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08:58:03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1篇

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耗材的管理

自2011年12月15日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为经济贫困的尿毒症患者启动免费血透救治行动。这是继“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救治之后,我省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把这一好事办好,实事实办,各科室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我县内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用耗材中标供应商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耗材使用安全有效,确保此项行动的顺利实施。

二、监督检查范围、重点环节

此次对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救治,涉及的主要耗材有一次性使用透析器、可重复使用透析器、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痿穿刺针、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浓缩A液和B液等产品。

对耗材的中标供应商(生产企业)监督检点: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与验收、生产过程控制、灭菌控制、产品出厂检测、产品及记录的可追溯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及其处理等环节。

对耗材的中标供应商(经营企业)监督检点:企业是否在核准的注册地地址经营、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在职在岗、仓储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贮藏要求、是否留存产品有效的合法性证明文件、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质量管理记录是否满足可追溯性要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情况。

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重点:产品采购、验收记录、仓储条件是否符合产品贮藏要求、是否留存产品有效的合法性证明文件、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三、其他工作要求

1、确保每季度对辖区内耗材的中标供应商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2、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

3、每个季度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对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情况上报。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4、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用耗材纳入每年的医疗器械监督抽验品种目录,加强对其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2篇

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莱西市政府审改办联合食药监局着力推动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管理方式由管制型、粗放型向服务型、精细化转变,管理手段由分散式、封闭式向集约化、开放型转变,通过建强队伍、创新机制、构建平台有力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加强队伍建设,筑牢监管基础

(一)严格选拔标准,优化监管队伍

一是严格选拔引进监管人才的标准条件,把好入口关,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凡是从事行政执法的人员均须取得执法资格证书,规范了监管队伍的来源。二是严格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通过调剂部分职能减少、任务不饱满部门的编制充实到食药监管系统,推进监管力量下沉,为监管工作提供保障。三是全面清理食药监管人员,清退临时人员和借调人员,提升监管队伍的专业性,改变基层监管队伍的非专业化。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监管能力

在配足配强从事事后监管执法人员的基础上,加强设施和装备投入,分类别、有重点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使执法人员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岗位贯彻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熟知自己的法定职责和权限,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监管技能,充分发挥技术监督在监管工作中的“引擎”作用。按照“一岗多能”的理念,通过执法练兵等方式推进基层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化、常态化,提高监管人员适应新形势、履行新职能、解决新矛盾的能力。

(三)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管责任

按照“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原则,梳理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工作责任、流程等事项,出台了《机关科室稽查大队与监管所事权划分意见》等规章制度。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对基层所、科室和执法大队的专项考核办法,把案件查处特别是大要案查处,作为核心工作加以突出,最大限度增加考核比重,形成执法合力。完善食药监行政执法内部监督机制,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与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力度,将行政执法责任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执法水平高低、执法政绩优劣、责任履行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规范日常监管

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以重点产品日常抽查为主,节令产品专项抽查、风险产品随机抽查为补充的抽查制度,组织审批机关通过书面检查、实地检查、定期检查、抽样检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加强监管:一是对行政审批科室和审批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管,重点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二是对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审批领域的行为活动进行监管,重点查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对与行政审批“挂钩”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监管,重点查处“红顶中介”“违规搭车”和乱收费、效率低等问题。及时公开抽查结果,并与信用记录、联合惩戒相衔接。

(二)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强化联合监管

审改办全力组织、指导行政审批批后监督检查工作,结合编制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指导食药监局逐项制定批后监管办法,进一步明确食药监局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监管程序、监管措施及保障机制等要素。对于食药监局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审批的事项,结合权力清单以及责任清单的梳理,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理清食药监局职能范围内的监管职责。对农业、畜牧、林业、水产、卫生、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在食药监管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合理划分食药监局与上述部门的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监管体系,避免推诿扯皮,防止由于监管不到位或缺位出现监管真空。进一步完善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互通,强化对食品药品领域的联合监管。

(三)推行网格监管方式,实现无缝监管

以基层所为中心,以镇街划分管区为网格,将每个网点具体、分门别类落实到每一名执法人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以监管人为一条线,将负责的网格串联起来,点、线、面全覆盖的监管网络。以电子地图的形式,明确各监管所网格内监管对象、监管责任人等基础信息。将监管领域覆盖源头农产品、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餐饮服务食品等所有食品安全环节,实现了目标定位、区域定量、人员定责。目前共开展食品定性定量检测3150批次;排查小作坊63家,监管覆盖率100%,63家小作坊已全部发放告知性备案,备案率100%;立案查处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件17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6份。

三、构建监管平台,健全监管体系

(一)打造信用监管平台,强化信用监管

以青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为依托,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强化对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建立守信企业和个人激励制度、失信企业警示惩戒制度、失信企业和个人异常名录制度。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行信用承诺、信用报告、信用审查制度。推动食药监局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和周期性检验等方面全面使用信用信息,建立健全信用分类、分等监管机制,按照区域的重要性、主体的诚信度等不同指标划分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监管,初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格局,引导市场主体强化自我监管。

(二)打造网络监管平台,提升监管效益

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在青岛国际农副产品交易物流港,探索构建大中型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投入50多万元,研发农产品安全信息处理系统,制作以身份证为基础信息、集电子交易结算、检测信息留存、质量全程追溯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身份证”,实现了监管信息的远程式、可全程式监控,出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实施“远程审方”工程,在药品经营单位创新安装远程药学服务系统,通过联网实现远程审定“药方”。目前,在海诺大药房39个门店安装了远程药学服务系统,实现远程“审方”4万余笔,调取视频进行事后监督130余次。

(三)打造社会监管平台,形成监管合力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来抓,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促进全县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强化各级政府及各监管部门责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和使用食用油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各环节无缝衔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自律意识;精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严厉打击生产、提炼、销售、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行为,有效规范食用油生产经营秩序,净化我县食用油市场,杜绝“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区域: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

(二)重点企业: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小食品厂、食用油经营单位、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小餐馆、火锅店和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

四、整治行动主要任务

(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

1、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要求食品生产企业把好原材料进厂关、生产过程关和出厂检验关,禁止食品生产企业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加工厂为重点单位,开展对所用食用油质量和进货渠道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或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

2、加强对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开展对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禁止食用油生产企业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的违法行为。

3、全面排查辖区内所有提炼废弃食用油脂的加工点。仔细排查、清理和取缔非法生产加工“地沟油”为食用油的生产加工场所,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有资质提炼工业用油的企业严查并掌握产品流向;严厉打击违法提炼废弃食用油脂的加工窝点,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依法查处并及时上报。

责任单位:质监局

配合单位:环保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商局、公安局、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

