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时间:2023-09-22 08:06:35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1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人类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多数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出现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效率及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过程中应积极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对食品进行安全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2我国食品安全思维风险监测过程中的问题

当下不少食品的进货渠道比较混乱,在食品质量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部分自办食堂能够按照相关标准来制定配送制度与索证索票,最大限度的公开食品材料具体的来源。只是部分社区以及个人营业食堂与小吃的摊位因为没有严格进行监控,且进货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成本与支出,对于食品生产的产家条件与食品质量合格情况并不关注,通常是只要货源的价格低就会选择购买,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自身利益,基本不会考虑到食品质量。这也就导致难以判断流动摊点的食品材料来源,特别是食品的保质期、生产的产家与生产的日期更难以判断,也就容易出现食源性的疾病与食物中毒等情况。例外部分食品摊位与小卖部面积不大,部分食品更是随意进行堆码、没有顺序可言,这样容易导致食品交叉污染的现象,对消费者人身安全非常不利。

2.1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比较低,且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保证思想相对薄弱

从过去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餐馆经营者学历比较低,普遍是高中以下的学历,其文化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基本没有受过任何食品安全的教育,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比较低。如:一些流动性较大的摊点,大多都是经营麻辣烫与油炸食品等,这些食品的经营者只是重视食品味道,并不重视食品制作的过程、食品的原料采购与加工过程。而且不少消费者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也没有较高的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在食品选择过程中经常是按照自己喜好情况来选择,并不重视食品质量。

2.2食品卫生的环境比较差,以及资金的投入了比较少

在调查一些小卖部、规模较小的超市与食堂过程中容易发现,当下部分经营单位私营化与商业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商家为最带限度的获得自身利益,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降低成本与支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减小了相关设备资金的投入,这样容易造成食品卫生不能满足卫生部门标准。如:部分食堂处理食品的工作间面积不大以及房间的数量也不多,经常在同一个地方洗碗与洗菜,且污水排放通道不多。此外,更甚者部分餐馆并没有装置消毒柜,相关食堂的工作人员只是简单清洁餐具,消费者会在不知情情况下使用餐具,对于消费者自身安全也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从调查中可以得知百分之六十的消费者不满意周边食品的卫生,可见食堂卫生需要改进的地方比较多。

2.3缺乏监测能力

当下国内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过程中检测设备还比较缺乏,以及检测能力高低不一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关监测设备比较缺乏,而且许多监测的技术人员能力明显不足,以及缺乏从事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测的专业性工作人员。虽然政府在经费投入方面的力度有所加大,但是按照国内食品安全的现状看来,目前食品安全的监测阶段经费投入比较少,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

2.4目前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过程中信息共享的程度比较低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食品安全管理需要相关卫生部门统一进行协调,通水使其他部门可以分段实行管理。而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测主要包含环保、农业、质检与卫生,以上的环节中都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卫生管理的部门,也就会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问题。就目前而言,信息共享的平台还处在完善的过程中,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存在差距。因为当下广大的消费者与社会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并没有较高的认识,这样公众也就不能真正参与食品的安全分析。

3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制度改进的措施

3.1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行规范

在二〇一〇年,因为国内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监测工作是出去大范围的展开,所以,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工作需要一般规范一边建设,为了更好的展开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工作,需要对各种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与规范性的操作,例如:数据上报、监测采样、数据的审核与检验等环节,同时强化数据的监测,并及时的上报与通知。

3.2严格监管经营主体的资格,以及控制食品的来源

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该严格监测全部地区各种食品经营商的资格,尽可能达到各种户口资料完好无缺、数字准确与情况如实,还要使用疏导与取缔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没有证件的经营户,必须勒令停业,只有获得相关营业执照之后才可以营业。此外,还要加强各个地区食堂、小卖部日常的经营活动监督,还要加设专用食品卫生的设备,严格保证食品的安全。例如:部分社区需要建立食品统一管理的系统,对一些流动性较大的摊点进行规范管理,或者是构建流动摊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尽可能从食品销售与采购等环节进行管理。

