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药范文

时间:2023-11-07 23:22:36

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篇1

所谓狭义的“毒”或“有毒”,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一般说,凡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毒害人体,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用之不当,药量稍有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重者毙命。药如:砒石、千金子、巴豆、芜花、乌头、马钱子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有毒”虽在表述上有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之分,而实际上却很难分割。因为从理论上说,凡药必有偏性,有偏性才可称其为药。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既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伤害。如黄岑、黄连苦寒清泄、即可清热泄火,治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津液被伤等。升麻柴胡升提,功善升举清阳,即可治疗病逝下陷之证,又能加重病逝上逆之疾。

所谓“无毒”,即指单用某药在不超过常规用量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说,凡无毒的药物,性质均比较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大,安全系数较高,临床应用时,只要合理对症,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这部分药也不是个个绝对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一部分偏性突出,作用较强,当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时,虽不会损害人体,而大量应用则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大黄苦寒,功能泄热通肠,若常量应用可治火热上攻。或热结便秘,而大量或超大量应用则伤阳败胃;另一部分则偏性甚弱,作用平和,即使大量或超大量应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粳米、凉小麦、山药、薏苡仁等药食两用之品。也就是说,被中医认为无毒的中药,又可分为有潜在毒性的药与确实无毒的药两类。这样,连同前述有毒药,就可将中药分为三类:即对人体有明显毒性的药,有潜在毒性的药与确实无毒的药。

药物的有毒或无毒,是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得知,一味药是否具有毒性,应主要靠下述几点确定:①含不含有毒成分;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此外,中药的有毒成分与总体毒性,又受到药材的品种、产地、炮制、剂型、配伍、煎服法、患者的体质,以及农药或工业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确定药物有毒无毒时,亦当加以重视。对古今医药文献中所说的有毒与无毒,应全面认识。首先应认识到有毒与无毒是针对药物间的不同性效对比而言,它还表示了不同药物的常量应用时,其性能的峻缓及对人体的毒害大小。许多中药,无论“有毒”或“无毒”,它的治疗效能与毒副作用,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些无毒的药因过量或不合理应用,既可毒害人体,转化为“有毒”之物。反之,有些有毒或大毒的药物,只要适量合理应用,则能化毒为利,疗沉痛去痼疾而不毒害人体,转化为“无毒”之物。其次,性能相异的有毒药,对人体的毒害程度有别。一般说,在等量应用条件下,有大毒的药对人体损害较大,常毒的药对人体损害较小,小毒的药对人体损害更小。对文献上尚无毒性记载而现今发现具有一定毒性的某些药物,也应慎用。有些有明显毒性的药物,如:水银、硫磺、朱砂、马钱子等。在有的本草中却云其“无毒”,这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主要是由是否含毒性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决定,而这三种因素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药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品种与部位;②产地与来源;③采集时间;④贮存条件;⑤炮制方法;⑥剂型;⑦制剂工艺。

中药的用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中药的有毒与无毒。概括有以下几点:1配伍;2给药途径;3用药次数;4用药时间;5施用面积。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除受到药物及用法的影响外,还与人体因素密切相关。1体质。2年龄;3性别;4种族;5皮肤状况。

有毒中药篇2

就现代中药的研究来看中药中的毒性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非药用部分,如生半夏、生南星或芋类生食时的致麻物质,还有肉豆蔻油脂中的肉豆蔻醚,蓖麻子油脂中的毒蛋白以及银杏中多种无治疗价值的有毒成分;二是毒性本身就是有效成分,如川、草乌中的乌头碱、巴豆中的巴豆油、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但因含量较高,服用后引起中毒或死亡。因之对于前者(半夏、南星)的炮制目的在于消除其致麻物质;对于后者(马钱子、巴豆)炮制之后在于减低其毒性,以达用药安全。如果炮制时不掌握其特点,把消除变成减低,或者把减低改为消除,就失去炮制的意义。故凡毒性属于无效者通过炮制加以消除,而毒是有效成分者只宜减低其含量。同时得出一个结论,毒与药是相对的,用之不当即是“毒”(生用、多用);用之得当即是“药”(制用、少用),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有认识,如《神农本草经》把所载的365味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就是从毒性的大小来分类的,虽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原始的,今天只能作参考,但对保障用药安全有指导意义,其中“下品”则“主治病,多毒,不可久服。”这充分说明药与毒是对立统一的,不能机械地把“药”与“毒”截然分开来,因为二者是可以转化的,大毒可以变为小毒,有毒可以变为无毒。又如砒石为古老的毒药,极易危害生命,故多作为外用药,但炮制得法,用之有方,却是一种补药(增加白血球),还可以截疟及治疗寒喘冷哮。反之无毒的药,用得不当也会误人,古代名医早有“人参可杀人”的告诫。

既然“毒”即是“药”,炮制之后使其成分降低或破坏,岂不是极大的浪费,那么炮制“有什么意义呢?”“其价值又何在呢?”究竟有毒药物有没有炮制价值?兹试析如下。

1 中药应用的特点是多用原生药,如果显效成分具有毒性而含量又高时,就不可生用,一定要炮制后使其含量降低,达其安全剂量。如川乌、草乌常用量为3~9 g,多者用到15 g,以乌头碱含量0.01%来折算,则为0.3~1.5 mg,而乌头碱服用0.2 mg即出现强烈的毒性反应。马钱子《中国药典》要求番木鳖碱含量不得少于1.15%,用常用量0.3~0.6 g折算时,则含有番木鳖碱3.45~6.9 mg,而番木鳖碱的常用量为1~3 mg,极量5 mg,两者均超过安全剂量。巴豆中含油量为53%~57%,巴豆油毒性也很大,口服1/2~1滴即能产生口腔及胃黏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在1/2~3 h内即有多次大量水泻,巴豆油的致死量为20滴。这些都说明生用极不安全。

