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范文

时间:2023-11-07 23:47:10

无线电监测

无线电监测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压电缆逐渐被大量使用,这就对其运行和维护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传统的监测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保证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就要采取无线传输监测系统对电缆的金属环流和表面温度进行监测,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电缆线路 无线传输监测 应用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电力事业的发展,高压电缆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但是传统的监测系统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因此就必须采用无线传输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这样才能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

1 传统电缆线路监测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电缆线路监测主要是采用人工定期巡视、检测的方法对电缆线路进行安全检查。这种方法技术手段较为单一,检测的数据准确性不高,说服力不强;同时由于受到人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对整条线路进行全面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工作效率不高;对于事故的判断和维修方法的选择主要还是依靠人的主观判断,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会对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鉴于上述几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电缆线路监测模式,逐步实现无线传输监测的普及,不断获取有价值的技术数据,不断提升电缆线路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

2 无线传输监测系统的组成

2.1 信号采集单元

信号采集单元主要由4个温度传感器和6个电流互感器组成。温度传感器可以对电缆表面温度和周围环境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得到的数据通过线路传输至控制单元;电流互感器可以根据电流大小调整测量的准度和精度,调整测量的重点,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准确。

2.2 数据处理单元

数据处理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将信号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转换并对其进行初步处理,这一工作结束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发射单元,方便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处理。

2.3 数据发射单元

数据发射单元主要由芯片和通信模块组成。芯片主要接收和存储由数据发送单元传输的数据和工作指令,通信模块主要功能是将数据发射至控制单元。

2.4 传输电缆

传输电缆主要分为设备电缆和连接电缆。设备电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设备上,另一端为连接卡口,方便与其他原件和设备进行连接;连接电缆不固定在设备上,是根据实际需要用于设备之间连接的。如果设备使用不同芯数的电缆就需要选择对应的卡口进行连接,这样才能保证连接的正确,工作人员在实际连接过程中要对电缆和卡口进行编号,这样才能防止连接混乱,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3 无线传输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无线传输监测系统利用分布在电缆线路上的各个点位中的信息采集单元对电缆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接收这些信号后进行信号模式转换,将得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同时对数据进行整理,方便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信号处理好后发送至数据发射单元;数据发射单元接收到数据后就要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这些数据与电缆线路安全运行时的数据之间的差别,这样就可以发现电缆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数据发射单元要再次将这些数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发送至现场技术人员的接收设备上,这样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得到的数据对电缆线路所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维修,保证电缆线路的正常运行。

4 无线传输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

4.1 工程质量监测

当电缆线路铺设工程结束后,可以利用无线传输监测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对接地环流进行监测,通过对环流电流值的分析可以发现施工过程中接线错误的地方,杜绝严重事故的发生。

4.2 电缆温度监测

电缆温度的高低反映了电缆荷载的大小,如果电缆的温度过高就说明电缆的荷载过大,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这时技术人员就要对输送的电压进行调整,保证电缆的安全运行。无线传输监测系统通过安放在各个点位的温度探测器实现对电缆的表面温度和工作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当数据超过安全范围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将发生故障的位置发送至控制中心,为电缆的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4.3 重要线路监测

在整个电缆线路监测工作中,对于整个电缆中重要线路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条电缆的质量与安全,关系到输电的安全,因此就必须对其进行重点监测。利用无线传输监测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将重要线路的工作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克服了人工进行监测时间长、数据不准确、效率低的局限性,减少了人员的使用,提升了线路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无线传输监测系统成功克服了传统人工监测的弊端,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加完备和准确的数据,满足电缆运行和维护的需求。特别是在电缆接地环流和表面温度这两方面,无线传输监测系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随着电缆线路无线传输监测系统的应用和完善,它的监测水平和精度将会得到实质性提高,为我国的电力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村.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卞佳音.高压电力电缆故障监测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祁双庆.66千伏及以上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4]曹华.电力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3.

作者单位

无线电监测篇2

现有的无线电监测机房的设置中常缺乏统一高效的无线电管理平台,无线电监测机房的监控系统多是为设备厂商提供的专业无线电监管平台,这些无线电监控软件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都比较差,不能实现无线电监测的集中化管理。

二、无线电监测机房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

当前无线电监测机房设置中存在许多问题,无线电监测机房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经济的投资,将现金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无线电监测机房设置中,使得无线电监测机房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依然能正常运行。无线电监测机房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设具有高度联网集成能力的无线电监测机房,使得无线电检测系统能够通过用户网络对全国各地的无线电监测机房和设备进行监控,能及时监测并反映出机房内设备的运行情况,给出及时的报警提示,并显示出故障处理建议。

2、建设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无线电监测机房,使得机房内的无线电检测系统具有持续运行的能力,确保无线电监测功能和服务的不间断性,为机房可信设备和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3、建设具有高端管理功能的无线电监测机房,机房管理人员在不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时,具有高端管理功能的无线电监测系统就能提供科学准确的无线电监测管理工具,从而实现无线电监测机房的智能化管理,并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无线电监测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4、建设具有强大可持续性扩展功能的无线电监测机房,使得无线电检测系统具有快速扩展功能,根据无线电监测机房建设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充分满足无线电监测机房设备、数量、管理功能等方面不断扩展的要求。

三、无线电监测机房的设置

在无线电监测机房设置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电柜和配电箱的配备,对无线电监测机房的监测和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确保电量仪在停电时也能正常工作。无线电监测机房设置如下:

