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市场范文

时间:2023-11-01 23:52:18

水利市场

水利市场篇1

【关键词】 营销市场 水利水电企业 开发策略 研究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化和改革的水电工业,我国水电市场开始步入了新的阶段,其宗旨是满足客户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针对水利水电企业而言,不管是市场竞争要求,还是改革的趋势,都需要营销管理者能以全新的理念,测量市场潜在的范围,并对市场营销进行研究,通过对有效的规划和服务的开发,对市场需求给予满足。而水利水电市场营销是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水利水电企业的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水利水电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需求。因此,对水利水电企业营销市场进行开发,可使水利水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1 水利水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规划

水利水电公司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既要与不断变化的水利水电市场相适应,同时还要对消费者的需求给予满足,实施战略管理、制定战略计划。水利水电市场营销战略规划涵盖了以下的内容:

1.1 明确任务

水利水电公司制定营销战略的基础,就是明确任务。只有任务明确了,才能规定业务,经营任务,进而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予以明确。

1.2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

营销策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只有对营销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的现状充分了解,才能对合理和科学的营销策略进行制定。一方面,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利用水利水电市场,将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避开。另一方面,通过对水利水电公司内部环境的分析,对公司发展的弱势和优势进行明确,对将来环境的适应度及现有的经营能力进行预测。

1.3 设定营销目标体系

设定营销目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可根据市场营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电力公司的营销目标体系进行确立,从多个角度对业务活动状况和战略追求进行反映。

1.4 设计营销策略

实现水利水电公司营销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设计营销策略,这既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同时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作为组合策略,它包括产品、促销、价格和服务等。

2 水利水电企业市场营销的优劣势分析

水利水电企业的社会服务过程和管理过程,是对市场的需求给予满足。而正是由于水利电力企业的特殊性,才使其电力市场营销和其它公司的市场营销有所不同,它的优势和劣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市场营销优势

(1)显著提升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从刚进入市场的适应性到对新市场进行主动开拓,对客户进行争夺和寻找。

(2)由计划经济的生产导向市场导向转变。开始和一些竞争对手由竞争走向合作,并且和政府部门、工程监理、勘察设计与建设业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由单一性市场国内企业转变为外向性企业。打破地方保护,对原有市场进行巩固,在国内向西南和东南突破,从劳务技术输出到合作分包,在到国际项目的联营,向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拓展。

(4)树立企业品牌和信誉。注重企业宣传,采用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有意识的树立企业的品牌和信誉。

2.2 市场营销劣势

(1)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明确的经营目标,在总体上缺乏市场营销战略管理。(2)对水电市场营销环境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调查。营销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没有全面的分析水电营销的内外部环境,进而没有对相应的营销战略进行制定。(3)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很强。(4)不能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没有建立营销风险控制系统,不能对营销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5)无强势业绩支撑资质,在大中型水电机组安装设备及配套施工技术方面,相对薄弱。(6)缺乏复合型人才。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较窄的专业背景,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和贸易、财物分析和证券投资、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中高级专家型人才严重匮乏。

3 水利水电企业营销策略的实施

3.1 建立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对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总经理应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系统的思考能力、同时还有具有风险意识和创新意思,对企业的整体战略问题进行思考,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精神,做好企业的带头人。

3.2 加强有效沟通和信息对称

只有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对称信息,才能实现营销的全员参与。总经理要适度集权和大胆授权,部分开发人员应迅速反应市场的变化,并作出适当的决策,实现分级开发的营销策略。

3.3 加大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是非常重要得到手段,可真正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素质,并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可采用内部组织培训和外派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培养中高层领导的现代经营理念,使他们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和接纳新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促进年轻的营销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的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梯级管理团队,树立“品质卓越、服务无限”的思想,使营销人员与公司的发展相适应,并使营销队伍由业余选手转变为职业选手。

3.4 加强资金和资源保障工作

水利水电企业应秉承“开展带动,质量立局,优质高效,为业主建造满意工程”的经营宗旨,建立长效的营销资金资源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为营销策略提供基本的资金资源。每年签订市场营销目标责任书,年终按照责任书对指标进行确定。不管是怎样的资金状况,都应以市场营销为龙头,在资金使用上,优先考虑编制标书、现场考察、资质审查等投标人员所用的资金。

