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范文

时间:2023-10-23 21:08:26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篇1

论文摘要 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

(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 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

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 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4)日常管理。网箱养鱼的疾病防治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此外,要经常洗箱,网衣上附着藻类,大多要将网箱换掉,以保证网箱内外水交换良好,保持箱内溶氧充足。注意天气变化,夏季天气发生突变,要高度注意大风、泛箱等自然灾害,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做好每天的饲养管理工作日记,记录水温、气温、天气、投饲量、摄食情况、鱼的活动情况、鱼病与用药情况等。每月做1次抽样检查,测定饲料系数,全面掌握网箱养鱼生产的运行情况。

网箱养殖篇2

【关键词】泥鳅;网箱;规格;养殖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称,是鱼中佳品。近年来野生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广阔。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网箱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

1 材料

1.1池塘 15667m2池塘1口,水深1.5m,池塘淤泥厚15cm,长方形,东西向,池塘对角设进出水口。水源来自河水,水质清新,透明度度为30厘米,pH值7.5,溶氧量为605mg/L。

1.2网箱材料、规格与设置 网箱是用聚乙烯制成,绞丝网类型,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直接固定于水中。养鳅网箱分为鳅种培育网箱和成鳅暂养网箱。鳅种培育网箱网目大小以苗种不能逃脱为准,箱体面积10~25m2。成鳅暂养网箱网目为0.5~1cm,箱体面积约50m2。箱体高度视养殖水体而定,一般使网箱上部高出水面40cm。泥鳅不喜强光,网箱宜设置在湖边浅水处,箱底铺15~25cm厚的泥土。

2 方法

2.1池塘清整

2012年4月2日,1米水深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

2.2网箱安放

4月15日将新制作的网箱放入2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浸泡网箱20分钟,然后放入池水中浸泡半个月左右,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藻类生物膜,使其变得柔软光滑,同时去除新网衣中的有害物质,以避免泥鳅体表擦伤或患病。5月3日,开始安置网箱,网箱的上下8个角用竹蒿固定,网箱底部距池底25cm左右,网箱上沿高出水面50cm以上,网箱行距5m间距1m,以便投饵管理和水体交换。

2.3移植水花生、革命草或凤眼莲

5月10~15日从清洁的河中,捞水花生革命草或凤眼莲共约10吨(湿重),布置在网箱中,覆盖面积达70%~80%。5月18日,每亩施尿素10千克化水泼洒,促使水花生、革命草及凤眼莲快速成长。

2.4选种与放养

网箱养鳅的苗种来源包括人工繁殖苗种和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养殖成活率高,增重快,但苗种成本高;野生苗种成本低,但养殖成活率相对低,增重慢。苗种投放前用1×10E-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30s,或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20秒,以杀灭体表病菌及体表寄生虫,同时,剔除受伤体弱的苗种。鳅种培育网箱放养体长3~5cm的鳅苗30000尾/m2。当泥鳅体长增至10~15cm时,转入成鳅暂养网箱,其放养量为1500~2500尾/m2。鳅种网箱和成鳅网箱的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肥瘦、是否有流水、泥鳅规格及体质、饲养技术水平等条件而定。如水质肥爽、有微流水、泥鳅规格整齐、体质好以及饲养条件技术较好时,可适当增加饲养量。

2.5选食与投饵

泥鳅的食性很广,除摄食天然饵料生物以外,还摄食人工配制的饲料。网箱养鳅以人工投饵为主,投喂的饵料包括米糠、豆饼、麦麸、鱼粉、鲜活饵料以及配合饵料等。人工配合饵料用豆饼、菜饼、鱼粉、蚕蛹粉和猪血粉等制成,其中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4。如水温升至25℃以上时,配合饵料中的动物性饵料比例应提高到80%。投饵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泥鳅在一昼夜中有明显的摄食高峰,分别为6∶00~9∶00,16∶00~18∶00;定点,饵料实行定点投喂;可使泥鳅形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人工观察泥鳅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定质,做到不喂变质腐烂的饵料,饵料保持新鲜并且组成相对稳定;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一般以1~2天内吃完为准。泥鳅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在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内,日投喂率为4%左右,一般以1小时内吃完的投喂量为最适宜。泥鳅在夜间摄食量较大,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根据这个特点,投喂应以晚上为主。由于泥鳅具有贪食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应避免过量投喂。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2℃时,泥鳅食欲减退,此时应少喂或停喂。

2.6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同常规鱼养殖一样,泥鳅苗放入网箱后1~3天内不喂食,从第5天,开始用50%蚯蚓、10%黄鳝全价料、40%花白鲢绞成鱼糜,捏成团定点投喂训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蚯蚓的比例,增加花白鲢、全价料的数量,达到20%蚯蚓、15%全价料、65%花白鲢。训食成功后(摄食量达3%~4%),开始投饲药饵,先用“鱼虫清”驱虫药物内服,连服3天,再服“败毒颗粒”抗菌药物,连服3天。每隔15天用生石灰20千克/亩,强氯精等水体消毒药物交叉使用消毒。8月15日、9月10日各使用微生态制剂1次,净化水质,调整微生态平衡。每天早晚巡视,检查网箱有无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月至8月高温季节,水花生覆盖的水面占网箱面积的1/2时要清除网箱内过多的水花生,使其覆盖网箱面积1/3左右。泥鳅抗病力较强,加之收购苗种时严格把关,基本不会发生病害,但在养殖过程中,仍要做好池塘防病、治病用药等工作。11月20日网箱覆盖晒干的杂草,保暖越冬。

3 结果

3.1产量

10月18日起捕并箱越冬,产量3500千克,净增产1240千克,成活率80%以上。

3.2效益分析

春节前后出售,泥鳅平均价格40元/千克,销售收入160000元,减去鳝种、饲料等投入65000元,收入95000元,平均每口网箱净增效益1020元,投入产出比1∶2∶5。