(二)食品流通环节整治

对流通的食用油(特别是散装油)开展全面监督检查。以食用油销售者及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食杂店等经营场所为重点,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严格规范销售者主体资格,监督食用油销售者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依法监督销售者把好食用油进货关,督促经营者建立食用油购销台帐,摸清其来源和销售渠道并追查到底;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严厉打击销售“地沟油”和利用其加工的食品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对废弃油脂回收、加工单位工商注册登记的监督检查。

责任单位:工商局

配合单位:环保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质监局、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公安局

(三)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整治

1、以城市(镇)、农村、矿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的小餐馆、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为主要对象,开展监督检查,主要查验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索证索票记录,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的餐饮单位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单位:食药监局

2、监督检查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是否由获得资质单位的收运,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处置管理制度,做到日产日清。

责任单位:食药监局

3、加强餐饮业经营行为管理,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作用,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

责任单位:商务局

配合单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保局、质监局、工商局、畜牧兽医局、公安局

(四)畜禽喂养环节整治

开展对畜禽生产饲养场所及喂养饲料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养畜禽。严厉查处未经许可或备案收运餐厨废弃物活动,打击畜禽饲养场从餐厨废弃物中分离、转运、提炼废弃油脂的行为。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

配合单位:质监局、工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食药监局、环保局、公安局

五、整治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6月30日至7月6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具体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层层宣传发动,做好工作部署,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7月7日到7月27日)。突出整治重点,做好全面彻底拉网式排查,建立相关的清查工作档案。对于非法加工、销售、使用“地沟油”行为加大惩治力度,构成犯罪的迅速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总结阶段(年7月27日至7月30日)。做好整治工作总结,认真提炼专项整治过程中的好经验和做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监察局、卫生局、畜牧兽医局、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食药监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保局、工信局、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全县“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尽快制定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搞好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监察部门要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对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二)积极组织自查核查。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明确人员、时限、责任,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和核查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质监部门制定食用油及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自查表,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各类食用油生产单位和使用食用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基本情况,并完成核查;工商部门制定工商注册登记废弃油脂回收、加工单位和各类食用油经营者自查表,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各类食用油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并完成核查;食药监部门制定餐饮服务单位自查表,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来源调查摸底,完成所有餐饮服务单位的核查;城管部门制定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回收单位自查表及回收处置计划,确定辖区内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处置单位,对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集体食堂、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废弃油脂及餐厨废弃物处置情况调查摸底,督促环卫部门和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签订收集、运输、处置协议,完成所有收运处置单位的审查;环保部门制定相关单位自查表,完成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集体食堂、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废弃油脂排放及污染情况调查摸底和安装油水隔离设施的审查;畜牧部门制定畜禽生产饲养场所自查表,开展调查摸底,完成所有畜禽饲养场所的核查。

(三)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一旦发现可疑线索,要提前介入,依法立案,从快侦办,一查到底。对发现非法提炼“地沟油”的黑窝点,以及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和违法销售、使用“地沟油”的行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联合执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切实防止前整后乱、出现反弹现象。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快捕诉、从重量刑、顶格处理,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督导检查。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环节监管,排查安全隐患,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确保监管重心下移、监督范围全覆盖、监管责任点对点,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不断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落实督导检查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对检查中,存在工作推诿扯皮、行动迟缓等问题要予以通报批评。县食安办也要采取巡回督导和突击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

(五)加大宣传教育。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要进一步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主动检举、揭发“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质量意识。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民监管、科学监管”理念,围绕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实现全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更加到位、监管体制更加科学、城乡监管水平更加均衡、技术支撑作用更加显现、应急处置能力更加增强、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更加普及、群众健康水平更加提高。

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把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将我区打造成食品药品安全城,对餐饮服务单位和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覆盖面达100%,直接接触食品药品从业人员100%达到从业健康检查要求,实现餐饮单位持证率达98%以上,城区餐饮单位和镇以上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达100%,80%以上大中型餐饮单位、寄宿制学校和大中专院校食堂达到B级以上单位;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出厂产品合格率达100%,在基本药物生产和批发企业全面实施电子监管码管理;药品流通环节进、销、存及温湿度远程监管覆盖率达100%,100%的药品经营单位设立基本药物专柜和用药咨询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药品与非药品分开;镇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报告数达到300份/百万人口,公众对饮食用药安全和健康科普知识的知晓率达85%以上,对饮食用药安全的满意率达85%以上,辖区内不发生特殊药品流弊事件,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源发性药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一)责任体系建设

1、加强工作领导。严格实行领导“一岗双责”制,主要领导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各镇(街办)要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成立由镇长(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责任落实。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明确工作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各镇(街办)设立1-2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各村(社区)聘任一名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信息员具体负责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搜集、上报、检查、宣传等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定期组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开展培训。(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3、落实监管责任。区政府与各镇(街办)、区直创建工作职能部门,镇(街办)与各村(居)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完善区、镇(街办)、村(居)三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关单位)

(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推进食品药品快检室建设,配置快速检测仪、食品药品快检箱等基本检验设备,充分发挥快检室的快检快筛作用。确保相应的食品药品抽检经费,并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2、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电子化监管水平,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电子监管和远程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形成对接国家、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涵盖“四品一械”安全领域的电子监管平台,并不断丰富服务公众消费查询、举报投诉的功能,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三)监管体系建设

1、加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工作。围绕总体目标要求,对全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年,药品生产企业的GMP飞行检查覆盖率达到100%,药品经营企业的GSP飞行检查覆盖率达到15%以上。不断加大抽验检验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抽验任务,逐步开展区本级抽验检验工作。(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区卫生局)

2、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建立辖区内基本药物品种监管档案,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零售药店配备基本药物并设立醒目的销售区域和咨询台;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做到监督抽验全覆盖和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3、推进规范药房建设。结合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药库、药房规范化建设机制,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80%以上医疗机构药房达到规范标准。(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4、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以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严厉查处违法案件,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对违法违规食品药品广告监测,确保辖区内食品药品广告规范。(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局、市公安局分局)

5、构建群防群治的新机制。围绕“无制售假劣药品行为的发生、无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无饮食用药安全事故”“三无”工作目标,探索开展饮食用药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饮食用药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群防群治的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工作新机制。(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四)监管能力建设

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补助经费。大力开展药品及餐饮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人才激励制度。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各类培训,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加强专业监管队伍和协管队伍的业务培训。(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2、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网络,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补助经费。大力开展药品及餐饮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人才激励制度。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各类培训,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加强专业监管队伍和协管队伍的业务培训。(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单位)

3、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支持青峰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建立现代医药物流经营体系,提高辖区企业药品销售市场份额。积极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引导支持餐饮服务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五)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合理用药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宣传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工作举措,增强广大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区文广局)

