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12-04 03:22:44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1

关键词:新税法 实施 施工企业 影响 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税收法律也不断完善。营业税新法的颁布实施,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不少的难题。

一、关于新税法的概述

(一)新税法的基本内容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在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制定并的。与旧的营业税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细致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税法颁布的意义

新税法的颁布对企业、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体现了税收法定主义的最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施工企业的要求。

第二,对营业税进行改革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需求。

第三,改革旧营业税,实施新营业税是我国进行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和平竞争,有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与质量,有助于推进我国进行税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与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新税法的变化对施工企业的影响

(一)代扣代缴义务的变化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境外的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在我国境内转让无形的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提供应税义务,在我国境内的人是代扣代缴的义务人,在我国境内没有人的施工企业,可以使用购买方的名义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营业税法解除了施工工程总承包人的法定的代扣代缴义务,改为纳税人承担。

(二)施工企业需要纳税的地点发生了改变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施工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它所承包的工程如若跨省区,它所提供的建筑业劳务要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税务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并交纳税款;施工企业作为纳税主体,在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税务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并交纳税款的那天起,超过6个月没有申报纳税的,要由当地有关部门或者税务机构向其强制征收税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税务部门的强制。

(三)施工企业纳税时间的变化

在以前的纳税过程中,施工企业发生纳税义务的时间是由建筑工程完成的进度与工程办理结算的时间决定,这使得很多施工企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税收筹划,进而达到拖延交纳税款款的目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施工企业在收到预收工程款的当天即为纳税义务的开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逃税、避税的可能,保障了施工企业税款的及时缴纳。

(四)施工企业营业额发生了很大变化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施工企业作为纳税人的主体,在为社会提供建筑业劳务及服务的过程中,它的营业额应该包括的内容是建筑工程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动力价款及相关的物资。其中,营业额不包括的部分是建筑工程的建设方所提供的设备价款。在规定中营业额的适用范围被调整为不包含装饰劳务的建筑业劳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企业拖延税款缴纳的可能,规范了施工企业应缴纳税款的范围,减少了施工企业漏税的行为。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业的影响

按照国务院与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改安排,营业税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改征增值税,目前已经在上海市试点。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业最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分包重复开票税收问题上。由于营业税是道道征税,按照现行规定,总承包人要向建设单位全额开具发票,分包人也要向总承包人按照分包额全额开具发票,这就导致重复征税问题。总承包人进行分包和不进行分包,总体纳税额是不同的,这就导致税负不公,违背了公平税负原则,背离了税法精神,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够发挥增值税税负公平的特点,有利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改征税的实施,必将对建筑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实时跟踪和了解税改过程,了解税改对本企业的影响,以便本企业能够及时改变做法,适应改征税的要求,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四、针对新税法的影响,施工企业要采取的发展措施

(一)在新税法颁布之后,施工企业要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反应,积极掌握、领会《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增值税》的税法精神与税法内容,根据本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革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内容,以尽快地适应新税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本单位财务部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施工企业的高管,也要加强对税法的学习,深刻地领会新税法的指导精神与内容,把握住税法的发展方向,带领企业稳定发展。

(四)施工企业要积极加强与所在地税务机关的沟通,争取税务机关的理解与支持,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新税法的颁布实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发展难题。作为施工企业,要审时度势,积极地去了解、掌握、领会新税法的内容与精神,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计渊.新税法对施工企业影响几何.[J].施工企业管理,2008(1)

[2]黄锐.新营业税法对铁路施工企业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0(12)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2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革;建筑;房地产

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背景

我国自2008年11月9日正式提出“营改增”,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要由“生产型增值税”过渡到“消费型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改增”政策。我国自实施“营改增”试点政策以来,虽然始终并未真正展开,但是“营改增”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016年3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联合对外下发了财税〔2016〕36号文件――《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全面实行“营改增”政策。3月24日,两部委正式对外公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同时公布的还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和《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以下简称“《新政策》”)。外界一直期盼和议论的“营改增”政策和实施细则悉数亮相。随着这些政策和细则的出台,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生活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全部由营业税纳税人的身份转为增值税纳税人身份。

二、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营改增”政策解析

“营改增”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对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如下:“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并着重提出,该类单位和个人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

应税行为不同或者营业范围不同,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不同。《新政策》规定,我国建筑服务业与房地产业适用11%税率,简易方法下适用3%税率。此外,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因此,11%的税率实际是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名义税负”,换算成实际税负则为:11%/(1+11%)=9.91%,或者:3%/(1+3%)=2.91%。相较于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之前3%的营业税率,单从税率来看,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税率有所上浮,且上浮幅度较大。但是,在增值税制下,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可享受进项税额抵扣。所以,不能简单从税率高低的层面来看实施“营改增”政策的利弊。

三、“过渡期”内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该“何去何从”

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不仅资金占用额较大,而且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常常跨越数月,甚至数年。而“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实施时间的分水岭是2016年4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充分考虑到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这一特点,针对在该日期之前便已发生的工程项目专门设立了“过渡政策”。

1.建筑业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倘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建筑服务,则可选择“简易方法”计税。其中,建筑工程的老项目是指工程承包合同或者工程施工许可证上注明的施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之前。 采用“简易方法”计税时,一般纳税人将取得的全部价款(含价外费用)扣除分包工程款之后的余额作为增值税的销售额。

2.房地产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中还提到,作为一般纳税人的房地产企业,销售房地产老项目,可以按5%的简易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其中,房地产老项目是指施工许可证或建造合同上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房地产项目。

