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2 05:56:46

执法教育论文

执法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路政管理;培训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路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路政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对路政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它既要求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管理和保护好公路路产路权,又要减少矛盾,避免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为此,应加强路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路政管理人员素质,促进路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公路路政管理队伍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路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路路政工作的工作内涵不断拓宽,公路路政工作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一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公路路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走得了,还要走得安全、走得舒适、走得便捷。二是公路路政工作的工作内涵出现了新变化。路政工作不再仅限于维护路产路权、治超、公路法制宣传等,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服务、应急处置、安全保障、路网调度等全新的内容。三是公路路政管理工作量产生了新增长。

公路路政行政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路政执法人员是整个路政执法行为的具体执行者,路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交通行业甚至于政府形象,具有国家形象的政治高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要求路政执法人员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但事实上,目前的路政执法队伍中不少人素质不高,不懂法律,岗位培训、考试流于形式,有的公路部门还委托文化程度较低,又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上岗执法。有的基层执法部门中无一人受过系统法律知识教育等现象。

因此,针对当前路政管理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道德;具有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的业务技能;具有勤政、规范、高效、廉洁的作风的路政队伍,实现路政队伍工作作风有新转变,执法工作公信力有新加强,人民群众满意率有新增高,护路保畅能力有提升。

二、加强路政管理队伍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

1.加强培训教育,应注重提高路政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

(1)路政管理人员应系统地掌握路政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路政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更好的适应当前路政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培训课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路政管理规定》、《交通行政执法七项制度》、《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内容,使路政管理人员深入了解所从事职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要求路政管理人员对法律知识必须具有超乎当事人和普通群众的广泛涉猎和精深理解。专业知识丰富,不只是要求熟悉法律原则、法律条文和立法精神,更要求通晓法律规定背后的根源、法理,拓宽理论视野,了解法学理论的研究动态。

(2)采取形式多样执法能力的培训方式。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也可以以路政支队或大队为单位进行短训,通过分析案例、讨论案情、交流经验等方法不断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3)加强岗位练兵。在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建设中,要积极探索以岗位技能和执法纪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练兵机制,特别是系统性的培训,尤其要注重个人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采取军事化训练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批学习培训,路政执法人员,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脱产轮训,切实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2.加强培训教育,注重路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

(1)要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当前每个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学习,使执法人员在思想上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教育上,要定期组织大家开展学习讨论,结合形势、任务和执法人员思想现状,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强化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正视当前执法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用积极的态度引导人,用实际的行动带动人。

(2)要加大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利益关系、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给人们的思想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针对路政人员的特点,围绕立身做人这一基本问题,结合交通行业迅猛发展和公路运输业的不断繁荣、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破坏、非法占利用路产行为增多的实际,以培养团队意识、奉献精神、行业责任感为主线,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使路政人员找准定位,执好法、护好路、服好务。

(3)要加大人文知识教育的分量。在政治教育中加大人文知识的含量,有利于培养路政人员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积极创新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当然,加大分量,并不是二者简单相加,而是找准切入点,将二者相互结合,融为一体。

3.加强培训教育,注重路政管理队伍的勤政廉政教育

(1)重视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着眼于提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从领导干部的实际出发,注重示范引导和领导干部的自我教育。一是要树立一批典型,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激励作用;二是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参加集中学习、集体讨论,在工作之余加强廉政学习;三是要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自己深刻领悟教育的要求,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2)结合实际深化警示教育。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情况不同,教育需多样化。一是紧密结合当前干部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找准岗位腐败风险,就实际存在的问题来教育;二是着重抓好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根据教育对象不同,采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因人施教法;三是通过举办警示教育培训班、召开警示大会、观看电教片、进行座谈讨论、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以案说纪、现身说法等教育方式,加强警示教育。

三、结束语

执法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 依法治教 研究生教育 问题 对策

依法治教是指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教育事业,内容包括了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监督等方面。研究生教育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具体阶段,又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依法治教的教育理念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然会遇到一些诸如研究生教育立法不完备、执法不规范等具体问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教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生教育中依法治教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立法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立法体系不完备。目前我国涉及研究生教育的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但是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法》是一部系统调整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立法,其条文和规定过于概括和笼统,没有凸显出研究生教育与本科、专科教育的不同之处。《教育法》的调整范围更为广泛,更加不可能对研究生的教育有细致的规定。研究生教育应该有专门细致而严谨的立法规范,过多地使用“暂行”、“试行”、“草案”等不利于教育的规范化建设,诸如《研究生教育法》、《研究生教育经费法》、《研究生院设置法》等具体化法律规范要确保出台。

