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范文

时间:2023-03-09 23:51:05

氟化工

氟化工范文第1篇

上周,工信部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从产业布局、技术、规模、能耗、环保、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对国内氟化氢行业设置了准入门槛。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对氟化氢乃至氟化工全产业链长期发展构成利好。如此利好消息一出,氟化工概念股全线飙涨,三爱富、巨化股份均以涨停报收。

政策扶持下的黄金产业

工信部明确提高新建氟化工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之前,氟化工在“十二五”规划中已被单列为一个专项规划,拟进行强制性资源整合,使相关企业重点发展为锂离子电池配套的电解质六氟磷酸锂、为医药农药新品种配套的新型含氟中间体等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在国际上,由于产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氟化工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但我国氟化工产业的盈利状况却一直比较惨淡。提高氟化工行业准入门槛,把部分不具备实力的企业挡在门外,能有效帮助现有产业龙头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重新打造我国的氟化工产业。

准入政策的出台将改变国内氟化氢及氟化工产业供求结构。政策出台后,不仅从源头卡紧了新产能的建设和投放,而且通过在技术、规模、能耗、环保。产品质量方面树立行业标准推动氢氟酸落后产能淘汰,行业供求结构有望逐步改善。由于氟化氢是氟化工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氟化氢的供求趋于平衡也将对氟化工产业链产生积极的影响。

萤石为王

虽然此次《征求意见稿》仅针对氟化氢行业作出限制,并没有直接涉及萤石资源,但从文中仍然可以看出国家整合萤石资源,控制氟初级产品出口的决心。萤石资源与稀土一样,属于国家战略资源,目前存在集中度不高,开采水平落后导致资源量费严重的现象。稀土的下游是军工、航天等,而萤石下游则是核电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其用途不亚于稀土。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萤石生产厂家总量有200多家,大多产能都在2万吨以下,这些企业技术、装置、生产控制等都比较落后,又缺乏规模优势,而且存在着违规过度开采的现象,造成萤石资源的严重浪费。

为保护国内萤石资源,实现氟化工产业升级,国内萤石资源存在着强烈的整合预期。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采用萤石出口限额制度,但是萤石仍在大量出口。从1999年至2009年,我国共出口萤石916万吨,约占我国主要萤石资源省份已探明储量的8.4%。国家为严格控制萤石出口,将对萤石行业进行一次强制性整合。

化工国企有望成为未来萤石资源整合的主角。国家为加强对萤石资源的有效控制,提高萤石下游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萤石资源的结构升级,会倾向于把萤石资源整合到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因此未来具有氟化工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将成为未来萤石资源整合的主角。

投资建议

政策对龙头企业扩张整合和销量提升方面都有显著的利好作用。“禁止新建以氟化氢为最终产品的生产企业;严禁新建、扩建非原料用氟化氢生产装置。”将使未来氟化工行业的发展机会集中于拥有下游产品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此外,由于未来氟化氢出口量可能无法满足全球的需求,国外企业将被追购买更多氟化氢下游的含氟化工品做进一步的深加工,由于目前这些品种只有几家氟化工龙头企业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因此这部分需求的增长将提升龙头企业的销量。

氟化工范文第2篇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丰富的萤石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国际氟化工企业及加工型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为中国的氟化工产品提高质量和品级、采用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氟化工产业现状

萤石作为氟化工行业最主要的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中国氟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氟化工界各方人士呼吁国家对储量大、品位高、品质好、开采成本低的萤石矿要实行重点保护性开采,要大幅度削减萤石矿产的出口许可证配额,对萤石等出口优势矿产,将受到政府严格的总产量限制。

以氟化钙含量统计为例,萤石有两种规格,≤97%和>97%,其中>97%为酸级萤石。近年我国萤石的出口情况从“近年中国萤石的出口情况”表中可以看出,在2001年4月30日由国土资源部实施的严格控制对萤石等优势矿产的出口政策以来,中国萤石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含量在97%以下的萤石出口量由2000年的30.8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20.8万吨,出口量减少了约68%,但酸级萤石(氟化钙含量>97%)的出口量下降幅度不很明显,因此,酸级萤石的出口限制还应加大力度和加强管理,应该逐年减少出口许可证配额,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不正当竞争,提升萤石价格和吸引外资及发展中国的氟化工下游产品。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氟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日臻成熟,装置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级逐步增多,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产品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目前,HF、AlF3、F22、TFE单体等基础原料已形成规模,全氯氟代烷(CFC)淘汰行动比原计划提前实施,ODS替代品的开发已形成系列,以芳香族氟化物为主体的含氟中间体有了很大的发展,三废治理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某些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十年来,中国氟化工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布局,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沿海地区,目前形成了山东东岳、浙江巨化、上海三爱富等一批氟材料生产骨干企业及上千家中小型企业,氟产品年销售额约155亿元。

目前中国无水氟化氢产能已达到年产80万吨、TFE达到7.4万吨、PTFE为3.3万吨,PTFE在2005年的需求量达到了1.2万吨左右,仅次于美国、欧洲和日本而居世界前列,氟橡胶当前产量为3000吨,需求量约为5000吨,2010年需求量将达7000吨,因此市场发展前进广阔。

氟化工作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性行业,将被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范围。

发展瓶颈及建议

在看到氟化工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愈益突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有五点。

第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浪费。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还在为自己拥有高品位酸级萤石矿产资源而沾沾自喜,20年后,却不得不向外省寻找萤石来源。如何有序开采和提高不可再生的萤石资源的利用价值,是摆在全球氟化工业界的共同问题。

第二,环境污染与安全事故。氟化工往往伴随着介质的高腐蚀性、有机氟废水的难生化性、四氟乙烯之类单体那样的易爆性,对清洁生产和安全运行而言,其难度相对较大。加上国内氟化工企业的高分散性,一些企业规模过小,为追求低成本而过于缩减投资,必要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设施得不到保障,其造成的污染与安全事故令人担忧。即使是国内外的大企业,也都曾经发生过爆炸、中毒事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第三,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一方面,氟化工企业为了取得成本竞争优势,同时受到高端产品技术的制约,纷纷在低端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有萤石或硫酸的企业也纷纷想进入或正在进入氟化工产业,这些企业能够进入的也必然是低端产业,因而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难以避免。

第四,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特别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薄弱,已逐渐成为制约氟化工纵深发展的瓶颈。一些产品尽管已经研制出来,但要满足终端用户的要求从而推广应用却仍有很大障碍。跨行业的上下游联系实在不够紧密。

第五,人们对氟材料认识上的误区,无疑也是阻碍氟化工发展的因素,尤其是媒体对氟产品的误导,其反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氟化工范文第3篇

萤石资源保障未来发展

积极布局锂电池材料

当前股价: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全球氟化工行业龙头

公司前身为焦作市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21日,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年综合产能13万吨,其中冰晶石6万吨,氟化铝6万吨,白炭黑及其他无机氟化物1万吨,已成为我国无机氟化工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无机氟化工企业。

公司是氟化盐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也是行业中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出口量最大的氟化盐生产企业,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时最大的无机氟化盐生产企业。主导产品冰晶石出口量连续九年列全国第一,2008年、2009年氟化铝出口量列全国第一。

公司拥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项,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程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专利92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公司主持制、修订了冰晶石、氢氟酸、氟化锂等20项国家标准和多项行业标准,研制了冰晶石、氟化铝等国家标准样品,组建了无机氟化工行业第一家国家认可实验室。

从1999年创业以来,公司专注于无机氟化盐领域,在10年时间里,不仅制造出世界独家的无水氟化铝,并且创造了利用磷肥生产的废料以及铝行业废料生产氟化铝的循环技术,将产品成本降低了10%以上。

公司国际客户有美国铝业、俄罗斯铝业、加拿大力拓铝业等世界最大的铝业集团,国内20家年产20万吨电解铝的企业中,19家是公司的客户。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强的氟化盐生产企业和领导企业。

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公司产能利用率达到103%,而同业企业基本上维持在60%左右,充分表明,公司决策层在产品方向性选择上是清晰正确的,同时在生产销售过程管理上具备强大执行力,有较高的管理效率。

