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7 14:28:26

涂鸦文化论文

涂鸦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涂鸦;涂写;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47-01

英国作家阿达斯·赫胥黎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其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述了一个基于机械文明创造下的反乌托邦式的社会。而涂鸦艺术作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户外艺术行为与公共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20世纪后期的作品,更是承载最前沿的视觉符号与视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涂鸦也成为了特定文化群体的“美丽新世界”。

关于涂鸦艺术的定义,目前最有公信力的说法是源于1966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州,最初的涂写形态只是自家门牌号码的简单喷涂,直到70年代初期至中期,涂写方式以及图式都有了改进和发展,公共汽车、电话亭、报刊亭等也都成为涂鸦的介质,并不仅局限于墙面。本文就公共空间中的涂鸦介质、涂鸦行为以及图式分析,进一步论述涂鸦者涂写行为的心理指向。

涂鸦的英文解释是Graffiti,从单词的语法结构来看是复数形式,这表明涂鸦本身属于特定群体的集体协作行为,涂鸦又有在墙壁上胡乱图写出的图像或画的意思。涂鸦更是一种近乎书写的行为,这除了涂鸦的样式类文字符号或者文字以及图形形象所占的比重较大之外,大部分的图式均是以类似书写的方式,高度概括或以最简明的手法扼要地传达意图,不去进行刻意地绘制。直到后来涂鸦艺术中图像,符号,标志却反过来超越文字成为了涂鸦艺术中的主导。毕竟图像相对于文字具有直观性,更能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一、涂鸦者与涂鸦艺术家的差异

尽管涂鸦是置于公共视野中,并如作品般以近乎展览的姿态呈现,然而涂鸦者本身却是处于隐匿的位置,因为在国外涂鸦行为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虽然涂鸦者并没有因此而中止他们的表达欲望。涂鸦行为本身是一种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反叛,包含对社会现状不满的同时也是一种彰显自我直觉与个性的自由艺术表达方式。如果以艺术史的立场来观照,涂鸦从属于行为艺术,因此也能够很快地引起社会政治界和媒体,以及主流艺术传统艺术文化界的注意。于是以书写为主的文字或符号开始被以描绘为主的精致的卡通绘画所取代。随后有着专业学院派训练的创作者以及团体开始跟进,涂鸦艺术开始进驻艺术画廊,并举办展览以及开始出现相关的艺术活动。自此涂鸦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从事涂鸦活动的人也分为涂鸦者与涂鸦艺术家。涂鸦者直接传达其情绪,不受具体要求和规范所制约,而涂鸦艺术家则是需要考虑到美学理念以及绘画技巧的参与,并且涂鸦艺术家的创作作为作品展览,并被画廊的资金系统所收编,于是涂鸦也由原先的反文化艺术演变成一个真正的艺术的分支,涂鸦艺术家们的作品成为与传统绘画拥有一样性质的艺术。涂鸦者所展现的是个人化的风格,而涂鸦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则要受画廊要求的制约。

二、涂鸦艺术的特征分析

(一)短暂性

涂鸦之所以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公共环境的破坏,最初的涂鸦涂写动机在于政治激进分子用来表达立场度和街头帮派争夺领土的标志之用。二战之后,各国政府尤其是欧美国家需要重塑自己的全新形象,首先着力点在于历史和建筑,而涂鸦无疑成为对城市公共形象的规范性最大的威胁。作为草根阶层的少年们在列车里外写着下流猥亵的字眼已多有所见。因此涂鸦总是遭到及时的清理,另外,由于涂鸦的介质是呈现在公共空间,因此,不可抗力因素如雨水冲刷等,也是造成涂鸦破坏或消失的重要原因。但是涂鸦本身作为一种视觉样式并没有问题。涂鸦也许正是来自它的反叛宣示,于是被街舞文化所吸纳,并成为其中重要的艺术象征。涂鸦的工具主要是喷漆或笔刷,喷漆的特点在于喷枪能够依靠空气压力,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快速涂布色彩或喷画形象,笔刷更容易体现直觉以及制造更多偶发效果,这些特质符合涂鸦者迅速完成涂鸦的同时,也为涂鸦者被警察追赶时最大限度的争取时间。因此,涂鸦的短暂性特点也在于其需要迅速完成。涂鸦是一种意念,有自己的灵魂!那是“以讽刺政府为主”。以涂鸦来传达对社会的不满,进而将涂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有计划性的、选择适合的场地、物品,涂鸦并不会是一种污染”!

(二)反叛性

涂鸦艺术的肇始之初就具备反叛性,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少年以此为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涂鸦的反叛性的另一种体现也是针对惯常审美经验,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抗拒,如经过美术史标准筛选下的艺术家的作品,受众会受到所谓“好的作品标准”的心理先机影响。而涂鸦作品却是强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于是受众自然会出现本能的心理抗拒,尤其是对于标准化空间环境习以为常的人们而言,会被认为是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当涂鸦持续涌现的时候,人们也就渐渐习惯了它的存在。正如艺术家张大力所说:“所有的艺术符号最初都难以让人接受,然后慢慢接受了,最后甚至成为大众流行符号。”

(三)流行性

涂鸦的创作通常是从当下最流行的元素中汲取灵感,并将其提炼演绎成为自己所要表现的视像符号,然而,涂鸦又不仅是对日常动漫形象的复制或再现,而是强调与公共空间所发生的一种交互关系,并能结合空间中的其他视觉要素,充分调动创作者与受众的想象力。

并且,涂鸦的流行性也不仅体现在视觉层面,还体现在创作方式与手法上,例如,涂鸦者和涂鸦艺术家都会采取的一种方式是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式,并使之出现在不同环境中,尽最大限度的扩展它的出现频率,使之强行流行开来。如北京艺术家张大力的涂鸦作品“人头”系列,张大力于1995年几乎在北京所有的即将拆迁的墙壁上涂画了人头图像,以至于近乎全部的北京人都见到过这一形象。而英国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却是采用最为常见的漫画形象,因为日常流行的东西往往是最初的视觉符号。

三、结语

涂鸦艺术从最初的对具有标识特征门牌号的喷涂,演化为后来的多种样式,包括工具的改进以及介质的拓展,并且随着涂鸦的商业化进程,涂鸦也已不再具备原始的草根性以及单纯的叛逆动机了。此后,信息技术也已经不断的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也使得网络这一公共领域成为涂鸦介质的延伸,涂鸦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的呈现方式。然而,这种艺术形式的短暂性、反叛性、流行性特征却依旧没有改变,网络讯息的不断更新,对大量涂鸦作品的覆盖,也体现了涂鸦短暂性特点。然而,最初的材料感与现实空间中的涂绘体验,会不会由此而被消解,推及此,传统绘画又将受到怎样的冲击,也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命题。

参考文献:

[1]岛子.后现代艺术文化谱系.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2]孟谨,方二.涂鸦urban wallpaper.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涂鸦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涂鸦艺术;城市;视觉文化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49-02

一、涂鸦的兴起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涂鸦兴起的文化与时代背景。涂鸦潮流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费城,但其作为一种亚文化迅速发展则始于七十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二战后大批非洲裔和拉丁裔移民搬入布朗克斯区,因此该地区作为繁华纽约影子下的“边缘地带”,主流文化也难以得到适应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破败简陋的生活环境成为了当地少年偏好反叛文化的铺垫,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创作涂鸦的空间。

涂鸦最初以签名式涂鸦出现在城市街墙和纽约地铁里,但这种大胆宣扬自身身份的作品却往往是匿名的。此时的涂鸦行为已具有了明确的初衷:身份不明的涂鸦者以夸张的方式在城市中展示个性签名,而实际上又恰巧彰显了涂鸦者的真实身份。“这种个性化名字的呈现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必然会与作者的身份及其地位联系起来,这也是一种在亚文化范围内发展起来的视觉化运动。[1]”此时的涂鸦运动仅限于圈内人士的交流沟通,尚未与公众建立连接。

2.20世纪80年代:后涂鸦艺术。对于涂鸦的大量出现,城市居民往往抱有不同的态度,但随着涂鸦者对涂鸦形式及寓意的追求以及涂鸦工具的正规化,涂鸦文化开始获得了社会普通人群的关注与尊重。城市涂鸦由于其大尺寸、丰富夺目的色彩及反叛性的内容很快就在其他地区开始传播蔓延,而正是由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涂鸦不再局限于它最初所具备的地域性特征和风格。一些涂鸦者为了想要展现更多的想法和意义,让涂鸦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城市公共场所,他们开始寻找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由此街头涂鸦逐渐演变为后涂鸦艺术。

后涂鸦艺术并非是对传统涂鸦的颠覆,而是秉持着涂鸦文化的精神与态度来发掘更多在城市中可行的艺术表现方式。涂鸦艺术家们认为涂鸦理应作为一门城市公众艺术而存在,因此西方涂鸦开始跳脱对字母的限制而偏向于抽象的图形与符号,艺术家们也开始使用更正规的艺术技巧来进行创作。这种风格与形式上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革新了视觉传递的方式。涂鸦艺术家企图透过具有标志性的形象特征来宣告信息,某些时候这种行为是带有政治意图的,而这恰巧符合了涂鸦的本质精神――“反叛性”的宣扬与表达。如街头艺术家班克斯的涂鸦风格以幽默、反独裁为主,他擅长用夸张的手法绘制不实际的场景,作品通常传递宣扬和平的信息。如图1中,班克斯将士兵与小女孩的形象倒置而达到讽刺战争的意味与警示作用。

