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范文

时间:2023-03-11 01:58:18

血红蛋白范文第1篇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渐扩大,中国已成为继印度之后位居第二位的糖尿病国家。据WHO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长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由1995年的1亿3000万达到3亿,其中发达国家将由5100万增长到7200万,增长率为42%,而在发展中国家将由8400万增长到2亿3000万,增长率达到了170%,也就预示着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Inter Asia 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人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2%(约有1270万);女性的患病率为5.8%(约1330万)。如按总人口计算,2000~2001年中国共有约3000万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诊断的只占23.6%(710万)。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5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但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专家指出,血糖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认识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注意事项

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知识链接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很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忽视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事实上,如果仅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

只有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升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尔/升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即不仅要控制基础状态下的空腹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后高血糖,这两个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进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

和血糖有何差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血红蛋白范文第2篇

我是如何诞生的?

您问我是何许人士?从哪里来?好吧,我就向您说说我的“身世”。人们吃饭进食后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会附着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上,产生糖化反应,于是形成糖化血红蛋白,我便这样诞生了。我不仅可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红蛋白上产生,也可在健康人的血红蛋白上产生。血中糖的含量越浓,血红蛋白被糖化的数量就越多,我的含量也就越高。我的产生过程是在红细胞自然寿命的120天中不间断地进行着的。当老的红细胞死亡时,新的红细胞产生,我又与新的红细胞合作。血糖一旦附着在血红蛋白上,就不会与之分开,直至红细胞死亡才能消失,此时,新生的红细胞又可被糖化,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歇,故任何时候我都是血糖含量高低、数量多少的“见证者”和“当事人”。

我的四大用处

下面就说说我的用处,以便让大家更了解我,使我能更好地为您服务,我的具体用处主要有以下这些:

用处1:首先我能让您了解被检测者,检测前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多少(就像动态血压计能让人知道过去24小时的平均血压是多少一样)。患糖尿病时,检测我的数值所反映的平均血糖水平,要比单测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24小时尿糖定量更准确。因为1~2次血糖检测,无论是空腹或餐后2小时,只能反映采血时瞬间的血糖水平,而血糖浓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有波动的;24小时尿糖定量仅代表当天的尿糖情况,且尿糖因受其他因素(如肾阈的生理性高低等)的干扰和影响,其准确性还不如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实验证实,测定我的数值能准确反映被测者,采血前数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从而准确的了解病情,有的放矢的为给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更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用处2:其次我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当健康体检如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但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不能确诊时,可检测我的数值,常能明确(肯定或否定)诊断,因我的数值代表了近2~3个月来的血糖平均值,这显然远比单测1~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更准确;另外,如果我的数值为6.5%(正常值的高限),是糖尿病的可疑对象,提示您要提高警惕追踪观察,常可早期发现糖尿病。

用处3:我能预估并发症的发生。如检测我的数值特别高,常提示可能要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神经功能损害、感染和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提示给医生,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实践和统计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患者的并发症就会下降37%,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危险也会下降20%。

用处4:我还能鉴别是否为应激性高血糖。处于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突发心脑血管急症、剧疼、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等时,可出现短暂的血糖增高现象,很像糖尿病(其实是假糖尿病),此时检测我,就可区分血糖高是应激刺激所致,还是真正患了糖尿病。

特别提醒

血红蛋白范文第3篇

进餐使血糖波动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能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意味着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却未必满意。

这是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在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表现出餐后高血糖。进餐的作用就如同上楼和负重。一个人平地行走不觉得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吃力了。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则能更全面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这种结合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结合就难以解离。红细胞的生命周期为120天,只有等到红细胞衰亡,这种结合才会终止。当然,红细胞不断生存,也不断死亡。所以,临床上检测到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反映了患者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并不受一时一刻血糖波动的影响,更客观,更具有较长的时间性,也更少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

现在,国际上一些有关糖尿病的大型临床研究,都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控制血糖好坏的金标准,其原因就在于此。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都明白,血糖值受检测前饮食的影响甚大。有些患者,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且不坚持药物治疗,去医院复诊前少吃或不进食,这样测得的血糖值可能是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但糖化血红蛋白值却很高。

