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00:15:04

空调实训总结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制冷 空调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20-02

一 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是一件事情、一项独一无二的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预算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且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2.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面临的问题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技术知识与综合工程实施能力的实践课程。虽然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能力”,但在培养过程中却主要注重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而对制冷行业的工程施工程序、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几乎空白。

3.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制定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计划和实训操作教学环节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技术需求,忽略了实现目标需求的计划与组织。这种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各门分阶段的课程中是可取的,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中是不适合的。因为在未来工作中学生面对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工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各项目小组的课程计划由指导教师负责制订,课程计划的制订要兼顾课程目标的完成和小组成员的特长发挥。每个项目小组由7人组成。实训项目的选取,应按照学员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不同特点,由学员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各小组在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后自行确定项目所需工具。

2.实施阶段

第一,学员在领取项目计划书后应认真阅读,充分理解项目的计划和目标。

第二,各小组应按照项目书的要求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市场调研,参考相似项目的项目计划,并且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提出对本项目的功能要求。再经过不断的优化,最终得出本项目的需求说明书、项目计划书、使用说明书。同时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要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按照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原则,制订本项目的时间计划、质量管理目标和人员组织机构。

第三,在项目计划制订完毕后,项目顾问要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价,并且与项目组共同讨论,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第四,项目小组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和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形成施工文档和施工日志。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应尽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本小组成员的团队作用自行解决。

第五,在项目完成后,项目验收应由项目顾问组成员组成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给出合格与否的评价。对于不合格的项目组应要求其重新实施项目。

3.总结评价阶段

第一,经过项目验收并被确定为合格的项目,项目组成员应按照自己在项目组的分工写出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各项目组的总结报告应由项目顾问负责汇总。并在全部项目组完成项目后召开项目管理实施汇报会。由各组派代表进行发言,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思路,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方案。

第三,指导教师应根据各个项目组的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成绩。

三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关键因素

1.科学合理地选取项目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管理在实训课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实训教学项目要综合考虑知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偏好。项目的选取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考虑到所考查的理论知识能否集中体现在项目中。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要求,最终实现制冷与空调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为指导教师创造条件

在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技术顾问”角色,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了解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变化潮流,以及制冷与空调技术项目的市场情况,所以,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指导教师多到有关企业进行调研,积累相关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各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求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各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经理后,指导教师应对项目经理的资格进行审查。

3.为各项目小组提供必要的实训环境

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课程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课题小组要为每个项目组配置良好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设计选取适合本项目组的工具,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四 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课程的优点

第一,应用项目管理开展制冷与空调实训课程是模拟真实施工的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项目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制冷空调工程项目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第二,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树立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理论、技能、管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荔娟.项目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我省有多所中职学校开设该专业,但近年来,特别是公办职业学校所开设的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招生人数却逐年萎缩,甚至有部分学校已停止了本专业的招生。其原因有中职招生整体下滑的因素,有学生和家长对专业不了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尚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认可。因此,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培养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本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 编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结构体系和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基本框架。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不仅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根据能力培养需求设置教学模块

职业学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设置符合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块,创新学生的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多年来对学生的跟踪回访,以及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总结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如下几点:①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能运用机械、电工、电子知识识读制冷与空调设备相关的图纸和技术资料;③掌握热工与传热、制冷原理与工艺、制冷压缩机、制冷与空调自动化等知识在制冷与空调设备中的应用;④掌握制冷和空调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⑤掌握制冷和空调设备常用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⑥能安装、调试、操作、管理、维修冷库等制冷设备;⑦能安装、调试、操作、管理、维修中央空调系统。

同时,在设置教学模块时,应适应社会岗位的准入制度,培养“双证型”人才。目前,本专业适应中职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制冷工、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空调器装配工等,其它适合的工种有电工、电子设备维修工等。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因素和职业资格因素,本专业教学模块设置如表1所示。

1.2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职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材料,以及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而准确的选择和设计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本专业在开展模块教学时,不但穿插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并打破了传统的学时分配方法,对专业课程按照不同的工作情境安排学时,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如在小型制冷空调设备模块中,对冰箱空调器的教学按照不同的教学情境分配课时,如表2所示。