2 中药与西药控制毒性的手段不同。毒即是药,问题采用何种手段来控制。西药用是纯品,如乌头碱、巴豆油、番木鳖碱(士的年),在应用时采用剂量的手段来控制其毒性,规定出常用量与极量,用时只要不超过极量是安全的。而中药则不同,用的是原生药,川乌、草乌、附子、巴豆、马钱子,由于品种、产地、采集时间的不同,各种成分的含量悬殊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用剂量来控制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之采用炮制的手段来控制其毒性。前者定量,后者定性,目的都是为了用药安全。

3 浪费药材与危害生命的关系。有毒药物的毒性既是有效成分,破坏或降低岂不浪费,这是事实,但不炮制服后造成生命的危害也是事实,两害权衡取其轻,还是以保障生命为重要。至于有人说炮制后也未能绝对安全,主要是成药,比如曾有人服用九转回生丹而中毒,但这要分析其原因,或炮制火候不到,未达减毒目的;或生产时粉末混合不匀;或患者体质虚弱,服用过多;或服用其他相反的食物或药物,均应深入查明原因,不能归咎于炮制本身。更不可进而推理为炮制与不炮制是一个样。

目前临床报导,有用生半夏、生乌头作汤剂,未发生中毒现象,这是可能的,因为汤剂通过煎煮,特别是先煎,有时更用姜配伍,因之毒性在煎煮过程中减低,如果把这类生品在丸散中直接吞服就很不安全了。中药是通过饮片供应药用,而饮片可以广泛用在任何剂型上,故作为常备饮片的要求,有毒药品均要遵照传统经验炮制后才能上格(药格)。至于在医生指导下处方开用生品则以当别论。

在治疗上有很多中药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往往因毒性或不良反应过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如乌头、马钱子、白附子等。还有常山生用致呕;芫花生用引起腹痛;厚朴、黄精生用均刺激咽喉;干漆生用有伤脾胃;何首乌生用致泻而无补益之功;肉豆蔻、柏子仁生用滑肠;藤黄生品只能外用,内服必须炮制,这些都说明炮制的必要性。由于中药品种繁多,因之炮制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或降低毒性与副作用(制乌头、炒常山),或提高疗效(醋延胡索)、或改变药性(熟地黄、附子)、或纯洁药物(飞朱砂、芒硝)、或分开部位(莲肉与莲心)、或矫味去腥(炒五灵脂)、或剔除无用(如去皮、去壳、去心、去毛、去芦等)、或增加新品种(大豆黄卷、麦芽)。因之不同的药物,在炮制上有不同的要求。如目的是提高疗效就要保持成分,如目的是降低毒性就要减低成分,若混为一谈就混淆了炮制的不同目的,必然要产生有毒药物炮制意义何在的疑问了。为什么有人对有毒中药的炮制提出异议,除了未弄清目的外,关键在于指导思想,总是把中药的炮制单纯从成分的破坏多少来衡量炮制的意义,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唯成分论”,所以科研也好,实验也好,其都把目光盯在成分的加减上,脱离传统理论,脱离临床实践,一切单靠小白鼠点头,试管说话,这是非常狭隘的思想方法。因为中药的成分是复杂的,在治疗上是用主要成分,还是次要成分?是用微量杂质,还是代谢产物?在汤剂中是用混合成分,还是化合成分?很多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仅仅用“唯成分论”的研究方法是不能全面地发掘宝库奥秘的。

有毒中药篇3

中草药为非处方药,容易取得,但多数中草药有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的双重性,甚至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比如一些保肝药,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功效,如解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人们对其毒性却知之甚少。中医在治病时讲究辨证施治。因此,大家在服用中草药的时候,一定要遵从医嘱,并结合自己的体质,避免滥用和长期服用。否则,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伤害了身体。下面介绍几种常用中草药的服用注意事项:

板蓝根

从SARS到手足口病,从甲流到H7N9,每次出现传染病,板蓝根都会作为防治药物被大家疯抢。2013年,板蓝根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有人在网上称板蓝根为“万能神药”。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确实非常好,而一般情况下,约90%的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板蓝根药性偏寒,它和金银花一样,平时身体比较虚弱、大便稀、胃寒的人最好不要长时间服用。

枸杞子

枸杞子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很多在电脑前久坐的人喜欢把枸杞子当糖豆吃,或者泡水喝。长期服用,能够起到明目、缓解疲劳等作用。但是,枸杞子的药性偏温,最好不要服用过量。尤其是那些平常就有口干、大便干、口舌易生疮的人,更不能过量服用。

金银花

很多人感冒了喜欢用金银花泡水喝,因为人们对金银花的认知就是它可以治感冒。需要提醒的是,金银花的主要作用在于宣散风热,主要用于一些热性病。如果感冒的时候有黄痰、咽干、咽喉肿痛症状,用金银花效果会比较好。金银花药性偏寒凉,如果感冒时舌苔发白、流清涕、怕冷等,就不适合用它泡水喝。另外,由于它药性偏寒,也不适合长期服用,尤其是那些体弱、大便稀、胃寒的人。