4 讨论

(1)投苗时间应避开产卵高峰期,因在此期间泥鳅苗因捕捞、运输、投入而受伤,影响成活率。淮北地区一般选择在6月底7月中旬放苗较为合适。

(2)饲料质量要根据泥鳅苗的食性,选择可供长期投喂且成本低、增肉率高的饲料。如10%蚯蚓、40%鲢鱼、人工合成的饲料可占投饲的50%。投饲量要足,不能时有时无,以有少量的残食为好,投饵要定时,一般以傍晚前后为宜,在摄食旺盛的8~9月份,每日应投饵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一次。投饵要定位,将饲料捏成团置于水花生、革命草或凤眼莲上,一般每4㎡设1个投喂点,多点投喂,减缓争食,使泥鳅生长均匀。

(3)选择泥鳅喜食的开口饲料训食。自然生活的黄鳝,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蚯蚓、虾等鲜活动物性饲料,人工养殖泥鳅开始用蚯蚓、河蚌为主,逐渐加大人工配合料和鲜鱼糜的比例,这样训食的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快速提高摄食量。

(4)及时清除食台残饵,保持网箱内水质清新, 网箱规格应以2米×6米×1.5米为好,宽度太宽,不利于箱内水体交换,不利于投饵除残。

(5)勤刷网衣,保持箱体内外水体流通。箱内水质活爽,利于浮游生物进入箱内。及时检查网箱,有漏洞立即补好,以防泥鳅逃跑和有害生物进入网箱,同时,网箱要设箱盖等防逃设施。

(6)保持箱底有泥土,以免泥鳅被网箱底壁擦伤,造成皮肤损伤感染而发病,及时防治病害,预防病害应在泥鳅入箱前用稀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另外,还可采用漂白粉挂袋法处理,方法是将漂白粉盛在纱布袋内,挂在网箱水域内,让漂白粉慢慢溶解扩散,可采取多点少量的原则,在网箱内挂袋数天。

网箱养殖篇3

一、池塘条件及水体要求

常规养鱼池,池底平坦,有少量底泥,进排水便利,避风向阳,周边无较大噪音。水深在1m以上,水位稳定,水源充足,水质较好,水体酸碱度为中性。

二、网箱的制作及设置

养鳝网箱采用框架式网箱,网箱框架可用木、竹或钢材制作。在网箱四角打桩,形成支撑架,将网箱往四角拉紧,使箱体悬浮于水中。

1.网箱的制作:用无节30目聚乙烯网片制成高1.2m、长宽比为1∶(1~3)的方形敞口式固定网箱,箱口加设倒檐,面积在15~25m2/口较佳。

2.网箱的设置:用毛竹在塘内搭设支架,将网箱水平固定在支架上,箱体底部拉伸绷紧固定,网箱入水70cm。箱与箱之间一般间距1米,行距2米。

3.池塘设置网箱的数量:视池塘大小、饵料条件、配套条件而定,一般网箱面积占池塘面积1/10左右。

4.附属设施:附属设施主要是食台、栈桥等。食台一般用木板制成长0.6米、宽0.4米、高0.1米小长方形的框状,框底用聚乙烯网片编织围成,食台固定在水面下0.1米处。食台一般每10个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设置1~2个,20平方米以上的可设置2~3个,栈桥对于规模养鳝较为重要,它是供管理人员在较多网箱之间进行操作的纽带和桥梁。

三、鳝种放养

1.鳝种来源:在人工繁殖的鳝种尚无批量供应的情况下,现仍以鳝笼和地笼捕捉的野生鳝种为主。但不能使用钩钓捕捉或电捕捉的鳝种。最好选用体色呈黄色并有大斑点或体色青黄的鳝种。鳝种应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应短,还要避免高温运输。

2.放养规格及时间:鳝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病无伤。全年均可放养,以5月份以前和8月份之后放养的养殖成活率较高,6~7月份放养的成活率相对较低。5月份之前放养30~40尾/公斤,8月份之后放养规格为20~30尾/kg。

3.放养密度:放养的密度根据养殖水平、养殖水体的质量、鳝种供应量、饲料供应量以及养殖时间等到方面确定。放养量一般为2kg/m2左右,若每公斤20~40尾,可放40~80尾左右,同一网箱中规格要尽量整齐。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网箱进塘:网箱应在放种前一个星期下塘架设完毕。

(2)水草移植:一般移植水草有水花生和水葫芦等,要求水草的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0%~80%。

(3)鱼池消毒:鱼池消毒按常规的办法进行,一般用生石灰石等即可。

(4)鳝种消毒:用3~4%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或用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20分钟。

(5)套养泥鳅:泥鳅在网箱中生活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在黄鳝驯食结束后每平方米放养3~5尾泥鳅。

四、饵料投喂

1.饲料的种类:黄鳝一般以小杂鱼、蚯蚓、螺蛳、蚌肉、蝇蛆、蚕蛹为主,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鳝种驯食:鳝种入箱后三天内不投饲,让其呈饥饿状态,第四天或第五天傍晚开始投喂少量的蚯蚓或小杂鱼或螺蚌肉,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1%~2%。在7~10天之内完成驯饲工作。

3.投喂次数: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态习性,以傍晚投喂为主,尤其是在驯食期。以后根据摄食情况可上午投喂养一次。7、8、9是黄鳝的大生长期,每天至少投喂2次以上。

4.投饲量:日投饲量视水质条件、环境条件、天气、季节而定,驯食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2%以后逐步增加到4%~5%,7、8、9月份投喂体重的5%~10%,水温15℃以下投喂体重的3%。

5.投喂方法:将所投喂的饲料投到饲料台上。配合饲料要制成条状为好。在饲养过程中,一般选用同种饲料,以减少驯食次数,缩短驯食时间,保证黄鳝吃足、吃好,吃得习惯。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的管理与调节:水质管理工作主要是防止池水变质,及时换水,消毒,稳定水位,设置增氧机。

