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范文

时间:2023-09-23 06:47:50

营改增政策

营改增政策篇1

综合《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跨具(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的规定,建筑业一般纳税人(本文暂不考虑小规模纳税人和其他个人提供建筑服务)营改增核心政策可以归纳总结为如下两部分共计7条:

(一)计税方法

1.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2.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3.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二)异地施工税款预缴及纳税申报

4.纳税人在同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决定是否适用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

5.适用异地施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的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1)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11%)×2%

(2)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3%)×3%

(3)纳税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负数的,可结转下次预缴税款时继续扣除。纳税人应按照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分别预缴。

6.纳税人按照规定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上述凭证是指:

(1)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4月30日前开具的建筑业营业税发票。

上述建筑业营业税发票在2016年6月30日前可作为预缴税款的扣除凭证。

(2)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5月1日后开具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所在县(市、区)、项目名称的增值税发票。

(3)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7.一般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提供建筑服务,在机构所在地申报纳税时,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且差额较大的,由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建筑服务发生地省级税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暂停预缴增值税。

二、建筑业营改增核心政策解析

(一)计税方法

第1条主要适用对象是广大劳务分包企业,由于劳务分包企业一方面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另一方面作为总承包企业和专业分包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如政策直接规定劳务分包企业执行11%的建筑业税率,则会使劳务企业的税负过高,进而通过税负转嫁效应传递给建筑业产业链下游企业,不利于建筑业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税负只减不增”的税改目标。因此劳务分包企业的增值税政策一直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按此条规定,不分新老项目,只要是合同内容约定的提供建筑服务的方式为清包工,也就是我们行业所说的纯劳务分包或者扩大劳务分包,那么作为服务提供方的一般纳税人就有权选用简易计税方法,适用征收率为3%,考虑到价税分离致使销售额要比营业税体系下的营业额略低,劳务分包企业选用简易计税方法可以确保其税负只减不增!符合规定条件并取得专用发票的,下游企业还可以抵扣3%的进项税额,这对总承包企业和专业分包企业也有积极的意义。

从理论上分析,当工程发包方甲供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工程承包方就变成了“以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务”,因此第2条的规定不仅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更是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用言简意赅的表述,解决了甲供这个貌似无法跨越的行业的难题。从建筑法规来看,法律并不禁止甲供行为;从行业实践来看,甲供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我国目前增值税税制尚不完善,货物适用的税率要高于建筑服务适用的税率,原本行业内司空见惯的甲供突然变成了增值税体系下工程发包方的“宠儿”,考虑到工程发包方和工程承包方的议价能力和谈判地位,如何避免甲方的“不当纳税筹划”就成为工程承包方的高度关切。本条政策明确规定,工程承包方向甲供工程(政策有意无意的没有规定甲供比例的高低)提供建筑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在不触及行业规定和直接纠正行业行为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者给工程发包方戴上了一个“紧箍咒”。试想,发包方通过自行采购货物获得高抵扣进项税额的同时,建筑服务所对应的进项税额却大幅度降低,这就有力的约束了工程发包方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值得指出的是,工程发包方不仅包括建设单位,也包括总承包单位,因此总承包企业对专业分包企业约定甲供时也要全面权衡。

第3条实际上是通过政策规定延长了建筑业企业的过渡期。从行业实际看,长期以来,建筑业企业一直实行营业税,对增值税比较陌生,全面一刀切执行增值税政策,企业的遵从成本将高到难以承受。从增值税的原理看,销项税额计算的基础为销售额,而建筑业的销售额与工程造价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形成尚未完全市场化,政府的计价依据调整和企业的投标报价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本条规定允许建筑工程老项目选用简易计税方法,销售额的确定继续沿袭营业税的规定,即总分包差额,考虑到建筑业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主要来源于老项目以及价税分离等因素,这条政策使建筑业企业税负降低的同时,适应增值税一般计税体系的准备期更加充裕。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1至3条规范的是一般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允许选用计税方法的三种情形,除此之外,如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新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合同未约定清包工及甲供条款的,就只能适用一般计税方法。

(二)异地施工税款预缴及纳税申报

建筑产品空间的固定性决定了其生产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建筑业企业跨县(市、区)施工现象极为普遍。发轫于鲁布革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已成为广大建筑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因此从税收和财政的角度看,建筑业的异地施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机构所在地和税源产生地空间上的分离是建筑业区别其他行业的最大特点。如何实现地方财政不减收、税制保持一贯性以及纳税人利益不受损三者目标相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营改增政策篇2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筹划;策略

