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1 09:33:35

界面设计论文

界面设计论文篇1

拖拉机驾驶室是驾驶员获取信息并进行正确、安全驾驶操作的特定作业场所,其间分布着众多的仪器、操纵杆等。信息管理系统只有符合人的视觉特征,放在驾驶员的正常视野范围内,才能使其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地获取信息。人机工程学确定了人眼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中的最佳视域范围,即水平方向[-15°,15°],垂直方向[0°,30°],水平方向的自然转动角度为45°。“用户友好”的设计思想要求:信息管理系统在驾驶室的布局能够满足驾驶员在最舒适的状态下高效迅速获取最重要驾驶信息的要求。在调查分析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后,本文结合驾驶室的空间布局,采用眼椭圆测试方法确定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并根据参考文献[4]中的方法,合理确定驾驶室内操纵台尺寸后,制定信息管理系统的最优空间布局。

2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信息管理系统为驾驶员提供驾驶过程中所需的拖拉机运行参数、工作状态及故障等信息,是拖拉机必不可少的部件。随着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要加速推进的迫切需求,广大用户对拖拉机显示行驶、作业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所提供的信息量丰富,显示直观、清晰、稳定,而且要求显示速度快、精度高。以符合拖拉机驾驶员操作习惯、方便使用为最终目的,针对拖拉机工作环境的恶劣与复杂性,本文特提出以下信息管理系统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1)界面直观、清晰。

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显示的信息繁杂,且驾驶员操作环境复杂,因此系统界面宜直观、简洁、方便,要让驾驶员一目了然,能迅速准确获取拖拉机的重要信息,包括拖拉机车速、发动机转速、冷却水温度、机油压力、燃油剩余量、行驶路程、作业面积、时间日期等。

(2)实时性强。

作业中的拖拉机工作环境异常复杂,这就要求特定信息的显示应当具有实时性。信息获取的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驾驶员无法有效控制拖拉机正常、安全、高效地工作,例如灯光及报警信号,包括左右转向灯、远光灯、电池电压报警灯、进气压力报警灯、空挡指示灯等对于安全驾驶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燃油消耗量、耕地深度、耙地深度、实时播种量、实时施肥量、实时灌溉量、灌溉时压力泵的压力等信息也都需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否则可能导致漏耕、漏耙、漏播等作业失误,影响拖拉机作业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这些信息的显示必须随着现场实时数据的变化进行周期性、高频率的刷新,以实时反映拖拉机作业时的实际情况。

(3)信息量丰富。

随着拖拉机携带作业机具作业功能的不断增强,驾驶员从信息管理系统获取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驾驶员不仅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拖拉机的行驶状况,如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冷却水温度、驱动轮滑转率等,还需要了解作业机具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率,如机具是否正常作业、作业幅宽、耕深、耙深、播种量、施肥量、喷药量、收割量、燃油消耗量、燃油剩余量、实时作业面积、单位时间作业面积、累计作业面积、实时作业时间、累计作业时间、实时行驶里程、累计行驶里程、单位时间(每小时)作业面积、单位时间(每小时)燃油消耗量和单位工作面积(为遵从农民习惯,单位工作面积以每亩或每公顷计,其中,每亩折合667m2,下同)燃油消耗量等。通过这些信息,驾驶员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拖拉机的正常工作,调整其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4)反应迅速。

这是对界面设计软件提出的要求。如果系统对驾驶员的操作不能及时响应,将可能导致重要命令的延误。除了响应时间的绝对长短外,系统对不同操作命令在响应时间上的差别也很重要,如果其差异过大,将直接影响驾驶员在系统使用中的用户体验,降低使用过程中的乐趣,甚至导致驾驶员对本系统的排斥、逆反心理。

(5)稳定可靠,抗干扰。

这也是对界面设计软件提出的要求。拖拉机的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大功率拖拉机目前被广泛使用,为了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保证拖拉机安全工作和避免交通事故,系统提供给驾驶员的信息必须具有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否则,驾驶员若收到一个不可靠的信息,很可能发生错误操作,引发作业事故。这不仅会降低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导致财产损失,还可能危害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信息的可靠性也是现代农业精细化作业的要求。

3界面布局与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驾驶员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控制活动都发生在用户界面上,因此界面的设计质量决定了本系统的易用性和驾驶员对系统的操作、控制能力,影响对整个系统功能的评价。因此,本项目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中,以驾驶员为中心,详尽地分析了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并对其用户体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驾驶员对拖拉机不同信息的需求程度,判断不同信息对驾驶员的重要程度。按照信息的重要等级将众多信息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在用户界面的不同显示区域内进行显示,使系统最大限度地符合驾驶员的操作习惯,以便驾驶员更加简洁迅速、更少障碍、更加准确地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使用并掌握全部系统功能,同时在使用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自信,激发创造性,带来成就感。使用图形化的编程工具LabView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作为虚拟仪器的试验平台,LabView是一个基于G语言、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开发系统。G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并具有扩展函数库的通用图形化编程语言。G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虚拟仪器VI(virtualinstruments),因为它的界面和功能与真实仪器十分相像。在LabView环境下开发的应用程序都被冠以VI后缀,以表示虚拟仪器的含义。一个VI由交互式用户接口、数据流框图和图标连接端口组成。前面板是VI的交互式用户接口,与真实物理仪器面板相似,包含旋钮、刻度盘、开关、图表和其他界面工具,用户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获取数据显示结果。数据流框图程序是一种解决编程问题的图形化方法,实际上是VI的程序代码。图标连接端口就像一个图形化参数列表,可在VI与子VI之间传递数据。LabView现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测量、控制、教学、科研等领域,内置大量功能,能够很方便地完成数据采集分析显示、仪器控制、测量测试、工业过程仿真及控制等多种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3.1界面布局

