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29 16:20:09

火灾案例

火灾案例篇1

关键词:消防安全 道路运输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business, the road transport industry has soared, fire accident caused by vehicles on the road than the previous increas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road transport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security, maintenance, through the typical fire case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road transport safety precautions.

Keywords: fire safety of road transport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分析

(一) 火灾基本情况:2011年7月25日1时19分许,位于桦南县土龙山镇至佳木斯段42公里处黑MK846挂车车厢发生火灾。火灾中无人员伤亡,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为283,212元,属于一般火灾事故。

(二)火灾原因:该起火灾起火部位为挂车中部装载的铲车电瓶处,起火原因为铲车电瓶线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导致火灾的发生。

(三) 灾害成因:由于火灾发生在凌晨,初期火灾未及时发现;车辆装载货物不规范,可燃被褥堆放在铲车驾驶室内,导致火灾的扩大和蔓延。

二、现场勘查情况:

(一)环境勘验

起火黑MK846挂车车厢位于土龙山镇至佳木斯段42公里处公路上,车厢由北向南(车厢按照从车头方向)停放在公路,车厢北侧(靠近牵引车处)牵引车已不在,靠支撑腿支撑车厢靠近车头处的车厢,道路两侧为杨树,东侧距离车厢1.9米处的2棵杨树靠近车厢侧树叶已呈黄色。该车厢尾部靠近东侧路边沟内有一0.21平方米的被褥残骸,被褥残骸上面为灰白色灰烬覆盖,下面能清晰看到花色的布面和少部分电线残骸。

(二)初步勘验

从该车厢外部整体上看,从西侧车厢前后烧损较轻,中间部分车厢呈现灰白色,东侧车厢中间烧损严重,车厢铁皮已变灰白色,且靠近车头处的车厢护栏从北侧向南侧张开;该车厢东西两侧分别为六个轮胎已全部烧毁,仅能见轮胎钢丝和钢圈;南侧、北侧车厢厢板绿色喷漆清晰可见.从车厢上部看挂车车厢内部从北向南依次装载有发电机2台、四轮车(型号484)1辆、铲车(型号18)1台、四轮车车斗以及铁管、铁模板等物品,铲车位于车厢的中后部位,车头向北,铲车周围直径2米范围内铁质模板及钢管变为黑灰色,呈现由铲车部位向南北方向逐渐减轻痕迹。该车厢长13米、宽2.5米、高1.6米。

(三)细项勘验

对铲车驾驶室内进行勘查,铲车驾驶室外壳仅存铁质外壳,驾驶室距离车厢尾部4.6米,驾驶室高1米、长1米、宽0.78米;驾驶室内上层东侧靠近方向盘处电线绝缘已烧成白色粉末的成捆电线、该电线南侧靠近方向盘处为焊条,焊条呈现由西向东烧损逐渐减轻,驾驶室内西北侧有一捆外皮烧毁的铜质导线,西南侧为工地用灯具,靠近西侧驾驶室边缘有部分融化的玻璃,在灯具下部为水泵4台,水泵下面有一废弃的铲车排气管,铲车排气管呈灰白色,仅靠排气管处的有一水泵(现场提取)下部外圈部分烧毁三分之一并粘连一个灯具外壳,驾驶室内西南靠近外铁皮处有一长32厘米、高8厘米的空隙。

(三)专项勘验

对黑MK846挂车装载的铲车电瓶处进行勘查,该电瓶位于驾驶室后1米处,并放在一宽38厘米、长36厘米、高28厘米的铁箱内,该铁箱无上盖,铁箱内放置电瓶2块(现场提取),电瓶上部已烧损,外露电瓶铅板,在电瓶烧损处有2个电瓶导线(现场提取),其中一导线为13厘米长的多股铜导线并一头带有电瓶卡子另一头带有3毫米熔珠,另一导线长为24厘米的多股铜导线,该导线一头为多股粘连另一头为齐头多股铜导线但该齐头处有一直径3毫米的空洞;在装有电瓶的铁箱西侧用直径为5毫米的螺母固定在铁皮箱上多股铜导线该导线为电瓶的搭铁线,另一头带有电瓶卡子,且电瓶卡子有10毫米的不规则熔珠。电瓶箱前21厘米处为铲车后轮钢圈,钢圈曾灰白色,轮胎全部烧毁,在驾驶室踏板下左侧为液压油箱,右侧为铲车油箱。

三、 鉴定结论

经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对铲车电瓶线进行技术鉴定,经金相分析,为一次熔痕。

四、货运车辆火灾特点

(一)火灾蔓延速度快。货运车辆往往装载大量可燃物,导致火灾荷载大,燃烧后产生高温,易导致油箱破裂或爆炸,造成油料泄漏,形成流淌火,由于车辆轮胎为橡胶,使车辆易形成立体燃烧,特别是运输车辆后拖车为敞开式,氧气丰富,极易导致火灾的扩大和蔓延,影响人员逃生和物资的疏散。