房地产企业销售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以按照取得的全部价款(含价外费用)扣除不动产购置价格或评估价格之后的余额,按照5%的简易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倘若所销售的不动产是房地产自建取得,则应按照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作为纳税销售额。倘若房地产企业对外出租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也按5%的简易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此外,房地产企业销售房地产老项目之外的其他房地产项目,要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含价外费用),扣除需上交的受让土地价款之后的余额作为增值税纳税销售额。

四、“过渡期”内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对“简易征收法”的应用

根据应税行为的不同,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可以选择“简易征收法”计征增值税。笔者依据纳税人身份的不同分别而议。

1.一般纳税人

(1)以“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服务

倘若建筑业与房地产企业是一般纳税人,且提供建筑服务时选择以“清包工”方式,则可选择“简易征收法”。“清包工”方式是指建筑工程所需要的主要和辅助材料全部由委托方或其他方提供,施工方不进行采购,施工方只收取管理费、人工费等费用的建筑服务方式。

(2)为“甲供工程”提供建筑服务

倘若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是一般纳税人,并且所提供的服务是为“甲供工程”所提供,则可选择“简易征收法”计征增值税。“甲供工程”是指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动力等均由工程发包方自行采购。

(3)针对“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建筑服务

倘若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是一般纳税人,并且所提供的服务是针对“建筑工程老项目”,则可选择“简易征收法”计征增值税。“建筑工程老项目”是指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或者施工许可证上所注明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之前的建筑工程。

(4)特殊说明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建筑与房地产企业,满足上述任意一种,则可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含价外费用)扣除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 5%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此外,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建筑和房地产企业,于2016年5月1日之后取得的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计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自取得之日起分两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中,第一年可抵扣60%进项税额;第二年可抵扣40%进项税额。但是,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因工程需要,在施工现场临时修建的建筑物等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不适用上述2年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2.小规模纳税人

倘若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是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其在销售非自建的不动产(不含个体户销售购买所得的住房和其他个人销售不动产)时,将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含价外费用)扣除资产购置原价或评估价格后的余额,按照5%的简易征收率计征增值税。

五、“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应对策略

1.顺应政策要求,积极研究新政策,培养税务“专才”

目前,我国“营改增”政策已全部落地,改革已是必然。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应顺应政策要求,仔细研究新政策,培养税务“专才”。总之,在5月1日之前力争做好“营改增”的准备工作。同时,企业应积极根据新政策开展专门的会议培训或税务知识讲座,对企业财务、审计、采购、销售等人员培训增值税知识,尤其要重点培训过渡期内的“营改增”政策,争取在改革中做好顺利衔接。

2.做好进项税额抵扣环节的管理工作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我国建筑和房地产企业选购材料、设备时,更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商品,因为其价格更优。而“营改增”之后,为了更好的利用进行税额抵扣,建筑与房地产企业势必会首先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在建设项目固定的情况下,建筑与房地产企业究竟需缴纳多少增值税,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获得多少可用于进项税额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能获得的专用发票数目越多,企业所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就越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就越少。因此,我国建筑与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应加强对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环节的管理,尤其要注意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集与保管。此外,“营改增”处于实施初期,很多具体细则可能还会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实施中也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对此,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唯有不断加强自身管理,为“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鸣.试析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2]王禹.“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企业的税负影响探析[J].中国市场.2015(13).

[3]刘珊珊.营改增税务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4]陈素芳.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财务影响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3

??家在建筑行业领域当中积极颁布和实施“营改增”政策,是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一大重要的历史契机,更是税收改革的以此重要战略举措。一方面,实施“营改增”政策有利于减轻对建筑行业的税收重复征税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对企业的传统税务筹划体制带来了挑战,需要企业中的税务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严格应对,让企业能够在发展中抓住和利用这一税收改革机遇,为企业降低成本做贡献。

2 以精益管理的思想认识建筑企业涉税实务

所谓精益管理在管理学中就是指通过不断地进行管理流程优化,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持续性改进工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在制造业领域中被提出,目标在于减少企业中对原材料的浪费。当前重提精细化管理主要在于大多数管理者都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我国本次进行大规模的税收制度改革,是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向着发达国家前进的在税务领域中的一次重要措施。精细化管理理念之下,实行营改增以后的建筑企业如果能够巧妙利用这一政策将会让自身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税负的增减和企业发展成本息息相关,进而也会影响到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的质量,比如实行营改增企业税率从3%的营业税上升到11%的增值税,若是不进行精细化管理将会降低发展利润,不仅违背了国家在税务领域中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初心,还增加了自身的财务风险,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自身发展失败。反之则能够享受到国家实施“营改增”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实现国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的顺利过渡。总之,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将建筑企业从不利环境中转变到有利条件之下。

3 建筑企业实务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3.1建筑企业的纳税时间问题

在建筑企业中工作的财务人员要掌握好企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否则可能会带来纳税提前或者延后的问题。提前交税有利于和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但是会在资金方面产生一些问题。延迟交税虽然会产生滞纳金,但是也会增加该方面资金的利息收益。

3.2建筑企业的计税方法问题

采用计税方法前要首先分析施工项目性质和可能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类型,比对哪一种利润总额更高,不过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就要携带合同和为何选择简易纳税方法到税务机关进行登记,也会产生一些在方法选择意见不同方面的分歧。