发现隐匿的糖尿病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还可以帮我们鉴别高血糖属于一过性(应激性高血糖)还是长期的(糖尿病)。

人在应激状态,如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严重感染时,血糖会升高。这种高血糖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有糖尿病,而是体内一些激素升高、能量应激动员的表现。例如,当我们走在马路上,突然一辆车与我们擦身而过,此时我们高度紧张,这就是应激反应。这时,体内某些激素迅速释放,导致我们血管收缩以致脸色苍白、心跳过快以致心慌;同时能量动员,导致血糖升高。这种高血糖会随着应激因素的消除而恢复正常。所以,临床上,我们一般不急于诊断这种高血糖为糖尿病,但是会按照高血糖来紧急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复查血糖或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来确定患者高血糖的性质。倘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都高,则考虑患者有隐匿的糖尿病。

血红蛋白范文第4篇

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鲁米那、甲基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氨苯喋啶、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降糖灵、呋喃啶、甲氧苄氨嘧啶、新霉素、环丝氨酸、氨基安息香酸、氨基水杨酸、乙氨嘧啶、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秋水仙碱和砷。乙醇影响叶酸的吸收与利用。

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患者中,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奎尼丁、维生素K(仅K3和K4)、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伯氨喹林、氯喹、奎宁、二巯基丙醇和萘。

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苯妥英钠、吩噻嗪、阿司匹林(致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出血)、非那西丁、羧苯磺胺、苯丙胺、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扑尔敏、苯海拉明、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药、氨苯磺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致可逆性过敏反应而引起溶贫)、羧苄青霉素、先锋霉素I、新生霉素(轻度)、链霉素(过敏者)、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吡唑酮、雷琐辛、氨基水杨酸、癌宁、苯胺(致明显溶贫)、锑化合物、亚硝酸盐、铅和乙酰苯肼等。

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有三甲双酮、乙琥胺、甲磺丁脲、氯磺丙舒(少数)、磺胺二甲基异恶唑、氯霉素、合霉素、吡唑酮、苯、氟化物及金和苯妥英钠。

消胆胺妨碍铁的吸收而引起缺铁性贫血。二硫化碳以及在儿童和妇女月经期服用青霉素可引起低色素性贫血。

甲基多巴可引起自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可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有保泰松、6-巯基嘌呤和二性霉素B(伴溶贫)、羟保泰松则由水潴留致Hb降低。

消炎痛可引起继发胃肠道出血或全血细胞减少致Hb降低。皮质类固醇可引起胃肠道出血伴铁储存降低而导致贫血。苯妥英钠、乙酰唑胺、氯噻嗪、氯霉素、合霉素及砷剂可引起全细胞减少致Hb降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硝基苯和氯酸盐及快速输入高浓度尿素导致溶血。噻替派可使Hb迅速降低,利福平引起Hb减少。闷可乐(偶尔)、左旋多巴(轻度)、速尿、维生素A(有报道)、先锋霉素II和门冬酰胺酶等可引起贫血。铜可使Hb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1糖化血红蛋白的概念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与葡萄糖(Glu)问持续且不可逆的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1]。在机体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寿命相一致,都是120天。而且,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与人体内所形成的HbA1C含量成正比,当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升高的时候,人体内的HbA1C含量也随之升高。所以,HbA1C不仅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运动量、饮食、抽血与否、是否空腹、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主要是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的不同,通过电泳法将之分离,得到糖基化的血红蛋白A1C(HbAlc)含量最高,这是糖尿病检测的中最为重要的指标。

2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

2型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2]。这主要是因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缺乏所引起,同时,高血糖会削弱胰岛B细胞对血糖升高所产生的胰岛素分泌的反应,而且,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对B细胞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会降低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转运的功能。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糖尿病患者,在这些患者的病发初期,其中有许多患者的血糖、血脂都处于高水平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其胰岛B细胞功能很差,而且这将会诱发B细胞功能衰竭,同时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最后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组织、器官代谢性炎症,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相与己糖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个反应是一个连续而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反应时间较为缓慢,但是其性质比较稳定。它在血液中含量主要与红细胞寿命和某段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有研究发现HbA1C≥9.0%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病发时,HOMA—B显示明显的下降,这说明这些糖尿病患者在病发初期存在明显胰岛功能损害。而HbA1C在7.0≤HbA1C