3.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的力度,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的意识

部分食品安全部门应该实施与组织健康教育类各种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安全研讨会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来指导消费者识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然后实现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合理性,合理饮食,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4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以及规范食品的销售行为

提高食物的系统开始从以下方面:首先,不合格的食品处理过程中,严格防止过期食品在市场中流动,相关操作员一旦发现销售过程中食品的变质,坚决不能让食品上架,其次构建食品控制的系统,检查食品经营者的资格证书以及原材料供应商的合格证书、运营商销售食品的合格证书、生产日期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保证食品的质量。

3.5构建社会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的力度

应在政府统筹安排下构建出一个新型的由质检、城管、卫生、文化及工商等部门参与,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协调的社会监管体系,进而打破各自为战局面,加大执法的力度,确保和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应借助群众力量,或是利用12315网络平台披露相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举报有质量问题的部门,实行举报有奖,进而确保食品的安全。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及设备均在不断改进和更新,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和设备被应用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充分应用相关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使得食品检测效率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进而为食品安全提高保障。同时还要保证食品检验检测结果数据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保证检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及质量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检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2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积极参加中心及科室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细心记录笔记,让自己在党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货。并且在业余时间利用学习强国等党员学习软件,养成学习习惯,不但在软件中挖掘出丰富的党的理论知识,还在软件中关注时事新闻,学习科技常识。把学习任务转换成学习工具。从要我学到自主学习又到乐在其中。达到了从学习方式方法到学习态度多方面的进步。

二、学习方面,我服从科室领导安排,在国家组织的各种检测方法培训班中努力学习,主要参加了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举办的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兽药残留检测培训班,2019灭菌乳中多种兽药残留检测培训班及国家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举办的蘑菇中毒事件检测讨论会等。在参会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但学习到了新的检测方法,还开拓了视野,并在与兄弟单位检测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参会归来后利用会上所学的知识顺利的完成了今年的相关检测任务,并利用科室学习的时间,以总结的方式向大家传递了会上的知识要点。另外,我利用业余的时间自学相关检测知识,对比学习不同检测方法,虚心向有丰富经验的其他同事求教,并利用实际模拟操作的方式检测自己的实验技能,让自己的检测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三、工作方面

在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试剂采购未如期进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科长的指导和同组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实验进程,提前建立实验方法,对样品提前预处理等方式,为试剂采购争取时间,最后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了今年的检测任务:

1、日常检测工作:共同完成了100份枸杞中啶虫脒的检测;55份水果样品中克百威等五种农药的检测;30份鸡胗鸡肝中9种兽药残留的检测;47份挂面中DON等四种真菌毒素的检测;90份粮食样品中16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并协助银川市完成30份鸡蛋中十四种兽药残留的检测,协助石嘴山市完成了30份鸡肉中十四种兽药残留的检测和中卫市15份蜂蜜中四种药物的检测。

2、质控考核工作:完成了中疾控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蘑菇样品中蘑菇毒素质量考核工作;完成北京疾控液态奶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的质量考核工作;完成CNAS虾肉中氯霉素的的质量考核工作。

3、CMA实验室认证评审工作:完成了鸡肉中氯霉素检测的加标实验

4、质量控制计划:完成食品中氯霉素加标回收的质控工作。

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党员模范带头意识不坚定,在检测任务比较密集的时候就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时候会被枯燥的检测工作磨平积极性。

2、学习知识不够系统没能好好的静下心读书,成体系的学习。

3、只是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工作,自主要求工作意识不强,未能体现出一名党员的担当精神。

五、未来努力方向

1、养成更好的工作习惯,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够养成做周记的习惯,记录工作中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2、继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磨炼自己的工作意志,让自己能更科学的安排工作平衡工作,并且在工作比较繁重时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3

