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4 18:03:00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1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2.1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

 

2.1.1 尊重自然的理念

 

自然河流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形态是河流长期发展与演化的结果,也是河流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平衡状态。河流地貌与河流形态的外在稳定,保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尽量保持河流地貌和形态的自然状态,2O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及“亲近自然河流”的提法、“多自然河川计划”,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拆除以前在河床上人工铺设的硬质材料,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重塑河流生态环境,使受损的河流生态得以修复。

 

2.1.2 人类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

 

水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生态要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和动植物的依存关系不言而喻,要维持人类的生存,就要维护好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立与生物共享水资源、与生态共享水资源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维护生态健康用水量。

 

2.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87年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就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可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包括保护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水资源管理。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超过水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就是指水资源总量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水质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情况下的水资源开发;有限的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实现最佳分配,使水资源本身、生产结构布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互动和协调,最终达到一种大体上的平衡;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2.1.4 依靠自然恢复能力的理念

 

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自我设计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反馈机制,也就是使生态系统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此保’汪生态系统功能发生最低程度的变化。生态水利工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态工程,和传统的水利设计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助性设计,设计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的动机,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

 

2.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及其研究内容

 

生态水利是把人和水体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水循环与生态系统:利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的原理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问的内在规律;确定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模拟水资源与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2)生态水利规划与设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最大承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符合生态安全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方案。生态水利规划涉及水资源、环境、生态和水利等多个学科,在规划过程中,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实现水资源的持久利用。

 

(3)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在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经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累积生态学效应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工程方案。生态水利强调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流域生态系统。

 

(4)生态水利系统管理:研究生态水利系统的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流域生态安全的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提出满足生态安全的优化调控与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 水利工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要在满足正常运行稳定和使用的基础上,用投入较少的费用建造出形象美观的水利工程。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翻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工程安全和水利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如工程建设质量的分工和管理、招标制度等。来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也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1、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

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在小型水利工程中,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负责管理。但实际的操作中.基层水利部门不仅负责行政管理,而且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2、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臆。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很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3、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4、财政支持有限

财政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 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 很难有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 进而导致很多工程无法开工, 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三、采取措施

1、 建立科学管理体制

我们要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认真对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我们为了扭转农村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 在水利工程建成后, 我们可以通过拍卖经营、专业管理等方式, 将农村水利工程交给他们进行管理, 因地制宜, 从而形成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 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 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与此同时, 我们要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进行合理管理, 充分发挥小型水利的作用, 更好的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基层水利人员的培养, 要有计划, 有步骤地选拔相关专业人才去继续深造, 从而适应岗位和市场的双重需求。我们要鼓励职工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来提高基层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要针对农村的特色, 因地制宜, 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专家, 进而更好的为农民服务。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使他们早日成才。

3、降低成本、加大投入

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 加大对由中央农村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 对现有的水利工程维护和新建的水利工程加大资金的投放力度, 从而为保增长、促民生奠定基础。坚决打击挤占挪用农村水利专项资金的违法行为。此外, 我们还要降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工程成本, 认真核实, 不能造假。

4、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察检查使命。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能及时处理。适当情况下。可以在受益方中找出懂技术的人员组成一个监督小组,协助技术人员做好材料、设备的进货关,加强施工检测严格监控质量,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5.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

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经济水利阶段进人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6、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长期以来,由于“重建轻管”水利工程没能建立。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要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明确权属关系及管理分工,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租赁、拍卖经营、个人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六、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和提供保障,各级水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上下功夫,牢固钳立。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管理是永恒的主题”的思想观念。把水利管理的重点真正转移到管理上来,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力量,合作兴办水利,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但政府要做好引导、扶持、监督,服务4个环节。对小微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和资金补助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努力调动各个阶层管理主体的投入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只有把当今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使水利更好的服务于农业,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实基础。

结论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它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虽然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迅速, 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 要充分认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人员的培训, 为搞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 1] 刘晓玲, 张 兵.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以江苏省为例[ J]. 水利经济, 2004, 22( 6) : 51-52.

