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范文

时间:2023-09-21 22:24:36

启迪智慧

启迪智慧篇1

一、处理材料的统一与多样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指导幼儿利用它们来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在每一次的科技小制作活动中,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首要元素,也是关系到制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确定制作内容之后,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材料的选择进行可行性论证,怎样的材料适合制作此内容,怎样的材料便于幼儿操作?根据制作中的重难点确定什么材料是核心材料,什么材料为辅助材料?什么材料必须统一,什么材料可以多样?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统一发放材料收集的通知,为制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大班的科技小制作“元宵灯”,在教师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将材料的范围大致定位在雪碧瓶体、装饰纸、绳子、小蜡烛等,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根据要求收集材料,材料的材质基本上是统一的,而材料的颜色却是多样的。统一的材质便于教师准备制作所必须的工具、便于重难点的指导;而不同的色彩在展示中又呈现出了作品的多样性,给人视觉上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材料的统一与多样还体现在层次上。在同一年龄段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在每一次的科技小制作中,教师以星级划层次为幼儿准备了难易不同的材料,供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匹配选择与挑战。如:在小班科技小制作“小火箭飞上天”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三种不同星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三星级材料——一个雪碧瓶、一张画有圆圈的纸,让幼儿自己剪圆,对折找圆心,剪开圆的半径、粘贴火箭头;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二星级材料——一个雪碧瓶、一个剪好的圆纸片,让幼儿直接对折找圆心,剪开圆的半径,粘贴火箭头;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则提供一星级材料——一个雪碧瓶,一张画好圆心和半径的圆纸片,幼儿只需要沿着铅笔线剪开粘贴就可以完成火箭头的制作。分层的星级材料既满足了一般水平幼儿的发展要求,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使缺乏自信的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较快的幼儿也能不断看到前进的方向。使孩子的智慧与灵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启迪。

二、把握制作中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模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学习新行为的有效方式,在幼儿的生活中,模仿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幼儿的学习是在不断地模仿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而创造并非凭空产生,它需要模仿来积累知识技能、提供广阔的认知基础,因此创造源于模仿基于模仿又高于模仿。在幼儿科技小制作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分解和展示制作流程图的方法来让幼儿学习制作,因此技能上的习得、制作的流程步骤基本都以模仿为主,而对小制作进行艺术的装饰则能体现出不同的创意,那么如何才能在科技小制作中更好地体现创造?教师设计的思路、潜意识的行为、语言的导向、指导的策略都会影响幼儿创造性地发挥。如在大班科技小制作“魔术手套”中,教师提供了一个制作“魔术大公鸡”的制作流程图,为了让幼儿制作的玩具显得更富有创意,教师在环节的设计上增加了提问:“老师用手套制作成了大公鸡,那你会将手套做成什么?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做的是什么呢?”教师语言的导向使幼儿展开了联想的翅膀,于是手套变成了花园、变成了孔雀、变成了小山……孩子们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好地开发和表现,创意无限、充满灵性的作品展示在了众人面前,令人刮目相看。因此只有把握了制作中的模仿与创造,科技小制作才能显现出它无穷的魅力,这样的制作过程才能更好地启迪孩子的智慧与灵性。

三、洞察干预的时机与成败的关系

在幼儿科技小制作中,我们面对的是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幼儿,他们的能力、个性、品质都有差异,因此随时都会发生各种不同的问题:缺乏自信的孩子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与鼓励;个性比较急躁的孩子容易追求速度而失败;操作能力有限的孩子则会因为制作难点而卡壳……如果包办太多、管制太严、规则太杂,则又会阻碍影响幼儿的大胆尝试与大胆探索,达不到小制作应该达到的理想目标。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各类幼儿的需要,找准干预的时度与切入口,以建议、暗示、讨论、发问等形式诱导帮助幼儿,使幼儿的智慧与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启迪,让幼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在中班制作“竹蜻蜓”的过程中,难点就是制作对称图形,幼儿常常一不小心就剪成了左右两半,当他们反复尝试几次受到阻碍停顿并即将丧失信心时,教师的适时点拨会让幼儿重新燃起制作的欲望,解决问题的症结,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达到成功。再如:在大班制作“帆船”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船体、船帆、桅杆的制作材料和流程图,但在幼儿制作后的探索过程中,用一个薯片罐制作成的帆船总是不能平稳地在水中前行,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呢?这引起了孩子们深深地思索。教师给予了一定的等待时间,耐心地和幼儿一起操作、探索,并引导幼儿猜测:是桅杆太长帆太重?是船体与水面的接触面太小?还是船体本身左右不平衡?这些问题都让孩子在一一的尝试探索中找到了答案,当孩子们看着前行的帆船甭提有多激动了!这就是教师适时积极干预的成果,它能促使幼儿从发展的“功能水平”进入到“最适宜水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成功。