风险监测的检测点由2011年的115个增至150个,采样点仍以食品供应量较大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配送中心为主,以大卖场、超市、集贸市场为辅,兼顾生产企业、连锁餐饮配送中心、集体供餐配送中心、餐饮企业、熟食店和农村小食品店,覆盖率由2011年的75%增至80%。

在I类食品中,合格率最低的为盒饭(桶饭)(75%),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蛋白质、能量、脂肪;其次是水产品(76.25%),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在Ⅱ类食品中,合格率最低的为粮食制品(82.0%),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铝、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二氧化硫;其次是腌腊肉制品(85%),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酸价、过氧化值、亚硝酸盐。

市售食品的食源性寄生虫风险监测中,检测项目为水产品,全部合格;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风险监测中,禽畜肉致病菌的合格率最低(90.3%),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致病菌;其次是肉制品(92.8%),主要不合格项目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三种致病菌。

本季度发现不合格样品的健康风险有:1件海产虾夷扇贝肠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较高,如果消费者摄入该毒素水平的扇贝而不去除肠腺,有发生急性食物中毒的风险;1件熟食卤味亚硝酸盐含量达0.5克/千克,如果消费者一次性摄入上述熟食卤味0.4千克,将可能导致急性中毒;不合格油条样品铝的检出均值为216.8毫克/千克,如按本季度油条监测中铝含量平均值和最高值推算,则成年人(以60公斤体重计)每周摄入含铝平均值的油条超过6根,或每周摄入含铝最高值的油条超过2根,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其他不合格样品污染物残留总体上属微量水平,对普通人群风险不大。

提醒: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4

近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工作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北京市卫生计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工作,认真履职。

《通知》分为6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包括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实施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和其他重要工作。

其中,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方面,除加快地方标准制定外,还将探索京津冀食品安全标准协同管理机制,主动与天津、河北等地对接,积极探索三地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互认工作和协同编制机制,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服务社会。

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方面,要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社会监督员制度;升级完善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系统;研发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比对甄别智能系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事后监管;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动态管理以及开展区域合作,与天津、河北等地进行协商,探索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协调认同机制,方便企业、促进流通。

在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实施方面,要加强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开展食品企业人员宣传教育;食品安全标准及时传达到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加快推进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制度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

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要建立北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工作机制;稳步推进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完成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探索开展食物消费量调查;鼓励医疗机构扩展食源性疾病监测。

在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尽快完善食品安全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培训;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度;鼓励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研究;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另外,还要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对区县卫生计生委(卫生局)及疾控机构、监督机构、医疗机构进行任务目标和绩效考核。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5

一、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一是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2013年全面清理现行近5000项食品标准,2014年在标准清理结果基础上,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重点解决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为做好标准整合工作,我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李斌主任为组长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会商,解决标准整合中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明确了标准整合原则、方法和具体安排,落实标准整合项目工作任务;成立由37名相关学科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组,做好技术把关,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标准整合的日常技术工作。二是加快重点和缺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组织编写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拓宽公众参与和标准征求意见的渠道、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组织管理,做好审评委员会换届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及时了解标准实施情况,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技术指南》,加强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

