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范文

时间:2023-09-20 13:22:50

中级会计

中级会计篇1

中级会计职称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会计师指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会计人员,在西方国家,会计师同律师、医师、工程师一样,都是自由职业者。在中国,会计师,又是会计干部的技术职称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中级会计篇2

中级会计考试题型:

《中级会计实务》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财务管理》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经济法》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中级会计篇3

一、PBL学习模式简介

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任何教学时,首先提供一个建构的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运用知识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形式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教师是辅助者、引导者;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并作为学习的驱动力。PBL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一种最终目标来进行。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建构意义的中心,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教师灌输有关知识。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传统教学以记忆为主,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而PBL试图通过让学生参与解决真实生活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基于情境的问题来突破这种局限。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以讨论、教师指导、合作研究替代讲授,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中来。PBL强调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对事实的机械记忆。

PBL教学模式最关键的特征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这个问题是现实世界真实的、未被建构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多视角跨学科的知识;这个问题挑战学生现有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因此需要新领域的知识。这种自我导向的学习主要聚焦于学生,学生需要承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主要责任;利用多种多样的知识资源,评价信息资源是PBL的关键;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发展探求与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掌握知识内容一样重要。PBL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问题的精巧设计。这个问题包含以下几方面含义:第一,我们确认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我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第四,我们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意味着问题不只有一个答案或者一种解决方法、途径,而且随着获得的信息不断增加,问题的定义、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会随之而改变。此外,问题必须是结果导向的,具有现实可交付的结果。PBL教学法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学从内容覆盖转变为接触问题;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辅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为积极的解决问题者。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PBL是适合会计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法。

二、基于PBL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PBL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加拿大的医学及药学教育,并成功地应用于法律、社会工作、科学以及工程学科的教学。但在会计学学科应用的比较少。近年来,国外的大学尝试在会计学学科中实施PBL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外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学生获取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实施PBL教学才有基础,因此可以探索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进行PBL教学。

基于PBL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如讲义、教科书以及辅导答疑,而是开发适合PBL教学模式的新素材。美国学者Tan和Breton都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提出问题、设定情境是关键。为了吸引学生持续的注意力,设定的问题应该比较简明,提供部分资料,由每组学生自行决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外部信息。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随着获得的资料而有所改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极其关键的学习经验。Tan将PBL教学法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创意;识别要学习的问题;发现与报告;解决问题、呈现方案、反思;总结、整合、评价问题。其他学者如Breton采用十步骤法,这些方法都是类似的。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可概括如表1所示。(一)开发适合PBL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素材资料一: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将××上市公司2014年12月31日的年报草稿呈现给学生,该公司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有关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专利权250000元。要求:说明专利权是否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并在答案中援引会计准则的有关段落。(二)基于PBL的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流程(见表2)(三)PBL模型的应用分析1.事实(来源于向学生提供的资料)。该公司为一家国内企业,位于北京;会计期间1月1日到12月31日;专利权25万元以无形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根据年报,专利权没有摊销。事实(补充信息):为了得到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向辅导者提问。如果学生不问,将得不到以下信息,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1)专利权于2012年1月以200000元从外部购买。(2)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3)专利权没有特定产量限制,不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4)2013年1月,董事会重新评估了专利权,将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从200000元增加到250000元;不考虑重新估价的税收问题;这是专利权第一次再评估。(5)该公司没有其他无形资产。(6)该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进行了专利权减值测试,专利权可收回金额270000元,公允价值减销售费用后的净额260000元,不考虑税收问题。(7)该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资料。(8)该公司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在这几个步骤当中,询问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外购的专利权以成本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如果专利权是内部自创的,就不能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如果是自行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的条件应当予以资本化。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寿命期内摊销,一般可以按使用年限摊销,但如果规定按产量进行摊销,那么每年摊销的金额就不一致,进而影响专利权的账面价值。如果不询问该公司无形资产的组成,将无法对该项专利权进行会计计量,得出账面价值;如果不询问该公司是否进行了无形资产减值测试,将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无形资产的正确金额。2.创意。决定专利权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决定专利权是自创的还是购买的;决定专利权能否根据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决定专利权是否具有明确的期限,进而决定是否摊销,如何摊销;决定是否对专利权进行减值测试。3.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4.决策。专利权属于可辨认的无形资产,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作为外购的无形资产,专利权应该按照成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但是,根据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谨慎性,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不能重新估价为250000元,因此,50000元的评估增值需要逆转;因为专利权有明确的期限,必须在10年内摊销。因此,年摊销额是20000元,2014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应为140000元;因为专利权账面价值140000元低于可收回金额270000元,没有发生减值,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列示无形资产140000元。