3.5 加强营销组织保障

建议水利水电企业采用扁平型组织,企业营销的内部组织形式,一方面要向终端客户深入,并对终端客户带来一定影响,果断和迅速的反应市场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要致力提升企业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信誉,对产品的差异化进行寻找,重新组建内部营销组织,与企业新的营销战略相符合。

3.6 加强制度及文化保障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水利水电企业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建设,同时也有着比较规范的运行方式。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对营销策略的实施会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阻碍。所以为了有效实施企业的营销策略,有必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保证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是软文化,而制度则是硬文化,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为了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旧有的营销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并制定和实施新的营销策略保障制度。对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一贯性进行强调,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2)制定与营销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保障制度。其宗旨是实现营销目标,对全员参与的营销理念进行突出,并使配套制度就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

(3)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团队协作建设,使企业凝聚力增强,并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要具有敢为人先、创新改革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争创一流、优质高效的负责精神;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献身精神。

(4)推行市场营销考核激励机制。全员营销,包括“外部营销、内部营销、处处营销、事事营销和人人营销”等方式,它是组合和优化各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营销。企业要将全员市场营销的欲望激发出来,对每位员工的社会资源与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营销网络平台,将企业的整体潜能激活。在全员营销管理过程中,利用有效社会资源,对市场营销进行拓展,在层层落实新增合同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考核激励机制。

4 结语

如今,水利水电市场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水利水电企业应对相关的营销理论充分了解,对市场潜力和供需趋势及时把握,通过对营销市场开发策略的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市场开发策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水利水电公司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并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欣.辽宁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2]郝俊红.A水电工程局市场开发战略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韩延伟.市场营销中的竞争战略[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4]白雪.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初探[N].中国工商报.2001年.

水利市场篇2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规范诚信的社会机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它对于失信行为具有记录、揭露、预警和惩戒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市场交易中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诚实守信者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保障,从而有力地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当用国外经过百年信用发展积淀起来的信用理念审视我国企业的时候,发现我国企业的资信状况缺乏考量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由于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进一步壮大和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块“短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总体发展的要求。构建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架构,旨在进一步严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彻底扭转由于利益驱动而引发的扰乱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的失信行为。市场信用缺失不仅增加社会交易成本,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针对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加快其相应的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使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市场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自水利部建管司《关于建立水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信用档案的通知》(水建管F20041415号)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已初步建立了2000余家水利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信用档案,开创了水利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和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诚信缺失现象也有一定表现。

2.1勘察设计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不严格按基本建设基本程序运作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达不到相应的阶段要求,部分设计图纸为抄袭或拼凑而成,致使在实施阶段因设计图纸的错误而频繁进行工程设计变更工作。工程造价中存在随意提升相关的费率,无原则地迁就委托方的不合理要求。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致使工程造价屡屡突破批准的概算范围等现象。

2.2施工企业间围标和低价抢标或靠不正当手段中标

借用企业或执业资格人员资质,非法挂靠承搅工程,低价抢标或靠不正当手段中标。违规使用工程款,恶意拖欠分包单位或劳务人员工程(资)款。工程实施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工程材料,片面地一味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忽视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管理设施的建设。部分施工企业将已中标工程项目进行非法转包或将主体工程进行分包,而部分分包企业将转包的工程项目再进行二次转包。

2.3建设监理单位借用其他企业或非本监理企业的执业资格人员资质进行越级承搅监理业务

主要表现为:现场监理机构不能按规定履行监理工程师应尽的职责,现场监理机构专业监理人员缺位现象较为普遍。部分现场监理机构的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单位共同串通隐瞒问题,谋取不正当的利益。部分现场监理人员缺乏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办事缺乏公正性。

2.4工程设备、材料等供货单位提供劣质设备和材料

主要表现为:通过以不正当手段为工程项目提供劣质设备和材料(与招、投标阶段承诺的工程设备和材料存有差距),致使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不仅为水利工程项目今后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而且缩短了工程项目应有的经济寿命。

以上各种失信的行为不仅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实际运行成本,而且还严重地扰乱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秩序。因此,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信用体系是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的关键之举,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3市场信用体系构筑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从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到材料供应商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信行为,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危。因此,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十分必要,主要表现为:

(1)只有通过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息透明化、市场竞争公平化,使科学的管理、优秀的业绩、雄厚的资信实力成为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筹码,使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切实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各市场主体为增强各自的竞争能力,必须通过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种激励机制的激活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自觉要求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与树立社会公众形象的意识,从而增进企业规范从业行为以及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

(2)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科学、客观的行业系统内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支撑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科学决策及具体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步骤的合理安排,为水利工程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在国内树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地位和形象,这不仅为各市场主体跻身于非水利工程建设市场提供良好的先决条件,而且为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提供基础性资料;为降低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资源投入,同时为实现国内建设行业市场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条件。

(5)只有建立权威性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才利于为提高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认知度和话语权和得到国际权威信用机构的互认。从而加速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接轨步伐,最终为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条件和树立国际诚信企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架构发展的客观需求下进行的,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市场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4主体部门的作用和基本任务

水利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携手打造。终极目标: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和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促使其在法律规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此作为企业资质等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标准;二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建立企业及法定代表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向行业提供企业资信情况;四是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建立信用承诺公约;五是建立行业信用守则,规范行业行为,引导行业自觉形成一种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推动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

4.1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和任务

由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独有的权威职能,具体表现为双重职能:一是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各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行业信用环境;二是要求其率先垂范,为各市场主体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在国家尚未出台信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为给本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律支持,并着手研究和制定各市场主体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同时,做好监督指导各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4.2行业协会的作用和任务

行业协会通过在本行业内开展各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本行业的行业自律与行规建设工作。并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和制定本行业信用体系的标准和相关制度的建设。通过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用平台,开展对各市场主体信用的动态监管工作。在逐步完成信用征信和评价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行业内的信用秩序。并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双重目的。

4.3工商税收部门的作用和任务

做好水利建设各市场主体的征信体系建设工作,征信体系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各种资信状态进行收集与整理,做好企业资信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建立诚信信息档案,为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资信业务,同时建设征信体系也是打造工商和税收部门诚信环境的基础工作。同时工商和税收部门应适时向社会有关部门或通报各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在其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状况,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各市场主体的资信和在承搅业务所必需提供的证明件。

4.4中介机构的作用和任务

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和支持信用体系建设中介组织机构如何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特点,在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直接指导下,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及相应的征信标准。并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和执业人员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客观、适用的考核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水利行业的标准体系,以及透明高效的监管体制才是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5加快建立网络监管体系

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制度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和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进行。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功能,建立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诚信体系网络化的实施步骤可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5.1第一阶段

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信用档案管理与信息查询制度”、“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以防止公布信息的过程中泄密事件的发生;“守信奖励与失信惩罚制度”,为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优胜劣汰,使守信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诚信评价标准”和“信息征信、评价制度”。并对行业内企业法人代表和信用管理人员进行信用知识的培训,加强自我监督,使企业诚信制度有法可依。

5.2第二阶段

研发信用管理软件,建立信用信息平台,筹建企业和执(从)业资格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档案,使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内的专业人员交流更加便捷,也使违规人员无处藏身。在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建设信用信息网络系统,为建立全行业信用信息互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5.3第三阶段

基本完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系统网络建设。开展信用征信工作,实现网络信息征集与查询,并在网上公开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暗箱操作,引进群众监督,逐步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使行业内的信用信息制度步入正轨。

5.4第四阶段

将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和公布信用状况的工作向全行业推广,实现全面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以最终实现“诚信”的目标。

6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交易活动的频繁,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需通过多维措施,实施标本兼治,构建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水利市场篇3

1.1信用信息征集子系统

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满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咨询、检测、供货、安全生产评价十类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人力资源人员信息、工程业绩信息、资产状况信息、良好行为记录、不良行为记录和驻外省备案信息八项内容的征集。信用信息由市场主体通过辽宁平台网站“信用档案报送”模块或全国平台“信息申报”模块填写,网络信息和资料信息经市级、省级主管部门以及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三重审核。