2.箱体的管理与养护:每天坚持早晚巡箱,查看箱体是否受到损坏、是否有老鼠咬箱、网眼是否被水体藻类堵塞。一般每周要刷洗一次网衣。

3.水草的管理与培养:水草在养鳝中起到防暑降温、改良水质、支撑鳝体提、供优良栖息场所以及御寒保温等作用。其中水花生最为理想。网箱中水草要防止水草枝叶长出网外,避免黄鳝外逃。箱内枯死或腐烂的水草及时捞出,并添加新草。

4.日常防范:日常防范主要是指防逃、防泛、防盗、以及防病害。

六、疾病防治

1.黄鳝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把握清塘消毒关、水源水质关、种苗质量关、物消毒关、放养密度关、水温调节关、饲料投喂关、药物预防关、日常管理关。

2.常见疾病的治疗

(1)肠炎病:红肿,鳃部出血,头部伸出水面呼吸,头部发黑,腹部出现红斑,严重时腹部朝上。一般发生在4~10月,病鳝行动缓慢,拒绝摄食。此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一是在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1ppm遍洒;二是每50公斤鳝种用5克磺胺噻唑拌饵投喂;三是每50公斤鳝用5克大蒜拌饵投喂,连续不断6天;四是每50公斤鳝用2克西林拌饵投喂。

(2)烂尾病:黄鳝患病后,尾部充血发炎,继而尾部肌肉坏死或溃疡,严重时尾部烂掉,尾脊骨外露,反应迟缓,头伸出水面,继而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一是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二是注意鳝池水质;三是用金霉素每立方米25万单位浸洗消毒病鳝;四是在发病期间用呋喃唑酮0.24ppm全池泼洒。

(3)打印病:初期食欲不振,流动缓慢,体表背部两侧发炎充血,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红色斑点。典型症状为上方两侧体表出现圆形、椭圆形的溃疡,严重时溃疡病灶深凹,边缘充血发红。一是用漂白粉1ppm化水泼洒;预防泼一次,治疗连续泼三次;二是泼洒红霉素,一般箱面积30平方米水深15厘米时,用药量为30万国际单位;三是用涂抹法在病灶上用毛笔涂抹高锰酸钾或浓漂白粉。

(4)腐皮病:鳝体因受损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皮肤糜烂,尤以腹部两侧更为严重。防治方法为每50kg黄鳝用磺胺噻唑0.5g掺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5)肤霉病: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操作不当或因饵料不足引起黄鳝咬伤,伤口感染霉菌所致。治疗方法是用10mg/L孔雀石绿浸泡20~30分钟。

(6)棘头虫病:由棘头虫寄生肠道引起,大量寄生时,鳝体消瘦,伴有水肿,红肿,严重时使病鳝死亡。防治方法为每公斤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g,拌饵投喂连续6天。

七、体会

1、池塘设置网箱养殖黄鳝技术是充分利用鱼池水面资源,充分利用天然鳝种资源,充分利用野杂鱼资源,从而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的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型项目。

网箱养殖篇4

关键词 黄颡鱼;网箱养殖;套养;细鳞斜颌鲴;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76-01

黄颡鱼(P.fulvidralo Richardson)为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俗称汪丫鱼、黄姑、黄腊丁;在我国分布较广,喜栖息于河川缓流和水库、湖泊等水体中,属底栖生活鱼类,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小型经济鱼类[1]。黄颡鱼食性杂,饲料系数低,抗病力较强;由于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售价居高不下。

为了探索网箱养殖黄颡鱼套养细鳞斜颌鲴的效果,笔者于2011—2012年在南陵县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水域状况

本试验养殖水域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各项水质指标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氨氮含量在0.05 mg/L以下,水位较稳定,水深适宜,周围无工业污水流入,养殖实施地点交通相对便利,电力设施齐全。

1.2 网箱与设置

网箱结构为4.0 m×3.0 m×1.5 m(长×宽×高),双层,内层用聚乙烯无结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为0.8 cm,外层用4.0 m×3.0 m×1.5 m的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网目大小为3 cm,面积为12 m2封闭式网箱。网箱箱口及箱底部用直径为0.5 cm的网绳缝合并且在4个角留出来10~15 cm的纲绳,用以固定箱体之用,使网箱放置在水体中不变形。网箱设置点位于水库背风向阳处,水深4~5 m,透明度为1.2 m。网箱入水深为1.0 m,露出水面为0.5 m,网箱放置呈“非”字型排开,行间距3.0 m、箱与箱距离为2.0 m,行网箱两边用锚纲固定,泡沫块作浮子。使用的新网箱,先放入水中浸泡7~10 d,使网衣上附着藻类生成生物膜,以避免鱼种入箱时磨擦受伤;使用隔年网箱下水前用太阳曝晒、清水冲洗,同时用20 mg/kg高锰酸钾浸泡20 min进行网箱杀菌消毒。

1.3 鱼种放养

放养黄颡鱼种从南陵县当地购得。于2月12日、3月6日分2次运回入箱,入箱时规格放养黄颡鱼规格为15~25 g/尾,放养密度为500尾/m2;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 cm/尾,放养密度为每只网箱放养10~15尾。鱼种入箱用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 min后入箱。

1.4 黄颡鱼驯食

黄颡鱼进箱第2天开始驯食,驯食开始用全价配合膨化黄颡鱼专用料,按照“慢—快—慢”及“少—多—少”的原则进行投喂,每天投喂5次,然后逐渐减少投喂次数。7 d左右若黄颡鱼上浮吃食鱼达80%时,则说明驯食成功,此时应控制在每天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1次。

1.5 饲养与管理

饵料投喂日投饵量视天气、水温的变化而定,一般为鱼体重的1%~7%,其中养殖早、后期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4%,高温季节为鱼体重的4%~8%;日投饵2次,时间掌握为天亮后1 h与傍晚天黑前1 h,每次投饵量以2 h内吃完为度。平时勤巡箱,检查网箱的安全,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以调整投饵量。每7 d调整1次饵料投喂率。