图1 无题 作者:班克斯

图片来源:《涂鸦与街头艺术》

以此看来,后涂鸦艺术逐渐发展为向公众传递社会信息的平台,在用诙谐易懂的绘画内容表达艺术家个性的同时又不断涉及当代社会话题,真正建立起了与公众、社会的交流关系。

二、后涂鸦艺术中的视觉文化

涂鸦本身作为给涂鸦艺术家提供精神世界创作的平台外,同时也是一种传达时代观念与反映社会问题的视觉文化窗口。后涂鸦艺术由于渗入了更多的艺术性而转变为高雅艺术,虽然这种形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原本涂鸦肆意妄为的特征,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新方式使涂鸦获得了一定的艺术地位,并成功构建了“对话社会”的艺术体系。这些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都能明显地有所表现,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涂鸦艺术家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以及九十年代的中国涂鸦先驱张大力。

1.Jean-Micheal Basquiet。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的作品至今在艺术及商业领域中仍享有极高的影响力。最初,巴斯奎特以“SAMO”为落款的签名式涂鸦代表了身处主流艺术圈之外的涂鸦文化运动。但他具有可读性的创作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和结构上完全区别于其他的涂鸦者,成功地引起了媒体和画廊经营者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当涂鸦具备一定的可读性时反而能够引起公众的理解与好奇,而并非像仅以圈内斗争为主的涂鸦令人费解与否定。但恰巧是这种形式引起了涂鸦圈与艺术圈的争议,巴斯奎特的作品究竟能不能被划定为涂鸦?

“涂鸦者和街头艺术家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着共鸣的,比如,它们的发展都依赖着与城市有关的材料、质地、概念以及符号。对于城市建设和文化环境的依赖本身就是这项艺术的关键要素。[1]”从巴斯奎特本身的角度来看,他擅于运用各类元素及流行文化和角色进行创作,杂乱无序的单个元素又能构成一个完整极有风格的整体。他的作品通常配合Rap与Hip-pop音乐文化,利用骷髅、十字架、露着牙齿的大嘴和亢奋的元素和表情呈现出他对社会的反叛与生活暴力的写照。这种风格迎合了流行文化的大众偏好,首先就从视觉上征服了受众群体。并且这种直观表达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领会到作品的深意与影射的社会问题,从而更加迅速地传播。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看,巴斯奎特的作品值得肯定的部分就在于其通过较高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而参与城市视觉文化的构建,以此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图2 对话与拆 作者:张大力

图片来源:99艺术网 2015-9-12

2.“人头像”张大力。如果要追溯中国涂鸦文化的代表,张大力算得上是内地较有成就的涂鸦先驱。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张大力就凭借其街头涂鸦作品“对话”而闻名,不同于西方街头涂鸦的是,张大力从一开始就是结合时代与社会话题来进行创作的。与巴斯奎特作品类似的点在于,张大力作品中的“人头像”符号拥有绝对的视觉标识,而其之所以在那个时代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作品通常创作于被拆迁的残破墙面上,因此“人头像”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拆迁的标识,即便是一般的普通群众也能对此符号有一定的认知。这种创作场景与方式使涂鸦能够与社会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实地反映了极具话题性的社会现象,影射出现象背后人们的内心渴求与呐喊。张大力是最早关注民生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其对于自己的“人头像”是这么说的:“透过这个洞,你能看到后面的风景,比如说有老的建筑、新的建筑、这个洞本身也是残墙的一部分,这样一结合,他们这些东西变成了有层次的好几道风景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在理论上与环境以及和当代社会的关系就成立了。[2]”实际上,“人头像”中蕴含的城市视觉文化很大一部分与作品外形有关。当人们面对一个抽象的人头时,没有人能断定这究竟是反抗的还是沉默的。将人们带入一个深思的地步,也是涂鸦文化艺术性的一个表现。

三、城市涂鸦艺术的视觉文化表现与发展

就涂鸦而言,无论是精心设计还是随意涂绘,都是城市视觉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后涂鸦艺术不仅成为涂鸦艺术家们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建立起了关于公众、城市、社会理念的关系网。并不是说所有地区的涂鸦都必须遵循一致的风格与规则,正是由于依附在不同的环境与立场,涂鸦才拥有不一样的话语权。

如果要探究城市文化与涂鸦艺术相交融的呈现方式,巴西艺术组合“双胞胎”就是很好的案例。他们的作品虽然基本偏向商业化,但其内容着实与家乡圣保罗有着紧密的关系。巴西涂鸦在模仿其他地区涂鸦的同时由于掺入了自身文化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市特色更新了巴西涂鸦的内容限定,反之涂鸦的创新又彰显了城市文化风景,创造独有的城市视觉文化。巴西的涂鸦艺术可谓“在缓慢地从偏向传统的涂鸦转变到现在的商标式的角色涂鸦过程”[1]。 “双胞胎”的涂鸦取材很多都来自巴西的民俗和城市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作品从城市文化中获得灵感,同时又反映着家乡的文化。

而随着城市文化发展和公众审美素质的提高,涂鸦艺术性不断浓厚的同时开始与消费文化结合,逐渐趋于商业化。但涂鸦艺术完全不同与波普艺术,涂鸦艺术家们不会故意去模糊商品和纯艺术消费间的界限。商业可能只是为涂鸦艺术增加了一个视觉展示的新形式,而涂鸦手段与材料的更新也使得涂鸦在视觉文化中能够以多变的面貌来诠释问题。

从残破的街头走向高雅的艺术圈,涂鸦艺术并没有失去它真正的初衷与含义。它只不过是通过各种有形的载体宣泄着内部无形无序的最真实情感,所谓艺术的规则并不能压抑涂鸦的发展,反而迫使其为挣脱这一规则的制定而更加肆无忌惮与疯狂。涂鸦艺术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为可贵的是如此绚丽多彩的艺术能够迅速融入都市生活,成为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被城市公众所主动接受与消化的视觉文化。当代艺术的共同特点是,作品往往都是随着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意识而进行创作的,但公众在进行欣赏时又有不一样的主观解读。但后涂鸦艺术相比其他当代艺术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要更为直观与易懂,因此能够达到与环境和谐、与公众对话的效果。

总的来说,反映社会现象与时代话题是涂鸦文化一直以来的表现内容,映射城市文化与精神面貌则是后涂鸦艺术所具备的功能性。当代社会本就是个混搭、多元的环境,我们无需去刻意划分涂鸦艺术与其他当代艺术的界线,涂鸦本身就是自由的、反映社会的艺术行为,这是不变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英)安娜・瓦克拉维克,赵成清(译).涂鸦与街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涂鸦文化论文篇3

涂鸦艺术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Bronx)是纽约最穷的街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就被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领。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那段时间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用来占领地盘。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数都和帮派无关,他们都是一些有想法和才华的人,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由此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没有报酬,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划清界限,他们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画家”Painter。

1971年,社区和当地的媒体注意到涂鸦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的不平情绪,《纽约时报》专门刊文介绍涂鸦,该报将涂鸦艺术家德密特里视为一位带着有趣的嗜好的反叛英雄。这一年标志着涂鸦作为一种亚文化从地下走上街头。经过媒体的渲染,纽约城的涂鸦运动大肆蔓延。涂鸦从静止不动的墙,蔓延到了地铁车厢。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铁轨像街道一样遍及整个纽约市。在地铁上成千上万的乘客都将会看到这些涂鸦作品,其效果远胜过电视或其它媒体。涂鸦也因此成为纽约地铁史的一个部分。直到1972年,一群涂鸦艺术家在美国纽约市成立了涂鸦艺术家联盟UGA(United Graffiti Artists),UGA邀请各区的地铁艺术高手在市大学的一面披覆着纸的墙上作画,涂鸦才真正开始第一次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艺术。

20世纪后期,涂鸦艺术的创作中心渐渐由美国转移至欧洲大陆,在那里涂鸦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纸模涂鸦、贴纸涂鸦等多种综合性涂鸦创作手法,丰富并发展了涂鸦艺术创作的内容与形式。

二、涂鸦艺术的特征

首先,涂鸦艺术从一开始出现,就具有反叛的特质。它曾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青少年宣泄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传统艺术机制的一种反叛。其次,涂鸦艺术具有短暂性与原创性。涂鸦艺术作品不会像美术馆收藏的其他作品一样可以很长时间地保存,它有一定的存在时间,因此,涂鸦艺术家会使用简洁易记的图形,炫目而单纯的颜色来进行创作。有些艺术评论家认为,涂鸦艺术是波普文化发展中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和波普艺术有着同样的精神,都倾向于关注大众文化。而波普艺术创造的图像,是通过大量复制的方式来描述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涂鸦艺术则是将生活中的图像做为表现的主题,随性而发,无拘无束。另外,涂鸦艺术的奔放、热烈,是涂鸦者自信.张扬的表现,也给人们带来一种自由感、解放感,涂鸦艺术同时具有文字多样性,色彩强烈性,图像夸张性的形式特征。这些特征都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三、涂鸦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

