅宋。这种字体的优点是根据人眼的水平椭圆形视圈,字形设计为扁方形,使人阅读的横向视线具有较好的流畅性。同时,新版的内容版块尽量往外撑满,适当放松字与字、行与行的间距,整体视觉效果较原版更为流畅。在新版图片的处理上,对选用图片的质和量的比重都明显加大,并更注重图片的人性化和视觉震撼度。新版版面的色彩运用也更为普遍、大胆,时尚感明显增强。版面形象在各个要素的配合下变得更具视觉冲击力,也更现代。

四、结语

设计一份好的报纸版面形象,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发挥文字、图片、色彩等形式要素的机能,通过分析当前读者的审美特点和当下时尚流行的趋势,抓住读者的视线,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版面形式,达到销售报纸和建立品牌形象的目的。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也就是版面形象的竞争”。

版式设计篇5

网格设计是现代设计思想在装帧设计上的反映,配合现代化的排版软件,设计者可自由地组版。它注重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时代感和正确性,是以理性为基础的,它与以感性为基础的美国式的自由版面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网格设计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强加给缺少经验的设计者以规矩和限制,当他划分所要处理的空间时,会得到一个紧密连贯、结构严谨的方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解决了设计师们才思枯竭时的烦恼。

关键词:版式设计;网格设计;应用法则

我国的图书版式曾经十分落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主要是沿用500多年前德国古腾堡确立的欧洲古典模式。甚至几十年前欧洲出现的网格版式,我们也只拾取了其中最简单的重叠网格形式,没有全面推广,更谈不不上吸收当代版式的最新研究成果。

网格设计在我国还显得比较陌生,使用和了解它的人较少,但在一些书籍和报刊上早已不自觉地使用了。事实上,大多数设计师还不认识网格或者有所误解,因此也错误地加以使用。如果只考虑网格结构而忽略了灵活应用和创造性的话,那么,网格就将成为一种布局枯燥和格式死板的约束物。网格的使用需要刻苦认真的学习,谁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他就能在许多任务中借助网格更好地解决功能上的、逻辑上的和美学上的问题。

本文浅谈了书籍版式设计的整体情况,包括书籍版式设计的发展与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艺术特点等。通过阐述网格设计的源流、主要概念、特征,以及利与弊,对网格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详细介绍了网格设计在书籍版式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最后对课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版式设计的重要性

版面是书籍的生命,是设计师的舞台。版式设计是书籍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封面称为书籍的脸面,而版式则是书籍的衣着。“服装”是否穿得合身,关系到一部书籍的审美层次和整体质量。版面是一种艺术,它同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多样化的形式语言。

现代书籍的设计者要有胆量去动摇千年来造书者的权威,不满足只运用文字符号作为传达媒介的唯一手段,根据文字信息作出自己新的认识和解释,并尽可能以形象思维,以及用视觉信息的传达方式,朝从单向性写作行为发展到多方性传播的方向发展。优秀的版式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比较丰富的素养,有比较敏锐的审美观点,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艺术胆量,有一定的技术知识。

书籍封面设计的好坏是抓住读者第一眼球的关键,随之是书的页面设计,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排版形式,空间运用的巧妙,可以增强书本的可读性。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填满空间不是设计师要做的,运用空间才是设计师该做的。

2.网格设计的特征

网格的基本功能是组织页面中的信息。

网格设计是采用固定的网格结构划分使用版面的方法。在设计中先根据需要把版心的高和宽分为一栏或多栏,由此规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尺寸,运用这些尺寸控制,可以安排各种文章、标题、图片,使版面取得有规律的组合,并且保持相互间的一致谐调。除了在特定的页面和版幅上使复杂的信息条理化,网格还把封面和内部页面统一起来,把一个事项和另一个事项连接起来。

网格设计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强加给缺少经验的设计者以规矩和限制,当他划分所要处理的空间时,会得到一个紧密连贯、结构严谨的方案。此外,当我们把技巧、感觉和网格这三者融合在一起进行设计时,就会出现精美大方、令人印象深刻的页面,在整体设计上给人一种清新感和连续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统一效果。

