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范文

时间:2023-12-02 05:54:33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篇1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给予林业可持续经营于肯定

早在1990年,里约会议就开始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在这次会议上把森林发展问题作为首要问题进行讨论,因而,森林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绿化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天然的氧气吧。这次会议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视,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肯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努力。

二、对未来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预测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从21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可持续发展逐步深入研究,这样一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也是森林经营思想的一个转型期。我国对森林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森林经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上要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不要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他效益,要做到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森林对大气质量有很大提升

森林中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吸收,并放出大量的氧气,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明显改善。由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排放到空气中来,使空气更加湿润,使大气质量有很好的改善。

(二)森林对生物能够有效保护

很多的生物在森林中繁殖和生活,这里成为他们的栖息之地。这里有各种食物链,各种生物为了生存互相依赖,互相竞争,不断打破平衡,然后又形成另一种平衡。森林的物种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征。

(三)森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森林中拥有大量的树木和植被,它们的根系把土壤紧紧牢固住,土壤对水分有很好的吸收性,而且还可以容纳和渗透大量的水分。各种各样的植被根系错综交错,把土壤紧紧固定住,大量的枯枝败叶,也对土壤有很好的保护,当雨季到来的时候,使土壤不会被冲走,对水土的流失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四)森林对土壤的沙漠化能有效遏制

森林是一道天然的防护林,它能够阻止风沙的侵袭,对沙尘暴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阻止土壤被大风吹走,避免土壤沙化的形成,对土壤环境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五)森林对洪水危害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森林美其名曰“天然水库”,它对雨水不仅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洪水灾害起到预防的作用。因为森林是一个调节器,当气候干旱的时候,它就会放出水分,改善空气的湿度;当气候潮湿,雨水绵绵的时候,它就会自动的吸附水分,存储水分。

(六)森林能降低噪音污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和车辆越来越多,噪音也越来越多,对生态和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森林对噪音的传播有很大作用,可以防止噪音的散播,使噪音减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林业要依靠科技

科技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林业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战略,同样也适用于林业发展上。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经济的发展,第二是资源和环境的再发展的保护。因此,林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做到发展,必须保证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突破传统技术,运用新技术,推动林业更快更好发展。林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对再发展进行保护,这个过程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要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变革,从粗放型经济向节约型经济发展,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林业的不断发展。总之,要做的林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利用科技,使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注意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森林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很多人都普遍关注经济效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条件下,生态效益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应该是重要的。这三种效益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带动经济效益的发展。这些年,人人们开始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生态效益上。

总之,我国的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各地的特征各有不同,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特征制定不同的标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因为我国的林业从整体上来看,还没有走出困境,虽然这些年我国的林业覆盖率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我林业资源还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现有的林业进行保护,并大力发展人工林,为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有绪.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11, 14(2):1-8.

[2]侯元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下)[J].世界林业研究, 2013, 16(2):1-6.

持续经营篇2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

应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的建设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建设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森林经营与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认识到我国林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林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我们和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林业经营所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

中国的林业经营一直以来更加偏向两类产业的经营,一类是森林采运,一类是造林绿化。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林业的经营就只有这两件事,此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那么事实上又如何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林业经营的确只抓了整体工作的两端,一是森林营造环节,既造林绿化;二是木材采伐环节,既采伐运输。那么林业的经营其实不只有这两方面的工作,大量的工作就在于森林生长的中间过程。与农作物相比,林木的生长周期是很长的。在这漫长的生长周期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极高的科技含量,这个过程是最应该得到重视的,这也是对林木生长至关重要的过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科技含量如此之高的森林经营却始终未能引起重视,在林业发展中森林经营这一关键领域成了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使我国的森林培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就必须花大气力,将着眼点和注意力放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上。

当前我国天然针叶树种及一些珍贵树种资源在日益减少,树种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可采资源已濒临枯竭,资源的消耗量过大,林木蓄积在减少,科学经营森林,让森林实现可持续经营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

2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具体措施

2

.1 打牢森林经营的科学理念

国家已经为我们的林业经营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加快森林培育步伐,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这对于林业经营来说,是一个千载难缝的大好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将国家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到位,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认真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日程之中,严抓不懈。

森林经营工作要想全面提高质量,向着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就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培育森林,建立功能齐全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为目标。这里边有一个最为核心的观点,那就是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起森林需要经营,而经营需要科学,科学合理地培育森林资源,才能确保后备森林资源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系统培育的原则。要把可持续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贯穿到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整个过程之中,贯穿到森林经营的日常工作当中。要通过合理地经营管理,使林种结构与资源质量得到提升,使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日益健全,使森林资源的整体结构实现优化,让森林经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提高森林经营的作业质量

要想提高森林经营的质量,就要从设计阶段打好基础。对于森林经营方案在最初拟定的过程中,就要高度地重视起来。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林业经营的总要求,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总原则,结合森林经营单位的实际特点,编制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森林经营方案来。对于森林采伐更新的调查设计的编制而言,一定要投入足够的技术力量让编制工作科学严谨,对森林经营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

