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16 22:26:26

裂缝控制

裂缝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凝土;成因;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日益增多,且大型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混凝土结构作为常见的承重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混凝土隶属于脆性材料,施工中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庞大,更容易在施工中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从而带来质量隐患。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在我国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将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积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研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结构变形化导致的,包括温度、收缩多种影响因素。在混凝土结构中,当体积变形受到约束产生的应力超过其当时的抗拉强度时,就引起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中,按照深度的不同,可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和表面裂缝三种。在混凝土结构中,表面裂缝在受到载荷等因素影响下,发展成为深层裂缝,再形成贯穿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的会影响结构安全。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中,无害裂缝只要稍加处理,结构仍可正常使用。有害裂缝,特别是贯穿全断面的结构性裂缝,会给结构带来质量隐患,一定要加以控制,否则,将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经常涉足。在基础工程中,如混凝土底板、深梁、厚大的桩基承台等;还有在上部结构中,如巨型柱、高层建筑的转换梁或板、防辐射结构等。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2.1、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所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º。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2.2、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是引起工民建筑产生裂缝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混凝土结构特别是较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起来比较缓慢,而外部的热量则会很快散失到空气中去,这样一来,内部和外部就形成了明显的温差。由于混泥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现在内部和外部温度不同,则变形程度自然就不同,从容在内部和外部之间会形成应力作用,当应力值超过材料的承受能力之后,裂缝便产生了,这种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成为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在形状上纵横交错,一般没有规律的走向。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温度裂缝较窄;而在比较寒冷的冬季,产生的裂缝会比较宽。温度裂缝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抗疲劳和抗渗能力产生影响。

2.3、收缩变形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在其凝结过程中,由于受到风、外界温度及自身的水化反应作用,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这就将造成混凝土体积的收缩,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拉应力,当其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而混凝土在冷却的阶段,由于其内部温度的变化较大,这将使得混凝土内部出现胀缩现象,由于受到基础等其他结构的约束,而出现了收缩裂缝。

2.4、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

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运用低热量和低收缩种类的水泥,对于低热水泥种类选择是来调节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的最根本的方法。并且在选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必须运用大于290kg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般运用低热水泥每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350kg,换句话讲就是在选择水泥时要依据实际中水泥的水化热来判断是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是低热的水泥。不只是水泥,其他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同样相当重要。例如,对于水的选择经常选择无污染的地下水或者是自来水,并且是广泛的使用,务必注意水成分里的有害离子不可超标。

3.2、施工过程控制

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控制其裂缝产生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相关技术要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在搅拌混凝土时用冰冷的地下水来搅拌混凝土,或者向搅拌机内添加冰屑等实现混凝土的降温,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下浇筑,使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初始温度大幅降低,有利于控制温度裂缝。

第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与二次振捣工作,以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和密实度,在振捣过程中要掌握快插慢拔的要点,并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保证振捣棒插入到下一层混凝土中。

第三,为使混凝土构件内部的温度得以有效导出,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模板的内侧空间预埋可通入循环冷却水的金属水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投入循环冷却水,通过流动的水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带出,以降低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从而有效消除温度梯度,减少裂缝产生的概率。

第四,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工作,在浇筑之前,对水泥水化热进行测定,浇筑过程中对浇筑完毕的表面及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温度进行不少于一天两次的监控,以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实时状态,如发现异常可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第五,为抵抗裂缝的产生,可在适当部位设置预留的伸缩缝,将整个混凝土构件分割成若干部分,另外也可在部分位置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施工以补偿各种原因引起的表面收缩。

3.3、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非常重要,除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外,还能使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减小温度应力、避免表面失水、减少塑性收缩而少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升温阶段若因表面未能完全覆盖而出现局部干燥时可浇热水(40℃~50℃)湿润表面防止出现干燥裂缝;在降温阶段可浇自来水进行养护。必须在施工前准备好养护用的塑料薄膜和再生棉毡,以便根据环境气温变化情况及时对保温保湿情况进行调整。

3.4、表面保温

表面保温的目的是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以及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发生。在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如采用湿砂、潮湿锯末层或积水等措施,在保温养护的过程中,通过保持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抗裂能力。

3.5、掺入外加剂

掺入粉煤灰可以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在掺入粉煤灰掺合料时,精确控制掺入比例,并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3.6、做好监测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监测工作,严格执行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振捣等程序。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下严格工作准则,在正确技术指标的要求下进行施工。

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从而很好的避免发生裂缝,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龚剑,李宏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施工技术,2012,06:28-32.

[2]李扬.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安全度设置水平研究[D].武汉大学,2013.

裂缝控制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最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填充墙经常出现开裂现象,造成影响观感及使用不便,引起安全隐患。因此分析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分类与生成机理,加强防范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控制已成为工程施工部门、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填充墙裂缝的控制已经成为整个建筑行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1、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分类与形成原因

1.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的形式较多,主要有垂直裂缝、水平裂缝、阶梯形裂缝,裂缝多为细小裂缝。在任何墙面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干缩裂缝。我们知道,混凝土结构中常用轻质砌块作为填充墙材料,砌块具有随着含水量的降低产生干缩变形的特征,通常砌块成型后的1个月内收缩变形比较大,以后渐趋稳定。干缩后的砌块在砌筑时,遇水受潮后又发生膨胀,然后随着砌体干燥再次干缩,砌体内部产生收缩应力,在薄弱的部位产生拉裂缝。这类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分布较广,开裂严重的部位主要位于填充墙与梁、柱及剪力墙连接部位。

1.2结构裂缝

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必然产生变形。比如梁跨较大时,会产生较大挠度;建筑较高时,相邻竖向受力构件的竖向压缩变形必然存在差异;建筑物两部分高差或地基变形模量差异过大,相邻部位易产生较大沉降差。结构构件的差异变形,易导致填充墙变形不一致,使其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当其主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极限强度时,填充墙砌体就会沿着主拉应力迹线产生因剪切引起的拉裂缝。