1、UPS监控设置。根据UPS厂家提供的远程通讯接口和通信协议,对UPS发生的故障进行具体诊断和分析,对无线电设备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包括UPS的输入电压、电流、频率等,当无线电设备出现故障时,报警系统会对相应故障进行及时报警。

2、无线电监测机房空调设置。根据空调厂家提供的远程通讯接口和相关的通信协议,对空调压缩机工作状态、风机工组状态、加热器工作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在确保获得相关控制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无线电检测刺痛在现场或者远程控站上对空调机的启动和停运进行调控。对无线电监测系统是否发生报警进行实时判断,当无线电监测机房的部件发生故障时,报警信号能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以便及时处理无线电监测设备发生的故障。

3、无线电监测机房漏水监控设置。无线电监测机房空调漏水的情况时常发生,在无线电监测机房建设中注重漏水监控的设置,加装漏水监测系统能对无线电监测机房的漏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无线电监测机房漏水监控装置能实时显示并记录漏水电缆的漏水状态,在无线电监测机房发生漏水情况时,漏水监控系统能及时响应,弹出响应的报警窗口,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报警消息通知值班人员,及时处理发生的报警故障。

4、无线电监测机房温湿度监控设置。无线电监测机房内部的设施分布、送风等情况都会造成机房内部温湿度不均匀,在无线电监测机房内部安装温湿度检测系统,能精确的测量出无线电监测机房的温湿度参数变化,为有效避免无线电监测机房内部局部温、湿度不均的情况,在无线电监测机房内部安装几个温湿度探头,对无线电监测机房内部多个区域的实时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监测。

5、无线电监测机房消防报警监控设置。无线电监测机房属于一级防火区域,因此对机房内部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在机房内设置消防报警监控系统,能对火警信号进行及时检测,当无线电监测机房内火情时,火情信号就会触发报警信号,消防报警主机就能传输这一信号,这样能及时处理发生的消防报警或故障。

6、无线电监测机房的门禁系统设置。对无线电监测机房的开门和关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被监测的机房门提供专门的磁信号,通过开关门量采集模板来采集门的磁信号,实时显示并记录机房门的开关状态,当机房门打开时,就会立刻发出报警声音。

7、无线电监测机房图像监控设置。由机房内部的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可以通过视频服务器转换成IP数据,并将IP数据直接传送到图像监控主机上,图像监控主机可以实现机房内部视频图像的存储、传输和回放等功能,对无线电监测机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8、无线电监测机房报警系统设置。无线电监测机房报警系统主要是实现对机房大门红外线对射、红外探头和门磁等开关信息量的采集,通过RS485采集器将其传送到无线电监测机房报警系统监控主机上,由无线电报警系统监控主机完成报警,或者采用实时录像进行远程报警,即便及时排查无线电监测机房的故障。

四、总结

随着我国无线电监测网络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无线电监测机房的设置也呈现出科学化特征,无线电监测机房的增设,为我国无线电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无线电监测机房设置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提高无线电监测机房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使得无线电监测机房的设置更科学更合理,为无线电加测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无线电监测篇3

1.1何谓大数据

如今大数据已经不再是个新鲜的词汇,但是它的热点与关注度却一直很高。因为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颠覆我们目前从事的许多行业,比如即将被颠覆的医疗、金融和保险这三大行业,因为这几个行业的特点是都需要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后,会缩短处理这些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会基于用户的数据信息分析出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医疗公司会利用基因技术锁定你身体中可能出现的病变基因,然后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你的病因后就可以主动出击进行治疗了。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数据庞大,它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即使是无线电监测问题也不例外。在去年的9月份,美国的互联网专家克莱•舍基曾经做过一次演讲,重点说明了数据时代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无组织的组织。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在识别与筛选数据方面要将内容和技术结合起来才会形成合力。总之,大数据就是这样一种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的重要技术。

1.2无线电监测的内涵和特点

2月16日至17日,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在广西南宁组织召开了2017年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座谈会。由此可见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从广义的无线电监测的概念上来说,它主要是指无线电监测机构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无线电监测、无线电检测、电磁兼容分析这几方面内容。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这是一个关于检测性的工作,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发展和频谱的高效利用在服务创新驱动、推动信息化深入发展、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无线电监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能够有效利用无线频率对区域内容进行重点监测,例如衡水中学在考试时当地的无线电管理局就会启动无线电管理预警机制,出动多辆检测车为衡水中学的考试保驾护航。利用无线电监测防高考作弊,这也是无线电管理的一大用途之一。

2大数据时代下无线电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

身处在大数据时代的人们都明白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那就是现在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非常庞大,企业内部所使用的常规处理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了,需要性能稳定、处理非常快速的处理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才能保证数据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现如今,我国的无线电监测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数据的计算与处理方式上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急需专业的数据技术处理人才来进行解决,这样在大数据时代才能保证无线电监测业务的顺利发展。