鹿茸

在肾病内科门诊,经常会有一些因为喝鹿茸酒过量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的人前去看病。鹿茸有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等作用,主要治疗肾虚、头晕、阳痿、滑精、畏寒等症,平常感到腰酸、怕冷、夜尿多、大便稀、乏力的人用之比较对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阳痿、病人都属肾阳虚,并且,有些人出现阳痿等疾病并不一定是由肾虚引起的,很可能是由别的疾病或药物导致的。比如降压药的副作用会导致服用者出现阳痿。这种情况,只需适当调整降压药即可。另外,鹿茸性温,平常体热、大便干的人最好不要长时间服用。

胖大海

教师、售货员、导游等用嗓多的从业者,在嗓子出现不适时会用随身携带的胖大海泡水喝,更有甚者天天拿着杯子泡胖大海代替茶饮。胖大海确实有清热润肺、润喉利咽的作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不仅入肺经,还入大肠经,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如果有些人本身大便就比较稀的话,长期服用,甚至会升级为腹泻。

白屈菜

这种中草药,在欧洲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症和消化不良。其含有20多种活性生物碱,其中的毒性复合物尚未被分离证实。但有报道称,因长期服用白屈菜而导致急性肝炎、肝损害的病人,至少有10例以上。

薄荷

薄荷与其他中草药一样,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成分是胡薄荷酮,可迅速耗竭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但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薄荷呋喃有毒性,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的伤害。

番泻叶

番泻叶成分复杂,在肠道内可以代谢为结构与蒽酮类似的活性产物,造成肝损。泻下的同时可伤正气,所以,体虚津亏而长期便秘者不宜服用。

有毒中药篇4

中药的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医疗实践,对药物的有毒无毒已有了初步了解。在《周礼・天宫冢宰》中就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到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药物“有毒无毒”的专论,这时的医学家已经进一步认识到了药物分为有毒无毒两类。汉代开始,药物的有毒无毒理论,同四气五味一样,已成为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论述了毒药的配伍、炮制及使用方法;并按其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大多为补虚扶正之品;中品“有毒或无毒”,为补虚扶正弱或祛邪抗病之品;下品多“毒”,为祛邪攻积之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药物有毒无毒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

从古到今,药物的有毒无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有毒”,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一般来说,凡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毒害人体,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安全性低,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用之不当,药量稍有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损伤人体,重者毙命。

所谓广义的“有毒”,具有二:一是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物可谓之“毒药”。药即“毒”,“毒”即药。古本草中常见的说法是:“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又云:“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这是广义药物“有毒”的论述。二是药物的“有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有别于其他药物的偏性。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古人常将这种偏性称之为“有毒”。如金代《儒门事亲・卷二》云:“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为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性”。明代《类经・卷十四》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尔。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可见,每种药物都具有各自的偏性,或散或收,或升或降,或寒或热,或补或泄,或润或燥等,广义上统称为“有毒”。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有毒”虽在表述上有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之分,而实际上却很难分割。因为从理论上说,凡药物必有偏性,有偏性才能称其为药。故也有人据此将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概括为药物偏性的总称。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既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伤害。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既可清热泻火,治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干姜、附子辛热,既可散寒温阳,治阳虚里寒,又能伤阴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等。凡此种种,皆谓之“有毒”。

药物的“无毒”,即指单用某药在不超过常用量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古今中药学专著中所说的某药无毒多指此。一般说,凡无毒的药物,性质均比较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大,安全系数较高,临床应用时,只要合理对证,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这部分药也不是绝对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一部分偏性较突出,作用较强,当常用量或稍大常用量时,虽不会损害人体,而大量应用则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肠,若常量应用时可治火热上攻或热结便秘,而大量或超量应用则伤阳败胃;人参味甘而微温,功能补气生津、益智安神,若常量应用可治气虚欲脱及气津两伤等证,而大量或超量应用则可引发滥用人参综合证,轻则火热上炎、口鼻出血,重则兴奋狂躁,乃至死亡等。另一部分则偏性甚弱,作用平和,即使大量或超量应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粳米、浮小麦、山药、薏苡仁等药食两用之品。也就是说被中医列无毒的中药。

综上所述,药物的有毒无毒除表示其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表示了其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说,有毒者力强,无毒者力弱。药物的有毒无毒是辩证的,除药食两用的品种外,其他药品的有毒无毒,关键在于应用,辩证明确、用药合理、层次掌握好,则能除病祛疾,否则就象广义的“有毒”之说:“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都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主要由其是否含毒性成份、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决定,而这三种要素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药物及采集加工等因素来分析,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其中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与部位

中药有毒无毒有时受品种影响很大。有些中药来源繁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这些来源不同的中药,虽都叫做此名,但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来源属五加科,不含强心苷而无毒;北五加皮来源属萝科,含强心苷有毒。有些药即使来源于同一种,因药用部位不同,各部位成分的含量不同,也常显示出不同的性效和毒性。如全蝎,有毒物质集中在尾部毒腺中,故蝎尾比蝎身毒性大。

2 产地与来源

中药的产地来源,常影响其有毒与无毒。许多中药,尤其是植物类药所含成分质和量,包括对人本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毒副作用的成分,均因产地或来源的不同而相异。如乌头中含的乌头碱,产于四川的含0526%,产于北京的含0205%,产于甘肃的只有016%。可以看出产于四川的乌头毒性最强。