在当前营改增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未来持续发展显得颇为重要。

一、营改增的原因

(一)营业税的征收加重了企业负担

营业税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的营业额进行征税, 营业额每过一个环节,就需要缴纳一次营业税,而且营业税在企业税收中还不能抵扣,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负担,也提高了商品与服务的价格。 营业税征收的范围多是第三产业和服务业, 这必然加重了服务业企业的负担,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了体现税收的公平与公正性、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要求对营业税进行改革。

(二)营业税打乱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增值税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中性”特征,即公平性,也就是在征税过程中不对征税客体施加“区别对待”。 这种公平性客观上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虽然增值税在征收范围上比较广泛,但是仍有很多行业的商品与服务没有实施增值税, 这就必然导致增值税的中性作用大大折扣。 增值税在实务中实行的是进项税额抵扣制,只对增值额进行纳税,税收负担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但是由于营业税的存在,很多商品和服务不能在进项税额中抵扣,这势必打乱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二、营改增对企业纳税的双效影响

(一)降低税负

营改增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营业税重复征税、 税率过高问题。 降低税负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税率上增值税由17%和 13%两个基本税率,针对营改增企业增设 11%和 6%两档低税率,这明显对于企业来说很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营业税多是按营业额的5%税率征收,而营改增企业若是被确定为小企业纳税人,只需要按纳税额的 3%缴纳增值税,中间 2%的税差对企业来说就是节约的费用;最后,增值税由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营改增企业只要有增值税进项税额就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掉,同时购买试点行业企业产品的企业由于获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其税收负担也会同时降低。 从营改增试点企业实施以来的效果来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税负都降低了,据统计营改增后研发与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咨询服务行业税负平均水平稍有降低,而营改增后为小规模纳税企业税负则大幅度下降。

(二)增加税负

看问题时在看到它有利的一面, 往往也会伴随着不利的一面,营改增后对企业的影响也不例外。 营改增对于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值税可以进项抵扣, 但是有些营改增企业往往在抵扣上出问题,导致进项抵扣失败。 企业的突然改变很多企业在财务处理上也会不适应,所以在开始阶段税负不会明显下降。 营改增企业的经常客户很多是缴纳营业税或为进行营改增试点的企业,没有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权利,所以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发票获取也是个问题,某一时期进项税额的减少也会使企业税负增加。 营改增后由于机器设备进项税额也可以抵扣,很多企业资产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进行税额的抵扣。 最后不同行业由于面临的税收具体环境不同,也会导致税负的影响不同,据统计营改增后交通运输行业税负会稍微上升。

三、企业应对营改增的纳税筹划策略

(一)调整产业链定价体系

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税后,由缴纳营业税改缴纳增值税,获得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权利,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产业链上下企业的价值分配关系。 对于上游企业,如果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适当的提高进货价格。 对于下游企业,如果下游企业也是一般纳税人,那么我方企业在进行售货时,可以适当提高价格,因为我方企业现在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了,下游企业获得了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势必降低其成本。 新的税收分配改革,影响了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所以企业应该调整定价体系来应对这一变化。

(二)选择好纳税人身份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不同的纳税人身份在缴纳增值税时有着不同的权利。 营改增改革规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额在500 万 以下的可以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在500 万以上的企业可申请为一般纳税人 。 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有明显的税负降低作用, 所以企业在营改增中尽量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 如果企业的年应税销售额在 500 万以上,企业可以把一些应税服务分离出去建立新的公司, 使企业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要求,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企业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销售额的方法,把销售额推迟使企业的应纳税额低于 500 万。 一般纳税人在财务制度、财务披露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这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营改增这项灵活的规定给了企业以纳税筹划的空间。

(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 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国家在试点的同时为了照顾营改增企业,制定了很多过渡期间的优惠政策。 例如,政策规定营改增企业可以继续享有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原来对营业税免税的企业,营改增后可以享有即征即退的优惠。 营改增政策对一些行业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针对此不同的企业根据所在行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优惠政策。 在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税收协调上,营改增改革政策也寄予了优惠,试点区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在非试点区缴纳的营业税可以进行抵扣;企业若在非试点区有分支机构的, 其分支机构缴纳的增值税也可以在缴纳增值税前进行抵扣。 营改增改革正在分阶段、分步骤的在全国展开,很多制度与政策还未完善,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企业要利用好优惠政策, 最大化的减少纳税或者把税收进行递延获得税收的时间价值,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总之, 企业在应对营改增税收筹划中, 应当深刻学习有关政策,税收筹划财务人员也要非常了解本企业的业务性质、流程,在对筹划空间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苏红.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税收筹划的影响,中国校外教育,2013 年第 22 期.