(六)饮食用药诚信体系建设

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健全质量信用体系为抓手,巩固和扩大医药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成果,将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延伸到医药使用领域、保健食品、化妆品企业以及各类餐饮单位,构建起覆盖全区的饮食用药领域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披露制度和信用等级评估专家队伍,制定完善质量安全与分类监管的奖惩机制,引导和促进市场主体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承担起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年10月份起,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1月初至11月上旬)

制定《区创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落实创建目标。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召开相应专题会议,建立健全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1月上旬至年5月)

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创建工作职责分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全面组织落实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由主要领导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根据职责分工,将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指标细化,责任落实到科室、到基层、到具体人员。区政府督查室、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进行指导和检查监督,全面实现创建工作目标。

(三)自查整改阶段(年6月)

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要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做好自查。由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对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不足之处进一步整改完善。

(四)迎评迎检阶段(年7月)

年6月底前完成自查验收,做好迎评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创建材料的整理、汇编,迎接考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市公安局分局、区工商局、区民政局、区文广局、区商务局、区政府办公室、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为成员的区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药监局直属分局。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要明确任务分工,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二)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各镇(街办)、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药监部门要承担指导、协调相关工作有效开展;财政部门要负责创建经费保障工作;卫生部门要负责做好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工作;教育部门要负责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经费补助,合力推进创建工作。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5篇

一、原则

切实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的监督管理,在医疗机构自愿申请,食药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规范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药品分类等工作,确保医疗机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开展范围

县城医疗卫生单位(含本单位所属门诊部)及各乡(镇)卫生院、各类诊所、村卫生所(室)、医务所(室)、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等国家、集体、个体开设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三、工作目标

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规范药房建设工作,到2013年5月底,获得“规范药房”称号的医疗机构数达到我县医疗机构总数(不含个体诊所)的50%,2013年6月验收A级单位率达到80%。力争2014年底全县95%的医疗机构完成规范药房建设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初审组和考评组。

(一)领导组职责:负责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二)办公室职责:开展建设“规范药房”的组织协调和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

(三)初审组职责:县内医疗机构建设“规范药房”的宣传、培训、指导、受理初审、上报和日常监督检查。

(四)考评组职责:县内医疗机构开展“规范药房”建设工作的受理评审和监督检查。

五、实施步骤

(一)学习、宣传、动员阶段(5月22日-5月31日)

组织县内的医疗机构负责人集中学习,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明确相关要求及评定标准。

(二)组织实施阶段(当年6月1日-6月15日)

各医疗机构按照建设规范药房标准和要求组织开展活动。要积极开展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查漏补缺。着重要完善各项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制度并上墙,搞好药品分类管理和药房卫生,按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参加健康体检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结束后,向县食药监局申报。县局将组织人员对申报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指导和帮助,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检查验收阶段(6月16日-6月30日)

县考评组组织对申报“规范药房”的医疗机构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单位授予“规范药房”标牌,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后,再次申请验收。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抽调人员对“规范药房”建设工作进行抽查。年度“规范药房”建设工作于当年7月底结束。

六、有关要求

1、每年开展一次“规范药房”验收活动,对验收合格的医疗机构药房由县食药监局颁发“规范药房”牌匾,并向社会公告。

2、获得“规范药房”称号的医疗机构必须模范地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3、将“规范药房”列入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规范药房”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实行年度审验制度。对年度审验不合格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规范药房”称号。

4、如有使用假劣药品行为的予以摘牌,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规范药房”。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6篇

一、完成机构改革工作,夯实工作基础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县政府在餐饮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方面的专业执法部门,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的要求,今年1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完成了职能移交。机改后,县食药监局主要承担着餐饮服务安全监管、药品药械监管、保化品监管和食品流通、食品生产监管相关工作,负责对全县食品药品保化品经营单位实施动态监管,并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4个职能股室,分别为办公室、餐饮服务监管股、药械/化妆品监管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监管股,现有行政编制11人,工勤编制2人,执法编制15人,目前,实有在编工作人员19人,其中行政在编12人,工勤在编3人,参公在编4人。

二、全面推进,2014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我们始终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整治,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源头在我县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1.依法行政,加强监管。

深化开展“亮剑行动”“医疗器械五整治”、“肉制品检查”“农牧区五小场所整治”、“小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四打击四规范”等专项行动,联合食安委成员单位,积极开展肉制品、卤制品、瘦肉精等专项检查,使食品药品市场得到大力整顿和规范。

一是在餐饮服务安全监管上,开展了全县餐饮服务单位摸底调查,实时掌握了监管对象信息,依托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加大了对我县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的监管,对经营单位卫生状况、索证索票、添加剂使用情况、健康证是否齐全、食品加工操作等环节都实现了常态化监管,并对我县106家中的72家餐饮单位(包括学校食堂),开展了以大笑、微笑、平脸和优秀、良好、一般区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的评定工作,其中a级5家、b级29家、c级38家,其余33家为新开办,未开展等级评定。

二是加大了对食品流通和生产主体的监管力度。由于机构改革职能职责的划转,县食药监局承担了农产品加工环节涉及食品安全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责。切实按照省州局部署,开展了以食用油、乳制品、调味品、酒类、鲜活水产品、保健食品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亮剑行动,组织开展食品标签标识、农村儿童食品、学生营养餐、大桶水等专项整治,加大了对食品流通和生产加工主体的日常监管力度,要求各经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台账与相关台账的上墙公示工作。与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企业诚信经营责任书,对生产产品的外包装标识标签进行了检查,对2家标识标签不合格的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

三是加大对保化品经营市场的监管。开展了全县保化品经营主体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了基本档案和监管数据,并督促经营单位完善相关台账,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日常监管计划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明确工作目标,按照网格化监管的要求,把监管对象划分区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力求做到监督检查全覆盖。开展了以减肥、辅助降血糖血脂、鱼肝油、美白祛斑霜、无中文标识标签的保化品等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并积极利用政务网、手机等平台,及时消费提示和预警,推动社会共治格局。

四是狠抓药品、药械安全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一是集中开展了“医疗器械五整治”、“打击非法行医”、药品“亮剑行动”、定制式义齿、含品和曲马多口服复方制剂购销管理、破壁灵芝孢子粉产品等专项检查,以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单位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存在使用假劣药品、药械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过期失效药品情况等为监管重点,进一步规范了我县药品、药械经营秩序。二是进一步巩固了2013年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建立健全了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对2013年开通运行的药品电子监管使用平台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三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明确专人负责adr监测上报工作,切实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的监测和报告,截至目前,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4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6例。