1.6 病害预防

黄颡鱼病害较少,但应注意预防,网箱中一旦发病则损失较大。因此,加强防病非常重要。养殖期间每隔15 d用生石灰、晶体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在网箱四角轮流挂袋。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活率

起捕期间对1#、2#、3#、4#、5#、6#网箱进行黄颡鱼及细鳞斜颌鲴成活率进行统计,分别为91.9%、95.9%(表1)。

2.2 产量及效益

2012年10月1日开始陆续起捕上市,至2012年12月7日结束,共产商品黄颡鱼5 832 kg,平均尾重162 g,最大个体重369 g;收获细鳞斜颌鲴40.2 kg、平均尾重492 g;投入饵料7 582 kg,饵料系数为1.3,实现产值12.07万元,饲料、人工、网箱折旧、渔药等费用等共计6.52万元,总利润5.55万元,平均利润770.8元/m2,投入产出比1.00∶1.85。

3 结论与讨论

网箱养殖黄颡鱼是利用水体空间进行优质水产品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便于管理养殖模式。从试验结果可知,网箱养黄颡鱼平均盈利770.8元/m2,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在周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养殖黄颡鱼网箱内套养寡食性鱼类细鳞斜颌鲴有利水质改善。由于网箱养殖黄颡鱼需要投喂大量饲料,饲料残渣及黄颡鱼粪便促进网箱内藻类生长,若任其藻类生长且不进行清除,箱体四周就会着生大量藻类以致堵塞网眼,影响箱体内外水体的交换,进

(下转第278页)

而影响网箱内鱼类生长。利用细鳞斜颌鲴生物学特性摄食残饵及附着在网箱四周藻类,有利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促进黄颡鱼生长,同时在不增加投饲的情况下每只网箱可收获得细鳞斜颌鲴商品鱼6.7 kg。

黄颡鱼体表光滑无鳞,易受伤,试验中所用黄颡鱼种是从当地选购,因运输路途近,采用低密度、低温时段进行运输,选购鱼种规格相对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入箱前进行鱼种消毒,养殖成活率较高,个体差异小,群体产量较好。因此,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颡鱼时,应首选经人工驯化投喂全价膨化颗粒料黄颡鱼种,使黄颡鱼入箱后尽快摄食人工饲料,提高鱼种成活率。

此次试验细鳞斜颌鲴放养规格为12 cm/尾,放养密度10~15尾/箱,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网箱放养成活率平均为95.9%。从整个试验过程网箱附着藻类生物量来看,各网箱附着藻类较少,可以达到控制附着藻类、利于箱体内外水体交换的目的[2-6]。因此,笔者认为此次试验放养细鳞斜颌鲴规格为12 cm、放养密度按每只网箱10~12尾较为适宜。

4 参考文献

[1] 苏雪红.水库小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J].内陆水产,2001(1):9.

[2] 王荣林,周玉庆,马国方,等.蟹池青苔生物生态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7(6):42.

[3] 周华书.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J].福建水产,2007(2):46-47.

[4] 钱华,张和林,卜兴泉,等.蟹池套养细鳞斜颌鲴青苔少效益高[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168-170.

[5] 吴桂亮.鱼塘青苔有法除[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04-11(6).

网箱养殖篇5

关键词: 水泥浮体;网箱框架;养殖技术;示范 

 

网箱养鱼是世界上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充分利用水库、河流、湖泊、海洋等大、中型水体优越的自然条件同小水体集约化精养方法有效结合的渔业生产方式。我国网箱养鱼从20世纪70年代初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发展到90年代的鳜鱼、鳗鲡等名贵鱼类养殖。尤其是全价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开发,为网箱养殖业开辟了广阔的前途,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较高的社会渔业产量及经济效益。但目前以泡沫塑料、铁桶、木板等作浮子及框架的中、小型网箱养殖,存在着设施容易损坏、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下等诸多不足。寿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07年偿试研发以水泥浮体为框架的大型网箱养殖技术。2008年承担福建省科技厅下达的重点科技星火计划《水泥浮体大型网箱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09年6月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认为水泥浮体大型网箱养殖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全面协调的新型网箱养殖生产模式,可以大力推广。现将《水泥浮体大型网箱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技术原理 

 

水泥浮体大型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关键技术是运用制造水泥船的技术原理,生产适合各类水库水域长期安全使用的水泥浮体。以水泥浮体代替泡沫塑料、铁桶、木板等作固定网箱框架,解决目前网箱养殖存在的设施容易损坏、污染环境等不足。同时改小网箱为大网箱,创造与自然生态无差异的养殖环境,以保证产品质量。 

 

2水域环境 

 

项目组经实地考察选择最能代表山区水库水域特点的麻竹坪水库、牛头山水库为水泥浮体大型网箱养殖技术示范点。麻竹坪水库位于寿宁县中部南阳镇与竹管垅乡交界处,1989年建成投产,海拔519m,平均气温15.3℃,库形成“e”字,库容3 000万立方米,水深达68m,面积106.67hm2,最干旱时水域面积80hm2,丰、枯水期水位相差19m。牛头山水库位于寿宁县中部芹洋乡境内,2004年建成投产,海拔340m,正常蓄水高程340m时水库水域面积3.032km2。丰、枯水期水位相差40m。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 806mm,多年平均气温16.6℃,库形成“丫”字,库容8 853万立方米。2座水库均属中等、山谷型水库,水域环境因素变化幅度大。每遇暴雨山洪暴发时,水位、流速急骤上升,水温、溶氧、ph值等随之发生变化。已有以泡沫塑料、木板等为框架的养殖网箱设置在风浪、流速较小库湾。 

 

3水泥浮体制作及安装 

 

2008年2月,率先在麻竹坪水库以2007年偿试制作水泥浮体的经验,进一步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确定制造水泥浮体的水泥沙浆比例、钢筋规格(直径φ4mm)、浮体厚度(5cm)等相应技术参数。制造长6.00m×0.80m×0.65m水泥浮体28条。以12条水泥浮体为一组头尾连接成长度72 m的2条水泥浮体,另4条分别呈直角连接于两头形成一个72m×12m的大型水泥浮体网箱框架。牛头山水库相继制造同样规格水泥浮体32条,以8条水泥浮体为一组头尾连接成长度48m的3条水泥浮体,另8条分别呈直角连接于两头形成2个48m×12m的大型水泥浮体网箱框架。2座水库水泥浮体网箱框架都安装在风浪、流速较大的敞水区。