2.1未能保证人工处理后的数据准确性

当一个时生变化时,人们是必定能够有所察觉的,比如新兴科技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未快速的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时,所有工作都是需要通过人为操作来进行分析与处理的。比如无线电监测与管理工作,因为数据的庞大性和不可分辨性,需要多名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操作处理。无线电监测业务需要一定的监测软件配合人工来进行工作,有时候软件的信息处理不到位时,就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但是也恰恰正是由于人工处理的缘故,导致一些数据的准确度不够,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对无线电进行监测。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内容,在保证自己的输出内容学生能够准确接受时才是完整的教学。为什么说这样才是完整的教学呢?因为教师的教课目标之一就是要求传达知识的准确性。毫无疑问,我国的无线电监测业务也是如此,而且对监测数据的准确度要求更高。

2.2无线电监测数据并未得到有效监测和挖掘

人的自身基因组成部分中总是带有一定的惰性,但是当突遇外部的阻碍因素后,也会激发出无限的发展细胞来。所以,只有被激活的人类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虽然通过无线电技术对许多内容进行监测,也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数据,但是这些监测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分析,这样的话对于监测的结果来讲就不具备可探索性。所以,目前我国无线电监测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有些监测的数据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分析,总体上会使无线电监测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2.3人工操作不统一,阻碍了数据的分析与整合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的无线电监测固定站,通过这些站点的监测设备可以开展频谱扫描、信号测量、占用度分析等工作,这些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那么数据产生后自然需要相关的监测人员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但是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工作路径与方式方法都是不同的,不能保证最会得到的数据形态都是统一的,所以说这种通过大多数人为因素进行数据监测的结果就会阻碍数据的分析与整合。

3大数据对无线电监测的重要作用

有人在的地方就是一个集体,集体下的生活中不是只有生活的琐事而已,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经济技术在其背后运作和调节。有的人可能认为无线电业务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密切,甚至没有太多的关联,这样的想法首先在思想上就是错误的认知。首先无线电监测业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很大,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使用的手机、对讲机、收音机到无线网卡、GPS、门禁卡、汽车遥控钥匙、公交一卡通等,都是应用了无线电技术才得以存在的。随着无线电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推进,无线电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无线城市、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地球正逐步变成现实,人类已步入了异彩纷呈的无线时代。而且今年的2月13日是第六个世界无线电日,我国对于无线电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它正无时无刻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所以足以见得无线电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各种无线电技术应用都离不开频谱资源,任何无线电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以频谱资源为载体,频谱资源就是无线电监测发展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一旦这些频谱资源受到意外干扰的话,就会使人们的正常经济与生活受到影响。最后,因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无线电监测业务完全可以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数据不准确的影响。在具体的无线电监测过程中可以把大数据处理作为核心进行网格化监测,这样就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实现数据的精准挖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已经真正的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周围,目前也已经应用到了一些大的工业领域。同样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无线电监测业务也在面临着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怎样,面对大数据,我们都应该抱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发展,它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谭学治,姜靖,孙洪剑.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61).

[2]易龙,张虹.部无线电管理局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思路[J].中国无线电,2011(16).

[3]廖徐斌.战场无线电管理系统集成研究[J].中国无线电,2003(57).

无线电监测篇4

【关键词】电力设备;智能化;无线技术;温度;数据收集

1.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被设定成三个子系统,分别是采集系统、汇总系统、监测系统。三个子系统通力协调工作,实现了电力设备温度的实时、准确、便捷的智能无线监测。

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间的连接方式是不同的,无线通信方式是应用于采集系统和汇总系统之间,而通信线缆则是使用在汇总系统与监测 系统之间,即一个无形,另一个有形。对应部位的热感应元件将其所监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到汇总系统的总站,总站将会对收集到的所有温度信息 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并处理,再将处理完毕的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测系统的监测计算机上。同时,调节端监测计算机也将收到同样的数据信息。监测计算机对接收到的 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处理分析,当处理所得数据结果超高设定的极限值时,监测计算机就会发出警示信号。每个总站可以管理数百个子站,信息量的采集将是非常巨大 的。

2.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组成

2.1采集系统

通过将热敏电阻、传感器等热感应元件安装在容易因工作而产生不正常散热的部位,实时的对温度数据进行测量与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出去。交流电作为长期供能电源及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的后备电源(确保突然断电后的数据持续收集的)是采集系统的正常工作的依靠。

2.2汇总系统

信息汇总系统主要由无线接收装置构成,在收集到采集系统所传递而来的数据信息后,再传递给总站,总站接收到分站的温度数据之后,继而再将其传递给当地监视系统,与此同时还将温度数据传递给调节终端。实时温度变化同样被调节终端监视,如此便避免了无人监测的情况。

2.3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又可以细分为站级监测系统和调节端监测系统。用于监测系统的计算机直接接受总站所传递的温度信息等数据,并与总站是直接通信的关系。 监测计算机对总站所传递来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后,存储于特定的数据存储库(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灵活改动,比如扩容)。监测计算机可以对数据信息 进行报表统计,准确记录处于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下的温度情况。同时,监测计算机在温度越过某一设定极限值时会有警示信号出现。监测计算机的另一个便捷之 处在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何时间段的任何部件的温度查询。调节端监测系统的数据信息传输用到的是汇集系统的通讯管理器,通过数据传输线缆直接传输到 PCM设备之中,在经过线缆转送给调节端,经PCM的数据信息还可以作为存储资料被下载到调节端监测计算机。

3.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特点

3.1免于布置排线

因为采用了无线传输设备,所以不用布置排线,热感应元件的安装更方便。

3.2免于经常的维护

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都是整体化设计,所以免于维护。

3.3节能

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各个部分均采用节能、低功率消耗设置,同时应用太阳能电池板更是绿色节能。