会计差错分为两类: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前期差错的重要性取决于在相关环境下对遗漏或错误表述的规模和性质的判断。该公司连续3年没有摊销专利权,并且对专利权的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都属于会计差错。是否属于重要的会计差错,需要结合该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相关资料做出判断。对于发生的重要前期差错,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5.执行。给客户写封信,说明该公司专利权的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如果该公司年报不调整无形资产的有关信息,将会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6.评价。PBL的学习过程结束于综合与集成,结束于对学习经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与评价。这个案例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询问获得信息,其次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技能。

三、PBL教学模式优劣

PBL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将无形资产的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基于案例收集并整合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有关信息,鼓励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巧,如解释、反驳、类比推理等;小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比较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及时、高质量、更多的反馈,增加了学生的满意度,学习方式不再枯燥;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发展。PBL教学模式实施也存在不利之处。对于已经习惯了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要开发一种新课程;师生角色转变比较难。PBL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起点,针对性地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但是,讲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比讲授单一的知识内容更难。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教师必须实施调查确定哪种解决问题的技巧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主要因素,对每一门课程来讲哪种解决问题的技巧更重要;第二,教师必须探索与开发适合PBL教学的素材。国外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会计教学的PBL方案需要150小时去构建、检测、修正。其次,与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比较,小组学习方式包括讨论、回答问题、同伴互相学习、批评等有可能显著增加错误的发生率,而教师却没有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期望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但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这种知识缺陷就得不到更正;小组学习的实施成本比较高,对小教室、图书馆资料、网络资源等硬件方面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相应增加。

中级会计篇4

1.关于利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B.利得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C.利得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D.利得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2. W公司有甲、乙两种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该公司2005年12月初甲、乙存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40 000元和50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为8000元,其中甲、乙存货分别为3000元和5000元。2005年12月31日甲、乙存货的账面余额分别为30 000元和60 000元;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5 000元和54000元。该公司12月份发出的期初甲存货均为生产所用;期初乙存货中有40 000元对外销售。则该公司2005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元。

A.0B.-2000

C.2000D.5000

3.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 )。

A. 冲减工程成本B.计入营业外收入

C. 冲减营业外支出D. 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4.某投资企业于2007 年1 月1 日取得对联营企业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600 万元,账面价值为400 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 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被投资单位2007 年度利润表中净利润为1000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投资企业按权益法核算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A.300 B.294

C.309 D.210

5.2005年8月15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40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0元,款项尚未收到。2005年12月1日,甲公司为某银行协商后约定:甲公司将应收乙公司的上述债权出售给该银行,价款为382200元,在应收乙公司上述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时,该银行不能向甲公司追偿。甲公司根据以往经验,已对上述应收债权计提坏账资金积累4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出售上述应收债权应确认的营业外支出为()元。

A.80000 B.81600

C.81800 D.85600

6.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其生产的产成品换入原材料一批,支付补价5万元。该批产成品账面成本为26万元,不含税售价为2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收到原材料的不含税售价为24万元。假设产成品和原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均为17%,交换过程中双方均按规定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考虑其他税费,假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则该公司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20.32 B.21.92

C.22.60 D.25.32

7.A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2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8年前适用的所得税数率为15%,从2008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余额为( )万元。

A.4.8B.12

C.7.2D.4

8.我国某企业记账本位币为美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交易属于外币交易

B.该企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交易不属于外币交易

C.该企业的编报货币为美元

D.该企业的编报货币为人民币

9.企业购买股票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在现金流量表中应计入的项目是( )。

A.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B.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C.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D.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10.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下列各类结余科目的余额,不应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的是( )。

