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食品范文

时间:2023-10-25 04:22:50

有毒食品

有毒食品篇1

胡萝卜:味甘,养血排毒,是健脾健胃的有效解毒食物,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功效: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除。适合症状:用于铅、汞超标的化妆品或饮食中铅汞引起的黄褐斑、蝴蝶斑等皮肤问题。

海带:味咸,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食物。功效:海带中的碘被人体吸收后,促进有害物质、病变物和炎症渗出物的排除,同时海带含有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适合症状:甲状腺肿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药物中毒、浮肿。

木耳:味甘,性平,是排毒解毒、消胃涤肠、和血止血的最佳食物。功效:木耳含有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再排出体外。适合症状:从事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特别应多食。

苦瓜:味甘,苦,性平,是解毒、养颜美容的食物。功效:苦瓜含有一种具有明显抗癌功效的活性蛋白质,能够激发体内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增加免疫细胞活性,清除体内有害物质。适合症状:苦瓜虽口感略苦,但余味甘甜,女性应多吃,以利经血调顺。

荔枝:味甘,酸,性温,是解毒止泻、生津止渴、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功效:荔枝有补肾益精、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进细胞生成、使皮肤细嫩等功效。适合症状:皮肤粗糙、干燥,尤其是经常熬夜引起的肾虚等。

猪血:味甘,性温,是解毒清肠、补血养颜、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清肠分解物,能将有害粉尘及金属微粒排出体外。适合症状:长期接触有害有毒粉尘的人,特别是每日驾驶车辆的司机。另外,猪血富含铁,对贫血而面色苍白者有改善作用。

绿豆:味甘,性凉,是清热解毒、祛火的常备食品。功效:常食能帮助排泄体内毒素,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适合症状:许多人在吃过肥腻、煎炸、热性的食物之后,容易出现皮肤瘙痒、暗疮、痱子,绿豆具有强力解毒功效,可以解除多种毒素,绿豆可以降低胆固醇,又有保肝和抗过敏作用,在绿豆汤中加入蜂蜜饮用,排毒养颜功效更佳。

茶叶:性凉,味甘苦,是清热除烦、消食化积、通利小便的排毒卫士。功效:对醒脑提神、清目、消暑解渴的功效尤为显著,茶叶富含一种生物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用于保健强身和延缓衰老。适合症状:茶有明显的防癌抗癌作用,坚持饮茶有防止肿瘤产生的积极功效。

有毒食品篇2

论文关键词 生产 销售有毒 有害食品 明知 危害公共安全 

“什么是至高无上的法律?人民之安全。” 霍布斯如是说。然而,毒豆芽、三鹿毒奶粉、毛发酱油、地沟油等令人作呕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让人们陷入恐慌。

刑法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直到1993年7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本罪,1997年刑法将此规定吸收修改为刑法的具体规定”。 为应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紧张态势,《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进行了修改:加重处罚范围的拓宽、单处罚金和罚金限额的取消,体现了立法上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决心。

此外,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亦加大了打击力度,2011年全国查处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数目约为6.2万,2012年约11.1万, 2013年仅前五个月就达到52万 。其中,2012年移送司法机关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数目为406件,2013年前五个月为509件,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2013年前五个月批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74件257人,起诉189件413人。

数据面前,不难发现:立法、司法双管齐下严厉打击食品安全案件成效显著,但进入刑事司法阶段的案件相对于查处的案件总数而言难免太过失衡。有学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行政与司法衔接不畅、取证难、认定犯罪嫌疑人‘明知’难,其中‘明知’的认定问题是核心。”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件:

许某自2011年6月起,在自家生产的绿豆芽菜中添加“无根素”(主要成分是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增粗剂等添加剂,并将所生产的豆芽批发销售给当地菜市场。2012年2月,当地食药监大队对其以书面文件的方式告知其不能向豆芽中添加“无根素”,因为“无根素”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许某停产一个月后,继续生产、销售。2013年10月,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鉴定:其生产、销售的豆芽菜中含有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

