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范文

时间:2023-03-20 15:52:48

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温度;无线收发器;单片机;传感器

1.前言

本设计“温度检测无线传输系统”主要目的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温度无线传输。本设计任务完成后,还同时为将检测部件应用到野外机动设备或无法到达现场,如高空或边远地区无人气象探测、交通运输管理、野战军事设备、野外无人值守的采油井等场合的解决无法检测的问题。因此,本设计不仅仅为“低温风力发电机控制”项目拓宽应用范围,也为无法采用传统的有限传输的检测系统提供一种方法。

2.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设计目标:设计一套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温度检测与显示装置。

设计要求:无线传输温度检测显示装置温度检测量程-55℃~125℃、显示精度为±0.5℃、无线传输距离大于500米。装置具备抗电磁干扰能力。

整个设计装置应该完成在发射端单片机对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读取温度并将信号nRF905无线发射器发送命令将温度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单片机从nRF905接受到的数值进行处理,得到温度值,并将温度值在数码管显示并可以直接传输到上位机显示。

3.系统的设计方案

系统功能是AT89S52单片机通过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再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给接收端的单片机,并在接收端通过数码管显示。

设计目标是用单片机来实现温度检测无线传输系统。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知道,本系统主要由五大模块组成。

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

RS232模块:完成TTL电平的转换

单片机模块:系统的核心模块,完成数据处理和控制功能

数码管显示模块:将温度值用十进制显示出来

无线模块:建立无线连接和数据交换

4.软件的总体设计

发射模块主要完成的功能有:从DS18B2读取温度值,并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温度值发送给nRF905发送出去。软件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功能编写。软件由主函数、初始化子程序、温度读取转换程序、nRF发送程序等组成。发射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2。

接收模块主要完成的功能有:将对nRF905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温度值通过数码管显示和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软件设计也是围绕这几个功能编写。软件由主函数、初始化子程序、nRF接收程序、数码管显示程序等组成。接收程序设计流程图如图3。

5.系统的调试

根据原理图,制作电路板,完成电路的焊接。根据软件设计流程图,编写相应程序,通过ISP下载线下载到单片机。完成联调。

通过万用表检测电路的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首先测试单片机是否能通过ISP口下载程序,下载软件为AVR_fighter for USBASP测试3.9。具体步骤是:连接好接线,给电路板供电,检测芯片识别单片机类型,装载Flash,擦除芯片,写入芯片。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

经测试ISP下载成功,这是确保以后顺利调试的关键。接着调试显示部分,在发射端黄色LED灯闪烁下表示发送成功一次,在接收端绿色LED灯闪烁下表明接收到数据,这时数码管显示出温度值,系统运行成功。调试结果如图5所示。

6.总结

该系统采用高度集成的nRF905射频芯片,大大简化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减小了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并以无线数字通讯为纽带,方便了外界环境的数据采集。该系统成本低、功耗低、且协议简单、软件开发简易、十分适合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场合,能在烟叶、粮食等仓库中应用,因此在国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本装置尚存在缺陷。比如在“基于Cortex-M3处理器的低温风力发电机”项目中要能对发射端控制的温度实现设置,这就要求无线传输能够双向通信,由于时间有限,目前只能实现最基本的功能。

在温度采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温度检测精度。本系统使用的是数字温度传感器,在测量温度的传感元件如果使用铂电阻,整个装置的测量精度尚可得到提高。该装置的测量精度由A/D转换和温度传感器两方面因素共同确定决定,如果通过量程切换的方法,可以提高装置的显示精度。如此测得的现场温度可以更加精确。当然采用分辨率更高的A/D转换器,装置的整体精度还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继贤.单片机工程应用实例[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李余庆,张华.基于DS1820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26):54-57.

[3]张馨,乔晓军.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J].农业化研究,2006 (4):57-62

[4] 张晓健,李伟,张小雨.MSP430和nRF905的无线数传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2):68-70.

无线传输范文第2篇

一、无线电波传输:无线电波传输是兴起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无线音频传输技术。无线电传输最主要是应用在广播中,基于无线电波的无线耳机也被称为FM无线耳机,常用于同声传译系统,以及考试听力用耳机。FM无线耳机采用模拟信号传输,它衍射性强,传输距离较长,受墙壁等影响较少,信号传播完全公开。但音质差,也容易受到干扰,杂音大,不稳定。

二、红外无线传输:红外无线传输也是大众早已熟悉的一种传输模式,最广泛的应用是在遥控器上。红外无线传输的带宽比FM无线电要大多了,它不需要做任何压缩就能将音频信号完整的传输。红外无线耳机的出现是很早的事情了,但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红外无线衍射性差,传输距离较短,方向指向性却较强,发射功率较大。此外,是2.4GHz技术的兴起也没有给红外无线耳机更多机会。

三、蓝牙无线传输:蓝牙无线传输是大家所熟知的无线传输技术了。它采用高速跳频和时分多址等技术,在近距离内最廉价地将几台数字化设备呈网状链接起来。蓝牙无线传输的优势在于群众基础广泛,现在很多设备都集成有蓝牙模块,蓝牙耳机无需再自己配发射器。其次价格比较低廉,另外在通信方面,蓝牙耳机的保密性很好。最新标准的蓝牙技术表示在功耗方面进一步降低。同时在带宽方面,蓝牙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事实上,蓝牙无线传输也是应用在全球通用的2.4GHz频段上,但因为它和2.4GHz所采用的协议不同,所以通常用两个技术来划分它们。

