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2 08:35:13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1

  消化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1

  在医院领导班子和护理部领导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呼吸消化科全体护理人员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树立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呼吸消化内科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各项护理工作任务,保证了科室护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将20xx年上半年护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1、全面响应“内练硬功,外塑形象”,打造护士美好专业形象的“天使形象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了全科护士的语言、服务、行为、举止。

  2、进一步规范了“无缝护理”:细化了护理服务内容,提升了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了连续的、全程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进一步完善了“限时护理服务”,通过晨会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的高效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因此投诉率大幅降低。

  二、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1、我们以核心制度为指引,保障了护理安全,组织护士定期学习《护士管理条例》,增强护士法律法规意识。

  2、坚持查对制度:要求主班,服药班每日查对2次,每日护士长参加查对1次,详细核对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测血压,各项护理,药物与治疗,并记录签字。

  3、对科室重点用药、高危用药进行定期检查,严格交接,规范管理。

  4、对病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及时签订了安全协议书,对有安全隐患的病人进行及时评估,制定护理措施,并悬挂了警示标牌。

  三、护士长带头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鼓励大家学习加强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灵活运用了品管圈技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实行了弹性排班制度及责任护士分层负责制。

  合理的使用了人力资源,保质保量的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健康教育做到了规范化、普及化

  1、每位护士与各自所负责的病人加强了语言沟通,认真的完成了宣教工作。

  2、科室充分利用起了宣传栏的作用、使健康教育知识上墙,以此来加强健康教育。

  六、加强了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危重和长期卧床病人的交接班带病例,跌到、压疮发生率降为零。

  七、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拉开了奖金差距,最大限度的激发了每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八、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科室坚持了每月定期对病区治疗室的空气培养。也坚持每日对治疗室、病区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病区治疗室均能坚持84消毒液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内定期用84消毒液拖地,出院病人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清理床头柜,并用消毒液擦拭),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总之,我们继续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融入到了更多实际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加强了优质护理服务,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重点加强专科建设,积极吸纳多科知识。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素质,打造最强科室。

消化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2   

  20XX年是我院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医保预付费、规范化诊疗、整治不合理收费等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实战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意想不到的多种挑战与困难,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科两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以及兄弟科室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全年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综合目标完成情况

  1.医疗指标:今年1月~10月份,消化内科病区共出院病人2100余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00%,出院诊断符合率96%,平均住院日期约7.6天,治疗有效率9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1%,疑难病症好转率93%,院感发生人数为11人。药品比29.5%,较去年同期的36.5%明显下降。

  2.经济目标完成情况:今年1~10月份消化内科病房完成业务收入约1600余万元,另今年1~10月份1消化内镜诊疗部完成各类胃肠镜诊疗8400余例,其中各种内镜下治疗1670余例,完成业务收入约670万元。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已开展183例,创收近15余万元;高分辨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已开展43例,创收29余万元;高分辨肛管直肠测压在肛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已开展37例,创收28万元.

  (二)科室管理工作

  1.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按照医院20XX年工作部署,本季度之初就及时召开科务会多次,认真学习医院20XX年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医院全年中心工作,全科人员积极投入到医院的7S活动,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市场工作及新业务的开展。认真贯彻执行院部下达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20XX年的发展规划,使科内医护人员统一认识、团结一心,在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把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调整收费结构,增收节支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把工作目标细分,责任到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我们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人、死亡讨论制度等及科室大查房和主任教学查房制度,有效的保证了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时刻绷紧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这根弦。制订了各级医师培训计划,使年轻的住院医师迅速成长,能够较快地胜任临床工作,并使各专业得以发展。我们还认真组织学习2010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及《员工手册》,并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病历质控,在全科医务人员在病历书的内涵质量明显提高。

  3.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

  坚持为病人服务,创满意优质服务为中心。让全科员工养成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把管理细化到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工作环节之中。能针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短信提醒,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天气变冷时,及时提醒他(她)添加衣服;脂肪肝患者定期提醒他(她)注意饮食清谈;胰腺炎患者在节假日来临之前提醒他(她)切忌暴饮暴食。在患者生日的当天还会为患者送去生日祝福。在我科全体员工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本季度共收病人的感谢信50余封,锦旗8面,拒收红包及礼金共近万余元。

  (三)大力开展新业务和新技术

  技术创新是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抓技术创新,我们遵循“三统一”的原则,即新技术必须要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学术价值三者的有机统一。尤其要体现“效益优先”,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已积极开展以下新技术新业务:胶囊内镜检查、ESD、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内镜下综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多种止血治疗、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及良性肿瘤、巴雷特食管的内镜下高频电及激光治疗、食物不耐受检测、胃肠动力诊疗等,已成功申报省级继教项目《超声内镜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应用进展学习班》.这些新技术新业务具有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特点,不仅能满足临床需要,解除众多患者的病痛,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扩大我院消化内科的影响力及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0XX年即将过去,对照20XX年工作计划,我们仍有部分工作做得不够完善,主要是:

  1、对督促我科部分医疗核心制度和核心条款的落实做到得不够好。如部分医生的病历书写不够及时;疑难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有时也不够及时。有部分医疗文书的书写不够规范,如特殊诊疗知情同意书上无谈话医师的亲笔签名等等。这些说明我们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2、借口临床工作忙,本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不理想,今年未有市级及以上的科研立项。今年上半年科内业务学习不够规范,有时一个月仅组织一两次学习,未很好的调动科室业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3、由于超声内镜和胃肠动力诊疗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在临床上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因此,今后还需大量推进和广泛开展。