3 采集时间

药物的采集时间对来源于植物类中药的成分与性效影响较大。古人就有“采之有时”之说。因为植物药材都有一定的生长期,故采集时间直接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如苦楝皮的有效成分是川楝素,其含量以春、夏、秋季为高,此时采集虽驱虫效果隹,但毒性也大。

4 贮存条件

古人云:“凡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说明贮藏药材的条件与方法适当与否,对中药的质量与有毒无毒影响重大。

5 炮制方法

中药材通过炮制,内部的各种成分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不少中药,通过合理的炮制,其毒性减少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导致失音,通过加热或白矾水浸泡,这种毒害即可消除。

6 剂型

中药的剂型有汤、丸、散、酊、注射剂等。不同的剂型同样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如乌头类药物有大毒,如入汤剂煎煮时间长些,其有毒成份分解怠尽,服之不会中毒,若要生用入丸、散等剂型,则易中毒。

7 制剂工艺

中药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过程,对中药的有毒无毒亦有影响。同一处方,即使剂量、剂型相同,也会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导致所含各种成分发生极其复杂的理化变化,产生相异的性效或不同程度的毒性。如大黄,若生用后下少煎,其呈现较强的泻下作用;若生下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

总之,中药的有毒与无毒理论告诉我们,中药的治疗效能与“有毒”反应,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于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认为其一概无毒,也不能认为其个个有毒,而是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有毒中药篇5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以确保患者中药用药安全。方法 对常用的6种有毒中药炮制方法包括水制法、制霜法等进行探讨、总结。结果 有毒中药炮制的方法较多,通过炮制可消除或减少有毒药物中的毒性成分或部位。结论 炮制的最本质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有毒药物中的毒性成分或部位。为保障患者中药用药安全,必须加大对中药的合理规范炮制方法学研究,同时也有待于将各种新科技设备引入中药炮制,以提高中药炮制的现代化水平并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中药有毒炮制

近些年,随着中药应用范围的广泛,一些因中药所致毒性事件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毒中药、中药毒性问题也成为了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为确保患者中药用药安全,必须加强对中药尤其是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和质量控制。其中炮制是消除或减少有毒中药毒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炮制,有毒中药还能达到最佳辩证用药,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疗效。在长期的有毒中药医疗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关于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现作以总结,以期为同道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1水制法

水制法去毒其原理是根据某些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能溶于或易溶于水而应用。水制法主要有浸泡法、水飞法。

1.1浸泡法

浸泡法去毒即用长流水进行长时间浸泡,以达到去除毒性的目的。如生天南星,其有剧毒,但其毒易溶于水,故通常在进行各种炮制前都将用水浸泡,并每天换水,直到生天南星白心消失,生尝稍微有麻辣感为止。采用该种方法炮制的有毒中药还有生草乌、生川乌等。

1.2水飞法

某些有毒中药其有效药物成分不能溶于水,而其毒性成分能溶于水,如将这些药物加入水后进行反复研磨,将可将其毒性去除。这即是水飞法的应用原理。最常用水飞法去毒的有毒药物即雄黄、朱砂等,其中雄黄有毒成分三氧化二砷易溶于水,而有效成分二硫化二砷却不溶于水,故将雄黄加水后磨成粉末,可将其中毒性成分去除。且有实验结果认为,加水越多,其毒性成分越少。

2制霜法

制霜法去毒具体炮制方法即将某些种子类有毒中药进行压榨,通过压榨去除其毒性油脂,并成为松散粉末类药物。其主要针对种子类有毒中药,如巴豆、千金子、木鳖子等。巴豆中含有巴豆毒蛋白、巴豆油,这两种物质中前者能溶解红细胞,使细胞破裂坏死,后者据相关文献报道,20滴巴豆油即能致死,而通过压榨能将大部分巴豆油去除。但在应用该法炮制时要注意戴上口罩、胶皮手套等,以避免制霜过程中发生接触性中毒,同时制霜法炮制并非压榨越厉害越好,应检测其含油量,并以含油量15%为宜。

3加热法

加热法去毒即通过加热将毒性成分分解、破坏或变性、升华,以达到毒性去除目的。采用本炮制方法的有毒药物主要包括马钱子、蜈蚣、红娘、斑蝥等。其中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木鳖碱等,当砂烫、油炸马钱子时,温度上升到270摄氏度后,马钱子中马钱子将极大降低,制炭后木鳖碱将全部去除。而蜈蚣中组胺类、溶血性蛋白在加热后因变性失活而毒性大大降低,红娘、斑蝥含有斑蝥素,能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作用,进行米炒后可发生升华而散失。但值得注意的是,马钱子中木鳖碱同时又是其有效成分,有研究认为,一次服用木鳖碱含量为6mg的马钱子中成药,能在保证服用安全的同时获得治疗疗效。

4净制法

净制法指的是通过净制的方法去除或减少有毒药物的毒性部分,即直接将有毒部分分离摘除,该方法通常多应用在动物类有毒中药上,如去头、去翅膀、去足等。如蕲蛇头部有毒腺,毒腺内有大量溶血性、出血性毒液,故入药时应将其头部去除。如蛇虫、红娘等应将头、足、翅去除。如蛤蚧眼睛为毒性部位,入药时也应去除。此外,部分植物类有毒中药如白首乌也可采用该方法,白首乌外皮中含有有毒金属,去皮将能大大降低该有毒金属元素含量。