界面布局是指显示区域、显示图标和控件的位置、大小、间隔及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在充分考虑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分析拖拉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驾驶员的操作习惯后,本文对系统界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用户界面分成3个部分:任务栏、灯光及报警区域、主显示区域。其中左侧任务栏长度与底部灯光及报警区域高度相同,任务栏高度与灯光及报警区域长度之比为1.0∶1.5,主显示区域与灯光及报警区域的高度之比为5∶1,则任务栏、灯光及报警区域、主显示区域面积比为1.0∶1.5∶7.5。拖拉机进行不同作业工种时,所需显示的具体信息各有不同,据此将主显示区域进一步分成3个部分:选项栏、固定信息、变化信息,其面积比为1.0∶1.5∶6.0。选项栏和固定信息区分别位于主显示区域的左右两侧,变化信息区位于中间。

3.1.1任务栏

任务栏内放置可供选择的图标:拖拉机作业信息、摄像头监控、故障及诊断。选择拖拉机信息图标可由当前界面转入拖拉机作业信息界面,选择摄像头监控图标即可转入摄像头监控界面,选择故障及诊断图标可转入故障诊断界面。

3.1.2灯光及报警区域

灯光及报警区域放置报警灯信号,包括电池电压报警灯、机油压力报警灯、冷却水温度报警灯、燃油报警灯、进气压力报警灯、发动机自检灯、前后雾灯、远光灯、左右转向灯等。各报警灯图形参照汽车行业规范,便于驾驶员掌握各灯所指示的内涵。

3.1.3主显示区域

主显示区域显示对驾驶员最为重要的拖拉机信息,包括拖拉机车速、发动机转速、燃油剩余量、冷却水温度、机油压力等。对主显示区域进一步划分后,当拖拉机进行不同工种作业时,右侧的选项栏内放置可选择的作业类型图标,包括耕地、整地、播种、喷药(灌溉)、施肥、收割等。选择某一作业图标后则进入对应作业信息界面。固定信息区域放置不同工种下仍需共同显示的重要信息,包括拖拉机行驶速度、实时作业面积、实时行驶里程、实时作业时间等。变化信息区域显示不同工种下的特定信息,包括耕深、耙深、作业幅宽、播种量、施肥量、喷药(灌溉)量、压力泵压力等。观察界面布局可发现,任务栏与灯光及报警区域呈L型包围主显示区域,之所以将界面作如此划分,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显示区域,减少任务栏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同时又不至于忽略灯光及报警区域。尤其是将主显示区域进一步细分之后,左侧的固定信息不会被忽视,同时又能强调变化区域内的信息群。进入不同工种下的拖拉机作业信息界面后,灯光及报警区域显得不那么重要,也可将其省去。

3.2具体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包括基本信息、作业信息、摄像头监控、故障诊断等界面,下面重点介绍各界面的主显示区域。

3.2.1基本信息界面设计

基本信息界面主显示区域显示拖拉机行驶状态的重要信号和工作量信息。其中行驶状态信号包括发动机转速、拖拉机行驶速度、冷却水温度、机油压力、动力输出、燃油剩余量、总行驶路程、时间日期等;工作量信息分为实时行驶里程、实时作业面积、实时作业时间、实时燃油消耗量、累计行驶路程、累计作业面积、累计作业时间和累计燃油消耗量、单位时间(每小时)作业面积、单位时间(每小时)燃油消耗量和单位工作面积(每亩)燃油消耗量等。除了拖拉机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总里程和时间日期外,其他信息均采用图标显示,界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朝气。在布局上,车速和转速信息位于界面中心偏上,其他信息呈U型环绕。

3.2.2作业信息界面设计

根据拖拉机的作业类型、工况不同,作业信息界面分为耕地、整地、播种、喷药(灌溉)、施肥、收割等作业信息界面。主显示区域仍是以图标表示各信息,辅以文字说明,以免混淆信息含义,具体信息的数值采用数字直观显示。其中较为特殊的信息如幅宽,设定为输入信息,可直接由界面输入。变化信息区域内放置较多工作量信息,包括单位时间(每小时)作业面积、单位时间(每小时)燃油消耗量和单位工作面积(每亩)燃油消耗量等。除信息采用图标显示外,采用形象的简图来表示特定的工种,使界面清晰、明了。

3.2.3摄像头监控界面设计

当拖拉机装有摄像头时,摄像头监控界面可帮助驾驶员对摄像头视野范围内景象进行观察,可以弥补驾驶员对视野盲点及视野范围之外景象的观察,帮助驾驶员掌握行驶、作业地面的路况,便于拖拉机及时排除路障,安全行驶。

3.2.4故障报警界面设计

当拖拉机行驶中出现故障报警时,可选择故障及诊断图标转入故障诊断信息界面。该界面内不仅能够及时显示拖拉机的故障原因,还能够为驾驶员提供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法。另外,该界面还可为驾驶员提供拖拉机维护保养信息,便于驾驶员对拖拉机进行定期维护,延长拖拉机的使用寿命。

4界面友好性评价

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将界面设计从物理界面的设计转移到认知界面的设计,更加重视系统的可用性、驾驶员用户体验等人机交互关系。界面除了要准确地反映拖拉机行驶状况外,还应根据人体感觉器官的生理特征来确定其结构,两者必须达到充分的协调。界面的形状、颜色、刻度盘、指针、亮度等因素,都必须适合人的信息接受和认识过程,而且所显示的信息要辨认速度快、可靠性高、误读率小,以减轻驾驶员的精神紧张和身体疲劳。下文从颜色、指示灯、刻度盘、指针等方面对所设计的界面进行评价。