1.3创新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本专业以“学以致用、工学结合”为实习教学指导思想,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实习实训内容进行指导。并将实习实训分为3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按照基础能力模块对本专业基础能力的要求,在校内开展机加工车间开展实习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电焊、气焊、电工、电子等基本技能。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的方法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制作锤子、充电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并根据产品质量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二阶段,根据小型制冷空调设备模块的要求,在校内制冷维修实训室开展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家用空调器、冰箱的充氟、保养、更换压缩机等故障排除方法和家用空调器的安装、移机等专业技能,并在实训结束后开展技能竞赛,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因岗位需求原因,根据冷库模块和中央空调模块的要求,将两部分的实习实训同步进行,采取校外实习的方法,主要是联系学校附近的写字楼、宾馆、大型超市和有冷库的企业等,采取“跟班实习、轮岗学习”的方法,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各个实习岗位,跟随企业员工进行实习,每个岗位实习时间基本为2~3天,而后调整各组岗位,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中央空调和冷库车间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结论

本专业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能够为同类专业所借鉴,但在具体操作时,仍应注意不同的生源结构和不同的实习实训场地和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冬华.高职教学模式探讨[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29-31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5页.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制冷空调实训 组织 设计

几年来,职业教育在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整合和开发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大力推广。要实现项目教学,项目的组织与设计是关键。什么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操作能力。而对于项目教学法,教师课前对项目的组织与设计,以及在课堂实施中学生对项目教学进行组织与设计都非常关键。

一、制冷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制冷实训课程主要有制冷基本操作技能、制冷设备维修、小型制冷与空调、制冷技术以及空气调节,还有每年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考工等。特别是制冷设备维修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掌握一定的水平,有的连制冷原理也没弄懂。所以老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多层次的项目教学。对于制冷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参加制冷维修工考核的学生,我们根据以前毕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实用的技能知识模块安排强化训练,训练的项目有制冷系统专用工具的基本操作、制冷系统管件的焊接、制冷系统的保压及检漏、制冷系统的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空调系统的组装与调试、热泵空调系统综合实训等,将学生两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本领。而制冷系统的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是非常实用的一门技术,因此笔者就制冷系统的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实训项目的组织与设计,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做如下探讨。

二、项目的分类组织

根据技能训练在实际中的应用来组织项目,通过设计将抽真空以及把充制冷剂包含在项目中,项目组织的原则,一是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包含在教学大纲中,二是学生对所确定的活动项目及活动结果具有较强的兴趣,三是活动涉及的范围与理论要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抽真空以及充制冷剂项目组织如下:一是实习设备、工具、材料等准备情况;二是集中学生,清点人数,检查着装状态、精神面貌等;三是总结前一天实习情况,布置当天实习内容;四是强调实习过程安全文明操作、遵章守纪。

1.抽真空项目实施方法

抽真空的目的是排除制冷系统里的湿气和不凝性气体。

方法一:低压单侧抽真空。利用压缩机机壳的加液工艺管进行,其特点是泄漏机会少,接头少,毛细管容易堵塞,时间长。

方法二:高低压两侧抽真空。在干燥过滤器的进口另设一根工艺管与压缩机机壳上的工艺管并连在真空泵上,同时进行抽真空。特点是工艺复杂、抽真空时间减少、毛细管处不容易堵塞。

方法三:二次抽真空。当制冷系统抽真空到一定程度后,充入少量的制冷剂,使系统的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力,再进行抽真空。特点是抽真空时间加长,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充制冷剂充灌量判别的方法如下。

2.操作步骤

一是将三通修理阀的对应接口分别与压缩机充灌制冷剂的工艺管、冲灌器和真空泵上的管路连接,并锁紧管路接头前,从冲灌器里放出微量制冷剂,将管路中的空气驱逐再锁紧。二是开启通往充灌器三通修理阀和充灌器截止阀、开启压缩机,达到规定值后关闭截止阀。