1.2信用信息公示子系统

辽宁平台公示系统辽宁水利市场主体信息和从业人员信息,辽宁省有关信用行业方面的动态和实时新闻、法律法规等,以使浏览人员能够详细查阅企业信用信息,也可实时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动态,在满足网站总体功能的基础上,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可读性。

1.3信用后台管理子系统

辽宁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设置了文字新闻模块、图片新闻模块、企业信息首次申报审核模块、企业信息更改申报审核模块、企业信用公示模块、查询统计模块、基础数据维护模块、系统用户与角色管理模块以及辽宁省单位初始化模块等。通过上述后台管理模块,管理员能够轻松高效地实现对网站内容的动态维护和管理,并对企业信用数据进行和公示。后台系统主要设系统超级管理员、省级部门管理员和市级审核员三类。其中,超级管理员也是网站数据的主要管理维护者,其职责包括对辽宁省单位进行授权、对省级部门管理员和市级审核员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的管理。省级部门管理员主要根据辽宁省水利相关部门职能赋予相应模块的管理员权限,以便对各模块分级管理,包括数据的导入、添加、删除、审核和公示等。市级审核员主要职责是赋予市级水利主管部门对本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进行审核的权利。

1.4信用信息更新子系统

由于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随时间变化,为了保持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了保证已信息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在分清楚哪些数据可以经水利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企业自行更改、哪些数据必须由水利主管部门更改的基础上,系统专门设计了信用信息更新子系统,负责已经被全国平台或辽宁平台公示的企业信息的更新。辽宁平台更新子系统同征集子系统一样,所有单位的更新都由全国平台信用信息更新子系统同一个入口进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辽宁平台与全国平台数据联通方式

互联网是辽宁平台网站、全国平台网站和用户交流的中间桥梁。辽宁平台网站通过互联网,从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数据服务器获取相关的信用数据,同时,存储本辖区专有数据于本地数据服务器上,然后通过信用系统,在本地的Web服务器上进行。辽宁省市场主体及准备进入辽宁省的外省市场主体可通过互联网访问辽宁平台的信用档案报送系统,进入全国平台信用征集系统,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全国平台信息申报模块,进入全国平台信用征集系统,信用档案数据审核后,可访问辽宁平台网站,查看和浏览相关信用信息,真正实现水利系统信用数据的互联互通。

3辽宁平台的数据发展

为了使省平台尽快得到推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辽宁省水利厅分别于2011年12月28日、2012年4月19日、2013年9月24日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填报及信用等级评级工作会》,会议邀请了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信用体系建设专家对该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填报及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内容进行培训和指导。辽宁省境内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约四百余家,这些市场主体通过会议学习积极报送了信用信息档案,2012年至今,辽宁平台了355家水利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省内329家,省外26家),了7663个执(从)业单位人员信息,并曝光了12家单位的不良行为。辽宁平台增设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模块,利用省内水利在建工程检查结果对参建的施工、设计、监理三类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动态评价,且第一期评价结果已经。

4辽宁平台相关制度建设

2013年相继出台了《辽宁省水利厅关于全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纳入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的通知》(辽水建管〔2013〕125号)、《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及处理办法(试行)》(辽水建管〔2013〕240号)、《辽宁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管理的通知》(辽水建管〔2013〕360号)、《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辽水建管〔2013〕370号)和《辽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应用的管理办法(试行)》(辽水建管〔2013〕371号)五个文件。这些文件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审核、、更新和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的认定和处理办法,使辽宁平台的管理和应用有了制度上的保障,这也标志着辽宁平台的应用和管理进入了规范化阶段。

5结语

辽宁平台已经录入并了该省大部分、省外部分水利市场主体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为该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该平台已经在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市场主体资质管理、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辽宁平台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以使其更好地为全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水利市场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工程;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农村水利经济建设。很多农村地区政府都在原有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修建了更多配套设施。与此同时,建立了更多相关部门,制订了配套的管理方案,构建了完善的农村水利经济发展体系。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农村水利工程已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村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合作。针对市场经济下农村水利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概念

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对人类长期生存有利的、与水相关的行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为保证人类长期发展而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使用。在农村科学使用水力设备,能够有效防止洪涝灾害,帮助农民实现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农村的水利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农田水利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为农田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面临很多问题,例如灌溉、抗洪、防旱以及排水等,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投入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果,成本非常低,深受农民喜爱,但由于在后期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阻碍和问题,导致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新农村背景下,建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系统工程的管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特点

