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英超之乱

时间:2022-09-21 07:19:58

执法英超之乱

10月28日英超第9轮,切尔西主场迎战曼联的红蓝对决中,当值主裁判克拉滕伯格先后罚下切尔西后卫伊万诺维奇和前锋托雷斯,又在终场阶段判定曼联前锋埃尔南德斯的越位进球有效,最终导致"蓝军"2∶3落败。不仅在比赛中出现众多争议判罚,赛后克氏更因被指控以种族歧视语言侮辱切尔西中场米克尔和马塔,被卷入英超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风波。

接连的争议判罚,让英超裁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同期意甲比赛中的裁判误判造成的影响——卡塔尼亚对尤文图斯进球被判无效,导致关于尤文控制裁判的质疑再度甚嚣尘上,“法官乱法”的现象,在英超朝着越发严重的方向发展。

大势

无争议,不裁判?

克拉滕伯格事件,不过是英超裁判被卷入争议的最典型案例,本赛季英超争议判罚已经多次攫取媒体与公众的眼球。这在近几个赛季的英超,甚至都逐渐成为主流。“无争议,不裁判”的局面,正在形成之中。以本赛季为例:第10轮,西汉姆联中场凯文·诺兰对曼城的开场3分钟破门被吹罚越位在先,进球无效,但慢镜头显示这是误判,最终两队0∶0战平;第9轮,埃弗顿与利物浦的默西塞德德比中,利物浦前锋苏亚雷斯终场进球被吹越位在先无效,但这是误判,最终两队2∶2战平;第8轮,主裁乔纳森·莫斯在女王公园巡游者对埃弗顿的比赛中,极富争议地罚下"太妃糖"中场皮纳尔,并两次拒绝判罚应有的点球(两队各一),让两队都非常不满,最终两队1∶1战平;第7轮,肘击纽卡斯尔中场卡巴耶的范佩西、凶狠铲倒特维斯的桑德兰中卫奎利亚尔、身背一张黄牌还铲倒阿尔特塔的西汉姆联中场迪亚梅、脚踩苏亚雷斯胸口的斯托克城中卫胡特,都应被红牌罚下,但无一人被当值主裁驱逐;第6轮,诺里奇后卫巴尼特内放倒苏亚雷斯,当值主裁迈克·琼斯未吹罚点球;第4轮,埃弗顿前锋阿尼切比的头球绝杀越过门线后被纽卡中卫威廉松解围,边裁切里·理查兹吹罚进球无效,最终两队2∶2战平;第1轮,西布罗米奇前锋沙恩·朗在利物浦中倒地赚得的两次点球,与对方后卫阿格、什克特尔的身体接触都非常轻微,什克特尔还因此被罚下,最终西布罗米奇3∶0战胜利物浦。

好球被吹、点球未给、假摔获益、恶汉逃逸、门线悬案……不得不说,以上争议判罚,都对比赛结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轻松决定了胜负。追溯到上赛季,门线冤案更是两度出现:足总杯半决赛切尔西与托特纳姆的对决,马塔打入一记“幽灵进球”,其实此球被托特纳姆后卫埃克托挡在门线上,切尔西借此取得2∶0领先,最终5∶1淘汰对手杀入决赛;联赛第28轮,女王公园巡游者后卫克林特·希尔的头球攻门已经越线,被博尔顿门将波格丹从门内捞出,未算进球,最终巡游者1∶2告负,对其保级形势产生了负面影响。

裁判的判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赛季联赛冠军的归属。《每日电讯报》推出过一份争议判罚报告,指出曼联是上赛季遭遇误判最多的球队,共计27次,其中3次关键误判导致他们丢掉5分;而他们的同城死敌曼城只遭遇了11次误判,名列英超第2少,只因此损失2分。从赛季最终两队平分、曼城以净胜球优势夺冠的结果来看,如果没有这些误判,捧起奖杯的将是曼联。

个案

克拉滕伯格事件

虽然近几个赛季英超“法官乱法”的趋势已经形成,但克拉滕伯格事件才是这一趋势的最高潮,也让媒体与球迷真正关注起英超裁判乱局。

第9轮切尔西和曼联比赛次日,英国报章的标题多使用“Accused(被告)”一词,指代的是在这场天王山对决中成功抢走风头的主裁克拉滕伯格,他不仅因为两次重大争议判罚被卷进风口浪尖,更因涉嫌种族主义侮辱米克尔和马塔,而被切尔西提出正式书面指控。英足总对此展开调查,英国警方也对此展开独立调查,克氏因此被无限期褫夺执法权,已经连续三轮无法出阵。