着力加强风险评估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优先评估、应急评估、食物消费量调查,打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支撑。已经完成30多项优先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2013以来相继在部分省份启动了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工作,系统研究中国人膳食暴露和消费结构。及时修订、完善新食品原料等安全性审查制度,加强源头把关,印发了《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安全性审查的程序。制定食品安全相关产品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加强评审专家库及专家管理。2013年共审查通过了新食品原料18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37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8种。完成了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公布第三批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在2142个县区设置食品污染物监测点,2013年共监测42万件食品样品、涵盖307项各类监测指标,获得监测数据493万个。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向好,其中,乳制品、面粉等食品中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等污染情况趋于好转,兽药滥用以及非法添加情况有所遏制;同时监测也发现了因环境污染、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以及违法使用非食用或禁用物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治,在全国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1600余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数14413人。监测显示,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趋势,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宾馆饭店、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是主要暴发场所。此外,误食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在全国32个省级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牌子,作为国家风险监测的省级核心技术机构,同时确定6家有条件的机构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启动地市级疾控机构风险监测设备配置项目,改善监测条件,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监测水平和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国务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一是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整合方案,通过2014~2015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二是制定公布新的食用植物油、蜂蜜、粮食、包装饮用水、调味品等一批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开展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分析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收集监管部门、行业、消费者等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四是改进标准宣贯和服务工作。近期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共同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宣传教育,推动标准贯彻实施。同时,为方便各方查询和使用标准,开发了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软件,将于近期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我委网站开通启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一是强化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工作规范。二是夯实评估科学基础,有计划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毒理学计划工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和评估方法学研究。三是加强能力建设,继续细化年度风险评估计划的同时,着手制定我国2016~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逐步建立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地方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为支撑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四是强化风险交流和科普性宣传,发挥风险评估结论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的引导作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全面监测。二是完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修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强化监测结果统一汇总分析,加强部门会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制定《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完善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通报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加强食源性疾病的源头控制。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6

食品行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

在20xx年刚接触这个行业时,在选择客户的问题上走过不少弯路,那是因为对这个行业还不太熟悉,总是选择一些食品行业,但这些企业往往对标签的价格是非常注重的.所以今年不要在选一些只看价格,对质量没要求的客户.没有要求的客户不是好客户。

20xx年的计划.

一;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好稳定与客户关系。

二;在拥有老客户的同时还要不断从各种媒体获得客户信息。

三;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四;今年对自己有以下要求

1:每周要增加?个以上的新客户,还要有?到?个潜在客户。

2: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

3: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再做好准备工作才有可能不会丢失这个客户。

4: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这样不会有忠诚的客户。在有些问题上你和客户是一直的。

5: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多看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们交流,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式方法。

6:对所有客户的工作态度都要一样,但不能太低三下气。给客户一好印象,为公司树立更好的形象。

7:客户遇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要先做人再做生意,让客户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8: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对自己说你是最好的,你是独一无二的。拥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9:和公司其他员工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

10:为了今年的销售任务每月我要努力完成?到?万元的任务额,为公司创造利润。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的工作计划,工作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会向领导请示,向同事探讨,共同努力克服。为公司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食品行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

14年我市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和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牵头抓好食品安全整顿等重点工作,完善应急体系和信息体系,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推动形成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一、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和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水平

(一)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积极争取市、区政府支持,加快推进区级以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努力向人事部门争取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力量。推动成立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制度,提高综合协调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协调工作能力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食品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协调机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一)制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根据卫生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等规定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制订《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方案(年)》,建立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开展辖区食品安全现状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苗头。

(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和能力建设

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19号)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现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以及各监管部门资源,在本市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区、街道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体系,对已知和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进行检验和评价,对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识别、鉴定和评价,为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提供支持。

(三)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以我市食品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加快培养本市掌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方法的高水平专业人员,不断提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牵头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监管职责,理清监管边界,避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形成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合力。编制出台《年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和《年深圳市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加强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二)继续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规划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7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双流机场近两年来航空食品安全风险水平,探讨引起双流机场航空食品安全风险的因素,以便更有效的对航空食品安全进行控制,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3年双流机场口岸内两家航空食品公司的日常卫生监督及整改情况、成品微生物检测结果、末梢水检测结果、食品添加剂检测结果和食品快速检测结果,评估其风险可能性水平和风险危害水平,最后采用矩阵分析获得两家航空食品公司的食品安全风险水平。结果双流机场口岸内两家航空食品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航空食品安全风险水平均为低。结论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1.根据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卫生安全隐患,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2.结合蜡样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和耐热性,应对蜡样芽胞杆菌超标的航食高度重视。3.可适当减少对航食公司末梢水、糕点的食品添加剂这些长期检测结果良好的检测项目。也可改变末梢水采样点和检测其他食品、原材料的食品添加剂。4.航食企业消毒效果合格率相对较低,应加强其餐饮具消毒效果控制。5.坚持量化分级管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中部分评分标准过于主观的指标进行具体量化。