4大型网箱架设 

 

采用3×7聚乙烯结节网衣制成的带盖六面体封闭式网箱,规格9m×10m×5m,网目大小3cm。把网箱上纲拉直绷紧后将4个角的角绳结扎于水泥浮体框架上,并用聚乙烯钢绳将网箱上纲周边固定于水泥浮体边沿钢筋上,网箱4个底角外边挂3~5kg石块或沙袋作沉子,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麻竹坪水库72m×12m的大型水泥浮体网箱框架,架设面积90m2大型网箱7口,网箱养殖有效面积630m2。牛头山水库2个48m×12m的大型水泥浮体网箱框架,架设面积88m2大型网箱10口,网箱养殖有效面积880m2。

5日常管理 

 

水泥浮体大型网箱养殖技术主要是改用水泥浮体代替木板、泡沫塑料、铁桶等作框架以固定网箱,扩大网箱面积、容量。生产日常管理与普通网箱养殖无差异。由寿宁县森润渔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及寿宁县旗山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网箱养殖场,应用水泥浮体大型网箱,按常规网箱养殖日常模式开展生产。麻竹坪水库示范网箱7口,以湘云鲫、瓯江彩鲤底层鱼类为养殖对象,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牛头山水库示范网箱10口,以乌鳢、鲈鱼凶猛肉食性鱼类为养殖对象,投喂鲜活饵料鱼和冰冻野杂鱼。两处示范点指定专人负责示范网箱生产,在完成日常饲料投喂、用药等生产任务的同时,观察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水泥浮体及各连接处是否存在松动或断裂现象,尤其是台风暴雨、山洪暴发时水泥浮体的牢固性、稳定性及抵御风浪能力。至2009年2月示范网箱商品鱼收获后,项目组对14口示范网箱的水泥浮体框架进行检查,未发现水泥浮体有裂缝存在,所有网箱养殖设施可继续使用。 

 

6结语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解决水泥浮体的沙浆比例、钢筋规格、浮体厚度等关键技术。所制造的水泥浮体经生产实践证明,达到长期安全使用不产生裂缝的技术要求。 

以水泥浮体作框架的大型网箱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养殖网箱相比,具以下特点和创新之处:一是环保。用水泥浮体代替塑料、油桶、竹子、木板等作固定网箱框架。水泥浮体可长期使用,不必时常维修或更换固定网箱的框架及浮子。避免了泡沫塑料、铁桶、木板等设施损坏而污染环境。同时更节约大量的木材,促进生态发展。二是稳定。生产人员在水泥浮体上行走如履平地,更加方便、安全。三是牢固。水泥浮体是以钢筋、水泥、沙子浇灌而成,极为牢固。抗风浪能力强,可最大限度地抵御台风暴雨、山洪袭击,降低网箱养殖的风险。四是提高养殖产量、质量。水泥浮体框架浮力是塑料、油桶、竹子、木板等固定网箱框架5~6倍,网箱可深达5m,同样面积的水域可养殖2~3倍的产量,这就最大限度节约可使用水域,提高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五是拓展养殖空间。水泥浮体框架网箱牢固稳定、安全系数高,可安装在水库、湖泊、河道等大中型水域及浅海、港湾等风浪、流速较大敞水区,有效拓展了网箱养殖空间,更利于实现基地化、现代化生产。水泥浮体作框架的大型网箱养殖模式,避免了目前以泡沫塑料、铁桶、木板等为框架网箱存在的使用年限短、设施损坏污染环境、网箱负荷小、产

网箱养殖篇6

一、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自90年代后期针对养殖污水对邻近海域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海水鱼虾养殖引起的水体恶化,水产养殖造成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网箱养殖投饵对附近海域造成的营养盐符合成为赤潮发生的诱因、导致鱼虾大量死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我国,2002年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第一次提出海洋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包括自身污染问题、海水养殖品种退化问题、养殖所带来的生物栖息地环境损害、外来物种侵害问题等。2006年上海“多宝鱼”风波①以及2007年福建省鱼类“白点病”事件②已为“水产养殖热”之下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高密度网箱养殖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具体表现在对海水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与近海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两方面。

(一)网箱养殖对海水水体环境的污染

高密度网箱养殖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养殖生产投入的饵料、排泄物和化学药品等等的投入对养殖海鱼的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包括营养物污染、化学药品的污染两方面。一方面,营养物的污染。大规模海水养殖是指大片水面被围栏或密植网箱,水面超负荷运载,由于围网精养采取高密度放养,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排泄物增加,致使水中氮、磷等营养要素和有机物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水质和底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研究表明,投入虾池或网箱的饲料只有70%被鱼虾所摄食利用,其余30%或更多则浪费掉形成对环境的污染物。国外曾有人研究表明,一个年产60吨靠人工投饵网箱养殖鲑鱼的养殖场,每年排放的有机废物,大约相当于居住2000~6000人的建筑单元每年排放的有机废物量,这些有机废物散布在网箱周围500m2或更远范围的水域中[1]。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不仅直接和间接地造成了鱼类死亡和珊瑚礁的破坏,营养物质的大量增加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导致生态系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化学药品的污染。海水养殖中使用的治疗药物、消毒剂和防腐剂已成为直接影响海洋环境的重要因子。随着海水养殖的迅猛发展,养殖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呈不断扩大、增多的趋势,杀虫剂、抗生素和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作为海水养殖业防病治病的唯一措施也得到广泛使用。但这些化学物质的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药物滥用现象,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益菌、虫受到抑制、杀伤甚至致死,而这些有益微生物群落、单细胞藻类的存在有助于提高虾类的抗病能力。不加选择的使用消毒剂、抗生素会造成微生态严重失衡。对于一些低浓度或性质稳定药物的残留,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整个水体的生态系统乃至人体造成危害[2]。