3.网格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画册:网格系统编排,理性秩序,操作性强是其优势,但易造成视觉上的呆板感觉。上面画册中的版式设计整齐划一,只需井然,不难想象这个画册风格十分统一,但是细细品味,还是觉得有些呆板枯燥。由于严格按照预先规划好的网格构成进行排版,版面的风格虽然统一,但是令人乏味。

杂志:突出美感是杂志版面设计重要原则,版式设计要做到美观大方,匠心独具,讲究艺术,满足读者的审美心理要求,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心境是设计师的使命。但是,网格在杂志的版式设计中是隐形存在的,只是打破网格设计的手笔已经运运用的十分恰当。

网页:网格设计在网页设计中运用的十分普遍,并且网格系统在设计流程中非常重要。和“排版”一起,它们决定了信息的“视觉组织形式”。

网格的基本功能是组织页面中的信息。网格系统是网页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在符合视觉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再创造,设计师才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更具独特性、艺术性的网页作品。

结论

变化发展,并总结了变化发展的原因。通过对网格设计逐渐深入的了解及探索,阐述了目前国内网格设计的现状和一部分人对网格设计存在的误解,研究概括了网格设计在书籍版式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结合自身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网格的基本功能是组织页面中的信息。在发展的进程中,这种方式变得更加进步、精确――从简单的文本到图文混排,再到现代设计软件所提供的更加丰富的多样编排方式。使用网格系统作辅助,可以帮助我们更较轻松地做到:让电脑屏幕界面上的信息更易读,网页更美观,让人眼感觉到舒适以及增加网页的实用性。因为使用网格系统,有科学理论依据以及美学依据做辅助,可以避免我们仅凭感觉做设计,效率低,而且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美)金伯利・伊拉姆,王昊译,《栅格系统与版式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7-5322-534-9/J・4105,2006年1月

[2] (美)怀特,《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7-5322-4192-0,2005年1月

版式设计篇6

【关键词】平面设计;板式;技术

一、版式设计的视觉要素与构成要素

对于版式设计而言,其主要构成要素分为:文字、图形以及色彩等,其中图形和文字的重新组成和编排则是板式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元素。从某种角度上说,图形与文字的版式编排方式将决定着整个编排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图形与文字在版式编排设计中的作用就是传达大量信息给受众,而图形在版面当中的特点是直接和抽象的。对于文字,它则是一种很具体的视觉元素,它通过改变字形的大小、字重、宽窄、字形等样式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哪一种字体,给人的心理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图形与文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版面编排设计中是极其常用的表现形式,对设计师来说图形和文字的编排运用能力至关重要,组合不同给予不同效果的版式编排设计。一个好的图形与文字的版式编排设计必须是合理的组织排列并有效地传递必要信息,并且手法独特、个性突出、创新性强。在版式设计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构成要素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平面载体表现当中,将视觉要素之间进行重新组合的一种关系要素,这种关系要素通常可以分为:群组、空间、动势与节奏。而对于版面的设计来说,群组同样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从一定的视角上可以看出,编排设计的主要核心问题就是应当如何去处理好群组之间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对于群组之间所表现的问题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上的视觉形象展现,而且还是对各元素之间进行编排设计的主要手段体现,是设计者进行设计时候所需要链接各元素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进行画面编排体系中的重要组织节点。在进行平面设计的时候,每一个元素之间都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设计师将所需要设计的内容重新组织从而编排在这当中,这种对于空间的界定已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在进行编排之后的画面表现上通常会有着一种特殊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则展现的是一种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运动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同时也充分体现着人们对于各元素重新的界定和解读。例如:编排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体特征以及图像的走向、肌理所表现的密与疏,色彩表现出来的色相、明度、纯度等,都可以在进行重组的时候充分吸引人们的眼球。画面上的动势是设计师要认识并加以运用的重要构成要素。从版式编排设计的角度讲,节奏是各种视觉元素在相互关系上的又一种主要的构成表现。节奏实际上是视觉流程阅读顺序的展开表现,是随着主观视觉对画面各种要素观察、解读的流程中,对各种要素相互关系的一种把握。