加速整合氟化盐行业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仍将是铝冶炼的最主要方法。冰晶石和氟化铝等氟化盐产品作为电解铝的助熔剂,用以降低氧化铝熔点和提高电解质的导电率,是电解铝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其应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冰晶石主要用于铝电解的启动阶段,而氟化铝用于铝电解的日常生产运行。冰晶石和氟化铝从属于无机氟化物的品类,占铝用氟化盐产品的95%以上,在生产过程中应用高性能和质量优异的氟化盐产品有助于电解铝生产企业降低用电消耗、减少烟气排放、减少氟化盐用量,有利于电解铝的产品质量提高和节能减排,是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要求,也是氟化盐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氟化氢是萤石等含氟资源实现化学深加工、发展氟化工产业的关键中间产品。工信部11月24日公布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禁止新建以氟化氢为最终产品的生产企业(高纯超净的电子行业用氟化氢产品除外);严禁新建、扩建非原料用氟化氢生产装置。

多氟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氟化氢生产企业,拥有1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本部6.3万吨,其他部分3.8万吨)。上述征求意见稿即多氟多牵头下行业内企业配合工信部共同制定的。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今年以来大量小型氟化铝企业已经关闭,企业数量从年初的40多家,减少到了目前的16家左右,行业垄断性进一步增强,直接减少的产能大约是15万吨氟化盐,为2009年国内总产量的24%(68万吨),公司竞争环境大为改善。

萤石矿资源集中度提升

萤石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萤石储量约为6亿吨,我国储量约占54%。全球每年耗用460万吨,其中260万吨来自中国。作为化工新材料之一,氟化工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单列一个专项规划。规划拟进行强制性的资源整合,并实现基本停止出口萤石、氢氟酸出口减少一半以上。

由于我国萤石实际产量达到世界总量的50%,因此这一整合具有类同于稀土的整合的效果,将使整个氟化工产业链受益。预计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引致行业拐点发生,往上下游发展,健全整个产业链会成为未来业内企业发展方向。

氟化盐主要原料是萤石矿,氢氧化铝,硫酸等。公司所在地河南省的萤石资源丰富,其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15%,由于靠近萤石原产地,公司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取得萤石资源。我们判断公司极有可能往上游进行整合,由于最近萤石价格涨幅较大,我们预计公司可能会加速这一进程。

2010年以来萤石矿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已经从年初1100元/吨涨到了目前的1900元/吨,而氟化盐产业价格传导一般为滞后6-8个月,从2010年3月份开始的成本上涨行情已经开始出现向成品价格转移的迹象,加上电解铝价格的回升,这一趋势正在加速:目前氟化铝价格已经从年初的56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8500元/吨,涨幅达到了52%。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公司2010年毛利率仍然低于前两年。

随着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竞争的削减,氟化铝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历史上最高价格约为11000元/吨左右,目前这个价格基本上是全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公司由于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势,仍有20%以上的毛利率。

积极介入锂电池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锂电池中应用的最主要的电解质锂盐。以六氟磷酸锂为电解质的锂电池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领域。

目前,全球六氟磷酸锂产量4000吨,而随着电动车的推广,2012年,全球需求量将达到8000吨。在铝用氟化盐的基础上,多氟多围绕氟资源的综合利用,正在进入六氟磷酸锂等电子级氟化物领域。

截至2009年底,多氟多已经申请了3项六氟磷酸锂相关专利以及六氟磷酸锂的重要原料――电子级氢氟酸和电池级氟化锂各1项专利。公司200吨/年的六氟磷酸锂采用双反应釜氟化氢溶剂法,该条工艺路线是将五氯化磷与无水氢氟酸在-20至-30℃反应制取五氟化磷,加入氟化锂在特制的双反应釜中循环反应,经过过滤干燥制得高纯六氟磷酸锂。双釜反应法克服了单反应釜工艺原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的缺点,可通过连续循环反应使五氟化磷、氟化锂反应充分,原料利用率提高20-30%,并能够得到高纯的六氟磷酸锂。

根据公司规划,2011年六氟磷酸锂产能将达500吨,按照目前35万元/吨的价格,估计毛利率可能达70%。

投资建议

氟化工范文第4篇

污水处理站的设计水量为450m3/d。根据废水的水质及企业的要求,采取将生活污水和其余工业废水分开处理的思路,其中生活污水处理至企业标准后部分用于企业回用,而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废水经处理后执行GB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而生活污水处理标准执行企业制定的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2工艺选择与设计

2.1工艺选择

工业废水的处理主要考虑COD及氟离子等指标。而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考虑COD、氨氮等指标,而中水回用则主要针对COD,氯离子等指标有要求。废水除氟的技术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凝聚法和反渗透法等。而对于高浓度氟离子废水多采用多级反应沉淀法进行处理,该方法会使废水的盐分和钙离子浓度升高。因此本项目的工业废水在去除氟离子之后,若再经过深度处理进行回用,则处理成本会很高。而生活废水主要通过生化作用进行降解,原水中氯离子浓度低,经深度处理后能够达到水质要求。因此采取两股废水分开处理的工艺流程,工业废水经处理后直接排放,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部分用于企业中水回用。

2.2工艺流程及说明

煤气化废水经过氧化预处理后与制冷剂废水、氟化工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调节(见图1)。调节池1内的废水泵入三级反应池加入药剂进行三级反应除氟,其中一、二级反应池加入盐酸、电石渣进行反应沉淀,第三级反应池加入氯化钙、PAC及PAM进行混凝反应。三级反应池的出水流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的出水采用fenton氧化后通过沉淀、过滤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经过隔油沉淀预处理后流入A/O池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出水采用fenton氧化-沉淀-过滤的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的出水部分用于企业生产回用,部分直接排放。

2.3主要构筑物

2.3.1调节池

1座,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壁防腐。池内分为生活污水调节池和工业废水调节池,有效容积分别为:50m3和130m3,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5h和8h。池内分别设置潜水搅拌机和穿孔曝气管进行搅拌。

2.3.2一、二、三级反应池及污泥池

一、二、三级反应池采用企业的化工反应器改造而成,共5只,单只有效容积为6m3,反应时间共计2h,池内分别设置搅拌机和药剂管。不同池内分别加入盐酸、电石渣、氯化钙、PAC及PAM等药剂进行反应沉淀除氟。所有反应池均放置在污泥池顶部,下部设有排空管,定期将池内的沉渣排入污泥池内。污泥池的有效容积100m3,并配套100m2厢式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

2.3.3工业废水沉淀池

第三级反应池的出水流入沉淀池通过沉淀去除废水中氟离子。沉淀池为1座,为半地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7.0m×3.5m,表面负荷为0.52m3/(m2•h)。池内设置中心传动刮泥机,并配套排泥泵。

2.3.4工业废水组合池

该组合池内主要包括fenton氧化池,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及清水池组成。各个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3,0.7,1,7h。废水在氧化池内与酸、双氧水及硫酸亚铁进行氧化反应。氧化池出水流入混凝池,与液碱及PAM进行混凝反应。反应池出水流入后续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出水流入中间水池,通过水泵流入机械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出水流入清水池后排放。

2.3.5工业废水沉淀池

2对fenton氧化-混凝反应池的出水进行沉淀以降解废水中的COD及SS。沉淀池为1座,为半地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7.0m×3.5m,表面负荷为0.52m3/(m2•h)。池内设置中心传动刮泥机,并配套排泥泵。

2.3.6机械过滤器

1处理能力为20m3/h,对废水进行过滤,以确保废水的氟离子及SS等指标达标。

2.3.7生活污水组合池

1座,池体为半地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池内包括隔油沉淀池、A/O-二沉池、氧化-混凝-沉淀池、中间水池及清水池。其中隔油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0.33m3/(m2•h),池内设置斜管及油水分离机,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定期排入污泥池,上部的浮油通过油水分离机分离后收集到废油桶内。A/O生化池的停留时间为37.5h,其中A池设置潜水搅拌机进行水力搅拌,O池内设置微孔曝气盘进行好氧曝气。O池出水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A/O池内部设置混合液回流进行反硝化脱氮,二沉池内的部分污泥回流到A/O池。二沉池出水在氧化池-混凝池内与fenton试剂及混凝药剂进行氧化-混凝反应以去除COD,氧化反应及混凝反应的时间分别为:5.5h和1h。反应池出水在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流入中间水池,通过泵提升至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经过滤后流入清水池。池内清水部分用于回用,部分排放。

