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范文

时间:2023-12-08 18:53:28

血红蛋白篇1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糖筛查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给母婴均造成严重的危害,有研究报导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新生儿畸形率可达4%~12.9%[1]。同时还可造成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增加孕妇产后糖尿病的几率,近年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逐渐应用于临床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回顾性研究384例孕妇体检的病历资料,旨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8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检的单胎孕妇。年龄19~37岁,平均(28.3±3.8)岁,孕周24~28周,平均(25.7±1.4)周,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所有研究对象行1h50g葡萄糖筛查试验,血糖结果≥7.8mmol/L再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分别检测0、1、2、3 h血糖浓度,其异常标准为空腹5.8 mmol/L,1 h≥10.6 mmol/L,2 h≥9.2 mmol/L,3 h≥8.1 mmol/L,其中有2值异常患者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设为GDM组,1值异常诊断为糖耐量受损设为IGT组,糖耐量正常及糖筛查阴性孕妇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中GDM组144例,平均年龄(28.9±3.4)岁,平均孕周(25.4±1.3)周;IGT组87例,平均年龄(28.6±3.5)岁,平均孕周(25.9±1.5)周;对照组153例,平均年龄(28.2±4.1)岁,平均孕周(25.6±1.4)周。三组别在年龄及孕周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行1 h 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检测,血糖检测采用氧化酶法,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试剂均由宁波美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凝集,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有限公司提供,全自动生化仪为日立7600。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糖筛查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异常率及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方法学评价指标。

1.3  诊断标准:1 h 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以血糖≥7.8 mmol/L为异常,糖化血红蛋白以HbA1c>6%为异常,糖化血清蛋白≥2.25 mmol/L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别糖筛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见表1。三组别糖筛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别糖筛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例数

糖筛查试验(mmol/L)

GSP(mmol/L)

HbA1c(%)

对照组

153

6.76±0.18

1.98±0.16

5.42±0.13

GDM组

144

8.94±0.35

3.45±0.23

9.07±0.34

IGT组

87

7.98±0.21

2.89±0.19

7.39±0.24

组别

例数

GSP

HbA1c

IGT组

87

44(50.6)

34(39.1)

GDM组

144

128(88.9)

119(82.6)

灵敏度(%)

特异度(%)

正确诊断指数

阳性预测值(%)

GSP

88.9

76.3

0.65

69.2

HbA1c

82.6

82.9

0.66

74.3

[1] 唐丽平.妊娠期糖尿病25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3):258.

[2]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0.

[3] 叶  倩,谭立明,曹莉萍,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4):331.

[4] 刘  敏.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8):61.

[5] 么  伟,岳  霞,安秀英.妊娠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62.

[6] 刘伟才.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2011,24(6):2581.

血红蛋白篇2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能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意味着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却未必满意。

这是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在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表现出餐后高血糖。进餐的作用就如同上楼和负重。一个人平地行走不觉得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吃力了。

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与血红蛋白A(血红蛋白在血中存在的主要形式)缓慢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作用,从而生成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水平,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与2~3个月内的血糖浓度水平成正比。因此,临床上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患者过去2~3个月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综合反映,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说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它不能代替瞬时血糖测定。

对于糖尿病监测来说,瞬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各有侧重,降糖实际上应该两者都要降。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会受到基础胰岛素分泌、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量、进食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反映的是瞬时血糖水平,可以说,它们时刻都在变化,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均不尽相同。

瞬时血糖水平会在一天中随时波动,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仅约0.1%~0.2%。

另外,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降不下来,糖化血红蛋白也不可能达标,因此需要结合瞬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来调整治疗,以更好地达到控糖目的。

血红蛋白篇3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水平血糖会对眼、肾脏、神经、心脏等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如糖尿病眼底小动脉痉挛、糖尿病肾病等。早期发现和采取措施是改善糖尿病预后的关键。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我们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双检测的方法,旨在探讨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怀疑糖尿病者540例,其中男性324例,女性216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9.2±10.3)岁。排除标准:孕妇;既往有肾脏病史;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认定为血样标本污染或操作过失导致的误差不能被忽略;非同一时间采集的样本。