(2)研究生教育立法规范轻程序,缺乏可操作性。“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立法的普遍现象,研究生教育立法也不例外,法律条文用语空洞,强调原则性规定,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当学生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畅通的申辩、救济机制,最终只能上诉至法院解决,诸如“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等学生告学校的案子日渐增多。

(3)研究生教育立法滞后,缺乏严谨性。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立法的步伐明显跟不上,新的法律不能及时出台,旧的法律不能适时修改,研究生教育立法滞后,不能与时俱进。诸如《学位条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十几年来未曾有任何修改。研究生教育立法的很多规范性文件本身就是违反宪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相关精神的,下级规范与上级规范相抵触的现象严重,有时甚至严重违背,相关文件、条例的颁布缺乏严谨性,漏洞百出。

2、研究生教育执法的问题

(1)研究生教育执法主体不明确。我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研究生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生教育执法主体,立法的不足造成现存的法律并没有对其各自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执法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明晰,经常出现“执法打架”现象。

(2)执法行为的不规范,不统一。“行政执法”的实质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要有法律根据,受法律规范制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范执法行为的法律欠缺,研究生教育执法人数不足且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执法行为的不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在使用裁量权时存在着滥用、误用、越权使用等现象,采取的一些管理措施没有体现合法合理、公平正义的原则,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研究生教育执法缺乏制度保障。研究生教育执法缺乏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保护,官本位下政府的不当干涉导致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现象大量存在,研究生教育执法的权威性难以树立。

3、研究生教育司法的问题

(1)我国缺乏法定化的、制度化的行政司法仲裁制度。当下高等教育领域,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具有处理高校领导、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人员的惩戒职能,但是缺乏法律条文化的明确规定。

(2)司法力量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不足。关于教育的司法问题,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的干涉力度不够,全国各地司法机关对于教育的司法问题评判不一,法院内部对于教育的司法问题评判不一,有的划为民事案件处理,有的划为行政案件处理,导致判罚的标准不一,或者司法力量干脆不干涉,直接让权于高校内部自我解决,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法律保护,对于司法的权威性形象造成具大的挑战。

4、研究生教育执法监督问题

(1)法制监督体系不完备。我国有着中央集权的历史传统,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强调的是行政监督,缺乏强有力的法制监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不完善,对于行败的监管不力,研究生教育领域的行败逐渐扩散,研究生教育缺乏强有力的法制监督体系。

(2)高校内部研究生监督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在各高校内部,相互之间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校缺乏对导师、学院、学校畅通的监督渠道,不能够打造有效的双向监督渠道,不利于建立阳光透明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教学管理的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监督内容范围小。

(3)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监督不积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阶段,对于强调人才的经济社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监督有利于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善,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的监督积极性不高,社会舆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人民群众的关注度不高,监督积极性不高。

二、研究生教育中依法治教问题的成因分析

1、研究生教育立法问题的原因

(1)社会整体法律意识淡薄。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当下我们国民的整体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维权意识淡薄。上至拥有立法权的人大,下至在校的研究生教育领域相关人员,对研究生教育的立法渴求性不强,对研究生教育立法的重视度不高,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立法的资金投入不多,研究生教育的立法工作举步维艰。

(2)我国教育立法水平落后。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立法已经越发关注其技术性问题,往往对法规目的、用语限定、逻辑结构、文字表述等都予以高度关注。目前,我国的教育立法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立法程序过于复杂导致规范过于概括和笼统,多强调原则性规定,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能真正维护权利和规定义务,实践中往往出现“大、假、空”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立法水平落后造成的。

(3)我国研究生教育立法监督力量弱。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权力机关,对于研究生教育立法的关注度不高,立法的实地调研不足,很多时候是根据教育机构、教育委员会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导致法律规范过于笼统,缺乏完善的实施细则。

2、研究生教育执法问题的原因

(1)执法主体权限不明,职责不清。行政机关、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执法权限划分不明,职责划分不清,容易出现“抢着管、没人管”等现象。