(二)网箱养殖对近海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网箱养殖水体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养殖对象一般是单种群,即使混养也是少数种群,大面积的单种海水养殖,必定要造成海区生物多样性向单一性转化和海洋生物的“内循环”发生变异,当生态变异过大时,将导致物质循环平衡的失控,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第二,养殖逃逸的鱼类对其临近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水养殖逃逸的鱼类可能在疾病的传播、野生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等产生副作用,可能会将地方流行病传给野生种群。养殖鱼类的活力不如野生种群的活力,逃逸后会对野生种群的数量变动、产卵场产生影响。第三,对沿岸滩涂、红树林的破坏。我国的海水养殖大部分集中在低于15米深的潮间带滩涂、浅海和海湾带。沿岸滩涂和红树林素有“海岸保护神”之称。这些地方是许多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栖息、产卵和避难处,某些盐碱地在洪水、风暴和飓风来临时还可以成为重要的排水通道。另外,它们在大陆-沿岸水体交换过程中还同时充当十分重要的缓冲器。网箱养殖是海水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高密度的网箱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造成的破坏远远超出海洋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加剧了水质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并有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之忧。环境已经成为网箱养殖过程中的有机部分。只有对网箱养殖活动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才能保证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网箱养殖过度污染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网箱养殖的负外部性造成海洋资源价值被低估

高密度、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产生了生产行为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表现为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意味着企业不必承担其收益的全部成本,从而造成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导致企业网箱养殖的密度过高,加剧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的核心是反映了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福利产生消极影响,却无需作出相应的补偿。图1表示的网箱养殖的负外部性。横轴表示的是网箱养殖的产品产量,纵轴表示的是产品价格。由于网箱养殖的私人边际成本(PMEC)小于社会边际成本(SMEC),网箱养殖具有负外部性,具体表现为网箱养殖者的养殖过程中对海水水体环境与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但是这部分对环境的损害并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这部分环境成本是由社会而非网箱养殖者承担,从而产生负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SMEC)与私人边际成本(PMEC)的差额就是网箱养殖产生的环境破坏成本,而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边际环境成本是递增的。在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私人边际成本线(PMEC)与私人边际收益线(MER)相交于A点,此时的市场价格为P2,养殖规模为Q2。虽然边际环境成本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只按私人边际成本确定养殖产品价格(P2)和养殖规模(Q2),养殖的负外部性不作考虑,造成了网箱养殖的大规模和高密度,产生了环境污染成本。海水养殖负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海域资源的公共物品特征。外部性反映了某一经济主体造成另一经济主体福利变化,却没有人作出相应利益要求,这种行为不符和理性假设。环境具有稀缺性,经济主体在使用时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福利影响却没有进行弥补或获取收益,原因在于相关利益主体没有能力或权力要求相应利益,他们之间缺乏调整稀缺物品利益关系的有效准则,即产权不清。因而外部性源于产权不清,产权不清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环境的根源.海洋资源产权制度不明确。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清楚地定义海洋资源的产权,海洋资源具有自由进入的特征,自由进入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海洋资源,而不支付任何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海洋资源使用者之间进行浪费性竞争,带来我国海域过度使用,资源利用冲突、资源利用的无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的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最终导致海域的滥用、资源系统功能完整性的破坏以及海洋环境的蜕化,危及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3]。光褒的海域对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并且海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对海域功能利用中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海域资源具有无主和公开进入的特点。由于无主先占的原理,使养殖户竞相圈占海域,加大养殖密度,投放大量饵料和化学药品,以提高产量,这样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竞争的激烈化,不但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养殖业本身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扩大带来不良影响,导致整个社会的效率下降。

(二)海洋资源的经济管理手段缺失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海水养殖的管理体系是以法律管理为依据,行政管理为手段,技术管理为方法,而经济管理则明显不足。相关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法》此外还有资源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和水产养殖安全管理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为海水养殖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及地方政府还颁布实施了一些专门的管理行政法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等。功能区划制度和养殖许可证制度将是这些法律制度的具体执行体现。目前我国是使用“两证制”,即“海域使用许可证”及“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许可证”。由海洋渔业管理部门根据海域使用功能区划负责对养殖区域进行规划,制定一套综合性的海岸带实施利用计划,来保证对所有活动和利益各方冲突的解决。在规划的养殖区内可以进行养殖活动,但养殖公司或个人需要向政府申请两证,而政府则通过两证的发放来调控生产[4]。技术管理方面,对于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者纷纷从技术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李纯厚等提出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二元混养或多元化立体养殖,利用不同养殖种类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生态养殖,既可充分地利用水域生态环境,又可有效地降低养殖自身污染[5]。吴益春等提出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研究,包括微生物修复,大型藻类生物修复与其他生物修复,以控制海水养殖水域富营养化问题,降低海水养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修复退化的养殖海域[6]。宁修仁等提出推广使用高效配合颗粒饵料,改进投饵技术以及应用复合养殖技术,优化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并制定相关网箱养殖的标准和法规[7]。经济管理方面,海水养殖是利用海域资源的人类的经济开发行动,当这种大规模的经济开发行为超过了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便对环境产生破坏,并影响到自身产业的发展。经济学家在剖析市场经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污染的经济学解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手段,这种手段通过确定污染环境的经济代价,来限制经济当事人的污染行为。这类手段包括:污染税或排污费、污染物减排补贴、产品税、罚款、押金、排污权交易等。但是在海水养殖的管理上,根据海域法的规定,单位或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并交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是目前国家对海域使用进行管理的唯一的经济手段,对合理配置海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海水养殖的其它经济管理包括项目开发的经济评价、税收和收费管理等等则是空白。以上行政规制和技术指导在网箱养殖的环境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环境和经济的协调效率上还不够灵活有效,特别是我国的海水养殖是分散的大规模的市场行为,环境管理中如何更多地应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三、减少污染的经济管理手段