[ 2] 龚孟建. 社会学视野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2): 31-32.

[ 3] 张芝英. 论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21): 78-79.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3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利事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我国对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加大了投入,水利工程进入空前的发展阶段。但是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种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紧抓不放,才能使水利工程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正规,推进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o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1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功能,又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顺,权责不明。内部运行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大多数水管单位亏损经营。把握原则,明确权责,不断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水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按管理权限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本着国家扶持、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多元投资建设水利工程,严格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2)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岗位较多,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单位领导通过竞选方式选聘,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目标考核制度。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正常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有人问;多数工程没有专兼职管护人员,个别工程甚至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在人员经费的供给方面,不少承担防洪、排涝工作任务的,财政供给不足,使得这些人员想法子找米下锅,没有精力投人管理工作。要利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要进一步整合部门投入,各行业、各部门可用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来。

2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水利工程基础地位的认识,正确领导,高度认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多培养水利工程的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水利工程队伍的素质。管理单位要健全管理机构,建立权责分明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把水利管理体制理顺,使水利管理机制可以正常运行。要深化单位内部的机制改革,实行全面高效的行业管理,使水利工程的管理走向正规化。使水利工程的监管制度规范,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工程工期、投资及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要高效发挥监督的作用,以使施工单位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加强财务的监管,水利工程维修要想搞好,对水利财务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对水利资产的管理要加强,水利的价格收费体系应完善,且管理单位一定要有财务的自主权,主管部门要按时按期的对财务进行审计。鼓励个人和单位以股份合作形式吸收社会资金,开发水利工程。 

3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1)转变观念,适应形势的发展。水利工程极强的公益性使得无偿供水或低价供水观念根深蒂固。水利建设完全成为国家的事情。水管单位完全充当起不计成本的服务性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要求赋予水价值,要求水管单位依托供水,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通过改革的方法,彻底改变不正确的观点,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水利工程的管理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及听从上级行政命令的思维转变过来,把市场的价值规律、经济规律、优胜劣汰要素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思想贯穿在我们的行动中。 

2)准确定位,建立符合实际的发展策略。依据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结合其收益情况,将水管单位划分为纯公益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三类。大多数的水管单位是属于准公益型的水管单位,这也是情况最为复杂的一类。这类准公益性的水管单位有排涝防洪的公益性任务,又有发电供水的经营性功能。所以要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划分经营型和公益型的问题,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挖掘潜力,开展多种经营。 

4结束语 

对水利工程来说,管理是关键,建设是基础,所以抓好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安全的关键所在。现在我国水利工程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采取措施来解决。加大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管理、建设两手抓。重视对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认识工程的运行管理的重要。增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认真学习专业水利工程的管理知识足,做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正清,李德.宏观指导如何应用于县级水利工程管理工作[j].治淮,1995,07. 

[2]史艳梅,逯钦华,李同战.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思考.现代农业. 

[3]郭小凤,巩爱锋,杨书峰.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技术. 

[4]任丰璋,向管理要效益——盐城水利工程管理思考[j].中国水利,1995,10.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发展

一、水利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运行机制相对落后

在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中,整体的运行机制较为落后,与检测行业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检测行业的整体发展。

1.1 大部分的质量检测单位都设立在高等院校和科研事业单位,或者设立在质量监督机构中,在没有独立的检测权利,也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工程质量检测出现问题时,不会为其错误和虚假的信息承担责任,致使它的责任意识较弱。

1.2 有的检测系统,既承担了监督工作的职责,又能够参与监督活动的收费工作,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检测结果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使其结果产生误差,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分配。

1.3 当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具有垄断性。很多检测机构都是按照隶属关系进行安排的而有些地方检测部门有特许经营的权利,从而在地方形成了垄断,具有地方保护的色彩,对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监管体系不健全

检测市场的不断发展,给检查机构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很多检测机构为了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会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手段承接项目,甚至有些项目的检测已经不再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有的检测机构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任意串改数据,导致检测报告不真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一个专业,系统的监管体系,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混乱,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发展。

