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范文

时间:2023-09-20 11:17:59

裂缝控制

裂缝控制篇1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控制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在混凝土建筑工程中非常普遍,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以实际的施工裂缝问题为根据选择科学有效的措施对裂缝进行控制,只有对裂缝的原因进行认真以及科学的分析,并且将应对和预防裂缝的措施全面地掌握住,才能够对混凝土施工裂缝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施工裂缝分析

1.1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属于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的一种裂缝,导致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材料自身高强以及快硬的特点。由于一般都是在夏季进行混凝土施工,在夏季往往具有较高的温度以及较快的水分蒸发速度。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浇水养护就很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大量的研究表明,温差是导致混凝土发生温度裂缝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所以要想有效地避免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就必须要严格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差。首先,在浇筑混凝土的初期由于水分蒸发量非常大,因此会使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样就导致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出现显著的差异,最终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其次,凝土表面的温度会在混凝土拆模的时候具有非常快的降低速度,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最后,如果混凝土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内部温度极限值,那么其内部的热量就会缓慢的散发,这样也很容易出现温差,最终引发混凝土裂缝,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1]。

1.2混凝土的力学裂缝

力学裂缝的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中也非常容易出现,而且会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碳化收缩以及干燥裂缝是力学裂缝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硬化的过程中,混凝土自身的水分由于具有非常快的蒸发速度,因此其体积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收缩情况,而且无法自由的进行伸展,这样就会造成力学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如果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的时间就过早的拆模,就会造成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强度,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出现力学裂缝。

2.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控制对策

如果混凝土施工一旦出现裂缝的问题,就会使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极大地危害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能够全面的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1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对策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想有效地控制温度裂缝,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集料的计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准确地计量;要对集料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送冷风的方式冷却搅拌机,在6摄氏度左右的范围对温度进行控制;要尽可能的避免在高强度的太阳光下开展浇筑混凝土的工作,一般都会在夏天开展混凝土的施工,要尽可能的防止强光的照射,可以以施工的具体情况为根据选择夜间浇筑的方式。其次,温差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塑料布等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将相关的防护工作做好。再次,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要对集料的配合比进行准确的测定。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在混凝土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严格的以集料的实际情况和混凝土的用途为根据对科学的水量进行调配,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才能可能有效地防止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开展。最后,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施工时间,通过科学的称量工具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称量,这样就能够确保准确的混凝土原材料用量。除此之外,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必须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这样也能够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2]。

2.2控制力学裂缝的有效对策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想有效地控制力学裂缝,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混凝土表面的处理工作,其主要是涂抹混凝土的表面,特别是在对浅而细的裂缝进行处理的时候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从而能够使裂缝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是用结构补强的方法,在对由于火灾造成的裂缝、长时间未处理裂缝而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超荷载产生的裂缝等会对结构强度产生影响的裂缝进行处理的时候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其主要包括预应力法、锚固补强法、断面补强法等方法[3]。检查混凝土处理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压气试验、压水试验、钻心取样试验以及修补材料试验等。利用上述的几种方法就能够使由于力学问题而导致的混凝土施工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确保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结语

本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混凝土的裂缝成因和控制措施,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裂缝,就必须要对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全面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与此同时,混凝土的施工人员还需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完善,致力于自身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混凝土施工。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机制,对人为性的施工失误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也能够很好地避免出现混凝土施工裂缝,最终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崔勇.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邱海亮.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分析、控制及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

裂缝控制篇2

关键词:建筑项目;墙体裂缝;施工技术;有效控制;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出现墙体裂缝可谓是非常严重并且常见的现象,并且在现代化的施工建设项目之中出现墙体裂缝状况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为了进一步的防治墙体裂缝情况对建筑产生影响,并且提升建筑使用的适用性、美观性和耐久性,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墙体裂缝进行整治和处理,尽可能的增强建筑的结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的寿命。在实践当中还需要从墙体裂缝出现的根本原因这一角度出发,研制出具体可行的方案,集中对质量通病的处理,提升建筑的稳定性。