1.2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凝集法(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有限公司提供)测定,其原理为利用抗原、抗体的反应[1];糖化血清蛋白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测定。仪器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HI-TACHI71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为阳性结果;糖化血清蛋白≥2.25mmol/L为阳性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糖化血清蛋白阳性率72.6%(392/540),糖化血红蛋白阳性率为74.1%(400/540);与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较,糖化血清蛋白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77.0%。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1),见表1。

3 讨论

已有学者证实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形成反应具有不可逆性,在机体内相对稳定,存在的时间与血红蛋白(120d)及(19d)的寿命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6~10w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可反映测定前2~3w内的平均血糖水平[2]。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有研究证明贫血、红细胞增多、类风湿性因子和慢性血液透析等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免疫分析法无明显干扰[3]。而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采用果糖胺氮蓝四唑法,该法操作简单,费用较低,但因试验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其假阳性受还原剂影响,但糖化血清蛋白能在血糖变化最显著时更确切和及时地反应血糖水平,尤其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新诊断患者降糖治疗时的疗效观察[4,5]。故有学者认为临床应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值得推广。

糖尿病早期治疗意义重大。Movassat等[6]学者发现在新发生的糖尿病鼠模型中,使用胰岛素可使体内达到高胰岛素和正常血糖水平,促进和刺激胰岛β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有的从已分化的细胞分裂,而又从干细胞新生。本研究结果提示糖化血清蛋白的稳定性与糖化血红蛋白相近。但作为初次诊断笔者认为有必要同时进行这两种检测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两种检测均存在不足故在两者结果不同时应除外干扰因素或重复检测,最终实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121.

[2]余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5),3152-3153.

[3]肖飞远,李红,荣秋心.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基础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2(2),114-116.

[4]华红.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32-133.

[5]Kennedy DM,Johnson AB,Hill PG.A comparison of automated fructosamine and HBA1C methods for monitoring diabetes in pregnancy[J].Ann din Biochem,1988,35(992):283-289

血红蛋白篇4

想要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就应让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一个公认的理想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增高了,失明、肾衰竭、截肢等并发症也就明显增多,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务必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6.1%以下,甚至有人认为5.8%或5.5%更好,但这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事实上,通过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如果能够将 糖化血红蛋白由9%降到7%以下,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就会降低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人体内的葡萄糖有一个特点,它既可以和血清的白蛋白结合,也可以和组织蛋白、血红蛋白结合。而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当血糖升高的时候,葡萄糖结合到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上,形成了糖化血红蛋白。有些红细胞是刚刚生成的,有些则是已经要衰亡的,但糖化血红蛋白会一直吸附在这些红细胞上,直到这些血红蛋白被肌体清除。所以,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能够代表最近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另外,衡量血糖控制水平还应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情况,也就是说只有空腹和餐后血糖都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才可能控制达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是第一位的。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把血糖这个危险因素控制住,那么伴随着血糖的改善,胰岛B细胞就可以得到休息,一些重要的危险因素也会相应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会降低。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不容易控制,因为,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要特别注意血糖在接近达标时的安全性和可控制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并发症,是因为血糖长期未得到满意控制。人们熟知的血糖指标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它们都只能代表当时那一刻病人的血糖值,而不能对一段时间的血糖水平做出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与长期的血糖水平相关,能代表2~3个月以来的血糖控制情况, 因此最能衡量病人可否有患上并发症的风险。事实上,目前国际医疗机构已经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红蛋白篇5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检测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47-01

糖尿病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肾脏微血管病变等,该种病症主要以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以及结构改变作为主要特征。因为糖尿病代谢功能异常导致患者的肾小球出现硬化、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标准值,该种病症被称之为糖尿病肾病,也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