2.1公共服务特征明显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倡为农民谋取更多的权益和利益,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全符合这一要求,这种公共民生工程可以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帮助农民减轻农业灌溉的压力,缓解洪涝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洁。除此之外,降低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改善整体农业生产结构,还可以改善当地水质,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只要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严格管理,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特点[1]。

2.2具有较明显的非价格性特点

在整体农田水利工作建设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及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水利工程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公共基础项目,就意味着其具有非价格性,这样的工程建设很难取得较大的直接利益,反而需要注重建设过程中的细节,使得整体水利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为农民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服务。在建设过程及建设后,所涉及的建设单位都不会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相关部门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还要不断投入资金,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需要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筹备过程,在项目落成后要高度重视后期管理工作,充分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最大化地帮助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获得更多实际利益,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

3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传统的经济体系与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存在差异。随着农村环境的不断改造,农村水利工程已成为经济支柱,需要农村水利工程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农村水利经济发展可以与时俱进。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快建设当地农村水利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传统农村水利工程,最大化地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根据农村水利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提升农村水利经济建设模式。当前,我国农村一些水利企业整体经济效益非常差,甚至有一些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进行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生存下去。这就需要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深化农田水利经济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同时,要完善相应的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新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更是如此,需要将建立健全管理方式放在首位,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及相应的管理机制。后续管理中要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化的改革,与实际情况匹配,将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到位,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具有可行性,不能在管理过程中建立难以操作的管理计划。在后续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较困难或较复杂的项目,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管理条例与制度,保证管理过程能够兼顾到每个细节,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减轻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负担,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要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建立相关责任机制,这些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农村水利经济的发展[3]。

3.2完善农村水利经济建设的基础配套设施

农村地区水利工程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一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以符合时展的需求,与国家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有很大差距。很多农村地区在水利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有非常明显的不足,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水利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这不仅会对当地水利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当地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不能只浮于表面进行水利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与民众共同努力,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得到切实提升[5]。针对不同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确保农村水利设备能够最大化地使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结束语

水利市场篇5

在当前冬季水利建设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水利工作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有利时机,大干当前,迅速掀起农村水利建设的热潮。上午,部分与会同志参观了建湖县农村水利建设现场,看了后,很受鼓舞,深受启发。我想有几点值我们大家借鉴和反思:一是“真正抓”。建湖的水利建设能够在短期内有这么大的气色,关键是一把手重视,亲自部署,亲自跑省跑部,这几年建湖水利建设项目也争取得比较多。什么事情,就怕“真抓”,只要我们足够重视,一定会有成效。二是“重点抓”。就是农村水利建设要抓到点子上,当前既要重视工程建设,更要重视长效管理,今天我们沿途所经河道都“清清爽爽”,说明我们建湖县在河道长效管理上已有了突破。三是“创新抓”。资金是制约农村水利建设的瓶颈,如何来突破,靠什么来突破,要学学建湖的办法,创新思路,通过市场运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马上,市水利局、建湖县、滨海县、盐都区四个单位还要作交流发言,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最后,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近年来,全市各地立足实际,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农业丰产丰收、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各地按照“三保一促”的要求,抢抓机遇,加大投入,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总投资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共投入劳动积累工408万工日,完成总土方8300万方,加修加固圩堤728公里,完成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工程5161座,新建和改造排灌站390座、圩口闸301座,改造中低产田15.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排涝面积16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万亩。其中,农村河道疏浚完成土方5425万方,占市下达计划的123.3%,552个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灌区改造工程完成射阳五岸七期、八期、滨海三层灌区二期等工程建设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提速,完成了省下达的65.0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实践证明,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如果没有各地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农村抗灾减灾能力,就不会有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的好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差距”:一是农村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差距。我市虽处里下河腹部水网密布地区,但“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普遍存在,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缺乏的状况比较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用水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二是水环境治理与人民群众企盼有差距。全市河流污染十分严重,水质较差。据环保部门调查,全市河流水质总体状况都有所下降,布设的54个监测断面,劣Ⅴ类的有2个,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大范围、小流域内各类水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日渐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恶劣的水环境不仅是饮水安全问题,而且是生产安全问题,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加快治理水环境的呼声十分强烈。三是水利工程建设与河道长效管理有差距。尽管我市水利各项工作在全省的位置前移,但农村水利管理水平在全省滑坡,河道年年疏、年年还是老样子,其根本原因是河道管理跟不上,制度没有建立,责任没有落实,资金没有到位,整个长效管理工作“失之于空、失之于软、失之于散”,投入效益衰减。四是农村水利投入与建设需求有差距。前几年农村“两工”投入的重点在公路建设,现在投向农村水利建设的比重虽有所提高,但“两工”总数减少,投劳不足,冬修水利工作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和声势。水利建设投入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基本上还是“等、靠、要”。