在森林经营作业时,对于伐区剩余物要积极利用,利用的措施得力就可以为林木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切实加强伐区的作业管理,主管领导、技术员与现场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督。要做到跟班作业、跟班指导,不允许出现违背技术规程的现象,要严格做到按设计施工。坚决做到采完一号,清理一号;清理一号,验收一号。在这方面,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领导者一定要坚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对森林经营的质量进行检查,对生产的安全进行监督,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生活情况进行慰问,切实在这个伐区作业的关键时期保证质量。只有保证了质量,森林经营的水平才能提高。

2.3 加大森林经营的监管力度

在对森林经营现场作业的监督管理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采伐更新目标管理检查办法》及相关规程之规定,对森林经营的现场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验收。要做到一级检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定要在强度上、面积上严格控制,同时也要坚决杜绝改变林地用途、不按计划采伐等违规现象的发生。要加大调查设计与审批力度,要采取得力措施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现象发生。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德林,朱万才,景向欣.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J].林业科技情报.2006

(04)

作者简介:于洪波(1980―),男,吉林长岭人,本科,营林工程师,

持续经营篇3

【关键词】:可持续化经营; 发展策略 ; 林业可持续化发展

1、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含义

森林资源和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经营以保障当代和下一代人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因此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要将森林和林地的管理和利用处于以下途径和方式:即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在实现有关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功能的基础上,不产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危害。既能实现森林的经济效益,还需保障森林的可持续化发展。而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

2、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人们对森林可持续发展逐步深入研究,这样一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也是森林经营思想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森林经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森林经营上做到全面发展,不要因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森林的可持续化发展。森林在作为社会环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林业在可持续化发展中有一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以下就是林业的战略地位及相关作用:

2.1林业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引起。而森林可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进行净化,让我们体会到新鲜空气。同时森林可以阻挡部分风沙,净化生活环境。

2.2森林能够减少水土流失

森林中有大量的林业和植被,它们的根系在地表的土壤中纵横交织地生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固着力的网状体,从而有效地防止诸如滑坡,泥石流等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另外森林中的林业和植被产生的腐叶为主的残体内部组织、细胞空隙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每当雨水在上面降落的时候,它就会像海绵一样将它们收纳起来,因此森林有很强的蓄水能力。6000~7000公顷森林的蓄水能力,与一个库容量为200万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差不多。

2.3森林能够降低噪声危害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森林对噪音的传播有很大作用,可以防止噪音的散播,使噪音减低,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4森林具有生物保护作用

森林是天然动物园,诸多的珍鸟奇兽都在森林里利用天然屏障繁殖和生栖,这不仅对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益,也形成各种生物生物链,许多生物在这里形成一种平衡。森林生物物种多样,各有各的特征。

2.5森林具有社会经济效益

在社会方面,茂密的森林可以M足人们精神需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来社会旅游创收。此外,林业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林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致富的途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3、目前我国林业的状况

3.1 我国林业产业经历三个时期

我国林业发展经历三个时期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的林业初期发展阶段,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为工业发展,大量采伐森林的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他非国有林区进行定权,确定林业责任制。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到世界林业发展和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

3.2 新时期我国林业出现的新类型产业

我国不断在林业方面进行完善、发展,现在林业已经出现一些新型产业,比如花卉贸易、旅游森林、森林食品等,还有与我们健康相关的生物制药和生物物质材料企业也蓬勃发展,这些新型产品及产业的出现证明我国在新时期下林业发展的进步,还有一些产业的发展,象征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使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上升了一个层次。

4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随着国家财力的提升,林业保护工程也随机排上日程,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崭露头角,迎来新的发展。我国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离不开制度、科技及推广,做到人人保护林业,让林业在大自然中健康循环发展。

4.1建立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同样我们要做好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法律法规制约人们对林业的破坏,才能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只有单行法还不够健全及完善,所以我国必须及时考虑重新修订新的森林法以及其他配套单行法律。

4.2可持续化发展林业要依靠科技

科技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依法治林是根本,那么用科技发展林业就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突破传统技术,运用新技术,推动林业更快更好发展。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断应用科研成果,坚持以科技发展林业。另一方面与实践相结合,研发新的林业设施,让科研技术能够落实!

4.3健全的林业推广系统

人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实施者,一切的制度、科技最终都将制约个人进行或使用、推广。所以一个健全的林业推广系统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让基层个人充分认识到,林业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待林业的态度要将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转移到。要将林业管理制度及保护林业思想深入人心。二是在基层推广林业科技技术,让基层从事林业人员能够应用新技术管理森林,从而保护林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5小结

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不仅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更是全世界所提倡的目标。虽然林业在起初受到人们乱砍乱伐及自然灾害导致林业被破坏,但是近期我国在林业发展上已经有很大改善,希望我国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走上新的高度,同样我们也会为之而努力!