4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务精细化管理策略

4.1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优化

营改增后,组织结构的调整时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建筑企业首先建立“营改增”工作小组:第一,由企业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做好重大事项的统筹工作;第二,常务副组长,由企业财务主管担任,负责营改增细则的具体实施;第三,由财务经理担任副组长,负责执行相关条例;第四,小组组员由财务部、经营部和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在成立“营改增”工作小组以后,结合下属子公司的分布情况,削减没有实际业务的分公司;还要提高专业化的分工程度,如成立区域性的设备租赁公司和预制构件厂以提高管理效率。

4.2将现有的业务模式转变为自营实体模式

联合经营和资质套用是当前建企业常用的两种业务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进行营改增以后将会存在巨大的税务风险,导致建筑企业面临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风险,为此必须对现有业务模式进行调整,加强资质管理和限制资质共享,将业务发展模式转变为自营实体模式,比如采取联合体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和总分包模式。

4.3统一安排增值税管理工作

对增值税的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内部一项重要工作,类似于收集业主的涉税信息。为此要各部门提高认识配合财务人员做好企业的增值税管理,明确企业各部门在增值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由企业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增值税下的管理要求编制标后预算,做好分包管理,如分包商的选择和信息管理;修订分包合同的模板以及修订承包管理制度等。

4.4加强企业对营改增税法的正确认识和信息化投入

(1)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对营改增工作认识。当前任务之一是要让企业的工程造价预算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认清营改增的意义,通过开展培训和研讨班的方式对企业管理层和一线工作者进行有关营改增工作的知识宣传,尤其是要重点对营改增工作中存在风险进行分析适应增值税政策之下的新经济环境。

(2)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营改增之后的工作新环境,防范好建筑企业可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需要尽量取得增值税的进项税税额,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着手做好企业各项合同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税务管控能力。

(3)增强税务管理,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对于增值税的管理最好能够保证在各个期间都能做到进销平衡,尽量降低税款占用资金成本过高。因为建筑单位的增值税通常是按月申报缴税,当月增值税纳税额计算公式为纳税额=当月销项税-当月进项税。实行营改增以后,在对合同的执行过程中需要给业主开具发票缴纳销项税,并在分包等供应商处获取发票认证抵扣进项税时间,对于同属一个纳税周期的,尽量降低该纳税期的增值税税额。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建立单独的税收核算部门,完善纳税申报流程,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系统的梳理,争取实现进项税最大限度的抵扣,优化企业的现金流。

5 结语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4

摘要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营改增”主要为使企业税收负担降低,而在我国目前部分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收增值税,并利用增值税独有的抵扣机制来有效地避免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本文从“三网融合”背景下“营改增”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税负影响加以分析,从而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税负的增减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三网融合营改增有线电视收视费税负影响

2012年1月1日起,“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率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随后这种将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的试点,逐渐向北京、天津、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厦门、广东和福建十个省市推行。本文通过分析“三网融合”背景下“营改增”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税负影响,进而为有线电视运营企业如何有效地应对“营改增”政策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一、当前我国有线电视收视费征收营业税的税收政策

1、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随着数字化进行整转,有线电视收视费的种类及项目均产生较大的改变,其中不仅包括数字电视及模拟电视收费,而且还有许多如付费频道收视费等增值类的收费项目。为此,我国有关法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的征收做出了如下规定,即有线电视数字付费频道的业务需要依照“文化体育业”的税目征收3%税率的营业税【1】。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相关的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同时涉及货物销售及营业税的应税业务,如装有数字电视的同时又对机顶盒等硬件进行销售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依照“文化体育业”的税目全额征收3%税率的营业税。

3、此外,国家为了支持电视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对部分省及直辖市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照该省或直辖市物价部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收取,可在一段时期内,免征这些省及直辖市有线电视的营业税【2】。

二、“三网融合”背景下“营改增”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税负影响分析

由于在营改增之前,部分省及直辖市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并且该政策在营改增之后到优惠政策结束之前,还将继续执行。因此,为判断有线电视收视费税负的增减,需要从有线电视单位规模、成本以及可抵扣的进项税等多个方向加以研究。

1、有线电视单位主要营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机顶盒摊销以及人工成本等三大类。并且,伴随当今三网融合及数字化整转,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需要进行系统改造,由此带来有线电视企业的网络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增幅很大。并且在数字化整转的过程中,有线电视企业将机顶盒依照5年的摊销出售给用户,并且摊销成本的变化由数字化整转的周期及进度而定。因此,对有线电视收视费进行营改增之后,有线电视企业的可抵扣进项税支出则就主要包括电视安装设备、机顶盒、网络改造消耗的工程款项及物资以及其他类型的生产开销等【3】。

2、对于改制前后均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有线电视企业来说,营改增后,其有线电视收费的税负则相应减小。尽管在改革前后,小规模有线电视企业纳税人只是将按照3%税率缴纳的营业税变为按照3%税率缴纳的增值税,然而,因为营业税是有线电视收视费的价内税,而增值税只是有线电视收视费的价外税,实际计算下来,营改增后的增值税税率不到3%,故而,其税负适当有所减少【4】。

3、对于中等规模的一般纳税单位来说,营改增的前后,若该单位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达不到5.88%,那么其税制改革后的税负将会增加;而若该单位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在5.88%以上,那么其税制改革后的税负将会减少。因为,在假设企业可抵扣进项税支出的税率为17%,则其计算公式为: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营业额%,计算得知,其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在营业额中的比例为5.88%。所以,营改增后,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税负效果越有利于企业。

同时,在得到税务机关认证或者在认证期限内,在营改增之前已经取得合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同样可以作为可抵扣的进项税。例如,有线电视企业中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工程物资及安装材料的专用发票,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是不能用作抵扣进项税支出的;但是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这些由一般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者加工修理劳务的原增值税则被准予用来抵扣销项税额【5】。