二、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与设计方法

版式设计离不开艺术表现,美的表现手法是规范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则。它是通过节奏与韵律、对称与权衡、对比与调合、比例与适度、秩序与变异、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来体现的。

(一)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版式设计最为常用的规律,它几乎应用于每种不同的版面设计风格中去,笔者认为这是于咱们人类自身形体特征以及生物对称生长脱不开关系的。而在具体应用中,这种对称式的构图方法,会让人感受到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二)网格式构图

网格式构图是西方的设计方法,就是通过将版面分割成为不同的方格形区域从而达到一种设计感。这种划分既可以是规则直观的格线,同时也可以是潜在的不可见的格线。这种设计虽然快捷方便,但也有其缺陷所在,比如说这种局限性设计不够活泼生动,过于呆板。就是将图形元素去底化,使其边缘不规则化,没有了方形的底,图形突破条框边界的约束,会变得生动,在版式中更活泼自然。

(三)留白与虚实

留白并非空留出纯白色的大面积,它可以通过一种饱和度较低或者明度高的单一色来表现这种视觉效果。留白的目的是为了将中心主题更好地衬托和彰显出来,这种主题可以为文字亦或者是图形。从而给所需要表达的视觉中心更加多的视觉空间。虚实也是版式设计中突显中心的一种重要法则规律。虚实的应用比如有,将背景区的图形的轮廓变得模糊不肯定,类似于摄影中的大光圈,将背景物虚化形式,以及色彩变淡或是变灰等方法。

(四)秩序与变异

好的版面设计能够给人以舒适的可读性,从而方便人们阅读。因此,对于一个版面设计而言,这种排列的秩序感与条理性非常重要。然而“变异”可以将这种规律性打破,所以说变异点就成为了设计中较为出彩的关键。版面设计,要在整体中讲求条理的秩序,而其局部运用变异的方式,从而突破规律。方法多样,比如外框法、同色系法、线形书架法等等。

(五)统一性法则

这种法则通常可以在多页型设计以及系列型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而且着重在设计当中采用具有一定相同特点的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和运用。例如,采用相统一的图形装饰框进行装饰,这种装饰可以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视觉上的相同性和联系性,并且使得整个构图形式更为统一化。而这种统一性的特点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对于图形外部的装饰上,同样在色彩组合上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在进行页面设计的时候,将页面当中所表现的色彩组合运用同一种色系进行表现,可以充分体现出整副画面给人的视觉整体性。而对于这种统一性来说,图形排列形式的规律性也同样会表现这一特点,例如:在进行图形重构和组织上,相同的规律性特点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一定的联系,达到视觉上的统一。在设计发展及演变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编排方式以及视觉特点。因此,在进行编排设计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构图方式的不同,依据色彩、图形特点等元素的变化进行一定的重新组合和训练。如进行均衡、对称、对比、自由为类型的构图练习,也可以根据画面的编排模式,如直向、横向、斜向和散点等方式进行设计练习。

三、版式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在编排方面,招贴广告设计通常会采用对比构图以及均衡的方式进行表现,从而让图像当中的主要特点极为突出,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他次要的文字图形则通过打散、“出血”、靠边等方法减弱。而有的作品则主要是通过对画面动势进行处理,将这种形象处在各种动势的冲突焦点之中。在招贴设计中,如何对各元素之间进行平衡处理则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重要课题。现代包装设计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即宣传有关包装内的产品、生产产品的企业,以及如何使用产品的知识等。因此设计好一个包装首要考虑的是正确安排包装上的信息。在编排的时候要突出主题,同时做到清晰有序。版式编排设计是一种与文字紧密结合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跟图形文字的平面设计一样,对我们的视觉、感观都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笔者认为版式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一种更为直接、更为形象的艺术设计。它通过文字的有机排列、色彩的搭配、几何形状的组成、图形的合理放置、甚至更为别具匠心的材料的使用,还有各要素的和谐搭配表现出这个设计的特色。作为一个设计师更应该这样,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要反应的感情表现出来,还要把自身内在的思想要表达的东西挖掘出来,并呈现出自己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朱国勤,罗盛编.编排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10.