持续经营篇4

[关键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Go-ing-concern opnions)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产生重大疑虑,从而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一类非标准审计意见,具体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等意见类型。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初现于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演变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审计意见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过于强调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其它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同质性,即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其它非标准审计意见具有共同的属性。研究设计也通常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看作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一个子集来构建。于是,一个研究主题便产生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其它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否真的同质呢?如果二者并非同质的,而是异质的。二者之间就存在显著差异,过分坚持同质性的研究视角只能使我们的研究浅尝辄止,难以厘清各自的本质属性,研究结论也缺乏现实基础。国外研究逐渐出现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和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进行区分并分别研究的趋势,或直接或间接地显现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存在异质性的实质内涵。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国外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相关研究,并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了评价,以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现有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以及其他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认识,进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路径。

下文将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直接研究和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特性研究两个方面,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直接研究文献就是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和其他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别作为研究样本和控制样本。通过比较二者在市场反应、贷款决策方面的不同,直接说明两类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特性研究文献表现为单独以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为研究对象,探究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某一方面的独特性质。它是对直接研究的补充和完善。这两类研究或直接或间接地印证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其它非标准审计意见存在异质性,有必要对两类意见进行区分并分别研究。

一、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直接研究

Firth(1978)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保留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选取保留审计意见研究样本和无保留审计意见控制样本各247家,并将保留审计意见分为持续经营问题、资产计价、子公司保留、连续保留、偏离GAAP等五类,估计期和事件期的时间窗口分别设置为(-60,1)和(-20,20)。研究运用市场模型,分别计算保留审计意见样本和无保留审计意见样本、不同类型的保留审计意见样本在事件期(-20,20)的股票累计异常报酬率,实证结果表明:1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保留审计意见产生了显著的负的累计异常报酬率,其它类型保留审计意见的累计异常报酬率在统计上并不显著:2 不同类型保留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存在差异,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

Elliot(1982)继续研究了不同类型保留意见的信息含量问题,其研究方法与Firth大体相同,选取了保留意见研究样本和无保留意见控制样本各145家,同样将保留意见分为五类,差异之处在于:一是运用市场模型时所选择的估计期和事件期的时间窗口不同,分别设置为(-60,0)和(-45,14),且股票报酬率计算采用的是周报酬率。二是出于控制会计盈余的目的,将所有样本根据未预期盈余符号的不同区分为正的未预期盈余子样和负的未预期盈余子样,使得研究设计更科学,研究结论更令人信服。研究结果表明:1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市场对保留审计意见的披露有显著的负面反应;2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意见子样本在其公开披露前第5周内股票市场有显著的负面反应。Dodd and Dopuch(1984)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在(-2,+2)以及(+1,+5)的时间窗口内,证券市场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负反应程度明显强于其它类型保留审计意见的负反应程度。

Pringle and Crum(1990)认为,既然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预测公司破产时有显著的作用,那么,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出具就会减少股票市场对公司后续提出破产申请行为的吃惊程度。他们以98家破产申请公司为研究样本,并根据公司申请破产前最近一次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将研究样本区分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破产公司”和“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破产公司”两个子样本组,通过观察公司申请破产前最近一次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与公司提出破产申请后市场反应两者之间的关系检验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事件研究的时间窗口为(-1,+1),采用多元回归模型,以事件期窗口的股票累计异常报酬率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有4个:财务破产模型预测样本公司破产的概率;破产前股票市场对有关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媒体信息披露的反应;审计报告披露前的股价变动率;是否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实证结果表明:是否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显著的解释变量,最近一次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破产申请公司股票的负面反应程度要比最近一次披露非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破产申请公司股票的负面反应程度显著的低,结果支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于预测公司破产具有重要作用。Chen。Church(1996)的研究也支持Pringle and Crum的结论。Fleak, Wilson(1994)和Blay,Geiger(2001)还检验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否能被模型预测所造成的市场反应差异性。结果显示,市场对“被预期”与“未被预期”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有着不同的反应,未能被市场预计到将会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公司其意见的公开披露能够引起比较显著的负向市场波动,表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新的增益信息。

除了在股价反应方面的差异性外,在贷款决策方面,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所发挥的作用也明显不同于非持续

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由于贷款决策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故这类研究大体上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的关键是尽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贷款决策情形,以使研究结论更富有说服力。

Finh(1980)向408个贷款主管寄发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48%,问卷模拟了现实贷款决策情形,要求贷款主管根据附有不同类型审计意见(无保留意见、持续经营问题、资产计价和违背GAAP的保留意见)的会计报表作出“最高贷款额”的决策。研究结论显示:1 无保留意见公司被给予的“最高贷款额”显著大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意见公司。2 违背GAAP保留意见公司被给予的“最高贷款额”显著大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意见公司。3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和资产计价两类保留意见对“最高贷款额”的影响并不显著,贷款决策者并不区分这两种类型的保留意见。