1.3构造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切割过程中,表面会存在松散颗粒和灰尘附着物,抹灰时如不清理干净,将很容易形成“两层皮”,这样日后会有空鼓开裂的隐患。如果混凝土砌块表面凹凸不平,抹灰不均匀,产生收缩不均匀,也会成为空鼓开裂的原因。其主要的主要原因是:

1.3.1设计构造措施处理不当。由于设计人员对砌体材料性质不清楚,对结构变形特征认识不足,对节点防裂构造措施缺乏经验,设计中对防裂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都会在填充墙内部引起应力分布不均,导致薄弱部位开裂。

1.3.2由施工原因引起的填充墙开裂。施工工序、工期安排不合理;砂浆、砌体材料质量的影响。

1.4温度裂缝

主要是由于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得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的收缩量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比较规则。由于温度变化比较频繁,墙面出现裂缝后难以根治,只能通过治理以控制其裂缝宽度,使之成为无害裂缝。

2、防范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控制的措施

2.1合理选择墙体材料

应优先选用与框架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或砖作为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如黏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2.2优化施工设计

对高层建筑结构房屋的基础形式的选择,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对进行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框架变形的影响,并应计算沉降量,预估框架变形程度,这样可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合理设计保温隔热层;合理设置门窗尺寸及材料;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控制好框架的侧移变形。

2.3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2.3.1.由于高层建筑砌块体积较大、砌体又设置拉结筋,所以相应灰缝厚度也有所增加,当一面填充墙体砌筑完成时,墙体的自然沉降会逐渐展开,使墙体上部与主体结构的接触处产生裂缝,因此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的空隙,以方便填充墙自由沉降变形。

2.3.2.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上下层错缝组砌。在砌体砌筑前,绘制砌块砌筑排列图,确定皮数杆每层砌筑皮数,水平、竖直灰缝宽度,砌块的搭接长度,及不同规格砌块的使用位置等,并且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

2.3.3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2.3.4正确处理梁、柱与填充墙的接缝。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170~200mm。等填充墙砌完并间隔1~10d 后,墙体变形基本完成,再用同砌体同材料的实心砖斜砌挤紧,倾斜度控制在45~60 度,以使砌体与梁板底紧密结合。为保证柱与填充墙的连接,沿墙高每隔600mm 设置拉结筋,且砌筑前一定要排砖,调整好灰缝大小,避免在柱边出现灰缝偏大或过窄,使柱墙连接不紧密。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砂浆中,预埋在柱上的拉结筋如果与灰缝错位时,应将钢筋位置校正或在柱上补焊拉结筋。

2.3.5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3、注重墙体抹灰控制

3.1应严格控制抹灰时间,只有待填充墙砌筑完毕1个月后方能抹灰,这样就不会因墙体收缩而引起抹灰层的开裂。

3.2墙体抹灰过程:抹灰前应将砌块墙面的灰缝、孔洞、凹槽填补密实、整平、清除浮灰,并用1:1水泥砂浆拉毛墙面。在砌块墙身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处,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外钉挂10mm×10mm孔眼的钢丝网,每边宽度不小于200mm,在蒸压灰砂砖与砌块处每边100mm宽。将挂网展平,用射钉与梁、柱或墙体连续,或与预埋钢筋点焊固定,网材搭接做到平整、连续、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这样可防止因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抹灰前应对墙身隔夜淋水2~3次,第二次进行基层处理,处理时先用掺107胶的水泥浆刷墙面,以保证抹灰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随后进行抹灰。

4、积极运用裂缝修复方法

已经产生的裂缝则必须设法予以修复,否则影响建筑物的观感和使用功能。填充墙的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在裂缝修复时不必强调强度方面的要求,但对温度的反复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对已趋于稳定的裂缝可采用手工直接将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后注意浇水养护。对于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较大裂缝则需与结构加固配合进行。通过修复可提高墙体裂缝部位的抗变形能力,在原裂缝位置一般不会再出现裂缝,如附近有较薄弱环节则可能再出现的裂缝,裂缝修补时可将薄弱环节同时处理。

总之,高层建筑填充墙裂缝的预防与控制,目前将一直都值得关注,因为裂缝带来的问题仍然随处可见。除了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抓好施工管理,同时要从设计、施工阶段,针对结构、材料特点,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舍得投入,才能真正解决墙体开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伟超,肖祯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7).

[2]胡煦容,吴文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J].中国水运,2007,5(8).

[3]滕延民,任建峰,王永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6).

[4]周建波.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防治施工及控制措施[J].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2003,(12).

裂缝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问题;施工控制;

Abstract:The concrete crack problem is a widespread but difficult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reason for this article from design, materials, mixing ratio,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racks in concret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in the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concrete material selection, conservation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an some proposed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concrete cracks.

Keywords: concrete cracks; problems;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

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问题,是一个被工程施工人员普通关注的问题。而且有的裂缝如果继续扩展还可能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很多案例表明:结构的破坏一般是从裂缝开始的。有的裂缝是荷载产生的裂缝,而有些裂缝则是工程疏漏造成的,例如钢筋的锈蚀,保护层的剥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这些原因不但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而且严重的损害了工程耐久性,缩短了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寿命。还有在耦合作用下产生的裂缝以及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下产生的裂缝。结构裂缝不但影响建筑美观,还为房屋的装饰装修造成困难。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很多,有些是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组合下产生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下手。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设计原因

在设计结构中断面突变的应力集中产生的构件裂缝;对构件设计中施加预应力计算设计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如偏心、应力过大等);设计失误造成的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者过粗等引起的构件裂缝;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而设计变形缝;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是混凝土构件用灰量过大,对构件的收缩不利。

(2)材料原因

粗细集料中的含泥量过大,造成的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的级配不正确,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导致裂缝的产生;骨料粒径过细、针片含量过高,致使混凝土的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而造成收缩量增大;水泥种类选取的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大;水泥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原因:水泥的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就越大、越容易造成开裂。

