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21:03:13

空调工程论文

空调工程论文篇1

VAV空调系统的控制机理并不是很复杂,末端送风装置是实现变风量功能的关键,而选择何种控制系统并与末端送风装置进行有机结合是整个VAV空调系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VAV空调系统并非是简单地在定风量系统上加装可调变速风机及末端装置,它还包括由多个控制回路所组成的控制系统,要保证VAV空调系统运行随着空调负荷变化而进行相应改变就必须依靠自动控制系统。变风量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调节系统送风量以适应房间空调负荷变化;通过相对独立的控制单元分别实现对不同房间、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温度参数要求;能够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送风主机的运行频率以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实现节能目的。目前在过程控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是常规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使其对于线性定常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一般都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控制效果,至今在全世界的过程控制中有84%的控制器仍是PID控制器,VAV系统末端装置也大多采用PID)控制器。PID控制以其巧妙的构思和良好的控制效果一度成为应用最广泛,实现最简单的控制策略。

PID控制理论内涵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关于PID参数自整定的方法也相继问世,但随着控制理论及应用范围的不断发展,控制对象也日趋复杂,有些系统的过程模型难以建立,并且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时变性;比如VAV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时变控制,因此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就显露了它的不足。虽然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简化控制算法或采取优化集合控制等来解决这一不足,但效果并不很理想。基于PID控制所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结合控制技术在不断改进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其它更为高级的控制方式,通过实践,逐步将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等智能化控制手段应用于VAV空调系统的控制实践。随着控制技术、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将二者相结合运用于建筑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VAV空调系统控制技术从最初的定静压控制到变静压控制再到后来直接数字控制、总风量控制再到智能化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清华大学有关学者提出的总风量控制法具有一定影响,该方法不采用静压送风量,而是根据压力无关型VAV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设定风量来确定系统送风总量并据此计算出送风风机的转速,从而对送风量进行控制。他们通过对总风量控制法与定静压控制法、变静压控制法的节能效果比较,认为虽然总风量控制法的节能效果虽不如变静压控制法,但因其没有压力控制环节,所以运行稳定性很好。另外,还有学者通过分析变VAV空调系统的局部控制,利用其送风末端装置风阀的开度作为各空调区域相关负荷的指示信号,提出送风静压优化控制方法。

2、变风量空调(VAV)控制系统模型

VAV空调系统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建筑物,它是全空气空调系统与控制技术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产物。与常规的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VAV空调系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每个空调房间的送风管处设置一个VAV空调系统末端装置(VAVBox),该末端装置的主要功能部件是一个风量调节阀门或末端调速风机。在总风量控制下的VAV系统中,当室内温空器实时监测到实际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通过A/D转换将温差信号由各分支馈线传输给末端装置控制器,并同时将信号传输给VAV系统主控制器。通过对信号的比较处理,改变送风主机运行频率,改变送风量。而末端装置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或风机转速来控制进入房间的送风量,进而实现对各个房间的温度控制。末端装置的风量调节是通过其自身的控制系统来实现的,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就是根据比较房间内实际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来调节末端装置的风阀开度。但这种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当某个房间达到设定温度而相应末端装置风阀开度保持稳定时,由于其它房间末端装置响应相应空调状况而做出调整时就会影响整个VAV空调系统送风压力,进而改变已调整稳定的房间末端装置,而空调负荷的热惰性又致使末端装置不会立刻进行调整性动作,等房间空调负荷交得较大并出现温度波动时,末端装置才采取动作,而动作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其它房间末端装置的控制效果。这样一种以动态响应为主连续参量、多环节的控制方式来保证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相一致是很困难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年问题都会导致运行出现故障或是令系统功能大打折扣。比如,在送风管道上选择检测点的位置如何,能否准确代表系统送风状况,是否失真,再比如送风管道异常漏风时,还有,假如信号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等都会导致系统送风紊乱,送风主机运行频率异常,原有送风平衡被破坏,甚至无法进行系统运行调整等等问题。

3、结语

空调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空调 精品资源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是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使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的目标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以常见车型为实例,系统阐述了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检测与维修技能,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能熟练使用空调检修工具及仪器设备,能阅读英文维修资料,及时了解汽车空调的最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检修,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按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体现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每个教学点我们设计了若干实际工作任务,各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有重叠的部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点。