2、专项检查出成效,监督管理两不误。

2014年上半年,我局切实履行监管新职能,同时结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多次联合相关成员单位,深入我县城区、乡镇餐饮、流通环节、保化品、药品药械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开展的食品药品保化品监管环节“亮剑行动”、“农牧区五小场所整治”酒类专项检查、医疗器械五整治、打击非法行医、学生营养餐、婴幼儿配方奶粉、定制式义齿、四打击四规范等专项检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进一步肃清了各个监管领域和环节的安全隐患,并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及时相关食品药品安全预警提示信息,引进社会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共治格局,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2人次,执法车辆22台次,检查相关经营单位和企业939家次,共没收总价值6533.7元的过期食品、饮品;价值1000余元的过期药品;总价值72338元的以假充真酒类;价值1028元的超保质期化妆品。监督检查过程中立案18起(食品流通环节15起(其中酒类4起)、餐饮环节2起、药品1起),结案18起,其中餐饮2起、流通环节15起,药品1起,共计罚款6.9858万元,其中流通环节6.4万元、餐饮环节0.4万元、药品环节0.1858万元。相较于2013年,我局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搞好宣传,搞活学习,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是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组织开展了“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主题宣传日活动、“标识标签”主题宣传、“安全用药、关注老年”“健康直通车”等相关活动,参与了“12315”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对饮食用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今年1-10月我局共组织和参与了9次宣传活动,出动工作人员59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550份。

二是充分结合了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学习方式,重点加强了执法人员对《行政许可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激发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学法,讲法,谈体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以学促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是巩固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上新台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有什么问题、改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把解决问题贯穿活动的全过程。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自身查找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确定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真正做到“对准号像自己、有深度”。通过边整边改,局机关“”突出问题和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特别是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切实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在了突出位置,着力解决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分不开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消费的满意度还不够高,食品药品监管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任务重,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无证无照、家宴食品、小摊贩“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各类安全隐患较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薄弱环节在乡镇,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协管员、信息员缺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本知识,亟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充实监管力量,使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经历了机构改革后,从原来单一的药品监管,增加了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流通环节等的综合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扩大。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过近几年来的调配或公开招录,队伍与组建之初相比,力量得到充实,专业人员比重得到一定的提高,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了贡献。但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如在文化结构上,相关专业高学历人才缺乏,基层执法队伍学历层次不高,业务骨干的理论功底不厚;在专业结构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法律等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从总体形象看,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执法观念、执法能力水平、执法手段和工作方法上的不适应,没有走出原先单一的执法模式。

三是食品药品监管手段滞后,设施设备短缺。监管方式单一,除日常监管外,主要根据上级的安排布置任务、进行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工作或者根据群众举报进行监督检查,加之监管工作的不断加重,但设施设备不齐全,专项执法经费的紧缺,严重制约了当前监管工作的开展;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日常监管仅停留在“看”、“闻”、“问”、“查”等原始手段。监管过程中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执法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不高。

四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制还需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有赖各监管部门间的协作,作为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各项工作制度亟待完善,容易出现监管空白,交叉重复执法的情况。

五是社会认知度还不够高。县食药监局成立于2001年,时间不算长,虽然在食品药品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社会认知度还不够高,群众对监管部门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特别是农牧民群众。这是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对本部门职能职责宣传的面不广、内容不深,宣传的方式手段单一,未能让全社会深入了解食药监管工作真正的含义。

四、对2015年县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7篇

为充分吸取三鹿奶粉事件和南柏舍典型事件的深刻教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食品药品行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吸取教训、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深化完善整改制度,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县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道德意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强化整改,消除隐患,完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监管工作要求

(一)食品安全

1.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

(1)加强食品源头环节种植业的监管。强化对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和禁用药物、添加剂的监管,全面清查收缴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严查非法生产、使用、经营违禁药物等行为。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加大对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基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重点对小麦种子供应企业、门店进行检查,严肃查处哄抬价格和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管,基地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强食品源头环节水产品的监管,严查在水产品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的行为。(农牧局负责,配合单位:畜牧兽医局、工商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2)加强食品源头环节梨果的监管。做好果品生产的质量监管,加大梨区梨果、冷库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梨果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林业局负责,配合单位:农牧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局、畜牧兽医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3)加强食品源头环节养殖业畜牧产品的监管。一是加强饲料生产、销售环节监管。对全县所有生产饲料、奶牛用精饲料、补充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档案,严厉查处在饲料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添加违禁药物和三聚氰胺等化学物质的行为;二是加强奶牛养殖环节监管。严格执行《河北省奶业条例》,查清全县奶站(厅)底数,规范规模养殖场(区)和奶站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生鲜奶质量。强化生产环节的检测,健全投入品、动物疫病防治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对奶牛小区使用外购饲料和自配饲料进行抽样检测,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喂,保证奶牛养殖生产安全;三是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力度。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场检疫和肉品检验的监督管理,规范产地检疫,强化猪、鸡、牛、羊、驴等畜禽的屠宰检疫,严禁病害畜禽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对病害畜禽产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畜牧兽医局负责,配合单位:工商局、商务局、农牧局、卫生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2.严格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一是监督生产企业严格原辅料进货管理,坚决杜绝收购、使用不合格的鲜奶等原辅料。驻奶厅(站)质检员负责做好奶源监测记录,对每一批鲜奶都实行从挤奶、入罐,直至运至企业的全过程监管。乳制品企业派驻人员要对企业鲜奶收购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24小时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三帐一单”(原料进厂登记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帐、产品出厂检验帐、产品出厂放行单)制度和原辅材料、产品批批备样检验制度,确保不合格的原料不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门;二是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严厉打击添加非食品原料、有毒有害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监督乳制品生产企业购置检测设备,执行产品出厂批批检验制度;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整治和取缔无证无照或达不到基本安全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作坊)。加大对熟肉制品、方便食品、儿童食品、酒类等生产加工企业(作坊)的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淀粉、面粉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对淀粉深加工产品液糖、山梨醇、糊精、玉米油等产品加工过程的监管。规范乳制品生产企业及驴肉、烧饼、烧鸡等传统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确保不出问题;四是全面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抽查工作,严格食品安全薄弱环节、薄弱领域的监控,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工作。以查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回收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力度。(质监局负责,配合单位:工商局、卫生局、商务局、农牧局、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3.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1)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加大食品批发市场、小食杂店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无照经营、有证无照经营、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对“三无”(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地点)食品依法严厉查处。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和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包装食品的安全整治,严禁无合格证明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同时,切实加强驴肉、烧鸡、熟肉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整治,确保不出问题。(工商局负责,配合单位:卫生局、质监局、商务局、农牧局、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2)加强酒品、调味品流通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调味品产销秩序,保障酒类、调味品的食品安全。(商务局负责,配合单位: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4.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督

