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4 03:08:18

书法教学论文

书法教学论文篇1

可见书法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和风度等。的字奔放、豪迈、龙飞凤舞、气吞山河,足以表现出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的字苍劲、清晰、严谨,表现了他坚定而谨慎的性格和苍松翠柏般的道德风范。书法是民族历史文明的精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就自己的浅陋之见,谈几点对硬笔书法教学的体会:

一、教师的字是学生的活字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共同感受,一个教师若能在第一堂课中板书写出漂亮的字体,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地提高威信,从而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教师写出美观、大方、清晰的字,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精力集中到讲课的内容上来,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好的板书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会自觉不自觉的摹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总之,教师的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并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启蒙,使之终身受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书法审美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书的兴趣深植于艺术的、审美的土壤之中。因此,引导和激发这种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呢?

首先,定点要准,取法要高。书法有实用和艺术双重性质。写字是基础,书法是升华。书法不仅要求正确的书写,更重于书写技巧、章法、意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美育,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操,才能使这种兴趣经久不衰,甚至终生以之。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所以硬笔书法教学取法要高,在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法学习要引导得法。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书法不象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笔迹》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如:《青少年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延革、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在加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文学等姐妹艺术的欣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练习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轶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硬笔书法很有意思。另外,对于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关键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贴、临贴,这样的评价反馈,使得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当堂动手改正、当堂树立形象、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有益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都希望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欲则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应给予热情的支持。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展,在去年九月县文联和墨怡社组织的“向阳杯”少儿书法现场比赛中我校一位同学荣获一等奖,其余几位同学获得了优秀奖,通过这次参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在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艺术力量来进行教学。3月中旬学校领导邀请了另一学校的张老师来我校进行书法讲座,预计一个小时的讲座,延时到一个半小时,尤其在师生互动时,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提问,那种对书法艺术求知的欲望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讲座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呢!通过此次讲座学生学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学书必先求法

第一,选贴。书坛对选什么贴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平稳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因它讲究笔法,点画清晰,横平竖直,易于掌握,行、草结体变化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就个人的看法认为,对于中学生应考虑其实用性,最好先练楷书。目前钢笔书法字贴很多,因此,学生在选贴时可因人而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规范、工整的贴作为练字的范本。

第二,以临为主,心手并用。临摹字贴是练好字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不是临贴上用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初临一家,后临百家,将众家之长熔为一炉而自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因此,要练好字除勤学苦练之外,还要讲究临习的方法。即临贴四多:(1)多读;(2)多思,就是边读边琢磨每个字的用笔结构特点或作品的神韵;(3)多临,在细心观察和动脑思考之后,做到意在笔先,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各部件的比例位置,作品的气势、神韵等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落笔临写;(4)多对照,每临完一个字或通篇作品时就和字贴对照反复比较,查出差距,然后再临写。黄庭坚的《论书》说:“佳贴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法,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可见临摹时一定要神采为上,以形传神。

第三,精读熟背,重在应用。所谓精读熟背,指练字不能贪多求快,每天临贴要少,逐渐增加,反复临写达到背着贴能默写的程度,为了巩固记忆要养成“空临”的习惯。同时要使书法练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突出书法教学的实用性,配合语文及其它课程的教师抓好作业书写。

第四,练习是书法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就教学而言,学生终究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数量的变化也就谈不上质的飞跃,学生进步的快慢取决于他们的练习量,正是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完后留存在大脑中的新鲜形象立刻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布置一定课外作业,让学生积少成多,从而真正掌握书写法度。

书法教学论文篇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经济发达的城市大力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培养社会紧缺职业型人才,秘书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秘书专业的核心课程《秘书学》使学生对秘书角色的认知,到领会秘书工作中办文、办会、办事的理论、方法和原则。因此,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型秘书人才,要培养从传统的被动性、事务性服务变为智能性、主动性、创造性服务的秘书人才。只有在《秘书学》教学中更新教学方法,主动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社会紧缺的职业型文秘人才。

时代的更替,体制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秘书工作作为一门存在于各行各业的职业,也将按照这一规律发展。为了适应各行各业秘书工作的需要,行业秘书的门类将增多,国内外政府中有机关秘书,法律事务所有法律秘书,大学有教学秘书,实业界有管理秘书、工业秘书,商业界有经理秘书等,每随着一门社会行业的诞生,都会产生一门新的行业秘书。各行各业内秘书工作本身也不断分化,如美国目前的行业秘书分为14个职责,待遇不同的等级,我国的秘书职业化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于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考。