(3)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

施工浇筑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造成的水泥浆体积就越大、坍落度就越大,收缩也就越大;配合比中的砂率、水灰比选择不恰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有偏差,致使混凝土离析、泌水不良,增加了构件收缩值;配合比中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不恰当。

(4)施工和现场养护的原因

现场施工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而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及均匀性,致使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搅拌的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拌和后到浇筑时间搁置的时间过长,都容易产生裂缝;为了快速连续施工而造成的连续浇筑时间过长,两次浇筑的接茬处理不恰当,混凝土构建很容易产生裂缝;浇注混凝土后,在养护过程中,风速过大与烈日暴晒,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现场养护过程中混凝土降温以及保温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混凝土构建的内外温差过大,致使混凝土构建产生温度裂缝。

(5)环境因素

构筑物基础的地基不均匀而产生的沉降裂缝;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酸、盐、碱等腐蚀性物质对构筑物的侵蚀,导致的裂缝;建筑物受季节变化的温度、湿度差异过大而引起的裂缝。

以上这些因素所造成混凝土较大的收缩,致使混凝土构建微小裂缝迅速的扩展变大,形成影响建筑物使用的大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设计方面

在建筑构建的设计中应该处理好构件在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和完全处于自由变形的无约束状态下结构的关系,使其有足够的变形余地。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约束状态的结构和自主变形状态的关系的设计原则,进行选择结构方案与使用材料;尽可能的避免结构断面的突变带来的集中应力,例如因结构或者造型等方面的原因而充分的考虑采用加强措施;运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技术, 在比较常见的一些混凝土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混凝土收缩造成的。想要解决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我们可以选用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的方法,而事实的实践证明,其效果是很好的;重视构筑物中的构造钢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重视构筑物中各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加应该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规格和数量的选择。

(2)材料的选择

根据构件结构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的品种、等级;制混凝土时选用级配优良的砂与石原材料,砂和原石材料的含泥量也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采用掺合料及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改善混凝土性能作用。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该严格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以及耐久性等进行设计;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要尽可能的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基础、楼板、梁、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当小于120mm,墙、柱的混凝土坍落度应当小于150mm;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应大于170kg/m3;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砂率。

(4)施工和养护方面

应当优先采用预拌的混凝土,其质量要求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而且施工者要在事先制定关于混凝土制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运至浇捣地点时的坍落要符合要求,严禁往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随意加水;在楼板、墙、梁、柱浇筑时,应该先浇筑墙、柱,等待混凝土沉实后,再进行梁和楼板的浇筑。在浇筑楼板和梁时,先浇筑梁,再筑楼板;当构件浇筑时,要防止模板、钢筋及定位筋等的变形和移动;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应该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内部与表面的温差、混凝土表面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内部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内外温差不应超过2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差不宜超过15℃;现场养护是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必须制定养护方案,并且派专人进行养护的工作。混凝土构件在浇注完毕后,必须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对于一般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添加剂或者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d。

(5)环境方面

密切注意施工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温、湿度的变化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严格控制浇筑现场的坍落度、大风等不利的环境影响。

四、总结

混凝土裂缝现象是混凝土结构构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裂缝不但会降低建筑构件抗渗、安全等能力,而且会加速构件内部钢筋的锈蚀以及建筑物结构构件的混凝土的碳化,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因此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控制重点在于“防”,应当科学的控制裂缝标准,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的研究、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建筑物与构件能正常耐久的使用,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仍会有一些的混凝土裂缝产生,所以当裂缝发生后,我们必须先检查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裂缝产生的类型,才能准确的选择处理措施,同时我们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选用、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才有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并且把裂缝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裂缝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徐荣年,徐欣磊.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法”应用事例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何星华,高小旺.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韩素芳,耿维恕. 《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4]过镇海,时旭东.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裂缝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楼板;裂缝;控制

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棚改政策的落实使得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既是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技术上的挑战,在投入使用的建筑当中,不论高层还是多层其主要的建筑问题集中反映在了楼板的裂缝方面。通长情况下,楼板既是一层楼的天棚,又是另一层楼的地面,所以其本身就受到自身向下的重力和地面物品对其向下的压力,因此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的可能。如果楼板在建筑过程中就能够在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和质量监管等多个方面加以控制,就可以加固楼板结构以提高其对外力的耐受力,从而使得楼板不宜产生裂缝,进而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1.1 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一是使现浇板板厚与跨度相协调,板厚应该控制在跨度的1/30左右,板厚不宜少于110mm,有交叉管线的地方板厚不宜少于120mm。二是热轧带助钢筋有助于增加楼板的握裹力,因此在楼板处要增加对热轧带助钢筋的使用;变形钢筋有利于增加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有利于控制楼板裂缝的出现。三是构造钢筋对于构造抗裂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在设计时,我们要注意构造钢筋的布置,对于连续板不应该采用分离式配筋,要在洞口处配加强筋,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的方式,减少裂缝的出现。四是现浇楼板的强度应控制在C30以内,不宜大于C30,除非必要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但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是加强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凝固时更好地散热。

1.2 建筑设计控制措施

一是学习国外建筑的经验,屋面与外墙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在屋面内设置保温隔热层,同样,在外墙外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外墙面采用浅色的装饰材料,以便减少对太阳光的吸收,增强墙面的热反射。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通过热工计算对屋面和外墙采取相应的保温设计。二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的楼板开裂,应该采取设置伸缩缝,并且伸缩缝的间距应该控制在30~50m之间。由于很多建筑住宅长度长而引起的楼板开裂,所以,应该把多层建筑的长度控制在50m以内,高层应该控制在45m以内。如果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应该设置相应的伸缩缝。如果超出的幅度不大时,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避免混凝土的楼板收缩开裂。三是避免住宅的形状突变;如果楼板的平面形状不规范时,应该设置梁板使其成为较规则的平面形状;如果平面出现凹口时,我们应该适当加强楼板周边配钢筋的强度。四是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施工人员需要加大控制力度,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严格进行审查,从而保证材料的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进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