Ljbby(1979)以预先安排的34家贷款主管为被调查者,向其提供披露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的财务报表,而这些财务报表有的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有的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调查问卷中涉及的被解释变量有两个:“贷款决策”和“利率”。研究结论表明:财务报表中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事项对贷款主管的风险评估有重大影响。当财务报表附注没有披露公司持续经营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具有较强的信息含量,而当财务报表附注中提及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虑时,同时公布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对贷款决策的影响大为减弱。

Jennifer(2003)选取了9 304家英国公司作为样本。其中431家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1748家公司被出具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余7125则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研究以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分类的Logistic模型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负债比率、上一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均显著正相关;流动比率、亏损程度、不支付股利、或有负债比例与公司是否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显著相关,而这些因素与是否被出具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则未发现有显著相关关系:资产规模则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而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负相关。Jennifer的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Melumad and Ziv(1997)在总结已有的关于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市场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避性假设,即把非标准审计意见区分为事后可避(ex post avoidable)与事后不可避(ex post unavoidable)两种类型。可避审计意见因被审计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存在分歧而产生,该意见可通过遵照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对报告进行调整而避免出具。例如针对关联交易、资产处置、收入确认时机、减值准备计提充分程度以及其他违反公认会计准则的处理等事项而发表的审计意见。不可避审计意见是指被审计单位无法通过调整财务报告来避免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例如持续经营和财务危机问题。基于可避性假设,Melumad and Ziv构建了审计意见与市场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据此推导出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市场反应程度与方向。Melumad and Ziv的研究批驳了以往许多研究所沿用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为负”这一假说,并从理论模型上推定,不可避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为负,而可避审计意见既可能针对不利的内幕信息,又可能针对有利的内幕信息。因此,可避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Dopuch et al(1986)的研究显示,市场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披露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但其研究也表明尽管总体样本审计意见的市场负反应十分强烈,但约25%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样本产生了市场正反应,这一研究结果符合Melumad and Ziv就审计意见与市场关系而提出的可避性假设。

二、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特性研究

Mckeown(1991)和Carcello(20(30)考察了公司规模大小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规模大小与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他们的解释是:公司规模越大,出现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注册会计师对大公司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也更加犹豫不决。因为生怕失去客户从而丢掉可观的审计费收入。

Goodman el al(1995)研究了反映管理层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反映公司管理层能力的指标和财务指标构成的模型在判断正确率上显著高于单纯由财务指标构成的判断模型。国内外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均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被审单位财务、经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而且还要关注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以及管理层为缓解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所提出的应对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Behn(2001)研究了管理层应对计划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影响。Behn选取148家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另选取同行业、同规模的148家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公司的负债能力、盈利能力、公司规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解释变量是管理层提出的各种应对计划。回归结果表明,获得新投资和取得新的借款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有显著的影响,而削减成本和处置资产对是否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不显著。

Carcello and NeaI(2000)还研究了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成员结构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债务违约、上期的审计意见类型、公司规模、公司的发展阶段等指标作为研究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成员与公司关系越密切,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国外研究的评述与启示

以上文献综述表明,国外研究逐渐显现出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进行区分并分别研究的趋势,这些研究文献对国内研究无疑具有较强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当

然,无论就学术意义还是提高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决策有用性而言,上述研究文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的理论分析亟需加强

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活动,也是协调资本市场各种利益冲突的一种制度安排,审计意见是利益相关者反复博弈的结果。对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而言,无论是企业管理层或注册会计师,还是投资者或政府监管层,他们的行为和动机明显不同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下的情形。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对此似乎并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如当其验证发现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市场反应方面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指出投资者应该区别对待时,经验证据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意义却被忽略了。脱离理论的引导,研究只能止步于现象,研究结论也显得比较局限和表象化。因为如果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回归模型得到的就仅仅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无庸讳言,构建一个逻辑一贯、系统全面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异质性理论框架作为研究基础,不仅可以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本原属性进行系统的认识和完整的把握,而且可以拓展对审计意见的研究视角,得出新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二)研究方法上亟待实现从静态化到动态化的转变

国外文献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研究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横截面统计方法,以“单期”与“静态”为特征,如多元判别分析、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上述模型的一个重要不足是忽略了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时间特征。在这些模型中,将是否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看作一个二分法变量表示的离散事件。但事实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并不单纯是一种静止状态,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连续的事件,往往包含了几个阶段。Boritz(1991)提出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过程观,他认为企业的经营失败是一个发展过程,企业在走向经营失败的历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应着经营活动不正常的水平,从而可据以判断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程度。依赖会计年度截面数据所得到的模型无法体现以往公司绩效的相关信息及数据的变化趋势,无法体现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生成和发展这一动态过程,所得到的模型变量系数具有不稳定性,难以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可见,在研究方法上,亟需实现从静态化到动态化的转变。