(一)排污收费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高密度、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破坏日益明显,产生了生产行为的负外部性。外部性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因为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存在差异,从而扭曲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有效解决价格机制的缺陷,使环境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网箱养殖具有负外部性,养殖者的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造成对海洋资源供求失衡,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污染。政府利用经济管理手段通过征收相应排污费用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成本,使环境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产生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引导养殖者的行为,将排污量控制在最优排污水平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解决过度污染问题。在图1中,征收P1~P2的排污费,于是将海水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纳入到养殖成本,私人边际成本就转化为社会边际成本,从而导致最优养殖规模从Q2到Q1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减少污染或改善污染物的质量,从而解决环境问题。通过此种方式。排污费可根据等边际原则来决定,即在这一点上,每单位污染控制成本恰好等于养殖者不控制污染所必须交纳的排污费,此时可以达到社会总效益最大与总成本最小。

(二)排污税率的确定

通过排污收费可以将海水养殖的外部成本包括在生产成本之中,从而使养殖者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减少污染或改善污染物的质量,从而解决环境问题。根据等边际原则,每单位污染控制成本恰好等于养殖者不控制污染所必须交纳的排污费,即排污税率。假设根据N个企业污染治理样本点,通过统计回归得到企业平均污染物治理或削减费用函数为:TAC=g(w),企业的总外部成本函数为TEC=f(w)。在污染控制条件下的社会总效益函数为TR=h(w),w为单位时间内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则MAC为边际处理费用,MEC为边际外部成本。已知:其中,QP为污染控制下的产值,EP为污染控制情况下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QN为无污染控制下的产值,EN为无污染控制情况下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可见,污染物排放的收费标准应该等于相应污染削减或排放控制目标下的边际处理费用[8]。因此确定排污税率的关键在于边际处理费用的计算。边际处理费用可使用人造处理系统的成本来评估,替代成本法是笔者在此以部分黄渤海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为研究对象,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崔毅等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用青岛污水处理厂公布的数据,使用污水处理厂单位面积的P、N处理成本来估算单位养殖面积的处理成本,以此来替代边际处理成本,粗略估计黄渤海沿海各地应征收的排污税费以供参考。其中,PO是海水网箱养殖排污对环境破坏的价值量,即边际处理成本;C是单位体积污水中N、P的去除成本;Q是海域所接纳的含N、P污水量;S是海域面积,根据青岛地区污水处理厂提供的数据,P/N平均处理成本是0.8元/m3[9]。计算结果见表1。

四、结论

网箱养殖篇7

关键词 黄鳝;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12-01

近年来,池塘养鳝在和县发展迅猛,但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9年与县明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池塘养鳝高产养殖试验,经过2年的养殖试验研究,养殖效益达37.5万元/hm2(不包括池塘内常规鱼产量),总产值41万元,利润为18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7。试验采用池塘网箱黄鳝高产养殖技术,劳动效率高,节省人力,现将该技术总介绍如下。

1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1.8 m,池塘坡度为1∶2.5,水质良好,无污染,溶氧丰富,透明度在35 cm。

2 网箱设计

2.1 网箱制作

网箱由尼龙线(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编成,根据生产目的确定合适的网箱规格。一般将网箱设计为长方形,规格为3 m×2 m×1 m或10.0 m×3.0 m×1.2 m,四周用毛竹固定,便于投饲管理。箱体用桩柱支撑,入水70 cm,露出水面30~40 cm [1]。黄鳝有见孔就钻的习性,网目偏大,会卡伤黄鳝头部或影响吃食,一般网目为10~36目。为便于投饵,网箱盖的网目可设置较大一些,同时避免活饵游走。网箱上下纲绳直径0.6~0.8 cm,在网箱口上方一周向里伸出6 cm的宽檐[2-3]。

2.2 网箱设置

在鳝种入箱前5~7 d将网箱投于水中,以利于鳝种进箱前在箱的网片上形成一道由丝状藻类组成的生物膜,从而避免损伤鳝体[3]。网箱排列规格依池塘形状而定,分布面不超过池塘总水面的60%。网箱内投放的水花生约占箱体总面积的95%,为防止鳝鱼顺着水草外逃,水草头应低于箱口[1]。

3 苗种投放

鳝鱼苗种为人工繁殖苗种或野生苗种,体质健壮无外伤,体色鲜艳。规格25~75 g/尾,投放2.5 kg/m2。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10 min。放养时间是4—5月或7—8月。按规格分箱投放,每只网箱的鳝种要求规格一致,以免差异太大而相互残杀。在每个网箱内放1 kg泥鳅,既能避免黄鳝相互缠绕,又能摄取水中黄鳝吃剩的食物及腐殖质、泥渣,同时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增加经济效益。

4 日常管理

4.1 管水

水质肥沃、溶氧充足的环境较适宜鳝鱼生长。一般应保持水层深度在10~15 cm。应适时经常换水,保持网目畅通,春季7~10 d换1次水,夏季3~5 d换1次水[2-3]。如果网目被堵塞,则网箱内外的水体无法及时交换,则网箱内的水质会很快变坏,从而严重影响黄鳝的摄食和生长。

4.2 投饲

鳝种投入网箱后,为使其适应新环境,前3 d不投喂饲料,而后于傍晚投饵1次。饲料主要以蚯蚓、小杂鱼、螺蚬、蚌肉等为主,以蚯蚓最佳,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如豆渣、水蚤、瓜果、菜籽饼等[4]。鳝鱼昼伏夜出,宜在18:00—20:00投饲。水温低于10 ℃时,鳝种停止摄食,水温达15~32 ℃时,鳝种摄食旺盛。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鳝鱼体重的6%~8%。如一次投喂过多,应捞除残剩饲料,保持水质清洁。1 d的饲料投喂分2次进行,分别在8:00—9:00和15:00—16:00。