2 空心无梁楼盖技术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及其技术难点和施工问题

2.1.1 空心无梁楼盖技术

先在建筑楼盖中安装高强复合壁管,然后再安装暗梁结构,接着将混凝土浆液浇灌在当中,最后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楼板。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能够降低成本且减轻建筑自重,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对大面积建筑物施工提供了可能和相对应的质量安全保障。

2.1.2 技术难点和施工问题

从理论角度讲,5cm的浇筑厚度,完全可保证浇筑混凝土的匀质性。但考虑两层面筋、两层底筋及预埋线管所占的空间,那么楼板现浇混凝土的最薄厚度大打折扣。如何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充满预定空间,同时避免最薄的部位砂浆富集而邻近部位石子堆积的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施工难题。如果其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混凝土在就很容易到混凝土空心楼板在使用时,其收缩量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进而出现混凝土空心楼板开裂收缩的现象。

2.2 技术方案的确定

首先,通过抗裂钢筋的设计与配置,将混凝土中可能产生的收缩应力分散,避免硬化混凝土产生较多的不规则裂缝。其次,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通过混凝土内部膨胀能的有效均匀传递,补偿混凝土收缩,防止或大幅度减少超长大面积楼板的开裂现象。在本工程中,除预先留置的沉降后浇带外,每隔40米到60米左右设置一条2米宽的膨胀加强带。再次,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采用5毫米到20毫米的小卵石级配,并要求混凝土现场人模坍落度为16厘米到18厘米,以充分保证不同部位现浇混凝土的匀质性。

2.3 主要施工措施

首先,在浇注混凝土前,用水将GBF高强复合薄壁管充分润湿,以保证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紧密、完好。其次,浇注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人模坍落度在16厘米到18厘米左右,并用直径3厘米的小振捣棒对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侧下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防止楼板底部与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下端相接触的部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同时应避免因混凝土过振而导致该部位砂浆富集的现象。再次,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和养护工作,在浇筑完的一小段混凝土硬化后,用塑料薄膜班盖其表面;大块面积的馄凝土浇筑完毕并硬化后,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楼房建筑当中,可以通过对科学合理的设计、严格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成熟的施工技术以及切实有效的质量监管对楼板的裂缝问题进行预防和处理。大量起建楼房能够减小建筑用地面积且实现集中供热,这切实践行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合理使用费可再生资源,所以楼房的建筑数量增多和楼房高度增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建筑领域中的相关工作者要加大研究力度来解决不同施工方案当中的楼板裂缝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研究其他的能够避免楼板产生裂缝或者减小楼板裂缝形成概率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此外,其他相关领域也可以对建材性质和施工技术监管等进行研究以助力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王焰华.地下空间结构裂缝控制与防水新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

裂缝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分析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use of concrete crack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of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缺陷、材料选配不当、施工违反操作规程、构件受力或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和环境因素影响均可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裂缝市是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实际施工情况中几种对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采取控制措施,本人谈论一些看法。

设计方面原因

1.1设计中构造钢筋过少、过粗或超筋等引起构件裂缝现象(如楼板、墙板)。

1.2设计结构中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1.3设计中对构件是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

1.4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混凝土构件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混凝土构件温差和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配筋量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裂缝。

1.5设计按暗埋PVC管,使混凝土截面大量消弱,因为该管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沿电线管埋设方向因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1.6目前一些工程基本上均由房产商投资开发,而开发商为了降低工程开发成本,却要求设计方降低配筋率,也可能产生混凝土构件裂缝。

2、材料方面原因

2.1现已有相关文件规定不允许施工单位现场搅拌混凝土,而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现所有工程已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受到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混凝土厂商采用大掺量粉煤灰,低价格、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粗细骨料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或颗粒级配不良,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施工往往低价中标,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方注重材料方面的控制,对设计配筋原材料采购后,,通过高强度加工(即调细如楼板的配筋)后安装,实际上降低了设计配筋率,也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之一。

3、由于混凝土保护层不足造成露筋所引起的裂缝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如保护层不足造成露筋而导致钢筋的锈蚀,钢筋锈蚀产生的体积比钢筋被锈蚀之前膨胀2-3倍,使钢筋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引起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4、施工方面的原因

4.1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赶工期,造成盲目施工,在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不足24h的养护时间,就开始进行上一层施工(如绑扎钢筋、上砖砌墙等),造成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楼板再加上模板支撑,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发生新的变形,混凝土内部即产生微小裂缝,经过凝缩、温度变形后,使原来的微小裂缝形成肉眼可见的裂缝,造成混凝土楼板的损伤。

4.2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方式不当,漏振过振或振动棒抽撤过快,均会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3混凝土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大部分施工现场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其裂缝起初类似龟裂,且大部分位于混凝土表面,若不及时处理裂缝将越来越大并深入到混凝土内部,将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5、周围施工引起的裂缝

5.1临近建筑物基础降水施工,导致周围已有建筑物室外地面、底层室内地面都不均匀沉降变形造成不同程度的下陷和裂缝。室外管道也因地基土沉降诱发断裂,楼板裂缝主要集中在底层,墙体也有许多无规则的龟裂现象。

5.2临近建筑物基础施工爆破或锤击桩施工产生的震动效应也容易引起周围已有建筑物开裂。一般在顶层墙体和楼梯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裂缝。

6、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6.1设计方面控制

6.1.1重视对构造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构造筋执行国家结构设计规范配置,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筋直径和数量。

6.1.2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防”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了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而所谓“防”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的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6.1.3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6.1.4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常见混凝土裂缝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好。