营改增政策篇3

【关键词】营改增政策;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0.引言

在我国的税改中,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是进行税制调整中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完善税收制度,解决重复增税的问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相应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企业在面临着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益处时,同样也面临着挑战。企业只有认清当前的形式,不断的加强内部的改革,特别是采取管理上的改革,才能够适应新政策下的市场环境,最终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营改增政策实施的意义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改增政策不仅有效的调整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还提高了我国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对我国产生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营改增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的税种中,采用营业税的征收方式,对一些行业造成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相关的服务型行业。但是,将营业税改换成增值税,就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征税的现象,促进了我国服务性行业的发展。

其次,营改增政策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过去的营业税的征收方式中,我国的劳务和货物在进行出口的过程中并没有税收的退还,而将营改增后,就提高了劳务和货物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价格优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

2.营改增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方面,更是造成了比较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发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发票的种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进行发票的管理上要进行纳税人的区分,将其分成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特殊的纳税人。同时,发票的限额相对降低了,这就给需要申请较大额度发票的企业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因为较大额度的发票需要较长时间的申请过程。

其次,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相应的税负造成了影响。政策的实施,对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的特殊的纳税人是非常有利的,相应的减轻了他们的纳税负担。但是对于一些主要以劳务和非可抵扣类资产作为成本的行业,却是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往往会造成这些行业的税负反升不降,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会计核算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中相关的成本、资金收入以及税收等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且这种政策试点区和非试点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总体税收的核算。同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相应的混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法进行统一的税率计算,给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着造成了一定的难度[2]。

3.营改增政策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有效的处理,才能保证企业对财务系统的有效管理。

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的控制,特别是加强发票的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应当对财务内部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监督工作的进行。在进行发票的管理上,要非常的注重票据的管理,避免出现相应的发票漏洞,并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改换相应的措施。

再次,企业要不断的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不仅仅是造成了相关税种的变化,同时也对企业的整个核算系统造成了影响。因此,企业应当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管理流程和核算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企业核算体系的正常建设[3]。

4.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企业的发票管理、税负负担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要适应营改增政策,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和相应的建设,从而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市场经济和国际化发展的脚步。但是,企业还应当及时的调整经营策略,不断的做好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并确实的落实相关措施。这样的话,才可以实现我国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断的在国际市场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长银,张喜明,何泽江,赵润明.混合销售分拆的节税思路和技巧.财务与会计[J].2009,(06).

[2]肖洪英,张德华,赵国伟,刘启云.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外贸企业财务管理讲座第六讲.国际贸易[J].2008,(06).

营改增政策篇4

关键词:快递行业 营改增 对策分析.

一、引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对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起在上海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以来,试点范围不断扩大。2013年12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作为邮政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快递行业正式实施营改增。

二、快递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

1. 政策积极作用。

1.1促进快递行业转型升级。营改增后,快递行业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等购置成本可以纳入抵扣范围,从而鼓励企业在设施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加速更新,随着将来不动产销售、金融、专利及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转让也将纳入抵扣范围,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投资的作用将持续显现,快递行业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升,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2促进快递行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快递行业营改增,快递服务所含增值税将纳入制造业的进项抵扣,将消除快递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税制障碍,打通抵扣链条、理顺抵扣关系,有利于推动业内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融入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加快向综合型物流运营商转变,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1.3促进快递企业加快“走出去”。快递行业实施营改增后,为出口货物提供的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国际运输服务适用零税率。这将有力地引导企业拓展境外网络、发展国际业务,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2.政策存在的问题。

2.1邮政业范围界定不准确。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4754-2011)和《邮政业术语》国家标准(GB/T10757-2011),邮政业都包括了邮政基本服务和快递服务,快递服务是邮政业的组成部分。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也将快递服务纳入邮政业的范畴统一规范。