3.4警示系统更完善

当温度过高时,总站智能终端电源,后台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3.5稳定性更高

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中的设备均有坚实的外壳保护,同时又有静电保护。数据在传递过程中安全、稳定,能够抵抗外界的干扰。

3.6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能够应用更多的应用软件和控制系统。

4.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与传统监测间的对比

4.1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由于装有位于各个需要测量的部位的热感应元件的帮助,这使得数据的采集与监测具有了实时性、连续性和准确性的优 点,通过对每年、月、日甚至每小时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情况,总结出电力设备不同部位的相应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出其温度规律的峰值,有效的对电力设备的工作 稳定性就行预见性分析,消除潜在的威胁。而传统的电力设备温度的监测是依靠监测人员定期的监测与测量才能得出的,传统的电力设备温度的监测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由于人类生理的局限性,所测得的数据存在不确定误差,甚至会出现错误,而且潜在的故障威胁不能及时发现并作出应有的处理,致使出现不必要的人员或财 力的损失。

4.2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对数据的处理速度以及对故障的预见性分析是人类所不能比拟的,其所存储的数据信息能够被极其方便的调阅,对数据信 息的存储量也是相当的巨大。而传统的监测数据信息要进行存储就需要建立专门的存档管理机构,而且常年所存储的信息量是无妨想象的,要对某段数据进行查阅也 是极为不便的,费时费力,极不现实,而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则解决了上述所存在的所有问题。

4.3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应用软件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人员培训上岗时间。而传统的监测测量则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5.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后台监控功能

5.1热感应元器件所监测的部位的温度能够实时的传递给监控计算机并于显示屏上呈现出来,出现警示温度时的时间及故障位置都会以数据的形式保存起来,保存期限可长达数年。

5.2可设置警示音的类型,如可以以真人语音的形式播报出来或者以文字警示的方式显示到屏幕上。

5.3监测计算机所监测到数据信息可以以年、月、日等为单位用线性图或者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也可以直接抽查或打印出来。

5.4当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中的任何部件出现问题时(如电源故障、信号传输中断等),都会有警示出现,及时警示给工作人员。

5.5都可以实现对监测位置的编码、命名处理,方便系统化管理。

6.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许多国家,智能无线温度监测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它被广泛应用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当传统的监测方式产生多年后,智能无线温度监 测系统在万众期待中登上了历史舞台,监测技术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现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力设备的维护方面了,精密生产线、医疗系统、农业方面都已成熟融 合。智能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在电力方面的应用,也是国外首创的。

在中国国内,智能无线温度监测技术的起步就相对较晚了,但凭借着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由实验走到了实验。智能无线温度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之 广已不用过多阐述,将其应用在监测温度的设备上已是非常常见的了。智能无线温度监测技术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不需要布线,用智能无线温度监测技术监测温度还 突出了其准确简洁的优势。目前,智能无线温度监测技术仍在朝着攻克减小功耗、增加传输距离的技术难题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人伯.数据仓库和数据开采相结合的决策支持新技术.计算机世界.

[2]任玉珑,王建,牟刚.基于CA模型的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5):56-70.

[3]赵新民.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4]吴正毅.测试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陈焕生.温度测试技术及仪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6]王建民,曲云霞.机电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无线电监测篇5

    1网格化监测网的主要特点

    网格化监测网主要是指在各传感器节点(小型监测站)之间采集数据的相关性特点,通过网络传输方式传输汇总,并将各种数据实施相关性处理,形成符合监测要素的各种结果,使无线电监测任务在更大区域、更多数据、更长时间的环境中得以完成。就原理而言,网格化监测系统完全打破了传统上各固定监测点采集的数据之间非相关性或者弱相关性限制,运用GPS同步技术,由各传感器采集到包括时间、坐标、频率、场强、占用度等多维数据,利用本地存储和多种传输方式,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进行深度挖掘,提高数据可使用性价值,做到数据价值挖掘最大化。简单来说,网格化监测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格化监测网是基于智能化管控系统平台的;二是网格化监测网是以监测数据库为核心,以任务管理为中心的;三是网格化监测网基于多重叠覆盖原则细分监测区域,联网构成一个分布于各区域的网格化监测系统;四是网格化监测系统具有与无线电管理紧密相关的明显特点和丰富的应用功能,其中涉及时差测量技术、网格化配置技术、信号分类与比对技术、联合定位技术等。

    2网格监测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监测数据库是监测网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所有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扩展都是基于监测数据库来进行的。如何使频段占用度统计数据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如何开展电磁环境自动监测和评估分析工作?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而这些工作除了具备良好的监测模式外,还必须依托准确和全面的监测数据库。目前主流监测测向系统虽都具有了数据的采集和简单的分析处理功能,但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测数据库,在监测数据的加工和再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很多监测任务形成监测报告或存档就结束了,没有对监测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利用。而本文所阐述的网格监测数据库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以实时采集节点数据为依据,按照网络计算架构设计,通过对海量的多维数据进行过滤、比对、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整合成为动态数据库集合,其具有分布、异构、动态和自主等相关特性,是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网的核心。

    3网格监测数据库的建立及运行流程网格监测数据库包括实时节点监测数据库、动态监测样本库、信号模型特征库、历史统计分析结果库、台站管理数据库、频率规划数据库等。所有监测数据都应该提供采集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以便于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网格监测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积累和完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流程环节。