4、对于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前的小规模有线电视企业纳税人,而在营改增税务改革之后被认作是中等规模的纳税人单位,若其还未对数字化进行整转或者数字化整转的速率很低,亦或者对网络改造的进度较为缓慢,同时没有大规模进行有线电视资源采购。因而在三网融合及数字化整转的背景下,需对机器设备、材料、机顶盒以及工程物资等进行大量的采购,所以其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远大于5.88%,故此,其税负的效果极其优异。

然而,对于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由于增值税款条例及相关实施细则规定,小规模有线电视企业作为增值税纳税人如果不能取得工程物资、材料、机顶盒及采购设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这些项目的进项税就无法实现进项税的抵扣。因此,这些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及当前“三网融合”的数字化整转背景下,其中能够用来实现进项税额抵扣营业额的付现支出比例较小,甚至可能不及营业额的5.88%,因此,营改增后,这类企业的税负效果不很明显【6】。

三、有线电视运营企业有效地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几项措施

1、鉴于“营改增”政策并非是全面在全国各地所有行业铺开实行,而是在各省各市分批分层地进行试点试行。因此,在非试点地区,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法在营业税的应税劳务所开办,这就不利于纳税人在“营改增”实行后进行进项税支出的抵扣。故而,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营改增”税务政策实施之前,不管其是否被纳入“营改增”的试点,为在日后“营改增”政策实行过程中实现进项税支出的抵扣,都应去试点地区尽可能地购买营业税应税劳务,并向出售者索要取得税务机关认证的增值税专用的合法发票。

2、对于“营改增”税务改制以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存在的有线电视企业,当其被纳入“营改增”政策实行试点之后,应当尽可能地推迟对货物或者劳务的购买时间,并且在“营改增”政策实行时,在成功申请作为一般纳税人的资格之后,再进行货物或劳务的采集购买,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额,从而达到降低税收支出的效果【7】。

3、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开具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因而为了避免这些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税务政策实行后,由于进项税支出的抵扣额占营业额的比例过小,从而使得其税负效果不明显。所以,要对现有的所有有线电视企业供应商进行综合统一分析,以便能对这些供应商在“营改增”后加以分类。

4、作为有线电视企业,应当对“营改增”税务政策的相关法律及其实施细则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对税制改革前后税负的变化进行详细测算,以便该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营改增”政策。

5、在当今“三网融合”及数字化整转的大背景下,有线电视企业为在“营改增”政策实行后更好地实现降低税负的效果,必须实时地对财税部门的相关政策变化进行关注,并及时地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加以调整,以便能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税务改革的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自身的税负得到降低【8】。

结束语:纵观有线电视收视费的整体纳税单位,可知,对于有线电视收视费纳税人中小规模的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在受“营改增”税务改革后的税负影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三网融合”背景下“营改增”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税负影响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具体实情,如其规模大小、成本结构以及可抵扣进项税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等,从多方面角度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万时华.“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11.

[2]李勃然,曹三省.三网融合下广电高清互动增值业务的发展研究.NCTC・2012第十四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97-300.

[3]李阳.论三网融合趋势下我国有线电视产业的竞争战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4]沈向军.关于鼓励数字电视发展政策的思考.广播电视信息.2009(1):26-27.

[5]田金花.谈“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10):100-101.

[6]陈霞.浅议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会计师.2012(12):25-26.

[7]赵爱玲.“营改增”减税!减负?.中国对外贸易.2012(9):30-36.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5

“玻璃门”仍未打破

在国务院政令的时限和社会的巨大压力之下,最先是交通部,接着是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等6部委,到6月25日是18部委,最后关于落实“36条”新政的分解式“实施细则”如期完成。先不管内容如何,能如期出台,至少比去年公开“三公”经费预算的表现要好得多。

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新旧两个《非公经济36条》,但始终无法落实实施。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务院不得不急令各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政策”的实施细则,于是各部门密集文件,纷纷表态要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领域。这既是为了平衡近几年来国资强势过度扩张和民资持续受压造成的社会经济失衡,也是为了扭转今年以来经济持续下行的无奈之举。

本来,“新36条”细则的公布之日,应是民间资本欢呼雀跃、大步前进之时。然而,这样的场面并未出现,反而招致了更多的怀疑和批评。有人认为,“这些细则并不能打破诸多领域的市场准入封锁,民资进场依然受限”。有人认为,“细则不细,回避了很多重要话题和关键环节,缺乏实质内容”。有人说,“铁路缺钱了,民资进去是填坑,会被套牢”。总之,一件大好事弄得却让人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啼笑皆非。还是让我们看看一些细则的内容及其与现实的差距和矛盾吧。

5月18日,铁道部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提出对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但是,对民间资本如何进入,经营权和收益权如何分配等关键问题未置可否。再加上铁路改革滞后,长期独家垄断,有“铁老大”之称,无人敢轻易把巨资投入。

原来,铁道部下放建设权,地方可以自主修建城际铁路。于是调动了地方修铁路的积极性。例如,广西筹资修建了四条铁路:即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钦州-钦州港、黎塘-钦州铁路,并成立了广西沿海铁路公司负责运营。今年1-4月,仅防城港运输段就完成货物到发1582.35万吨,同比增长18.6%。尽管如此,现有运力仍无法满足北部湾港口物资外运需求。铁道部支持四条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然而,扩能改造后经营权的归属出现问题。铁道部南宁铁路局给正在修建的南钦铁路等几条线路下发委托运输管理协议,要求委托方将包括安全、运营和调度等铁路运输相关业务委托给所在辖区的地方铁路局(即受托方)。尽管这是一份没有具体托管方式、没有收益分配方式、没有协议双方权利义务规定的“被”托管文件,仅仅靠一个笼统的托管概念,就将全部铁路经营权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来自铁道部的文件似乎也给这样的托管提供了政策合法性的依据。

无独有偶。2010年,西安铁路局强行托管当地地方铁路西延铁路公司。在托管后的29天里,西延公司少收7220万元。一位西延公司内部人透露,托管后,西延公司的经营业绩从年盈利3亿元变为亏损5亿元。

尽管这样的托管不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在铁路系统拥有铁路运营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民资敢进入吗?能进入吗?