启迪智慧篇2

关键词:音乐艺术;启迪智慧;作用;要素;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71-01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能够启迪智慧,这是音乐教育实践证明的真理。我们从音乐的概念和含义出发就能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作用。

1.音乐启迪智慧的要素

1.1音乐表现因素的启迪。音乐表现要素体现了启迪智慧的方式。首先,音乐的节拍、节奏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数理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感;其次,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感受到不同音响运动的形式;最后,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要素,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以及表演或欣赏其艺术效果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忘我地融入到音乐。

1.2音乐与其他社会文化联系的启迪。由于音乐本身就是在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音乐与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广泛联系,也是音乐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与方式。首先,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音乐中的律制和频率本身,就是以数学中的数字方式及其规律来体现的。只是这种数字方式经过了物理作用方式的转换,又通过音乐自身特有的音响形式表现了出来。如音乐中音值排列的组合,一旦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值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一定形式的节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型。音乐中音符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符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音程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不同音程排列的组合,按照一定的形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音型。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旋律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旋律的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可以说,数学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音乐,音乐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数学。音乐中包含着数学的数理关系因素,音乐中也体现着组合、排列、几何、微分、积分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1.3音乐与物理联系的启迪。音乐是以具体的音响通过一定的时间表现出来的声学形式,客观地体现音乐自身的艺术效果。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也都是通过具体的物理声学的音响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的。音乐的四种性质(要素)本身就是以它的物理属性为基础的。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的有机组合,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其物理特性,也反映出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恰恰就是人们用来进行一定思想感情表现的形式,以及社会生活在一定音乐艺术中的反映。故而,音乐的各种不同音响表现形式,都可以归属于物理的声学形式之中。其中包括发音的,从音响听觉和时间上来讲;机械的,从演奏或表演方式上来讲;结构的,从物体形制和质量上来讲等等。

2.音乐启迪智慧的方式

2.1培养感知能力。在人的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就是感觉和知觉能力,而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恰恰就是音乐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人最先发展的才能就是音乐才能,而音乐才能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都是以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音乐启迪智慧来完成的,音乐启迪智慧的方式,体现在它的功能作用上。

2.2培养综合能力。音乐在其表现过程中,与文学、数学、历史等文化课学习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化课学习形式的特点,一般只需要读书、思考或用笔书写、听记等方式来完成,采用的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学习方式;与外语学习相比较,外语学习虽然是由动态发音的练习方式与静态学习的方式结合而成,但仍是以静态学习形式为主;与体育学习相比较,体育虽是以动作的动态训练学习方式为主,但却缺少动态发音方式的训练;与美术学习方式相比,美术学习方式除了思考之外,是以手部的描绘动作为主进行的,也可以说是最安静、最静态的学习方式了。而音乐的学习方式,除了包容上述种种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以肢体动作表现和发音动态过程结合的学习训练方式。所以,音乐的学习训练方式,就具有了思考、认知、朗读(朗诵)、视唱、听音、练耳、动手、动脚等,包括演唱、演奏、舞蹈、欣赏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这些综合的、集中的学习训练方式,成为了音乐特有的学习方式,即口唱、耳听、脑记、手动、眼观、身体动作等综合学习训练方式。这种综合学习训练方式,不仅极大地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和感官体验,而且注重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强化了学习者的综合记忆途径。