3.在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工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4.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水平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采用任务完成考核、技能实操考核、职业资格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5.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汽车维修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录像、网络教材、网络课件自主学习,还可以完成在线测试、网上答疑、技术咨询等,与课堂教学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围绕相关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学习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设计,全课程分为5个项目。根据行动体系学习课程特点,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如下:

1.实训和理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引入最新课程设计理论,按照“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围绕专业相关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若干个学习情境中将有关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嵌入国家有关职业资格的技能,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使得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实践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理性分析。

2.理论实践高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门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实物,配置了学生实训设备。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开始就是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并完成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员也是学徒,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工作,并在进行中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边听边看、边看边做。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

3.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嵌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和综合考评等多种形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任务完成、课业总结、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方式,考核内容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劳动规范遵守、安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新能力等,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鼓励以各种职业资质考证或技能、水平、能力等级考证代替一般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可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4.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1)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聘请国内汽车空调方面的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使课程内容、模式与企业接轨,适应汽车空调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

(2)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情境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体验企业文化,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安排在企业进行,由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亲自授课,2名教师协助,通过实践,学生普遍反响良好。

(3)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习企业工位布置、维修站经营程序、汽车空调保养维修程序、行业情况及发展。通过实习,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巩固汽车空调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技能,不断提高对汽车空调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故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2]肖玉玲,张用伟.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不足与对策:魅力中国,2013(22).

[3]蒋春花.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2012(6).

[4]许丽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11).

空调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0引言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关乎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根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部级骨干示范院校建设中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1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院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依托西安大金空调有限公司、海尔空调工程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就业为导向,以空调工程施工为载体,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制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由行业企业的专家与学校共同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1.1理论学习阶段的构建

理论学习是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拓展学习领域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一部分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一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应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实现知识及能力的逐级提升。

1.2岗位实操阶段的构建

在校内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模拟训练的基础上,在订单培养企业岗位进行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进行和企业产品生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曹振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热能工程学院西安710302产相适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形成“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时,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增加了学生对生产过程包括设计原理、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规章制度等的切身认识,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工艺和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转化成工作能力。并引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制冷工、钣金工等),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接轨。

2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院针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特点和相关企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要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共同实施“6学期3阶段”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第1、2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及专业通用能力训练。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完成制冷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国防拓展训练,在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了解专业具体产品生产组织、生产工艺,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自我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将校园文化与军工文化相融合,实现学生达到制冷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二阶段:第3、4、5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第3、4学期,完成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训练、课程仿真训练及综合仿真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选择典型工程施工或设备做为教学载体,开展教学活动。[3]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实行“双证书”制。第5学期,利用3周在生产现场进行实习,利用12周完成专业拓展课程学习,拓展专业视野,为就职可能面临的转岗、转业做好准备。后7周进行毕业设计,也可在企业边进行生产实习边完成,在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岗位实际生产进行选题,通过实操,进一步掌握工程管理、设备维护等相关知识,获取企业上岗证书。或利用前13周在订单企业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完成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学习。第三阶段:第6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标准,将就业与实习有机结合,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学生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专职教师负责实习辅导和学生管理。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质量教育、成本教育、保密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国防精神。

3总结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我们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培养出合乎社会要求的和一批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路玲;涂中强.高职制冷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四川),2009(05):89-92.

[2]吕君;宋永军.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办学模式的探索——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60.

[3]林永进.高职空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7-28

空调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空气调节》 课程改革 策略

1 前言

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空气调节》主要是立足于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和工程热力学等学科基础,对建筑冷热负荷、空调冷热源方案确定、设备选型以及系统管网布置等方面进行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 《空气调节》课程教学问题