3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因素

3.1机体内因影响

3.1.1有贫血症的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有影响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与血糖水平有关,因此,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偏低,这是由于其红细胞生存期缩短了;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生存期相对较长,所以他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会偏高。

3.1.2肾功能有问题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也是不精确的尿素在机体内会分离形成氨和氰酸盐,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氨基甲酰。而肾病患者体内正好存在这种高浓度的尿素,尿素经过系列反应后产生的异氰酸可以与HbB链N端的缬氨酸结合反应,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等电点相似,如果人体内的氨基甲酰血红蛋白浓度超5.4%,则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5]

3.1.3患者的年龄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测量值呈正相关有研究研究表明,机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随着机体的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岁,HbAlc将增加0.012或0.010[6]。

3.2对糖化血红蛋白标本的处理

3.2.1抗凝剂种类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标准用管一般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而有些医院会使用肝素锂抗凝的全血检测,结果则会显示有所偏高。

3.2.2糖化血红蛋白的贮存条件对其测量值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稳定性比较好,一般在室温下放置25天内对测定结果也不会明显影响性。但是常温条件下,全血放置超过一个星期,其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会有所下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尽量且在短期内直接使用离心后的纯红细胞的标本。全血标本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血浆中存在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的干扰。

总的来说,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是一项较为科学、严谨的方法。我们要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标准度,为糖尿病的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等提供准确而且有效的检测结果,更好地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蒋万兴,李铁军,廖尚,曾德金.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与血脂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7:76-77.

[2]黄宁,王少波,周善存.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5:615-617.

[3]杨燕,邢文晓,李贵连,秦秀娟,周琰,崔文丽,李真,闫翠莲.浅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影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629-63.

[4]索艳,李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21-12.

[5]史新辉,任君,谭琳琳,等.229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5):493-494.

血红蛋白范文第6篇

关键词:猪血;血红蛋白;NaNO2;VC;亚硝基血红蛋白

An Optimized Method for Preparing Nitrosohemoglobin from Pig Blood

CHENG Yan1, JIANG Wu-bian1, FU Shao-hui2

(1. Hubei Baodi Agri & Tech (Group) Co. Ltd., Anlu 432602, China;

2. Tianjin Baodi Agri & Tech (Group) Co. Ltd., Tianjing 301800, China)

Abstract: Hemoglobin was extracted from the ruptured red blood cells from pigs and then allowed to react with sodium nitrite to form nitrosohemoglobin. The efficiency of nitrosohemoglobin synthesis as evaluated by OD575 nm was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four reac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amounts of sodium nitrite and vitamin C, pH and heating time using an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As a result, a simple,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preparing nitrosohemoglobin was established by heating a mixture of hemoglobin, sodium nitrite and vitamin C at a molar ratio of l:2:6 adjusted to pH 6.0 to 60 ℃ and maintaining the temperature for 30 minutes.

Key words: pig blood; hemoglobin; sodium nitrite; vitamin C; nitrosohemoglobin

中图分类号:TS20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4)03-0010-04

具有良好色泽的食品,往往能刺激人们的食欲和购买欲,其色泽更是常作为鉴定品质的指标[1]。目前,国内外肉类企业大多采用亚硝酸盐作为肉品的发色剂,来获得理想的色泽和风味,延长保质期[2]。但是,肉制品在热处理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容易受热形成亚硝胺类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物质,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3],故迫切需要一种稳定而安全的亚硝酸盐取代剂。

猪血中蛋白质含量约19%[4],其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占全血蛋白总量的2/3[5]。血红蛋白分子由珠蛋白和血红素构成的亚基组成,正常情况下,血红素包被于珠蛋白中;变性后的血红蛋白,血红素暴露出来,与NaNO2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的NO-结合,生成红色的亚硝基血红蛋白(nitrosohemoglobin,HbNO)[6-8]。HbNO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缓慢地释放NO-,与肌红蛋白(myoglobin,Mb)结合而呈现鲜艳的红色[9],起发色作用。HbNO色泽鲜红、对热和氧稳定[10],相比于NaNO2,它在肉品内自发形成,直接添加避免了NaNO2危害,更有利于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本实验从猪血中提取血红蛋白,纯化后与NaNO2作用生成HbNO,并讨论各个因素对提取与合成工艺的影响,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新鲜猪血 湖北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柠檬酸钠、抗坏血酸、NaOH、NaNO2均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AR224CN电子天平 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 常州荣冠实验分析仪器厂;722-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S-3E数字式pH计 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DHG-9070A鼓风干燥箱 上海飞越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血红蛋白制备