关键词

航空食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航空食品安全关系航空参与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我国航空食品业起步较晚,至今不过十多个年头[1]。面对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航空食品卫生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航空食品同其他食品行业相比,具有风险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危害水平高的特点。有报道称,2013年双流机场飞机起降超25.0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超3340万人次,两项指标均稳居全国城市第四的位置。出入境旅客达到24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5.2%,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2]。乘机人数的增多,机上餐食的供应量也就相应增大,一旦发生航空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亦加剧。综合以上因素,对于卫生监管单位而言,面临着监督责任重、任务多、工作复杂和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才能协调这些矛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既经济有效又更为先进的航空食品安全管理方式,检验检疫部门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摸索一条解决当前工作问题的新形式。本研究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司的《口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方案》[3]为依据,通过对评估风险可能性水平和风险危害水平进行评分,最后采用矩阵分析获得两家航空食品公司的食品安全风险水平。

1评估对象与方法

1.1评估对象目前双流口岸共有两家航空食品公司,为保护航食公司的权益,本文称它们为航食企业A和航食企业B,这两家航空食品公司是本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对象。

1.2评估程序依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司的《口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进行评估。收集2012年、2013年两家航空食品公司的日常卫生监督及整改情况、成品微生物检测结果、食品快速检测结果、末梢水检测结果和食品添加剂检测结果,通过评估风险可能性水平和风险危害水平,最后采用矩阵分析获得两家航空食品公司的食品安全风险水平。

1.2.1航空食品日常卫生监督及整改情况食品卫生监督科每月对机场内两家航空食品公司进行日常卫生监督,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5]、《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6]并参考《航空食品卫生标准》[7]和《航空食品卫生规范》[8](《航空食品卫生标准》和《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已分别于2009年12月1日和2012年5月2日废止,由于尚无替代的新标准,本文仍参考使用),监督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书的审查、卫生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情况、是否擅自变更建筑和布局、原料采购与储存情况、环境卫生情况、加工过程的卫生情况、卫生设施情况、食品检验及卫生检验情况。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写监督笔录并要求航空食品公司限期整改。按照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的要求,每次日常监督还会填写“分级管理评分表”。收集2012年至2013年每个月的监督结果,并对航空食品公司的整改情况进行汇总。

1.2.2成品微生物检测每月对两家航空食品公司进行航空食品成品采样检验,样品类别涵盖生菜、冷荤、热食、糕点和冰块五类,检测项目涵盖细菌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菌、霉菌和酵母菌。按照《航空食品卫生标准》[7]的要求进行检验和结果判断。收集2012年至2013年每个月的航空食品成品检验结果。

1.2.3航空食品公司末梢水检验每月抽取两家航空食品公司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细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色度、浊度、PH值、肉眼可见物、臭与味和硬度九个项目。收集2012年至2013年两年的末梢水检验结果。

1.2.4食品添加剂检测每月抽取糕点样品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检测项目通常包括山梨酸钾、苯甲酸、糖精钠、TBHQ、BHA、BHT等,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这些项目送局技术中心检测。收集2012年至2013年添加剂检测结果。

1.2.5食品快速检测每月对航空食品公司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按照质检卫函[2006]9号[9]文件的要求开展13个项目的检测,包括消毒液中的有效氯、食品中心温度、消毒间紫外线消毒效果、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甲醛、二氧化硫、餐饮具消毒效果、食品中大肠菌群、食品细菌菌落总数、碘盐含碘量、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另外增加了一项盐酸克伦特罗检测项目。以上所有检测项目均采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仅作为初筛结果,如果出现阳性结果微生物的项目采用重复抽检的方法进行复检,理化项目送技术中心进行确认检验。收集2012年至2013年食品快速检测结果。