  4、本专业的市场辐射及影响力仍不够,职保病人仍我们的主要就诊人群,大约75%,。说明我们在培育市场,抢占市场,以及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范围等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

  三、20XX年工作计划

  1、人才梯队建设

  (1)继续派遣技术骨干及青年医师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鼓励年轻医师多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

  (2)鼓励科室青年医师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力争引进博士?名,硕士?名,鼓励护理人员继续深造;

  (3)力争聘请院外知名专家作为医院客座教授,帮助和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2、业务发展

  (1)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近年来,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成为消化学科的重要治疗方法,我科近年来内镜下微创治疗发展迅速,如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术、巴雷特食管内镜治疗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消化道癌前病变内镜治疗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EMR或ESD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干预治疗,胶囊内镜等。消化内镜下的微创治疗仍是我科的重点发展方向,我们将在ERCP、染色及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治疗、肠道和胆道狭窄的支架置入、食管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内镜下胃造瘘术等方面进一步拓宽业务工作。

  (2)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研究: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逐年增多,20XX年的临床开展工作中获得较好成效,我科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开展食管、胃肠压力测定,24小时动态胃、食管PH监测及胆汁监测,生物反馈治疗直肠肛管功能性疾病等诊疗手段,争取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将在胃肠动力方面进行进一步临床及基础研究,如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食管测压研究,对功能性胃肠病进行胃肠感觉检查、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为将来科研立项创造条件。

  (3)消化系疾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消化系疾病的热点,如射频消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等,尤其是针对消化系统肿瘤效果显著。目前我科介入技术仍有待得高,仍将该项目作为我科发展方向之一。20XX年我科争取在射频消融、粒子种植治疗消化性恶性肿瘤方面开展工作,从而更好服务患者,为提高我院实力而努力。

  3、教学科研

  我院一直以来重视临床教学工作,20XX年我科在科教科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武科大实习医师的出科考试命题及临床实践操作考核等工作。20XX年我科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建设,在科教科指导下,继续努力完成各

  级各类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科医师队伍素质。同时争取申报x科技大学消化内科硕士培养点,独立或联合培养高学历人才。同时积极申报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提高普仁医院,提高消化内科的影响力。科主任和护士长要以身作则,争取申报省市级科研项目,并鼓励各级医师参与科研,发表学术论文。

  4、市场开发

  我院历来重视市场开发工作,并多次深入社区调查,以组织义诊、授课等形式宣传普仁医院,提高我院知名度,取得了巨大成效。我科20XX年将克服困难,保证人员听从组织统一调配,继续支持市场开发工作,为提高普仁医院这一优秀品牌贡献力量。

  5,业务学习

  20XX年以来,我科业务学习上做了一些工作,因人员不足,故次数及内容仍显不足。20XX年我科在科主任带领下,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业务学习,如专题讲座、临床病例讨论、外聘专家授课等。争取做到周周有内容,人人能表现,个个有收获,进一步提高我科业务水平。

  20XX年即将过去,20XX年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消化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立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通过夯实学科建设,加快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开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挖掘我们自身潜力,充分调动我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我科重点专科品牌的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消化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3

  20xx年对于医院、科室、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转变、成长、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有了质的转变,快速的成长,明确了奋进的目标。

  一、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1、多学习,向经验丰富、工作突出的护士长学习,学习她们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向中国医大一的护理同仁们学习,学习她们的先进管理机制、排班方法、工作状态;向科里的护士们学习,学习她们工作中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2、多与科护士长沟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工作中的隐患,随时调整工作状态,跟上医院的步伐。

  3、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科里的护士,有困难主动帮助。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做到人人平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一名护士的优点,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护理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1、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严把护理质量关,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到事前有评估有告知,事后有措施有改进。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按标准完成。

  2、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调动质控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能够做到主动承担检查责任,帮助科里同事共同进步。

  3、亲力亲为,切实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总结,使护士自觉提高护理质量。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真正的为患者解决难题。

  2、弹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方便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弹性排班,不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更主要的是解决了患者晨晚间护理、上午处置晚、患者对责任护士不熟等实际问题。

  3、设立温馨提示卡、健康宣教卡,方便患者,满足患者需求。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重抢救的配合和能力的培训。人人达到面对重患不慌张,抢救配合有章法。

  四、“三基三严”培训及带教工作

  1、按科室计划,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技能培训,并按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评、有总结。

  2、更换新护理记录,严格要求护士按规范书写,及时检查并改正发现的问题、错误,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3、配合医院培训科计划,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并参加“远程教育”学习。

  4、严格要求实习生,按计划带教。

  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结、记录。

  2、按医院感染科要求,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六、打造消化内科自己的护理品牌---细微之处现温情

  消化内科经常有肿瘤晚期的患者住院,这样的患者不但身体状况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虑。在护理这样的患者的时候,护士们往往会更加的小心和细心。一个简单的操作,在别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在这样的患者身上却要花上半个小时。每次护士都是一身汗却毫无怨言,带给患者和家属的都是善意言语和理解的微笑。一年来,我们已经收到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多封表扬信,甚至有在患者过世后,家属为表示感谢亲自送来的锦旗。

  七、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护理质控欠缺

  一是体现在病房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二是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特别是护理记录简化后,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这两方面是我急需提高和加强的。

  2、培训方面

  今年医院新增了标准化培训学员,培训的任务就更重了。要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科室的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培训学员、实习生分层次培训,务求达到人人过关。

