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25 02:07:46

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发展篇1

一、建立畜牧养殖业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预算50万元作为畜牧业发展和风险保障基金,主要用于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治等风险保障和扶持奖励。

二、积极给予资金扶持。对符合要求、标准化程度较高且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规模养殖场(区),特别是畜牧龙头企业,在积极帮助其争取国家、省、市涉牧项目优先扶持的基础上,县财政要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同时积极帮助其协调金融部门优先考虑养殖贷款。

三、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县财政每年预算1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畜牧技术培训、畜牧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四、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确保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资100%由县财政发放,确保村级防疫员工资、防疫资金足额按时到位。

五、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户)。全县规划为三大区域、六大基地。即:山区、丘陵、平川三大区域,根据群众养殖习惯、资源条件、产业基础,规划发展以孟山、东泉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以洪善、南政为主的奶牛基地,以岳壁、中都为主的蛋鸡养殖基地,以卜宜、段村为主的肉鸡养殖基地,以襄垣、朱坑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以香乐、宁固、杜家庄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六大基地。

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民组建畜牧业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及加工销售公司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对县政府批准修建的畜禽交易市场、畜禽批发市场等,按有关规定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扶持政策。

七、对标准化示范养殖园区、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由县、乡畜牧部门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免费进行技术培训。

八、优先解决养殖业用地,养殖业用地纳入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符合条件的养殖业占地,由县、乡、村各级优先予以协调解决。

九、支持鼓励单位或个体养殖户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在我县开发的畜牧养殖项目,县政府将给予重点扶持。

十、鼓励县外客商投资发展养殖产业和畜牧龙头企业。政府将优先为其提供场地,为水电供应、落户、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便利,并给予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十一、对借用银行货款购买奶牛并参加奶牛保险的,政府将承担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

畜牧业发展篇2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6)32-25-1

畜牧业要想得到大力发展,必须抛弃原有粗放式的养殖结构,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之路,而这一切离不开畜牧技术的支撑。畜牧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牲畜患病的概率,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还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可见,现代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畜牧技术作用的发挥。

1畜牧技术发展现状

1.1畜牧技术实用性不够

主要体现在现代畜牧技术研究方向上,现阶段仍专注于对畜牧品种的改良,专注于单一品种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缺陷也是非常显著的,比如技术单一,饲养和管理技术方面发展不够,在畜牧疾病预防上作用发挥也很有限,实用性不够,导致畜牧业发展非常有限。

1.2技术缺乏标准化

畜牧养殖技术必须规范化才能提高生产效益,而养殖规范必须从品种选择、卫生环境和管理技术等方面予以强化,这些技术实现不了规范化,根本谈不上畜牧技术的进步和提升。此外,对于畜牧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推广也要尤其重视。但是,目前各级还缺乏解决此污染的有效方案。

1.3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较差,人才较为匮乏

由于基层兽医站在政府投入和自身建设主动性等方面的原因,一线乡镇兽医站的基础设施、人才建设一直较为薄弱,有的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材,有的基本药品配备不齐全,一些条件较差的乡镇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进行一线指导,畜牧兽医人才老化严重,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导致畜牧技术提升和推广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既有政府重视不够、政策倾斜不够的原因,也有保障机制不完善,推广资金不足的原因,导致推广和科研工作面临诸多掣肘。

2畜牧技术提升及推广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

畜牧技术的提升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环保、财政、畜牧和相关监督部门都要积极参与进来,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在畜牧部门设立常设机构,牵好头,抓好分工落实[1]。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运行管理制度,积极宣传国家畜牧惠农政策,并抓好贯彻落实。要积极主动展开畜牧技术的科研工作,促进科研水平上新的台阶。

2.2积极探索推广新模式

推广服务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基层一线实际情况确定,比如一些地区实行了包村联户机制,确保每家每户都可以从中受益,基层反响较好。要积极探索新的科学养殖方式,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升级活动,与技术行家展开合作,通过开设试验基地、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等方法促进技术推广。此外,还要看到技术的推广必须有其网络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建立以畜牧兽医总站为核心,逐级分层的推广结构,形成市、县、乡、镇四级网络平台,信息共享,促进行业交流,健全运行体系[2]。

2.3深化改革,提升综合实力

笔者认为畜牧业技术的提升和推广离不开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软件主要包括推广服务网络建设、人才建设、团队建设等,这些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倾斜投入。在资金的来源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层面要给予照顾,争取国家的建设支持;另一方面是要敢于改革创新融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比如与当地优秀企业展开合作,与院校构建产研学平台等。在人才建设上,将工作人员送出去学最新的专业技术,鼓励技术人员到基层一线工作。

3結语

随着畜牧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作用的提升,畜牧业在现代农业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也必然不断提升,加上市场潜力巨大,必将迎来畜牧业发展的春天。如何提升和推广畜牧技术成为了各级特别是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除了笔者所探索的方法外,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出适合自身的推广方法,进一步加强推广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罗贵标.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及其研究[J].当代畜牧,2015(29):24-25.

[2]闾晓平,龙菊.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的建设思路浅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5(10):45.