(三)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经济后果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国外研究文献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经济后果的研究偏重于短期,通常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公告前后的较短事件窗口作为观察期,探究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是否有别于其他非标准审计意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公布前后的短期股价波动固然值得研究,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是供需方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或支配下的结果,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出具对中长期股价、企业业绩的影响如何?有无“自我实现”效应以及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出具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四)国内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研究还需深化

持续经营篇5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空间尺度;时间尺度

收稿日期:20130528

作者简介:王厚祥(1962―),男,贵州黔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及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工作。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03002

1 引言

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采和经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单元上的,森林资源的经营由最原始的单纯采伐利用发展到永续的利用到现在的可持续经营几个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对尺度的选择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永续利用阶段的时候是以林分单元进行经营,这是由当时人们对森林的看法和用途产生的,永续的利用阶段的重心在于森林资源所带来的物资价值上,直到如今发展为可持续经营的阶段,人们才真正将森林资源的环境服务功能加以重视,将其放在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开放性的系统中去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人和森林得到和谐的发展。

面对森林经营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很多海内外的学者都从多方面的角度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尺度选择和整体性上加以研究和探讨。如1993年许慧等学者指出,森林环境的变化对景观上的河流、动植物、沉积物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认为森林的管理要和景观尺度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果延长林地的轮伐期可以使景观的结构更加的多样化,这样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促进景观的发展;国外也有很多的学者呼吁人类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要将时间和空间尺度放的更长更宽一些。近年来我国对林业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改革和规划,逐渐地增加生态公益林经营区的空间范围,对如何将时空尺度观念让人们所接受并利用到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管理体系中去,对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时空尺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以期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

2 森林永续利用阶段的时空尺度

在森林永续利用的阶段,在空间上来说是采用林分或者林分组合为单元的经营方法,它的多少是由森林经营的水平、林地的生产力决定的,当森林经营的水平、林地的生产力较高的时候,永续利用的林分就会比较小。在实际的林业生产中,森林的区划是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森林永续利用阶段的森林经营都是以经营单元的实际利益为发展目标的,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根本没有考虑到,没有生态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森林永续利用阶段都是根据树木或者林分的平均生长的数量来作为砍伐的依据的,但是普遍的规定的时期都比较短,一般20~30年,从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尺度来看,这个时间太短,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有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实际的经营中缩短轮伐的时间,从时间的尺度上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总之,森林永续利用的阶段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尺度上来说,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从眼前考虑,这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的发展和物种多样化。

3 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时间尺度

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时间尺度就是森林资源可以砍伐的时期限度,通过轮伐期的限制和规划,可以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使森林资源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时间尺度的确定并不是一味的以经营者的利益为前提,要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来进行确定。一般的轮伐期都是根据偏生态系的成熟点来确定的,但是在实践的利用中又要考虑森林成熟期比较长,有的甚至要跨越几个轮伐期,这不利于经营者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遵循生物发展的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实际情况重新确定时间尺度,来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

4 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空间尺度

景观是一个由自然环境的时间演变发展而成的面积范围广大的生态区域,其范围内存在大量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生物资源。

(1)空间尺度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最理想的基本空间管理单元。为了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区域森林系统内的其他资源发生变化,这是由于这些变化使得整个区域内的生态呈现出持续的形态,但是如果区域过小就很难向可持续发展改变,但是如果区域过大,受技术等外部条件的限制,会影响调节的有效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承受剧烈变化,但范围又不是很大的单元就成为了一个最佳的选择对象,它的范围是最理想的基本空间管理单元。

(2)生物、生态多样化的的保护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融合。将生物、生态多样化的保护工作和森林经营有机的融合起来能够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因为在景观生态的研究过程中,生物占据了大量重要的部分,同时生物和森林的生存和生长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必须对生物进行研究和保护,保护生态的平衡发展,这样才不会导致因为局部的物种和生物的灭绝影响到破坏整个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一区域内的景观尺度要和其他的景观尺度共同的管理。现在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森林的分布出现了破碎化的趋势,林地和其他的土地都出现交相使用的情况,为了全面的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就必须将其他的景观尺度一起纳入管理的范围内,将林地的管理和其他的土地可持续的管理和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4)森林经营活动对景观尺度的影响。由于受到森林营造、采伐等森林经营活动对景观资质中斑块的大小、形状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景观的格局,所以在采伐的过程中要更多的依赖于生态性的采伐,从景观的具体格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来选择采伐的方法。

5 以流域生态区来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空间尺度

森林的采伐无论以何种方法和方式进行都会对当地的生态产生影响,但是如果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的话,可以保证采伐流域外的生态不受到影响,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在森林经营中引进流域生态区,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流域是一个地形比较封闭的区域,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的管理和整治可以促进流域内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中一个流域可能只具有一种景观或者跨越不同的自然区域,所以不能片面地将流域生态区作为所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空间尺度,只能在那些低于景观尺度的小流域或者景观和流域的空间范围比较一致的时候才能加以确定。

在景观管理和流域管理每个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和不足,所以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空间尺度上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多空间尺度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

6 结语

森林可持续经营单元的时空尺度对林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要想达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就必须在更大更宽的时空尺度上去发展和改进,在空间尺度上要采用多尺度的管理体系将景观尺度和流域尺度结合起来实现尺度的扩大化,在时间尺度上要以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为规律。只有好好地把握了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才能真正地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 侯元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理论[J].世界林业研究,16(2).