(二)造成经济损失大。车辆本身就要数十万元,输车辆往往都是载大量货物,有的货物价值昂贵,一旦发生火灾形成立体燃烧将造成巨大损失。

五、 火灾预防措施

(一) 配齐消防器材。运输车辆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驾驶员与押运员必须熟练掌握器材使用,器材要分驾驶和货箱分别放置,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获取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同时要配备铁锹和沙箱,防止有燃油火灾。

(二) 合理配装货物。物流车辆往往货物种类繁杂,在装载货物时要将可燃物用不燃物进行分隔;运载车辆的时候必须将车辆的电源切断,检查必须将运载的车辆内燃油卸干净,不能运载危险品。

(三)合理选择行车路线。一些司机为节省过路费,往往选择乡村道路行驶,部分路段路况不好,极易导致车辆的剧烈的颠簸,将造成货物损坏和摩擦起火的现象发生。

(四) 定时停车检查。货运车辆司机和押运员按照行车时间和道路情况,必须进行停车检查,查看所装载货物情况,适时调整货物,检查是否有烟雾或异味,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报警,第一时间着到起火点,使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若火势较大,尽量远离现场等待消防队到场扑救。

六、火灾扑救对策

车辆发生火灾后,首先,确保人员的安全;其次,尽可能挽救财产损失。而且车辆火灾蔓延迅速,报警后消防队短时间内不能达到现场,因此初期火灾的扑救主要依靠驾驶员和押运员进行自救,一旦车辆周围有围观的群众,要劝解群众远离现场避免爆炸和泄露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无辜群众的伤害。专业消防队伍到达现场,首先向司机和押运人员了解情况,进行降温,想控制火势,保证车油箱不发生爆裂,最后消灭。

结束语:当前,物流业发展快速,车辆火灾事故发生频次和造成的财产损失逐年上升,我们要重视货运车辆火灾,加强对车辆火灾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有效遏制火灾上升的势头,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做出贡献。

火灾案例篇2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 fire file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forest fire file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find the most scientific, reasonable management approach, strengthen managemen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forest fire files, so as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archives.

关键词:强化 森林火灾档案管理

Key words: aggrandizementforest fire archive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森林火灾档案是林火发生、蔓延、扑救、熄灭和火灾调查、分析以及火案处理的原始记录,是科技工作者获得火灾情况的重要来原和开展森林防火科研的重要条件,是进行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依据。

一、森林火灾档案的意义

1、记述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历史事件。记录某位领导、某单位、某英雄、某当事人的主要事迹及事件,受表彰和处分情况。

2、记录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所使用的战术、动用人员、所采用的工具、各级领导的关怀程度、森林火灾的地块和损失情况。在森林火灾灭火登记表中应详细记录起火时间、地点、原因及火种类型;起火地风力、风向、气温、温度和有无降水等气象情况;火灾发现时间、扑灭时间;扑救情况(包括出动的人员、到达火场人数、指挥员姓名、职务、动用车辆情况等);灭火使用的设备工具、实施方法;森林火灾燃烧类型、燃烧情况及蔓延发展趋势;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以及经验教训等。

3、为以后科学研究、决策提供依据。为更好的确定扑救方法、预防森林案件的发生。通过档案资料,认真吸取处理森林火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进一步改善扑火队伍设备、提高扑火队员的自身防护水平和自救能力、有助于防火和灭火新技术的开发[1]。

4、为火灾迹地的日后恢复重建、绿化提供资料。

二、森林火灾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分散。防火部门管理火灾扑救档案、公安部门管理火灾调查档案、司法部门管理事故追究档案、纪委部门管理对行政领导的处分决定档案。参加扑火的协作单位,各自保存自己参加扑救的档案。

2、档案记录不全。只注重记录领导对扑救工作的指示,忽视小环境气象因子、林分状况等相关因子记录。

3、人员没有培训。一般档案管理人员由森林防火办的人员兼任,不设专职岗位。不如人事档案管理那样规范,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对咋保管档案、档案都包括那些内容知之不多。

4、缺乏统一格式。想记什么记什么、有什么记什么、当时有的记上,事后有的不追记、重要的常规因子不一定都能收录。

5、库难一检索。没有规范的命令格式。查找起来只能按照发生时间逐个翻阅档案。防火记录和档案材料盒没有对号入座。

6、与防火档案不分。两者都归在一起,把还本不属于火灾档案拉在一块。防火档案内容较为宽泛,包括防火工程、防火林营造、组织机构、防火预案、日常值班记录、查岗记录、防火会议记录。而火灾档案仅仅是其中火灾扑救的一部分。

三、查阅森林火灾档案的几个途径

地方志丛书的林业志、地方森林防火网、各级森林防火办公室。林业志作作为一种公开发行的志书,以二十年为时效,森林防火作为三大森林保护工作之一,一般森林防火工作都占据重要篇章。地方森林防火网作为森林防火的喉舌,宣传党的政策、引导不同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指导森林火灾的技术、总结记录森林防火战例和案件。森林防火办公室是森林防火的组织、实施机构,参与火灾扑救预案的编制、管理森林防火的日常事务、实施扑救森林火灾、培训技术人员等,对每一场火灾都有记录。