畜牧业发展篇3

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政府配套服务力度加大。在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相关规划、计划、决定的指导下,我县畜牧部门和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万头村、千头社”和全年新发展500个养殖大户目标,集中技术、物力、财力,从良种、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场入手,帮助专业村、社、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在用地、修路、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办、督办畜牧大户,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创办畜牧专业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以奖代补”,工作在前,奖励在后,激励农民养猪。去年,县政府奖励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引种、补栏等方面的资金达到万元;四是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的良好运行,为畜牧健康发展增添了亮点,为广大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安全通道。

(二)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在养猪基地和养猪大户中,农民自发地组织了养殖专业学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主要作用是为产供销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部分的养猪协会作用较大,它们有健全的制度和运行程序,结合本地实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规格建圈、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的格局,收到了降低成本,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三)科技服务发挥了支撑作用。一是良种服务初见成效。全县建有、、温氏、等四个良种猪扩繁场,乡镇建立三元商品代繁育场106个。县畜牧局大力实施生猪良种化补贴项目,完善了31个良种猪供应站的基础设施,添置了31套猪人工授精器械和设备。输送了部分项目站人员参加省改良总站举行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完成猪只人工授精万余窝。良种服务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种网络,生猪良种化率达到了98%以上。二是强化了疫病防治。重点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尤其是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杜绝了疫病的传播。三是加强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严格畜禽产地、屠宰、市场肉品和出入境的检疫,基本保证疫病不传入扩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效服务。四是开发了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食业公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缓解了群众卖猪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是经过了县乡畜牧部门选拔、培训而成,是一只稳定的队伍,负担着本村动物疫病的防治。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狠抓继续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显着提升,专门负责畜牧发展,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等工作。以上两类畜牧人才被历届政府所重视,人员众多,机构稳定,贡献突出。三是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育,各级政府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已有万多农村群众掌握了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有不少能人大户已脱颖而出。

(五)信息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中介组织。“猪贩子”是一只活跃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的生力军,市场行情由他们传递,在畜牧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分公司等,它们依托各自母公司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物流等多方优势使产供销有机的结合起来,效益较为显着。三是加工企业。如公司和,都与国内众多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有营销关系,有宽畅的销售信息渠道。四是网络服务。部分专业大户,通过网络与外面厂家建立供销关系,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状态。

二、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配套服务中的问题

1、资金紧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很多缺乏周转资金。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水电价格矛盾。各级政府明文规定,对养殖大户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性用水用电价格,但时至今日,全县上千家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在支付高位水电价格。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加之用水用电量巨大,养殖成本的居高不下,使许多农户对养殖望而却步。

3、急功近利。在畜牧产业中,极少部分群众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单凭热情在银行袋款匆匆上马养殖项目。市场波动剧烈时,这些大户便一夜返贫,成了举债大户。

(二)农民组织服务中的问题

在众多的农民组织中,除极少数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依靠利益把养猪户连接起来外,多数专业组织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科技服务中的问题

1、良种供应不足。目前,县、乡两级良种繁育网络虽已建成,但良繁速度缓慢,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一些大户盲目引进“良种”,造成了较大损失,极个别大户仍然利用本地混杂品种。

2、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低。一是饲料配方粗放,二是科学喂养程度低。据专家反映,如果严格标准化饲养管理,每头商品猪相同日龄可多增长×公斤,每头母猪窝平可增收元以上。

3、疫病预防不到位。由于报酬较低,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心欠缺,出工不出力,使许多村社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

4、深加工企业吃不饱。众品公司年分割肉需生猪万头,而现在每日屠宰量不过来头,猪源的不足,将会使深加工企业较长时间“缺饭吃”。

(四)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问题

1、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2、专业大户技术培训“支离破碎”。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各乡镇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往往是打急抓,培训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临床实践,等到问题出现又不知所措。不系统的培训和缺乏实践的指导,是农民人才产生的难点所在。

(五)市场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1、信息不灵。据专业人士调查,、年生猪市场波动,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大家被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市场波动首先冲击的是母猪价格,仔猪不值钱,就杀母猪,价升,仔猪值钱,又大量地喂养母猪。一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环。目前都说生猪存栏不足,实则是母猪繁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群众信息不灵的问题。

2、中介组织的无序化。“猪贩子”功不可没,但在风险到来时“罪难轻饶”,他们错误地传递消息,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他们挑大捡肥,压级压价,每头猪平均赚取多元,群众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利润分配不公就是指此。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只对畜牧龙头企业和良种繁育场、较大规模养殖场(户)给予帮扶,对千家万户只给政策和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扶持,不做大额扶持。新发展大户要视其基础资金状况,一般要具备万元基础,再予以帮助发展,同时,坚决制止“白手起家、强行上马、一浪”的做法。

(二)降低水电价格。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用水用电统一执行最优惠的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减少成本支出,增加养殖效益。

(三)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以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养猪协会为模板,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各地农民专业组织前去参观学习,使各处的农民组织功能化,时效化,为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引进优良品种。为保障群众对良种的要求,建议技术部门组织群众有计划的从外地正规厂家调运良种猪,但一定要搞好检疫和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杜绝他们的单独“调种”,单独“引病”,以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人才培育。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培训经费,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轮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乡镇专业人才问题解决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强化畜禽强制免疫。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牧业行政执法。依法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畜禽产地、屠宰、出入境的检疫,力争疫情不传入,疫病不扩散。