1.墙体裂缝综述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不同的建筑墙体材料之间出现了裂缝,此种墙体裂缝主要会出现在框架结构的建筑施工项目之中,同时填充墙与框架结构之间还容易出现垂直裂缝和水平裂缝,严重的影响到建筑的正常使用,而在建筑的梁柱以及墙体与梁柱接触面之间,也非常容易出现垂直裂缝,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整个墙体出现局部脱落的情况,增加了整治工作的难度;第二,是墙体出现了应力过于集中的情况而导致裂缝,部分墙体由于在结构方面存在有局部薄弱的部位,所以诸如窗口洞口部位、洞口的上侧以及砼大梁等部位,均可能会产生应力集中式的裂缝,此种裂缝类型一般为斜向的,极少部分为竖向的,整治工作的难度也比较大;第三,是墙面由于抹灰而出现龟裂的现象,在部分建筑施工的墙体抹灰完毕之后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排列密集并且紧密的龟裂情况,此种龟裂所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由裂缝的深浅程度来决定,如果龟裂比较浅,则危害并不大,在实践当中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但是如果龟裂比较深并且伴随有脱落甚至是空鼓等情况,则需要及时的返工,以免对后期的建筑使用功能性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上述的分析,在实践的建筑施工当中应当将墙体裂缝的防治工作作为一项核心的工作来开展,减少返工的次数并且增强建筑使用的功能性、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避免建筑出现不良状况。

2.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针对墙体裂缝进行防治的根本要点,是对墙体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主要存在的问题着手,对裂缝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出现墙体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由于不同的材料之间出现差异性影响而导致裂缝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对于施工材料的特征和性能把控不到位,往往会使得墙体裂缝情况更加严重,诸如混凝土砌块吸收大量的水分之后会急剧的膨胀并且变大,而在失去大量水分之后则体积会迅速的变小,这样会使得裂缝发生,并且较难治理。同时,在施工当中施工组合不恰当、施工的形式不科学,砂浆的饱和程度较小等,也会导致墙体裂缝出现,浇水过多、施工过程当中高度过大等等,均会使得墙面出现裂缝。另外,由于应力过于集中,也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针对门窗等施工,没有严格的参照砂浆强度的基本标准来进行,同时砂浆的混合不均匀、不充分,砂浆的和易性比较差,在操作当中对材料的饱和度控制不利、对水平的施工操作没有很好的控制厚度均匀性等等,均会导致整个建筑砌体的强度降低,出现应力集中裂缝。

3.墙体裂缝的有效控制

针对墙体裂缝进行防治,需要从裂缝产生的根本原因着手。首先需要明确的规范施工操作,针对砌块施工操作,应当严格的遵循工序要求,使用砂浆将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存在的缝隙进行充分的填充。同时,由于在砌体施工之中膨胀和收缩情况会出现在不同的部位,所以为了进一步的防止墙体裂缝出现,还需要使用胶泥将玻纤网粘连起来,严格的控制搭接的长度,一般在100毫米以内为最佳。针对应力集中式的。裂缝防治,需要在门窗等的洞口部位,设置相应的桩柱,来防治裂缝的出现,或者设置砼门窗类型的门框。此外,还应当加强砌体的抗变形能力,采用水平配筋的方式,力求合理的控制配筋的间距,一般需要设置在20厘米与60厘米之间,在实践操作当中也可以在水平部位设置一个较长的水平钢筋,维持恰当的间距。最后,为了避免墙面出现龟裂的情况,还需要严格的控制砂浆的配合比例,注意水的使用量,加强砌体施工,加强施工的监督,杜绝抹灰施工之中出现厚度不均的现象,合理的减少龟裂状况的发生。

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根据对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类型进行全面分析,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旨在增强建筑施工水准。

参考文献

[1]徐恩强.浅议墙体施工工作的加强以及改进【J】.现代化施工操作,2010.9:45-49

裂缝控制篇3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 成因 控制 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而施工质量也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之一。混凝土裂缝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如何预防与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混凝土裂缝种类与成因分析

1.1 混凝土裂缝种类分析

混凝土裂缝的种类与其成因是密切相关的,以其产生的原理来划分,则包括施工质量工艺裂缝、施工材料质量裂缝、冻胀裂缝、钢筋锈蚀裂缝、地基变形裂缝、收缩裂缝、温度变化裂缝以及负荷裂缝。

1.2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2.1 材料原因

混凝土制作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会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早期硬化过程中,如果骨料中有过多的含泥量,那么在混凝土的干燥过程中,就会出现不规则的裂缝且呈网状分布。另外碱-骨料反应也是裂缝的一大成因。

1.2.2 混凝土收缩原因

所谓混凝土收缩就是指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会由于水泥水化效应而形成水泥结晶体,结晶体的体积小于原材料,因此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现象,也叫凝缩,而在硬化的后期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因蒸发而产生的干缩现象,同时如果混凝土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差变化较大,就会使产生的收缩现象更为剧烈。