  3、护理科研、论文方面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2

多年来,丁惠国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优良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为患者服务着……

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

据记者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是该院的重点专业学科,是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传染病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消化系病)重点培育学科和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传染病重点专科,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本科、七年制教学任务及内科学(消化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还承担了北京市传染病的防控、应急会诊任务,全国传染病内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丁惠国主任介绍说,目前,肝病消化中心包括2个病房、北京市肝病消化内镜会诊治疗中心和肝病消化研究室,在国内最早开展传染病合并胃肠病、胆管及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该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及北京市等重大科研项目。在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防治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合并腹水、糖尿病、营养不良、肝性脑病,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原发性肝癌早期鉴别诊断与筛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年均门诊约8万人次,年均住院患者约3000人次。在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的防治及肝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丁惠国主任接着回顾说,佑安医院于1988年在国内传染病医院率先成立消化专业组,1993年正式成立肝病消化科,2006年更名为“肝病消化中心”。经原北京市卫生局批准,2000年成立北京市肝病消化内镜会诊治疗中心。内镜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高清晰电子胃镜、放大胃镜、大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胃镜、鼻胃镜、胶囊内镜,能够熟练开展内镜微创诊治技术,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以及肝病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套扎和硬化治疗预防出血,胃肠息肉切除术,胆道梗阻时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括约肌切开、放置支架、球囊扩张及内镜下网篮取石等,痛苦小,效果显著。目前,消化内镜中心普通胃镜检查患者每年可达6000例次至7000例次,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属领先水平,成功率达到95%以上。

丁惠国主任表示,肝病消化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未来将建设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本专业疑难危重症患者为重点的专病种特色和学科优势,集诊治、保健、康复及预防一体化的肝病消化中心”。到2020年,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培训、医疗救治、科学研究、信息服务的肝病消化临床诊治研究中心。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方面,重点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机制,探讨和评价临床防治新方法和策略。通过实施该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到2017年,使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肝硬化Child A、Child B、Child C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

筛查肝癌新方案研究

取得初步成果

记者了解到,在丁惠国主任的带领下,肝病消化中心长期致力于提高临床危重症及疑难肝病患者医疗救治技术,已形成了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口碑,实现了门诊及住院病人年诊治量增加20%的目标,近5年来床位使用率>100%;该中心还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小儿AIDS患者食管扩张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诊治新技术、肝癌筛查新技术),肝癌早期诊断率达到70%,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进一步下降。肝病消化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保持了该学科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带头地位。

谈及该中心科研方面的成就,丁惠国主任介绍说,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北京市科技计划及首都发展基金的资助下,他们从肝炎肝硬化筛查肝癌的新方案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该项目已建立肝癌高危人群1694例(肝炎肝硬化576例、慢性乙型肝炎1118例)的队列。采用“GPC3+AFP+超声”间隔3个月1次的筛查新方案,对31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随访研究发现,早期肝癌(BCLC A)占68.8%,显著高于传统筛查方案或未筛查者,为完善我国肝癌筛查规范和防治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证据。

对此,丁惠国主任继续介绍说,目前临床证据表明,早期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5年生存率高达75%。然而,80%以上的肝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姑息性介入等非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其预后,5年生存率不足15%。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肝癌病死率的关键。加强经肝炎肝硬化发展至肝细胞癌过程中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建立适合临床转化应用的筛查新方案与规范监测,对在肝硬化患者中更多地发现早期肝癌意义重大,是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病死率的关键。

甲胎蛋白(AFP)一直是肝细胞肝癌筛查、诊断的标志物,但其最佳诊断临界值仍有争议。以血清AFP 20 ng/ml作为HCC筛查临界值,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65%和80%~94%,但部分良性肝病、胃肠道恶性肿瘤中AFP 也有升高,且30%~40% HCC中AFP阴性(AFP

保障学科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为编委,丁惠国主任完成了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中国医学百科大全书》(门静脉高压及肝脏血管疾病)和《肝脏病病学新进展》等专著的编写工作,提高了医院及个人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另外,作为北京医学会及中华医学会肝病、消化及内镜专业的委员,他还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丁惠国主任的组织下,该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波特兰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24名,同时重视各级医护人员的培养,2名副主任医师获得了2013年北京市卫生局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骨干培养计划及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人才培养是未来5年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本学科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 丁惠国主任说,未来5年,该学科将努力鼓励研究生、青年骨干依托国家及北京市重大课题、关键临床救治技术等创新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培养或引进与重点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技术骨干,使本学科点的学科队伍的职称、年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具备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研究和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能力,在国内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到2017年,该学科具有教授职称人员将达到2名,副教授职称人员将达到4至5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3到4名,同时将为国内培养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丁惠国主任认为,医生道德、学术水平是医疗卫生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根本所在。深入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传承仁医仁术的为医之道,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医务人员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实现医患和谐的良好氛围,对科室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古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只有精湛的医术、出色的临床工作,才能解救患者于病痛之中。因此,必须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丁惠国主任在介绍该科室的工作经验时说:首先,要强化核心制度的完善与建设。开展床边带教,专业轮转,严格执行危重病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其次,要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管。强化医疗和护理的质量控制,加强医疗护理安全责任防范意识,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医疗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安全隐患,防范医患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丁惠国主任介绍说,科室注重引进并运用临床适宜新技术,以临床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在未来几年,科室将初步建立一支能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学科团队,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和推广内镜微创新技术在传染病诊治中的应用,保持该技术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带头地位。为进一步提高重要脏器的监测与支持水平,巩固专科优势,每年开展一项新技术,通过高新设备带动发展或引进高新技术,促进学科发展,搭建高水平的临床危重症肝病救治平台。同时,科室试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肝病消化中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科室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好的带头人,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后盾。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鼓励优秀,督促落后,促进科室成员全面发展,促使全科人员既要业务精,又要做医、教、研工作的管理行家,从而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采访中,丁惠国主任还介绍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经验。他们实行竞争聘用、竞争岗位机制,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促使每位医生都能成为临床加科研型的综合人才。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也很重要。”丁惠国主任说,通过医院网络及慢性病管理系统、健康教育和学术交流及努力参加全国、北京市的专业学术团体等扩大对外宣传活动,可以在同行间扩大影响,提高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加强科室团队及文化建设,深化“团结协作、人人为科、科系人人,以科为家”的科室文化理念,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