尿微量白蛋白作为糖尿病肾功能损伤患者早期诊断的较为重要指标,能够从根本上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实际损伤程度,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对患者过去的6到8周之内的血糖总水平进行监测,也是临床诊断过程中,对糖尿病患者治疗预后以及病情进行评定的主要指标之一。[1]本文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肾功能损伤的关系,从而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人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控制空腹在12h以上,抽取2mL静脉血,融入EDTA药剂,并在抗凝食管中进行充分混匀之后,对其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3ml不抗凝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并检测血清肌酐。[2]留3ml患者尿液,并加入样本稀释液,在离心管中进行充分混匀之后,对其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X2检验对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使用方差分析各组间的计量资料。当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呈现增高趋势。实验组患者中值组、高值组以及低值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将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糖尿病肾病影响最为显著,这也是临床医学中诱发早期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根据研究表明,患者U―mAlb水平含量是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损害以及损伤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与其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尿微量蛋白检测糖尿病患者肾病最可靠、最敏感的诊断指标。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检出对糖尿病肾病引发的肾小球损伤有着较为重要的诊断作用。尿微量白蛋白作为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受损的一个主要表征,尿微量白蛋白是由于起始原因不同而引起的肾脏固有细胞出现损伤,从而让肾脏所固有的细胞实际结构出现变化,整个功能也随着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并在患者的尿液中加以体现。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和血糖实现结合的实际产物,具有不可逆反应,并与人体内部的血糖浓度呈现出正比关系,一般会对患者最近8到12周的实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反映。目前临床医学中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患者血糖是否达标的一个“金标准”,人体内部的糖化血红蛋白实际比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糖浓度、血红蛋白与血糖接触时间以及患者体内红细胞实际存活时间。[4]患者体内血糖浓度、接触时间数值越大,则表示其比例越高。根据一般情况来分析,人体内部的出现“糖化”的血红蛋白占蛋白总数量的4%到6%。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明显时,比例将会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衡量,糖化血红蛋白的明显增高可能会让患者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损伤并发症不断增高。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患者的肾脏造成影响。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让患者的血红细胞实际变形能力不断价低,从而导致其肾脏出现缺氧、缺血,让其血管通透性不断增加,从而减少附近埋管系统的实际血流,让肾小球的滤过压不断增加,这种高滤过、高粘、高通透状态可能对让其受到损害。血糖浓度的不断升高,超过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糖原合成的能力时,患者体内的多元醇旁路会出现激活,从而对其肾脏造成损伤。[5]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与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早期可能出现增高发展趋势。通过联合检测能过从根本上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检测阳性率,对于其诊断以及治疗活动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瑾,张媛,易婷曲. 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 新疆医学,2013,05:15-17.

[2] 吴中东.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06:595-597.

[3] 徐红珍,王露,马正坤. 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 当代医学,2012,26:7-8.

[4] 朱华,刘颖,黄澜,徐艳峰,马春梅,赵春华,秦川. 尿微量白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06:26-30+99.

血红蛋白篇6

糖、蛋白质、脂肪都能提供能量,但糖为“供能大户”,不但提供能量多,而且供能之后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易于经由呼吸及排尿等排出,故糖可喻为“清洁的能源”。但是,人们每天摄入的含糖食物需转化为葡萄糖才能利用,而人体利用葡萄糖又必须要借力于胰岛素,若胰岛素缺乏或失灵,血中的糖虽多而不能利用。人体动力不足,转而向蛋白质、脂肪索取能量,但供能本非此二者“主业”,勉强应付,体内新陈代谢大乱,时间一久,从头到脚、从脑中风到脚坏疽各种并发症油然而生,其始作俑者即是血液中的糖不能被利用。

不过,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利用葡萄糖,只是不能充分利用罢了。人体内血糖高低与饮食关系甚大,虽说检查的是“空腹”血糖,但前一餐的食物如易于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则“升糖指数”高,反之则低。比如前晚食粥,此物“升糖指数”高,则至次日清晨,粥所转化的糖已被利用了不少,检查时血糖自然较低。如果前晚食馕,此物坚实,消化吸收慢,葡萄糖形成则晚(“升糖指数”低),次晨检查血糖则高。采血化验前的体力活动也会影响血糖水平,如步行半小时到医院,所测血糖值低于起床后在家自测的血糖值。可见,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糖高低,但对血糖数值的些微变化不必过于纠结,如上周所查空腹血糖为5.8毫摩尔/升,本周所查为6.0毫摩尔/升,就不必以为是病情加重了。

那么,有无不受这些“临时因素”影响,能评价血糖高低的指标呢?这便是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执行运送氧功能的蛋白质,此蛋白质在人体内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地给合,成为糖化血红蛋白,而其结合之多寡与血中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即血糖越高,被“糖化”了的血红蛋白也越多。