5加辅料法

有些有毒中药其毒性成分可加入辅料炮制后去除,但根据药物药效不同,其加入的辅料也不同。一般辅料通常有白帆、豆腐、醋等。

5.1白帆制毒

白帆能溶于水,并水解为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成凝胶状,其带有一定电荷,具有吸附能力,如用于炮制半夏,氢氧化铝可吸附半夏有毒成分而减少其毒性。

5.2豆腐制毒

豆腐含蛋白质丰富,且其蛋白质可与鞣质、生物碱、重金属等结合并形成沉淀而使药物毒性降低。同时豆腐蛋白质加热变性后还能形成多孔性凝固蛋白,能吸附有毒成分而达到解毒目的。豆腐制毒通常用于藤黄、硫磺炮制中。

5.3醋制毒

醋为酸性物质,其有利水、解毒、降低毒性等功能。如甘遂、芫花等不经炮制前因其较强毒副作用而应用受限,如将其用醋制法炮制,其毒性将显著降低。有研究报道,煎剂、水浸剂生芫花毒性是醋酸炮制的芫花毒性的一倍;醇浸剂芫花毒性更高,是醋酸炮制芫花的7倍以上。因为这些中药中含有甘遂醇等三萜类物质,其能产生较强巴豆样利水作用,而这些有毒物质能与醋酸反应生成衍生物,故醋酸能降低甘遂、芫花等产生的不良反应而对其疗效无影响。

6水火共制法

水火共制法即用水、火一起来炮制药物,将其毒性成分去除或减少。具体包括煮法、(氵+单)法等。

6.1煮法

(氵+单)具体方法即将有毒药物放入容器内,并加入适量清水进行长时间煮沸,以去除去毒性。用该法炮制的有毒药物包括川乌、藤黄等。煮法能使生川乌毒性物质双酯型乌头碱转为苯甲酸单酯型生物碱,该物质毒性要比前者降低150~500倍,再继续进行煮法炮制,双酯型乌头碱将转为氨基醇类乌头原碱,该物质毒性为双酯型的12000~4000分之一。故煮法对某些有毒中药而已是去毒的最有效方法。

6.2(氵+单)法

法即将有毒药物放置在沸水中,净煮一段时间后分离种皮。该方法主要用于杏仁等,由于杏仁中苦杏仁苷能在杏仁苷酶及适宜条件下水解为杏仁腈,并进一步分解为氢氰酸。而进行(氵+单)法炮制后,杏仁苷酶将变性失活而不再能产生氢氰酸而对人体造成毒性。

总之,有毒中药炮制的方法较多,而各炮制方法对具体有毒药物的减毒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炮制的最本质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有毒药物中的毒性成分或部位。但通过炮制,有些有毒药物其药效不受影响,而有些药物则在进行炮制同时,其药效也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有些药物其毒性成分本身又是有效成分,而其炮制过程则将有一个控制量,以确保其安全同时保证其疗效。故中药的合理规范炮制是一个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为保障患者中药用药安全,必须加大对中药的合理规范炮制方法学研究,同时也有待于将各种新科技设备引入中药炮制,以提高中药炮制的现代化水平并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梁英,潘英明.巴豆种子油的GC―MS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4,19(6):748.

[2] 王琳琳等.有毒中药饮片炮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8,19(3):228-231.

[3] 吴宇坤.浅谈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J].陕西中医,2008,29(8):1065-1066.

[1]伏祥团.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4l.

作者单位:150060 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

(上接第327页)

西医则是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维生素B治疗神经末梢,但取得的临床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根据本文研究可以知道,虽然总有效率达97.1%,但取得有效的临床结果的患者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中医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调理身体的内分泌,帮助体内达到平衡。其中本文的药方中的车前草、、泽泻等是针对患者体内湿热,目的是祛走体内的湿热;黄芩、焦栀子等是清肝胆之热;而全蝎入药则是用于止痛,疏通经脉;生地则是起到行血护阴的功效。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知,龙胆泻肝汤对于带状疱疹是有很多的治疗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吕卫华. 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33 例[J]. 河南中医.2011.7.31(7):750.

[2] 徐宜厚,黄宁.辨证治疗带状疱疹44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4,25(4):48-49.

有毒中药篇6

【摘要】目的总结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6月对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清除毒物、阿托品和氯磷定、碳酸氢钠(2例敌百虫中毒除外)治疗。结果4例死亡。存活76例。结论诊断明确,清除毒物,正确应用阿托品、氯磷定、碳酸氢钠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的关键。 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 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率高、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是目前国内中毒死亡的首要原因。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胆碱酯酶(ChE)活性,失去分解乙酰胆碱(ACh)能力,引起体内生理效应部位ACh大量蓄积,使胆碱能神经持续过度兴奋,表现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中毒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常死于呼吸衰竭。现将2007年1月-2011年6月对80例有机磷中毒诊断治疗取得的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

一、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本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12~68岁,平均41岁。60例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为农田喷药时皮肤吸收中毒。中毒药物种类:甲胺磷32例(40%),敌匹硫磷20例(25%),敌敌畏8例(10%),倍硫磷7例(8.75%),乙硫磷6例(7.5%),马拉硫磷4例(5%),敌百虫2例(2.5%),氯螨硫磷1例(1.25%)。根据患者有机磷接触史、呼出气大蒜味、瞳孔缩小、多汗、肌纤维颤动和意识障碍等。血液ChE活力降低,可确诊。急性中毒诊断分级:轻度中毒仅有M样症状,ChE活力70%~50%。中度中毒M样症状加重,出现N样症状,ChE活力50%~30%。重度中毒具有M、N样症状,并伴有肺水肿、抽搐、昏迷,呼吸肌麻痹和脑水肿,ChE活力30%以下。入院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意识障碍、流涎和肌束震颤。根据中毒分级标准,轻度中毒10例,中度中毒59例,重度中毒11例。