1.2.6风险可能性分析依据《口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3]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影响因素评分”的判断标准,对航食企业A和航食企业B2012年和2013年的航空食品生产的风险可能性进行评分,计算得到影响因素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对照“食品安全风险的可能性水平分级”得出其风险可能性水平。评分过程遵循未发现不符合则默认其符合的原则。

1.2.7危害严重程度分析根据两家航空食品企业的情况,依据“食品安全风险的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评分”对航食企业A和航食企业B2012年和2013年的航空食品“食品安全风险的危害严重程度分析”进行打分,计算得到影响因素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得出两家航空食品企业的危害水平分级。

1.2.8风险评价结合风险可能性水平分级和危害水平分级结果,最终依据“风险水平评价的矩阵评估指数表”得出两家航空食品企业的风险水平。

1.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因素

1.3.1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包括卫生制度落实和体系运行情况、企业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原辅料采购、交叉污染、加工设备和容器的卫生、食品加工方式、加工环境卫生、专间卫生状况、餐饮具卫生、生产用水、更衣间及洗手消毒设施、加工区的医学媒介控制情况、食品储存、食品理化指标快速检测结果、成品实验室检测结果。由于本次数据收集未涉及食品运输和食品售卖环节,将这两个环节设置为合理缺项,不做计算。

1.3.2风险危害水平影响因素包括可控制程度、整改的效果、社会关注程度、WHO及其他国家官方组织通报情况、对交通工具出入境的影响、对人员的致病程度、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企业的影响。

2评估结果

2.1日常卫生监督情况及各项检验结果2012年至2013年,两家航食公司日常卫生监督笔录中提到最多的问题均集中在“卫生管理”和“环境卫生”中,包括“着工作装外出取货”、“有工作人员口罩佩戴不规范”等属于卫生管理中从业人员有不良卫生习惯的内容;“食品速冻库内有一车无进库记录”和“饼房冰箱内有一盒布丁未加保鲜膜,也未标注日期”等属于卫生管理中卫生管理制度不落实的内容;“垃圾回收出口门未关”、“操作间垃圾桶脏”、“粗加工间地面有垃圾”等属于环境卫生中废弃物盛放容器不密闭、外观不洁的内容;还有“热厨炒锅周边油渍未清洁”和“热厨间地砖有破碎地面有积水”等属于环境卫生中厨房内外环境不整洁的内容。这些发现的卫生问题多次出现,并且整改效果欠佳。2012年至2013年,共对1158份航空食品进行了微生物检验,航食企业A平均合格率为99.23%,航食企业B平均合格率为98.43%,不合格项目包括11份样品细菌菌落总数超标,3份蜡样芽胞杆菌超标。2012年至2013年,两家航食公司末梢水检测合格率均为92%,不合格项目集中在PH值、臭与味、余氯等项目,无微生物超标项目。2012年至2013年,所有送检的食品添加剂项目均为合格。2012年至2013年,航食企业A快速检测的总体合格率为98.16%,不合格项目有4份,全部为消毒效果。两年来航食企业A共计抽取消毒效果样品47份,虽然总体合格率较好,但具体到消毒效果项目,两年的总体合格率91.49%,明显低于总体合格率。而航食企业B,2012年和2013年共检出2份不合格样品,1份为辐照度未达标,1份为农药残留超标。

2.2航空食品风险评估结果依据两家航空食品公司2012年及2013年日常卫生监督情况及各项检验检测情况,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见表1。

3讨论

风险评估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食源性危害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强调的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框架中的重要一环,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风险交流的信息来源,与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共同构成了风险分析这一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与控制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系统[10]。本文利用风险评估结果对两家航空食品公司提出改进和监督建议。