3.判别方法

一是称重,利用电子秤称取铭牌上的数量。二是高低压压力判断,平衡压力1.1MPa,低压压力0.5MPa。在实际操作时二者要兼顾,不能为提高低压而过多充氟使高压过高引起压缩机过流。如果平衡压力正常而低压过低则为管路内有空气或有堵塞。三是经验法。吸气管结霜程度:①在充氟量正好时,气液管阀均无结霜现象,挂壁空调双阀有结霜,柜式空调气阀有结霜。若气阀结霜为制冷剂过多,液阀结霜为缺氟或堵塞,可通过压力测量判断。②可用身体感觉外机冷凝吹风,热气逼人时表示制冷剂不缺,否则为不足。③压缩机运转声音沉闷为制冷剂过多,运转轻快为制冷剂过少。四是钳形电流表测量运转电流,整机运行电流绝对不允许超过铭牌标注的额定工作电流,即使牺牲制冷效果,放掉制冷剂,也要使工作电流降下来。

三、项目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去组织、设计项目并将项目制作出来。制冷剂充注实训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可分为:教师展示项目、师生分析项目、学生设计项目、学生实施项目、师生项目评价与总结。其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展示项目

一是教师操作要规范,速度要慢;二是边操作、边讲解介绍,观察学生反应;三是必要时要多次示范,让学生参与;四是操作过程防止触电、风扇伤人及制冷剂喷人。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正确使用钳形电流表、压力表、温度计等;辅助条件是实践经验,根据空调实物耐心传授给学生。

2.师生分析项目

空调的常见故障是制冷效果差。

根据以前学习的内容,教师对缺氟空调进行分析:一是室内制冷效果差,外机无高压。打开空调让学生感觉吹出的温风;二是低压压力低于0.4MPa,平衡压力低于0.9MPa。启发学生,提问为什么?三是观察喇叭口有泄漏油污现象。

3.学生设计实施项目

学生设计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进行点拨或指导,重复示范操作并答疑和指导操作;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加强实习操作规范,提高熟练程度等。

4.师生总结评价

一是实习成绩评价,二是实习安全文明评价,三是实习操作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措施评价,四是整理实习工具、材料和空调设备评价,五是实习场地卫生清理评价。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项目设计思路的形成、设计及实施做适当引导,要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学习中来,真正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项目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把具体项目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项目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适合于中职学生,尤其是适合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育。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运行 实训基地

一、概述

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以下简称“学校”)在“完成学校扩招任务,努力打造人才高地”的大背景下,纷纷进行了合并重组,资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之一就是将很多分校区通过拍卖、置换等方式整合为一所占地面积较大的新校区。同时,绿色节能环保的采暖方式也成为一个发展方向,从2000年以来,水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很多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开设了建筑类等一批新专业,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也迫在眉睫。

多数校区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采用了以水源热泵系统为热(冷)源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承担。水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少量的电能将蕴藏在地下水中的低品质能源转化为可供使用的高品质能源的工具。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在电价飞涨、学校运营经费紧张的情形下,如何经济有效充分地利用该系统为教育教学服务,便成为学校运营管理的一个课题。与此同时,经济合理的系统运行模式也为建筑类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平台。

二、目标与计划

在两到三个供暖(冷)周期内实现:

1.经济目标。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将运行成本降至最低。避免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复投资。

2.应用目标。形成一套较科学、完整的系统运行流程和管理模式。成为水暖(空调)专业学生的主要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以前不需要再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造品牌专业。

3.环境目标。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发展可持续型单位。

三、主要措施

在前期大量的基建资料积累的前提下,首先让系统在全校进行满负荷运转,分析并归纳出系统运行的相关数据及特点。改变系统运行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负荷情况进行管网调节、水泵电机试行变频运行、试行分区供暖等一系列节能措施。并对最佳运行模式进行总结。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实训的管理运行流程。

具体规划:第一阶段:(第一年度供暖期)系统进行满负荷运转,并适时地进行管网调节,分析并归纳出系统运行的相关数据。

第二阶段:(第二年度供暖期):初寒期,在管网调节的基础上对水泵电机试行变频运行。严寒期对供暖区域的供暖效果进行回访。末寒期在变频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分区供暖(生活区及教学工作区)。在供暖期结束后对整个试行过程进行评估,并对比两个供暖周期的运行费用进行比对,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流程。

第三阶段:(第三年度供暖期)基本形成可以接受学生进行实训的基地。由学生参与供热运行与维护……为社会提供有关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水暖等有偿培训服务。