    3.1原始数据的采集系统这是整个监测数据库建立的最基本要素和基础性工作,必须掌握以下采集原则:(1)数据采集要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虚假信号和不确定性信号的产生;(2)针对不同的业务频段,制定相应的监测数据采集工作规范,保证监测数据库的有效性;(3)测量参数集和数据采集策略,根据监测地点、时间、内容(业务种类),选择恰当的测量参数(智能化匹配)。在这个环节,按照数据采集规范和数据采集策略,收集到原始数据并按规范数据格式存储。生成实时节点监测数据库并对异常和可疑信号进行实时快照标注。

    3.2采集数据的预处理系统这是网格监测数据库建立和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1)预处理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支持各种数据格式;(2)必须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去除无效、异常数据,避免垃圾数据的产生,考虑到数据的预处理是自动运行的,因此,数据的筛选过滤策略的研究和设置是非常必要的;(3)系统要对数据进行整合,以达到统计分析的使用目的,整合的方法要依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制定不同的整合策略;(4)数据预处理必须支持分布式的数据处理和汇总,以处理各种远程的监测站所采集的数据,同时,数据预处理必须选择合适的处理算法,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实现整个监测网络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在这个环节里,主要生成各类数据库表(当月监测频率表单、频段占用度统计报表、业务频谱图谱、数据库数据更新表等)。

无线电监测篇6

关键词: 电能质量监测; 无线传感网络; 射频电路; 天线; RF性能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5?0023?04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TANG Zhi?hui, LONG Yun?cong, LI Hong?ch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10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Tech Industrial Park of Dongguan, a power quality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proposed. The structure of ARM plus DSP is used in the system to sample, analyze and process the electric signal on site. The high reliable ZigBee CC2530 modul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DSP and ARM, and complete the data transmission. The design of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and the antenna is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interference protection measure are analyzed. The RF performances of the circuit were tested with SmartRF Studio 7.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l?time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of the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automation production lines in the industrial park.

Keywords: 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antenna; RF performance0 引 言

具有“世界工厂”称号的东莞,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园内对电源敏感的高科技电力设备越来越多,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是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关键,本文针对东莞高科技产业园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测量和通信功能,而且具有组网方便、动态拓扑、低成本、大容量、高可靠性的特点[1],能很好地满足高科技工业园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的实际需要。

1 系统概述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由数据采集节点,ARM9 S3C2440控制模块(汇聚节点)、本地上位机、远程监测管理中心组成,数据采集节点分布在每个需要监测的电源点,比如:每台精密加工设备,每台变频调速驱动器,自动化生产线等;S3C2440模块(汇聚节点)分布在离数据采集节点约40 m距离的范围内,本地上位机分布在各厂监控室,远程监测管理中心放置在工业园电力管理中心,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1) 数据采集节点:由电压、电流互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频率同步电路、A/D、DSP及ZigBee模块组成,电压、电流互感器将从电网上得到的电压、电流信号转换成适合A/D 转换的交流小信号,经滤波后输入到A/D转换器, DSP读取A/D 转换结果并进行相关电能质量参数运算和分析,分析结果通过CC2530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ARM 控制中心,频率同步电路的作用是减小非同步采样造成的FFT算法中的栅栏效应。

(2) S3C2440模块(汇聚节点):由ARM9 S3C2440、SDRAM、ZigBee模块、以及看门狗、时钟等电路组成。S3C2440模块是系统下位机的管理控制中心,负责数据采集节点和本地上位机之间的通信与数据交换,ZigBee模块作为协调器,负责通信链路及路由的建立以及数据包协议转换等。

(3) 本地上位机:本地使用PC作为上位机,完成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及存储等功能。

(4) 远程监测管理中心:远程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本地上位机的服务器平台,通过“终端?服务器”的形式完成对本地上位机的操作,从而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 无线收发器

在常用的无线传感协议中,ZigBee以其覆盖范围宽、容量大、组网简单、网络可自由扩展、联网耗时低、安全、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受到更多的关注,本系统选用CC2530 ZigBee模块作为无线收发器,CC2530是TI在 2009年推出的,在CC2430的基础上根据CC2430实际应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改进,存储容量最大支持到256 KB,可编程的输出功率高达4.5 dBm,具有极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通信距离最远可以达到[2]400 m,对于中小型工厂,不用外加功放来扩展距离,只需要一个汇聚节点即可满足全厂范围内的电能质量监测,强大的5通道DMA控制器使硬件外设能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从而满足系统实时监测的需求。

CC2530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CC2530与S3C2440通过UART0连接,与DSP通过串口连接。电路中的[C251,][C261,][L1]共同作用为CC2530的内部PA和LNA提供直流偏置, [C252,][L261]和[C262,][L252]分别是LC巴伦电路的低通滤波电路和高通滤波电路,它们负责差分信号和单端信号之间的转换和阻抗匹配,[L2,][C1,][L3]是pi型滤波电路。

2.1 射频电路及天线设计

为了提高射频模块的兼容性和抗干扰性,同时方便调试,本设计将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模块与射频收发模块分别设计成2个不同的PCB。CC2530芯片及其电路、电源以及接口电路集成在长度36 mm、宽度25 mm的印制电路板上。