(1)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管。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农村地区餐饮单位和小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督,开展对宾馆、饭店、景区(点)餐饮单位、学校(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各类私立学校)、医院和工地食堂食品卫生的全面整治。重点检查(餐饮业、集体食堂)是否具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经过健康体检取得的健康合格证和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取得的培训合格证,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等级标识是否规范明示;是否认真落实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十统一”制度,量化分级管理落实率是否达到100%;基本卫生设施是否达到标准,消毒设施、设备是否正常使用,能否满足消费高峰时的需求,消毒岗位的从业人员是否掌握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餐具保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加工场所环境是否清洁,加工操作流程是否合理,生熟食品是否分开,冷拼菜的制售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操作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以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为原料加工、销售肉食制品的问题,采购的食品及原料是否索取了检验合格证明,采购的动物原料是否索取了动物检疫检验的有效票据,是否建立了进货索证台帐,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是否持证供餐,严格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制度。是否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凉菜过程是否规范、生活饮用水是否符合要求、饭菜留样制度是否落实。严格监控婚宴、大型聚会活动的食品卫生,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严厉打击采购、使用假冒伪劣和非食品原料、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格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经营行为。同时,切实加强驴肉、烧饼、烧鸡等地方特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的管理,确保不出问题。(卫生局负责,配合单位: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农牧局、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2)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县教育局和学校(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各类私立学校等)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食堂和校内食品店的管理,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学校的评估体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与各学校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食品安全的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要层层明确管理责任,消除松懈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出现问题的学校,教育局要严格追究学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同时,积极探索校园食堂、校内食品店的经营模式,改变承包租赁方式,加大对学校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二是积极配合卫生、工商等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整顿。以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建设、食品卫生管理、食品进货和贮存管理情况为重点内容,突出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采购验收台帐、索证索票制度等方面,该整顿的整顿,该取缔的取缔;要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负责校内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按照卫生、工商部门提供的检查指导内容每月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定时召开学校食堂负责人食品安全会议,宣传食品安全政策,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卫生设施及日常卫生管理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的各项规定,根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学校食堂等级。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的有关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措施,严格内部管理,从食品采购、加工、贮存、供应等各个环节严把食品安全关,增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教育局和各个学校都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常进行试点演练,切实提高学校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各学校能迅速、准确、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教育局负责,配合单位: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农牧局、畜牧兽医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5.净化生猪屠宰市场

一是加强县生猪定点屠宰厂的管理,支持鼓励其做大做强;二是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清除私宰“专业村”、“钉子户”;三是加强基层屠宰监管与执法队伍建设,对城乡结合部和其他管理薄弱环节,要加大整治力度,不留死角,坚决查处屠宰注水肉、制售病害肉和使用注水肉、病害肉行为;四是加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规范完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稳步推进牛、羊、鸡的定点屠宰工作;五是严格目标管理,进一步巩固扩大生猪肉品专项整治成果,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县城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确保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达到100%;确保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确保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商务局负责,配合单位:工商局、畜牧兽医局、卫生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6.地方特色食品的监管

(1)唐家寨烧鸡加工(卫生局牵头,配合单位:工商局、畜牧兽医局、商务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南柏舍镇负总责)

畜牧兽医局负责:在生鸡收购环节的检疫,严禁收购病死鸡。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质监局负责:在鸡只屠宰加工环节颁发生产许可证,制定生产标准并负责监管,严禁加工环节中添加违禁药物、添加剂和化学物质。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工商局负责:在流通环节颁发营业执照并负责市场监管,严防假冒伪劣、过期食品流向市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卫生局负责:在餐饮消费环节做好索证索票管理工作,建立质量追溯制度,防止以病死鸡为原料加工坑骗顾客的问题;负责为从事生产加工人员办理从业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负责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搞好卫生监管。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商务、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驴肉类加工(质监局牵头,配合单位:工商局、畜牧兽医局、卫生局、商务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固城村、眭家营村、大石桥村、东关村驴肉类加工由赵州镇政府负总责。

肖庄村驴肉类加工由新寨店镇政府负总责。

段村驴肉类加工由高村乡政府负总责。

其他村出现驴肉类加工户,由所在地乡镇政府、办事处负总责。

畜牧兽医局负责:驴类购进环节的检疫检验,严禁屠宰病死牲畜。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卫生局负责:颁发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餐饮消费环节的索证索票及登记情况,查处无证经营行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工商局负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查处无照、有证无照经营行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质监局负责:办理生产许可证,查处违规使用添加剂行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商务、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烧饼加工(工商局牵头;配合单位:卫生局、商务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等)

卫生局负责:颁发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餐饮消费环节的索证索票及登记情况,查处无证经营行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工商局负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查处无照、有证无照经营行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质监局负责:办理生产许可证,查处违规使用添加剂行为。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商务、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药品安全

1.主要目标

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排除质量安全隐患的有效机制,严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避免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发生,确保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食药监局负责)

2.工作重点

(1)重点单位

生产企业:河北欣港药业有限公司*兴柏淀粉糖业有限公司*市普力制药有限公司

经营企业:自2007年1月1日起因违法违规被处罚过的药品经营企业;违法药品广告中涉及的药品经营企业;含兴奋剂类药品专项检查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今年以来在GSP跟踪检查中存在问题经整改仍不到位的药品经营企业;经营三类医疗器械的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较大个体诊所。

(2)重点品种:治疗糖尿病、补肾壮阳类药品;以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为主要使用对象的药品;含兴奋剂类药品,特别是含麻黄碱类药品;包括疫苗、血液制品在内的生物制品;终止妊娠药品;易出现伪品或易混淆的中药饮片;被采取强制下架措施和在广告监测中发现仍有虚假违法宣传内容的广告药品;经营和使用“植入器械”、“人工器官”的单位,以及使用单位的在用大型医疗诊断类设备的检查。

3.主要内容

(1)药品生产企业

重点检查对企业人员培训、人员资质、原辅料购进、储存和使用、产品质量检验、文件的执行、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及关键设备的验证、生产现场管理及产品审核放行等环节自检执行与整改落实以及对违法违规处理完后的落实情况等内容。