首先,在当前《空气调节》课程教学中,受教材、大纲与规范、新任务和新技术更新速度的限制,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并不能有效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其次,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实践机会非常有限,对于一些设备的原理和结构,仅仅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描述,学生理解程度有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次,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空气调节》课程需运用工程热力学、供热工程、制冷技术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前后连贯,系统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后续的内容也就难以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都是在课程讲解完成后开始的,但是受记忆规律的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从而影响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3 《空气调节》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组织教学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绪论是一本书的魂,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绪论课的教学效果,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白问题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何将其他课程的知识融入该课程。从《空气调节》课程极强的实践性以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出发,在课程讲授的最初阶段,可以以最为常见的分体式空调器为例进行讲解,从作用、结构、原理出发,引导学生树立对该课程的初步认识。然后应该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对课程进行讲授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之前学过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的同时,可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架构。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把握知识讲解的详略,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只需要简要提出;对于新知识则应该重点讲解,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3.2改进教学方法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是可以利用相应的产品库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实习基地等提供的各种图片资料,结合专业实验设备以及废旧空调设备,自主设计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解课程内容体系。二是利用专业工程应用软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从目前来看,在空调方面的相关软件主要包括专业模拟软件和暖通空调设计软件两种。在实际教学中,室内空气冷热以及湿负荷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在教材中,对于其的计算多采用的是冷负荷系数法,繁多的公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畏惧心理,影响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专业软件的介绍,结合不同的软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课程知识。三是利用动画,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湿球温度形成过程,即使通过相应的实验,也只能对温度形成的结果进行演示,学生会感到理解困难;而利用动画,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湿球表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温度计读数下降的过程,更加方便学生进行理解。

2.3调整教学环节

在综合实训中,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是立足已经完成教学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空调工程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步骤等,独立完成风系统、水系统的设计,以及工程图纸的绘制。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受时间安排的影响,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在教学目标完成后进行,开始的时间较晚,学生对于前面学到的知识可能已经模糊甚至遗忘。对此,教师应该对现有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节,在教学初期就将课程设计分配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带着设计任务进行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避免课题相同出现抄袭现象,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给予不同的建筑图纸,确保小组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当对负荷计算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建筑类型进行计算,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规范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使得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当讲解到不同空调系统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合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自己负责的建筑类型中的空调系统进行合理选择,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空气调节》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关键课程,应该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环节调整方面,对空气调节课程的改革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希望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古小敏.空气调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4):194-195.

[2]王任远.空气调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1):76-78.

空调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暖通空调 施工 问题 处理方法 管理 经验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安装暖通空调的主要问题

1.1定位管线以及设备和标高交叉问题

综合设计管线工程的原则是以不同的管道性能以及所用用途为根据的。安装不同空调设备的工程十分庞大,比如说设计一套完整暖通空调就包含有设计空调的末端设备、送风排风管、冷冻冷凝水管、喷淋管以及消防管等等。出现管线标高和定位有严重交叉的原因就可能是因为规划布局某些功能尺寸的管道不够合理。这样就导致管理以及工程施工变得很困难。一般来说,因不明了的图纸,导致较为容易安装前期的施工管道,进而就会让后期安装施工起来困难,被迫安装在本就不合理的位置上,也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展。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呢,应该认真仔细的对待管道的设计问题,不要有太长的管道走线,这样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2空调设备超出正常范围的噪音分贝

一般情况而言,空调设备的噪音主要是由空调的末端设备碰撞所产生的,有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风机盘管技术,但是由厂家提供的参数明显比现场所测试的以及噪音标准值要高,因此,有必要采取合理的隔音措施。主要的处理方法有软管连接风机盘管以及水管、尽量在机房少设置门窗、在机房内贴一些吸声的材料等等都是可以的。

1.3暖通空调有故障存在于水循环系统中

若是空调的水循环系统发生了故障,那么就会导致暖通风无法实现。因此,该施工质量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有着直接的联系。水循环系统故障常见的就是不通畅的冷冻水系统循环管道,导致该故障的主要是交叉管道以及谁系统循环管道的清洁问题。解决方法有安装排气阀以及排污阀、合理的安装管道、对管道进行除锈处理等等。

1.4管道结露并且滴水问题

在运行以及调试空调的系统时就会出现上述的结露滴水的现象。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止一个,有可能是不合理的管道安装导致的,也可能是管道的保温工作没有做好,管道与管件以及设备之间的不严密的接触问题等等都会导致结露滴水问题。因此这样,安装管道之前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水压进行测试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管道设计时,应该有合适的管道长度以及管道坡度,否则就会出现管道滴水的现象,安装以及布置管道应当保证使得冷凝水的尽快排出。如果有必要的话,水封装置的设置也是可以的。