(2)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实际执法能力欠缺。实践中的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实际执法能力欠缺,按部就班的就理论而实践往往是事倍功半,很不利于打造法律的权威性。

(3)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导模式。教育的政治化不利于学术研究发展,政治力量的干涉不利于学术的和谐自由发展,不利于高校建设的和谐发展。参看美国等教育强国,教育模式是单纯的校长负责制,设置教授委员会讨论解决学校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高效性和实际操作性。

3、研究生教育司法问题的原因

(1)研究生教育司法的独立性不强,容易受行政力量干预。法律赋予司法人员过宽的自由裁量权,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司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驾驭过宽的自由裁量,另一方面“官本位”思想严重,过宽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受到行政力量干预,破坏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司法独立。

(2)研究生教育司法的权威性不高,司法难以服众。各地各级法院对于高等教育司法案件的民事和行政归属界线区分不明确、不统一,直接导致司法标准不统一,判罚不统一。研究生教育司法领域难以保持“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平等原则、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和司法公正原则”,难以确立其权威性。

4、研究生教育监督问题的原因

(1)研究生教育监督力度不够。单方面的监督只会造成专制,合理有效的双向监督才能够确保监督体系正常运行。我们缺少的是学生、老师等基层实体、一线人员对于上层教育机构、组织、领导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2)研究生教育监督不全面,渠道方式单一。缺少社会舆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的监督,没有教育监督的有效渠道,不能够完全充分切实地保障研究生教育领域各方利益。

三、研究生教育中依法治教的对策

依法治教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依法治教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运用也将更具规范、更具条理。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条件下,在遵循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保障下,积极吸收外国研究生教育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加强研究生教育立法

(1)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在大方向上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小角度上加强研究生教育立法。要在遵循我国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广泛吸收其他领域先进立法理念加强研究生教育立法。积极开展诸如《研究生教育法》、《研究生教育经费法》等具体化法律规范的立法工作,保障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进程。与此同时,一方面加强可操作性建设。在坚持立法原则性的前提下,确保法律的可操作性,更加关注一些技术性问题和细节问题,避免出现实践中的“大、假、空”等现象。另一方面,坚持研究生教育立法的与时俱进。研究生教育立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必须顺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适时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保证法律的先进性。

(2)研究生教育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必不可少,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立法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良。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特色,诸如重要的教育立法地位、丰富的教育立法内容、完备的教育立法体系、严格的教育立法程序、高明的教育立法技术、完善的教育法律监督体系、教育立法与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动等对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立法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规范研究生教育执法,树立执法权威性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实践操作能力。执法人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执法的效果,一方面要强调执法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注重理论的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培养实务操作能力,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当然仍应该强调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不断树立执法的权威性,统一各地区的执法标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研究生教育相关人员对执法的信赖度,做到和谐阳光下的教育执法。

3、构建研究生教育司法体制,加强研究生教育司法队伍建设

(1)研究生教育司法体制的构建。要积极开辟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干预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渠道,加强行政司法仲裁制度等制度的建设,加强司法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2)研究生教育司法队伍的建设。要在现有的司法工作人员中,注重倾向性地引导其了解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教育侵权违法现象等。

4、开辟研究生教育监督新渠道,确保监督强有力

(1)开辟研究生教育监督新渠道。监督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阳光和谐发展。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下开辟社会舆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人民群众的监督,广泛开拓网络媒体、新闻报道等监督面,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监督积极性,保障监督的全面性。与此同时,积极创新监督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的监督积极性。

(2)在广泛开辟监督渠道的同时,确保强有力的监督。构建双向监督体制,切实保障研究生教育相关人员的合法权利。

四、结语

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对于社会的法制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全面彻底的研究生教育立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法制化建设的前提,合法高效的研究生教育执法是关键,公正独立的研究生教育司法是核心,畅通健全的研究生教育监督机制是保障。研究生教育领域立法的完善化、执法的规范化、司法的公正化、监督的畅通化对于我国依法治教的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生教育领域依法治教的问题、成因和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注: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2008B067)资助。)

【参考文献】

[1] 毛伟:高校管理中“弱法现象探讨”[J].江苏高教,2008(5).