(2)药品经营企业

管理职责方面:企业是否按照依法核准的经营方式和范围经营药品;企业质量体系和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各项职责;企业是否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药品验收和养护组织,人员和工作是否到位;质量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内容完整,能否严格执行并有完整记录。人员与培训方面: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专业技术职称、学历是否符合要求;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质管员及相关人员技术职称、学历是否符合要求,并按规定培训后持证上岗,且在职在岗;企业是否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了培训计划,培训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是否定期体检,健康档案是否齐全。设施与设备方面:企业仓库面积、设施设备、药品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药品是否按规定存放;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的设置装备是否与储存药品相匹配;温、湿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特殊药品储存场所及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专库或专柜储存;设施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定期维修保养并建立档案;验收养护室设施设备及仪器是否符合规定。进货方面:购进药品的企业合法性审核、购进药品的合法性审核及票据是否符合规定;药品购进程序是否严格,审核内容是否完整,首营品种、特殊药品、进口药品购进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购进记录内容是否详细完整,购进票据是否合法齐全,票、帐、货是否相符;记录是否按规定保存;购进药品时对业务人员的合法性是否进行审核,是否建立了购进药品档案,资料是否齐全。验收方面: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药品、销后退回药品的质量进行逐批验收,并有记录;对特殊药品、进口药品及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验收是否符合规定;验收记录内容是否齐全,并按规定保存。储存与养护方面:在库药品是否按温湿度要求存放,并执行色标管理;药品是否按规定堆放,有无混垛、倒置、靠墙堆放和接地堆放的现象;特殊药品、易串味药品、危险品是否分开存放,是否按规定设置专库或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双人双锁保管,专账记录,账物相符;温湿度记录是否真实,有无具体调控措施并记录;养护人员是否按规定工作,发现问题是否按规定及时处理。出库与运输方面:企业是否严格执行药品出库复核制度,记录是否完整;特殊药品是否双人复核出库;对有温度要求的药品、特殊药品及危险品的运输,是否按规定执行。销售与售后方面:企业是否将药品销售给合法资质单位,并开具合法票据,确保帐、票、货相符;是否按规定保存销售票据;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已售出问题药品是否及时追回,并有记录。药品广告方面:平面媒体的药品广告是否存在虚假和夸大宣传问题;企业经销的保健品等非药品广告内容,是否存在涉及药品的宣传内容和含有治疗功能的术语等问题;有无通过互联网违法购销药品信息。

(3)医疗机构

是否按照《药品管理法》、《*市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和《*市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购进、储存、养护、使用药品医疗器械。

三、积极推进食品药品诚信体系建设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强化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守法经营意识教育,使其建立以诚信守法经营求立足、以质量提升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严格自律,遵守法律。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环境,规范食品药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为目的,狠抓源头建设、舆论引导、市场准入、诚信教育及综合治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我县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我县的食品药品安全信誉,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开展信用宣传教育。监管部门分别组织食品药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社会信用基础知识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支撑的食品安全信用平台,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和知识水平。

(二)制定信用制度规范。有关监管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

1.食品药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重点确定各类食品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效力,体现评价公开、公平、审慎的评价原则。逐步建立起食品药品安全的政府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的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确定其信用等级,按照信用等级的高低,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企业的诚信级别的确定为动态管理,一般每年调整一次。

3.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奖惩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对长期守法诚信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宣传、表彰,并建立长效保护和激励机制。对严重违反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信用等级低的企业,采取信用提示、警示、公示,取消市场准入及其他行政和经济制裁方式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建立监管档案和企业经营信用档案。监管部门在建立健全监管档案的同时,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建立生产、经营信用档案。企业生产经营信用档案包含与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相关的基础工作以及从食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实现全程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可追溯。

四、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自我保护、自我防范和维权意识,提高食品药品企业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意识、诚信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一是各部门要以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深刻剖析自身问题,突出解决思想认识不高、职责不清、依据不准、力度不大、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问题,切实提高监管队伍素质;二是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地开展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环节、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分级、分批组织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部门每年开展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不得少于2次,培训情况要及时报县政府和综合监管部门。

五、有关要求

1.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深刻剖析三鹿奶粉事件和南柏舍典型事件,认真查找违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照案例找规律,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主动排查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隐患苗头,创新措施,超前应对,主动整改,防患于未然。

2.加强社会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有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统一举报电话8*保持24小时畅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和配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迅速行动,及时受理,及时查处,不得推诿和拖延,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8篇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切实把药械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整治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消除药械安全隐患,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公众药械使用安全有效。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排查各类药械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制售假劣药械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药械生产、经营、使用秩序显著好转,使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显著增强,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得到深入落实,杜绝重大药械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的药械消费安全信心明显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药械安全责任

1、各县区政府要切实按照“负总责”的要求,将药械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要加强药械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落实“领导、组织、保障、考核、负责”十字要求,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责任落实,建立药械安全的长效机制;要组织开展药品安全形势分析,组织制定并实施药品安全工作年度计划;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工作的评议考核,确保监管部门无障碍开展工作;要确保辖区内无制售假药的非法场所和行为,无非法药品集贸市场。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掌握药械安全监管情况,定期研究解决监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主管领导要深入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监管部门检查指导药械安全工作,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专项整治行动顺利推进。

2、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切实担负起监管主体责任;要在政府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推动的作用,凝聚药品监管合力;卫生、公安、工业信息化、监察、财政、工商、邮政等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职责范围内的药械安全工作负责。

3、药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要切实负起药械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药械安全标准等要求从事药械生产、经营和使用活动,坚持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合法使用,建立和完善药械安全防控体系,确保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药械质量安全。

(二)加强药品安全监管

1、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监管。严格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监管企业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原材料供应商审查、工艺设备验证等源头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药品生产工艺的监管;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监管,严格执行质量受权人制度;采取飞行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和从事委托加工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规范药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行为,特别是接受境外委托加工药品的合法程序。对未按规定实施GMP的药品生产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对不符合GMP标准的,报请省食药监局依法收回认证证书,情节严重的,报请省食药监局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2、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要依法适当提高并严格药品零售企业准入门槛,实行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加大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购销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凡采购药品时不通过河北医药诚信网核查业务员身份、没有合法票据、无法证明药品合法来源的,按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查处。造成假劣药品流通使用的,视为《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依法给予从重处罚;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购进不符合包装规格、标签标识相关规定的中药饮片按劣药查处。

3、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重点加大对未按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的监管,严厉打击购进使用假劣药品、非法配制医疗机构制剂、非法邮寄处方药、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凡采购药品时不通过河北医药诚信网核查业务员身份、没有合法票据、无法证明药品合法来源的,按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查处,造成假劣药品使用的,视为《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依法从重处罚。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说明书使用药品,防止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用药的管理力度,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规范医疗行为,防止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伤害。对发现的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具处方,不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超适应症、超剂量、严重不规范用药的行为,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医师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4、部门联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药。建立完善政府领导下的打击生产销售假药局际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卫生、药监、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工商、广电、邮政等部门的组织协调,统筹打击制售假药工作。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制售假药的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深入开展互联网整治行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监测利用互联网虚假广告和违法销售药品的行为,深挖违法网站主办者,依据规定对虚假广告和违法销售药品的网站,及时删除有关信息,或关闭网站,不属本级、本单位管辖的,及时移送有权部门处理。