专家简介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循证护理;外科;护生实习;应用效果

         收稿日期:2011-01-14

         作者简介:丁艳波,郝冰,王晶茹,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消化科。(牡丹江/157011)

         循证护理(ebn)理论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于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观察,指实证或求证护理,以向患者提供最可靠和最新的科学证据的运用为其核心思想[1],其科学研究证据具备可信和价值性高的特点,寻找实证、提出问题、对患者用实证进行最佳的护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研究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强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兴趣[2]。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循证护理在胃肠镜室护士实习中的应用做研究分析,旨在培养护理方面优秀的人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护生120人,其中大专72名,本科48名;年龄19-2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

        1.2 方法 在护生入科时对其了解一般资料和知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循证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进行评估,其中有117名学生对循证护理有特别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想学习者为1名,一般为2名。其中不了解循证护理知识的护生有92名,了解的为28名,很了解0名。结合护生在胃肠镜室的实习时间、目的和对循证知识掌握情况,依据实习大纲,有针结性的制订讲课内容和实习计划。循证护理包括5步,分别为循证问题、支持、观察、应用及评价,要求护生应进行理解和掌握。选择合适的病例,对循证护理程序进行实践。针对实习大纲中的要求,就一种疾病提出循证问题;待确定问题后,可利于现有的文献检索和医学护理信息,向学生传达主要的方法和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最佳证据,确定结论,进行严格筛选,最终达到获得循证支持的目的;对实证进行查出;循证观察。带教老师应改变护理教学模式,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得以改变,引起和鼓励学生在胃肠镜室仪器操作或患者护理上多提出问题,并用循证的思维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 

         实习结束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采取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实习护生在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对胃肠镜室的特点,抓住护生对新鲜事物和环境具有好奇心的心理,鼓励护生积极参于循证护理理论学习的过程,做好示范教学,包括对病人身体状况的评估、器械的准备和操作方法及过程,都要注意每一个细节,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以后的护理中应经常强调,让护士自觉的形成一种意识,主动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注重临床与实际的结合,做好操作前后的观察,做好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提高娴熟的操作技能,为日后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循证护理又为实证护理,起出发点为临床实践中特定的、具体化的问题,将最适宜的护理依据与患者实际情况和愿望与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结合起来,为一套完整的护理模式[2]。本次研究观察,虽然护生对循证护理理论了解不多,但特别渴望学习,故将循证护理理论应用于胃肠镜室带教,注重其在教学中的临床应用,使护生接受了先进的护理理念,使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使护生改变了以前的思维方法,自觉的发现问题并寻求实证,使临床实习的效果提高,增加了实习护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查阅文献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使理性思维面拓宽,值得在临床带教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喻娇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256.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4

呼吸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是部级重点科室,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心。该科室设有一病区、二病区、呼吸病区、结核病区、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检查室、纤维支气管镜室、肥胖与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高压氧治疗室及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150余张,是我国大型医院当中床位数量最多的呼吸科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擅长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炎、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对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的呼吸衰竭、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年门诊量高达75000人次,年住院患者近4000人。

梁宗安医生简介:

梁宗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欧洲呼吸学会会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会员。梁宗安主任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曾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等多家医院进修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及呼吸病治疗学。他擅长诊治支气管哮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等内科及呼吸内科疾病,尤其擅长各种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

董碧蓉医生简介:

董碧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分会主委、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董碧蓉主任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老年心身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及老年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诊治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普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444张,年门诊量高达19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1.5万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等5个大型专科,其中胆道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9人,甲状腺乳腺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2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7人,肝胆胰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0人,肝脏及血管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1人,胃肠外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8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5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从1978年开始就开展肝移植手术,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余项记录,并将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元左右,其中单例手术最低费用为8.6万元,为全国最低。

胡建昆医生简介:

胡建昆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协作组秘书长、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胡建昆教授是我国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擅长诊治各种胃肠外科疾病,尤其在诊治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是部级重点科室、部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6。该科室下设关节外科、手及显微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动力稳定性重建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科、骨肿瘤及骨材料科、骨运动医学及关节镜科、创伤骨科等8个临床专科,拥有在编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33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236张,年门诊量高达9万人次,年开展骨科手术近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裴福兴医生简介:

裴福兴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骨关节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主委、部级突出贡献专家、骨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裴福兴主任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曾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骨科及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骨科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创伤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尤其擅长做髋、膝等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1。该科室下设有小儿外科麻醉专业、骨外科麻醉专业、普通外科麻醉专业、神经外科麻醉专业、心胸外科麻醉专业等5个临床亚级专业,拥有在编职工14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153张,年开展手术室内麻醉近7万例,开展手术室外麻醉近4万例,手术麻醉相关意外死亡率小于1/200000,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刘进医生简介:

刘进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危重病科主任及学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用血及临床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进主任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8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醉科进修,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首位临床麻醉学博士。近年来,刘进主任主要从事医用吸入气体、血液保护、围手术期经食道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工作,迄今为止200余篇,曾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多种奖项。

肿瘤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是部级重点科室,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影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和容积动态调强放疗(VMAT)的研究及培训中心。该科室下设有头颈及乳腺肿瘤科、胸部肿瘤科、腹部肿瘤科等3个专科和放射物理技术中心,其中头颈及乳腺肿瘤科擅长各种头颈部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瘤、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研究,胸部肿瘤科擅长各种胸部肿瘤的临床诊治,腹部肿瘤科擅长应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医疗手段对各类腹部肿瘤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放射物理技术中心拥有4台直线加速器、4套Pinnacle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1台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等大型治疗设备,使该科室在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476张,年门诊量高达1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2万余人次,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

魏于全医生简介: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5

也正是这样的孜孜以求,在不到10年的时间,李延青便成为全国消化界举足轻重的权威人物。

说起李延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老专家们无不感叹“后生可畏”。求学时代,无论是理论还是专业实习,他都名列前茅。师从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赵宪村教授的经历更让他学术专攻、医术精湛。而突出的临床工作能力和超群的科研素养为他创造了一次次难得的机会。

1994年,李延青被破格晋升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年,他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和国家教委雅思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澳优秀青年奖学金并被选送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

对李延青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先进医疗技术,让李延青如鱼得水。他每天都废寝忘食的钻进实验室,刻苦钻研。这期间,他在肝脏葡萄醛酸转移酶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研究成果,并通过了维多利亚洲医师资格认证,被墨尔本大学附属医院聘为消化科医师并从事临床工作。

李延青的优秀潜质得到导师Paul Desmond教授的器重。他希望这个优秀的年轻人能够留下来。而导师的助手也曾问过李延青,会不会留在澳洲工作?李延青的答案是:毕业即回国。当时那个助手没再说什么,可能他觉得时间会让这个优秀的中国人改变初衷的。

而当李延青学成回国前去跟这个助手告别时,那个助手才惊问:你真的要走吗?

“国外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就像走亲戚,即使亲戚待你再好,也没有家的感觉。”李延青坚定地说。他相信,回到祖国,发展空间更大。

1999年,李延青博士毕业回国;2000年,他成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回到国内,李延青开始了改革创新之路。他为消化内科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并以一个优秀医生的耐心、细致和坚持将这些计划一一实现。

他坚持开展新技术来提高科室临床医疗水平。2005年,当发现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是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时,他兴奋不已。为率先开展这项工作,他不辞辛苦,多方协调。当这项被誉为“内镜革命”的新技术在中国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率先开展的那一天,他兴奋得彻夜难眠。

在李延青教授的带领下,消化内科陆续开展了胃肠动力检测、超声内镜、胆道介入治疗、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胶囊内镜、放大内镜、肝癌介入射频治疗、门脉高压介入治疗、内镜小消化道支架术等大大小小63项新技术。尤其是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超声内镜等方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因此闻名国内,慕名前来的病人络绎不绝。

科室要发展,技术要创新,没有必要的硬件条件是不行的。李延青积极筹建新的消化内科内镜室,购置新的仪器设备。2006年初夏,占地1000平方米的新消化内科内镜室终于落成了。新的内镜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内镜消毒系统,普通内镜50余条,国内各种最先进的内镜品种一应俱全,而且拥有独立的X线介入治疗系统,可以开展国内各种最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室自此当之无愧地跨入了国内最先进的内镜中心行列。

作为科室带头人,李延青非常注重为青年医师创造条件,拓展成长空间。“如果几年下来,年轻医师没有任何进展,责任首在主任。”在李延青看来,他这个带头人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培养出一个业务精、能力强、功底扎实的团队。

于是,他不断督促科室青年医生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积极为青年医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他将科内医生分成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胶囊内镜、超声介入、胃肠动力5个研究小组。各研究组形成一定的年龄梯度,根据他们的特点分别确定发展方向,这样一来,资深医生可以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特长,有效地化解了竞争带来的矛盾,也带动了青年医生的快速成长。近年来,消化内科的骨干力量及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还有5名医生先后出国学习进修。他们都在科研工作和开展医疗技术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科研成果是衡量一个科室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担任科主任伊始,李延青就把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和胃肠动力性疾病作为科研工作的突破点。多年来,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始终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系列研究,先后两次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领域做出了国际一流的科研成绩。

李延青教授善于通过创新性的角度解决科研问题。他提出的肠易激综合症病人的温度感觉异常的分子机制理论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他的主持下,消化内科先后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数十项科研基金,总经费达数百万元。他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在国际权威专业学术期刊22篇,在国内杂志发表200余篇。

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李延青教授的带领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厚积而薄发。2005年2月,消化内科当选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006年2月,消化内镜室成为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内镜培训基地山东分中心;2006年7月,消化内镜室成为中国内镜医师协会首批内镜培训基地;2006年末,消化内科被评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最佳科室、最佳住院医师医生培训科室、科研成果最佳科室。

在带领科室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李延青个人也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上更是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李延青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的一线临床工作,是功能性胃肠病和胰腺疾病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在消化系统疑难病例诊断和危重疾病抢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种消化内镜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在激光共聚集显微内窥镜、超声内镜和治疗性内镜方面,以技术精湛而闻名全国。