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方案中,却将邮政业定义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邮政企业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邮政特殊服务和其他邮政服务;将快递服务中的收件、分拣和派送服务定义为收派服务并按照物流辅助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的范围。这种分类既不符合《邮政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相冲突,造成理解和适用上的混乱,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打折扣。

2.2快递服务区别纳税带来极大不便。完整的快递服务包括收件、分拣、运输和派送等环节,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完整的快递服务链。而试点政策将收件、分拣、派送等收派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而将快递服务中的运输环节纳入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实际上,国内外都把快递行业认定为现代服务业,是技术、资本及劳动密集型的新兴行业,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存在较大差别,交通运输仅是快递服务中的一个环节,而快递服务侧重的是多环节的增值服务。试点政策人为将一个行业割裂成两个行业分别纳税,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给企业核算带来极大困难。

按照试点政策,“纳税人提供适用不同税率的应税服务,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

目前,我国多数民营快递企业管理还比较粗放,财务核算能力较为薄弱,如何准确界定快递服务中的收派环节和交通运输环节成为一大难题。而一旦无法准确界定,快递企业将统一按照交通运输业的11%征收增值税,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税负。在上海营改增试点中,部分快递企业按交通运输业以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税负增长高达2.9倍,违背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的初衷。

2.3快递服务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快递服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成本结构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达到40%,运输成本占20%的比例,可是这两部分成本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为劳动力成本无法开票,而路桥费属于财政体系,不是税务体系,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由于快递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核算能力不强,政策实施初期,快递行业的进项税源十分有限,势必造成抵扣不充分,出现税负不降反增的现象。

针对政策初期部分行业可能出现的税负增加问题,试点政策中专门出台了过渡政策,规定在过渡期内部分行业实行免税、部分行业实行即征即退等扶持政策,而这些政策均将快递行业排除在外。同时各地在前期地区试点中出台的财政补贴政策也随着试点在全行业的铺开而结束,这将导致快递企业的税负出现较大波动,从而影响行业服务水平。

三、快递行业营改增实施建议.

1. 快递企业提升管理,积极适应政策。快递企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认识行业实施营改增的重要意义。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核算能力,准确界定收派服务与交通运输服务的界限,做到分别核算、区别纳税。要尽量扩大进项税来源,选择财务核算健全、发票开具规范的供应商,公开透明结算,索取正规合法抵扣凭证,理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结算关系。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利用营改增抵扣政策优势,加大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科技含量,逐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全行业科技化水平。

2.地方出台补贴措施,避免行业波动。对于政策实施初期,快递行业出现的税负增加问题,建议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优惠补贴措施,对快递企业增值税税负明显超过原3%营业税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或设立营改增改革试点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对快递企业税负明显增加的部分进行财政扶持。

3.快递行业统一纳税,逐步完善政策。试点政策中确定的快递行业分别核算、区别纳税的征管体制对行业带来巨大障碍,也是造成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相关部门逐步调整完善快递行业营改增实施政策,不再进行交通运输业与物流辅助服务的区分,将整个快递行业统一界定为物流辅助服务,实行统一的税率,按照现代服务业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同时尽快明确省内汇总纳税的实施办法,逐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充分发挥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的作用。

四、结语.

长远来看,实施营改增是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制度。快递行业要把握税改机遇,积极适应政策内容,加强技术创新,把利好政策用好用足,平稳有序推进营改增。同时目前的政策内容还有进一步完善改进之处,应加强营改增影响分析测算,逐步调整政策实施细则,确保营改增试点政策充分体现快递行业特点,发挥税改的助推器作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王微.刘涛,促进快递业“营改增”试点的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3-4-15.

[2]张平,物流业税改几家欢喜几家愁[N].国际商报,2012-3-1.

[3]蒋永霞,“营改增”遗留问题如何解决[J].中国商报,2013(4).

[4]成寿萍,刍议交运企业“营改增”后的财务管理[J].新会计,2012(6).