四、实施效果与意义

合理利用地下水中的潜在价值,不但可使学校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是新形势下社会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水源热泵采暖系统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提供的优惠政策作为保证,但电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必须以电作为动力的水源热泵系统,节约电能就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对调节和不调节两种方式做个对比:

可见:一个供暖周期可节约几十万元的运行费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一举两得。因此,科学地运用节能措施进行供暖(冷)是解决影响学校大发展、快发展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

五、研究结论

综合前几项对《学校校区水源热泵系统运行应用研究》的论述,得出如下结论:

1.经济效益。通过对系统实施有效的节能措施,在享受国家优惠电价政策的同时,每年(供暖期)可为学校节约几十万元的采暖费用。

2.应用收益。将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作为水暖空调专业的实训基地,减少了实训基地重复建设的费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平台。学生就业后不需要进行再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进而提升学校知名度。

3.社会综合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压力,解决了能源紧张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校区区域环境质量。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提供的优惠政策作为保证,学校与学生双重受益,为今后学校的发展建设起到较大的示范效应,社会效益显著。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0引言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关乎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根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部级骨干示范院校建设中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1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院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依托西安大金空调有限公司、海尔空调工程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就业为导向,以空调工程施工为载体,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制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由行业企业的专家与学校共同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1.1理论学习阶段的构建

理论学习是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拓展学习领域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一部分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一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应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实现知识及能力的逐级提升。

1.2岗位实操阶段的构建

在校内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模拟训练的基础上,在订单培养企业岗位进行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进行和企业产品生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曹振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热能工程学院西安710302产相适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形成“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时,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增加了学生对生产过程包括设计原理、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规章制度等的切身认识,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工艺和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转化成工作能力。并引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制冷工、钣金工等),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接轨。

2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院针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特点和相关企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要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共同实施“6学期3阶段”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第1、2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及专业通用能力训练。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完成制冷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国防拓展训练,在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了解专业具体产品生产组织、生产工艺,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自我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将校园文化与军工文化相融合,实现学生达到制冷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二阶段:第3、4、5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第3、4学期,完成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训练、课程仿真训练及综合仿真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选择典型工程施工或设备做为教学载体,开展教学活动。[3]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实行“双证书”制。第5学期,利用3周在生产现场进行实习,利用12周完成专业拓展课程学习,拓展专业视野,为就职可能面临的转岗、转业做好准备。后7周进行毕业设计,也可在企业边进行生产实习边完成,在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岗位实际生产进行选题,通过实操,进一步掌握工程管理、设备维护等相关知识,获取企业上岗证书。或利用前13周在订单企业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完成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学习。第三阶段:第6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标准,将就业与实习有机结合,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学生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专职教师负责实习辅导和学生管理。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质量教育、成本教育、保密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国防精神。

3总结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我们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培养出合乎社会要求的和一批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路玲;涂中强.高职制冷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四川),2009(05):89-92.

[2]吕君;宋永军.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办学模式的探索——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60.

[3]林永进.高职空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7-28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字:中央空调工程课程改革 岗业能力

【分类号】G712.4

一、课程培养目标

“中央空调工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综合实训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央空调工程中三大核心岗位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化繁为简,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学生带着任务来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加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同时征对我校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学习这门课程中出现的情况,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围绕中央空调工程应用,以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合作作为社会能力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需专业知识针对具体工程实情灵活运用作为方法能力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课程内容

1、教学项目的设定

从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到项目课程构建的总体规划,设计项目是项目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在项目化课程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做好对岗位能力的分析。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在一些较小的公司就职,那么他们接触的大部分是家用中央空调或是小规模的中央空调系统[2]。征对其工作特点,在中央空调这门课程中,主要围绕这两个大的项目来进行学习,由浅入深,让学生掌握所需要的知识要点,在实际的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施中,以项目为明线,以核心岗位掌握的能力为暗线来布置教学内容。