他在临床医学科研和基础医学科研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以科研思路清晰和基础知识扎实而深受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推崇。近年来,李延青主要致力于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并迅速成为这些领域的全国知名学者,多年来共100余篇,其中14篇发表在《pharmac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7篇被SCI收录,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科技奖励多项。李延青教授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迄今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7名、博士后2名。

自2002年起,李延青教授担任现任山东省消化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全国委员。2006年,李延青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全国常务委员及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这在山东省消化界是历史性的突破。

今天的李延青,既要拿出大部分时间坐门诊,又要进行学术研究,还要给他所带的山大医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全国重要的学术会议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忙得几乎不过周末,学习的时间也很少,只好挤出早晨或深夜的时间学习”,李延青说,没办法,身处这样一个位置,诚惶诚恐,必须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创新、实践。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6

一位中国教授,在外国人开创的技术领域获得如此殊荣,还吸引欧洲医生前来学习取经,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他又是如何一路带领队伍获得国际上的肯定?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决定去拜访一下《家庭医药》的老作者、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内镜研究所所长姚礼庆教授。

说起来,姚礼庆教授与《家庭医药》渊源不浅,是本刊创刊初期第一批专家作者,为本刊撰写了不少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很多读者至今记忆犹新。

7月的一天,记者走进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在通向姚教授办公室的走廊墙上,一边陈列着五颜六色的奖杯,一边是文化展示栏,这两面墙,就像两道彩虹,给色彩单调的内镜中心抹出一道五彩的颜色,显示出这位内镜中心掌门人不一样的“五彩人生”。

上午11点,忙碌了4个小时的姚教授终于有时间接受采访。他说话很快,但不失条理,对记者侃侃而谈他的“内镜”人生。

“中国内镜一样可以走向世界”

中山医院的内镜事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时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的李宗明教授用德国产半曲式胃镜进行了国内第一例胃镜检查。1992年,在现任主任姚礼庆教授的努力下,内镜中心正式成立,并成为了独立的专科,2008年发展为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至今,该中心已成为国内设施最先进、年内镜诊疗人数最多、内镜诊疗种类最全的医疗单位之一。2012年,内镜中心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挂靠在该中心的“亚太地区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及“上海内镜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揭牌。

姚教授领导的内镜中心在赢得广大患者信任的同时,也得到得到了欧美、亚太地区同行的一致认同。“过去,我们想去听课,自己掏腰包,人家还不一定请你。现在,我们去讲课,不仅坐头等舱,还要给讲课费的,都是美金。”说到这些,这位掌门人很是自豪,脸上泛着红光。

“成功很简单:做得多,技术好”

姚教授介绍,多数情况下,国内的医院都是送医生去国外学习新技术,但在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有一个红色的签名簿,上面可以看到不少国际知名的医师到这里来调研、学习。“中山医院早期也是送医生去日本学习内镜技术。回来之后,我就开始摸索,怎么创新,怎么能做得更好?”姚教授介绍,内镜中心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离不开6个字“做得多,技术好”。

以往,消化道异物、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结直肠梗阻等疾病都需开腹手术,不仅给病患造成巨大痛苦,还容易引起意外伤害。内镜治疗凭借“小操作解决大问题”的优势,开展了很多新诊疗项目和技术,治疗量急剧攀升。2011年内镜中心诊疗超过7万例,总数为世界第一。

数量的“第一”仅仅是内镜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一小步,能运用内镜微创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才是内镜中心的最终发展方向。

姚教授介绍说,“内镜中心有三方面技术是得到国际、国内公认的。第一,治疗胃、食道、结肠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ESD),日本每年做300例,我们每年做2000多例,由于目前国内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少,所以,我们的患者就多,做得多,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这门技术原本是向日本学的,可是现在日本却要向我们学习。”

“第二,就是对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患有这种病的患者贲门窄小,食管里面的食物进不了胃,严重的时候连水都进不了。我们最先开展poem手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姚教授向记者展示了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的照片,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术前患者的食道很粗,而与胃连接的位置,即贲门位置却细得像一根线。术后,患者贲门的大小慢慢恢复了正常。

“最后一点,那就是我们的绝活,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独有的绝活——隧道内镜技术。这是我们自己研发、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如今,日本、欧洲、美国也纷纷向我们学习。”

姚教授向记者讲述了这项绝活,那就是开个孔,“凿”一条“隧道”,通过“隧道”取掉食管的肿瘤组织,创伤很小,患者三四天就可以出院。“这项技术看得外国学者目瞪口呆。现在,我们每年举办2届国际学习班,向世界传授这项技术。”

“要让边远地区患者享受这些医疗成果”

内镜中心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姚教授却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我们今天能有这么好的医生,这么好的技术,是因为我们背靠一个大型医院,如果没有医院的支持,没有这么好的平台,是没有机会培养出好的医生、开发好的技术。可是,我们国家一些边远地区还有很多医院没有开展这些技术,我们应该多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服务。”

有次他们去新疆考察,有患者因当地没有仪器,做肠镜要到乌鲁木齐。姚教授闻讯,立马让医生坐飞机送去仪器并免费为患者做手术。他说,“看到那里的患者为做一个胃镜要走几个小时的路,真是感到心疼。”所以,姚教授决定每年都派医生去云南、新疆免费支边,“就是要帮他们把医疗水平提高,只要他们提出什么时候去,我就派医生去,宁可把其他的会诊停掉,也要去。”不仅如此,姚教授还告诫每一位医生,“你们就是去帮忙,不要收一分钱,你们要是有困难,我给你们出。”