营改增政策篇5

【关键词】“营改增”政策;建筑行业;应对措施

一、前言

政府为了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推出了“营改增”政策。“营改增”使得国家税收体制更加完善,同时降低了大部分纳税人的税负。建筑行业处在此背景之下,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建筑企业,如何抓住这一税政策带来的发展机会,有效规避税收风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是时下建筑业亟待解决首要的问题。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解读

“营改增”就是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一个简称。营业税和增值税都是流转税,二者都是在商品流通环节征收的税种,但营业税除六种规定情形允许扣除部分营业额外,其他均按营业收入全额征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为消除建筑行业重复征税,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调整:

第一,计税依据以及方法进行了调整。营业税是价内税,以营业额作为计税的依据;而增值税则是价外税,以销售额作为计税依据。计算公式,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从该公式可以看出,纳税人主体资格性质不同决定了其计税方式,故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主体资格纳税是关键。

第二,税率上的调整,建筑行业缴纳的营业税率是3%,但“营改增”之后建筑业增值税的税率:一般纳税人是11%,小规模纳税人是5%。由此可见,“营改增”后税率提高了。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要想降低税负,根据其应纳税额计算公可知取得当期进项税额是关键。

三、建筑行业在“营改增”政策下的应对措施

1.提升全体员工的“营改增”意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在“营改增”政策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全体人员必须要转变现在固有思维模式,不但要求财务人员加强“营改增”有关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而且要求全体员工提升“营改增”相关政策意识。此外,建筑企业还需对内部组织结构做一下相应调整:第一,依照企业规模的大小,适当引进税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进行增值税方面的管理以及税务筹划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第二,对在每一级别的核算单位设置一个税务专岗,明确规定该岗位职责,做好企业日常增值税发票领购、开具、认证、纳税申报等工作。第三,建立部门之间“营改增”沟通协调机制,使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信息畅通,遇到问题及时反馈。

2.对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外部经营模式进行优化

前面说到,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主体资格纳税是关键。选择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主体资格纳税,首先要估算出年营业额,计算二者之间的税收临界点,然后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综合权衡利弊加以取舍。继而,如果建筑企业选择一般纳税人主体资格缴纳增值税,那么“营改增”后需对自身架构和对外经营模式做如下调整:

第一,建筑企业一定要以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为依据,取消小规模或者资质低的一些子公司,集中成立一些专业性过硬的分公司。尽可能的将一些意义较小的管理层取消或者减少,做到合同、施工以及纳税主体一致,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少由于3个主体不一致造成进项税无法抵扣的状况发生。第二,对企业现有资质管理进行规范,严格禁止向一些无资质或者资质不全的单位以及个人进行资质出借。建筑企业可以以联合体形式投标,进而增强企业自身现有实力。在中标之后,应当让业主一方同联合体所有的单位签署对应的合同,以便进行结算、开具发票以及付款,规避因主体不同造成无法抵扣进项税的风险。

3.对预算管理进行调整以及优化

建筑企业“营改增”前的营业税是价内税,税改之后的增值税是价外税,故需要对预算管理进行调整以及优化,制定全新投标报价相应的体系。建筑企业内从事预算管理方面的人员必须要加强“营改增”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并且要对最新造价管理相关体系的内容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投标报价相关方法进行优化,制定全新投标报价方法,为本企业税负的合理转嫁打下允档幕础。

4.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第一,建筑企业在同业主进行合同签订时,一定要争取把其中的“甲方提供用料”变换成“甲方控制用料”,不然会带来购进材料进项税款不能抵扣,税负偏重的风险;对于红线内征拆补偿款必须另外签署委托协议,并且明确该项不计入到合同总价之中,而且要用代收代付模式进行结算,以合理降低计算销项税额的税基。第二,建筑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和劳务公司时,一定要尽量选择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而且要在合同的价格条款中约定,不含增值税的单价、各子项目的税率,并且明确要求对方开增值税专票。此外,在购销合同的付款条款处约定,对方要先为建筑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票,然后企业再进行付款,而且双方还要明确提供发票的具体时间,以及资金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为了充分把握“营改增”税收政策带来的机遇,首先要培育内部全体员工“营改增”相关的意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为“营改增”作好思想、人力和组织保障;然后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布局做出整体规划,以规避纳税主体不合规风险;在招投标过程中对预算管理作出相应调整以及优化,在项目合同管理方面注重材料供应商和劳务提供商纳税一般纳税人主体资格的确认和具体合同条款的拟定。通过以上的措施,方可促进建筑企业有效利用“营改增”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张晓丹.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方涉税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以对营改增政策的解读为基础[J].西部财会,2016,(11):15-17.