涂鸦艺术在欧洲刚刚出现时还是遭到了主流艺术的鄙视和社会大众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乱涂乱画,给政府造成了比较大的麻烦。但随着时尚工业的迅猛发展,时尚文化在涂鸦艺术中找到了新的启发,这些新鲜的元素,是时尚圈内所不具备的,所以时尚界开始频频邀请街头涂鸦者并与他们合作。设计界的审美也开始发生变化,从“认识”、“说服”转向“宣泄”、“娱乐”,设计开始越来越注重与大众的互动沟通和满足大众的娱乐精神。那些当年在街头被风吹雨淋的涂鸦字体和夸张幽默的图形也被广泛的运用在设计中。

1、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当美国涂鸦艺术家奇斯・哈林的作品大量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成为产品,当欧洲的涂鸦艺术家开始成为高级画廊中的常客,当涂鸦元素被时尚设计大量采用,当路易・威登(LouisVuitton)等众多时尚大牌都开始与涂鸦“发生关系”,表示涂鸦正在告别所谓“反叛、低级、街头”等定语,成为了引发新的流行的时尚标志。

在2001年,Louis Vuitton就与美国涂鸦大师Stephen Sprouse合作推出了Graffiti系列,非常遗憾的是,stephen Sprouse在2004年已经去世,而2009年正值他去世五周年,Marc Jacobs~新推出Louis Vuitton×Stephen Sprouse个Graffiti系列,来纪念这位老友。这次的限量系列特别采用与stephen Sprouse在2001年合作而大受欢迎的设计,依然结合了他惯用的鲜艳色彩、玫瑰图案的涂鸦风格。路易・威登的举动标志着涂鸦这种以“反叛”著称的艺术被招安被消费成为可能。

2、在家居设计和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涂鸦由于不会受太多格式的限制,可用随意的图案、色彩和文字来表达独特的情感而受到年青一代的喜爱。他们希望自己的住所能够与众不同,自己身边的产品能够更具有趣味性。于是涂鸦艺术开始在家居和产品设计中施展才华。涂鸦艺术在家居中的设计多为墙体涂鸦,也涉及到一些相关的挂在墙上的涂鸦画还有床品、窗帘、靠垫等等。涂鸦的墙体与造型现代、色彩简洁的家饰搭配,别具一番风格。

在产品设计中,很多设计师喜欢借鉴这种涂鸦手法,进行产品图案设计,如吉他、音响、水杯、化妆品包装等等。自由的线条、夸张的符号、绚烂的色彩……正迎合了年青一代向往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愿望。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随意、多变与轻松的感受。

3、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将广告像艺术一样地呈现。这幅获得广告大奖的巴西Havaianas人字拖广告就是借鉴了涂鸦震撼的视觉效果。绚烂是这一整面墙给人最初的震撼,而它的创意重点在于当你在欣赏这一整面绚烂的墙体时,突然看到人字拖的两条塑料袋子,原来这是为风靡世界的巴西人字拖而做的户外广告。Havaianas广告为何有如此的魅力?创意、丰富的色彩组合、幽默的表情、多变的材质以及涂鸦的嘻哈风格给大众提供了别样的视觉感受,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当然也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4、在平面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2007新一代设计展的海报设计汲取了街头艺术的精髓,用以展露新一代强烈表达自我的主张。海报的背景是由一张张学生的作品拼凑而成,看上去好像在街头的墙上随处可见的充满原创的涂鸦作品,红色的涂鸦风格字体尤为醒目,反映出年轻人强烈的想表现自我的欲望,而新一代设计展就是他们的舞台。

涂鸦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街头涂鸦图形创意设计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72-02

创意是创新和发展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意和创新,一个企业和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创意和创新。通俗来讲,创意和创新是变革的体现,是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体现。从街头涂鸦这一社会行为来看,创意和创新主要是通过图形表达形式来丰富街头涂鸦的艺术表现。为社会生活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街头涂鸦图形产生的背景

文字元素、图形元素、颜色元素是设计活动中主要的三大元素。是平面设计和各个设计项目中不可缺失的元素主体。在这三大元素主体中,对于图形元素来说,其是一种信息渠道,在远古时期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期,象形标记、彩陶的纹理标记、洞穴记号等等,都是作为图形的形式应用于早期的社会中。这也是远古时期图形应用的主要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人们渐渐迈进一个读图的新时代。图形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成为世界性语言,被各行各业和设计人员应用于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发轫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化艺术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图形设计的发展,为图形创新设计奠定坚实基础。图形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具有视觉化特征,满足当下街头涂鸦技术的发展。从街头涂鸦艺术的角度来看,其是传统美学的创新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美学的发展局限性,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深受人们的喜爱。涂鸦艺术在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80年代基本成型。传统的涂鸦是黑帮区域划分的手段。伴随着涂鸦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其被赋予新的群,在地铁和街道广泛流传,成为一种视觉符号和街头艺术。

二、在街头涂鸦过程中图形设计的理论依据和作用

其一,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理论依据。在街头涂鸦中,图形设计不是盲目开展和随意拼凑的。而是依据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创作的。涂鸦艺术家把设计规律和自身的创新思维结合,进而开展街头涂鸦的图形设计作业,设计成具有创新意义和独特效果的街头涂鸦艺术。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给予设计图形直接的视觉冲击感。因此,对于街头涂鸦来说,在进行图形设计时,首先要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上。把客观世界作为设计的理论依据。把客观世界和创作思维紧密结合。来创作满足现代化涂鸦艺术发展要求的作品,使得设计的涂鸦作品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喜爱。站在形式的角度来看。涂鸦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跳跃性和间断性特点。进而把作品和图形设计的客观世界相结合,可以保障涂鸦艺术作品的连贯性,保障街头涂鸦作品的创造性。实现街头涂鸦艺术的发展目标。发挥涂鸦技术作品的最大作用。其二,对街头涂鸦艺术图书设计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和阐述。在街头涂鸦设计过程中,图形的设计是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街头涂鸦作业时,要增加对设计的关注度。对设计的图形进行细致化分析。保证图形设计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要依据具体的街头环境和场景,保证其人物涂鸦设计和插画图形设计的合理性。保证图形的创新性和涂鸦设计的剧本具有紧密联系。保证其可以依据涂鸦的设计图纸,增加图形设计新元素,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街头涂鸦作品。由此可见,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展现整个涂鸦作品的创造性和主题情感特色,也可以保障人物涂鸦的合理性,保障街头涂鸦的艺术气息。

三、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思维

(一)直觉和分析思维

站在直觉思维角度来看。街头涂鸦设计是建立在严谨的思维和逻辑的分析基础上的。对于街头涂鸦来说,其在图形设计环节。不仅仅是利用理性思维来进行设计,假使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理性思维来设计,那么设计的街头涂鸦图形可能较为单一和枯燥,失去街头涂鸦作品的生机和活泼,无法体现街头涂鸦作品的艺术气息。因此,对街头涂鸦图形的设计。首先要建立直觉设计思维理论和分析思维理念。利用思维自身运作规律。来循序渐进地形成街头涂鸦设计思维。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过马路时,对于人行线来说,也许没有人会给予其多少关注,但是对其进行细致化分析和研究后。就会发现人行线也是一个图形的体现,是一种图形艺术的体现。但是当我们浅显地看到只是一条人行线时。人们就会忽略对其艺术感的关注。进而当我们用直觉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其中存在的图形艺术。对于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来说也是如此,其设计的灵感可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设计的剧本和素材,来源于身边的小事,来源于身边的景物。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要增加对不同图形来源的直觉分析,发现其存在的艺术感。把这些利用到街头涂鸦艺术中。丰富涂鸦艺术的美感,增加其实际应用意义。体现其图形设计的生活化和艺术化。实现街头涂鸦作品的最大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街头涂鸦图形设计作业中。要树立直觉和分析思维。来增加图形设计和生活的关系,提高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能力。

(二)发散与集合思维

在进行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时。首先要注意树立发散性思维与集合思维。来保证图形设计的整合性。增加整个街头涂鸦艺术的内涵,增加街头涂鸦作品的主题性。对街头涂鸦的发散和结合思维。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和图形设计中进行培养。如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来说,可以增加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如在对景物进行观察时,可以把其延伸,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素材的图形,来提高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创新性。如在对景物的观察后,依据月亮来发散成嫦娥、银盘、飞碟等等,增加了图形设计的发散性。其次,对于集合思维来说,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增加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实际价值和情感意蕴。增加街头涂鸦作品的个性化和实际价值。在对一系列都市生活图形进行观察时,图形设计人员可以依据整篇图形。感受到都市的繁忙和人们的疲惫,进而整合这一图形情感元素和脉络,保证图形设计的集合性。对于图形设计的结合思维来说,和发散思维是相对的,但是又不可分离。假使在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环节。单一地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设计。则设计出来的街头涂鸦作品,将失去精神内涵,较为空洞,成了摆设。如果在街头涂鸦设图形设计环节,单一利用集合思维进行设计,那么将会导致设计的图形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不具有创新性。因此,对于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来说,要把分散性设计思维和集合性设计思维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街头涂鸦艺术作品的情感性。保证了街头涂鸦作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使其成为具有灵魂的街头涂鸦作品。