4.1颜色设计

界面的颜色选择对信息的可辨性影响很大。为使指针、刻度等清晰易辨,运用人机工程学提供的清晰色彩搭配方法来进行设计。研究表明,人可以准确辨认的色彩不超过10~12种,光谱的中波区(橙、黄、绿)对眼睛的感受性具有最高的锐化作用,不易引起眼睛疲劳,认读速度和准确性较高。根据这一结果,本文设计的界面使用的颜色为粉红、淡蓝、浅绿、浅黄,颜色差异较大,易于区分不同功能的显示区域;同时为避免视觉疲劳、认知困难,使用的颜色种类较少,反之可能过犹不及。同时,上述几种颜色的搭配也较为美观、协调,易于驾驶员集中注意力。

4.2指示灯设计

指示灯一般有以下3种排列方式。研究表明,正方形的排列辨认率最低,圆形排列辨认较为困难,直线形优于圆形排列。因此本文中设计的界面中,灯光及报警信号区域内各信号采用直线排列。指示灯提供的信息应易于被驾驶员感知。为了使指示灯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易辨识,其外形设计参照汽车行业中的指示灯设计,便于驾驶员掌握其内涵。为进一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指示灯均采用闪烁的方式。表示禁止、危险信号的指示灯闪烁时为红色,如燃油指示灯;表示正常运行的为绿色,如转向灯。

4.3刻度盘设计

刻度盘的形状主要有水平直线形、圆周形、半圆形、1/4圆形和扇形5种形式。研究表明,圆形刻度盘认读范围小,视线集中,误读率较低,但最大刻度与最小刻度重合在一起,或距离很近。半圆形刻度盘给出了较好的准确率与显示位置,但无法满足刻度布置需要,甚至会因刻度线之间过于拥挤而发生误读。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本系统中刻度盘设计成略大于半圆形的扇形,既满足了刻度盘最大刻度与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要求,又增大了刻度线之间的间距。

4.4指针设计

指针形状应以头尖、尾平、中等宽的设计原则为标准,造型应简单,刻度尖端应与最小刻度线等宽。若小于最小刻度宽度,则指针在刻度范围内移动时看不清;若大于最小刻度宽度,指针的认读精度又会受到影响。同时指针的颜色应与仪表盘颜色形成明显的对比,与刻度线和字符的颜色尽量协调,以利于驾驶员认读。总之,本文设计的用户界面能够满足驾驶员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递到本系统中,以更快学习和使用本系统的功能,同时有利于驾驶员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判断、分析、检索、归类等具体的操作任务上。

5结论

本文以拖拉机驾驶员为中心,充分考虑拖拉机驾驶员的工作习惯及其工作时拖拉机所处恶劣环境的状况,设计了拖拉机驾驶室实时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协助驾驶员优质、高效地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

(1)界面布局符合驾驶员的认知心理与操作习惯,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与逻辑性,易于熟悉与掌握;

(2)基本信息界面显示对驾驶员最为重要的拖拉机信息,有助于驾驶员掌握拖拉机实时行驶状态;

(3)作业信息界面根据作业工况的不同,细分为耕地、整地、播种、喷药(灌溉)、施肥与收割界面,详尽显示不同工种是拖拉机的重要作业信息,帮助驾驶员实时掌握拖拉机作业情况,提高作业效率;

(4)摄像头监控界面监测驾驶员视野范围之外的地面作业情况,帮助驾驶员掌握更多作业信息;

(5)故障诊断界面提供信号警报、故障报警、故障诊断报告及维护保养信息等,在拖拉机发生故障时为驾驶员排除故障并提供维修建议,当拖拉机正常行驶时协助驾驶员进行拖拉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延长拖拉机使用寿命。

界面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 交互设计 设计问题 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近年来,由于在复杂的人机交互系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人类在这方面的操作失误感兴趣。基于这些事故主要牵涉到人机交互,因此为了探索和拓展系统交互的局限性,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根据Norman的评估执行差异论,人类和系统的独特特征展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交互系统的设计者更多的把图形用户界面看做一个独立的问题,而不是思考一个用户能够怎样与系统界面设计进行交互。大量的研究人员强调了用户界面的产品特点在设计当中的重要性,因为设计能够帮助用户预知这个系统可以做什么。此文献综述包括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子领域的发展。

2相关发现

从2006年到2010年5月,一共有220篇文章发表在Design Issues杂志上。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根据分类主题找出了与IT发展、IT应用、IT影响相关的文章。其中我们发现,在杂志中讨论得最多的主题是认知心理和行为习惯,其次是用户界面设计和开发,之后是在交互设计过程中IT开发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用户分析,用户心态以及交互设计中包括技能、规则、知识和认知控制模型方面的研究仍然很欠缺。

IT开发主题是旨在讨论在开发过程中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有四个关键主题用来描述在开发过程中的研究。第一个是有关用户界面设计和开发过程,包括其子整体,例如:界面隐喻、信息演示文稿和多媒体作为对于开发支持的用户交互设计。接下来是用于开发进程的方法和工具。其次,研究人员还关注在开发进程中用户的参与和互动。最后,研究人员还对软件和硬件在帮助设计和开发考虑到人类特性的系统上所扮演的角色很感兴趣。

例如:在用户界面设计开发过程中,即使设计师使用通常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但他们仍然缺少对界面设计如何将信息传递给用户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也许在界面设计原则中,视觉元素应该以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为了界面设计更加清晰,设计师可以在界面上运用视觉、动态、标识等元素。另外,系统设计实际上是可以让用户正确理解信息的成功方式。的确,研究人员指出,设计师们不仅仅不考虑物理层面的布局,而且也不考虑系统如何运作,如何开发,交互流程如何开展以及如何给用户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视觉元素在用户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认知元素,设计师们往往将十分浮华、象征意味很浓的视觉线索嵌入在其中,然而这些视觉元素是以牺牲系统功能和用户对系统的理解为前提的。