2.3.8煤气化废水氧化池

由于该股废水水量小,因此采用间歇氧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反应池采用碳钢衬塑的设备,有效容积为6m3。在曝气搅拌下,废水分别与NaClO,PAC,PAM进行氧化-混凝反应。反应池出水流入工业废水调节池。

3运行效果

该工程于2012年5月完成施工、调试。目前系统运行正常,出水水质稳定并达到相应设计要求。

4效益分析

本工程总投资为330万元,直接运行成本为2.75元/m3。本工程运行后,每年减排氟离子约40.8t,COD约58.4t,减轻了该项目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同时部分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回用于企业生产及企业煤场及电石渣场的抑尘,因此该项目的环境效益显著。5结论采用三级化学反应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氟化工废水中的氟离子,而反应中所用的盐酸为企业的副产品,电石渣为其他企业产生的固废,采用这两种药剂即能以废治废,还能够降低污水站的运行费用,优势明显。另外针对废水水质的特点,采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开处理的工艺,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去除相应的污染物,又可以实现部分废水的回用。该工程的成功运行,为同类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提供了参考。

氟化工范文第5篇

目前,我市装备制造工业除永昌县的5家农机具制造企业和金川区科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几家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外,主要集中在金川集团公司,且在金川集团公司内主要是以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金昌镍都矿山有限公司为主。

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在原金川公司机械厂的基础上于2001年12月改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8万余平方米,下设6个生产制造车间和1个金格矿业车辆有限合资公司,现有员工847人,其中各类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154人,占员工总数18.18%;公司拥有铸造、铆焊、加工设备等400多台套,铸造产品年生产能力7500吨,铆焊件年生产能力4000吨,加工件年生产能力近3600吨,年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已成为全国井下无轨铲运机最大的制造单位和西北地区最大的专业化选矿、冶金设备制造企业。2006年共生产、销售各类铸件、铆焊件、加工件12114吨,压力机、井下无轨设备38台,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

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在原金川公司自动化研究所的基础上于2002年12月改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下设综合办、研发部、服务事业部、市场部、工程事业部、成套事业部及自动化实验室,是一家以自动化技术开发和自动化设备生产与服务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特别是在各类大型矿热炉窑、自动压滤机、深孔钻铜(钢)水套、井下无轨铲运机、矿用卡车、特种耐磨铸球、衬板等产品和成台套设备的制造方面,在国内属领先水平。现有员工254人,其中自动化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60%。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424万元,利润总额446万元,上缴税金572万元。

金昌镍都矿山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原二矿实业公司、双星制品厂、铜材加工厂、一冶炼镁砖厂等几家企业于2004年8月合并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下设制品厂、矿机厂、修配厂、液压件厂、托辊厂、加工厂、模具厂、药剂厂8个分厂,是一家主要面向金川公司从事机械制造、铆焊、铸造、锻造加工、工程设备安装的企业,拥有铸造、铆焊、加工设备等近200台套。现有员工361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84人,占员工总数23.26%;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利润总额76万元,上缴税金800万元。

金昌科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我市金川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80万元,现有员工25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名,技术工人9名。早期主要从事生产太阳能热水器零配件加工,2000年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自卸式垃圾集装箱、2003年研制开发的落地式密封垃圾箱以其优异的密封性,可靠的安全性和便捷的操作性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被评为金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并于2002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5年又自主研制开发了LYJ—100T垃圾压缩机成套设备,成功解决了传统垃圾转运站改建垃圾压缩站建筑面积小、空间不足的问题,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节能、安全、安装空间小等优势。目前在该产品技术含量在国内属领先地位,投放市场后,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肯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上述三项产品,其生产能力为落地式密封垃圾箱2000台、自卸式垃圾集装箱20台、垃圾压缩机成套设备10台。2006年生产落地式密封垃圾箱500台、自卸式垃圾集装箱8台、垃圾压缩机成套设备3台,实现销售收入168.25万元,利润总额21.47万元,上缴税金10.83万元。

金昌铁业(集团)公司该公司原名“酒钢公司河西堡铁厂”,于1966年开始筹建,1969年投产。现为由金昌市国资委控股、金昌市建设投资公司参股的企业法人。金昌铁业集团公司现有较配套的铸造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为:铸铁管0.5万吨/年,低铬合金钢球1200吨/年,其它铸造件500吨/年(高锰钢衬板、鄂板、铸铜件)等。具有较成熟的铸铁件、铸钢件或其它特殊需要铸件的铸造技术。并有专用厂房1200m2,冲天炉(1t)2座;中频炉(1t)2座;拉管机、铁水包、铸床、模具及其加工设施等。除此外,还拥有较完整的炼铁生产线一条,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铸造铁生产企业生产铸造生铁量可满足30万吨/年铸造件的需求。

朱王堡镇勤奋机械厂该公司是我市永昌县朱王堡镇的一家民营企业,拥有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700万元,现有职工150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8人。专业生产各种农用机械,年生产各类农机具5000台(件),主要产品“勤奋牌”小麦、大麦脱粒风扬机,玉米脱粒机,小麦、大麦种肥分层播种机,玉米穴播机,深层播肥机,多功能铡草机,四轮拖拉机挂车,翻转犁等10余个品种的农机具将批量生产。2006年又开发研制出“洋芋播种机”、“玉米秸秆收获机”、“无壳葫芦挖籽机”三种新产品,产品经小批量生产后,市场供不应求。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450万元,上缴税金6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

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产品开发及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在2002年底完成改制后,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金川公司重点工程项目自动化控制的程序设计及系统组态、选矿设备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电控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金川公司动力厂热电站控制系统改造、龙首矿充填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MCC开发、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配电软件开发、通用智能选矿控制装置开发等科技成果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在改制前为金川公司机械加工厂,只针对金川公司内部开展机械加工制造业务,主要以备品备件和非标设备为主,成台套产品不足30%,改制后企业提出了“工艺定型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技术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思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先后开发了系列井下铲运设备、系列球(棒)磨机、立式泵、搅拌槽、自动压滤机、浮选机等采、选、冶设备,目前成台套产品已超过70%,使产品逐步走出金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2年外部销售收入达236万元,2003年外部销售收入达600万元,2006年共生产、销售各类铸件、铆焊件、加工件12114吨,压力机、井下无轨设备38台,实现工业总产值2.15亿元,销售收入1.8亿元。金昌镍都矿山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投资500余万元对托辊、钎头生产线进行改造,使托辊的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7千支扩大到1万支,钎头的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4万支扩大到6万个。金昌科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依托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开发的自卸式垃圾集装箱、落地式密封垃圾箱以其可靠的安全性、便捷的操作性和优异的密封性,推进了垃圾储运设备的更新换代,于2002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评为金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实力不断提高。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先后投入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资金2600多万元,引进树脂砂工艺、新型焊丝等新工艺、新技术,改造40mm卷板机、卧式加工中心、焊接机械手、铸造电炉等老设备,更新了推杆式淬火炉、台式电阻炉、冲天炉上料系统、数控折弯机、数控卷板机、数控剪板机和各类大型数控机床。通过机加工设备、焊接设备的加速更新,大幅度提高装备水平。目前铸造车间已形成以树脂砂工艺为主、铜套以离心铸造为主、磨球以负压实心为主的先进生产工艺;锻铆车间形成以数控火焰(等离子)切割下料,以CO2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焊接机械手等先进工艺为主的生产模式;加工车间逐步向数字化和数控方向发展,随着数控、高效率机床增多,加工产品的整体性能显著提升;总装车间、合资公司分别具备了以自动压滤机、井下无轨设备装配、修理、检测为主的专业化生产能力。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建立自动控制实验室,填置了自动控制实验平台、工业自动化软件和控制仿真软件等实验设备,使之具备GCS、GGD、KYN28等型号开关柜和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的生产和成套能力,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和装备基础。