四、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方式

(一)联想设计

想象力是艺术设计的源泉。因此对于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环节来说,想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想设计是想象力的体现,在设计环节,把联想整合为设计的思维脉络,是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基础,是其图形设计创意思维的来源。因此,在进行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时,要秉承想象力设计理念,利用想象力设计方式,把发现与得到紧密结合,来进行实际设计活动。发现是联想设计方法的思路指引点,可以利用对街头涂鸦设计活动的观察。来选取较为新颖的设计元素进行设计。例:在利用联想设计方法进行劳动者这一主题的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时。其在进行整体的格局设计时,可以把不同人物主体进行整合,把其放到一个设计的大环境中,进而,利用联想设计方法,把劳动人民这一涂鸦主体进行情感化表达,增加不同主w的联系性,把不同主体进行紧密关联设计。保证其可以展现劳动者的价值。体现人们辛苦劳作的心理变化和内心的焦虑。进而实现联想设计方法的图形设计目标。

(二)整体和单一设计结合

站在街头涂鸦图形创意性设计角度来看。联想设计既是设计核心的体现,也是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基础。在保证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基础上,对于整个图形设计作业来说。其也要保证设计的整体性和单一性相互结合。既可以保证设计的整体美观感和实际应用价值,也要体现不同图形个体的特色。利用良好的图形个体设计来体现整个街头涂鸦图形设计的艺术气息。保证其图形设计的合理性。对于街头涂鸦艺术的整体设计来说,其主要是在图形设计工程中,站在整体角度,来进行图形的设计,观察设计整体的合理性,关注设计图形的整体布局,注意整体图形的意义和要体现涂鸦的艺术情感。其次,从街头涂鸦设计的单一性来看。其主要是在实际图形设计过程中,注意设计的局部和单一环节。利用局部图形和部分图形设计,来全面体现整体设计的情感和艺术价值。总而言之,在进行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时,不仅要注意图形整体的设计,也要注意图形设计的局部和部分。避免图形设计的不合理性,在保证局部设计合理性基础上,在进行整体的街头涂鸦图形设计时。增加街头涂鸦艺术作品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使其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审美。为人们带来别样的艺术展现作品,促进涂鸦艺术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

涂鸦文化论文篇5

抬头望去,在近20米高的塔式建筑上,一个面带笑容的大男孩摘下面罩,用抓着喷漆的手向下挥了挥。

在北京,对涂鸦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认识他,因为他是北京地区最好的一支涂鸦团队的创始人,他和他的“观音CREW”在城市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用色彩喷薄出一股激动人心的热情。

这个男孩就是刘峥。

一碰涂鸦,无法自拔

刘峥是一个典型的80后,对于嘻哈向来颇有兴趣。只要音乐响起,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运动”,所以他原来一直搞说唱。

“以前做过两年的RAP MUSIC,我的说唱CREW(团队)叫‘CP’,当然是完全地下的模式。”刘峥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不过,熟悉他的朋友却说他这是“低调”,因为当初他制作的《北京少爷》《胡同》等歌曲虽然借用了嘻哈的表现形式,却传达出了一份老北京的韵味,很多北京土著都很喜欢。

大约十年前,涂鸦被一些玩绘画的人从国外带了进来,开始在绘画圈里被传播着、讨论着。

在节奏欢快的Hip-Hop音乐中,几个戴着棒球帽,穿着滑板鞋,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的年轻人手持各种颜色的喷漆,脸上套着防护面罩,在古老的城墙上,在胡同中,在新建白领公寓的宣传墙上,涂写着各式各样的图样。

这就是涂鸦文化。但是,谁也没想到,涂鸦对刘峥而言,似乎比说唱具有更大的磁场,一接触就让他无法自拔。在涂鸦面前,他毫不犹豫地和说唱道了声“珍重”。

那几年,刘峥对涂鸦由喜欢发展到痴迷。而当时国内涂鸦基本还是一张白纸,一些自诩为“专家”的人多为“半路出家”,对很多东西似懂非懂。即使这样,他们还是成了刘峥的启蒙老师,为了开阔眼界,他上论坛、翻杂志、浏览国外涂鸦发展的趋势和形式,只要是和涂鸦有关的一切,都是他最渴望了解的知识。

无奈的是,理论知识日渐丰富,却总是没有实践的机会。因为那时候的涂鸦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胡闹,像大人们不许小孩在墙上乱画一样,没有人允许刘峥在墙上涂鸦。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面前的纸想象成墙,然后随心所欲地涂抹,然后将创意一一记在本子上,盼望着现实中的机会早点出现……

在盼望了700多个日夜之后,刘峥终于等到了。北京东郊四惠地铁站朝东的外墙让他“粉墨登场”,没有棒球帽,没有滑板鞋,也没有音乐,所有的一切都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但他依旧激动万分,感觉自己就是最好的演员,站在最有吸引力的舞台上,想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当触摸到墙的一刹那,完全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牵引着他的思维、他的身体。美妙难以言传。

“表演”结束后,刘峥累得倒在了前面的空地上,看着自己的“杰作”,他笑着流出了眼泪。

“现在坐地铁从四惠东往四惠方向去,快进站的时候还可以看到。”说起自己的“处女涂”,刘峥依旧兴奋,“唯一的遗憾是,那面墙现在已经被垃圾埋了半截,涂鸦也只剩下小半了。这其实也是众多涂鸦的终极遭遇。所以现在每次涂完,我会马上拍照保存。”

涂鸦要发展,必须学“观音”

完美的第一次,让刘峥有了组建团队的想法。因为他明白,要做最好的涂鸦,仅仅自己一个人就是累死也不可能成功,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团队。

2006年6月,刘峥与同样痴迷于涂鸦的戴燕正式结盟,两人对于“门派”的名字一直很纠结,最终确定“观音CREW”。

“CREW”很简单,就是团队的意思。而名字中“观音”的来历一向为人好奇。解释得多了,这个符号不仅成了“观音”成员的标签,甚至写进了他们的团队理念。

刘峥说:“‘观音’的名字取‘观世音菩萨’的典故。佛教在盛唐时传入中国,并盛行全国。在众多菩萨中,唯有观世音菩萨由男像转为女像,随着环境的变化,自己先变化。团队的名字通过‘观音’来暗指同样是外来文化的涂鸦艺术,如果涂鸦要在中国发展,首先就必须融入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社会环境。‘观音’这个名字即表明了团队面对不同环境而改变的心态,也指明了团队所追求的艺术方向。”

一般人的创业初期都是艰难和汗水,而刘峥截然相反,“观音CREW”刚成立不久,他们的单子就雪花般“飞”来了,虽然都是一些小单,但是这种有地儿随便画,又能练技术,还兼顾着挣钱的“路子”让刘峥和他的队友们乐此不疲。

这一年的11月,刘峥接到了一个大单:安定门附近的一家文化公司要将楼梯两侧近200平方米的墙壁作涂鸦,其中一面墙上的图案设计成飞机撞大楼,还有一张巨大的孩子的脸。就在他们忙活了半天,要完工的时候,客户走过来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我们老板说你们画的我们都看不懂,要想拿钱必须重画!”刘峥呆了,好不容易画好的一面墙必须刷白重画,光大白就刷了三遍,才盖住下面的重彩。接下来怎么办,或许自己的风格,他们根本就接受不了,即使再来一次也是徒劳无功,刘峥有些困惑。

从经营学的角度来说,销售者绝对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必须明白客户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在文化公司转了一圈,他又看了一下客户办公室的布置,似乎这个老板对书法情有独钟。刘峥立马想到了一个“救星”——他的爸爸。老爸有很强的书法功底,没准他画的能投老板所好。

虽然刘爸爸不知道什么是涂鸦,但是让他在这么一大面墙上“挥毫泼墨”,他也颇为乐意,拿起板刷,三下两下就刷好了。文化公司的领导看过之后,不停称赞,他们要的就是这个。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很多,涂鸦是一种文化,既然我们把它带进了中国,就应该有中国的元素在里面,否则是没有生存空间的。”这是刘峥创建团队之初的想法,现在,也是“观音”的核心理念。

一年后,“观音”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首届涂鸦魅力艺术展”。为了完成展览作品,刘峥和戴燕将全国11名成员全部召集回北京,策划、修改,一直到喷绘完成,历时整整一个月,光喷漆就消耗了200多瓶。其实他们早早就有打算,要创作一幅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主体的涂鸦作品,趁这个大好机会表现他们的涂鸦中国风。那段时间,大家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看到名家的水墨作品就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回去揣摩,画手稿。中国水墨画以山、水、云为主体,而他们将主要的涂鸦融入到山的走势中去,传统的留白被涂鸦中的烟雾所代替。为了色彩上的和谐,人的造型也变成了黑白灰三色。

当这幅42米长、3米高的大型涂鸦艺术作品《山水》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所有人都震撼了。它以中国传统美术为依托,将中国传统书法、山水与涂鸦字体相融合,让人们看到真正中国的涂鸦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描摹,而是从意境和构图中追求中国传统的感觉。

国外的评论家呆住了:“没有想到中国的Graffiti(涂鸦)有了这样的水平!”