也许有人会说,其他方面不是这样,至少会好一些。其实,差别并不大。6月19日,电监会了支持民资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第二天,能源领域“新36条”细则明确表示,“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项目,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间资本开放”。但是,业内呼声甚高的民资进入电网领域没有提及。电监会的细则内容涉及市场准入、监督电网公平调度、可再生能源无歧视接入电网、电价改革等15项,但没有民资进入电网、参与电价改革的内容。再加上,现在发电行业亏损严重,民资只会望而却步,未来电网垄断,也不会因为民资引入而打破。到目前为止,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仍然难产,已经出台的几个细则对于开放原油进口权,如何与国企合作,如何实现公平经营和竞争,如何保障收益和产权等关键条款,仍然只字未提。更为吊诡的是,黑龙江气象部门为争夺新能源(如风电)审批权,竟然出台了一份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从事气候资源探测活动,应当经省气象主管机构批准”。

行政垄断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神经末梢。不彻底改革,能打破吗?也许我们会在这棵树上吊死。如果不能真正废除像《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盐专营办法》、《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铁运函150号令》之类的规定,并保证各个部门不再通过各种《条例》、《意见》、《通知》之类的东西自我授权,私设垄断,如果不能把引入民资纳入立法体系,以有法可依、易于操作的法律细则,真正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从而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即使再多的“新36条”细则也无济于事。

小微企业压力仍在增大

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往往会出现一大悖论,即政策鼓励的方向与体制限制的方向相互矛盾,其结果可想而知。最近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一方面,政府政策在帮助小微企业解困和鼓励民间进入;另一方面,体制障碍小微企业经营恶化,民间资本去实体化。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6

关键词:营改增 混合销售 涉税处理 纳税筹划

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使混合销售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常态,在全面“营改增”之前,混合销售既涉及增值税又涉及营业税;全面“营改增”后,混合销售涉及的是增值税的不同征税范围。混合销售从其业务性质上来说,是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两者之间具有从属关系。随着“营改增”的推进,我国税法上对于混合销售的定义、业务范围界定以及涉税处理规定都有所变化。

一、税法上混合销售行为的界定

(一)混合销售的定义和业务范围

2009年我国实行新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法,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对混合销售有明确的释义和涉税处理规定,随着“营改增”的推进,税法上混合销售的定义、业务范围都有了变化,具体见表1。

混合销售在“营改增”之前和全面“营改增”之后的业务范围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营改增”之前服务称为营业税劳务;全面“营改增”之后,营业税劳务称为增值税服务。在“营改增”过程中,部分营业税劳务改为增值税服务,但财税部门针对混合销售的定义并没有出台新的文件,混合销售的定义仍沿用《增值税实施细则》和《营业税实施细则》的释义,但此时的营业税劳务范围在减少。因此,在部分“营改增”时期,税法上定义的混合销售较“营改增”之前和全面“营改增”后业务范围有所减少。

部分“营改增”后,税法上混合销售减少那部分业务被称为混业经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中首次提到混业经营的概念,混业经营是试点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业务。根据[2013]37号文,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了“营改增”,此前一些业务符合混合销售定义的,现在则属于混业经营。举例来说,原有企业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在财税[2013]37号之前属于混合销售,部分财税[2013]37号之后属于混业经营。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了财税[2013]106号文,财税[2013]37号文同时废止。财税[2013]106号对混业经营的定义与财税[2013]37号一致,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时“营改增”的范围扩大到铁路运输和邮政业。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新的财税[2016]36号文中没有出现混业经营的概念,而是对混合销售做了重新定义,此时税法上混合销售的业务范围又涵盖了部分“营改增”后划归混业经营的业务,与“营改增”之前一致,与根据业务性质定义的混合销售一致。财税[2013]106号文废止。

(二)混合销售涉税处理规定

企业日常经营行为涉税业务处理,我国税法有明确规定,对于混合销售,税法也有明确规定,具体见下页表2。

二、全面“营改增”后混合销售的纳税筹划

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的试点。因此本文仅讨论全面“营改增”后混合销售的纳税筹划。

本文以中央空调销售为例,对企业销售中央空调业务这一混合销售行为进行纳税筹划。中央空调的销售通常都是售后包安装,对于客户来说光买空调而没有安装是无法使用的,对于企业来说,销售中央空调是典型的混合销售行为,而中央空调的安装服务属于建筑服务业,其增值税税率为11%,明显低于普通货物的税率17%,这就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了空间。

例:某空调销售企业,销售国产某品牌中央空调,假设2016年6月销售一拖六家用多联机中央空调,总售价37 000元(含税),其中设备款31 000元,安装工程款6 000元,合同报价为含税价,发票开具总价款37 000元。