A.“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B.“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C.“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D.“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11.2008年12月12日,丙公司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350万元,增值税为59.5万元,另发生运输费1.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设备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9年12月31日,丙公司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21万元,则200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万元。

A. 39.6 B. 50.4C.90 D.0

12.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转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B.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C. 已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D.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可以随意变更

13.某上市公司2007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万股,2007年3月2日新发行4500万股,12月1日回购15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该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2725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为()元。

A.0.2725B.0.21C.0.29D.0.2

14.企业以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入()。

A.盈余公积 B.资本公积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15.国内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07年12月5日以每股7港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的H股1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汇率为1港元=1元人民币,款项已支付。2007年12月31日,当月购入的乙公司H股的市价变为每股8元,当日汇率为1港元=0.9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元。

A.2000 B.0

C.-1000D.100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在计算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从估计售价中扣除的项目有()。

A.存货的账面成本

B.估计的销售费用

C.估计的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金

D.估计的出售前进一步加工的加工费用

2.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

A.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B.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C.正在改扩建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D.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3.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材料(属于应税消费品,且为非金银首饰)。该批原材料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会增加收回委托加工材料实际成本的有()。

A.支付的加工费B.支付的增值税

C.负担的运杂费D.支付的消费税

4.企业因对外担保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在担保涉及诉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因为法院尚未判决,企业没有必要确认为预计负债

B.虽然法院尚未判决,而且企业估计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但如果损失金额不能合理估计的,则不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C.虽然法院尚未判决,但企业估计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则应将担保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D.虽然企业一审已被判决败诉,但正在上诉,不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5.下列项目中,属于职工薪酬的有( )。

A.失业保险费

B.非货币利

C.住房公积金

D.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6.上市公司在其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A.因发生火灾导致存货严重损失

B.以前年度售出商品发生退货

C.董事会提出股票股利分配方案

D.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7.下列项目中,属于分部费用的有( )。

A.营业成本 B.营业税金及附加

C.销售费用 D.所得税费用

8.下列各项,可能引起事业单位修购基金发生增减变化的有()。

A.购进固定资产B.出售固定资产

C.盘盈固定资产D.盘亏固定资产

9.下列项目中,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

B.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C.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D.企业应当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10.关于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B.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分, 每小题1分。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

1.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

2.企业取得的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均应按直线法摊销。( )

3.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表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

4.当或有负债满足一定条件时,企业应将或有负债确认为负债。()

5.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

6.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取得资产或发生负债当期的适用税率计量。()

7.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8.境外经营是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在境内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采用不同于企业记账本位币的,不属于境外经营。()

9.属于非常损失造成的存货毁损,应按该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营业外支出。()

10.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题,共22分,第1题12分,第2题10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泰山公司系上市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该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于2006年 12月建造完工的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对外出租,该办公楼的原价为6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无残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上述做法相同。2009年1月1日,泰山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对出租的办公楼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2009年 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2009年 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4800万元。假定2009年1月1日前无法取得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

要求:(1)编制泰山公司2009年 1月1日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2)将2009年 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填入下表。

(3)编制2009年 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09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和发生额(注明借贷方)。

2.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为3%,每年1月1日支付上年度利息。购入时每张支付款项97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200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入债券时的市场利率为4%。

2007年12月31日,由于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该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70元,甲公司预计,如乙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

2008年1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30000元。

2008年,乙公司采取措施使财务困难大为好转。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到每张90元。

2008年1月1日收到债券利息30000元。

2009年1月10日,甲公司将上述债券全部出售,收到款项902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题,共33分,第1小题16分,第2小题17分。凡要求计算的项目,均须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小数的,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凡要求编制的会计分录,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

1.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除特别说明外,甲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3个月以内账龄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5‰。根据税法规定,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在税前抵扣。不考虑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按当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甲公司2004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于2005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发生的2004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均可进行纳税调整。甲公司2004年度财务报告于2005年3月31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

2005年1月1日至3月31日,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1月14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退回的2004年10月4日从其购入的一批商品以及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证明单。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销售成本为185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该批商品时,销售价格是公允的,也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至2005年1月14日,该批商品的应收账款尚未收回。