(八)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培植壮大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坚定不移的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将温氏养猪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结合,加大在建的个“生猪万头村”项目力度,完成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500户目标。二是加大对食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企业和养殖户效益。

(九)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仿照外地经验,对“猪贩子”队伍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持证上岗、执照营业、守法经营,为畜牧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直接见面,减少或缩小中间环节,以增加农户收入。

(十)建立市场信息预警机制。各级可利用现有信息机构,充实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畜牧市场商品信息、价格变化、饲料发展、疫病动态等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利用“电子农务”,及时、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各级政府、养殖户、加工企业等,帮助他们提高预防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使畜牧业稳步发展。

(十一)建立补偿机制。一是对因免疫反应和疫情处置出现的死亡,政府应加大补偿力度。二是对盲目发展起来的大户,因市场波动而“一夜返贫”的农户,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救济补助。三是政府要大力推行养猪业疫病保险业务,增加专业大户养殖安全系数。

畜牧业发展篇4

产业化发展缓慢。受地区规模养殖比重不高,集约化程度低等影响致使我区畜牧业发展生产发展速度缓慢、生产能力低、存栏量不高。同时受地区畜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滞后性,畜牧龙头企业少,缺少主导品牌,无带动畜牧经济的能力;农民合作化组织程度不高,整个市场系统不健全,本地无特色品牌,无市场竞争优势,无畜牧产业链,严重制约着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畜牧基础设施薄弱。基层良种培育繁育体系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简陋,跟整个畜牧业发展程度发展不相配,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和装备设施落后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对重大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缺少必备的设备与体系。

2建议与策略

做好组织领导,促进现代化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领导的重视是保障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确保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政府分管领导总负责,主管部门领导抓落实,切实把我市生态畜牧产业做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抓,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实现市、县、乡领导包点包村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作为当地重要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来抓,把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纳入当地畜牧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选育优良品种,适度规模养殖。根据当地的实际积极培育符合当地生产和饲养要求的地方优良品种。通过引进新品种或杂交品种提高当地畜牧生产的优良品种。在引起新品种时要通过当地的主管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同时畜禽品种质量必须符合当地、企业引种标准。为保障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保持畜禽养殖(小区)饲养适度规模的方针,一般生猪饲养场年出栏保持在500头、肉禽类饲养场1万只,蛋鸡存栏2000只、奶牛存栏100头即可。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深化兽医体系改革,完善市、县各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执法、兽医技术支撑等三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基层动物卫生队伍建设,全力搭建完善的动物卫生监督监管网络体系;为确保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要逐渐健全和完善动物疫情预警、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处理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各级公共资金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对动物防疫基础设备设施建设资金及应急物资储备的需求,为生态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多途径、多方式的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发展资金,不断对疾病防控、良种繁育、畜产品安全、科技教育等生态畜牧业的基层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生态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金融部门要在信贷方面增加对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投资比重,使信贷服务于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相适应。对生态畜牧业的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畜牧业建设上来。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结语

塑造当地畜牧业品牌。继续发展具有当地民族特点特色的畜禽食品品牌,利用和开发当地特色畜禽食品加以包装,逐渐推向全国市场,引进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发展生态畜牧的优势,积极开发与生态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如生态畜牧旅游、生态农家宴等服务,让人们感受生态养殖的气息、体味田园生活的感受,通过开展增值服务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提供经济收入。

畜牧业发展篇5

1苏州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2014年度,全市共栏存生猪73.84万头,其中母猪5.03万头,出栏肉猪101.76万头;共栏存家禽605.43万羽,上市1903.58万羽;栏存羊11.58万头,上市肉羊11.00万头;栏存奶牛24476头,产鲜奶10.34万t。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9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8.82亿元。全市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场有2659个,共上市生猪90.99万头,占年上市总数的89%;上市家禽2000羽以上的规模禽场有360个,共上市家禽1616.98万羽,占上市总数的97%;栏存500羽以上蛋禽的规模场有441个,共栏存蛋禽269.81万羽,占栏存总数的91%;全市栏存2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场60个,共栏存奶牛25263头,占栏存总数的近100%。全市现有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梁丰集团、苏州市创元双喜公司、苏太集团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一些特色品牌,“藏书羊肉”、“苏太”猪肉等鲜活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受百姓的喜爱。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85家,10多个畜牧业地方标准通过省、市技术质量监督局认定。对于一些生产规模小、设施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场加大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关、停、搬等措施,全市已累计拆除规模养殖场2030家,近几年还计划将对516家中小畜禽养殖场开展综合整治。这些大大促进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苏州市畜牧业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2.1畜牧业发展空间受制约。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州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土地、饲料资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造成了畜牧生产量逐年下降,地产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2.2动物疫病压力在增大。现阶段,动物疫情日趋复杂,H7N9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一些已感染人类,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3养殖效益低迷。2015年以来,生猪、肉羊、生奶、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养殖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其中养猪生产普遍亏200元/头,奶牛养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畜牧养殖效益的低迷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下一步苏州畜牧业的发展思路