——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通过较好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结构,逐步建立起一套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能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更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董事会,设立了执行监事,聘任了经理层,制订了公司章程等基本管理制度,保证了公司的规范、高效运作;二是按照“更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更有利于优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更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原则,实施了内部“业务管理费用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组织管理体系;三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这方面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从重视电子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入手,围绕优势产品培育和完善产业链,坚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选择拥有前沿技术、核心竞争力强、能有效解决有色冶金行业技术难题制定研发目标,突破和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设立科技成果奖励基金,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四是初步建立了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进项目负责人制度和岗位能手选树制度,对关键技术岗位操作人员实行津贴制度,推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及收入分配向关键技术岗位倾斜的管理措施,鼓励员工向技术岗位、生产一线流动;五是围绕公司组织机构优化、划岗归档和岗薪制度改革,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引导职工充分认识企业改革的意义。

——对外合作不断加强。为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金川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不但与国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寻求技术支持,而且积极与俄罗斯、德国、芬兰、哈萨克斯坦、日本等国家进行技术合作,研制开发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新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某些产品的加工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已远销到国外。

二、发展思路及对策

目前,从国家产业政策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装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市场需求看,随着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大;从发展趋势看,产业转移的步伐越来越快,投向装备制造业的社会资本将越来越多,加之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给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市“十一五”期间应在做大做强有色冶金和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突破口的化工产业,构筑新材料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金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金昌工矿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材料优势和装备能力优势,重点发展采选矿成套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低压电控设备、城市垃圾储运设备,配套发展农业机械、中低压电器制造、基础零部件和大型铸造件加工。

具体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加速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主体始终是企业,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研制研发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作为实现振兴发展的主要任务,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根据现有基础,可以金川集团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电子信息实验室,提高科技开发手段和能力,尽快研发培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并使其与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开发的井下无轨设备结合,加速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使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

2、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创新能力。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突出技术创新这个根本,健全完善研发机制和技术平台,提高技术开发手段和能力,提高科技开发的投入,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科研、设计、制造水平。要在努力挖掘现有人才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人才选用和培养渠道,完善人才管理方式,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人才,建设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加大招商引资与对外交流力度,努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主动地寻求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合作,加快产学研的结合,要采取技术引进、合作开发、联合制造、入股参股等方式,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尽快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这方面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德国GHH特种车辆有限公司、青岛中鸿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500万员组建了金川金格矿业车辆有限公司,德国GHH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提供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金川集团机械制造公司生产制造并控股,通过这一合作模式,使矿车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加大工艺装备更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随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外部市场开拓步伐的加快,企业应加快更新改造的力度,加速淘汰使用年限长、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污染严重的设备,并确定科研研发、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方面的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尽快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5、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坚持科技兴企,重视人材的培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树立科技人材在企业的突出地位,其次还应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同行业先进企业紧密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委托办班、短期培训、在职进修、交流锻炼等形式进行员工培训,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为调动鼓励人材的突显作用,还应建立规范长效的激励机制。

氟化工范文第6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事件:

巨化股份公布了2010年一季报。实现销售收入10.75亿元,同比上升32.1%,环比上升11.4%,主营业务利润2.44亿元,净利润0.97亿元,同比扭亏,环比上升27.8%,合每股收益0.17元,考虑到1270万的坏账计提,业绩高于预期。一季度我们预计计入CDM收益3000万左右。

评论:司是国内氟化工行业龙头

巨化股份以氟化工业务为核心,氯碱化工与煤化工业务与之配套,具有一定协同优势,是代表国内氟化工先进水平的生产基地。公司2009年收入37亿元,同比下降30.6%,净利润O.93亿元,同比下降65.7%。公司2009年经营状况欠佳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氟化工市场需求萎靡。进入2010年后,随着制冷剂需求的复苏,公司氟化工业务盈利得到大幅改善。氟化工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巨化股份是国内最大的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综合配套的氟化工制造基地。公司氟化工及其它主导产品在规模、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地处萤石资源丰富的浙江地区,煤化工、氯碱化工与氟化工配套,发展氟化工所需AHF、氯仿、TCE、F22、TFE、HFP等原料可管道输送且基本自给。在当前氯碱、复合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公司逐渐确立以氟化工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氟化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由2007年的34%上升至52%,贡献毛利由2007年的29%上升至73%,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下游需求旺盛制冷剂产品需求迅速攀升

R22和R134a都是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主要用于空调领域,(R134a主要用于汽车空调),国内冰箱已经广泛使用R600,国外的空调则普遍采用R410和R407c。

由于R22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同时温室气体潜能值高达1700,是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强制淘汰的产品。Rt34a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是温室气体潜能值也高达1300,同样受限。欧洲在淘汰R134a方面走在前列。2004年欧盟通过的法规要求,2011年1月1日起,禁止新生产的汽车使用GWP值高于150的制冷剂,在2011年至2017年六年间,按比例淘汰GWP大干150的制冷剂,2017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汽车空调使用GWP大于150的制冷剂。

R22目前国内产能约40万吨,需求量约30万吨,其中20万吨用作制冷剂,10万吨用作化工原料。

今年以来,R22和R134a的价格都大幅上涨。原因一是在国内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拉动下,空调、冰箱、汽车等使用制冷剂的产品产量迅速增加,带动了制冷剂的需求。二是欧美淘汰相关生产装,一方面减少了供给,另一方面配套的氯碱等装的关闭,减少了原料三氯乙烯和甲烷氯化物等的供给,原材料成本开始上涨。

R22和R1 34a2009年时低点价格分别在7000元和3万元,而目前最高达到了16000和56000元。

对于这两种制冷剂的未来,如果说R134a淘汰不淘汰还有点争议外,R22作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没有任何争议的。长期来看,这两种物质由于其温室气体潜能,也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R22的淘汰要比R134a更加迫切。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仍处于强制淘汰的前夜,仍未开始正式禁止生产销售,而处于拉动经济的考虑R22的下游又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拉动,所以R22产业反而迎来了一个“夕阳黄金期”。

碳交易带来稳定收益

碳交易,带来稳定收益,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允许附件1缔约方与非附件1缔约方联合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附件1缔约方作为履行他们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对发达国家而言,CDM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过CDM项目可以获得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但是,CDM只能作为全球减排和技术转让的手段之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排和技术转让还需要发达国家做出更多的努力。巨化股份有三个CDM项目:

项目一: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每年500吨HFC―23分解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批复》(发改地区[2005]2613号),巨化与日本JMD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签订了《温室气体减排合作合同》,约定向其转让总量不超过4,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转让价格每吨不低于6.5美元,转让期7年。2009年度累计转让5,679,519吨二氧化碳当量,确认营业收入人民币88,239,618.34元。

项目二:经《关于同意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个HFC―23分解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批复》(发改地区【2006】1951号),巨化与气候变化资本有限公司(英国)和气候变化碳基金2s.a.r.l(卢森堡)签订了《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合作合同》,约定公司向其转让总量不超过3,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吨二氧化碳当量转让价格不低于9欧元。2009年度累计转让3,632,600吨二氧化碳当量,确认营业收入人民币107,225,063.90元。

项目三: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浙江巨泰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批复》(发改地区12008]246号),2008年6月16日,子公司浙江衢州巨泰建材有限公司与日挥株式会社签订 《浙江衢州巨泰电石渣生产水泥熟料项目CERs购买合同》,约定公司向其转让总量不超过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吨二氧化碳当量转让价格为9.9欧元。2009年,已经在联和国CDM项目注册。目前工程已经完工,但尚未正式投产。三个项目中,前两个项目可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第三个项目规模较小,且为投产,目前可暂时不考虑。

对于CDM的收入,目前的政策是国家留65%,企业留35%。税收方面,确认收入年度起前三年免税,接下来三年减半征税。项目一2010到2012年减半;项目二2011到2013年减半。我们预计,今明两年CDM项目可为公司带来每股收益0.307Z和0.27元。

业绩预测

氟化工范文第7篇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并以陕西省某氟化工建设项目为例,提出了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指出了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应达到的目标。其重点是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使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