血红蛋白的寿命约120天,每采一份血样可以理解为:其中1/120的血红蛋白为当日所产生、1/120为有一日寿命的血红蛋白、1/120为有两日寿命的血红蛋白,以此类推,则此血样中的血红蛋白平均寿命为60天,因而这份血样中的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近60天来血糖高低的总体情况。也许某日吃得多了些、血糖高了些、当日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便多了些,而某日活动多了些、血糖低了些,则当日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也少了些,但一份血测出的糖化血红蛋白却是这两个月血糖总的趋势,因此能更宏观、准确地评价出糖代谢的情况。

血红蛋白篇7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c)-00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isk factors and correlation of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 glycosylated albumin (GA)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 o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tinopathy. Methods 22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Central Hospital of Baoding City in Hebei Province ("our hospital" for short ) from May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recruited. Among them, 144 patients without retinopathy as non-retinopathy group, 82 patients with retinopathy as retinopathy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120 cases of health examination were collected as healthy examina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IMA, GA, HbA1c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IMA, GA, HbA1c in non-retinopathy group and retinopath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examin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levels of IMA, GA, HbA1c in retinopath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retinopathy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ge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tinopathy, the morbidity increased with ag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A and HbA1c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A wa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IMA, GA and HbA1c increasing are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bined with retinopathy. Routinely testing these indicators can help do earlier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Key words] Glycosylated albumin; Glycated hemoglobin A1c;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tinopathy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由于胰岛素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1]。它的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等[2]。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on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是微循环障碍所致的眼底特异性改变,也是造成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3]。有研究表明,DR的发生、发展与高血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发病机制之一是糖尿病可引起全身微血管发生病变,由于血管变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增殖,缺氧的网膜组织释放出血管增殖物质,促使形成新生血管,进而导致出血、机化,而发生增殖性病变,同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糖尿病早期,这种现象是可以纠正消失的。故治疗DR的前提条件是控制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作为评估血糖控制的首选诊断指标[4],有报告HbA1c≥7%与DR发病风险相关[5]。另有相关研究证实,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能诱导视网膜外周细胞凋亡,可对视网膜神经造成直接损害。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缺血标志物,而IMA在T2DM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三组患者GA、HbA1c、IMA的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对2型DR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2DM的住院患者226例,根据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将226例T2DM患者分为无病变组144例和病变组82例。其中无病变组中男65例、女79例,年龄43~84岁;病变组中男39例、女43例,年龄47~81岁。收集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0例。

T2DM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6]。

DR诊断标准:所有纳入者均接受眼底检查,DR诊断标准为出现以下任何表现之一:微血管瘤、眼底出血、软性渗出灶、硬性渗出灶、新生血管形成、眼底激光光凝术后瘢痕[7]。

纳入标准:T2DM患者接受眼底X线片检查并有明确的眼底检查结论且全身检查无其他特殊病变,亦无其他眼病史。

排除标准:患有影响眼底X线片的疾病如白内障、眼底病变无法明确者、伴有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处理 T2DM患者禁食至少8 h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健康体检者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立即送检验科,离心后的血清标本保存于-40℃的低温冰箱备用。

1.2.2 实验室检查 糖化白蛋白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均由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2015052301、20150602、20150602。血清白蛋白检测校准品(批号:901UN)由英国朗道提供,GA(%)=GA/ALB×100%,其参考值为11%~16%;IMA试剂、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均有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20151417、20151210、20151129,本室其参考区间≥83.7 U/mL。检测仪器均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检测采用高压液相方法,z测仪器为日本希森美康(Sysmex)全自动HbA1c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其参考值为4%~6.1%。以上所有实验均在室内质控在控情况下检测,实验操作严格按照本室制订的SOP文件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IMA、GA、HbA1c水平比较

无病变组、病变组IMA、GA、HbA1c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变组IMA、GA、HbA1c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年龄段DR患病率比较