孟某于2011年10月份从妹夫许某处学来用“无根素”培育豆芽的方法,使用许某的营业执照,开始生产黄豆芽菜,每天将长好的豆芽用漂白粉水漂洗后,销售给当地菜市场。2013年10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对其生产、销售的黄豆芽进行鉴定发现:含有4-氯苯氧乙酸钠及6-苄基腺嘌呤。

两人是通过网络购买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这两种物质已于2011年11月14日被国家禁止使用,并禁止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生产上述产品。2013年11月22日,二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分别被移送审查起诉。

孟某一直自称其不知道“无根素”是不可以使用及不知“无根素”的成份,孟某主观“不明知”的辩解,成为办理本案的一个重要难题。以此为出发点,笔者对本罪相关的犯罪归属体系与主观罪过范围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相关概念辨析

E·博登海默曾言:“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行为,构成本罪无需发生一定的危害结果或者具有发生危害结果的危险。” 要探讨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辨析以下概念:

(一)生产、销售

有学者认为:“应对生产、销售认定为经营行为,做扩大解释,包括一切与经营行为有关的活动。” 还有学者认为:“应用‘经营’替代‘销售’,进而扩大刑法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范围。”

上述观点是对生产、销售的扩大解释,笔者认为无需将做此种解释或修改。原因之一是2013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内容将“生产、销售行为之外的环节已纳入本罪调整范围” ;之二是将“销售”改为“经营”,经营行为本身含义广泛,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经营行为会层出不尽,就会需要新的司法解释加以界定,增加了司法成本,而且将有限的司法力量投入到追查无限的行为模式中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弊端凸显。

(二)食品,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

1.食品

“食品”是指“商店出售的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可以充饥的东西”。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张明楷教授认为:“必须联系本条(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保护法益对食品进行规范的解释,食品不一定要求是商店出售的、也不要求是经过加工制作的、可以是活着的动物、甚至包括不适合人食用的物品(如地沟油)。”

2.有毒、有害

有毒、有害如何界定?词典中的“毒”是指“进入有机体后能跟有机体起化学变化,破坏机体组织、生理机能的物质。” “害”,即“祸害、害处”。 有的学者认为:“二者是包含关系,有害包含有毒,按这种说法,现行刑法的规定就出现了语病。” 有的学者认为二者是交叉关系,有的既有毒又有害、有的只有毒、有的只有害。

笔者认为,判定“有毒、有害”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经过有权机关鉴定才能认定。因为物质的毒害性往往具有相对性,比如食品添加剂按照科学比例添加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若超过比例严重则会产生危害;再如案例中提到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本身不属于有毒物质,但是加入豆芽中供人们食用就有致癌风险,利用二者生产的豆芽就属于有毒、有害食品了。所以,单处从字面或者逻辑角度区分“有毒”还是“有害”不仅对司法没有太大意义,反而会增加适用本罪的难度,而应结合具体案件事实情况及鉴定意见进行考量。

3.非食品原料

关于“非食品原料”,学界争议较多的是“食品添加剂”是否属于“非食品原料”。

笔者认为,这要看食品添加剂对于具体的食品是否有添加必要、是否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添加,当食品添加剂不必要或者未按标准添加时,就不能视其为食品原料。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指出:“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等23种物质,缺乏食品添加剂工艺必要性,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中对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等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注销生产许可申请,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2011年12月20日前完成。 因为缺乏食品添加剂的工艺必要性而规定不得作为食品添加剂,案例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及6-苄基腺嘌呤必然是“非食品原料”,所以,“无根素”也是非食品原料。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主观罪过范围

(一)只限于故意

据现行刑法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规定,“本罪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掺入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或者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加以销售。”

曲新久教授认为:“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

陈兴良教授认为:“故意犯罪应当认识的因素包括:行为的性质,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行为的客体;行为的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他,时间、地点等。”

本文所引案例,许某在食药监大队书面告知其不能使用“无根素”后仍然继续使用,其主观明知显而易见,符合本罪的主观构成要素。然而,孟某在讯问阶段一直称不知道“无根素”是禁用的,不知道其主要成份是4-氯苯氧乙酸钠和6-苄基腺嘌呤,生产的黄豆芽自家也食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有学者认为:“只需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有概括的认识即可,不要求行为人对所添加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毒性有详尽的认知。” 据此观点,孟某所称不知“无根素”是禁用的、自家也食用,看起来是对行为性质、危害后果缺乏认识,但其不知“无根素”化学成分的辩解不影响本罪成立。

(二)推定故意

是根据“存疑有利于被告”还是从其他角度继续寻找孟某明知的证据?