[2] 姜明安:论行政执法[J].行政法学研究,2003(4).

[3] 高洁:规范教育行政裁量权 促进教育执法公平[J].当代教育论坛,2010(28).

[4] 伊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法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 李锡平:主要发达国家教育立法的基本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3(11).

[6] 霍建平: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与对策初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执法教育论文篇3

一、财会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现状

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都已经开设了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在对学生的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执业能力培养不匹配财务会计类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会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特点要求专业建设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但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差,不具备专业技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僵化产学结合,可以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目前,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明显偏弱,即使有实践教学,也大多数因为时间和经费的问题,使得实践性教学局限于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的效果。

(三)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判断。

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执业能力较低,而且使得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之后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执业资格考试,致使学生的到课率较低,而且课堂效果很差,如何将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相结合,需要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

二、“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意义与目标

“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即: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包含执业考试的科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要使学生吸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具有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是促进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建设。财务会计类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财会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特点要求专业建设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二是培养具有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专门人才。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普遍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差,不具备专业技能,很多学生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改革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已经势在必行。三是提高教学效果。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准备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能力训练,使课堂学习效果下降。通过“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轻松地获得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不但节省了学生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提高了大三和大四学生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的目标 一是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执业能力为主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能力分析,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从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根据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模块和教学模块。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能力评价模式的改革等,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轻松获取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相结合教学培养新模式。新的培养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为主,执业技能鉴定为重要补充。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条件,而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必须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前提。为了适应就业市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执业资格和获取相应执业能力,将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相结合,需要探索“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三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运用案例驱动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符合就业单位的用人标准。

三、“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一)新模式对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使学生吸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的获取,在课程体系设置时,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执业教育培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分析后,对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综合财务类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课程,使之结合更紧密,内容更紧凑。重点突出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适时更新课程。要使学生吸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取执业资格和执业能力,财务会计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如下:

(1)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学生执业资格考试和执业能力获取。为与执业考试内容匹配以及兼顾专业课程的连续性,可以按照初、中、高级的层次来设置,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等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开设财经法规和会计信息化课程,财经法规和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执业资格考试必考课程,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组织与工商类课程。财务会计属于工商管理这一学科大类,会计也属于管理类岗位,因此,财会类学生还须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该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组织的一般运行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和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对其将来的财务会计工作方面起到知识的补充。这部分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课程。

(3)金融类相关课程。财务会计工作除了核算之外,要涉及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等相关工作,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对金融学应该有较深入的了解,包括对基本金融理论、货币银行、证券投资、金融市场等,学生通过认识金融行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做好企业的投资、融资工作。

(4)通用类课程。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必须掌握很多工具才能应付工作和生活。而且现在的教育目标是不仅让学生成为专才,也要成为通才,所以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通用人才。一是经济学课程设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企业是微观经济中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中广泛涉及到产品定价、合同纠纷、增资扩股等经济活动,作为参与管理这类经济活动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法等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二是计算机课程设置。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财务人员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不仅仅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进行文档处理,更需要精通常用的财务软件,对于复杂程度相对更高的财务分析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要做到运用娴熟,从而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相关软件进行理财决策。三是数理统计学课程设置。现代的财务会计不仅强调核算,更强调管理,即为管理层提供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它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因此,应该设置高等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四是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为跨国公司或者涉及到跨国业务,财务会计人员除了核算国内业务外,还需要对国外业务的处理,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商务英语的学习。

(二)新模式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教学、案例驱动教学、模拟实训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分层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课堂,可拓宽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角度,开拓视野,使学习效果更佳。

一是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教学法。情境导入与兴趣驱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完本课知识可以掌握哪些技术,处理哪些现实问题,从而对于学以致用有深刻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驱动下,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提高学科应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种融课堂教学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是分层教学法。基于学生兴趣以及毕业后就业倾向的不同,学生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有些学生会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学生会注重科研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有些课程应实行分层教学,对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各有所长。

三是开发教学网站。开发教学网站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教学,而且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挂在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