(2)2月25日,甲公司办公楼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造成办公楼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

(3)2月26日,甲公司获知丙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产,预计应收丙公司账款250万元(含增值税)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应按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甲公司在2004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丙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因而按应收丙公司账款余额的50%计提了坏账准备。

(4)3月5日,甲公司发现2004年度漏记某项生产设备折旧费用200万元,金额较大。至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设备生产的已完工产品尚未对外销售。

(5)3月15日,甲公司决定以2 400万元收购丁上市公司股权。该项股权收购完成后,甲公司将拥有丁上市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0%。

(6)3月28日,甲公司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2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210万元。甲公司根据董事会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将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作为盈余公积,将拟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为应付股利,并进行账务处理,同时调整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要求:

(1)指出甲公司发生的上述(1)、(2)、(3)、(4)、(5)、(6)事项哪些属于调整事项。

(2)对于甲公司的调整事项,编制有关调整会计分录。

(3)填列甲公司200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调整表中各项目的调整金额(调增数以“+”表示,调减数以“-”表示)。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利润分配”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长江公司为母公司,2007年1月1日,长江公司用银行存款33000万元从证券市场上购入大海公司发行在外80%的股份并能够控制大海公司。 同日,大海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为40000万元(与可变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相等),其中:股本为30000万元,资本公积为2000万元,盈余公积为8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7200万元。长江公司和大海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

(1)大海公司2007年度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00万元;2007年宣告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1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08年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2008年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1100万元。

(2)长江公司2007年销售100件A产品给大海公司,每件售价5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大海公司2007年对外销售A产品60件,每件售价6万元。2008年长江公司出售100件B产品给大海公司,每件售价6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大海公司2008年对外销售A产品40件,每件售价6万元;2008年对外销售B产品80件,每件售价7万元。

(3)长江公司2007年6月20日出售一件产品给大海公司,产品售价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成本为60万元,大海公司购入后作管理用固定资产入账,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要求:(1)编制长江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3)编制该集团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合并抵销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B 5.C

6.D7.A8.C9.C10.C

11.B12.B 13.D 14.C15.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BD 3.AC 4.ACD

5.ABCD 6.AC 7.ABC 8.AB

9.ABD 10.ABC

三、判断题

1.X2.X3.√4.X5.√

6.X7.√8.X9.X 10.X

四、计算分析题

1.【答案】

(1)至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已提折旧=6000÷25×2=480万元,该办公楼的账面净值=6000-480=5520万元,计税基础=6000-6000÷25×2=5520万元,改成公允价值计量后办公楼的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2009年1月1日该办公楼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520-5000=52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20×33%=171.6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000

累计折旧48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71.6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48.4

贷:投资性房地产6000

借:盈余公积34.8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4.84

(2)2009年 1月1日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调整数

(3)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4)2009年12月31日,该办公楼的计税基础=6000-6000÷25×3=5280万元,账面价值为48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5280-4800=48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80×33%=158.4 万元,2009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71.6-158.4=13.2 万元(贷方)。

2.【答案】

(1)2007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贷:银行存款9722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27800

(2)2007年12月31日

应收利息=1000000×3%=30000元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972200×4%=38888元

2007年12月31日确认减值损失前,该债券的摊余成本= 972200+38888-30000=981088元

应确认减值损失=981088-100000×70=281088元

借:应收利息3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8888

贷:投资收益38888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108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81088

(3)2008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30000

贷:应收利息 30000

(4)2008年12月31日

应收利息=1000000×3%=30000元

2008年1月1日, 该债券的摊余成本==981088-281088=700000元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700000×4%=28000元

减值损失回转前,该债券的摊余成本=700000+28000-30000=698000元

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900000元

应回转的金额=900000-698000=202000元

借:应收利息30000

贷:投资收益 28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20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2000

(5)2009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应收利息30000

(6)2009年1月10日

借:银行存款902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9088―利息调整 20912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投资收益2000