张明楷教授曾说过:“当刑法要求行为人明知某种构成事实或者必须具有某种目的,而行为人声称不明知或者不具有该目的,导致对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或是否具有该目的存在疑问时,不能轻易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做出行为人不明知某种构成要件或不具有某种目的因而无罪的判决;而应根据客观事实合理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某种构成要件、是否具有某种目的。”

贾宇教授认为:“明知包括确知,但不限于确知,还包括相应条件下的‘应知’,即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和行为时的客观情况而合理推断出行为人当时应当知道,也就是所谓的‘推定的明知’。”

并且,办理案件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一方面是避免使司法机关陷入被动境地,另一方面是因为“口供主义”可能会诱发“刑讯逼供”。所以,笔者认为上述学术观点是具有操作性并且符合刑法精神的。

(三)实践中的做法

实践中的做法,一般是公诉机关举证推定行为人的主观明知,由行为人自证“不明知”。

案例中,工作人员将在孟某家查封的20桶豆芽交予孟某保管,孟某在工作人员走后就将豆芽全部倒入河边垃圾堆,自己并未食用,孟某称太多了自家也吃不完会腐烂。其次,孟某从妹夫许某处学来的用“无根素”培育豆芽的技术,两人共用营业执照,每天一起去菜市场销售豆芽,许某被食药监大队书面通知不得使用“无根素”一事,孟某知悉的可能性较大。再次,孟某是网购无根素的,他说每次就是到百度里找,笔者在百度输入“无根素”,出现的关于打击生产毒豆芽的新闻链接放眼可见,孟某说从未读过该类消息,上网只是找无根素卖家的话可信度较小。据以上理由推定孟某主观上应该明知。

(四)将“过失”纳入罪过范围的探讨

有学者建议“将过失纳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主观构成要素,以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作为入罪标准” 。比如,“美国的刑事法律规定因实施某种行为或者造成某种结果而必须承担的刑事责任,不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备传统刑法所要求的故意、明知、轻率或者过失等心理状态。”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辩证的借鉴,因为主观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有差异,不分轻重对经营者过宽打击、压抑市场经济活力并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此外,行政、司法机关应同时加大查处力度与宣传力度:如工商机关在食品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之时,向其颁发印有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等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手册,必要时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合格才可以领取执照等;司法机关则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将“推定明知”标准化,如以行为人在案发后转移销毁物证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有明知,除非行为人可以提出证据证明其不明知等。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类罪归属

(一)是否将本罪划归到“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现行刑法中归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刑法规定本类犯罪,是为了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分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不顾人民群众的安危,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有学者提出将本罪划归到“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查阅外国刑法典的相关规定,最接近的是《法国刑法典》第四百四十四条规定的“销售有毒食品罪”,该法典将此罪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里。但这种模式适合我国现行刑法体系吗?

(二)划归“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否合理的探讨

张明楷教授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罪保护的法益,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因此,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的行为。”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现行刑法中主观罪过范围只包括故意;而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罪过包括故意或者过失。将前者归入后者的体系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罪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主观“明知”难的问题。

但是,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学界对于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二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或应受刑罚处罚性”。 可见,不论是“三特征说”还是“二特征说”,社会危害性都是其必要的特征之一。贝卡里亚说过:“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尺。” 判断行为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不应只根据客观危害结果,因为犯罪是行为人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行为人主观上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并不是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仅就社会危害性而言,将其归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要比将之归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一章更合法合理,后者有“客观归罪”之嫌,且无助于此罪的理解和适用。所以,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划归“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笔者并不赞同。