6.2材料方面控制

商品混凝土厂商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加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严格控制塌落度,建立号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改善商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根本工作;工程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得片面压价、追求低价格和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技术人员应逐车检查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7、在施工中控制

7.1主体机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h)必须保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和堆料。合理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3天后方可开始吊卸材料及砌筑墙体、安装模板等工程,在砌筑墙体、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对事前计划临时大开间面积吊卸材料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预先考虑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加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在该区域的新浇筑混凝土表面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7.2现浇混凝土浇捣时,要按操作规程及技术交底施工,防止漏振、过振或振捣不到位。

7.3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凝期收缩裂缝发生。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于掺用缓凝型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

8、结语

裂缝控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楼板裂缝;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浇混凝土楼板已取代了预应力空心楼板形式,它解决了预应力空心楼板拼缝裂缝的质量通病,加强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可是,近几年,在施工过程中,有一部分现浇结构又出现了裂缝的情况,又以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居多。而产生裂缝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所以,找到原因并加以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一、楼板裂缝的划分

(一)、按种类划分

1、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材料自身收缩而形成的裂缝。

2、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都集中在屋面板和建筑物上部楼层的楼板上。

3、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砖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化处,往往产生一些结构裂缝。

4、构造裂缝

现浇楼板厚度一般为80mm—100mm,电气设计中将暗埋管线均敷设于楼板内,使凡有管路敷设的混凝土部位保护层厚度减薄,易出现构造裂缝。

(二)、按出现裂缝的时间划分

1、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 2、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

施工操作问题是造成楼板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

1、模板工程施工的原因

(1)、由于工期短,加之模板配备数量不足,出现非预期的早拆模,模板拆除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导致翘曲增大,引起裂缝。

(2)、模板支撑体系未经计算或水平、竖向连接杆设置不合理,造成支撑刚度不够,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楼面荷载的影响,模板支撑变形加大,使混凝土楼板中间下沉,楼板产生超值翘曲,引起裂缝。

2、钢筋工程施工原因

模板的四周支座处钢筋、板的四角放射形钢筋或阳台板钢筋均应按负弯矩钢筋设置在板的上部,但有些工程上述钢筋的绑扎位置不正确;或绑扎位置正确而未设置足够的小支架将其固定牢固;或前两者均符合要求,但在混凝土浇筑时,操作人员随意踩踏钢筋,使这些钢筋落到了下面,混凝土浇筑后钢筋保护层变大,板的计算厚度减少,楼板受力后出现裂缝。

3、混凝土施工原因

(1)、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即无控制板厚的工具,也未做有效的标高标记,而是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因此很难保证板的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当板的厚度小于这些要求时,容易导致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未用木抹压抹收光,使混凝土表面的抗裂减弱,易造成板面龟裂。

(2)、混凝土施工完毕后,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早起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并建议采用噴养液进行养护。

三、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根据对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的分析,可以针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几项防止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方法:

(一)、施工控制方法

1、模板支撑体系控制方法

(1)、保证施工模板数量,按规定时间拆模,杜绝非预期的早拆模造成模板翘曲增大,而引起的裂缝。

(2)、保证模板的刚度,模板支撑体系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要保证整个模板体系的稳定性,支撑立杆的间距一般不大于900mm。

2、钢筋绑扎控制方法

对于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绑扎时应位置正确。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在板周边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板四角的放射形钢筋和阳台板钢筋范围内搭设上人跑道和操作平台,以方便施工人员站立操作施工。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踏钢筋或站在钢筋上施工作业。

3、混凝土施工控制方法

(1)、保证楼板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并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楼板厚度。在振捣混凝土前应设置表示板厚的标示牌,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示牌控制板厚。严格控制用水量,混凝土浇捣时,必须在规定的坍落度条件下施工,严禁随意在混凝土中加水,以防止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木抹子进行两次压抹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能力。

(2)、混凝土养护应充分。混凝土浇筑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终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天。后续工序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连续浇水养护不受影响。当不能保证浇水养护时,必须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过快。

四、总结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的种类很多,而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实践证明,做好施工前和施工中的控制工作,做好工序交接的把关,排查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裂缝控制范文第7篇

目前大部分的高层建筑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并大量应用泵送混凝土。但近几年的工程实践发现采用泵送混凝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经常引起楼屋面板裂缝, 并且成为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本论文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就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

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导致混凝土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引起混凝土收缩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1 水泥性能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水泥抗裂性能的降低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由于追求高强度及早强,水泥的含碱量越来越高,水泥细度越来越细,C3S 含量越来越高,这使水泥抗裂性能大幅度降低。

1.2 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是泵送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成材料,而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 1997)中规定:高效减水剂的收缩率应小于等于135%,也就是混凝土在稠度相同的条件下,允许加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可以比不加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率大35%。一般高效减水剂的收缩率在115%~135%之间。这就是为什么泵送混凝土比非泵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的原因,因为前者比后者加更多的高效减水剂。

1.3 混凝土硬化前的收缩

根据试验研究硬化前收缩率比硬化的收缩率大10~30 倍。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表面温度高,水蒸发量大很快变硬化,而内部混凝土未硬化。在表面至内部未硬化混凝土之间, 存在硬化梯度层,这层制约了内部混凝土继续变形。由于未硬化混凝土变形快,在变形到一定程度,表层硬化就被拉裂。

2 .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2.1 设计优化

从结构方面对高层建筑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是建筑四周的阳角处及框架柱外露边角,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部位楼板受剪力墙或刚度较大梁约束,限制板面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在温差作用及收缩力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裂缝。设计单位在设计时重点考虑强度,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本身的收缩性能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差作用。

建议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在楼板设计时充分考虑楼板刚度平衡及混凝土工作特性,对房屋的阳角及跨度较大的楼面板,保证h0可设置双层双向通长钢筋,阳角配筋应加大且增设放射筋;板筋应适当加大而且密,通常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 8,间距不宜大于150mm。