这些差距的存在,除客观因素外,根子还是思想认识的差距。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没有把农村水利工作真正摆上应有的位置,认为“开开会、布置布置”就行了,认识不到水环境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水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生产要素,更是一个重要的投资环境,是提升地区形象、繁荣经济的重要基础。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治水理念,努力提高水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思路上存有偏差。现在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河是“疏一条、丢一条”,疏过的和没疏过的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是我们思路存在的重大偏差。农村水利建设的关键是管理,管理不到位,投入再多也是“白搭”。我们要转换思路,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把长效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管理来保证河道功能、效益的发挥。三是体制机制不全。有些地方水管理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投入不足,激励措施不够,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不能顺利有效开展。有的部门不能尽快地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作的要求,走的还是“老路”,吃的还是“老本”,服务的主动性不够。特别是基层水利单位仍然过着靠“水”吃饭的日子,没有生存危机、本领危机、位置危机,创新意识不强,活力不足,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抓,克服困难,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努力使全市农村水利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新的突破。

二、抓住重点,强力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明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将十分复杂。做好当前和明年的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对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农村水利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突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建设重点,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更大力度地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为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小沟以上土方6000万方,整村推进550个村的河塘整治,加修加固圩堤350公里;完成小沟级以上建筑物3100座;完成省下达的年度饮水安全任务;争取用三年时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公路沿线的50个乡镇明年要全部达到管理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好:

一是抓住农村河道长效管理重点。全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地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但面上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多数地方河道管理处于无制度、无队伍、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前不久,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我市视察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时,明确指出当前河道管理问题十分突出,要把长效管理工作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所以,今天会议的重点就是要扭转过去“重建轻管”的思想,尽快把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抓上手。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意见》,制订了考核办法,决定用三年时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河道管理的常态化。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一要建立管理制度。这是开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关键,只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各地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易掌握、易操作、易考核的长效管理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二要成立管理队伍。各地要建立健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构和队伍,对大的流域性河道,要明确河面清洁、河坡绿化、垃圾清运等重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保证农村河道的养护和保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对小的区域性河道,要直接包干到人,建立责任制。三要组织突击活动。在建立制度、开展长效管理的同时,要抓好“三个突击”:要突击清理,对正在疏浚的河道要进行突击清理,做到河道疏浚到哪里,管理措施就跟到哪里;要突击整治,对水环境污染较重的地区,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重点整治,并及早转入长效管理环节;要突击活动,在农村“三大会战”中,要利用夏收后、秋收后农闲时节,组织群众集中开展突击活动,开展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二是抓住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重点。要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组织发动群众,扎实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一要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明年是完成河道疏浚“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各地要按照计划任务,抓紧落实分解,细化工程方案,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各地要组织“回头看”,对五年的目标任务进行总结,及早做好迎接省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二要加快里下河圩区治理。按照“综合规划、统筹兼顾、科学整治、分期实施”的原则,继续开展圩区治理工程建设,加快综合整治步伐,不断提高圩区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三要加快灌区配套改造。明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滨海县三层灌区2008年度项目和阜宁县渠南灌区2009年度项目。我们要按照要求,加快建设,使工程及早投入运行。同时,要积极探索灌区改革工作,通过发展用水协会、吸引群众共建等途径,引导农民参与灌区管理,充分发挥灌区改造的综合效益。四要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湖和亭湖2个县(区)是我市明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另外还有6个县(市、区)专项工程。有项目建设任务的县(市、区)都要严格按照建设方案组织实施,整合优势,集中投入,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三是抓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重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存、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我市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的满意度很高。我们要继续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2009年度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向社会公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标准”的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施工进度,按期完成今年建设任务,使受益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放心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延长到2013年,还有四年时间,各地要按照时序进度要求,落实任务,确保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一要摸清底数。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算好大账,目前还有多少人口饮水不安全,还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年度项目。二要搞好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要求,根据人口分布状况,统筹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抓紧做好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持续推进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要统筹安排。对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地区,要加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对尚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地区,要统筹安排好群众的饮水问题。对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新建、改建自来水设施。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通过改扩建增加水处理设施。对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要重建水源工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创新机制,迅速掀起农村水利建设的高潮