四、2.4GHz无线传输:2.4GHz无线传输技术之与蓝牙同处2.4-2.485GHz ISM无线频段上,这在全球几乎都是免费授权使用的。2.4GHz技术采用的是自定义传输协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带宽浪费,使其应用于音频传输上,因此音质方面得到保障。其次,它抗干扰能力较强,传输距离可以做到更远。

五、kleer无线传输:Kleer技术其实也是在2.4GHz频段上,它是在2.4G技术基础之上深度开发的更先进的技术。Kleer无线传输技术利用二次抽样的无线电波结构来保证在可靠的2.4GHz频率上传输无损的CD质量数字立体声音频,这是目前在同级技术当中最趋于完美的方式。它的传输协议更成熟,传输距离也更远。采用这一技术的多为高端产品,价格比较贵。

六、5.8GHZ无线传输:在2.4-2.485GHz ISM无线频段上,除了蓝牙以及2.4GHz无线传输外,还有着Wi-Fi等技术,显得日益拥挤,因此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其他频段。5.8GHz是近来受到关注的频段。

目前来看,2.4GHz频段仍是主流频段,在此频段上开发的技术也仍是主流技术。

方便之争

相对于传统有线耳机,无线耳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方便,那么在这几款无线耳机当中,又以谁更为方便呢?我们不妨从重量、大小、以及接驳电源等方面来比较一番。

性能品质之争

方便之余,性能与品质更是不容忽略的,到底这三款耳机各自有什么特点,更适合发挥哪方面特长?我们可以通过左页的附表来一窥究竟。可以说三款机器各有优势,经过多方位的比较,大家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无线耳机了。

如果你更偏爱清淡直白的音乐风格,购买无线耳机主要用于聆听音乐,也更偏爱轻柔甜美的音乐,那么建议购买拜亚动力的RSX 700。

如果你需要一款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无论是在家中听音乐、看电影还是看比赛玩游戏都能胜任的无线耳机,那么你需要的是Sennheiser RS 180。

无线传输范文第3篇

通过对无线话筒的研究,我想到了利用无线话筒来传输音乐。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无线话筒对着播放的音乐,通过话筒进行无线传输,但这种方式导致播放的音质很差,也很容易窜入杂音,效果很不好。因此我设计并实施了改造无线话筒方案。

一、选取领夹式无线话筒发射机

领夹式无线话筒发射机从左至右一次为信号增益调节钮、领夹话筒3.5mm的单声道香蕉插头、电源开关。拆开后盖,寻找天线位置。

二、拆除天线跳线

标示英文“ANT”的为天线接点,该发射机利用领夹话筒接线作为天线,电路板后的跳线把天线接到话筒线的负端。因为需用连接线连接音乐播放设备,话筒线的负端就会接地,继而严重影响天线的发射效果,所以一定要把跳线去掉,额外加装外置天线,加强发射效果。

三、加装外置天线

准备一个小的拉杆天线,用电烙铁在无线话筒发射机塑料外壳上烫开一个圆口,放入拉杆天线,将天线焊接在电路板上。

四、制作连接线

一头用3.5mm的单声道香蕉插头,另一头用3.5mm的立体声香蕉插头,连接线最好用屏蔽线,以防近距离的手机信号干扰。然后在连接线的中部加装信号衰减装置。

由于我选用的领夹式无线话筒发射机本身带有信号增益调节钮,经过测试,当把信号增益调节钮调到最小,另一边所接电脑音量在50%时,信号接收机电平显示已经达到最大值,所以不必在连接线的中部加装信号衰减装置。

五、实验测试

1.近距离测试

连接线的一头(单声道)插入无线话筒发射机,另一头(立体声)插入电脑耳机孔,用电脑播放音乐,测试音乐信号电平,通过调节音量,确定连接线内置电阻的阻值,确保信号衰减在合适的程度。调试顺利完成后就可以进行远距离测试了。

2.远距离测试

主要测试有效工作范围和抗干扰能力,为日后的正常使用积累经验。

无线传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输系统 研究

所谓的无线传感网络也就是一种新型的、对信息进行获取并处理的技术,综合了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就是蓝牙、GPRS等技术,然而,这些技术目前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效率低、不安全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对新技术进行研究。无线传输系统的使用,正好满足这一需求。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阐述。

一、系统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主要就是将采集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提供一种较为便利、可靠的方法。系统将采集后的信息进行回读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发送,一旦系统接收到这一信息,就会进行分析或者是其他处理。

1.1系统设计要求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主要就是设计一个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并传输数据的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主控、从控、上位机三部分,从控与各个传感器配合,将采集后的数据存储并读出,通过无线方式将其传输给主控,以便用户能够在网络上查询,实现相应的监测功能。在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需求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从机有几十个节点组成,并且,节点上的接口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回读,数据经过相对简单的处理后,就会通过无线的形式进行发送;第二点,主控主要由计算机和无线通信系统组成。当无线系统将数据接收到后,就会通过串行接口将其和计算机连接,供用户进行查询。

1.2系统指标

1、功能指标。无线传输的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在相对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通信,同时,为了能够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主控机还应该对从控机的各个参数进行检测。该系统中,由于每一个不同程度的节点传输数据后,下一节点才开始传输,这就需要时间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这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最基本的需求。

2、技术指标。为了提高系统精度,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获取较长时间的信号。因此,由于采集的数据大,容量也就相对扩大,为了能够确保后期的较高速率,就必须保证回读速率。所以,必须在过程中针对数据的回读速率进行重点研究。同时,由于大部分监测都是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为了能够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安全运行,还应该将主控机和从控机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0mm左右。