3.音乐可调节人们的情绪

启迪智慧篇3

理想的课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努力创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知识的引导者、彼此的沟通者、兴趣的激发者和情感的唤醒者,对学生要持一种尊重、理解、关怀的态度,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样他们就能无所不谈,就能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一切要围绕学生实际展开,这样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我教七年级语文《伟人细胞》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为什么贾里实现伟人的三次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就让学生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能提出了一些问题。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老师也能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失落感和自卑感。

二、变知识的传授为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喜悦。这里的活动不仅仅指学习的认知以及训练活动,我认为还可以涵盖游戏、表演、展示、情境设置等等多种多样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一切活动,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我们大可把它引入课堂。如果有这样的可能,一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化的行动或者称之为活动展示,这样不仅有利于打破原有僵化的教学模式,而且符合行动研究的理论,更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故事性比较强,所以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按照每一个故事情节相应地编排一个画面。如游行大典场面,试新装场面,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并不是一味给学生讲解,让其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这一情节时,我改变了以往让学生朗读、思考、解答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自身的表演来领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要到台上表演,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我准备了一些小道具、王冠、胡子等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上台表演时将皇帝夸张的动作,恐惧的心理、心口不一的言行,表现了淋漓尽致;而老大臣手持拐杖,眼戴花镜,苍老的声音,展现了其虚伪的本质;而演骗子的同学则以其诙谐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在笑过之余,也增进了同学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在表演结束后我又适时点拔,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比单纯由老师讲解效果要好几倍。

三、悉心指导问题的解决策略,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用激励的态势让学生保持一种主观能动的激情,其次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要靠方法,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问题往往是封闭的,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能找到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但是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开放性的,并不都会提供必须的信息,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教材中提供的范文不是学习的“法典”,而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我在教学完了《乡愁》一诗之后,引导学生再学习席慕容的《乡愁》,将学法有效的迁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乡愁”主题,使得知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知识得到了整合,学生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也就转变成了发展性学力。

所以要通过对新知的引入、教学环节转折延伸处进行有效的设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把各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作为各学科教学的灵魂,通过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问鼓励创新,达到建构以学生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或许这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毕竟我们是在寻找一种理想与现实能够结合的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立足点应该不会错,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点,只要学会了学习,我们想发展应该不是一个问题

启迪智慧篇4

幼儿园坚持“阅读擦亮底色,涵养文化根基,彰显语言特色,开启智慧潜能”的办园特色。通过践行书香教育理念,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绿色温馨的校园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初步形成了书香摇篮的办学特色。

浓郁气息,书香满校园角落

“阅读浸润童心,阅读启迪智慧”,走进永幼,园内风景别具一格,浓郁的书香扑鼻而来。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楼道上由教师们手工制作的纸艺画、纸球画、刮蜡画等构成了童谣、绘本、古诗三个主题长廊。加之多姿多彩的幼儿画将校园装饰得童趣盎然,园中的每一角落,境与书的交融比比皆是,花与书的香味儿溢满校园。班级、走廊、围墙、洗手间等的文化建设,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将幼儿有意阅读和无意阅读相结合,在有限的空间里将有形与无形书卷的效用无限释放。在有限的“小环境”中做足文章,凸显绿色和温馨,营造心旷神怡的“大阅读”人文环境,使整个校园弥漫浓郁书香氛围,捧书阅读,仿佛林中憩,画中游,尽情享受浓郁书香。”

厚积薄发,书香促教师发展

通过老师读书带动幼儿读书,幼儿园成立了教师读书沙龙,以此为载体,开展专家讲座、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征文比赛、美文阅读、暑期旅游心得交流等活动。教师读书活动,既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人文素养,又持久不息的掀起园内读书热,丰富的阅读文化必将支撑着教师们在智慧的启迪中积极发展,实现自我。

激发兴趣,书香乐幼儿生活

幼儿园开展“赏万千丛书,讲千奇故事,做智慧宝贝”系列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中“我最喜欢的书”、“绘一本书――绘本创意比赛”、“演绎一本书”、“评选阅读小超人”等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书香的氛围中快乐阅读。