此外,关于交互设计领域方法和工具的选择方面仍有很多争论,主要体现在寻求理解如何建立技术和技术如何充分应用于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工作的方法论上。为了研究用户行为,在人机交互领域已经有十分重要的转变,即包括人类学方面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交互领域很少引用社会学理论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础。

近期关于交互在设计方面的分析显示,交互可以通过参照设计进程来被理解。例如:为了更加了解用户如何与系统进行交互活动,诸如参与式设计的理论就有为了观察用户参与设计过程的合理方法。在参与式设计中,用户的参与涉及从早期的项目定义阶段,概念设计,概念测试原型开发,原型测试,原型审查,直到最后的项目交付和验证。此外,参与式方法需要一个探索普通人的生活和人们各个层面幸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中一个关于讨论用户行为的理论叫做现象学理论。

尽管事实如此,交互设计原型的设计同样重要,它涉及到一个产品在开始到后来的一个提炼的过程。原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问题所在以及修复它们。只有这样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才能更加的有效率和愉快。但是原型设计的方法同样也有其局限性,它限制了与用户真正需要创造的产品原型的讨论。因此,一些对人机交互行为的研究有用的技术仅仅只是对用户所处不同文化的探索和实验室的经验罢了。

3结论

我们评论过的这些文章是对于那些在交互设计领域做过贡献的近期研究的一个大体的回顾。IT开发话题可以进一步分类为用户分析,软硬件开发,软硬件评估,用户界面设计与开发,用户界面评估,用户培训,以及开发方法和工具。同时,对于信息科技的使用与影响这个话题,有如下几个子分类:认知和行为,态度,动力,情感,表现,信任,用户支持与技巧。

界面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网页设计,用户体验,用户界面

 

想要建立一个成功的网站,首先就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今的设计过程中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设计就属用户体验设计了。科技论文。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名词即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概念的理解。

一、名词概念

1.什么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指用户在接受和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用户体验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产品,例如,交通工具飞机、汽车、公交车、自行车,数码产品电脑、手机、相机、mp3等,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纯主观的心理感受。这些纯主观的感受完全建立于用户体验产品的过程中,而产品的好坏或亏盈就由这些体验感受所决定,所以产品设计中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2.什么叫做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界面(Interface)是人机互动过程中的一个层面;界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有不同学科参与的工程,认知心理学、设计学、语言学等在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制作一个公司的网站时,不仅要兼顾用户的便利,同时也要把这个公司引人注目的地方一起展现出来。如果把一个网站比喻成一栋房子,那么用户界面则是房子的门面和装潢,只有首先吸引用户的眼球才能使用户留在房子里去体验生活。

二、用户体验设计的分类

在网站建设过程中如果只了解到用户体验的概念是不够的,设计者们必须要理论结合实践。因为用户体验是一种用户纯主观性的心理感受,设计师们在很微小的细节进行调整,或许就会得到用户的钟爱。这些细节上的精心设计必须经过设计师对于用户自身的调查与用户反馈的信息才能整出头绪,进行整合设计。那么通过调查与反馈用户体验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设计。

1.感官体验

想要在网页中设计出好的界面的话,感官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要注意网页的界面应该要保持一贯性不能给用户带来混乱感;在使用方法方面,设计风格要符合目标客户的审美习惯,并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科技论文。界面的构成不能太复杂;主要内容应设计在引人注目的地方。同时,页面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图文并茂。与企业的营销目标相结合,将目标客户最感兴趣的,最具有销售力的信息放置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设计页面色彩时应该与品牌整体形象相统一,主色调和辅助色不超过三种颜色。以恰当的色彩明度和亮度,确保浏览者的浏览舒适度。

2.浏览体验

浏览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呈现给用户浏览上的体验,更强调的是吸引性。在一个网站中一切内容和服务都是从网站的导航延伸出去的,所以导航应该要动感、简洁、清晰,分类条理最关键。随着现在网站功能越渐强大,各类型网站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视频、动画元素,对网站速度的要求也越发苛刻。所以加快页面的浏览速度选择一家稳定的服务器托管商也至关重要。在网站的内容上设计者应该给用户带来舒适的文字环境。如今,网站博客撰写已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需要用和朋友对话的方式来撰写博客,让用户感觉到一种舒适温馨的氛围。这样用户就会少一些局促感,即使他们遇到了使用上的问题,也会心情愉悦的在网站帮助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3. 信任体验

4.  互动体验

它呈现给用户操作上的体验,强调网站的易用性。网站与用户必须有高度的互动性,网站不是一张死板的宣传单,要让浏览者通过网站进行各种互动行为,包括直接联系企业客服中心;在线留言或咨询;在线订购物品;发表评论等,总之,要让网站和浏览者互动起来,通过网站把浏览者和企业连接起来。能互动的地方越多,这个网站的价值就越大。科技论文。因为只有和浏览者产生交流并可帮助浏览者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可以回答他的提问或直接购买产品,对浏览者来说你的网站才是有生命的,有价值的。

三、总结

网站的用户体验设计是是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自由的氛围中的一种进化需要,并且它最终将成为无论是从需求分析、到界面设计再到开发到运行维护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随时都需要将用户置入服务的核心,用我们的爱来浇注产品本身。

参考文献:

[1] 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化设计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崔武子,齐华山,于宁. 界面设计与Visual Basi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3]((美) Jason Beaird著 熊平, 宓媛珊译. 完美网页设计.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7)

[4] 徐延章. 美工与创意:网页设计艺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

 

界面设计论文篇4

[摘要]设计中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如人机操作、使用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的人文特征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径与方式。而设计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机界面是研究人一机矛盾,适用于物、理分析而缺乏创新分析,相对研究人?物?环境?信息关系的“设计艺术”则显得较为片面。所以探讨设计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义的。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另一方面,设计师自身对社会环境也要进行深入的认识与考察,对设计的作品取向有明晰的认识:是否符合人们的消费预期?是否能感受到人们的审美知觉?日本设计师佐野邦雄先生曾作一图??生活的变迁与设计师的课题,将日本及世界上某些非常有影响性的事件,如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等等都进行了归纳,进而对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感悟。