有毒食品篇3

关键词 食品;有毒金属;污染来源;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5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85-02

人体内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有些金属元素是人体正常组织成分或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有些金属元素,尚未证实其具有生理功能,或者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或者人体只可耐受极少的数量,剂量稍高,即可呈现毒性作用,这些金属被称为有毒金属。其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毒金属包括铅、镉、汞、砷等。

1 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来源

1.1 工业“三废”排放和化学品使用污染

现代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有些乡镇企业,重效益轻环保。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和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并通过动植物的摄食在植物体内累积造成污染。与一般农药、化肥污染不同,即使这些有毒金属在环境中的浓度很低,但由于其在环境中不易净化,使大气、土壤、水体均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富集,类似于持久有机污染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毒物[1-3]。

1.2 自然环境的本底值高

有特殊地质地理条件的地区,在土壤、水体以及空气中某些金属含量较高,致使在此环境中的动、植物体内的有毒金属含量也往往较高。如高硒地区,不少人毛发、指甲脱落,四肢麻木,皮肤红肿、溃烂,经过分析检验出病因是食物中含超量的硒元素。

1.3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因工艺需要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品质不纯,或所使用的容器、管道、金属机械等中含有有毒金属杂质可能造成食品污染。

2 食品中有毒金属污染的危害

有毒金属进入人体后,多以原型金属或金属离子形式存在,但有些可以转变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尽管一次大剂量摄入可以引起急性中毒,但大多数属于低剂量长期摄入后在肌体中积蓄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有些金属毒物还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4-5]。

2.1 铅对人体的危害

铅主要侵害肾脏、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常见症状表现主要有贫血、腹痛及便秘和腹泻、关节肌肉疼痛、头昏、失眠、口腔金属味、胃肠炎、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因为慢性铅中毒影响凝血酶活性,使凝血时间延长,在后期出现急性腹痛或瘫痪。铅中毒患者可以观察到血中点彩红细胞和齿龈的“铅线”。铅还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抗体产生明显下降。膳食中补充蛋白质、钙、铁、锌、硒和维生素C可以降低铅的毒性。

2.2 汞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中有机汞的消化吸收率很高,甲基汞的人体吸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无机汞的吸收率较低,而金属汞几乎不被人体吸收,90%以上可由粪便排出。吸收的汞以肝、肾、脑等器官的含量最高,在全身组织和器官均有分布。长期摄入甲基汞可导致中毒,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损害神经系统。如神经症状、感觉障碍、听力障碍、视野缩小、语言障碍、运动失调等,严重者可能发生吞咽困难、肢体变形、瘫痪,甚至死亡。甲基汞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或新生儿中毒。

2.3 镉对人体的危害

镉吸收在人体主要积蓄部位为肝脏和肾脏。镉中毒主要损害消化系统、骨骼和肾脏。临床上可见蛋白尿、氨基酸尿、糖尿和高钙尿,导致体内钙的负平衡,并由于骨钙迁出而发生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镉及其化合物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严重时引发急、慢性中毒。

2.4 砷对人体的危害

砷由于其许多理化性质类似于金属,故常称为“类金属”,其实际为一种非金属。砷进入人体后可以分布于全身组织。急性砷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死亡,并出现全身出血症状。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异常,包括皮肤白斑、颜面和四肢与躯干色素沉着引起的砷源性黑皮病、皮肤角化过度、四肢末梢神经疼痛、神经衰弱等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无机砷与人类皮肤癌和肿瘤的发生有关,许多砷的化合物具有致突变作用。

3 食品中有毒金属污染的预防措施

3.1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规定各种食品中铅的限量标准(以Pb计)如下:谷类、豆类、薯类、畜禽肉类0.2 mg/kg,鱼、贝类0.5 mg/kg,水果、蔬菜(叶菜及食用菌除外)0.1 mg/kg,叶菜、食用菌0.3 mg/kg,蛋类0.2 mg/kg,酒类0.2 mg/kg。

我国规定汞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以Hg计)为:粮食0.02 mg/kg,蔬菜、水果0.01 mg/kg,鱼及其他水产品0.3 mg/kg,肉、蛋(去壳)、油0.05 mg/kg,乳类0.01 mg/kg。