3.1苏州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10多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畜产品的消费量也大幅上升。然而,我市畜牧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生产量逐渐萎缩,地产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在外地畜禽产品大量进入苏州市场的同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在增多。多年来,在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地产畜禽产品无疑是最为安全的放心产品。为此,全市应保持适度的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有利于保证苏州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及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对于苏州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因考虑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参照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普遍做法即应对各种突发事件3个月计算,苏州应保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以1/3左右为妥,畜产品需求量的缺口,可通过订单和市场准入制解决。

3.2根据苏州畜牧业的现状、特点,结合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应树立大畜牧、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各市(区)间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市内与市外畜牧业的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提高畜禽养殖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流通以及域外畜产品的大量涌入,苏州畜禽产品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差的劣势突现,畜产品价格低迷,走产业化之路,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已势在必行。(1)扶持发展畜牧龙头企业。畜牧龙头企业是联结生产和市场的纽带,对稳定畜牧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和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有带动能力、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要注重引进高科技,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打出品牌。(2)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调优畜牧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加快发展优质家禽生产,特别是生态型的草鸡散养、种草养鹅等;大力发展羊、兔及特色畜禽的生产,形成区域特色。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生产,逐步限制和消灭零星分散养殖。适度规模以办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猪场以年出栏商品肉猪2000~5000头,奶牛群体以300~500头为宜。三是鼓励和扶持规模场开展生态养殖,建立生态养殖基地,按绿色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四是在重点畜禽产区探索成立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打造品牌,实现共赢。

3.4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形成优势特色产业。苏州有着较为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辖区内现有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昆山麻鸭等8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太湖猪、湖羊、太湖鹅、鹿苑鸡被列入部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适应性强,且肉质鲜美,非常适宜开发利用;但这些地方品种也存在生长速度偏慢等缺点,在市场竞争中不具优势。发展特色畜禽的生产,有利于防止产业趋同,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品牌优势。例如苏太集团,利用新培育的苏太猪种,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已形成自已的独特品牌,产品已得到中、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不但保存了品种基因库,而且品种选育工作争取进展。今后的工作是要在构建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利用体系上下功夫。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产、学、研的联合育种协作,推进育种进程,并发展种畜禽业,提升种畜禽品质与著名度。二要充分发挥我市种质的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畜禽扩繁能力建设,抓好畜牧业发展的“源头”。三要抓好这些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市场、打出品牌,使我市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3.5发展生态型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崇尚绿色消费,讲究环境质量,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饲养香猪母猪120头,年上市肉香猪1500头,配套果树107亩,实行果牧结合。通过猪粪为果树施肥,树下种草喂猪,并配备沼气、粪便发酵池、田间喷管设施,循环渠种水生植物、养水生动物等,田间废水经以上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塘,已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畜产品生产,因为饲料需求将是粮食需求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节省粮食与增加粮食生产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土部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落实畜牧养殖用地政策。各市(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按畜牧业发展需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并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畜禽规模养殖的用地需要,预留一定的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同时,对于规模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因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禁止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禁养区内建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建设用途。

3.7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畜禽政策性保险,分化因疫病、市场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促进畜牧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延长还款年限,为养殖户与加工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并将畜牧业机械纳入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四是按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各级财政应安排相应的资金,对养殖户进行补贴。

3.8加强畜牧业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抓好畜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要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全方位做好服务。制定完善应急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畜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今后,除了政府部门承担履行的卫生、质量监督、检疫等工作外,涉及市场的事情应逐步发挥协会协调、组织、自律、联结等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以此促进苏州畜牧业生产稳定持续的发展,使苏州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肉”、“健康奶”。

畜牧业发展篇6

关键词:楚雄州;畜牧业;畜禽基地;畜产品加工;种养结合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楚雄州畜牧业正面临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抓住难得机遇,破解发展难题,真正做大做强楚雄州畜牧产业,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是楚雄州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

1楚雄州现代畜牧业现状

1.1生产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全州出栏生猪396万头、肉牛38.9万头、肉羊112万只、家禽2240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46.13万t,禽蛋产量1.26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100.01亿元。全省16个州(市)中楚雄州人均畜牧产值排列第3位。畜牧业成为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2生产方式转变加快

“十二五”期间,全州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区域化和产业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楚雄州报省备案的各类规模养殖场总数2978个,其中肉牛171个,肉羊292个,生猪1102个,禽类706个,奶牛154个。被国家和省级命名的标准化畜禽示范创建单位有18个,其中部级4个,省级14个。良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州现有猪人工授精站163个,牛人工授精站120个。生猪三元杂交覆盖面85%,牛、羊良种覆盖面分别达60%、70%,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12.14、16.08、41.36个百分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截至2015年底,全州有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36家,其中加工企业1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2家。形成了畜禽养殖、销售、加工为主的省州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66个。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畜牧业优势生产区域初步形成,畜牧业发展正在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

1.3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全州畜牧业政府专项投资(中央、省、州)达7.05亿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建成无公害畜产品基地50个,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

1.4草原保护建设步伐加快

进一步健全草原保护体系,加大草原执法力度,积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组织实施草原生态奖补、退耕还草、转变草食畜发展方式、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等重大工程,加快了草原建设与保护步伐,使部分地区天然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的遏制,全州草地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退牧还草禁牧16万hm2,草畜平衡107.8万hm2,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区生态明显好转。牲畜舍饲、半舍饲与轮牧、休牧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不断普及,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每年开展人工种草2.3万hm2,草料基础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草食畜的进一步发展。