[2]梁云凤,王宁.“营改增”对北京市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状况影响研究――基于CGE模型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07):24-31.

营改增政策篇6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了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市等8个省(直辖市)。增值税的特点决定了“营改增”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并且在各个行业内进行推行,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税率的设置相对就比较简单了。而之前之所以分行业、分地区推进,则意在防范改革中不可预见的风险。根据财政都和国家税务总局之前的通报,通过一年的试点,总体看“营改增”渐行渐好,大部分的试点企业实现减负。

就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营改增”对小规模的纳税人企业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最为明显。而在行业方面,物流辅助服务业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受“营改增”的优惠是最多的,调查显示分别有82.4%和81.3%的受访企业通过“营改增”得到税负的减轻。

部分企业借“营改增”试点东风,增加投入,开拓业务,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如某工业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今年新购大量叉车,扩大业务规模,而且由于进项税抵扣额巨大,实际缴纳增值税同比下降98.6%。上海某交通运输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大量购置新车,服务能力升级。“营改增”为企业提供了加大投入、扩展业务的绝好机会,使企业税负减轻,有资金和能力去增加技术改造投入,以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能级。地区试点实施之日后的销售额时予以抵减,但可以向原主管地税机关申请退还营业税。

二、“营改增”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

1.税收承受能力不强的试点纳税人税负上升

“营改增”在完善抵扣链条,减少重复征税,降低税负取得明显成效,但如皋市仍有约3%的企业税负出现上升,且均为一般纳税人,其中陆路运输服务业11%的企业出现了税负上升。原因主要是该行业同定资产更新周期较长,且因试点范围过窄,例如过路过桥费用占成本的35%,却无法取得专用发票。另外,中间投入较少的劳动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如鉴证咨询业),因其进项税额相对较小,也易引起税负增加。

2.“增值税分类管理存在操作困难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规定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税服务的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称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含)的,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500万元的,为小规模纳税人。而现行工商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为:工业50万元,商业80万元。一方面造成新老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也给了很多企业筹划的机会,即:是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还是申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等等选择。尽管“营改增”后的增值税计算办法和现行的增值税计算方法非常类似,但是毕竟营业税的处理和增值税的规定有着显著的区别,试点企业往往综合考虑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筹划。

三、关于完善“营改增”若干思考及建议

1.研究政策、争取财政补贴

政府为平稳有序推进“营改增”工作,根据国家“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各地对于因新旧税制转换产生税负升高的试点企业,都出台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对税负地加部分给予财政补贴,企业应多研究政策,多与当地所在财政部门积极联系,积极争取财政补贴。

2.清理和完善营改增相关政策

清理“营改增”试点中的过渡政策,对白2014年1月1日起包括之前2013年8月1日废止的征管规定,应及时清理,并及时更新公示,避免纳税人和税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新要求,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而影响营改增改革的稳步推进。对于政策完善方面,一是建议规范应税服务的行业认定方法。改变目前“营改增”的列举法,采取反列举确定“营改增”的应税服务范围,与企业营业执照相匹配;二是建议将日前“营改增”的适用税率适当进行简并调整,将多档税率兼并至2―3档税率,减少“一户三率”情形的发生,降低税收管理难度,并适应国际税制发展方向;三是完善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标准,对目前营改增企业和原来的工商业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既可以做好公平,又可以减低税收管理风险;四是建议进一步对营改增试点行业进行扩围,将与生产环节关联性较强的行业纳入营改增,使得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更加完整,例如可根据条件将建筑业、金融服务业、不动产交易和公共服务等择机纳入营改增范围。

四、结束语

营改增政策篇7

关键词:增值税 营业税 企业 财务管理

增值税是对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的增值额课征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是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价款和费用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1]。营改增是税制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步,意在解决重复征税,完善税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带来企业税负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逐步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3]。营改增的实施对现代企业特别是服务类型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现代企业要清楚认识到营改增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合理调整和安排自己的财务活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分析

营业税是对销售无形资产和不动产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外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修理修配劳务、提供加工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两种税是平行税,征税范围互补。当前两个税种的征收范围都已经是兼营或混合经营,会加重税务部门的征管和纳税人会计核算难度以及影响纳税的准确性[4]。