邮政部门要深入开展邮政快递服务整治行动,认真落实国家食药监局、国家邮政局《关于进一步打击利用邮政渠道寄递假劣药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5〕280号),药监、邮政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通情况;邮政部门收寄药品时,经验视发现所寄药品为药监部门提供的假劣药品目录内品种的,邮政工作人员应不予收寄,并通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由有关执法人员依法处理;邮政部门收寄大宗药品邮件时,除认真检查验视外,需验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证明。否则,不予收寄;邮政部门收寄个人邮寄药品时,应要求提供合法购药票据,经核对票据上的药品名称与所寄药品一致时方可收寄。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查处重大案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的案件涉嫌构成犯罪的,必须按规定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杜绝以罚代刑,应移交不移交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公安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与药监部门成立专门打假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大案要案督办、协调及指导。

5、整治违法药品广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法定职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发现违法广告及时移送工商部门。工商部门作为广告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药械广告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广告的,责令其立即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责任人给予处分。广电部门要加强对电台、电视台刊播药品广告的管理,切实落实药品广告前审查制度,全面清查整顿以推销药品为目的各类广告。严格落实药品生产企业、广告经营商和媒体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监察部门要对药品违法广告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同时加大对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力度。

6、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和保健品等非法添加药物行为。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整治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冒充药品销售的行为,严厉打击仿冒药品,坚决维护药品市场秩序。经检查、协查,确认有下列情形的,可依法查处:

①仿冒或者套用批准文号、使用已过期或已被撤销的批准文号、没有批准文号,产品的名称、包装、标签、说明书明示或暗示有治疗疾病作用的;非药品产品名称、包装与已有药品通用名相同或相似,且属于假冒批准文号的,可以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款第(二)项、第一百零二条论处;

②在非药品产品中违反国家规定添加药物成分,且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明示或暗示有治疗疾病作用,经省药品检验所或法定检验部门检验,证据确凿的,可以依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论处。

对经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但包装、标签、说明书或广告宣传违反规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7、推行药品电子监管,加强药品生产流通实时监控。探索对药品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建立药品生产企业非现场监控系统;加强药品流通实时监控,强化后续运转数据保障,对未按规定向实时监控系统及时上传药品数据的,视为有意规避监管,涉及经营假劣药品的,依法给予从重处罚。

8、加强防控甲型H1N1流感药械监管。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要求,掌握辖区防控用抗病毒药、有关中药饮片、中成药、消杀药品和医用口罩、防护服等一次性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储备动态和相关信息,确定监管重点;加强对防控药械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大对流通使用领域相关药械的监督检查和针对性抽验力度,对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械、非法渠道采购药械以及未经批准擅自配制、使用、调剂医疗机构制剂等违法行为要从重从快严厉查处。

(三)加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1、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环节监管。配合省食药监局严格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政审批;加强对停产半停产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连续停产一年以上的生产企业要由专人负责监管,对擅自降低生产条件出现产品质量事故等问题的企业要限期整改,严格落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退出管理办法;加强对定制式义齿、、体外诊断试剂、医用防护用品的监管,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是否依法生产,有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全面开展对辖区内生产企业特别是国家、省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重点环节,确保医疗器械生产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2、加强医疗器械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重点加大对产品购进验收、购销记录及低温储存产品储存条件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北省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县以下医疗机构用械的监管;重点查处医疗机构采购使用无证、过期医疗器械产品及在用医疗设备老化等安全隐患问题;医疗机构在用设备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到法定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进行检定;医疗机构购置的二手设备必须经过法定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积极探索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管机制,实现科学依法监管。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名单如下:

*

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郑云明担任。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治行动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协调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各县、各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将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逐级考核。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专项整治行动的经费投入,保障监督检查、监督抽验等资金落实到位。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督

专项整治行动着眼于整治效果,监督检查要覆盖全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重点品种和重点企业的检查做到全覆盖,各部门要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狠抓薄弱环节治理。

加强信息反馈。各县、各部门要定期向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对查办的重大案件和正在核查的重大案件线索情况要及时报送。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对各县、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督导检查,并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通报,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加大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工作举措、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效,宣传药械政策法规、药品安全知识。畅通举报渠道,曝光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械的典型案例,保持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药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五、阶段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10月15日前)

市政府召开全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全市专项整治行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立即部署、迅速行动。各县、各部门工作方案于10月15日前报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10月16日至2010年11月30日)

各县、各有关部门要针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目标及任务,组织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自查自纠,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针对突出问题和监管薄弱环节,集中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协调小组派出督查组进行督导检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医用氧 氧含量 分子筛制氧 药品管理

一、医用分子筛制氧管理的相关指导文件

医用氧(medical oxygen)是指临床用于缺氧的预防和治疗的氧气,其品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规定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用氧”属于药品管理范畴,对医用氧的生产企业实行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执行药品GMP认证制度。

医用氧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用氧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出台了《关于征求〈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标准及富氧空气临床适用范围意见的函》(食药监办械函[2010]564号);《关于加强医用氧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法[2010]99号);《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在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专项检查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10]109号);《关于氧、氧化亚氮混合气体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注[2006]586号);《关于医用氧经营企业监管有关问题的批复》(国食药监市[2006]440号);《关于医用氧管理问题的复函》(食药监注函[2004]107号);《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等相关文件,伴随着每次文件的贯彻执行都会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用氧的行为,保证医用氧质量,保障患者使用医用氧的安全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医用分子筛制氧在医疗机构的使用数量从早期的过多使用到近年的大量减少,医疗机构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将带来诸多法律和行业的管理问题。

二、医用氧、医用分子筛制取的氧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氧(Oxygen)O2 32.00 ,本品含和O2 不得少于99.5%(ml/ml)。GB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标准:医用氧的技术要求氧(O2)含量(体积分数)/10-2≥99.5。低温空气分离法制造的医用氧必须满足含氧99.5%(体积分数)/10-2 ≥99.5的要求;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富氧空气按照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标准:氧浓度为≥90%(V/V)。《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术语中,医用氧气(medical oxygen)主要成分是氧并限定了污染物的浓度,用于缺氧的预防和治疗。其品质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要求。医用富氧空气(medical oxygen-enriched)通过医用分子筛(PSA)制氧机从环境空气中分离氮气后产生的浓缩含氧气体。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不能称为“医用氧”。

三、医用分子筛制取氧气在临床上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医用分子筛制取氧气含量不满足医用氧国家标准和国家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对医用氧本品含O2不得少于99.5%(ml/ml)。GB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标准,医用氧技术要求,氧(O2)含量(体积分数/10-2 ≥99.5,《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使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氧气应用在临床的指导性文件。技术依据是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中氧浓度为≥90%(V/V)。2003年以来,国家药典几次修订,迄今也未对其质量标准进行补充制定。

(二)医用分子筛制取氧气未纳入药品监管体系

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明确:本标准适用于以医疗保健为目的,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用变压吸附法(PSA)制取医用氧气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文件中明确暂不纳入药品监管体系。