当前,正是大搞农村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努力掀起农村水利建设的热潮。

一是创新农村水利工作推进机制。农村水利的投入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在组织推进工作中,要创新机制,学会新时期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要强化宣传发动,善于引导和利用当前群众关注水污染、热切盼望治理水环境的情绪,调动他们参与支持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要大力培植典型,特别是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典型,让参与管理的农民得实惠,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投入农村水利建设的热情。各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要求,创新办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落实好“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达可用财力的2—4%,土地出让金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政策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实行公共财政均等化,大幅度地增加地方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通过“一土多用”、“以河养河”等途径,深化农村水利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激发农村水利发展的活力。要引导群众投资投劳,积极探索尊重农民意愿、民主议事兴办水利的新路子,鼓励引导受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种田大户等社会主体投资农村水利建设,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参与、社会补充的农村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创新农村水利督查考核机制。各地要按照要求,对农村水利工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奖惩办法,通过考核导向,引导基层更好地组织发动群众,集中精力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明年,市政府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定期检查,对结果进行排名排序,通过盐阜大众报等新闻媒体对外通报。年终将组织考核验收和评比,市里将拿出专项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借鉴绿色*建设的考核办法,重奖组织推进者,调动我们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造浓全市加快农村水利建设的氛围。

水利市场篇6

这次农村水利工作现场会是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时刻、今冬明春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展开的关键时节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市委、市政府对冬春农村水利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会前,赵书记、李市长专门作出批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上午,与会同志观摩了建湖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护、闸站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建设的现场。会上,罗利民同志通报了农村水利建设情况,建湖、滨海、盐都三县(区)作了很好的发言。刚才,陈市长总结了2009年度全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分析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冬明春及2010年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信心

当前,全市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好形势,正处于大发展、快建设的好时期。一是初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去冬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7.2亿元,组织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防灾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重点工程,水利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水利事业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适逢沿海发展的重大机遇。江苏沿海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和省将重点支持沿海提升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的水利工程建设,为我们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全社会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不仅做了全面部署,而且很多领导都亲自组织动员、亲临一线指挥。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农村水利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水资源供求矛盾还比较突出,“水少、水多、水脏、水浑”的问题依然存在;农田水利对农业的支撑能力仍显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是水利大市,水利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基础地位。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着眼长远,大干当前,扎实推进冬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迅速掀起冬春水利建设热潮。

二、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水平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我市农村水利工作,必须进一步突破传统的治水观念、跳出传统的治水老路、改变传统的治水方法,统筹抓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水平,真正实现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提升水安全的保障水平。解决安全水利、民生水利问题,必须更加注重防洪保安、饮水安全等工作,*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水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一要全面做好防汛防旱工作。虽然我市防洪抗灾体系已初步建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很脆弱,局部地区问题还很突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次高地易涝易旱、里下河地区外排能力不足、因洪致涝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各地一定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常备不懈,切实提高防汛防旱的工作水平。二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水利工程是提升水安全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地要重点抓好沿海水利、城市水利、农村水利三大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坚持不懈的大规模建设,筑牢水安全屏障,提高防汛抗灾的能力。三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08-2009年,全市已解决了115万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0年还需要解决60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任务还非常艰巨。各地都要及早谋划,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把这项民生工程建设好。