政府在整体税率的设计方面,还有简并下降的空间,当前增值税的税率分成:6%、11%、13%、17%,除此之外还有简易征收率3%,被大家诟病,增值税搞的有点像产品税。这不光影响企业经营,也影响了抵扣链条的完整程度。除非以后的抵扣环节税率统一,否则一定会有待遇不公、抵扣不足的情况发生。税率不简化,企业也肯定想尽办法钻空子,政府部门也可能借机寻租[5]。

二、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纳税处理产生影响

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企业最终缴纳的增值税为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抵扣的进项税越多,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就越少。因此,不少营改增企业想方设法要尽可能多地抵扣进项税,以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但是,不是所有的进项税都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必须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时限。当前营改增企业在抵扣进项税额时,必须满足规定范围、规定时限、规定凭证三个条件,否则将无法正常实现抵扣。对于免征增值税的13类项目,“营改增”企业必须关注符合免税的条件和审批程序,有些涉及政府审批的,应取得相关批文,同时保存相关资料,待税务机关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6]。

(二)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金流量表项目一般分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营业税被取代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有支出均计入投资活动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而营业税被取代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有支出需分项列示。

比如某某公司以1000万元承接了红酒溯源系统的研发,公司拿出400万元委托一家专业研发机构完成。在营改增之前,按照5%的营业税率,公司应缴纳50万元的营业税。但改增之后,按照6%的增值税税率及其计算方式,公司实纳税额为33.96万元,节省了22.64万元。虽然要征6% 的增值税,但因开发系统软件、购置硬件设备等可以抵扣,服务业板块实际税负低于3%。从这一笔交易来看,公司要交多少税,研发机构要交多少税,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算出来,这就增加了税收的透明度。

(三)对税款计算内容产生的影响

据统计,关于增值税的法规文件2010年有650项,2011年有569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完成申报任务要填300多个表格。这对企业的会计、财务系统和电子化要求都很高。在面对营改增的时候,很多企业需要通过人员更新、流程改造和系统重建才可以合规地缴税[7]。同时增值税的征管程序比较复杂,对企业也造成了一些影响。据了解,运输企业集中采购汽油,可以在中石油、中石化拿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专用发票。但是单车到加油站加一次油,加油站没办法开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专用发票,获取专票的程序比较复杂,影响了企业的抵扣。

三、营改增政策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营改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长远来看,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增值税抵扣链条会逐渐完善,实际上是给了企业降低税负提供了条件,也推动企业升级,有利于新创业、新投资。但是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有相关对策。

(一)调整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营改增涉及了从营销到服务、从内部财务管理到外部业务规则的诸多领域,是对企业全方位的考验。虽然营改增虽然只是税种上的变化,实际上造成的是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改变。当前一些行业快速发展,很多业务和规则出台随意性强,因此积累了大量低效过时的产品、规则、流程。如果借此机会对原有业务规则、管理流程和资费营销案进行清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对支撑系统减负,就像进行一次体检,排毒养颜效果好[8]。

(二)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企业可以考虑提高运营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开源节流。在采购环节必须要了解对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以前采购考虑的因素就是价格最低,但现在把含税的因素加上,价格低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比如,一些企业营改增后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简易计征,但下游客户可能倾向于采购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票进行抵扣,这就形成倒逼机制,企业必须完善经营,否则将面临淘汰。现在营改增正倒逼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财务水平,仔细核算整个运营环节的税负变化情况。粗放式的经营必须有所改变,企业得考虑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结构调整。

(三)积极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营改增对现代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这种形势下,做好税收筹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应该以营改增为契机,在企业中成本专门的税收筹划部门,对国家税收政策进行了解,然后对自己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提高现代企业的收益。

总之,实行营改增政策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现代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深入研究评估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业务财务方面的影响,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素芬.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9(12)

[2]李朝红,刘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以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会计之友,2010(8)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EB],2011-11-l6

[4]何建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主要内容[J].西安:西部财会,2012(5)

[5]张俊杰.刍论增值税转型对电网企业的影响[J].广西电业,2008(08)

[6]佘云昊.增值税转型对电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电业,2010(09)

[7]李静.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J].河北企业,2010(12)

营改增政策篇8

(莱芜市国土资源局莱城分局,山东 莱芜 271199)

摘 要:本文分析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影响基础上,就地方政府应对“营改增”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地方政府;营改增;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10-01