3、技术薄弱,工程质量检测水平与现代化工厂建设的质量检测要求不相符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检测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从根本上制约了检测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技术的落后,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设施上并不先进,致使整个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不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导致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不够细致和精确。

二、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管力度

完善监督机构体系,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力度,能够保证质量检测的公平公正和数据的准确性。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到监督机构的监管,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利的保证。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的监督要同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时进行监督。而监督机构只用来实施监督职能,对参建的任何单位不负责任。

2、确定发展目标,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发展计划

每个机构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存优去劣,发挥自身的长处,保证质量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检测项目的特殊性,与当地市场的检测机构达成协议,制定相应方案,慢慢开拓市场,在正确的时机进入当地的质量检测市场。另外,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培训基地,为当地的水利工程输送专业的质量检测人才,确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地位。

3、坚持以诚信为本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诚信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当前的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信用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是依赖于政府而存在的,对政府的监督部门执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其他的参与者产生影响。所以,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操守,在履行权利的同时,要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检测结果。不能受到任何单位的干扰,做出公正,公平的结论,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4、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人才是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市场中水利检测行业缺少的就是专业的检测人员。所以,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必须重视检测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为质量检测机构不断输送专业性人才,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趋势。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就是通过工程质量检测部门来完成,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检测单位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正确履行其权利和义务,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陆建勇,周蓉,郭洪峰.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与展望[J].陕西建筑,2012(11)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 农村 现状 发展

0 引言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1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 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6

农村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在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中型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的加固工作等方面。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地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经济和财产损失,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因此,加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节水灌溉能力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粮食收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管理步伐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当前加快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已势在必行。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意义使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水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限性,但可以循环使用,如果利用不当,势必会阻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危害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水资源又极易受到污染,近年来污染事件比比皆是。它的这些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生态环境所必需的,是维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为未来着想,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现阶段农田水利工作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在此背景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建设步伐相对滞后,建设模式五花八门,职能发挥不充分,发展后劲不足。建议各级政府出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明确其职能定位与工作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其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促进其良性发展。首先,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用水单位和农户自愿组织、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水用水组织,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依法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具备作为项目法人的条件。

其次,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主要承担小型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再次,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予以扶持,其他运行经费纳入用水户终端水价统一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分析赵正权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前提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保障。本文对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影响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总体上已有大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各类工程发展不平衡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面貌逐步改善,但小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状况普遍较差,小型水库、山塘的淤积、病险情况最为突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据统计,灌区末级渠道衬砌率仅为11%左右,建筑物配套率约为3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好率不足50%。农田水利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难”:资金筹措难、落实主体难、建管组织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旱田灌溉采用管道式喷灌,发挥管式喷灌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微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在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工程建设中,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从而使建成的水利工程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公众服务

随着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化、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陕西省政府近几年来逐步加快推进“数字陕西、数字丝路和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基层水利信息化设施系统已成为农业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研究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散采集、远程传输、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以充分挖掘水资源现存潜力,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和交互共享程度,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公益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益水平[1]。

1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一批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灌溉、农村供水、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的农村小水电得到建设开发,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电网能源的重要载体。但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建设技术水平、综合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在应用水利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严重影响水资源数据资源效益和资源交互共享社会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一些县级水利主管部门仅配备几台计算机,其功能也仅局限于洪水预警预报和局域网络资源共享,许多宝贵的信息仍停留在某些部门内部没有实现社会公开共享,没有得到合理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应用[2]。对于一些防汛抗旱水利部门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应用开发系统,其雨量站、水文站缺乏系统规划,布置不合理,甚至有些水库站点没有必要的水文监测设施和水清监控设备,无法实现短期洪水的预测、预报和分析,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防洪决策提供不了必要的数据资料,不能给防洪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另外,水环境破坏、河道弃渣淤积等,导致河流发生洪灾机会大大增加,加上没有必要的信息化监测和监管系统,河流生态和工程区居民的生命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合理解决有限水资源的供需日益紧张问题,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的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的发电和社会服务功能效益,建设基于水利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系统,有效提升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效,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