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受聘个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与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岳凯华版本的《秘书学概论》教材是这样定义秘书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对秘书的需求不断增加,商务秘书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商务秘书在数量上与机关团体单位的秘书相比占绝对优势。中国商业联合会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商务秘书等级考试,该考试专门为市场培养合适的商务秘书。香港公司法明确规定规定凡在香港注册的有限公司均须聘有一名公司秘书。我国传统以党政机关为秘书的主体地位将会被以商务秘书为主体的模式所取代,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舞台上唱主角,也是我国秘书职业发展的趋向。

市场的需求,岗位的要求,使时下的秘书职业不再是半路出家的秀才。现在全国有800多所大专院校均设置有秘书专业,现代职业秘书已成为专业化。国家不仅建立了秘书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体系和任职资格考核体系,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协会、学会和国际性秘书行业组织。可见,现在秘书已经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种什么人都可以干的万金油,秘书同医生、教师、律师一样,都属于现代社会的专业人才。

书法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主观创造素养,书法教育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书画同源”,书法的美也是无限的,个性化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字都有其独特性,书写者对审美的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从中体验书法的线条、结体、章法的变化莫测,进一步领略书法的妙境。书法拥有的美与渭独树一帜、学生可通过反复书写尝试感受书法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书法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分析;问题反思;解决思路

一、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一是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从80年代中期开始,欧阳中石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建设和发展,1985年设立书法教育专业,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设立我国第一个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点,并于1999年招收书法专业博士后。随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大学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书法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与此同时非学历教育日趋多样化,不同形式的进修班、研究生班、课程班、访问学者等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是办学规模扩大,招收书法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依据2007年全国各院校书法专业本科招生简章,综合类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三峡大学、聊城大学6所;师范类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15所;美术(艺术)类院校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10所;理工类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不同的学校模式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教学理念、体系和方法。以课程设置为例,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从书法的特殊性出发,强调书法的文化学术氛围。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开设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书法文献学、书法文化、书法方法论、古文字学以及诗词格律等课程,以“书法与中国文化”为核心,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而艺术院校则强调“书法的空间创造”,重视技法训练和艺术实践,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书法课程内容更多涉及书法实践、碑帖临摹、篆刻史、书画鉴定以及国画技法等,关注创作技法、创作思维的培养,大体上形成书法文化与书法艺术两种格局,以目前高等书法学科建设的发展态势看,这种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质的改变。

二、问题反思

中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已经建立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教育层次和学科体系,在此意义层面上的书法教育俨然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或学科。然而,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却没有书法的一席之地。毋庸讳言,书法学科与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仍然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与哲学、历史、文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相比更是差距甚远,书法与以上学科存在不可剥离的依附关系。诚然这种密切关系显示出传统书法的包容性,但是在传统知识逐渐纳入现代学术范畴并寻求对话的格局中,却暴露出书法缺乏整体学科知识建构的弊端。

翻阅近20年来我国所有书法研究方向的硕士或博士论文我们发现选题中除了包括书法史、书法理论的方向外,更是跨及美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的边缘性选题,纯粹以书法本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仅占很少比例,虽然涉及书迹、书家、书史、书论等方面的研究课题也很多,但由于书法学科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成果积累不够,从导师指导到学生写作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按照现行学位论文审查标准,更很难达到较高的等级要求。

三、解决思路

首先,建设高素质的学科梯队。加强书法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学科研究梯队

第一,确保师资队伍总量和质量,积极拓展教师来源渠道,尽量避免学术上近亲繁殖,优化教师的学缘结构。建立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校际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联合性的学术研究机构等,使教研人员得以多层次、跨学科的学习,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理论方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展书法以及文史哲等相关讲座、研讨班、教育理论学习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第二,建立年龄、学历、职称合理的学科梯队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导师团制,以具有精深的理论素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建立有系统、有层次的学术梯队,实现研究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第三,进行跨学科团队建设。以重点科研项目为平台,相关学科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创新研究群体,进行书法考古学、书法文献学、书法批评史、书法生态学、书法心理学等在书法学科前沿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的多维研究,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促进学术创新和交叉研究成果的涌现,使传统的书法学科在当代高等教育的体系下更加完善。