持续经营篇6

一、国内外对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研究现状

1、国外对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研究现状。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最新的《世界森林状况》报告中指出的关于利用森林实现可持续未来的战略呼吁各国改革现有政策、法律和制度,创建一个能保护并增加现有森林资源的有利环境。同时,各国应加强在可持续森林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确保政府、公民、社会以及私营部门都能参与其中,不断优化森林的管理、监测、评估和经营。SOFO 2012指出:森林的一个新的心脏——绿色经济的要求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企业家追求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机制的政策和方案。

Js.maini(1992)指出:制定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需要协调人类活动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理的和物理方面,人类活动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因此,监测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是至关重要的;khadka(1992)指出,在尼泊尔,教育农民认识到环境退化的经济后果和采用合适的示范技术引导农民造林与管理森林资源,不失为一种解决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两难抉择的方法;Ahmad(1994)提到,巴基斯坦通过社会林业和农用林业的推广来鼓励农民种树以促进天然林的有效保护;Robert R. Gottfried、Charles D. Brockett和William C. Davis(1994)通过比较哥斯达黎加的广泛的政府干预的OSA模型并结合自然森林管理的可持续性,提出了相对自由市场的方式来促进森林资源管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推广;马来西亚通过对热带天然林实施的一致经营作业法、选择经营作业法和伐后天然次生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并取得了成功;Rebugio L.L.和Camacho L.D.(2003)指出森林可持续管理意味着关于森林、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看、想、做的一种新的方式,因此,新的政策、程序和方法,以及新的机构和个人的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和技能)在森林可持续管理中是必要的。Bogataj N(2010)针对斯洛文尼亚的森林管理措施特性提出建立森林服务网络作为需要的扫描仪为人们提供服务;智利通过美洲开发银行的协助,以支持国家林业的机构,CONAF,来保护森林资源和林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国内对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研究现状。要做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我们首先要实现思想理念与模式的转变。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在《关于推动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建议》中提到,要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不仅要树立可持续经营的战略思想,而且要加速有传统林业到现代林业的转变,使我国的森林经营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余小发(1999)针对江西省森林资源提出实施“两高一优”的经营模式,即高产、高效、优质。我们要转变以生产木材为基础的经营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经营思想,森林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崔莹、王桂媛,2010)。

分类经营和明晰产权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我国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市场机制体系、产业体系、管理体系等不健全的问题,胡锦宣(1998)、江泽鹏(1998)、黄庆丰(2001)、傅循晶(2004)、崔莹(2010)、刘勇(2010)、周雯(2010)、赵勋(2011)等针对这些问题对他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提出了科学规划、分类经营这一举措。张世强(2010)等人强调明晰产权、加强林改工作,他指出,产权不明晰是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的原因之一。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中也强调要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明晰产权,激发森林资源发展动力。

林业产业化与森林认证应该纳入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关于林业产业化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江泽鹏(1998)等人指出:实现林业产业化进程将使森林资源逐步走上良性的永续利用的轨道。林业生态建设向林业产业化转变,是实现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最佳选择(王建军,2010)。白涛(2009)介绍了森林认证的目的、意义,认为森林认证的主要目的一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二是通过森林认证,可以稳定林产品的现有市场,并促进其进入新的市场。他还分析了湖北森林资源的现状,认为森林认证是实现湖北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与现有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管理不力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1%;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蓄积量不足世界森林蓄积量的3%,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居民对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薄弱、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难度大,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我国的森林资源面临较大的危机。

2、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体系不健全,产权不明晰。由于经营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权责的不明确,明抢暗偷、林地纠纷现象时有发生,每个人都想占有林地从中获益,导致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掠夺性开采强度加大,林牧及林农矛盾难以解决。

3、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宏观领域进行定性的分析,如何进行定量的分析,建立与各地相适应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模式和可操作性的方案涉及很少。

4、现有技术水平与思想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林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制约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鼓励优秀学者出国留学,为的就是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带回来,然而我国经济发展较发达国家落后,一些先进的思想技术跟现有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5、部分地区资金投入不足及营林造林越来越困难。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对森林的投入也较少,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部分林区都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生产条件差,森林生产和再生产能力低,造林营林难度大,资金又十分有限。所以,生态环境仍然是阻碍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问题之一。