二、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通信系统工作过程中,所谓的从控机有控制模块、回读电路等组成,上位机通过广播信号触发主控机,当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后,主控机收到信号后,就会各种指令,保证从控机能够读取到数据。并且,当将数据读取完后,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信号的堵塞,还应该有规律性的将数据包进行发送。

2.1主控机设计

根据无线通信的指标需求,主控机有计算机、系统电路等各个较为基本的部分组成。主控机相当于整个系统的中枢系统,是信息的最后获得者。主站对各个从控机进行管理,针对每一台从控机进行工作状态的控制,并起到任务的调度作用。当数据读完后,各个从控站就会将其传输给主站计算机供用户查询和处理。当然,主控站还应该将数据进行打包,借助电台传给上位机。主控机系统结构如图一所示。

2.2从控机设计

从控机主要由控制模块、收发模块等组成,从控机是整个系统的工作站,所有数据都会通过USB接口进行数据读取,并从控制器发送。因此,该无线系统的精确性与否,从控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该系统结构如图二所示。

2.3上位机设计

上位机主要由计算机、电台、串口组成。上位机在整个系统主要就是触发开发、打包数据并发送。计算机在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某种特定程度,构建一个较为简单的软件,通过软件中所存在的各个指令,对该主控机进行一定的控制。无线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最终都会存储在计算机中,可以适当的通过串口对该数据进行监控,也可以将数据进行保存、处理。计算机和电台通过串口进行连接,电台接受到这一指令后发送到主控机,进而达到控制作用。上位机系统结构如图三所示。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所讲相关内容可以得知:就目前而言,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兴起,并取得显著成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虽然存在问题,但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不但会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先进技术。通过对无线传输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的简要研究还可以发现:该系统方案的设计需要借助更多先进技术来实现。当然,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对先进技术进行创新,以便在促进无线传感网络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推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婷.无线传感网络中的无线传输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4)

[2]邹国良,李民良,尹银平,邸聪娜.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海洋倾废区监控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19)

[3]周黎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05)

无线传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信息;无线传输;采集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185-01

前言

如今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的方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线传输虽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作为一个近几年刚兴盛起来的一项技术仍然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的采集和控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的发展不仅会给数据信息传输的发展更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好处,这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须要实现的。

1.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的现状

1.1 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方式

数据信息的采集与控制的无线传输方式起步较晚,近20年来才开始发展。虽然较有线传输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很多方面无线传输技术还不够成熟,无线传输本身还需要改进很多地方。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两种无线传输数据信息的方式为ISM(Indn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的频段射频通信技术和IrDA的红外无线通信技术。ISM的频段射频通信技术。其原理是当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经过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就可以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这种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ISM的频段射频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三种技术,分别是蓝牙技术、802.11标准以及Home RF技术。其中蓝牙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较为广泛,1994年时由爱立信公司提出,是一种关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以及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的规范。IrDA技术是(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的简称。是由红外线数据标准协会(InfraredData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无线协议,IrDA技术利用红外线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点对点通信。IrDA设备的核心部件是红外线LED,其作为一种不耐用的器件,其寿命随使用频率升高而大大缩短。另外红外线传输要求不能有阻挡,必须在视线上直接对准,且通信距离较短,但因IrDA硬件及相应软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而且产品价格低廉,通信速度也比较快,所以目前采用该技术的设备数量庞大。

1.2 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距离,通过红外线在设备之间进行点对点传输;远距离,通过高频电流调制(调幅或调频)电信息源(模拟或数字的),经过天线将其形成的射频信号发射到空中,远距离接收射频信号后进行反调制,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两种都称为无线传输。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数据信息无线传输的整个过程中,主要的技术组成部分是数据信息的采集技术,数据信息的控制技术,还有无线传输技术,这也是我们在研究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下需要重视的三个方面。虽然数据信息的采集与控制这两个方面本身不相关,但是想要进一步提高无线传数据信息的能力,我们必须将其连接起来共同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技术,将这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数据信息的控制这两个部分智能地连接起来,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智能连接地无线传输系统,并增强各个系统的性能。

2.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的采集和控制内容

2.1 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的必要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无线传输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日益重要。如果数据信息的传输中断,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陷入僵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信息,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也讲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控制是各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现代生活的一个保障。举例来说,现在随着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无线网络的期待也越碛高,而无线网络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的采集和控制。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下的采集系统和控制系统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渐渐显露出智能化、小型化的特点,这是人类社会所期待的。为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目标,我们要深入研究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下的采集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如何快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即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控制是我们要重点研究和改进的。

2.2 无线传输的采集和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的采集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当我们准备工作完毕,使得传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后,充上电,控制系统会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做出相应的指令,采集系统接收到指令后会进行将工作和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转换,采集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后,控制系统再发出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相应的系统的指令,此时数据信息的无线传输过程完毕。所有联合完成上述工作的机器应用的就是无线传输系统。由上述工作原理可见数据信息的控制系统指挥了整个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控制过程,其在传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繁杂的指令容易导致控制系统出现信息紊乱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控制系统时要将系统设置成只有在前一个指令完成后下一个指令才开始。

优化系统此过程,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增强控制系统发出信息指令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还有使采集系统快速精确的收集信息,并注意数据信息在传递时的传输质量。具体的就是保证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传输系统各个机器的性能指标符合严格的工作要求,主要的有采样速率、系统分辨率、系统精度等,系统输入信号的特性,如输入信号的通道数、信号的强弱及动态范围还有数据量的大小,数据传输的速率,存储器的容量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另外我们还要坚持的一个设计原则就是保证数据信息的采集系统部分、数据信息的控制系统部分和无线传输系统部分这三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整个系统的完整性是系统高效工作的基础。基于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的采集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我们的设计要保证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的采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两方面的需求并重点发展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控制。

3.结语

时代在迅速的发展,无线传输数据信息的方式必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大力发展数据信息于无线传输之下的采集和控制具有必要性。目前我国的无线传输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等待科技研究人员解决。根据无线传输的工作原理,坚持采集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无线传输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浩.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振动数据采集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16,(07):50-51+14.