1.5动物防疫基础不断夯实

全州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州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动物疫情测报中心;新建和完善州级、10县(市)的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州级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完成了97个无(危)房乡镇兽医站的新(改扩)建。更新、补充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动物防疫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检验检测体系、基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得到了全面加强,技术手段得到较大改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大为提高。

1.6畜产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产地检疫。合理设置报检点,检疫人员对出栏的畜禽到场、到户开展检疫,查看免疫档案、养殖档案,查验动物标识,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二是加强屠宰检疫。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宰前及宰后检疫,对检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强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对所有上市交易和进入流通环节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动物疫病隐患的畜产品,净化畜产品市场。四是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全州未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

2楚雄州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优势

2.1政策扶持有力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加大农业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为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把畜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云南省山地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楚雄州列入项目发展优势区,必将有力推动楚雄州畜牧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2.2畜禽资源丰富

全州有数量较多、品质优良的滇中牛、撒坝猪、武定鸡、云岭山羊等地方品种,同时引进了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猪和短角牛、西门塔尔牛、摩拉水牛等世界著名的优良种畜(冻精),初步建立了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体系,具有畜牧业持续发展所需的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基础。这些品种遗传性状独特,抗逆性强,具有独特风味和药用保健功能,符合未来消费从量到质提升转变的需求。以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为载体的种源保护、开发体系框架基本完善,保护促开发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些品种资源为提高云南省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特色养殖、实现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2.3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全国居民人均动物性蛋白摄入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农村人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更低。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也将进入高峰期,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趋势。

2.4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全州常年有青绿饲草饲料供应,是发展优质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全州拥有天然草原面积156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23.9万hm2,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2万hm2。楚雄州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饲料粮供应较充足,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生产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约144万t和各类青绿饲料85万t;可用于种草的农闲田地面积1.3万hm2。饲草饲料理论总载畜量达150万个黄牛单位。同时,全州粮食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随着粮食增产措施的落实以及种草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畜牧业发展将有更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作保证。

2.5科技支撑体系健全

全州建成了州、县、乡、村四级畜牧业科技服务网络,畜禽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饲草饲料推广和动物疫病防控等科技服务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建立了一支科技素质高、服务意识好的科技服务队伍。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良种母猪核心群场、扩繁场和猪人工授精供精站点、牛冻精改良点和驴人工授精改良点,州级建成了兽药和饲料质检室、疫病诊断实验室,为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科技服务支撑。

3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楚雄州畜牧生产方式落后表现在:一是畜牧业发展速度慢;二是畜牧业内部结构单一,猪、禽生产比重偏高,草食牲畜比重偏低;三是总体规模化养殖程度还不是很高,不同畜种规模化养殖程度不平衡。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增长状态,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停留在50%左右,畜牧业科技投入与产值不适应、畜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养殖形式仍然是传统分散饲养或小规模词养,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畜禽养殖环境恶劣。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瓶颈。

3.2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楚雄州畜牧生产总量虽然不小,但是加工发展滞后,缺乏产品精深加工的大龙头、大企业,缺乏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产品销售仍然是以初级为主,附加值低,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楚雄州目前还没有一家部级畜牧业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南华安友畜牧业有限公司、禄丰双丰良种猪有限公司、大姚县百草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武定永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大。

3.3畜牧业融资难,投入机制单一

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众多养殖户有着强烈地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但由于养殖业场房和土地基本没有产权证,不能担保抵押,导致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多、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3.4疫病和市场两大风险长期存在,对畜牧业影响大

近年来,畜禽疫病暴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病种越来越多,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这些频繁暴发的疫病,给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带来了阴影,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广大养殖业主反映现在的畜禽越来越难养。同时,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状态也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4楚雄州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议

4.1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建设四大畜禽基地

楚雄州现代畜牧业要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产业化”的原则,继续坚持猪禽稳发展、牛羊快发展、加工促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四大基地”建设。一是以楚雄、牟定、南华、姚安、大姚、禄丰6个县(市)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引进和扶持有一定规模的生猪育种公司和生猪养殖示范场建设。抓住国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扶持发展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和饲养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化生猪生产原料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牛、羊养殖基地。以楚雄、双柏、牟定、姚安、元谋5个县(市)为重点建立肉牛养殖基地,以楚雄、双柏、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7个县(市)为重点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年出栏千头牛、羊的养殖专业村。三是壮大特色家禽养殖基地。以武定、禄丰、南华3个县为重点发展乌骨鸡养殖,选择有条件的专业村建立乌骨鸡种鸡养殖专业户,加强武定鸡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以楚雄、双柏、南华3个县(市)为重点发展肉鹅养殖,引进和扶持规模化种鹅养殖场建设,提高肉鹅的供种能力。扩大特色家禽饲养规模,为特色禽产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4.2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规模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标准的产品不能成为商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十三五”期间,要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楚雄州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要以标准化推进品牌化,以标准化推进集约化。通过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模式,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区。

4.3加快畜禽产品加工,促进楚雄州畜牧业提质增效

围绕楚雄州畜牧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保鲜肉和方便肉制品。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畜产品加工企业要着力做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产品配送网络、供求信息渠道,扩大经销商队伍,积极构建企业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运营资本化的目标,使体制创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4.4推行绿色化生产,促进种养结合