1.3.1.1 血红蛋白的提取

取新鲜猪血,以全血∶柠檬酸钠为100∶0.5(mL/g)比例,快速加入柠檬酸钠抗凝[11],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与猪血充分混匀,低温运回实验室。搅拌5 min后过滤,3 000 r/min离心30 min,弃上层血清;加入质量分数为0.9%生理盐水,搅拌均匀,3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重复2 次)[12-13],收集红血球并记录体积。

分别采用溶胀法[14]、冻融法[15]、超声波法对血细胞进行破壁[16],并比较3 种方法效果。当溶液由暗红转变为鲜红时,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用吸管小心吸取上清液,得血红蛋白粗提取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破裂情况,以细胞计数法评价比较。

溶胀法:加入红血球细胞与蒸馏水体积比分别为1∶1、1∶1.5、1∶2的混合溶液,电磁搅拌30 min;冻融法:20 ℃完全冻结后,室温下融化;超声波法:加入红血球细胞与蒸馏水体积比分别为1∶1、1∶1.5、1∶2的混合溶液,超声波处理5 min,功率100 W。

1.3.1.2 血红蛋白纯化

将粗提液中加入适量抗氧化剂VC,并通入N2排除空气,60 ℃水浴30 min,使杂蛋白沉淀,于3 000 r/min离心15 min,吸取上清液。加入10 mg/mL甘油入上清液,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

1.3.1.3 血红蛋白纯度测定

采用碱性羟基高铁血红素法(Alkaline haematind-575,AHD-575)检测血红蛋白纯度。测定原理:在碱性环境下,该试剂中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会与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反应,迅速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稳定且在波长575 nm处有一吸收峰[17],易观察测定。此法应用的AHD-575稳定、无毒,且对血红蛋白的结果无明显影响。

AHD-575试剂配制:准确称取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25.0 g,加入0.1 mol/L NaOH溶液定容至1 L,搅拌均匀,室温保存备用。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猪血红蛋白标准品溶液,分别吸取0.1 mL加入到30 mL AHD-575试剂中,静置反应5 min。以AHD-575试剂为空白,在575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标准品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吸光度为纵坐标(Y),绘制血红蛋白溶液标准曲线,得出回归方程。

样品测定:吸取血红蛋白提取液样品0.1 mL,用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测定其在575 nm处吸光度,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得血红蛋白含量。

1.3.2 HbNO合成

以纯化后血红蛋白为原料,加入NaNO2、VC,调pH值至酸性,搅拌加热得HbNO溶液[18],真空冷冻干燥后生成红色粉状物。将合成的亚硝基血红蛋白溶于80%丙酮水溶液中,离心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50~600 nm下扫描其吸收光谱[19]。

1.3.3 单因素试验

NaNO2、VC量、pH值、加热时间对合成试验都会产生影响,本试验根据严聃等[20]试验设计方案。先讨论NaNO2对合成试验的影响,再取最优NaNO2添加量,依次研究VC添加量、pH值、加热时间对合成试验的影响。

1.3.3.1 NaNO2添加量

以纯化后血红蛋白为原料,pH5、加热时间20 min。测量产物紫外吸光度,固定Hb1 mol、VC添加量4 mol,研究NaNO2添加量为1、2、3 mol对合成试验的影响。

1.3.3.2 VC添加量

调pH5、加热时间20min,固定Hb1mol、NaNO2

2mol,研究VC添加量为4、6、8 mol对合成试验的影响。

1.3.3.3 pH值

在NaNO2∶VC∶Hb物质的量的比2∶6∶1、加热时间20 min的条件下,研究pH值为4.5、5、5.5、6、6.5对合成试验的影响。

1.3.3.4 加热时间

在NaNO2∶VC∶HD物质的量的比2∶6∶1、pH值为5的条件下,研究加热时间为20、25、30、35、40 min对合成试验的影响。

1.3.4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影响HbNO合成效率的NaNO2添加量、VC添加量、pH值、加热时间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1)。