四、森林火灾档案的内容

分为四个大项,九个小项。四个大项是:火灾登记表、火灾现场调查报告记录表、灾后经济损失表、林火预防情况。九个小项是①起火地点,包括行政区域地名和经纬度;②起火时间、发现时间、扑灭时间;③起火地风力、风向、气温、湿度和有无降水等气象情况;④起火原因及火灾种类;⑤火场燃烧情况及蔓延发展趋势;⑥扑救情况,包括出动人员、到达火场人数、指挥员姓名职务、动用车辆、电台数量、扑火机具等等;⑦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有林地面积、林种、树种、林相,损失立木蓄积或幼林株数,及有无人员伤亡等情况 ;⑧火灾损失折款数量,包括林木损失 、扑火费用等直接损失,有条件的可计算火灾对生态环境、土壤等造成的间接损失;⑨一般以上森林火灾,应有从起火、扑救、清理火场、火案查处全过程及造成损失情况等的文字报告。

五、森林火灾命令方法

用时间、地域、火灾规模等要素,高度概括具体森林火灾的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方法。是对森林火灾的最初描述,是一场森林火灾状况的直观反映。构成要素和顺序为:年份、地域、月日、火灾规模。基本表达模式:年+省(区、市)+县(市)+乡(镇、林场)+“月•日”+火灾规模。举例:2003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富拉罕“5•17”特别重大森林火灾;2000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呼源林场“6•17”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六、森林火灾档案管理工作

森林火灾档案属科枝档案范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件》、《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制定森林防火灾档案管理制度。

1、森林火灾档案材料主要有森林火灾预报、气象卫星林区热点报告,火情报告和汇报,森林火灾扑救情况、火灾调查和分析、火案处理,森林火灾各种统计资料,以及其它与森林火灾有关的文件、资料、会议记录、照片、录音、录像等。

2、森林火灾统计资料档案的管理,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各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根据档案材料价值大小确定保存期限,按规定确定机密、等级,装订成册。按照档案管理制度逐步编制软件,利用微机,建立健全森林火灾统计资料数据库和火灾档案。达到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的利用。

3、森林火灾统计资料,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管理和公布,其它单位、部门和个人,需应用火灾统计资料的,需经主管领导批准方能提供使用,不得随意对外提供使用,不得随意对外提供有关森林火灾信息。

4、森林火灾档案为永久性档案。

七、建立数字化森林火灾档案

现在开发出来的数字化森林火灾档案管理软件很多,这类软件从专业的角度,系统、完整采集森林火灾的发生的一切基础数据,只要按要求一步一步填完整,就不会有漏项。这类软件可以做到全国联网,轻松地提交火灾挡案,很方便地维护火灾档案、统计火灾情况。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已从建立2000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库,制定了全国森林火灾历史库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森林火灾基本信息采集表(信息采集系统界面),使用起来可操作性强、简单、方便。全国森林火灾历史库还可以与《全国气象信息资料库》相关联获取相应资料;方便统计各类数据;查询功能十分强大,可以按照森林火灾编号、火灾名称、火灾发生的地点、火灾发生的时间、起火原因、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分别进行精确和模糊查询。保存起来也不向纸质档案保存要求的那样严格。

总之:森林火灾档案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提升森林防火工作,发挥档案的功能,现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艳秋,魏 娜,唐北武建立森林火灾档案刍议林业劳动安全 第2 1卷第3期 (J):23-25

作者简介:张国锋,女,(1973-),小教一级,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火灾案例篇3

一是拓展了自身的消防理论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此次消防救援知识培训,消防专家利用各种实例,通过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灭火与防火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讲解,尤其是化工火灾灭火救援的方法和防火的要求、化工产品的理化性质对灭火抢险救援的影响、以及石油化工火灾现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的危害,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作为一名消防员特别是指挥员自身消防理论知识水平对灭火抢险救援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自身的消防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针对不同化工产品的灭火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防火及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还让我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名指挥员自身理论水平的局限性,距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事故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为今后自身乃至队伍消防理论知识学习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二是积累了丰富的灭火救援经验,提高了自身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

指挥员过硬的灭火抢险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和丰富的火场经验是完成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的关键所在。为期七天的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员利用理论讲解的方式,深入细致系统地阐述了石油化工火灾灭火抢险救援组织与指挥,并通过化工火灾事故案例明确指出了指挥员必须具备的指挥素质。另外还不断结合各类型石油化工火灾案例,运用视频的方式,充分剖析火灾案例好的灭火抢险救援经验,从中吸取教训。特别是液化气泄露灭火救援案例中,由于指挥员的失误,导致数名消防员葬身火场,使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指挥员肩负的责任重大。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使丰富的灭火救援经验得到了积累,从而提高了自身灭火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能力素质,明确了作为一名指挥员必须具备冷静勇敢,坚决果断的意志。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加强火灾事故案例,特别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案例的学习剖析,从而丰富自身灭火抢险救援经验,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组织指挥能力。