2治疗方法 

2.1一般处理 

入院后一经确诊,应迅速清除未进入血液中的毒物,如彻底洗胃、清洗衣物和皮肤、头发,并酌情使用导泻剂或注入医用活性炭以吸附毒物。 

2.2药物治疗 

迅速给予阿托品静注,轻度中毒2-4mg,1次/30min-45 min;中度中毒5-10mg,1次/10-30min;重度中毒10-20mg,1次/5-10min。肌肉或静脉注射氯磷定,轻度0.5-0.75g,中度0.75-1.5g,重度1.5-2.5g。5%碳酸氢钠200~250毫升静脉点滴。 

2.3呼吸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

当患者出现深昏迷、严重低氧血症、心搏呼吸停止、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大量气道分泌物时,考虑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吸入氧浓度为40%的情况下,维持血氧饱和度>95%。给予抗生素、维生素B6等药物对症治疗。 

二、结果 

11例重度中毒患者中有4例死亡,其余76例全部存活。

三、讨论 

有机磷农药在体内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该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活性,致使体内乙酰胆碱蓄积,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器官功能亢进,出现毒蕈碱(M)样症状,烟碱(N)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腺体分泌增多、平滑肌和骨骼肌收缩、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要求早期诊断,快速治疗,尽快脱离与有机磷的接触,防止继续吸收。皮肤接触农药者首先应彻底清洗全身皮肤,除去衣物,以阻止毒物从皮肤吸收。对口服农药者,应注意插胃管彻底清胃;再则先灌洗,胃扩张充血,蠕动加快,反促进毒物进入肠道。彻底清除胃肠内毒物是抢救有机磷中毒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采取“反复洗胃、持续引流”的原则。中药大黄具有清热解毒、通腑泻浊、攻积导滞之功效,配合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显著疗效,可使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缩短,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增快,昏迷意识转清变早。洗胃液的温度应在30-35℃,太凉可促进胃肠蠕动,太热则可促进毒物在胃内直接吸收,要纠正以往中毒6-12h以上洗胃意义不大的观点,坚持洗胃不受服毒时间长短限制的做法,因为有报道服药11d后,尸检胃肠腔内仍有明显药物气味。对服毒量较大、治疗效果欠佳者,可保留胃管反复洗胃。 

早期、足量、联合、重复应用解毒药物,合理给药途径及择期停药。阿托品类可拮抗胆碱能神经支配器官的毒蕈碱样症状,大剂量的阿托品也可消除烟碱样症状,故阿托品是有机磷中毒时胆碱能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良好的拮抗剂,可提高对乙酰胆碱的耐受性6-9倍。应用阿托品解救有机磷中毒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尽早首次足量应用,使血液中尽快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不但可避免中毒酶“老化”,而且可在短时间内减轻或消除中毒症状,防止患者突然死亡。因此首次足量给药愈早,疗效愈好,抢救成功率愈高。②给药途径一般以肌肉注射为宜。当病情危急时,应采取静脉注射,但不应静脉滴注,尤其是首次用药时,禁用静脉滴注,因静脉滴注时,药物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③重复用药。有机磷毒物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中毒时,常由于清洗不彻底,毒物从胃肠道或毒物贮存所(体内脂肪或其他组织)重吸收造成病情反复,而阿托品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约为2h,因此必须重复用药,巩固疗效。重复用药的原则是根据病情、胆碱酯酶(ChE)活力、结合阿托品的半衰期综合考虑,以防阿托品中毒。 

氯磷定是目前抢救有机磷中毒的首选酶活化剂,可使有机磷抑制酶重新恢复活性,其应用大大提高了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成活率。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早期首次足量给药。对中毒较久,中毒酶已“老化”的病例,该药难以发挥活化效能。②因该药排出较快,半衰期短,必须重复用药,以便维持适当的血药浓度。重复用药量及间隔时间应根据病情或ChE活力而定,不能机械地定时、定量给药。一般认为胆碱酯酶恢复到60%以上时,提示用量已足,可适当延长给药时间。

碳酸氢钠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由于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肺水肿和呼吸衰竭,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加之肌肉震颤、微循环障碍,使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故中重度有机磷中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酸中毒一方面使机体内环境失衡,组织器官代谢发生障碍。另一方面 ,在酸性环境下,阿托品解离度增加,脂溶性降低,不易透过细胞膜和血脑屏障,阿托品不易发挥作用。在酸性环境下,ChE的活力大减。有机磷遇碱性溶液很快分解变质,失去抑制ChE的能力对已形成的磷酰化ChE在碳酸氢钠的作用下,易被分解,使ChE复活。所以,适当的补碱,可纠正内环境紊乱,提高ChE活力,有利于阿托品发挥作用,有利于缩短阿托品化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存活率,减低病死率。对中、重度的患者常规用5%碳酸氢钠200~250毫升静脉注入,然后再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但应注意:①碳酸氢钠不能过快输入。②不能与胆碱酯酶复能剂配伍,须分液分时应用,因可使后者水解形成剧毒的氰化物。③应尽早给药。④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⑤敌百虫中毒时应慎用或不用碳酸氢钠,因可使敌百虫变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密切观察 所有文献都强调了到达治疗终点后,需停药观察,而不是停止观察。应严密观察胆碱能症状及胆碱酯酶活性,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再次洗胃。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5-931.