亲子阅读,书香变父母观念

幼儿园定期开展“书香家庭”、“图书漂流”等亲子阅读活动。“书香家庭”,让“故事奶奶”、“朗诵爸爸”、“绘本妈妈”来到幼儿中间,一起表演精彩的绘本故事、参加亲子绘本讲读活动、制作读书卡等,共同感受阅读带来的无限创意和魅力。同时,幼儿园通过定期发送亲子图书、让家长之间和家校之间“图书漂流”,实现阅读资源无限共享,阅读时空无限扩大,形成阅读命运共同体,给孩子们营造了健康成长的浓郁书香氛围。

启迪智慧篇5

一、激情引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言:“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显然,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具有诱惑和魅力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愉悦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参与者不会再产生诸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笔者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通过选题目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先利用FLASH内置的随机函数功能,设计了若干道选择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次游戏都由组内一名成员选择题号,在出示相关的计算题目后,由全班学生们进行抢答,抢答者如果口算无误即为该组得1分。如4+4+4、7+7+7+7、9+9+9+9+9等题目一出示,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乘法的口诀。

二、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想象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拼图游戏,引导学生先将剪好的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涂上颜色,然后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实物图或图案。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想象构图,拼出图案后又要通过想象把图案化为具体事物。这种拼图活动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发挥“小设计师”的想象力,又有审美价值,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因此,数学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引领成长,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

数学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它对于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数学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会了团结与协作、竞争与谦让,克服了自我中心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笔者就以“商店购物”的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完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1元=10角、懂得兑换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提高游戏的真实性,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玩具狗、转笔刀、笔记本、钢笔、小音箱等实物,价格由“店主”(由几名学生扮演)自己定,将一些模拟纸币(各种面额)分发给学生,再找一些学生扮演顾客。通过现场购物,看哪些学生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并自己进行说明。

为了提高小学生识别真伪人民币的能力,笔者还专门让学生编排了一个小品――《假币真情》,讲述几名小学生为了搜集贩卖假币的犯罪嫌疑人(由学生扮演)的犯罪证据而与其斗智勇,最终帮助孤寡老人刘大爷(由学生扮演)挽回经济损失并成功报警,将其绳之以法的感人故事。几名学生的诙谐演出,既惟妙惟肖,又生动活泼,而且在表演中还向大家讲解了真伪人民币的辨别方法,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

著名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认为:“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的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游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增长智慧,学生也必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而他们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启迪智慧篇6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26-01

小学的音乐课不应当处于可有可无的副课地位,就其本身而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更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培育德性、启迪智慧的不可替代作用。所以,在大力开展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系统化素质构建的教育实践中,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上讲究方法,就会有助于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小学生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小学生又都普遍喜欢这种音乐熏陶的形式,应注意发挥其作用。

一、实施音乐欣赏式教学方法的益处

我们应当承认并应当清醒认识到,在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能仅认为是将每个孩子向音乐家的方向培养,这样的思维是片面和狭隘的,不仅不利于音乐教学发展,甚至将影响到音乐文化的传承。从音乐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在人类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用音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即使发展到现在,在我们各民族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意思和情感,音乐是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最好的工具之一。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音乐能够把作者的情感表露出来并展现于世人,在作者的创作中起到与生活交融和自然沟通最好帮手的作用。从每个人来复读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够在“二次创作”中,来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更能衍生出一些新的认识,这就是音乐所特有的激发想象效能,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宽泛性、包容性的载体魅力,使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音乐,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掌握所学的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知识,更能够激活我们头脑中思维的活性细泡,使孩子们在音乐课中得到放飞思想的机会,从而起到启迪孩子们智慧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音乐欣赏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们虽然不能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来帮助孩子们来欣赏音乐作品,但是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用欣赏的眼光努力成为音乐的朋友。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摒弃以讲、唱、学为主的灌输性讲课方式,要努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交流的沟通方式。

其一,“听”与“讲”的有机结合。“听”就是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听到老师的示范,更应当听到原作的原滋原味,甚至是他人的演绎,在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们在广泛听的基础上,能够更为准确了解音乐作品中所希望传递出的音乐元素。“讲”就是以老师为主角,以作品为依托,应当详细讲解歌词的意义。这里的意义既有表面的更应当有引申的,就是要把歌词讲深讲透,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歌词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比如说,在开展《妈妈的心》的教学中,听到关于五星红旗方面的歌词后,老师就应当帮助学生们了解五星红旗的内涵,像五星红旗是怎样产生的,五星象征着什么意义,我们要如何爱护我们的国旗。我们应当通过歌曲向学生们传授需掌握的乐理知识。比如说,仍以《妈妈的心》为例,其中的调号、拍号、小节线、连音线是什么,在作品中是怎样应用这样的知识的。总的来说,做好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会使乏味的音乐教学变得活跃起来。