克拉滕伯格职业生涯此前的最著名误判是2005年曼联对托特纳姆的比赛中,在托特纳姆中场门德斯进球越过门线半米被曼联门将卡罗尔捞出后,判罚进球无效。而在场外他更是是非缠身,涉嫌、家暴和吸食,还曾因与商业合作伙伴出现欠债纷争,被停赛8个月。但总体来说,此前37岁的克拉滕伯格在球场上给人的执法形象是正面的,而且作为“英格兰职业赛事裁判有限公司”(Professional Game Match Officials Limited,简称PGMOL)的重点培养对象,执法过2012年联赛杯决赛和伦敦奥运会男足决赛等重大比赛。但执法红蓝大战带来的争议,却将彻底损坏他的形象,甚至可能葬送他的裁判生涯。

争议首先出现在此役第68分钟,托雷斯突破中碰到曼联中卫埃文斯后倒地,克拉滕伯格认定其假摔,并对已有一张黄牌在身的西班牙前锋出示第二张黄牌,此前伊万诺维奇已因作为防守最后一人犯规而被罚下的切尔西,只能9人应战。而从慢镜头看来,埃文斯确实与托雷斯有轻微身体接触,埃文斯赛后也承认了这一点,在切尔西已经少打一人的情况下,再以此为依据罚下托雷斯确实值得商榷。

8分钟后,埃尔南德斯在越位位置打入将比分改写为3∶2的进球,这让曼联赢得了比赛,引发更大争议,赛后从媒体到球迷无一否认这是越位,这是克氏的巨大失误,但进行抗议的米克尔反而被他出示黄牌。最大的争议出现在赛后,米克尔在回到更衣室后,被队友拉米雷斯告知,克氏在对他进行判罚时,对他进行了“种族主义侮辱”,马塔则被骂作“西班牙傻X”。于是米克尔在俱乐部CEO古尔利、主帅迪马特奥和助理教练纽顿的带领下,前往裁判休息室抗议,双方发生口角,风波渐起。

抛去技术层面的事实性误判,克氏被卷入种族歧视风波,才是英超前所未见的场面,这是英超第一次出现裁判遭到“种族主义辱骂”指控,将裁判乱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让英超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风波无法消停。经过半个月调查后,伦敦警察厅以缺乏受害者、证据不足为由宣布撤销此案。英足总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无论结果如何,切尔西和克拉滕伯格都将两败俱伤,切尔西给外界留下了涉嫌诽谤的印象,而在球场上的状态也受到影响,联赛丢掉榜首位置,冠军联赛小组赛也陷入危险境地,习惯性进入近年魔咒般的“冬眠期”,甚至一度可能遭遇PGMOL抵制。克拉滕伯格则被无限期停职,甚至职业生涯都逃不开种族歧视的阴影。

更关键的是,英超联赛的整体形象也将因此受到影响。种族风波开了英超裁判的恶劣先河,甚至裁判公信力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对黑哨和假球的质疑也会在未来浮出水面……这场裁判危机,对于联赛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个巨大威胁。

解析

英超裁判水准在下降

浸淫英格兰足坛多年的意大利名宿维亚利在《意大利任务——英意足球比较》一书中谈及裁判问题时,曾认为英格兰足球环境比意大利更适宜于裁判生存,因为在英格兰“无人质疑裁判的判罚,无人质疑他们的正直”,而意大利人则时常本着“阴谋论”的心态去质疑裁判,怀疑“黑哨”是受幕后既得利益集团的支使。

但维亚利的名著写于2006年,五六年后,英伦足坛早已不是裁判的净土,经历过了2008-2009赛季冠军联赛半决赛第二回合切尔西对巴萨,挪威裁判奥夫雷博的黑哨;名哨霍华德·韦伯被指为“曼联球迷”、判罚极具偏向性等事件之后,球迷和媒体对裁判已经持有另一种态度,英格兰裁判同样成为了众矢之的。

裁判受到豪门势力影响?各大豪门都有“御用裁判”?黑哨与假球侵蚀英超?英超裁判的乱局,与媒体对判罚细节的不断放大、反复造势有巨大关系,但这只是推波助澜的助力而已,真正的原因或许还是与英超裁判水准下降有关。在迈克·莱利、格雷厄姆·波尔等名哨退役之后,新一代裁判的能力确实有待商榷,业务素质不及前辈,遑论仰视行尊杰克·泰勒的水准。