其次,正确处理书法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书法学科与艺术学(音乐、美术)相关学科的关系,这是最直接、最切近的关系。二是书法学科与艺术学之外的哲学、历史、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方面书法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整体性发展必须援引其他相关学科的力量支撑,所谓“学者欲能书,当得通人以为师”。因此以客观审视的态度、多元共生的观念和开放的跨学科的眼光看待书法学科建设,是目前高等书法教育的关键。同样的知识背景、学术背景,单一的认知模式,使其问题意识、注意力方向被常识所限制,造成视界狭隘、教学封闭和学术资源匮乏的不良局面,应当从相关的学科中摄取、借用、移植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原理及研究方法,以书法学研究为主体,逐步形成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开拓学科视野,研究原有学科边界上的“遗漏问题”或无法包容的“新增问题”,这是由书法学科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跨学科的交流对话、相互渗透,必须以书法自身的特性、独立性为基点和出发点,避免“泛学科化”即不恰当的扩大‘研究’的外延,学科研究的“泛化”现象会使本来就不甚清晰的高等书法教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变得愈发模糊,使本来就存在的理论上的“先天不足”愈发难以救治;避免简单地不加区分地由艺术学直接演绎成书法学的研究方式,应当根据书法学科本身研究的对象和领域确定其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使书法学科体系的内部结构在渐趋合理的同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这既是走向开放与综合的现代人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学科建设的一种现实需要。

再次,加强高等书法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理论体系健全与否是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根本标志。其中包括:制度化的学科语言、明确的学科边界、被同行学者所认可的独特的研究范式以及高水准、高层次的研究成果等。书法学科的理论体系至少应包涵基本原理论、实践论、历史论、方法论四大部分。基本理论研究是学科基点,回答“书法是什么”及“书法学是什么”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由基本命题扩展出相关的概念及范畴,是一种哲学化的思考。再由原理论直接导向实践研究,亦可以说是关于书论的研究,书写实践的理论,阐述书写活动过程中人和作品之间创作体系、阐释体系和评价体系。史论研究探讨书法自身的历史现象与规律,以古察今,古为今用,从而体现其社会意义。方法论研究则有助于增进对书法学科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进行反思,促进研究者准确了解和把握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动向。

目前,从书法理论研究的内容来看,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论等相关方向都已取得进展,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借鉴、吸收、运用乃至最后超越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理论体系必须遵循学术标准和规范,从学科史和学术传统的角度,认识和领会书法学科的伦理精神与基本规范。书法学界由于受“技法至上”的影响,缺失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因此各高校书法专业要加强对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力求熟练掌握学术研究基本规范、学术研究方法规范、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与图书编撰规范、学术引文尤其是图片征引方式标注的规范,形成严肃科学的学术氛围,推动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孟海.高等书法教程.中国书法.1992.

[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8.

[3]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书法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书法通识课 教学模式 创新

[作者简介]宋斌(1977- ),男,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讲师,主要从事书法理论、书法艺术创作研究。(辽宁 鞍山 114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36-0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全国各所高校的重视。诸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就业技能的课程在高校的通识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其中书法通识课程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书法通识课的开设固然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是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教学中的问题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一、高校书法通识课现状分析

考察全国高校书法通识课开设情况不难看出,在实际开课过程中各大院校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高校对书法通识课普遍重视不足。书法通识课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通识课本身的课程性质为选修课程,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结果导致开课时间不足,且均是考查课的形式。书法通识课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普通教室的桌椅不能满足书法实践的教学任务。另外,书法课程的班型设置也要根据教室和教师的实际授课情况而定,班级不宜过大,人数不宜过多。而实际教学情况中的班型基本都为超大班型(100人以上),学生听课效果很差,更谈不上手把手辅导。成绩评定也不尽科学,基本是草草写就一副所谓的书法作品便结束了课程。学校几乎没有派人听课监督,教学监管制度也是一纸空文。诸如此类问题都有待于教学管理部门解决,并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因此,只有高校的重视才能完善书法通识课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硬件配套,以及加强教学管理软件的各项建设。