界面设计论文篇5

一、设计界面的涵义

界面的说法以往常见的是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而设计艺术是研究人一物关系的学科,对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与设备,而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物;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单纯地以人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说,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它的内涵要素是极为广泛的。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界面的存在

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为了便于认识和分析设计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分类为:

1)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界面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3)环境性设计界面外部环境因素对人的信息传递。任何一件或一个产品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或室内外环境作品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环境的物理条件与精神氛围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应该说,设计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为基础,以环境性界面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为重心而构成的,它们之间形成有机和系统的联系。

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来决定设计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四、设计界面的分析

按照设计界面的三类划分,有助于考察设计界面的多种因素。当然,应该说设计界面的划分是不可能完全绝对的,三类界面之间有涵义上也可能交互与重叠,如宗教文化是一种环境性因素,但它带给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却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环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区分的,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分类之间所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

1功能性界面

对功能性界面来说,它实现的是使用性内容,任何‘件产品或内外环境或平面视觉传达作品,其存

在的价值首要的是在于使用性,由使用性牵涉到多种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实现功能的技术方法与材料运用。在这一方面,分析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存在。如果作为一种处理方式来设计产品,则这种产品会使多种特征性(如民族性、纯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产品商标,就很难认出是哪国的或哪个公司的产品。当然,这方面也说明了产品中存在着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类能做出同样的反应。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有着国际性的、客观性的特征。

功能性界面设计要建立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国际符号学会对符号学所下定义是:符号是关于信号标志系统(即通过某种渠道传递信息的系统)的理论,它研究自然符号系统和人造符号系统的特征。广义的说,能够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都是符号,如字母、数字、仪式、意识、动作等,最复杂的一种符号系统可能就是语言。设计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让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对人来说应是符合思维逻辑的,是人性的,而对机械、电子来说则应是准确的、确定无疑的,这双方的信息传递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内涵。

2情感性界面

一个家庭装饰要赋予人家居的温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动人,一件宗教器具要体现信仰者的虔诚。其实任何一件产品或作品只有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体现着人的感情寄托,也体现着设计作品的魅力所在。

现代符号学的发展也日益这一领域开拓,以努力使这种不确定性得到压缩,部分加强理性化成分。符号学逐渐应用于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广告学等领域,如日本符号学界把符号学用于认识论研究,考察认识知觉、认识过程的符号学问题。同时,符号学还用于分析利用人体感官进行的交际,并将音乐、舞蹈、服装、装饰等都作为符号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这都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与有借鉴价值的情感界面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

3环境性界面

任何的设计都要与环境因素相联系,它包括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综合领域。处于外界环境之中,“是以社会群体而不是以个体为基础的”,所以环境性因素一般处于非受控与难以预见的变化状态。

联系到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去认识各时期的设计潮流。18世纪起,西方一批美学家已注意到艺术创造与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的创造物,原则上是由创造它的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现代主义或20世纪80年代的反设计,现代的多元化,“游牧主义”(Nemadism)都反映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性界面设计所涵盖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有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这方面的界面设计正体现了设计艺术的社会性。

以上说明了设计艺术界面存在的特征因素,说明在理性与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确、合理、有规则、有根据的认识方法与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处理了这三个界面的结晶。如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扩建工程,功能性处理得很好,没有屈从于形式而损害功能;但同时又通过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时代性特征及美学倾向,这是环境性界面处理的典范;人们观看卢浮宫,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欣赏,它的三角形外观符合了人们的心理期望,这是情感性界面处理的极致。

五、设计界面的运用原则

1)合理性原则,即保证在系统设计基础上的合理与明确。

任何的设计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与感性思维相结合。努力减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优化、提高为基础。设计不应人云亦云,一定要在正确、系统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严密地理论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动态性原则,即要有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的运作观念。一件作品不仅是二维的平面或三绝的立体,也要有时间与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思维认识的演变等多维因素。

3)多样化原则,即设计因素多样化考虑。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调查人员与公司出现,为设计带来丰富的资料和依据。但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设计信息实际上是一个要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的过程体系。

4)交互性原则,即界面设计强调交互过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传达,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与反馈,对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动地认识与把握。

5)共通性原则,即把握三类界面的协调统一,功能、情感、环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设计界面的应用方法

设计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侧重、有强调的把握。设计因素虽多,但它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结果是物化的形,但这个形却是代表了时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识,并最终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界面的运用,核心是设计分析。在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许多的成功案例可为借鉴。如柯尼卡公司设计其相机时,首先不是去绘制“美”的形和考虑技术的进步,而是进行对象人的日常行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对象人的年龄为35岁,名:Xxxx,从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与憎恶,分析他的日常行为,进而考察其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僚机,从而为设计提供概念(CONCEPT)与目标(TARGET),进行设计。经过分析,设计师有了明确的概念与目标,并随信息的交互产生了创造力。

另一方面,设计师自身对社会环境也要进行深入的认识与考察,对设计的作品取向有明晰的认识:是否符合人们的消费预期?是否能感受到人们的审美知觉?日本设计师佐野邦雄先生曾作一图――生活的变迁与设计师的课题,将日本及世界上某些非常有影响性的事件,如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等等都进行了归纳,进而对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感悟。

界面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民族艺术设计全球化 历史叙事

一、艺术设计民族化讨论的焦点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中设计民族化讨论几乎伴随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不同时期设计民族化的讨论中,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左右着研讨的方向性和思想性,其中近现代反帝反封建思想、民族主义和现代国际主义、后殖民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观念掺杂其中,特别强调民族文化特色和身份属性。民族化思潮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其影响着中国设计的发展阶段和设计文化的冲突转化。