2001-2002赛季英格兰裁判的职业化,促成了PGMOL的成立,PGMOL为英超比赛培训、提供裁判,目前的组织负责人是莱利。但这一组织作为一个封闭团队,是独立于英超联盟、英足总之外的公司,他们使用一套ProZone数据公司的内部评测体系,对下辖的裁判进行评测,且结果不对外公布。

正是这种略显僵化、缺乏外部监督与良性竞争的体制,导致裁判表现每况愈下。旨在提高裁判水平的PGMOL,最终却导致了裁判水平的下降。上赛季29岁的裁判斯图尔特·阿特维尔被PGMOL放弃,回归低级别联赛。2008-2009赛季他25岁时就执法英超,是英超史上最年轻裁判,堪称希望之星,然而此后却频频出现误判(包括在雷丁对沃特福德的英冠比赛中,把飞出底线的射门判作进球),终被弃用。甚至执法过2010年世界杯决赛的杰出裁判代表韦伯、英超中坚裁判马丁·阿特金森、迈克·迪恩也不被球迷认可,何况重点培养对象克拉滕伯格、乔纳森·莫斯之流了。

2010年来,有一批业余裁判曾对PGMOL的评测体系发起挑战,并通过研究2011-2012赛季的比赛,列举英超裁判的误判,质疑PGMOL的公正性。斯托克城主帅普利斯也曾建议效仿荷兰联赛的“裁判考核制”:由独立专家团对裁判表现进行评判、打分,表现最差的3人降级,结果也都不了了之。外界意见,从未得到PGMOL的采纳。

设想

如何化解裁判乱局

虽然相比于紧张的苏格兰足坛状况(苏超裁判曾在2010年11月集体罢工,联赛不得不邀请以色列、马耳他等小国裁判“援助”才得以继续),英超裁判的境地还算不错。但假若坐视事态朝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势必也会成就另一场罢工。

裁判水准的下降已成既定事实,俱乐部、球员、球迷和媒体与裁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也影响到了裁判苗子的培养,整个英格兰联赛,拥有正式执法资格的裁判只有2.7万人,要从中选出拥有四级职业联赛执法资格的部级裁判,很是困难,要想培养出符合英超水平的法官,更是难上加难。马克·哈尔西(51岁)、克里斯·福伊(50岁)、菲尔·道德(49岁)等名哨都已经过了裁判45岁的退役红线,迈克·迪恩(44岁)、迈克·琼斯(44岁)也将到暮年,但后继乏人的情况却无法纾解,于是便出现了阿特维尔被“揠苗助长”的情况,本赛季英超的法官中,同样有一名“80后”裁判:27岁的迈克尔·奥利弗,但他显然还太过稚嫩。从这个角度说,作为中生代裁判的代表人物克拉滕伯格陷入争议,是对英超裁判界的重大打击。

抛去黑哨、假球的“阴谋论”设想,很多误判是裁判技术层面的失误。裁判作为个人,视角无法兼顾全场,何况英超攻防转换速度冠绝世界足坛,误判在所难免——人的不完美,足球的不完美,这正是很多“原教旨主义者”拒绝引进球场高科技的一大理由。

但如今的时代已非足球的史前时代,要让足球运动变得更完美,就必须减少误判,也就必须通过引进新措施来实现。保守一些的做法是继续依靠人的力量:欧足联已经在冠军联赛和欧罗巴联赛中使用底线裁判,帮助对内犯规、射门是否过线的判罚,意甲虽然误判频仍,但也在本赛季引进了底线裁判,这一举措减少了内冤案的发生,减少了内犯规的次数,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进球的增长。

但英超更倾向于引进高精尖的门线技术(目前被国际足联下属的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认可的两项技术是“鹰眼”和“进球裁判”),今年5月足总就试验过鹰眼技术,2013-2014赛季门线技术将正式试行,以此帮助裁判判罚。

不过技术层面的改进终究只是辅措施,在根本上,还是需要PGMOL加强对下属裁判的培训,提高对其要求,裁判水平才能提高。另一层面上,还应加强裁判与俱乐部之间的对话,目前俱乐部对裁判的批评往往只能通过媒体进行,双方因此累积怨尤,无法纾解。克拉滕伯格事件险些导致PGMOL对切尔西的抵制,就是明证。

外部批评机制的引进也会有帮助,普利斯建议的“裁判考核制”就是不错的设想,其实当前已经有在做这事的人——昔日名哨波尔在《每日邮报》上开设了专栏,点评每轮赛事的裁判表现,就一些关键判罚、争议判罚进行探讨。

上一篇:情绪焦虑扰人心 试着摆脱方法多 下一篇:冬季,请调节室内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