2.2 砼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的控制

水泥品种的选用和水泥用量的控制。选择水泥要考虑水泥的抗裂性能,控制含碱量降低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积聚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因此,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能有效降低水化热、减少内外温差,建议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尽量选用质量稳定的旋窑厂生产的硅酸盐水泥。

掺合料和外加剂。选用具有减水、增强和缓凝的外加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及泵送性能,提高抗渗性能。通常泵送混凝土中主要采用减水剂和膨胀剂。实践表明在泵送混凝土中采用具有减水、分散功能的高效减水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减少温度裂缝。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如屋面混凝土,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起到补偿收缩作用,防止裂缝的产生。

骨料的选择。增大粗骨料的比例并保证粗骨料有良好的级配,减少骨料的孔隙率,增加骨料的密实度,可以减少胶结材料的数量、减少用水量,能降低水化热和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 保证板面混凝土的整体性。实践表明碎石骨料在搅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可减少预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因碎石吸水而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水灰比的控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在水泥用量相同时尽量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减小混凝土的干缩。但为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水灰比不宜过小,通常控制在0.4~0.6 之间,同时单方用水量控制在170kg/m3 以内。

对抗裂要求较高的楼板,可采用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如钢纤维、杜拉纤维等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目前已经有工程进行实践。

2.3 施工过程工艺控制

施工中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均匀性,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目前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在施工时首先应严格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生产厂家结合工程实际认真、合理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并严格按要求把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外加剂,做到原材料、掺合料计量准确,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其中重点做好掺合料、外加剂保存、计量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坍落度和温度的控制.商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到施工现场后应逐车检查泵车泄料口混凝土坍落度,对坍落度大的混凝土车坚决退场,以保证砼半成品的质量。同时应控制混凝土车运输、停留时间, 避免因运输、停留时间过长, 减少坍落度损失。

施工时应布料均匀、振捣密实。施工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力度,要求做到振捣密实,严格防止混凝土漏振现象的发生。对面积大的板面,对浇筑后混凝土在振动界限前用平板振动器给予二次振捣,不但能防止采用振动棒振捣局部密实不均匀,而且能排除混凝土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注意对钢筋的保护。钢筋在楼板混凝土中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产生的弯矩、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抵抗温差应力防止发生温差裂缝的作用,这一作用必须在钢筋上下有合理的保护层,h 0 有保证才能有效。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众多,踩筋现象严重,楼板上层钢筋未能受到有效保护。

2.4 后期养护、保护

早期养护。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可采用覆盖保湿的办法创造适宜的潮湿条件防止混凝土表明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加强混凝土表面养护,尤其在7 天内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是防止混凝土裂缝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成品保护。加强浇筑后混凝土成品保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后,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 .2 N / m m 2 以后(一般不宜≤ 2 4 h )方可允许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放样作业;这也同时要求主体结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必须有合理的施工时间。

3. 结束语

裂缝控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技术控制

混凝土裂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出现降低了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损失。因而,找到致使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做好预防工作便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一)外在因素影响

1、结构设计不合理

一项工程的开始源于设计,结构设计是影响未来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不合理的结构设计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其中包括由于结构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的构件裂缝,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的裂缝,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等方面。

2、配合比设计不当

配合比设计不当包括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因素。配合比设计不当是造成砼开裂的重要原因,会直接影响砼的抗拉强度。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也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3、温度、气候影响

混凝土施工时,在早期凝结硬化阶段,受急剧升温或急剧降温影响,会产生干湿变形,导致干缩湿胀。这种变形由于混凝土中水分变化所致,当其发生变化时,混凝土本身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悬殊,形成温度梯度,造成内外约束。进而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层面产生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又很干燥时,裂缝也会出现。

4、养护措施不合理

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养护时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收缩越小,而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保持的湿度过低等都会使得混凝土收缩变大,也是引起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内在性能变化影响

1、水灰比对混凝土塑性干缩性裂缝的影响

首先,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其水灰比不变,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缩率越大,因为混凝土的干缩主要产生于水泥浆的干缩,水泥浆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对干缩的制约作用越显著。

其次,混凝土中水的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水泥浆越稀,收缩率越大,开裂的可能性也越大。

2、粗细骨料对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影响

粗细骨料的用量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等都是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的因素,从而诱导裂缝的发生,骨料的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则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冻害是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水灰比越低,抗冻性能越好,低水灰比的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非常优良,而中高水灰比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不如低水灰比混凝土性能优良。

矿物掺合料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分布,优化孔结构,复掺多种矿物掺合料能有效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善孔的结构分布,同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进而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二、混凝土裂缝的预防

(一)外在影响因素的预防

1、合理设计施工结构

在施工结构设计中,应处理好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设计,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若出现结构或造型方面的问题时,可充分考虑采用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防止裂缝的产生。

2、注重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进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在设计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来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3、改善温差悬殊情况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加入矿物掺合料可明显降低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升温,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耐久性和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另外还可采取预埋水管,通水冷却以降低温升,预冷混凝土降低浇筑温度等方法来改善此状况。

4、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

对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尤其高温施工时,更应加强浇水养护,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降低了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同时还要掌握好气候变化,特别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大的情况下需要采取覆盖措施来减少水分蒸发。

(二)内在性能状态的改善

1、对水灰比造成的混凝土塑性干缩性裂缝的改善

(1)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2)降低水泥的用量,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2、准确选用粗细骨料改善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或者吸收率较大的骨料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而当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因而混凝土干缩率较小。因而,在粗细骨料的选用以及骨料级配的改善过程中需注意:

(1)粗骨料宜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得超过规定要求的材质。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改善骨料级配,可采用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方法;也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等方法,以期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

3、水灰比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1)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冻性的改善

水灰比越低,抗冻性能越好,低水灰比的高强混凝土,抗冻性能十分优良,而中高水灰比的混凝土,抗冻性能不及低水灰比的混凝土,因而掺引气剂是改善其抗冻性的十分必要的方法。