3.1根据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卫生安全隐患,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比如加强卫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食品卫生培训和考核,对生产车间内的环境卫生进行突击检查等。细菌菌落总数计数结果的多少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影响最大的是致病菌的检出结果。蜡样芽胞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分布广泛,食品在加工、贮藏和销售各环节中极易受到该菌污染,食入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并且菌量大于103CFU/g的食品会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11]。最常见的中毒体征为:水样腹泻、腹部痉挛疼痛,呕吐少见。蜡样芽胞杆菌耐热,中毒菌株的游离芽孢能耐受100℃30分钟,一般的烹饪不易被杀死。据我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统计,2003年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4%,位居细菌性食物中毒第四位。而实际情况可能远大于各国官方报道,并且有增长趋势[12]。2011年航食企业A有一份热食蜡样芽胞杆菌超标,航食企业B有一份冷荤食品蜡样芽胞杆菌超标,2012年航食企业A再次有一份热食蜡样芽胞杆菌超标。虽然相对于抽样数量来说,超标样品所占比例很少,但是结合该菌的致病性和耐热性,仍然应该对超标航食高度重视。末梢水和食品添加剂检测阳性率较低,可适当减少对航食公司末梢水、糕点的食品添加剂这些长期检测结果良好的检测项目。也可改变末梢水采样点和检测其他食品、原材料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快速检测中,航食企业A消毒效果合格率相对较低,应加强餐饮具消毒效果控制,重点关注消毒管理是否适当且有效。对农药残留、甲醛、二氧化硫等项目,快速检测结果仅代表初筛结果,应进行确认实验后方可判断其是否合格。

3.2双流机场口岸两家航食企业风险水平均为低,对于低风险水平的食品生产企业在监管工作上应注意保持现有监督力度和监督频次,将重点放在强化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管理上,提高企业食品安全自律意识,确保该等级企业的食品安全危险度风险等级保持在低风险度。两家航食企业的风险危害严重程度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均为12.28%,属于可忽略的级别。存在差异的是风险可能性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相比2012年两家航食企业的风险可能性都相应增加了,这是不是说明2013年相比2012年两家航食企业的卫生状况都下降了呢。从监督结果来看,2013年确实比2012年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但是2012年前几个月的监督结果几乎都没有发现卫生问题,并且没有填写《出入境口岸食品生产单位日常卫生监督分级管理评分表》,而从开始启用该评分表对每次日常监督进行评分后,每月都会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卫生问题。这说明量化分级管理确实能够帮助一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发现航食企业的管理和卫生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改正问题,才可以将潜在的危险因素消除在源头,保证航空食品的安全。因此,该风险评估结果同日常工作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实际工作中,一线工作人员应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具体分析和利用风险评估结果。

3.3在对两家航食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有一些评分标准的设置还有待商榷,例如对“卫生制度落实或体系运行情况”进行风险评分时,“建立了健全的卫生制度并很好落实,或体系运行显著有效”评分为0,“建立了健全的卫生制度并较好地落实,或体系运行有效”评分为1,“卫生制度不健全但能较好地落实,或体系运行较有效”评分为2。这样的评分标准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每个评分人对于体系运行是否有效或者较有效的理解都不一样,因此得到的评价结果也缺乏客观性。而对于“企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评分标准中,“能够很好的履行相关职责”和“不能很好的履行相关职责”,这样的评价标准也让评分人较难把握。因此,《口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可以说是对口岸食品卫生管理模式的一种新尝试,如何让他更为科学有效,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性,还有待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侯小聪.关于中国航空食品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空运商务,2011,291:9-16.

[2]四川新闻网.2013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四[EB/OL].(2014-01-03)

[3]关于下发《口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质检卫函[2009]111号.(2009-12-11).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九号.(2009-02-28).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2007-12-29).

[6]质检总局.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88号.(2006-04-01).