四是案例驱动教学法。案例驱动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契合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会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模式能力评价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要求采取新的能力评价模式跟踪培养效果,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全面。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决策判断。因此,可以考虑在考试形式、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在一定比例的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外,可增加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考察,如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其财务状况;还可以对上市公司的投融资项目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更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四)新模式实践教学的改革 产学结合,促使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零距离。学校可以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企业合作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或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基地,为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等方式,使企业成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1)全方位的校内模拟实训。利用ERP 实验室完成财务管理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ERP 实验室包含了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能包容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实验需求,综合性强,且具有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等特点。ERP实验主要由软件、课件、案例以及师资培训等教学服务组成,旨在发挥软件开发企业培训教育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利用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实验室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教学软件系统、硬件设备、企业经营管理操作单据、企业经营管理背景资料等整套方案,提供教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平台,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多机会的顶岗机会,构建学校与企业的协作,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积累项目经验为目标的学生实践平台。另外,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乃至师资条件,与校外多家企业签订教学实训基地协议书,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职业氛围的实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聘请实习单位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把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移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配合学生实践单位,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完成会计岗位实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与企业会计界的直接沟通和联系,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上岗实践中反映出的会计教育薄弱环节提出的要求及建议。

(4)取得教学实训反馈。每年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必须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座谈,让学生畅谈在会计岗位实习、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反馈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详细分析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了解用人单位还需学生加强哪些方面的实务能力,并考虑增加这些方面的相关实务课,同时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的指导老师。

通过突出学生理论教学和执业教育的结合,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尤其是理论课程和执业资格课程的相关衔接,为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财会类专业“理论教学与执业教育”两位一体教学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克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7期。

[2]刘淑华:《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有关问题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姚正海:《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3期。

[4]阮萍:《关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执法教育论文篇4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随应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是一支具有新时代明显特征的新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的新挑战,如城市规划控制区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等,为我们城管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做好被誉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四有”城管执法人员的目标,把培养人、尊重人、提高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进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管执法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拓宽教育领域,谋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全面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素质,是履行城管行政执法新时期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所作为,就要按照这一要求准确定位、科学设计,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功能。加强队员的思想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的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工具。加强队员的思想文化建设,必须着力于年高全体队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应当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上,要以人为本,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向广大干部队员宣传科学的思想理论,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首位。科学的思想理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始终不渝地向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灌输共产主义理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把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和要求的先进文化传播到广大干部职工中去,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生活品位和开阔工作视野。始终采取“正面灌输、积极引导”双管齐下的办法,坚持以人为本,引导职工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城管精神和工作作风。一是树立为城管执法人员终身负责的观念,把立足点确立在对城管执法人员长远发展负责上,确立既贴近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际、着眼打牢城管执法人员思想基础,又能让城管执法人员学有所获、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的教育观。树立综合效益的观念,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引导,着力引导城管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改变自我封闭的模式,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利用社会大课堂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增大教育的信息量、知识含量,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三是把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思想引导的组成部分,为教育注入活力。按照“啥弱抓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在内容安排上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增加科学文化学习的比重,引导城管执法人员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二、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管执法人员的主体作用。有的单位搞教育,从制定计划、搞动员,到授课、总结,都是政工干部“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城管执法人员参与程度低,使针对性、实效性打了折扣。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在“贴近”上做文章。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城管执法人员关心不关心、需要不需要作为立足点,不仅注重找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还要注重解决问题,不能隔靴搔痒。要深入搞好调查,掌握城管执法人员思想变化,对城管执法人员急切希望得到回答的热点问题,可以先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统一思想认识。二是要体现民主精神。引导城管执法人员说真话、讲实情,平等交流思想,在分析、比较、鉴别中明辨是非,是发挥城管执法人员主体作用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论,要与教育对象平等交流,对不正确的观点也不要简单压服,而要循循善诱,在启发思考、认真讨论中澄清模糊认识。三要形式多样,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而要适应城管执法人员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一些读书、征文、辩论、演讲、体会交流、社会调查、新闻点评等活动,配合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知与行的统一中见成效。全面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素质,需要提供丰富的实践舞台,引导城管执法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各项任务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强化素质。一是要把实践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尺度。既要引导城管执法人员明白正确的道理,又要指导工作实践;既要解开现实思想扣子,又要校正行为上的偏差;既要澄清模糊认识,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真正杜绝只重视提高思想认识,忽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片面性。二是要与各项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其它各项工作一道去做。要善于把各项工作任务的要求,转为城管执法人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课题,引导他们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认清自身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与实现知行结合的过程统一起来,实现工作、思想双丰收。三是要切实抓好实践中的规范养成。城管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点滴积累、点滴养成,实现质 的飞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是不够的,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准则,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加以规范。教育者要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点滴养成,纠正畏难怕苦、马虎大意等偏差,使城管执法人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锻炼提高,不断成长进步,提高自身素质。