226例T2DM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6.3%(82/226),其中男性所占的比率为47.6%(39/82),女性所占的比率为52.4%(43/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00,P=0.105)。DR患者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DR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IMA、GA、HbA1c为自变量,DR为因变量采用向后Wald法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R的危险因子。GA的回归系数Waldχ2为44.199(P < 0.01),致DR的危险因子OR为1.488;HbA1c的Waldχ2为13.968(P < 0.05),OR为1.566。两者均> 1。说明GA、HbA1c是DR的独立危险因子;IMA的Waldχ2为0.807(P > 0.05),OR为0.990;说明IMA不是DR的独立危险因子。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8-12]。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其发病率高达9.6%,我国患病人群中以T2DM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T2DM患者大多无明显“三多一少”症,而往往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患有糖尿病。同时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视网膜血管损害为主,是成人致盲眼病的首要病因[13-14]。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显示目前全球将近4亿糖尿病患者中约1/3存在视网膜病变或不同程度的糖尿病相关眼损[15]。因此,积极探求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是21世纪全球卫生保健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GA、HbA1c都是DR的独立危险因子,而IMA不是DR的独立危险因子,具体结果如下。①GA与DR:GA是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一项指标,而且血清GA测定采用血清GA浓度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百分比表示,从而排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检测结果较糖化血清蛋白更准确[16]。有研究表明,GA能诱导视网膜外周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神经造成直接损害,GA还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沉积于血管壁,激发血管炎性病变的发生,从而促进DR的发生及发展[17]。本研究采用酶法检测GA,结果显示,两病变组GA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网膜病变组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A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②HbA1c与DR:HbA1c是血液葡萄糖通过非酶作用,经细胞膜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是120 d,因此HbA1c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检测前120 d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与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明确规定HbA1c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研究显示,超过60%的T2DM患者的HbA1c控制不理想。HbA1c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如果是眼睛内视网膜血管系统发生病变,则会引起视网膜病变。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病变组和病变组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HbA1c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风险呈明显正相关。而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A1c也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③IMA与DR:IMA是心肌缺血的理想标志物。在国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IMA是反映心肌缺血早期的、灵敏的标志物,对于辅助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危险分层有重要意义[18-19]。同时有研究发现,IMA可以有效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因此用于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评估[19-20]。当机体遭受急性或慢性氧化应激损伤后,血清白蛋白N-末端会发生结构修饰,命名为IMA[21]。Kurban等[22]研究发现,IMA也可受糖脂代谢因素影响,T2DM患者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Dahiya等[23]研究发现,T2DM患者多伴有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从多方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引起IMA水平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IMA不是DR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病变组IMA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病变组IMA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2DM患者血清IMA水平也可间接反映高血糖严重程度。而关于IMA引起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病程延长,DR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年龄是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艾维等[24]也有相关报道。

综上所述,T2DM患者血清IMA、GA、HbA1c水平的升高共同参与了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定期检测T2DM患者血清IMA、GA、HbA1c水平不仅有助于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可能,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索T2DM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求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敏,刘清洋.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居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1):68-74.

[2] 谢田华,朱靖.无锡市滨湖区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调查[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3,29(5):495-498.

[3] Vidhya G,Anusha B. Diaretionpathy database-A gene database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J]. Bioinformation,2014, 10(4):235-240.

[4] 王冬环,陈文祥,张传宝,等.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8):673-678.

[5] 李娜,杨秀芬,邓禹,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6):500-506.

[6] Alberti KG,Zimmet PZ.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J]. Diabet Med,1998,15(7):539-553.

[7] 金春花,李连喜,李梅芳,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493-497.

[8] 范国洽,郝慧斌,杨昱,等.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0):92-94.

[9] 吴岚,宋向欣,张宏武,等.血尿酸和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4):511-513.

[10] 廖方清,吕舜荣.2型糖尿病患者皮质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69-71.

[11] 李振山,孔倩倩,刘燕琳.酸浆果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0):18-20.

[12] 罗兴燕.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6):145-147.

[13] 胡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测定及其意义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37-41.

[14] 段彦华,杨春兰,刘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筛查方法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6,35(3):314-317.

[15] 章莹,熊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系统综合性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729-1730.

[16] 唐菲菲,陈莉丽.糖化白蛋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6):398-401.

[17] 沙敏,石冬敏,王亚南,等.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升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14, 24(4):64-70.

[18] 吴卫华,易建华.冠心病生化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的互补效应探讨[J].检验医学,2012,27(5):361-363.

[19] Bar-Or D,Lau E,Winkler JV. A novel assay for cobalt-albumin binding and its potential as a marker for myocardial ischemia-a preliminary report [J]. J Emerg Med,2000,19(4):311-315.

[20] Korkmaz GG,Konukoglu D,Kurtulus EM,et al. 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and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or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FG,IGT)in diabetic patients [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13,73(8):641-649.

[21] 孙华,郭玉珊,翟羽佳,等.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指数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5399-5400.