[7]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食品卫生标准(MH7004.1-95).(1995-09-01).

[8]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食品卫生规范(MH7004.2-95).(1995-09-01).

[9]质检总局.关于在口岸食品卫生监督中开展快速检测的通知.质检卫函[2006]9号(2007-01-31).

[10]李宁,严卫星.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1):13-17.

[11]ANDERSSONA,RONNERU,GRANUMPE.Whatprob-lemdoesthefoodindustryhavewiththespore-formingpathogensBacilluscereusandClostridiumperfrigens.IntJFoodMicrobiol,1995,28:145-155.

[12]张伟伟,鲁绯,张金兰,等.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0(5):1-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食品安全 预警系统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35-03

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从“三鹿奶粉”到“毒饺子”,再到“染色馒头”、“地沟油”,由于在我国很多企业家的道德意识并不是很强,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铤而走险,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尤其是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存在漏洞、监管体系不完善,食物安全性相关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且不统一,食品安全技术不成熟等等,这种情况下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具有尤为重大的实际意义,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以及管理机制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预测、防范、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信誉,优化我国食品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食品质量涉及到食品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食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运作,因此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产生机理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产生于食品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也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1.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我国食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大多并不密切,所以很难控制住由于食品生产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大多采用的是农户分散生产,龙头企业统一采购的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而农户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意识并不强,会出现农药使用不规范、违规使用激素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情况下龙头企业采购的原料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保证。如江苏就出现过由于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膨胀剂等激素造成西瓜爆炸的现象。

2.食品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加工环节中同样存在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形状等外观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上海就出现过有食品公司将白面染色制成馒头在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的现象。另外,我国很多食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使用时间长,又不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洗、管理不严,使得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操作不当,管理失误等,并且有些企业可能使用恶性竞争手段,有意制造食品安全事故,进而打击竞争对手的声誉,赢得市场地位。例如,甘肃就发生过同行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在散装牛奶中投毒的食品安全事件。

3.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流通环节中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如在食品包装过程中由于包装不当引起食品变质,如包装物破损、包装物中含有添加剂并在长时间后向食品内部迁移,同时包装物上的油墨也可能溶出导致食品污染;在食品运输或储存过程中由于没有恰当使用冷藏车或冷藏库,冷藏车或冷藏库的温度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也会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特别是肉类和蛋类食品,往往需要中转很多次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而中间每一次衔接的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另外,库存管理不当也是造成食品质量变坏的重要原因,很多企业没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当库存货物较多时,不能做到先进先出使得食品超过保质期,而为了节省成本,这些企业又将过期的食品继续销售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三、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分别是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子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子系统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子系统。先通过信息监测子系统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上传到食品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属性分析,若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则启用食品安全追溯子系统,追究相应责任并责令改善;若食品质量合格则进入流通领域并启用风险预测子系统,进行食品安全警度分析;若超过警戒线,同时启用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子系统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子系统,否则进入销售。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流程如图1所示。

1.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是指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对食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的系统。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子系统应该包括安装在固定检测站或流动检测车上的食品质量工作站系统,主要负责与各种检测设备相连并实时传输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安装在农贸市场或基层工商所的食品质量信息录入系统,主要负责对进货台账、食品来源等信息进行录入;安装在省级工商所的食品质量信息监管系统,主要负责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等,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做准备。

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子系统还应该尽可能提高监测的覆盖面、精准度和监测范围,比如对蔬菜的监测不能仅局限于农药残留和PH值,还要对包装物、违禁添加剂、加工设备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例如,大连市工商部门在食品的流通阶段建立了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数据采集由超市、工商部门、法定检测部门分别进行,超市由专职人员实施全检,而工商部门使用抽样检测,法定检测部门实行定向监测的模式,检测得到的结果由工商部门进行核查整理并在网上,消费者可以随时登陆网上系统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查询。

上一篇:监测方案范文 下一篇:监测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