施工管理暖通空调安装

2.1暖通空调安全管理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管理重中之重就是安全管理,若是没有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就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中,电焊作业点多,高空作业点多,用电机具也是很多的,需要多搬运设备以及材料,结合作业特点以及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够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例:我国某省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的暖通工程为例,就是因为该工程有一名专职安全员,健全了安全管理体制,加强了现场安全巡视,直到工程结束都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2.2暖通工程的材料管理

就材料管理而言对暖通空调工程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想较好的对材料进行管理,材料员首先要熟悉以及了解材料的规格、型号等等的数据。亲自的去材料选购现场进行选购。

并且不仅仅这样,要想管理好材料还得对材料的发放以及用量心里要有数。不要遗忘任何一样材料,哪怕是一个管箍、一个接头都是不可以浪费的,加强工人用料上的节约以及爱护意识。都是对材料的管理。

例:我国的某项工程就是因为材料员的不懂,购买错了材料,导致安装好了的材料又被拆下来给换成了符合条件的材料,这都是不应该的。

2.3暖通空调的质量管理

管理施工质量与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是密切相关联的。因为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以及工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一样,所以要求每一个工种的员工对每一个的施工环节都要有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工人的文化水平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技术人员对施工工人进行口头上的讲明白、仔细。就关键技术要做到现场指挥。这样才能够避免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要想提高施工工程质量,不仅仅要提高工程技术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对施工工人的技术素质进行提高。“对理论学习要加强,对实际水平要提高”。对人员进行短期的专业培训,克服所有的对施工的干扰。这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

2.4对暖通空调的施工工程的进度的管理

对暖通空调的进度管理相结合于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工程的进度是受工程的配合影响的,配合的不好,进度也就不好了。进场施工过后,进度的计划要与建筑装修进度的计划相适应,如若不适应,那么工程进度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说,安装散热器,只有在墙体抹灰之后才能够进行,如果事先安装的话,那么散热器后面的墙体就无法进行抹灰了。那么这样的话就得拆掉散热器进行墙体抹灰,这样真是浪费时间,拖延工程进度。

并且施工工程的进度拨款也得跟上施工的进程。进度滞后,阶段性工程量没有按时完成,工程款的拨付就出现问题,工人工资没法儿拿到,情绪受影响,严重的话就会导致工程停工。

暖通工程进度具有阶段性以及不连续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其他的专业交叉配合。比如说电气专业滞后,也就没法儿进行暖通设备的调试。空调基础交工滞后,影响安装空调机组的安装,最终就导致空调机房风以及水系统无法安装。

2.5工程结束后的收尾管理

暖通工程的收尾也是比较繁琐的,工程后期,施工以及管理人员心里比较烦躁,小的工程问题就不愿意去改,还有就是整理编制施工资料这一项工作。

例:我国某省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的暖通资料就是滞后,主体工程完工,但是呢施工资料却还没有开工的报告。所以一定得对暖通工程的收尾工作要仔细认真,否则就会对整个工程的交工造成影响。

3.结束语

暖通空调的安装是非常庞大的工程,期间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要想达到符合条件的工程质量,只有在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加倍的仔细小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安装暖通空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轲.浅谈暖通空调安装施工项目管理[J].中华民居,2013(06)

[2]姜朝阳.浅谈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风,2008(12)

[3]薛娟.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方法[J].科协论坛,2013(13)

[4]王忠有.简析建筑施工中暖通空调的安装方法及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4期

空调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家用空调;冷凝水;回淋装置;效益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家电销售的相应补贴政策的出台,家用空调的销售与使用增长迅速。

空调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大多是直接排放,部分楼房因设施不全甚至采用无序排放,不但污染建筑外墙、给行人带来不便也影响了邻里关系,同时也浪费了能量与资源。

根据空调运行相关理论知识,空调冷凝器的工作温度降低会有利于提高其整体运行效率,因此,是否可以通过某种装置把冷凝水收集起来用于室外机的冷凝器以降低其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这样既解决了冷凝水的排放问题,也节约能源、节约费用。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与实验实践。