“学医就是要不断创新”

从接触内镜开始,姚教授就没有停止思考,停止创新。姚教授曾发过大批的随访信给肠息肉患者,结果发现3%~6%大肠息肉患者有患肠癌的可能,这为早期防治大肠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隧道技术”也遇到过瓶颈。如果应用食管隧道下内镜技术切除大的肿瘤,无法从喉咙取出,或者肠道肿瘤切掉了,从取不出,怎么办?姚教授又带领内镜中心的医生们开始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双镜治疗。拿不出来的肿瘤,就在腹部开一个洞,用腹腔镜取出来,患者一样三四天可以出院。还有,手术会留下疤痕,很难看,怎么办?他们想到尽可能做隐形疤痕,比如在肚脐眼、三角区开刀,这些都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才能获得成功。

姚教授说:“工作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思路,否则死路一条。”

“管理是一门学问”

姚教授是一位很有思路,做任何事都想得很长远、细致的人,他的计划可以从3年工作计划,细到1年,甚至半年。

每年春节,他都会在家里思考未来一年科室的发展,从床位是否需要增加,到每一个医生工作多少量,他都要仔细考虑。走廊那面文化墙,也是他的心血,每年一改,绝不动摇。

在科室医生的眼里,姚教授是一位细心的领导。如果医生有科研文章发表,姚教授会第一时间打印粘贴出来,以示鼓励;如果医生有新的技术,或者新的理念、想法,姚教授也会安排时间做一个讲座。

可是,姚教授也是一位严厉的“老板”,他规定,如果有仪器坏了,必须在24小时以内报修,绝对无条件保证运转,“哪怕是半夜,该买的得买,该借的得借”。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治疗”。“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就是姚教授的终极追求。

姚礼庆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7

软环境是医院长足发展的深层动力

医院软环境建设是医院持续、和谐发展的深层动力,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院自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设一流医院,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医院管理者转变经营思想,更新管理理念,培育科学、民主、创新的一流软环境。医院的软环境是指一所医院的整体精神和风貌,是一所医院的内在品质。一流的医院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境界,有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追求,有自己的精神品位。

近两年,大连市友谊医院在硬件设施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花园口院区过渡院区投入使用,2011年,花园口院区新楼奠基,今年年底,环保花园式三甲医院将落户花园口;医院本部门急诊、重症诊疗中心大楼的规划设计方案被大连市政府确定为2012年大连市政府卫生事业重点投入建设的项目,新门诊、急诊综合大楼将成为本市最先进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各种先进检查治疗设备以及高端人才的先后引进……相对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来说,软环境作为医院有机组成部分的精神方面,如医院理念、医院宗旨、医院文化、医德医风等,友谊医院也一直在锐意改革,不断的追求和奋斗,今年年初专门邀请了国内知名人文专家学者为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成为医院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本次大讨论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软环境建设年具体要求,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大局、医改工作发展

讨论亮点诠释宏伟发展蓝图

张忠鲁院长表示,此次举办全院大讨论,是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等级医院评审等工作,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开展的,目的就是广泛征求对建设什么样医院、如何又好又快建设文明医院、如何建设让党、让政府、让群众满意医院的意见与建议。而为了让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医院定下了“十二个医院”的发展目标:建设人文医院、建设和谐医院、建设绿色医院、建设平安医院、建设诚信医院、建设惠民医院、建设守法医院(法制医院、规范医院)、建设品质医院、建设创新医院、建设活力医院、建设幸福医院、建设公平医院。

优秀、先进科室护航百姓健康

肝胆外科:作为大连市一级重点科室,在肝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胆石症的综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及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治疗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已成功施行了48例肝移植手术,其中肝肾联合移植2例。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大力开展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纤维胆道镜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充分应用纤维胆道镜术中、术后取石,大大降低了残石率,胆总管结石术后残余率为零。

泌尿外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 1998年就已经引进双极等离子束切割系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每年完成近 200例TURP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束电切)术。在大连市乃至辽宁省率先引进瑞典进口尿流动力学检查仪,对前列腺增生(BPH)、女性排尿功能障碍进行尿流动力的评估,从而更加精确地指导治疗。成功的完成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TVT(阴道中段悬吊术)、TVT-O (经闭孔阴道中段悬吊术)近30例。成功完成腹膜后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膀胱根治性切除尿流改道术等复杂、疑难手术。

神经内科:为了对运动障碍患者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大连市友谊医院成立运动障碍专科门诊,多学科协作,每天均有专家出诊,为患者建立完备的病历档案,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并长期随诊,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展开会诊讨论,定期进行科普教育。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成立FXTAS协作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填补了中国北方对于FXTAS疾病研究的空白。对表现为震颤、走路不稳、精神异常、周围神经病等人群和孤独症儿童的家属中进行筛查,以期早期发现中国FXTAS患病人群的特点,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内科:由呼吸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呼吸科病房、纤维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过敏原治疗中心和即将开诊的睡眠呼吸治疗室组成。肺功能室拥有大连市领先水平的一流设备,是大连市较早开展肺功能检测的科室。擅长应用肺通气功能检查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类的疾病,也是较早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规范雾化及吸入治疗的科室。并擅长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与睡眠障碍疾病,新的睡眠治疗室即将投入使用;在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治疗上经验丰富;对肺间质病、纵隔、胸膜疾病、肺血管炎等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老年病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心血管组、呼吸组、内分泌组、脑血管病组、血液病组及消化组。近年来,科室成功救治了多例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老年人房颤的抗栓治疗能够做到全面评估安全有效;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成功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应用多因素干预的方式成功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在诊治疾病的同时,提供体检、随访等健康管理,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医疗、康复、保健等“一站式”服务。擅长老年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梗死、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关节痛的治疗。