6、我国森林认证起步较晚,步伐缓慢,森林认证体系不健全,尚未与国际接轨。我国目前在开展森林认证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规范的认证林产品市场;森林经营单位缺乏驱动力;认证的成本费用比较高;我国消费者环保意识薄弱,很少有人关心产品原料的来源;森林认证能力建设的缺乏等等。

三、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经营与管理体系,明晰林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中提到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责权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部分地区发展滞后,林地纠纷现象仍十分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经营与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林权制度的落实。

2、大力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和倡导相关学者对如何进行定量的分析,建立与各地相适应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模式和可操作性的方案进行大量的研究,不要只是停留在层面上,应根据理论研究的成果来实际解决森林资源发展中的不可持续性的问题,并对于具体怎么做作出相应的阐述。

3、转变森林经营方式,分类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转变森林经营方式,减少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新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战略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化体系,对森林以及林产品进行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管理,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处理森林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

4、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交易制度,创新服务内容。林业产权交易所的建设对于探索建立健全林业产权交易制度、机制,规范林权流转,创新林业资源交易产品和服务内容,聚集林业各类要素资源,完善林业产权融资等配套功能,全力打造林业资源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打造促进林业产业化的支撑平台,打造促进林业各类资源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林业资源交易平台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目前建成的林权交易中心仅50多所,数量不足,应加快建设的步伐,同时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地来规范交易,使林地、林木、林产价值得到最佳的体现,推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发掘市场潜力,发展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森林旅游是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对于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人们身心健康,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森林旅游已由传统的观光扩展到考察、度假、运动、疗养等多个范畴,成为旅游中的热点。2007年我国森林旅游社会综合产值近1200亿元,占当年林业总产值的9.57 %,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别是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生态脆弱区,将成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主要趋势之一。

6、加快开展森林认证的步伐,完善我国森林认证体系。森林认证是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促进林产品贸易,拓展林产品市场,加快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为了森林可持续发展而推行的“森林认证”得到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森林认证同时也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局面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FSC认证作为林产品进口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森林认证逐渐成为我国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行证”。实践也证明森林认证的重要性,比如在我国广西、福建等地开展认证后,林场的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和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成效凸显。在全球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开展森林认证,完善我国森林认证的体系,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Js.maini.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s[J].FAO corporate document repository,1992.

[2] Ahmad Khan M.The environment today and its decay[J].Journal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1994(3).

[3] 陈永富、王松龄:马来西亚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方式[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6).

[4] Bogataj,N.Social context as a pillar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a Slovenian case[J].Zbornik gozdarstva in lesarstva, no.90,2009.

[5] 崔莹、王桂媛:论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经营[J].民营科技,2010(6).

[6] 黄庆丰、吴文友:安徽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1,15(3).

[7] 崔莹、王桂媛:论森林资源管理与可持续经营[J].民营科技,2010(6).

[8] 刘勇、曹晓涛:关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经营方式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0(10).

[9] 周雯:贵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4).

[10] 赵勋:牡丹江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11(1).

[11] 张世强等:科学发展经营管理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J].何北林业,2010(1).

[12]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1).

[13] 王建军: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J].沧桑 地情研究,2010(4).

持续经营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理论;实践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则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前提。自建国以来,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历经坎坷,乃至近年来乱砍滥伐的恶果已初现端倪,森林经营管理才逐步纳入正轨。然而,其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以经济数字来衡量的,这对于新时期的我们不仅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本文结合了可持续发展观相关理论,参照森林发展的科学依据,探究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以期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使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

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理论探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为50年代~70年代末期,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原始森林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第2阶段是为80年代~9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以木材生产和生态建设并举的恢复发展模式;第3阶段是为新世纪伊始至今,我国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在这3个历史性的阶段跨越中,我国的森林经营模式由永续利用逐渐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变,且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理论也被逐步的提炼出来。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至少包含了4个原则,即:发展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以及公平原则。其中,发展原则是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其与协调原则共同构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帮助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而质量原则是指在造林过程中的种苗培育、管理、维护等等,所有的工作流程与细节要达到质量要求;而公平原则是为维持生态链的理论基础,是从“造就一片树林、得到一片森林”的视角来开展森林的经营管理,是保障森林中各物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又共同健康生长的一种生态造林模式。

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4个原则,可见所谓“可持续经营”,是为构建一个不间断的经营模式,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和持续再生的前提下,不断发挥森林资源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实现森林资源三大效益的整体优化。

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探究

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依据为参照,在实践过程中林业部门需将经营重点放在前期森林培育、养护管理、林分改造等各个环节,从根本上构建起典型的生态系统;其次开展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以及采伐更新等各项经营活动。

2.1 森林培育

森林的培育需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土壤等自然特征,结合不同植物的习性来配置树种。以我国的东南沿海区域为例。以构建生态造林模式为整体目标,笔者建议以乔木为主,采用乔木与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搭配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多树种的近自然复层混交林。在结构配置方面有3种选择:①落差较大的上坡地形以多层次混合配置为主,配置方式为大乔木小乔木灌木。②中坡地带配置小乔木灌木。③平坦地段以错落配置为主,配置方式为大乔木灌木。