随着畜禽规模养殖和小区养殖的蓬勃发展,畜禽粪尿处理和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保障畜产品质量,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养殖观念,推行绿色健康养殖。在畜牧业规划上要优化种养区域布局,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饲用玉米、人工种草,加快推进牛羊优质饲草料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粮饲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种养业效益“双提升”。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争取省级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高效实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争取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项目,推动农副资源产业化开发、农牧循环利用。

4.5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切实强化技术支撑

动物疫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体系是有效控制动物疫情的体系保障。楚雄州要稳定基层畜牧业服务队伍,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确保畜牧政策措施的落实。要加强乡村兽医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兽医师制度,实现基层动物防疫员培训常规化,大幅度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素质;要建立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采用动物耳标、免疫证、免疫档案“三位一体”的免疫标识,扩大免疫识读设备的使用范围,建立动物强制免疫网络数据库;要建立检疫监管体系,强化产地、运输、屠宰检疫工作,严格监管生产、流通、屠宰环节以及活畜禽交易市场,严防动物疫病传入。

畜牧业发展篇7

1发展现状

立足市情,把稳定猪鸡、努力发展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引导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了以四个传统养殖镇街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三个辖区靠近龙头加工企业的镇街为主的肉鸡、肉鸭养殖,以三个边沿镇街为主的蛋鸡养殖,以三个山区镇街为主的特种养殖和肉羊养殖。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村293个,各类饲养专业户677户,规模饲养场581家,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2%以上,成功创建邹城县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家(部级2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6家、邹城县级19家)。(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混(配)合饲料8.3万t;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济宁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5家)。(3)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畜牧合作组织95个,带动养殖户数达763户。(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以及济宁市部署的一系列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紧扣重要环节,狠抓“三个规范”,即规范饲料兽药监管、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检疫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防控工作,保证了全市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畜牧生产与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大多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以生猪养殖为例,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为56户,存栏量占比为11.5%,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市仅为391户,存栏量占比47.2%),且养殖从业人员总体水平普遍偏低,饲养管理粗放,治污意识淡薄,无心利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养殖污染严重,加之全市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核心水源敏感区,伴随养殖数量的增加,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肉鸭养殖,由于发展迅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的压力增大。由于存在传统养殖与规划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受环评、土地指标的制约,畜禽养殖场(区)的创建、规模扩大、加工项目的落地存在一定的困难。2.2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健全,产业链短,两头弱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种畜禽、畜产品深加工明显滞后全市现有4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仅有一家现在正常销售种禽,其余3家由于品牌战略意思淡薄,品种单一、品质差,养殖场户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全市仅有的5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仅一家,肉牛加工企业一家,还不能正常生产,禽蛋、肉羊、牛奶加工企业仍为空白,品牌产品匮乏。2.3饲料生产情况饲料生产企业虽多,但起步晚、产量不大,本地养殖场户长期使用外来品牌饲料,有强烈的依赖性,不会轻易改变饲料品牌,且规模养殖户大多采取自配料模式,导致本地品牌饲料市场占有率低。(全市饲料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饲料8.3万t,本地销量仅为6.2万t,其中鸭料6万t、猪料2000t,本地猪饲料市场占有率为0.78%,鸭饲料市场占有率为47.4%)。2.4畜牧养殖行业门槛低、投资高、收益低、风险大,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收购等关系,或者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养殖场户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2.5畜牧队伍薄弱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特别是基层兽医站,10多年没有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大多数站仅有1人开展工作,且不是专职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需要;畜牧兽医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没有完全达到执法应有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差。

3几点建议

3.1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畜牧产业抓好全市畜牧业招商规划,借助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涉牧大公司、大集团,促其投资落地,延伸畜牧产业链条,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区域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推动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快速转变。3.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宣传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县为契机,配合环保部门搞好畜禽面源污染治理,引导镇街严格执行市政府颁布的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的规划布局,结合实际,科学确定畜牧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按照“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的思路,鼓励倡导应用发酵床养殖、粪污自然发酵处理、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农牧结合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着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和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3.3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按照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畜产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配备相应的执法工具和设备,加强与药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3.4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较大规模养殖场户带头发展畜牧养殖,合理调整养殖结构,组织、引导分散养殖户,与市场建立联系,加强品种改良、统防统治率、自繁自养等措施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3.5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人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人员不予聘用,争取吸收部分大、中专学生加入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热心为农服务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畜牧业发展篇8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畜牧重点县座谈会及市政府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以来我市畜牧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抓住当前政策、价格利好机遇,努力把我市畜牧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健康发展。刚才,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内乡县、社旗县做了很好的发言,王放同志分析了全市前七个月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项工作为重点,以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一是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止6月底,肉蛋奶总量达到84.6万吨,其中肉类总产53.1万吨,增长4.1%,蛋类总产22.3万吨,增长5.2%,奶类总产9.2万吨,增长17.9%。二是猪牛羊禽协调发展。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除牛存栏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外,其它畜禽存出栏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今年以来,畜产品价格出现全面持续增长,养殖效益明显上升。一是生猪生产发展较快,效益显著。从我市畜产品价格调查基点县最新统计情况看,生猪产品价格大幅上扬,猪粮比价8.9:1,远远高于临界盈亏点5.5:1,养猪业效益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猪存栏634.51万头,同比增长0.65%。二是牛羊生产稳定,价格稳中有升。今年以来,牛羊肉价格一直在高价位小幅震荡,分别保持在每公斤21元、25元以上。上半年,牛存栏269.39万头,同比下降1.78%,羊存栏585.7万只,增长0.2%。三是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家禽产品价格稳步上涨。目前,鸡蛋价格每公斤7.2元,同比上涨50%,活鸡、西装鸡价格分别达到每公斤11元、13元,同比分别上涨38.9%、54.8%。每只鸡年收益是正常水平的2倍左右。上半年,家禽出栏3523.5万只,同比增长11.46%。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切实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责任体系日益健全。各级政府都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纳入了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并形成了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与防控机构技术负责、养殖场区法人责任相配套的责任体系。二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13个县市区动物防疫和11个县市区动物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防检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三是综合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各县市区全面实施动物防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强化了疫情监测、免疫消毒、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今年上半年,口蹄疫、禽流感应免密度均达到100%。全市乡村产地检疫开展面、规模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合格率、检出病害肉品的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猪瘟、鸡新城疫、猪蓝耳病等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了新突破。在市县共同努力下,内乡县与长葛众品肉食集团已正式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亿元,建设年加工180万头生猪分割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计划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8年6月建成投产;新野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达成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项目协议,一期5万头加工项目将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唐河县新上马的河南麒丰乳业,日产300吨乳品饮料,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