【关键词】 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20世纪80年生的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酷毒气泄漏与前苏联切尔诺利核电站事故,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所发生的重大环境灾难事故,一再告诉人们环境风险评价不容忽视。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震级之高,并引起海啸、火灾、核事故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尤其由强震和强震引发的海啸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使日本东部地区出现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2011年4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把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提升至最高的7级,至此,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平级”1,2。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环境安全事故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地震撼,环境安全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面对大工业化的文明时代,为什么人类变得越来越脆弱?举世震惊的重大突发性事故环境危害问题已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已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环境风险评价是风险评价的一种。在环境科学中定义为:“评估事件发生概率以及在不同概率下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适宜的对策”。广义上讲是指对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环境风险评价常指对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3]。

环境影响评价是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本文以陕西省某氟化工建设项目为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提出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路线和环境风险评价应达到的目标。以为实践提供参考。

一、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陕西省某市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该市市域内萤石资源丰富,根据该市《萤石矿产资源整合方案》,萤石资源的保有储量为240多万吨,萤石矿区分布于一州、四县,主要矿区有谢湾乡―高耀乡萤石矿区、杨峪河松树咀―麻池河桃园萤石矿区、十里坪镇萤石矿区、九间房萤石矿区。但由于现有矿山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存在采富弃贫现象,造成了宝贵资源浪费。另外,目前大部分萤石矿均作为初级原矿销售,不能发挥资源的经济优势。

萤石是氟化工的基础原材料。氟化工作为国家化工新材料优先发展的行业,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在该市建设氟化工项目能够整合萤石矿产资源,对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使地区资源优势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与该市政府合作,利用该地区丰富的萤石资源,在规划的循环工业经济区内,建设氟硅化工产业园,生产氟系列产品,该园区是陕西省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评估以氟污染为主的化工和以苯系物污染为主的石化项目中,曾反映出未进行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缺憾。如以氟污染为主的化工企业选址在两河交汇地带,且最近距离不足30m,历史上造成的选址不合理,显然是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造成的。这种不合理的规划布局存在相当大的环境安全隐患。由于规划环评滞后,从重化工园区规划、选址、布局、环境风险因素与几率、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环境可行性来看,为该项目及今后项目建设均留下制约发展的伏笔。对于化工石化类新建项目,应注重满足在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评价进行重点评估;拟在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建设的石化项目,应考虑相邻企业之间是否具有“相容性”,项目布局、厂界距离、生产装置、储罐区等应考虑风险避让,防止某一企业风险事故引发连锁作用,殃及相邻企业发生连锁风险事故,产生新的伴生、次生污染,为此,应提出区域性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5]。石化企业在环境影响评价所确定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环境质量仍存在着被破坏的风险,而这种风险的产生往往就是由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产生及所要寻求的对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6]。

二、国内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技术风险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也促使人们不断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技术的风险事故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核管制委员会(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NRC)发表了著名的报告“大型核电站中重大事故的理论可能性及其后果”。到60年代初期,科技文献中已有风险分析的文章出现。1973年,NRC首次提出了环境风险的概念,标志着环境风险评价的正式开端。1975年,NRC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00),该报告所建立的概率风险系统评价方法,为评估核电站事故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其后世界银行很快颁布了有关《控制影响厂外人员和环境的重大危险事故》的导则和指南[7]。同时,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方法等也得到了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实际应用程序。

随着人们对环境风险的日益重视,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已部分融入了风险评价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在国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法国还专门成立了国家工业环境及风险研究所,研究内容涉及除核技术之外的所有化学污染风险和技术风险,并且对不同介质(空气、水及土壤)、不同责任者(从工厂到用户)、不同性质(物理、化学、生物及经济)、不同受体(人类、动物、植物及人类财富),不同阶段(从事故发生到恢复过程)的多种风险进行分析。对事故风险评价的流程,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做了大量研究。1983年美国科学院(NAS)《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提出健康风险评价的“四步法”,即危险鉴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后被美国环保局采用[8]。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很多学者对于我国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研究目的、内容、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明确指出:为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提出评价流程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应急措施等共六项。作为对我国建设项目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性规范,是国内的环境风险评价法制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中考虑的影响是指由系统引起的,其影响后果是相对确定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易度量,而对影响的条件性、不确定性或概率性方面一般是不考虑的。而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是预测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后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可以这样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人风险评价不是为了增加另外一个评价体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9,10。

表1列举了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区别[11],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重点是正常运行工况下,长时间释放污染物,采用确定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时段较长,采用的多为确定论方法和长期措施;而环境风险评价其重点是事故情况,瞬时或短时间释放污染物,评价方法多以概率论和随机方法为主,评价时段较短,其对策主要是以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为主。

表1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不同点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ERA)环境影响评价(EIA)

分析重点突发事故正常运行工况

持续时间很短很长

应计算的物理效应火、爆炸,向空气和

地面水释放污染物向空气、地表、地下水释放污染物、噪声、热污染等

释放类型瞬时或短时间长时间连续释放

应考虑的影响类型突发性的激烈的效应以及事故后期的长远效应连续的、累积的效应

主要危害受体人和建筑、生态人和生态

危害性质急性受毒;灾难性的慢性受毒

大气扩散模式烟团模式、分段烟羽模式连续烟羽模式

照射时间很短很长

源项确定较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很小

评价方法概率方法确定论方法

防范措施与应急计划需要不需要

三、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通过拟建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调查、生态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监测,了解该区域环境功能定位,掌握评价区环境特征;通过工程分析,明确工程污染源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特征,确定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和排放量;根据所在地环境特征和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选择相应的预测模式和有关参数,预测工程投产后对厂区周围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及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论证工程环保设施的可行性,提出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工程建设与所在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从环境的角度,明确提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项目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和建议,给政府部门决策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保护管理以及设计部门完善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框图见右图1。

四、结语

本课题运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分析和预测氟化工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氟化工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破坏)引起有毒有害的泄漏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火灾、爆炸等所造成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使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

图1 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路线框图

【参考文献】

[1] 邹树梁,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对中国核电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5.

[2] 林柯,赵辉.“3.11”日本地震后的通信需求和应对措施[J].中国减灾,2011(4上).46-47.

[3] 郑铭.环境影响评价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10.

[4] 田野,赵文喜.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6:1266-1269.

[5] 耿晓梅.有关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评估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2).83-85.

[6] 王英彬.石化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应用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8.8(7).24-26.

[7] World Bank.Guidelines for Identifying,Analyzing and Controlling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Office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tific Affairs,1985.

[8] 杜喜臣.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 郭颖杰,张树深.风险预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02(5).30-32.

[10] 胡二邦,姚仁太,任智强等.环境风险评价浅论[J].辐射防护通讯,2004.24(l).20-26.

[11] 金腊华,邓家权,吴小明.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8-267.

【作者简介】

胥卫平(1954-)男,甘肃秦安人,博士,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

氟化工范文第8篇

氟化工被世界誉为“黄金产业”,但目前,我国氟化工产业的黄金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氟化工产品的高附加值被埋没的原因之一在于含氟中间体的开发应用还不到位,制约了氟化工产业链高端价值的体现。

含氟中间体是氟化工产业链上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中间环节,主要应用于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染料、氟碳表面活性剂、含氟整理剂等氟化工产品的高端应用领域。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开发出了100多种含氟中间体和多种精细化学品,含氟中间体产能超过10万吨/年,产量约6万吨。

但目前我国生产的含氟中间体多为附加值较低的通用产品。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精细化工处处长张方表示,我国的氟化工产业特别是含氟精细化学品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在氟化工行业的总产值中所占的比列为23.2%,而发达国家却达到44%。尖端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缺乏,大大制约了我国氟化工高端价值的发挥。

目前市场上含氟的农药和医药新品种对于含氟中间体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一宾介绍说,含氟农药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上市农药品种中含氟农药占30.49%,氟化基团通过提高药剂的脂溶性和代谢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农药的药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华瑞茂也表示,医药、农药、人造血液和含氟液晶等高利润的产品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含氟中间体,而目前国产含氟中间体的品种少、可选择性小、品质低,对后续高端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氟化工行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含氟精细化学品在含氟化学品中的比例。对普通的氟苯类、三氟甲苯等芳香族类,以及四氟丙醇、六氟化硫等通用品种要总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开发新用途,淘汰高污染的重氮化工艺,向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仿制和创新相结合的步伐,重点加强脂肪族和杂环化合物等含氟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拓展。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的产能要提高到20万吨,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氟化工范文第9篇