这是一笔典型的混合销售行为,根据税法要求,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适用税率17%,即该企业获得不含税收入31 623.93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 376.07元。

很明显,上述混合销售行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没能享受到应有的低税率,而导致企业税负过重,如果企业能事先进行纳税筹划,使得安装服务享受建筑服务11%的低税率,可以大大减轻企业负担。

筹划思路一:《增值税实施细则》第6条和《营业税实施细则》第7条规定,企业销售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可以分别核算,货物销售额缴纳增值税,建筑业劳务缴纳营业税(全面“营改增”以后建筑业劳务适用增值税税率11%)。空调销售企业,如果是空调生产企业的办事处,可以取得空调生产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出的自产货物的证明,适用税法中规定的自产货物标准,同时空调生产企业经营范围增加空调安装项目,取得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这样空调销售企业(空调生产企业地方办事处)符合税法上单独核算缴税的政策。企业在销售空调时,合同上分别注明空调设备价款31 000元和工程安装价款6 000元,向客户提供货物销售发票和建筑服务发票。

筹划的结果,企业不含税收入= 31 000/(1+17%)+6 000/(1+11%)= 31 901.14(元),增加277.21元,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31 000/(1+17%)×17%+6 000/(1+11%)×11%=5 098.86(元),节税277.21元,相应会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277.21×(7%+3%+2%)=33.27(元),在企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仅此一项销售行为就为企业增加净利润(277.21+33.27)×(1-25%)=232.86(元)。

筹划思路二:更普遍的情况是空调销售企业并不是空调生产企业的办事处,而是商,因此无法取得生产地主管税务机关自产货物的证明。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公司,负责安装业务。两个公司同一老板,将销售和安装分开,企业在销售空调时,将安装业务给另外一个公司,同时向客户提供由销售公司开具的货物销售发票和安装公司开具的建筑服务发票。

筹划的结果,销售公司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1 000/(1+17%)×17%= 4 504.27(元),安装公司增值税销项税额=6 000/(1+11%)×11%=594.59(元)。由于销售公司和安装公司同属一体,将两者合在一起考虑,进项税额与筹划前相同,税前收入增加277.21元,增值税节税277.21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节税33.27元,在取得含税收入(即客户支付购买价款)不变的情r下,仅此一项销售行为就使企业净利润增加232.86元。

全面“营改增”后,企业发生混合销售行为,货物的增值税税率偏高,服务的增值税税率偏低,如果企业是以生产、批发、零售为主,发生混合销售行为就要按照货物增值税税率缴纳增值税,此时企业需要事先做好纳税筹划,如果企业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符合《增值税实施细则》第6条和《营业税实施细则》第7条特殊业务的规定,可以采用思路一的方案。如果企业不是以生产、批发、零售为主,发生混合销售行为,按照服务业的低税率纳税,则企业不需要做纳税筹划,当下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三、结束语

全面“营改增”后,2009年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尚未重新修订,其法律效力仍在,随着“营改增”试点不断推进,混合销售定义、业务范围和涉税处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及时研究财税部门出台的各项文件,积极对混合销售行为进行纳税筹划,可以大大减轻企业负担。

参考文献:

[1]唐玉琴.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的异同及税务处理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7

关键词: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建筑企业;变化及影响

一、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的修订背景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作为三大流转税之一,它具有征税范围广、税源普遍,计算简便、便于征管,不同行业不同税率、公平税负等特点;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营业税2009年全年征收额达到9015亿元,比2008年增长18.2%,是增值税、所得税之后我国的第三大税种,足见其对财政稳定的保障作用。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保财政稳定,保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对抗金融危机的基础。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修订《营业税暂行条例》,使之更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0号)修订通过了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

新条例从满足政府和企业的客观需要入手,着重对一些界定不清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解释,进一步完善了税制:

1.配合增值税转型改革的需要:新《增值税暂行条例》核心变化是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目的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营业税与增值税有较强的关联性,有必要保持两项税制之间的有效衔接。

2.促进企业走出去的需要:为公平负担,重新界定境内外劳务判定原则,对境内企业劳务出口更加有利,使境内外企业税负更加公平。

3.营业税自身完善的需要:旧条例已实施15年,部分条款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适当修订旧条例,可以充分发挥营业税这一税种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4.改进纳税服务的需要:延长纳税申报期限给纳税人提供了充足的纳税准备,更好地体现了税务机关切实为纳税人服务的职能和宗旨。

二、新《营业税暂行条例》涉及建筑业的几大主要变化

1.改变了营业税应税劳务的境内外判定原则

新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同时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这一条进一步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1、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2、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3、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4、所销售或者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

这一解释使得营业税的涉税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针对于建筑业来讲,其变化就是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所有建筑业劳务(包括境外提供的建筑业劳务)都属于境内提供劳务,而境外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外为中国境内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也应作为境内劳务征收营业税,即所谓的“属人原则”。

2.确定营业税纳税地点的原则有所调整

新条例规定,除了纳税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已明确规定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其他应税劳务外,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原则上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与旧条例相比,新条例确定营业税纳税地点的原则改变,由“以劳务发生地为原则,机构所在地为例外”变为“以机构所在地为原则,劳务发生地为例外”。而建筑业营业税仍在建筑业劳务发生地申报缴纳。照这样理解,建筑业营业税遵循的是“属地原则”,但这就与上文提到的第一点变化有了矛盾的地方。

3.扣缴义务人的界定变化较大

新条例增加了“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的规定,删除了旧条例 “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4.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时间发生了变化