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为代表的税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地方政府来说,“营改增”主要是影响到地方财政的稳定性问题。应对“营改增”改革,地方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及手段提升地方财政稳定性。

一、“营改增”影响分析

1.“营改增”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税收制度

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减轻我国目前税制体系存在的严重重复征税问题,优化我国的税制体系。增值税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税收中性表现突出,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基有营业额全额变为增值额,各流转环节的增值抵扣链条得以顺畅,税基变窄,更加稳固,重复征税消除后,不同经济阶段和经济环节得以更加平滑地对接,税收制度更加优化。

2.“营改增”有利于提升我国税收征管水平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扩大了税收征纳范围,计税依据变窄,税收针对性增强,各增值环节的税收地位更加平等。统一征收增值税后,形成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结束了传统的间接税因在商品劳务领域征收多种税而造成的税制结构复杂的局面,税制更加简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使我国流转税税收征管法制性和规范性增强,降低税收征管损失,提升税收征纳水平。

3.“营改增”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改善了服务性产业的税收环境,重复征税得到避免,税收负担大大减轻,同时,增值抵扣链条的完善,企业的外购服务成本可以抵扣,有利于服务业从工业和商业企业中逐步剥离,形成独立化、专业化、创新化的发展方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流通和服务性产业重复征税得以有效缓解,而且,增值税享有更多的税收减免和抵扣优惠,使服务产业得以从生产领域脱离并获得更大的独立发展空间,社会经济对服务的消费量增加,第三产业将吸引更大规模的社会投资。税制改革后,企业面临的是更加简化的税制,重复征税消除,企业的税收体制性负担消除,同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稳定性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地方政府应对“营改增”思路与对策

1.正视影响,辨明利弊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税制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增值税逐步替代营业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改革趋势。地方政府必须正视改革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制定促使改革在地方深化以及应对改革不利影响的针对性举措。同时,根据改革进程对改革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提前为改革配套做好准备,从而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充分利用改革带来的调整机遇。

2.转型经济,稳固财源

地方政府对经济的扶持方向倾斜向第三产业,一方面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减少对资源配置的不当干预,促进资源自由流动;另一方面为流通和服务性企业提供充足的投资和税收优惠,创造培育第三产业的制度土壤。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地方科技和创新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产出附加值,形成对服务企业的正向吸引力,创造适宜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的市场环境。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外包型服务企业以及出口型服务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汲取外部收入的动机和能力,强化当地经济的外向型趋势,优化经济出口结构,提升出口附加值。

3.规范收入,培育财力

面对营业税改革可能造成的本级财政收入规模的萎缩,地方政府坚决不能就此慌了手脚,更不能为了缓解短期的财政压力,脱离当地财政承受力和经济发展规律而盲目实施扩大债务规模、土地财政、干预市场资源配置等短期行为。发行地方债、土地流转、政府融资等收入仅仅是地方政府辅助收入来源的组成部分,控制得当,能够为地方政府筹集收入提供助力;一旦盲目发展,将为地方财政埋下严重隐患,如同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地方财政潜力将受到毁灭性破坏。所以,地方政府发展辅助性收入一定要保持谨慎态度,控制适度的规模。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培育适宜地方发展的税种。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房产税、资源税等现行试点税种的实验力度和试点范围,迅速总结经验,形成合理的税种设计方案,补偿增值税代替营业税引起的财力缺口;另一方面,开发环境税等小型地方税种的开拓和探索力度,培育新的地方税种,增强地方税制体系的多样化,丰富地方税结构,增强地方税制内在稳定性。

4.优化结构,稳定内生

财力稳定性不但来自于财政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同样离不开收入结构的合理性。地方税体系建设不仅包括新税种的开掘,还必须有主体税种和税种结构调整的探索。只有拥有税基稳固、收入稳定、收入汲取能力强大的税种作为税收支柱,同时拥有多元化、同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的非主体的小税种作为必要构成的地方税体系才具有内在的稳定机制。

参考文献:

[1] 董存存.浅谈对增值税试点改革的认识[J].中国商贸,2012(14).

[2] 韩晓琴,王一民.“营改增”对财税体制的影响及对策[J].税收经济研究,2013(5).

[3] 孟志红.营业税改增值税方面问题的分析[J].经济视野,2014(3).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范文 下一篇:建筑业营改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