一、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氟硅化学品的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氟硅化学品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氟和硅原子的特性,使氟和硅材料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异性能,自工业化生产以来,随着品种不断扩大,广泛地用于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冶金、轻工、汽车、石油化工、医药和农林等领域,应用范围从早期的军工需求全面扩展到民用产品。尽管氟硅化学品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的比例较小,但是它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关联度很大,有巨大的影响。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将氟硅化学品列入《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它们的产品应用面广,市场前景广阔。

(二)世界氟硅化学品发展格局

1、世界氟化学工业发展概况

氟化学品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现产业化以来,经八十年发展,全球氟化工行业正处于发展成熟后期。在近十年中,国际上从事氟化工行业的跨国公司通过多年来的垄断经营和收购重组形成了以杜邦公司为首的氟化工跨国公司集团。主要集中在美、日和两欧。它们是:DuPont美国杜邦、Solvay苏威苏来克斯公司(含原奥斯蒙特业务)、Daikin日本大金公司、美国3M公司、AsahiGlass日本旭硝子公司、Arkema阿柯玛公司(原Atofina阿托菲纳公司氟化工业务部分)、IneosFluor易诺斯公司和Honeywell霍尼韦尔公司。杜邦公司在氟化学品和氟聚合物专利、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领先于其主要对手;苏威公司收购奥斯蒙特后成立的苏威苏来克斯公司已经成为氟化工销售额相当大金的国际氟化工巨头;3M公司在氟橡胶和精细化工产品市场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旭销子公司的ETFE新型树脂产量和阿柯玛公司的PVDF、HCFC替代品产量分别为全球第一;易诺斯公司HFC-134a产量全球第一,是制冷剂替代品的主要生产商;霍尼韦尔公司氟化工的主要业务是氟化氢、氟制冷剂及其替代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述八家氟化工企业占有世界氟材料产量的80%,气体氟化学品的70%。多年来世界氟化工的市场和技术主要由发达国家把握和垄断,在西方国家市场已经处于饱和基本停滞不前的状态,尽管不断有新型氟化工产品问世开拓出新的市场,但高度成熟的市场销售量进展缓慢。目前全球氟化工行业的发展由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世界氟化工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亚洲氟化工产品的需求正在成为新的氟化工发展的引擎。全球氟化物销售额已近200亿美元,近五年平均增长率3.5%。

2、世界有机硅产业发展概况

有机硅材料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新型合成材料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目前世界有机硅单体年总生产能力240万吨。全球有机硅产品的年销售额约100亿美元,美洲、欧洲和亚洲各占1/3。

全球有机硅产品的品种牌号多达万余种,常用的有4000余种。世界有机硅单体生产高度集中,美国道康宁(DowCorning)公司、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威凯(Wacker)公司、日本信越(Shin-Etsu)和法国罗地亚(Rhodia)公司这五大有机硅生产商的单体生产能力已占世界有机硅单体总生产能力的近90%。

经过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有机硅行业已经渡过了高速发展时期,而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有机硅市场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际有机硅厂商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除了通过出口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外,还通过设立贸易机构和投资建厂来降低产品的经营成本,同时依靠其较高的管理水平,灵活的经营手段和品牌信誉,将与国内有机硅生产企业展开竞争。

由上可见,由于氟硅化学品的技术难度大,两个产业均形成少数跨国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它们既有产量、销售市场优势,又各具有特色产品的领先优势,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竞争力。

(三)我国氟硅化学品发展格局

1、我国氟化学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氟化工产业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从基础原料到制品加工应用比较完整体系。我国的无水氟化氢、无机氟盐、氯氟烃等大宗氟化工初级产品的产量在世界氟化工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我国在高档的含氟材料、氟精细化工产品、氟电解产品等重要领域与国外知名氟化工公司存着极大的差距。目前中国氟产品销售额只占世界总销售额的3%,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4%,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不少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值得欣喜的是国内氟化工行业通过“十五”的发展,正在兴起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我国的氟化学工业生产主要在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四省市,它们占了全国氟化工产品的80%。国内主要的氟化工企业巨化集团、山东东岳氟化学有限公司、江苏梅兰集团、上海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公司等知名企业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国外公司也纷至沓来,阿托菲纳(现为阿柯玛)是在华设立氟化学品生产基地的第一家跨国公司,接着是中国杜邦(上海)研发中心、日本大金江苏常熟的氟化工基地等。可以说中国的氟化工行业正在由“量”的发展转向“量”和“质”并举的多元化发展,中国的氟化工行业正在飞速溶入世界氟化工行业。

2、我国有机硅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机硅产品多为军工配套,单体生产规模均为百吨级,消耗高、综合利用差,进入八十年代,有机硅工业开始转向民用,经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多次科技攻关,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万吨级生产装置建立,由此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的有机硅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我国初级形式聚硅氧烷的消费量增长率连续几年超过20%,2004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4.72%。2004年我国国内硅氧烷表观消费量达到19.4万吨,专家分析我国硅氧烷的表观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10年硅氧烷的市场需求有望突破50万吨。

国内有机硅单体的生产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在江西星火化工厂、新安化工集团、吉林吉化公司电石厂。有机硅单体总生产能力在20万吨左右,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消费的有机硅单体主要依靠进口。有机硅下游产品的生产相对比较分散,品种相对比较少,国内有机硅产品品种牌号仅有1000种左右,应用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很大。中国市场也是国外大公司的目标,道康宁、罗地亚、GE和威凯等公司先后在上海、江苏、江西等地投资建厂,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有机硅产业的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我国的氟硅化学品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型氟硅化学品生产企业,如江苏梅兰、山东东岳、浙江巨化和新安、上海三爱富、江西兰星、吉林吉化等,正向大型化集聚发展,行业处于成长初期,产品的应用面广,市场前景广阔。

二、浙江省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浙江省氟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

1965年浙江省第一套无水氟化氢(AHF)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浙江省迈开了氟化工生产步伐。经四十年努力,借助于浙江省萤石生产的优势,氟化工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2004年我省氟化工产值约50亿元(包括氟医药),约占全国销售值的35%。主要产品AHF、HCFC-22、氟农药及中间体、氟医药及中间体、ODS替代品等产品均位居全国前列。从我省氟化工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衢州和金华二地区,它们的产值占了全省的70%,巨化集团、鹰鹏化工公司、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公司、萤光化工公司和三美化工公司五家骨干企业占了全省氟化工产值的三分子二以上。

同时,我省拥全国唯有的两个国家氟化工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于巨化集团的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和依托于浙江化工科技集团的国家ODS替代品工程技术中心),并建有浙江省氟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浙江三环氟材料研究中心,在氟材料、ODS替代品,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发挥巨大作用。

(二)浙江省有机硅产业的发展现状

浙江省有机硅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四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从有机硅单体到硅树脂、硅橡胶、硅油和硅烷偶联剂等下游产品生产的较完整的体系,有机硅产业已初具规模,2004年浙江省有机硅产业年销售额近20亿元。约占我国销售值的20%左右,已成为我国主要有机硅材料的生产基地。浙江省有机硅产业的龙头企业——新安化工的单体年生产规模达6万吨,准备新建10万吨/年单体新装置,是全国三大有机硅生产厂家之一。目前,浙江省有机硅生产基本形成几大区域企业群:杭州、衢州形成了以生产单体及中间体、建筑密封胶和硅油为主的企业群;温州、宁波形成了以生产硅橡胶制造为主的企业群;嘉兴、绍兴形成了以生产印染助剂用有机硅乳油为主企业群。浙江省有机硅单体产量约合全国总产量的1/3,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有机硅产业已成为浙江省的优势产业之一。