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合理性。书法通识课不是写字课、练习课,更不是楷书艺术课。多数人认为书法就是写字,而写字就是要写楷书,这是一种对书法艺术的片面理解。书法是写字,但反过来写字并不一定是书法,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说法。真正的书法艺术是建立在书写基础上的,但要高于书写且要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或认为把钢笔字写得漂亮些就可以称作书法。书法通识课内容应该基于书法艺术对古代文化传承方面,侧重书法艺术对现代人心灵的净化作用和对现代生活的调节作用,让学生们在书写毛笔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此外,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各种书体发展先后经历了篆、隶、草、楷、行等发展阶段。这些书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各自有其精彩的方面。楷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楷书仅仅是书法入门的初级和基础,不能把它凌驾于篆、隶、草、行其他书体之上。恰恰相反,其他各种书体的艺术性更强,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艺术感染力,对它们的学习需要更高的学养和毕生的修炼。所以,如果把书法通识课局限于楷书艺术课来上,对于已经具备基本艺术造型能力的高校学生,特别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3.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的优劣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各所高校书法通识课开课情况的调查得出,书法通识课的师资来源有多种情况,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书法教师来自校外书法培训机构,这类教师的优点是具备一定的社会青少年书法教学经验,但是高校教学经验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教学需求。还有的书法教师由校内教职工中的书法爱好者兼任,这些书法教师虽然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从书法专业的角度而言专业水平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仍然不能完全符合高校书法通识课的教学要求。只有少数院校由书法专业教师担任书法通识课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既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又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基本能够满足书法通识课的教学要求。但是,这类书法教师毕竟是少数,因为书法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开设的数量仍然不多,能够拥有书法专业教师的高校仍然不多。因此,学校有必要花一定的力量,派送那些从事其他专业和工作的兼职教师出去进行专业深造或专业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提高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质量。

二、高校书法通识课现有教学模式概述

由于受书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现行高校书法通识课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讲授课的形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即书法教师对书法理论及书写技法的理论讲授,使学生首先从理论上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法,让学生在概念上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书写实践。这种方式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操作也较为简单,备课不必费心,但是长久下来就会令学生感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从而使初学者产生逆反心理,逐渐失去学习书法的兴趣。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强调书法理论,因为如果将理论讲授内容过多渲染,那么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书法通识课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书法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潜能,进而适应未来工作的各种需求。因此,书法理论讲授应该是适可而止或点到即可。

2.实践指导示范模式。在理论讲授结束后需要学生进行书写实践,那么指导示范的教学内容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因为在教学初期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书法技法的全部要领,往往在书写实践中错误很多,这就需要书法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的书写方式,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授者手把手或面对面地实践指导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又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当堂示范也很重要,会对学生学习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书写示范时应做到示范准确,如笔画运笔过程、毛笔的笔锋姿态、运笔方式等。示范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演示笔画、结构的书写规律,也可以演示书法作品的书写要领及创作原则。示范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在黑板上演示,也可以是分组的铺案挥毫,或者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手把手示范。这种教学模式是常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但是实践指导的时间和人数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该依托于小班型的授课方式效果才能更佳。

3.书法作品赏析模式。为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可以通过对古代经典书法作品进行作品赏析这一方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历朝历代的书法碑帖,包括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的介绍与欣赏;欣赏作品的多样形式,如横幅、立轴、对联、扇面等。引导学生体验书法家的情感及作品的形态美、点画美、意境美、风格美、神韵美等,从视觉和感觉两方面感受书法作品的外部书写技巧及内在精神气质。

作品赏析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作品赏析中往往流于专业书法内容,很多非专业的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的内在书法美。因此,作品赏析不应只局限于欣赏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还可以联系书法家所在的历史年代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内容,并适当介绍书法家所在时代的文化传统,使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从而真正达到书法通识课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模式创新

上述书法通识课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高校书法专业教师,笔者认为,高校书法通识课应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努力开拓新型教学模式,弥补原有教学之漏洞,具体方法如下:

1.增加书法文化属性的引导。在高校书法通识课的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书法的文化属性。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绝不能偏执于临帖教学,应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尽早认识书法的文化属性。中国书法艺术从诞生起就不是单纯依靠艺术性而存在的,它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润,具备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汇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可以说,中国书法的文化属性就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没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书法。因此,无论是理论讲授模式还是作品赏析模式,都应增加书法文化属性的教学引导过程。当前高校书法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多为常识性的介绍,大致为书法史概述、文房四宝介绍、基本技法与作品赏析等形式。对普通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来说,仅有这些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书法教学中的文化属性的介绍,例如除书法常识外应介绍一些与书法相关的中国画鉴赏及书画收藏等知识,再有书画装裱的常识也可以让学生适当了解。这对保护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及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2.与专业教学接轨,提倡创作型教学模式。在书法通识课教学中可适当提倡与书法专业教学接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可邀请书法专业的学生担任书法通识课的校外辅导员,这样既可以为非专业学生找到相对专业的免费辅导教师,同时又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书法教学的锻炼机会。另外,书法专业教学中有较多的专业内容,对于通识课教学内容是有补充作用的,同时专业教学中有些教学经验也值得通识课教学采用。如在教学中适当提倡创作型教学模式,即不要一味地多临碑帖,而应适当增强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功感。建议学生首先从临摹做起,随着临摹的深入可适当增加集字创作练习内容,先由少量字符再到多字多句字符,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集字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简单书法创作的乐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这会极大地促进书法通识课的教学效果。

3.建立网络书法展及比赛。书法通识课在教学中应增加作品展览及各种规模的书法比赛等形式,因为通过展览可以增加学员间的交流和比较,促进学生自身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技能。除了普通的实体展厅展览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展览,进行校内校外的交流展览。还可以进行校际间的交流与比赛,组织网络书法展及书法比赛。通过这些网络展览及网络比赛可以快速方便地了解其他院校书法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而且比实体展厅要节省时间、空间和办展经费。

综上所述,书法通识课是高校通识课中的重要一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书法艺术鉴赏能力、书法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书法通识课不仅要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努力采取多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更多有益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书法教育的进步,为我国书法文化传统的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常栓怀,于唯德.高等书法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12).

[2]傅贵才.高校书法课授课模式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7).

书法教学论文篇6

一.现代秘书职业的发展趋势

1.由服务对象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时代的更替,体制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秘书工作作为一门存在于各行各业的职业,也将按照这一规律发展。为了适应各行各业秘书工作的需要,行业秘书的门类将增多,国内外政府中有机关秘书,法律事务所有法律秘书,大学有教学秘书,实业界有管理秘书、工业秘书,商业界有经理秘书等,每随着一门社会行业的诞生,都会产生一门新的行业秘书。各行各业内秘书工作本身也不断分化,如美国目前的行业秘书分为14个职责,待遇不同的等级,我国的秘书职业化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于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考。

2.由行政秘书主体化向商务化发展

“秘书是身处领导机构或受聘个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与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岳凯华版本的《秘书学概论》教材是这样定义秘书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对秘书的需求不断增加,商务秘书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商务秘书在数量上与机关团体单位的秘书相比占绝对优势。中国商业联合会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商务秘书等级考试”,该考试专门为市场培养合适的商务秘书。香港公司法明确规定“规定凡在香港注册的有限公司均须聘有一名公司秘书”。我国传统以党政机关为秘书的主体地位将会被以商务秘书为主体的模式所取代,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舞台上唱主角,也是我国秘书职业发展的趋向。

3.设置“准入资格”秘书职业化发展

市场的需求,岗位的要求,使时下的秘书职业不再是“半路出家”的秀才。现在全国有800多所大专院校均设置有秘书专业,现代职业秘书已成为专业化。国家不仅建立了秘书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体系和任职资格考核体系,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协会、学会和国际性秘书行业组织。可见,现在秘书已经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种什么人都可以干的“万金油”,秘书同医生、教师、律师一样,都属于现代社会的专业人才。

4.工作手段人工化向操作自动化发展

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秘书工作手段由手工式向操作自动化转变。国外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已经普及,我国也在这一转变之中。处理事务性秘书工作人员会熟练地操作电脑等自动化仪器,具有这方面能力才能办理各种程式化、重复性的事务。我国内地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起步虽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但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从1985年5月6日宣布开始到现在已经迅猛地发展起来了,目前全国上下已经顺利完成了政府系统第二代电子邮政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通讯速度,增强信息沟通。