涂鸦注入中国式血液

在“观音”的理念书中,能够读到这样的文字:作品中引入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的艺术形式,通过作者的构思,以构图的形式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完美地融为一体。

这些述说似乎和很多人想象中的涂鸦完全不一样,并且缺乏“嘻哈”之风,但是,这就是“观音”涂鸦。

刘峥说:“我们作品的状态就是要让人震撼,引发思考,哪怕只是走过路过,也要不知不觉地驻足。”

或许就是在这里,涂鸦被注入了中国式的血液。

现在,更多的时候,刘峥的团队以广告、宣传的方式现身。他们为NIKEBeijing员工休息室墙体进行涂鸦,为法拉利车标制作masterclab100平米墙体涂鸦,受邀参加包括CCTV等主流文化机构举办的活动和比赛……

哪里有涂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墙”上。这也像涂鸦者们所钟爱的涂鸦一样,从“地下”到“地上”,枝枝蔓蔓不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着、舒展着……

“涂鸦也不算受到中国年轻人欢迎,还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跟雕塑、油画等都是一样的,并不是一种大众艺术。”

今天,刘峥已经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观音”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作室,名字已经由“观音CREW”改成“观音CLAN”。

涂鸦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涂鸦;现代设计;灵感;借鉴

涂鸦艺术是一种以手绘为主的绘画形式,由于具有纯粹性与原创性,是属于作者自我内心的操控和内心深处的呐喊,涂鸦是一种表达自我意念和情感的媒介。虽然有的涂鸦作品中技法笨拙、粗糙,但却有着非常感人的质朴和单纯。当设计师跟涂鸦者产生了共鸣,涂鸦的性质就不再是以墙作为载体,而是开始融入设计,使二者同样拥有自由,流畅,色彩鲜活的特质。

一、 涂鸦艺术与其它艺术、文化的关联

DIY:是与涂鸦艺术同样起源于西方60年代的一个概念。原意是指不依赖聘用的专业工匠,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装修工作。渐渐地DIY的概念也被扩及到所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物上,DIY的用词也越来越广泛。在涂鸦艺术中DIY就常用于T恤、帆布鞋或是各种服装的自行绘制,服饰是体现个人品味与个性的重要方面,而涂鸦艺术的自由展现和表达自我的特点正好与之相适应,尤其当下年轻人对个性与艺术的追求,更是刮起了这种酷炫、随意、风格各异的“涂鸦”旋风。

波普艺术:涂鸦艺术同样还与60年代兴盛的波普艺术有着关联。有些艺术评论家认为,涂鸦艺术是对波普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们在精神上有着一致性,都倾向于关注大众文化。而涂鸦艺术与波普艺术不同的是:通常波普艺术家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接受过专业艺术院校的训练,而涂鸦艺术者们则截然相反,它们大多是劳动阶级的后代,没有经受正规的艺术培训。他们是纽约十一、二岁的少年狂热分子,很早就开始了涂鸦的艺术生涯。虽然涂鸦艺术和波普艺术的共同核心之一都是大众文化,但是相比之下,涂鸦艺术家们则更自然流露出对大众文化的亲近与真实情感。因为他们是当时大众文化的直接体验者和创造者,他们本身就是大众文化。而波普艺术家们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对大众文化进行一种"中立"的评判和审视,作品也因此流露出一丝冷淡和距离感。很明显,波普艺术家同他们的素材以及表现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漫画:“漫画”包含着“随意”画的意思,从这一点看与涂鸦有着共同之处。漫画艺术在其发展最初主要是承担着政治派别斗争的重要任务。同样,在一些黑人电影中我们常见到车站地铁甚至火车厢外涂鸦的奇怪字体,这些图案,狂野、迷醉、即兴,代表了画家对于自己的立场或是对社会的看法、现象等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漫画的这种讽刺意味(下转第76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逐渐向多元化拓展。现今的漫画发展涵盖了绘画、文学、哲学等多个层面,但其属性还是视觉艺术,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特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漫画作品也常以涂鸦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涂鸦艺术也由原来单纯的对字体描绘逐渐转变为字体与图像的结合,融入漫画、卡通的元素,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形式感,也使得涂鸦艺术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草根文化:随着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潮流,草根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同样,相对于精英文化、精英艺术来说,涂鸦艺术也许难登大雅之堂。实际上,我们对于涂鸦的定位也一直游离在艺术与草根文化之间。然而涂鸦的魅力在于能够真实直接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涂鸦,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内心世界,就有多少种涂鸦。在这里,涂鸦艺术不受个人的身份、学识、经历的限制,这一点也完全体现了草根文化的本质所在。

二、 各类艺术设计在涂鸦艺术中的灵感借鉴

作为一名设计师,通常灵感的来源有多种途径与方式,有经验与素养的日积月累、相关知识种类的触类旁通、还有最常用的借鉴。对于设计师来说,几乎任何可以接触到的艺术门类――如电影、广告、游戏、绘画、音乐、MTV、广告、戏剧、诗歌等等――都可以成为借鉴的对象。即便是那些看似独创的设计,其灵感也往往来自设计师在长期借鉴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当然借鉴并不是抄袭,真正的借鉴应该是创意者在解读和共鸣基础上的心灵互通,以及由此产生新灵感或新创意的全过程。而涂鸦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创意手法的绘画艺术,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街头的涂鸦作品与建筑的巧妙结合,以及色彩、人物设计表现大胆夸张。因此,涂鸦艺术在各类艺术设计中也有值得借鉴和运用的元素。

包装设计:随着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的不断发展,平淡的设计风格与表现形式已略显陈旧。特别是现代消费观念的改变,“新”、“奇”、“逆”已成为商品包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如对于包装形象个性化的追求,对包装使用功能的需求等等。在体现商品包装形象个性化表现中,一些年轻的商业设计师正试图从以怪诞、狂野著称的街头涂鸦中寻找创作元素和激情,将涂鸦艺术强烈的视觉语言运用在现代包装的形象上,给现代商品包装的表现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由于这些图形本身就带有商业性的视觉元素,能够产生或表达商品功能上的联想,这类风格的图形就可以作为包装设计的形象元素加以延伸,使之满足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视觉需要。

广告设计:在近期的广告创意中,一种元素的强势介入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涂鸦”。涂鸦广告被视为一种时尚、轻松的沟通艺术。耐克公司有一个很酷的广告:涂鸦大师大卫・埃里斯与助手在东京街头涂鸦,喷枪、笔刷、颜料齐齐上马,在节奏强劲的Hip-Hop音乐里边涂边擦,涂的每一笔都引发线条的疯狂运动,并随音乐迅速融入拍好的都市影像背景。广告推销的是耐克休闲鞋,针对的是狂热的都市时尚人群。事实上,“涂鸦”不仅是一种创意的手法,更显示着一种放浪不羁的感性冲动,是青春文化对成人规则的挑战。不管是从技术的层面,还是从文化的层面上.都值得探索与深思,涂鸦作为街头艺术的存在有着其强大的原始生命力,这种街头的墙上艺术实质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生存的保护,把其称之为涂鸦艺术,倒不如说是涂鸦生活,它来自你亲身经历的生活章节、片段或是碎片,更是众多优秀广告设计的灵感创意来源。

室内设计: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涂鸦手法的装饰,让整个家居充满激情。如果说在外面的墙上涂鸦有“非法”的嫌疑,但在你自己的家里,就完全可以“我的地盘我作主”了。在自己家涂鸦倒有可能成为最经济又前卫的装修方式。涂鸦的形式不是太重要,但细节创意更重要。如今涂鸦画师在把街头涂鸦引入室内的时候,保持了它独有的视觉符号与审美元素,但调整了涂鸦的用色和造型,将色彩与家具相协调,图案与室内风格更搭配。与街头的涂鸦艺术相比,它显得更加的柔美、简洁,没有街头的粗砺与反叛,而是雅致、梦幻与浪漫的体现。

服装设计:前面在谈到DIY与涂鸦艺术的关联时,提出将涂鸦穿在身上是一种个性、时尚的行为。这种自助式手绘T恤正悄然流行,可利用丙烯颜料直接在服装上作画,比如T恤、牛仔裤。在服饰上画上卡通漫画人物如流氓兔、忍者龟,或者明星,这些都是年轻人最青睐的图案,或者把自己的涂鸦穿在身上也成了一件非常拉风的事。在21世纪服装设计史上,2001年,著名的服饰品牌路易・威登与涂鸦艺术家StephenSprouse合作推出一款涂鸦提包,纯黑底上随意描画着简洁浑朴的纯白色英文圆体,没有了街头的粗砺,有的是雅致与野趣的结合,成为当年时尚人士的必备品。还有克丽丝汀・迪奥品牌也推出印有华丽涂鸦图案的长裤、短外套和皮包、鞋子。2006年,路易・威登推出的秋冬时装系列中的图案,是取材于涂鸦艺术家StephenSprouse于2003年设计的红色美洲豹纹。时尚女王维维安・威斯特伍德更是在2007年春夏时装流行会中,将涂鸦艺术发挥到极致,色彩斑斓的涂鸦被运用在服装面料上,营造了一个调色盘般的抽象图案,把涂鸦与时装生动地融合在一起。