1.2.3 施工原因

由于施工工艺的问题产生混凝土裂缝,比如混凝土并没有满足终凝时间要求就上负荷,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弹性变形或是支座位置的负筋沉降,保护层过大,导致在其上部沿梁的支座位置出现裂缝现象。另外,施工后浇带时,施工工艺不当或不按设计施工,也会造成混凝土的板面裂缝。

2、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2.1 施工准备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应对约束时的结构进行处理,如果建筑结构并没留有充足的变形空间时,则应合理配置构造钢筋于结构设计之中,以避免产生裂缝。同时在设计时,应尽可能防止因结构断面突变而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如果受限于建筑造型或结构原因而无法兼顾时,则应采取收缩混凝土、构造配筋等技术或加强措施。在浇筑混凝土之前,也应在负弯矩筋区等裂缝易发部位进行临时活动跳板的铺设,从而使接触面扩大、应力分散,防止上层钢筋由于踩踏而导致变形。

2.2 原材料的配比与选择

为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应避免砂率、水泥用量、水灰比过大,对砂、石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配合比应适当选择。如果混凝土骨料吸水率过大,含泥量较多,干缩较大时,就会使混凝土干缩性增大,适当将粉煤灰掺入则不仅能够使水泥用量减少,而且能使水化热有效降低,从而实现水泥用量与混凝土用水量的减少,并达到良好的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的效果。另外,高效减水剂或粉煤灰的掺入还能够使混凝土减少泌水、具备抗离析、抗渗性、可泵性、和易性的特点,使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更为有利。

2.3 做好浇捣混凝土工作

在进行浇捣混凝土时,应利用振动棒进行垂直振捣作业,呈行列式排列,严格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同时应以混凝土坍落度为依据来确定正确的浇捣时间,防止漏振或过振。采取二次抹面、二次振捣方式进行作业,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气泡与水分排除。

当浇捣混凝土成型后,就应进行蓄水保温操作,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湿麻袋、薄膜等覆盖养护,避免因混凝土温差较大而导致出现温度裂缝现象。为避免因混凝土内部的约束而导致的表面裂缝,通常情况下,采取对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或外界温差进行控制的措施,使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较为常见的措施:对于加热养护构件,采取缓慢升降温的方法,保证升降温度每小时不超过10摄氏度,同时应缓慢脱模、揭盖,防止过大的温度应力出现于表面,如果结构体积较大,则在混凝土与外界存在较大温差时,应对其进行保温养护并将拆模时间适当延长,控制温差在25摄氏度范围内。另外,要防止干缩与降温可能产生的叠加应用,应掺加5%~10%水泥用量的混凝土微膨胀添加剂于混凝土中,以起到抵消混凝土收缩应力,最终实现对混凝土开裂的控制。

2.4 合理养护

应做好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工作,使其降温保持一个缓慢的过程,将徐变特性充分发挥出来,使温度应力得以削减,在冬季应做保温覆盖,而在夏季则要避免曝晒。养护的时间要充足,同时拆模时间要合理,将应力松弛效应充分利用,完成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防止结构侧面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内。

如在雨天浇筑混凝土,则应做好遮盖工作,并进行明沟排水,避免雨水渗入基坑,保证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连续性。完成浇筑混凝土后,应及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草袋或草垫,同时进行洒水养护。如果气候条件为风速大、湿度低、气温高时,应将喷水雾、覆盖养护提前,并将养护时间延长。另外可采取密封保水措施,即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施养护剂于混凝土表面的方法,来保持水分、防止空气流动。如果混凝土构件处于露天且长期堆放的状态下时,应持续对其进行覆盖及洒水养护,使其保湿养护时间延长,尤其是薄壁类构件,必须堆放于阴凉处。

3、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控制并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机率,就要从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开始,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保证振捣过程规范并切实做好相关养护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雄.论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J].广东科技,2011,20(10).

[2]施文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3]杨梅,史磊,古军.混凝土裂缝种类及检测技术[J].陕西水利,2011(4).