表 1 HbNO合成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 and coded levels used in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in nitrosohemoglobin synthesis

水平 因素

A NaNO2添加量/mol B VC添加量/mol C pH D加热时间/min

1 1 4 5 20

2 2 6 5.5 30

3 3 8 6 40

因亚硝基血红蛋白在540 nm处有特征紫外吸收峰,则分别取等体积产物,用540 nm处紫外吸收峰大小即产物量评价上述添加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方法的确定

表 2 三种不同方法的破壁效果

Table 2 Comparison of efficiencies of three cell disruption methods

方法 溶胀法(血细胞∶水(V/V)) 冻融法 超声波法(血细胞∶水(V/V))

1∶1 1∶1.5 1∶2 1∶1 1∶1.5 1∶2

破壁率/% 86 96 100 92 82 95 100

如表2所示,采用3 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很好血红蛋白溶液,其中冻融的方法耗时较长,影响实验进度,首先排除;理论上超声波法的破壁率应高于溶胀法,但蛋白质经超声处理易发生变性沉淀的现象[21],因此排除;加入血细胞体积2 倍蒸馏水,用溶胀法处理血细胞,可以使血细胞完全溶胀破壁,但增大了提取液的体积,更增加了血红蛋白与空气的接触时间与表面积,使真空浓缩时间加长,使提取效率降低;而当加入蒸馏水体积为1.5 倍时,破壁率即可达96%,故选择此方法。

2.2 血红蛋白纯度的测定

血红蛋白范文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的浓度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局控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1997年7月至2001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37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放疗前患者血红蛋白的浓度分为正常组(Hb≥120g/L)、轻度贫血组(120 g/L>Hb≥120g/L)和重度贫血组(Hb<90g/L)。全部病例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分析放疗前血红蛋白的浓度对肿瘤局控率和1~4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的局控率和1~4年生存率最高,重度贫血组的最低,轻度贫血组界于二者之间。结论:血红蛋白的浓度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局控率和1~4年生存率。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血红蛋白; 放射治疗; 预后

Influence of Hemoglobin Level on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n the local control and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fter radiotherapy. Methods: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of 376 NPC patients who received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from July 1997 to June 2001 were col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before radiotherapy: normal group (Hb≥120g/L),mild anemia group(120g/L>Hb≥90g/L),severe anemia group(Hb<90g/L).The influence of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n the local control and survival rate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ocal control and 1 to 4-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the highest in normal group and lowest in severe group. Conclusion: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can influence the local control and survival rates of NPC patients receiving radiotherapy.

Key words: Nasopharyangeal neoplasm; Hemoglobin; Radiotherapy; Prognosis

血红蛋白是人体主要携氧工具,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机体的血氧含量及肿瘤内的氧含量[1]。肿瘤内的氧含量高低又直接影响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为探讨血红蛋白浓度对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我们对我院1997年7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7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76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全部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其中男性269例(占71.5%),女性107例(占28.5%),年龄15~68岁,中位年龄46.5岁。按1992福州分期法分期,初诊时T1101例(26.86%),T2123例(32.71%),T389例(23.67)%,T463例(16.76),N0102例(27.13%),N188例(23.40%),N2145例(38.56%),N341例(10.90%)。临床分期:Ⅰ期31例,Ⅱ期86例,Ⅲ期168例,Ⅳ期91例。

1.2 治疗方法:293例(77.9%)采用单纯放疗,83例(22.1%)采用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放疗,采用60Co或6MV 的X射线常规分割,每次2.0Gy,每周5次,鼻咽照射剂量为66~76Gy(中位剂量70.2Gy),颈部淋巴结根治剂量为60~72Gy(中位剂量64.3Gy),预防剂量50Gy。布野方法:先采用面颈联合野,DT达34~40 Gy后改耳前野照射,颈部采用颈前野照射。