4.3 网箱管理

常检查网箱接口是否牢固或有鼠害,防止黄鳝逃跑。在网箱内投入的水花生应保持适宜的覆盖面,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歇息的场所,有利于黄鳝生长[2-3]。移植水花生时最好去根洗净后放在5%食盐水中浸泡10 min左右,以防止蚂蝗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若水花生生长过旺,应定期捞取,防止长出箱体而使黄鳝逃跑。

4.4 越冬管理

水温在10 ℃以下时,黄鳝进入冬眠状态。因此,在秋初水温适宜时应增强黄鳝体质及其机体抗应激能力,以备越冬能量消耗,加强营养物质的投入,即加大饵料投喂量,及时补充复合维生素以及保肝利胆、促消化的药物[1]。当水温降至15 ℃时应着手准备黄鳝的越冬工作。具体方法:捞出网箱内的水生植物,在箱底铺上经曝晒消毒、富含有机质、厚20 cm的偏碱性泥土,然后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当年稻草放入网箱,厚度为40~50 cm。当气温上升时,黄鳝可钻入稻草中;当气温较低时,黄鳝可钻入底泥中。越冬期间应减少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以免黄鳝因水温太低而冻伤。

5 疾病防治

鳝种在投箱前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在黄鳝易发病的7—9月,每隔20 d全箱泼洒1 mg/kg漂白粉,及时隔离病鳝[1,3]。黄鳝出现拒食现象,为防止一次投喂过多而引发肠炎,应及时减少投喂量。发现病害时及时用药剂防治,减少损失[5]。

6 参考文献

[1] 徐其虎.网箱养殖黄鳝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28-229.

[2] 陶桂庆.黄鳝无公害增效养殖模式(下)[J].渔业致富指南,2004(4):34-35.

[3] 桂庆,海波.鳝鱼网箱养殖[J].湖南农机,2004(2):30.

[4] 刘国文.黄鳝常见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27.

网箱养殖篇8

一、自育鱼种,减少鱼种投入

在网箱养殖草鱼的过程中,鱼种费用的支出占有很大比重。自育鱼种,第一,可以节约成本,若网箱养殖面积按100m2计算,鱼种放养密度20尾/m2,每尾体重0.25Kg,单价8元/Kg,则需要投入鱼种2000尾,计500Kg,价值4000元,而自育鱼种只需1000元-2000元;第二,鱼种规格符合生产要求,既减少了拉网、运输等造成的鱼体损伤,又因为鱼种在网箱中培育而对环境适应较快,有利于生长,且提高了养殖成活率;第三,节约运输费用。

二、科学放养鱼种,提高网箱利用率

1、尽量选择原种草鱼鱼种,要求其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鳞片完整、色泽鲜艳、没有受伤。

2、放养要早,鱼种规格要大,放养密度应适中,以使草鱼在一个养殖周期内达到上市规格。鱼种放养宜在立春前后水温14℃以下时进行,越早越好,放养密度不易过大,且以10尾/m2-20尾/m2为宜。

3、合理搭配放养其它鱼类,除草鱼外,还应搭配放养10%-15%左右的鲢、鳙、鳊、鲤、鲫等鱼类,而搭配放养鲤鱼的规格不得大于草鱼。

三、正确投喂,草饲结合,降低饲料成本

鱼种放养后,可以使用草鱼全价颗粒饲料进行喂养,也可以采取使用颗粒饲料为主、搭配一部分青草或以青草为主,辅以颗粒饲料的方法进行投喂,但无论哪种喂养方式,都要坚持“四定”的原则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一方面掌握好每日的投喂量,另一方面投喂应达到匀、好、足的要求,减少饲料浪费。冬季和早春水温较低时,在晴天中午要投喂一定量的嫩草或颗粒饲料;3月,水温15℃-22℃,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0.5%-2.0%;水温25℃-30℃时,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3.0%-4.0%。每天投喂3次-4次,并将饲料均匀撒投在饲料台内,边吃边投,以免饲料流失。搭配青草进行投喂时,先投喂青草,再投喂颗粒饲料。

在目前的精养模式中,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70%-80%左右。若利用池塘边的空地和专门的土地种植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等,一般亩产可达到5t-10t,饲料系数按30计算,生产草鱼150Kg-300Kg,可降低养殖成本5%-10%,同时,也可以改善鱼体的摄食结构,促进生长,改善品质,提高草鱼的销售价格。

四、利用灯光诱虫,提高套养鱼类的产量

在网箱上方安装黑光灯(或白炽灯),晚间开灯后,水中的浮游生物迎光而来,给养殖鱼类增加鲜活铒料,同时,各种昆虫也会飞来,给套养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增加高蛋白的营养,节约饲料成本。黑光灯的使用应遵循天黑开灯、午夜关灯的原则,注意设置灯具时安装雨灯罩,安全用电,并做到月光过亮不开灯,大风雨夜不开灯。

五、积极预防鱼病,减少病害损失

“草鱼不瘟、富得发昏”这一渔谚说明了鱼病防治在草鱼养殖中的重要。由于养殖草鱼发病较多,病原体复杂,发病率高,特别是草鱼“四病”难治,养殖成活率低,因此,病害防治工作应贯穿网箱养殖草鱼的全过程。

1、鱼种放入网箱前,除对鱼种进行常规消毒外,还应使用灭活疫苗对鱼种进行浸泡或注射,以防草鱼“四病”。

2、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调控或消毒,每隔半个月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对水体进行1次杀菌或杀虫,同时还应在网箱周围经常进行药物挂袋预防。

3、定期投喂药铒,每隔半个月投喂1次,连用3天-5天,如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三黄粉等药物。

六、加强管理

1、经常巡视、观察鱼类摄食与活动情况,并及时清除网箱中的残铒。

2、保持网箱清洁,随时清除网衣上的杂草污物,以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的通畅。

3、及时捞取网箱内的死鱼,防止疾病传播。

4、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严防逃鱼现象的发生。

七、适时起捕

上一篇:水产养殖专业范文 下一篇:生猪养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