2 可行性分析

2.1 家用空调器冷凝水的产生量和多个因素有关系,参照文献[1] ,冷凝水水的产生量约为0.3~0.95Kg/KW,因冷凝水的汽化潜热较大(按2406KJ/Kg计),因此其汽化潜热总量是可观的,对降低冷凝器的温度效果也将很明显,这样节能效果也将不错,理论分析可行。

2.2 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提倡与鼓励措施越来越有力,对浪费能源的行为限制越来越多,目前全国大范围实行阶梯电价政策就是有力的证明,因此节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将会更明显,民众也将更容易接受,普遍推广也将具备可行性。

3冷凝水对空调室外机冷凝器进行冷却的理论分析

由于空调冷凝水的产生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这里不进行具体计算,只以笔者家用空调的实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基础进行分析,根据天气不同每晚产生的冷凝水量为3~7.0Kg之间(空调型号为KF-23GW/Y-G,制冷量为2300W,标准工况输入功率815W,使用时长约8小时,室内设定温度为27°C,人员为:2个大人1个小孩),在室外机运行过程中取中位值约0.6Kg/H,这部分冷凝水冷却冷凝器的过程中全部汽化,汽化带走的热量=600*2406/3600=401W(汽化潜热取 2406J/g),假设该部分热量的80%来自冷凝器,那么可以近似理解为排出的冷凝水的80%的冷量又回到了空调的制冷循环管系统内,即节能效率可近似计算为401*0.8/2300=13.95%。

普通空调运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循环过程是:水蒸气--液态水--排出,即水参与了空调热循环过程,但带走了大量的能量。通过冷凝水的回淋,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循环过程是:水蒸气--液态水--水蒸气,即水虽然参与了空调热循环过程,却带走能量极少(按20%估算);这样,利用冷凝水回淋到室外机冷凝器汽化,避免大部分能量的损失,提高了空调器的效率。

4冷凝水回淋装置的选择与比对

4.1 首先想到采用简单可行的装置:利用一般家用空调室外机低于室内机的特点,把冷凝水引到室外机的顶部,然后利用均水管直接流入室外机散热翅片,并在室外机壳体内冷凝器下部增设蓄水带(条状海绵制作)接纳上部流下的冷凝水,以使冷凝水继续蒸发(在空调使用通常环境下,冷凝器能蒸发的水量要大大多于产生的冷凝水量[1])。笔者亲自制作相应装置进行实验,结果是:在一小段时间内没有冷凝水流出,但是超过1小时后,同样有冷凝水从室外机流出,没有充分利用冷凝水,同时也没有解决冷凝水散排现象,效果不佳。

4.2 为解决第一种方案的不足,笔者制作了如下图1所示空调冷凝水回淋装置,具体说明:均水管采用取材容易的塑料水管(Φ20),喷水小孔尽量小而密集(针孔大小、间距10mm),小水泵的扬程、流量足够且能空吸运行,因为考虑冷凝水量不够时水泵会出现空转,接水盘采用包装铁盒临时使用,软管配套即可。为实现冷凝水回淋装置的自动运行,在室外机风扇前方制作简易风动开关,即在室外机运行时水泵才启动。此装置的缺点是冷凝水量不足时会出现空吸现象,优点是空调所产生的冷凝水能全部利用,且装置容易制作,成本低廉,容易推广。

4.3 另有一种方案是可以解决第二种装置的不足,那就是在其基础上设置水位控制器并增加自来水补水装置,其能有效解决冷凝水量不够的问题,但是其装置比较复杂,必须改造用户家中供水管,涉及面太宽,投入成本高,基本很难推广,那么也就失去其相应意义了。在此不做考虑。

5冷凝水回淋装置的实际效果

笔者家中安装的如图1所示的冷凝水回淋装置,使用过程中为避免间断水流,初始运行时在接水盘里倒入约3L水,然后进行跟踪记录,运行过程中采用电能监控计量插座对空调器的输入功率进行即时监控。测得普通运行时输入功率为760 W―820W,使用冷凝水回流装置时的输入功率为700W―740W之间,减少了60-80W,减少输入功率百分比约为:(70-5)/780=8.3%(其中5W为小水泵功率)。由于使用过程中添加了自来水,一个晚上基本消耗完,其中冷凝水实际占总蒸发水量约为8*0.6/(8*0.6+3)=61.54%,则冷凝水实际减少输入功率约为:8.3%*61.54%=5.11%。