1.3 血红蛋白测定: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进行血常规检查1次,根据放疗前的血红蛋白浓度分为正常组(Hb≥120g/L)231例,轻度贫血组(120 g/L>Hb≥120g/L)98例,重度贫血组(Hb<90g/L)47例。

1.4 随访:观察截止日期2005年6月,失访27例,随访率92.8%,失访者均自失访日起按死亡计算。随访期间定期行间接鼻咽镜、胸相、B超等检查,了解有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1.5 统计学处理:各组局控率和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血红蛋白与放射治疗后肿瘤局控率(CR)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见,虽然放射治疗后肿瘤局控率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血红蛋白正常组放射治疗后肿瘤局控率较高,而贫血组放射治疗后肿瘤局控率较低,且血红蛋白浓度越低,肿瘤局控率越低。

表1 血红蛋白浓度与放疗后肿瘤局控率(CR)的关系(略)

2.2 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Ⅰ~Ⅳ期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各组间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可看出血红蛋白正常组较贫血组高,且贫血越严重,生存率越低。

表2 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对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 (略)

3 讨论

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氧效应起着重要作用,放射线对细胞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氧。细胞氧分压水平高可增加自由基的毒性作用,从而增加放射线的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低氧可多方面影响肿瘤的发展,如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2]、抑制肿瘤细胞凋亡[3]等。

血红蛋白是人体的主要携氧工具,血液中绝大部分的氧以氧结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血红蛋白的浓度可直接影响人体血氧含量及肿瘤的供氧。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时,血氧的含量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肿瘤组织内乏氧细胞增多。研究表明贫血与喉癌、肺癌、宫颈癌等肿瘤的局控率和生存率有关[4~6]。本研究表明,在各期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者的局控率和1~4年生存率最高,而中、重度贫血者的肿瘤局控率和1~4年生存率最低,轻度贫血者介于两者之间。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要予以高度重视。谢喜良等[7]的研究也显示了血红蛋白浓度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认为,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时可能会加重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有研究[8,9]表明放射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浓度是早期粘膜放射反应的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浓度高者的早期粘膜反应较重,可以推测低血红蛋白可能影响正常组织的氧合状态从而使放射敏感性降低,放射反应降低。因此对放疗前血红蛋白低的患者,如何提高其血红蛋白浓度及提高到什么程度还须慎重权衡疗效和放射反应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62-694.

[2] Brown JM, Amato JG. The unique physiology of solid tumors: 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for cancer therapy[J].Cancer Res, 1998,58:1408.

[3] Krtolica A, Ludlow JW. Hypoxia arrests ovarian carcinoma cell cycle progression, but invasion in unaffected[J]. Cancer Res, 1996,56:1168.

[4] Johansen LV, Grau C, Overgaard J. Laryngeal carcinom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1252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radiotherapy[J]. Acta Oncol, 2003,42(7):771-778.

[5] Langendijk H, de Jong J, Wanders R,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pre-treatment haemoglobin level in inoper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cal radiotherapy[J], Radiother Oncol,2003,67(3):321-325.

[6] Dunst J, Kuhnt T, Strauss HG, et al. Animia in cervical cancers: impact on survival, patterns of relapse, and association with hypoxia and angiogenesis[J]. Int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3,56(3):778-787.

[7] 谢喜良,陈志坚,李德锐.早期鼻咽癌66例放射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9,8(3):176-178.

[8] 孔琳,何少琴,环素兰,等.血红蛋白浓度对鼻咽癌患者早期粘膜放射反应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1:17-18.

血红蛋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血红蛋白浓度;三酰甘油测定;监测变化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c)-069-02

血脂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均衡,健康人群的体检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健康人群的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分析,初步探讨了两者在临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来本院做健康体检的企事业单位职工582例,其中,男性366例,女性216例。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73 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10~151 g/L,血糖尿糖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健康体检者禁食至少12 h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脂浓度,试剂使用原装配套试剂。使用东亚K-21血球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2 结果

男性血红蛋白不同浓度正常范围的两组人群相比较:所对应的三酰甘油水平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处理,χ2=21.28,查χ2界值表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血红蛋白不同浓度正常范围的两组人群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χ2=0.88,P>0.05。见表1、2。