三是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队伍战训工作方向。

为期七天的灭火抢险救援知识培训,消防专家从基础的灭火、防火知识开始,到石油化工各类火灾救援组织与指挥,再到各类化工火灾案例的经验分享和教训总结,以及重点部位灭火预案的制作和战术战法的运用。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差距、组织指挥和灭火抢险救援的差距,以及队伍战训工作落实上的差距。这些都是在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影响抢险救援行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多方面的素质,同时,为今后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消防应急队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今后的战训工作中,我们将以实战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加强现场训练和演习演练,不断提高自身乃的组织指挥能力,了解掌握丰富的火场救援经验和化工火灾瞬息万变的特点,为今后更好地完成消防应急救援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火灾案例篇4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设立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由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农林局、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交通局等部门主管领导担任。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林局,县政府有关部门派人员参加。按照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决策,负责紧急火情扑救工作,收集、分析火情及发展态势,及时提出启动、停止本预案及有关建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并监督实施。

各乡镇设立相应的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办公室,制定相应的预案,明确相关职责,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和扑救工作。

(二)部门职责

1、县农林局

(1)做好森林火灾的监测、预防,迅速对灾情做出全面评估。

(2)划定火点、灾区、受威胁区,提出隔离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

(3)组织对灾区、受威胁区内的易燃物实施紧急扑救、隔离、疏散工作。

(4)监督、指导对火点、灾区内林木和场地实施清理。

(5)建立紧急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灭火专业设备、防护用品、交通及通讯工具等。

(6)评估火情处理及补贴所需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7)培训防火人员,成立森林防火应急处理预备队。

(9)组织实施对火点、火灾区及周围群众的宣传工作。

2、发改委:负责森林火灾控制保障体系、火灾处理所需的专用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3、财政局:负责安排森林火灾控制和物资储备所需资金,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加强森林火灾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4、民政局:负责森林火灾区群众的安抚和救济工作。

5、交通局:负责提供运输车辆,优先运送扑救森林火灾的人员、物资,配合县农林局做好森林火灾监督检查工作。

6、公安局:实施森林火灾区封锁、隔离工作,做好森林火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7、司法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森林火灾报告、通报程序

(一)本区行政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后,必须立即向县林技中心报告。县林技中心应立即派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采取防范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执行,不得拒绝或推脱。

(二)森林火灾灾情报告形式:县林技中心在报告、传递森林火灾灾情时,应当按省、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和有关要求,以电话、传真等最快的形式进行。

(三)县林技中心森林火灾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林木品种、面积,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灾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及联系方式。

(四)森林火灾灾情报告程序:发现森林火灾灾情时,必须立即向县林技中心报告。县林技中心在接到紧急灾情报告后,30分钟内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同时,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县森林防火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并立即向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除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外界灾情信息。

如果今后国家对灾情保密另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办理。

三、应急措施

当森林火灾发生时,必须启动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县林技中心发现或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立即对森林火灾区实行扑救、隔离等措施。

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火灾报告后,要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启动预案,针对火点、受威胁区分别做出扑救、隔离、封锁、疏散群众等相关决策,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落实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扑灭火灾,同时做好灾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灾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障系统

(一)物资保障

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体系,由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储备必须的防火专用设备,防火车辆、运输车辆及人员防护用品。

(二)资金保障

县财政每年列支紧急防火物资储备、灾情控制及监测等所需资金。

(三)技术保障

县林技中心负责森林火灾的调查、扑救、隔离等工作。

(四)人员保障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组建森林防火应急处理预备队。

五、宣传、培训

(一)公众宣传教育

公布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县林技中心电话,向林木种植户、护林员及广大群众发放森林防火技术资料,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意识。

(二)培训

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应加强森林防火专业知识的学习,聘请专家对县林技中心工作人员及森林防火应急处理预备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大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六、附则

火灾案例篇5

关键词:痕迹物证;意义;概念;收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China's rule of law, evidence investigation in the case and litigation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gradually protruding comes out now. Evidence of fire in the fire reason recogni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show,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fire cadres is not aware of it,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familiar with fire material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proc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fire material evidence identification, related concept and in the collection and use of the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described.