2、项目的具体设计

这门课程中以两个实际工程案例作为项目,第一个项目为家用中央空调工程;第二个项目为一栋四层的办公楼中央空调工程。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做第一个项目,相对更简单,培养其成就感,再逐步加大难度。从两个项目中,从与客户沟通,再到做方案,报价,施工,涉及到了每一个实际工作中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的实施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首先教师要布置任务,并且明确每一个步骤该怎么来做,然后以一个民用住宅为例,让学生分组来完成任务,首先选择空调系统,然后按照选择的系统来做空调系统设计,以及工程预算,并掌握家用中央空调的施工要点。接着以一栋学校办公楼为例,让学生来掌握中型空调工程的设计、预算与施工方面的要点。学生带着任务,分组去完成一个项目,遇到问题,可与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或是寻求教师解答。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整个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在完成项目的每一阶段,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考核。避免部分同学的偷懒,同时便于教师掌握项目完成进度。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每个项目完成后,教师要组织项目汇报,由优秀学生和教师组成“评委小组”,对参与汇报小组的项目进行提问与打分。加强同学之间对中央空调项目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最后,教师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各子项目中明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缩短上手时间。 教师为主导,按照教学进度在每个阶段完成一个子项目,监督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项目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3]。

2、问题引导式教学

学生在接受工作任务后,开展设计工作之前,教师要进行任务解析和工作思路的引导。 在这一环节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同时实施。学生接受任务的同时,就是问题的抛出,任务的解析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 经过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之后,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碰撞,最终大家都参与了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四、课程评价方式转变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之后,过去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分的传统评价和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必须有相匹配的评价方式。我们把课程评价分为“评委评价” “ 教师评价”“同学评价”三个部分。在项目教学中,待小组完成任务后,然后各个小组成员对自己所做子项目进行汇报,由评委小组来打分、提建议,提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以及做的好的地方。在此过程中被评的同学需解答评委小组提出的疑问,学生在答疑和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最后是教师点评和总结。如此让学生从参与评价的活动中学会识别工程项目方案的优劣,并让更多同学看到优秀的工程方案与不足的方案之间的区别,有利于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保障工程质量。

以往的课程理论考核主要考核知识点和基本计算,考核点分散在教材各章节。在开展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之后,考核内容转变为以考核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空调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绘制系统图、平面布置图、能够根据图纸,进行工程预算、并掌握中央空调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征对中央空调的三个核心岗位,提高了岗位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训巩固了之前所学的流体力学、制冷与空调装置、通风与空气调节、天正暖通软件、中央空调施工、空调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程。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了知识,学得更扎实。

五、总结

围绕中央空调工程核心岗位能力开展“ 中央空调工程” 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将真实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汇报过程中,学生走上讲台,将他自己的思路展示给大家,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锻炼了学生的理解与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用性为原则简化理论,强化了工作思路培养,抓住关键环节,运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转变课程评价方式。通过转变观念,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玲玲.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2] 吴国珊,刘 飞,宋全昌,陈洪杰,龙 鹏,李作华,等.面向工程应用的能源类“ 中央空调” 课程改革[ J].教育观察,2015(6).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空调;教学策略;中职教育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不断受到重视。其中汽车空调作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在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中得到了诸多喜人的教学成果。笔者拟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的技师学院汽车空调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一、汽车空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1)课程任务不明确,学校忽视教育与行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课程模式基本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没有真正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学校以职业定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2)课程开发的过程封闭,校企深度合作的n程开发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专任老师,行业、企业没有实质性地介入课程内容的开发。学校只通过一些企业调查表的资料考虑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实际,若能将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学校与其一起讨论、论证课程的开发设计,笔者认为开发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实效性和前瞻性。

(3)课程核心载体模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本质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小组或团体形式完成任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载体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我校目前的《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没按照具体“故障现象”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二)场室和设备问题。

1.汽车空调检修一体化教学场室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配备学生查阅的资料和信息资料站,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及辅助耗材缺乏等。

2.汽车空调课程的教学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践,忽视实操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差,走向社会后往往会说不会做。教学内容方面仍显陈113,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企业急需的汽车空调检修人才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的故障。师资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熟悉企业生产实际。职业院校能够承担汽车空调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训设备方面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实操教学需要,使实践操作受到局限,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空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确定项目任务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由教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汽车空调》的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分成五大模块。分别为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并通过十个项目任务来完成课程目标。

(二)制定计划阶段

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与排除”项目时首先让学生设计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并确定造成制冷不足故障造成的可能原因。讨论需要检测的部件及小组成员的细分工和岗位转换。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的制定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计划实施阶段