根据树种的不同,整体结构可设计为大乔木:松(阳性树种)、衫(耐阴性树种)+小乔木:泡桐(阳性树种)、女贞(耐阴性树种)+灌木:山苍子、海棠、野山楂等。

2.2 养护管理

我国的东南沿海区域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常青,有利于各种树种的生长。在这样的气候特征下各类树种的生长较快,因此养护管理工作也需更加的频繁。笔者建议可采用3年分段养护模式,共划分出5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1年的6~8月份,第2阶段为第2年的3~5月份,第3阶段为第2年的7~9月份,第4阶段和第5阶段分别在第3年进行,与第3阶段时段相同。养护管理工作包括除草、追肥、灌溉以及排涝等等。

2.3 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的对象主要针对“小老头”人工林,是指在造林后长时期处于“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低产、低价值林分。这类林木植株矮小、树干弯曲,树龄不长却未老先衰,濒临死亡。进行林分改造需考虑经济条件,以及评估改造后的效果,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评价林分改造的意义。改造方法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 赵风英.试论森林的生态作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J].科学与财富, 2012(12)

持续经营篇8

【关键词】 持续经营; 重大不确定性; 审计意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独立审计有了迅猛的发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正在逐步改变着独立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注册会计师需要在了解和评估被审计单位能否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来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试图从账套入手来发现错误和舞弊,对于持续经营的关注程度仅限于发现疑虑,而对出示意见类型的关注程度不高,这往往相悖于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非常不利于高风险行业的审计。

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四种类型。从市场反应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破产之前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即会被利益相关者视为向市场传递了公司财务困境方面的信息,其申请破产时市场负面反应程度相对较小。

表1显示,自2003年以来,由于持续经营而出示非标意见占非标意见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带有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最多,近6年都没有出现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2009年深沪两市共有119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其中ST星美、ST兴业、*ST深泰、*ST秦岭、科苑集团、ST磁卡、*ST威达等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因持续经营能力面临不确定而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别“强调”,ST钛白,*ST宏盛等由于事项众多且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重大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种重大不确定性往往归咎于无法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证明公司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但这是否能够等同于审计范围受限呢?

ST钛白(002145)2009年度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认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而无法判断公司以持续经营假设来编制2009年度财务报表是否恰当。具体事项如下:

1.短期借款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78.7万元,而已到期未偿还也未取得展期的银行借款7 540万元,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借款也难以展期,公司面临承担不能按期归还借款的法律责任。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为21 960.16万元,其中短期借款为 18 160.16万元,占82.70%,公司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偿债压力大,公司将陷入进一步的财务危机。

2.未分配利润

公司目前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由于前期公司应付账款规模很大,目前大多数供应商对公司采购货款的结算方式进行了调整,要求公司全部提供现款交易,公司难以通过赊购取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资,现金偿付压力巨大,一旦公司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就有可能随时中断。公司截至2009年底未分配利润为-28 201.48万元,连续两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营运资金为负数,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

3.资产重组

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走出困境,在2009年12月14日与重组方签订了《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股份转让框架协议》,但该项重大资产重组尚需取得股东大会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资产重组能否进行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4.生产、组织及销售

公司目前销售渠道不合理,产品大多通过中间商销售,没有规范合理的销售机制,直销率很低,在两条生产线全面复产产量增加情况下,如果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资金链再次断裂被迫再次停产,生产经营中断;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大、生产部门不合理、各项人工费用、动力费用对产量敏感性低等因素都会在生产达不到计划产量下售价与成本倒挂;报告期内两位高管辞职。

上述事项或情况在财务报表中均有充分披露,且公司管理层认为在资产重组下公司持续经营这一基本会计假设成立,因此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多项财务数据存在重大疑虑,上述事项单独或连同其他事项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影响重大,且审计报告中并没有表述审计范围在客观或主观上受到限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第二十条规定,如果财务报表已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但根据判断认为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不适当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否定意见。而注册会计师却以钛白公司的资产重组能否成功进行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作为审计范围受限的原因而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很多注册会计师以“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由发表无法表示的审计意见,而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由于审计范围受限呢?我国深、沪两市1 700多家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并非十分良好,以至于没有公司符合出具否定意见的条件,而是以其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代替了否定意见,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非否定意见可能是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的“合谋”;第二,非否定意见减少了独立审计的审计程序和被诉讼的可能;第三,审计准则的模糊和漏洞给予了独立审计以“可乘之机”。总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感,完善审计准则是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和指导投资决策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高莹,万里霜,阎志刚.审计学原理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TafflerR J,Lu J, KausarA.Indenial Stockmarket

underre―action to going・concern audit report disclo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8:263-296.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Z].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2009.

[4] 邵瑞庆,崔丽娟.对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2).

上一篇:企业经营战略范文 下一篇:模拟经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