五、综合题

1.【答案】

(1)调整事项有:(1)、(3)、(4)、(6)。

(2)事项①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贷:应收账款234

借:库存商品 18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5

借:坏账准备 1.17(234×0.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7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56 〔(200-185-1.17)×3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6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2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27

借:盈余公积 0.9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93

事项③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5

贷:坏账准备1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1.2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3.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3.75

借:盈余公积 8.3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38

事项④

借:库存商品 200

贷:累计折旧 200

事项⑥

借:应付股利2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10

2.【答案】

(1)①2007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33000

贷:银行存款33000

② 2007年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10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800(10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 800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应收股利800

③2008年宣告分配2007年现金股利1100万元:

应收股利=1100×80%=880万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800+880=1680万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80%=3200万元

应恢复投资成本8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880

长期股权投资―大海公司800

贷:投资收益1680

借:银行存款 880

贷:应收股利 880

(2)①2007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3000-800)+800+4000×80%-1000×80%=35400万元

②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3000-800+800)+(800-800)+4000×80%-1000×80%+5000×80%-1100×80%=38520万元

(3)①2007年抵销分录

1)投资业务

借:股本30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200 (800+400)

未分配利润9800 (7200+4000-400-10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5400

少数股东权益8600 [(30000+2000+1200+9800)×20%]

借:投资收益 3200

少数股东损益8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72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00

本年利润分配――应付股利1000

未分配利润9800

2)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借:营业收入500(100×5)

贷:营业成本500

借:营业成本80 [ 40×(5-3)]

贷:存货 80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60

固定资产―原价 4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40÷5×6/12)

贷:管理费用4

②2008年抵销分录

1)投资业务

借:股本30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700 (800+400+500)

未分配利润13200 (9800+5000-500-11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8520

少数股东权益9380 [(30000+2000+1700+13200)×20%]

借:投资收益4000

少数股东损益 1000

未分配利润―年初9800

贷:提取盈余公积500

应付股利1100

未分配利润13200

2)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A 产品: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贷:营业成本80

B产品

借:营业收入 600

贷:营业成本 600

借:营业成本 60 [20×(6-3)]

贷:存货60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

贷:固定资产――原价 4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8

中级会计篇5

一、 当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当前各大院校财务会计的教学存在的几种做法:

(一)知识点本位观

此种做法以传统本科高等院校的为代表。其做法是以以会计要素为框架,以知识点其起点,设计案例。其结构一般先为总论,再到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最后为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总体上内容层次分明,理论知识条理清晰、严密,由点及面,由于案例是根据知识点而设计,便于掌握知识点,理论较扎实,对于通过各类考试有所帮助。但是通常过于强调单个会计要素,忽视各个会计要素时间在计量属性等方面存在的内在联系,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

(二)岗位导向观

以应用型本科和部分高职院校为代表。提倡模块化教学改革,对财务会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按岗位模块进行划分,以岗位核算要求为起点模块设计案例。通常是与具体目标或者职责来组织教学,注重教学做一体等。思路还是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由于案例是按照模块来设计,可读性较强,便于操作与掌握。但是对于理论的把握不强,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知识更新时适应不强。

(三)资金运动观

以部分高职和中职院校为代表。其做法是参照基础会计里按照资金运动对知识点进行划分,设计案例。通常结构分为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由于思路和基础会计相同,便于学生接受,但在授课的时候难度不容易把握,部分课程和基础会计重复,或过于强调会计核算,忽视基本理论体系。

《中级财务会计》的任务在于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获得编报和理解财务报告的能力。无论是知识本外观、岗位导向观还是资金运动观,其思路都是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只重视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表存在或多或少的忽视,学生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把握。

二、 基于财务报表观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渗透式教学设计思路

(一)在课程体系上以财务报表观为核心,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改变由会计要素到会计报表的单一思路,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简单介绍、各个报表之间的关系及表内各要素计价方式,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再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会计活动的导向为财务会计目标,基于财务会计目标要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制约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经济与事项的复杂性,会计计量属性的多样性导致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复杂性。会计计量属性则表现为财务会计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在开始阶段介绍财务报表以及各个项目的计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各项会计要素的计量,符合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把财务会计报表渗入到各知识模块的教学中,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本质。实务中有“新会计看分录,老会计看报表”的说法,便是很好的证明。