我国规定镉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以Cd计)为:大米0.2 mg/kg,面粉、豆类、花生0.1 mg/kg,畜禽肉0.1 mg/kg,鱼、贝类0.1 mg/kg,蔬菜、水果(叶菜、芹菜、食用菌除外)0.05 mg/kg,叶菜、芹菜、食用菌0.2 mg/kg,蛋类0.05 mg/kg。

我国规定砷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以As计)为:粮食0.7 mg/kg,蔬菜、水果0.5 mg/kg,淡水鱼0.5 mg/kg,蛋类0.5 mg/kg,食用油0.1 mg/kg,醋和酱油0.5 mg/kg。

3.2 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防止污染

食用动、植物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和发育,是保证食品质量,防止有毒金属污染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做到:不用被污染的饲料和水饲养畜、禽;不在受污染水域养殖水产品;不在有毒金属含量高的土壤或工业“三废”严重的土壤上种植作物,并注意灌溉用水的水质;在生产过程中,不滥用农药,含有金属元素的汞制剂、砷制剂应严禁使用[6-7]。

3.3 合理实施食品加工

使用食品加工机械、管道等生产设备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并防止机械空转,直接摩擦而产生金属尘粒混入食品;盛装食品的容器要慎重选择,尽量避免使用陶瓷或铝制容器,以防止接触酸性物质而溶出铅和镉渗入食品;食品添加剂应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对其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使用。此外,食品加工的环境条件也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大气中某些有毒金属尘埃溅落于食品上。

4 参考文献

[1] 陈倩,洛海明,赵春玲,等.北京市食品中五种食源性致病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5):507-571.

[2] 张森富,赵婷.浅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3):101-1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4] 杨平,牛春燕.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9(12):43-46.

[5] 桑立伟.食品安全高效监管途径探索[J].食品安全导刊,2009(6):28-29.

[6] 张凌,安莹,苏晓丽.徐州市小学周边劣质膨化食品重金属污染的调查与评价研究[J].科技资讯,2011(34):212.

有毒食品篇4

反季节蔬菜都是用塑料大棚密集栽培的,蔬菜在高温下易发病虫害,只能靠施大量农药来缓解,所以农药残留物很多。即使不是反季节蔬菜,为了提高产量或者让蔬菜看起来更漂亮,菜农也往往会使用过量农药或是高激素、高营养素以促进蔬菜的生长。

导致后果:农药本是杀害虫的,但是用量过大、次数过频或方法不当,使蔬菜中的残留量过多,就变成对人体有害的了。这些残留在蔬菜中的农药,随着蔬菜进入人体并滞留在体内,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如急、慢性中毒或诱发各种疾病等。

明矾让水果吃起来更甜美

为了使水果看起来漂亮,吃起来很甜,有人会用加了明矾、甜蜜素、味精的水给水果“洗澡”,这样一来,既增加了重量,又能使还没成熟、味道酸涩的水果变得清脆香甜。

导致后果:明矾当中含有铝,铝会影响人的智力,食用多了会造成记忆力下降。

双氧水让水发货看起来更肥美

传统水发货的方法应该是用水来发制的,但是现在很多商家受利益驱使,用片碱(工业氢氧化钠)或工业双氧水、甲醛等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东西来发制水发货,让水发货更肥嫩白皙,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导致后果:工业双氧水和片碱都是强烈的腐蚀剂,里面含有较多的铅、砷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在水发货里残留,吃了以后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腐蚀作用,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如肝、肾的疾病,甚至可能导致癌症。甲醛的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质凝固,它具有蓄积性,蓄积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中毒现象,甚至致癌。

防腐剂让豆制品延长保质期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可能导致菌落总数超标。若采用的灭菌方式和储存方式不当,很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为了延长豆制品的保质期,有些不法商贩会在豆质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

导致后果:在豆制品中添加过量的防腐剂,长期食用会降低智力、记忆力并影响人体健康。

增白剂让面粉出奇地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面粉档次要求越来越高,不少面粉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出粉率和面粉增白上,增白面粉应运而生。