(五)重点县畜牧业发展初见成效。一是领导重视。各重点县都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摆上了重要位置,都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畜牧业领导小组,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二是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6年,5个重点县完成肉蛋奶产量102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61%;畜牧业产值达到102.6亿元,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55.7%。今年上半年完成畜产品总量42.3万吨,占全市总量的50%。三是畜牧业主导产业明晰。各重点县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县域畜牧业主导产业。如内乡县的生猪,新野县的皮南牛,唐河县、邓州市、社旗县的黄牛,优势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畜牧业整体水平偏低。从全省近两年来的统计情况看,我市畜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偏慢,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还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6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而我市为36.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从今年工作情况看,截止6月底,全市畜产品产量也仅完成省定目标的46.3%,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很大。二是畜产品加工滞后。一方面加工的规模不大,缺乏较大的龙头加工企业。目前我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47家,其中年产值超过**0万元的仅有2家;**6年47家企业总产值仅为5.3亿元。另一方面加工的深度不够,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如果说畜牧产业是一个链条的话,我们目前只抓住了养殖这一头,只能说是生产数量增多了,养殖水平提高了,而产品加工这一头则抓得不够得力。畜产品产量与加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5个省定重点县市的示范带动和率先突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全省40个重点县的总体发展来看,我市5个重点县发展速度较慢。**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的县只有内乡县(45.8%)、社旗县(44.7%),其它县的比重远低于省定标准(45%以上)(新野县35.2%、邓州市35.9%、唐河县36.4%)。全省40个重点县综合排序中,只有新野县排序上升1个位次,内乡县下降8个位次,社旗县下降2个位次,形势不容乐观。部分重点县畜牧工作在全市还处于落后状态,今年上半年,5个重点县新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9个,仅完成省定任务的29.2%;5个重点县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均没有在省政府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正视问题、增强紧迫感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一是有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菜篮子”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菜篮子”工作特别是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有领导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搞调研、听汇报、作指示,为我市畜牧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三是有优势机遇。我市畜牧业具有资源、总量、市场、队伍、技术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升级转型、跨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有市场机遇。当前畜产品价格稳步上升,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总之,我们一定要辩证地认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住畜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提升我市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的畜牧业工作,年初都已作了安排部署,后5个月关键是要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总结,查漏补缺,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结合我市上半年畜牧业完成情况和有关会议精神,后几个月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生猪生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好朱市长的重要指示,从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度,把生猪生产作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抓紧抓好。一要搞好调查。各县市区要组织得力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户),对能繁母猪存栏量、人工授精站点建设及开展此项技术的规模场(户)等项内容展开调查,摸清底子,切实做到不漏一村一场一户,把基础工作做好。二要用足政策。要深刻认识做好当前生猪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这次生猪产业大发展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务院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7]22号)中有关生猪生产的补贴制度,如能繁母猪补贴及其保险补贴、生猪防疫补贴、中小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等,把政策用足用活,力争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有关补助,把我市养猪产业做大做强。三要完善措施。要根据国务院、省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制度、能繁母猪保险制度、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补贴制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补贴制度、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制度,研究制订相关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工作。畜牧、统计部门要做好基础数字的统计汇总工作;由发改委牵头,其它相关部门参加,制订完善我市落实国务院有关生猪生产补助的配套措施;各级政府要确保将生猪生产有关补助资金足额配套落实到位。商务、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也要结合本职,积极做好市场流通、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抓好**黄牛产业发展工作。**黄牛以历史久、分布广、品质优、群体大而位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为了加大**黄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培育肉用品系,我市引进了多个肉牛品种,虽然对我市黄牛改良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杂交改良牛群多而杂,主导品种不突出,比较优势不明显。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黄牛产业发展要以皮埃蒙特牛与**黄牛杂交改良的皮南肉牛为主导品种,倾力打造**黄牛精品品牌。一是打响皮南肉牛品牌。畜牧局、科技局、新野县政府要抓紧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中国皮南肉牛品种认证工作,切实打响皮南肉牛这个品牌,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二要科学制订规划。畜牧部门要会同有关县市按照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选择皮埃蒙特牛与**黄牛杂交牛数量多、基础条件好、领导积极性高的地方,在肉牛品种改良、肉牛规模育肥场建设、饲料加工厂建设、活牛交易市场等方面,制订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提高肉牛基地综合开发能力。三是制订扶持政策。市政府决定明年市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对皮南肉牛良种繁育、联户养殖、集中育肥和疫病防控等四个环节进行贴息扶持。畜牧局和有关县市要及早着手,搞好调查研究,在年底前拿出一套扶持皮南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