(三)浙江省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和原料配套优势

我国是世界萤石资源大国,约占世界储量的20%,年开采量的50%,适宜用于氟化工产业的单生型萤石矿储量浙江曾经居全国之首,周边省份如福建、江西、安徽也有较丰富的此类资源,我省的一些企业已在邻省购置了萤石矿开采权,这对浙江省氟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有机硅单体是生产有机硅下游产品的基础原料,其生产的主要原料的氯甲烷和硅粉。我国硅资源相当丰富,硅粉的开发利用也有很长的历史,市场供应充足,生产厂家较多,我省开化县工业硅粉的产、销居国内第一;氯甲烷受氯资源的限制以及不方便贮运,供应厂家较少,因而有机硅生产厂家均配套建设氯甲烷生产装置,投资大,氯甲烷成本较高。新安化工是国内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通过对草甘膦及配套的亚磷酸二甲酯产品废气的综合治理,成功地回收了质量合格的氯甲烷,并大规模地用于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该回收技术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它的应用大幅度地降低了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成本,加强了有机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新安化工近年来利用四川丰富的能源和硅资源,在四川建设了硅粉加工基地,充分保证了硅粉原料的优质低价供应,正是借助这两种主要原料的配套供应,新安化工的有机硅产业在近年内飞速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大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

2、技术和人才优势

浙江省已有一批科研院校致力于氟硅化学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巨化集团、新安化工集团公司等单位开展产学研结合,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部分成果已产业化。同时还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聘请国内外专家从事氟硅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加快了我省氟硅化学品产业的发展。

我省建有全国氟化工专业唯有的两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还有教育部国家有机硅实验室和绿色化学品合成实验室、浙江省氟化工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有机硅工程技术中心以及长三角有机硅研究开发中心等国家、部、省工程技术中心,聚集人才,发展氟硅化学品产业。

3、市场优势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氟硅化学品主要市场集中在江、浙、沪、鲁、粤一带,尤其是这些地区的轻纺、家电、建筑业汽车等行业相对较为发达,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省氟硅化学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氟硅化学品的快速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这种良性的互动效应将大大提升浙江省工业经济的竞争优势。

4、化工产业基础和政策扶持

浙江省化工基础较好,具有多年的经营发展史,目前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加之石油化工历来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着力加以培育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04年浙江省政府制订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为突出重点择优扶强,浙江省经贸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了18项重中之重项目,氟硅化学品也列于其中,这将为我省氟硅化学品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浙江省发展氟硅化学品产业存在问题

1、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保护

萤石是氟化工的主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萤石经化学加工处理后,可几倍、几十倍地增值,甚至可达几百倍。因此,加强萤石资源的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层次,在现有的氟化工产业的规模、基础上,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氟化工产品,对促进氟化工业的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有重要意义。

我省曾拥有萤石资源优势,但由于近十年来粗放式的无节制开采和大量出口,单生型萤石矿的储量优势不复存在,产量迅速下降。浙江氟化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全面加强资源的调查、规划、利用和管理。不断提供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和层次。加强控制和限制各级萤石资源的出口。限制萤石资源的初级产品无水氟化氢的出口,鼓励和引导出口高档次的氟硅产品,促使实现有限资源利用收益最大化。

同时加强资源利用意识,提高对低品位矿石有效的选矿技术水平。我省浙西地区已探明的低品位萤石资源有储量和潜在的优势,可适度扩大浙西地区的氟化工业的规模。低品位萤石的开采和利用,是今后氟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

我省的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技术和规模近年来虽有较大的提高,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副产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下游产品链短,产品层次相对偏低,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2、总体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研发投入不足

当前,世界氟硅化学品中高端产品的技术主要为被美、日、西欧大跨国公司垄断,生产装备技术的封锁十分严密,一般不转让高档次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省氟硅化学品的生产规模、技术、质量与品种档次、研发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总体水平仅相当国外上世纪80-90年代水平。

对这类高技术的氟硅化学品开发,必须要有高的科研投入,国外著名的大跨国公司年研发费用均超过其销售收入的5%,如美国3M公司以勇于创新、品种繁多著称于世,每年均要开发500个以上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中的30%来自于新产品收入。美国道康宁公司的研发费用占了销售收入的10%,每年25%的销售额来自新产品。而我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氟硅化学品企业虽然也有的达到3%左右的科技创新投入,但投入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同时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懂专业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更为缺乏。

3、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从我省氟硅化学品的产品结构看,尚是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且同质化居多,未形成专业化、差别化特色。在氟化工产品中无水氟化氢、HCFC-22、无机氟盐类初级产品占了50%以上的产值,而高附加值的氟电解氟产品、含氟表面活性剂、电子和光学用的无机氟化物等在我省还是空白。在有机硅产业中,国外已有近10000个下游产品品种,而我国仅有1000个品种,而且产品档次较低。

从企业规模比,与国外大跨国公司相比差距更大,象有机硅生产,道康宁公司的规模和产值可超过整个中国的总和,杜邦公司的氟化工销售额比全国氟化工销售额还大。同时我国还存在低水平产品的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常处于低价恶性竞争状态。

三、浙江省氟硅化学品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浙江省氟硅化学品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主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为根本,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提升氟硅化学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氟硅化学品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实现基础氟硅化学品的规模化和氟硅材料、氟硅精细化学品、ODS替代品的多品种、深度发展,形成中国氟硅化学品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二)浙江省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省氟硅化学品的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其中氟化工产值200亿元,占全国的45%;有机硅产值80亿元,占全国的25%;形成国内氟硅化学品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心。

(三)浙江省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重点

1、浙江省氟化工发展重点

浙江省氟化工行业要面对国内外发展趋势,在现有基础氟化工产品产量优势基础上,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向高端氟化工产品转型,重点发展氟精细化学品和高端氟聚合物。

(1)氟精细化学品

浙江省的氟精细化学品的品种、产量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如高效低毒氟农药和中间体、氟医药和中间体、氟表面活性剂、电子级氟化学品等,这类产品附加值高,与许多产业领域的关联度大。要加强氟化新方法研究,如定向氟化技术、元素氟化和表面氟化技术、电化氟化技术、手性氟化物合成与分离技术和绿色合成技术等,着重开发三氟甲基系列芳香族化合物、氟代苯酚、氟代脂肪醇、高纯氢氟酸、氟醚、氟化石墨、三氟化氮等氟精细化学品。

(2)含氟聚合物

针对我省氟聚合物品种少、品级低等情况,在稳定现有氟聚合物质量的基础上,着重开发可熔融性氟树脂、高压缩比PTFE分散树脂、氟橡胶、水性氟涂料树脂,重点发展聚四氟乙烯及其改性产品、制品级聚偏氟乙烯、薄膜级聚氟乙烯、氟橡胶、氟硅橡胶、氟硅涂料等。开展TFE调聚研究,制备含氟织物整理剂。同时,积极加强氟制品加工应用技术开发,扩大氟聚合物的应用。

(3)ODS替代品

我省的ODS替代品无论在品种和规模均居国内领先地位,随着2007年7月1日起,ODS产品(CFC、哈龙灭火剂)在我国停止使用,我省在扩大现有ODS替代品产量外,还要着重开发ODP值为零、GWP值尽可能低的R-502、HCFC-22、HCFC-141b的替代品,重点发展.HFC-245fa、HFC-365mfc、HFC-161、氢氟醚等产品。同时,要加强有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工质制冷剂和其应用技术的研发。

2、浙江省有机硅行业发展重点

(1)有机硅单体

有机硅单体是有机硅产业的发展基础,要进一步扩大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和品种。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年,单台单体生产装置规模达5万吨/年以上,苯基硅烷和乙烯基单体规模在1000吨/年以上。同时,要提高主产品二甲基二氯硅烷的收率,做好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使有机硅单体生产在技术、规模、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方面达到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

(2)硅油

浙江省的硅油在产品生产和应用上居国内前茅。要积极开发硅油新品种,开发功能性有机硅助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含氟有机硅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形成牌号众多门类比较齐全的硅油及其二次加工产品。应用范围在现有织物整理剂基础上,扩大到皮革整理、日用化工、涂料和塑料等领域。

(3)硅橡胶

硅橡胶是有机硅材料中应用广、牌号多的一类新型材料,浙江省的发展要根据市场情况有所侧重,重点鼓励技术含量高、产业基础好的高温硫化橡胶(生胶、混炼胶)的发展;大力发展室温硫化硅橡胶和加成型液体硅橡胶。要加强硅橡胶在汽车工业、电子行业、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上的应用,开发改性硅酮密封胶、氟硅橡胶等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硅橡胶制品的应用领域。