[2][日]伊达千代,内藤孝彦著,悦知文化译.文字的设计原理[M].中信出版社,2007(3).

版式设计篇7

其实,版式设计的关键更着重于设计思路,利用PPT已有功能是完全可以做出漂亮精致的版式的。

条形图片的延伸魅力

一幅表现职场的图片以原图的比例插入到PPT中,效果如图所示。如果强行给它拉大并铺满页面,势必出现变形或者图片精度下降的问题。

仔细观察此图,注意到图片有横向延伸的动态趋势,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用色块把图遮罩成为长条状,就可以充分发挥并彰显这种动态趋势。在使用色块时必须考虑的是:原图的色调以蓝色为主,配以黑、白色,整体商务感很浓,并传达出一种空旷的忧虑感和恐慌。依据原图所具有的配色特点和色彩感受,我们使用与之相关的白色、浅蓝、蓝色为遮罩色块,强化原图的风格和传递的感受。遮罩时注意,要把最具有横向延伸动态趋势的构图部分保留下来,走廊、顶棚不可缺少,而大块无明显横向延伸动态趋势的地面部分则可以大方遮掉。

先制作一个长度横跨页面的长条状矩形,复制两个,让三个矩形大小一致。把三个制作好的矩形分别放置于上方一个、下方并排两个。注意,这个时候可能由于制作的矩形的宽度不合适,遮罩的效果不够好,我们可以按住Ctrl键的同时选中三个矩形调整它们的宽度,再次调整遮罩位置,直到合适为止。

遮罩完成后,在上方色块和图片的结合处打上一个醒目的数字序号,表明演示的进度。下方紧靠图片的位置填写较大字号的标题,然后在下方的两个色块中分别填入较小字号的内容。

遮罩出的条形图片虽然没有占据整个页面,可是由于图片横向延伸的趋势及遮罩色块与图片的协调配合,使得图片和色块看起来已经完全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图片了,色块中添加标题、内容看上去就非常自然。

圆弧切割图片的动感活泼

一个竖向的图片摆在页面中只占一小部分,就这样摆放那么它只是一个孤立的图片。如果能对它配以合适颜色的色块拼合图片,再进行看上去像裁切一样的遮罩,那么就可以让它和页面融为一体,不再孤单,图片的显示效果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首先,我们对这幅图设计一下裁切或者遮罩的样式,在顶部用椭圆遮罩,这时看起来就像是裁切一样,在图的左边用矩形色块与图片拼合,使图片与页面左边建立起关系。

拼合用色块的颜色在本案例中依然要根据原图配色来选用。本图色彩较多,背景色也并非纯色,而是有黄、橙、绿色彩的渐变和融合。而有利于我们拼合的一个特点是:本图的背景虽然多色、渐变,但是却没有过多的层次。在这里,我们根据要表达的关于健康的内容,选用绿色的渐变填充。

怎么样才像是裁切的效果呢?通常我们认为被裁掉的部分应该是空白的,那么直观得到的颜色自然就是白色。所以,我们使用白色椭圆对图片及拼合的色块顶部遮罩,椭圆设置一定的旋转角度。

现在,看上去太过工整,不是很自然。怎么才会显得自然呢?犯错就会显得自然!比如裁歪了一点、有剪刀口痕迹。

制作两个新月形图形,填充绿色,然后拉长、旋转、移动到白色椭圆遮罩图片的边缘位置,新月形拉伸出的弧度接近于椭圆的弧度,然后调整两个新月形的位置,让它们交错重叠,露出空隙,这样就显得自然了许多。

最后,配上相应文字。左上端是标题,拼合的渐变色块填入内容文字,在内容文字与图片之间拉一条竖线。内容文字向右靠齐,靠在竖线旁,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文字的版式显得正,而且有力度。