无线传输范文第6篇

所谓“精细农业”,实际上就是通过对田间农作物各项要素的实际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最小投入、最大收益”的目的以及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农作物进行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与“精细农业”研发体系中的其他项目相比是属于研究比较少的领域。但是利用传感期以及单片机对数据的存储与测量的方式,在国防以及工农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GPRS的迅猛发展也为数据的采集传输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对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精细农业 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传输 GPRS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在逐渐向科学化的方向过渡。传统农作物的培育主要是依靠生物育种的方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中,是通过投入大量的农药以及化肥来达到提升农作物生产产量的目的。但是过度的使用化肥农药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农药化肥在农作物中的残留物质也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于是“精细农业”应运而生,并开始逐渐在农业生产当中普及。它主要是依靠现代通信技术来实现对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在很多农业发达的国家,“精细农业”已经被认定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

1 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性能需求

1.1 系统的基本原理

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用来采集土壤墒情的模块、自动气象站、无线数据传输、供电系统以及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这个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文所述:

采集土壤墒情主要是利用土壤的温湿传感器来感测信号,将信号经过放大电路以及适当的调整之后存储到单片机当中,然后与单片机的标准串口进行连接的收发无线数据的模块将会把转换后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送到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器中。接下来就是气象站内的各类传感器把采集到的信号送至数据采集器中进行存储以及进一步的传输。数据采集器会将存储的所有数据传送到GPRS DTU也就是内置存储卡中,然后GPRS DTU会把数据进行网络协议的封装,与此同时,通过系统内置的TCP/IP协议将GPRS网络与Internet网络进行无缝接入,最终通过各类网关和路由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监控中心中,由计算机监控系统来对各项数据实施总体的监控。

1.2 系统的性能要求

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对农田的需水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来对农田的作物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将数据及时的传送到计算机监控中心当中,以确保农田的监管人员可以对农田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将这个系统安装到设定好的农田环境当中,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作方式。另外因为该系统具有拆装以及操作比较简便、对于农田中各类信息的采集比较准确、数据的传输速度快、对其维护的成本不高等特点。所以对该系统也提出了几点性能上的要求:

第一就是要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这个系统是运行在长期无人坚守的环境当中,因此在运行过程当中系统不能出现无法响应、数据连接中断以及硬件故障或者是系统崩溃的情况。

第二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在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当中,要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以及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以此来保证农田管理人员可以对农田的各类信息作出及时的了解、对农田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实现农田生产管理上的优化。

2 与系统相关的各项技术

2.1 单片机

单片机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为完成各项任务而编制程序,也就是对各项任务指令进行逐条的编译。单片机执行的每项任务都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单片机的神经中枢就是CPU。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通过单片机的各项数值进行运算以及控制。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主要分为程序存储器以及数据存储器两大类。程序程序存储器(ROM)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各类指令代码以及表格等数据进行存储。而随机存储器(RAM)的主要作用则是对单片机在运行过程中各项工作变量以及数据进行存储,故此也有很多人会将它称作数据存储器。

2.2 GPRS技术

该技术可以在移动用户与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无形的连接,从而为用户提供高速的无线服务业务。将该技术应用到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当中是因为GPRS只要激活之后就可以保持永远在线的状态,不会出现掉线的问题,这个特点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实时性。同时GPRS也可以实现与Internet的无缝连接,这为数据向计算机控制中心的传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除此之外,GPRS覆盖范围广泛以及资源利用率高也是将其用于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两个在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技术之外,该系统中也应用到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气象站等等。正是通过这些高科技技术的有机融合,才使得田间信息的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发挥了最大作用。

3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长足的发展。把无线网络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与田间农作物的信息采集系统相结合,并应用到农作物的生产监管当中,形成具有农业特色的田间信息远程获取与无线传输系统将成为农业生产管理在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另外,如何提高土壤墒情信息以及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也将成为农田信息采集方向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云飞,杨青,杨术明,邢振.一种田间信息无线远程传输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7(11).

[2]徐更琪,吴普特,韩文霆.作物需水信息实时监测与无线远程传输系统[J].农机化研究,2010.

[3]卢伟,杨建华,袁雪尧.基于GPRS的嵌入式数据采集与远传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11(01).