(4)硅烷偶联剂

积极开展硅烷偶联剂的新品种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扩大硅烷偶联剂的生产规模。

(四)关于浙江省氟硅化学品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氟硅化学品的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氟化工产业发展布局的重点在衢州、金华和绍兴地区,有机硅产业发展布局的重点在杭州和衢州地区。

其中,衢州地区应充分利用巨化集团较为完善的公用工程设施和基础化工原材料配套条件,以衢州地区现有的氟化工产业为基础,尤其应重视发挥巨化集团所拥有的四氟乙烯、六氟丙稀、偏氟乙烯、氯乙烯、偏氯乙烯等单体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发展氟材料、氟精细化学品等下游氟化工产业。有机硅产业的发展要加快浙西有机硅产业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开化合成材料厂、江山富士特公司等企业的骨干作用,重视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副产的综合利用,实现有机硅产品的集聚发展。

金华地区可充分发挥鹰鹏公司、三美公司、莹光公司和三环公司等骨干企业的作用,做好区域规划,向集聚化方向发展。

杭州市的有机硅产业要进一步发挥新安化工、传化集团、之江有机硅公司和凌志精细化工公司等骨干企业作用,使有机硅单体生产实现规模化,有机硅下游产品特色化。支持蓝天环保公司等氟化工骨干企业通过搬迁和技改向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集聚。

四、主要对策和措施

“十一五”时期,浙江将进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在这一新时期,我省化工行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落实浙江经济“三个转型”目标。着重落实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体制转型;加强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氟硅行业空间布局等具体措施,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布局、协调、服务及资源配置等作用,为氟硅产业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1、加强资源保护

资源是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浙江省氟硅化学品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萤石,浙江省的酸级萤石粉(用于氟化工原料)资源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但近二十年来,无规划的开采和大量出口,已使我省萤石资源将面临枯竭的严峻局面,我省氟化工发展已需从外省购入部分萤石粉,同时邻省江西、福建的总储量也在下降。国家前几年采取了萤石出口许可证和配额措施,逐年减少了萤石出口数量,但近三年中基础原料氢氟酸(包括AHF)的出口猛增,这表明国外从中国直接进口萤石转变为部分进口氢氟酸类初级产品。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速削减萤石出口配额,同时对氢氟酸(包括AHF)等初级产品出口也实行配额制,以保障我国氟化工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氟硅化学品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时期,浙江氟硅化学品行业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搞好产业带规划是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产业布局中,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部门要运用好规划、产业指导目录、产业政策等调节手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注重要素支撑保障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注意通盘考虑和紧密衔接好产业调整、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中国氟硅化学品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低层次产品供过于求,高层次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不断有新的应用领域出现。针对浙江省现阶段的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特点,需要加强氟硅化学品产业的规划。通过加快技术开发、引进等方式,尽快促使浙江氟硅化学品产业整体“升级”,由单一的产品结构层次和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向多层次的产品结构和高中低氟硅化学品并举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3、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整体水平

浙江的氟硅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还会遇到周边地区和国外的价格竞争。为了取得更大的收益,必须努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我省有国家、部、省的氟硅化学品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也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学院等一些从事氟硅化学品研究的高等院校,它们与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氟硅化学品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氟硅化学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同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开展国内、国际间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政府对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关键技术开发、重点技改项目、公共实验室平台建设和氟硅化学品专项设立等方面优先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4、积极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增强竞争能力

从长远看,要有力地开展国际竞争,必须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我省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单打独斗、散兵游勇式的经营方式,只会被日益国际化的市场浪潮所吞没。可依托大企业集团来整合我省氟硅化学品产业。要以氟硅化学品优势企业为龙头,鼓励企业间以资产为纽带,实行多种方式兼并和联合,本着优势互补、效益最大化原则,相互取长补短,合理配置资源,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氟硅化学品生产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

5、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加强氟硅化学品产业的三废治理和管理,现有的生产装置必须达到“一控双达标”要求,新扩建装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三废”达标排放。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全面实现人、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对任何企业、项目都要一视同仁,坚决抑制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掠夺性生产和恶性竞争,对不具备环保和安全生产条件、经整治无效的企业、政府部门要严执法予以关停,促进氟硅化学品

产业的健康发展。

6、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保护

氟硅化学品的技术含量高,开发投入大,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氟硅化学品发展。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创名牌,依法打击非法侵犯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行为,使我国氟硅化学品产业能健康和稳步地发展。

7、政府政策支持

浙江省政府在2004年9月公布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2005年氟硅化学品又列为《导向目录》中的重中之重领域。由于氟硅化学品技术难度大,在研究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上都需要大量投入,为加快我省氟硅化学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包括立项、财政专项支持、产品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氟硅化学品的开发、生产和推广使用上提供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防止氟硅化学品产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8、国际合作

氟化工范文第10篇

多氟多,无机氟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冰晶石、氟化铝、白炭黑及其他无机氟化物。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磨料磨具、玻璃制造、电子、军工和农业等行业。综合产能13万吨/年,其中冰晶石产能为6万吨/年,约占全球同类产品总产能的23.08%,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能的35.29%;氟化铝产能为6万吨/年,约占垒球同类产品总产能的5.22%,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能的11.76%,白炭黑及其他无机氟化物1万吨。公司通过了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是全球最大的无机氟化工企业。

下游行业发展产生刚性需求

目前世界无机氟化物综合产能约为150万吨/年,其中氟化盐总产能约141万吨/年,我国总产能约为68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48.23%。由于国外对氟化盐产品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近三年出口总量呈现增长态势。预计2009~2011年未来三年中国氟化盐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6万吨、18万吨、20万吨。

我国无机氟化物的第一大应用市场是金属冶炼,占总消耗量的73%以上,其次是玻璃制造、磨料磨具、氟化剂等市场,约占24%

其他市场(军工特种产品、电子产品等)消耗量约占3%。

电解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氟化盐的存量需求和增量需求是刚性的,同时,电解铝行业以节能减排为主的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提高对高性能无机氟化盐的需求。此外,磨料磨具、玻璃制造、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无机氟化工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近几年,上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带动了无机氟化工行业持续稳定增长。

全方位领先的无机氟化盐行业龙头

公司冰晶石产能占国内市场近50%,国际市场33%,市场地位十分突出,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无水氟化铝产能在国内、国际分别占13.36%、6.15%。这充分展示了公司全方位的优势:

1、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形成产品优势

公司十分重视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独创多种冰晶石生产新工艺,并开发了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氟化盐的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无机氟化物的大多数产品标准、分析方法标准、标准样品、生产技术规范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均由公司制、修订。

公司自主创新的无水氟化铝产品主含量高、容重大、水份及杂质含量低,代表了垒球氟化铝产品的发展方向,高分子比冰晶石产品,经过几年的推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铝电解的启动阶段,提高了电解铝的产品质量,并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2、低碳节能环保的特有成本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理念,把磷肥、铝型材加工、电解铝等行业的废弃物重新利用,不仅提高了氟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了无机氟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磷肥、铝型材加工、电解铝等行业的节能减排。

公司主要依赖的资源氟、铝和钠的产地都靠近公司所在地,比较容易获取,从而维持较低成本。同时,公司可调整多种技术工艺路线并根据实际采购情况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原材料,更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公司核心优势之一。

3、享誉全球的市场优质品牌优势

较高的产品质量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顺应电解铝工业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同电解铝优势企业战略合作,使得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日趋增强。

公司注重品牌建设,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技术优势带动产品优势,以产品优势强化品牌优势,目前多氟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募资提升公司全球竞争地位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四个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氟化铝产能将由6万吨增加至14万吨,冰晶石产能将由6万吨增加至8万吨,自炭黑由1万吨增加到1.3万吨,公司铝用氟化盐产能将有大幅提升。

募资项目遵循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具备较好的盈利前景,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每年新增销售收入73,834万元,新增利润总额10,4907万元。

上一篇:氯碱化工范文 下一篇:化工原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