执法教育论文篇5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意识形态工作,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高度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谋划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从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出发,从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湖南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努力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要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继续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解决党风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领,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增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本领。要组织好基层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着眼新的变化,立足新的实践,特别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的执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要紧密联系我省实际,按照优化基础性研究、强化应用性研究、深化对策性研究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为依托,深入研究关系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问题。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推动先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能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保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文化产业导向正确、调控有序、富有活力和协调发展。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管理职能从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管理政府文化机构与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转变。要按照“扶持一批、转制一批、重组一批、剥离一批”的思路,分类分步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

第二,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主导产业为龙头,搞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根据我省文化产业十年发展规划(2001—2010年),目前要突出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体育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力争使五大产业的年均收入有较大增长。要着力于把湖南广电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潇湘电影集团做大做强。积极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和引导省内实力雄厚的非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三,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必须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并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引导文化单位和企业提供群众欢迎、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打击一切扰乱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和不正当行为,优化、净化、美化文化市场环境。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把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核心,把增强正确舆论的影响力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点,把提高新闻媒体整体实力和舆论影响实施能力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内容,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一是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要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意志和行动。

二是确保党对媒体的领导,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进一步抓住“管住”和“管好”两个关键环节,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干部的原则,确保新闻媒体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切实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切实把“高举旗帜,保持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新闻宣传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要给主流媒体有力的政策支持,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是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社会热点。要按照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我们党、政府和政治制度的信心的原则开展舆论监督,切实规范监督的程序、方针和方法。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媒体舆论的制度和办法,坚持和完善媒体更正和道歉机制,切实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四是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互联网的发展与管理,既要遵循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也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国家安全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要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切实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要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加强约束网民的基本网络行为,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价值观,继续抓好网吧整治和打击的工作。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振奋群众精神、创造文明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坚持鼓励先进与照顾多数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思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要精心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侵蚀。

其次,坚持统一思想与尊重差异相结合,认真做好不同群体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方面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共同的奋斗目标上来;另一方面要了解、研究和尊重不同阶层、地区和年龄群体之间的差异,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重点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着力化解基层群众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要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及时掌握并帮助解决群众思想问题背后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年都要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我省的科教实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办学方向。要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要坚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布局。要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转变管理职能,重点抓好科技政策的完善落实、促进科技产业发展和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创新人才与创新基地两手抓。

2.抓好普及与提高,不断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以巩固“两基”为重点,大力抓好农村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依法加强“控流保学”工作,要以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核心,促进我省高等教育适度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科技普及工作要从科普规划和科普载体两个方面着手抓。认真落实《湖南省2004—2010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规划》,加大科普基地建设。要加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执法教育论文篇6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业务指导思想还是存在偏差。虽然经过执法执纪整顿和专项大检查,民警的业务指导思想得到提高,但还是没有彻底正确处理好和解决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表现在:

1、突出安全稳定工作于首位,致使教育感化挽救的功能不凸显。目前还只立足于和满足于管得住、不跑人、不出“四防”事故的低层次水平上。教育工作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未摆上重要日程。

2、重生产劳动、轻教育改造现象仍未清除。二者之间关系未摆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生产时间有充分保障,教育时间落实不足。

(二)敬业爱岗意识还不够,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

1、服务意识不强。少部分民警以管人者自居,为劳教人员提供服务时态度较差;有的民警叫劳教人员绰号,用语不文明。

2、开展“三课”教育和个别教育不够认真,有的民警仅仅追求在数量上,忽视质量,备课和上课则敷衍了事。

3、执行制度不到位,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不按程序办事;有的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个别中层以上领导存在老好人思想,在维护制度执行上怕得罪人。

4、对劳教法律法规缺乏深入扎实的研究,对情感管理探讨不够。工作满足现状,标准定位低,对如何推行情感管理,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方面的创新明显不足。

(三)纪律观念淡化廉政意识不强。主要反映在:

1、中队民警与劳教人员面对面,情感交流较多,在细节上放松对廉洁自律的要求。如有的民警有接受劳教人员递给的烟、水果、饮料等行为。

2、在执法过程中,没有紧绷文明执法这根弦,极个别民警在劳教人员顶撞时,控制不住情绪,偶尔会发生拍脑袋、拍肩膀等行为。

(四)执法随意性时有出现,影响司法公正。表现在:

1、对劳教人员日准则考核随意性大,不了解具体表现,仅凭个人印象或喜恶打考核分。

2、对劳教人员奖惩标准尺度不一。如先后对犯同一违规问题的劳教人员,有的给予扣罚考核分,有的却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事。

3、对劳教班组长管理存在着偏宽偏软。个别班组长倚仗着协助民警管理生产的一些职责,对完不成任务的劳教人员进行打骂。

4、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维护。目前中队基本落实了每周一日的休息制度,但个别中队因生产赶货,欠劳教人员的休息时间没有及时补还。

二、整改具体措施

根据我所查摆出的四个方面12种行为表现的问题,经过我所公正文明执法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体同志认真研究,确定以下五条具体的整改措施。

(一)从抓思想入手,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要按照***厅长6月到我所视察时提出的坚持“六字”方针是硬的道理、安全稳定是硬的任务、发展是硬的要求、抓队伍建设是硬的措施的“四个硬”要求,积极探索人性化管理,拓展情感管理的服务面,克服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畏难情绪,增强教育本领,牢固确立“教育、感化、挽救”六字方针的业务主导地位。

(二)从抓教育入手,提高民警执法水平。

1、深入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通过理论武装工作,帮助民警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做贡献。

2、开展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对全体民警进行学法用法教育培训,提高运用法律和严格执法的水平。

3、加大民警学历教育力度,提升民警的执法素质。制订未来5年民警学历教育计划,完成司法部提出的“7910”工程,积极倡导本科层次教育,并从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引导民警进修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矫正学等专业知识。

4、开展文明执法标兵和个别教育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兵演讲报告会等形式,推动公正文明执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5、每季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运用正面的和反面的有关执法典型个案教育和警示民警,做到警钟长鸣。

(三)从抓制度入手,保障执法活动的公正、文明开展。

1、制定本所落实《**省司法行政系统政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依法、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2、制定本所贯彻落实省局党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对执法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督,从而保证执法活动的客观、公正、文明开展。

3、在场所内建立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制度,及时为劳教人员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从抓领导入手,确保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要抓好二层领导的表率作用发挥。领导身先士卒,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就能带动一大片,增强政令所令贯彻执行能力,提高全所的整体执法水平。二要强化两级领导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通过落实责任,促进依法治所。

执法教育论文篇7

县统计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县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这个主题,结合县统计工作实际,把行政执法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端正执法人员的指导思想,落实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坚持行政法律公开、公正、公平,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治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用法律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现将我局2008年的开展行政执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县统计局把行政执法工作作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来抓。针对我局人员变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完善了普法组织机构,具体日常事务落实了专人负责。根据全县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按照州统计局、县政府法制局的要求,制定了《**县统计局2008年行政执法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执法工作目标和任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专题研究行政执法工作,督促检查到位,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二、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理论学习,把学法、用法与依法行政,廉政勤政、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民主法制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统计法》、《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和《云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建立健全学法用法制度,把法制学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着重提高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法律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

我局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和《行政赔偿追偿制度》,按照有错必纠和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不作为追究,错案追究和免于追究的责任范围。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目标治理,实行领导负责,责任到人,将行政执法责任制与干部职工岗位考核评议结合起来。并制定了贯彻《行政许可法》的操作规程,对我局行政执法职权和范围,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目标、任务,行政执法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行政执法责任和奖惩办法,违法行政行为责任追究等措施作了具体的规定。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保障了统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四、抓好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是“五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项工作中,我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宣传阵地,采取各种会议、墙报、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使法律宣传与依法行政工作相结合,使法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参加全州“五五统计普法”考试。

五、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推进

执法教育论文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先进政法文化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司法行政队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根据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开展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先进政法文化建设,确保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宗旨意识、端正价值取向,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对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不疑,坚决抵御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主动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政治敏锐性、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