作者单位

无线传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3G WCDMA CDMA2000

一、引言

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了被称为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双工FDMA模拟调频系统,但由于模拟系统固有的先天缺陷,在90年代初被以TDMA为基础的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所取代,相对FDMA系统有诸多优点,如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与此同时产生了以CDMA为基础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相比TDMA系统具有低发射功率、信道容量大、软容量、软切换、采用多种分集技术等优点。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图像、话音和数据相结合的多媒体和高速率数据业务的业务量大大增加,人们对通信业务多样化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一代二代系统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所以诞生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国际上承认的3G标准有三个:CDMA2000、WCDMA以及TD-SCDMA,这里主要从各个方面做WCDMA和CDMA2000的对比研究。

二、WCDMA和CDMA2000的综合比较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1.WCDMA 与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比较

WCDMA和CDMA2000物理层技术细节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由于考虑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WCDMA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核心网的兼容性;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95标准为蓝本的窄带CDMA的平滑升级。

(1)这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相似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应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干扰。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干扰,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可容纳更多的用户数,即小区的容量增加。因此CDMA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②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③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

④WCDMA 工作频段:1900~2025MHz频段分配给FDD上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FDD下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TDD双工方式使用。其中WCDMA和CDMA2000利用1900~2025MHz频段(上行),2110~2170MHz(下行)。

(2)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扩频码片速率和射频带宽。WCDMA 根据ITU关于5 MHz 信道基本带宽的划分规则,将基本码片速率定为3.84Mcps。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1X的3倍以上,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CDMA2000分两个方案,即CDMA2000-1X和CDMA2000-3X两个阶段。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室内最高数据速率达2Mbit/s,步行环境384kb/s,车载环境144kb/s。CDMA2000在前向和反向CDMA信道在单载波上采用码片速率1.2288Mcps的直接序列扩频,射频带宽为1.25MHz。

②支持不同的核心网标准。WCDMA要求实现与GSM网络的兼容,所以它把GSMMA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00要求兼容窄带CDMA,因此它把ANSI-41作为自己的核心网络协议。

③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速度是CDMA2000的2倍,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多用户。

④为了使支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也支持WCDMA业务,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1x需要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升级。

2.WCDMA与CDMA2000网络接口的比较

3G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能在车载、步行和静止各种不同环境下为多个用户分别提供最高为144kbit/s、384kbit/s和2048kbit/s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为多个用户提供可变的无线接入数率是3G标准的核心要求。CDMA2000可分别用于900MHZ和2GHZ两个频段CDMA2000的码片速率与IS-95相同,两系统可以兼容。WCDMA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显然WCDMA系统中低速率用户或语音用户的移动台成本会大幅上升,在CDMA2000系统中则不会如此。

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组织严密,而CDMA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IS- 95厂家设备难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3G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漫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做到这一点。

3.WCDMA和CDMA2000网络演进的比较

(1)WCDMA 的网络演进技术

现有的GSM系统利用单一时隙可提供9.6kbit/s的数据服务。如果复用多个时隙就能升级为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方式;此后出现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首次在核心网中引入了分组交换的方式,可提供144kbit/s的数据速率。接着继续升级采用8PSK调制,这样传输速率可以上升至384kbit/s这就是EDGE;WCDMA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高达2M/s。

(2)CDMA2000网络演进技术

主要的CDMA2000运营商将来自现在的窄带CDMA运营商。窄带CDMA向CDMA2000过渡的方式为IS-95AIS95BIS-95CIMT2000。IS-95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4.4kbit/s,为了提供更高的速率,1999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IS-95B标准,理论上支持115.2kbit/s的速率。IS-95C进一步使容量加倍,最后升级为CDMA2000。

窄带CDMA系统向CDMA2000系统的演进分为空中接口、网络接口及核心网络演进等方面。

①目前窄带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是基于IS295A,其支持的数据速率为14.4kbit/s,由IS295A升级到IS295B,可支持64kbit/s。

②窄带CDMA网络接口的演进主要指窄带CDMA系统A接口的升级和演进。对于窄带CDMA系统,以前其A接口不是规范接口(即不是开放接口),窄带CDMA和GSM的A接口的规范相比较, 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窄带CDMA是厂家各自开发,然后广泛宣传,最后凭借自身影响修改标准。

③窄带CDMA的核心网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从IS241A到IS241B到IS241C,我国CDMA试验网和红皮书以IS241C为基础,IS241D规范在1999年底,目前IS241E规范还未正式。

三、WCDMA和CDMA2000在我国的前景

对3G标准的选择不仅要看其技术原理及成熟程度,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市场运作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按目前的进展来看,两种标准最后不能融合成一种,但可以共存。

在我国,GSM MAP网络已形成巨大的规模,欧洲标准的WCDMA在网络上充分考虑到与第二代的GSM的兼容性,在技术上也考虑了与GSM的双模切换兼容,向WCDMA体制的第三代系统演进,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全网覆盖的问题。而且CDMA2000采用GPS系统,对GPS依赖较大;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CDMA2000基站通过GPS实现同步,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部署的困难,而WCDMA设计可以使用异步基站,运营者独立性强;对于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我国在GSM蜂窝移动通信方面发展成熟,而窄带CDMA系统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

WCDMA采用全新的CDMA多址技术,并且使用新的频段及话音编码技术等。因此GSM网络虽然可采用一些临时的替代方案提供中等速率的数据服务,却不能提供一种相对平滑的路径以过渡到WCDMA。而CDMA2000的设计是以IS-95系统的丰富经验为依据的,因此窄带CDMA向CDMA2000的演进无论从无线还是网络部分都更为平滑。在基站方面只需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软件升级,即可将IS-95基站升级为CDMA2000基站。

由此可见,WCDMA和CDMA2000还将长时间在我国共存,鹿死谁手?尚未分晓。

参考文献:

[1]Tero Ojanpera,Ramjee Prasad.朱旭红译.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罗凌,焦元媛,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无线传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无线传输 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92-02

1 引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已形成了由地面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和卫星网络构成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6%。广播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卫星传输、地面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

广播的地面无线传输主要有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中短波广播广泛采用了PDM、PSM、DAM技术,采用了数字电路技术,固态化。但仍是模拟广播。调频广播大量采用数字电路技术,调频同步广播在东部已开始广泛使用。如美国等实验HDRAIO。