三、结语

不得不承认,涂鸦风潮已经席卷设计界,这股风潮当然也吹到了视觉设计迅速发展的我国。从涂鸦艺术中可以寻找到设计灵感不仅体现在上述艺术设计作品中,在一些产品设计、海报设计、插图设计、字体设计等许多设计作品中,都可以见到涂鸦艺术的影子。涂鸦艺术中的字体、绘画风格、画面色彩、已变幻成各种艺术设计元素,如火如荼地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挑战着我们的视觉神经,街头已经不是涂鸦的唯一出口,这让那些街头主义者感到有点沮丧,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涂鸦更是一种随性的心情倾诉,是紧张生活之间的精神放松,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味的小手段。而设计作品从涂鸦艺术中获得的灵感闪现让涂鸦有了更多的更加温和的方式。

参考文献

涂鸦文化论文篇7

显而易见,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化大都市的公共管理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城市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将对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国际化大都市纽约治理城市涂鸦是依靠精细化管理治理城市管理难题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城市涂鸦是纽约城市管理中一个由来已久、难以根治的痼疾,大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虽然和北京的街头小广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对大都市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如果说北京的街头小广告更多的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副产品,纽约的涂鸦则是一种文化变异的现象。它是那个时代美国长期被压抑的阶层和族群对自我心理的宣泄。当时的涂鸦者用喷漆罐或画笔在墙壁或地铁车厢里随意乱画,内容直白而粗俗,抒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涂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当时的地铁列车简直成为涂鸦者的画布,几乎无一节车厢幸免。涂鸦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和随意风格,对纽约的市容、环境乃至城市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某些市民甚至因城市素质的沉沦而感到恐慌,进而决定搬离纽约。从那时起,纽约市政府就采取了各种措施应对城市涂鸦,但是涂鸦却似乎成为了纽约的一种文化标志,长久没有得到根除。

进入21世纪以来,纽约市政府致力于整顿纽约市容,为市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适于居住的环境。因此,打击城市涂鸦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彻底根治涂鸦行为,纽约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反涂鸦行动,对城市涂鸦给以重拳打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法律明细化:严格立法,依法治理涂鸦

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建立一套系统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必须法治化与规范化,法治是管理的基础,具备法律依据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前提,只有明确立法,实现法律的精细化,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纽约市,立法是反涂鸦行动的首要之举。进入纽约市政府网站,就可以找到醒目的《纽约州及纽约市反涂鸦立法》,这一立法将城市涂鸦明确定义为犯罪行为。

立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公共或私人建筑、其他建筑、不动产、个人财产上书写、绘画或涂抹任何题字、图形、或标志。任何人不得违反本立法规定,携带喷漆罐、无法清除字迹的笔或蚀刻工具进入公共建筑或其他公共设施。任何人不得向18岁以下者出售喷漆罐、无法清除字迹的笔或蚀刻工具。

立法还规定,涂鸦行为是一种有意损害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分别处以250美元到1500美元的罚款。

可以看出,《纽约州及纽约市反涂鸦立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禁止性条款规范明确,处罚依据充分,因此可操作性强。

立法的这些特点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05年10月,在纽约市市长新一轮的竞选中,市长布隆伯格的竞选班子因为乱贴竞选海报而遭到11万美元的罚款。据《纽约邮报》报道,布隆伯格的竞选班子在2005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期间,因为在1468个政府公物上非法粘贴海报而接到1316张传票。相对使用油漆恶意涂鸦而言,对张贴海报的处罚要轻一些,但每项张贴海报导致的违例罚款也达75美元。除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之外,还有64个政府官员候选人的竞选班子共接到9809张传票,不得不缴纳高额罚款。

二、分工专业化:健全精细化管理机制,成立专业反涂鸦特遣部队

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建立完整与系统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综合协调的分层分类管理模式。现达城市中,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分工细,各部门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加强部门专业化以及相互间的协调合作便成为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在纽约市,反城市涂鸦行动是由纽约警察局、纽约社区辅助协会、311热线为主联合开展的。三方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纽约社区辅助协会的任务是直接与各社区组织合作,并与各市政单位协调,改善纽约市的生活居住环境,被市长布隆伯格誉为在多样化的纽约社区中的“眼睛和耳朵”。311热线是纽约市政府2003年开通的市政服务系统的非紧急服务热线电话,它整合警务、交通、环境等120个部门以及16个呼叫中心,建构了一个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互合作,为市民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的平台系统。纽约警察局在反涂鸦行动中担负着执法职责,被立法定义为犯罪行为的涂鸦行为将依法得到惩处。

除了机构间的分工协调合作之外,纽约市政府还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了一支独立的专业队伍,即反涂鸦特遣部队。

在纽约市警察局长的直接领导下,纽约前特别行动部“反涂鸦部”已经与交通局的反城市形象破坏部门合并,组成了新的全市反涂鸦特遣部队,并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的人员调整,加强领导班子,以确保提高反涂鸦行动的效率。

该部队总部设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由3名中尉警官、13名警长和60名警察组成。其中担任指挥官的是斯蒂夫・莫纳中尉,他是一名有20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警察,在反涂鸦系统工作已有18年历史。这支队伍组织严密,随时准备对全市所有街道、地铁、公共建筑和公共开放区内的涂鸦行为展开全面攻势。他们的工作方式同处理其他案件一样,包括寻找线索、案情调查、电脑跟踪等,同时又想出了不少创新的思路,以期更有效地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其一,特遣部队与各社区的律师事务所结成了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对那些涂鸦者从严从重判决。其二,特遣部队首次得以进入311热线系统。它将利用311热线电话,根据每日信息,跟踪和监控所有的涂鸦举报。与此同时,311热线中关于涂鸦的举报已经升级为“紧急”。其三,设立反涂鸦协调员,他们遍布公交线路和居民住宅区,负责四处巡逻,清除涂鸦和对居民开展宣传教育。这些协调员与社区辅助协会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周向协会汇报一次行动进展情况。最后,纽约警察局还创立了一个关于涂鸦的专门资料库,记录涂鸦者的身份等有关情况。各社区的行动组指挥官可以随时查阅这些资料。

三、技术信息化:搭建信息平台,实施反涂鸦粉刷计划

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实现城市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利用精确、高效的技术平台为城市管理提供保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管理精细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已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把计算机网络引入到政府管理中去,可以说,建设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之一。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在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一是形成网络政府,即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其二是建立电子社区,即政府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深入的网络服务连接,使公民在网上可以享受政府全程服务,社会资源各环节实现高效连接。其三是达到社会增值,即政府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文件资料电子化中心,增加服务渠道,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美国是电子政府理念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从1998年起,纽约市政府就开始对其办公网络进行重新设计。目前纽约市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提供电子政务的集成式网络基础设施,正在有力地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优势。

综合起来,纽约市的政府网站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面向市民服务为宗旨,的信息全面而系统,涵盖市民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内容从纽约市的历史、城市生活须知、法律法规到衣食住行、养老育儿、教育培训、保险投资、就业创业、文化娱乐等等无所不包。旨在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和窗口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及时互动与沟通。二是透明度高,把政府各部门的结构、公务员情况及其工作动态及时向市民汇报,充分体现政府对纳税人负责的特点。纽约市政府网站详细介绍每个选民参加选举的方式和权利,详尽地公布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城市的建设计划。此外,网上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城市问题的分析论述,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深一步兴趣的市民可以从中获益不少。三是分类明确,专业性强,网页设计富有条理性,每个市民都可以在网站上一目了然地查询到自己关心的问题,而且很有纽约市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暂时来纽约的游客也可以通过网站即时了解纽约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举办的活动,很轻松地进入纽约生活。

在城市反涂鸦行动中,纽约市政府运用信息平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纽约市政府网站上了反涂鸦行动的的完善信息,包括全部立法条文、常见问题解答、相关机构的组织及任务等,不动产所有者还可以直接下载要求市政府清理涂鸦的申请表格。

粉刷计划是反涂鸦行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初始于1996年,具体负责执行这项计划的是纽约社区辅助协会。根据这项计划,纽约市各社区及其志愿者组织可以自行规划并实施对建筑涂鸦的清理工作,由市长办公室为其提供粉刷所需的涂料、油漆、工具及其他必要的物品。

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纽约市政府的网络技术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详细阐明了粉刷计划的目的、内容,不动产所有者可下载表格,申请参与清理外墙涂鸦的粉刷计划。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得到市政府免费发放的26加仑涂料和26 个滚刷。美国法律特别强调保护个人私有财产,所以,市民填写了申请粉刷自宅外墙的表格,就意味着允许市政府或社区组织在他的私人领地内清理涂鸦了。

四、措施多样化:以社区为平台,发动市民共同打击街头涂鸦

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细化措施,在“精”上做文章,从“细”处下工夫。管理内容的精细化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根本途径,应该把“社区化”和提升公民责任感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首先,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平台,把具体措施落实在基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区管理既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途径。纽约市共划分为59个社区。社区委员会是纽约市政府机构最基层的单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市政府来说,社区委员会是各社区状况的耳目;对市民来说,社区委员会是参与社区事务、关心市政问题和尝试公益服务的起点。毫无疑问,在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纽约社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公民参与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城市管理工作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注重市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市民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意识,发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传统优势, 势必能对顺利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公民参与,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 要发挥公民参与的监督作用,利用群众投诉和、网络、热线等多种渠道,对城市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曝光和惩处。