(二)以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搭建课程的基本框架

《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教学任务之一使学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侧重于财务报表观中的资产负债表观,认为收益仅是资产和负债变化的结果,并要求收益的定性与定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负债的要求。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金额即为其账面价值。某项会计要素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就是计量属性。会计的核算过程即为确认、计量与计价,实质上是计量属性的选择过程。由此可见,以账面价值和计量属性为基础搭建课程框架,让学生在此框架开展学习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有效率的掌握学科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索,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在基本概念的教学时,应采取小步快跑、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核心的概念既要统筹,也需分阶段重点突破,使得学生掌握其本质。在安排内容的时候,也可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可以把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各章节放在一起,在掌握这一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加深资产负债表观的理解,在此基础过渡到其他计量属性及相关核心概念的介绍。

(三)通过会计核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核算程序进行介绍,使得学生强化基本概念,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如果一味过分强调基本概念,课程必定枯燥无味。通过具体经济业务实践和练习,进行会计分录,作出账簿记录,能够使学生理解交易事项的会计含义,掌握该会计时间的本质。但是,一味过于强调账务处理的程序,其后果显而易见。一是容易陷进大量的细节当中,教学过程容易变成灌输过程。二是学生容易侧重账务核算程序,因为没能深入思考,职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会计要素账务核算程序时,应讲解其背后涉及到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其掌握本质,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实际工作的应用联系起来

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结合起来,使得报表编制在不同的经营决策的环境中衔接起来。如在讲投资性房地产的时候,将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作比较,让学生理解收益质量问题。采用多视角讲述会计核算,增强学生学科兴趣。

三、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

(一)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模式下,学生参与率不高,听课容易走神,教师应由浇灌者角色向编剧、导演转变。可采用“项目―报表―情景―任务”结合的方式,可将需要讲授的每个内容设为一个项目,在每个项目讲解的时候,可以用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加以说明,讲实际工作等中的情境搬到课堂上。

(二)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中级会计篇6

一、学习时间的规划

年后学习的时间规划分为两大阶段,过渡阶段和备考阶段。过渡阶段是指假期刚刚结束,重新进入备考状态的前几天。这几天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难熬的时期,很多小伙伴们还未走出春节的氛围,还没有完全把心收回到学习中去,那么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怎样来安排呢?对过渡时期给大家几点建议:

1、将中心放在复习较为基础的知识和较为简单的科目上去,比如看一看经济法,复习一下初/中级会计实务的基础章节等。

2、将有效学习的时间尽可能的延长,比如第一天工作日你认真看书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那么第二天你就尽可能的延长到两个小时。

3、将年前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一遍复习巩固。年前学习的知识可能经过一个假期就忘掉,如果继续赶进度学习就会严重影响效率,所以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在这个过渡时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一遍复习。

针对备考阶段小编的建议:

经过几天的过度,当我们的生活作息步入了正轨,我们就顺利进入了备考阶段。备考阶段比较漫长,直至考试结束。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几个小阶段,比如报名前阶段、学习新教材阶段、复习阶段、冲刺阶段等。小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喜好、学习方法自由划分,但是最重要的是每个小阶段都要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目标,度过每个阶段后都要完成该阶段的任务,达到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在报名前阶段,我的任务目标是完成我的预习计划,将旧教材知识点进行整理预习。在学习新教材阶段我都有我每天的任务和时间的规划,这样才能将时间规划好,达到高效学习。

二、每天的学习安排

在过渡阶段,每天的学习时间不做固定的安排,只有一点:尽可能的延长有效学习时间,每天最好达到2~3个小时。

在备考阶段,每天的学习安排如下:

固定学习安排:每天晚上的7:30到11:00左右(共三个半小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大致分配为:单科精读学习两个小时、做练习题一个小时、回顾复习知识点半个小时;周末两天整,可以分时段,反复进行精读、练习和复习。