裂缝控制篇4

【关键词】超长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中常见的问题尤其是超长混凝土,虽然在施工中小心谨慎采取多种方法,但裂缝依旧常有发生,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会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超长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设计原因

设计欠妥,或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合理、节点不规范、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砼开裂。

1.2 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若工程上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就会产生“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1.3 结构受荷

关于这一点比较常见。如早期受震、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砼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砼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易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是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砼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

1.4 各种原因造成的变形

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砼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砼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1.5 混凝土的运输造成离析

因为混凝土从预拌完成后到浇筑现场有一定的距离,而这段运输时间往往是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的关键,同样其亦受一定的隐患因素制约,高温天气混凝土搅拌车尾部的混凝土水份蒸发较快。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雨水天气,混凝土搅拌车尾部的混凝土水份较大,容易产生离析。

1.6 施工工艺

1.6.1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砼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砼保证层太小或太大,浇筑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施工控制不严,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1.6.2 砼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砼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砼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6.3 砼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另外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砼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砼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2 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2.1 由于砼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实、施工缝做法不当、模板走动等原因形成的裂缝可以按照《混凝土施工规程》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振捣施工缝设置和旧混凝土连接,按模板制作、拆模以及养护方面的规定来防止。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构件,也要区分构件的类别、构件的受力特征、裂缝所在的部位以及裂缝严重的程度,分别采用一般混凝土裂缝补强措施或采用充填混凝土材料、钢锚栓加固、粘钢板加固、预应力加固等补救措施。

2.2 对水泥、水、骨料、外加剂、钢筋材料选用不当形成的裂缝,必须用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凡不合格的次品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或经试验后降低等级使用;对已发生这类因材料选用不当而产生的砼缺陷或裂缝,必须作长期详细地观察(因有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认真查明其原因和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研究制定其处理和加固方案。这是因为一旦因材料选用不当而发生的质量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

2.3 地基过大不均匀沉降产生过宽裂缝时,进行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沉降验算可以防止这些裂缝的出现,对已出现这类裂缝的结构,要采用地基基础的防治措施对地基基础妥善处理后,再采用建筑结构的加固措施来解决。

2.4 由于天气干燥、初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早期受冻、大气温湿度的变化产生的裂缝分别采用加强混凝土结硬化过程的自然养护、蓄热养护,采用引气剂使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气泡,预留温度伸缩缝等措施修补。受冻严重的构件,有的要拆除,有的要加固后方可使用。

2.5 由于承受荷载使构件产生过宽裂缝,合理地进行设计,可以防止这些裂缝出现;对已出现的过宽裂缝的构件要采用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2.6 对因使用及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的裂缝,要依据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①因多次冻融而产生的裂缝,除对已形成缺陷和损坏的部分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宜添加对受冻混凝土构件的保温措施;②因处于侵蚀性介质中而产生的大面积的缺陷损伤,除应剔除受腐蚀和损伤的部位予以补强或加固外,应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罩面加以保护;③因地震灾害的损伤要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来预防;对已产生的不太严重的地震损伤可参考震损建筑修复加固的办法来解决。

2.7 从改善约束条件着手,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2.8 从控制温度着手,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对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综上分析,大跨度混凝土的裂缝应针对形成原因,首先考虑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裕新.浅析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裂缝控制篇5

从住宅工程现浇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要求,又尽可能地减少出现裂缝的机会。

钢筋的使用应满足抗裂要求,适当扩大配筋率,特别在房屋四周阳角处及形状突变的房屋阳角处采用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能对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

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和重视屋面的隔热保温设计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降低板的有效抗裂厚度。 二、裂缝的预控关键在施工

楼面裂缝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斜角裂缝,再者就是预埋管线集散处和施工中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又较频繁的吊装堆放区域出现裂缝。从施工角度综合分析,应分类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钢筋,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及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位置才能确保有效,这就是说必须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实际施工中,楼面现浇板的下层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摸板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与此相反,楼面现浇板上层钢筋网保护层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由于各工种交叉作业人员多,行走频繁,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受到人员踩踏后的钢筋弯曲、变形、下坠,造成钢筋位移,给日后造成裂缝带来隐患。上述原因在施工中须大大改进,根据实际施工实践可采取下列措施加以解决: 

(1)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及负弯矩筋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个。 

(2)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帮扎后,管线预埋应及时穿插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3)在楼梯、通道等必须通行处搭设临时简易通道,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钢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必须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4)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中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及时进行整修绑扎。在裂缝容易发生(四周阳角处 、预埋线管处、大跨度房间处)部位和负弯矩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荷载,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预埋管线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削弱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管径较大,房间开间也较大,并且线管敷设走向又重合于混凝土收缩受力方向时,就很容易造成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及多根管线的集散处须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布线,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泥土能顺利振捣密实。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一般每一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当楼面混凝土浇筑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吊运施工材料,楼板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到材料吊运冲击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裂缝。这种情况在主体快速施工中时常见,对这类裂缝的处理宜采用以下措施控制:

科学安排施工计划,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

主体结构的施工不能强求过快,现浇板浇筑完后不得小于24小时的养护,以确保现浇板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施工中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分散堆放,要轻卸轻放,不得过多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载和振动,尽量减小冲击振动力。

对计划中的材料堆放部位模板支撑搭设前就预先考虑立杆和横向支撑采取加密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在楼面混凝土施工中,要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标准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控制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选择级配良好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提高起着十分得要的作用,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逢发生。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现浇混凝土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足够的浇水养护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和草包进行妥善保湿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也可喷洒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使用阶段的合理使用也至关重要

住宅竣工后,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要及时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加强管理,特别是住房装修阶段,禁止用户在装修时破坏原有结构,杜绝在板上开槽、打洞、钻孔等野蛮施工,严禁集中堆载,防止不合理的装修施工面导致裂逢的产生。

裂缝控制篇6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一、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5.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二)材料原因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四)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高空浇注混凝土,风速过大、烈日暴晒,混凝土收缩值大。

3.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5.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6.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7.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五)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2.使用荷载超负。

3.野蛮装修,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引起裂缝。

4.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构筑物的侵蚀,引起裂缝。

5.意外事件,火灾、轻度地震等引起构筑物的裂缝。

二、裂缝的控制措施(一)设计方面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1.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一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以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

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4.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于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议在设计中考虑采用60天龄期混凝土强度值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并积极采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混凝土掺合料。

(二)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正确掌握好?昆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三)现场3~-T-操作方面:

1.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28天。

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5.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6.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

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地解决。

裂缝控制篇7

关键词:混凝土 收缩 裂缝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1.引言

当前随着商品混凝土生产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物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商品房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强度和耐久性。裂缝的产生影响了房屋买卖双方的利益,也由此引发了无数争议和法律纠纷。

2.工程实例分析

宁波某六层砖混结构住宅楼,建筑面积均为3000平米左右,屋顶为坡屋顶,各建筑砌筑砂浆1~2层均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3层以上均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砌筑砖均为MU10粘土红砖。各建筑楼板、楼梯、圈梁及构造柱等现浇混凝土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20.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

上述住宅竣工后居民入住一段时间,逐渐发现部分楼板、局部过梁、梯梁开裂,其中楼板裂缝宽度大多在0.1mm~0.3 mm,长度不等,主要表现于楼板角45°斜裂缝,楼板中部平行裂缝(平行于长短边)和穿线管处裂缝。 经权威部门检测,本工程实例所产生的裂缝属于非受力裂缝,即非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裂缝虽然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必须进行封闭处理。

对于该工程发生的现浇楼板裂缝,根据检测调查结果,首先采用排除法分析各种原因。

1、排除地震力作用,因为从工程建造到使用整个过程未发生过地震。

2、排除荷载作用,因为许多发生裂缝的空置房间在竣工验收时未产生裂缝,在大半年后才陆续出现上述裂缝,房间空置期间未有堆积荷载,只有结构自重。

3、排除设计承载力不足,因为经复核设计图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4、排除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为通过现场观察,建筑物与排水明沟处未出现由沉降产生的开裂现象,墙体未出现斜裂缝,通过沉降观测,到目前建筑物未发现不均匀沉降。

5、排除材料不合格因素,因为所采用的材料均有合格证,且材料经过测试合格。

经过深入调查及分析,专家、建设、监理、施工、材料各方认为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的辅助作用是引起现浇楼板出现上述典型裂缝的主要原因。

3. 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3.1 材料方面的因素

3.1.1水泥品种

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一般说,C3A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含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而SO3的含量对混区土收缩的影响显著。

3.1.2混合材料品种

混合材料种类、掺量和比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水泥干缩性的主要因素。粉煤灰的比表面积最小,混凝土干燥收缩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3.1.3骨料品种

混凝土收缩随骨料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骨料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又因骨料中粘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3.1.4混凝土配合比

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收缩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

3.1.5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因素

掺用化学外加剂都会使混凝土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掺减水剂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大坍落度时,在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略大于不掺的收缩值;掺减水剂用于减水,提高强度或节约水泥时,掺减水剂混凝土的收缩接近或小于不掺的收缩值;掺氯化钙早强剂的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明显增大,随氯化钙掺量的增大而成倍增长;而掺三乙醇胺与氯化钠复合剂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大,但增大的幅度相对掺氯化钙早强剂小。