冷凝器温度降低减少输入功率的同时,系统的制冷量也相应增加,由于实验装置的限制,笔者无法测试其制冷量的增加值,根据参考文献:[2] 可知利用冷凝水回淋可使系统制冷量提高约5% ,本文保守取值4.5%。

综合两项数据,减少输入功率百分比约为1-[1/(1+4.5%)*(1-5.11%)]=9.2%。

6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评价

6.1 经济评价 按照第二套冷凝水回淋装置进行制作安装成本为:水泵及电源共计36元;均水管及小水管共计7元,辅材3元,不计人工共花费46元。年节省电量约为:0.8*8*180*9.2%=105.98KWH(年空调使用按180天计,每天运行时长按8小时计),按现行深圳电费价格二档计算,年节省费用106*0.77=81.62元,按三档计算则年节省费用106*1.02=108.12元,小一匹的家用分体空调在其寿命期内共节省费用为652.96元或864.96元(空调使用寿命按8年计,并假设电费政策及价格不调整)。可见其经济效果明显。

6.2 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目前在使用的家用空调保守估计在1.5亿台,考虑北方地区的空调季节偏短,年可节省的电量约为100亿KWH,将更有利于国家电网的运行,夏季高峰期可以减少拉闸限电时间,同时大量也减少了发电过程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有利贡献,社会环境效益很好!

7结论

本文对家用空调冷凝水的回淋利用的节能效果做了理论分析,并制作相应回淋装置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证实了有效利用好空调冷凝水对冷凝器的回淋能有效提高空调整体效率,节约能源、节省费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姬利明,祁影霞,欧阳新萍 家用空调冷凝水节能利用探讨 低温与超导 第39卷 第5期

[2]徐 博,陈江平 冷凝水冷却冷凝器节能效果的理论分析与实验

作者简介:

空调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分析,系统优化BAS系统

 

1 概述

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智能建筑也不例外,业主建设智能化大楼直接动因就是在高度现代化、高度舒适的同时能实现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以达到节省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

2 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的优化

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将建筑内所有设备集成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综合管理,其作用和效益是巨大的,要实现这些作用和效益,就必须实施优化,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最优化设计与常规设计相比,有以下特点:

1)可以从系统的各种可能结构和参数中找到最佳匹配,使整体效能最佳,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2)可以对系统及其过程进行定量化的状态模拟,减少控制环节,提高可靠性与稳定性,发生故障概率降到最低可能限度,系统响应输出最优化;为通过优化控制方案达到节能目的的是一种“主动节能”,它有别于墙体结构、门窗的形式和设置的改造的“被动节能”。

3 智能建筑BA系统优化方法(主要针对暖通空调系统)

3.1 控制策略的优化

空气处理机的DDC通常采用P工D控制,选择合适的P工D参数对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关键的。P工D系数高,空调对室内温度波动的反应特性曲线陡,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短;相反P工D系数低,达到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长。但并不是P工D系数越高越好,否则易引起DDC控制系统失稳,表现为室内温度的振荡和水侧的电动调节阀周期性的来回运动无法在固定开度上运行。P工D能解决大部分场合的空调控制,但对于影剧院等大热惯性空调场合,靠高的P工D系数来提高空调机组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论文参考。这时可以采用双级控制,即分别在空调的送风道和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室内的温度设定由主DDC控制器完成,水阀的驱动由副DDC根据风道温度传感器和主DDC的指令完成,由于风道温度变化速度快于房间温度的变化,这一控制方式加速了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BA系统对空调的节能控制有多种手段可以采用,例如室内外焙值比较法、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检测法确定新风量,基于日程表的定时操作等等。工程设计中可以视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优的效果。例如,办公、商场等场合,夏秋季在清晨时通过程序启动空气处理机或新风机),利用室外凉爽空气对室内全面换气预冷,既节约新风能耗又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

3.2 控制权的优化

通常BA遵从的是中央控制站集中管理的原则。有时也有其不便的一面。在某些场合(如会议室)将空调、通风系统的参数的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可能更符合使用者的需要。DDC本身并不提供这样的功能,需要专门部件来实现。这类功能接近VRV控制面板的设定器给房间的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舒适性,必要时应积极采用。论文参考。