2、提升水资源的保护水平。*全市每年水资源总量约为48亿立方米,人均不足600立方米,而且由于污染问题,水质性缺水比较突出,保护水资源任务艰巨。一要建立健全农村河道轮浚机制。今年全市又有552个村完成农村河道疏浚整村推进任务,但河道有一个自然淤积的特点,河道轮浚机制必须建立,要按照县级以上河道10年左右、镇村河道5年左右的轮浚周期,加强轮浚工作。二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要优化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用水管理基础上的供需平衡。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全面完成地下水功能区划和超采区划定,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三要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修订应急处置方案,加快第二水源地的建设,完善全市供水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供水基础设施的共享。尽快实施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和泰东河拓浚工程,同时新辟临海引江供水通道,提高对我市沿海地区的供水能力。

3、提升水环境的治理水平。农村河道水环境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巩固河道疏浚整治成果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各地要加快推进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一要推进生态河道工程建设。加快河道生态修复、河道绿化、生态护坡的建设,改善河道生态条件,修复河道生态功能,加快拆坝建桥、勾通水系等畅流工程建设。二要继续推进以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沟通水系,整治环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全市城乡水生态环境面貌。三要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按照水功能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全面建立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水环境安全。

4、提升水文化的打造水平。水既是*的生命之源,也是*的发展之源,*具有鲜明特征和个性标志的两大文化就是水文化、盐文化。水利工作者肩负着水文化传承、挖掘和发展的历史重任。一要着力打造水利人的精神文化。*人民在长期的除水患、兴水利工作中,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铸就了*水利事业,形成了*的水利文化。水利工作者在传承水利文化的同时,要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治水理念,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水利人的精神文化。二要着力提升水利工程的景观文化。水利工程不仅要发挥蓄水抗旱、防洪排涝、供水等作用,还要积极体现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建筑美学等景观元素,努力提升文化内涵。三要着力形成水利工作的管理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更加注重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加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服务发展能力的提升。坚持讲奉献、高标准、争一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分展示*水利人的价值追求和管理特色。

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领导

水利市场篇7

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31日,全国已建立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22个,市(地)级302个,县(区)级1311个。已实现全部水利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市(地)298个,县(区)2571个,分别占全国地、县级行政区域数的84.7%和84.2%;部分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市(地)3个,县(区)16个;全部进入其他交易市场的市(地)46个,县(区)426个,部分进入其他交易市场的市(地)5个,县(区)26个。

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进行招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748个。其中,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项目3310个,占88.3%;进入其他交易市场的项目365个,占9.7%;未进入任何交易市场的项目73个,占2%。以项目数量统计,进场交易的项目占98.0%。

全国累计完成交易额1484.6亿元,其中,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交易额1301.3亿元,占87.7%;进入其他交易市场的交易额162.1亿元,占10.9%;未进入任何交易市场的交易额21.18亿元(黄河水利委员会8.31亿元、北京市12.87亿元),占1.4%。以交易额统计,进场交易额占98.6%。

2016年1―3月,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及3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10个省(区)及2个计划单列市全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或其他交易市场。北京市未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全部水利项目未进场交易。

水利部表示,水利项目招标投标进场交易,有力促进了招标投标阳光透明、公开公正,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

水利市场篇8

一、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投资运行的特点

1.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修建堤防等防洪工程,能够使防洪保护区的人们免遭洪涝灾害,存在很强的外部效应,可以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特征,满足了公众安全保护的需要。

2.不具有消费排他性。

这类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益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影响区域,受益区的任何个体享受防洪保护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收益,也就是说,每个受益者能获得相同的效应、互不干扰。

3.非价格性。

由于公共品性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价格机制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无效。同时这类工程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规模又较大,且由于灾情的随机性,使得减灾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本身财务效益没有或很小,很难有投资者修建这类工程,只能由政府来投资修建、运行管理。

二、我国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国家的进步。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其具体措施如下。

1.坚定改革原则。

(1)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我国水资源贫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我国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体制必须保证公益性水利工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管理体制一方面要追求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于工程管理单位本身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2.明确管理权责。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投资运行企业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投资运行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

3.建立耗费补偿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要求。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且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从水利工程的作用、功能看,是典型的纯公共服务产品,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费用补偿完全应该由政府予以支付,政府应该建立水利工程耗费补偿制度,保障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4.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上一篇:招标投标市场范文 下一篇:农田水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