(三)抓好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工作。从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等方面来看,我市的确是一个畜牧业大市,但大而不强,主要原因是加工腿短,原字号产品调出多,深加工能力差,增效能力弱。因此,把龙头加工企业的培育放在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大力发展,增强实力,加快我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台加快我市畜牧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加工企业,要大力培育,做大做强。在黄牛产业上,要积极为新野县与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合作的肉牛项目搞好服务,力争早日开工投产;在生猪生产上,要大力支持内乡县与长葛众品肉食集团签订的深加工项目;在奶业发展上,要重点培育**三色鸽乳业公司、河南麒丰乳业,进一步扩张规模。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区域内畜牧主导产业,培育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水平。

(四)抓好省定畜牧业重点县发展工作。5个省定重点县市理应是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龙头、骨干、支柱,但目前还达不到目标,市委、市政府对5个畜牧业重点县的发展寄予厚望。因此,重点县的工作必须要突出,要真正起到骨干、龙头作用。希望有关县市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示范带动,率先突破。一是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有关县市要结合实际,整合县域资源,出台过硬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突出规模养殖、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良种繁育等工作重点,提高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切实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市畜牧部门要会同发改委、财政、税务、国土、银行、农信社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吸收借鉴有关县市在政策措施制订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在年底前出台我市关于扶持重点县以及其它发展条件好的县区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认真研究省项目资金扶持范围,精心筛选项目,吃透情况,做实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省对我市畜牧业的支持。三是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省政府对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实行竞争机制和动态管理,完不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省政府将取消畜牧业重点县资格,不再享受省有关优惠政策。市政府又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因此,各有关县市要认真对照与省市签定的目标责任书,逐项对比,抓好落实。在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力求有所突破,力争提升在全省重点县里的综合排序位次。5个重点县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一个都不被淘汰出局。同时要积极协调,努力争取,力争有新的县进入省定40个重点县。

(五)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要抓好重大动物疫情秋季防控工作。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制定免疫工作方案,保证疫苗及有关物资供应,加强免疫效果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在做好常年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利用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一次集中免疫,重点是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蓝耳病及猪瘟的免疫工作。二要落实好国家关于生猪重大动物疫病补贴制度。为控制生猪疫情,国家规定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从今年秋季起,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省财政共同负担,市县财政不再承担疫苗费用。市县两级要着重解决本级免疫抗体监测、办公等所需费用,县乡要切实解决好基层防疫员劳务报酬。对因防疫需要扑杀的生猪,参照口蹄疫补助标准和负担办法给养殖场(户)进行补助。三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基层队伍,保证每个乡镇有4—6人的专业防疫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个助防员,满足今后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广内乡县的成功做法,采取增加编制和长期聘用人员的办法,解决基层防疫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经济待遇偏低等问题,确保动物免疫质量。

(六)抓好兽医体制改革工作。省政府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只有市级、卧龙区全面完成。内乡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镇平县、淅川县、桐柏县等9个县完成了局机关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南召县、西峡县、方城县3个县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任务的县市区,要借鉴其它县的先进经验,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年底以前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禽蛋、水产这两大“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工作。要大力发展禽蛋产业,一是要搞好家禽良繁体系建设,重点要扶持祖代、父母代种鸡场,全面增加其生产能力。二是要广泛推广罗曼等优良家禽品种,大力提高良种家禽的覆盖率。三是要大力推广高产蛋鸡饲养管理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单位产蛋量,从而增加养殖效益。四是搞好家禽疫病防控措施,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广泛流行,降低病死率。水产养殖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创建水产养殖大市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管理为保障,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要优化水产业区域布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水产品养殖,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综合效益。要狠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深化加工,完善服务、市场体系,实现规模开发,加快产业化进程。要坚持科技兴渔,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渔业发展后劲。要强化渔政管理,进一步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推动我市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开创我市畜牧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畜牧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畜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畜牧工作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承担起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督导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切实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畜牧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畜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多个部门,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工作环节相互关联。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力支持畜牧工作。同时,要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三要加强督查,严格奖惩。从去年以来,市政府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各县市区已同市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年终要根据各有关单位的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严格考核,实行奖惩,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今年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适时派出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要予以通报表彰。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或行政不作为导致发生重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地方和监管单位,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县市区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目标管理和重点督查事项,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推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范文 下一篇:光缆监测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