(二)进一步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从思想深处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落实各种便民利民措施,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

(三)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恪守政治职业道德,自觉严格公正执法,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努力使每起案件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执法不公、枉法裁判,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现象得到杜绝或有效遏制。

(四)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自觉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保持淡泊名利的健康心态和简朴平安的生活作风,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三、基本原则

(一)人人参与原则。从机关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警,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等重点岗和关键环节干警的教育学习。

(二)标本兼治原则。把提升队伍政治素质与增强执法能力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执法司法中的突出问题与建设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不符合,不适应干警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的突出问题。

(三)群众路线原则。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检验教育实践活动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标准,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真实反映群众意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行政机关和队伍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

(四)注重实践原则。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手硬”,把加强理论武装和规范行为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和执法实践中,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公正廉洁执法、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行动。

(五)务求实效原则。坚持从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严格要求,狠抓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主要内容、方法步骤

(一)组织专题学习(即第一阶段,动员计划学习阶段,时间从年2月20日至年3月底结束)。按照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动员部署。组织专题学习主要是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个落实的要求,组织全体干警开展大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等,准确把握干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以新任领导干部和新进青年干警为重点、做到区别对象、各有侧重。对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政意识,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能力和水平;对法学理念骨干和新进青年干警,重点清理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负面影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一线执法干警,突出执法为民教育,着重解决群众感情问题。

(二)开展集中讨论(即第二阶段,学习、大讨论阶段,时间从年4月份开始至年5月20日结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主要是围绕“为什么要牢固树立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我该怎么办”等内容,通过举办座谈、论坛、沙龙,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干警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切实增强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坚定性。以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适时举办演讲比赛和主题征文、组织大讨论等活动。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联系执法司法实践,着重清除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自觉在执法思想、执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法学教育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三)选树先进典型。(即第三阶段,立标杆、找差距,定目标阶段,时间从年5月20日开始至年6月20日结束)。选树先进典型结合县委、县府提出的“创先争优示范活动”,认真组织干警立标杆、找差距、定目标。立标杆,就是明确向谁学,以先进政法单位和身边的优秀同志为榜样,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找差距,就是明确学什么,对照先进榜样,找出自身的差距。定目标,就是明确怎么学,确定方向,奋起直追,努力实现新跨越。培育和树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广大干警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此推动和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开展警示教育(即第四阶段,警示、剖析阶段,时间从年6月20日至年7月20日结束)。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因执法司法不公、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权益、特权思想严重等引发涉法涉诉、个人极端事件、、舆论炒作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广大干警对照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联系自身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反思,举一反三,深刻领悟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深刻吸取执法不公正、不廉洁、乱作为的惨痛教训,真正使思想受到触动,觉悟得到提高,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增强公正廉洁执法的自觉性。

(五)组织自查自纠。(即第五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从年7月20日至年8月20日结束)。自查自纠阶段是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阶段,全体干警结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严格对照县委政法委“四条禁令”,通过个人自查、同事帮查、群众满意度调查、涉法涉诉案件评查等形式,全面梳理、认真查摆和核心价值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思想认识、管理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剖析原因,查找要源,落实整改的措施、期限和责任,逐项加以整改并形成自查自纠报告。

(六)深化为民实践(即第六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从年8月20日至年10月20日结束)。深化为民实践,是此次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缩影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走村入户、助推发展、强化服务”深化作风建设和“两排查一促进”活动的总体部署,组织广大干警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调查走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进一步提高运用群众语言、掌握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本领。今年第三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开门评警”活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队伍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并向社会公布,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

(七)认真做好总结评比。(即第七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从年10月20日至年11月20日结束)。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在年11月20日前书面报送县委政法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开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效。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认真组织深入发动,开好动员会、部署会,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和部署。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王银膺,副组长:、徐燕萍、吴蔡敏、陈展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工科),领导联系点:联系政工科、基层科,徐燕萍联系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公证管理科,吴蔡敏联系社区矫正科,陈展峰联系宣教科。

(二)抓好结合,统筹推进。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政法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两排查一促进”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着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坚持把理论研究和执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执法司法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加强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为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先进政法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三)严格督导,确保实效。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要加强内部统筹协调,全面掌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明查暗访,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各项部署的落实。

上一篇:执法监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执法培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