在学生确定小组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成后,让他们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单的前期必要的知识储备。为了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情况,设置情境模拟。通过高低压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高低压侧的压力,学生在检测时互相交流,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做出正确的判定,明确造成制冷不足的故障原因所在。各组交流故障诊断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辅助得出最优的故障诊断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比如分析制冷不足的可能原因中,制冷剂量过多和过少都能导致制冷剂不足。学生通过σ焊稍锲康氖右捍凹觳橹评浼恋牧渴蓖往制冷剂现象及故障原因对不上,导出错误结果。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及时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收获各种可能引发造成制冷不足的原因,结合实车就车诊断,按照合理的诊断流程,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分工,判断故障所在,找出故障原因,验收项目成果。

(四)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对项目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例如在检查制冷系统各种故障时都局限在通过专用的仪器仪表去检测,如万用表、高低压压力表、检漏仪、真空泵等等。很容易忽略掉简便的诊断法即感官法。在很多种情况下通过感官法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对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中,教师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明确教学内容,以真实“故障现象”作为学习项目的载体,以具体情景作为检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及实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中,实行的是分组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否则项目教学无法进行。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我深刻体会到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学生对于制冷剂不足能够较快的掌握,因为这种形式能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聚合在一起,整体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化了对于理论知识的钻研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探索精神。使学生懂得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汽车空调》 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改革及实施需要实践来逐步探索来能更好推进的。作为教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明确课程性质、 同时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单艳群(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电控及空调系统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制冷与空调;技能训练;实践能力;策略

随着制冷和空调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制冷与空调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能胜任中央空调系统和冷库制冷系统的安装、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技工学校制冷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生实践能力偏低,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又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的技术性问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技工学校,我们在制冷专业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社会需求的人才。

1.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更合理、更有效

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研究与探讨,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调研毕业生、就业单位对课程体系的建议,调整每一学期教学计划。针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小型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可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别将生产实习、大型实验、实际操作训练等教学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学中,针对技工类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我们发现我们现有的实践、实训环节内容还不够丰富,还不够细致,有必要增加实验室、实训室的投入,添加一些实训器材和制冷系统,在内容上、教学时数上使实践教学得到根本保证。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更要注意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制冷技术基础》这门主干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今后就业方向的使用性,削减制冷机、制冷系统的理论设计计算内容,增加市面上各类空调产品、冰蓄冷等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在空调制冷中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同时,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可以增设一周的实验,重点进行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转换、制冷系统各类器件的选用与调试等方面的实验,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性,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各类课程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手段,观看有关制冷、空调设备生产、运行及维修的录像,扩大学生视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探讨如下:

(1)讲授教学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和趣味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们针对专业的特点已对此教学法作了改革。每一位教师用电脑制作电子教案,用AutoCAD绘制插图插入电子教案,使的电子教案更具生动性,增加了上课的知识浓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

(2)阅读指导教学法

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阅读指导方式。通过领读、提纲指导阅读和基本独立阅读的阶段。掌握精读、泛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及领会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作好读书笔记。

(3)实验教学法

根据对一些毕业生的调研和了解,对就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了解,发现有一部分的我们毕业生从事制冷行业的实验、测试、调试等工作。故我们把实验技能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物理、化学、电工、电子、仪表实验,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验证课堂理论教学。第二阶段通过机械实验技术训练,熟悉常用仪器设备工作原理与结构,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原因。第三阶段通过制冷专业综合实验,掌握实验装置工作原理,设计组装实验装置培养科研开发能力。

(4)现场教学法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可从周围现实生活中找到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因此它适用于多科教学。由于现场教学只能使学生了解周围现实的局部情况或过程,因此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组织现场教学要明确目的,做好准备工作,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做好总结。

(5)实践、实训教学法

实践、实训教学法是指由实践技能很强的老师在制作教具、实验室建设及实训中心建设中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6)直观教学法

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感性经验,为形成概念发展智力创造条件。直观材料的种类多样,如实物、模型、图表、形象语言以及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运用直观要讲究实效。