用色块拼合图片,用遮罩表达裁切,使得孤单的图片完全融入页面。看起来随意的裁切效果使页面显得生动、活泼,新月形的点缀应用则体现了裁切的动感。

块状切割图片的神秘酷炫

这是一幅时尚而又略带神秘的图片,适用于表达时尚的主题。但是,图中作为主体的美女几乎占满图片的全部纵向尺寸,加上多层次的光线、背景,使我们在使用该图片时难度加大。本文前面所讲述的两个方法对此图都比较乏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此图,找出对应方法。

本图中,处于前景位置的美女毫无疑问是绝对的主角,她身后的元素仅处于陪衬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把次要元素遮蔽,进一步突出主角,保留场景气氛,减少干扰,配上适当的文字,表达我们的主题。

由于图片主体色调基本偏暗,所以我们制作三个浅黑色的矩形,下部用一个长条状矩形遮到鞋子的位置,上部用两个块状矩形分别把越野车和购物亭的大部分遮住。留出美女的全部图像和横向的条状图片。这样制作可以把不希望出现的元素遮蔽,同时还保持了原图片的场景氛围。此时,由于浅黑色块所占面积更大,使得我们视觉上会认为该图片被剪切成了“凸”字形,浅黑色的色块可以看作是空白的,能够起到承载文字的作用。

针对此图被遮蔽后形成的样子很像一个岔路口,我们在每条“路”都标上箭头指示方向,并配上文字表明目的地。每个箭头和文字的搭配其实也就是我们在这一页里的小标题设置了。主标题则放置于色块与图片的交接处,字号较大一些,一小段解释文字摆在长条矩形下方。这样从形式上可以有效引导观众首先看到美女,然后很快发现主标题,逐个看小标题,最后看解释文字。

用色块遮罩表现出裁切的效果,可以有效遮蔽不需要的图像元素,让场景复杂的图片能够为我所用。同时,由于留下了不会干扰主题的场景部分,所以图片本身的氛围保持了下来,没有被改变。

小圆图的灵动

这是一个已经做好文字排版的页面。在此页面中,从上至下是各个小标题和相应的解释文字,利用颜色明暗度的差别凸显出小标题,而主题文字一反常态地摆在最下面。这样设置的原因是:通过小标题的层层推导,最后得出我们所需要的主题,在情理上合乎思考、推导的过程,在版式上突破主题文字往往只能摆放在上端和中间部位的常态,造成比较新颖的效果。

从文字的内容来看,如果只是使用这样的版式设计,文字的内涵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使用圆形小图来对应搭配文字,给每一个小标题增加活泼灵动的阐释。

首先,我们要找到对应文字内容的图片;其次,找到图片后,插入到PPT中,在PPT中,利用自带的截图工具先进行截图处理,把每一个图的重要部分截取成正方形,然后一个个另存图片,备用;然后,使用圆形工具绘制对应的大小不同的几个圆,拖放到各个合适的位置,再使用曲线工具绘制由小标题连接到圆形的曲线,在这里,圆的边线和曲线都使用天蓝色;最后,逐个选中圆形,对每一个圆使用“形状填充图片”处理,填入相应的图片。