导致后果: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苯甲酰”,这种物质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残留在面粉中,并随制成的食品进入人体内,一部分与甘氯酸化合成马尿酸从尿中排出体外,另一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而解毒,以上两种化合解毒均是在肝脏内进行的,无疑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二氧化硫让干货看上去更饱满

一些小作坊式的生产厂家,为使干货色彩鲜艳,用二氧化硫熏蒸食用菌、竹笋、干果、干菜等食品。

导致后果:二氧化硫残留量过多,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对人的胃肠有刺激作用,如果使用的是工业用硫,还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中毒现象。

激素催熟水产品

为了缩短养殖水产品的生长周期,有些不法商贩用掺入了性激素的饲料喂养甲鱼、鳝鱼和大闸蟹等。这些吃了激素饲料的水产品生长快,成熟早,而且个头大,外观好。

有毒食品篇5

文/王志明

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喝的某种果汁、吃的某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你有必要了解你正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黄连素与茶 茶水中有约l0%的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2小时内不能饮茶。

钙与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钾,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两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将水倒掉后食用。

止泻药与牛奶 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所含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多酶片与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维生素C与虾 服用维生素C前后两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降压药与西柚汁 服用降压药期间不能饮用西柚汁,否则将造成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苦味健胃药与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会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滋补类中药与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阿司匹林与酒、果汁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饮酒,不仅会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会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布洛芬与咖啡、可乐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及可乐中的成分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抗生素与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利尿剂与香蕉、橘子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抗过敏药与奶酪、肉制品 服用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否则易诱发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服用中药有“四怕”

文/朱本浩

温补中药怕白萝卜

人参是补气的,而萝卜是行气、降气、破气的,如果萝卜和人参同时吃,可能会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其他的温补类药物,如西洋参、党参、黄芪、何首乌、熟地等,都与人参具有类似的功效,都不适合与萝卜同服。

温热药最怕冷饮

吃太多冰冷食物会让胃的温度下降,不利于消化食物。尤其在需要服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治病时,更应该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凉食物。

养胃中药怕糯米

糯米、肉类、豆类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养胃类中药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病人康复。

清热药怕辣椒

有毒食品篇6

食品级pet塑料不能耐高温,需在低温使用,一般在7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只要不装过热的液体,或沾了油污不乾净,是可以装水喝的。这些塑料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国家规定企业不能回收,重复灌装使用。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有毒食品篇7

按致病原因将食物中毒分四类,即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按人们就餐场所分为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家庭发生的食物中毒及饮食服务行业发生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中毒人数多,是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因加工、贮存不当,对隔夜食品食用前未进行彻底加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厨师带菌操作常常导致集体食堂或饮食服务行业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的人数较多,家庭发生食物中毒一般以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较多,有误食野蘑菇中毒的,有误食河豚鱼中毒的,还有四季豆、发芽马铃薯在加工中未将其本身含有的毒素破坏而发生食物中毒的, 这种食物中毒致死率很高。

食物中毒患者与吃某种食物有关:它的特点是潜伏期较短,特别是集体暴发食物中毒时,在短时间内往往出现大量病人;吃者大多数发病,不吃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不会出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现象,同一起中毒的病人都有相同的临床症状,发烧、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的食物中毒。这类食物中毒往往与不同地区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一般以7、8、9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间,主要由于气温高,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吃不香,睡不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原因有误食,如误将亚硝酸盐做食盐造成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有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粮食、蔬菜、水果等产品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还有的企业违法使用吊白块等非食用原料,造成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同之处在于无地域性、季节性。其发病与进食含有毒有害化学物有关,与过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短者可十几分钟,进食量越大,发病越重。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的化学物质有关。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严重者意识丧失、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视物不清、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发生呼吸麻痹,发生昏迷、脑水肿。鼠药氟乙酰胺中毒会出现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损伤,最早出现口渴、恶心、呕吐、腹痛,肌肉震颤,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强直性抽搐,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首先要抢救病人,尤其是化学性食物中毒,抢救病人要突出一个“快”字。要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催吐、洗胃、导泻,用解毒剂解毒,对症治疗及必要的防止心脏、呼吸衰竭的特殊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必要时还要给以抗生素治疗。同时做好食物中毒的控制工作,防止其进一步扩大。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的食品。为了查明中毒原因,要保留好导致中毒的可疑食品和吐、泻物,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为了有助于世界各国控制食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了安全制备食品的十项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可有效地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即:1.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2.彻底加热食品;3.立即食用做熟的食品;4.妥善贮存熟食品;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6.避免生、熟食品接触;7.反复洗手;8.必须精心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污染食品;10.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就是要管理好造成食品污染的化学物质。预防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要加强对老百姓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辨别有毒的动、植物,不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不吃有毒的鱼,发芽马铃薯要除芽,四季豆要烧熟烧透,这样可有效地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