Key words:Trace evidence;Significance;Concept;The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D9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随着火灾形势的日益严峻,火灾原因的复杂多样,特别是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意识不断增强,因火灾事故诱发的申请重新认定和上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及时、准确地查明、认定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惩治火灾事故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火灾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实施依法治火的需要。火灾物证在火灾原因认定中的证明作用是不容忽视,但在基层的消防机构中,仍有许多干部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还不完全熟悉火灾物证分析鉴定的过程,对火灾物证分析鉴定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就火灾物证分析鉴定的意义、相关的概念及在收集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火灾物证在火灾调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火灾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集知识、经验、技能于一体,是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也是政府面向社会工作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加强,消防监督法制化、正规化建设和消防办理“两案”的深入,以及涉及火灾原因认定和火灾责任认定的诉讼案件逐年增多,一直呈上升的趋势,这些都对作为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火灾原因调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火灾案件的查处过程是证据搜集利用的过程。《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就火灾案件而言,证据指能证明火灾案件原委的一切事实,所以火灾案件的证据是火灾案件查处中认定火灾有关事实的一切依据。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证据在案件调查过程与诉讼中的重要地位逐渐的凸现出来。现在,火灾物证在火灾原因认定中起着不可取代的证明作用,物证在火灾调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火灾原因的认定和侦查工作已由传统的经验认定为主逐步转向火灾物证技术鉴定为主。认定火灾原因,必须有可靠的证据,没有证据,一切推测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也是不能使人信服的。证据是认定起火原因、明确火灾事故性质的唯一依据。火灾现场勘查的主要任务就是证据的发掘、收集和检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理化检测方法被应用在火灾原因调查工作中,物证检验成为火灾原因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火灾痕迹物证认定

究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机理和产生的环境,是判明起火原因的关键,而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发掘和提取是这一关键性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火灾现场本身即是一种痕迹,例如残墙断壁、灰烬瓦砾等等。然而,这种痕迹只能证明一场火灾,却证明不了火灾的性质、燃烧状况和引起火灾的原因。能够证明火灾性质、燃烧状况和火灾原因的乃是在这个大痕迹中的一些为火灾规律所限定的固有痕迹,例如燃烧痕迹、烟熏痕迹、熔融痕迹、炭化痕迹,以及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某些不燃或难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根据这些痕迹,可以分析判定火灾的起源,蔓延途径和方向,判定燃烧物的种类和燃烧强度,进而成为认定火灾原因的一种依据。

1、火灾痕迹物证的概念

火灾痕迹物证是指证明火灾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它应包括由于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而使火场上原有物品产生的一切变化和变动。痕迹本意应该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由于力的作用留在物体上的一种印痕。痕迹本身属于物证,但是有别于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证。由于痕迹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体上,那么这个带有某种痕迹的物体就应称为物证。其所以称为物证,就是因为在这个物体上面存在具有某种证明作用的痕迹。因此在火场勘查中通常合称为痕迹物证。火灾痕迹物证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有时气态物证被吸附于固体、溶解于液体物质中,有的液态物证浸润在纤维物质、建筑构件或泥土中。

研究火灾痕迹物证,就是要研究每种痕迹,每个物证的形成过程,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并利用这种特征证明火灾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事实真相。认识了它们形成过程,特征及证明作用,也就基本掌握了临场鉴定的原理和一些鉴定方法。

2、火灾痕迹与物证的形成

火灾痕迹物证的形成,除了证明起火原因的那部分痕迹物证外,其余都是火灾作用的结果。这种火灾作用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作用有火烧、辐射、烟熏等;间接作用的有因建筑物构件造成的倒塌、碰砸等。证明起火原因的那部分痕迹物证,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自然形成的。从各种痕迹形成机理看,由于火灾作用形式不同,形成痕迹物证的原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就不同,在火灾中有的主要是发生化学方面的变化,有的主要发生物理方面的变化,也有的兼而有之。各种痕迹物证的形成和遗留都有其一般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而研究其形成规律,尤其是它的特殊性,是解决火灾现场问题的关键。

3、痕迹与物证的证明作用

物证是以它的存在情况、形状、质量、特性等来证明火灾事实的。火场的各种痕迹物证,根据不同的形成遗留过程和特征,可直接或间接地证明火灾发生的时间、起火点位置及起火原因、扩大的过程、蔓延路线、火灾危害结果和火灾责任等。某些痕迹物证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明作用。

火灾案例篇6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除城市的市区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国家积极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一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 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 森林防火组织

第六条 国家设立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其职责是;

(一)检查、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指导各地方的森林防火工作;

(二)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进行重大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三)协调解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部门之间有关森林防火的重大问题;

(四)决定有关森林防火的其他重大事项。

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当地驻军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本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倒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负责日常工作。

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督本条例和有关法规的实施。

(二)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制定森林防火措施,组织群众预防森林火灾;

(三)组织森林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组织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森林防火专业人员;

(五)检查本地区森林防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组织有关单位维护、管理防火设施及设备;

(六)掌握火情动态,制定扑火预备方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森林火灾; 

  (七)配合有关机关调查处理森林火灾案件;

       (八)进行森林火灾统计,建立火灾档案。

         未设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地方,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贵。

         第八条 林区的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铁路、农场、牧场、工矿企业、自然保护区和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扑火工作实行发动群众与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原则,林区所有单位都应当建立群众扑火队,并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国营林业局、林场,还必须组织专业扑火队。