四、加强医用分子筛制取医用氧气管理的建议

(一)制订医用分子筛制取医用富氧空气临床适用范围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依据《关于征求〈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标准及富氧空气临床适用范围意见的函》(食药监办械函[2010]564号文件安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制取的富氧空气临床适用范围已经征求意见。在正式颁布实施前,建议不符合临床适用范围的医疗机构尽快制定整改方案。结合医用分子筛制氧源系统设计运行中均设置有液氧贮槽或钢瓶汇流排系统备用系统的情况。将供氧源系统进行调整是应对标准实施的最佳办法。

(二)医用分子筛制取医用富氧空气在临床上使用时纳入药品管理范畴

富氧空气不是医用氧,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文件中提到的“暂不对该方法制取的氧气实行药品批准文号管理,也暂不发放《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采用医用分子筛制取富氧空气用于临床时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医疗机构药剂管理的规定办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三)医疗机构选用医用分子筛制取富氧空气应进行法律、经济、安全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据21世纪经济网上报道,2010年5月10日,《40余家医用氧企业国家药监局行政不作为》,这些企业认为,各级医疗机构生产的“不用许可、不用认证、产品不注册以及不检验”的“四无”产品分子筛氧目前畅行各大医院,国家药监局作为监管者存在监管缺位,理应诉其行政不作为。国家药监局一方面要求我们按照标准生产医用氧,另一方面又允许医院分子筛制氧存在,导致不公平竞争。国家正在治理的“毒胶囊”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药品的权威标准的重要性。

氧气钢瓶汇流排、液氧贮槽、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三种供氧源方式进行简单的经济安全性分析。

笔者曾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以前使用液氧贮槽(两台5m3 ,一备一用),2005年9月,2006年10月更换为4台20m3/h和3台20m3/h的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在不考虑人工管理成本的情况下,进行运行成本分析,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年运行成本为:1671416元;制氧设备机房占用室内空间建筑面积300m2;需要值班人员14人。 液氧贮槽供氧方式年运行成本为811220元;液氧贮槽占用室外空间60m2;需要值班人员5人。通过经济分析得出在满足同等规模医疗机构使用氧气的情况下,不计算人力成本,采用变压吸附式医用分子制氧机的综合成本消耗是传统液氧贮槽供氧系统的两倍。

五、结束语

医用分子筛制取富氧空气的管理相信会日趋严格规范,已经使用分子筛制氧的医疗机构应该客观看待国家现阶段的过度监管政策,为了保证医疗机构使用氧气的安全、经济和合法性,加强医用分子筛制取富氧空气在临床使用的监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818

[2]吴洪亮.医院集中供氧方式的综合性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20):49-50

[3] GB 50030-1991. 氧气站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4] GB 16192-2008.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8

[5]GB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9

[6]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7]GB 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食药监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第10篇

一、明确职能职责,认真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

(一)各村(社区)职责。各村(社区)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和协调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落实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目标责任和工作措施;建立健全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配备好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按照相关程序报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协助上级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

(二)监管部门职责

1.镇食药监所:负责本辖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安全等相关产品及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的受理、初审上报、现场复核、现场监督检查、采样等工作;负责辖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相关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取证、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并提出处理意见;对辖区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开展调查取证,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协助开展行政处罚工作。

2.镇农工办:负责农药残留整治,规范种植行为;食用种植业产品和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3.镇兽医站:负责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整治,规范养殖行为;畜禽养殖和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以及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

4.镇水利站:负责水产品药物残留整治,规范养殖行为;水产品养殖及水产养殖业投入品的监管。

5.镇林业站:负责依法保护管理林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食用林产品和有关林业投入品的监管。

6.镇卫生院:负责办理健康证、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协助镇食药监所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

镇农工办、镇兽医站、镇水利站、镇林业站、镇卫生院要与镇食药监所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入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无缝衔接。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工商所:负责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及保健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查处。

2.镇经发办:负责做好食品(含酒类)药品工业发展规划、计划及相关政策的拟定和组织实施,并监督企业做好食品药品产品质量。

3.镇治理办:负责对占用街道、校园周边、广场、公路等公共场所的经营食品(含农副产品类食品)摊点进行监督管理。

4.派出所:负责侦办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

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形成与监管部门密切协作联动机制。

二、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一)健全食品药品基层管理工作体系。一是成立以镇长任主任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食药安办),统一组织、协调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镇食药监所与镇食药安办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镇食药监所接受镇党委、政府和区食药监局的双重领导,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三是在村(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和信息员,承担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职责。

(二)加快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市县(区)整合资源,乡镇配备人员,分级确定重点,检测全面覆盖”的要求,科学编制检验检测机构设置规划,明确职能定位和设备配置,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备先进适用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提高现场监管效率和水平,加快建设步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三)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坚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切实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廉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

(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和应急能力建设。按照国家统一技术要求,建设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大中型食品药品生产企业、食品药品流通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加工过程、食品原料、添加剂、包装材料、成品销售的信息化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建设,储好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五)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公开选聘一批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群众威信高的社会人士充当社会监督员,拓宽信息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构筑及时有效的群众监督网。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大力宣传举报奖励政策,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同监督。

三、突出重点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加强种植养殖环节监管。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反应灵敏的农兽药等残留监控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生猪行为。

(二)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分类、分级、分等监管,进一步落实企业监督检查、产品抽样检验等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食品药品流通环节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药品市场巡查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药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经营主体自律制度建设,规范食品药品企业经营行为。全面落实经营主体食品药品安全索证索票等制度,完善食品药品抽检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监管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城乡食品药品批发、零售连锁药店、超市和食品批发企业等重点环节和医疗器件、食用油、肉类、酒类、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力度。全力推行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模式。

(四)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加大对餐饮服务、特色小吃、集体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推进餐饮业、集体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强化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监督检查,完善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落实监管网格化管理,城区范围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率达到100%。

(五)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工作监管。农村群体性聚餐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实行申报备案和现场指导的监管方式。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实行“镇、村、社、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村(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和信息员。村(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负责辖区内流动厨师的备案管理;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群体性聚餐工作档案,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各类工作信息、资料。对已申报的农村群体性聚餐按规模实行分类指导,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或信息员负责5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群体性聚餐活动的督促和指导,镇食药监所负责2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群体性聚餐活动的督促和指导,1000人以上的群体性聚餐活动提前报区食药监局备案,由镇人民政府、镇卫生院联合开展督促、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

(六)加强重点薄弱区域监管。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各类乡村药店、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食品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加强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七)严厉打击食品犯罪案件。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合力。对于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药品及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及时将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决不能以罚代刑,以起震慑作用。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一)加强领导。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建设“平安、和谐”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经费保障机制,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监管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并确保各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三)明确职责分工。根据省、市、区要求,按照分环节、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落实工作责任。

上一篇:商品编码范文 下一篇:趋势科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