新条例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实施细则中则进一步对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做出了解释,具体归纳如下:

(1)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2)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过程中,如果合同规定了付款日期的,则不论届时是否收到款项,均以该日期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这里需要区分,工程完工前实际收到的款项应按照实际收到的款项当天确定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工程完工后按照取得竣工结算单的当天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照结算总价减除实际已收到款项确定计税营业额。新条例及实施细则突破了“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和“根据工程形象进度按月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从实践操作上征管双方都便于理解和执行。

三、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的变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伴随着新条例的执行,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建筑企业在执行新条例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更难界定甚至不合理的新问题,重点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营业税应税劳务境内外判定原则的改变,进一步扩大了建筑业营业税的涉税范围,将境内企业或个人在境外无论是提供或接受的建筑业劳务都归为应税劳务。

一直以来,政府都鼓励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在外汇资金、信贷、财政税收等方方面面给予支持,使得建筑企业在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劳务市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极大的带动了国内建筑机械、建筑材料和劳务的输出。如果对建筑企业在境外的承包工程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势必给整个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不仅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更会削弱未来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承揽工程的竞争力,严重阻碍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虽然2009年底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出台了财税[2009]111号文,对中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外(以下简称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但暂免征收只是一项优惠,并没有改变新条例确定的新原则,而一旦未来暂免征收的优惠被取消,它带给“走出去”的建筑企业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目前,建筑企业在境外承揽工程项目大都是根据国际惯例适用项目所在国法律的,特别是在税收方面,合同条款中都会明确列出应由企业承担的税负。如果因为中国的税法规定,这些适用所在国法律的境外工程承包收入需征收营业税,很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运作。首先,目前所有国际项目的投标报价体系中均不包含营业税,项目业主和所在国政府不会针对这部分给予企业补偿。其次,营业税的征收并不符合国际惯例,项目所在国政府和业主可能根本不认同中国的税法,甚至会认为是企业试图转移利润,不允许企业将这部分税金在项目成本中列支,进而加剧企业的税负和成本!

而另一方面,中国境内单位或个人在中国境外接受境外单位或个人为其提供的建筑业劳务,本应属于完全发生在境外的劳务,但因不在财税[2009]111号文暂免征收的范围内,只能作为境内应税劳务征收营业税。这种将境外单位或个人为境内单位或个人在境外提供的建筑业劳务,仅由于接受方是中国境内单位或个人,就判定为境内劳务是在法理上是说不通的,实践中也不可行。

其实前文提过,新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本身就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明确指出:“建筑业营业税仍在建筑业劳务发生地申报缴纳”;另一方面又解释说“境内企业或个人在境外提供或接受的建筑业劳务都归为应税劳务”。这种矛盾造成的结果就是建筑业营业税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执行的是“属人”与“属地”相结合的原则,造成了很多企业的重复缴税。笔者认为营业税作为流转税种应当遵循的是“属地原则”,即纳税人应当就提供的劳务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建筑企业在境外无论是提供或接受劳务,应税劳务发生地肯定是在境外,都不应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2.新条例取消了建筑业工程的总承包人法定的扣缴义务,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而总承包人的营业额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

这一改变看似给总承包人带来了便利,但实际上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操作?新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没有对建筑业总承包人在发生纳税义务时如何计算营业额并申报纳税进行解释。总承包人如何抵减分包方营业额?税务部门如何核定总承包人的营业额?总承包人和分包方又该如何开具发票?由于这些实际操作的问题新条例和实施细则没有给出统一的说法,导致各地的税务部门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规定。但现实中营业税发票的管理不同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有效期和流转环节上都没有限制,常常使得总承包人无法按规定抵减营业额申报纳税,从而造成额外的税负和资金成本。

笔者认为,建筑业营业税在分包方营业额的抵减上与增值税发票的进项抵扣有些相似,是否可以参考增值税的管理办法或者流程,以方便税务部门和总承包人双方的操作。

3.新条例用“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的规定取代了原先财税[2006]177号文的 “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誉时,向对方收取的预收性质的价款,其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该项预收性质的价款被确认为收入的时间为准”。

但这一改变不能体现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新条例将“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作为确认纳税义务发生的前置条件,本身就是为了使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认的基本原则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而建筑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很多项目都是依靠预收款方式来保证项目的正常启动和运作,甚至很多时候预收款都不足以支持项目资金需求,还需要向金融机构融资。再以预收款当天为纳税义务时间,对于本就没有分包营业额可以抵减、且资金紧张、融资成本高的总承包人来讲,无疑更加重了其负担。因此,在预收款问题上笔者认为还是旧条例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和实际操作。

综上所述,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自2009年开始执行以来,在营业税的征收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对于建筑业营业税的申报和缴纳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建筑业营业税本身的复杂性,导致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明确解释,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针对一年多来的问题所在,进一步出台文件,避免由于政策不清晰给建筑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家斌。 营业税条例修改后的七大看点[J]。 税收征纳, 2009,(01) 。

[2]张伟。 新旧条例之比较分析[J]。 交通财会, 2009,(02) 。

[3]营业税将纳入增值税[J]。 农村财务会计, 2009,(01) 。

[4]就《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有关问题答记者问[J]。 财会月刊, 2009,(04) 。

[5]钱益康。 关注营业税纳税地点的变化。顾海祯财税网, 2009,(07)。

营改增实施细则篇8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能源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要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坚持以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细化营销管理及明确发展定位,以此确保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能准确到位,同时促使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概述