[22] Kurban S,Mehmetoglu L,Yerlikaya HF,et al. Effect of chronic regular exercise on serum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level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Endocr Res,2011,36(3):116-123.

[23] Dahiya K,Aggarwal K,Seth S,et a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out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J]. Clin Lab,2010,56(5/6):187-190.

[24] 艾S,杨云华,阮颖新,等.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15,19(6):906-909.

血红蛋白篇8

关键词:GDM; CRP;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指在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1],是妇女妊娠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临床过程比较复杂,常常无典型症状,具有很大危害性。GDM患者糖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其能引起细胞外基质如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和玻璃体结合蛋白发生质和量的改变,促动脉的硬化,并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bA1c。CRP是人体急性时相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RP 作为一种炎症因子与妊娠生理和病理关系较为密切。炎症感染及糖化终产物的增多均可引起肾血管的病变,导致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变化,因此本研究检测血液中的CRP及HbA1c含量与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以探讨其对预判患者肾脏损害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GMD的患者91例,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2]。91例患者行24 h尿蛋白测定后,根据UAlb将其分成三组,即Ⅰ组: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40例)(UAlb≤30 mg/24 h)、Ⅱ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26例)(30 mg/24 h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对象在年龄、孕周、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主要仪器和试剂 仪器: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曹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试剂:CRP检测试剂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UAlb检测试剂由日本日立公司试剂公司提供,HbA1c检测试剂为日本东曹公司配套试剂。

1.3方法 CRP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UAlb采用免疫比浊法; 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所有测定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或SOP 操作,同时进行室内质控,结果在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四组对象的UAlb,CRP,HbA1c检测结果可知,①UAlb第Ⅰ、Ⅱ、Ⅲ组均显著高于第Ⅳ组(P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GDM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GDM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感染、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畸形等并发症,对母儿影响严重[3]。

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标志性蛋白,是机体在急性炎症、创伤、其他疾病时,其水平会显著升高。有学者研究了糖尿病患者的体内的CRP、IL-6等炎症因子后分析发现血清CRP可能是与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最有相关性的血管炎症标志物[4],因为当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体内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被激活而分泌过多的IL-6、TNF等因子刺激机体合成CRP,同时也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及产生胰岛素抵抗,刺激CRP的合成增加[5-6]。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CRP异常的增高。有研究显示:妊娠早期的CRP水平与GDM的发生是呈正相关[7],何冰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急性时相反应程度与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认为炎症发生强度与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相平行[8],而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也发现同样的规律也存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患者检出微量蛋白尿即表明其肾脏已出现血管病变[9],本实验Ⅱ组CRP明显高于Ⅰ组(P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中糖化合物相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中最重要的种类是HbA1c。它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 d)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反映的是过去8~12 w的平均血糖。因此,HbA1c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也直接反映高血糖产生的糖基化产物水平(AGE)。而据研究表明,AGE是致微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机制[10],导致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增高。本实验,糖尿病组HbA1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综上所述,从以上四组研究对象的结果比较可看出,CRP与HbA1c的水平随着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CRP、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有很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其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有一定的联系。因此CRP、HbA1c可间接反映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可以同UAlb一起用来进行对GDM患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Dabelea D,Snell-Bergeon JK,Hartsfield CL,et al.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over time and by birth cohort:Kaiser permanente of Colorado GDM screening program[J].Diabetes Care,2005,28(3):579-584.

[2]乐杰,等.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3]杨静.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69倒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I(5):628-629.

[4]Saso Y,Yoshida N,Okumura K,et al.Result of blood inflammatory markers are associated more strongly with to e-brachial index than with ankle-brachial index in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4,27(6):1381-1386.

[5]Pfutzner A,Standl E,Strotmann HJ,et al.Association of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with advanced stage beta-cell dys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 Chem Lab Med,2006,44(5):556.

[6]Pickup JC,Crook MA.Is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a disease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J].Diabetologia,1998,41:1241.

[7]柳岚,陆泽元,邵豪,等.妊娠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胰岛素的干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45-1048.

[8]何冰,韩萍,吕先科.2型糖尿病患者急时相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4):260-262.

[9]ZHANG SF,WANG HD,CAO CL,et al.Clinid study on relation of urine microalbum in with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sulin resistence in type 2 diabetic elderly patients[J].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2005,13(1):20-24.

上一篇:风力发电设备范文 下一篇:网络设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