有毒食品篇8

[关键词] 学校食品;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生机勃勃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1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不断从报纸、电视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南京“冠生园”事件,让人们望月饼而生畏;三亚的“毒咸鱼”,使我们谈“咸鱼”而色变;广东的“瘦肉精”事件,令我们望肉而怯步;号称生命杀手的“苏丹红”竟出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辣味食品里;能够使人患上肾结石的“三聚氰胺”居然出现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面对这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事件,如滥用农药中毒,“瘦肉精”中毒,潲水油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甲醇中毒、毒蕈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报道,对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危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该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既是从营养与卫生二方面来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

2 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食品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的稳定发展。近年来,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为学校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问题,他的影响程度是不可估量的,轻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重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使学校办学声誉下降,进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及经济利益。

3 学校食品主要的不安全因素有 (1)领导不够重视,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2)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很薄弱;如学校所采购的食品质量不高,所经销食品常忽略了供餐食品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等资质条件的审查,对其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加工能力不能做到认真考察,只考虑到其价格因素,由于加工能力所限,导致超负荷运转,极易使所加工的食品腐败变质而引起食物中毒;有的标识不清,有的无索证等,存在着各种食品不安全隐患。(3)食堂硬件设施、功能区划分等卫生设施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和措施不落实,无专用售菜配餐间,无防蝇、防尘设施,配餐间中无紫外线消毒灯等。(4)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漠,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法律、法规卫生意识差,不注重个人卫生,长指甲、留胡须、操作时抽烟等时有发生。(5)有些学校将小卖部全部承包给个人,个体承包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卫生安全,不顾食品安全因素,置法律法规不顾,从事违法经营活动,有的未按卫生许可核定项目经营,制售盒饭、煮粉等。(6)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偏低和防范意识不强。

4 学校常见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种类及原因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最常见,在夏秋季节多发。①沙门氏菌病:中毒原因是肉类食品存放不当,食用前未烧熟煮透所致。②志贺菌感染(痢疾):中毒原因是进食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常常由于不卫生的加工人员接触食品所致。③霍乱:中毒原因是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引起,常见的是由于海产品或海产品未煮熟、生食蔬菜、吃水果不去皮,以及制作食品过程或存放时被污染所致。(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①甲型肝炎。②中毒原因是进食被污染的冷菜、水果和果汁、乳制品、蔬菜、贝类和冷饮等。(3)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①囊虫病:中毒原因是人吃了含囊尾蚴的“米猪肉”后引起。②旋毛虫病:中毒原因是与吃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有关。(4)食品含有天然毒素中毒包括:①海洋毒素:河豚毒素等;②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③植物毒素:毒蕈中毒等。中毒原因多为误食。(5)有毒化学物质中毒:农药残留、有毒金属和化合物(铅、镉、汞、砷、氟、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工厂化学药品(剂、清洁洗消剂、油漆)、兽药残留等。中毒原因

包括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和误食等。

5 学校食品安全措施 为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以及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学生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使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具体的指导措施。

作为学生本人,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在此,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超过保质期限,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油脂类食品有哈拉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3)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4)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5)不采摘或不食用野果(菜)和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6)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上一篇:大公无私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