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制作“直观式冰箱示教仪”、“拼装式冷库”、“小型制冰机”、“制冷剂回收充注机”,“空调控制电路板”等直观教具,使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7)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作出调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多媒体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动态模拟仿真功能。我们可自己制作一些flas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专业用的动画,用于课程教学中,如活塞式压缩机运行动画,制冷系统运行动画等等,这些动画的运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较好的吸收一些比较深奥的理论知识,在缺乏现有机组模型的条件了,该类方法的使用弥补了一些抽象的因素,提高了教学效果和理论思维能力。

(8)一体化教学

学校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的建造和配套教学装备的设计、制作均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优越性,教学装备虽然总体制作相对复杂,但拆分成单元板块后就相对简单了,学生在电路板元件的安装、焊接、调试过程中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在钻孔、铆接、锉修、焊接的过程中锻炼了机、电、钳、焊等学科的基本技能,与未参加制作的学生比较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这批学生就业后也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

在日常教学中,“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要点之一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关爱学生,要与学生处于等同的高度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教师还要有耐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安排比较简单的课题任务,防止任务偏难而无法实现,造成负面影响;还要有适当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讨,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担当“学生教师”角色,尽快营造出“传、帮、带”的学习环境,虽然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参差不齐,但总体知识技能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设有十二周的实操训练课程,以制冷空调工作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进行真刀真枪的技能训练,主要训练科目有:(1)制冷空调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2)制冷空调常用的钳工工具的操作方法;(3)焊接技术;(4)制冷系统检漏、试漏、充注制冷剂和冷冻油的方法;(5)制冷装置的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等内容,根据实训室的开发项目的进度,可增加家用空调器的安装、使用和保护,冷库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实训项目。在实训中,在班级开设“制冷维修工”中级证书培训,组织学生考证,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及上岗本领,拓宽本专业的就业渠道。

5.强化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因而,针对我们专业的专业教师,必须也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方式一:针对一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无实践动手经验,可安排教师到生产和使用制冷空调设备的工厂、企业实习;方式二:在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中,积极调动每一位专业教师参与课题项目,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可使教师们对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更全面的理解,提高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除此之外,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6.结束语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为此,在制冷专业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强化实践、突出实训、讲求实效”的原则,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我们全面系统地设计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培养适合本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第S3期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制冷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5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带来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项目教学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与工作任务的兼顾,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中职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来说,要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项目教学法在该专业教学中应用优势明显。文章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制冷课程中的应用。

一、制冷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法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设置合适的项目,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1)明确课程的目标设计。制冷课程是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针对学生就业岗位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关注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就制冷专业来说,要培养制冷设备维修专员和生产线专员,因此,在课程目标设计中教师必须做到对工作岗位进行详细的描述。

(2)明确课程的项目设计。基于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师选择制冷课程的项目设计时,可以选择制冷设备现有微电脑控制技术项目设计、制冷设备电气维修中常见故障及应对项目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典型空调、冰箱及汽车空调等为范例,要明确适合教学的学习型工作项目。在选择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实际,每个项目要设置多个工作任务,要以实训设备为平台,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模拟演练。

(3)明确课程教学方法。在制冷课程教学中,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用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按照项目组织教学: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了解并分析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师生分析方案学生完善方案学生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完成进度分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教学总结。这样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4)项目学习的实施。结合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课程分别以冰箱、冷库、中央空调及汽车空调为例,选择其中的控制系统为任务项目,研制训练项目作为项目综合载体,组建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具体训练项目涉及冰箱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冷库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中央空调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汽车空调电气与控制系统检修。课程80学时,学分5分。

(5)教学评价与教学总结。在评价环节,教师应该致力于改善应试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考核方法必须得当,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项目教学考核中,要关注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将考核重点放在项目的训练上。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要综合考虑各项技能得分,确保项目教学考核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6)项目化教学的信息反。项目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项目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明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成效。而学生则要在项目教学信息反馈中理解项目教学法的真正含义,在后期的课程学习中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制冷实训课程的项目化学习与应用。

二、制冷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分析评价

项目教学法与中职制冷课程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职校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它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选取工作项目来创设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结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水平。项目教学法以专项能力模块为教学单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实践深化对理论的认识,通过项目参与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以项目为引导,在教师的鼓励下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实现动手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制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依据职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分析制冷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并细化工作任务,形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实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回归,也实现了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的调动,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各方面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朋.浅谈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以“制冷与空调”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2014(36).