        第九条 在行政区交界的林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商定牵头单位,确定联防区域,规定联防制度和措施,检查、督促联防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林区建立森林防火工作站、检查站等防火组织,配备专职人员。森林防火检查站的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专职授权的单位批准。森林防火检查站有权对入山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检查。

        第十一条 国家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国有林区开展航空护林,加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的建设,逐步提高森林防火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

第十二条 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应当配备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护林员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具体职责是: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查处森林火灾案件。

 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三条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在林区应当建立军民联防制度。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火灾发生规律,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出现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时,可以划定森林防火戒严区,规定森林防火戒严期。

        第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烧荒、烧草场、烧灰积肥、烧田埂、烧秸棵、炼山造林和火烧防火隔离带等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经批准进行生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准备扑火工具,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二)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持有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核发的进入林区证明。

        从事林副业生产的人员,应当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选择安全地点用火,在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

       (三)进入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森林经营区内活动的,必须持有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森林经营单位核发的进入林区证明。

        第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作业和通过林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必须安设防火装置,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间瓦脱落引起火灾。行驶在林区的旅客列车和公共汽车,司乘人员要对旅客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严防旅客丢弃火种。

        在铁路沿线有引起火灾危险的地段,由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开设防火隔离带,配备巡护人员,做好巡逻和灭火工作。

        在林区野外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必须遵守防火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失火。

        第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使用枪械狩猎;进行实弹演习、爆破、勘察和施工等活动,必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森林经营单位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 森林防火戒严期内,在林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机械和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产格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有计划地进行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

       (一)设置火情瞭望台;

       (二)在国界内侧、林内、林缘以及村屯、工矿企业、仓库、学校、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等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防火林带;

       (三)配备防火交通运输工具、探火灭火器械和通信器材等;

       (四)在重点林区,修筑防火道路,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仓库。

        开发林区和成片造林,应当同时制定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第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森林防火专用车辆、器材、设备和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保证防火灭火需要。

        第二十一条气象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建立森林火险监测和预告站(点)。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森林防火的要求,做好森林火险天气监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做好高火险夭气预报工作。报纸、广播、电视部门,应当及时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高火险天气警报。

第四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森林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扑救,同时逐级上报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对下列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一)国界附近的森林火灾;

       (二)重大、特大森林火灾;

       (三)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四)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五)二十四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六)未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地区危险性大的森林火灾;

       (八)需要中央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第二十三条 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第二十四条扑救森林火灾时,气象部门应当做好与火灾有关的气象预报;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应当优先提供交通运输工具;邮电部门应当保证通信的畅通;民政部门应当妥善安置灾民;公安部门应当及时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加强治安管理;商业、供销、粮食、物资和卫生等部门,应当做好物资供应和医疗救护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对火灾现场必须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第二十六条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牺牲的国家职工(含合同制工人和临时工,下同),由其所在单位给予医疗、抚恤;非国家职工由起火单位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给予医疗、抚恤。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责任或者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医疗、抚恤。

        第二十七条 扑火经费按照下列规定支付:

       (一)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工资、旅差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

       (二)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生活补助费,非国家职工参加扑火期间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费,以及扑火期间所消耗的其他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肇事个人支付;火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

  (三)对本条第二项所指费用,火灾肇事单位、肇事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

第五章 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

         第二十八条 森林火灾分为:

        (一)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一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二)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公顷以上不足一百公顷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不足一千公顷的;

       (四) 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千公顷以上的。

        第二十九条 发生森林火灾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扑救情况、物资消耗、其他经济损失、人身伤亡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查,记入档案。

        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一至三项所列的森林火灾,以及烧入居民区、烧毁重要设施或者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森林火灾,由省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建立专门档案,报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的要求,进行森林火灾统计,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森林火灾统计报告表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部门备案。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一)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预防和扑救措施得力,在本行政区或者森林防火责任区内,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森林火灾的;(二)发生森林火灾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扑救的,或者在扑救森林火灾内起模范带头作用,有显著成绩的;

       (三)发现森林火灾及时报告,并尽力扑救,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发现纵火行为,及时制止或者检举报告的;

       (五)在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中做出贡献的;

       (六)在森林防火科学研究中有发明创造的;

       (七)连续从事森林防火工作十五年以上,工作有成绩的。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第一项至四项行为之一的,处十元至五十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五项行为的,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或者警告;有第六项行为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五十元至五百元的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在野外吸烟、随意用火但未造成损失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入林区的;

       (三)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的;

       (四)有森林火灾隐患,经森林防火指挥部或者林业主管部门通知不加消除的;

       (五)不服从扑火指挥机构的指挥或者延误扑火时机,影响扑火救灾的;

       (六)过失引起森林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

        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或者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有失职行为的人员,还可以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决定。

        当事人对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违反森林防火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应当处以拘留的,由公安机关决定;情节和危害后果严重,构成罪犯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所指的林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定,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火灾案例篇7

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

案例回放:

2013年5月31日下午,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大火,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其中玉米囤60个,储量3.4万吨;水稻囤18个,储量1.3万吨。直接损失近亿元。

随后,当地安监部门组成调查组进入现场。6月1日中午,国家粮食局工作人员也到达林甸直属库参与调查。

6月3日,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公布了“531”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原因,系配电箱短路打火引发火灾。消防部门通过询问大量现场目击证人以及勘査火灾现场,在排除放火的可能后,首先确定起火部位位于12号堆垛南侧。

消防专家在起火部位提取了粮食输送机的配电箱,并送公安部沈阳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结合鉴定结论,最终查明该起事故是“由于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致使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可燃的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后,中储粮黑龙江公司已经就林甸直属库的涉案人的处理作出了初步的规定:法定代表人郜彦平停止工作等候处理;直属库副主任于国春是被警方控制、协助调查;员工陈岩、刘岩、赵晓彬都是被警方控制、协助调查。

然而,官方的结论未能取信于民。很快,有网友就将中储粮直属库的“火烧连营”,与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联系”起来。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开展巡视工作。更有网友联想到《天下粮仓》中“火龙烧仓”。

《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称:中储粮火灾何以让网友浮想联翩?除了习惯性质疑外,还与中储粮库、地方粮库不断出现的负面新闻有关。中储粮近年来贪腐事件频发,从媒体调查、审计署披露的种种信息来看,中储粮的管理也是乱象丛生。所以,对官方而言,要以“最坏的想象”进行深入调查,以充分的事实和依据来打消公众的各种想象。同时,有关部门应考虑对中储粮进行全面“体检”,否则,可能隐藏的问题恐怕比一场火灾更严重。

《新京报》发表文章称,中储粮直属粮库火灾与巡视组进驻本无关系,但舆论将二者联系到一起,反映了民众对中央巡视组的高期望值。一直以来,在反腐败、监督官员、改变作风等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民众更愿意相信“中央来人”。民众的期待,其实是个提醒,粮库大火暴露出的管理漏洞,需要巡视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意。建议中央巡视组以更严密的明察暗访,更顺畅的信息渠道,更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做好下一阶段的巡视工作。同时,不妨也以这次“蹊跷”的火烧连营为契机,展开个案调查,正本清源,给社会公众一个负责任的说法。

案例点评 :

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事件发生后,面对媒体的追问,粮库方相关责任人首先归因于意外,不符合承担责任原则。

项目分数:40分 评分:0分

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在应对危机事件过程中,尤其在面对公众对大火事件质疑时,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在面对央视的采访仅表示,“火灾也许是一种意外,因为风太大。”这样的表述难以取得公众的信任,也没有表现出在应对突发危机时应有的真诚沟通的态度。应对危机事件时,态度上要做到真诚,在沟通中要说真话,说实话,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舆论中把握话语权的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

项目分数:20分 评分:5分

速度第一原则(SPEED)

从5月31日发生火灾起,针对造成火灾的原因,中储粮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澄清,而是在两天后才通过媒体表示是因为意外引起,对此显然不能平息舆论。网上质疑贴文满屏,有的网友称“利用大火掩盖粮库亏空”,还有的认为“中储粮火灾与中央巡视组的进驻有关联”等等。中储粮方面没有对网络舆论的关注、质疑作出澄清,使中储粮所面对的舆论环境极为被动。丧失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

项目分数:20分 评分:0分

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开始变得透明,网民也容易通过搜索工具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火灾事件后,对“粮食过火数量”以及“造成的损失”先后出现了几组变化,从过火粮食近4万吨,到4.7万吨,再到5万吨;从经济损失300万,到8000万,到近亿,再到损失过亿,数字的频繁变化表现了当事方没有建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处理危机,从而造成了传播信息的混乱,最终损害了企业信誉。

项目分数:10分 评分:0分

权威认证原则(STANDARD)

针对造成火灾的原因,网友进行了各种质疑,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只是用“也许是一种意外”来搪塞,显然没能消解舆论质疑。其后在6月3日,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公布火灾原因,即“穿过金属配电箱的导线与配电箱箱体摩擦,导线绝缘皮破损,短路打火,引燃配电箱附近苇席和麻袋,进而引发火灾”,相关负责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被移送公安机关。显然,黑龙江公安消防总队作为权威第三方对于平息舆论的质疑起到重要作用。

项目分数:10分 评分:10分

火灾案例篇8

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灾后处置,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扑救、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宣传培训、预防巡查、队伍建设、扑救等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挥机构日常工作,并配备专职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七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林场等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建立森林火灾专业或者群众综合应急救援扑救队伍;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建立森林火灾群众综合应急救援扑救队伍。

森林火灾专业、群众综合应急救援扑救队伍建设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制定。

森林火灾专业综合应急救援扑救队伍的建立或者撤并,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联防区域,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运用先进监测手段、防火扑火技术和防火设施设备,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第十条 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连续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的乡镇、辖区内有森林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一条 每年2月为全省森林防火宣传月。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规章和森林防火安全常识,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学校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林场等区域的特定范围为常年禁火区。