2 加强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建设完善基础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

基础数据库是实现有限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核心,其应包括:水文水资源基本数据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营基本数据库、水资源调配管理基本数据库和水利行业行政主管基本数据库等。通过系统完善的县级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各行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水利社会服务功能。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是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资源汇集、统一存储和管理、交互共享和服务的核心,它将全县乃至周围县市水利资源信息进行全面、标准的汇集,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交互共享,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合理调配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准确性。要充分收集各河流规划信息、水文气象资料、降雨径流数据、历史洪水资料、旱情旱灾、地质灾害、饮用水质、水土保持等信息,实现水利本行业和跨行业等进行全面系统采集,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2.2 完善区域河流洪水预警及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建设

要在前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水利资源共享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采集的水文气象、水情、水情、工情等信息,结合智能预测专家系统等,合理分析预测区域暴雨、洪水等特性,并结合现有的县级抗旱防汛指挥系统和市级洪水预警中心平台,建立集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市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三层级为一体的综合防汛指挥系统,实现汛期防洪数据信息资源的快速采集、远程传输和集中分析管理,及时掌握旱期、汛期可能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和险情。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旱期、汛期基础数据采集外,还需要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3S卫星遥感云图信息等建设模拟仿真的综合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方案的可视化动态模拟仿真,确保防汛抗旱计划策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2.3 建设完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管理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农村小水电工程特性,借助“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实施契机,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系统建设。建设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系统,实现有限水资源数据的全面接受、统一归类保存和综合加工分析,实现水环境容量综合评价、水资源调查分析、水资源规划调度及保护监督、取用水许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充分挖掘有限水资源内部开发利用效益,全面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

2.4 建设多参数水质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管系统

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水质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充分结合“固定、移动、自动和智能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水资源和水质信息的全面采集。建设集多参数同步采集为一体的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定期监测水质,快速响应突发性水污染数据信息采集功能,便于为相关管理人员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建立多参数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居民、牲畜的饮用水安全和工业可靠用水。加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为泥石流等灾害预防、预控等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数据资源。

2.5 建立水利信息数据共享公众服务平台

在区域水资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区域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水利科技及政策法规、水质水价信息、气象水文数据等数据资料的信息数据共享公开服务平台,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公众信息服务。并开放群众监管窗口平台,不断修正系统平台功能和技术服务,有效提高县级基层水利部门的综合办公效率和公众服务的社会透明度,推动水利政务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数字信息发展,陕西县级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现有的县级水利信息化系统其功能大多基于业务应用功能需求而开发,主要为满足水利主管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功能,而缺少横向的交互共享和集成统一,数据资源共享公众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十三五”建设期间,作者建议应从基础数据建设、洪水预测预警、防汛抗旱、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和效益评估、公众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有效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风.中国水电信息化建设工作“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J].中国建设信息,2011(8):10-17.

[2]张一新.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10,18(6):52-54.

水利工程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质量检测资料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的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搞好这一项工作,必须得抓好质检队伍中的自身建设,但同时也给予质量检测部门较大的质量管理权,以便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质量检测应贯穿水利建设全过程,水利行业建立多层级的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质量检测制度体系,工程参建各方和质量监督,验收主持单位应努力做好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检测单位应规范检测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引导质量检测单位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应用现状

1.1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目前,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很多都不具有独立法人的地位,这些年来一直隶属于施工单位或者科研单位,检测的业务跨省或跨行业的比较少,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多属于建设“同体”。检测机构依附感强,服务意识淡薄,缺少竞争机制。

1.2从业人员少,执业水平低

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统一考试于2010年首次举办,因此持证上岗人员较少,而这些人员中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相对较低,形成目前大多检测单位人员紧缺、执业水平低的局面。