普外科:通过长期与日本九州年金医院、韩国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外领先单位的广泛交流合作,在标准化根治与个体化综合治疗相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标准根治与微创结合治疗甲状腺和乳腺疾病,处于大连市先进水平。与国内同步开展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的课题研究及临床工作,保持与国内最高水平的同步发展。年完成手术量约700例,其中开展腹腔镜手术约200例。

肿瘤外科:成功开展了众多疑难手术,有效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开展了胃肠癌的规范化治疗,标准的胃肠癌根治术,术前新辅助化疗,术中和术后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复发胃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结合综合治疗;盆腔癌肿和复发癌肿,及盆腔巨大肿瘤的切除,施行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和半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探索结直肠癌多发转移癌这一世界难题工作,应用了切除原发肿瘤,应用电刀烧灼转移癌置肝动脉门脉泵栓塞化疗,肝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超声消融肿瘤治疗中心:去年9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系统正式落户,该设备具有安全有效、非侵入性、创伤小、不出血、无疤痕、无辐射、毒副作用小、可重复治疗等特点。已完成几十例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肝癌、胰腺癌、肺癌胸壁转移、肾癌椎旁转移、盆腔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等等,均获得良好效果。尤其子宫肌瘤病人,平均住院日3-4天,疗效显著。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人文关怀;消化内镜检查;情绪反应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最新的无创检查方法就是消化内镜检查,可以早起的发现疾病,降低痛苦,进行微创治疗,临床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手术后恢复的程度[1]。大部分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因为手术前和手术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了可以增强手术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检查前心理疏导、手术中安慰、手术后护理等人文关怀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实行人文关怀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和心理情况,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本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为27岁~78岁,平均年龄为(38.2±3.4)岁,病程为2d~3年,平均病程为(2.47±1.32)年。观察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患者的年龄为28岁~81岁,平均年龄为(32.2±4.3)岁,病程为3d~4年,平均病程为(3.57±1.24)年。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过常规性体检和病史检查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所有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没有认知障碍,可以进行治疗。

1.3排除标准 排除甲亢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严重心脏、肾脏、肝脏疾病患者,排除严重系统性疾病。

1.4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检查前心理疏导、手术中安慰、手术后护理等人文关怀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实行人文关怀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和心理情况。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检查前进行禁食,常规心电图检查、喷雾局部麻醉,凝血检查等。

观察组患者从患者入院后就要对患者进行指导性的临床护理,进行健康教育,依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对患者实行健康评估,依据情况,宣教讲解。详细讲解内镜下检查、活检、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还有后期可能会出现的消化道粘膜损伤、出血等不良反映情况,对患者讲解配合治疗和围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检查忍受痛苦,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从而建立起抵抗病魔的自信心,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2]。

对患者检测前,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光线和湿度,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50%~60%左右。检测室必须符合Ⅱ类环境消毒标准保证室内光线柔和、充足,室内空间开阔。内镜检查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检查所有仪器的电源和结构以及性能是否完备。

降低患者机体散热,保证手术得以进行的前提下,减少患者肢体的暴露,如果是老年患者,要调高手术室内的温度,温度为27℃~30℃。护理人员手术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手术器械、敷料要准备好,降低手术检查时间,减少热量的损失。

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积极、主动的去帮助患者,鼓励患者将自己最真实的担忧和想法说出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对应的判断和评估,使用关怀的语气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调整好积极的心态去进行治疗。

1.5疗效判定及评价标准 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判定。患者检查后生理情感方面没有任何异常临床症状,身心健康,判定为正常[3]。患者检查后生理和情感的表现出现轻微焦虑,神经过敏和注意力不集中,判定为担心。患者检查后生理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头痛、口干、出汗、疲惫,患者表现哭泣和没有耐心,判定为焦虑。患者检查后生理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颤抖、呼吸短促、四肢疲乏、激动,情感方面有恐惧受惊感觉,哭泣严重,情绪激动异常,判定为恐惧。

1.6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100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所有数据以及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2.0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记录方式为(x±s),P

2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后,观察组处于正常心理状态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处于恐惧状态患者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内镜检查中采用电子胃镜检查是当下最新的检查模式,被大众广泛的接受,对于患者的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以直接的观察患者的胃部的情况,重复性也比较强,但是患者对胃镜检查等常规知识的不了解,患者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患者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病情受到延误,错失最佳治疗时机[4]。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护理的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让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不可以有暗示性的言谈和交头接耳的动作,要用谨慎、冷静的态度对患者进行讲解,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进行临床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后期的治疗和康复[5]。

综上,对于消化内镜检查患者,采用检查前心理疏导、手术中安慰、手术后护理等人文关怀干预,显著改善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情况,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增强患者的检查确诊率和耐受性,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娟,薛梅.人文关怀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6(2):92-93.

[2]刘润琳.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3334-3335

[3]刘俊梅.人文关怀在消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180-181.

[4]洪卫康.内镜下粘膜分片切除术治疗5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3):77-79.

上一篇:新入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精神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