自由学习安排:早上6:00起床学习到7:30;午休中的一个小时;上下班在公交、到地铁上的2~3小时。不要小看了这些挤出来的时间,加起来每天有近5个小时呢,早上起床后的时间可以用来温习知识点,午休时间做一些小练习,长期的积累,积少成多。

以上是针对上班族学员们的一份学习计划表,针对全职学员时间比较充裕,可自行安排,建议全职学员每天的学习时间能达到6个小时。

三、学习进度的计划

关于学习进度的计划,学员们可以根据每个科目的难以程度、考试难度和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安排。

可以为你提供一个框架,帮助你来对细节进行安排:

1、在20xx年会计职称考试报名之前对2013年的旧教材进行全面预习。

2、在新教材出版后进行新教材的精读计划,以重点章节为主。具体的重点章节总结以及学习方法可参考链接中的其他文章以及相关资料。

3、对教材进行全面性的复习,巩固知识点,抓住重点难点。进度可根据时间和学习效率自行安排。

中级会计篇7

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运行方式

(1)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二级法人单位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会计人员隶属于二级法人单位,工资、奖金、评先评优受到单位负责人控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隶属于一级法人单位,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二级法人单位,在工作上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主任的领导,使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客观上强化了会计人员执行财会制度的坚定性,有利于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2)会计核算形式发生变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管理转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在形式上发生变化,而各二级法人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即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及资产管理仍由原单位负责。

(3)实行分别开户,分户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二级法人单位依然是单独的银行账户。独立的会计核算,取消了单位原有的会计和出纳,仅设一名报账会计,各单位发生的各类开支,在完成了规定的审批程序后,统一由报账会计到核算中心报账。

(4)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核算单位的会计凭证、账本等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负责保管。

(5)会计业务处理公开,知情范围扩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笔会计业务处理,需经核算单位的经办人、证明人和部门主管、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再由报账会计将原始凭证报核算中心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后,出纳付款,记账会计记账,复核会计复核,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公开、透明。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的决策职能被减弱。会计的职能除了核算、监督外,还有决策的功能,现在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仅仅停留在票据真假审查、资金支付、制证、编制报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记账会计要负责几个二级法人单位的账,业务量大,且置身于二级法人单位外部,不熟悉二级法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就不能根据所在单位客观经济情况研究财务行为和经济现象,无法及时为二级单位负责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2)财务工作重视局部的、暂时的合理性,忽视了全面的权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级法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标准与实际操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报账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比较典型的是从事施工或监理等行业的二级法人单位,由于这些单位许多项目处在比较偏远的农村或山区,部分项目战线较长,标段多,跨多个行政区,工作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往往难以得到正规的、符合报销条件的发票,而核算中心依照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又不予以报销,这样会引发核算中心与二级法人单位的许多矛盾,导致二级法人单位对核算中心工作的不满和抱怨,影响二级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工作的积极性。

(3)会计责任不好落实。《会计法》强调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二级法人单位原有的会计岗位和会计核算职能。造成会计主体不负责会计核算业务,而负责会计核算的核算中心不是会计主体。对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出现的违法会计行为,是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还是由单位负责,是以一方为主还是共同负责都没有明确规定。由于职责不明,给追究会计责任会造成一定困难。虽然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初期,二级法人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会签订协议书,但不可能将所有的重要事项都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当工作中出现责任交叉或模糊不清时,二级法人单位和核算中心会相互推诿,不利于工作开展。

(4)二级法人单位的财务管理难以开展。会计核算职能和资金管理权转到核算中心,与会计主体相分离。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容易造成二级法人单位既不见钱,也没有会计,没有人为资金的管理、使用提供合理化建议,没有人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营活动分析。

(5)会计核算和财产物资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产物资仍留在二级法人单位,当财产发生变动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册上,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6)报账效率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个人与单位的正常业务往来,可以直接在单位财务室办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二级法人单位的财务工作都集中在核算中心,同样一笔业务,首先由报账人交给报账会计,再由报账会计到核算中心报账,由于核算中心涉及的二级单位较多,容易延长报账的时间。

会计集中核算的完善对策

(1)强化与核算单位的沟通,当好核算单位的参谋和助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记账上,还应强化与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深入了解和掌握二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及时对单位经济效益情况或重大的会计事项进行分析评价,为单位负责人提供决策依据,当好核算单位参谋和助手。