模拟地面电视的无线传输是通过米波(VHF)和分米波(UHF)频段来播送的。一般可以覆盖几十公里。我国总共有68个地面电视频道的频率资源,为了不发生干扰,在同一个地区能够规划使用的频道一般不足10个。

2 广播的无线传输技术

2.1 尤里卡147-DAB制式

由欧洲共同体研究的宽带数字声音广播系统。该系统所占带宽为1.5MHz,利用同一载波传送多套节目。音频编码采用MPEG-1 LayerⅡ,信道编码采用的是可删除卷积编码,它能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来决定使用保护的级别;采用OFDM调制与频率、时间交织能使多种不同条件下的接收质量得到保证;该系统可同时传输高频率的数据和音频信号;也能组成单频网,以此来减少频率资源的使用。我国也利用尤里卡147―DAB标准组建了单频网。

DAB相比于现行的广播,不仅发射功率比较小,接收质量比较高,而且音质也比较好,抗干扰性也更强,此外,还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以及更广的覆盖面积。DAB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不论以什么方式接收,它均可以提供近似CD级的接收质量;接收机操作也很方便、简单;接收机可以进行动态控制;可以进行加扰、加密等功能;降低发射功率,以及减少电磁污染等。

2.2 HD Radio技术

HD Radio是一种数字广播技术,也是一种新兴技术,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数字技术,提出了与当前模拟无线电广播截然不同的独特数字信号处理要求。它工作的频率与分配给AM和FM电台的频率相同。运用该新技术后,基本音频信号的解调与解码工作将变得更为复杂。

HD Radio基于IBOC(带内同频道)技术,是由iBiquity Digital公司开发的。FM HD Radio与AM HD Radio,统称HD Radio(高清晰度广播)。

HD Radio的主要优点有:

(1)工作频率低:与DAB相比,由于相对较低的工作频率,容易室内接收。

(2)同播、平滑过渡:利用现有的频率,以低的投资,可实现模拟/数字同播运行,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平滑过渡。

(3)功率省:FM HD Radio数字信号的功率只需要FM发射功率的1%,就能有与FM广播同样大的覆盖范围。

(4)速度快:FM HD Radio数字广播能良好满足300km/h移动接收的要求。

(5)可扩展:有附加业务与节目的可扩展能力。

HD Radio的主要缺点是:由于不同地区的FM广播和AM广播有不同的信道间隔和频谱安排,因此,HD Radio技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应用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3 电视的无线传输技术

3.1 WHDI技术

WHDI技术是一种以802.11a 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无线传输技术,它采用的无线调制解调器方案的设计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用于视频传输而。它提供的连接方式不仅品质高,而且无压缩。WHDI 以视觉的重要性来将接受的视频流拆分为多种级别。无线信道中可能有多种不一样的要素映射,一般无线信道中,重要级别低的视频信息很有可能被噪声给破坏掉,然而因为这些误码率出现在位置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很小,所以,很少被察觉。眼睛和大脑能平滑掉在LSB上出现的细小错误。WHDI将该视频调制解调器和一种以5GHz 免授权频段操作的多输入多输出OFDM调制解调器相结合,使得在5GHz 免授权频段内用40MHz信道,未压缩的高分辨率视频也能被传输相似的距离,而且整体的传输延迟因不需要压缩少于1 毫秒。

3.2 Wireless HD技术

Wireless HD是指60GHz“毫米波”无线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进入了竞争最为激烈领域之一的数字家庭。它用的频段是免授权的,消费电子六大供应商巨头成立的WirelessHD小组,目的就是对60GHz技术进行规范。在真正应用于商业,还是要解决很多问题才行。比如,60GHzRF 的成本要比5GHz RF高很多,这是商用中不可不考虑的。除此之外,60GHz 的传输特性比较差,而且它的发射有方向性,这使得它的传输范围也是很有限的。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明显的,带宽比较大、能传输高分辨率未经压缩的高清视频且延迟较小等。在可预见的未来,该新兴技术必将同已有的1394 FireWire、HDMI、802.11n以及UWB等技术进行竞争。

3.3 微波

微波也称为超高频,它是无线电波中的一个波段的名称 。通常我们把频率在1000MHZ(1GHZ)以上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微波的特点是:微波设备体积小,方向性强,保密性好;微波中继传输系统容量大、频带宽;微波在空气中按直线传播;微波抗自然灾害能力强,通信稳定;建设投资省,速度快,灵活性大。

微波传输的优越性表现在:不需要布线,节约了线缆维护的费用,能够实时地动态地传输广播级的图像。它的缺点主要是:传输环境空间是开放的,因此外界电磁干扰容易产生影响;微波信号的传输近似是直线,若传输线路中有山体或建筑物等,会遮挡信号;有些波段容易受天气影响,尤其是雨雪之类的天气会有严重雨衰。

3.4 延长无线传输的方法

电视广播的覆盖面主要限制在视距范围内,虽然提高发射 天线的高度可以扩大广播的服务范围,但确实有限的。微波中继和电视差转是目前实现远距离传输常用的两种方式。

3.4.1 微波中继

微波中继又称微波接力,它是在电视广播传送途中,建立许多微波中继(接力)站,用微波把电视信号一站一站地传送。每个接力站把前一站送来的微波信号接收下来,放大并变换载波频率再传向下一站。在平原地区,通常每隔 50km 设置一个接力站。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送到全国各地的。微波接力信道由端站、中继站及传输空间构成。

微波中继的优点有直射性好,传输信号质量高,可双向传输等。微波中继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中继站数目多,中间环节多,中继设备复杂,造价昂贵。

3.4.2 电视差转

电视差转是电视差频转播的简称,电视差转的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主台某频道的电视节目,经过差转机的频率变换、放大后,再用另一频道发射出去,从而扩大主台的覆盖范围或服务面积。与中频调制器配合使用,差转机可成为一台电视发射机。如果配有摄录像设备,电视差转台可自办节目,也可转接微波干线信号或卫星广播信号。

4 结束语

广播电视技术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网络电视传输相比,不仅传输途径灵活、便利,而且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最可靠、最有效的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因此,对无线传输新技术的开发也将层出不穷,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陈峰.浅谈数字广播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J].电声技术,2008(07).