[2]陶洁.“制冷空调自动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空调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空调器;系统管路;3D MAX;教学实施;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5-0107-02

《空调器系统的搭建》这一课题选自高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第七章《空调器》中的实训项目。在传统的教学中,大都采用学生简单的参照实物制作制冷系统的模式,由于学生初次动手搭建空调器系统,制作管路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铜管耗材浪费和制冷部件损坏等现象,这无疑加重了教学的额外投入,并且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模仿制作的状态,难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本课程的设计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以三维设计软件(3D MAX)为载体,将空调器系统管路的设计与空调器系统管路的搭建结合起来。这样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摆脱了传统课程中单一枯燥的模式。

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后,对于本课程的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结合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本环节相对于传统教学目标的设计,增加了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将自主设计的空调器制冷系统通过所学的技能,进行动手搭建。情感目标的设计,通过对学生进行划分学习小组,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又“饿得慌”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课堂秩序混乱。采用分组式教学方式,让较优秀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助手,给有问题的同学现场指导与帮助,以高带低,具有很强的榜样性和激励性。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上述环节的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课堂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2 教学过程的实施

本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创设情境、交流探讨、实践操作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来实施。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项目任务”,由生活中常见实体空调的管路系统作为引入,通过实物展示和系统原理动画的展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即将教授的课堂知识。并将工厂制作空调器管路的环节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整个空调器的制作环节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继而以提问的方式:“我们该如何动手设计并搭建一套空调器系统的管路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展示实物和系统原理动画的环节,加入了对制冷系统原理知识的讲解,达到了对以往知识复习的目的,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学生方案的论证

教师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将设计的初步方案进行比较与探讨。教师将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做点评和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品进行点评。通过教师点评、团队与团队间的交流协作,确定相对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

在明确整个制冷原理流程后,将上一环节得到的设计方案运用模拟软件进行管路的设计和系统的验证。

首先,解决四大部件在制冷实验台上的定位问题,这是整个制冷系统的基石,通过此环节的模拟,可做到实训过程中的精确定位,避免因定位错误而导致整个制冷系统的搭建错误。

下一步,铜管管路的设计。根据上一环节四大部件的定位,设计相应的合理铜管管路,做到铜管管路制作过程中损耗的最小化。此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避免了大量铜管耗材的浪费,节约资源,有效教学。

最后,学生将设计完整的铜管管路与各个部件进行模拟搭建,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设计,并最终得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此环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略显不足之处为:三维软件的使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三维设计软件(3D MAX)为计算机专业所用软件,在课程进行前教师已将空调器的四大部件进行设计与建模,并对学生进行了软件的前期培训,让学生仅使用拖动功能对系统进行定位,但在管路设计环节,由于学生对软件使用熟练程度的欠缺,会存在部分铜管管路尺寸和设计管路走向出现差错的现象。

3)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学生讲上一环节模拟验证正确的设计方案安装到制冷实验台上进行实践验证,让学生将空调器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四大部件按照模拟软件设计的方案进行定位与组装。

因为有了前面方案的论证,所以此环节学生试验台动手操作过程中可对部件准确定位,并迅速制作好连接各部件的铜管管路。最后学生将铜管管路与各部件进行连接搭建,完成一整套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搭建。

4)总结评价,巩固提高

小组间互相查看最后实体搭建效果,推选设计最优的小组派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交流。老师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小组评价,体现了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学的主动性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评价环节,教师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小组长对自己小组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主观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自评各占50%,做到了主客观的全面评价,给出同学本次课程的成绩。

最后对本课题的教学实施做如下总结: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师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具体任务和提出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通过团队协作分析问题,从实践中得到结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相比传统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通过上述过程的设计与实施,避免了因系统设计缺陷而造成的大量耗材的浪费以及实验设备的闲置,节约了教学资源并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

本次课程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是计算机专业的设计软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亟待提高的是对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

总体而言,本次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还是比较流畅顺利的,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展现其设计作品,提高信心,让项目教学更好地落实到实处,也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模拟设计和验证,不会出现动手操作时无从下手的窘况。彻底的解放了学生,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林金泉.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杨立平.电冰箱与空调器维修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戴士弘.职业教育改革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亓鑫辉. Autodesk 3ds Max 2010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上一篇:校园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路基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