1.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含义

“精细化管理”是属于一种管理技术和理念,主要是通过规则的细化和系统化,采用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及数据化等管理手段,促使管理的各单元能够持续、协同、高效、精确的运行。

“精细化管理”中的“精”的含义就是管理要击中重点,主要是抓住营销管理的关键部分;“细”具体来讲就是将管理的标准进行具体的量化考核、执行及监督。其核心的管理理念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加强落实工作职责,以此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主要运用于管理层来调整企业的产品、服务及后台运行的专业管理方式。其管理是以技术化为保障、专业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数据化为准则。其管理理念是把市场服务者的焦点汇聚到消费者的需求上,以此来获取营销的高效益、高效率及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发展历程

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把整个营销的环节,以及所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逐一的分化,最后达到量化。伴随着我国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日趋成熟,以及市场经济的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促使了我国企业之间及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正由“粗放型竞争”逐渐转化成“精细化”的竞争。

3.电力市场营销中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性

中国电力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增长以几何倍率递增,形成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大繁荣和大市场氛围。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优化重组,优化整合虽然又一次促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但在系统空前庞大的背景下,再沿用粗放型营销模式必定无法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引入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市场营销已经是大势所趋。

二、电力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定位

(1)面对当前的市场机制,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要结合市场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其市场营销定位属于电力企业的核心工作,整个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都要服务并服从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需要。

(2)现代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要遵循“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当前“两网”的改造时机,迅速解决限制电力企业供配电网的“瓶颈”,以此来满足电力企业客户的基本需求,不断运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以规范、严格的营销管理手段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管,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

(3)建立新型的电力营销理念。我国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将会是一个买方市场,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建立在卖方市场体系上的电力营销方式,积极寻求建立一个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充满市场活力的电力营销机制和体系。

(4)实行商业化运营,推动法制化管理。在将政企分离以后,我国的电力企业仍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所以,电力企业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时候,还必须遵守上级政府相关规定的营销政策进行市场营销工作。

三、电力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的有效增长,最终将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电力企业运用现代化的精细管理模式代替以往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企业内部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及规范化进程,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提升企业的提升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电力企业要捍卫自己在能源市场的一席之地,就需要积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开拓市场的理念,以此与客户长期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电关系,努力做到“真诚、规范、方便、优质”的服务方针。

(1)不断提升电能质量。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没有好质量的商品,那么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及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无法树立。因此,电力企业的电能质量的好与坏,是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构建优质服务体系。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不仅包括与客户面对面的营业窗口,还有电网整体规划和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任何环节的工作质量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服务质量。

(3)树立良好营销服务形象。要积极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进一步转换观念,积极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同时要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让客户感受到企业发自内心的服务,并多渠道地让客户了解电力企业的服务理念,以此来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形象。

2.灵活运用价格政策,努力占据市场份额

根据电力市场的不同需求运行弹性价格,把整个的电力市场细分为价格弹性市场、价格敏感市场以及价格刚性市场。积极运用“价格”战略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如高能耗工业用户等。因此,需要对目前的电力价格政策进行改革,其主要措施如下:

(1)在大工业的电力市场中,积极调整电价,对其实施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和超基数优惠电价,以此稳定大型工业的电力市场。

(2)不断拉大时段的电价差。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均衡时段的用电市场,尤其对居民生活用电实施时段电价,积极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

(3)健全实施时段优惠电价的覆盖范围,如:蓄热电锅炉、冰蓄冷空调以及其他蓄能设备等等。

(4)完善电力市场的细分原则,针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要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负、荷率电价等。

(5)全面落实同网同价政策,直接将电力供应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

3.积极开拓用电市场

(1)努力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率。在现代城市的管理理念中,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应当积极联合政府部门和电器设备制造商,不断加强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居民使用电炊具、电空调、蓄热电锅炉等电器,引导科学消费,以求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气和燃煤,同时还要研究和制定节电服务方案,不断开展节能服务活动,以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2)积极细分用电市场,实施重点突破。电力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加快实施重点市场开拓。制定营销目标,锁定大型的能源消费和居民生活用电市场,尤其是在居民生活用电方面,重点促销热水、暖气、空调、烹调等电气设备的使用,大型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是大型的耗电企业。与此同时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拓展,积极改善农村电网质量,全面占领农村电力市场。

4.积极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

(1)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管理水平。现代的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和理念,不断细化售后管理制度,以便于提高企业的服务工作质量,积极追求精品电力工程,同时细分客户和市场,形成精细的工作作风。

坚持以量化数据为管理依据,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从而可对管理进程进行导控制、引调,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管理行为,以此规范售后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在售后管理中要做到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使企业的每位员工到岗、尽职,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检查、纠正、处理,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

(2)积极协调良好的服务关系。现代的电力企业要积极构建和谐的服务关系,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电力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政府的效应,做好电能的替换工作,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5.完善“精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营销信息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是为企业精细化的营销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企业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为了对营销数据进行统一的提取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收集客户的执行层和差异化需求的能力,然后采用数据库、智能分类、系统分析等信息技术,逐步将真正的商业智能引入到企业的营销精细化管理中。

依据“木桶理论”,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使整个系统失去优势。要不断做到各流程、各环节在精细化水平达到一种均衡,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发挥最佳效应。所以,要对筛选后的有效数据实施动态管理,要不断突出过程控制、流程管理以及营销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评估企业之间的差异,不断确定新的管理标杆,以此增强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对营销专业工作透明性和实时性的监管,促进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效益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最终的精细化的营销目标。

四、结束语

上一篇:节日慰问信范文 下一篇:春节员工慰问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