[2]朱子扬,龚兆庆,汪国良.中毒急救手册.第2版.

有毒中药篇7

在农业生产中,有机磷农药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是有机磷农药使用的高峰时期,因此,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这个时期家畜很容易接触到该种药剂,并出现中毒的现象。有机磷农药按照毒性大小可以划分为实剧毒类,如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等,还有一种是强毒类,其中主要涉及到了敌敌畏、甲基对硫磷、甲基内吸磷以及氧化果乐等,低毒类的药剂主要包括了敌百虫、马拉硫磷等几种。当家畜接触到这些药物之后,常常会引起中毒,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正确,经常会导致动物衰竭。在2015年4月27日,新疆十二师二二一团畜牧兽医站接到了一起羊有机磷中毒的报告事件,十二师二二一团畜牧兽医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由于救治及时,没有出现羊大量死亡的现象。

1 羊有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分析

1.1 急性胃炎症状

羊吸入或者饮入有机磷农药之后,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粘液性便或者带血的粪便,羊后肢不停的q腹、出现痛苦的声,卧地不起,来回打滚,并出现严重的瘤胃臌气现象。

1.2 视力障碍

羊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羊的肌肉出现震颤,双目呆滞流泪,不出现反刍的现象,在口中会出现是少量白色泡沫状的唾液,行走小心,头部喜欢抵住硬物战力。用手接近羊的眼睛上下摇手检查不羊的视力表现为无反应,羊的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现废绝的现象。

1.3 兴奋症状

羊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出现兴奋的症状多数为中毒不深,农药毒适中。中毒之后羊会出现是抬头举尾、狂躁不安,具有攻击其他牲畜和人类的倾向,喜欢用蹄击打圈舍,精神亢奋不安,眼睛明亮,这时可以通过这个症状判断适中羊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可能是脑淤血或者水肿现象发生的前兆。

1.4 水肿症状

一般情况下,对于中度中毒的羊是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这个过程中羊表现为深度呼吸,鼻翼出现高频率的震动,脖颈伸直,出现张嘴呼吸的现象,中毒严重的羊肘部外展,脉搏跳动急速,羊的结膜出现发绀症状,出现湿性咳嗽,出现烦躁不安,在鼻孔中分泌出浆液状的泡沫吧或者淡红色的泡沫液体出现,羊表现不远卧底,对羊进行肺部叩诊可以在中毒羊的肺门下部支气管出现明显的音现象。中毒严重的羊经常会因为呼吸衰竭和麻痹以及肺部水肿或者循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衰竭而死。

2 临床解剖

对中毒死亡的羊进行解剖发现,在羊的肠道内出现大量的暗红色血色粪水,肠系粘膜淋巴结出现肿胀的现象。羊的肺部出现淤血和水肿的现象,在羊的器官内存在大量的泡沫状的液体。同时对中毒羊的肝脏进行解剖发现,肝脏出现肿大,胆囊胆汁充溢,心脏内外的粘膜出现斑点状的病斑,脑部出现淤血和水肿的现象。同时,在将解剖过程实还发现了羊的前三胃粘膜出现脱落,胃部内的容物存在酸臭味,羊的真胃和十二指肠出现了充血的现象。在羊的鼻腔和鼻孔内存在大量泡沫性唾液,有的呈现红色,有的呈现白色。

3 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决对策分析

首先,在羊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了羊出现了中毒症状之后,应该迅速的将中毒羊只从羊圈赶到一个通风环境较好的地方,将无症状和病情比较轻的羊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之后,直到将羊身上的有机磷农药清洗干净为止。治疗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个关键手段就是使用特效解毒药剂(解磷定、氯磷定)治疗,并及时的去除尚未吸收的药物。预防该种疾病的关键就是要管理好农药,防止这些农药混入到羊的饲料和饮用水中。在羊养殖过程中,应该将喷洒过程中地区进行全面的划分,并禁止到这些地区放牧。对于接触过农药尤其是接触过有机磷农药的器械应该禁止给羊使用。在使用敌百虫对羊进行驱虫过程一定要确定好使用的量,避免造成羊中毒事件的发生。

其次,做好羊中毒后的紧急解毒工作。解毒药剂通常涉及到两类,一类解毒药剂是植物神经药物,药物中主要的成分就是胆碱和乙酰胆碱,这些药物能够对神经兴奋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例如阿托品,而另一种解毒药剂主要是胆碱酯酶复活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和乙酰胆碱对抗肌联合使用,对于解除羊有机磷农药中毒有着十分有效作用。在解毒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解磷定和氯磷定按照羊体重每千克使用10~30mg左右,将其溶解于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注射,以后每隔2~3个小时静脉注射一次,直到羊的中毒症状缓解之后。而双复磷和双磷定的使用剂量一般为解磷定的一般左右,使用方法相同。