其二,“谈”与“评”的有机结合。“谈”就是在听和讲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己来谈感受和认识,使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思维,跟上教学的步伐。要鼓励学生们多谈,而且越具体越好,特别是不要怕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只要是有想法的都应当给予正面的表扬。“评”应当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们之间的评论,一方面是老师给予的正确评价。

其三,适时开展情景剧。应当追求即兴式的表演,让学生们在音乐作品的感召下,在听、讲、谈、评的激发后,即兴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希望通过这种即兴式的情景剧,来激发学生们思维的灵动。

其四,发挥音乐社团作用。小学生音乐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的,要积极培养社团干部,秉持以尊重个性、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发展个性为中心,围绕“让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每一个学生”的主题活动,打造丰富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让音乐欣赏与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左小玲.音乐――启迪智慧的金钥匙[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启迪智慧篇7

启智——情操陶冶的基石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美术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创意思维,美术创意思维是指通过美术学习令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塑造美好的情操以及发展创造力。

艺术源于生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应选择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插上想象的翅膀,激起绘画的渴望。比如我设计的线描课题《带着线条去散步》,首先请学生发现并仔细观察自然中的线,不同的物体形状轮廓各不相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线条形式。接下来我问物体之间是怎样组合的?这就涉及美术语言了,就是疏密、轻重和大小的对比,这样表现出来的线才是有美感的、生动的。最后,我让学生逐步感受和体会到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比较抽象的事物,如植物种子生根、发芽、长出枝叶的整个过程,即点变成线的过程,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线,如风、心跳的节奏、音乐的韵律等也是一种能感悟到的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以纯粹抽象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图1、图2为学生线描作品。

“一切景语皆情语。”孩子们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感情,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是他们的全部自我表现,课堂上,看着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创作表现,我想这个过程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幸福的。可以说,启发孩子心灵的智慧,已然成为培养他们美的操守和陶冶他们完备人格的坚固基石。

育德——美育中升华德育

在漫画创作课中,我要求学生围绕校园学习生活进行描述,通过身边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件,来表达一个观点,让学生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此时的情境中,绘画技法的传授似乎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学生积极讨论和参与绘画,尽管有时还会遇到需要表现的事物不会画的情况,我就会教他们关于人或动物的一些最基本、最简洁的组合办法,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挥,借用漫画的趣味性,使德育“易”起来。同时,发挥漫画寓谐于画、趣中生意的优势,让学生在欣赏后萌生轻松活泼的情趣,在玩味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图3、图4、图5为学生校园环保漫画作品。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还坚持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好的公益海报设计,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更能在美化的同时宣扬一种人文理念、一些生活态度,触动人的灵魂。我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命题作业,并且引导他们去感受,比如白色污染、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作为地球上的一分子,我们要对自然界承担责任,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放下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一次性筷子……又比如社会问题,关注失学儿童、关注残疾人、关注灾区、关注吸毒人群,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少一点浪费,多一份关心,也许就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一个快乐的笑容。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灵魂的净化。图6、图7为学生设计的环保海报,图8、图9为学生设计的禁毒海报。

绘画创作就是学生表达心灵的图像符号,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需要,这个表达的过程,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将开出绚丽的花朵。只有寓道德教育与美术教育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育人宗旨,使德育在美术教育中升华。