此外,应尽量减少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同时减少用水量和水泥量对于改善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更为有效,但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求,使用方法应该准确有效。

(2)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性的改善

外加剂和掺合料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及混凝土的收缩等,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硅灰和粉煤灰掺加在一起及硅灰、粉煤灰和矿渣三者掺加会对水泥浆体孔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降低孔隙率,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空表面积。因而,在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重要途径。

小结

裂缝控制范文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类型;控制措施

1引言

混凝土材料在现代建筑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而且会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并导致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和安全。当裂缝宽度超出一定限度时,会导致钢筋锈蚀,降低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能,甚至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倒塌。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很大的重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应从设计、材料选用及施工等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止裂缝。

2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叙述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2.1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一般由两种情况造成:一是在混凝土结构还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被车辆或重物碾压而造成的裂缝;二是混凝土结构已经达到了设计强度,而受超载或撞击而造成的裂缝。当混凝土构件中的主应力超过混凝土抵抗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构件因受力状态不同,裂缝形态不同,且裂缝方向大致与主拉应力方向正交。产生荷载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⑴设计方面。计算模型不合理;内力与配筋计算出现误差;结构安全系数不够;设计断面或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等。

⑵施工方面。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改变结构受力模式;忽视预制构件受力特点,预制构件起吊、运输、安装等不规范;任意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做强度验算等。

2.2原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由于材料本身质量不合格,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比如,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龟裂;骨料粒径超标、级配不良、杂质含量超标等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从而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采用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的拌和水及含碱的外加剂等,产生裂缝。

2.3混凝土自身特性引起的裂缝

2.3.1收缩裂缝

混凝土自身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如果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受到束约,且混凝土自身抵抗这种变形的抗拉性能过低时,就会产生开裂。

⑴干缩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士、道路混凝士、地坪等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的蒸发干燥,其长度或体积会有所减少,称为干燥收缩。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石的干缩引起的。引起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⒈内因。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比及构件大小等设计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的水分分泌出流失,产生裂缝。

⒉外因。外界环境干热、风大,相对湿度、干燥时间不适宜等,导致水分别蒸发,产生裂缝。

⑵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浇筑后还处于塑性状态的混凝土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内外形成很大的温差,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此种裂缝常出现在结构的变截面处,梁板交接处,梁柱交接处及板肋交接处。塑性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

⒈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或流动性过大,在塑性阶段沉缩不均,产生裂缝。

⒉硬化前没有沉实或沉实不足不均,收缩不均,导致产生裂缝。

⑶自身收缩裂缝。混凝土自身收缩是指在外部无水分供应时,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逐步完成, 由水消耗而形成弯液面发生负压收缩,从而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是水泥的水化作用。

2.3.2应力裂缝

⑴温度应力裂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拌合物内的水泥水化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在表面和内部先后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而引起拉应力;外部气温变化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的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便会产生温度应力裂缝。

⑵冻胀应力裂缝。当大气温度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⑶自应力裂缝。在混凝士硬化后,即使混凝土没有受任何荷重的作用,也会因其自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是凝土在水泥水化热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混凝土的膨胀应力开始消失,混凝土开始产生均匀收缩,产生规律性的裂缝。

2.4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的裂缝,指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有:

⑴地基处理时采用的方法不当。比如,采用桩基时,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箱型基础的选择不当。

⑵对土体加固不足,导致土体滑移产生裂缝。

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主要是指对设计、原材料、施工及养护方面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3.1 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⑴设计时应避免局部结构断面突变而产生应力集中。当无法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等。

⑵设计时应做好构造钢筋的配置,合理地选用钢筋直径和间距。选用直径细而间距密的配筋方案,能较好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⑶设计时做好裂缝的控制宽度。确定各种混凝土的允许裂缝宽度后,根据其裂缝宽度要求进行设计,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⑷设计时应做好混凝土结构内管线的预埋。混凝土结构内不应预埋水管,其它管线预埋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应避免管线立体交叉。

3.2 原材料方面的控制措施

⑴做好水泥品种的选用和水泥用量的控制。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并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少因水化作用产生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出现的裂缝。一般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⑵做好骨料的选择。保证粗骨料有良好的级配并增大粗骨料的比例,减少骨料的孔隙率,可以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抗裂性能,防止裂缝出现。

⑶做好外加剂的使用。选择具有减水、增强和缓凝作用的外加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及泵送性能。实践表明采用合适的外加剂,可以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裂缝的产生。

⑷做好水灰比的设计。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材料用水量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引起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产生干缩裂缝和沉陷裂缝,因此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3.3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⑴严格按配合比要求进行掺和和搅拌,混凝土搅拌要均匀,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

⑵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同时控制混凝土车运输和停留时间,减少水分损失;

⑶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密实,以排除泌水及内部的水分和气泡,避免漏振和过振现象,以防止混凝土不均而分层离析。保证混凝土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3.4 养护方面的控制措施

养护混凝土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即要保持混凝土面充分潮湿,防止水分蒸发,又要保持混凝土体表温度变化适宜,避免混凝土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具体措施有:

⑴混凝土浇注后的温度是随水化热释放而升高,所以在浇筑初期应对表面进行降温,比如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对钢模的洒水降温等。

⑵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比如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⑶当凝土硬化至可上人时,要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5小结

裂缝控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浇楼板裂缝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发生,它综合归积了设计、施工、材料等诸多因素。要治理现浇楼板裂缝这个通病,应首先对裂缝的产生进行原因剖析。

一、楼板裂缝的种类和形式

楼板裂缝的种类主要有温差裂缝、收缩裂缝、构造裂缝及结构裂缝。楼板裂缝的形式主要有45º斜裂缝、纵横向裂缝、长裂缝、不规则裂缝等。

二、楼板裂缝出现的时间

楼板裂缝的出现可分早期裂缝、中期裂缝和后期裂缝。早期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捣后一个月内就可能已经发生,主要是因混凝土收缩而引发;中期裂缝基本上是在混凝土浇捣后半年后发生,主要是构造因素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后期裂缝一般是出现在混凝土工程完工1-2年后出现,其主要引发的原因是温度差异和结构性问题。