“ 20世纪后期是一个巨变的时期。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出现戏剧性地重新定义所有人生活方式。跨文化互动、关联和商业实践首先出现在钱权阶层,现在我们发现这些大家都已经可以获得。”①“网络提供了一个关联的语境,使经济、文化的边界更加模糊,全球化速度加快。在这一语境下,‘搜索与链接’‘复制与粘贴’‘多媒体和数据库’等网络语汇,已经超越网络本体含义成为特殊的经济、文化代码。”②由于网络为民族文化提供了广泛的全球化、数字化语境,本土文化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中国现代设计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关于设计民族化的广泛探讨和争论,体现了中国设计界的文化自觉意识与文化自卑的矛盾和反复。大量对西化和全球化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的译介,对决着艺术设计教育者对民族化身份认同的当代责任。

诚然,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制约着消费方式。进而生活方式动态衍生出的特征,又是不同艺术思潮发生的社会根源。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性和功能性制约相对宽松的条件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中国的民族文化日益与国际设计潮流接轨,中国的艺术设计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逐步接纳与吸收了西方范式。而西方流行文化的盛行,在近乎取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此时,反射出主流文化对西风东渐的现代化、国际化所表现出思考,并不且余力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点滴,适时地展开了关于民族化的讨论。

此次关于中国设计民族化问题的讨论,前提是被基本肯定的,缘由是较为一致的看法。民族化包含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和民族风尚,是在民族发展进程中逐渐积淀的,受到本民族人民大众喜爱的文化主体。而分歧之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每一个民族的设计都应该具有民族性;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坚持,过分强调民族化是不符合国际化大趋势的矫枉过正的表现。

笔者认为,此次交锋的本质是中国艺术设计是应该遵循国际化在前,还是民族化在先的大讨论,而对第二种主张持相同观点。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独特的精神需求与时代感,在世界一体化设计的趋势中,首先适应世界潮流,并能把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与国际的先进设计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相互借鉴,才能最终统一于时代感和民族化的有机结合,使中国艺术设计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在理论上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学派的理论各有所长。全球化首先由物质生产的新水平及文明程度引起,并和与之作用下形成的新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民族性则表现为历史所创造的产物,在不同时代的历史范畴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心理诉求,其形式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机能中。时代性商品的民族化,几乎是商品时代的因循模仿,人类的自觉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决定时代感,而民族性作为一种心理惯性会直接影响时代文化的发展。

二、民族身份的文化纬度

民族性与民族身份有历史属性,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通常具有历史文脉纵向的接续,和适时文化的横向超越二者合力的活态形式。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历史上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文化形态,这本身就证明其强大的包容性和无比坚韧的自身活力。

有悖于西方自上而下(经济霸权挟持)的文化殖民行为观点,标志着美国观点和价值在全世界的扩张。西方学者提出民族化设计全球化的观念,是继全球均质化伴生出的另一主流文化模式,而非少数的、异类的边缘文化,即不同属性民族化特征影响全球化的进程和形态,是民族文化全球一体化的差异化影响与作用,与全球化拥有的平等文化价值。其中包括活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民族身份的活态性是指在全球化环境下,民族差异往往是从一个不同历史中产生的特定文化或社会环境中,“移动”到另一个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或区域,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与现实的冲突。这种传递的过程通常是适应、容纳、摩擦,甚至斗争蜕变的进程。通过位移、重构的跨国界传输,发生的不是简单观念在意识形态、设计实践和教育途径中更广泛的变化,而是不断重新定义的文化和社会特征。

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历史中添加和混合外部影响是正常的文化演变与发展,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化语境中的可见性和本民族叙述的身份,不是否定而是全球和地域、民族身份影响中共存、共生的历史继承和发展变化的活态关联。

民族身份的多样性是民族化历史叙事的广度延伸,让世界上不同文化差异性的扩张和传播成为可能。民族身份的多样性将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和相互钦佩的和谐氛围,不同历史中的民族文化共性和差异化明晰的存在,并呈开放势态接纳与包容并蓄。正如所谓强权的美国文化实际上是文化多元性和各民族历史异质性的构成,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的视野又使“强权的美国”审美趣味及艺术标准呈现一种纷繁多样的格局。可理解为美国的多样化民族历史文化的接续,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不可否认,任何一段历史都是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一分子,而代表一段历史的民族文化也是多元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革命给人类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联系纽带,功能庞大的互联网络迅捷地传递着可获得的各种资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迅猛,人类竞争亦将空前激烈。世界不同民族和地区既相竞争,又相依存,标志着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可以以多种方式隶属于某种文化和某种历史性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跨文化和全球性,是一个民族或社会文化独特的理解世界的观念和方式。如星巴克形象全球行为模式展示的多元文化选择行为。“星巴克门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超越真实性的地域特点的可视材料分析’星巴克选择了本地的审美, 而非选择真实性。新店设计的策略与乡土世界主义联系在一起,在当地的文化资源中导入和采用材料所潜在的意义。”③尊重跨国界的文化和民族社会特征,隐含其中意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因循其规律有助于不断重新定义的其从属的位置和地位,而获得收益。

民族身份历史叙事的演变和当代全球化设计的多元性决定其复杂性的特征。上世纪末,世界历史语境重构,通过不同民族的视角全球范围民族形式的可见性。本世纪全球化进程加速,“随着资本、文化、产品和个人流动的增加,在最近几十年中全球化影响快速发展。可能只有微弱的与全球网络连接,城市现在与全球影响深深交织在一起。”④引发全球之间民族化的相互作用加剧,形式因人、因时的不同,造就复杂、多维、动态不断变化的民族化特征,并影响当代设计导向。