修性——潜移默化塑造人格

人类的审美对象不仅是美妙的自然风光和隽永精美的艺术品,还应包括美的言行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人物肖像画》一课中,画同伴往往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哈哈,有仇报仇,有怨申冤!”一些同学以手中画笔为“复仇”工具,将同学丑化,画得“面目全非”,同学们的爆笑声或被画同学的恼羞成怒就是他们期待的结果。以往,我会毫不客气地训斥,但学生们写在脸上的却是不屑与不满,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后来我尝试着换一种说法,讲了坡和佛印的故事,让他们明白“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别人都是美好的,坡看佛印是一堆粪,其实只能证明自己心中是肮脏的”。没想到,他们真的低下头,红了脸,甚至还要求换纸重画呢!这时我会适当将他们的作品“处理”一下,再展示给大家,学生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原来这样画也能这么生动有趣!” 图10、图11、图12为学生人物肖像画作品。

此外,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是“心细——胆大——心细”。第一个“心细”,是在动笔前,要仔细观察、比较,思考所要表现的对象。第二个“胆大”,是动笔之后,要激情投入,大胆涂抹,勇于探索,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大声讨论。最后一个“心细”,是提醒他们在可能画得“有点脏乱”的画面上,仔细收拾,稍加整理。在这样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和调教他们形成一种“胆大心细”的性格。渐渐的,课堂变得秩序井然了,某些“活蹦乱跳”的学生,也能静心下来画十分钟到二十分钟,这样的转变让我暗暗欣喜,学生的作品也带给我一次次的惊喜。时常听到他们说:“长这么大,这是我画的最好的一张画!”眼里流露出的是无限满足。这种表现力和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各种优秀人才都必需的,相信这些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启迪智慧篇8

王文渭是千千万万的发明家方阵中的一员,他发明创造的“电子积木”系列产品, 给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儿童带来了兴趣与乐趣,同时也培养着他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打开一扇神奇的智慧之门。

王文渭是“电子积木”始创人、发明人,现担任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王老师玩具厂厂长。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王文渭从小就对制作各种小玩具充满兴趣。读初中时,他制作的航空模型飞机在湖北省首届航模比赛中获一等奖;读高中,他制作的无线电作品在湖北省举办的无线电制作大赛上获一等奖。在湖北省电业技工学校任高级讲师,他以专利成果“多用电子电工实验装置”参加全国教学设备竞赛获特等奖;1995年他成功开发出“万用电子积木”,1997年以该成果参加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获金牌奖……

“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1984年时邓小平的这句话,是点燃王文渭向“电子积木”世界探索的一把火炬。“研究开发一种快速学习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的器材和方法,让儿童和青少年从中培养计算机兴趣,获得新知。”为了将电路这个抽象的事物跟孩子们的“玩”联系到一起,王文渭煞费苦心,他认为“只有把拼装好的实物电路同电路原理图完全一致,才可以使孩子们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学得快,记得牢。”

据了解,“电子积木”能够开发创造思维,是因为它具备两大特点:1、同一种电路,它可以用几种或十几种方式拼装成功,不同的拼装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能够启发使用者开发新的功能或新用途;2、拼装速度特別快,一般的电路,均可在两分钟之内拼装成功,电路拼好后,想要更换某一个电子元器件,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可以很快更换不同的元件进行试验,很容易发现电路的新功能、新用途,创造出新的电路。此外,“电子积木”适应面层广,从5岁以上的儿童到成年人,无论有否电子知识和电子学基础,都能轻松使用。

并不是每一项发明专利都能够被市场所看好和热销,但能够赢得市场的必然是好专利、好产品。王文渭的“电子积木”投放市场后,以新颖别致的创意和实用功能广受关注,以致出现“产品供不应求,常常会有几台大货车在工厂排队等货的现象。”在国外和国内电子积木还被许多幼儿园、小学、中学选为科普教材。10多年来,全世界已有几亿儿童和青少年使用过电子积木并从中受益。在玩中提高学习成绩,在玩中诞生小发明家,在玩中告别单纯玩电脑游戏的“坏毛病”……跟“电子积木”有关的许多精彩故事,在孩子与家长们间被传为美谈。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在“万用电子积木”赢得广泛市场后,王文渭并没有停止探索与发现的步伐,近年来他捷报频传,先后开发出“太阳能电子积木”、“手揺发电机电子积木”、“太阳能汽车电子积木”、“不用干电池的电子积木”……而这一切,都为了照亮青少年的瑰丽世界,为了给创新型国家增添新的实力。

上一篇:智慧之光范文 下一篇:小故事大智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