[2] 陈功林.全球主流数字广播技术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01).

无线传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络化;管理;发展思路;战略探讨

近几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数字广播、地面数字电视、IPTV等各种新媒介大量涌现,使得无线广播电视在覆盖网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新时期形势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开始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应用给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带了新的契机,但同时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态势也令广播电视部门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情形下,无线广播电视应牢牢把握契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科学技术变革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当前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运行与管理机制,进而促进我国的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更好更快地发展。

1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面临的考验

长期以来,无线传输覆盖扮演着在各个地区领域之间传播信息的重要角色,承担着部分社会公共职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质。例如宣传国家最新的政治决策、发展战略需求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波、码分多址、频分复用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有线电视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对无线广播电视的传统地位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部分偏远地区,无线信号较差难以保证人们收听到的广播质量,数字化的收听质量不尽如人意,重影现象十分严重。由于无线传输容量不大,且信号质量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作用,在新时期环境,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传输业的发展。因此,广播电视台应就如何有效促进无线传输覆盖的问题展开深入详细的探讨,指出在新环境背景下有关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几点基本的发展思路。

2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发展的思考

2.1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特点及其优势

尽管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利用无线传输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整体来看,无线传输覆盖具有许多有线覆盖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当今社会,无线网络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无线传输有着相当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设备基础,更加容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并且在可扩展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为此,广播电视部门应积极地进行技术革新,探索并构建出能够有效促进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运行与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公众创造出良好的信息传输系统,提高人们接收信息的质量与效率。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特点主要有:频率宽、发射容量小、覆盖范围广、用户群基础宽泛、操作便利等。

2.2从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发展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发展

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相反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近几年来,有线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与覆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与优势,如果能够将两者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必然能够有效促进有线、无线技术的科学持久的发展。例如,在覆盖了光缆的地区,可以将LMDS作为备份,建立起一种拓扑结构;或者在一些没有电视光缆的地区,选用数字MMDS进行替代,如果地形较为复杂则可以替换为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直播系统等。可见,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要想取得长久可持续的发展,首先需要先克服模拟电视的弱点,实现双向移动接收,满足当代社会对多功能业务的需求。有线技术与无线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创新与发展。

3发展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基本思路

3.1明确广播电视业务运营在无线领域的发展战略

近几年来,国内的通信竞争主战场逐渐由有线领域逐渐转移至无线领域,随着4G、5G牌照的发放,更加确立了无线传输在多媒体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推出,各大通信运营商纷纷开始完善各自的业务平台,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向无线移动视频以及电视服务的大量转移。在此背景下,如果广播电视的无线传输覆盖不能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那么无线市场的发展必将受到某种程度的挤压,其公益性会被逐渐削弱,进而导致媒体公信力与广告吸附力下降,对广播电视在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3.2紧紧抓住广播电视发展的战略机遇

(1)地面数字电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必然趋势,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2010年,数字电视全面普及,模拟发射逐步关闭。由于历史原因,模拟发射的关闭并不能在一夕间完成,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快数字化电视发展,扩大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范围。有线电视网络基本上已趋于完善,需求也正逐渐达到饱和状态。而无线数字化网络技术凭借其便利性、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给我国的无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中央台在全国进行传输覆盖建设。为了切实执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发挥国家主流媒体作为政府喉舌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建设无线传输覆盖站点,形成一张交错完成的覆盖网络,推动中央台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发展。广播电视部门应充分利用好这张网络,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实施特别的管理,尤其是在站点、频点、技术方案等方面要尽可能地做到高度统一,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推动当地无线传输覆盖网络建设的工作。

3.3结合不同手段,实施广播电视全覆盖

目前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主要有3种主流技术手段,分别是:直播卫星、无线网、有线网,3种技术各具特色。其中,无线传输覆盖的优势尤为突出,如果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立体交叉覆盖,对于全国广播电视的全面传输覆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将3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即形成3张网络的“融合经营”,能够改善如今我国各地广播电视节目固步自封、各自为政的僵局,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与广告吸附能力,增强各个频道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主义文化的侵袭,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4整合无线覆盖网资源,建立一张无线全覆盖网络

自直播卫星开通以来,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直线上升,而有线网络则在开拓西部地区用户市场时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推出新政策,要求广播电视部门上下合作,共同努力创造发展机遇,利用市场经济动作,整合各地区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络的资源,最终组成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实现无线广播电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确保政策信息畅通无阻的传播。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在充分掌握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基本情况的前提条件下,对频率、频道等实行统一规划,整体上以大功率的覆盖为主,而直播卫星、小功率发射等则作为一种盲点补充,构造出一张清晰化、系统化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络。

3.5整合集团内部无线资源,实施统一的运营与管理

我国在实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时要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原则,逐步抽离各地区广播电视公司的部分职能交予当地广播电视技术中心负责,由其统一承担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相关工作,而传媒公司仅需负责节目制作以及市场开发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电视广播节目的质量与公益性,不断强化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发展与革新。