最后,阿托品的使用。在解毒过程中,阿托品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对抗剂,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大使用的量,要实现解毒能够达到阿托品化之后,才算解毒取得了良好的解毒效果。使用过程中安全羊的体重,每公斤使用0.5~1.0mg,进行肌肉或者皮下注射解毒。在注射1~2个小时之后,当羊的中毒症状没有缓解之后,可以酌量实加重用药的量重复使用,直到出现了阿托品化之后为止。阿托品化主要是指用药之后羊的瞳孔扩大,空腔干燥和心跳速度持续加快。在对中毒羊进行治疗过程中,可以向中毒羊灌服硫酸钠或者硫酸镁进行排泄治疗。同时,还要结合洗胃进行治疗。在确定为硫磷有机农药中毒之后,切不可使用肥皂和高锰酸钾进行洗胃,这样会形成氧化性更强的对氧磷,加重了羊的中毒症状。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早应用激素能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有肺水肿发生。对于中度、重度患畜在给予足量阿托品的前提下,为保护肝脏和毒物排出,可及时应用糖盐水或等渗糖,加入适量维生素C、维生素B和能量合剂,能增强患畜抗毒能力,提高治愈率。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农药的妥善保管和畜禽的饲养管理,是防止羊只发生中毒的根本问题。因此,教育职工群众加强对农药和畜禽的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大家的社会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更是防止发生中毒不可或缺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中毒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伟,吕金良,高振伟,陶野.浅谈现代中兽药的发展前景[J].中兽医学杂志.2010(01)

[2]张世攀,靳光勇,靳懿.自制中药创伤膏治疗动物急性软组织挫伤[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0(03)

有毒中药篇8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抢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93-0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服药量大、抢救不及时、洗胃不彻底、药物应用剂量不足等原因,该病死亡率较高[1]。现将本院2009~2012年抢救的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口服农药中毒患者38例,接触中毒患者12例。其中,3911中毒16例,乐果14例,敌敌畏6例,敌百虫5例,1065中毒5例,其他有机磷农药及除草剂等中毒为4例。轻度中毒27例,中度14例,中毒9例。中毒后至入院抢救时间为30 min~5 h。将所收治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每组各25例,根据胆碱酯酶活力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2。

1.2 治疗方法

1.2.1 首次药物治疗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分别给予1~2 mg im、2~4 mg im、4~6 mg im,如果毒蕈碱样症状仍存在,可于30~60 min后追加药物首剂的一半计量,药物维持量为1~2 mg/12 h,直至盐酸戊乙奎醚化;阿托品治疗组中: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2~4 mg im、4~10 mg im、10~20 mg im,如果毒蕈碱样症状仍存在,可于30~60 min后追加药物首剂的一半计量,药物维持量为1~2 mg/h,至阿托品化。两组患者同时应用氯磷定,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分别应用0.25~0.5、1.0~1.5、1.5~2.5 g。

1.2.2 清除毒物

1.2.2.1 彻底洗胃:患者取左侧卧位,插胃管,抽出胃内容物,常温清水反复洗胃,首次清水量8000~30 000 mL,密切监测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

1.2.2.2 清除周身毒物:脱去患者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温水清洗皮肤、毛发,防止皮肤吸收毒物。

1.2.2.3 导泻:在洗胃后,通过胃管注入硫酸镁100 mL,减少吸收。

1.2.3 维持呼吸通畅

对于昏迷患者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气囊辅助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治愈36例,死亡14例,分别占72%、28%,其中阿托品治疗组死亡9例,占36%,反跳4例,占16%;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死亡患者5例,占20%,无反跳病例。死亡的患者中,深昏迷,无自主呼吸、心跳,抢救无效的患者8例,出现中间综合征的患者4例,家属主动放弃者2例。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用药次数为平均每位患者用药7.89次,阿托品治疗组用药次数为平均每位患者25.56次,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患者用药较阿托品治疗组明显减少。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3 讨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之一,自杀者较多,多数患者处于浅昏迷及深昏迷状态,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2]。在药物治疗方面,临床常用盐酸戊乙奎醚,此药物较阿托品药效持久,直至达到盐酸戊乙奎醚化,患者出现皮肤干燥、口干[3]。中毒反跳多出现于中毒后的2~7 d,表现为汗多、流涎、双肺湿音,瞳孔扩大后再次出现缩小,血压的变化、意识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胆碱酯酶活力下降,面色由红变白或变暗等[4]。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洗胃不彻底、毒物通过皮肤再次吸收,以及停药过快。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避免过度追求盐酸戊乙奎醚化,导致中毒[5]。当患者出现烦躁、尿潴留等情况时及时停药,一般病情会得到缓解[6]。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能较好和较全面地对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胆碱能功能亢进的一系列中毒症状,同时不良反应减少或轻。而阿托品不但疗效较盐酸戊乙奎醚差,而且不良反应较大较多,剂量过时易出现一系列有害作业[7]。

4 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需要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尽量减少毒物的吸收,因此急诊科必须要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入院后立即清除毒物,急救车赶赴现场时,及时使患者脱离污染现场,并给予足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及胆碱酯酶复活剂。

[参考文献]

[1] 陈佳漪,陈建荣. 长托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J]. 交通医学,2006,20(6):726.

[2] 陈大铣,杨新跃. 农药分类及中毒救治[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37-41.

[3] 王一镗. 急诊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47.

[4] 南佳彦,高小燕,李惠玲,等.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622-624.

[5] 石继红.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时相关指标变化及评价[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1):47-48.

[6] 梅国锋,潘国良,徐建彪,等. 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 江西医药,2006,41(5):283-285.

[7] 蒋静涵. 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和猝死[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12(2):182.

上一篇:中药药剂学范文 下一篇:免煎中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