二.基于现代职业秘书发展趋势,更新《秘书学》教法思路

目前《秘书学》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手段陈旧单一,教学思想落后保守,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教学过程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从概念到概念,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教学实践表明,这种缺乏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动手能力很差,毫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这样单一的课堂教学又怎能适应现代职业秘书发展的趋势呢?笔者认为《秘书学》的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摸索。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创设职业情景教学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情境创设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环境中的第一个要素,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创设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境是更新《秘书学》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秘书学》的教学内容理论多、概念多、名词多,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我们可以创设秘书职业情景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运用所讲授的秘书学知识理论,开展模拟会议、模拟洽谈、模拟自动化办公、模拟接待、课前三分钟演讲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专业氛围,增强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愉快轻松,学得趣味盎然。

2.加强案例与理论的融合,全面更新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最早被运用于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文秘专业在高职高专类学校成为热门专业,它的核心课程——《秘书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这就决定老师在教法上要重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讲授枯燥的、高深的、严密的理论,要更新《秘书学》教法,案例教学法无疑在这门学科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是以具体的案例(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运用好案例教学法,注意几个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让学生对老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重视启发引导的原则,教师在让学生成为主体的时候,做好正确理论引导,让《秘书学》的理论在学生阅读案例之后,不自觉地领悟出来,最后达成和谐完美的交集;案例紧靠教学理论内容原则,鲜活的案例并不容易找,贴切教学理论教学的案例更不好找,所以教师在授课前,或者在平时生活中要不断地积累鲜活的案例,我国案例秘书教学专家谭一平,在他的网站当中有许多职业秘书的鲜活案例。

3.营造文秘文化氛围,全面更新文化熏陶教学法。

文化,最大的效果在于“化育无痕”。专业文化教育是笔者上述情景教法的强化和延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情景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理论。这种专业文化教育可以借助大量的音像材料如《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公关小姐》、《廖金泽——完美无缺》、《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等,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的、真实的影片材料,陶冶学生的现代秘书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借助国际秘书节构建一系列专题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秘书的熏陶。

4.颠覆传统教学手段,全面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秘书学》作为理论学科。如果教师仅仅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理论种植在学生的脑海中,并很难让学生回忆和运用这些理论到秘书实际工作中,因此老师就要更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操作平台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尽量不要满版的理论叙述,能在课件中设置合理的图表和图像,设计简短的流程图表;适当时候增设活动图像和音频;结合理论教学播放国家秘书等级考试情景录像;设置学科公共邮箱、教学博客,加强师生互动;利用学校教学固有资源开展秘书学的教学活动,如开展办公室见习活动、开展档案室见习活动、文印室操作活动等。

教有定法,教无定法。《秘书学》的教学方法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具有共性,也具有特殊性,笔者仅仅通过在现代职业秘书发展下讨论和更新教学方法,虽然职场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深化教学课堂的改革,本着培养“办文、办事、办文”的文秘职场精英的原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运用《秘书学》的理论联系秘书工作的具体实际场景,必定能按照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合格的文秘人才,这也是笔者探究教法的初衷和归宿。

参考文献:

[1]孙荣.秘书学概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岳凯华.秘书学概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书法教学论文篇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写作字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手写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化书写工具的冲击,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写字教学面临空前的挑战。本论文致力于探求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提供相应参考。

选题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写字教学也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当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中的北非埃及的圣体字、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字早已淹没在时展的浪潮中,汉字却依然生机盎然。我们骄傲的以为汉字能经受住高科技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传统的手写交流方式被Email、QQ、短信等所取代,手写体汉字逐渐被方便快捷的键盘输入所取代,甚至连作业都大兴打印稿之风。学生写字质量愈发下降,出现了写字兴趣淡化、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有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如何保证学生的写字质量,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软硬笔兼学,还要临摹名家书法,学习书法知识。此通知一出台,引起各方热议。可见,写字教学已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的冲击,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足、应试教育下沉重的课业负担等也是制约写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开展写字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去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写字教学的开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从获得的“写字教学”相关研究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写字教学意义、写字教学现状及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论述写字教学的意义的重点多在写字教育的功能上作了一些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字不仅有着鲜明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因素。认为写字教学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博学等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在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中,大都提到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对学生书写汉字的冲击,很多学者认为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学校开展写字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替代的优点和特点,写字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研究认识到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写字的影响,却没有探究信息化工具对汉字书写影响的具体表现,更没有从造成问题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运用好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促进写字教学的策略。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意识的提高,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对策和实践探索。