版式设计篇8

(一)参与设计的概念与教学开展的理论依据参与设计模式就是从提出概念开始,在体验和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让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参与设计的产生、发展、生成、评价和完成。用户和设计师参与设计的全过程,二者相互影响,利用学科交叉的全面性,通过集体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来完成设计。参与设计的成员结构与普通的设计项目成员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一般的设计项目来说,成员基本上是设计公司内部的员工;而参与设计的成员则可能包括客户、设计师、软件师、网络营销专家、用户、社会学者、文化工作者、活动家、网民等。作为设计参与人员的用户,他们的角色则更加特殊而有趣。首先他们是设计的体验者,同时还是设计师兼设计的免费传播者,甚至是设计的享用者——因为他们就是未来的用户。国内众多的高等院校可以将参与式教学模式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以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和真正的消费者作为用户,参与设计过程。在参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开放性思维,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形成宏观、整体、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观,来提高设计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协调能力和管理意识,使具有“跨界设计能力”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增加选择,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将一门具体的课程融入到参与式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内的设计教学通常都把版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的基础课安排在其他专业设计课程之前。也正是因为在这门课程之前诸如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品牌设计等专业课程都没有涉及,版式设计在教学上只能更加偏重理论研究,或者进行较多单一型的编排形式训练,存在着对版式设计的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和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不足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参与式设计的实践教学,为教学改革提供研究成果和合理依据,那么对于探讨整个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参与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版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采用参与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学习方式的学习体系,这对于需要不断产生新创意并要独立完成工作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设计准备通过前期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渗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应该对团队合作与个人分工的工作方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熟悉,这一点十分有利于参与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1)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选出适合学生进行设计的一系列项目,按照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制定出具有一定弹性的设计计划,召开设计准备会议,教师和学生公平公开地通过民主的方式共同确定可以施行的设计项目。(2)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多关注设计资讯和商业信息,收集资料自主选题,制定设计目标,通过讨论制定详尽合理的设计计划。(3)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本身有适合的设计项目或者能够与设计单位合作引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设计项目,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2.设计实施(1)以小组为单位,组成设计团队,班级可分为若干个设计团队。设计团队之间存在着竞争和交流,同时设计团队内部也存在着设计竞争与交流。在班级进行同一项目的设计时,在设计团队内部各成员也需要独立完成设计,并通过相互讨论确定最终的方案,与其他设计团队进行比较与交流;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设计团队内部进行分工合作,每个成员各自负责其中一部分的设计任务,最终完成几个不同形式的设计方案,再与其他团队进行交流。(2)邀请非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以具有不同学科知识的参与者和作品最终用户的身份参与到设计团队中来,和设计成员共同探讨设计方案,在过程中体验设计,提出建议和评价,共同完成设计作品。不同专业的设计团队成员具有交叉的学科知识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不同思维方式和知识面的交流与碰撞能够使设计方向与设计思路更加清晰与合理,以用户身份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对设计作品提出客观的体验反馈,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在实用性方面会更好。在网络社交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在课程开始时就建立与课程相关的网络交流平台,邀请和吸引更多非设计专业的网友参与设计过程,对设计提出看法和建议,可以使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合理。(3)根据当前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设计界在细分专业的基础上,对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设计师有了一定的需求,这类设计师具有较宽泛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经验,在应对多层面综合设计项目时能体现出较强的解决能力和统筹能力。在参与设计的教学中,应对团队中的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在注重培养其独立设计能力的同时,注重开发他的综合设计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在团队中更具有“领袖气质”和统筹规划能力的学生能够发挥优势,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这对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实用性较好的设计作品后,教师团队可以组织作品评价与学术交流,以促进参与式教学的延展和深入。

二、与参与式教学模式相配套的相关教学方法

(一)民主考核法为促进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可以配套实施民主考核法。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学生的分数不再完全由教师控制,每个设计作品的好与坏都是参与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评价的结果。评价成员包括教师、其他组设计团队、用户以及社交平台上关注设计的网友等,通过共同体验设计作品、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完成对作品的评价。这种民主式的考核方法,能真实地体现学生作品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调整,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二)互动式学术交流互动式学术交流也是参与式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措施。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办法,创造出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学术环境,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增强参与式教学在版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同一课程在不同班级之间进行交流,与不同专业同学和用户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计作品、与更广泛的网友进行交流,邀请设计界人士现身说法进行讲座等方式展开学术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设计的理解,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版式设计课程中融入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设计团队与用户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由于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自身视角的不同,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可以分享经验,共享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自身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因多方面人士的体验和互动,特别是用户的高度参与,版式设计的成果更加符合了用户的需求,也为后续课程提供了一种能够深入研究拓展的可持续教学方式,这对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软装设计范文 下一篇:动漫设计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