PCB板设计采用双层板,为了避免两层接地层沿铜皮走线产生电位差,在上下两层的开放区和芯片底部添加过孔,使整个模块能够充分接地,使地面保持等电位。导通口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ξvia=cεr*fres] (1)

式中:c表示光的传输速率;[εr]表示板子的介电常数,本设计中为63.2 mil。

采用Cadence的Allegro PCB Design GXL软件进行手工布线,生成PCB版图。布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其电磁兼容性[3]:

(1)在敏感信号周围用接地孔,或者用封闭的壳来进行屏蔽,减少干扰。

(2)在射频端口采用差分线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布差分线的时候采用Cadence的约束管理器,使设计的PCB满足差分走线长度匹配规则。

(3)采用ADS的line_calc工具进行馈线设计实现阻抗匹配,避免反射信号。

(4)晶振下层不布线,走线尽量短,并远离其他敏感器件。

2.1.1 天线设计

设计采用印制倒F天线,选择相对介电常数为4.5,敷铜厚度是0.035 mm,厚度为1. 0 mm的FR?4板材, 倒F天线的结构如图3所示。天线的建模与仿真采用HFSS软件[4], 参考TI公司提供的2.4G IFA的设计尺寸,以及文献[5]中关于倒F 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天线尺寸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计算,反复微调各个参数,在谐振频率约为2.45 GHz, 阻抗接近于50 Ω时,设计的天线参数见表1。

图3 倒F天线结构图

2.1.2 巴伦电路设计

CC2530的收发是通过差分端口 RF_P, RF_N来完成信息的收发的,因为CC2530射频端口是一个差分端口,而天线端是单端口,所以需要匹配电路进行端口转换并实现天线的50 Ω到差分端口的阻抗匹配,图2中的[L261,][C262,][L252,][C253]组成巴伦电路用以平衡转不平衡。巴伦电路的[L,][C]计算公式如下:

[ωL=2ZoutZin] (2)

[ωC=12ZoutZin] (3)

式中:[Zout]和[Zin]分别是芯片射频端口和天线端口需要匹配的阻抗值。根据TI的CC2530的芯片手册,系统在工作频率,射频端口的阻抗是[(69+j29)Ω,]倒F天线的特征阻抗是50 Ω,可以计算得到各元件参数值。

表1 倒F天线设计尺寸 mm

[参数\&尺寸\&参数\&尺寸\&参数\&尺寸\&参数\&尺寸\&H1\&5.96\&H6\&1.24\&L2\&16.84\&L7 \&3.35\&H2 \&0.78\&H7\&0.81\&L3\&2.28\&L8\&0.45\&H3\&1.35\&H8 \&1.80\&L4\&4.95\&W1\&1.21\&H4\&2.32\&H9\&0.61\& L5 \&1.00\& W2 \&0.46\&H5\&0.67\&L1\&26.42\&L6\&1.00\&\&\&]

(1) 使用Agilent公司的ADS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仿真来验证巴伦电路的特性,设置扫描频率为2~3 GHz,仿真结果显示在2.45 GHz天线端口的回波损耗为-26 dB,如图4所示。天线端阻抗为[(50.407-j1.542)Ω]。

图4 天线端口的回波损耗

(2)采用TI公司的专用于评估和配置射频硬件的应用程序SmartRF Studio 7[6]进行CRC校验、RSSI及丢包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接收数据的CRC正确,RSSI值符合随发送功率线性增长的规律,丢包测试中,当射频模块通信的平均RSSI为-56 dBm,接收了156个数据的吋候丢包率为4.1%,说明通信质量可行。

(3)分模块进行实际测试,采用频谱分析仪对巴伦匹配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通过调节匹配电路的电感电容值大小,使巴伦匹配电路的输出端在2.45 GHz频率的信号峰值达到最大。天线测试时将50 Ω同轴线一端的内芯焊接到天线的馈电测试点,外层就近接地,另一端通过带SMA接头的校准线连接到安捷伦公司的E5071矢量分析仪进行测量,测试频率为2~3 GHz。实际测得在2.45 GHz天线端口的回波损耗为-22 dB。

2.2 通信软件设计

通信程序设计采用ZigBee2006协议栈为开发模板,通过在应用层添加自己的应用程序来实现。数据采集节点的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发送数据程序流程图

3 结 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大型工业园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系统,利用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实现ARM 与DSP 之间的通信,省去了复杂的布线环节,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在实际组网点对点通信测试中,无线传输模块的室外直线传播距离超过300 m,室内有障碍时传播距离超过40 m,最大传输时延小于80 ms,具有自组网功能。该系统可对电网谐波的有效值、功率及功率因数、谐波畸变率、谐波含有率、电压波动与闪变、三相不平衡度等多种电能质量参数进行测量。系统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容量、组网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工业园中自动化生产线精密仪器、设备的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对高科技工业园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丽萍,张卫国.基于ZigBee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源技术,2012,36(8): 1192?1195.

[2] Texas Instrument. CC2530 [EB/OL]. [2010?10?05]. http://.cn/cn/lit/ds/swrs081b/swrs081b.pdf.

[3] 陈伟,黄秋元,周鹏,等.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李明洋,刘敏,杨放.HFSS天线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 LOW Z N, CHEONG J H, LAW C L. Low?cost PCB antenna for UWB applications [J]. IEEE on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05, 4: 237?239.