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教育部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也在探求写字教学的出路,提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和解决写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关注点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蒙学相结合促进写字教学开展。

刘永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三章论述了识字写字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使用电脑的意义,并结合课程标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论述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教学措施。

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一文中从造成写字教育困境的原因出发,确认科技对书写技能的影响和基础教育中写字教学的弱势地位是造成写字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使汉字书写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电脑的广泛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写技能的弱化。现实中应试教育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写字教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名存实亡。对写字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见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尝试和探索,试图为写字教育的生存、发展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使写字教育在“键盘时代”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价值。

魏南疆著的《语文教学散论》第三章论述了汉字具有简洁明确、构词灵活、达意迅捷的特点,并评价了童俐俐的《识字与写字5》的示范教学。

孙熙春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中小学书法课“虚位”现象极其严重,并指出应试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伟在《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一文中从电脑打字会导致青少年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导致手写汉字附带信息的减少甚至丧失、增加青少年写别字的几率几方面论述了电脑打字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要求社会、家长、学校互相配合提高对写字教育的认识,重视键盘的同时不应忽略了手指。

总之,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写字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可见,写字教学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解决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写字教学现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屹立于信息化时代浪潮中,还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手写体汉字有着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

2、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1、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

2、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

3、识字写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

(四)写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耐心、恒心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书写现状令人堪忧,远未达到课程目标

1、写字兴趣淡化

2、写字习惯不良

(二)学校写字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1、写字课落实不到位

2、写字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3、大部分教师书写水平偏低

三、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各界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错误的写字观:电脑输入能代替手书

2、社会对写字要求减低

3、教师重写字质量,轻写字教学过程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影响写字教学开展

1、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写字教学

2、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练字

3、对“减负”的错误理解:把写字课当“负”减掉

(三)交流工具信息化的冲击

1、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减少了手书的几率

2、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师板书示范行为

3、打印稿作业增多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四、写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方协作、端正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1、社会、学校、家长应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2、学校应确保写字教学课时,明确写字的要求和目标

3、教师应做好表率,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写字

(二)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

1、把“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3、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准教师写字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1、学校避免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

2、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3、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尤其是信息化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及其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重点:提出改善现阶段写字教学问题的对策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研究目标:

论述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等对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文献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和完善论文。

第四阶段:完成论文设计。

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该课题相关理论有所了解,而且近年来关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很丰富,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能找到充足的资料支撑该论文的论点。

其次,研究成本低,该论文不需做问卷调查、实验,我坚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对策。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一至二周选择指导教师

第三至七周选题,收集文献资料

第八至十周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第十一至十三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论文开题答辩

第十八至第二十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学期:第一周至第五周论文修改

第六周至第十周论文定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3]魏南疆.语文教学散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6]张琼.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7]王洪峰.试论中小学写字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6月20日

[9]赖冬美.汉字是美丽的,写字是快乐的——浅谈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字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1月第一期

[10]刘凤山.键盘文化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11]尹功仁.源流并导.标本兼治——浅析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2]章立千.走好“五步”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9期

[1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J].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第004版

[14]辛旭.E时代,握住鼠标丢了笔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A01版

[15]刘伟.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6期NO.6

[16]曹远富,李世淼.当前小学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行动与反思,2007年2月号

[17]吴永波.从社会书写现状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性[J].美与时代,2007.10下

[18]纪光治.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写字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9]籍艳玲.网络时代加强汉字书写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0]马梨.教育部出新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这四十五分钟书法课该怎么上[N].美术报,2011年9月3日第051版

[21]陈一玙,曹娴.小学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N].湖南日报,2011年9月9日第009版

[22]燕怡.勤于打字疏于练习——学生手写字丑各方看法不一[J].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6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DB/0L].,2011年8月2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书法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书法教育 操作主义 反思 实用理性

当前,操作主义让书法教育得以实用化,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可预见的书写能力方面的提升。从古到今的书法理论都是按照操作主义的要求为学习者制定规则,因而由于具有有目共睹的“实效性”,从而获得了书法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但是,在实效性之余,操作所带来的价值理性的缺失,使得书法教育仅仅停留在书写者习得一手漂亮字迹的基础上,缺乏厚重的文化知识,书写便成为一种形而下的手艺,难以进入当代社会的文化语境,这种操作主义倾向值得当代书法教育界反思。