3.3 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的优化

主流BA系统供货商都能提供大中小不同处理能力的DDC,冷冻机房、热力站监控点是密集场合应优先采用大型控制器,以减少故障率和控制器间的通讯。论文参考。对空气处理机、新风机、通风机一般采用中型或小型的控制器即可。近年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P LC)进步很快,其应用不再局限于工业场合,在空调通风的现场设备控制工程中不应将其排斥在外。

3.4 控制网络优化

在满足扩展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尽可能简化、清晰,无论基于RS485总线或基于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都是如此。分支、分级多的网络管理复杂、可靠性低。LonTalk总线在理论上可以组成任意拓扑结构的网络,这种布线设计的随意性如果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仍然是有技术风险的,并可能增加系统的投资。小型工程尽可能运用基于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采用“手拉手”的布线方式,大型工程可以考虑楼层网络分级。

3.5 BAS监控中心

BAS监控中心负责监控整个空调、通风、动力系统,一般与消防控制、安保监控等合用一室。由于该机房通常远离冷冻机房、锅炉房,在这里远程操作这些关键设备是不合适的。推荐的做法是在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现场控制室另设置一台监控分站,由该分站负责冷冻机、锅炉监控功能,并且该分站功能受权局限为冷热源设备。

4 结论

对智能建筑的分析和评价应坚持节能的原则。确立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优化的基本出发点、优化原则及技术措施对于智能建筑节能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AS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建筑BAS控制方案的优化是整个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建筑物内部主要耗能单元的节能优化。通过对BA控制系统(主要是暖通空调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络等若干环节的探讨,力图使BA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受控的空调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物能源。

 

空调工程论文篇8

一、课程分析及教学方法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属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系统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握概念理解,设计原则,参与设计与表现等内容,最终让学生了解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与实施过程,掌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的要领和方法,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实践基础。本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广泛,主要分为六大块:酒店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娱乐休闲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每个版块有各自的设计要点,又有共通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既掌握好基本的设计理论又能够学以致用,完成实践创作。对于承担该课程的任课老师来讲,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高等学校将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并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出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教学中缩短教育与工作的距离,培养适合设计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德国不莱梅大学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来教学中的工作课程设计方法,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培养结合起来。应用到在《公共空间设计》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直面工作岗位,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的流程,职责和方法;其次,学生的作业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择一些本地的案例和课题项目供学生学习借鉴实践;再次,在实训项目设计环节融入地域文化,将本地域丰富的设计资源合理应用到方案设计中。

二、崇左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中国东南亚门户城市、桂西南部的交通枢纽城市——崇左市,被誉为“南疆国门大学”。崇左地处中国西南边境,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这里有壮族为主少数民族杂居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崇左地域文化形态受到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大石铲文化,花山壁画文化,恐龙文化以及土司文化;山地民族村落聚居地形成了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主要的建筑形式,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环境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设计素材。崇左虽然历史悠久,可是该城市建市时间却很短。作为西南边陲的一座新兴发展中的城市,城市的建市与发展离不开环境规划与设计,这留给了我们环境设计师更多的设计创作空间。崇左的旅游资源丰富:边境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景点旅游,百花齐放,欣欣向荣。与之对应的景区规划设计,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设计,度假酒店设计,餐厅设计等为我们专业课程实训提供了丰富的课题项目。

三、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1.理论教学设计

理论教学作为实践的依据与基础,有着他不可动摇的地位。《公共空间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基础理论知识涵盖面广且层次颇丰。照本宣科或者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模糊,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而且这种教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注重强化学生基础技能和拓展相关知识范畴。课堂理论讲授时,除了讲授基本的公共空间设计基础理论及基本设计手法外,还应该强调本土文化,人机工程学,室内陈设,装饰材料与施工等知识的渗透。特别是壮族建筑特征,花山图案,壮锦纹样及铜鼓的特点都应该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从而得到更好的设计方法。公共空间设计范围广,类型多。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是最重要的。每一类公共空间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在讲授中,应该从不同类型空间的演变和现状,设计原理,空间划分,设计风格及设计相关规范等内容依次教学。此外,案例讲解对于我们的每个实训课题必不可少。好的案例分析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能够了解作品中的空间设计,材料应用及氛围的控制等。老师应该针对每一个设计课题找到相关的获奖作品,本地实例融入到教学中。譬如,在酒店类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中,教师结合自己的考察与了解,把极具地域特色的《明仕山庄》度假村融入课堂教学,分析其空间功能及壮族文化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实训环节设计