无线电监测篇7

关键词: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机房;电力远程监测;系统

1 概述

近年来,无线数字电视在铁路、公交、户外广告和移动多媒体等领域应用比较普遍。在城市或者乡镇建立单频网、差转台或直放站等,能够提高信号质量。同时,其对供电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要求也比较高,以保证机房内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前,很多发射基站以人工巡检为主,严重影响了信号检修质量。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机房电力远程监测系统,能够测量各设备支路电流、电压和运行状态等参数,以实现对各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和记录。同时,也能够加强机房的安全防范和反恐保障。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直观的对各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显示,在故障情况下,实现报警的即时性,以提醒值机员和维护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对事故进行处理,提高设备安全管理质量。

2 系统功能和监测终端平台

2.1 电力远程监测系统功能

电力远程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通信层和远程监测中心。监测终端对各电力支路的参数和工作状态进行采集,并结合预设值,对故障进行判断,能够实现报警、日记查询和本地显示等;远程监测中心具备智能性和多功能性,内部包含管理系统软件,能够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自动化处理,其对发射机房回传的数据进行收集,借助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具有数据分析、告警提示和报表打印等功能;通信层借助C/S架构设计,它的服务端是远程监测中心,借助TCP传输协议和各机房客户端实现通信[1]。

2.2 监测终端平台

2.2.1 硬件结构

发射机房电力监测终端的结构比较复杂,其处理核心是微控制器。它借助SM系列电流变送器,将电压信号传输到控制器的ADC口,并借助SPI接口与网络模块W5100接入Internet。LCD对机房现场监测结果和告警情况进行显示。

发射机房电力监测终端中的传感器设备接入接口比较多,实现对现场数据的远程监测和管理。如果监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发出报警。同时,也可以借助系统预设的应急程式,对应急措施进行自动启动,帮管理人员排除故障,将故障损失降到最低。

2.2.2 支路电压和电流监测方法

主电力系统采用交流和大电流回路将电力送往设备,实现电能传输,不能够直接与控制器C8051F240的ADC口连接进行测量。应用互感器,对交流大电流数值进行控制。以SM系列线流电流变动器SML50AEC-12/24为例,其具有高灵敏度特点,初级与次级隔离;单电源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和电流测量范围分别为12-24V和0-50A;交流输入,输出直流电压为0-5V。SM系列电流传感器借助外接电阻,将电流输出转化为电压输出。

3 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以C语言设计为主,结构简单。通过调用不同的功能子函数,实现结构设计。子函数包括初始化模块、网络连接构建、数据采集处理、日志操作和数据格式处理等。技术人员要对每一个节点进行严格控制。

3.1 程序流程

终端上电后,进行系统初始化,然后与服务器进行TCP网络连接。正常通信之后,终端对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值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判断。如果数据正常,对其进行打包,发送到服务器端;如果数值异常,写入日志,启动本地报警,在LCD上显示告警原因,将数据和告警报错类型同时发送到服务器中。在设定好的扫描时间基础上进行延时,进行下一次循环。重视扫描周期设计,对电流和温度变化进行考量,将量级和扫描周期分别控制在1/10s和100-200ms。同时,技术人员也要结合具体情况,对软件流程进行明确认识和了解。

3.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从数据采集底层开始,以确保数据处理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不同的测量定义都要对应一组数据,结合先验知识或后验知识进行人工设定。取得检测量数值后,对其进行评估,以明确实时状态。数据采集过程:(1)从模块读取数据、采样;(2)将采样次数控制在5次,分别去掉最大和最小,平均值即为实时数据。(3)数据评估。如果数据不合理,继续执行采样工作。如果依然不合理,放弃采集,记录为故障。

4 集中监测管理重心

4.1 数据传输协议

上传数据和下行指令都是系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上下行数据交互。对数据传输协议进行定义,并以帧的格式对其进行打包,借助TCP连接进行发送。协议规定每个帧都以#DVB#开始,以#END#结束,以区分每个帧数据。在每个机房的监测终端设置固定的IP地址,在监测中心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录入。

4.2 报警类型

本地报警即在控制器上进行声光报警,并对报警信息和处理方法进行记录,进而传送到监测后台。监测后台能够实现远程报警,其在人机交互上弹出相关界面,并对具体的机房故障情况及原因进行明确。常见的故障报错情况一般包括停运、正常、预警、告警、开路、短路、干扰、缺陷八个类型。它们的错误代码分别为Error0、Error1、Error2、Error3、Error4、Error5、Error6、Error7。

通道故障一般包括通道数据异常、开路、短路等。模块故障包括无通信回应、掉电、接触不良或模块损坏。通信线路故障背景下,所有模块都没有响应。干扰是指电磁环境背景下,出现无效坏数据。如果出现该种情况,对近期测量数据进行发送和存储,以有效消除干扰问题。如果不存在连续坏数据,则说明缺陷集中在通道或电流变送器上。

5 结束语

应用C/S架构对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机房电力远程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并借助SM电流变送器对大电流进行准确测量,再通过微控制器C8051F340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网络接入和数据传送等,以进行设备实时监测。在网络规模比较大和用户数量比较多的基站中,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对数字电视发射机房电源进行统一管理。最大程度提高其实时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实现无人值守基站管理模式的构建,使运维模式更加主动,并将故障隐患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帆,赵志梅.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机房电力远程监测系统[J].电视技术,2011(24):74-76.