划定的森林防火区和常年禁火区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全省森林防火期,2月至4月为全省森林高火险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森林防火需要命令,调整森林防火期和森林高火险期。市州、县级人民政府调整森林防火期、森林高火险期,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以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火灾高发时段森林禁火令,规定禁火期和禁火区。

第十四条 森林防火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林场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组织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防火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第十五条 禁止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森林防火区。禁止在森林内吸烟、使用明火、野炊、燃放烟花爆竹、祭祀上坟烧纸、放孔明灯等行为。

森林防火期内,从事烧灰积肥等农业生产性用火,用火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用火之前告知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督促用火单位或者个人采取相关防火措施。

第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抢修设备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向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火申请:

(一)火险等级三级以下;

(二)开设必要的防火隔离带;

(三)有用火责任人监管用火现场;

(四)预备有应急扑火力量,有扑火及清灭余火工具;

(五)落实其他相关的安全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用火申请,审批机关应当在10日内作出同意用火许可决定,并及时将用火许可情况通报当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对不具备许可条件的,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有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和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护林员履行以下森林防火工作职责:

(一)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规章和森林防火安全知识;

(二)巡护森林,排查并报告火灾隐患;

(三)劝阻并协助查处违反规定的野外用火;

(四)报告森林火情;

(五)协助有关部门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划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单位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全省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省森林防火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州、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防火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规划,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资,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完善森林防火指挥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林场等单位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森林资源情况和火险区划等级标准等,确定森林防火重点单位,并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省、市州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航空护林防火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关单位参与的航空护林防火协作机制。

第二十三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林场内景区景点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配备必要的森林防火设施和器材,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语,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

第二十四条 铁路、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设置固定的森林防火安全警示标志,清除周边可燃物,并组织人员进行巡护,采取防火措施,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第二十五条 在森林防火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的,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识等森林防火设施,并将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纳入规划方案,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项目时,应当通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并在项目竣工时通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验收。

森林周边的住宅、厂房、易燃易爆场所周围,应当开辟宽度在10米以上的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配备森林防火专用车辆和通讯设备。森林防火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经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认定的森林防火专用车辆,通过收费公路时,免收车辆通行费;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及行人应当让行,不得穿插超越。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及信息系统,加强森林火险气象自动监测站建设,提高森林火险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加强森林火险气象监测、森林火险气象预警、林区防雷、人工增雨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应用,及时、无偿提供森林防火天气预报和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单位,应当根据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配合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无偿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森林防火公益信息。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和侵占森林防火通道、标志、宣传碑(牌)、瞭望台(塔)、隔离带等设施设备,不得干扰依法设置的森林防火专用电台频率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森林林木林地经营单位和个人参加森林保险,提高抵御森林火灾风险的能力。对协助办理森林保险业务的基层林业部门,保险机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一定的工作费用。

第三章 森林火灾扑救及灾后处置

第三十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报警电话。

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警。接到报警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核实情况,迅速处置。

第三十二条 发生森林火灾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在森林火灾现场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

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者应急处置办法启动后,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在核实火灾准确位置、范围以及风力、风向、火势的基础上,根据火灾现场天气、地理条件,合理确定扑救方案,划分扑救地段,确定扑救责任人,并立即赶赴森林火灾现场组织指挥扑救。

第三十三条 发生在相邻两个以上行政区的森林火灾,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组织火灾扑救工作,同时,将火灾信息告知相邻的县级人民政府,并及时向上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报告。上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应当启动联防机制,协调组织火灾扑救工作。

第三十四条 接到扑火命令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参加火灾扑救的公安消防、武装部队、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等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关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做好自防自救工作。

第三十五条 组织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第三十六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扑救情况、事故责任、损失情况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形成调查报告,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生跨行政区域的森林火灾由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评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火灾损失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灾害统计和救灾范围。

第三十七条 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或者其授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散布虚假的森林火灾信息。

第三十八条 对因参加扑救森林火灾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保障、抚恤;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在当年或者次年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

(二)发生森林火灾后,负责人未按照应急预案到森林火灾现场组织指挥扑救的;

(三)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未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

(四)瞒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信息的;

(五)发生森林火灾,未及时采取森林火灾扑救措施的;

(六)对森林火灾案件不及时调查处理,对事故责任者迁就姑息的;

(七)不依法履行森林防火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未引起森林火灾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提请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引起森林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令限期更新造林,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架设输电线路、电信线路和铺设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等,产权单位未采取防火措施的;

(二)森林防火期内用火之前未告知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进行烧灰积肥等农业生产性用火的;

(三)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

(四)其他野外违规用火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和侵占森林消防通道、标志、宣传碑(牌)、瞭望台(塔)、隔离带等设施设备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森林防火:起火主要原因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炊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 :燃烧干草,燃放爆竹礼花等;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国的森林火灾中,由于炊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上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范文 下一篇:危机公关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