3.6公益与经营协调发展,有线与无线相互补充

要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公益性与经营效益协调发展,首先应转变传统的“公益为主,经营为辅”的观念,形成事业与产业并重,共同发展。在推动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时,可以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开放整合,让投资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有利于无线广播电视的长久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等各种技术手段,丰富节目种类,传播更多具有公益性质的节目,当时机成熟时,可以开展部分经营性业务,同时兼顾无线传输覆盖网发展的公益性与经营性。

4结语

总而言之,无线传输覆盖在我国的发展已数十年,党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工程的建设,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予以支持。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区人民都能享受到由电视广播无线传输提供的各项服务,这就要求各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台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统一,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整合各自的无线网覆盖资源,交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实现高质量信息无阻碍的传播。此外,无线网在传输覆盖的发展过程中还应适当结合有线技术,实现业务、地理以及形式等方面的互补协调,提高电视广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快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发展进程。

作者:王定一 单位:宁夏隆德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王梅,阮太中,王健,等.重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2):77-79.

[2]陆庆机.广西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事业五十年发展成就[J].视听,2008(12):26-28.

[3]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发射事业发展扫描[J].中国无线电,2009(8):45-47.

[4]蒙笛.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发展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3(6):169.

无线传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无线传输 地铁车辆 应用研究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人口大规模上浮,交通拥挤成为较为棘手的问题,地铁交通存在的隐患在不断增加,人们对更好出行方式的期待也在增加。无论是安全问题也好,还是速度问题也罢,仅凭传统的与交通相关的技术已经难以在信息时代获取理想的效果,如何即时获取车辆信息,如何规避风险,如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如何使损失最低化……一系列问题与期待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将无线传输技术与地铁车辆相结合,使上述假设逐渐成为可能。

一、无线传输技术与远程检测

1、GSM传输技术。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简称,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移动电话中广泛使用。GSM是2G移动电话系统,以数字式为主要特点之一,是网络进程标志之一。GSM主要应用于移动电话中,其主要业务包括短信息及传统的数据传输等,也是此前智能交通系统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

2、GPRS传输技术。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GSM技术与3G技术的过渡技术,也称2.5G,以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来辅助GSM用户。GPRS传输速度较GSM有提升,能够达到100kbps之上,它适用于连续、频繁、分散且量小的数据的传输,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

3、远程监测技术。出行一直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问题已成为当下热点问题,而交通安全需要尤其关注。信息技术时代,现代化技术层出不穷,不断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地铁车辆等交通领域借助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远程监测无疑成为保证其安全的有效方式之一,而远程监控技术也成为当前多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二、无线传输技术在地铁车辆中的应用

无线传输技术在地铁车辆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以GPRS无线传输技术、车-地GPRS无线监控传输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简要分析。车-地GPRS无线监控传输系统包括两部分,即服务器和客户端,前者即地面数据中心,后者为车载无线系统。客户端的工作内容主要为收集与车辆运行相关的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而后传输至指定的服务器。服务器的工作内容则是对接受到的数据解密还原,备份并执行后处理,并根据使用需求,自动生成图表等资料,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以对地铁车辆运行情况实时监控,有问题第一时间规避或解决。

1、系统硬件构成。系统硬件主要由车辆管理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中心服务器三大框架构成,无线数据传输框架中又包括对传感器数据进行编码及TCP/IP封袋、指导GPRS向监控中心传输和接收数据的ARM,发送、接收数据及短消息的GPRS,以及传感器。服务器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之间由GPRS和Internet相连,起到传输作用。

2、系统软件构成。系统软件是车-地无线传输技术的核心内容,以TCP/IP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为通信载体,其通信流程多分为两个端口,即服务器端与客户端。TCP通信链路由三个步骤建立,其一,客户机发一个TCP数据包(SYN位设为1,seq设为1000)至服务器,以此代表请求连接。其二,服务器接收数据包,向客户端发一个TCP数据包(ACK设为1,sak_seq设为1001,seq设为2000),代表响应上步请求。其三,客户端收到服务器所传数据包,向服务器发确认信息(ACK设为,sak_seq设为1001,seq设为2001),于是连接建立。服务器则以固定IP地址和端口号的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同时能够基于不同的要求对所需传输的数据进行较灵活的设置。服务器与无线网络的连接不受时间限制,在其与地铁车辆无线系统连接成功之后即可通过完成设定的端口号接收数据,以便后续对数据的处理、使用及维护等。

3、系统应用。车-地无线传输系统的传输为实时传输,且需要控制在一定的传输周期之内。传输方式应为互有响应,即一个传输包传输完成之后才进行另一个数据包传输。传输系统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应给予回复信息,当3次以上无回应则被视为超时,信息被缓存处理。

三、结束语

无线传输技术在地铁车辆中的应用,以GPRS无线传输技术、车-地GPRS无线监控传输系统为例,主要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适用于城市化进程加剧、交通问题困扰的现代国家现状,能够较为有效的规避风险、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使损耗最低化。无线传输技术已有所应用,将在发展中更为成熟,而将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对地铁车辆等交通的实施监控上也将成为今后交通监控的主要趋势。

简介:张健(1982),男,籍贯:辽宁大连人,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通信规划设计。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同兴街67号601 手机:15040563915

参 考 文 献

[1]车聪聪,李慧娟,刘泰,王峰超.无线传输技术在地铁车辆中的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4(04).

上一篇:文件传输范文 下一篇:蓝牙传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