(2)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工作中,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应本着优质服务的原则积极配合各单位认真做好财务工作。把握好原始凭证的报销尺度,了解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正确处理好执行标准与实际操作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报销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以保证二级法人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

(3)落实会计责任。建立会计责任制,可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主任和各二级法人单位负责人签订会计责任书,明确各二级法人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会计核算、监督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实行严格的签字制度,当出现违法的会计行为,二级法人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共同承担会计责任。另外,二级法人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还应就运行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及时签订更为细化和完善的补充协议。

(4)及时反馈资金信息,提高二级法人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工作上,核算中心应根据各项财经法规及制度,认真做好各二级法人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记录、计算二级单位各种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同时核算中心要主动向二级法人单位反馈资金信息,对往来款项及时清理,提醒二级单位组织清收,减少资金的不合理占用。在资金到账时,及时告知二级法人单位,并在月度终了编制货币收支统计明细表,使单位负责人能及时掌握单位现金流向,从而调整资金的使用计划,保证资金的科学调度与合理使用。

(5)强化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时对账。会计核算中心帮忙级法人单位设置专门的实物保管登记本,登记财产的增减变动,每月底对核算单位财产进行清查、盘点、账实核对,确保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

中级会计篇8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95-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这个专业成为了各大高校就业的热门学科,会计的专业队伍也在迅速壮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怎样培养出优质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与众多的会计学教师的交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进行《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之前,学生们主要学习的是《基础会计》,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主要建立了会计的基本框架,就像是平时玩游戏,《基础会计》的学习就是了解游戏规则,《中级财务会计》主要就是游戏技能的提高。而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发现游戏规则掌握不扎实,主要表现在用到某一账户时,不知道它的账户性质,到底是借增贷减还是借减贷增,需要反映的时间较长,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2.缺少一条线。《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会计的初学者来说,知识点非常的琐碎,多且杂,不利于学习和记忆,很多学生反映,学过《中级财务会计》以后,合上课本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没有连成一条线,“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很形象地描述了学生的状态,在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学习效果很好,但站在整个会计流程上去学习时就找不到方向,就像井底的青蛙,看头上的这片天时很清楚,但无法了解井外的天空。

3.与实际脱轨。通过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发现,总是有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后,还是无法胜任会计工作。例如,在实际中工作中,原始凭证无法顺利地转化为记账凭证。

4.学习态度的差异。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两级分化,一部分同学对会计方面的证书有很高的热情,有的大一的新生,刚刚接触到《基础会计》就开始了会计的考证生涯;而有的学生,对会计完全不入门,上课的时候就如听天书。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针对以上总结得出的结论,现在提出以下对策,以期解决《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1.强化练习。针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只能采取强化练习。比如,在课堂上的随堂练习,不仅仅是检查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助于学生应试水平的提高,通过练习,可以了解具体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就需要我们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性的提问复习,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掌握。

2.点到表。这里的“点”就是知识点,“表”就是会计上的财务报表。其实《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就是把报表里的每一个科目都分开单独讲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从“点”到不了“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利用会计“T”型账户,通过图形直观地把每一个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中对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大局观”。如下图所示,这是《中级财务会计》中存货这章的“T”型账户结转图,图中结合了“存货”“生产成本”等知识点,一直到《成本会计》中完工成本的结转,这些都是知识点的学习,在图中会计科目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这时,就到了点到表的关键,“主营业务成本”与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相关联。通过点到表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便于学习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会计理论学习与实际脱轨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应用,可以结合会计手工账来学习,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原始凭证,例如,学生购物时取得的发票,或者餐卡充值后的回执单等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原始凭证有更深刻的理解。

4.正确掌握学习节奏。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节奏。针对比较积极的同学,可以推荐比较经典的学习资料,保证这类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系统学习过大部分课程后再参加各种资格证的考试,这样不仅减轻学生自学的压力,还可以巩固知识的学习。针对对会计兴趣不高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积极性,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管理会计范文 下一篇:初级会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