纽约市政府在反涂鸦行动中,始终注重贯彻“社区化”和“公民参与”的原则。在纽约,街头涂鸦和北京的小广告一样,无孔不入,见缝就钻,往往是旧的清除了,新的又冒出来。因此,纽约市政府也意识到,治理涂鸦最有效的方式还是依靠社区,发动市民,让大多数市民都对街头涂鸦产生反感,共同监督和管理,使街头涂鸦变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然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为此,纽约市制定了不少细化措施:

其一,纽约警察局社区事务联合会召开社区团组会议,面向各社区事务官员开办反涂鸦课程,并在课上放映和分发介绍“涂鸦危害”的录像带。使反涂鸦行动以社区为平台,进一步在基层落实。

其二,颁布反涂鸦法律法规,将城市涂鸦定义为一种犯罪行为。涂鸦者将被处以250美元至1500美元的罚款,同时必须自己清除涂鸦,并从事社区服务40小时,清洗社区内其他的涂鸦。纽约市警察局还颁布了《告父母书》,要求父母防范子女触犯法律。

其三,编写《反击城市涂鸦》小册子,在全市范围内向市民发放,对反涂鸦行动进行大力宣传,促使每个市民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其四,鼓励市民积极想办法,出点子,共同对付涂鸦顽疾。当时,纽约地铁每年约有价值7000万美元的玻璃被划花,有些用尖锐物体刻画的涂鸦很难磨掉,只好更换车窗,年均损失约300万美元。当时有一位华裔发明家就发明了一种叫“火焰刷”的工具,它轻巧便携,使用时可以安装在玻璃上,型似雨刷,其温度经过设计控制,既可使玻璃不致破坏,又可使玻璃表面融化,彻底清楚原有的划痕,重新凝结为光滑的表面。仅这项发明每年就为纽约市地铁节省数百万美元。

其五,大力加强举报奖励制度,资金来源于警察基金。每个抓获街头涂鸦者或者提供直接信息和确凿证据的人都可以获得最高500美元的奖金。举报者发现正在涂鸦的人可以直接拨打911电话,其他举报可以拨打311电话。

最后,纽约警察局为青年警官专门开设反涂鸦课程培训。再由这些青年警官举办培训课程,在学校中面向学生团体开展教育,并在网络青年论坛上对年轻人展开宣传。以期使城市涂鸦行为在青年人中逐渐失去市场。

五、管理人性化:设立专人专区管理,加强疏导

在纽约,关于涂鸦究竟是艺术还是破坏城市形象的元凶,历来就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但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街头涂鸦实际上已成为纽约市大都市多元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纽约的一大怪,也是纽约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这种情况,加强疏导,给涂鸦在有限的范围和严格的管理下以一席之地,无疑是一个合理的方式。

据纽约媒体报道,尼克和米若斯本是两个热衷于涂鸦的青年人,他们把自己的涂鸦视为艺术,乐此不疲。过去,他们为了涂鸦东躲,生怕被警察发现而吃官司。后来地铁站旁的一座建筑被确定为可以涂鸦的专区,并归他俩专人负责。为此还特别举行了盛大的命名仪式,吸引了上百人参加。专区设立后的第一个周末,就有五十名涂鸦艺术家开始在这里创作。如今这座曾经被各种涂鸦涂抹得惨不忍睹的建筑逐渐变得井井有条。尼克和米若斯把总共20万平方英尺的墙面,分割成每块30×50英尺大小的面积,提供给有意创作的涂鸦艺术家。对每位来洽谈的人,他们都要考察他的资历,只有具备相当水平的人才获准在墙壁上作画。同时为了讲求质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批画作,把质量不好的覆盖上。现在这座建筑布满了令人惊叹的涂鸦作品,约有一千余幅作品展现在墙壁上,成为涂鸦艺术家的一块“圣地”和“涂鸦艺术博物馆”,每天引来很多参观者。就连美国的主流媒体、电视台,甚至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艺术家们都“慕名”前来采访或观赏过。特别有趣的是警察也会抽空光顾,不过他们现在不是来抓人,而是来欣赏作品。尼克和米若斯说,他们很重视自己的声誉,决不容忍乱涂乱画。是艺术就要讲究质量,他们要用行动告诉世人:涂鸦是艺术,不是乱涂乱画。

显然,对涂鸦行为的妥善引导,给了原本破坏市容的犯罪分子一个机会,使他们有可能变成创造美丽环境的艺术家,也使得涂鸦这个昔日破坏市容的罪魁有可能真正成为纽约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杨叙.纽约市重拳打击街头涂鸦[J].社区,2005(7).

[2]NYC Government, City and State Anti-Graffiti Legislation[C],2011.

[3]NYC Government, The Mayor’s Anti-Graffiti Task Force[C],2011.

[4]NYPD, Crime Prevention :Anti-Graffiti Initiative[C],2011.

涂鸦文化论文篇8

涂鸦:街头出现的生活艺术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文化,面向的是大众,艺术思想的观念上,至少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与兴盛于1960年代美国的波普艺术有很大的关联,它们两者是一种艺术思维上的延续。这两种艺术现象从产生的情况分析看产生的地点都是在艺术思想比较活跃的美国;在时间的跨度上,涂鸦艺术是在波普艺术后,当然界限不会这么明显。涂鸦艺术的创作观念,在被称为“涂鸦之父”的基斯・哈林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就像哈林自己所说的:“你可以去时代广场,在那里呆上十分钟,就可以看到比你一天时间在苏富比能看到的都要好的艺术。”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哈林艺术的大众主义观念很好的注解,他一生的艺术生涯都是沿着这样的观念在实行着自己的艺术行为。这样的一种艺术观念可能是受到艺术家约瑟夫-科萨斯“将艺术带到大街上”观念的影响。

早期的涂鸦创作以文字为主,那些涂鸦画的创作者称自己为“”而非“画家”,而且通常是匿名的,他们流行用街道号码做假名,比如TAKl 183、JULIO 204、FRANK 207,他们的涂鸦画地盘的意味十分的浓厚。大部分的涂鸦创作者既不是专业的艺术家也不是专业的艺术系学生,而是来自纽约布朗克斯、布鲁克林和哈林区的街头少年。涂鸦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对权威的反叛,而涂鸦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借由这样的行为,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行为艺术,能很快地引起社会政治界、媒体,以及主流艺术、传统艺术文化界的注意。于是涂鸦的文字逐渐减少,转变成大型精致的卡通绘画图像。早期的涂鸦文化喜好单一色彩,并使用引用语,如烟缕的符号及“HELLO”等。接着,文字形式的箭矢变化成王冠,寓意戴在头上以示威严。后来,以耀眼、醒目、突出为目标,涂鸦者开始以高彩度喷漆在地铁或大街道上写自己的名字并以对比色或黑色将其围绕,甚至又以镶条、斜纹、星形、西洋棋盘或圆点花样等装饰,希望名字突显出来。

1970年代中期,以改变自我的像徽形式出现,内容大多为卡通影片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多数以类似被攻击、辱骂等一些不寻常的姿势出现。涂鸦背景越来越复杂,喷漆以为装置的改良而使其功能及作用发挥到极致。燃烧的太阳、星星、子弹划风而过、画风景、自画像以及抽象符号等,组合并重生出另一个有趣的画面。尽管涂鸦在早期发展中有许多不成熟的表现,但发展盛期的涂鸦,表现手法单纯,质朴,那种来自街头、绝望无归的叛逆精神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揭示了部分群体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热切渴望,同时也是潜意识自由释放的方式。1970年代中后期,在后现代文化思潮与波普艺术的影响下,众多受到正规美术训练的青年人参与到街头涂鸦中,涂鸦在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和创新,成为不知名的青年艺术家对抗传统艺术体制的武器。同时由于学院派艺术家的跟进,于是专业涂鸦人开始出现,类似联盟、社团的团体也纷纷出了,之后涂鸦作品开始进驻艺术画廊,供人欣赏、收藏、买卖、投资。自此,涂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艺术”亦从此诞生。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涂鸦艺术家有:基斯・哈林、让・米歇尔・巴斯奎亚和肯尼・沙夫、蒂姆・罗林斯。

基斯・哈林:“涂鸦之父”的炼成

基斯・哈林(Keith Haring)出生于1958年,死于1990年,年仅32岁。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的库茨镇长大。曾在纽约艺术学校接受过正规的美术培训。作为近代涂鸦艺术起源地的宾夕法尼亚,基斯・哈林在此地的长大,可谓是早有预谋后的艺术早成。在面对着一个艺术大师级的人物英年早逝时,我们已经无法搞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促成了艺术大师,还是艺术大师的出现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基斯・哈林和涂鸦艺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活到32岁的基斯・哈林和涂鸦艺术一样,风行一时,却又如昙花一现。而在世界艺术史中,哈林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对婴孩的表现是哈林作品运用得比较成功的一个主题,这也成了他后来创作的标志性图案,对他未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后,他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系列其他形象,譬如狂吠的狗、活动的器具、跳舞的交媾图等。哈林在婴儿的主体物旁边通常都会加上一些外散射的光芒。这些向外散射的光芒使人想起童年的快乐和纯真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科技发展的疯狂与幼稚。哈林通过塑造各种形态的婴儿来组成一张完整的画面,最突出的婴儿形态是爬行婴儿。然后再在大的爬行婴儿轮廓中塑造一些形态各异的婴儿形象。他的作品既带有孩童的天真,也触及到成人的灵魂,诸如生与死的严肃话题,他谴责、反对种族主义、对同性恋的恐惧和对艾滋病的关注。评论家这样评论哈林的幽默:“他将幽默运用于物体和人体的畸形之中。他的幽默是用来激活潜藏的能量和破除艺术上严重的故步自封。”整个画面看似不经意地经营,可是却能引起广大人民思想的共鸣。当人们在街头看见这样的艺术形象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哈林的所为,哈林的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视觉符号。有一次他在街头作画,行人看了很奇怪,就相互嘀咕,这人怎么画得同哈林一模一样呀?他一定是在模仿哈林。于是有人冲哈林喊道:“嗨,你以为你是哈林呀?”哈林抬头一笑,说道:“谢谢你,我正是哈林。”