3讨论

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它是一种呼吸载体,能把氧从肺运到身体组织,担负重要的生理功能。成年男性参考值:131~172 g/L,成年女性参考值:110~151 g/L。病理性增加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等[1]。而脂类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科学研究显示,三酰甘油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3]。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诸多因素中占了重要地位,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变化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4-5]。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清高三酰甘油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衡量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1997年提出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此外,三酰甘油高的危害还包括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还能够加重肝炎、致使男性障碍、导致老年痴呆等。研究表明,三酰甘油高的后果还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正常人三酰甘油水平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包括吸烟,膳食高胆固醇和脂肪,高盐摄入,饮酒,不运动,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不科学等。

通过本文对582例健康成年男女的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检测分析,可见男女两组血红蛋白浓度虽然都是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男性三酰甘油检测结果两组却有着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两组测定结果差异无著性。由于延边地区男性喜欢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对于血红蛋白浓度在140~173 g/L范围内的男性人群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应该做好疾病的健康教育,使血脂保持一定正常水平之内, 减少或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三酰甘油高的危害是非常多的,不要因为轻度三酰甘油高没有明显症状就忽视了它的存在。男性在检测血常规的过程中,如发现血红蛋白浓度在140~173 g/L范围内,有必要做一下血脂检查。三酰甘油高的后果严重,要想远离,早防早治是根本。血红蛋白在高脂血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丛玉隆,金大鸣,王鸿利,等.中国人群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分析参考范围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01-1205.

[2]陈太照.我院812 例血脂检测结果分析报道[J].检验与临床,2010,48(22):77.

[3]秦军,石作珍.健康人群血脂测定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9(13):1485.

[4]刘军.北京地区自然人群血脂水平分布[J].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21(3):137.

[5]房利民.血脂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实验医学杂志,2008,7(2):81.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

血红蛋白范文第9篇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认知;护理干预

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近2亿,中国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4320万。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冠心病、脑卒中、失明、截肢等并发症也给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加重了社会压力。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控的指标[1],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及餐后血糖指标相比,它更能够反映患者较长一段时间里的血糖控制水平,具有更准确的临床意义,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金指标。为了了解目前糖尿病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我于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调查收集了70名糖尿病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我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其诊断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

1.2 调查方法:根据糖尿病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表设计,采用问卷形式从认知角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知识调查。

1.3 调查内容

1.3.1 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化血红蛋白相关认知问题设计了表格(见表1)。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

1.3.2 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体重及身高计算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值。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见表2)。

1.3.3 分组标准 在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共设计了10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知道和不知道两个答案,以计分形式:知道计3分;不知道计1分,总分最高30分。结果≥15分为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知识,设为对照组;结果<15分为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知识,设为研究组。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 X±S构成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发放问卷70份,收回70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填写有困难者由护士),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中男性28名,女性42名;平均年龄 68±7.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1%,高中23%,大学及以上16%。总分≥15分为29人;总分<15分为41人。

2.2 糖化血红蛋白相关认知问题表

3 讨论

3.1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反映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3]。因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临床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水平为4~6%,它为临床评定糖尿病病情及治疗预后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4]。

3.2 目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认知现状:通过70名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发现,对糖化血红蛋白有认知的患者为29人,占调查人数的41%,低于半数调查人群水平,而且这部分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体重指数下降。通过分析说明这部分患者的血糖、体重、并发症的预防均控制较好。同时调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8%以内的患者都属于对照组。数据说明增加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知识的普及宣教,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患者对饮食、体重的控制,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直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

3.3.1 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不间断的宣教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做好在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旨在要让每个患者都知道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知道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要让患者能够自觉的按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严格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案。通过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糖尿病知识有显著改善和提高[5]。

3.3.2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要学会自己配餐,既能按治疗要求选择食品,又能像健康人一样更换口味。同时,干预后患者学会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疾病、身心感觉及血糖监测水平进行锻炼 [6]。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衡量干预后的指标,让患者有据可依。

3.3.3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控制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监测患者的遵医性。随意更改治疗方案可以造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波动,直接影响医生的治疗进程。遵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7]。