三、民族化置于跨学科艺术设计教育的引线作用

从本世纪的世界艺术设计发展史来看,“民族性”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在不同地域、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民族性即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又有各异的表现形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个体与全球整体之间,在包含不同本质变革的同时又存在不同性质的关联。通过民族文化维度的形象建设,使民族化设计的诸多元素逐渐形成整体的设计文化内涵,成为当下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前任院长潘公凯在《面向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中的艺术教育与交流全球化趋势中的不同学院特色》一文中指出:“近20年来,中国的美术教育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而且发展迅速。其基本特征是由封闭走向开放,日益深入地融会到当代世界的共同性语境之中。信息网络的全球化,共同的知识学基础,为不同地域国家的艺术家提供了思考自身问题的广阔视野和崭新角度。”⑤就此问题学者仲呈祥从不同视角阐述道:“这里我想呼吁一下,要高度重视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资源的发掘。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第一个讲清楚就是要求我们讲清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都应该走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⑥

艺术设计的形式结构,除功能设计是其核心支点外,还涉及包括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人体工学、经济学等在内的众多学科的支撑。而本文讨论和强调的重点是在以上支撑学科之外更要重视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交叉学科,特别是对那些能够实现民族历史叙事辨识可能性的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展开教育研究。通过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将这些学科以丰富平台的方式置于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将对中华历史文脉的诠释和再塑造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艺术设计教育将在全球化语境下从两个方面注入民族化观念的设计手段。首先,是运用新的教学法,用民族化作为引线,让学生在深入研究民族化问题的同时,批判性地思考他们从中应该学习哪些文化精髓,在当代中华历史语境中如何诠释民族化。其次,通过民族化阐述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理解背后的细微差别,使他们个性鲜明地“建造”和“生产”民族化设计。再次,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的文化演变与发展的例证,评估学生多样理解背后的文化概念,使学生们能够逐渐掌握在民族化大背景下融合全球设计思潮的路径和方法。从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强调艺术继承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和谐关系“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文论思想中给予我们以启迪:艺术设计教育应遵循历史规律,恪守中华文明延绵传承的历史文脉,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建立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规律和教育方针。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G075)

注释:

①Globalization_culture_and_communication_Proposal_for_cultural_studies_integration_within_higher_ed1, Scherer, Brooke Nichole. Iowa State University ,M.F.A. 2010,VI.

②苏咏鸿.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2.

③Special issue: Difference and globalization,Giorgia Aiello.Luc Pauwels.Visual Communication,2014:279.

④Both And Merging Global and Local Identity throughDesign.Larco.Nico.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10:195.

⑤潘公凯.面向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中的艺术教育与交流全球化趋势中的不同学院特色[J].世界美术,2001(4).

⑥仲呈祥.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J].艺术百家,2014(4).

界面设计论文篇7

当今世界的工业飞速发展,而在这个趋势中发达国家无疑是这个趋势中的主导者.而现代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不断的加快,世界经济格局也是日益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依然占据主要国际市场,其工业设计也是越发庞大,在这工业设计这方面,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工业生产量非常庞大,也有着“世界工厂”之称,但工业设计方面却远远落后于生产.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模式比较类似于上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模式,产量庞大,但工业产品的设计方面跟不上,无论是产品的外观还是功能性都处于模仿其他如欧美其他发达国家和日本等优秀工业设计的阶段,在全球市场中,给人的印象就是“山寨”、价格低廉,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我们地设计无法跟上生产水平,也就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不断提高工业设计的就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在当今激烈的工业产品的竞争中,工业设计无疑有着重要地位,在说到底工业设计方面的竞争就是工业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的竞争.

文章的前面说过德国在上世纪初,也遇到过跟我们相似的问题,这时出现的包豪斯设计理念,德国将其运用在实践中,这一运用让德国工业产品发生了质的变化,让其产品品质得到了跨跃是的提高,并形成了领先世界的水平,德国的成功表明了对设计思想的的发展和改革以及对设计规律的研究不仅是令艺术设计这一知识领域自身的完善,也直接影响到了一个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层面的发展.虽然包豪斯设计理念距离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但包豪斯理念依然是现代设计值得去深刻研究品味的.那么包豪斯如何指导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现在工业设计又如何改变现状,寻求突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是研究包豪斯理论的真正价值所在.

2针对现状,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目前艺术设计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理论体系,没有很好的利用我国庞大的文化财产.根据对包豪斯的历史著作以及研究包豪斯的各种文献进行的查找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对包豪斯的著述都仅仅的局限于对包豪斯形成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方面以及对受包豪斯影响下完成的作品的介绍和赏析,但很少有文献能成美学的角度对包豪斯的艺术设计理念和传达出来的艺术设计风格进行论述,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遗憾.那么我们在研究包豪斯理论时可以着重从这一方面入手.任何的研究都必须结合实际,任何的理论都必须结合现实才能得到正确运用,所以对于包豪斯艺术设计的研究以及对其理论的运用,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论.从中吸取适合我国的精华内容再予以结合中国的文化资源.

3研究时的要求

任何研究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在研究包豪斯理论时,如果想全面的系统的去研究包豪斯的工业设计理念,就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的方面.

3.1首先就是,必选要了解包豪斯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历程,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3.2包豪斯艺术设计的理论、特征是什么?以及包豪斯艺术设计在所处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代表人物的艺术作品特征和理念,并对该阶段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3.3应该从包豪斯理论里学到哪些精华,包豪斯理论与中国设计理念的实际联系,如何利用包豪斯改变现状.

4研究的目标

对包豪斯艺术设计理念的研究,让我们对包豪斯艺术设计思想的形成、发展、影响力以及它的意义做了全面了解.并对包豪斯艺术设计理念与中国艺术设计现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刻的研究.探讨对如何结合中国艺术设计的现状,利用包豪斯艺术设计理念的精华,将包豪斯理论精华为现状所用.