1.3检测费用标准不一

首先,检测的价格标准不统一。以山西省为例,建筑检测市场依据山西省物价局颁布的《关于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收费标准的批复》,而水利检测市场并无收费标准出台,由于该标准取费相对较低,未涵盖的非常规项目较多,所以有的水利检测机构参照该标准执行,有的检测机构参照国内其他检测单位的收费情况执行,有的检测机构参照别的行业标准执行,最后导致各检测机构收费差别较大。其次是因工地现场抽检项目的检测费用在工程概算中没有明确的列出,收费性质较大,个别机构为了揽活来压价,形成恶性的竞争趋势,甚至出现低于检测成本报价的无序状况。检测机构要取得检测数据的话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是检测费用不能及时到位,很容易造成不进行检测、事后编造数据的现象。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全面引人国际通用的检验和校准实验室的能力的通用要求,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保证了质量体系持续、有效、不断完善的运作中,保证了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够丰富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放弃,而更应该努力的向同行学习检测行业方面的经验,增加知识,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还要因地制宜的逐步完善适合检测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正常、有效、持续的运行。

2. 2树立服务观念

水利工程检测是一种技术性的服务,既然是带有政策性的,就必须讲究信用、端正好正确的态度和提高服务好质量,这种服务理念应是在确保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行业服务的满意度。只要是能确实做到提供满意的检测单位,就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2.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进行观念转变,检测单位应该从事业单位的属性逐步向企业的属性转变,检测机构从属性地位开始逐渐向独立法人单位的方向进行转化,将决定了检测机构走市场化,用市场来控制,市场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为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需要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走企业化管理,借鉴利用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利用“S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水利施工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手段来提高自己检测机构的市场和社会信誉度等,淘汰原有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2. 4树立人生观

今后的水利检测单位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其它的行业是一样的,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目前在国家政策性的指导下,水利检测行业最最缺乏的就是专业性的检测人才。所以,要具有可以竞争的能力,必须要有开阔的思路、用才的气魄、聚才的办法,来想方设法的吸引和凝聚留住社会中的人才,为此解决检测行业人才不足这一大问题。为此,还需要加强与水利方面的大专院校的多种技术的合作,建立专业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联合、定期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相关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2.5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行为

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以及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执业行为,水利部相继出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文件,在此基础上,建议各省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成立行业协会,以利于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检测市场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他行业检测机构进入水利市场应通过资质审批、信用备案和严格的年检制度,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编造试验数据的检测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责令退出水利市场。

2.6扩充检测机构规模,拓宽业务范围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来看,现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和检测能力相对薄弱,很难满足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检测机构规模应适度扩充,使业务范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7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投入力度,逐步更换老化设备,添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工地实验室投入,使检测设备满足工程建设现场必检项目的配置要求;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对检测仪器进行计量检定;通过改善环境等措施提高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实行独立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工程建设“同体”现象,逐渐适应市场需求。

2.8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根据水利检测行业的情况,逐步实现网络化监管,从登记到领取报告全程网络管理,实时上传业务量统计、试验过程监督、试验费统计、不合格报告统计等信息,尽快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沟通与共享,充分利用检测成果,科学、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在水利系统内部建立水利行业检测的参考价格标准,对外业检测合同额进行监督管理,杜绝竞相压价或随意抬价行为,让水利检测市场成为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的市场,以更好地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服务。

3、推行第三方检测

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测是从内部进行的全过程的全部质量的检测工作,是其他各方检测的基础。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而进行的检测。第三方的检测是对工程的质量实行的质量监督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维护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大力推行第三方检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个检测行业的广阔前景,以及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杜绝任何安全隐患,我们应从自身出发提高每位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增强每位检测人员责任意识,相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定可以使得我们的检测市场更加严格、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检测规模得到扩大、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的未来一定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素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特殊性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3):42- 45.

[2]葛兴杰.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质量.2009(1):23- 126.

[3]黄海田,顾文菊.江苏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法人委托质量检测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水利.2009(16):21- 23.

[4]邵园娟.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156.

上一篇:土木工程的施工特点范文 下一篇:风险投资的估值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