3.3.4 做好心理疏导 糖尿病患者因疾病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需要终身控制饮食,定期血糖监测。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会使患者承受着躯体和心理方面的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8]。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高位波动时,糖尿病患者易产生消极情绪。通过护理干预,要让每个患者知道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不仅只是对糖尿病疗效的判定,而且是对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它与血压及胆固醇水平等因素一样,可以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9、10]。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4 增加电话回访率,督促患者自觉遵守血糖控制方案:对过去3个月内出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有关用药及饮食控制情况。督促患者自觉遵守血糖控制治疗方案,并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监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方案依从性。督促患者每三个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4 小结

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的金指标,国际上也通常将其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的“金指标”。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知晓糖化血红蛋白化验项目的存在,对它的作用与意义也不了解。而且这部分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体重控制较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通过分析说明我们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宣传不够,对糖化血红蛋白工作重视不足。现在通过我们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已经使部分糖尿病患者知道了糖化血红蛋白,也正在借鉴糖化血红蛋白的力量参与到控制血糖的工作中。只有有效的控制好血糖才能控制糖尿病的进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全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27.

[2]杨文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诊断.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4-8.

[3]曹登成.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在临床检测中的重要性.中华医药杂志.2005,10(5):10.

[4]张少凌.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金陵医学院报.1993,6(4):296-298.

[5]曾晓文,朱海雁.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836.

[6]张萍.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23-124.

[7]林喜华.护理程序的应用对出院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7,2(5):474-475.

[8]孙录青,程才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与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调查.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361-362.

[9]Gerstein Hc.Glycosylated hemoglobin:finally ready of pime time as acordiovascular risk facter.Anuintern Med,2004,141:475-476.

血红蛋白范文第10篇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步骤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1 样品处理

1.1 红细胞的洗涤

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3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

1.2 血红蛋白的释放

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

2 粗分离

2.1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2.2 透析

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3 纯化

利用凝胶色谱柱可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图1)。

4 纯度鉴定

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操作问题分析

5.1 血红蛋白的提取

红细胞分层不明显,可能是洗涤次数少,未能除去血浆蛋白的原因。此外,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同沉淀,也得不到纯净的红细胞,影响后续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度。

5.2 检测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是否成功的方法

由于凝胶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因此可以在凝胶柱旁放一支与凝胶柱垂直的日光灯,检查凝胶是否装填得均匀。此外,还可以加入大分子的有色物质,观察色带移动的情况。如果色带均匀、狭窄、平整,说明凝胶色谱柱的性能良好。如果色谱柱出现纹路或是气泡,轻轻敲打柱体以消除气泡,消除不了时要重新装柱。

5.3 凝胶的装填标准:紧密、均匀

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形成无数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扰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

5.4 沸水浴处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的目的

这样操作不但节约时间,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凝胶内的空气。

5.5 G--75

“G”代表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

5.6 装填完后,立即用洗脱液洗脱的目的

此操作的目的是使凝胶装填紧密。

5.7 实验过程加入柠檬酸钠

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低速、短时离心防止白细胞沉淀;缓慢搅拌防止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5.8 检测血红蛋白的分离是否成功的方法

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的话,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如果红色区带歪曲、散乱、变宽,说明分离的效果不好,这与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关。

6 典型例题

【例1】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分离红细胞时需去除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

B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时只需加入蒸馏水

C 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低速短时间离心

D 洗脱时,待红色蛋白质下移即开始收集流出液

思维启导: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除需加入蒸馏水,还需加入40%体积的甲苯;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是高速长时间离心;洗脱时,待红色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参考答案:A。

【例2】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序,叙述错误的是( )

A 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B 通过透析可能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

D 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思维启导:首先通过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由此可知B的叙述错误。由玻璃纸制成的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参考答案:B。

【例3】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或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2)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①透析的目的是

②透析的原理是

(3)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①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点?

这一特点对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

思维启导: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能够防止血液凝固。凝胶色谱柱中如果产生了气泡,气泡就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参考答案:

(1)①防止血液凝固

②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

(2)①去除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②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

(3)①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②血红蛋白呈现红色,在凝胶色谱分离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收集洗脱液

上一篇:网络设备范文 下一篇:风力发电设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