[2]刘长凯.远程电视发射机房电力监控系统[J].有线电视技术,2012(10):83-85.

无线电监测篇8

仔细分析近年来电网引发的火灾原因,不难发现,大部分都是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因此,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准确地监测电缆、高压触点、开关柜的温度变化并发出预警,使用户有充分的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事故或引起火灾就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提前预警,早期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除隐患,电力设备温度的远程无线监测及预警技术无疑是一个既安全又可靠的技术手段,通过对设备温度的实时数据分析和监测,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需求分析

在持续扩大供电给电网电器设备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中,高压电缆接头、连接器导体部分接触不良引起的异常过热是主要故障形式。

高压开关柜动静触头、高压母线接头、高压电缆接头、刀闸开关、箱式变电站等重要的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开关的触点和母线连接等部位会因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若不及时发现而这些温度变化,最终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母线、引线、电缆等的触头和接头是电网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部位。

1)高压开关柜中动、静触头故障。开关柜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是输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承担着开断和关合电力线路、线路故障保护、监测运行电量数据的重要作用。开关设备因高压断路器动、静触头接触不良,加上长期的大电流、触头老化等因素易致其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导致长时间发热、触头温升过高甚至最终发生高压柜烧毁事故。

2)电缆接头故障。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压接头的松动、绝缘老化,以及局部放电、高压泄漏等,将引起发热和温度的升高,这将使运行状况进一步恶化,促使温度进一步提升。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就引发短路,甚至发生重大火灾。

通过对这些重要部位温度连续监测,实现故障的早期报警。解决开关过热问题是杜绝此类事故发生的关键,实现温度在线监测是保证高压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当发生故障时,提供及时报警并指明故障点位置,提供故障分析的详尽监测数据,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无线测温技术

在高压触点或电缆接头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连续监测高压触点或电缆接头的实时温度,可确定触点和接头处的温度是否异常,当发生超温或温度异常升高时,系统能够发出报警指示。

无线式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带电物体表面的温度,如高压开关柜内的触点和母线连接处的运行温度。它是由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无线调制接口和供电电路组成。温度传感器测量到温度后,将温度参数通过2.4GHz无线网络发送到无线温度监测设备。

无线温度传感器电池管理由硬件与算法相结合来实现,在要求苛刻的电源使用情况下,硬件上采用低功耗的16位MCU,内置硬件看门狗、BOD电路、电源管理模块,内部硬件支持浮点运算,指令效率非常高。在电气布线上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设计,为系统可靠工作提供了基础的工作平台。在软件上对温度数据的采集、发送、电路休眠等采用高效的电源算法来实现。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把数据顺利送到监控中心,或在超过数百个传感器的安装网络中传输数据,需有一种合理的通信协议算法。现场温度变化频繁时,确保所有无线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无障碍的通信。无线网络服务器和无线网络中转器正常运行中,无线温度传感器自动查找附近上层设备,并建立连接,上层设备自动整理统计所在区域的无线温度传感器数量,由无线网络服务器来统一分配无线温度传感器的上层设备,做到分区分时通信,确保数据可靠送达监控中心。

由于电力系统的工作特点,现场有强大的电磁场干扰,为确保现场温度数据采集正确性,在传感器里采用软件滤波,多次比较、求平均值等算法,得到正确的数据后进行CRC数据打包后发送给上层管理设备。

无线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55~+125℃,精度:±0.5℃(-20~+80℃),3.6V锂电池供电,工作时间大于5年。

无线温度传感器体积小巧,最适用于开关柜温度热接点测量,它可测量开关柜内的触头、引出线电缆接头和母线连接点的运行温度,感温传感探头为圆柱状,尺寸为直径32mm高40mm。

无线温度传感器有一个底面是感温面,传感器测到的温度就是该感温面的温度,传感器的感温面要与被测物体的表面紧密接触。安装方式有以下几种:直接拧到接头螺母上;用尼龙扎带将其固定在被测物体上;黏结在被测物体上。

系统架构

在集控中心设置一台监测计算机,计算机通过USB连接一台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可无线联接256台无线中继器,每台无线接收器或无线中继器都是一个无线信息接入点,每台可接入256个无线温度传感器。

集控中心的监测计算机可同时在线监测多达几千个无线温度监测点;本地的集控中心可通过电力系统的MIs网,传到上一级的集控中心,由此组成一个多级的无线温度在线监测网络系统,图3显示了无线测温网络的组成。

集控中心的监测计算机需要安装温度监测管理软件,该软件是专门用于开关柜、母线、刀闸开关等高压触点的温度监测分析,运行在计算机上,可实现温度实时显示、温度预警和报警、历史数据记录和分析、报警状态记录等功能。它能帮助运行人员监测和分析高压触点的过热情况,预测出故障发生的部位,保证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

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高压设备的接头运行温度很难监测,这是因为这些部位都具有高压,通常的温度测量方法因无法解决高压绝缘问题而不能使用。远程无线温度监测系统采用无线技术进行信号传输,传感器安装在高压设备上,与接收设备之间无电气联系,具有抗高压、抗电磁干扰的特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压设备接点运行温度不易监测的难题。

远程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安装到高压开关及母线接头上,系统配备网络通信接口,可联网运行。上位计算机可记录开高压设备运行温度的数据,为高压设备的维修提供依据,实现了设备故障的预知维修。

上一篇:广告监测系统范文 下一篇:环保监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