美国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以地铁为传播媒介,涂鸦艺术者把自己的思想迅速传播开来。涂鸦公然的闯入公共生活环境中,城市墙面一夜之间成了涂鸦的天堂。从某种意义上说,涂鸦使艺术成为了生活。涂鸦者反对艺术为上层社会的人所拥有,人们站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幽默,色彩绚丽的图画,不用付费专门走进展览馆。

哈林在地铁中作画,大都是白天交通高峰期,他作画时,常常有一个或几个观众在旁边看着。哈林画完后要走,有人会问:“你画的是什么意思?”哈林不正面回答,只是说:“那是你的事,我只画画。”哈林不认为艺术的主题是先行的,或者由艺术家单方面确定的,艺术甚至可以没有主题。哈林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媒介”,因此他忠实于自己的媒介作用,只是准确快捷地极富热情地将自己身心的瞬间感受或感悟表达出来。哈林认为这种偶境是让事物自己行动。因此,他的画从不预先设定,不做计划,不画草图,大型壁画也不例外。哈林的这种艺术主张,使他的艺术创作有很强的表演性,哈林也总是寻找公共媒介物,如公园、名人的身体、柏林墙、教堂、医院、学校等有人和人多的地方进行涂鸦创作。这使他将创作和欣赏(交流)一并完成。在欣赏者的审视下进行创作,也对他提出了一种高的艺术表演要求,即,必须一笔呵就,不能卡壳,不能有错误。神奇的是,哈林似乎没有一件半途而废的作品(可能我们不知道),他总是能够得心应手地将他想表达的对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哈林曾说:“地铁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看到了另一种对艺术理解的方法,即艺术作为某种东西可以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或者将信息传递给他们,而这些人正在逐渐成为艺术的港湾。在过去,艺术是中产阶级和那些可以支付得起收藏费并且‘理解’它的人的象征。艺术被当作将大众与上层社会隔离的手段,而且在多方面被当作反对大众的工具。很久以来,艺术经历了一种过分知识分子化的过程”。。哈林使涂鸦艺术社会扩大化,涂鸦行为被公然接受为一种先锋文化。

哈林的艺术创作是美国1980年代青年文化的一种产物。在后工业科技、民主泛滥的岁月,他们崇尚艺术的贫民化,希望艺术能从贵族们装模作样的无聊把玩中挣脱出来,回到鲜活生动的日常现实生活之中。因此,哈林的作品对上层社会和传统价值规范有深刻的质疑和大胆的不恭。他的艺术主题大多与(、、同性恋)、暴力、资讯化、宗教、形而上有关,他选择的具象符号也多是:带光环的孩童、吠犬、孕妇、飞碟、金字塔、数码和象征性点、线元素等等。在艺术表现上,哈林热衷高度的抽象原则,具有极少主义艺术的特征,又有极浓厚的象征、暗喻、神秘、卡通等色彩。哈林强调艺术的交流和参与,这使他对绘画的平面性(二维)感到了局限,不仅觉得它缺乏视觉深度,更认为它只是一种物质幻觉。于是哈林的艺术创作热情由二维的平面画转向了有三维空间感的雕塑艺术。

哈林的雕塑创作从现成品开始。如,他将亮漆涂在婴儿床上,便算是他的一件作品。他还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自由女神》作品上涂抹颜色,在1985年格林街画廊的画展中,他展出的作品是用钢板裁制、涂着亮漆的随意人物造型。这标志着哈林正式成为一个雕塑家。这年哈林27岁。在哈林的雕塑作品中,《献给兰多伊斯的红犬》比较有名(该红犬作为一个具象符号,以后在哈林的其它创作中被多次使用)。兰多伊斯是一名教授,他于1825年创建了蒙斯特动物园,1960年代后期,某财团因盖一座银行大楼而将它拆毁。哈林对此不满而愤慨。他说:“《红犬》是动物园的灵魂,是兰多伊斯的灵魂,它从地下窜出来狂吠,对新的大楼进行抗议……”

哈林既反对盲目的城市化建设,更反对人文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哈林对雕塑艺术分外看好,认为它比较真实、坚久,甚至可以不朽,并且人们有更强的物质感和视觉形象触感,他人也比较容易参与和游戏。他经常到河畔公园放置他作品的地方去转悠,看看人们对他的作品有什么反应,哈林想知道“人们如何使用它们”。虽然哈林极热衷观众的参与,但他这种热情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尽管哈林创作时考虑到了观众,创作后也将它们摆在人们极易接触的公园或其它游乐场合,它们的确也似乎有些趣味性、娱乐性,但是哈林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抽象、神秘、宗教、暴力、和社会关注等元素却是普通人难以看懂并不容易参与其中的。从这些思考的文化涵义和观念特征来看,它们是不适合普通人的审美趣味的,它们具有某种仍然高高在上的文化和艺术的严肃性。好在观众们并不追究这些,他们不求甚解玩味着这些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大众传播的效果。

登堂入室:涂鸦艺术使命的消解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纽约的画廊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涂鸦文化展览,把街头的涂鸦艺术家请到画廊中来,涂鸦因而成为高雅的艺术创作形式。1972年一群涂鸦艺术家在美国成立涂鸦艺术家联盟,邀请各区涂鸦高手在大学的一面覆盖着纸的墙上作画,涂鸦才真正开始第一次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艺术。此后,在波普艺术与新绘画运动的影响下涂鸦艺术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后涂鸦艺术时代。后现代时期的涂鸦艺术又称为“后涂鸦艺术”。在美国,涂鸦绘画已成为纽约画派最流行的一种绘画风格,街头的涂鸦创作和传统媒介相互结合,如采用版画和油画,以及雕塑的方式,一些画廊开始专门展示涂鸦艺术家的作品,后涂鸦艺术成为当时纽约画派的明星。

当艺术体制开始接纳涂鸦,画廊开始举力涂鸦的展览,博物馆愿意典藏一幅涂鸦作品时,哈林发现自己逐渐开始远离街头。他不得不与画廊签约,因为他无法再应付那些不断跑来工作室讨价还价收购作品的人。哈林逐渐不在地铁站画画了,因为他一旦完成了画作,立马会有人想办法将之带回家,哈林的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件商品。他开始频繁获得国外机构的邀请,周游世界进行创作,而他的作品不再是随时可以擦掉的粉笔画,而是成为壁画被机构永久地典藏。不可否认的是,当涂鸦从街头转入画廊时,它的初衷意义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

哈林出名后,公益事业和涂鸦艺术的传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为1982年的反核集会,1985年的“解放南非”运动散发了数万张招贴画。他还积极参加“反艾滋病艺术”活动,普及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视觉形象。1988年,他被确诊患有艾滋病之后,哈林创立了基斯・哈林基金会,以资金和图像的方式,支持关于艾滋病的运动和关爱儿童的项目,直到他去世后,基金会依然颇有成效地运作着。自1984年开始,哈林在世界范围内与电影、电视、绘画、时装、舞蹈、音乐等明星广泛合作,多方面介入各种社会事件和领域。与他合作的名人包括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比尔・T・琼斯(Bill・T・jones)、格瑞斯-琼斯(Grace Jones)、麦当娜(Madonna)等等。与此同时,哈林还在纽约和东京开设有波普商店。

同性恋身份对哈林的内心生活和情感世界影响深远,也促成了其艺术升华,但却给他带来了致命的伤害。当哈林的身心以同性恋的方式极度解放时,艾滋病却不期然而然地宣判了他的死刑。在哈林染病期间,虽然他没有因为病患而痛苦,仍在充满生命爱意地生活和创作,并且由于死亡阴影的迫近,他的身心和感情变得更敏锐更直觉了,能更微妙更内在地感到阳光照在脸上时的滋味。但艺术家也没有权利抗拒死神的召唤,1990年,哈林32岁时因艾滋病并发症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哈林去世后,他的影响并没有因为哈林身体的逝去而消失,相反,随着现代生活潮流的推进,哈林所代表的艺术和生活的艺术符号正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地接受。他的作品出现在旧金山的贺年卡上,曼哈顿饭店的筷子包装纸上,奥利机场“援助无家可归者”的告示牌上,以及在澳大利亚的服装商店里,而日本的地铁里,年轻的卡通一代,更把哈林当作了他们的教父。一天,一个叫巴利・布林德曼的学者问他5岁的儿子,他画的机器长出的线条是什么意思,他儿子鄙夷地看着他,仿佛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一样,然后一字一句地说:“它们是基斯的情感射线。”

上一篇:视觉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境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