第一步:项目工作流程实训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选择一家校企合作的崇左本地装饰公司。由设计师讲解他们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行业有较好的认识。通过搜集设计师的职业标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与设计师的交流,整理出设计师岗位工作流程示意图。第二步:项目分析实训此次的项目分析实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大新名仕山庄(度假酒店)。大新明仕山庄坐落在风光如画的明仕田园景区内,依山傍水意境美好。山庄融入壮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两层骑楼依山而建,室内装饰颇具壮族民俗风情。山庄内还设有博物馆、图腾篝火广场、垂钓场;户外大型舞台上精彩曼妙的民族歌舞表演,明仕河上轻盈惬意的竹排漂流,清新舒心的自行车或徒步游览探密,亦动亦静,遗忘流淌的时光。此案例在讲解酒店空间设计的时候作为案例同学们已经接触过,本次实训是让学生亲临其境感知这个项目的设计成果:把握好空间设计的布局,空间的衔接手法,室内陈列的特点以及空间氛围的形成手段,完成一个实训调查报告。结合我们的照片以及现场勘查数据完成主楼的平面图纸。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工作任务和环节。第三步:方案实训公共空间设计涉及范围广泛,在教学实训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实训课题:即名仕山庄酒店空间改造,名仕山庄餐厅设计,边境贸易公司办公空间设计,国门大厦一楼特产区改造,凭祥边境旅游景区酒吧改造,凭祥红木城展示设计。所有的项目都依附于真实项目。本次的设计主题则是地域文化的应用。老师编写设计任务书,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分组进行设计创作。要求学生们结合我们的理论教学以及实际考察完成一整套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本次实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空间规划能力。第四步:图纸绘制实训学生们根据上一步的实训成果,按照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分别承担图纸设计任务,按照实训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完成设计方案的制作(平立剖详图图纸)和工程预算书。在这个项目教学环节中,教师分组辅导,学生们则是设计师的角色。通过实训让学生真正实践设计师的工作中的责任及设计师的能力素质。第五步:方案表达实训学生分组完成图纸绘制后进入方案表达,包括效果图,模型制作,设计说明的撰写(包括“设计风格诠释”、“设计理念传递”、“设计亮点展示”)。最后,学生们把整个实训项目的全过程整理成PPT,完成设计作品汇报,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最终的设计效果。

3.师生互动设计

互动教学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具体来讲应该是学生为主,教师辅助,相互讨论,共同研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老师留给学生一些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得到一些好的设计思想;在方案调研和考察时期,学生分组完成调研过程,然后到教室进行调研汇报;全班同学相互评价,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对后续工作进行引导与安排。方案设计阶段:教师扮演甲方,学生分小组形成设计团队即乙方;双方面谈交流,甲方提出设计要求即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以及空间的功能要求,乙方负责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前需团队自己讨论得到比较满意的方案然后将方案讲解给甲方,经过反复讨论商榷得到一个双方满意,功能合理且融入地域文化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设计后期制作与深化阶段: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学生相互进行比较学习。老师对每个环节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找到答案,学生们最终完成设计作品。

四、结语

崇左的地域文化在其发展中形成独有的特色,笔者借助《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实践,挖掘地域文化对环境设计教学的影响。激发学生们本地文化的关注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通过工作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更好地熟悉了未来的工作模式,对实际的项目也有了自己的认识。通过六周的学习,同学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实训设计方案。好的设计作品的形成需要好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们好的教学方法,即采用工作化教学设计——课题真实化,切实联系实际;而好的设计理念需要同学们综合知识的应用——强调地域文化的融入,这些对于设计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合理应用地域文化赋予设计新的活力,既是文化的传承亦是环境设计作品的新生。

上一篇:程序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系统动力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