5总结

包豪斯艺术设计理念深刻影响着当代的艺术设计,包豪斯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主张以遵照自然规律和社会客观法则为基础,从理性主义为设计的出发点,最为强调以人为核心和根本,突出艺术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力求达到产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中国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大形势下,只有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精华知识,借鉴其他国家的好的一部分方法经验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生产产品,才能生产出艺术性和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完美结合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建立发展符合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理念和风格。

界面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地域文化元素;黎锦;平面设计教学;民族化;本土意识

风云变幻的20世纪,现代设计的理念使得设计语言和设计风格趋同化,从而引起设计界反思,如何在“失去”的同时,使得民族文化的精华得以传承。西方包豪斯时期建立的设计体系,是现行艺术设计体系基础,而国内平面艺术设计界对民族传统图案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经典研究稀缺,使得西方现代平面构成理论成了现代设计的唯一标准,从而使设计就是西方舶来品的观念深入人心。而黎锦艺术中体现的原始风格和现代艺术设计中追求的“回归”却不谋而合,这些特质为黎锦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打下良好基础,正是这种情况下,黎锦图案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古拙的意象,神秘的寓意,原始的幻想,热情的浪漫,使得黎锦图案艺术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热力。黎锦装饰图案数千年沿袭和传承下来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底蕴,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丰富的视觉想象力和联想力,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潜在商业价值,在新时期的平面艺术设计中加以利用,将会更丰富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元素。

一、黎锦图案与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的互通关系

海南地域文化艺术元素中,最具开发与传播价值的元素就是海南黎族织锦。黎锦图案的构成有非常巧妙而纯粹的色与形的组织与排列,使之产生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效果,而对抽象形式的强调,极具时代特色的符号,与现当代的平面艺术设计作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黎锦图案中提炼出具有地域特点的图形符号并通过解构、重组加以运用到平面艺术设计中,与现代设计中所倡导的“少则多”艺术设计理念不谋而合,黎锦中的每一个图形、每一块颜色,都使传统黎锦图案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搭起桥梁。将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神韵传承到现代设计中,会得到真正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设计作品。

在现代设计中,处处可见对于形式美感和构成秩序的追求。形式美感是设计理念的基本传达手段,而黎锦图案中的形式感与程式化是主要的构成形式。图案造型中有大量的三角形,菱形,方形,平行形等几何抽象元素,通过构成法则将其重新组织,其中有重复、有排列、有对比、有发射、有夸张、有变形、有打散重构,使其显得厚重、古朴的同时,又不乏平面设计的精美,这些黎锦图案使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内容得以不断充实,并散发出独特的气息。

“夸张”是平面艺术设计中重要的构成法则,而在反映客观物象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与变形,也是黎锦图案构成的重要形式之一。黎锦图案通过夸张变形来谋求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通过夸张变形增强艺术感染力,目标是一致的。黎族哈黎抱怀人的日常生活用被中的“撞纹”运用动和静的夸张变形手法,画面充实,节奏协调。图案构思大胆,造型简洁,具有独特的现代风格。黎锦制作精巧,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产生形色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而包豪斯的现代设计理论建立,使得抽象主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发扬光大。黎锦图案中,运用抽象的表达方式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例如润黎的黎锦图案把“祖宗柱”绣于上衣后背中心位置,“祖先人形纹”被安排在上衣正中间显眼位置。“祖先”的形象被设计成抽象外形,一间三角式茅屋,三角中央有抽象V字人形纹,在人形纹的腹、双腿、双臂等又套着体型较小的V字人形纹,小的V字人字纹中又套有更小的V字人形纹,层层叠加,环环相扣,又构成一幅饱满的复合抽象图形,如成千上万的人手拉着手,寓意祖先牵着子孙后代的手护佑着他们。在黎族人取意为:房子――父亲――儿子――孙子,代代相传。

现代设计中的要诀之一就是“象征性”,黎锦图案中体现的“有意味的形式”与现代设计不谋而合,对现代平面设计意义重大。

二、海南黎锦图案元素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黎锦的种类主要有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族人对黎锦图案的提炼组织遵循一定的“构成”规律,这些写在黎族人心里的构成规律,使得黎锦图案对现实的抽象、几何化的提炼、色彩平面化的组织都体现了黎族人的审美意识。

平面艺术设计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也可以用手绘方法创作。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行业内,设计师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灵感”,将黎锦图案元素融入到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能激发设计师从应用的角度来探究视觉语言的个性化表达,能打破只通过点、线、面抽象要素来研究视觉组织规律的思维惯性,丰富平面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无疑是设计潮流的体现。应用传统元素可以为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门类,从而产生新的视觉语言,黎锦元素在平面艺术设计中可以应用到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等等。例如黎锦坊,在黎锦家居用品开发和黎锦婚庆博览会等商业艺术设计行为中,大量运用黎锦图案,使之走在时代前列。

要想体现“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文化”,需对黎锦文化的艺术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东方民族内在艺术精神的特点以当代性的形式展现在世界艺术当中。将黎锦应用到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可以是黎锦元素的重构再应用,可以是黎锦风格的现代表现,可以是黎锦的再搭配。总之是将黎锦艺术运用到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同时不失其原本属性甚至能有独特的风格、味道、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设计界开始越来越重视民族地域元素和符号的使用。如今在世界各地知名度假酒店中广泛运用正是说明它在设计中所处的位置极其广泛的使用基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从民族地域文化元素提取并吸收精华,才能体现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就展现传统文化及当代性的主流文化。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海南民族研究――越过山顶的铜锣声[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海南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海南:会议论文,2009.

[3]海南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c].海南:会议论文,2010.

项目名称:海口经济学院校级资助项目。

项目题目:现代艺术设计中海南黎锦图案应用的视觉表现研究。

上一篇:劳动立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劳动法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