一、从中国文化精神角度反思

哲学家李泽厚曾经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说:“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思维模式使中国民族承载着一种清醒冷静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重经验,好历史,以服务于现实生活,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珍视人际,讲求关系,反对冒险,轻视创新 ……”①在这种思维模式左右下,实用观念占有统治地位。而儒家思想对于古代书法教育的影响,是将单纯的书写教育发展成为借书法教育来进行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故古代书法教育可确切地称为“基础之学”。学习书法是“博雅”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因此古代的书法家也大多是文学、绘画等方面有一定才能的贤德之才。虽然,当代书法教育中许多学书者仍然沿用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传统知识结构,但是操作主义的内核仍然左右着现代社会人们的思考方式。由于当代教育的本质不同于以往的博雅教育,书法教育的初衷不再是单纯地进行人格塑造和提升文化修养,学书者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修身养性,消遣把玩。这种在操作过程中的诗、书、画、印就已经是隐藏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形式的操作主义,目的是运用这种知识结构直接便利地完成艺术创作。但是,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这种仅为了达到艺术创作的实用主义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于当代书法教育所需,当代书法教育需要心理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形成的综合型学科体系。对于此点,陈振濂在《书法美学》中曾论述道:“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哲学家,只有当他能从哲学、美学高度去把握书法的真旨时,他才会在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研究诸方面游刃有余,左右逢源。”②因此,操作虽是学习的必由之路,但无形的价值判断及当代多角度的文化学习在书法教育中也同样重要。

操作主义作为一种行为模式的代名词由西方人首先提出。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实用理性精神与其有相似之处。中国的实用理性在中国的科学、文化、艺术中的各个方面互为联系、互为渗透的长期发展延续的过程中形成。这种文化心理作为文字与书法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使文字始终保持记录、表义、传递信息的社会公用。因此汉字对于书法不仅是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更为基础的是一种社会文化。

随着封建社会的远去、帝王将相思想的疏离,当代书法教育将单纯的文字书写从古代文化中剥离出来,以历代书法家们的书论捷要为手段,从操作主义的立场出发去掌握一些字体的书写秘籍,形成了当代书法教育单向度的艺术发展趋势。然而书法家和抄字匠毕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现今的书法教学中,书写的内容虽然仍是传统的诗词歌赋,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由于文化语境的陌生,对于古代文字认识与否往往不在学习之列。处于书写之所需,借用古诗词进行书法创作时,也并未深入研究体会其文学意义和象征意义,仅注重文字的象形性,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作用反而成为一种字体构架之外的驱壳。书法教育的表象是对汉字做艺术化的书写处理,实质却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主义”“后现代主义书法”“书画归一”等现象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探讨。在当代书法艺术中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疏离。在这样一个重技术、重操作的社会背景下,让我们担忧的是:书法在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后,终于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同时是否又会走进另一误区――书法的唯艺术化,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否仅是一个与形式相关却悬浮于空中的创新过程。

二、从当代科学角度反思

谈及书法学习中的操作主义,当代科学意识的提升给予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今社会人文学科几乎被人文科学所取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性之品质”,或者最高层次的哲人,而是向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那样,培养各种专业的专家。人文学科的退化形成了当代教育思想的蜕化,在书法教育这种突出实用性、操作性的学科门类内,传统书法思想的遗留有限,且当代科学意识对操作主义教育模式的加深,一正一反将书法学习置于实践教学的模式之下。操作挤占了思想、理论层面的思考,形成了当代书法教学中思想学习的虚空化。

在重视技术的时代,操作主义的盛行将书法教育置于为艺术形式而形式的境地,当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使书法转化为一门无水滋养、濒临干枯的艺术门类。思想的薄弱会制约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的重大转型期,思想价值的凸显尤为珍贵。只有操作性的实践与思想上的思辨和谐发展,一个艺术门类才会发展。从一定的高度看待书法教育是书法学习者必备的眼光。

结语

我们讨论操作主义的倾向在书法学习中的不足,并不是要祛除实践性的价值,而是反思其文化性的缺失。在艺术史中形式与内容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只是在一段历史时期某一方面会集中显现,书法教育不等同于书法创作,让学习者从“文”和“质”两个方面去观照事物,更有利于教育的进步与和谐。

注释:

①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90.

②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5.

上一篇:酒店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