三、楼板裂缝的产生因素

(一)设计因素

1、建筑设计方面。当住宅工程平面长度超长,一般大于60M的建筑物,由于受材料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形变,造成了连同墙体在内的现浇楼板发生横向裂缝;平面布置变化较大,在其长宽度尺寸变化较大处,因楼板整体刚度差异也较大,就会产生不同的形变,结果在楼板长宽尺寸汇交的局部相对薄弱处产生裂缝;屋面、外墙保温隔热措施不当。建筑物在风吹雨淋日晒的自然环境中,强烈的自然温差使建筑物始终处于热胀冷缩的状态中,而建筑物的屋面、墙面保温隔热措施未到位,更容易出现楼板转角(尤其是顶层)处45º斜裂缝。

2、结构设计方面。结构设计中仅考虑满足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而对混凝土收缩和温差变化产生的应力考虑不足,致使楼板局部开裂;设计专业间的不协调,如水电设计部分管线预埋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甚至在局部节点处还有管子重叠现象,且又不同结构设计协商,而结构设计也无法顾及到水电管线在现浇混凝土中的预埋走向,没有对水电管线预埋处作结构加强处理,这在设计时就埋下了楼板局部开裂的隐患。当楼板整体受力时,这个隐患部位因受力性能差而出现楼板开裂;建筑物大开间设计时,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钢筋的品种、规格、间距、构造等没有深入研讨,也是楼板裂缝的一个因素。

(二)材料因素

1、目前建筑工程大量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且较多地采用泵送施工法。泵送混凝土的最大特性是:①粗骨料较小;②砂率要比常规增加5-6%;③坍落度均在100mm以上,有的甚至达160mm;④掺合料使用量大(多层建筑C25等级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合量是水泥用量的20%左右);⑤掺加部分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缓凝剂、防冻剂等),改变了混凝土的固有特性。

2、现场搅拌混凝土,往往出现不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投料,砂石含泥量大,采用细砂,或石子含粉质高,用水量大,搅拌不均匀,使用质量不稳定的水泥等。上述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裂缝可能性,给现浇楼板出现裂缝留下了隐患。

(三)施工因素

施工单位不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主要有楼板支撑刚度不够,在施工过程中(或完工后),模板局部形变,使硬化过程中的楼板(包括其他构件)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方向错误,任意留置施工缝,且对施工缝的处理又不符合要求,使施工缝演变成楼板裂缝;混凝土浇筑质量差,出现混凝土蜂窝、孔洞、夹渣等缺陷,使缺陷部位演变成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出现干燥收缩裂缝并影响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任意在楼面上进行施工作业,破坏了混凝土的强度,留下质量隐患;过早拆除承重模板,使尚未达到拆模强度的混凝土发生形变;施工过程中未对楼板钢筋进行保护,任意践踏损坏钢筋,使钢筋改变了受力性质(上皮钢筋下压,变成板中,甚至板底钢筋),引发了楼板裂缝;施工中在局部楼板面上超载堆放物品,或进行有较大冲击的工艺施工,破坏了楼板结构,产生了楼板裂缝。

四、楼板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楼板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走设计研究先行,材料认真把关,施工严格控制的路子。

(一)设计研究先行。建筑工程设计(研究)单位,从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分析研究着手,针对其发生的原因,在图纸设计时就应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解决楼板裂缝问题。在这一方面,上海市建筑同行研究较细,措施较多。例如,楼板厚度控制在楼板跨度的1/30以内,且不宜小于12cm;建议用热轧带肋钢筋代替光圆钢筋;在预埋塑料电线管的上部增设钢筋网片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材料认真把关。从许多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看,使用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开裂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要预防和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必须把好材料关。首先,预拌混凝土厂商应对预拌混凝土在抗收缩裂缝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尤其是针对泵送混凝土特性(粗骨料细、砂率高、坍落度大、收缩变形大),更应进行事先预防。施工企业有必要在与预拌混凝土供应商在签订供货合同时,明确对混凝土质量要求,进行质量责任和经济制约。施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配合比(指按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调整后的施工配合比)计量投料,充分搅拌,严格控制用水量,认真检查坍落度,保证混凝土质量。凡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水),质量应符合要求,砂、石含泥量大时,应进行冲(浸)洗,水泥应做安定性复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施工严格控制。毋用置疑,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有许多是产生于施工过程。可以讲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防治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非常关键的因素。

施工项目部应编制混凝土施工、养护的专项方案,从控制模板制作安装质量着手,保证模板工程的刚度、强度、稳定性,为后续工序(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施工起到了保证作用。钢筋工程必须严格按设计图制作与安装。保证钢筋的数量、尺寸、位置、间距、构造、搭接、保护层垫块、支架等符合设计及质量验收标准,且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钢筋作业人员跟随,及时纠正被损坏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应按专项方案安排充分的人员与机械设备组织施工。施工中严禁随意留置施工缝,严禁擅自对混凝土加水(作业人员为了使自己方便操作而为),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防止过振或漏振。使用楼板标高控制点和楼板厚度插钎检查法来严格控制楼板厚度及平整度。同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抹面收头的控制,以减少或消除早期的收缩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适时进行覆盖或洗水养护,派专人负责混凝土养护,并应满足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要求(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d,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对承重模板及支撑的拆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由工程技术负责人下达拆模指令后方能拆除。过早拆除承重模板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并产生楼板(甚至大梁)裂缝。项目部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场所,避免过早进入或将尚未达到规定强度的楼面作为工场。对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形状应符合规范要求,而处理施工缝则应认真仔细,否则施工缝必将成为楼板裂缝。

上一篇:纤维混凝土范文 下一篇:建筑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