4.2 施工方面的因素

4.2.1混凝土的制备与浇筑

①外加剂拌合不均匀导致外加剂损失较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③粗、细骨料及拌合水入仓温度偏高,使得浇筑温度过高。④搅拌和运输时间过长,使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泌水和沉陷。⑤泵送混凝土,因流动性要求高,过量增用水泥和水。⑥浇筑顺序不合理,出现施工”冷缝”或施工缝处理不当。⑦浇筑速度过快,捣固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⑧混凝土终凝前钢筋被扰动。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保护楼板负筋,使截面有效高度减小。⑩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或保护层处集料过少。

4.2.2模板施工因素

①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②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③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④模板漏浆、渗水。

4.2.3混凝土养护因素

①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②后期养护不够,使混凝土碳化加剧,造成碳化收缩。③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

4.2.4成品保护因素

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人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4.2.5 周围介质因素

①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②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于缩随之增大。③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裂缝控制篇8

(一)桥梁基础变形造成开裂

基础变形通常指基础空间出现水平位移或者不均匀沉降,待基础变形发生后,结构物便会出现附加压力,若这一压力强度大于结构物抗拉强度,桥梁便会出现开裂现象。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包括工程分期建造、桥梁结构荷载差别大、地质差异大、地质实验资料不准确等。

(二)钢筋锈蚀造成开裂

若桥梁构件钢筋砼保护层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砼质量不高,钢筋表面或受到CO2的侵蚀,从而造成钢筋附近砼碱度下降,且钢筋表面亦会被砼内水或者O2锈蚀,从而造成钢筋附近砼出现膨胀压力,以至于砼保护层剥落或者开裂,此时裂缝主要顺着钢筋方向出现。

(三)冻胀造成开裂

若气温为负,砼必定会出现冰冻现象,此时,砼内游离水分结冰,砼体积因此膨胀。据相关数据显示,其膨胀度为9%,此时,砼因受到膨胀应力而出现开裂现象。若砼内水灰比过大、骨料内杂质比例过大、骨料吸水性过强以及骨料空隙过多等均会造成砼因冻胀而出现开裂现象。

二、桥梁裂缝温控措施及施工现场控制

(一)优化砼浇筑方案。关于砼浇筑方案的选取,笔者认为实行降温梯度及延缓温差梯度的措施最佳。在砼浇筑之前,应该全面考虑、认真计算安排砼浇筑前后搭接时间、长度、宽度、浇筑厚度、流向,以此确保砼振捣的密实度及均匀度,切忌砼过振或漏振;砼浇筑现场管理非常重要,必须补给足够的物力、人力,以此确保砼浇筑施工按原计划开展。

(二)砼温度监测。将温度测点、养护水温度测点、保温材料温度测点设定与砼外部及内部,并使用数据采集仪对浇筑砼现场温度监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及整理和分析。砼表层测点与各测位中心测点间温度差值及各测点的温度值均可作为调整、研究砼控温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避免砼因温度而出现任何开裂现象。选取少数砼层,将应变计埋于其中,并对砼层开展温度应力监测,应变计应该顺着水平向设置,通过对水平方向应力分量进行监测,以此检验温控效果。

(三)通水冷却。选取某些砼浇筑分层,将带冷却水的薄壁钢管埋入,在使用冷却水管之前有必要进行试水试验,以此避免管道阻塞或漏水。以砼内部温度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冷却水管温度计进水量进行合理控制。

三、在桥梁构造设计方面强化桥梁防裂措施

(一)桥梁结构设计要合理,以此实现桥梁工程量地减少,水化热的降低。在进行减少非关键受力部分砼体积设计时,可以以悬索桥锚碇受力情况为依据,并借助土方压重方案实现砼结构体积的减少。

(二)将砼在基坑存在侧限条件充分发挥出来,将微膨胀剂掺入砼内,从而实现砼在基坑制约条件下产生预压力,对砼因内部温度收缩而形成的拉应力进行补偿,以此防止砼出现裂缝。

(三)大面积砼体积相当大,其施工工期较长,参考桥梁结构受力状况,对砼评定验收龄期进行科学设定,即应摒弃传统的正常标准28天,而执行评定验收龄期超过60天。在设定砼评定验收龄期时应该对砼后期强度做充分考虑,以此实现设计标号的降低、砼水泥用量的减少及水化热的降低。

上一篇:建筑理论范文 下一篇:纤维混凝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